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77700A - 铰链组件和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铰链组件和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77700A
CN116677700A CN202210169671.5A CN202210169671A CN116677700A CN 116677700 A CN116677700 A CN 116677700A CN 202210169671 A CN202210169671 A CN 202210169671A CN 116677700 A CN116677700 A CN 1166777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nge assembly
piece
guide
movable
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6967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建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6967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7770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90806 priority patent/WO202315976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6777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777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10Arrangements for loc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铰链组件和终端设备,所述铰链组件包括支架、移动件、第一活动件和第二活动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移动件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于支架上,第一活动件和第二活动件中的每一者可摆动地设于支架上,第一活动件的摆动轴线和第二活动件的摆动轴线均沿第一方向延伸,其中第一活动件和第二活动件均与移动件活动相连,移动件用于通过沿第一方向移动驱动第一活动件和第二活动件同时摆动,第一支撑件可摆动地设于第一活动件,第二支撑件可摆动地设于第二活动件,第一支撑件的摆动轴线和第二支撑件的摆动轴线均沿第一方向延伸。

Description

铰链组件和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折叠屏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铰链组件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设备的发展,折叠屏手机、折叠屏电脑等可折叠的终端设备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可折叠的移动终端,铰链结构至关重要,铰链结构的性能将直接影响着移动终端的功能及体验。相关技术中,铰链结构的厚度较大,不利于终端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发明内容
本公开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厚度较小的铰链组件。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厚度较小的移动终端。
本公开实施例的铰链组件包括支架、移动件、第一活动件、第二活动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移动件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支架上;
所述第一活动件和所述第二活动件中的每一者可摆动地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活动件的摆动轴线和所述第二活动件的摆动轴线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活动件和所述第二活动件均与所述移动件活动相连,所述移动件用于通过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驱动所述第一活动件和所述第二活动件同时摆动;所述第一支撑件可摆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活动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可摆动地设于所述第二活动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摆动轴线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摆动轴线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本公开实施例的铰链组件具有厚度薄等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件具有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活动件具有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地与所述第二导向部配合;
所述移动件具有第三导向部,所述第二活动件具有第四导向部,所述第三导向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地与所述第四导向部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中的一者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弧形凸起,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中的另一者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弧形滑槽;和/或
所述第三导向部和所述第四导向部中的一者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弧形凸起,所述第三导向部和所述第四导向部中的另一者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弧形滑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动件和所述第二活动件沿第二方向布置,所述第一活动件和所述第二活动件在第三方向上位于所述移动件的同侧,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中的每一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具有第一避让部,所述移动件设在所述第一避让部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件具有第五导向部,所述支架具有第六导向部,所述第五导向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可滑动地与所述第六导向部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五导向部和所述第六导向部中的一者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弧形凸起,所述第五导向部和所述第六导向部中的另一者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弧形滑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铰链组件还包括中间支撑件,所述中间支撑件在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中间支撑件沿第三方向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支架上,以使所述中间支撑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中的每一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支撑件具有第一顶推部,所述第一活动件和所述第二活动件中的至少一者具有第二顶推部,所述第二顶推部用于朝背向所述支架的方向顶推所述第一顶推部,以使所述第一活动件和所述第二活动件中的所述至少一者驱动所述中间支撑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铰链组件还包括铰链壳体,所述铰链壳体沿所述第三方向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支架上,以使所述铰链壳体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
其中当所述铰链壳体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中间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当所述铰链壳体位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中间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铰链壳体具有第三顶推部,所述第一活动件和所述第二活动件中的至少一者具有第四顶推部,所述第四顶推部用于朝背向所述支架的方向顶推所述第三顶推部,以使所述第一活动件和所述第二活动件中的所述至少一者驱动所述铰链壳体从所述第三位置移动至所述第四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铰链组件还包括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设于所述中间支撑件上,所述第二磁性件设于所述铰链壳体上,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能够相互吸合,以驱动所述中间支撑件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同时驱动所述铰链壳体从所述第四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三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铰链组件还包括:
第一锁止件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锁止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活动件上,所述第一锁止件可转动地与所述支架相连,所述第一锁止件具有第一锁止部,所述支架具有第二锁止部,所述第一弹性件设在所述第一锁止件和所述支架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对所述第一锁止件施加朝向所述第二锁止部的弹力,以使所述第二锁止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止抵所述第二锁止部;和/或
第二锁止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锁止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二活动件上,所述第二锁止件可转动地与所述支架相连,所述第二锁止件具有第三锁止部,所述支架具有第四锁止部,所述第二弹性件设在所述第二锁止件和所述支架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对所述第二锁止件施加朝向所述第四锁止部的弹力,以使所述第四锁止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止抵所述第三锁止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具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活动件具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沿所述第一活动件的摆动轴线可转动地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和/或
所述支架具有第三配合部,所述第二活动件具有第四配合部,所述第四配合部沿所述第二活动件的摆动轴线可转动地与所述第二配合部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中的一者为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四弧形凸起,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中的另一者为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四弧形滑槽;和/或
所述第三配合部和所述第四配合部中的一者为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五弧形凸起,所述第三配合部和所述第四配合部中的另一者为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五弧形滑槽;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具有第五配合部,所述第一活动件具有第六配合部,所述第五配合部沿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摆动轴线可转动地与所述第六配合部配合;和/或
所述第二支撑件具有第七配合部,所述第二活动件具有第八配合部,所述第七配合部沿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摆动轴线可转动地与所述第八配合部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五配合部和所述第六配合部中的一者为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六弧形凸起,所述第五配合部和所述第六配合部中的另一者为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六弧形滑槽;和/或
所述第七配合部和所述第八配合部中的一者为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七弧形凸起,所述第七配合部和所述第八配合部中的另一者为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七弧形滑槽;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止件具有第七导向部,所述第一活动件具有第八导向部,所述第八导向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可滑动地与所述第七导向部配合;和/或
所述第二锁止件具有第九导向部,所述第二活动件具有第十导向部,所述第十导向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可滑动地与所述第九导向部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配合部和所述第六配合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八导向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配合部和所述第六配合部之间;和/或
所述第四配合部和所述第八配合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十导向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第四配合部和所述第八配合部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八导向部设在所述第二部分上,所述第六配合部和所述第八导向部设在所述第二部分的相背两侧;和/或
所述第十导向部设在所述第四部分上,所述第八配合部和所述第十导向部设在所述第四部分的相背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动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呈L形布置,所述第二配合部设在所述第一部分上,所述第六配合部设在所述第二部分上;和/或
所述第二活动件包括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呈L形布置,所述第四配合部设在所述第三部分上,所述第八配合部设在所述第四部分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具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配合部设在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上,所述第三配合部设在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上,所述第一部分的一部分设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三部分的一部分设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止件包括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所述第五部分和所述第六部分呈L形布置,所述第一锁止部设在所述第五部分上,所述第七导向部设在所述第六部分上;和/或
所述第二锁止件包括第七部分和第八部分,所述第七部分和所述第八部分呈L形布置,所述第三锁止部设在所述第七部分上,所述第九导向部设在所述第八部分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七导向部和所述第八导向部中的一者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八弧形凸起,所述第七导向部和所述第八导向部中的另一者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八弧形滑槽;和/或
所述第九导向部和所述第十导向部中的一者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九弧形凸起,所述第九导向部和所述第十导向部中的另一者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九弧形滑槽。
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铰链组件。
本公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具有厚度薄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的铰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的铰链组件在展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的铰链组件在折叠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的铰链组件的在展开状态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的铰链组件的装配示意图(其中去除了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的铰链组件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在展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的铰链组件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在折叠状态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铰链组件100;第一壳体201;第二壳体202;
支架1;第一配合部13;第二锁止部15;第四锁止部16;第一凹槽17;第二凹槽18;
移动件2;第一导向部21;第三导向部22;第五导向部23;第一避让部24;
第一活动件31;第二导向部311;第二配合部312;第八导向部313;第六配合部314;第十配合部315;第一部分316;第二部分317;
第二活动件32;第四配合部322;第十导向部323;第八配合部324;第十二配合部325;第三部分326;第四部分327;
第一支撑件41;第五配合部411;
第二支撑件42;第七配合部421;第十一配合部422;
第一锁止件51;第一锁止部511;第七导向部512;第五部分513;第六部分514;
第二锁止件52;第三锁止部521;第九导向部522;第七部分523;第八部分524;
第一弹性件61;第二弹性件62;
中间支撑件7;第一磁性件71;第一顶推部72;第二顶推部73;
铰链壳体8;第二磁性件81,第三顶推部82;第四顶推部8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公开,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相关技术中可折叠移动终端的铰链结构包括支架、第一活动件和第二活动件,终端设备包括设备外壳,设备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一活动件相连,第二壳体与第二活动件相连,第一活动件和第二活动件之间采用多个齿轮啮合传动实现联动,从而实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同步移动。受到齿轮自身结构限制,齿轮的径向尺寸较大,导致铰链结构的厚度较大,不利于终端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本公开实施例的铰链组件用于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还包括设备外壳和显示面板,设备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与铰链组件相连,利用铰链组件实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同时运动,以及显示面板的折叠和展开,进而实现终端设备的折叠和展开。其中,显示面板为可折叠的柔性显示面板。
下面介绍本发明实施例的铰链组件100。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铰链组件100包括支架1、移动件2、第一活动件31、第二活动件32、第一支撑件41和第二支撑件42。
移动件2沿第一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可移动地设于支架1上。第一活动件31和第二活动件32中的每一者可摆动地设于支架1上,第一活动件31的摆动轴线和第二活动件32的摆动轴线均沿第一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
其中第一活动件31和第二活动件32均与移动件2活动相连,移动件2用于通过沿第一方向移动驱动第一活动件31和第二活动件32同时摆动。
第一活动件31与终端设备的第一壳体201相连,第二活动件32与设备外壳的第二壳体202相连,使得第一壳体201和第二壳体202中的每一者相对支架1可摆动。当第一壳体201摆动时,第一活动件31随第一壳体201摆动,当第二壳体202摆动时,第二活动件32随第二壳体202摆动;同理,当第一活动件31摆动时,第一壳体201随第一活动件31摆动,当第二活动件32摆动时,第二壳体202随第二活动件32摆动。
第一活动件31和第二活动件32均与移动件2活动连接,移动件2沿第一方向(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移动,可以实现与第一活动件31相连的第一壳体201以及与第二活动件32相连的第二壳体202的同时摆动。例如,第一活动件31摆动时,驱动移动件2沿上下方向移动,利用移动件2带动第二活动件32摆动,实现第一活动件31和第二活动件32同时摆动;第二活动件32摆动时,驱动移动件2沿上下方向移动,利用移动件2带动第一活动件31摆动,实现第一活动件31和第二活动件32同时摆动。进而实现与第一活动件31相连的第一壳体以及与第二活动件32相连的第二壳体的同时摆动。
本公开实施例的铰链组件100的移动件2只需要满足可以沿第一方向移动,且将第一活动件31的摆动转变为移动件2沿第一方向的移动、将移动件2沿第一方向的移动转变为第二活动件32的摆动即可。简言之,本公开实施例的铰链组件100利用移动件2的移动实现第一活动件31和第二活动件32的同时摆动,与相关技术中,利用齿轮结构实现第一活动件和第二活动件的同时摆动相比,能够大大减小移动件2在第三方向上(图1所示的前后方向)的尺寸,从而能够减小铰链组件100的整体厚度,利于具有该铰链组件100的终端设备的轻薄化设计。其中,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
此外,第一支撑件41可摆动地设于第一活动件31上,第二支撑件42可摆动地设于第二活动件32上,第一支撑件41的摆动轴线和第二支撑件42的摆动轴线均沿第一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
第一支撑件41和第二支撑件42均用于支撑终端设备的显示面板,例如,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部分和第二显示部分,第一支撑件41用于支撑第一显示部分,第二支撑件42用于支撑第二显示部分。例如,终端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支撑件41随第一活动件31摆动至图2所示状态,第二支撑件42随第二活动件32摆动至图2所示状态,以便第一支撑件41支撑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部分,第二支撑件42支撑显示面板的第二显示部分。而当终端设备折叠时,第一支撑件41和第二支撑件42除了分别随第一活动件31和第二活动件32摆动第一预设角度(例如90°)外,第一支撑件41和第二支撑件42还可以在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部分和第二显示部分的相互作用下分别摆动第二预设角度(例如10°),此时(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件41、第二支撑件42、第一活动件31和第二活动件32之间形成“水滴形”的容纳空间,以便更好的容纳显示面板的弯折部分,避免显示面板的弯折部分形成明显的折痕,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和延长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铰链组件100具有厚度薄等优点。
具有本公开实施例的铰链组件100的终端设备具有厚度薄和使用寿命寿命长等优点。
为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更加容易被理解,下面以第一方向与上下方向一致为例,以第二方向与左右方向一致为例,以第三方向与前后方向一致为例,进一步描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其中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如图1所示。
例如,移动件2可以沿上下方向在支架1上移动。第一活动件31和第二活动件32均可摆动地与支架1相连,第一活动件31的摆动轴线和第二活动件32的摆动轴线均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第一活动件31和第二活动件32沿着左右方向间隔设置,例如,第一活动件31位于第二活动件32的左侧。第一活动件31和第二活动件32可沿前后方向摆动,第一活动件31和第二活动件32均与移动件2活动连接,
第一支撑件41和第二支撑件42沿着左右方向间隔设置,例如,第一支撑件41位于第二支撑件42的左侧。第一支撑件41的摆动轴线和第二支撑件42的摆动轴线均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第一支撑件41和第二支撑件42可可沿前后方向摆动。
铰链组件100从折叠状态(图3所示)移动到展开状态(图2所示)的过程中。在第一活动件31、第二活动件32和移动件2的作用下,第一壳体201和第二壳体202同时沿相反的方向向后摆动;第一支撑件41和第二支撑件42同时沿相反的方向向后摆动,最终将显示面板和设备外壳完全展开,此时利用第一支撑件41支撑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部分,利用第二支撑件42支撑显示面板的第二显示部分。
铰链组件100从展开状态(图2所示)移动到折叠状态(图3所示)的过程中,在第一活动件31、第二活动件32和移动件2的作用下,第一壳体201和第二壳体202同时沿相反的方向向前摆动;第一支撑件41和第二支撑件42同时沿相反的方向向前摆动,最终将显示面板和设备外壳折叠起来,此时显示面板的弯折部分位于第一活动件31、第二活动件32、第一支撑件41和第二支撑件42形成的“水滴形”的容纳空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件2具有第一导向部21,第一活动件31具有第二导向部311,第一导向部21沿第一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可移动地与第二导向部311配合。
移动件2具有第三导向部22,第二活动件32具有第四导向部(图中未示出),第三导向部22沿第一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可移动地与第四导向部配合。
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导向部21和第二导向部311相互配合,由此,第一活动件31在摆动的时候可以带动移动件2移动,或者移动件2移动的时候可以带动第一活动件31摆动。
第三导向部22和第四导向部相互配合。由此,第二活动件32在摆动的时候可以带动移动件2移动,或者移动件2在移动的时候可以带动第二活动件32摆动。
第一活动件31在摆动的时候,可以带动移动件2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活动件32摆动;或者,第二活动件32在摆动的时候,可以带动移动件2移动,进而带动第一活动件31摆动。
由此,通过第一导向部21和第二导向部311的配合、第三导向部22和第四导向部的配合,可以对移动件2的移动起到引导作用,从而使移动件2沿预设的平行于第一方向的路径移动,有利于提高铰链组件100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向部21和第二导向部311中的一者为沿第一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弧形凸起,第一导向部21和第二导向部311中的另一者为沿第一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弧形滑槽。
例如,第一导向部21的外周轮廓和第二导向部311的外周轮廓在与前后方向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为曲线形。如图1所示,第一导向部21为第一弧形凸起,第二导向部311为与第一弧形凸起配合的第一弧形滑槽;或者,第一导向部21为第一弧形滑槽,第二导向部311为与第一弧形滑槽配合的第一弧形凸起。第一弧形凸起沿上下方向可移动地设在第一弧形滑槽内。其中,第一弧形凸起具有在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沿第二方向布置。
通过第一弧形凸起和第一弧形滑槽的配合,第一活动件31在摆动的时候可以带动移动件2移动,或者移动件2移动的时候可以带动第一活动件31摆动。由此,第一导向部21和第二导向部311的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导向部22第四导向部中的一者为沿第一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弧形凸起,第三导向部22和第四导向部中的另一者为沿第一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弧形滑槽。
例如,第三导向部22的外周轮廓和第四导向部的外周轮廓在与前后方向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为曲线形。如图1所示,第三导向部22为第二弧形凸起,第四导向部为与第二弧形凸起配合的第二弧形滑槽;或者,第三导向部22为第二弧形滑槽,第四导向部为与第二弧形滑槽配合的第二弧形凸起。第二弧形凸起沿上下方向可移动地设在第二弧形滑槽内。其中,第二弧形凸起具有在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沿第二方向布置。
通过第二弧形凸起和第二弧形滑槽的配合,第二活动件32在摆动的时候可以带动移动件2移动,或者移动件2移动的时候可以带动第二活动件32摆动。由此,第三导向部22和第四导向部的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活动件31和第二活动件32沿第二方向(如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布置,第一活动件31和第二活动件32在第三方向(如图1所示的前后方向)上位于移动件2的同侧,第二方向(如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和第一方向中的每一者。
例如,如图1至图5所示,第一活动件31设在第二活动件32的左侧,第一活动件31和第二活动件32均设在移动件2的前侧。
由此,第一活动件31和第二活动件32在前后方向(铰链组件100的厚度方向)上不重叠,有利于进一步减小铰链组件100的厚度,进一步有利于具有该铰链组件100的终端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1具有第一避让部(图中未示出),移动件2设在第一避让部内。
例如,第一避让部可以为凹槽,且第一避让部的形状与移动件2的形状适配,移动件2可以嵌在第一避让部内。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方向上,第一避让部的尺寸大于移动件2的尺寸,以使移动件2可以在第一避让部11内沿第一方向移动。
由此,移动件2的至少一部分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支架1内,有利于进一步减小铰链组件100的厚度,进一步有利于具有该铰链组件100的终端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向部21和第三导向部22沿第一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间隔设置。
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导向部21在第三导向部22的上方。即第一导向部21和第三导向部22在上下方向上错开布置。
由此,在保证移动件2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的同时,可以有效减小移动件2的第二方向的尺寸,使得铰链组件100整体结构更紧凑,利用具有该铰链组件100的终端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件2具有第五导向部23,支架1具有第六导向部,第五导向部23沿第一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可滑动地与第六导向部配合。
具体地,第五导向部23和第六导向部相连且可以相对滑动,第五导向部23和第六导向部的结构有很多,例如第五导向部23和第六导向部为卡接或者钩挂配合,从而实现第五连接部和第六连接部的相连;且第五导向部23和第六导向部沿着上下方向延伸,以便第五导向部23和第六导向部在上下方向上相对滑动。
由此,通过第五导向部23和第六导向部的配合,可以对移动件2的移动起到引导作用,从而使移动件2沿预设的平行于第一方向的路径移动,有利于提高铰链组件100的可靠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五导向部23设有多个,第六导向部设有多个,多个第五导向部23与多个第六导向部一一对应,每个第五导向部23与对应的第六导向部配合。
例如,如图1所示,移动件2上具有两个第五导向部23,支架1上具有两个第六导向部,每个第五导向部23可以和对应的第六导向部配合。
由此,通过多个第五导向部23与多个第六导向部配合,使得移动件2移动更平稳,有利于提高铰链组件100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第五导向部23和第六导向部也可以为3个、4个等。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五导向部23和第六导向部也可以均设置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五导向部23沿第二方向(如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间隔设置。
例如,如图1所示,移动件2上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五导向部23,由此,移动件2的左右两侧均可以平稳的滑动,且多个第五导向部23可保证移动件2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从而有利于提高铰链组件100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五导向部23和第六导向部中的一者为沿第一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三弧形凸起,第五导向部23和第六导向部中的另一者为沿第一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三弧形滑槽。
第五导向部23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直线形的第三弧形凸起,第六导向部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直线形的第三弧形滑槽;或者第六导向部为第三弧形凸起,第五导向部23为第三弧形滑槽。第三弧形凸起沿上下方向可移动地设在第三弧形滑槽内。
由此,第五导向部23和第六导向部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1具有第一配合部13,第一活动件31具有第二配合部312,第二配合部312沿第一活动件31的摆动轴线可转动地与第一配合部13配合。
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配合部13在支架1的左侧,第二配合部312在第一活动件31的右侧。第一配合部13和第二配合部312相连且可以相对转动,第一配合部13和第二配合部312的结构有很多种,例如,第一配合部13为转轴,第二配合部312为孔。或者,第一配合部13为弧形凸起,第二配合部312为弧形滑槽。
由此,通过第一配合部13和第二配合部312的配合,可以对第一活动件31的转动起引导作用,从而使第一活动件31可相对移动件2摆动,有利于提高铰链组件100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1具有第三配合部(图中未示出),第二活动件32具有第四配合部322,第四配合部322沿第二活动件32的摆动轴线可转动地与第二配合部312配合。
例如,如图1所示,第三配合部在支架1的右侧,第四配合部322在第二活动件32的左侧。第三配合部和第四配合部322相连且可以相对转动,第三配合部和第四配合部322的结构有很多种,例如,第三配合部为转轴,第四配合部322为孔。或者,第三配合部为弧形凸起,第四配合部322为弧形滑槽。
由此,通过第三配合部和第四配合部322的配合,可以对第二活动件32的转动起引导作用,从而使第二活动件32可相对移动件2摆动,有利于提高铰链组件100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13和第二配合部312中的一者为沿第二方向(如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第四弧形凸起,第一配合部13和第二配合部312中的另一者为沿第二方向(如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第四弧形滑槽。第四弧形凸起沿左右方向可移动地设在第四弧形滑槽内。
例如,如图1所示,第四弧形凸起和第四弧形滑槽均沿着左右方向延伸,以便第一活动件31在左右方向上相对支架1摆动。第一配合部13为第四弧形凸起,第二配合部312为第四弧形滑槽,或者第一配合部13为第四弧形滑槽,第二配合部312为第四弧形凸起。
由此,利用第四弧形凸起和第四弧形滑槽,第一活动件31可以顺畅的相对支架1摆动,而且第四弧形凸起和第四弧形滑槽的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配合部和第四配合部322中的一者为沿第二方向(如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五弧形凸起,第三配合部和第四配合部322中的另一者为沿第二方向(如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五弧形滑槽。
例如,如图1所示,第五弧形凸起和第五弧形滑槽均沿着左右方向延伸,以便第二活动件32在左右方向上相对支架1摆动。第三配合部为第五弧形凸起,第四配合部322为第五弧形滑槽,或者第三配合部为第五弧形滑槽,第四配合部322为第五弧形凸起。第五弧形凸起沿左右方向可移动地设在第五弧形滑槽内。
由此,利用第五弧形凸起和第五弧形滑槽,第二活动件32可以顺畅的相对支架1摆动,而且第五弧形凸起和第五弧形滑槽的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向部311和第二配合部312沿第一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间隔设置。
例如,第二导向部311和第二配合部312沿上下方向布置,即第二导向部311和第二配合部312沿与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布置,由此有利于减小第一活动件31在前后方向的尺寸,使得铰链组件100整体结构更紧凑,有利于终端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导向部和第四配合部322沿第一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间隔设置。
例如,第四导向部321和第四配合部322沿上下方向开布置,即第四导向部321和第四配合部322沿与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布置,由此有利于减小第二活动件32在前后方向的尺寸,使得铰链组件100整体结构更紧凑,有利于终端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铰链组件100还包括中间支撑件7,中间支撑件7在第二方向(如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上位于第一支撑件41和第二支撑件42之间,中间支撑件7沿第三方向(如图1所示的前后方向)可移动地设于支架1上,以使中间支撑件7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例如,中间支撑件7在前后方向上可以移动,第一位置位于第二位置的下方,显示面板包括第三部分,中间支撑件7位于第二位置时用于支撑显示面板的第三部分。中间支撑件7位于第一位置时,即第一活动件31和第二活动件32处于折叠状态;中间支撑件7位于第二位置时,即第一活动件31和第二活动件32处于展开状态。
例如,铰链组件100为展开状态时,中间支撑件7位于第二位置,此时,中间支撑件7可以与显示面板的第三部分接触并支撑显示面板的第三部分;铰链组件100为折叠状态时,中间支撑件7位于第二位置,以便为显示面板的折叠部分提供更多的容纳空间,从而有利于提高具有该铰链组件100的终端设备的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中间支撑件7具有第一顶推部72,第一活动件31和第二活动件32中的至少一者具有第二顶推部73,第二顶推部73用于朝背向支架1的方向顶推第一顶推部72,以使第一活动件31和第二活动件32中的至少一者驱动中间支撑件7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例如,第一活动件31设有第二顶推部73,或者第二活动件32设有第二顶推部73,或者第一活动件31和第二活动件32均设有第二顶推部73。由此,利用第二顶推部73推动第一顶推部72,进而将中间支撑件7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以便与利用中间支撑件7支撑显示面板。
由此,利用第一活动件31或第二活动件32方便驱动中间支撑件7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有利于简化铰链组件100的整体结构,便于铰链组件100的加工制造。
可选地,第二顶推部73和第一顶推部72为顶推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铰链组件100还包括铰链壳体8,铰链壳体8沿第三方向可移动地设于支架1上,以使铰链壳体8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
其中,当铰链壳体8位于第三位置时,中间支撑件7位于第一位置,当铰链壳体8位于第四位置时,中间支撑件7位于第二位置。
具体地,如图2所示,铰链组件100为展开状态时,铰链壳体8在第三位置;铰链组件100为折叠状态时,铰链壳体8在第四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铰链组件100需要展开时,铰链壳体8向远离支架1的方向移动(图2中的前方移动),以避让铰链组件100上的其它部件;铰链组件100需要折叠时,铰链壳体8向靠近支架1的方向移动(即向图2中的后方移动),以遮挡铰链壳体8内的支架1等部件,防止铰链壳体8内的部件外漏。
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铰链组件100具有可以降低铰链组件100外漏风险的优点。
此外,铰链组件100为展开状态时,铰链壳体8位于第三位置且中间支撑件7位于第一位置,此时,可以利用中间支撑件7支撑显示面板的第三部分,并使得铰链壳体8避让铰链组件100上的其它部件。铰链组件100为折叠状态时,链盖位于第四位置且中间支撑件7位于第二位置,此时,中间支撑件7可以为显示面板提供更多的容纳,并利用铰链壳体8遮挡铰链壳体8内的支架1等部件,更符合用户的使用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铰链壳体8具有第三顶推部82,第一活动件31和第二活动件32中的至少一者具有第四顶推部83,第四顶推部83用于朝背向支架1的方向顶推第三顶推部82,以使第一活动件31和第二活动件32中的至少一者驱动铰链壳体8从第三位置移动至第四位置。
例如,第一活动件31设有第四顶推部83,或者第二活动件32设有第四顶推部83,或者第一活动件31和第二活动件32均设有第四顶推部83。
由此,利用第四顶推部83推动第三顶推部82,进而将铰链壳体8从第三位置移动至第四位置。有利于简化铰链组件100的整体结构,便于铰链组件100的加工制造。
可选地,第三顶推部82和第四顶推部83为顶推平面。
其中,第二位置位于第一位置前方,第四位置位于第三位置后方。
如图2所示,当铰链组件100从折叠状态切换成展开状态时,中间支撑件7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铰链壳体8从第三位置移动至第四位置,中间支撑件7和铰链壳体8在前后方向上相互远离。
由此,利用第一活动件31或第二活动件32方便驱动铰链壳体8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有利于简化铰链组件100的整体结构,便于铰链组件100的加工制造。
在一些实施例中,铰链组件100还包括第一磁性件71和第二磁性件81,第一磁性件71设于中间支撑件7上,第二磁性件81设于铰链壳体8上。第一磁性件71和第二磁性件72能够相互吸合,以驱动中间支撑件7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同时驱动铰链壳体8从第四位置移动至第三位置。
例如,第一磁性件71具有第一磁极,第二磁性件81具有第二磁极,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相对设置,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为异名磁极(例如第一磁极为S极,第二磁极为N极),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相互吸引,驱动中间支撑件7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铰链壳体8从第四位置移动至第三位置。
当铰链组件100从展开状态移动时折叠状态的过程中,第一顶推部72和第二顶推部73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第三顶推部82和第四顶推部83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第一磁性件71和第二磁性件81相互吸引,使中间支撑件7在磁吸力作用下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同时使铰链壳体8在磁吸力作用下从第四位置移动至第三位置。
由此,利用第一磁性件71和第二磁性件81方便中间支撑件7在磁吸力作用下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铰链壳体8在磁吸力作用下从第四位置移动至第三位置。中间支撑件7和铰链壳体8处的复位结构简单,便于铰链组件100的加工和组装。
第一磁性件71可以通过粘接、卡接等方式固定在中间支撑件7上,第二磁性件72可以通过粘接、卡接等方式固定在铰链壳体8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71和第二磁性件81沿第二方向(如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间隔设置。
例如,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磁性件71设在第二磁性件81的右侧,由此,有利于进一步减小铰链组件100在前后方向的尺寸,进一步有利于具有该铰链组件100的终端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71和第二磁性件也可以沿第三方向设置。可选地,支架1具有沿第三方向贯通的插孔,第一磁性件71和第二磁性件72沿第三方向可移动地设在插孔内。
铰链组件100从折叠状态(图3所示)移动到展开状态(图2所示)的过程中,第一磁性件71和第二磁性件72相互远离;铰链组件100从展开状态(图2所示)移动到折叠状态(图3所示)的过程中,第一磁性件71和第二磁性件72相互靠近。
在一些实施例中,铰链组件100还包括第一锁止件51、第一弹性件61、第二锁止件52和第二弹性件62。
第一锁止件51沿第一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可移动地设在第一活动件31上,第一锁止件51可转动地与支架1相连。第一锁止件51具有第一锁止部511,支架1具有第二锁止部15,第一弹性件61设在第一锁止件51和第一活动件31之间,第一弹性件61对第一锁止件51施加朝向第二锁止部15的弹力,以使第一锁止部511沿第一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止抵第二锁止部15。
例如,第一锁止件51可相对第一活动件31沿上下方向上移动,且第一锁止件51随第一活动件31摆动,第一弹性件61为压簧。第一锁止部511设在第二锁止部15的上方,压簧设在第一锁止部511的上方。压簧可以对第一锁止部511施加朝下的弹力,从而第一锁止部511止抵第二锁止部15,使得第一活动件31可以在较多角度停止,从而使得具有该铰链组件100的终端设备可以在更多展开角度停止,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可选地,第一锁止部511包括第一平面、第二平面、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第一平面、第一斜面、第二平面和第二斜面环绕第一活动件31的转动轴线依次设置,第一平面高于第二平面设置,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一端与第一平面相连,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另一端与第二平面相连。相应的,第二锁止部15包括第三平面、第四平面、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第三平面、第三斜面、第四平面和第四斜面环绕第一活动件31的转动轴线依次设置,第三平面低于第四平面设置,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的一端与第三平面相连,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的另一端与第四平面相连。
例如,第一平面位于第二平面上方,第三平面位于第四平面下方。铰链组件10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活动件31的转动角度为0°,此时第一平面与第三平面接触、第二平面与第四平面接触。铰链组件100转动第一角度(例如10°)时,第一斜面与第三斜面接触,在第一弹性件61的弹力作用下铰链组件100有向展开状态移动的趋势。铰链组件100转动第二角度(例如60°)时,第一平面与第四平面接触,此时通过第一弹性件61施加给第一平面和第四平面之间的摩擦力较大,在第一弹性件61的弹力作用,铰链组件100可以悬停在任一展开角度。铰链组件100转动第三角度(例如80°)时,第一斜面与第四斜面接触,此时,在第一弹性件61的弹力作用下铰链组件100自动向展开状态移动。
第二锁止件52沿第一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可移动地设在第二活动件32上,第二锁止件52可转动地与支架1相连。第二锁止件52具有第三锁止部521,支架1具有第四锁止部16,第二弹性件62设在第二锁止件52和第二活动件32之间,第二弹性件62对第二锁止件52施加朝向第四锁止部16的弹力,以使第四锁止部16沿第一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止抵第三锁止部521。
例如,第二锁止件52可相对第二活动件32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第二弹性件62为压簧。第三锁止部521设在第四锁止部16的下方,压簧设在第三锁止部521的下方。压簧可以对第三锁止部521施加朝上的弹力,从而第三锁止部521止抵第四锁止部16,使得第二活动件32可以在较多角度停止,从而使得具有该铰链组件100的终端设备可以在更多展开角度停止,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锁止部521也可以采用上述第一锁止部511的结构,即第三锁止部521具有多个斜面和多个平面,第四锁止部16也可以采用上述第二锁止部51的结构,即第四锁止部16具有多个斜面和多个平面,通过第三锁止部521和第四锁止部16的配合实现铰链组件100展开多个不同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41具有第五配合部411,第一活动件31具有第六配合部314,第五配合部411沿第一支撑件41的摆动轴线可转动地与第六配合部314配合。
例如,如图1所示,第五配合部411和第六配合部314沿第一支撑件41的摆动轴线可转动地配合。由此,通过第五配合部411与第六配合部314的配合,可以对第一支撑件41和第一活动件31之间的转动起引导作用,有利于提高铰链组件100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件42具有第七配合部421,第二活动件32具有第八配合部324,第七配合部421沿第二支撑件42的摆动轴线可转动地与第八配合部324配合。
例如,如图1所示,第七配合部421和第八配合部324沿第二支撑件42的摆动轴线可转动地配合。由此,通过第七配合部421与有第八配合部324的配合,可以对第二支撑件42和第二活动件32之间的转动起引导作用,有利于提高铰链组件100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五配合部411和第六配合部314中的一者为沿第二方向(如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第六弧形凸起,第五配合部411和第六配合部314中的另一者为沿第二方向(如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第六弧形滑槽。
例如,第六弧形凸起和第六弧形滑槽均沿着左右方向延伸,以便第五配合部411和第六配合部314在左右方向上产生相对滑动。第五配合部411为第六弧形凸起,第六配合部314为第六弧形滑槽;或者第五配合部411为第六弧形滑槽,第六配合部314为第六弧形凸起。第六弧形凸起沿左右方向可移动地设在第一弧形滑槽内。
由此,通过第六弧形凸起和第六弧形滑槽的配合,第一支撑件41可以相对第一活动件31顺畅的转动,而且第六弧形凸起和第六弧形凹槽的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方便。
第五配合部411和第六配合部314可以分别设置一个或两个以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七配合部421和第八配合部324中的一者为沿第二方向(如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七弧形凸起,第七配合部421和第八配合部324中的另一者为沿第二方向(如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七弧形滑槽。
例如,第七弧形凸起和第七弧形滑槽均沿着左右方向延伸,以便第七配合部421和第八配合部324在左右方向上产生相对滑动。第七配合部421为第七弧形凸起,第八配合部324为第七弧形滑槽;或者第七配合部421为第七弧形滑槽,第八配合部324为第七弧形凸起。第七弧形凸起沿上下方向可移动地设在第七弧形滑槽内。
由此,通过第七弧形凸起和第七弧形滑槽的配合,第二支撑件42可以相对第二活动件32顺畅的转动,而且第七弧形凸起和第九弧形凹槽的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方便。
第七配合部421和第八配合部324可以分别设置一个或两个以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活动件31包括第一部分316和第二部分317,第一部分316和第二部分317呈L形布置,第二配合部312设在第一部分316上,第六配合部设在第二部分317上。
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部分316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第二部分317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第一部分316的左端和第二部分317的上端相连。由此,第二配合部312和第六配合部314沿与铰链组件100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布置,有利于终端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活动件32包括第三部分326和第四部分327,第三部分326和第四部分327呈L形布置,第四配合部322设在第三部分326上,第八配合部324设在第四部分327上。
例如,如图1所示,第三部分326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第四部分327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第三部分326的右端和第四部分327下端相连。由此,第四配合部322和第八配合部324沿与铰链组件100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布置,有利于终端设备的轻薄化设计。可选地,支架1具有第一凹槽17和第二凹槽18,第一配合部13设在第一凹槽17的槽壁上,第三配合部设在第二凹槽18的槽壁上,第一部分316的一部分设在第一凹槽17内,第三部分326的一部分设在第二凹槽18内。
例如,第一配合部13设在第一凹槽17的上侧槽壁上,第三配合部设在第二凹槽18的下侧槽壁上。
第一部分316的一部分设在第一凹槽17内,使得第一活动件31的一部分位于支架1内,第三部分326的一部分设在第二凹槽18内,使得第二活动件32的一部分位于支架1内。有利于进一步减小铰链组件100的厚度和重量,利于具有该铰链组件100的终端设备的轻量化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止件51具有第七导向部512,第一活动件31具有第八导向部313,第八导向部313沿第一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可滑动地与第七导向部512配合。
例如,如图1所示,第七导向部512和第八导向部313相连且可相对滑动,由此,通过第七导向部512和第八导向部313的配合,可以对第一锁止件51的移动起引导作用,从而使第一锁止件51沿第一方向移动,有利于提高铰链组件100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锁止件52具有第九导向部522,第二活动件32具有第十导向部323,第十导向部323沿第一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可滑动地与第九导向部522配合。
例如,如图1所示,第九导向部522和第十导向部323相连且可相对滑动,由此,通过第九导向部522和第十导向部323的配合,可以对第二锁止件52的移动起引导作用,从而使第二锁止件52沿第一方向移动,有利于提高铰链组件100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配合部312和第六配合部314沿第一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第八导向部313在第一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上位于第二配合部312和第六配合部314之间。
例如,如图1所示,在上下方向上,第六配合部314位于第一活动件31的下部,第二配合部312位于第一活动件31的上部,第八导向部313设在第二配合部312和第六配合部314之间。
由此,第二配合部312和第六配合部314在转动时可以带动第八导向部313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锁止件51转动,使得第一锁止件51的与第一活动件31之间保持同步转动,便于第一锁止件51锁紧第一活动件31,有利于提高铰链组件100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配合部322和第八配合部324沿第一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第十导向部323在第一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上位于第四配合部322和第八配合部324之间。
例如,如图1所示,在上下方向上,第四配合部322位于第二活动件32的下部,第八配合部324位于第二活动件32的上部,第十导向部323设在第四配合部322和第八配合部324之间。
由此,第四配合部322和第八配合部324在转动时可以带动第十导向部323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锁止件52转动,使得第二锁止件52的与第二活动件32之间保持同步转动,便于第二锁止件52锁紧第二活动件32,有利于提高铰链组件100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八导向部313设在第二部分上,第六配合部314和第八导向部313设在第二部分317的相背两侧。
例如,如图1所示,第八导向部313位于第二部分317的右侧,第六配合部314位于第二部分的左侧,由此,第六配合部314和第八导向部313沿与铰链组件100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布置,有利于终端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十导向部323设在第四部分上,第八配合部324和第十导向部323设在第四部分的相背两侧。
例如,如图1所示,第十导向部323位于第四部分的左侧,第八配合部324位于第四部分的右侧,由此,第八配合部324和第十导向部323沿与铰链组件100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布置,有利于终端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止件51包括第五部分513和第六部分514,第五部分513和第六部分514呈L形布置,第一锁止部511设在第五部分513上,第七导向部512设在第六部分514上。
例如,如图1所示,第五部分513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第六部分514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第五部分513的左端和第六部分514的上端相连。第一锁止部511设在第五部分513的下端,第七导向部512沿着上下方向延伸。
由此,第一锁止部511和第七导向部512沿与铰链组件100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布置,有利于终端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锁止件52包括第七部分523和第八部分524,第七部分523和第八部分524呈L形布置,第三锁止部521设在第七部分523上,第九导向部522设在第八部分524上。
例如,如图1所示,第七部分523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第八部分524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第七部分523的右端和第八部分524的下端相连。第三锁止部521设在第七部分523的上端,第九导向部522沿着上下方向延伸。
由此,第三锁止部521和第九导向部522沿与铰链组件100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布置,有利于终端设备的轻薄化设计。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七导向部512和第八导向部313中的一者为沿第一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第八弧形凸起,第七导向部512和第八导向部313中的另一者为沿第一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第八弧形滑槽。
例如,第八弧形凸起和第八弧形滑槽均沿着上下方向延伸,以便第七导向部512和第八导向部313在上下方向上产生相对滑动。第七导向部512为第八弧形凸起,第八导向部313为第八弧形滑槽;或者第七导向部512为第八弧形滑槽,第八导向部313为第八弧形凸起。第八弧形凸起沿上下方向可移动地设在第八弧形滑槽内。
由此,通过第八弧形凸起和第八弧形滑槽的配合,第一锁止件51可以相对第一活动件31顺畅的滑动,而且第八弧形凸起和第八弧形滑槽的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九导向部522和第十导向部323中的一者为沿第一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九弧形凸起,第九导向部522和第十导向部323中的另一者为沿第一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九弧形滑槽。
例如,第九弧形凸起和第九弧形滑槽均沿着上下方向延伸,以便第九导向部522和第十导向部323在上下方向上产生相对滑动。第九导向部522为第九弧形凸起,第十导向部323为第九弧形滑槽;或者第九导向部522为第九弧形滑槽,第十导向部323为第九弧形凸起。第九弧形凸起沿上下方向可移动地设在第九弧形滑槽内。
由此,通过第九弧形凸起和第九弧形滑槽的配合,第二锁止件52可以相对第二活动件32顺畅的滑动,而且第九弧形凸起和第九弧形滑槽的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方便。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向部311和第八导向部313沿第一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间隔设置。
例如,如图1所示,第二导向部311设在第八导向部313的上方,由此,第二导向部311和第八导向部313之间不会相互干涉,使得铰链组件100整体结构紧凑,有利于终端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导向部和第十导向部323沿第一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间隔设置。
例如,如图1所示,第四导向部设在第十导向部323的上方,由此,第四导向部和第十导向部323之间不会相互干涉,使得铰链组件100整体结构紧凑,有利于终端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41还包括第九配合部(图中未示出),第九配合部与第五配合部411沿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一活动件31还包括第十配合部315,第十配合部315与第六配合部沿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九配合部沿第一支撑件41的摆动轴线可转动地与第十配合部315配合。
例如,如图1所示,第十配合部315设在第六配合部314的上方,利用第十配合部315与第九配合部配合,使得第一活动件31与第一支撑件41之间的转动更加稳定。
可选地,第九配合部为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弧形凸起,第十配合部315为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弧形滑槽,第九配合部沿第二方向可移动地设在第十配合部315内。
例如,第九配合部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弧形凸起,第十配合部315为沿左右延伸的弧形滑槽,第九配合部沿左右方向可移动地设在第十配合部315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件42还包括第十一配合部422,第十一配合部422与第七配合部421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二活动件31还包括第十二配合部325,第十二配合部325与第八配合部324沿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第十一配合部422沿第一支撑件42的摆动轴线可转动地与第十二配合部325配合。
例如,如图1所示,第十一配合部422设在第七配合部421的下方,利用第十一配合部422与第十二配合325部配合,使得第二活动件32与第二支撑件42之间的转动更加稳定。
可选地,第十一配合部422为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弧形凸起,第十二配合部325为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弧形滑槽,第十一配合部422沿第二方向可移动地设在第十二配合部325内。
例如,第十一配合部422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弧形凸起,第十二配合部325为沿左右延伸的弧形滑槽,第十一配合部422沿左右方向可移动地设在第十二配合部325内。
可选地,移动件2、第一活动件31、第二活动件32、第一锁止件51、第二锁止件52和铰链壳体8形成活动组件,活动组件设有多组,多组活动组件沿第一方向对称布置。例如,如图1所示,活动组件设有两组,两组活动组件上下对称设置。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活动组件也可以仅设置一组。本公开实施例的铰链组件100具有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等特点,终端设备在展开和折叠过程中,铰链外壳可同步浮动,以避免铰链外漏风险。同时设置了浮动的中间支撑件7结构,很好的解决了显示面板折叠过程的的褶皱及拉扯变形等问题。
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铰链组件100。
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等。
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具有厚度薄和使用寿命寿命长等优点。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公开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26)

1.一种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
移动件,所述移动件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支架上;
第一活动件和第二活动件,所述第一活动件和所述第二活动件中的每一者可摆动地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活动件的摆动轴线和所述第二活动件的摆动轴线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活动件和所述第二活动件均与所述移动件活动相连,所述移动件用于通过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驱动所述第一活动件和所述第二活动件同时摆动;以及
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可摆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活动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可摆动地设于所述第二活动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摆动轴线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摆动轴线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具有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活动件具有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地与所述第二导向部配合;
所述移动件具有第三导向部,所述第二活动件具有第四导向部,所述第三导向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地与所述第四导向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中的一者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弧形凸起,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中的另一者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弧形滑槽;和/或
所述第三导向部和所述第四导向部中的一者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弧形凸起,所述第三导向部和所述第四导向部中的另一者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弧形滑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件和所述第二活动件沿第二方向布置,所述第一活动件和所述第二活动件在第三方向上位于所述移动件的同侧,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中的每一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具有第一避让部,所述移动件设在所述第一避让部内。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具有第五导向部,所述支架具有第六导向部,所述第五导向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可滑动地与所述第六导向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导向部和所述第六导向部中的一者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弧形凸起,所述第五导向部和所述第六导向部中的另一者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弧形滑槽。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组件还包括中间支撑件,所述中间支撑件在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中间支撑件沿第三方向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支架上,以使所述中间支撑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中的每一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撑件具有第一顶推部,所述第一活动件和所述第二活动件中的至少一者具有第二顶推部,所述第二顶推部用于朝背向所述支架的方向顶推所述第一顶推部,以使所述第一活动件和所述第二活动件中的所述至少一者驱动所述中间支撑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组件还包括铰链壳体,所述铰链壳体沿所述第三方向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支架上,以使所述铰链壳体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
其中当所述铰链壳体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中间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当所述铰链壳体位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中间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壳体具有第三顶推部,所述第一活动件和所述第二活动件中的至少一者具有第四顶推部,所述第四顶推部用于朝背向所述支架的方向顶推所述第三顶推部,以使所述第一活动件和所述第二活动件中的所述至少一者驱动所述铰链壳体从所述第三位置移动至所述第四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组件还包括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设于所述中间支撑件上,所述第二磁性件设于所述铰链壳体上,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能够相互吸合,以驱动所述中间支撑件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同时驱动所述铰链壳体从所述第四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三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组件还包括:
第一锁止件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锁止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活动件上,所述第一锁止件可转动地与所述支架相连,所述第一锁止件具有第一锁止部,所述支架具有第二锁止部,所述第一弹性件设在所述第一锁止件和所述支架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对所述第一锁止件施加朝向所述第二锁止部的弹力,以使所述第二锁止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止抵所述第二锁止部;和/或
第二锁止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锁止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二活动件上,所述第二锁止件可传动地与所述支架相连,所述第二锁止件具有第三锁止部,所述支架具有第四锁止部,所述第二弹性件设在所述第二锁止件和所述支架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对所述第二锁止件施加朝向所述第四锁止部的弹力,以使所述第四锁止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止抵所述第三锁止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具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活动件具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沿所述第一活动件的摆动轴线可转动地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和/或
所述支架具有第三配合部,所述第二活动件具有第四配合部,所述第四配合部沿所述第二活动件的摆动轴线可转动地与所述第二配合部配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中的一者为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四弧形凸起,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中的另一者为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四弧形滑槽;和/或
所述第三配合部和所述第四配合部中的一者为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五弧形凸起,所述第三配合部和所述第四配合部中的另一者为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五弧形滑槽;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具有第五配合部,所述第一活动件具有第六配合部,所述第五配合部沿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摆动轴线可转动地与所述第六配合部配合;和/或
所述第二支撑件具有第七配合部,所述第二活动件具有第八配合部,所述第七配合部沿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摆动轴线可转动地与所述第八配合部配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配合部和所述第六配合部中的一者为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六弧形凸起,所述第五配合部和所述第六配合部中的另一者为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六弧形滑槽;和/或
所述第七配合部和所述第八配合部中的一者为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七弧形凸起,所述第七配合部和所述第八配合部中的另一者为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七弧形滑槽;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止件具有第七导向部,所述第一活动件具有第八导向部,所述第八导向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可滑动地与所述第七导向部配合;和/或
所述第二锁止件具有第九导向部,所述第二活动件具有第十导向部,所述第十导向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可滑动地与所述第九导向部配合。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合部和所述第六配合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八导向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配合部和所述第六配合部之间;和/或
所述第四配合部和所述第八配合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十导向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第四配合部和所述第八配合部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呈L形布置,所述第二配合部设在所述第一部分上,所述第六配合部设在所述第二部分上;和/或
所述第二活动件包括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呈L形布置,所述第四配合部设在所述第三部分上,所述第八配合部设在所述第四部分上。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导向部设在所述第二部分上,所述第六配合部和所述第八导向部设在所述第二部分的相背两侧;和/或
所述第十导向部设在所述第四部分上,所述第八配合部和所述第十导向部设在所述第四部分的相背两侧。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具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配合部设在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上,所述第三配合部设在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上,所述第一部分的一部分设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三部分的一部分设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24.根据权利要求19-23中任一项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止件包括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所述第五部分和所述第六部分呈L形布置,所述第一锁止部设在所述第五部分上,所述第七导向部设在所述第六部分上;和/或
所述第二锁止件包括第七部分和第八部分,所述第七部分和所述第八部分呈L形布置,所述第三锁止部设在所述第七部分上,所述第九导向部设在所述第八部分上。
25.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导向部和所述第八导向部中的一者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八弧形凸起,所述第七导向部和所述第八导向部中的另一者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八弧形滑槽;和/或
所述第九导向部和所述第十导向部中的一者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九弧形凸起,所述第九导向部和所述第十导向部中的另一者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九弧形滑槽。
26.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5中任一项所述的铰链组件。
CN202210169671.5A 2022-02-23 2022-02-23 铰链组件和终端设备 Pending CN1166777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69671.5A CN116677700A (zh) 2022-02-23 2022-02-23 铰链组件和终端设备
PCT/CN2022/090806 WO2023159769A1 (zh) 2022-02-23 2022-04-29 铰链组件和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69671.5A CN116677700A (zh) 2022-02-23 2022-02-23 铰链组件和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77700A true CN116677700A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64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69671.5A Pending CN116677700A (zh) 2022-02-23 2022-02-23 铰链组件和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77700A (zh)
WO (1) WO202315976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16067B (zh) * 2019-04-12 2023-12-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可折叠电子装置
CN113090149B (zh) * 2019-12-23 2022-08-0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铰链结构和折叠式电子设备
CN112128221A (zh) * 2020-10-15 2020-12-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铰链机构及移动终端
CN214247981U (zh) * 2020-12-03 2021-09-2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总成及其状态保持机构以及可折叠式移动终端
CN113202857B (zh) * 2021-07-05 2021-12-0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铰链、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59769A1 (zh) 2023-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263907B (zh) 折叠装置、折叠机壳及移动终端
EP3863263A1 (en) Rotating shaft mechanism and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KR101127699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연성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1629087A (zh) 折叠式移动终端
EP2509287B1 (en) Slide-tilt mechanism
CN115388085B (zh) 电子设备和折叠装置
CN110460694B (zh) 电子设备
US11473356B1 (en) Hinge for a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WO2021218306A1 (zh) 壳体组件和电子装置
CN116677701A (zh) 铰链组件和终端设备
CN116677700A (zh) 铰链组件和终端设备
CN114340243B (zh) 移动终端及其折叠壳体
CN113314908B (zh) 转接器
CN113472919B (zh) 折叠装置和移动终端
KR100675731B1 (ko) 통신단말기용 슬라이드 업 개폐장치
CN116658513B (zh) 折叠组件、折叠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8599791B (zh) 卡座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6168602A (zh) 连接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14615415B (zh) 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02202113A (zh) 便携式终端装置
CN115705074A (zh) 铰链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2736518B (zh) 电子设备
KR100678768B1 (ko) 슬라이딩 안테나를 구비한 단말기
JP4917517B2 (ja) スライド回転取付ユニット及び携帯電話機
CN219477999U (zh) 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