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86998A - 基于藻蓝蛋白的益生菌运载体、制备方法与营养品 - Google Patents

基于藻蓝蛋白的益生菌运载体、制备方法与营养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86998A
CN116686998A CN202310729550.6A CN202310729550A CN116686998A CN 116686998 A CN116686998 A CN 116686998A CN 202310729550 A CN202310729550 A CN 202310729550A CN 116686998 A CN116686998 A CN 1166869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ycocyanin
solution
probiotics
probiotic
m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2955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业俊
张慧
孙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072955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8699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869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869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23L33/135Bacteria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probio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23L33/105Plant extracts, their artificial duplicates or their derivat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23L33/17Amino acids, peptides or protei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23L33/17Amino acids, peptides or proteins
    • A23L33/185Vegetable protei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002/00Food compositions, 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or processes for food or foodstuff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Botany (AREA)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藻蓝蛋白的益生菌运载体、制备方法与营养品,涉及益生菌产品的技术领域。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溶解有藻蓝蛋白的藻蓝蛋白溶液与溶解有多糖类物质的多糖溶液混合制得混合溶液;将植物油、活性物质与益生菌剂混合制得油相混合物;其中,活性物质为植物提取物;将混合溶液与油相混合物混合分散至形成混合乳液;对混合乳液进行凝胶处理,制得益生菌运载体。本发明制备的运载体,能够对益生菌和藻蓝蛋白等物质进行保护,降低其在口腔、胃肠道消化过程中造成的破坏,提高益生菌和藻蓝蛋白等物质的生物利用度,同时藻蓝蛋白与活性物质等能够作为营养物质促进益生菌的生长,提高益生菌在储藏过程中的活性。

Description

基于藻蓝蛋白的益生菌运载体、制备方法与营养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益生菌产品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藻蓝蛋白的益生菌运载体、制备方法与营养品。
背景技术
益生菌是指摄入一定数量时,能够对宿主产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为了活的这些功效,益生菌需要在产品和宿主体内均保持良好的活性和代谢稳定性。然而,大多数益生菌的抗逆性较差,在加工、运输和储藏过程中极易受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外部光、温度和氧气等环境因素;当口服摄入时,益生菌在胃肠道消化过程中需经受体内酶、胆汁、消化物等影响。
然而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将益生菌采用包被材料进行包被后,包被材料能够对益生菌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然而当益生菌被包被后,储藏一定时间后内部的益生菌活性就会逐渐降低,影响益生菌的功效。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方案以改善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藻蓝蛋白的益生菌运载体、制备方法与营养品,能够对益生菌和藻蓝蛋白等物质进行保护,同时藻蓝蛋白与活性物质等能够作为营养物质促进益生菌的生长,提高益生菌在储藏过程中的活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藻蓝蛋白的益生菌运载体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将溶解有藻蓝蛋白的藻蓝蛋白溶液与溶解有多糖类物质的多糖溶液混合制得混合溶液;
将植物油、活性物质与益生菌剂混合制得油相混合物;其中,所述活性物质为植物提取物;
将混合溶液与油相混合物混合分散至形成混合乳液;
对混合乳液进行凝胶处理,制得益生菌运载体。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藻蓝蛋白的益生菌运载体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将藻蓝蛋白与多糖复合后,对溶有活性物质的植物油进行包埋后,进行凝胶处理,从而得到运载有益生菌的运载体;如此能提高益生菌运载体的结构稳定性,并且基于藻蓝蛋白-多糖-活性物质对益生菌的协同保护作用,能够显著提高益生菌的生物利用,同时能够减少益生菌、藻蓝蛋白中的藻蓝素,以及活性物质在胃肠消化过程中的失活,有利于将活性物质、益生菌和藻蓝蛋白运载至肠道释放,提高三者的生物利用率;并且,藻蓝蛋白和活性物质能够为益生菌的生长提供一定的营养物质,能够在益生菌运载体的储藏过程中,促进益生菌的生长,从而提高运载体中益生菌的活菌数量和活性。
可选地,执行所述将植物油、活性物质与益生菌剂混合制得油相混合物的过程中包括:将活性物质加入到植物油中均匀分散制得初混物;将益生菌剂加入至初混物中,在60-80rpm的转速下均匀分散,制得油相混合物。其有意效果在于:在速度状态下将益生菌剂与初混物进行混合,能够降低在混合过程中对益生菌造成的破坏,从而减少混合过程中益生菌的失活。
可选地,执行所述活性物质包括姜黄素、β-胡萝卜素、辣椒红素和原花青素中的一种。
可选地,执行对混合乳液进行凝胶处理制得益生菌运载体的过程中包括:将所述混合乳液与凝胶溶液混合后,再进行凝胶处理以制得益生菌运载体;其中,所述凝胶溶液中溶解有海藻酸钠与果胶。
可选地,执行将植物油、活性物质与益生菌剂混合制得油相混合物的过程中包括:所述活性物质的质量占所述益生菌运载体整体的0.2-0.4%。
可选地,执行将溶解有藻蓝蛋白的藻蓝蛋白溶液与溶解有多糖类物质的多糖溶液混合制得混合溶液的过程中包括:所述混合溶液中所述藻蓝蛋白与所述多糖类物质的溶解重量比为(1.5-2.0)∶(10-14)。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上述任一可选制备方法所制备的益生菌运载体。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上述任一可选制备方法所制备的益生菌运载体在营养品上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藻蓝蛋白的益生菌运载体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4和对比例1-2中所制备乳液样品的激光共聚焦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4和对比例1-2中所制备乳液样品在10倍物镜下的光学显微镜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4和对比例1-2中所制备乳液样品的平均粒径与粒径分布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4和对比例1-2中所制备乳液样品的表观粘度变化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4和对比例1-2中所制备凝胶珠的表面形态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4和对比例1-2中所制备凝胶珠的扫描电镜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4和对比例1-2中所制备凝胶珠经过体外消化实验前后内部的植物乳杆菌活菌数变化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1-4和对比例1-2中所制备凝胶珠在储藏过程中的内部植物乳杆菌的活菌数变化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4和对比例1-2中所制备凝胶珠的X射线衍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文中使用的“包括”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藻蓝蛋白的益生菌运载体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混合溶液制备:将藻蓝蛋白溶液与多糖溶液混合制得混合溶液;
S2、油相混合物制备:将植物油、活性物质与益生菌剂混合制得油相混合物;其中,活性物质为植物提取物;
S3、混合乳液制备:将混合溶液与油相混合物混合分散至形成混合乳液;
S4、凝胶处理:对混合乳液进行凝胶处理制得益生菌运载体。
一些实施例中,执行步骤S1之前,执行步骤S0、溶液制备:预先制备藻蓝蛋白溶液和多糖溶液。具体的,藻蓝蛋白溶液和多糖溶液均是对应溶质的水溶液。
一些实施例中,执行步骤S1时,多糖溶液中的多糖类物质可以是果胶。
一些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执行步骤S0溶液制备时,预先将1.8kg的藻蓝蛋白溶解于100L饮用水以制得藻蓝蛋白溶液,将12kg果胶溶解于200L饮用水以制得果胶溶液。
一些实施例中,藻蓝蛋白溶液与多糖溶液可以以任意比例进行混合。
一些实施例中,执行步骤S1后,溶解在混合溶液中藻蓝蛋白与多糖类物质的重量比为(1.5-2.0)∶(10-14)。
一些实施例中,执行步骤S1时,将藻蓝蛋白溶液与多糖溶液在搅拌条件下进行均匀混合。
一些实施例中,执行步骤S2时,植物油可以是玉米油、橄榄油、大豆油和菜籽油中的一种。
一些实施例中,执行步骤S2时,活性物质可以是包括姜黄素、β-胡萝卜素、辣椒红素和原花青素中的一种。
一些实施例中,执行步骤S2时,益生菌剂中的益生菌可以是植物乳杆菌或其他可在肠道起到益生作用的益生菌。
一些实施例中,执行步骤S2时,益生菌剂中的益生菌活菌数为7×1010cfu/g。
一些实施例中,制备所得运载体后,运载体内的益生菌活菌数为6×108cfu/g。
一些实施例中,执行步骤S2时包括以下步骤:
S21、将活性物质加入到植物油中均匀分散制得初混物;
S22、将益生菌剂加入至初混物中,在60-80rpm的转速下均匀分散,制得油相混合物。
一些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执行步骤S21时,将活性物质加入到植物油中后,在200-300rpm的转速下搅拌,以使得活性物质均匀分散在植物油中并制得初混物。
一些实施例中,执行步骤S2时,活性物质的添加量占益生菌运载体整体质量的0.2-0.4%。
一些实施例中,执行步骤S3时,将油相混合物与混合溶液混合后,在12000rpm的转速下高速搅拌以均匀分散,并制得混合乳液。
一些实施例中,执行步骤S4时包括:将混合乳液与凝胶溶液混合后,再进行凝胶处理以制得益生菌运载体。具体的,凝胶溶液中溶解有海藻酸钠和果胶。
一些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执行步骤S4时包括以下步骤:
S41、预先制备凝胶溶液,并将凝胶溶液与混合乳液搅拌混合;
S42、制备促凝胶溶液,并将S41中的混合凝胶液使用成型设备,结合促凝胶溶液进行凝胶成型。
一些实施例中,执行步骤S41时包括,将海藻酸钠和果胶混合后制成水溶液得凝胶溶液。具体的,凝胶溶液中海藻酸钠与果胶的质量比为(1-2):(5-7)。
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执行步骤S41时包括,称取1.5kg海藻酸钠和6kg果胶溶解于300L饮用水,制得凝胶溶液。
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42中促凝胶溶液为氯化钙溶液。
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42中成型设备为滴丸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制备的益生菌运载体。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制备的益生菌运载体在营养品上的应用,具体的,在其中还可以加入食品添加剂。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提供一种基于藻蓝蛋白的益生菌运载体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称取1.8kg藻蓝蛋白溶解于100L饮用水,制得藻蓝蛋白溶液;称取12kg果胶溶解于200L饮用水中,制得果胶溶液;
S1、将藻蓝蛋白溶液与果胶溶液均匀搅拌后,制得混合溶液;
S2、将5.4kg的姜黄素加入到160kg玉米油中,搅拌均匀后,再加入18kg植物乳杆菌剂(7×1010cfu/g),以60-80rpm的转速进行轻度搅拌分散,得油相混合物;
S3、将油相混合物与混合溶液混合后,在12000rpm的转速下进行搅拌分散以形成混合乳液;其中,该混合乳液为藻蓝蛋白-果胶-姜黄素乳液(CPC-PE-Cur乳液);
S4、称取1.5kg海藻酸钠和6kg果胶溶解于300L饮用水,制得凝胶溶液;称取20kg无水氯化钙溶解于1000L饮用水,制得氯化钙溶液;将凝胶溶液与藻蓝蛋白-果胶-姜黄素乳液混合后快速分散,制得运载体初样后,使用滴丸机将运载体初样挤入氯化钙溶液中,以形成凝胶珠并静置30min进行硬化,即得益生菌运载体凝胶珠产品。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S2中,使用5.4kg的β-胡萝卜素替换实施例1中的5.4kg的姜黄素,以使得步骤S3中形成的混合乳液为藻蓝蛋白-果胶-β-胡萝卜素乳液(CPC-PE-β-Car乳液)。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2中,使用5.4kg的辣椒红素替换实施例1中的5.4kg的姜黄素,以使得步骤S3中形成的混合乳液为藻蓝蛋白-果胶-辣椒红素乳液(CPC-PE-Cap乳液)。
实施例4
本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2中,使用5.4kg的原花青素替换实施例1中的5.4kg的姜黄素,以使得步骤S3中形成的混合乳液为藻蓝蛋白-果胶-原花青素乳液(CPC-PE-PAs乳液)。
对比例1
本对比例1提供一种益生菌运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D1、称取12kg果胶溶解于200L饮用水中,制得果胶溶液;称取18kg植物乳杆菌剂(7×1010cfu/g)加入到160kg玉米油中,以60-80rpm的转速进行轻度搅拌分散,得油相混合物;
D2、将油相混合物与果胶溶液混合后,在12000rpm的转速下进行搅拌分散以形成果胶乳液(PE乳液);
D3、称取1.5kg海藻酸钠和6kg果胶溶解于300L饮用水,制得凝胶溶液;称取20kg无水氯化钙溶解于1000L饮用水,制得氯化钙溶液;将凝胶溶液与果胶乳液混合后快速分散,制得运载体初样后,使用滴丸机将运载体初样挤入氯化钙溶液中,以形成凝胶珠并静置30min进行硬化,即得益生菌运载体凝胶珠产品。
对比例2
本对比例2提供一种益生菌运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D1、称取1.8kg藻蓝蛋白溶解于100L饮用水,制得藻蓝蛋白溶液;称取12kg果胶溶解于200L饮用水中,制得果胶溶液;将藻蓝蛋白溶液与果胶溶液均匀搅拌后,制得混合溶液;
D2、称取18kg植物乳杆菌剂(7×1010cfu/g)加入到160kg玉米油中,以60-80rpm的转速进行轻度搅拌分散,得油相混合物;将油相混合物与混合溶液混合后,在12000rpm的转速下进行搅拌分散以形成的混合乳液;其中,该混合乳液为藻蓝蛋白-果胶乳液(CPC-PE乳液);
D3、称取1.5kg海藻酸钠和6kg果胶溶解于300L饮用水,制得凝胶溶液;称取20kg无水氯化钙溶解于1000L饮用水,制得氯化钙溶液;将凝胶溶液与藻蓝蛋白-果胶乳液混合后快速分散,制得运载体初样后,使用滴丸机将运载体初样挤入氯化钙溶液中,以形成凝胶珠并静置30min进行硬化,即得益生菌运载体凝胶珠产品。
性能检测
将实施例1-4中所制备的混合乳液、对比例1中所制备的果胶乳液与对比例2中制备的混合乳液进行下述理化性质的测定:
1、激光共聚焦观察:分别取实施例1-4和对比例1-2中1mL乳液样品置于激光共聚焦专用皿中,使用1mg/mL的尼罗红对乳液样品中的油脂进行染色,且尼罗红荧光染料的激发波长为488nm,而藻蓝蛋白是一种荧光水溶性蛋白,其激发波长为620nm,观察并记录六个样品中油脂和蛋白分布及形貌变化,如图2所示;
2、光学显微镜观察:分别取实施例1-4和对比例1-2中的乳液样品置于光学显微镜载玻片中,利用光学显微镜(10倍物镜)进行观察并拍照记录,如图3所示;
3、乳液粒径测定:玉米油的折光系数为1.430,采用马尔文3000静态光散射粒度仪测定实施例1-4和对比例1-2中乳液样品液体的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如图4所示;
4、乳液流变学分析:高粘度的样品可以防止乳液在制备乳液凝胶珠之前发生乳化和聚结,是制备稳定的乳液凝胶珠的重要参数,采用安东帕MCR302流变仪分别对实施例1-4和对比例1-2中乳液样品的流变性质进行测定。测定时,间距设为0.1mm,温度设为25℃,取适量乳液样品置于平板上,等待温度达到平衡后,降下转子,抹去溢出的多余乳液样品。稳态剪切测试时,剪切速率变化范围为0.1-100s-1,测量并记录表观粘度在此期间的变化曲线,如图5所示。
将实施例1-4和对比例1-2中所制备同一批次的益生菌运载体凝胶珠产品进行下述性质的测定:
1、观察法:将实施例1-4和对比例1-2中制备的凝胶珠置于干燥清洁的纯色白板上,使用相机进行拍照并记录表面形态,并轻触判断是否具有弹性,如图6所示;
2、扫描电镜观察:将凝胶珠经真空冷冻干燥48h后从中间剖开喷金,分别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拍照,如图7所示;
3、活菌数测定:将1g凝胶珠与9mL10%的柠檬酸钠二水合溶液混合(pH8.2)后,均质2min,再使用梯度生理盐水稀释样品,接种至MRS琼脂培养基中,在37℃的恒温培养箱内培养48h,计算平板上的植物乳杆菌活菌数,如图8所示;
4、体外消化测定:
4.1胃消化模拟:将5g凝胶珠与模拟胃酸(3.2mg/mL的胃蛋白酶、2mg/mL的NaCl和7mL/L的HCl)进行混合,并将混合物的pH调至2.0后,放置在37℃的水浴环境中以100rpm的转速震荡2h以模拟胃消化过程,并测定胃消化后的凝胶珠内的植物乳杆菌活菌数,如图8所示;
4.2肠消化模拟:将4.1中经胃消化后的混合物pH调至7.0,加入磷酸盐缓冲液(2.5mL的胰酶、2.5mL的脂肪酶、3.5mL的胆盐和5mmol/L的磷酸盐)和1.5mL模拟肠液(36.7mg/mL的CaCl2和218.7mg/mL的NaCl),以使得混合物中胰酶和蛋白酶的含量为24mg/mL,胆盐含量为54mg/mL,将混合物置于37℃的水浴环境中模拟肠道消化2h后,测定凝胶珠内的植物乳杆菌活菌数,如图8所示;
5、储藏稳定性:将凝胶珠样品储藏于4℃的环境中,在0、7、14、21、28、35d取样测定植物乳杆菌的活菌数,如图9所示;
6、X射线衍射分析:采用XRD分析凝胶珠的结晶状态,扫描速度为4°/min,扫描角度(2θ)为5°-55°,如图10所示。
结果分析:
参见图2,激光共聚焦图能够直观显示乳液形态与粒径大小,图2A(对比例1)中可以看出,对比例1中的果胶乳液液滴相对较大,且大小不均匀,可能是因为果胶的乳化性不够高,导致液滴直径的均一性较差;图2B(对比例2)可以看出,对比例2中的乳液液滴明显比对比例1更小,且更加均匀,说明添加藻蓝蛋白后,由于藻蓝蛋白与果胶之间的静电作用,会导致乳液液滴减小。
图2C(实施例1)、图2D(实施例2)、图2E(实施例3)和图2F(实施例4)中均可以看出,加入藻蓝蛋白和活性物质后的乳液液滴分布更均匀,且液滴粒径也进一步减小,尤其是实施例4中加入原花青素后的乳液相较于实施例1-3而言,液滴分布更加密集更加均匀,这可能是由于原花青素结构中的酚羟基和芳香环分别作为亲脂基团和亲水基团,形成了原花青素的两亲性,酚羟基也可以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与蛋白质或多糖等聚合物反应,因此原花青素具有更好的交联作用;此外,实施例1-4中同步加入小分子活性物质和藻蓝蛋白,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乳液液滴的聚集,从而提高乳液的稳定性。
参见图3,从光学显微镜图片中可以看出,对比例1(图3A)样品乳液液滴较大,且分布不均匀,大液体在乳液体系中占比较多,对比例2(图3B)与对比例1(图3A)相比,对比例2样品的乳液液滴较小,且液滴分布更加均匀更加密集;而实施例1(图3C)、实施例2(图3D)、实施例3(图3E)和实施例4(图3F)相较于对比例2(图3B)而言,乳液液滴更小,液滴分布更加均匀更加密集,尤其是实施例4中的乳液液滴分布最密集且最均匀,基本没有较大的液滴,这一结果与图2中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观察结果一致。
参见图4可知,对比例1中乳液液滴的平均粒径最大,达到了6.53μm,而对比例2中将藻蓝蛋白与果胶进行复合后,所制备的乳液液滴平均粒径降低至2.91μm;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乳液液滴的平均粒径与对比例2无显著性差异,而实施例4中将藻蓝蛋白、果胶和原花青素复合使用后,乳液液滴的平均粒径最小,这与图2、图3中微观观察结构一致。
参见图5可知,实施例1-4和对比例1-2中的乳液的表观粘度(η)均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这表面六个乳液样品均为剪切稀化的假塑性流体(非牛顿流体)。其中,对比例1中的乳液样品的表观粘度在六个乳液样品中是最小的,而实施例4中添加原花青素和藻蓝蛋白的乳液样品的表观粘度最大。
参见图6可知,实施例1-4和对比例1-2中制备的凝胶珠均为圆球状、且大小均匀,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弹性,说明实施例1-4和对比例1-2中的乳液样品在使用滴丸机进行成型时,均具有良好的成型效果,同时由于乳液样品具有不同的颜色,使得实施例1制备的凝胶珠呈草绿色,实施例2制备的凝胶珠呈淡棕色,实施例3制备的凝胶珠呈番茄红色,实施例4制备的凝胶珠呈深蓝色,对比例1制备的凝胶珠呈牛奶白色,对比例2制备的凝胶珠呈天蓝色。这些颜色的生成主要是因为所添加的藻蓝蛋白呈蓝色,当其与带有不同颜色的活性物质混合后,即可呈不同颜色。
参见图7可知,经过冷冻干燥后的凝胶珠呈不规则形状,表面起皱,部分出现塌陷,这是由于凝胶珠在冷冻干燥过程中凝胶珠内部水分快速流失导致的。其中,对比例1(图7A)中的凝胶珠内部出现较多孔洞和沟道,这可能是由于其内部结构不均一,导致在冷冻干燥过程中结构坍塌造成的,对比例2(图7B)、实施例1-4(图7C-F)中的凝胶珠内部相对更为致密、均匀,这可能是由于藻蓝蛋白与活性物质的添加增强了凝胶的网格结构,使得凝胶珠内部结构更为稳定,如此能够阻止胃肠消化液中的酸扩散到凝胶珠内部,能够增强对益生菌的保护。
参见图8可知,实施例1-4和对比例1-2制备的凝胶珠内的植物乳杆菌活菌数均在8.58lg CFU/g左右,说明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制备出的凝胶珠具有很好的均一性。
参见图8可知,将实施例1-4和对比例1-2制备的凝胶珠经胃消化模拟后,由于益生菌容易在低pH的酸性环境和胃蛋白酶等的作用下死亡,其中以对比例1制备的凝胶珠的活菌数下降最多,其下降至7.56lg CFU/g,以实施例4制备的凝胶珠的活菌数下降最少,其下降至7.79lg CFU/g。将经胃消化模拟的凝胶珠再进行肠消化模拟后,对比例1制备的凝胶珠的活菌数进一步下降至6.66lg CFU/g,实施例4制备的凝胶珠的活菌数进一步下降至7.14lg CFU/g。
由此可以明显看出,对比例1中使用果胶对植物乳杆菌进行负载时,植物乳杆菌最容易失活,对比例2中将藻蓝蛋白和果胶复合对植物乳杆菌进行负载,相比于对比例1而言,对比例2对植物乳杆菌的保护更好,但相比于实施例1-4要更差;实施例4中将藻蓝蛋白、原花青素和果胶复合对植物乳杆菌进行负载,对益生菌的保护作用是实施例1-4中最佳的,其原因可能是在于:(1)藻蓝蛋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而具有抗氧化特性的物质可能通过调节氧化应激来为益生菌的生长提供有利的环境;(2)小分子活性物质的添加促进了益生菌的生长,提高了益生菌在胃肠道环境中的耐受性;(3)海藻酸钠可与氯化钙形成多孔状凝胶,对pH值较为铭感,将会影响微生物的释放和保护,而植物油可以“活性填充材料”的形式填充到凝胶网络结构中,较小的液滴尺寸可增强填料效果,这是因为比表面积的增加,填料颗粒数量的增加减少了液滴之间的距离,因此较小的液滴尺寸更能增强凝胶强度。
参见图9可知,在初始状态(第0天),实施例1-4和对比例1-2制备的凝胶珠的植物乳杆菌的活菌数均为8.58lg CFU/g,且在储藏过程中,六组凝胶珠样品内的植物乳杆菌活菌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以对比例1所制备凝胶珠内的植物乳杆菌活菌增长数最低,经35天储藏仅增长至8.6lg CFU/g,而实施例4中加入原花青素对植物乳杆菌的增长发挥了明显的促进作用,经35天储藏增长至8.98lg CFU/g。
主要是由于,添加藻蓝蛋白后,由于藻蓝蛋白作为蛋白本身对益生菌而言也是很好的营养物质,而且藻蓝蛋白还具有抗氧化性,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益生菌的生长;所添加的活性物质如原花青素等可以刺激益生菌的生长,是因为这些活性物质具有益生功效,可以提高益生菌的活菌数量。因此,在储藏过程中,藻蓝蛋白和活性物质的添加,可以作为益生菌生长的营养物质,从而促进了益生菌在储藏过程中的活性。
一般而言,小分子活性物质在XRD图谱中会有相应的分离且尖锐的信号峰,表现出高度的结晶结构,例如姜黄素在衍射角(2θ)为12.17°、14.46°、17.14°、18.09°、21.05°、23.21°、24.62°和25.54°会出现信号峰。然而参见图10可知,实施例1-4和对比例1-2所制备的凝胶珠均呈单一的宽峰,姜黄素、β-胡萝卜素、辣椒红素和原花青素的特征衍射峰在凝胶珠的XRD光谱中不存在,这表明这四种小分子活性物质在内部油相中为可溶性无定形,被完全包封,与运载体形成了无定形复合物,这有助于稳定凝胶珠体系,这一结果与图5、图8和图9的结论一致。
虽然在上文中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能够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但是,应理解,这种修改和变化都属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之内。而且,在此说明的本发明可有其它的实施方式,并且可通过多种方式实施或实现。

Claims (8)

1.一种基于藻蓝蛋白的益生菌运载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溶解有藻蓝蛋白的藻蓝蛋白溶液与溶解有多糖类物质的多糖溶液混合制得混合溶液;
将植物油、活性物质与益生菌剂混合制得油相混合物;其中,所述活性物质为植物提取物;
将混合溶液与油相混合物混合分散至形成混合乳液;
对混合乳液进行凝胶处理,制得益生菌运载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所述将植物油、活性物质与益生菌剂混合制得油相混合物的过程中包括:
将活性物质加入到植物油中均匀分散制得初混物;
将益生菌剂加入至初混物中,在60-80rpm的转速下均匀分散,制得油相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所述活性物质包括姜黄素、β-胡萝卜素、辣椒红素和原花青素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对混合乳液进行凝胶处理制得益生菌运载体的过程中包括:
将所述混合乳液与凝胶溶液混合后,再进行凝胶处理以制得益生菌运载体;其中,所述凝胶溶液中溶解有海藻酸钠与果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将植物油、活性物质与益生菌剂混合制得油相混合物的过程中包括:
所述活性物质的质量占所述益生菌运载体整体的0.2-0.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将溶解有藻蓝蛋白的藻蓝蛋白溶液与溶解有多糖类物质的多糖溶液混合制得混合溶液的过程中包括:
所述混合溶液中所述藻蓝蛋白与所述多糖类物质的溶解重量比为(1.5-2.0)∶(10-14)。
7.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所制备的益生菌运载体。
8.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所制备的益生菌运载体在营养品上的应用。
CN202310729550.6A 2023-06-20 2023-06-20 基于藻蓝蛋白的益生菌运载体、制备方法与营养品 Pending CN1166869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29550.6A CN116686998A (zh) 2023-06-20 2023-06-20 基于藻蓝蛋白的益生菌运载体、制备方法与营养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29550.6A CN116686998A (zh) 2023-06-20 2023-06-20 基于藻蓝蛋白的益生菌运载体、制备方法与营养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86998A true CN116686998A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23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29550.6A Pending CN116686998A (zh) 2023-06-20 2023-06-20 基于藻蓝蛋白的益生菌运载体、制备方法与营养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86998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9140A (zh) * 2012-12-27 2013-06-26 北京中天神舟航天食品技术研究院 指示益生菌活度的可食用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121394A (zh) * 2016-05-02 2019-01-01 斯捷法诺·斯科格里奥 纯化的或存在于蓝藻微藻或其提取物中的藻蓝蛋白作为益生元的用途,用以增强益生菌培养物和产品的存活率、胃肠道存活、抗病原体能力和整体健康增强特性
CN110403198A (zh) * 2019-07-25 2019-11-05 邓跃进 一种益生菌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55543A (zh) * 2018-04-27 2020-12-08 Ip科技有限公司 涉及施用胡萝卜素具体地番茄红素用于改善微生物组及其全身性作用的方法
CN113425750A (zh) * 2021-06-23 2021-09-24 吉林大学 一种具有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微生态制剂的制备和应用
CN114672480A (zh) * 2022-04-29 2022-06-28 浙江工商大学 植物乳杆菌凝胶珠及其制备方法
CN116076742A (zh) * 2022-11-18 2023-05-09 南昌大学 可延缓油脂氧化的藻蓝蛋白-姜黄素-果胶超分子营养品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9140A (zh) * 2012-12-27 2013-06-26 北京中天神舟航天食品技术研究院 指示益生菌活度的可食用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121394A (zh) * 2016-05-02 2019-01-01 斯捷法诺·斯科格里奥 纯化的或存在于蓝藻微藻或其提取物中的藻蓝蛋白作为益生元的用途,用以增强益生菌培养物和产品的存活率、胃肠道存活、抗病原体能力和整体健康增强特性
CN112055543A (zh) * 2018-04-27 2020-12-08 Ip科技有限公司 涉及施用胡萝卜素具体地番茄红素用于改善微生物组及其全身性作用的方法
CN110403198A (zh) * 2019-07-25 2019-11-05 邓跃进 一种益生菌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25750A (zh) * 2021-06-23 2021-09-24 吉林大学 一种具有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微生态制剂的制备和应用
CN114672480A (zh) * 2022-04-29 2022-06-28 浙江工商大学 植物乳杆菌凝胶珠及其制备方法
CN116076742A (zh) * 2022-11-18 2023-05-09 南昌大学 可延缓油脂氧化的藻蓝蛋白-姜黄素-果胶超分子营养品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立强等: "姜黄素复合益生菌制剂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成活率的影响", 渔业致富指南, no. 09, 31 May 2019 (2019-05-31), pages 56 - 5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ao et al. Impact of encapsulation of probiotics in oil-in-water high internal phase emulsions on their thermostability and gastrointestinal survival
Zhang et al. Development of soy protein isolate/κ-carrageenan composite hydrogels as a delivery system for hydrophilic compounds: Monascus yellow
CN112956698B (zh) 包埋益生菌微胶囊的爆爆珠及其制备方法
Xu et al. Incorporation of probiotics into 3D printed Pickering emulsion gel stabilized by tea protein/xanthan gum
CN111991345B (zh) 一种多重响应性的氨基糖苷小分子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TW201536187A (zh) 凝膠球及其製備方法
Kuo et al. Development of a shelf-stable, gel-based delivery system for probiotics by encapsulation, 3D printing, and freeze-drying
Mohammadi et al. Development of caffeine‐encapsulated alginate‐based matrix combined with different natural biopolymers, and evaluation of release in simulated mouth conditions
Zheng et al. Pickering emulsion hydrogel based on alginate-gellan gum with carboxymethyl chitosan as a pH-responsive controlled release delivery system
CN113527717B (zh) 一种淀粉乳液凝胶珠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171348B (zh) 一种抑制南美白对虾腐败菌的含虾青素生物抗菌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CN109288819A (zh) 一种含槲皮素和益生因子的结肠靶向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662183A (zh) 一种对虾青素具有保护及控释效果的乳液的制备方法
US20200022911A1 (en) Stable macroemulsion for oral delivery of solubilized peptides, protein, and cellular therapeutics
Li et al. Preparation of bacteriostatic microspheres loading potassium diformate using emulsification/external gelation
EP3063266B1 (de) Verfahren zur kultivierung von zellen in adhäsionskultur unter verwendung eines zellkultur-trägers in kapselform, sowie zellkultur-träger dafür
CN116686998A (zh) 基于藻蓝蛋白的益生菌运载体、制备方法与营养品
CN116059331B (zh) 一种助悬剂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He et al. Alginate-casein microspheres as bioactive vehicles for nutrients
Koyama et al. Evaluation of mass-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in alginate-membrane liquid-core capsules prepared using polyethylene glycol
CN115073768B (zh) 一种负载功能成分双网络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CN115957343A (zh) 一种胶体粒子及其被诱导自组装成衣壳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Gao et al. Improving the gastrointestinal activity of probiotics through encapsulation within biphasic gel water-in-oil emulsions
Sahin et al. Functional properties and bioaccessibility of alginate based phycocyanin-honey hydrogels
CN111253590B (zh) 一种基于胺-环氧反应的环氧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