CN116706340A - 储能系统热管理方法及其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储能系统热管理方法及其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06340A
CN116706340A CN202310995765.2A CN202310995765A CN116706340A CN 116706340 A CN116706340 A CN 116706340A CN 202310995765 A CN202310995765 A CN 202310995765A CN 116706340 A CN116706340 A CN 1167063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range
range
cooling unit
eq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9576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06340B (zh
Inventor
问妮娜
张树林
卢洪涛
高成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ina Energy Storage Solutions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ina Energy Storage Solutions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ina Energy Storage Solutions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Trina Energy Storage Solutions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9576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063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06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63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063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63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algorithms, flow charts, software detail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5Heating or keeping w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7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for achieving uniformity or desired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7Stationary installations, e.g. power plant buffering or backup power suppl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5Control systems based on ambient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01M10/6568Liquids characterised by flow circuits, e.g. loops, located externally to the cells or cell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9Fluids undergoing a liquid-gas phase change or transition, e.g. evaporation or condens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7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by electric or electromagnetic means
    • H01M10/6571Resistive hea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热管理方法及其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涉及能源管理领域,多个电池中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间的差值为温差;该方法包括:确定当前环境温度所处的第一温度范围;确定储能系统的最大电流所处的电流范围;确定最高温度所处的第二温度范围;确定温差所处的第三温度范围;根据第一温度范围、电流范围、第二温度范围和第三温度范围,控制储能系统的热管理装置采用相应的热管理策略。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保证储能系统电池工作在适宜的温度并且系统温差较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降低能耗。

Description

储能系统热管理方法及其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能源管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储能系统热管理方法及其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储能电池系统多采用风冷空调或者液冷机组进行冷却及加热,风冷系统成本低、运营与后期维护方便,液冷系统装机容量大,均温性好,系统能耗低,风冷及液冷系统是目前储能系统冷却及加热的主要方式。但无论是风冷还是液冷系统,风冷系统目前主要是按照空调的回风温度来控制空调的运行模式,液冷系统主要是按照液冷机出水温度来控制液冷机的运行模式,这种运行模式比较简单,但是能耗较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系统热管理方法及其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能够保证储能系统电池工作在最适宜的温度并且系统温差较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降低能耗。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热管理方法,所述储能系统包括多个电池;所述多个电池中的最高温度与所述多个电池中的最低温度之间的差值为所述储能系统的温差;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当前环境温度所处的第一温度范围;
确定所述储能系统的最大电流所处的电流范围;
确定所述最高温度所处的第二温度范围;
确定所述温差所处的第三温度范围;
根据所述第一温度范围、所述电流范围、所述第二温度范围和所述第三温度范围,控制所述储能系统的热管理装置采用相应的热管理策略。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热管理系统,所述储能系统包括多个电池;所述多个电池中的最高温度与所述多个电池中的最低温度之间的差值为所述储能系统的温差;所述系统包括:所述储能系统的热管理装置以及: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当前环境温度所处的第一温度范围;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储能系统的最大电流所处的电流范围;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最高温度所处的第二温度范围;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温差所处的第三温度范围;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范围、所述电流范围、所述第二温度范围和所述第三温度范围,控制所述储能系统的热管理装置采用相应的热管理策略。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可以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一个或多个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所述的储能系统热管理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储能系统热管理方法。
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能够根据当前环境温度所处的第一温度范围、最大电流所处的电流范围、最高温度所处的第二温度范围和温差所处的第三温度范围,控制储能系统的热管理装置采用相应的热管理策略,使得热管理过程能够兼顾最大电流、最高温度和温差,从而可以保证储能系统电池工作在适宜的温度且系统温差较小,并且本申请充分利用不同环境温度、不同最大电流、不同最高温度和不同温差等数据进行综合数据考量,确定出相应场景下电池温度最适宜且能耗尽可能最低的热管理策略,解决了仅靠回风温度和出水温度确定运行模式造成的能耗较高的问题,并且本申请方案仅需检测出当前环境温度所处的第一温度范围、最大电流所处的电流范围、最高温度所处的第二温度范围和温差所处的第三温度范围,根据相应的范围选择对应的热管理策略即可,操作简单、易于实施,有利于方案推广。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通过参考附图对详细示例实施例进行描述,以上和其他特征和优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系统热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场景下储能系统热管理方法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场景下储能系统热管理方法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场景下储能系统热管理方法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系统热管理系统组成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各特征可相互组合。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举条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且不意欲限制本申请。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和“该”也意欲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指出。还将理解的是,当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括”和/或“由……制成”时,指定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群组。“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所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的含义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还将理解,诸如那些在常用字典中限定的那些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其在相关技术以及本申请的背景下的含义一致的含义,且将不解释为具有理想化或过度形式上的含义,除非本文明确如此限定。
目前风冷系统主要是按照空调的回风温度来控制空调的运行模式,液冷系统主要是按照出水温度来控制液冷系统的运行模式,这种控制策略比较简单,但是空调或者液冷机组的能耗较高。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液冷储能系统的热管理策略,保证储能系统电池可以工作在适宜的温度并且系统温差较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液冷机组的能耗,终端用户全年可节省较大一部分的用电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储能系统热管理方法,储能系统A包括多个电池;多个电池中的最高温度Tmax与多个电池中的最低温度Tmin之间的差值为储能系统的温差Td;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11-S15:
S11、确定当前环境温度Th所处的第一温度范围;
S12、确定储能系统的最大电流Imax所处的电流范围;
S13、确定最高温度Tmax所处的第二温度范围;
S14、确定温差Td所处的第三温度范围;
S15、根据第一温度范围、电流范围、第二温度范围和第三温度范围,控制储能系统的热管理装置采用相应的热管理策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热管理装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液冷机组B。可以采用了带自然冷的液冷机组。通过BMS(电池管理系统)与液冷机组TMS(数字信号控制器)的联动进行热管理策略的执行。BMS采集电池系统(包括多个按照预设阵列排列的电池)的最高温度、温差及电流信号,并且根据下发的最高温度、温差及电流数据进行判断,对液冷机组TMS发送工作指令,进而实现液冷机组TMS运行模式的控制及切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液冷机组B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加热装置1、水泵2、换热器3、压缩机4、冷凝器5、膨胀阀6和风机7;
储能系统A、加热装置1、水泵2和换热器3设置于液体流通路径上,液体流通路径中的液体用于对储能系统进行热量调节;
换热器3、压缩机4、冷凝器5、膨胀阀6和风机7构成冷却组件,用于对液体进行冷却;换热器3、压缩机4、冷凝器5、膨胀阀6和换热器3依次联通;
风机7设置于冷凝器5处;
加热装置1用于对液体加热;
水泵2用于对液体流通提供动力;
换热器3用于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实现液体的热量交换;该换热器可以为板式换热器;
压缩机4用于对液体的制冷循环提供动力;
冷凝器5用于将气体冷凝剂转换为液体冷凝剂;
膨胀阀6用于通过节流将中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转化为低温低压的湿蒸汽形式的冷凝剂,该低温低压的湿蒸汽形式的冷凝剂经过换热器,用于对换热器3中的液体进行降温;
风机7用于带走冷凝器5将气体冷凝剂转换为液体冷凝剂时释放的热量。
热管理策略可以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液冷机组B的启动和关闭、加热装置1的启动和关闭、液冷机组B的不同运行模式、水泵2的不同占空比以及风机7的不同转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加热装置1可以为PTC元器件。其中,PCT(正温度系数)可以是半导体发热陶瓷,泛指正温度系数很大的半导体材料或元器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运行模式可以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加热模式、自循环模式和制冷模式;制冷模式可以包括:第一制冷模式和第二制冷模式;
其中,加热模式下加热装置启动;
自循环模式是指通过水泵2驱动液体进行自循环;在自循环模式下压缩机4关闭;
第一制冷模式是指压缩机4关闭情况下的制冷模式;
第二制冷模式是指压缩机4开启情况下的制冷模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占空比可以包括第一占空比D1、第二占空比D2、第三占空比D3和第四占空比D4;
其中,第二占空比大于第一占空比,第一占空比大于第三占空比,第四占空比根据第二温度范围或第三温度范围的变化进行调节;
例如,第一占空D1比大于第一占空比阈值,小于第二占空比阈值;
第二占空比D2为大于或等于第二占空比阈值的占空比;
第三占空比D3为小于或等于第一占空比阈值的占空比;
第四占空比D4为可调占空比;可以根据需求自定调节第四占空比的数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占空比阈值可以满足:40%-60%,例如,可以选择60%;第二占空比阈值可以满足:70%-100%,例如,可以选择9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占空比D1大于第一占空比阈值,小于第二占空比阈值,则第一占空比D1满足:60%<D1<90%,例如,可以选择80%;
第二占空比D2大于或等于第二占空比阈值,则第二占空比D2满足:D2>90%,例如,可以选择100%;
第三占空比D3小于或等于第一占空比阈值的占空比,则第三占空比D3满足:D6<60%,例如,可以选择5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占空比D1(例如,80%)、第二占空比D2(例如,100%)、第三占空比D3(例如,50%)三种占空比的设置,可以实现度给水泵低、中、高三个档次的控制,满足热管理策略的需求,并且通过第四占空比的设置,使得在某些场景下可以由相关人员根据需求自定调节占空比,提高热管理策略的灵活性,使得某些场景能够根据需求确定出更合理的热管理策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下文中的热处理策略中,可能多处使用到第一占空比,多处使用到第二占空比,多处使用到第三占空比,但多个第一占空比的数值并不一定相同,多个第二占空比的数值也并不一定相同,多个第三占空比的数值也并不一定相同。第二占空比D1仅用于表示高占空比,可以选择但不限于100%,例如,还可以是95%、98%等,对于详细数值不做限定;第一占空比D2仅用于表示中占空比,可以选择但不限于80%,例如,还可以是70%、75%等,对于详细数值不做限定;第三占空比D3仅用于表示低占空比,可以选择但不限于50%,例如,还可以是55%、60%等,对于详细数值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风机的转速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一转速和第二转速;
其中,第一转速小于预设的转速阈值;第二转速大于或等于转速阈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转速可以视为低转速,第二转速可以视为高转速。在下文中的热处理策略中,可能多处使用到第一转速,多处使用到第二转速,但多个第一转速的数值并不一定相同,多个第二转速的数值也并不一定相同,第一转速仅用于表示低转速,第二转速仅用于表示高转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第一温度范围、电流范围、第二温度范围和第三温度范围,确定储能系统的热管理装置相应的运行模式,包括:
在第一温度范围为小于第一环境温度,电流范围为小于预设电流的情况下:
第二温度范围为小于或等于第一电池温度的情况下,启动加热装置,使液冷机组进入加热模式,并控制水泵以第一占空比运行;
第二温度范围为大于第一电池温度且小于第二电池温度,以及第三温度范围为小于第一温差温度的情况下,关闭液冷机组;
第二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第二电池温度,小于第三电池温度,或者,第三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差温度,小于第二温差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液冷机组进入自循环模式,控制水泵以第四占空比运行;
第二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第三电池温度,或者,第三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差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液冷机组进入第一制冷模式,控制水泵以第三占空比运行,控制液冷机组的风机以第一转速运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环境温度可以满足:12℃-17℃(摄氏度),例如,可以选择15℃。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电流可以满足:1000A-1200A(安),例如,可以选择1000A。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池温度可以满足:12℃-17℃,例如,可以选择15℃;第二电池温度可以满足:22℃-27℃,例如,可以选择25℃;第三电池温度可以满足:27℃-32℃,例如,可以选择3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温差温度可以满足:3℃-6℃,例如,可以选择4℃;第二温差温度可以满足:4℃-7℃,例如,可以选择5℃。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当前环境温度Th小于15℃的场景下可以确定为低温环境场景,在最大电流Imax小于1000A的场景下,可以确定为电池系统未进行充放电循环的场景,在低温环境场景,且电池系统未进行充放电循环的场景下,可以给出以下热管理策略实施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例如,当Th<15℃,Imax<1000A时,系统不进行充放电循环,热管理策略可以包括:
当Tmax<15℃时,由于此时外界环境温度较低,而且电池最高温度也较低,因此可以控制PTC元器件加热开启,液冷机组运行加热模式,水泵可以以80%占空比运行;
当15℃<Tmax<25℃且Td<4℃时,液冷机组关机;
因为虽然此时外界环境温度较低,但电池组保持在适宜的温度并且电池系统温差较小,因此,可以关闭液冷机组;
当25℃≤Tmax<30℃或4℃≤Td<5℃,液冷机组开启自循环模式,此时水泵为第四占空比,该第四占空比可根据需求进行调节;
因为虽然此时外界环境温度较低,但电池组工作温度稍高并且电池系统温差稍大,此时可以启动自循环模式,使液体自循环,通过外界环境温度对液体冷却,再通过液体自身温度对电池进行降温,既能满足电池温度需求,又能达到节能目的;
当Tmax≥30℃或Td≥5℃,液冷机组开启第一制冷模式,水泵可以以50%占空比运行,风机与第一转速运行,即低速运行;
因为虽然此时外界环境温度较低,但电池组工作温度非常高并且电池系统温差非常大,此时可以启动制冷模式进行制冷,通过外界环境温度对液体冷却,因为考虑到外界环境温度较低,可以不开启压缩机,因此可以采用第一制冷模式;并且可以通过液体自身温度对电池进行降温,结合开启风机以较低转速运行,充分利用外界低温散热,既能满足电池温度需求,又能达到节能目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第一温度范围、电流范围、第二温度范围和第三温度范围,确定储能系统的热管理装置相应的运行模式,可以包括:
在第一温度范围为小于第一环境温度,电流范围为大于或等于预设电流的情况下:
第二温度范围为大于第一电池温度且小于第二电池温度,以及第三温度范围为小于第三温差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液冷机组进入自循环模式,控制液冷机组的水泵以第三占空比运行,其中,第三温差温度低于第二温差温度;
第二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第二电池温度,小于第四电池温度,或者,第三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第三温差温度,小于第四温差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液冷机组进入第一制冷模式,控制水泵以第一占空比运行,并控制风机以第一转速运行;
第二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第四电池温度,或者,第三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第四温差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液冷机组进入第一制冷模式,控制液冷机组的水泵以第二占空比运行,并控制液冷机组的风机以第二转速运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仍以前述的温度和电流实施例为例进行说明,第一环境温度可以选择15℃;预设电流可以选择1000A。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池温度可以选择15℃,第二电池温度可以选择25℃;第四电池温度可以满足:25℃-30℃,例如,可以选择28℃。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温差温度可以满足:2℃-5℃,例如,可以选择3℃;第四温差温度可以满足:3℃-6℃,例如,可以选择4℃。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当前环境温度Th小于15℃的场景下可以确定为低温环境场景,在最大电流Imax大于或等于1000A的场景下,可以确定为电池系统进行充放电循环的场景,在低温环境场景,且电池系统进行充放电循环的场景下,可以给出以下热管理策略实施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例如,当Th<15℃,Imax≥1000A时,系统进行充放电循环,热管理策略可以包括:
当15℃<Tmax<25℃且Td<3℃时,液冷机组开机,水泵50%占空比运行,运行自循环模式;
因为虽然此时外界环境温度较低,电池组处于充放电循环场景下,随时在产生热量,但目前电池组的最高温度和温差都在合适的范围内,因此此时可以充分利用外界环境的低温来带走电池随时产生的热量,通过启动自循环模式,使液体自循环,通过外界环境温度对液体冷却,再通过液体自身温度对电池进行降温,既能满足电池温度需求,又能达到节能目的;由于此时电池组的最高温度和温差都在合适的范围内,因此也不用采用较大的占空比;
当25℃≤Tmax<28℃或3℃≤Td<4℃,液冷机组进入第一制冷模式,此时压缩机关闭,水泵可以以80%占空比运行;风机以第一转速运行,即低速运行;
因为虽然此时外界环境温度较低,电池组处于充放电循环场景下,随时在产生热量,而且目前电池组的最高温度或温差较高,此时可以启动制冷模式进行制冷,通过外界环境温度对液体冷却,因为考虑到外界环境温度较低,可以不开启压缩机,因此可以采用第一制冷模式;并且可以通过液体自身温度对电池进行降温,考虑到电池组的最高温度或温差较高,因此可以采用较大的占空比;并且考虑到外界温度较低,可以结合开启风机以较低转速运行,充分利用外界低温散热,既能满足电池温度需求,又能达到节能目的;
当Tmax≥28℃或Td≥4℃,液冷机组进入第一制冷模式,此时压缩机关闭,水泵可以以100%占空比运行,风机以第二转速运行,即高速运行。
因为虽然此时外界环境温度较低,电池组处于充放电循环场景下,随时在产生热量,而且目前电池组的最高温度或温差非常高,此时可以启动制冷模式进行制冷,因为考虑到外界环境温度较低,可以不开启压缩机,因此可以采用第一制冷模式;并且可以通过液体自身温度对电池进行降温,考虑到电池组的最高温度或温差非常高,因此可以采用较大的占空比;结合开启风机以较高转速运行,以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优先满足电池温度需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第一温度范围、电流范围、第二温度范围和第三温度范围,确定储能系统的热管理装置相应的运行模式,包括:
在第一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第一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环境温度,电流范围为小于预设电流的情况下:
第二温度范围为大于第五电池温度且小于第六电池温度,以及第三温度范围为小于第五温差温度的情况下,关闭液冷机组;
第二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第六电池温度,小于第七电池温度,或者,第三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第五温差温度,小于第六温差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液冷机组进入自循环模式,控制水泵以第四占空比运行;
第二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第七电池温度,或者,第三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第六温差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液冷机组进入第一制冷模式,控制水泵以第三占空比运行,控制液冷机组的风机以第二转速运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仍以前述实施例中为例进行说明,第一环境温度可以选择15℃;第二环境温度可以满足:23℃-27℃(摄氏度),例如,可以选择25℃。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电流可以选择1000A。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五电池温度可以满足:18℃-23℃,例如,可以选择20℃;第六电池温度可以满足:22℃-27℃,例如,可以选择25℃;第七电池温度可以满足:27℃-32℃,例如,可以选择3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五温差温度可以满足:3℃-6℃,例如,可以选择4℃;第六温差温度可以满足:4℃-7℃,例如,可以选择5℃。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当前环境温度Th大于或等于20℃,小于或等于25℃,的场景下可以确定为中温环境场景(可以视为当前外界环境处于较合适的温度),在最大电流Imax小于1000A的场景下,可以确定为电池系统未进行充放电循环的场景,在中温环境场景,且电池系统未进行充放电循环的场景下,可以给出以下热管理策略实施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例如,当20℃≤Th≤25℃,Imax<1000A时,系统不进行充放电循环,热管理策略可以包括:
当20℃<Tmax<25℃且Td<4℃时,液冷机组关机;
因为此时外界环境温度处于较合适的温度,且电池组保持在适宜的温度并且电池系统温差较小,因此,可以关闭液冷机组;
当25℃≤Tmax<30℃或4℃≤Td<5℃,液冷机组开启自循环模式,此时水泵为第四占空比,该第四占空比可根据需求进行调节;
因为虽然此时外界环境温度处于较合适的温度,但电池组工作温度稍高并且电池系统温差稍大,此时可以启动自循环模式,使液体自循环,通过外界环境温度对液体冷却,再通过液体自身温度对电池进行降温,既能满足电池温度需求,又能达到节能目的;
当Tmax≥30℃或Td≥5℃,液冷机组开启第一制冷模式,水泵可以以50%占空比运行,风机与第二转速运行,即高速运行;
因为虽然此时外界环境温度处于较合适的温度,但电池组工作温度非常高并且电池系统温差非常大,此时可以启动制冷模式进行制冷,通过外界环境温度对液体冷却,因为考虑到外界环境温度处于较合适的温度,可以不开启压缩机,因此可以采用第一制冷模式;并且可以通过液体自身温度对电池进行降温,考虑到外界环境温度不是特别低,因此结合开启风机以较高转速运行,以快速降温,既能满足电池温度需求,又能达到节能目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第一温度范围、电流范围、第二温度范围和第三温度范围,确定储能系统的热管理装置相应的运行模式,包括:
在第一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第一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环境温度,电流范围为大于或等于预设电流的情况下:
第二温度范围为大于第五电池温度且小于第六电池温度,以及第三温度范围为小于第七温差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液冷机组进入自循环模式,控制液冷机组的水泵以第三占空比运行,其中,第七温差温度低于第五温差温度;
第二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第六电池温度,小于第八电池温度,或者,第三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第七温差温度,小于第八温差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液冷机组进入第一制冷模式,控制水泵以第一占空比运行,并控制风机以第二转速运行;
第二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第八电池温度,或者,第三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第八温差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液冷机组进入第二制冷模式,开启第一数量的压缩机,控制液冷机组的水泵以第二占空比运行,并控制液冷机组的风机以第二转速运行;其中,第一数量小于预设的数量阈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仍以前述的温度和电流实施例为例进行说明,第一环境温度可以选择15℃;第二环境温度可以选择25℃;预设电流可以选择1000A。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五电池温度可以选择20℃;第六电池温度可以选择25℃;第八电池温度可以满足:25℃-30℃,例如,可以选择28℃。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七温差温度可以满足:2℃-5℃,例如,可以选择3℃;第八温差温度可以满足:3℃-6℃,例如,可以选择4℃。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当前环境温度Th大于或等于20℃,小于或等于25℃场景下可以确定为中温环境场景,在最大电流Imax大于或等于1000A的场景下,可以确定为电池系统进行充放电循环的场景,在中温环境场景,且电池系统进行充放电循环的场景下,可以给出以下热管理策略实施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例如,当20℃≤Th≤25℃, Imax≥1000A时,系统进行充放电循环,热管理策略可以包括:
当20℃<Tmax<25℃且Td<3℃时,液冷机组开机,水泵50%占空比运行,运行自循环模式;
因为此时外界环境温度处于较合适的温度,虽然电池组处于充放电循环场景下,随时在产生热量,但目前电池组的最高温度和温差都在合适的范围内,因此此时可以充分利用外界环境的温度来带走电池随时产生的热量,通过启动自循环模式,使液体自循环,通过外界环境温度对液体冷却,再通过液体自身温度对电池进行降温,既能满足电池温度需求,又能达到节能目的;由于此时电池组的最高温度和温差都在合适的范围内,因此也不用采用较大的占空比;
当25℃≤Tmax<28℃或3℃≤Td<4℃,液冷机组进入第一制冷模式,此时压缩机关闭,水泵可以以80%占空比运行;风机以第二转速运行,即高速运行;
因为虽然此时外界环境处于较合适的温度,但电池组处于充放电循环场景下,随时在产生热量,而且目前电池组的最高温度或温差较高,此时可以启动制冷模式进行制冷,因为考虑到外界环境温度较低,可以不开启压缩机,因此可以采用第一制冷模式;并且可以通过液体自身温度对电池进行降温,考虑到电池组的最高温度或温差较高,因此可以采用较大的占空比;并且考虑到外界温度不是特别低,可以结合开启风机以较高转速运行,实现快速降温,既能满足电池温度需求,又能达到节能目的;
当Tmax≥28℃或Td≥4℃,液冷机组进入第二制冷模式,此时压缩机开启,可以开启一台压缩机,水泵可以以100%占空比运行,风机以第二转速运行,即高速运行。
因为虽然此时外界环境处于较合适的温度,电池组处于充放电循环场景下,随时在产生热量,而且目前电池组的最高温度或温差非常高,此时可以启动制冷模式进行制冷,因为考虑到外界环境温度不是特别低,需要开启压缩机,因此可以采用第二制冷模式,另外,考虑到外界环境温度不是特别高,因此可以开启少量压缩机,例如1台;并且可以通过液体自身温度对电池进行降温,考虑到电池组的最高温度和温差都非常高,因此可以采用较大的占空比;结合开启风机以较高转速运行,实现快速降温,既能满足电池温度需求,又能达到节能目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第一温度范围、电流范围、第二温度范围和第三温度范围,确定储能系统的热管理装置相应的运行模式,包括:
在第一温度范围为大于第二环境温度,电流范围为小于预设电流的情况下:
第二温度范围为大于第九电池温度且小于第十电池温度,以及第三温度范围为小于第九温差温度的情况下,关闭液冷机组;
第二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第十电池温度,小于第十一电池温度,或者,第三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第九温差温度,小于第十温差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液冷机组进入自循环模式,控制水泵以第四占空比运行;
第二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第十一电池温度,或者,第三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第十温差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液冷机组进入第二制冷模式,开启第一数量的压缩机,控制水泵以第三占空比运行,控制液冷机组的风机以第一转速运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仍以前述实施例中为例进行说明,第二环境温度可以选择25℃,预设电流可以选择1000A。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九电池温度可以满足:18℃-23℃,例如,可以选择20℃;第十电池温度可以满足:22℃-27℃,例如,可以选择25℃;第十一电池温度可以满足:27℃-32℃,例如,可以选择3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九温差温度可以满足:3℃-6℃,例如,可以选择4℃;第十温差温度可以满足:4℃-7℃,例如,可以选择5℃。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当前环境温度Th大于25℃,的场景下可以确定为高温环境场景,在最大电流Imax小于1000A的场景下,可以确定为电池系统未进行充放电循环的场景,在高温环境场景,且电池系统未进行充放电循环的场景下,可以给出以下热管理策略实施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例如,当Th≥25℃,Imax<1000A时,系统不进行充放电循环,热管理策略可以包括:
当20℃<Tmax<25℃且Td<4℃时,液冷机组关机;
因为虽然此时外界环境温度处于较高温度,但电池组保持在适宜的温度并且电池系统温差较小,因此,可以关闭液冷机组;
当25℃≤Tmax<30℃或4℃≤Td<5℃,液冷机组开启自循环模式,此时水泵为第四占空比,该第四占空比可根据需求进行调节;
因为此时外界环境温度较高,且电池组工作温度稍高,或电池系统温差稍大,考虑到电池未进行充放电循环,不会持续产生热量,因此此时可以仅启动自循环模式,使液体自循环,通过液体自身温度对电池进行降温,既能满足电池温度需求,又能达到节能目的;
当Tmax≥30℃或Td≥5℃,液冷机组开启第一制冷模式,水泵可以以50%占空比运行,风机与第一转速运行,即低速运行;
因为此时外界环境温度较高,但电池组工作温度非常高并且电池系统温差非常大,此时可以启动制冷模式进行制冷,因为考虑到外界环境温度处于较高温度,可以开启压缩机,因此可以采用第一制冷模式;并且考虑到电池未进行充放电循环,不会持续产生热量,因此可以开启较少数量的压缩机,例如1台,而且可以采用较低占空比通过液体自身温度对电池进行降温,并结合开启风机以较低转速运行,既能满足电池温度需求,又能达到节能目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第一温度范围、电流范围、第二温度范围和第三温度范围,确定储能系统的热管理装置相应的运行模式,包括:
在第一温度范围为大于第二环境温度,电流范围为大于或等于预设电流的情况下:
第二温度范围为大于第九电池温度且小于第十电池温度,以及第三温度范围为小于第十一温差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液冷机组进入自循环模式,控制液冷机组的水泵以第三占空比运行,其中,第十一温差温度低于第九温差温度;
第二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第十电池温度,小于第十二电池温度,或者,第三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第十一温差温度,小于第十二温差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液冷机组进入第二制冷模式,开启第一数量的压缩机,控制水泵以第一占空比运行,并控制风机以第一转速运行;
第二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第十二电池温度,或者,第三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第十二温差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液冷机组进入第二制冷模式,开启第二数量的压缩机,控制液冷机组的水泵以第二占空比运行,并控制液冷机组的风机以第二转速运行;其中,第二数量大于预设的数量阈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仍以前述的温度和电流实施例为例进行说明,第二环境温度可以选择25℃;预设电流可以选择1000A。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九电池温度可以选择20℃;第十电池温度可以选择25℃;第十二电池温度可以满足:25℃-30℃,例如,可以选择28℃。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十一温差温度可以满足:2℃-5℃,例如,可以选择3℃;第十二温差温度可以满足:3℃-6℃,例如,可以选择4℃。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当前环境温度Th大于或等于25℃场景下可以确定为高温环境场景,在最大电流Imax大于或等于1000A的场景下,可以确定为电池系统进行充放电循环的场景,在高温环境场景,且电池系统进行充放电循环的场景下,可以给出以下热管理策略实施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例如,当Th≥25℃, Imax≥1000A时,系统进行充放电循环,热管理策略可以包括:
当20℃<Tmax<25℃且Td<3℃时,液冷机组开机,水泵50%占空比运行,运行自循环模式;
因为此时外界环境温度处于较高的温度,虽然电池组处于充放电循环场景下,随时在产生热量,但目前电池组的最高温度和温差都在合适的范围内,因此此时可以通过启动自循环模式,使液体自循环,通过液体自身温度对电池进行降温,既能满足电池温度需求,又能达到节能目的;由于此时电池组的最高温度和温差都在合适的范围内,因此也不用采用较大的占空比;
当25℃≤Tmax<28℃或3℃≤Td<4℃,液冷机组进入第二制冷模式,此时压缩机开启,水泵可以以80%占空比运行;风机以第一转速运行,即低速运行;
因为此时外界环境处于较高的温度,电池组处于充放电循环场景下,随时在产生热量,而且目前电池组的最高温度或温差较高,因此可以启动第二制冷模式,因为考虑到最高温度或温差不是特别高,可以采用少量压缩机,例如,启动1台;并且可以通过液体自身温度对电池进行降温,考虑到电池组的最高温度或温差较高,因此可以采用较大的占空比;并且考虑到电池组的最高温度或温差不是特别高,可以结合开启风机以较低转速运行,既能满足电池温度需求,又能达到节能目的;
当Tmax≥28℃或Td≥4℃,液冷机组进入第二制冷模式,此时压缩机开启,可以开启多台压缩机,水泵可以以100%占空比运行,风机以第二转速运行,即高速运行。
因为此时外界环境处于较高的温度,电池组处于充放电循环场景下,随时在产生热量,而且目前电池组的最高温度或温差非常高,此时可以启动第二制冷模式,另外,考虑到外界环境温度特别高,电池组的最高温度或温差非常高,因此可以开启多台压缩机,例如2台;并且可以通过液体自身温度对电池进行降温,考虑到电池组的最高温度和温差都非常高,因此可以采用较大的占空比;结合开启风机以较高转速运行,实现快速降温,以满足电池温度需求,并尽量能达到节能目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热管理系统100,储能系统包括多个电池;多个电池中的最高温度与多个电池中的最低温度之间的差值为储能系统的温差;如图6所示,该系统可以包括:储能系统的热管理装置101以及:
第一确定模块102,用于确定当前环境温度所处的第一温度范围;
第二确定模块103,用于确定储能系统的最大电流所处的电流范围;
第三确定模块104,用于确定最高温度所处的第二温度范围;
第四确定模块105,用于确定温差所处的第三温度范围;
控制模块106,用于根据第一温度范围、电流范围、第二温度范围和第三温度范围,控制储能系统的热管理装置采用相应的热管理策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热管理装置包括:液冷机组;液冷机组包括:加热装置、水泵、换热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风机;
储能系统、加热装置、水泵和换热器设置于液体流通路径上,液体流通路径中的液体用于对储能系统进行热量调节;
换热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风机构成冷却组件,用于对液体进行冷却;换热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换热器依次联通;
风机设置于冷凝器处,用于带走冷凝器散发的热量;
热管理策略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液冷机组的启动和关闭、加热装置的启动和关闭、液冷机组的不同运行模式、水泵的不同占空比以及风机的不同转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运行模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加热模式、自循环模式和制冷模式;制冷模式包括:第一制冷模式和第二制冷模式;
其中,加热模式下加热装置启动;
自循环模式是指通过水泵驱动液体进行自循环;在自循环模式下压缩机关闭;
第一制冷模式是指压缩机关闭情况下的制冷模式;
第二制冷模式是指压缩机开启情况下的制冷模式;
占空比包括第一占空比、第二占空比、第三占空比和第四占空比;
其中,第二占空比大于第一占空比,第一占空比大于第三占空比,第四占空比根据第二温度范围或第三温度范围的变化进行调节;
转速包括第一转速和第二转速;
其中,第一转速小于预设的转速阈值;
第二转速大于或等于转速阈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储能系统热管理系统还可以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当前环境温度;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储能系统的最大电流;
第三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最高温度;
第四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最低温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200,如图7所示,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201;以及
与至少一个处理器201通信连接的存储器202;其中,
存储器202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201执行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被至少一个处理器201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201能够执行所述的储能系统热管理方法。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I/O(输入/输出)接口203,连接在处理器201与存储器202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储能系统热管理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易失性或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代码,或者承载有计算机可读代码的第二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可读代码在电子设备的处理器中运行时,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上述储能系统热管理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
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便携式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这里所描述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下载到各个计算/处理设备,或者通过网络、例如因特网、局域网、广域网和/或无线网下载到外部计算机或外部存储设备。网络可以包括铜传输电缆、光纤传输、无线传输、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网关计算机和/或边缘服务器。每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网络适配卡或者网络接口从网络接收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并转发该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以供存储在各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用于执行本申请操作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所述编程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诸如Smalltalk、C++等,以及常规的过程式编程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编程语言。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的状态信息来个性化定制电子电路,例如可编程逻辑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可编程逻辑阵列(PLA),该电子电路可以执行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从而实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
这里所描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具体通过硬件、软件或其结合的方式实现。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具体体现为计算机存储介质,在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产品具体体现为软件产品,例如软件开发包(Software DevelopmentKit,SDK)等等。
这里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都可以由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实现。
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从而生产出一种机器,使得这些指令在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产生了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也可以把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这些指令使得计算机、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和/或其他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从而,存储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则包括一个制造品,其包括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各个方面的指令。
也可以把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加载到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过程,从而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的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本文已经公开了示例实施例,并且虽然采用了具体术语,但它们仅用于并仅应当被解释为一般说明性含义,并且不用于限制的目的。在一些实例中,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除非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可单独使用与特定实施例相结合描述的特征、特性和/或元素,或可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描述的特征、特性和/或元件组合使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阐明的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形式和细节上的改变。

Claims (15)

1.一种储能系统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系统包括多个电池;所述多个电池中的最高温度与所述多个电池中的最低温度之间的差值为所述储能系统的温差;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当前环境温度所处的第一温度范围;
确定所述储能系统的最大电流所处的电流范围;
确定所述最高温度所处的第二温度范围;
确定所述温差所处的第三温度范围;
根据所述第一温度范围、所述电流范围、所述第二温度范围和所述第三温度范围,控制所述储能系统的热管理装置采用相应的热管理策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装置包括:液冷机组;所述液冷机组包括:加热装置、水泵、换热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风机;
所述储能系统、所述加热装置、所述水泵和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液体流通路径上,所述液体流通路径中的液体用于对所述储能系统进行热量调节;
所述换热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膨胀阀和所述风机构成冷却组件,用于对所述液体进行冷却;所述换热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膨胀阀和所述换热器依次联通;
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冷凝器处,用于带走所述冷凝器散发的热量;
所述热管理策略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液冷机组的启动和关闭、所述加热装置的启动和关闭、所述液冷机组的不同运行模式、所述水泵的不同占空比以及所述风机的不同转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系统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模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加热模式、自循环模式和制冷模式;所述制冷模式包括:第一制冷模式和第二制冷模式;
其中,所述加热模式下所述加热装置启动;
所述自循环模式是指通过所述水泵驱动所述液体进行自循环;在所述自循环模式下所述压缩机关闭;
所述第一制冷模式是指所述压缩机关闭情况下的制冷模式;
所述第二制冷模式是指所述压缩机开启情况下的制冷模式;
所述占空比包括第一占空比、第二占空比、第三占空比和第四占空比;
其中,所述第二占空比大于所述第一占空比,所述第一占空比大于所述第三占空比,所述第四占空比根据所述第二温度范围或所述第三温度范围的变化进行调节;
所述转速包括第一转速和第二转速;
其中,所述第一转速小于预设的转速阈值;
所述第二转速大于或等于所述转速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系统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度范围、所述电流范围、所述第二温度范围和所述第三温度范围,确定所述储能系统的热管理装置相应的运行模式,包括:
在所述第一温度范围为小于第一环境温度,所述电流范围为小于预设电流的情况下:
所述第二温度范围为小于或等于第一电池温度的情况下,启动所述加热装置,使所述液冷机组进入所述加热模式,并控制所述水泵以所述第一占空比运行;
所述第二温度范围为大于所述第一电池温度且小于第二电池温度,以及所述第三温度范围为小于第一温差温度的情况下,关闭所述液冷机组;
所述第二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电池温度,小于第三电池温度,或者,所述第三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差温度,小于第二温差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液冷机组进入所述自循环模式,控制所述水泵以所述第四占空比运行;
所述第二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电池温度,或者,所述第三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差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液冷机组进入所述第一制冷模式,控制所述水泵以所述第三占空比运行,控制所述液冷机组的风机以所述第一转速运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系统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度范围、所述电流范围、所述第二温度范围和所述第三温度范围,确定所述储能系统的热管理装置相应的运行模式,包括:
在所述第一温度范围为小于所述第一环境温度,所述电流范围为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电流的情况下:
所述第二温度范围为大于所述第一电池温度且小于所述第二电池温度,以及所述第三温度范围为小于第三温差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液冷机组进入所述自循环模式,控制所述液冷机组的水泵以所述第三占空比运行,其中,所述第三温差温度低于所述第二温差温度;
所述第二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电池温度,小于第四电池温度,或者,所述第三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温差温度,小于第四温差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液冷机组进入所述第一制冷模式,控制所述水泵以所述第一占空比运行,并控制所述风机以所述第一转速运行;
所述第二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电池温度,或者,所述第三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温差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液冷机组进入所述第一制冷模式,控制所述液冷机组的水泵以第二占空比运行,并控制所述液冷机组的风机以所述第二转速运行。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系统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度范围、所述电流范围、所述第二温度范围和所述第三温度范围,确定所述储能系统的热管理装置相应的运行模式,包括:
在所述第一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第一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环境温度,所述电流范围为小于预设电流的情况下:
所述第二温度范围为大于第五电池温度且小于第六电池温度,以及所述第三温度范围为小于第五温差温度的情况下,关闭所述液冷机组;
所述第二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六电池温度,小于第七电池温度,或者,所述第三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五温差温度,小于第六温差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液冷机组进入所述自循环模式,控制所述水泵以所述第四占空比运行;
所述第二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七电池温度,或者,所述第三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六温差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液冷机组进入所述第一制冷模式,控制所述水泵以所述第三占空比运行,控制所述液冷机组的风机以所述第二转速运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系统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度范围、所述电流范围、所述第二温度范围和所述第三温度范围,确定所述储能系统的热管理装置相应的运行模式,包括:
在所述第一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环境温度,所述电流范围为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电流的情况下:
所述第二温度范围为大于所述第五电池温度且小于所述第六电池温度,以及所述第三温度范围为小于第七温差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液冷机组进入所述自循环模式,控制所述液冷机组的水泵以所述第三占空比运行,其中,所述第七温差温度低于所述第五温差温度;
所述第二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六电池温度,小于第八电池温度,或者,所述第三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七温差温度,小于第八温差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液冷机组进入所述第一制冷模式,控制所述水泵以第一占空比运行,并控制所述风机以所述第二转速运行;
所述第二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八电池温度,或者,所述第三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八温差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液冷机组进入所述第二制冷模式,开启第一数量的压缩机,控制所述液冷机组的水泵以所述第二占空比运行,并控制所述液冷机组的风机以所述第二转速运行;其中,所述第一数量小于预设的数量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系统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度范围、所述电流范围、所述第二温度范围和所述第三温度范围,确定所述储能系统的热管理装置相应的运行模式,包括:
在所述第一温度范围为大于第二环境温度,所述电流范围为小于预设电流的情况下:
所述第二温度范围为大于第九电池温度且小于第十电池温度,以及所述第三温度范围为小于第九温差温度的情况下,关闭所述液冷机组;
所述第二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十电池温度,小于第十一电池温度,或者,所述第三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九温差温度,小于第十温差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液冷机组进入所述自循环模式,控制所述水泵以所述第四占空比运行;
所述第二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十一电池温度,或者,所述第三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十温差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液冷机组进入所述第二制冷模式,开启第一数量的压缩机,控制所述水泵以第三占空比运行,控制所述液冷机组的风机以所述第一转速运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系统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度范围、所述电流范围、所述第二温度范围和所述第三温度范围,确定所述储能系统的热管理装置相应的运行模式,包括:
在所述第一温度范围为大于所述第二环境温度,所述电流范围为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电流的情况下:
所述第二温度范围为大于所述第九电池温度且小于所述第十电池温度,以及所述第三温度范围为小于第十一温差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液冷机组进入所述自循环模式,控制所述液冷机组的水泵以所述第三占空比运行,其中,所述第十一温差温度低于所述第九温差温度;
所述第二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十电池温度,小于第十二电池温度,或者,所述第三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十一温差温度,小于第十二温差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液冷机组进入所述第二制冷模式,开启第一数量的压缩机,控制所述水泵以所述第一占空比运行,并控制所述风机以所述第一转速运行;
所述第二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十二电池温度,或者,所述第三温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十二温差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液冷机组进入所述第二制冷模式,开启第二数量的压缩机,控制所述液冷机组的水泵以所述第二占空比运行,并控制所述液冷机组的风机以所述第二转速运行;其中,所述第二数量大于预设的数量阈值。
10.一种储能系统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系统包括多个电池;所述多个电池中的最高温度与所述多个电池中的最低温度之间的差值为所述储能系统的温差;所述系统包括:所述储能系统的热管理装置以及: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当前环境温度所处的第一温度范围;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储能系统的最大电流所处的电流范围;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最高温度所处的第二温度范围;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温差所处的第三温度范围;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范围、所述电流范围、所述第二温度范围和所述第三温度范围,控制所述储能系统的热管理装置采用相应的热管理策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能系统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装置包括:液冷机组;所述液冷机组包括:加热装置、水泵、换热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风机;
所述储能系统、所述加热装置、所述水泵和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液体流通路径上,所述液体流通路径中的液体用于对所述储能系统进行热量调节;
所述换热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膨胀阀和所述风机构成冷却组件,用于对所述液体进行冷却;所述换热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膨胀阀和所述换热器依次联通;
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冷凝器处,用于带走所述冷凝器散发的热量;
所述热管理策略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液冷机组的启动和关闭、所述加热装置的启动和关闭、所述液冷机组的不同运行模式、所述水泵的不同占空比以及所述风机的不同转速。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储能系统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模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加热模式、自循环模式和制冷模式;所述制冷模式包括:第一制冷模式和第二制冷模式;
其中,所述加热模式下所述加热装置启动;
所述自循环模式是指通过所述水泵驱动所述液体进行自循环;在所述自循环模式下所述压缩机关闭;
所述第一制冷模式是指所述压缩机关闭情况下的制冷模式;
所述第二制冷模式是指所述压缩机开启情况下的制冷模式;
所述占空比包括第一占空比、第二占空比、第三占空比和第四占空比;
其中,所述第二占空比大于所述第一占空比,所述第一占空比大于所述第三占空比,所述第四占空比根据所述第二温度范围或所述第三温度范围的变化进行调节;
所述转速包括第一转速和第二转速;
其中,所述第一转速小于预设的转速阈值;
所述第二转速大于或等于所述转速阈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能系统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当前环境温度;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储能系统的最大电流;
第三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最高温度;
第四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最低温度。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一个或多个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系统热管理方法。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系统热管理方法。
CN202310995765.2A 2023-08-09 2023-08-09 储能系统热管理方法及其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7063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95765.2A CN116706340B (zh) 2023-08-09 2023-08-09 储能系统热管理方法及其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95765.2A CN116706340B (zh) 2023-08-09 2023-08-09 储能系统热管理方法及其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6340A true CN116706340A (zh) 2023-09-05
CN116706340B CN116706340B (zh) 2023-10-27

Family

ID=87829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95765.2A Active CN116706340B (zh) 2023-08-09 2023-08-09 储能系统热管理方法及其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0634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96505A (zh) * 2023-10-18 2023-11-21 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 电池储能系统的温控方法、电池储能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17352907A (zh) * 2023-12-05 2024-01-05 深圳三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大型储能系统热值管理方法、装置、大型储能系统及介质
CN117393911A (zh) * 2023-12-11 2024-01-12 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 储能系统的热管理方法、能量管理系统、储能系统及介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057455A (ja) * 2017-09-22 2019-04-1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二次電池の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CN111834701A (zh) * 2020-07-22 2020-10-27 上海快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储能电池温度差异的温控装置
CN112186301A (zh) * 2020-09-29 2021-01-05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冷电池包的温度控制方法、电动汽车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71360A (zh) * 2020-11-20 2021-01-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包调温装置和方法、储能设备、控制器和存储介质
CN215989007U (zh) * 2021-07-15 2022-03-08 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储能系统的组合电池柜及其风道
CN114619925A (zh) * 2022-03-30 2022-06-14 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低温快充加热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883702A (zh) * 2022-04-29 2022-08-09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气温预测的充电后电池热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15001088A (zh) * 2022-06-06 2022-09-02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储能系统
US20220289030A1 (en) * 2021-03-12 2022-09-15 Transportation Ip Holdings, Llc Monitoring system for an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CN217606896U (zh) * 2022-05-12 2022-10-18 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 用于储能系统的液冷管路、液冷系统以及储能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057455A (ja) * 2017-09-22 2019-04-1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二次電池の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CN111834701A (zh) * 2020-07-22 2020-10-27 上海快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储能电池温度差异的温控装置
CN112186301A (zh) * 2020-09-29 2021-01-05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冷电池包的温度控制方法、电动汽车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71360A (zh) * 2020-11-20 2021-01-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包调温装置和方法、储能设备、控制器和存储介质
US20220289030A1 (en) * 2021-03-12 2022-09-15 Transportation Ip Holdings, Llc Monitoring system for an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CN215989007U (zh) * 2021-07-15 2022-03-08 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储能系统的组合电池柜及其风道
CN114619925A (zh) * 2022-03-30 2022-06-14 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低温快充加热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883702A (zh) * 2022-04-29 2022-08-09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气温预测的充电后电池热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CN217606896U (zh) * 2022-05-12 2022-10-18 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 用于储能系统的液冷管路、液冷系统以及储能设备
CN115001088A (zh) * 2022-06-06 2022-09-02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储能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96505A (zh) * 2023-10-18 2023-11-21 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 电池储能系统的温控方法、电池储能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17352907A (zh) * 2023-12-05 2024-01-05 深圳三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大型储能系统热值管理方法、装置、大型储能系统及介质
CN117393911A (zh) * 2023-12-11 2024-01-12 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 储能系统的热管理方法、能量管理系统、储能系统及介质
CN117393911B (zh) * 2023-12-11 2024-04-16 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 储能系统的热管理方法、能量管理系统、储能系统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6340B (zh) 2023-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706340B (zh) 储能系统热管理方法及其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EP4086094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electric vehicle
KR20200142617A (ko) 차량용 열관리시스템
KR20210003457A (ko) 차량용 열 관리 시스템
CN110709664B (zh) 具有多回路相变复合材料换热器的系统
CN103582580A (zh) 车辆热控制装置
KR20200139878A (ko) 차량용 열관리시스템
KR102470430B1 (ko) 차량용 열관리 시스템
CN111319514A (zh) 一种热管理系统和新能源汽车
WO2024103675A1 (zh) 一种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KR102402125B1 (ko) 에너지 저장 시스템 온도 조절 장치
CN113137722A (zh) 用于变频模块防凝露的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KR102273464B1 (ko) 차량의 통합 열관리 회로
US10718551B2 (en) Hybrid vapor compression/thermoelectric heat transport system
CN201438010U (zh) 相变蓄能空调
CN114211931B (zh)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方法及车辆
JP2019027385A (ja) 圧縮空気貯蔵発電装置及び方法
KR20190064789A (ko) 연료전지용 공기 냉각장치
CN116505136B (zh) 热管理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11520A1 (zh) 换热装置、换热设备、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CN211011718U (zh) 一种双冷源空调机组
KR100634812B1 (ko) 열병합 발전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7029297A (zh) 一种制冷系统
EP3939399A1 (en) A system and an application for the regulation of temperature in a server room
CN116262457A (zh) 一种集成式车辆散热系统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