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29554U - 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和柔性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和柔性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29554U
CN219529554U CN202223596750.9U CN202223596750U CN219529554U CN 219529554 U CN219529554 U CN 219529554U CN 202223596750 U CN202223596750 U CN 202223596750U CN 219529554 U CN219529554 U CN 2195295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terminal device
hinge
flexible terminal
ro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9675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瑜
钟宇
蔡强
李康星
苏轩
邓敏
张虎成
金香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Tuomi Electronic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Tuomi Electronic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Tuomi Electronic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Tuomi Electronic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9675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295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295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295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和具有铰链的柔性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包括开合运动机构和转动支撑板。所述开合运动机构具有相互转换的折拢态和展平态,所述开合运动机构上设有限位部;所述转动支撑板具有转动中心和配合部,所述转动支撑板绕着所述转动中心可转动与所述开合运动机构相连,以便所述转动支撑板配合所述开合运动机构转动而转动,在所述展平态,所述配合部与所述限位部抵接以便限定所述转动支撑板的转动角度。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铰链具有防止转动支撑板出现旋转过度的问题及使用寿命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和柔性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和具有该铰链的柔性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柔性终端设备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终端设备的屏幕尺寸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增加可视化的效果,往往提升屏幕的尺寸。但是屏幕增大后同样意味着终端设备尺寸也变大,这就导致了终端设备携带的便利性变差。近年来,柔性屏使用柔性显示面板的扩展以增加可视性,并且卷曲后体积小增加了便携性。
申请号为202120372539.5,发明名称为“一种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发明专利中记载,所述铰链的包括左侧结构和右侧结构均包括由推拉杆与固定座组成的推拉机壳连接件滑移的机构、转动件、活动导、转动支撑板,所述转动件和所述机壳连接件滑动连接;活动导轨,所述活动导轨和机壳连接件同步滑移和围绕同一轴线同步转动,实用新型既能够实现水滴形的避让需求,同时也能够对使边框实现最窄化设计。但是转动支撑板的一端固定转动;转动支撑板另一端在活动导轨的导槽中滑移,展平态时,容易出现过度弯折的问题。
申请号为CN202020168508.3,发明名称为“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终端”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设置有中间支撑结构、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左侧支撑架和右侧支撑架,左侧连杆和右侧连杆、左侧滑动架和右侧滑动架、左转动支撑板和右转动支撑板,左侧滑动架和右侧滑动架上分别设置支撑结构,左侧滑动架上的所述支撑结构和右侧滑动架上的所述支撑结构分别对应左转动支撑板和右转动支撑板。本实用新型能够采用较简单的方式提高铰链和机壳之间的易安装性及成品良率。但转动支撑板在展平态时容易出现过度弯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该铰链具有防止转动支撑板出现旋转过度的问题及使用寿命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柔性终端设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包括开合运动机构和转动支撑板。
所述开合运动机构具有相互转换的折拢态和展平态,所述开合运动机构上设有限位部;所述转动支撑板具有转动中心和配合部,所述转动支撑板绕着所述转动中心可转动与所述开合运动机构相连,以便所述转动支撑板配合所述开合运动机构转动而转动,在所述展平态,所述配合部与所述限位部抵接以便限定所述转动支撑板的转动角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通过转动支撑板的配合部与限位部抵接以便限定所述转动支撑板的转动角度,进而防止了转动支撑板在展平态时出现旋转过度的问题(例如,第一机体和第二机体之间夹角大于180°),进而避免了柔性屏折叠部分过度展平而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及影响铰链的使用寿命的问题。由此,该铰链提升了具有该铰链的柔性终端设备的使用寿命。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具有防止转动支撑板出现旋转过度的问题及使用寿命高的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包括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包括自锁区和过渡区,所述转动支撑板包括转动主体板和设置在所述转动主体板上的限位凸部,在所述展平态,所述限位凸部抵接在所述自锁区上以便限定所述转动支撑板的转动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支撑板还包括圆弧凸台,所述圆弧凸台、所述转动中心和所述配合部在所述柔性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开地且依次设置在所述转动主体板上,所述开合运动机构包括圆弧凹槽,所述圆弧凸台可转动地且可滑移地配合在所述圆弧凹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合运动机构包括支撑组件、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沿所述柔性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间隔开且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的两端,以便实现铰链在折拢态和展平态之间的转变,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的至少一者包括转动支架和连接杆,所述转动支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的一端,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转动支架铰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动支撑板的所述转动中心铰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还包括支撑连接板,所述支撑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卡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支架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转动臂组件和第二转动臂组件,所述第一转动臂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动臂组件中的每一者均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第一转动臂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动臂组件中的每一者包括限位块、连接座和转动臂,所述转动臂的一部分转动配合在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转动臂的另一部分与所述连接座相连,所述限位块卡合在所述支撑组件上,且所述限位块能够压合在所述转动臂上以防止所述转动臂从所述支撑组件脱出,所述连接座与所述转动臂相连以随所述转动臂的转动而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臂沿所述柔性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转动臂靠近所述第一端的区域具有弧形凸部,所述支撑组件具有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凸部与所述支撑组件的所述弧形凹槽可转动且可滑移地配合,所述转动臂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区域具有挡槽,在所述展平态,所述挡槽的底壁抵接在所述支撑组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外壳装饰件和升降支撑组件,所述升降支撑组件的底部卡合在所述外壳装饰件上,所述升降支撑组件上设有所述限位部,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可转动地与所述升降支撑组件的顶部相连,以便通过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的转动驱动所述升降支撑组件的顶部沿所述柔性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外壳装饰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升降板、复位件和安装座,所述第一升降板设有所述限位部,所述第一升降板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在所述折拢态,所述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升降板抵接,所述复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座抵接,以便通过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的转动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的转动驱动所述第一升降板沿所述柔性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安装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凸台部,所述复位件套设在所述凸台部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升降板具有朝向所述安装座的引导凸和导向孔的一者,所述安装座设有所述引导凸和所述导向孔中的另一者,所述引导凸配合在所述导向孔内,且所述引导凸相对所述导向孔沿所述柔性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往复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合运动机构还包括柔性支撑板,所述柔性支撑板卡设在所述第一升降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还包括中间浮板与所述开合运动机构相连,在所述展平态,所述转动支撑板与所述中间浮板在所述柔性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具有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支撑板具有两个,两个所述转动支撑板沿所述柔性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对称地设置在开合运动机构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柔性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和根据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铰链,所述第一机体和所述第二机体中的每一者与所述铰链连接以便实现所述柔性终端设备在折拢态和展平态之间转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柔性终端设备的主视图,省略显示屏。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铰链的立体图,开合运动机构处于展平态。
图3是图2中在A处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铰链的立体图,开合运动机构处于折拢态。
图5是图4中在B处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铰链的爆炸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合运动机构的爆炸图。
图8是图7中在C处的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铰链的爆炸图,省略第一升降板。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铰链的另一爆炸图,其中省略第一升降板,开合运动机构处于展平态。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铰链的主视图,其中省略第一升降板,开合运动机构处于展平态。
图12是图11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13是图11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铰链的主视图,其中省略第一升降板,开合运动机构处于折拢态。
图15是图14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图16是图14沿D-D方向的剖视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支撑板的立体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支撑板的另一立体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座的立体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臂的立体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位块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铰链100;
开合运动机构1;支撑组件11;外壳装饰件111;升降支撑组件112;第一升降板1121;引导凸11211;复位件1122;安装座1123;凸台部11231;
限位部113;自锁区1131;过渡区1132;弧形凹槽114;
第一转动组件12;支撑连接板121;
第二转动组件13;转动支架14;第一转动臂组件141;第二转动臂组件142;限位块1421;连接座1422;转动臂1423;弧形凸部14231;挡槽14232;连接杆15;柔性支撑板16;
转动支撑板2;转动主体板21;圆弧凸台22;转动中心23;配合部24;
中间浮板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21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10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100包括开合运动机构1和转动支撑板2。
开合运动机构1具有相互转换的折拢态和展平态,开合运动机构1上设有限位部113,转动支撑板2具有转动中心23和配合部24,转动中心23与开合运动机构1相连以便在开合运动机构1转动时,转动支撑板2绕着转动中心23进行转动,在展平态,配合部24与限位部113抵接以便限定转动支撑板2的转动角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100,通过转动支撑板2的配合部24与限位部113抵接以便限定转动支撑板2的转动角度,以防止转动支撑板2在展平态时出现旋转过度的问题(例如,第一机体和第二机体之间夹角大于180°),进而避免了柔性屏折叠部分过度展平而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及影响铰链100的使用寿命的问题。由此,该铰链100提升了具有该铰链100的柔性终端设备的使用寿命。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100具有防止转动支撑板2出现旋转过度的问题及使用寿命高的优点。
具体地,转动支撑板2具有两个,两个转动支撑板2沿柔性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例如,图6中所示的前后方向)对称地设置在开合运动机构1的两侧。由于在铰链100在折拢态和展平态转变的过程中,两个转动支撑板2可以相对靠近或远离。
如图2至图6所示,限位部113包括限位凹槽,限位凹槽包括自锁区1131和过渡区1132,转动支撑板2包括转动主体板21和设置在转动主体板21上的限位凸部,在由折拢态转至展平态的过程中,限位凸部通过过渡区1132引导至自锁区1131,在展平态,限位凸部抵接在自锁区1131上以便限定转动支撑板2的转动角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100,在展平态,通过将限位部113的限位凹槽与转动支撑板2的限位凸部相互配合,以便限定转动支撑板2的转动角度,可以防止限位凸部从限位凹槽中脱出。由此,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的优点。
可选地,如图4、图15和图16所示,在折拢态,限位凸部脱离所限位凹槽以便限定转动支撑板2的转动角度。
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限位凹槽的槽壁靠近槽口的区域设有限位槽凸。由此,可以防止限位凸部从限位凹槽中脱出。
如图10、图17和图18所示,转动支撑板2还包括圆弧凸台22,圆弧凸台22、转动中心23和配合部24在柔性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例如,图6中所示的前后方向)上间隔开地且依次设置在转动主体板21上,开合运动机构1包括圆弧凹槽,圆弧凸台22可转动地且可滑移地配合在圆弧凹槽内。可以理解的是,转动主体板21上依次设置有圆弧凸台22、转动中心23和配合部2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100,通过转动支撑板2上的圆弧凸台22与开合运动机构1的圆弧凹槽转动配合,以便在该铰链100在折拢态和展平态转变时,转动支撑板2可以配合开合运动机构1的转动而转动,且圆弧凸台22可滑移地配合在圆弧凹槽。通过圆弧凸台22、转动中心23和配合部24,可以在开合运动机构1转动时,转动主体板21可以稳定的配合开合运动机构1的转动。从而在两转动支撑板与开合运动机构1之间形成较大的容纳空间。
如图9和图16所示,开合运动机构1包括支撑组件11、第一转动组件12和第二转动组件13,第一转动组件12和第二转动组件13沿柔性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间(例如,图6中所示的左右方向)隔开且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撑组件11的两端以便实现铰链100在折拢态和展平态之间的转变,支撑组件11具有该限位部11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100,通过开合运动机构1的支撑组件11、第一转动组件12和第二转动组件13的相互配合,以便实现铰链100在折拢态和展平态之间的转变。由此,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可选地,第一转动组件12和第二转动组件13沿沿柔性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对称设置。
具体地,两个转动支撑板2一一对应地配合在第一转动组件12和第二转动组件13转动。第一转动组件12和第二转动组件13中的每一者均具有圆弧凹槽。由此,两个转动支撑板2的一端能够配合在圆弧凹槽内,两个转动支撑板2的另一端一一对应且可脱离的配合在限位凹槽。
如图6和图10所示,第一转动组件12和第二转动组件13的至少一者包括转动支架14和连接杆15,转动支架14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撑组件11的一端,连接杆15的一端与转动支架14铰接,连接杆15的另一端与转动支撑板2的转动中心铰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100,通过将第一转动组件12和第二转动组件13分为转动支架14和连接杆15,连接杆15的一端与转动支架14铰接,连接杆15的另一端与转动支撑板2的转动中心铰接。由此,在折拢态,有利于在实现两个转动支撑板2的转动角度会大于90°而形成一个上端相对靠拢下端相对外张的形态,从而在两转动支撑板2与联动结构件连接的一端形成较大的容纳空间。由此,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100就能够在柔性终端设备折叠时提供更大的容纳空间以容纳柔性屏的弯折部分,保障柔性屏的弯折部分不受铰链100挤压。同时,还能够实现柔性屏非弯折部分的平叠,使得柔性屏终端折叠后的整体厚度更薄。例如,图15和图16所示,柔性终端设备的截面大致呈水滴形。
如图6至图9所示,该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100还包括支撑连接板121,支撑连接板121的一端与第一转动组件12固定连接,支撑连接板121的一端与第二转动组件13卡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100,通过设置的支撑连接板121将第一转动组件12和第二转动组件13进行连接,有利于提升结构的整体性。此外,支撑连接板121的一端与第一转动组件12固定连接,支撑连接板121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动组件13卡接。由此,有利于提升安装的便捷性。
具体地,转动支架14和连接杆15均具有两个,两个转动支撑板2、两个转动支架14和两个连接杆15一一对应地且对称地设置在柔性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的两侧。
可选地,如图5至图7所示,第二转动组件13上设有T型槽,支撑连接板121的另一端设有T形块,T形块卡设在T型槽内。由此,进一步提升了安装的便捷性。
如图6至图12所示,转动支架14包括第一转动臂组件141和第二转动臂组件142,第一转动臂组件141和第二转动臂组件142沿柔性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对称地设置在支撑组件11上,第一转动臂组件141和第二转动臂组件142中的每一者包括限位块1421、连接座1422和转动臂1423,转动臂1423的一部分转动配合在支撑组件11上,转动臂1423的另一部分与连接座1422相连,限位块1421卡合在支撑组件11上,且限位块1421能够压合在转动臂1423上以防止转动臂1423从支撑组件11脱出,连接座1422与转动臂1423相连以随转动臂1423的转动而转动。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转动臂组件141和第二转动臂组件142沿柔性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对称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100,转动支架14包括第一转动臂组件141和第二转动臂组件142每一者均设置限位块1421、连接座1422和转动臂1423,通过限位块1421对转动臂1423进行限位,防止转动臂1423从支撑组件11脱出。由此,具有提升结构的稳定性的优点。
可选地,第一转动臂组件141和第二转动臂组件142沿柔性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对称地设置在支撑组件11上。
可选地,连接座1422具有该圆弧凹槽,转动支撑板2的圆弧凸台22可转动地且可滑移地配合在圆弧凹槽。
如图9、图19和图20所示,转动臂1423沿柔性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图9中所示的前后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内端)和第二端(外端),转动臂1423靠近第一端的区域具有弧形凸部14231,支撑组件11具有弧形凹槽114,弧形凸部14231与支撑组件11的弧形凹槽114可转动且可滑移地配合,转动臂1423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区域具有挡槽14232,在展平态,挡槽14232的底壁抵接在支撑组件11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100,通过支撑组件11的弧形凹槽114与转动臂1423的弧形凸部14231可转动且可滑移地配合。由此,有利于在折拢态提供更大的容纳空间以容纳柔性屏的弯折部分,避免了柔性屏的弯折部分不受铰链100挤压。
此外,通过转动臂1423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区域具有挡槽14232,可以在展开态,挡槽14232及可以形成与支撑组件11之间的避让,又可以对与配合部24与限位部113相配合,避免了转动支撑板2在展平态时出现旋转过度的问题。
如图6、图10、图12和图16所示,支撑组件11包括外壳装饰件111和升降支撑组件112,升降支撑组件112的底部卡合在外壳装饰件111上,升降支撑组件112上设有限位部113,第一转动组件12和第二转动组件13可转动地与升降支撑组件112的顶部相连,以便在开合运动机构1由展平态转至折拢态的过程中,第一转动组件12和第二转动组件13的转动驱动升降支撑组件112的顶部沿柔性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图6中所示的上下方向)靠近外壳装饰件111。可以理解的是,在由展平态转至折拢态的过程中,升降支撑组件112的顶部会沿柔性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由上至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100,通过支撑组件11分为外壳装饰件111和升降支撑组件112,以便在开合运动机构1由展平态转至折拢态的过程中,第一转动组件12和第二转动组件13的转动驱动升降支撑组件112的顶部沿柔性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靠近外壳装饰件111。由此,在避免了升降支撑组件112与柔性屏之间出现干涉的问题。
具体地,展平态转至折拢态的过程中,转动臂1423的弧形凸部14231在转动并对升降支撑组件112进行挤压。由此,升降支撑组件112的至少一部分的壁面在转动臂1423驱动下高度降低。
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能够同步反向转动,由此以实现柔性屏终端的折叠或展开。由此,能够在柔性屏展开时对弯折部位起到支撑作用,以及在柔性屏折叠时为弯折部位提供容纳空间。
如图14和图16所示,升降支撑组件112包括第一升降板1121、复位件1122和安装座1123,第一升降板1121设有限位部113,第一升降板1121设置在安装座1123上,在折拢态,复位件1122的一端与第一升降板1121抵接,复位件1122的另一端与安装座1123抵接,以便通过第一转动组件12和第二转动组件13的转动驱动第一升降板1121沿柔性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靠近或远离安装座112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100,通过升降支撑组件112包括第一升降板1121、复位件1122和安装座1123,设置的复位件1122可以由折拢态至展平态的过程中,使升降支撑组件112自动复位。由此,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
可选地,复位件1122可以为弹簧。
如图14和图16所示,安装座1123上设有凸台部11231,复位件1122套设在凸台部11231上。因而,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100设置的凸台部11231可以对复位件1122的移动形成进行导向和限位。由此,具有提升结构的可靠性的优点。
如图14和图16所示,第一升降板1121具有朝向安装座1123的引导凸11211和导向孔的一者,安装座1123设有引导凸11211和导向孔的一者,引导凸11211沿导向孔的沿柔性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往复移动。由此,进一步提升了第一升降板1121和安装座1123配合的导向和限位。由此,具有进一步提升结构的可靠性的优点。
如图1和图2所示,开合运动机构1还包括柔性支撑板16,柔性支撑板16卡设在第一升降板1121上。由此,通过设置的柔性支撑板16可以对柔性屏进行保护,避免柔性屏容易被内部零部件划伤的问题。
可选地,柔性支撑板16上设有支撑凸,支撑凸上设有限位孔,第一升降板1121上第一升降板1121设有升降凸部,升降凸部穿设在限位孔内,且引导凸相对导向孔。由此,具有结构导向性好的优点。
具体地,柔性支撑板16在柔性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柔性支撑板16的两侧。可选地,在展平态,转动支撑板2的上端面与柔性支撑板16的上端面在同一平面内,且与柔性屏的下避免抵接以便对柔性屏进行支撑。
该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100还包括中间浮板3与开合运动机构1相连,在展平态,转动支撑板2与中间浮板3在柔性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具有间隙,中间浮板3能够与柔性屏抵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100,通过设置中间浮板3,可以进一步对柔性屏进行支撑。此外,转动支撑板2与中间浮板3在柔性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具有间隙,铰链100由展平态转至折拢态,转动支撑板2靠近中间浮板3移动。间隙可以在长度抵偿转动支撑板2移动。由此,具有避免转动支撑板2与中间浮板3之间存在干涉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柔性终端设备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和根据上述中任一项的铰链100,第一机体和第二机体中的每一者与铰链100连接以便实现柔性终端设备在折拢态和展平态之间转变。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柔性终端设备具有防止转动支撑板2出现旋转过度的问题及使用寿命高的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上述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包括:
开合运动机构,所述开合运动机构具有相互转换的折拢态和展平态,所述开合运动机构上设有限位部;
转动支撑板,所述转动支撑板具有转动中心和配合部,所述转动支撑板绕着所述转动中心可转动与所述开合运动机构相连,以便所述转动支撑板配合所述开合运动机构转动而转动,在所述展平态,所述配合部与所述限位部抵接以便限定所述转动支撑板的转动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包括自锁区和过渡区,所述转动支撑板包括转动主体板和设置在所述转动主体板上的限位凸部,在所述展平态,所述限位凸部抵接在所述自锁区上以便限定所述转动支撑板的转动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支撑板还包括圆弧凸台,所述圆弧凸台、所述转动中心和所述配合部在所述柔性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开地且依次设置在所述转动主体板上,所述开合运动机构包括圆弧凹槽,所述圆弧凸台可转动地且可滑移地配合在所述圆弧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运动机构包括支撑组件、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沿所述柔性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间隔开且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的两端,以便实现铰链在折拢态和展平态之间的转变,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的至少一者包括转动支架和连接杆,所述转动支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的一端,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转动支架铰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动支撑板的所述转动中心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连接板,所述支撑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支架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转动臂组件和第二转动臂组件,所述第一转动臂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动臂组件中的每一者均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第一转动臂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动臂组件中的每一者包括限位块、连接座和转动臂,所述转动臂的一部分转动配合在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转动臂的另一部分与所述连接座相连,所述限位块卡合在所述支撑组件上,且所述限位块能够压合在所述转动臂上以防止所述转动臂从所述支撑组件脱出,所述连接座与所述转动臂相连以随所述转动臂的转动而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臂沿所述柔性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转动臂靠近所述第一端的区域具有弧形凸部,所述支撑组件具有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凸部与所述支撑组件的所述弧形凹槽可转动且可滑移地配合,所述转动臂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区域具有挡槽,在所述展平态,所述挡槽的底壁抵接在所述支撑组件上。
9.根据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外壳装饰件和升降支撑组件,所述升降支撑组件的底部卡合在所述外壳装饰件上,所述升降支撑组件上设有所述限位部,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可转动地与所述升降支撑组件的顶部相连,以便通过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的转动驱动所述升降支撑组件的所述顶部沿所述柔性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外壳装饰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升降板、复位件和安装座,所述第一升降板设有所述限位部,所述第一升降板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在所述折拢态,所述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升降板抵接,所述复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座抵接,以便通过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的转动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的转动驱动所述第一升降板沿所述柔性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安装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凸台部,所述复位件套设在所述凸台部上;
和/或,所述第一升降板具有朝向所述安装座的引导凸和导向孔的一者,所述安装座设有所述引导凸和所述导向孔中的另一者,所述引导凸配合在所述导向孔内,且所述引导凸相对所述导向孔沿所述柔性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往复移动;
和/或,所述开合运动机构还包括柔性支撑板,所述柔性支撑板卡设在所述第一升降板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间浮板与所述开合运动机构相连,在所述展平态,所述转动支撑板与所述中间浮板在所述柔性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具有间隙;
和/或,所述转动支撑板具有两个,两个所述转动支撑板沿所述柔性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对称地设置在开合运动机构的两侧。
13.一种柔性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和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铰链,所述第一机体和所述第二机体中的每一者与所述铰链连接以便实现所述柔性终端设备在折拢态和展平态之间转变。
CN202223596750.9U 2022-12-30 2022-12-30 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和柔性终端设备 Active CN2195295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6750.9U CN219529554U (zh) 2022-12-30 2022-12-30 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和柔性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6750.9U CN219529554U (zh) 2022-12-30 2022-12-30 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和柔性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29554U true CN219529554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632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96750.9U Active CN219529554U (zh) 2022-12-30 2022-12-30 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和柔性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295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90149B (zh) 铰链结构和折叠式电子设备
CN216162735U (zh) 带升降驱动控制功能的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
CN112243053A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EP4134780A1 (en) Hing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558687A (zh) 具滑动屏幕的电子装置
US20240129390A1 (en) Rotating Shaft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9529554U (zh) 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和柔性终端设备
CN114170909A (zh) 可折叠显示装置
CN211519211U (zh) 汽车遮阳帘弹片导向机构
CN116168602A (zh) 连接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15705074A (zh) 铰链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9477999U (zh) 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
CN218863068U (zh) 一种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铰链
CN217440542U (zh) 铰链和终端设备
JP3246535U (ja) アークアーム式シャフト機構及び電子機器
CN217440541U (zh) 铰链、显示模组和移动终端
CN219472553U (zh) 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运动连接机构
CN216288141U (zh) 一种墙壁开关
CN217421850U (zh) 铰链和终端设备
CN216437329U (zh) 翻转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7052780A (zh) 铰链和终端设备
CN211173594U (zh) 一种具有隐藏功能的门铰链
WO2023142795A1 (zh) 转轴组件、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CN212080663U (zh) 摄像机系统以及安装装置
KR100459205B1 (ko) 평판형 영상표시장치의 받침대 어셈블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