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96505A - 电池储能系统的温控方法、电池储能系统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池储能系统的温控方法、电池储能系统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96505A
CN117096505A CN202311346902.6A CN202311346902A CN117096505A CN 117096505 A CN117096505 A CN 117096505A CN 202311346902 A CN202311346902 A CN 202311346902A CN 117096505 A CN117096505 A CN 1170965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ontrol
temperature
air conditioner
cond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4690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宁丽华
沈成
吴进进
戴晓俊
魏雪飞
盛赟
朱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ina Energy Storage Solutions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ina Energy Storage Solutions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ina Energy Storage Solutions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Trina Energy Storage Solutions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4690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9650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965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965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algorithms, flow charts, software details or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5Heating or keeping w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5Control systems based on ambient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reversible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e.g. NTC, PTC or bimetal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of the internal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the cells, e.g. by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6Heat-exchang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ells and other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or fuel cells
    • H01M10/663Heat-exchang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ells and other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or fuel cells the system being an air-conditioner or an engi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储能系统的温控方法、电池储能系统和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确定电池控制单元获取的电池簇内各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在电池温度满足强控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与电池簇对应设置的空调进入强控模式进行温度调节;在电池温度满足自控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空调进入自控模式,以使空调在自控模式下基于空调采集的第一环境温度进行温度调节。采用本方法能够提高针对电池储能系统的温控准确性。

Description

电池储能系统的温控方法、电池储能系统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储能系统的温控方法、电池储能系统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池储能系统中的热管理是储能电池技术最为关键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储能电池以及整个预制舱的安全与寿命。热管理不当会造成很多不利影响,比如,会影响电池工作效率。
因此,亟需提出一种能够有效的温控方案。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提高温控准确性的电池储能系统的温控方法、电池储能系统、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储能系统的温控方法,所述电池储能系统中包括电池控制单元和针对电池簇对应设置的空调。该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电池控制单元获取的电池簇内各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
在所述电池温度满足强控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进入强控模式进行温度调节;
在所述电池温度满足自控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进入自控模式,以使所述空调在所述自控模式下基于所述空调采集的第一环境温度进行温度调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控触发条件包括强控制冷结束条件;所述在所述电池温度满足强控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进入强控模式进行温度调节,包括:
在所述电池温度满足强控制冷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进入强控制冷模式进行制冷;
所述在所述电池温度满足自控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进入自控模式,包括:
在所述电池温度满足强控制冷结束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退出所述强控制冷模式并进入自控模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电池温度满足强控制冷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进入强控制冷模式进行制冷,包括:
若最高电池温度大于或等于强控制冷开启阈值时,控制所述空调进入强控制冷模式进行制冷;所述最高电池温度是所述各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中的最大值;
所述在所述电池温度满足强控制冷结束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退出所述强控制冷模式并进入自控模式,包括:
若最低电池温度小于或等于强控制冷关闭阈值时,控制所述空调退出强控制冷模式并进入自控模式;所述最低电池温度是所述各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中的最小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控触发条件包括强控制热结束条件;所述在所述电池温度满足强控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进入强控模式进行温度调节,包括:
在所述电池温度满足强控制热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进入强控制热模式进行制热;
所述在所述电池温度满足自控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进入自控模式,包括:
在所述电池温度满足强控制热结束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退出所述强控制热模式并进入自控模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电池温度满足强控制热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进入强控制热模式进行制热,包括:
在最低电池温度小于或等于强控制热开启阈值时,控制所述空调进入强控制热模式进行制热;所述最低电池温度是所述各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中的最小值;
所述在所述电池温度满足强控制热结束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退出所述强控制热模式并进入自控模式,包括:
在所述最低电池温度大于或等于强控制热关闭阈值时,控制所述空调退出强控制热模式并进入自控模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电池储能系统处于待机状态、且所述电池温度满足强控待机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进入待机模式;
在所述电池温度满足强控待机结束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退出所述待机模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簇所位于的电池舱中设置有传感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传感器采集的环境传感数据;
根据所述环境传感数据控制环控设备的使用状态,以对所述对电池舱进行环境参数调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环境传感数据控制环控设备的使用状态,以对所述对电池舱进行环境参数调节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处理:
在所述环境传感数据包括第二环境温度、所述环控设备为温度调节器、且所述第二环境温度满足温度调整触发条件的情况下,调整所述温度调节器的使用状态,以对所述电池舱内的环境温度进行调节;
在所述环境传感数据包括舱内环境湿度、所述环控设备为湿度调节器、且所述舱内环境湿度满足湿度调整触发条件的情况下,调整所述湿度调节器的使用状态,以对所述电池舱内的环境湿度进行调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电池包具有对应配置的散热设备;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最高电池温度或电池温差中的至少一种,控制所述散热设备的使用状态。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储能系统,所述电池储能系统中包括电池控制单元和针对电池簇对应设置的空调;
所述电池控制单元,用于获取的电池簇内各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 在所述电池温度满足强控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进入强控模式进行温度调节;
所述电池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电池温度满足自控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进入自控模式;
所述空调,用于在所述自控模式下基于所述空调采集的第一环境温度进行温度调节。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本申请各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各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各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
上述电池储能系统的温控方法、电池储能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电池控制单元可以获取电池簇内各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并根据获取的各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来判断是否对空调进行强控,即,在所述电池温度满足强控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进入强控模式进行温度调节;在所述电池温度满足自控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进入自控模式,以使所述空调在所述自控模式下基于所述空调采集的第一环境温度进行温度调节。即,本申请可以赋予电池控制单元对空调进行强控的功能,由于电池簇内各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能够更为准确、直观地体现电池自身的温度,基于各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自适应地控制空调进入强控模式或自控模式,提高了温控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储能系统的温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储能系统的温控布局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的电池簇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风扇控制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的温控效果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储能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储能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电池储能系统的温控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2,确定电池控制单元获取的电池簇内各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
其中,电池储能系统中包括电池控制单元和针对电池簇对应设置的空调。电池控制单元即为BCU(Battery Control Unit)。针对电池簇对应设置的空调,用于对电池簇进行温度调节。可以理解,空调可以通过制冷或制热处理,对电池簇进行温度调节。
每个电池簇都具有对应设置的空调。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电池包(即电池Pack)被放在电池架上,多个电池包组合起来形成电池簇。每个电池簇具有对应的舱门,每个电池簇对应的空调可以设置在该电池簇的舱门上。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并不限定必须将空调设置在舱门上,也可以设置在与电池簇相对应的其他位置,只要空调设置的位置能够使空调对电池簇进行温度调节皆可。
可以理解,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电池簇中的电池包会发热,因而每个电池包都会有相应的电池温度。电池控制单元可以对电池簇内各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进行检测,以获取电池簇内各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控制单元可以对电池簇内各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进行实时检测,以实时获取电池簇内各个电池包的实时电池温度。即,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电池温度可以是实时电池温度,但需要说明的是,并不限定电池温度必须是实时电池温度,也可以是对预设时间范围内的实时电池温度进行平均计算得到电池温度。即,只要能够代表电池包的温度情况,皆属于本申请的电池温度的范畴,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104,在电池温度满足强控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空调进入强控模式进行温度调节。
其中,强控触发条件用于触发空调进入强控模式。强控模式是由电池控制单元基于检测的电池温度触发空调进入的模式。在强控模式下,由电池控制单元作为主导,对空调进行控制的模式,即,电池控制单元具有空调的控制权,而空调不再对其自身具有控制权。具体地,在强控模式下,电池控制单元会基于通信协议来与空调通信,基于通信协议中携带的指示信息来控制空调进行温度调节,比如,电池控制单元会在通信协议中携带指示信息,以告知空调现在需要加热或制冷。
可以理解,以往情况下,空调处于自控模式,是通过自我控制实现对环境参数的调节,即,在自控模式下,对空调的控制权归于空调本身,即,空调在自控模式下会执行一套实现自我控制的处理逻辑,比如,空调会基于自我控制的处理逻辑,根据预先配置的参数以及检测的环境温度来控制自身加热或制冷,而并不会由电池控制单元来对其进行控制。
本申请的改进点之一是增加了强控模式,赋予电池控制单元对空调进行控制的功能。强控模式是不同于自控模式的一种全新的空调控制模式。进入强控模式后,空调对自身不再具有控制权,控制权在于电池控制单元,所以,在强控模式下,空调不再执行自控模式下的那套处理逻辑,比如,不再会根据预先配置的参数和环境温度来控制自身加热或制冷,即针对自控模式预先配置的参数不再对空调起作用了,空调会依据电池控制单元的指示进行处理。可以理解,在空调进入强控模式后,电池控制单元会继续检测电池簇中各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在电池温度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电池控制单元则会指示空调退出强控模式并进入自控模式。在进入自控模式后,空调能自主地进行温度、湿度调节,而不再受其他设备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控制单元在采集到的各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之后,可以基于各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分析是否满足强控触发条件,若满足,则控制空调进入强控模式进行温度调节。可以理解,进入强控模式后的温度调节可以是升温或降温,具体根据进入的强控模式的类型确定。
需要说明的是,电池控制单元可以从各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中选取至少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特征性的目标电池温度,基于选取的目标电池温度来判断是否满足强控触发条件。电池控制单元也可以对各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进行综合计算,基于综合计算得到的综合电池温度来判断是否满足强控触发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强控模式可以包括强控制冷模式或强控制热模式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强控制冷模式,是由电池控制单元控制空调进行制冷的模式。可以理解,由于不是空调自发开启制冷,而是由电池控制单元控制空调制冷的,所以叫做强控制冷模式。强控制热模式,是由电池控制单元控制空调进行制热的模式。可以理解,由于不是空调自发开启制热,而是由电池控制单元控制空调制热的,所以叫做强控制热模式。
可以理解,若强控模式为强控制冷模式,则强控触发条件为强控制冷触发条件。若强控模式为强控制热模式,则强控触发条件为强控制热触发条件。空调进入强控制冷模式后进行的是降温处理,即,开启制冷功能进行制冷。若强控模式为强控制热模式,则强控触发条件为强控制热触发条件。空调进入强控制热模式后进行的是升温处理,即,开启制热功能进行制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强控制冷触发条件可以包括最高电池温度大于或等于强控制冷开启阈值。其中,最高电池温度是各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中的最大值。比如,一个电池簇有8个电池包,每个电池包都具有各自对应的电池温度,分别为T1、T2……T8,其中,T8为最大值,那么,最高电池温度即为T8。
在一些实施例中,强控制热触发条件可以包括最低电池温度小于或等于强控制热开启阈值。其中,最低电池温度是各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中的最小值。比如,一个电池簇有8个电池包,每个电池包都具有各自对应的电池温度,分别为T1、T2……T8,其中,T2为最小值,那么,最低电池温度即为T2。
步骤106,在电池温度满足自控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空调进入自控模式,以使空调在自控模式下基于空调采集的第一环境温度进行温度调节。
其中,自控触发条件用于触发空调进入自控模式。可以理解,空调处于自控模式时,由空调实现自我控制,比如,由空调自己进行温度、湿度方面的控制处理,而不再受其他设备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自控触发条件可以包括强控结束条件。即,各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达到强控结束条件后,则判定可以结束强控,触发空调进入自控模式。
在其他实施例中,自控触发条件还可以是其他的预设条件,即,并不限定必须是强控结束后才触发空调进入自控模式,也可以是自控模式为常态化模式,一般情况下,先进入自控模式,等到满足强控触发条件后再从自控模式转为进入强控模式。
可以理解,空调自身也会采集周围的环境温度,即第一环境温度。在进入自控模式后,空调则可以基于自身采集的第一环境温度进行温度调节。同样地,进入自控模式后的温度调节可以是升温或降温,具体根据采集的第一环境温度确定。需要说明的是,进入自控模式后,空调不仅仅只能实现温度方面的自我控制,还可以实现湿度等其他环境参数的自我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环境温度可以是空调回风口处的温度 ,即回风口温度。可以理解,可以通过RS485总线获取空调的回风口温湿度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进入自控模式后,可以将空调采集的第一环境温度与预设的制冷临界点进行比较。在第一环境温度大于等于制冷临界点的情况下,空调则可以开启制冷功能,开始制冷。在第一环境温度小于等于加热临界点的情况下,空调则可以开启制热功能,开始制热。
上述电池储能系统的温控方法,电池控制单元可以获取电池簇内各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并根据获取的各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来判断是否对空调进行强控,即,在所述电池温度满足强控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进入强控模式进行温度调节;在所述电池温度满足自控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进入自控模式,以使所述空调在所述自控模式下基于所述空调采集的第一环境温度进行温度调节。即,本申请可以赋予电池控制单元对空调进行强控的功能,由于电池簇内各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能够更为准确、直观地体现电池自身的温度,基于各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自适应地控制空调进入强控模式或自控模式,提高了温控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自控触发条件包括强控制冷结束条件。在电池温度满足强控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空调进入强控模式进行温度调节,包括:在电池温度满足强控制冷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空调进入强控制冷模式进行制冷。在电池温度满足自控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空调进入自控模式,包括:在电池温度满足强控制冷结束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空调退出强控制冷模式并进入自控模式。
其中,强控制冷触发条件,是用于触发进入强控制冷模式的条件。强控制冷结束条件是用于触发退出强控制冷模式并进入自动模式的条件。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可以先在满足强控制冷触发条件的情况下,由电池控制单元控制空调进入强控制冷模式进行制冷,以降低电池簇中的电池包的温度。在空调处于强控制冷模式进行制冷的过程中,电池控制单元会继续检测电池簇中各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在电池温度满足强控制冷结束条件的情况下,电池控制单元则会控制空调退出强控制冷模式并进入自控模式。
上述实施例中,强控模式具有细化的强控制冷模式,能够更为针对性地进行制冷控制,提高了适用性以及温控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自控触发条件包括强控制热结束条件。在电池温度满足强控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空调进入强控模式进行温度调节,包括:在电池温度满足强控制热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空调进入强控制热模式进行制热。在电池温度满足自控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空调进入自控模式,包括:在电池温度满足强控制热结束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空调退出强控制热模式并进入自控模式。
其中,强控制热触发条件,是用于触发进入强控制热模式的条件。强控制热结束条件是用于触发退出强控制热模式并进入自动模式的条件。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可以先在满足强控制热触发条件的情况下,由电池控制单元控制空调进入强控制热模式进行制热,以降低电池簇中的电池包的温度。在空调处于强控制热模式进行制热的过程中,电池控制单元会继续检测电池簇中各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在电池温度满足强控制热结束条件的情况下,电池控制单元则会控制空调退出强控制热模式并进入自控模式。
上述实施例中,强控模式具有细化的强控制热模式,能够更为针对性地进行制热控制,提高了适用性以及温控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池温度满足强控制冷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空调进入强控制冷模式进行制冷,包括:在最高电池温度大于或等于强控制冷开启阈值时,控制空调进入强控制冷模式进行制冷。在电池温度满足强控制冷结束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空调退出强控制冷模式并进入自控模式,包括:在最低电池温度小于或等于强控制冷关闭阈值时,控制空调退出强控制冷模式并进入自控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池温度满足强控制热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空调进入强控制热模式进行制热,包括:若最低电池温度小于或等于强控制热开启阈值时,控制空调进入强控制热模式进行制热。在电池温度满足强控制热结束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空调退出强控制热模式并进入自控模式,包括:若最低电池温度大于或等于强控制热关闭阈值时,控制空调退出强控制热模式并进入自控模式。
可以理解,强控制冷触发条件包括最高电池温度Tmax大于或等于强控制冷开启阈值T_fcoolon。强控制冷开启阈值是指衡量是否开启强控制冷模式的临界阈值。强控制冷结束条件包括最低电池温度Tmin小于或等于强控制冷关闭阈值T_fcooloff。强控制冷关闭阈值是指衡量是否关闭强控制冷模式的临界阈值。
强控制热触发条件包括最低电池温度小于或等于强控制热开启阈值。强控制热开启阈值T_fhealon是指衡量是否开启强控制热模式的临界阈值。强控制热结束条件包括最低电池温度小于或等于强控制热关闭阈值。强控制热关闭阈值T_fhealoff是指衡量是否关闭强控制热模式的临界阈值。
可以理解,电池控制单元在获取电池簇中多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之后,会对获取的多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进行分析,从电池簇中多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中筛选出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得到最高电池温度和最低电池温度。电池控制单元会将最高电池温度与预设的强控制冷开启阈值进行大小比对,以及将最低电池温度与强控制热开启阈值进行大小比对,以判断是否要控制空调进入强控制冷模式或强控制热模式。
在基于最高电池温度判定需要控制空调进入强控制冷模式的情况下(即最高电池温度大于或等于强控制冷开启阈值),则控制空调进入强控制冷模式进行制冷,并在空调处于强控制冷模式的这个阶段,电池控制单元仍然会继续获取电池簇中多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并进行分析最低电池温度,在后续检测到最低电池温度小于或等于强控制冷关闭阈值时,控制空调退出强控制冷模式并进入自控模式。
在基于最低电池温度判定需要控制空调进入强控制热模式的情况下(即最低电池温度小于或等于强控制热开启阈值),则控制空调进入强控制热模式进行制热,并在空调处于强控制热模式的这个阶段,电池控制单元仍然会继续获取电池簇中多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并进行分析最低电池温度,在后续检测到最低电池温度大于或等于强控制热关闭阈值时,控制空调退出强控制热模式并进入自控模式。
上述实施例中,基于多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中的最高电池温度和最低电池温度,分别有针对性地进行强控模式和自控模式的切换,提高了自适应控制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了温控准确性,而且,计算也十分便捷性,减少了计算资源的消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在电池储能系统处于待机状态、且电池温度满足强控待机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空调进入待机模式;在电池温度满足强控待机结束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空调退出待机模式。
可以理解,电池控制单元针对空调的强控处理,除了强控制冷和强控制热以外,还可以强控空调待机。具体地,电池控制单元可以检测电池储能系统的状态,在检测到电池储能系统处于待机状态的情况下,电池控制单元可以基于获取的各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判定是否满足强控待机触发条件,若电池温度满足强控待机触发条件,则控制空调进入待机模式。在空间处于待机模式这个阶段,电池控制单元还可以继续获取各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在后续获取的电池温度满足强控待机结束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空调退出待机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强控待机触发条件包括所述各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中的最低电池温度大于等于第一强控待机阈值、且最高电池温度小于等于第二强控待机阈值。即,在最低电池温度大于等于第一强控待机阈值、且最高电池温度小于等于第二强控待机阈值的情况下,电池控制单元控制空调进入待机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强控待机结束条件包括所述最低电池温度小于所述第一强控待机阈值,或所述最高电池温度大于所述第二强控待机阈值。即,在最低电池温度小于所述第一强控待机阈值,或最高电池温度大于第二强控待机阈值的情况下,电池控制单元控制空调退出待机模式。可以理解,在空调退出待机模式后,则可以根据后续检测到的电池温度判断空调应当处于的目标模式,比如强控模式或自控模式,以在目标模式下进行温度调节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电池储能系统处于待机状态只是说明起不处于工作运行状态,这种情况下,电池控制单元仍然可以做检测和一些控制处理。
上述实施例中,电池控制单元还能在电池储能系统处于待机的状态下,自动地基于采集的电池包的电池温度来自适应地对空调进行待机控制,减少了空调不必要的运行带来的资源消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簇所位于的电池舱中设置有传感器。该方法还包括:获取传感器采集的环境传感数据;根据环境传感数据控制环控设备的使用状态,以对对电池舱进行环境参数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器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或湿度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传感器还可以是兼具温度和湿度采集功能的温湿度传感器。
环境传感数据可以包括第二环境温度或者舱内环境湿度等环境参数中的至少一种。第二环境温度即为电池舱内的环境温度。
环控设备,是对环境参数进行调控的设备。可以理解,可以通过改变环控设备的使用状态,实现对电池舱内的环境参数进行调节控制。其中,环控设备的使用状态可以包括开关状态或者运行属性状态。开关状态用于保证环控设备是否开启或关闭。
运行属性状态用于表征环控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所具备的环参调节属性状态。环控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环参调节属性状态能够代表环控设备对环境参数的调节能力。比如,假设环控设备为加热器,那么,环参调节属性状态可以是加热器进行加热的档位,不同档位能够代表加热器输出的不同加热程度,因而能够对电池舱中的环境温度进行不同程度的调节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器可以设置在电池舱的前中后各个部位,以对电池舱中的环境参数进行充分的采集,得到更为准确的环境传感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由电池控制单元获取传感器采集的环境传感数据,并根据环境传感数据控制环控设备的使用状态,以对电池舱进行环境参数调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由电池储能系统中的本地控制器获取传感器采集的环境传感数据,并根据环境传感数据控制环控设备的使用状态,以对电池舱进行环境参数调节。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传感器,根据环境传感数据控制环控设备的使用状态,以对对电池舱进行环境参数调节。即,从电池舱的环境层面进行调节,进一步地辅助提高了控制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环境传感数据控制环控设备的使用状态,以对对电池舱进行环境参数调节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处理:
在环境传感数据包括第二环境温度、环控设备为温度调节器、且第二环境温度满足温度调整触发条件的情况下,调整温度调节器的使用状态,以对电池舱内的环境温度进行调节;
在环境传感数据包括舱内环境湿度、环控设备为湿度调节器、且舱内环境湿度满足湿度调整触发条件的情况下,调整湿度调节器的使用状态,以对电池舱内的环境湿度进行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器可以是温度传感器,环控设备为温度调节器。环境传感数据包括第二环境温度(即电池舱内的环境温度)。电池控制单元或本地控制器计可以在第二环境温度满足温度调整触发条件的情况下,调整温度调节器的使用状态,以对电池舱内的环境温度进行调节。在一些实施例中,温度调节器可以是加热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温度调整触发条件包括第一触发条件和第二触发条件。其中,第一触发条件包括温度传感器采集的第二环境温度小于等于加热器开启阈值。第二触发条件包括温度传感器采集的第二环境温度大于加热器关闭阈值。具体地,在温度传感器采集的第二环境温度小于等于加热器开启阈值时,则开启加热器,快速提升电池舱内的环境温度。在温度传感器采集的第二环境温度大于加热器关闭阈值时,则关闭加热器。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基于温度传感器采集的第二环境温度确定加热器需要调整至的目标加热档位,并将加热器调整至该目标加热档位。可以理解,第二环境温度的高低与目标加热档位的高低负相关,即,第二环境温度越低,需要调整到的目标加热档位则越高,从而更加快速的加热。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温度调节器,能够从电池舱的环境层面有效地辅助进行温度调节,进一步地辅助提高了温控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器可以是湿度传感器,环控设备为湿度调节器。环境传感数据包括舱内环境湿度(即电池舱内的环境湿度)。电池控制单元或本地控制器计可以在舱内环境湿度满足湿度调整触发条件的情况下,调整湿度调节器的使用状态,以对电池舱内的环境湿度进行调节。在一些实施例中,湿度调节器可以是除湿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湿度调整触发条件包括第三触发条件和第四触发条件。其中,第三触发条件包括湿度传感器采集的舱内环境湿度小于等于除湿器开启阈值。第四触发条件包括湿度传感器采集的舱内环境湿度大于除湿器关闭阈值。具体地,在湿度传感器采集的舱内环境湿度小于等于除湿器开启阈值时,则开启除湿器,快速降低电池舱内的环境湿度。在湿度传感器采集的舱内环境湿度大于除湿器关闭阈值时,则关闭除湿器。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基于湿度传感器采集的第二环境湿度确定除湿器需要调整至的目标除湿档位,并将除湿器调整至该目标除湿档位。舱内环境湿度的高低与目标除湿档位的高低正相关,即,舱内环境湿度越高,需要调整到的目标除湿档位则越高,从而更加快速的除湿。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湿度调节器,能够从电池舱的环境层面有效地辅助进行湿度调节,除了能够准确进行温控以外,还进一步地辅助提高了湿度控制的准确性。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储能系统的温控布局图。参见图2,电池储能系统的电池舱有多个电池簇202并联,每个电池簇202对应两扇舱门,每个舱门上设置有一台空调604,所以一个电池簇对应两台空调604(图中仅标注出其中一扇门上的空调604)。温湿度传感器204有6个,分布在电池舱的前部、中部和后部,以采集电池舱内的环境温度和湿度;除湿器206分布在每个电池簇旁边;加热器208安装在每个电池簇202的电池架上。可以理解,图中的箭头主要用于标示电池储能系统中各个设备的安装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电池包具有对应配置的散热设备。该方法还包括:根据最高电池温度或电池温差中的至少一种,控制散热设备的使用状态。
其中,电池温差,即可以表示为△Tdiff,是指最高电池温度和最低电池温度之间的差值。散热设备的使用状态可以包括散热设备的开关状态,即开启或关闭。散热设备的使用状态也可以包括用于表征散热设备的散热程度的散热属性状态。
可以理解,在最高电池温度和最低电池温度分别为最高实时电池温度和最低实时电池温度的情况下,电池温差可以是实时电池温差,即,最高实时电池温度和最低实时电池温度之间的差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设备可以是风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最高电池温度大于或等于风扇开启温度阈值T_fanon时,则电池控制单元开启风扇。在最高电池温度小于风扇关闭温度阈值T_fanon时,则电池控制单元关闭风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池温差大于或等于温差开启风扇阈值△T_fanon时,则电池控制单元开启风扇。在电池温差小于温差关闭风扇阈值△T_fanoff时,则电池控制单元关闭风扇。可以理解,通过电池温差进行风扇的开关状态控制,能够提高控制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设备可以设置在电池包中,二者合为一体,一体成型。每个电池包皆具有对应设置的至少一个散热设备。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的电池簇示意图。参照图3,电池簇中的每个电池包302皆内嵌有一个风扇304,即,风扇和电池包为一体成型。
上述实施例中,从风扇控制层面来有效地辅助进行温度控制或湿度控制,进一步辅助提高了控制的准确性。
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风扇控制步骤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2,电池控制单元获取的电池簇内各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
步骤404,计算各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中的最高电池温度和最低电池温度,以及电池温差。
步骤406,判断最高电池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风扇开启温度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408,若否,则执行步骤410。
步骤408,电池控制单元开启风扇。
步骤410,判断最高电池温度是否小于风扇关闭温度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412,若否,则执行步骤414。
步骤412,电池控制单元关闭风扇。
步骤414,判断电池温差是否大于或等于温差开启风扇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408,若否,则执行步骤416。
步骤416,判断电池温差是否小于温差关闭风扇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412,若否,则保持风扇状态。
上述实施例中,将最高电池温度和电池温差结合起来,控制所述散热设备的使用状态以进行温控,提供了温控的准确性。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的温控效果示意图。参见图5,从未使用本申请的方法时电池舱的温度情况可知,在未使用本申请的方法进行温控时,电池簇内最大温差为16℃,温升为16℃,电池舱温度的一致性较差,不利于电池的使用寿命。从使用本申请的方法进行温控时电池舱的温度情况可知,使用本申请的方法进行温控时,电池簇内温差可控制在5℃,温升可控制在4℃,大大提升了电池舱温度的一致性,保证电芯处于最佳的温湿度环境,有效提升了电池的寿命和安全性。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所涉及的电池储能系统的温控方法的电池储能系统的温控装置。该装置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方法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下面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电池储能系统的温控装置实施例中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电池储能系统的温控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池储能系统,该电池储能系统中包括电池控制单元602和针对电池簇对应设置的空调604;
所述电池控制单元602,用于获取的电池簇内各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 在所述电池温度满足强控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604进入强控模式进行温度调节。
所述电池控制单元602还用于在所述电池温度满足自控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604进入自控模式。
所述空调604,用于在所述自控模式下基于所述空调604采集的第一环境温度进行温度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自控触发条件包括强控制冷结束条件。所述电池控制单元602还用于在所述电池温度满足强控制冷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604进入强控制冷模式进行制冷;在所述电池温度满足强控制冷结束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604退出所述强控制冷模式并进入自控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控制单元602还用于若最高电池温度大于或等于强控制冷开启阈值时,控制所述空调604进入强控制冷模式进行制冷;所述最高电池温度是所述各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中的最大值;若最低电池温度小于或等于强控制冷关闭阈值时,控制所述空调604退出强控制冷模式并进入自控模式;所述最低电池温度是所述各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中的最小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控制单元602还用于在所述电池温度满足强控制热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604进入强控制热模式进行制热;在所述电池温度满足强控制热结束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604退出所述强控制热模式并进入自控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电池控制单元602还用于在最低电池温度小于或等于强控制热开启阈值时,控制所述空调604进入强控制热模式进行制热;所述最低电池温度是所述各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中的最小值;在所述最低电池温度大于或等于强控制热关闭阈值时,控制所述空调604退出强控制热模式并进入自控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控制单元602还用于在所述电池储能系统处于待机状态、且所述电池温度满足强控待机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604进入待机模式;在所述电池温度满足强控待机结束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604退出所述待机模式。
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簇所位于的电池舱中设置有传感器606。该系统还包括:
本地控制器608,用于获取所述传感器606采集的环境传感数据;根据所述环境传感数据控制环控设备的使用状态,以对所述对电池舱进行环境参数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地控制器608还用于进行以下至少一种处理:在所述环境传感数据包括第二环境温度、所述环控设备为温度调节器、且所述第二环境温度满足温度调整触发条件的情况下,调整所述温度调节器的使用状态,以对所述电池舱内的环境温度进行调节;在所述环境传感数据包括舱内环境湿度、所述环控设备为湿度调节器、且所述舱内环境湿度满足湿度调整触发条件的情况下,调整所述湿度调节器的使用状态,以对所述电池舱内的环境湿度进行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电池包具有对应配置的散热设备;所述电池控制单元602还用于根据所述最高电池温度或电池温差中的至少一种,控制所述散热设备的使用状态。
上述电池储能系统的温控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电子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电池控制单元、空调或本地控制器中的任意一种,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8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Input/Output,简称I/O)和通信接口。其中,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通过系统总线连接,通信接口通过输入/输出接口连接到系统总线。其中,该电子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电子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电子设备的输入/输出接口用于处理器与外部设备之间交换信息。该电子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电池储能系统的温控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电子设备的限定,具体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且相关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处理需要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存储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存储器(ReRAM)、磁变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DRAM)等。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库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至少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等,不限于此。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电池储能系统的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储能系统中包括电池控制单元和针对电池簇对应设置的空调;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电池控制单元获取的电池簇内各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
在所述电池温度满足强控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进入强控模式进行温度调节;
在所述电池温度满足自控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进入自控模式,以使所述空调在所述自控模式下基于所述空调采集的第一环境温度进行温度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控触发条件包括强控制冷结束条件;所述在所述电池温度满足强控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进入强控模式进行温度调节,包括:
在所述电池温度满足强控制冷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进入强控制冷模式进行制冷;
所述在所述电池温度满足自控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进入自控模式,包括:
在所述电池温度满足强控制冷结束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退出所述强控制冷模式并进入自控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电池温度满足强控制冷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进入强控制冷模式进行制冷,包括:
若最高电池温度大于或等于强控制冷开启阈值时,控制所述空调进入强控制冷模式进行制冷;所述最高电池温度是所述各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中的最大值;
所述在所述电池温度满足强控制冷结束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退出所述强控制冷模式并进入自控模式,包括:
若最低电池温度小于或等于强控制冷关闭阈值时,控制所述空调退出强控制冷模式并进入自控模式;所述最低电池温度是所述各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中的最小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控触发条件包括强控制热结束条件;所述在所述电池温度满足强控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进入强控模式进行温度调节,包括:
在所述电池温度满足强控制热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进入强控制热模式进行制热;
所述在所述电池温度满足自控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进入自控模式,包括:
在所述电池温度满足强控制热结束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退出所述强控制热模式并进入自控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电池温度满足强控制热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进入强控制热模式进行制热,包括:
在最低电池温度小于或等于强控制热开启阈值时,控制所述空调进入强控制热模式进行制热;所述最低电池温度是所述各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中的最小值;
所述在所述电池温度满足强控制热结束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退出所述强控制热模式并进入自控模式,包括:
在所述最低电池温度大于或等于强控制热关闭阈值时,控制所述空调退出强控制热模式并进入自控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电池储能系统处于待机状态、且所述电池温度满足强控待机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进入待机模式;
在所述电池温度满足强控待机结束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退出所述待机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簇所位于的电池舱中设置有传感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传感器采集的环境传感数据;
根据所述环境传感数据控制环控设备的使用状态,以对所述对电池舱进行环境参数调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环境传感数据控制环控设备的使用状态,以对所述对电池舱进行环境参数调节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处理:
在所述环境传感数据包括第二环境温度、所述环控设备为温度调节器、且所述第二环境温度满足温度调整触发条件的情况下,调整所述温度调节器的使用状态,以对所述电池舱内的环境温度进行调节;
在所述环境传感数据包括舱内环境湿度、所述环控设备为湿度调节器、且所述舱内环境湿度满足湿度调整触发条件的情况下,调整所述湿度调节器的使用状态,以对所述电池舱内的环境湿度进行调节。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池包具有对应配置的散热设备;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最高电池温度或电池温差中的至少一种,控制所述散热设备的使用状态。
10.一种电池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储能系统中包括电池控制单元和针对电池簇对应设置的空调;
所述电池控制单元,用于获取的电池簇内各个电池包的电池温度; 在所述电池温度满足强控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进入强控模式进行温度调节;
所述电池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电池温度满足自控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进入自控模式;
所述空调,用于在所述自控模式下基于所述空调采集的第一环境温度进行温度调节。
1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311346902.6A 2023-10-18 2023-10-18 电池储能系统的温控方法、电池储能系统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70965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46902.6A CN117096505A (zh) 2023-10-18 2023-10-18 电池储能系统的温控方法、电池储能系统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46902.6A CN117096505A (zh) 2023-10-18 2023-10-18 电池储能系统的温控方法、电池储能系统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96505A true CN117096505A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83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46902.6A Pending CN117096505A (zh) 2023-10-18 2023-10-18 电池储能系统的温控方法、电池储能系统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96505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16719A (zh) * 2018-10-23 2019-04-12 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储能电池温度差异的空调温控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3871758A (zh) * 2021-09-03 2021-12-31 上海电气国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储能系统的温度控制方法及系统、电池储能系统
CN116666815A (zh) * 2023-06-02 2023-08-29 思源清能电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电池储能集装箱及热管理方法
CN116706340A (zh) * 2023-08-09 2023-09-05 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 储能系统热管理方法及其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16719A (zh) * 2018-10-23 2019-04-12 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储能电池温度差异的空调温控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3871758A (zh) * 2021-09-03 2021-12-31 上海电气国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储能系统的温度控制方法及系统、电池储能系统
CN116666815A (zh) * 2023-06-02 2023-08-29 思源清能电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电池储能集装箱及热管理方法
CN116706340A (zh) * 2023-08-09 2023-09-05 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 储能系统热管理方法及其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孔松: "HT48Rxx I\\O型MCU在家庭防盗系统中的应用", vol.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pages: 139 - 14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06177B2 (ja) 暖房、換気および空調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EP3351862A1 (en) Hvac system with predictive free cooling control and free cooling optimization
CN108731224A (zh) 定频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定频空调系统
US20120215373A1 (en)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in computer component rack
US20210381714A1 (en) Control terminal,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for multi-split air conditioner, and storage medium
CN106813360B (zh) 多联机系统及其室内机的防冷风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6969547B (zh) 蒸发器冷媒流量分配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以及空调器系统
CN108613326B (zh) 空调系统及其智能调节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CN116130842A (zh) 储能系统的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CN113137722A (zh) 用于变频模块防凝露的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0677014A (zh) 可使变频器均匀降温的变频器的冷却系统、方法及空调设备
CN112229043A (zh) 一种空调运行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525025B (zh) 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7096505A (zh) 电池储能系统的温控方法、电池储能系统和电子设备
JP2015162098A (ja)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及び空調制御方法
Mea et al. A versatile modeling approach to monitoring and reduc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of telecommunication cooling systems
CN113097583A (zh) 柜式储能系统的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857132A (zh) 冷却塔、冷却塔检测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276749B (zh) 储能系统的温控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5046294A (zh) 空调器的辅助电加热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7006648A (zh) 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和存储介质
CN113899053B (zh) 自然冷却空调机组及其防冻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14364218B (zh) 风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2815605B (zh) 化霜控制方法、装置、制冷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006931B (zh) 机组的组网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