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96039A - 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吊模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吊模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96039A
CN116696039A CN202310678372.9A CN202310678372A CN116696039A CN 116696039 A CN116696039 A CN 116696039A CN 202310678372 A CN202310678372 A CN 202310678372A CN 116696039 A CN116696039 A CN 1166960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el
sleeve
slab
cast
situ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783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强
梁怀刚
王志勇
刘青
樊建伟
蔡建桢
郭启昊
张弘威
马殿
董健
徐彤
张婉
秦伟
刘安阳
宋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16th Bureau Group Co Ltd
City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6th Burea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16th Bureau Group Co Ltd
City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6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16th Bureau Group Co Ltd, City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6th Burea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16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7837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9603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960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960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1/00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 E04G11/36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for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of plane or curved surfaces end formpanels for floor shutter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1/00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 E04G11/36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for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of plane or curved surfaces end formpanels for floor shutterings
    • E04G11/48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shutterings or frames for floors or roofs
    • E04G11/50Girders, beams, or the like as supporting members for forms
    • E04G11/52Girders, beams, or the like as supporting members for forms of several units arranged one after anoth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7/00Connecting or other auxiliary members for forms, falsework structures, or shutterings
    • E04G17/001Corner fastening or connecting means for forming or stiffening el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02Conveying or working-up concrete or similar masses able to be heaped or ca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叠合板建筑施工领域,公开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吊模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叠合板现浇板带吊模装置预制板直接支撑于次龙骨,即背景技术中的方木次龙骨上,预制板与方木次龙骨之间不存在间隙,预制板与方木次龙骨完全贴合。如此,有效提高了提高叠合板的受力性能。另外,本发明提供的叠合板现浇板带吊模装置能够有效防止现浇板带两侧漏浆、板底错台、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出现,能够确保现浇板带底面平整、外形规则,实现叠合板天棚免抹灰。

Description

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吊模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叠合板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吊模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以构件工厂预制化加工、现场装配式安装为模式,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为特征,实现传统建造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模式转变并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与传统现浇结构相比,装配式建筑具有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安全隐患、提高施工效率、降低人力成本、节能环保等优点,可合理缩短施工周期,受环境气候条件的制约较小,减少现场湿作业工程量,节省周转材料及机械设备投入,显著降低湿作业施工能耗及三废、噪音等环境污染。
装配式建筑构造中,叠合板的应用非常广泛,叠合板是由预制板和钢筋混凝土现浇层叠合而成的装配式楼板。预制板既是楼板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又是钢筋混凝土现浇层的永久性模板,同时钢筋混凝土现浇层内可敷设电气预埋管线。叠合板整体性好,可节省模板并减少现场钢筋作业,板底平整,顶棚可不做抹灰,减少室内湿作业,加速施工进度,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目前叠合板施工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如图6所示,预制板以现浇板带的模板作为安装支座,模板钉设在模架的方木次龙骨上,预制板安装后,预制板板底与方木次龙骨之间存在与模板厚度相等的间隙,预制板因跨中范围缺少有效支点而形成了两端简支的构造。由于目前叠合板施工采用二次浇筑工艺,预制板作为钢筋混凝土现浇层的模板承受现浇层混凝土自重及各种施工荷载,因此预制板跨中临时支撑间距一般不超过1.8m,预制板常规厚度仅60mm,跨度一般为3~6m,两端简支安装的承重构造极易削弱叠合板的受力性能,甚至对预制板自身结构造成破坏。
因此,如何提高叠合板的受力性能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叠合板的受力性能的叠合板现浇板带吊模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吊模装置,包括:模板,所述模板设置于两块预制板之间的预留缝底部,所述预制板支撑于次龙骨上;连接横梁,所述连接横梁设置于所述预留缝的上方,所述连接横梁靠近所述预制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分别支撑于两块所述预制板上;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龙骨和第二龙骨,所述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模板远离所述预制板的一侧,所述第一龙骨和所述第二龙骨分别与两块所述预制板位置相对;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三龙骨和第四龙骨,所述第三龙骨和所述第四龙骨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的下方,所述第三龙骨和所述第四龙骨均与所述第一龙骨和所述第二龙骨相垂直,且所述第三龙骨和所述第四龙骨均与所述第一龙骨和所述第二龙骨相连;吊梁,所述吊梁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横梁能够拆卸地连接,所述吊梁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模板,且所述吊梁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将第三龙骨和第四龙骨抵紧于所述支撑组件上的扣件;套管组件,所述套管组件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第三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外部,所述第三套管套设于所述吊梁外部,所述预留缝内和所述预制板上方设置有钢筋混凝土现浇层,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和所述第三套管均设置于所述钢筋混凝土现浇层内,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的一端均与所述预制板的顶端相接触,所述第三套管的一端与所述模板的顶端相接触,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和所述第三套管的另一端均与所述钢筋混凝土现浇层的顶端平齐。
可选地,所述模板靠近所述预制板的一侧设置有止浆层。
可选地,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二套管以及所述第三套管均采用pvc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扣件为山型卡。
可选地,所述第三龙骨和所述第四龙骨均采用钢管制成。
可选地,所述连接横梁采用槽钢制成。
可选地,所述吊梁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接横梁,并通过螺母锁死。
可选地,所述模板为木模板。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的叠合板现浇板带吊模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安装所述连接横梁,在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上分别套设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使所述吊梁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横梁能够拆卸地连接,并在所述吊梁上套设所述第三套管;
步骤二,安装所述模板、所述第一龙骨和所述第二龙骨,并使所述吊梁穿过所述模板;
步骤三,安装所述第三龙骨和所述第四龙骨,使所述吊梁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三龙骨和所述第四龙骨之间,并利用所述扣件将所述第三龙骨和所述第四龙骨抵紧于所述支撑组件上。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叠合板现浇板带吊模装置预制板直接支撑于次龙骨,即背景技术中的方木次龙骨上,预制板与方木次龙骨之间不存在间隙,预制板与方木次龙骨完全贴合。与背景技术指出的预制板板底与方木次龙骨之间存在与模板厚度相等的间隙,预制板因跨中范围缺少有效支点而形成了两端简支的构造的设置方式相比,通过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叠合板现浇板带吊模装置,叠合板的受力性能更好。
2、预制板自重较轻,约150kg/㎡,并且预制板自身存在微量翘曲,板底不平整,按照背景技术中预制板与模板的配合方式,将预制板安装在模板上之后,预制板很难与模板紧密贴合,导致预制板与模板之间存在缝隙,当预制板与模板之间缝隙较大时,止浆胶条无法保证全部封堵,将导致现浇板带两侧漏浆、板底错台、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而本发明提供的叠合板现浇板带吊模装置扣件向模板施加扣紧力,该扣紧力能够使模板与预制板之间的缝隙变小,使得模板与预制板贴合更加紧密。通过使模板与预制板之间的缝隙减小,本发明提供的叠合板现浇板带吊模装置能够有效防止现浇板带两侧漏浆、板底错台、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出现,能够确保现浇板带底面平整、外形规则,实现叠合板天棚免抹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叠合板现浇板带吊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连接横梁、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的设置方式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吊梁、扣件和螺母的设置方式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模板、第一龙骨和第二龙骨的设置方式示意图;
图5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叠合板现浇板带吊模装置与支撑体系的配合方式示意图;
图6为背景技术提供的预制板的设置方式示意图。
图1-图5附图标记说明:100、叠合板现浇板带吊模装置;1、模板;2、预制板;3、次龙骨;4、连接横梁;5、第一支撑柱;6、第二支撑柱;7、第一龙骨;8、第二龙骨;9、第三龙骨;10、吊梁;11、第一套管;12、第二套管;13、第三套管;14、内部钢筋骨架;15、外浇混凝土层;16、扣件;17、螺母;18、立杆;19、U型顶托;20、主龙骨。
图6附图标记说明:1'、预制板;2'、模板;3'、间隙;4'、方木次龙骨;5'、钢筋混凝土现浇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叠合板的受力性能的叠合板现浇板带吊模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叠合板现浇板带吊模装置100,包括:模板1,模板1设置于两块预制板2之间的预留缝底部,预制板2支撑于次龙骨3上;连接横梁4,连接横梁4设置于预留缝的上方,连接横梁4靠近预制板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柱5和第二支撑柱6,第一支撑柱5和第二支撑柱6分别支撑于两块预制板2上;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龙骨7和第二龙骨8,支撑组件设置于模板1远离预制板2的一侧,第一龙骨7和第二龙骨8分别与两块预制板2位置相对;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三龙骨9和第四龙骨,第三龙骨9和第四龙骨设置于支撑组件的下方,第三龙骨9和第四龙骨均与第一龙骨7和第二龙骨8相垂直,且第三龙骨9和第四龙骨均与第一龙骨7和第二龙骨8相连;吊梁10,吊梁10的一端与连接横梁4能够拆卸地连接,吊梁10的另一端穿过模板1,且吊梁10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将第三龙骨9和第四龙骨抵紧于支撑组件上的扣件16;套管组件,套管组件包括第一套管11、第二套管12和第三套管13,第一套管11和第二套管12分别套设于第一支撑柱5和第二支撑柱6外部,第三套管13套设于吊梁10外部,预留缝内和预制板2上方设置有钢筋混凝土现浇层,第一套管11、第二套管12和第三套管13均设置于钢筋混凝土现浇层内,第一套管11和第二套管12的一端均与预制板2的顶端相接触,第三套管13的一端与模板1的顶端相接触,第一套管11、第二套管12和第三套管13的另一端均与钢筋混凝土现浇层的顶端平齐。
本发明提供的叠合板现浇板带吊模装置100的预制板2直接支撑于次龙骨3,即背景技术中的方木次龙骨3上,预制板2与方木次龙骨3之间不存在间隙,预制板2与方木次龙骨3完全贴合。与背景技术指出的预制板2板底与方木次龙骨3之间存在与模板1厚度相等的间隙,预制板2因跨中范围缺少有效支点而形成了两端简支的构造的设置方式相比,通过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叠合板现浇板带吊模装置100,叠合板的受力性能更好。
本发明提供的叠合板现浇板带吊模装置100具有构造简单、操作方便、安全稳定、通用性强、周转率高等特性,替代叠合板两端简支安装的传统工艺,有效防止现浇板带两侧漏浆、板底错台、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确保现浇板带底面平整、外形规则,实现叠合板天棚免抹灰,减少现场湿作业,促进装配式结构工程的整体质量提升。
于本实施例中,模板1靠近预制板2的一侧设置有止浆层,例如海绵胶条层或双面胶带层,使模板1与预制板2底之间更加紧密,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漏浆。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套管11、第二套管12以及第三套管13均采用pvc材料制成。当然第一套管11、第二套管12以及第三套管13均并不仅限于采用pvc材料制成,这里仅举例说明。
于本实施例中,扣件16为山型卡,山型卡的详细结构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同理,扣件16还可选用其它能够将第三龙骨9和第四龙骨抵紧于支撑组件上的结构。
于本实施例中,具体地,第三龙骨9和第四龙骨均采用钢管制成,连接横梁4采用槽钢制成,模板1为木模板1,第一支撑柱5和第二支撑柱6均采用钢筋制成。同理,第三龙骨9和第四龙骨均并不仅限于采用钢管制成,连接横梁4并不仅限于采用槽钢制成,模板1并不仅限于为木模板,第一支撑柱5和第二支撑柱6均并不仅限于采用钢筋制成,这里均是举例说明。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吊梁10的一端穿过连接横梁4,并通过螺母17锁死。具体地,吊梁10采用螺杆制成,通过螺母17与螺杆螺纹连接,来实现吊梁10与连接横梁4能够拆卸地连接。螺纹连接方式现场安装及拆卸简易快捷,支撑稳固,施工精确度高,部件可多次周转使用,简化施工工序,降低施工成本,节能环保。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叠合板支撑于支撑体系上,支撑体系包括立杆18、次龙骨3以及主龙骨20,立杆18顶部设置U型顶托19,U型顶托19内布置主龙骨20,次龙骨3支撑于主龙骨20上。主龙骨20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钢管,次龙骨3与主龙骨20相垂直。
于本实施例中,具体地,第一支撑柱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支撑柱5对称设置于连接横梁4相对的两侧,第二支撑柱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支撑柱6对称设置于连接横梁4相对的两侧。
本实施例提供的叠合板现浇板带吊模装置100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安装连接横梁4,在第一支撑柱5和第二支撑柱6上分别套设第一套管11和第二套管12,并使吊梁10的一端与连接横梁4能够拆卸地连接;
步骤二,安装模板1、第一龙骨7和第二龙骨8,并使吊梁10穿过模板1;
步骤三,安装第三龙骨9和第四龙骨,使吊梁10的另一端穿过第三龙骨9和第四龙骨之间,并利用扣件16将第三龙骨9和第四龙骨抵紧于支撑组件上。
在步骤三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四,在预制板2上和预留缝位置设置钢筋混凝土现浇层的内部钢筋骨架14;
步骤五,敷设现浇叠合层内的预埋电气线管和线盒;
步骤六,在内部钢筋骨架14上现浇混凝土形成外浇混凝土层15,钢筋混凝土现浇层包括内部钢筋骨架14和浇筑于内部钢筋骨架14上的外浇混凝土层15;
步骤六,待外浇混凝土层15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拆除本实施例提供的叠合板现浇板带吊模装置100,具体地,旋松螺母17,先拆卸连接横梁4,将第一支撑柱5和第二支撑柱6分别自第一套管11和第二套管12内取出,然后轻敲吊梁10,在叠合板底部将吊梁10从第三套管13中抽出,并同时移除第三龙骨9和第四龙骨,之后拆除模板1,将第一套管11、第二套管12以及第三套管13内部孔洞注浆抹平。叠合板现浇板带吊模装置100各部件拆卸后,及时收集清理,清洗表面灰浆,置于干燥处存放,以备继续周转使用。
另外,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叠合板现浇板带吊模装置100施工之前需要预先搭设支撑体系,在支撑体系搭设完成后,将预制板2设置于次龙骨3上,之后在进行本实施例提供的叠合板现浇板带吊模装置100的施工。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某些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吊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板,所述模板设置于两块预制板之间的预留缝底部,所述预制板支撑于次龙骨上;
连接横梁,所述连接横梁设置于所述预留缝的上方,所述连接横梁靠近所述预制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分别支撑于两块所述预制板上;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龙骨和第二龙骨,所述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模板远离所述预制板的一侧,所述第一龙骨和所述第二龙骨分别与两块所述预制板位置相对;
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三龙骨和第四龙骨,所述第三龙骨和所述第四龙骨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的下方,所述第三龙骨和所述第四龙骨均与所述第一龙骨和所述第二龙骨相垂直,且所述第三龙骨和所述第四龙骨均与所述第一龙骨和所述第二龙骨相连;
吊梁,所述吊梁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横梁能够拆卸地连接,所述吊梁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模板,且所述吊梁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将第三龙骨和第四龙骨抵紧于所述支撑组件上的扣件;
套管组件,所述套管组件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第三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外部,所述第三套管套设于所述吊梁外部,所述预留缝内和所述预制板上方设置有钢筋混凝土现浇层,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和所述第三套管均设置于所述钢筋混凝土现浇层内,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的一端均与所述预制板的顶端相接触,所述第三套管的一端与所述模板的顶端相接触,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和所述第三套管的另一端均与所述钢筋混凝土现浇层的顶端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现浇板带吊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靠近所述预制板的一侧设置有止浆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现浇板带吊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二套管以及所述第三套管均采用pvc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现浇板带吊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件为山型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现浇板带吊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龙骨和所述第四龙骨均采用钢管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现浇板带吊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横梁采用槽钢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现浇板带吊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梁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接横梁,并通过螺母锁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现浇板带吊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为木模板。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叠合板现浇板带吊模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安装所述连接横梁,在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上分别套设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使所述吊梁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横梁能够拆卸地连接,并在所述吊梁上套设所述第三套管;
步骤二,安装所述模板、所述第一龙骨和所述第二龙骨,并使所述吊梁穿过所述模板;
步骤三,安装所述第三龙骨和所述第四龙骨,使所述吊梁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三龙骨和所述第四龙骨之间,并利用所述扣件将所述第三龙骨和所述第四龙骨抵紧于所述支撑组件上。
CN202310678372.9A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吊模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66960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78372.9A CN116696039A (zh)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吊模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78372.9A CN116696039A (zh)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吊模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96039A true CN116696039A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38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78372.9A Pending CN116696039A (zh)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吊模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9603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5043310A1 (zh) 楼板系统
WO2007134517A1 (fr) Mur de béton composite travaillant en cisaillement pour isolation thermique
CN108301545B (zh) 一种带立体桁架临时支撑的装配式大模块叠合梁板结构
CN204299039U (zh) 一种用于后浇装配的混凝土预制板
CN110630011A (zh) 一种用于变形缝处双剪力墙的模板加固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11286074U (zh) 预制轻质高强泡沫混凝土填充墙板外墙自保温系统
CN109667376B (zh) 适用于钢结构h型钢梁的新型叠合楼盖及其施工方法
CN112282047B (zh) 一种装配式组合楼板与组合墙板的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
CN113530053A (zh) 一种槽钢加固免桁架钢筋叠合板
CN212224168U (zh) 一种双面叠合导流墙
CN211257093U (zh) 地下现浇结构外墙后浇带模板预支设装置
CN218374567U (zh) 一种可定位可免抹灰的alc墙板加固结构
CN104047381B (zh) 装配整体式少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CN208105502U (zh) 装配式内置保温层混凝土复合墙-轻钢框架连接节点
CN215563552U (zh) 一种基于超高性能混凝土模板的预制墙板竖向连接构造
CN216840143U (zh) 一种铝底模可拆卸的钢筋桁架楼承板
CN116696039A (zh) 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吊模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15330820U (zh) 一种保温装饰一体化楼板
CN210767303U (zh) 一种预制墙板的外保温构造
CN209891381U (zh) 一种建筑结构
CN112982692A (zh) 一种单向叠合板拼缝处连接构造和施工方法
CN112922359A (zh) 预制叠合剪力墙安装系统及安装方法
CN101793074A (zh) 鱼腹式预应力混凝土双向叠合板
CN105756323A (zh) 基于民用建筑厨卫间的下沉式吊模模具的施工方法
CN212153693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整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