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81377B - 工具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工具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81377B
CN116681377B CN202310593595.5A CN202310593595A CN116681377B CN 116681377 B CN116681377 B CN 116681377B CN 202310593595 A CN202310593595 A CN 202310593595A CN 116681377 B CN116681377 B CN 1166813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ol
consumable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consumption
mainten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9359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681377A (zh
Inventor
赵发义
魏寅
王鸿
卢欣宁
张琪珂
李相格
罗文�
朱铁栓
王凯
赵元方
崔炳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Ruilit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Ruili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Ruilit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Ruili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9359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813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66813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813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6813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813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7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e.g. order filling, procurement or balancing against ord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20Administration of product repair or mainten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40Extraction of image or video fea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7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using pattern recognition or machine learning
    • G06V10/74Image or video pattern matching; Proximity measures in feature spaces
    • G06V10/75Organisation of the matching processes, e.g. simultaneous or sequential comparisons of image or video features; Coarse-fine approaches, e.g. multi-scale approaches; using context analysis; Selection of dictiona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7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using pattern recognition or machine learning
    • G06V10/764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using pattern recognition or machine learning using classification, e.g. of video objects
    • G06V10/765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using pattern recognition or machine learning using classification, e.g. of video objects using rules for classification or partitioning the feature spa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20Movements or behaviour, e.g. gesture recognition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18Status alarms
    • G08B21/24Reminder alarms, e.g. anti-loss alarm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工具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其中,一种工具管理方法包括响应于检修人员的消耗类工具拿取操作,获取检修人员拿取的消耗类工具的第一识别信息;响应于检修人员的检修结束操作,获取检修人员佩戴的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检修过程中的检修图像数据;基于检修图像数据确定检修过程中消耗类工具的第二识别信息;基于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消耗类工具;若存在异常消耗类工具,则发送第一告警信号。本申请能够在发现存在异常消耗类工具时,能够发送第一告警信号,警醒监管人员和检修人员,实现对消耗类工具的精准监管。

Description

工具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工具管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工具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一些对部分人员进行监管的特殊场所,对检修工具的管理是极其严格的。因为检修工具一般涉及到锤子、剪刀、刀等比较尖锐的工具,被监管人员如果拿到这些工具,可能会增加被监管人员伤人的风险。
为了降低被监管人员拿到尖锐工具后伤人的风险,将各类检修工具存放于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例如移动式工具车,符合权限要求的检修人员才能从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中拿取或归还检修工具,并通过人工登记、自动识别等方式对检修工具的拿取与归还进行监管。
例如,对于可重复使用的非消耗类检修工具,可在工具表面贴附电子标签,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对拿取或归还的工具进行自动识别记录,以实现工具的监管。
但是,对于尺寸较小的消耗类检修工具,例如螺钉、螺母等,无法通过在其表面贴附电子标签来对拿取的工具进行自动识别记录;并且,由于消耗类检修工具一经使用,一般无需归还,因此,如果只是通过人工登记方式来记录消耗类检修工具的使用数量,可能存在谎报、误报的情况,无法实现对消耗类检修工具的精准监管,增加了消耗类检修工具被被监管人员获取的风险。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对消耗类工具的精准监管,本申请提供工具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工具管理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工具管理方法,应用于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检修人员的消耗类工具拿取操作,获取所述检修人员拿取的消耗类工具的第一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消耗类工具的第一工具类型以及所述第一工具类型对应的第一工具数量;
响应于所述检修人员的检修结束操作,获取所述检修人员佩戴的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检修过程中的检修图像数据;
基于所述检修图像数据确定检修过程中消耗类工具的第二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包括检修过程中使用的消耗类工具的第二工具类型以及所述第二工具类型对应的第二工具数量;
基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和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消耗类工具;
若存在所述异常消耗类工具,则发送第一告警信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检修人员实际使用的非消耗类工具以及检修人员实际拿取的非消耗类工具进行获取比对,能够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消耗类工具,在发现存在异常消耗类工具时,能够发送第一告警信号,警醒监管人员和检修人员,实现对消耗类工具的精准监管。
优选的,在所述发送第一告警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是否存在所述检修人员的消耗类工具归还操作;
若存在所述检修人员的消耗类工具归还操作,则获取所述检修人员归还至所述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的消耗类工具的第三识别信息以及所述异常消耗类工具的第四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第三识别信息包括所述检修人员归还至所述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的消耗类工具的第三工具类型以及所述第三工具类型对应的第三工具数量,所述第四识别信息包括所述异常消耗类工具的第四工具类型以及所述第四工具类型对应的第四工具数量;
比对所述第三识别信息与所述第四识别信息是否一致;
若比对一致,则判断所述消耗类工具归还操作是否早于所述检修结束操作;
若所述消耗类工具归还操作早于所述检修结束操作,则消除所述第一告警信号;
若所述消耗类工具归还操作不早于所述检修结束操作,则对所述第一告警信号进行调整,并发送调整后的第一告警信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检修人员存在非消耗类工具归还行为的判定以及检修人员非消耗类工具归还时间的判定,能够进一步增加工具管理方法的实用性以及精准性。
优选的,若所述第三识别信息与所述第四识别信息比对不一致,则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发送第一告警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检修人员归还至所述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的消耗类工具的第三工具类型与所述异常消耗类工具的第四工具类型不匹配;
所述检修人员归还至所述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的消耗类工具的第三工具类型对应的第三工具数量与所述异常消耗类工具的第四工具类型对应的第四工具数量不对等。
优选的,所述第一告警信号包括所述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自身发出的第一预警信号以及向监管终端发送的第二预警信号;
所述消除所述第一告警信号,包括:
消除所述第一预警信号和所述第二预警信号;
所述对所述第一告警信号进行调整包括:
消除所述第一预警信号,并向所述监管终端发送异常标记信息以及检修人员信息;
若接收到所述监管终端基于所述异常标记信息和所述检修人员信息返回的消除指令,则响应所述消除指令,消除所述第二预警信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预警信号和第二预警信号能够起到对监管人员以及检修人员的双重警醒和监督,以规范检修人员的工具管理行为,进一步提高对检修工具的精准监管。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检修人员的非消耗类工具拿取操作,获取所述检修人员拿取的非消耗类工具的第五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第五识别信息包括所述非消耗类工具对应的第一电子标签信息;
响应于所述检修人员的非消耗类工具归还操作,获取所述检修人员归还的非消耗类工具的第六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第六识别信息包括所述检修人员归还的所述非消耗类工具对应的第二电子标签信息;
响应于所述检修人员的检修结束操作,基于所述第五识别信息和所述第六识别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异常非消耗类工具;
若存在所述异常非消耗类工具,则发送第二告警信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非消耗类工具电子标签信息的获取能够实现对非消耗类工具的监管。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检修人员的非消耗类工具归还操作,获取所述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的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归还的所述非消耗类工具的归还图像数据;
基于所述归还图像数据判断所述非消耗类工具是否磨损;
若所述非消耗类工具存在磨损,则基于所述非消耗类工具的磨损程度判断所述非消耗类工具是否需要更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非消耗类工具归还图像数据的获取使得监管人员能够及时获取非消耗类工具的磨损情况,以便及时实现对非消耗类工具的更换。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检修人员输入的检修信息;
基于所述检修信息以及所述第五识别信息确定所述检修人员拿取的所述非消耗类工具的第二预设时间段,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段为所述监管人员预先设定的所述非消耗类工具的限定时长;
判断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是否存在所述非消耗类工具的归还操作;
若存在所述非消耗类工具的归还操作,则响应于所述非消耗类工具的归还操作,获取所述检修人员归还至所述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的所述非消耗类工具的第七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第七识别信息包括所述检修人员归还至所述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的所述非消耗类工具的第五电子标签信息;
基于所述第五识别信息和所述第七识别信息判断所述检修人员归还的所述非消耗类工具是否存在所述检修人员对应拿取的非消耗类工具;
若不存在所述检修人员对应拿取的非消耗类工具,则发送非消耗类工具归还异常信号至所述监管终端;
若不存在所述非消耗类工具的归还操作,则发送所述非消耗类工具使用异常信号至所述监管终端,并发送所述消耗类工具归还提醒信号至检修终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非消耗类工具的危险性较大,通过对其使用时间进行监控能够有效提升非消耗类工具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进一步减小检修人员拿取非消耗类工具进行非法作业的可能性,实现非消耗类工具的有效监管。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工具管理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工具管理系统,应用于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检修人员的消耗类工具拿取操作,获取所述检修人员拿取的消耗类工具的第一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消耗类工具的第一工具类型以及所述第一工具类型对应的第一工具数量;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检修人员的检修结束操作,获取所述检修人员佩戴的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检修过程中的检修图像数据;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检修图像数据确定检修过程中消耗类工具的第二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包括检修过程中使用的消耗类工具的第二工具类型以及所述第二工具类型对应的第二工具数量;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和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消耗类工具,若存在所述异常消耗类工具,则转入告警发送模块;
所述告警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第一告警信号。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工具管理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工具管理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采用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对检修人员在检修作业中实际使用的消耗类工具以及检修人员实际拿取的消耗类工具进行获取,能够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消耗类工具,在发现存在异常消耗类工具时,能够发送第一告警信号,及时警醒监管人员和检修人员,实现对消耗类工具的精准监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工具存储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工具管理方法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的一种工具管理方法中S201~步骤S206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的一种工具管理方法中步骤S301~步骤S304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的一种工具管理方法中步骤S401~步骤S407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的一种工具管理系统500的结构框图。
图7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中,1、管理控制台;11、机械锁;12、人脸识别装置;13、操作屏;14、语音播报装置;2、工具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的附图,对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工具管理方法,该工具管理方法应用于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如图1所示,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在本实施例中为一种工具存储车,该工具存储车的车体包括管理控制台1和多个用于容纳检修工具的工具仓2,每个工具仓2与车体之间均设有用于开合工具仓2的电子锁(图中未示出)。
管理控制台1位于车体最上方,管理控制台1上包括机械锁11、人脸识别装置12、操作屏13和语音播报装置14,机械锁11关时,全车不供电,所有电子锁均为关闭模式,机械锁11开,全车供电,人脸识别装置12启动,人脸识别装置12为工具存储车提供安全和权限控制功能,每次使用前均需要人脸识别或通过操作屏输入账号、密码才可获取工具存储车的操作授权,另外操作屏13还可进行各工具仓2的开关控制和信息显示。语音播报装置14可在人脸识别、开关仓门等操作和告警时给予语音播报提醒。
该工具存储车通过有线连接或者无线连接的方式连接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其中一个终端设备由管理该工具存储车的监管人员携带,该终端设备用于监管人员进行该工具存储车的工具管理。
需注意的是,本申请所提到的终端设备可为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平板电脑、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等的移动终端以及数字TV或台式计算机等的固定终端。
如图2所示,一种工具管理方法,主要流程描述如下步骤S101~步骤S105:
步骤S101:响应于检修人员的消耗类工具拿取操作,获取检修人员拿取的消耗类工具的第一识别信息,其中,第一识别信息包括消耗类工具的第一工具类型以及第一工具类型对应的第一工具数量。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以上述的工具存储车为例,检修人员的消耗类工具拿取操作可以通过上述的工具存储车配备的操作屏上的虚拟按键触发,也可以通过检修人员携带的终端设备的虚拟案件触发,通过在对应软件的界面中按动相关的虚拟触发按键以实现获取。此外,还可通过机械按键触发的方式,具体的,可以通过按动拿取触发按键以获取当前行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消耗类工具指的是在检修过程中使用到的检修备件,例如,钉子、螺栓、螺母、钢丝、键、销等,以上工具一经使用,无需收回,故均属于消耗类工具。并且上述消耗类工具具有体积较小和形状各异的特性,故在其表面贴附电子射频标签较难实现,无法通过射频识别技术对其进行管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消耗类工具的第一识别信息的获取能够通过视觉识别或者重力识别获取。其中,视觉识别是指通过图像采集装置(例如摄像头)将检修人员拿取的消耗类工具的拿取过程录下来,利用人工智能和图像识别技术来判断检修人员拿取的消耗类工具的第一工具类型以及第一工具类型对应的第一工具数量;重力识别是指利用称重设备,基于第一工具类型在移动式存放装置内设置多个用于监测的电子秤,根据对应第一工具类型对应的电子秤的重量变化,判断用户拿取的消耗类工具的第一工具类型以及第一工具类型对应的第一工具数量,上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和称重设备均可设置于工具存储车的工具仓内。
步骤S102:响应于检修人员的检修结束操作,获取检修人员佩戴的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检修过程中的检修图像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检修人员的检修结束操作可以通过如步骤S101为例的机械按键触发的方式或虚拟按键触发的方式实现。
其中,检修图像数据是指在检修过程中,检修人员佩戴的图像采集装置所记录的整个检修过程的视频数据,通过检修图像数据能够对检修人员实际消耗的消耗类工具进行记录,实现对检修人员上报的消耗类工具使用信息的核对,进一步实现对消耗类工具的监管。
步骤S103:基于检修图像数据确定检修过程中消耗类工具的第二识别信息,其中,第二识别信息包括检修过程中使用的消耗类工具的第二工具类型以及第二工具类型对应的第二工具数量。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确定检修过程中消耗类工具的第二识别信息能够采用人工智能和图像识别技术对检修图像数据进行处理,识别检修人员在检修过程中实际使用的消耗类工具的第二工具类型以及第二工具类型对应的第二工具数量。
步骤S104:基于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消耗类工具。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将检修人员实际拿取的消耗类工具的第一工具类型以及第一工具类型对应的第一工具数量与检修人员实际使用的消耗类工具的第二工具类型以及第二工具类型对应的第二工具数量进行比对,确定是否有异常的消耗类工具。
需要说明的是,异常消耗类工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消耗类工具的第一工具类型和第二工具类型不匹配;
消耗类工具的第一工具类型对应的第一工具数量和第二工具类型对应的第二工具数量不对等。
步骤S105:若存在异常消耗类工具,则发送第一告警信号。
第一告警信号能够提示监管人员和检修人员,可以选择告警信息、语音播报或者声光报警器等形式,意在提醒监管人员和检修人员进行下一步动作的处理。
若存在异常消耗类工具,则需要考虑到是否存在检修人员单次拿取消耗类工具数量较为富足,在检修过程中或者检修完成后对消耗类工具进行了归还的情况,故在发送第一告警信号之前,如图3所示,还包括:如下步骤S201~步骤S206:
步骤S201:判断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是否存在检修人员的消耗类工具归还操作。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即使检修人员在检修过程中或者检修完成后存在对消耗类工具的归还操作,但是也不能够无限制地等待消耗类工具归还操作。故设定第一预设时间段,第一预设时间段具体可为30分钟、50分钟或60分钟,以第一预设时间段设为30分钟为例,若检修人员于12:10进行消耗类工具拿取操作,则判断从12:10至12:40之间是否有消耗类工具归还。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设时间段还可根据检修结束操作的时间进行设定,以检修开始操作的时间点与检修结束后的某个时间点之间的区间时间段为第一预设时间段。
步骤S202:若存在检修人员的消耗类工具归还操作,则获取检修人员归还至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的消耗类工具的第三识别信息以及异常消耗类工具的第四识别信息,其中,第三识别信息包括检修人员归还至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的消耗类工具的第三工具类型以及第三工具类型对应的第三工具数量,第四识别信息包括异常消耗类工具的第四工具类型以及第四工具类型对应的第四工具数量。
步骤S203:比对第三识别信息与第四识别信息是否一致。
步骤S204:若比对一致,则判断消耗类工具归还操作是否早于检修结束操作。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正常情况下,在检修结束后,若存在多余未被使用的消耗类工具,这些多余未被使用的消耗类工具需要重新存放至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按照正常消耗类工具的使用规范,检修人员的消耗类工具归还操作应当在检修结束操作之前,但考虑到存在部分检修人员不遵守检修工具正常使用规范守则或者检修现场整理疏漏忘记归还的情况,故增加检修人员的消耗类工具归还操作是否早于检修结束操作的判断,能够提升监管人员对检修人员使用消耗类工具的规范行为的管理。
步骤S205:若消耗类工具归还操作早于检修结束操作,则消除第一告警信号。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以步骤S201为例,若检测到检修人员的检修结束操作为12:30,消耗类工具归还操作在12:21,确定消耗类工具归还操作(12:21)早于检修结束操作(12:30),则将第三工具类型以及第三工具类型对应的第三工具数量和第四工具类型以及第四工具类型对应的第四工具数量进行比对确定是否一致,进而判断在有消耗类工具归还操作的前提下,是否仍旧存在异常消耗类工具。
若第三工具类型和第四工具类型比对一致,且第三工具类型对应的第三工具数量和第四工具类型对应的第四工具数量比对一致,则证明消耗类工具的实际使用量与检修人员实际拿取量相符,且整个过程符合消耗类工具的使用规范,便执行消除第一告警信号的操作。
步骤S206:若消耗类工具归还操作不早于检修结束操作,则对第一告警信号进行调整,并发送调整后的第一告警信号。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以步骤S201为例,若检测到检修人员的消耗类工具归还操作在12:39,确定消耗类工具归还操作(12:39)不早于检修结束操作(12:30),证明检修人员存在消耗类工具使用不规范的问题,再对第三识别信息和第四识别信息进行比对。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若第三工具类型和第四工具类型比对一致,且第三工具类型对应的第三工具数量和第四工具类型对应的第四工具数量比对一致,则确定不存在异常消耗类产品,基于此,其事件严重程度低于存在异常消耗类产品的严重程度,故选择对第一告警信号调整后发送,能够增加该方法的实用性。
基于对第一告警信号的调整操作,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第一告警信号可以包括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自身发出的第一预警信号以及向监管终端发送的第二预警信号。
其中,监管终端可以为监管人员的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平板电脑、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等的移动终端以及数字TV或台式计算机等的固定终端。
需说明的是,第一预警信号既可以为检修人员携带的终端设备发出的预警信号,还可以为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发出的预警信号,可以为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安装的声光报警器所发出的声光信号、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上安装的语音播报器所发出的语音信号或者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的显示界面上显示的文字提示信号。
第二预警信号可以为监管终端上发出的声光信号、语音信号或者文字提示信号等能够提醒监管人员的信号。
在存在异常消耗类工具时,能够通过第一预警信号对检修人员进行提醒,减少检修人员由于盘点遗漏未把多余的消耗类工具归还至移动式存放装置的情况,实现对检修人员的警告提醒。
第二预警信号通过监管终端提醒监管人员,便于监管人员根据检修人员及时追踪异常消耗类工具,并及时作出相应的措施,达到对检修工具的实时监管。
上述的消除第一告警信号包括消除第一预警信号和第二预警信号,故对第一告警信号进行调整具体包括:
消除第一预警信号,并向监管终端发送异常标记信息以及检修人员信息;若接收到监管终端基于异常标记信息和检修人员信息返回的消除指令,则响应消除指令,消除第二预警信号。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以步骤S205为例,确定消耗类工具归还操作(12:39)不早于检修结束操作(12:30),消除第一预警信号,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不作反应,但是需要向监管人员的监管终端发送异常标记信息以及检修人员信息,使得监管人员能够对监管人员的消耗类工具使用中的不规范行为进行监控,便于监管人员对检修人员的监督管理。
需说明的是,异常标记信息指消耗类工具借还操作不符合规范,监管人员接收到异常信息标记和检修人员信息,监管人员能够根据异常信息标记以及检修人员信息进行检修人员此次异常行为的判断,由监管人员决定是否消除第二预警信号,并将此次异常信息标记存储至检修人员的信息数据库中,若同一检修人员多次均存在非消耗类工具操作使用不规范的行为,则监管人员能够基于历史存在的异常标记信息对检修人员进行处理。
检修人员信息返回的消除指令可由监管人员在监管终端进行。
若第三识别信息与第四识别信息比对不一致,则方法还包括:
若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发送第一告警信号;
其中,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检修人员归还至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的消耗类工具的第三工具类型与异常消耗类工具的第四工具类型不匹配;
检修人员归还至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的消耗类工具的第三工具类型对应的第三工具数量与异常消耗类工具的第四工具类型对应的第四工具数量不对等。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在存在消耗类工具归还操作后,异常消耗类工具存在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检修人员归还的消耗类工具的第三工具类型少于异常消耗类工具的第四工具类型;
检修人员归还的消耗类工具的第三工具类型多于异常消耗类工具的第四工具类型;
检修人员归还的消耗类工具的第三工具类型对应的第三工具数量少于余异常消耗类工具的第四工具类型对应的第四工具数量;
检修人员归还的消耗类工具的第三工具类型对应的第三工具数量多余异常消耗类工具的第四工具类型对应的第四工具数量。
当存在上述四种条件任意一种时,都需要发送第一告警信号,以实现对消耗类工具的及时监管。
该工具管理方法除了包括对消耗类工具的监管外,如图4所示,还包括对非消耗类工具的监管,主要流程如下步骤S301~步骤S304:
步骤S301:响应于检修人员的非消耗类工具拿取操作,获取检修人员拿取的非消耗类工具的第五识别信息,其中,第五识别信息包括非消耗类工具对应的第一电子标签信息。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检修人员的非消耗类工具拿取操作同样可以通过上述的机械按键触发的方式或通过虚拟按键触发的方式进行,在此不作赘述。
非消耗类工具指的是在检修过程中使用到的检修工器具,可配合消耗类工具共同使用进行检修,例如,偏口、尖嘴钳、剪刀、扳手、螺丝刀、榔头、管钳、电动螺丝刀、电钻等。
非消耗类工具的第五识别信息获取的一种可实施方式为:通过射频识别技术获取,具体地:
将射频识别电子标签贴附于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内的非消耗类工具的表面,在射频识别电子标签内存储对应非消耗类工具的种类、编号等身份识别信息。并在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内安装射频识别固定式读写器,射频识别固定式读写器用于实现工具的使用管理,贴有射频识别电子标签的非消耗类工具在相应使用区域时,读写器读取对应工具的第一电子标签信息,并将数据上传至后台数据库。
步骤S302:响应于检修人员的非消耗类工具归还操作,获取检修人员归还的非消耗类工具的第六识别信息,其中,第六识别信息包括检修人员归还的非消耗类工具对应的第二电子标签信息。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检修人员的非消耗类工具归还操作方式可选用与上述非消耗类工具拿取操作一样的方式,且非消耗类工具的第六识别信息获取的方式同样采用上述的射频识别技术获取。
通过获取非消耗类工具的拿取数据和归还数据,以实现监管人员对非消耗类工具的监管。
步骤S303:响应于检修人员的检修结束操作,基于第五识别信息和第六识别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异常非消耗类工具。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通过比对获取的第一电子标签信息和获取的第二电子标签信息,能够及时判断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内是否存在有缺失或者被替换的非消耗类工具,进一步降低非消耗类工具被替换或拿走的风险。
步骤S304:若存在异常非消耗类工具,则发送第二告警信号。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通过比对第一电子标签信息和第二电子标签信息确定存在异常非消耗类工具,便发送第二告警信息警示提醒。
其中,第二告警信息包括向检修人员携带的终端设备以及向监管人员携带的终端设备同时发送的告警信息。
在检修人员在将非消耗类工具归还至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前,需要对非消耗类工具进行初步的判断,确定非消耗类工具是否磨损,提升监管人员对非消耗类工具的监管更换的便捷性。
具体的,在响应于检修人员的非消耗类工具归还操作,获取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的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归还的非消耗类工具的归还图像数据;
基于归还图像数据判断非消耗类工具是否磨损。
其中,图像采集装置可为设置在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上的摄像头,设置检修人员在进行非消耗类工具归还时,需要将非消耗类工具在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前的摄像头进行全方位展示,然后摄像头记录非消耗类工具归还时的归还图像数据。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在数据库内预先存储不同磨损程度的非消耗类工具的图片特征,将非消耗类工具的归还图像数据与数据库预先存储的非消耗类工具的图片特征进行比对,找到当前非消耗类工具对应的图片特征,基于非消耗类工具预先存储的图片特征的属性确定非消耗类工具是否磨损。
另外,还可通过将归还图像数据发送至监管终端,由检修人员人为判定是否磨损。
若非消耗类工具存在磨损,则基于非消耗类工具的磨损程度判断非消耗类工具是否需要更换。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在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不同磨损程度的非消耗类工具赋予磨损值,不同磨损程度对应不同磨损值,建立磨损程度定级表,同时将不同磨损值的图片特征输入至数据库中。在确定非消耗类工具存在磨损的情况下,依据磨损值生成推荐处理方案,并将推荐处理方案发送至监管终端,由监管终端的监管人员响应是否更换对应磨损的非消耗类工具。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将归还图像数据发送至监管终端,由监管人员人为判定是否需要更换。
若确定非消耗类工具存在磨损,则判断非消耗类工具是否存在异常磨损。
对于数据库预先存储的不同磨损程度的非消耗类工具的图片特征赋予标识信息,其中,标识信息包括异常磨损信息和非异常磨损信息,基于归还图像数据确定对应的图片特征后,获取对应图片特征对应的标识信息。
若存在异常磨损,则发送重要提醒信息至监管终端。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若标识信息为异常磨损信息,则生成重要提醒信息,并将重要提醒信息推送至监管终端,监管终端接收到推送的重要提醒信息后,监管人员作出响应。
另外,是否异常磨损也可由监管人员进行判定,监管人员可以通过检修人员佩戴的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数据进行判定。
若确定磨损的非消耗类工具为异常磨损,则发送重要提醒信息至监管人员的终端进行提醒,能够进一步提高对非消耗类工具的监管,减小检修人员通过非消耗工具实施破坏公共设施的可能性。
对于非消耗类工具,需要在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的限定区域使用,故在检修人员拿取非消耗类工具后,需要监控检修人员是否存在非消耗类工具是否有超出限定使用范围的行为,以此实现对非消耗类工具的监管。
具体的,读取预设区域内非消耗类工具的第三电子标签信息,基于第三电子标签信息生成第一工具清单。
其中,预设区域包括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上设置的读写器预先设置的读取范围。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通过读取预设区域内的第三电子标签信息能够确定预设区域内存在的非消耗类工具的类型,基于读取的所有第三电子标签信息生成第一工具清单,第一工具清单即为预设区域内存在的所有的非消耗类工具。
读取当前存储的第二工具清单,其中,第二工具清单包括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内存储的非消耗类工具的第四电子标签信息。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当前存储的第二工具清单为监管人员在将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交接给检修人员时检修人员存储的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内的当前清单。第二工具清单可以是读写器读取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内的非消耗类工具的第四标签信息获取,也可以是监管人员根据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内的非消耗类工具的射频标签上的信息进行登记获取。
将第一工具清单与第二工具清单进行比对,判断是否存在非消耗类工具使用范围超出规定区域的情况。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将第一工具清单和第二工具清单进行比对,能够获取使用范围超出规定区域的非消耗类工具。
若存在非消耗类工具使用范围超出限定区域,则发送重要告警信息至监管终端。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若非消耗类工具超出限定使用范围,那么检修人员就具有使用非消耗类工具从事非法作业的嫌疑,基于此,发送重要告警信息至监管终端。
对于非消耗类工具这种风险性较高的工具,即使检修人员在执行检修工作也应当进行一定的约束,以免检修人员在检修期间使用检修工具进行非法行为。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如图5所示,该工具管理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401~步骤S407:
步骤S401:获取检修人员输入的检修信息。
其中,检修信息为检修人员输入的检修项目相关信息,例如管道维修、器械维修或墙面修补等等。
步骤S402:基于检修信息以及第五识别信息确定检修人员拿取的非消耗类工具的第二预设时间段,其中,第二预设时间段为监管人员预先设定的非消耗类工具的限定时长。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检修人员在检修工作前在操作屏上输入检修信息,基于检修人员输入的检修信息与数据库内预先存储的检修项目对应的检修工具进行匹配,得到推荐的消耗类工具和非消耗类工具的清单至操作屏。
预先存储每个检修项目对应的非消耗类工具的第五工具类型对应的限定使用时长,根据检修人员拿取的非消耗类工具的第五工具类型匹配对应的限定使用时长。
其中,限定使用时长即为检修项目对应的非消耗类工具的使用时间区间,超出使用时间区间代表非消耗类工具的使用出现异常。
步骤S403:判断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是否存在非消耗类工具的归还操作。
步骤S404:若存在非消耗类工具的归还操作,则响应于非消耗类工具的归还操作,获取检修人员归还至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的非消耗类工具的第七识别信息,其中,第七识别信息包括检修人员归还至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的非消耗类工具的第五电子标签信息。
步骤S405:基于第五识别信息和第七识别信息判断检修人员归还的非消耗类工具是否存在检修人员对应拿取的非消耗类工具。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通过确定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是否有非消耗类工具的归还操作,若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非消耗类工具具有归还操作,则获取非消耗类工具的归还信息,基于归还至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内的第五电子标签信息能够确定归还至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内的非消耗类工具是否为检修人员拿取的非消耗类工具。
步骤S406:若不存在检修人员对应拿取的非消耗类工具,则发送非消耗类工具归还异常信号至监管终端。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若检修人员归还至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内的工具不是检修人员事先拿取的非消耗类工具,则证明检修人员的非消耗类工具归还异常,存在风险,故发送归还异常信号至监管终端,对监管人员进行警示。
步骤S407:若不存在非消耗类工具的归还操作,则发送非消耗类工具使用异常信号至监管终端,并发送消耗类工具归还提醒信号至检修终端。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若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不存在非消耗类工具的归还操作时,则除了提醒监管人员以外,还需要提醒检修人员,减小检修人员清点疏忽而将维修工具遗落在作业现场的可能性,由此造成潜在的安全隐患。
另外,为了实现对检修工具的进一步监管,操作人员在进行检修开始操作之前,需要在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上进行身份认证。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检修人员的身份验证信息;
判断用户身份验证信息是否与身份验证数据库中的信息匹配;
若匹配,则允许执行响应于检修人员的工具拿取操作,获取检修人员拿取的消耗类工具的第一识别信息的步骤;
否则,不允许执行响应于检修人员的工具拿取操作,获取检修人员拿取的消耗类工具的第一识别信息的步骤。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检修人员在检修开始时,需要在移动式存放装置内进行消耗类工具或非消耗类工具的拿取,在拿取前需要进行检修人员的身份验证,减小移动式存放装置内的工具被除检修人员以为的人员拿走违规操作的可能性。
其中,检修人员在每次使用前均需要在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的人脸识别装置上进行进行人脸设别才能够获取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的操作授权控制。
本申请的另一种可实现方式为:检修人员能够通过操作屏输入账号和密码获取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的操作授权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工具管理系统,如图6所示,一种工具管理系统500具体可以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501,用于响应于检修人员的消耗类工具拿取操作,获取检修人员拿取的消耗类工具的第一识别信息,其中,第一识别信息包括消耗类工具的第一工具类型以及第一工具类型对应的第一工具数量;
第二获取模块502,用于响应于检修人员的检修结束操作,获取检修人员佩戴的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检修过程中的检修图像数据;
第一确定模块503,用于基于检修图像数据确定检修过程中消耗类工具的第二识别信息,其中,第二识别信息包括检修过程中使用的消耗类工具的第二工具类型以及第二工具类型对应的第二工具数量;
第一判断模块504,用于基于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消耗类工具,若存在异常消耗类工具,则转入告警发送模块;
告警发送模块505,用于发送第一告警信号。
在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第一获取模块501和第二获取模块502可以是相同的获取模块也可以是不同的获取模块,还可以是部分相同的获取模块。
在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一种工具管理系统500还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是否存在检修人员的消耗类工具归还操作,若存在检修人员的消耗类工具归还操作,则转入第三获取模块。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检修人员归还至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的消耗类工具的第三识别信息以及异常消耗类工具的第四识别信息,其中,第三识别信息包括检修人员归还至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的消耗类工具的第三工具类型以及第三工具类型对应的第三工具数量,第四识别信息包括异常消耗类工具的第四工具类型以及第四工具类型对应的第四工具数量。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比对第三识别信息与第四识别信息是否一致,若比对一致,则转入第四判断模块。
第四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消耗类工具归还操作是否早于检修结束操作,若消耗类工具归还操作早于检修结束操作,则转入第一告警信号消除模块,若消耗类工具归还操作不早于检修结束操作,则转入第一告警信号调整模块。
在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一种工具管理系统500的告警发送模块505还用于在第三识别信息与第四识别信息比对不一致后,判断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若不满足则转入告警发送模块505,其中,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检修人员归还至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的消耗类工具的第三工具类型与异常消耗类工具的第四工具类型不匹配;
检修人员归还至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的消耗类工具的第三工具类型对应的第三工具数量与异常消耗类工具的第四工具类型对应的第四工具数量不对等。
在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告警发送模块505,还用于发送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自身发出的第一预警信号以及向监管终端发送的第二预警信号。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第一告警信号消除模块,用于消除第一预警信号和第二预警信号。
在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第一告警信号调整模块,包括
第一预警信号消除单元,用于消除第一预警信号,并向监管终端发送异常标记信息以及检修人员信息;
第二预警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在若接收到监管终端基于异常标记信息和检修人员信息返回的消除指令后,响应消除指令,消除第二预警信号。
在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一种工具管理系统500还包括:
第四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检修人员的非消耗类工具拿取操作,获取检修人员拿取的非消耗类工具的第五识别信息,其中,第五识别信息包括非消耗类工具对应的第一电子标签信息。
第五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检修人员的非消耗类工具归还操作,获取检修人员归还的非消耗类工具的第六识别信息,其中,第六识别信息包括检修人员归还的非消耗类工具对应的第二电子标签信息。
第五判断模块,用于响应于检修人员的检修结束操作,基于第五识别信息和第六识别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异常非消耗类工具,若存在异常非消耗类工具,则转入第二告警信号发送模块。
在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一种工具管理系统500还包括:
第六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检修人员的非消耗类工具归还操作,获取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的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归还的非消耗类工具的归还图像数据。
第六判断模块,用于基于归还图像数据判断非消耗类工具是否磨损,若非消耗类工具存在磨损,则转入第七判断模块。
第七判断模块,用于基于非消耗类工具的磨损程度判断非消耗类工具是否需要更换。
在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一种工具管理系统500还包括:
第七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检修人员输入的检修信息。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检修信息以及第五识别信息确定检修人员拿取的非消耗类工具的第二预设时间段,其中,第二预设时间段为监管人员预先设定的非消耗类工具的限定时长。
第八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是否存在非消耗类工具的归还操作,若存在非消耗类工具的归还操作,则转入第八获取模块,若不存在非消耗类工具归还操作,则发送非消耗类工具使用异常信号至监管终端,并发送消耗类工具归还提醒信号至检修终端。
第八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非消耗类工具的归还操作,获取检修人员归还至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的非消耗类工具的第七识别信息,其中,第七识别信息包括检修人员归还至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的非消耗类工具的第五电子标签信息。
第八判断模块,基于第五识别信息和第七识别信息判断检修人员归还的非消耗类工具是否存在检修人员对应拿取的非消耗类工具,若不存在检修人员对应拿取的非消耗类工具,则发送非消耗类工具归还异常信号至监管终端。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7所示,电子设备600包括:存储器601和处理器602。其中,处理器602和存储器601相连,如通过通信总线603相连。
处理器602可以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通用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据信号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301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
通信总线603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通信总线可以是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通信总线或EISA(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结构)通信总线等。通信总线可以分为地址通信总线、数据通信总线、控制通信总线等。为便于表示,
存储器601可以是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CD-ROM(Compact DiscRead Only Memory,只读光盘)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应用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存储器601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来控制执行。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内容。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以上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工具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检修人员的消耗类工具拿取操作,获取所述检修人员拿取的消耗类工具的第一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消耗类工具的第一工具类型以及所述第一工具类型对应的第一工具数量;
响应于所述检修人员的检修结束操作,获取所述检修人员佩戴的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检修过程中的检修图像数据;
基于所述检修图像数据确定检修过程中消耗类工具的第二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包括检修过程中使用的消耗类工具的第二工具类型以及所述第二工具类型对应的第二工具数量;
基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和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消耗类工具;
若存在所述异常消耗类工具,则发送第一告警信号;
在所述发送第一告警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是否存在所述检修人员的消耗类工具归还操作;
若存在所述检修人员的消耗类工具归还操作,则获取所述检修人员归还至所述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的消耗类工具的第三识别信息以及所述异常消耗类工具的第四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第三识别信息包括所述检修人员归还至所述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的消耗类工具的第三工具类型以及所述第三工具类型对应的第三工具数量,所述第四识别信息包括所述异常消耗类工具的第四工具类型以及所述第四工具类型对应的第四工具数量;
比对所述第三识别信息与所述第四识别信息是否一致;
若比对一致,则判断所述消耗类工具归还操作是否早于所述检修结束操作;
若所述消耗类工具归还操作早于所述检修结束操作,则消除所述第一告警信号;
若所述消耗类工具归还操作不早于所述检修结束操作,则对所述第一告警信号进行调整,并发送调整后的第一告警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三识别信息与所述第四识别信息比对不一致,则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发送第一告警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检修人员归还至所述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的消耗类工具的第三工具类型与所述异常消耗类工具的第四工具类型不匹配;
所述检修人员归还至所述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的消耗类工具的第三工具类型对应的第三工具数量与所述异常消耗类工具的第四工具类型对应的第四工具数量不对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告警信号包括所述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自身发出的第一预警信号以及向监管终端发送的第二预警信号;
所述消除所述第一告警信号,包括:
消除所述第一预警信号和所述第二预警信号;
所述对所述第一告警信号进行调整包括:
消除所述第一预警信号,并向所述监管终端发送异常标记信息以及检修人员信息;
若接收到所述监管终端基于所述异常标记信息和所述检修人员信息返回的消除指令,则响应所述消除指令,消除所述第二预警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检修人员的非消耗类工具拿取操作,获取所述检修人员拿取的非消耗类工具的第五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第五识别信息包括所述非消耗类工具对应的第一电子标签信息;
响应于所述检修人员的非消耗类工具归还操作,获取所述检修人员归还的非消耗类工具的第六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第六识别信息包括所述检修人员归还的所述非消耗类工具对应的第二电子标签信息;
响应于所述检修人员的检修结束操作,基于所述第五识别信息和所述第六识别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异常非消耗类工具;
若存在所述异常非消耗类工具,则发送第二告警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检修人员的非消耗类工具归还操作,获取所述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的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归还的所述非消耗类工具的归还图像数据;
基于所述归还图像数据判断所述非消耗类工具是否磨损;
若所述非消耗类工具存在磨损,则基于所述非消耗类工具的磨损程度判断所述非消耗类工具是否需要更换。
6.根据权利要求4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检修人员输入的检修信息;
基于所述检修信息以及所述第五识别信息确定所述检修人员拿取的非消耗类工具的第二预设时间段,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段为监管人员预先设定的所述非消耗类工具的限定时长;
判断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是否存在所述非消耗类工具的归还操作;
若存在所述非消耗类工具的归还操作,则响应于所述非消耗类工具的归还操作,获取所述检修人员归还至所述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的所述非消耗类工具的第七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第七识别信息包括所述检修人员归还至所述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的所述非消耗类工具的第五电子标签信息;
基于所述第五识别信息和所述第七识别信息判断所述检修人员归还的所述非消耗类工具是否存在所述检修人员对应拿取的非消耗类工具;
若不存在所述检修人员对应拿取的非消耗类工具,则发送非消耗类工具归还异常信号至监管终端;
若不存在所述非消耗类工具的归还操作,则发送所述非消耗类工具使用异常信号至所述监管终端,并发送所述非消耗类工具归还提醒信号至检修终端。
7.一种工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检修人员的消耗类工具拿取操作,获取所述检修人员拿取的消耗类工具的第一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消耗类工具的第一工具类型以及所述第一工具类型对应的第一工具数量;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检修人员的检修结束操作,获取所述检修人员佩戴的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检修过程中的检修图像数据;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检修图像数据确定检修过程中消耗类工具的第二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包括检修过程中使用的消耗类工具的第二工具类型以及所述第二工具类型对应的第二工具数量;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和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消耗类工具,若存在所述异常消耗类工具,则转入告警发送模块;
所述告警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第一告警信号;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是否存在检修人员的消耗类工具归还操作,若存在检修人员的消耗类工具归还操作,则转入第三获取模块。
8.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检修人员归还至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的消耗类工具的第三识别信息以及异常消耗类工具的第四识别信息,其中,第三识别信息包括检修人员归还至移动式工具存放装置的消耗类工具的第三工具类型以及第三工具类型对应的第三工具数量,第四识别信息包括异常消耗类工具的第四工具类型以及第四工具类型对应的第四工具数量。
9.第三判断模块,用于比对第三识别信息与第四识别信息是否一致,若比对一致,则转入第四判断模块。
10.第四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消耗类工具归还操作是否早于检修结束操作,若消耗类工具归还操作早于检修结束操作,则转入第一告警信号消除模块,若消耗类工具归还操作不早于检修结束操作,则转入第一告警信号调整模块;
所述第一告警信号消除模块,用于消除第一告警信号;
所述第一告警信号调整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告警信号进行调整,并发送调整后的第一告警信号。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
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工具管理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0593595.5A 2023-05-24 2023-05-24 工具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6813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93595.5A CN116681377B (zh) 2023-05-24 2023-05-24 工具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93595.5A CN116681377B (zh) 2023-05-24 2023-05-24 工具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81377A CN116681377A (zh) 2023-09-01
CN116681377B true CN116681377B (zh) 2024-02-27

Family

ID=87782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93595.5A Active CN116681377B (zh) 2023-05-24 2023-05-24 工具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81377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1453A (zh) * 2014-06-23 2014-09-03 海南赛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航空检修工具管理系统
JP2016062224A (ja) * 2014-09-17 2016-04-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消耗品管理装置及び消耗品管理システム
CN107368865A (zh) * 2017-07-17 2017-11-21 岳京松 试验耗材管理方法和管理系统
CN108229888A (zh) * 2018-02-01 2018-06-29 王曼卿 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药房库存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11027409A (zh) * 2019-11-19 2020-04-17 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 移液工作台及利用移液工作台实现耗材识别和监测的方法
CN111127744A (zh) * 2019-12-25 2020-05-08 广东电科院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力工器具管理系统
CN111798628A (zh) * 2020-07-03 2020-10-20 陈泽坤 一种锁扣式劳动工具的管理方法
CN112651306A (zh) * 2020-12-10 2021-04-13 深兰人工智能(四川)有限公司 工具取用监控方法及装置
CN214904878U (zh) * 2020-12-22 2021-11-30 广东力达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监理用建材消耗监控管理装置
CN114202858A (zh) * 2021-11-23 2022-03-18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工具管理柜及其控制方法
CN114781786A (zh) * 2022-03-04 2022-07-22 慧之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平台的工具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15294447A (zh) * 2022-07-05 2022-11-04 宽衍(河北)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工具核验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456424A (zh) * 2022-09-17 2022-12-09 河南山峰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监理管理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67862B2 (en) * 2011-10-26 2016-10-11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Wireless tracking of power tools and related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1453A (zh) * 2014-06-23 2014-09-03 海南赛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航空检修工具管理系统
JP2016062224A (ja) * 2014-09-17 2016-04-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消耗品管理装置及び消耗品管理システム
CN107368865A (zh) * 2017-07-17 2017-11-21 岳京松 试验耗材管理方法和管理系统
CN108229888A (zh) * 2018-02-01 2018-06-29 王曼卿 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药房库存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11027409A (zh) * 2019-11-19 2020-04-17 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 移液工作台及利用移液工作台实现耗材识别和监测的方法
CN111127744A (zh) * 2019-12-25 2020-05-08 广东电科院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力工器具管理系统
CN111798628A (zh) * 2020-07-03 2020-10-20 陈泽坤 一种锁扣式劳动工具的管理方法
CN112651306A (zh) * 2020-12-10 2021-04-13 深兰人工智能(四川)有限公司 工具取用监控方法及装置
CN214904878U (zh) * 2020-12-22 2021-11-30 广东力达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监理用建材消耗监控管理装置
CN114202858A (zh) * 2021-11-23 2022-03-18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工具管理柜及其控制方法
CN114781786A (zh) * 2022-03-04 2022-07-22 慧之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平台的工具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15294447A (zh) * 2022-07-05 2022-11-04 宽衍(河北)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工具核验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456424A (zh) * 2022-09-17 2022-12-09 河南山峰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监理管理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81377A (zh) 2023-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54902A (en) Recyclable component with data storage for storing information for examining the component and product including such a component
US20070023193A1 (en) Inventory control system
KR102053619B1 (ko) 산업 현장 안전 관리 시스템
CN104331790A (zh) 基于射频技术的工器具智能管理系统
CN112134952B (zh) 一种基于车联网的车辆管理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535759B (zh) 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的远程辐射防护监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0317891B2 (en) Operator and manufacturing quality traceability
JP2011188474A (ja) 装置の要素をロックアウトする通信デバイスおよび方法
CN116681377B (zh) 工具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JP2005326965A (ja) 建設現場管理システム
CN104571057A (zh) 一种告警系统数据库的设计方法
CN108154123B (zh) 货运企业安全生产托管系统
KR20090001767A (ko) 군,경부대 무기 추적관리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US20240087370A1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the state of a vehicle component
CN111579001A (zh) 机器人的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2447027A (zh) 状态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3198266A (zh) 用于装置安保的方法和系统
KR20190020941A (ko) 금형 자산관리 시스템
CN215495278U (zh) 基于图像识别的电力安全工器具智能管理系统
CN216118959U (zh) 刀具管理柜
KR100864086B1 (ko) 멀티미디어 게임기의 실시간 감시장치
TWI415005B (zh)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monitoring system and its monitoring method
CN115497230B (zh) 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科学仪器租赁管理系统以及方法
CN102317983A (zh) 在固定或活动目标现场发生的事件的鉴定和标记的方法和装置
CN112571390B (zh) 工具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