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96528B - 后处理系统、车辆及车辆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后处理系统、车辆及车辆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96528B
CN116696528B CN202310993482.4A CN202310993482A CN116696528B CN 116696528 B CN116696528 B CN 116696528B CN 202310993482 A CN202310993482 A CN 202310993482A CN 116696528 B CN116696528 B CN 1166965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ogen
heat exchange
combustion engine
internal combustion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9348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696528A (zh
Inventor
翟天宇
李志杰
曾笑笑
张瑜
张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9348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965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66965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965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6965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965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Output Control And Ontrol Of Special Type Engi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氢内燃机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后处理系统、车辆及车辆控制方法。该后处理系统包括H2‑SCR催化器、供氢换热管路和进气换热管路;H2‑SCR催化器和氢内燃机通过排气管路连通,H2‑SCR催化器连通氢燃料箱,氢燃料箱为H2‑SCR催化器供氢;供氢换热管路连通氢燃料箱和氢内燃机,氢燃料箱通过供氢换热管路为氢内燃机供氢,供氢换热管路与排气管路进行热交换;进气换热管路连通助燃气源和氢内燃机,助燃气源通过进气换热管路向氢内燃机提供助燃气,进气换热管路与排气管路进行热交换。该后处理系统能对氢内燃机的高温排气进行降温,以保证H2‑SCR系统的工作效率,结构简单,无需引入其他冷却介质。

Description

后处理系统、车辆及车辆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氢内燃机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处理系统、车辆及车辆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氢内燃机是使用氢气作为燃料的内燃机,相比于使用柴油、汽油等燃料的内燃机,氢内燃机不使用含碳燃料,因此理论上没有颗粒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等排放物。氢内燃机为了实现提高热效率和降低湿度等目的,往往会采取空气量更大的稀薄燃烧方式。因此,氢内燃机燃烧产生的热量会被流量极大的气流分散稀释,因此燃烧温度较柴油机更低,且氮氧化物排放也较低。为了满足严苛的排放法规,在氢内燃机之后仍然需要布置后处理系统,以处理氢内燃机排放的氮氧化物。
目前用于氢内燃机尾气处理的装置,在氢内燃机的下游设置有H2-SCR系统,用于与氢内燃机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其转化为无毒的水和氮气。然而,H2-SCR能够发挥最高活性的温度很低(约200℃以下),且在此温度附近,能够发挥较高活性的温度范围即活性范围也很窄;在活性范围之外,H2-SCR的工作效果会受到影响。
为了对氢内燃机的高温排气进行降温,现有技术在H2-SCR系统和氢内燃机之间设置余热回收系统。该余热回收系统的冷却管路绕设于氢内燃机的排气支路的周侧,冷却管路中设置冷却液,用于对排气支路中的高温排气进行降温。但是,上述余热回收系统的零部件较多,且需要引入其他冷却介质对排气进行冷却,不利于后处理系统的简化。
因此,亟需一种后处理系统、车辆及车辆控制方法,以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处理系统,该后处理系统能够对氢内燃机的高温排气进行降温,以保证H2-SCR系统的工作效率,且结构简单,无需引入其他冷却介质。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后处理系统,被配置为设置于氢内燃机的下游,包括:
H2-SCR催化器,所述H2-SCR催化器和所述氢内燃机之间通过排气管路连通,所述H2-SCR催化器被配置为连通于氢燃料箱,所述氢燃料箱能够为所述H2-SCR催化器供氢;
供氢换热管路,所述供氢换热管路连通于所述氢燃料箱和所述氢内燃机,所述氢燃料箱能够通过所述供氢换热管路为所述氢内燃机供氢,所述供氢换热管路能够与所述排气管路进行热交换;
进气换热管路,所述进气换热管路被配置为连通于助燃气源和所述氢内燃机,所述助燃气源能够通过所述进气换热管路向所述氢内燃机提供助燃气,所述进气换热管路能够与所述排气管路进行热交换。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后处理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供氢换热管路沿长度方向贴靠于所述排气管路,所述进气换热管路沿长度方向贴靠于所述排气管路。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后处理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进气换热管路的横截面和所述供氢换热管路的横截面均呈半环结构,所述进气换热管路和所述供氢换热管路扣合形成横截面为环状的管状结构,所述排气管路夹设于所述进气换热管路和所述供氢换热管路之间。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后处理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氢燃料箱通过供氢支管连通所述H2-SCR催化器,所述供氢支管的出口端设置氢气喷嘴,所述氢气喷嘴位于所述H2-SCR催化器的入口端,能够将氢气喷入所述H2-SCR催化器。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后处理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H2-SCR催化器的上游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氢内燃机排气的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氢内燃机、助燃气直通管路、氢燃料箱和氢气直供管路,还包括上述方案任一项所述的后处理系统,所述助燃气直通管路并联于所述进气换热管路,所述助燃气源能够通过所述助燃气直通管路向所述氢内燃机提供助燃气;所述氢气直供管路连通于所述氢燃料箱和所述氢内燃机之间,且并联于所述供氢换热管路,所述氢燃料箱能够通过所述氢气直供管路向所述氢内燃机供氢。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控制方法,所述车辆控制方法能够用于上述方案所述的车辆的控制,所述车辆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氢内燃机的排气温度与预设温度的关系判断氢气与助燃气流向所述氢内燃机的路径。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车辆控制方法的优选方案,预设温度包括第二预设温度T2和温度上限T3,其中T2<T3,T2为所述H2-SCR催化器的氮氧转化率符合要求时对应的活性范围上限;
排气温度介于T2和T3之间时,所述氢燃料箱通过所述供氢换热管路向所述氢内燃机供氢,所述助燃气源通过所述进气换热管路向所述氢内燃机提供助燃气。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车辆控制方法的优选方案,排气温度大于T3时,所述氢燃料箱通过所述供氢换热管路向所述氢内燃机供氢,所述助燃气源通过进气换热管路向所述氢内燃机提供助燃气,且所述助燃气直通管路能够排出所述进气换热管路中的一部分助燃气。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车辆控制方法的优选方案,所述车辆控制方法还包括:
根据H2-SCR催化器的氮氧转化率与目标转化率的关系判断后处理系统是否故障;预设温度还包括第一预设温度T1,T1<T2,所述H2-SCR催化器的氮氧转化率符合要求时对应的活性范围为T1-T2;
当排气温度在T1和T2之间时,若所述H2-SCR催化器的氮氧转化率小于目标转化率,则报出后处理系统故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后处理系统包括H2-SCR催化器、供氢换热管路以及进气换热管路。该供氢换热管路连通于该氢燃料箱和该氢内燃机之间,也就是说,该氢燃料箱通过供氢换热管路向氢内燃机提供氢气作为能源。该H2-SCR催化器和该氢内燃机之间通过排气管路连通,也就是说,该氢内燃机的排气能够通过排气管路进入H2-SCR催化器中进行后处理。该氢燃料箱连通于该H2-SCR催化器,能够为该H2-SCR催化器供氢,也就是说,该氢燃料箱除了为氢内燃机提供氢气作为能源,还能够为H2-SCR催化器提供氢气作为还原剂,用以处理氮氧化物。该进气换热管路连通于助燃气源和该氢内燃机,也就是说,该助燃气源能够通过该进气换热管路向氢内燃机提供助燃气,该用以支持氢内燃机中的燃烧。该供氢换热管路能够与该排气管路进行热交换,且该进气换热管路能够与该排气管路进行热交换,也就是说,供氢换热管路中的氢气和进气换热管路中的助燃气,能够在分别供向氢内燃机的过程中,与氢内燃机的过热排气进行热交换,以降低氢内燃机的过热排气的温度,使该排气进入H2-SCR催化器时,能够处于活性温度范围内,提升H2-SCR催化器的排气处理效果,无需引进额外的排气余热回收装置,有利于简化氢内燃机的后处理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车辆能够根据排气温度灵活调整氢气和助燃气的路径,以实现排气温度的降温,保证最终排放尾气中氮氧化物的处理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车辆控制方法利用排气温度与预设温度的关系判断此时排气温度是否处在H2-SCR催化器的活性温度范围内,根据排气温度灵活调整氢气与助燃气流向氢内燃机的路径,以在合适情况下实现氢内燃机的排气的降温。该车辆控制方法能够灵活准确地控制该后处理系统,提升H2-SCR催化器的排气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后处理系统运行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排气管路、供氢换热管路和进气换热管路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后处理系统运行在排气温度低于T2时的气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后处理系统运行在排气温度介于T2和T3之间时的气流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后处理系统运行在排气温度高于T3时的气流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
1、氢内燃机;11、氢气进气管;12、助燃气进气管;
10、氢燃料箱;
20、H2-SCR催化器;
30、排气管路;
40、供氢换热管路;41、供氢换热管路控制阀;
50、进气换热管路;51、进气抽气机;52、进气抽气阀;
60、助燃气直通管路;61、换向阀;
70、氢气直供管路;71、氢气直供管路控制阀;
81、供氢支管;82、氢气喷嘴;
91、上游氮氧传感器;92、下游氮氧传感器;93、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左”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处理系统和车辆。该车辆包括氢内燃机1、氢燃料箱10、氢气直供管路70和助燃气直通管路60。助燃气源能够通过该助燃气直通管路60向该氢内燃机1提供助燃气。该氢气直供管路70连通于该氢燃料箱10和该氢内燃机1之间,该氢燃料箱10能够通过该氢气直供管路70向该氢内燃机1供氢。
具体地,该助燃气源可以为空气源,其能够为氢内燃机1提供助燃气,以便氢内燃机1中的氢气进行燃烧反应。也可以不设置该助燃气源,直接将助燃气直通管路60连通于大气中即可。
图1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后处理系统运行的示意图。参照图1,该后处理系统被配置为设置于氢内燃机1的下游,包括H2-SCR催化器20、排气管路30、供氢换热管路40以及进气换热管路50。该助燃气直通管路60并联于该进气换热管路50,氢气直供管路70且并联于该供氢换热管路40。
具体地,该H2-SCR催化器20和该氢内燃机1之间通过排气管路30连通,氢内燃机1的排气通过该排气管路30进入H2-SCR催化器20,进行氮氧化物的处理。该氢燃料箱10还连通于该H2-SCR催化器20的入口端,能够为该H2-SCR催化器20提供氢气,作为处理氮氧化物的还原剂。该H2-SCR催化器20能够将氢内燃机1排气中的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的水和氮气。
再为具体地,该氢燃料箱10通过供氢支管81连通该H2-SCR催化器20。该供氢支管81的出口端设置氢气喷嘴82,该氢气喷嘴82位于该H2-SCR催化器20的入口端,能够将氢气喷入该H2-SCR催化器20。
更为具体地,该氢燃料箱10设置有两条支路用以连通氢内燃机1。参照图1,上述两条支路分别为供氢换热管路40和氢气直供管路70。该氢气直供管路70并联于该供氢换热管路40,该供氢换热管路40的入口和氢气直供管路70的入口分别连通于氢燃料箱10,且供氢换热管路40的出口和氢气直供管路70的出口均连通于氢内燃机1的氢气进气管11。也就是说,该氢燃料箱10可以通过氢气直供管路70和供氢换热管路40中的任一个向氢内燃机1提供氢气。
更为具体地,该氢气直供管路70上设置有氢气直供管路控制阀71,该供氢换热管路40与氢燃料箱10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供氢换热管路控制阀41。上述氢气直供管路控制阀71和供氢换热管路控制阀41不同时打开,也就是说,当氢气直供管路控制阀71打开且供氢换热管路控制阀41关闭时,此时氢燃料箱10通过氢气直供管路70直接向氢内燃机1提供氢气;当氢气直供管路控制阀71关闭且供氢换热管路控制阀41打开时,此时氢燃料箱10通过供氢换热管路40向氢内燃机1提供氢气。
继续参照图1,该进气换热管路50连通于助燃气源和该氢内燃机1。该助燃气源可以为空气源,其能够为氢内燃机1提供助燃气,以便氢内燃机1中的氢气进行燃烧反应。也可以不设置该助燃气源,直接将进气换热管路50的入口连通于大气中即可。
具体地,该助燃气源可以通过进气换热管路50和助燃气直通管路60中的一个连通于氢内燃机1的助燃气进气管12。该助燃气直通管路60并联于该进气换热管路50,该助燃气源能够通过该助燃气直通管路60直接向该氢内燃机1的助燃气进气管12提供助燃气。该助燃气源还可以通过该进气换热管路50向氢内燃机1的助燃气进气管12提供助燃气。该助燃气进气管12中布置有抽气泵,用以将助燃气抽入氢内燃机1。
再为具体地,该进气换热管路50与助燃气源之间的连通管路上布置有进气抽气机51和进气抽气阀52。该助燃气直通管路60、进气换热管路50和助燃气进气管12的连通位置处布置有换向阀61。该换向阀61能够调节助燃气的流通路径。也就是说,该换向阀61能够控制助燃气从进气换热管路50流向助燃气进气管12,或控制助燃气从助燃气直通管路60流向助燃气进气管12,或控制进气换热管路50中的一部分助燃气通过助燃气直通管路60排出。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助燃气直通管路60具备供气路线和排气路线,且两个路线根据换向阀61进行切换。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两条不同的管道,分别用以实现供气和排气。
作为优选地,参照图1,该供氢换热管路40沿长度方向贴靠于该排气管路30,该进气换热管路50沿长度方向贴靠于该排气管路30。该供氢换热管路40能够与该排气管路30进行热交换;该进气换热管路50也能够与该排气管路30进行热交换。也就是说,供氢换热管路40中的氢气和进气换热管路50中的助燃气,能够在分别供向氢内燃机1的过程中,与氢内燃机1的过热排气进行热交换,以降低氢内燃机1的过热排气的温度,使该排气进入H2-SCR催化器20时,能够处于活性温度范围内,提升H2-SCR催化器20的排气处理效果。
图2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排气管路、供氢换热管路和进气换热管路的截面示意图。参照图2,该进气换热管路50的横截面和该供氢换热管路40的横截面均呈半环结构,该进气换热管路50和该供氢换热管路40扣合形成横截面为环状的管状结构,该排气管路30夹设于该进气换热管路50和该供氢换热管路40之间,该排气管路30的周侧能够贴合于进气换热管路50和该供氢换热管路40形成的环状结构的内侧。通过上述设置,保证了进气换热管路50和供氢换热管路40与排气管路30的接触面积,提升换热效率;且能够提升排气管路30、供氢换热管路40以及进气换热管路50的结构紧凑性。
继续参照图1,该H2-SCR催化器20的上游设置有上游氮氧传感器91,用于感应该氢内燃机1排气的氮氧含量;该H2-SCR催化器20的下游设置有下游氮氧传感器92,用于感应该H2-SCR催化器20排气的氮氧含量。通过对上游氮氧传感器91和下游氮氧传感器92所感应的氮氧含量的差值与上游氮氧传感器91所感应的氮氧含量的比值,即可得到该H2-SCR催化器20的氮氧转化率。
进一步地,该H2-SCR催化器20的上游设置有温度传感器93,该温度传感器93用于感应该氢内燃机1排气的温度。该温度传感器93为现有技术,其结构和原理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图3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后处理系统运行在排气温度低于T2时的气流示意图;图4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后处理系统运行在排气温度介于T2和T3时的气流示意图;图5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后处理系统运行在排气温度高于T3时的气流示意图;图6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参照图3-图6,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控制方法。该车辆控制方法能够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后处理系统的控制,该车辆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0、根据氢内燃机1的排气温度与预设温度的关系判断氢气与助燃气流向氢内燃机1的路径。
具体地,在步骤S100中,预设温度包括第一预设温度T1、第二预设温度T2和温度上限T3,其中,T1<T2<T3,H2-SCR催化器20的氮氧转化率符合要求时对应的活性范围为T1-T2。其中,第一预设温度T1、第二预设温度T2和温度上限T3是通过实验以及经验获得。氢内燃机1的排气温度通过温度传感器93读取。判断氮氧转化率符合要求即为氮氧转化率大于目标转化率。
步骤S100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0、排气温度小于T1时,此时排气温度过低,需要提升其温度以达到H2-SCR催化器20的活性范围。此时,氢燃料箱10直接通过氢气直供管路70向氢内燃机1供氢,助燃气源直接通过助燃气直通管路60向氢内燃机1提供助燃气,此时氢气和助燃气不经过换热,直接流入氢内燃机1中,同时氢内燃机1运行于热管理模式,在热管理模式下,排气温度能够适当提高,此过程如图3所示,其中,实线实心箭头表示氢气流动方向,虚线实心箭头表示助燃气流动方向,实线空心箭头表示氢内燃机1的排气流动方向。
步骤S120、排气温度在T1和T2之间时,此时说明排气温度适中,处于H2-SCR催化器20的活性范围内。此时,氢燃料箱10直接通过氢气直供管路70向氢内燃机1提供氢气,助燃气源直接通过助燃气直通管路60向氢内燃机1提供助燃气,此时氢气和助燃气不经过换热,直接流入氢内燃机1中,氢内燃机1的排气直接流向H2-SCR催化器20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步骤S130、排气温度介于T2和T3之间时,排气温度已经升高至超过H2-SCR催化器20的活性范围。此时,氢燃料箱10通过供氢换热管路40向氢内燃机1供氢,助燃气源通过进气换热管路50向氢内燃机1提供助燃气,在供应过程中,氢气和助燃气与氢内燃机1的排气即排气管路30中流通的排气发生热交换,以降低氢内燃机1的排气温度,从而使H2-SCR催化器20有更高的转化效率,此过程如图4所示。
步骤S140、排气温度大于T3时,此时排气温度过高,已经远大于H2-SCR催化器20的活性范围。此时,氢燃料箱10通过供氢换热管路40向氢内燃机1供氢,助燃气源通过进气换热管路50向氢内燃机1提供助燃气,在供应过程中,氢气和助燃气与氢内燃机1的排气发生热交换,以降低氢内燃机1的排气温度。且此时需要调节换向阀61,使进气换热管路50中的一部分助燃气能够通过助燃气直通管路60排出,进气换热管路50中的另一部分助燃气供入氢内燃机1。通过上述设置,加快进气换热管路50中助燃气的循环和流动速度,以更快地使排气管路30中的排气降温。
继续参照图5,该车辆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S200、当根据H2-SCR催化器20的氮氧转化率与目标转化率的关系判断后处理系统是否故障。
具体地,在步骤S200中,当排气温度在T1和T2之间时,经历时间t2后,计算t2时间内H2-SCR催化器20的平均氮氧转化率E,若H2-SCR催化器20的平均氮氧转化率E小于目标转化率E1,说明虽然H2-SCR催化器20中的排气温度应该处于活性范围内,但是氮氧转化率仍然很小,说明该后处理系统出现故障,此时应当报出后处理系统故障,此时应当限制氢内燃机1的后喷过程,并限速限扭,同时进行报警,并进行停机检查。若此时H2-SCR催化器20的平均氮氧转化率E大于等于目标转化率E1,则说明此时后处理系统正常工作,则继续检测该排气温度。
再为具体地,在步骤S110后,若经过预设时间t1后,该氢内燃机1的排气温度仍然低于T1,则此时需要对后处理系统进行故障报出,并停机检查。上述预设时间t1,是根据经验和实验确定的能够将排气温度提升至活性范围内时氢内燃机1运行于热管理模式的时间。
更为具体地,在步骤S100之前,还需要对各个传感器,即上游氮氧传感器91、下游氮氧传感器92以及温度传感器93的示数进行安全可信性判断,若其安全可信性不足,需要对后处理系统进行故障报出,并停机检查。
可选地,当该车辆出现特殊故障时,例如出现上游氮氧传感器91、下游氮氧传感器92或温度传感器93的故障或H2-SCR催化器20中催化剂失效时,同样应当报出故障,同时限制氢内燃机1的后喷过程,并限速限扭,进行报警,并对车辆进行检修。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被配置为设置于氢内燃机(1)的下游,包括:
H2-SCR催化器(20),所述H2-SCR催化器(20)和所述氢内燃机(1)之间通过排气管路(30)连通,所述H2-SCR催化器(20)被配置为连通于氢燃料箱(10),所述氢燃料箱(10)能够为所述H2-SCR催化器(20)供氢;
供氢换热管路(40),所述供氢换热管路(40)连通于所述氢燃料箱(10)和所述氢内燃机(1),所述氢燃料箱(10)能够通过所述供氢换热管路(40)为所述氢内燃机(1)供氢,所述供氢换热管路(40)能够与所述排气管路(30)进行热交换;
进气换热管路(50),所述进气换热管路(50)被配置为连通于助燃气源和所述氢内燃机(1),所述助燃气源能够通过所述进气换热管路(50)向所述氢内燃机(1)提供助燃气,所述进气换热管路(50)能够与所述排气管路(30)进行热交换;
所述供氢换热管路(40)沿长度方向贴靠于所述排气管路(30),所述进气换热管路(50)沿长度方向贴靠于所述排气管路(30);
所述进气换热管路(50)的横截面和所述供氢换热管路(40)的横截面均呈半环结构,所述进气换热管路(50)和所述供氢换热管路(40)扣合形成横截面为环状的管状结构,所述排气管路(30)夹设于所述进气换热管路(50)和所述供氢换热管路(4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氢燃料箱(10)通过供氢支管(81)连通所述H2-SCR催化器(20),所述供氢支管(81)的出口端设置氢气喷嘴(82),所述氢气喷嘴(82)位于所述H2-SCR催化器(20)的入口端,能够将氢气喷入所述H2-SCR催化器(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H2-SCR催化器(20)的上游设置有温度传感器(93),所述温度传感器(93)用于感应所述氢内燃机(1)排气的温度。
4.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氢内燃机(1)、助燃气直通管路(60)、氢燃料箱(10)和氢气直供管路(70),还包括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后处理系统,所述助燃气直通管路(60)并联于所述进气换热管路(50),所述助燃气源能够通过所述助燃气直通管路(60)向所述氢内燃机(1)提供助燃气;所述氢气直供管路(70)连通于所述氢燃料箱(10)和所述氢内燃机(1)之间,且并联于所述供氢换热管路(40),所述氢燃料箱(10)能够通过所述氢气直供管路(70)向所述氢内燃机(1)供氢。
5.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能够用于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控制,所述车辆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氢内燃机(1)的排气温度与预设温度的关系判断氢气与助燃气流向所述氢内燃机(1)的路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预设温度包括第二预设温度T2和温度上限T3,其中T2<T3,T2为所述H2-SCR催化器(20)的氮氧转化率符合要求时对应的活性范围上限;
排气温度介于T2和T3之间时,所述氢燃料箱(10)通过所述供氢换热管路(40)向所述氢内燃机(1)供氢,所述助燃气源通过所述进气换热管路(50)向所述氢内燃机(1)提供助燃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排气温度大于T3时,所述氢燃料箱(10)通过所述供氢换热管路(40)向所述氢内燃机(1)供氢,所述助燃气源通过所述进气换热管路(50)向所述氢内燃机(1)提供助燃气,且所述助燃气直通管路(60)能够排出所述进气换热管路(50)中的一部分助燃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控制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H2-SCR催化器(20)的氮氧转化率与目标转化率的关系判断后处理系统是否故障;预设温度还包括第一预设温度T1,T1<T2,所述H2-SCR催化器(20)的氮氧转化率符合要求时对应的活性范围为T1-T2;
当排气温度在T1和T2之间时,若所述H2-SCR催化器(20)的氮氧转化率小于目标转化率,则报出后处理系统故障。
CN202310993482.4A 2023-08-09 2023-08-09 后处理系统、车辆及车辆控制方法 Active CN1166965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93482.4A CN116696528B (zh) 2023-08-09 2023-08-09 后处理系统、车辆及车辆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93482.4A CN116696528B (zh) 2023-08-09 2023-08-09 后处理系统、车辆及车辆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96528A CN116696528A (zh) 2023-09-05
CN116696528B true CN116696528B (zh) 2023-11-17

Family

ID=87834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93482.4A Active CN116696528B (zh) 2023-08-09 2023-08-09 后处理系统、车辆及车辆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96528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80002726A1 (en) * 1979-06-05 1980-12-11 H Crede Exhaust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ombined with a heat pump
JPS5688952A (en) * 1979-12-06 1981-07-18 List Hans Injection typ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5074372A (zh) * 2013-03-22 2015-11-18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CN107061069A (zh) * 2017-05-24 2017-08-18 杨双喜 燃油热交换气化器及内燃机
CN109026491A (zh) * 2018-08-23 2018-12-18 湖北鹰牌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柴油发动机冷启动的三流道预热装置
DE102018205355A1 (de) * 2018-04-10 2019-10-1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Brennkraftmaschine mit Abgasnachbehandl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derartigen Brennkraftmaschine
DE102018129956A1 (de) * 2018-11-27 2020-05-28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Leitung zum Einspritzen von Wasser in eine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 Kraftfahrzeug mit und Verwendung einer solchen Leitung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80002726A1 (en) * 1979-06-05 1980-12-11 H Crede Exhaust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ombined with a heat pump
JPS5688952A (en) * 1979-12-06 1981-07-18 List Hans Injection typ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5074372A (zh) * 2013-03-22 2015-11-18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CN107061069A (zh) * 2017-05-24 2017-08-18 杨双喜 燃油热交换气化器及内燃机
DE102018205355A1 (de) * 2018-04-10 2019-10-1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Brennkraftmaschine mit Abgasnachbehandl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derartigen Brennkraftmaschine
CN109026491A (zh) * 2018-08-23 2018-12-18 湖北鹰牌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柴油发动机冷启动的三流道预热装置
DE102018129956A1 (de) * 2018-11-27 2020-05-28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Leitung zum Einspritzen von Wasser in eine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 Kraftfahrzeug mit und Verwendung einer solchen Leit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96528A (zh) 2023-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04376B2 (ja) 内燃機関の排気浄化装置
US8828342B1 (en) DPF energy conservation
JP5708584B2 (ja)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CN113374564B (zh) 一种汽车尾气后处理方法
JP2013002283A (ja) 排気浄化装置
CN110905631B (zh) 适用于高排气流量下的低能耗柴油机尾气处理系统
CN114645761B (zh) 一种doc硫中毒判断方法及车辆
JP2009019556A (ja) 排気浄化装置
CN113513392A (zh) 一种主动热补式后处理系统
CN116696528B (zh) 后处理系统、车辆及车辆控制方法
EP3530895B1 (en) Exhaust gas post-processing system
CN117846756A (zh) 尿素结晶处理方法、后处理系统及车辆
JP2010071216A (ja) 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の排ガス後処理装置
JP2019108886A (ja) 内燃機関の排気浄化装置
WO2019186968A1 (ja) 作業機械
CN113606015A (zh) 一种基于臭氧进行的dpf主动再生的装置及方法
JP2013122222A (ja) 内燃機関の排気浄化装置
KR101278925B1 (ko) 연소가스 재순환을 이용한 디젤엔진 매연필터의 연소식 재생시스템
CN218991717U (zh) 发动机后处理节能系统和作业机械
CN114294084B (zh) 一种再生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CN220487700U (zh) 后处理装置、发动机排气系统及作业机械
CN218717172U (zh) 发动机排气系统及车辆
JP6446182B2 (ja) 内燃機関の排気浄化装置
CN217841794U (zh) 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系统
KR20120128000A (ko) 배기가스 처리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