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67624A - 振动产生装置、减振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振动产生装置、减振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67624A
CN116667624A CN202310175073.3A CN202310175073A CN116667624A CN 116667624 A CN116667624 A CN 116667624A CN 202310175073 A CN202310175073 A CN 202310175073A CN 116667624 A CN116667624 A CN 1166676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magnet
vibrator
generating device
vib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7507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若林慎一
高桥龙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667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676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18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coil systems moving upon intermittent or reversed energisation thereof by interaction with a fixed field system, e.g. permanent magne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42Adjusting of projection optic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12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armatures moving in alternate directions by alternate energisation of two coil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振动产生装置、减振装置以及电子设备。振动产生装置具有:基座,其向对象物传递振动;振子,其以能够以旋转轴为中心摆动的方式设置于基座;以及至少1个驱动部,其具有线圈和设置于振子的磁铁,对振子施加驱动力,线圈设置于振子以外的结构,与磁铁非接触地相对配置。振子具有第1侧面部和第2侧面部,它们在与旋转轴平行的方向上交叉且彼此位于相反侧。第1驱动部具有:第1磁铁,其与旋转轴分离地设置于第1侧面部;以及第1线圈,其与第1磁铁非接触地相对配置。

Description

振动产生装置、减振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振动产生装置、减振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已知有实现电子设备的振动功能的振动致动器。
专利文献1记载的振动致动器具备固定体和可动体,该可动体以将设置于固定体的轴部作为支点进行摆动的方式支承于固定体。可动体利用由磁铁的吸引力产生的磁性弹簧可移动地支承于固定体。可动体具有作为磁性体的铁芯和卷绕在铁芯上的线圈,不同频率的电流流过线圈,能够以插通铁芯的贯通孔的轴部为中心移动。在铁芯的一端部设有向线圈供给电力的柔性基板。
固定体由基板和壳体组合而成。固定体具有磁铁和缓冲部。磁铁通过与可动体的线圈的协作而使可动体可动。振动的可动体的自由端与缓冲部接触。由此,能够将可动体的振动传递至振动致动器的壳体,缓冲部能够产生较大的振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1-109165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振动致动器中,磁体设置于固定体,线圈卷绕于构成可动体的铁芯。而且,设置于铁芯的柔性基板与可动体一起振动。由于采用这种结构,长期来看,振动致动器的振动可能对向线圈供给电力的布线的连接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期望能够提高可靠性的振动产生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振动产生装置具有:基座,其向对象物传递振动;振子,其以能够以旋转轴为中心摆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基座;以及至少1个驱动部,其具有线圈和设置于所述振子的磁铁,对所述振子施加驱动力,所述线圈设置于所述振子以外的结构,与所述磁铁非接触地相对配置,所述振子具有:前端部,所述前端部是在与所述旋转轴交叉的方向中的所述振子延伸的延伸方向上相对于从所述旋转轴延伸的所述振子的中心位于与所述旋转轴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以及第1侧面部和第2侧面部,它们是在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方向上交叉且彼此位于相反侧的端部,所述至少1个驱动部包括第1驱动部,所述第1驱动部具有:第1磁铁,其是所述磁铁,与所述旋转轴分离地设置于所述第1侧面部;以及第1线圈,其是所述线圈,与所述第1磁铁非接触地相对配置。
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减振装置具备所述第1方式的振动产生装置;检测部,其检测所述对象物的振动;动作控制部,其使所述振动产生装置产生与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振动相反相位的振动。
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电子设备具备所述第2方式的减振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减振装置的装置主体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拆下盖部件后的装置主体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振动产生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振动产生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拆下振子后的振动产生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振子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振子的侧视图。
图9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驱动部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驱动部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构成第1实施方式的驱动部的线圈的图。
图1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驱动部的图。
图1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驱动部的图。
图14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驱动部的图。
图15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驱动部的图。
图16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驱动部的图。
图17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振动产生装置的图。
图18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振动产生装置的俯视图。
图19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振动产生装置的俯视图。
图20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振动产生装置的俯视图。
图21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的振动产生装置的图。
标号说明
1投影仪(电子设备);2减振装置;25检测部;26动作控制部;3A、3H、3J、3K振动产生装置;4A、4G、4J、4K基座;5A、5G、5J、5K振子;5J1臂;5J2连接部;5J3第1臂;5J4第2臂;516前端部;517第1侧面部;518第2侧面部;6A、6C驱动部;61第1驱动部;62第2驱动部;63前端侧驱动部;64第3驱动部;65第4驱动部;7A、7B、7C、7D、7E、7F磁铁;7C1、7E1第1磁铁;7C2、7E2第2磁铁;7A1、7D1第1磁铁部件;7A2、7D2第2磁铁部件;8A、8C线圈;8A1第1延伸部;8A2第2延伸部;8C1第1线圈;8C11第1延伸部;8C12第2延伸部;8C2第2线圈;8C21第1延伸部;8C22第2延伸部;91板部件(磁铁侧轭铁);92保持部件(线圈侧轭铁);921第1板状部;922第2板状部;93端子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投影仪的概略结构]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是对从光源射出的光进行调制而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图像光并将所形成的图像光放大投射到被投射面的电子设备。如图1所示,投影仪1具备外装壳体11、投射光学装置12以及减振装置2。此外,虽然省略图示,但是投影仪1具备光源、光调制装置、电源装置、冷却装置以及控制装置。
光调制装置对从光源射出的光进行调制,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图像光。
电源装置向投影仪1的电子部件供给电力。
冷却装置对设置于投影仪1的内部的冷却对象进行冷却。
控制装置控制投影仪1的动作。
[外装壳体的结构]
外装壳体11构成投影仪1的外装,在内部收纳上述的光源、光调制装置、电源装置、冷却装置以及控制装置。外装壳体11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
外装壳体11在投射光学装置12的图像的投影方向的面111上具有连接端子112,连接端子112与后述的减振装置2的电缆28连接。连接端子112例如是USB(Universal SerialBus)端子,向减振装置2供给电力。
[投射光学装置的结构]
投射光学装置12将由上述光调制装置形成的图像光投射到被投射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投射光学装置12可装卸地安装于外装壳体11。即,投射光学装置12能够更换。
图1所示的投射光学装置12使入射到投射光学装置12的图像光的行进方向按2阶段依次弯曲,向与图像光相对于投射光学装置12的入射方向相反的方向投射图像光。即,从与将投射方向的面111和投射方向的面111相反侧的面连结起来的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时,投射光学装置12构成为逆时针转动90°的大致U字形状。
除了具备镜筒121之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投射光学装置12还具备设置于镜筒121内的多个透镜及多个反射部件。
[减振装置的结构]
减振装置2安装于减振对象,通过产生作为相对于作用于减振对象的振动为相反相位的振动的振动,来减少减振对象的振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减振装置2设置于镜筒121,减少作用于镜筒121的振动。
在此,在从外部向投影仪1传播振动的情况或由于投影仪1的风扇等内因而产生振动的情况下,以向外装壳体11的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的投射光学装置12容易比外装壳体11更大幅地振动。这样,在投射光学装置12振动的情况下,由投射光学装置12投射到被投射面的图像大幅晃动。
由于这样的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减振装置2设置于投射光学装置12,减少投射光学装置12的振动,进而抑制图像的晃动。
以下,对减振装置2的结构进行详述。
减振装置2具备装置主体21、电缆28及固定件29。
电缆28从装置主体21延伸。电缆28与连接端子112连接,向装置主体21供给从连接端子112供给的电力。
固定件29将装置主体21固定于减振对象。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件29由带构成,卷绕在作为减振对象的投射光学装置12具有的镜筒121的外周面。然而,并不限于此,固定件29只要能够将壳体22固定于减振对象,也可以是螺钉等紧固部件。
图2是示出装置主体21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拆下盖部件24后的状态的装置主体21的俯视图。
装置主体21产生与镜筒121的振动相反相位的振动,减少镜筒121的振动。除了如图2所示具备壳体22以及检测部25之外,如图3所示,装置主体21还具备动作控制部26以及振动产生装置3A。
壳体22收纳检测部25、动作控制部26以及振动产生装置3A。如图2所示,壳体22具备框架23及盖部件24,通过将框架23及盖部件24组合而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
另外,盖部件24形成为矩形板状,可装卸地安装于框架23的第1面23A。
如图2及图3所示,框架23形成为具有第1面23A、第2面23B、第3面23C、第4面23D、第5面23E及第6面23F的矩形框状。第1面23A和第2面23B是彼此相反侧的面。第3面23C以及第4面23D是彼此相反侧的面,第5面23E以及第6面23F是彼此相反侧的面。
如图2所示,框架23具有固定件安装部231、传感器安装部232、端子部233。
如图2所示,固定件安装部231是在框架23中设置于第3面23C侧的部分以及第4面23D侧的部分的棒状部分。在各固定件安装部231安装有固定件29的端部。
传感器安装部232配置于第3面23C与第4面23D之间。在传感器安装部232安装有检测部25。
端子部233设置于第6面23F的大致中央。电缆28与端子部233连接,从连接端子112经由电缆28向端子部233供给电力。
检测部25检测作用于减振装置2的振动。检测部25具备印刷基板251和设置于印刷基板251的未图示的传感器。印刷基板251安装于传感器安装部232,向动作控制部26输出由传感器检测出的振动方向及振幅。另外,作为检测部25具有的传感器,可举出加速度传感器以及陀螺仪传感器。
如图3所示,框架23还具有配置部234以及安装部235。
配置部234以及安装部235被安装于第1面23A的盖部件24覆盖。换言之,通过从框架23拆下盖部件24而露出配置部234以及安装部235。
动作控制部26配置于配置部234。
振动产生装置3A安装于安装部235。
动作控制部26是安装有多个电路元件的印刷基板,配置于配置部234。动作控制部26控制减振装置2的动作。具体而言,动作控制部26基于检测部25的检测结果,使振动产生装置3A动作。详细而言,动作控制部26向振动产生装置3A供给驱动电力,并且以使振动产生装置3A产生与由检测部25检测出的振动相反相位的振动的方式使振动产生装置3A动作。
[振动产生装置的结构]
图4是示出振动产生装置3A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振动产生装置3A的俯视图。
振动产生装置3A安装于安装部235,安装部235设置在框架23内。振动产生装置3A在动作控制部26的控制下,产生使作为减振对象物的镜筒121的振动减少的振动。如图4和图5所示,振动产生装置3A具有基座4A、振子5A、至少1个驱动部6A。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设为+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X方向是沿着振子5A的旋转轴Rx的方向,是从上述第3面23C朝向第4面23D的方向。+Y方向是与基座4A垂直的方向,是从上述第2面23B朝向第1面23A的方向。+Z方向是从+Y方向观察时振子5A从旋转轴Rx延伸的方向,是从上述第6面23F朝向第5面23E的方向。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将+X方向的相反方向设为-X方向,将+Y方向的相反方向设为-Y方向,将+Z方向的相反方向设为-Z方向。
[基座的结构]
图6是示出拆下振子5A后的状态的振动产生装置3A的立体图。
基座4A是形成为平板状的板状部件。基座4A将由振动产生装置3A产生的振动传递至设置有基座4A的对象物即框架23。基座4A支承振子5A及驱动部6A,安装于图3所示的安装部235。基座4A具有一对支承部41、固定部42~44以及退避部45。
一对支承部41将振子5A的-Z方向的端部支承为能够旋转。一对支承部41在基座4A的-Z方向的端部,设置于在+X方向上夹着振子5A的-Z方向的端部的位置。如图6所示,一对支承部41分别具有形成振子5A的旋转轴Rx的销411。一对支承部41中的配置于-X方向的支承部41L具有的销411从支承部41L向+X方向突出,配置于+X方向的支承部41R具有的销411从支承部41R向-X方向突出。各销411插入振子5A,由此,振子5A被支承为能够以沿着+X方向的旋转轴Rx为中心旋转。
如图4~图6所示,固定部42~44分别是在基座4A中能够固定驱动部6A的保持部件92的部分。固定部42设置于基座4A的+Z方向的端部。固定部43设置于基座4A的+X方向的端部,固定部44设置于基座4A的-X方向的端部。
即,固定部43是在支承部41中从沿着旋转轴Rx的+X方向的端部向振子5A从旋转轴Rx延伸的延伸方向即+Z方向延伸的部分。固定部44是在支承部41中从沿着旋转轴Rx的-X方向的端部向振子5A从旋转轴Rx延伸的延伸方向即+Z方向延伸的部分。而且,固定部42是连接固定部43、44的与支承部41相反侧的端部间的部分。
退避部45在+Z方向上被设置于一对支承部41与固定部42之间。详细而言,退避部45设置于由一对支承部41和固定部42~44包围的部分。退避部45是用于在振子5A以旋转轴Rx为中心摆动时使振子5A的+Z方向的部分以及后述的磁铁7A不与基座4A接触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退避部45是沿着+Y方向贯通基座4A的开口部。但不限于此,退避部45也可以是向与振子5A相对的方向的相反方向开口的凹部。具体而言,退避部45也可以是向+Y方向或-Y方向开口的凹部。即使在退避部45为凹部的情况下,也能够以振子5A的+Z方向的部分以及磁铁7A不与基座4A接触的方式构成退避部45。
[振子的结构]
图7是示出振子5A的立体图。图8是从+X方向观察振子5A的侧视图。
振子5A以能够以旋转轴Rx为中心摆动的方式支承于基座4A。振子5A通过驱动部6A而以旋转轴Rx为中心摆动,由此,产生振动。如图7及图8所示,振子5A具有臂51及施重部52。
如图7所示,从+Y方向观察时,臂51形成为+Z方向的端部比-Z方向的端部大的大致T字状。如图7及图8所示,臂51具有连接部511、延伸部512、扩大部513、配置部514、515、前端部516、第1侧面部517以及第2侧面部518。
连接部511是在臂51中被一对支承部41支承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511设置于臂51的-Z方向的端部。连接部511在朝向+X方向的连接部511的面及朝向-X方向的连接部511的面分别设有孔部5111。在各孔部5111的内部配置图6所示的轴承BR。而且,各支承部41具有的销411经由未图示的垫圈插入到轴承BR的内部,由此,臂51乃至振子5A被一对支承部41支承。
延伸部512是从连接部511延伸至扩大部513的部分。延伸部512的沿着+X方向的尺寸小于扩大部513的沿着+X方向的尺寸,延伸部512的沿着+X方向的尺寸在从连接部511到扩大部513的范围内相同。延伸部512设置有贯通孔5121,以实现振子5A的轻量化,并且使振子5A的重心位置更靠近+Z方向。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替代贯通孔5121而设置凹部,也可以没有贯通孔5121。
扩大部513是臂51中的+Z方向的部分。扩大部513的沿+X方向的尺寸比连接部511沿+X方向的的尺寸大。具有这种扩大部513的振子5A的重心比旋转轴Rx与振子5A的+Z方向的端部之间的中间位置靠+Z方向。即,与施重部52的结构以及配置无关,振子5A的重心比旋转轴Rx与振子5A的前端部516侧的端部之间的中间位置靠前端部516侧。
配置部514设置于扩大部513的+Y方向的面,配置部515设置于扩大部513的-Y方向的面。配置部514是从扩大部513中的+Y方向的面向-Y方向凹陷的凹部,从+Y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大致正方形状。配置部515是扩大部513中的从-Y方向的面向+Y方向凹陷的凹部,从-Y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大致正方形状。在配置部514、515的至少1个配置部配置有施重部52。即,配置部514、515设置在从旋转轴Rx向前端部516侧偏离的位置,是能够配置施重部52的部分。
施重部52由至少1个施重部件53构成。即,根据构成施重部52的施重部件53的数量及配置,调节施重部52的重量及重心位置。
施重部件53形成为具有沿着+X方向的长轴的大致长方体形状,沿着+X方向配置于配置部514、515中的一方的配置部。施重部件53具有沿+Y方向贯通施重部件53的贯通孔531。施重部件53通过插通贯通孔531的螺钉S1固定在配置部514、515中的一个配置部。
另外,配置部514能够沿着+Z方向配置3个施重部件53,在相对于配置于配置部514的施重部件53的+Y方向,还能够配置施重部件53。在+Y方向上重叠配置多个施重部件53的情况下,螺钉S1以插通各施重部件53的贯通孔531的状态固定于配置部514。配置部515也同样。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调节设置在振子5A上的施重部件53的数量以及配置。
前端部516是在与旋转轴Rx交叉的方向中的振子5A的延伸方向即+Z方向相对于从旋转轴Rx延伸的振子5A的中心与旋转轴Rx相反一侧的端部。即,前端部516是朝向+Z方向的臂51的端部,是臂51的自由端。
前端部516具有向-Z方向凹陷的安装部5161。安装部5161能够安装与驱动部6A的板部件91同样的板部件。关于在安装部5161安装板部件91的情况,在第2实施方式中详述。
第1侧面部517和第2侧面部518是在与旋转轴Rx平行的方向即+X方向上交叉且彼此成为相反侧的端部。详细而言,第1侧面部517是朝向+X方向的扩大部513的侧面部,第2侧面部518是朝向-X方向的扩大部513的侧面部。
第1侧面部517具有向-X方向凹陷的安装部5171。安装部5171安装第1驱动部61的板部件91。
第2侧面部518具有向+X方向凹陷的安装部5181。安装部5181安装第2驱动部62的板部件91。
[驱动部的结构]
图9是示出驱动部6A的立体图,图10是示出驱动部6A的剖视图。
驱动部6A使支承于基座4A的振子5A以旋转轴Rx为中心摆动。驱动部6A在振动产生装置3A中至少设有1个。换言之,振动产生装置3A具备至少1个驱动部6A。
如图9及图10所示,驱动部6A具备磁铁7A、线圈8A、板部件91、保持部件92及端子部93。此外,驱动部6A具备未图示的控制部。
[磁铁的结构]
磁铁7A通过板部件91设置于振子5A的与旋转轴Rx分离的位置。磁铁7A通过吸引或排斥由线圈8A产生的磁力,使振子5A以旋转轴Rx为中心摆动。磁铁7A由第1磁铁部件7A1及第2磁铁部件7A2构成。
第1磁铁部件7A1以及第2磁铁部件7A2分别形成为具有长轴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第1磁铁部件7A1的沿着长轴的尺寸以及第2磁铁部件7A2的沿着长轴的尺寸与线圈8A的沿着相同方向的尺寸大致一致。
如图10所示,第1磁铁部件7A1的与线圈8A相对的面7A11和线圈8A的后述的第1延伸部8A1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面7A11的磁极为S极。
第2磁铁部件7A2相对于第1磁铁部件7A1朝-Y方向分离配置。详细而言,第2磁铁部件7A2在线圈8A中沿从第1延伸部8A1朝向后述的第2延伸部8A2的-Y方向与第1磁铁部件7A1分离。如图10所示,第2磁铁部件7A2的与线圈8A相对的面7A21和线圈8A的第2延伸部8A2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面7A21的磁极为N极。即,第1磁铁部件7A1的与第1延伸部8A1相对的面7A11的磁极和第2磁铁部件7A2的与第2延伸部8A2相对的面7A21的磁极不同。
[板部件的结构]
板部件91形成为平板状。板部件91支承磁铁7A,并且安装在振子5A的臂51。由此,磁铁7A安装于振子5A。板部件91作为磁铁7A的轭铁发挥功能。即,板部件91是相对于磁铁7A设置在与线圈8A相反的一侧的位置的磁铁侧轭铁。
[线圈的结构]
图11是示出构成驱动部6A的线圈8A的图。
线圈8A设置于振子5A以外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8A通过保持部件92固定于基座4A。线圈8A与磁铁7A非接触地相对配置,产生作用于磁铁7A的磁场。
如图11所示,线圈8A是从磁铁7A观察时将导线在平面上卷绕成具有长轴的轨道状或椭圆状而构成的空芯线圈。因此,从磁铁7A观察时,线圈8A的沿着长轴的尺寸比线圈8A的沿着与长轴正交的短轴的尺寸大。
这样的线圈8A具有第1延伸部8A1和第2延伸部8A2。
第1延伸部8A1是沿着线圈8A的长轴呈直线状延伸的部分。第1延伸部8A1相对于线圈8A的空芯部分SP配置于+Y方向。
第2延伸部8A2隔着线圈8A的空芯部分SP配置在与第1延伸部8A1相反的一侧。即,第2延伸部8A2相对于第1延伸部8A1配置于-Y方向。第2延伸部8A2沿着线圈8A的长轴呈直线状延伸。第2延伸部8A2的沿着线圈8A的长轴的尺寸与第1延伸部8A1的沿着线圈8A的长轴的尺寸大致相同。在通过控制部而向线圈8A流过电流的情况下,第2延伸部8A2中的电流的方向成为与第1延伸部8A1中的电流的方向相反的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线圈8A是不具有铁芯的空芯线圈,但也可以是在第1延伸部8A1与第2延伸部8A2之间具有铁芯的线圈。
[保持部件的结构]
保持部件92在保持线圈8A及端子部93的状态下,被固定在固定部42~44中的1个固定部上。保持部件92具有与+Y方向正交的第1板状部921和从第1板状部921朝+Y方向立起的第2板状部922。保持部件92由强磁性体形成,从侧方观察时形成为大致L字状。
第1板状部921的-Y方向的面与固定部42~44中的1个固定部接触。在第1板状部921的+Y方向的面安装有端子部93。
在第2板状部922上,在与第1板状部921从第2板状部922延伸的方向相反方向的面安装有线圈8A。具体而言,在第2板状部922的与磁铁7A相对的面安装有线圈8A。保持部件92由强磁性体形成,因此,第2板状部922作为控制由线圈8A产生的磁场的方向的轭铁发挥功能。即,振动产生装置3A具备保持部件92,保持部件92具有相对于线圈8A配置在磁铁7A的相反侧的作为线圈侧轭铁的第2板状部922,保持部件92是保持线圈8A的强磁性体的保持部件。
[端子部的结构]
端子部93与减振装置2的动作控制部26电连接,向未图示的控制部供给从动作控制部26供给的电流。控制部通过对线圈8A通电,使线圈8A产生磁场,由此,对设有磁铁7A的振子5A施加驱动力,使振子5A摆动。详细而言,控制部使交流电流流过线圈8A,使由线圈8A产生的磁场的方向交替反转,由此,使振子5A以旋转轴Rx为中心摆动。即,控制部交替切换流过线圈8A的电流的方向。
当交流电流流过线圈8A时,产生从第1延伸部8A1及第2延伸部8A2中的一个延伸部朝向另一个延伸部的磁场。即,一个延伸部为N极,另一个延伸部为S极。而且,控制部通过使规定频率的交流电流流过线圈8A,交替地切换第1延伸部8A1的磁极和第2延伸部8A2的磁极。
如上所述,与第1延伸部8A1非接触地相对的第1磁铁部件7A1的面7A11的磁极和与第2延伸部8A2非接触地相对的第2磁铁部件7A2的面7A21的磁极不同。
因此,当交流电流流过线圈8A时,通过板部件91安装有磁铁7A的振子5A根据交流电流的频率以旋转轴Rx为中心摆动。流过线圈8A的交流电流的频率由动作控制部26根据由减振装置2具备的检测部25检测出的振动而设定。由此,振动产生装置3A能够产生传播到投射光学装置12的振动的相反相位的振动,能够减少投射光学装置12的振动。
[第1驱动部及第2驱动部的结构的具体配置]
如上所述,振动产生装置3A具备至少1个驱动部6A。在本实施方式中,振动产生装置3A具备多个驱动部6A,多个驱动部6A包括第1驱动部61和第2驱动部62。
换言之,第1驱动部61和第2驱动部62分别是振动产生装置3A具有的多个驱动部6A中的1个。第1驱动部61相对于振子5A设置于+X方向,第2驱动部62相对于振子5A设置于-X方向。
具体而言,第1驱动部61除了具备磁铁7A、线圈8A、板部件91、保持部件92以及端子部93之外,还具备未图示的控制部。第1驱动部61的磁铁7A相当于第1磁铁,第1驱动部61的线圈8A相当于第1线圈。
在第1驱动部61中,板部件91安装于安装部5171,安装部5171设于臂51的第1侧面部517。
构成磁铁7A的第1磁铁部件7A1以及第2磁铁部件7A2以各磁铁部件7A1、7A2的长轴沿着+Z方向的方式固定于板部件91的+X方向的面。即,第1驱动部61的磁铁7A与旋转轴Rx分离地设置于第1侧面部517。
保持部件92的第1板状部921固定于基座4A的固定部43。
线圈8A以与磁铁7A非接触地相对的方式,安装于保持部件92的第2板状部922的与磁铁7A相对的-X方向的面。详细而言,线圈8A配置为第1延伸部8A1与第1磁铁部件7A1在+X方向上以非接触的方式相对,第2延伸部8A2与第2磁铁部件7A2在+X方向上以非接触的方式相对。
如上所述,第1磁铁部件7A1的与第1延伸部8A1相对的面的磁极和第2磁铁部件7A2的与第2延伸部8A2相对的面的磁极不同。
第2驱动部62除了具备磁铁7A、线圈8A、板部件91、保持部件92以及端子部93之外,还具备未图示的控制部。第2驱动部62的磁铁7A相当于第2磁铁,第2驱动部62的线圈8A相当于第2线圈。
在第2驱动部62中,板部件91安装于安装部5181,安装部5181设置于臂51的第2侧面部518。
构成磁铁7A的第1磁铁部件7A1以及第2磁铁部件7A2以各磁铁部件7A1、7A2的长轴沿着+Z方向的方式固定于板部件91的-X方向的面。即,第2驱动部62的磁铁7A与旋转轴Rx分离地设置于第2侧面部518。
保持部件92的第1板状部921固定于基座4A的固定部44。
线圈8A以与磁铁7A非接触地相对的方式安装于保持部件92的第2板状部922的与磁铁7A相对的+X方向的面。详细而言,线圈8A配置为第1延伸部8A1与第1磁铁部件7A1在+X方向上以非接触的方式相对,第2延伸部8A2与第2磁铁部件7A2在+X方向上以非接触的方式相对。
如上所述,第1磁铁部件7A1的与第1延伸部8A1相对的面的磁极和第2磁铁部件7A2的与第2延伸部8A2相对的面的磁极不同。
[第1驱动部和第2驱动部的同步]
第1驱动部61的控制部通过使交流电流流过第1驱动部61的线圈8A而使线圈8A产生磁场。第2驱动部62的控制部通过使交流电流流过第2驱动部62的线圈8A而使线圈8A产生磁场。此时,各控制部以第1驱动部61的线圈8A中的第1延伸部8A1与第2驱动部62的线圈8A中的第1延伸部8A1成为相同的磁极,第1驱动部61的线圈8A中的第2延伸部8A2与第2驱动部62的线圈8A中的第2延伸部8A2成为相同的磁极的方式,使相同频率且相同相位的交流电流流过各线圈8A。
由此,能够抑制第1驱动部61和第2驱动部62中的一个驱动部妨碍基于另一个驱动部的振子5A的摆动。此外,能够通过各驱动部61、62的驱动力使振子5A摆动,因此,能够增大振子5A摆动时的旋转扭矩。另外,驱动部61、62也可以共用1个控制部。
[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
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起到以下的效果。
投影仪1相当于电子设备。投影仪1具备减振装置2。减振装置2具备振动产生装置3A、检测部25及动作控制部26。检测部25检测作为对象物的投射光学装置12的振动。动作控制部26使振动产生装置3A产生与由检测部25检测出的振动相反相位的振动。
振动产生装置3A具备基座4A、振子5A以及至少1个驱动部6A。基座4A将由振子5A的摆动产生的振动传递到作为对象物的框架23。振子5A以能够以旋转轴Rx为中心摆动的方式设置于基座4A。振子5A具有前端部516、第1侧面部517以及第2侧面部518。前端部516是在与旋转轴Rx交叉的方向中的振子5A延伸的延伸方向即+Z方向相对于从旋转轴Rx延伸的振子5A的中心与旋转轴Rx相反一侧的端部。第1侧面部517和第2侧面部518是在与旋转轴Rx平行的方向上交叉且彼此成为相反侧的端部。
至少1个驱动部6A具有设置于振子5A的磁铁7A和设置于振子5A以外的结构且与磁铁7A非接触地相对配置的线圈8A,对振子5A施加驱动力。这样的驱动部6A包括第1驱动部61。第1驱动部61具有作为第1磁铁的磁铁7A和作为第1线圈的线圈8A。在第1驱动部61中,磁铁7A与旋转轴Rx分离地设置于第1侧面部517,线圈8A与磁铁7A非接触地相对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与线圈8A非接触地相对且与由线圈8A产生的磁力作用的磁铁7A设置于振子5A。由此,不需要在能够以旋转轴Rx为中心摆动地支承于基座4A的振子5A上设置流过电流的布线。因此,在振子5A摆动时,能够抑制使电流流过线圈8A的布线损伤,能够可靠地使振子5A摆动。因此,能够提高振动产生装置3A的可靠性。另外,由此,能够利用振动产生装置3A稳定地产生振动,因此,能够产生与由检测部25检测出的振动相反相位的振动。因此,能够减少投影仪1的振动。
振动产生装置3A具备的至少1个驱动部6A包括第2驱动部62。第2驱动部62具有作为第2磁铁的磁铁7A和作为第2线圈的线圈8A。在第2驱动部62中,磁铁7A与旋转轴Rx分离地设置于第2侧面部518,线圈8A以非接触的方式与磁铁7A相对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振动产生装置3A具备第1驱动部61及第2驱动部62,振子5A通过第1驱动部61及第2驱动部62以旋转轴Rx为中心摆动。此时,第1驱动部61具有的磁铁7A设置在振子5A的第1侧面部517,第2驱动部62具有的磁铁7A设置在振子5A的相对于第1侧面部位于相反侧的第2侧面部518。即,第1驱动部61和第2驱动部62在沿着旋转轴Rx的方向夹着振子5A而设置。由此,能够使振子5A稳定地摆动。
此外,能够通过多个驱动部61、62使振子5A摆动,因此,能够增大振子5A的摆动,能够增大振子5A摆动时的扭矩。因此,能够增大由振动产生装置3A产生的振动。
振动产生装置3A具备同步地交替切换流过多个线圈8A的电流的方向的控制部。即,第1驱动部61的控制部和第2驱动部62的控制部同步地交替切换流过第1驱动部61的线圈8A的电流的方向和流过第2驱动部62的线圈8A的电流的方向。换言之,交流电流流过第1驱动部61的线圈8A及第2驱动部62的线圈8A。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由各线圈8A产生的磁力的方向交替地反转。并且,相对于由第1驱动部61的线圈8A产生的磁力,由第2驱动部62的线圈8A产生的磁力能够抑制妨碍振子5A的摆动。因此,通过由第1驱动部61的线圈8A产生的磁力和由第2驱动部62的线圈8A产生的磁力,除了能够使振子5A稳定地摆动之外,还能够增大振子5A摆动时的扭矩。
在振动产生装置3A中,线圈8A安装于基座4A。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与磁铁7A非接触地相对的位置稳定地配置线圈8A。
振动产生装置3A具备板部件91以及保持部件92。板部件91相当于磁铁侧轭铁,相对于磁铁7A设置在与线圈8A相反的一侧的位置。保持部件92相当于线圈侧轭铁,相对于线圈8A设置在与磁铁7A相反的一侧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作为磁铁侧轭铁的板部件91,能够提高磁铁7A的吸引力,通过作为线圈侧轭铁的保持部件92,能够使线圈8A产生的磁力朝向磁铁7A。因此,能够增强由线圈8A产生的磁力与设置于振子5A的磁铁7A的相互作用,因此,能够降低为了使振子5A摆动而流过线圈8A的电流。
在振动产生装置3A中,作为线圈侧轭铁的保持部件92是保持线圈8A的强磁性体的保持部件。
根据这种结构,线圈8A被保持部件92保持,因此,不需要分别设置保持线圈8A的部件和线圈侧轭铁。因此,能够抑制振动产生装置3A的部件数量的增加。
在振动产生装置3A中,线圈8A是具有长轴的空芯线圈。磁铁7A沿着线圈8A的长轴配置,与线圈8A非接触地相对。
根据这样的结构,与具有铁芯的线圈相比,能够降低线圈8A的成本,进而能够降低振动产生装置3A的制造成本。
另外,通过沿着线圈8A的长轴配置磁铁7A,能够容易扩大与由线圈8A产生的磁力作用的磁铁7A的面,能够提高线圈8A与磁铁7A的相互作用。
在振动产生装置3A中,线圈8A具有沿着长轴延伸的第1延伸部8A1和沿着长轴延伸且电流流过与第1延伸部8A1相反的方向的第2延伸部8A2。在磁铁7A中,与第1延伸部8A1相对的面7A11的磁极和与第2延伸部8A2相对的面7A21的磁极不同。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使由线圈8A产生的磁力的方向交替变化,能够使固定有磁铁7A的振子5A可靠地摆动。
在振动产生装置3A中,振子5A的重心位于比从旋转轴Rx到前端部516的距离的中间靠前端部516侧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振子5A摆动时产生的旋转扭矩增加。因此,能够增大由振动产生装置3A产生的振动。
在振动产生装置3A中,振子5A在向前端部516侧与旋转轴Rx分离的位置具有能够配置施重部52的配置部514、515。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调节设置于配置部的施重部的重量及配置,能够调节振子的重量及重心位置,因此,能够增加振子摆动时产生的旋转扭矩。因此,能够调节由振动产生装置产生的振动的振幅。
在振动产生装置3A中,基座4A具有避免与振子5A接触的退避部45。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在振子5A摆动时振子5A与基座4A接触而产生噪音,除此之外,还能够增大振子5A摆动时的行程。
[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
在上述振动产生装置3A中,磁铁7A包括在从第1延伸部8A1朝向第2延伸部8A2的-Y方向上彼此分离的第1磁铁部件7A1和第2磁铁部件7A2。但不限于此,设置在振子5A上的磁铁也可以由与第1延伸部8A1以及第2延伸部8A2相对的1个磁铁构成。
图12是示出驱动部6A的第1变形例的剖视图。详细而言,图12是示出驱动部6A具有的磁铁7A的变形即磁铁7B的剖视图。
例如,振动产生装置3A使用的驱动部6A也可以采用图12所示的磁铁7B来替代磁铁7A。即,第1驱动部61和第2驱动部62中的至少1个驱动部也可以具备磁铁7B来替代磁铁7A。
磁铁7B与具有第1磁铁部件7A1及第2磁铁部件7A2的磁铁7A不同,由1个磁铁部件构成。
磁铁7B形成为具有与线圈8A的长轴大致平行的长轴的长方体形状,以与线圈8A非接触地相对的方式固定于板部件91。磁铁7B的沿着长轴的尺寸与线圈8A的沿着长轴的尺寸大致相同,磁铁7B的沿着与长轴正交的+Y方向的尺寸与线圈8A的沿着+Y方向的尺寸大致相同。
磁铁7B具有与线圈8A的第1延伸部8A1相对的部分7B1和与线圈8A的第2延伸部8A2相对的部分7B2,部分7B1与部分7B2连接。部分7B1的与第1延伸部8A1相对的面的磁极和部分7B2的与第2延伸部8A2相对的面的磁极不同。例如,在部分7B1中,与第1延伸部8A1相对的面的磁极为S极,在部分7B2中,与第2延伸部8A2相对的面的磁极为N极。
根据具备采用了这样的磁铁7B的驱动部6A的振动产生装置3A,也能够起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
在上述振动产生装置3A中,包括第1驱动部61和第2驱动部62的驱动部6A具有磁铁7A和线圈8A。即,驱动部6A具备由1个空芯线圈构成的线圈8A。但不限于此,驱动部也可以具备多个线圈。
图13是示出作为驱动部6A的第2变形例的驱动部6C的图。详细地说,是示出相对于磁铁7C从线圈8C的相反侧观察的驱动部6C的图。
例如,振动产生装置3A也可以具备图13所示的驱动部6C来替代驱动部6A。即,第1驱动部61以及第2驱动部62中的至少1个驱动部也可以具备以下所示的驱动部6C的结构。
驱动部6C具备磁铁7C以及线圈8C来替代磁铁7A以及线圈8A,除此以外,具备与驱动部6A同样的结构以及功能。
[线圈的结构]
首先,对线圈8C进行说明。
线圈8C通过从未图示的控制部流过交流电流而产生磁力。线圈8C具有第1线圈8C1和沿着第1线圈8C1的长轴与第1线圈8C1并列配置的第2线圈8C2。
第1线圈8C1以及第2线圈8C2分别是从与第1线圈8C1以及第2线圈8C2相对的位置观察时将导线在平面上卷绕成在相同方向上具有长轴的轨道状或椭圆状而构成的空芯线圈。第1线圈8C1的沿着长轴的尺寸大于第1线圈8C1的沿着与长轴正交的+Y方向的尺寸,第2线圈8C2的沿着长轴的尺寸大于第2线圈8C2的沿着与长轴正交的+Y方向的尺寸。
第1线圈8C1与线圈8A同样地具有沿着第1线圈8C1的长轴延伸的第1延伸部8C11和第2延伸部8C12。
第1延伸部8C11相对于第1线圈8C1的空芯部分SP1配置于+Y方向。第2延伸部8C12隔着第1线圈8C1的空芯部分SP1配置在与第1延伸部8C11相反的一侧。即,第2延伸部8C12相对于第1延伸部8C11配置于-Y方向。第2延伸部8C12的沿着第1线圈8C1的长轴的尺寸与第1延伸部8C11的沿着第1线圈8C1的长轴的尺寸大致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线圈8C2是具有与第1线圈8C1相同结构以及相同尺寸的线圈。即,第2线圈8C2具有与第1延伸部8C11相同的第1延伸部8C21以及与第2延伸部8C12相同的第2延伸部8C22。
另外,如上所述,第1线圈8C1和第2线圈8C2是不具有铁芯的空芯线圈,但也可以是具有铁芯的线圈。
另外,驱动部6C具有的控制部与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部相同,与减振装置2的动作控制部26电连接,使从动作控制部26供给的交流电流流过线圈8C而产生磁力,由此,使设有磁铁7C的振子5A摆动。具体而言,控制部使交流电流流过第1线圈8C1以及第2线圈8C2,以使第1延伸部8C11、8C21成为相同的磁极,第2延伸部8C12、8C22成为相同的磁极。
[磁铁的结构]
磁铁7C包括第1磁铁7C1和沿着第1磁铁7C1的长轴与第1磁铁7C1并列配置的第2磁铁7C2。
第1磁铁7C1与第1线圈8C1以非接触的方式相对配置,第2磁铁7C2与第2线圈8C2以非接触的方式相对配置。
第1磁铁7C1与磁铁7A同样地具有第1磁铁部件7C11以及第2磁铁部件7C12。第1磁铁部件7C11以及第2磁铁部件7C12分别形成为具有与第1磁铁7C1的长轴大致平行的长轴的大致长方体形状。
第1磁铁部件7C11与第1线圈8C1的第1延伸部8C11相对配置。
第2磁铁部件7C12相对于第1磁铁部件7C11在-Y方向上分离配置,与第1线圈8C1的第2延伸部8C12相对配置。
第1磁铁部件7C11的与第1延伸部8C11相对的面的磁极和第2磁铁部件7C12的与第2延伸部8C12相对的面的磁极不同。例如,第1磁铁部件7C11的与第1延伸部8C11相对的面的磁极为S极,第2磁铁部件7C12的与第2延伸部8C12相对的面的磁极为N极。
第2磁铁7C2与第1磁铁7C1同样地具有第1磁铁部件7C21以及第2磁铁部件7C22。第1磁铁部件7C21以及第2磁铁部件7C22分别形成为具有与第2磁铁7C2的长轴大致平行的长轴的大致长方体形状。
第1磁铁部件7C21与第2线圈8C2的第1延伸部8C21相对配置。
第2磁铁部件7C22相对于第1磁铁部件7C21在-Y方向上分离地配置,与第2线圈8C2的第2延伸部8C22相对地配置。
第1磁铁部件7C21的与第1延伸部8C21相对的面的磁极和第2磁铁部件7C22的与第2延伸部8C22相对的面的磁极不同。例如,第1磁铁部件7C21的与第1延伸部8C21相对的面的磁极为S极,第2磁铁部件7C22的与第2延伸部8C22相对的面的磁极为N极。
在本第2变形例中,第1磁铁部件7C11的与第1延伸部8C11相对的面的磁极和第1磁铁部件7C21的与第1延伸部8C21相对的面的磁极相同。另外,第2磁铁部件7C12的与第2延伸部8C12相对的面的磁极和第2磁铁部件7C22的与第2延伸部8C22相对的面的磁极相同。
另外,控制部使第1线圈8C1及第2线圈8C2流过相同频率及相同相位的交流电流,以使第1延伸部8C11、8C21成为相同的磁极,第2延伸部8C12、8C22成为相同的磁极。
由此,能够抑制由第1线圈8C1产生的磁场与由第2线圈8C2产生的磁场相互干扰,并且能够使振子5A以旋转轴Rx为中心摆动。
另外,例如,在第1线圈8C1与第2线圈8C2充分分离的情况下等,控制部也可以使交流电流流过第1线圈8C1以及第2线圈8C2,以使第1延伸部8C11、8C21成为不同的磁极,第2延伸部8C12、8C22成为不同的磁极。
在该情况下,第1磁铁部件7C11的与第1延伸部8C11相对的面的磁极和第1磁铁部件7C21的与第1延伸部8C21相对的面的磁极不同,另外,第2磁铁部件7C12的与第2延伸部8C12相对的面的磁极和第2磁铁部件7C22的与第2延伸部8C22相对的面的磁极不同即可。
图14是示出能够替代磁铁7C而在驱动部6C中采用的磁铁7D的图。
另外,驱动部6C也可以采用图14所示的磁铁7D来替代磁铁7C。磁铁7D与具有第1磁铁7C1以及第2磁铁7C2的磁铁7C不同,具有第1磁铁部件7D1以及第2磁铁部件7D2。
第1磁铁部件7D1以及第2磁铁部件7D2形成为具有沿着第1线圈8C1以及第2线圈8C2排列的方向的长轴的大致长方体形状,沿着长轴的第1磁铁部件7D1的尺寸以及沿着长轴的第2磁铁部件7D2的尺寸与从第1线圈8C1的与第2线圈8C2相反侧的端部到第2线圈8C2的与第1线圈8C1相反侧的端部的尺寸大致一致。
第1磁铁部件7D1跨越第1线圈8C1的第1延伸部8C11和第2线圈8C2的第1延伸部8C21而配置,第2磁铁部件7D2跨越第1线圈8C1的第2延伸部8C12和第2线圈8C2的第2延伸部8C22而配置。而且,第1磁铁部件7D1的与第1延伸部8C11、8C21相对的面的磁极和第2磁铁部件7D2的与第2延伸部8C12、8C22相对的面的磁极不同。例如,第1磁铁部件7D1的与第1延伸部8C11、8C21相对的面的磁极为S极,第2磁铁部件7D2的与第2延伸部8C12、8C22相对的面的磁极为N极。
也可以在第1驱动部61和第2驱动部62中的至少1个驱动部中采用与替代磁铁7C而具有这样的磁铁7D的驱动部6C同样的结构。
图15是示出能够替代磁铁7C而在驱动部6C中采用的磁铁7E的图。
另外,驱动部6C也可以采用图15所示的磁铁7E来替代磁铁7C。磁铁7E与具有第1磁铁7C1以及第2磁铁7C2的磁铁7C不同,具有第1磁铁7E1以及第2磁铁7E2。
第1磁铁7E1形成为具有与第1线圈8C1的长轴大致平行的长轴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第2磁铁7E2形成为具有与第2线圈8C2的长轴大致平行的长轴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第1磁铁7E1的沿着长轴的尺寸与第1线圈8C1的沿着长轴的尺寸大致一致,第2磁铁7E2的沿着长轴的尺寸与第2线圈8C2的沿着长轴的尺寸大致一致。此外,第1磁铁7E1的沿着与长轴正交的+Y方向的尺寸与第1线圈8C1的沿着+Y方向的尺寸大致一致,第2磁铁7E2的沿着+Y方向的尺寸与第2线圈8C2的沿着+Y方向的尺寸大致一致。
第1磁铁7E1与第1线圈8C1非接触地相对。第1磁铁7E1具有与第1线圈8C1的第1延伸部8C11相对的部分7E11和与第1线圈8C1的第2延伸部8C12相对的部分7E12。部分7E11的与第1延伸部8C11相对的面的磁极和部分7E12的与第2延伸部8C12相对的面的磁极不同。例如,部分7E11的与第1延伸部8C11相对的面的磁极为S极,部分7E12的与第2延伸部8C12相对的面的磁极为N极。
第2磁铁7E2与第2线圈8C2非接触地相对。第2磁铁7E2具有与第2线圈8C2的第1延伸部8C21相对的部分7E21以及与第2线圈8C2的第2延伸部8C22相对的部分7E22。部分7E21的与第1延伸部8C21相对的面的磁极和部分7E22的与第2延伸部8C22相对的面的磁极不同。例如,部分7E21的与第1延伸部8C21相对的面的磁极为S极,部分7E22的与第2延伸部8C22相对的面的磁极为N极。
也可以在第1驱动部61和第2驱动部62中的至少1个驱动部中采用与替代磁铁7C而具有这样的磁铁7E的驱动部6C同样的结构。
另外,如上所述,根据流过第1线圈8C1以及第2线圈8C2的电流的方向,部分7E11的与第1延伸部8C11相对的面的磁极和部分7E21的与第1延伸部8C21相对的面的磁极不同,部分7E12的与第2延伸部8C12相对的面的磁极和部分7E22的与第2延伸部8C22相对的面的磁极也可以不同。
图16是示出能够替代磁铁7C而在驱动部6C中采用的磁铁7F的图。
另外,驱动部6C也可以采用图16所示的磁铁7F替代磁铁7C。磁铁7F与具有第1磁铁7C1以及第2磁铁7C2的磁铁7C不同,是1个磁铁部件。
磁铁7F形成为具有沿着第1线圈8C1以及第2线圈8C2排列的方向的长轴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磁铁7F的沿着长轴的尺寸与从第1线圈8C1的与第2线圈8C2相反侧的端部到第2线圈8C2的与第1线圈8C1相反侧的端部的尺寸大致一致,磁铁7F的沿着与长轴正交的+Y方向的尺寸与第1线圈8C1以及第2线圈8C2的沿着+Y方向的尺寸大致一致。
磁铁7F具有与第1线圈8C1的第1延伸部8C11以及第2线圈8C2的第1延伸部8C21分别相对的部分7F1和与第1线圈8C1的第2延伸部8C12以及第2线圈8C2的第2延伸部8C22分别相对的部分7F2。部分7F1的与第1延伸部8C11、8C21相对的面的磁极和部分7F2的与第2延伸部8C12、8C22相对的面的磁极不同。例如,部分7F1的与第1延伸部8C11、8C21相对的面的磁极为S极,部分7F2的与第2延伸部8C12、8C22相对的面的磁极为N极。
也可以在第1驱动部61和第2驱动部62中的至少1个驱动部中采用与替代磁铁7C而具有这样的磁铁7F的驱动部6C同样的结构。
[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
在上述振动产生装置3A中,振子5A被设于基座4A的-Z方向的端部的一对支承部41支承为能够以旋转轴Rx为中心摆动。换言之,能够以旋转轴Rx为中心摆动地支承振子5A的一对支承部41设于基座4A的-Z方向的端部。但不限于此,一对支承部41也可以设于基座4A的比-Z方向的端部靠+Z方向的位置。
图17是示出振动产生装置3A的第3变形例的俯视图。详细地说,图17是示出作为振动产生装置3A的基座4A和振子5A的变形的基座4G和振子5G的俯视图。
例如,振动产生装置3A也可以采用图17所示的基座4G和振子5G替代基座4A和振子5A。基座4G的一对支承部41的位置与基座4A不同,振子5G的连接部511与扩大部513之间的尺寸不同于振子5A。
具体而言,在基座4G中,一对支承部41配置于比基座4G的-Z方向的端部靠+Z方向的位置。即,一对支承部41设于基座4G的-Z方向的端部与退避部45之间的位置。
另外,根据基座4G的一对支承部41的位置,振子5G的连接部511与扩大部513之间的尺寸小于振子5A的连接部511与扩大部513之间的尺寸。即,振子5G不具有从连接部511与扩大部513相连的延伸部512,而由扩大部513和与扩大部513相连的部分即被一对支承部41支承的部分构成。并且,扩大部513的-Z方向的端部与一对支承部41相邻。
根据采用了这样的基座4G和振子5G的振动产生装置3A,除了能够起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之外,还能够更小型地构成振动产生装置3A。
[第1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
在上述振动产生装置3A中,具备作为驱动部6A的第1驱动部61和第2驱动部62。但不限于此,振动产生装置3A也可以是具备第1驱动部61及第2驱动部62中的一个驱动部的结构。例如,振动产生装置3A可以仅具备第1驱动部61,也可以仅具备第2驱动部62。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具备与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同样的结构,但与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的不同之处在于,振动产生装置还具备前端侧驱动部。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已经说明的部分相同或大致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记并省略说明。
图18是从+Y方向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减振装置具备的振动产生装置3H的俯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除了具备图18所示的振动产生装置3H来替代振动产生装置3A以外,具备与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同样的结构以及功能。即,本实施方式的减振装置除了具备振动产生装置3H来替代振动产生装置3A以外,具备与第1实施方式的减振装置2相同的结构及功能。
振动产生装置3H除了还具备前端侧驱动部63以外,具备与第1实施方式的振动产生装置3A同样的结构及功能。即,振动产生装置3H具有基座4A、振子5A和多个驱动部6A,多个驱动部6A包括第1驱动部61、第2驱动部62和前端侧驱动部63。
[前端侧驱动部的结构]
前端侧驱动部63相对于振子5A设置于+Z方向,使振子5A与第1驱动部61以及第2驱动部62一起以旋转轴Rx为中心摆动。即,前端侧驱动部63设于与第1驱动部61以及第2驱动部62不同的位置。前端侧驱动部63与第1驱动部61以及第2驱动部62同样,除了具备磁铁7A、线圈8A、板部件91、保持部件92和端子部93之外,还具备未图示的控制部。
在前端侧驱动部63中,板部件91安装于安装部5161,安装部5161设置在臂51的前端部516。
构成磁铁7A的第1磁铁部件7A1以及第2磁铁部件7A2以各磁铁部件7A1、7A2的长轴沿着+X方向的方式固定于板部件91的+Z方向的面。即,前端侧驱动部63的磁铁7A与旋转轴Rx分离地设置于前端部516。
保持部件92的第1板状部921固定在基座4A的固定部42。
线圈8A以与磁铁7A非接触地相对的方式安装于保持部件92的第2板状部922的与磁铁7A相对的-Z方向的面。详细而言,线圈8A配置为第1延伸部8A1与第1磁铁部件7A1在+Z方向上以非接触的方式相对,第2延伸部8A2与第2磁铁部件7A2在+Z方向上以非接触的方式相对。
如上所述,第1磁铁部件7A1的与第1延伸部8A1相对的面的磁极和第2磁铁部件7A2的与第2延伸部8A2相对的面的磁极不同。
[第1驱动部、第2驱动部以及前端侧驱动部的同步]
前端侧驱动部63的控制部通过使交流电流流过前端侧驱动部63的线圈8A而使线圈8A产生磁场。此时,各驱动部61~63的控制部使各线圈8A流过相同频率且相同相位的交流电流,以使各线圈8A的第1延伸部8A1成为相同磁极,各线圈8A的第2延伸部8A2成为相同磁极。
由此,能够抑制第1驱动部61、第2驱动部62以及前端侧驱动部63中的至少1个驱动部妨碍基于其他驱动部的振子5A的摆动。此外,能够通过各驱动部61~63的驱动力使振子5A摆动,因此,能够增大振子5A摆动时的旋转扭矩。
另外,根据在各驱动部61~63中与第1延伸部8A1相对的第1磁铁部件7A1的面7A11的磁极和与第2延伸部8A2相对的第2磁铁部件7A2的面7A21的磁极,向各线圈8A通电的交流电流也可以不一定是相同的相位。另外,多个驱动部61~63也可以共用1个控制部。
[第2实施方式的效果]
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除了起到与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同样的效果之外,还起到以下的效果。
振动产生装置3H具备至少1个驱动部6A所包含的前端侧驱动部63。具体而言,振动产生装置3H除了具备第1驱动部61和第2驱动部62之外,还具备前端侧驱动部63。前端侧驱动部63具有作为前端侧磁铁的磁铁7A和作为前端侧线圈的线圈8A。磁铁7A设置于振子5A的前端部516,线圈8A以非接触的方式与磁铁7A相对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多个驱动部61~63使振子5A摆动,因此,能够增大振子5A的摆动,能够增大振子5A摆动时的扭矩。因此,能够增大由振动产生装置3H产生的振动。
[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
上述振动产生装置3H具备第1驱动部61、第2驱动部62及前端侧驱动部63。但不限于此,振动产生装置3H也可以具备第1驱动部61及第2驱动部62中的1个驱动部和前端侧驱动部63。另外,例如,振动产生装置3H也可以仅具备前端侧驱动部63,也可以仅具备第1驱动部61和第2驱动部62中的1个驱动部。
在振动产生装置3H中,各驱动部61~63具备磁铁7A,磁铁7A具有第1磁铁部件7A1及第2磁铁部件7A2。但不限于此,驱动部61~63中的至少1个驱动部也可以具备上述的磁铁7B来替代磁铁7A。
振动产生装置3H的各驱动部61~63具备线圈8A。但不限于此,驱动部61~63中的至少1个驱动部也可以具备具有第1线圈8C1及第2线圈8C2的线圈8C来替代线圈8A。在该情况下,以非接触的方式与线圈8C相对配置的磁铁也可以是磁铁7C、7D、7E、7F中的1个磁铁。
振动产生装置3H具有基座4A和振子5A。但不限于此,振动产生装置3H也可以具备基座4G以及振子5G来替代基座4A以及振子5A。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具备与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同样的结构,但不同之处在于,振动产生装置具备相对于振子的旋转轴配置于与第1驱动部以及第2驱动部相反侧的驱动部。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已经说明的部分相同或大致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记并省略说明。
图19是从+Y方向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具备的减振装置的振动产生装置3J的俯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除了具备图19所示的振动产生装置3J来替代振动产生装置3A以外,具备与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同样的结构以及功能。即,本实施方式的减振装置除了具备振动产生装置3J来替代振动产生装置3A以外,具备与第1实施方式的减振装置2相同的结构及功能。
振动产生装置3J具有基座4J和振子5J来替代基座4A和振子5A,并且具有第3驱动部64和第4驱动部65,除此之外,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振动产生装置3A相同的结构和功能。即,振动产生装置3J具有基座4J、振子5J和多个驱动部6A,多个驱动部6A包括第1驱动部61、第2驱动部62、第3驱动部64和第4驱动部65。
[基座的结构]
基座4J以旋转轴Rx为中心可摆动地支承振子5J。在基座4J上固定有各驱动部61、62、64、65的保持部件92。
基座4J除了具有固定部46、47、48和退避部49以外,具有与基座4A相同的结构和功能。即,基座4J具有一对支承部41、固定部42~44、46~48以及退避部45、49。
此外,在基座4J中,一对支承部41以沿着+X方向夹着振子5J的方式设置于+Z方向上的基座4J的中央。
固定部46~48隔着一对支承部41设置于与固定部42~44相反的一侧。即,固定部46~48相对于一对支承部41设置于-Z方向的位置。
固定部46~48中的设置于+X方向的固定部47是固定第3驱动部64的保持部件92的部分,设置于-X方向的固定部48是固定第4驱动部65的保持部件92的部分。此外,设置于-Z方向的固定部46是能够固定其他驱动部的保持部件92的部分。
即,固定部47是从一对支承部41中的沿着旋转轴Rx的+X方向的端部向第2臂5J4从旋转轴Rx延伸的延伸方向即-Z方向延伸的部分。固定部48是从一对支承部41中的沿着旋转轴Rx的-X方向的端部向第2臂5J4从旋转轴Rx延伸的延伸方向即-Z方向延伸的部分。而且,固定部46是将固定部47、48的与一对支承部4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间连接的部分。
退避部49是用于在振子5J摆动时使振子5J的-Z方向的端部不与基座4J接触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退避部49与退避部45同样,是沿着+Y方向贯通基座4J的开口部。但不限于此,退避部49也可以是向+Y方向或-Y方向开口的凹部。
[振子的结构]
振子5J以能够以沿+X方向的旋转轴Rx为中心摆动的方式支承于基座4J。振子5J具备臂5J1及施重部5J5。
臂5J1可摆动地支承于基座4J。臂5J1具备连接部5J2、第1臂5J3以及第2臂5J4。另外,施重部5J5包括第1臂5J3的第1施重部5J6和第2臂5J4的第2施重部5J7。
连接部5J2设置在与旋转轴Rx正交的+Z方向上的振子5J的中央,连接第1臂5J3和第2臂5J4。连接部5J2具有与连接部511相同的结构,被一对支承部41支承为能够以旋转轴Rx为中心摆动。由此,振子5J以能够以旋转轴Rx为中心摆动的方式支承于基座4J。
第1臂5J3从连接部5J2向+Z方向延伸。第1臂5J3与振子5A同样地具有扩大部513、配置部514、515、前端部516、第1侧面部517以及第2侧面部518。在图19中,省略了配置部515的图示。
在第1臂5J3的扩大部513中,在朝向+X方向的第1侧面部517安装有第1驱动部61的板部件91及磁铁7A。在第1臂5J3的扩大部513中,在朝向-X方向的第2侧面部518安装有第2驱动部62的板部件91以及磁铁7A。
另外,第1施重部5J6由固定在第1臂5J3的配置部514、515的至少一个配置部的至少1个施重部件53构成。
第2臂5J4从连接部5J2向-Z方向延伸。即,第2臂5J4从旋转轴Rx向与第1臂5J3从旋转轴Rx延伸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第2臂5J4具有相对于旋转轴Rx与第1臂5J3线对称的构造。具体而言,第2臂5J4具有扩大部513、配置部514、515、前端部516、第1侧面部517以及第2侧面部518。在图19中,省略了配置部515的图示。
在第2臂5J4的扩大部513中,在朝向+X方向的第1侧面部517安装有第3驱动部64的板部件91和磁铁7A。在第2臂5J4的扩大部513中,在朝向-X方向的第2侧面部518安装有第4驱动部65的板部件91和磁铁7A。
另外,第2施重部5J7由固定在第2臂5J4的配置部514、515的至少一个配置部的至少1个施重部件53构成。
[驱动部的结构及配置]
第3驱动部64及第4驱动部65相当于第2臂侧驱动部。第3驱动部64及第4驱动部65对第2臂5J4作用使振子5J摆动的驱动力。如上所述,第3驱动部64及第4驱动部65包含于多个驱动部6A。即,各驱动部61、62、64、65除了具备磁铁7A、线圈8A、板部件91、保持部件92以及端子部93之外,还具备未图示的控制部。
振动产生装置3J的第1驱动部61和第2驱动部62相当于第1臂侧驱动部。
在振动产生装置3J的第1驱动部61中,板部件91安装于第1臂5J3的第1侧面部517。构成磁铁7A的第1磁铁部件7A1以及第2磁铁部件7A2以长轴沿着+Z方向的方式固定于板部件91的+X方向的面。保持部件92的第1板状部921固定在基座4J的固定部43。线圈8A以与磁铁7A非接触地相对的方式安装在保持部件92的第2板状部922的-X方向的面。在第1驱动部61中,第1磁铁部件7A1的与第1延伸部8A1相对的面的磁极和第2磁铁部件7A2的与第2延伸部8A2相对的面的磁极也不同。
在振动产生装置3J的第2驱动部62中,板部件91安装于第1臂5J3的第2侧面部518。构成磁铁7A的第1磁铁部件7A1以及第2磁铁部件7A2以长轴沿着+Z方向的方式固定于板部件91的-X方向的面。保持部件92的第1板状部921固定在基座4J的固定部44。线圈8A以与磁铁7A非接触地相对的方式安装于保持部件92的第2板状部922的+X方向的面。在第2驱动部62中,第1磁铁部件7A1的与第1延伸部8A1相对的面的磁极和第2磁铁部件7A2的与第2延伸部8A2相对的面的磁极也不同。
在振动产生装置3J的第3驱动部64中,板部件91安装于第2臂5J4的第1侧面部517。构成磁铁7A的第1磁铁部件7A1以及第2磁铁部件7A2以长轴沿着+Z方向的方式固定于板部件91的+X方向的面。即,磁铁7A是第2臂侧磁铁,在第2臂5J4上设置于与旋转轴Rx分离的位置。保持部件92的第1板状部921固定在基座4J的固定部47上。线圈8A以与磁铁7A非接触地相对的方式,在保持部件92的第2板状部922上安装于与磁铁7A相对的-X方向的面。即,线圈8A是第2臂侧线圈,配置在与磁铁7A非接触地相对的位置。在第3驱动部64中,第1磁铁部件7A1的与第1延伸部8A1相对的面的磁极和第2磁铁部件7A2的与第2延伸部8A2相对的面的磁极也不同。
在振动产生装置3J的第4驱动部65中,板部件91安装于第2臂5J4的第2侧面部518。构成磁铁7A的第1磁铁部件7A1以及第2磁铁部件7A2以长轴沿着+Z方向的方式固定于板部件91的-X方向的面。即,磁铁7A是第2臂侧磁铁,在第2臂5J4上设置于与旋转轴Rx分离的位置。保持部件92的第1板状部921固定在基座4J的固定部48。线圈8A以与磁铁7A非接触地相对的方式,在保持部件92的第2板状部922上安装于与磁铁7A相对的+X方向的面。即,线圈8A是第2臂侧线圈,配置在与磁铁7A非接触地相对的位置。在第4驱动部65中,第1磁铁部件7A1的与第1延伸部8A1相对的面的磁极和第2磁铁部件7A2的与第2延伸部8A2相对的面的磁极也不同。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磁铁7A的第1磁铁部件7A1的与第1延伸部8A1相对的面的磁极在驱动部61、62、64、65中相同,另外,各磁铁7A的第2磁铁部件7A2的与第2延伸部8A2相对的面的磁极在驱动部61、62、64、65中相同。
[控制部的结构]
各驱动部61、62、64、65的控制部通过使交流电流流过对应的线圈8A而使各线圈8A产生磁场。此时,各控制部使同频率的交流电流流过各线圈8A,以使配置在比旋转轴Rx靠近+Z方向的驱动部61、62的各线圈8A中的第1延伸部8A1成为相同的磁极,配置在比旋转轴Rx靠近-Z方向的驱动部64、65的各线圈8A中的第1延伸部8A1成为相同的磁极。此时,各控制部以驱动部61、62的各线圈8A中的第1延伸部8A1的磁极与驱动部64、65的各线圈8A中的第1延伸部8A1的磁极不同的方式,使相对于流过驱动部61、62的各线圈8A的交流电流的相位偏移半周期的交流电流流过驱动部64、65的各线圈8A。即,各控制部以使由驱动部61、62的线圈8A产生的磁场的方向与由驱动部64、65的各线圈8A产生的磁场的方向成为彼此相反方向的方式,使相同频率的交流电流流过各线圈8A。
由此,能够抑制驱动部61、62、64、65中的至少1个驱动部妨碍基于其他驱动部的振子5J的摆动。此外,能够通过各驱动部61、62、64、65的驱动力使振子5J摆动,因此,能够增大振子5J摆动时的旋转扭矩。另外,驱动部61、62、64、65也可以共用控制部。
如果将配置于第1臂5J3的配置部514、515以及第2臂5J4的配置部514、515的施重部件53配置于与振子5J的旋转轴Rx分离的位置,则能够增加振子5J的驱动力。另外,通过将配置在第1臂5J3的配置部514、515上的施重部件53相对于旋转轴Rx的位置和配置在第2臂5J4的配置部514、515上的施重部件53相对于旋转轴Rx的位置以旋转轴Rx为中心对称配置,将振子5J的重心位置配置在旋转轴Rx上,能够使振子5J稳定地摆动。另外,不限于对称地配置施重部件53,也可以使第1臂5J3和第2臂5J4的施重部件53的位置或数量不同,使振子5J的重心位置从旋转轴Rx偏移。
[第3实施方式的效果]
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除了起到与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同样的效果之外,还起到以下的效果。
在振动产生装置3J中,振子5J具有第1臂5J3和第2臂5J4。第1臂5J3向与旋转轴Rx交叉的+Z方向延伸,具有前端部516、第1侧面部517以及第2侧面部518。+Z方向相当于第1方向。第2臂5J4从旋转轴Rx向-Z方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臂5J4具有前端部516、第1侧面部517以及第2侧面部518。
振动产生装置3J具备多个驱动部6A,多个驱动部6A包括第3驱动部64和第4驱动部65。第3驱动部64具有作为第2臂侧磁铁的磁铁7A和作为第2臂侧线圈的线圈8A。在第3驱动部64中,磁铁7A在第2臂5J4中设置在与旋转轴Rx分离的位置,线圈8A与所述第2臂侧磁铁非接触地相对配置。第4驱动部65也具有作为第2臂侧磁铁的磁铁7A和作为第2臂侧线圈的线圈8A。另外,第1驱动部61的磁铁7A通过板部件91设置于第1臂5J3的第1侧面部517,第2驱动部62的磁铁7A通过板部件91设置于第1臂5J3的第2侧面部518。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具有第1臂5J3以及第2臂5J4的振子5J如杠杆那样摆动。此时,振动产生装置3J能够通过具有设置于第1臂5J3的磁铁7A的第1驱动部61以及第2驱动部62和具有设置于第2臂5J4的磁铁7A的第3驱动部64以及第4驱动部65,对第1臂5J3以及第2臂5J4分别作用使振子5J摆动的驱动力。因此,能够使振子5J稳定地摆动。
[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
在上述振动产生装置3J中,驱动部61、62、64、65分别具备具有第1磁铁部件7A1及第2磁铁部件7A2的磁铁7A。但不限于此,驱动部61、62、64、65中的至少1个驱动部也可以具备上述的磁铁7B来替代磁铁7A。
在振动产生装置3J中,驱动部61、62、64、65分别具备线圈8A。但不限于此,驱动部61、62、64、65中的至少1个驱动部也可以具备具有第1线圈8C1及第2线圈8C2的线圈8C来替代线圈8A。在该情况下,以非接触的方式与线圈8C相对配置的磁铁只要是磁铁7C、7D、7E、7F中的1个磁铁即可。
在振动产生装置3J中,具备驱动部61、62、64、65。但不限于此,振动产生装置3J也可以构成为不具备驱动部61、62、64、65中的至少1个驱动部。例如,振动产生装置3J也可以构成为具备驱动部61、62中的至少1个驱动部和驱动部64、65中的至少1个驱动部。另外,振动产生装置3J也可以替代驱动部64、65或者在此基础上具备其他驱动部。作为这样的其他驱动部,能够例示前端侧驱动部63、具有配置于第2臂5J4的前端部516的磁铁以及固定于固定部46的线圈的驱动部中的至少1个的驱动。
[第4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具备与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同样的结构,但不同之处在于,构成振动产生装置的振子能够通过固定于基座的板材的扭动而摆动。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已经说明的部分相同或大致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记并省略说明。
图20是从+Y方向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具备的减振装置的振动产生装置3K的俯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除了具备图20所示的振动产生装置3K来替代振动产生装置3A以外,具备与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同样的结构以及功能。即,本实施方式的减振装置除了具备振动产生装置3K来替代振动产生装置3A以外,具备与第1实施方式的减振装置2相同的结构及功能。
振动产生装置3K除了具有基座4K和振子5K来替代基座4J和振子5J以外,具有与第3实施方式的振动产生装置3J相同的结构和功能。即,振动产生装置3K具有基座4K、振子5K和多个驱动部6A,多个驱动部6A包括第1驱动部61、第2驱动部62、第3驱动部64和第4驱动部65。
[基座的结构]
基座4K是除了可摆动地支承振子5K之外还固定各驱动部61、62、64、65的保持部件92的板状部件。基座4K除了替代一对支承部41而具备一对固定部4K1以外,具备与基座4J相同的结构以及功能。
一对固定部4K1在基座4K的+Z方向的中央设置于夹着振子5K的位置。在一对固定部4K1上固定有构成振子5K的板材5K1所具有的一对安装部5K12。
[振子的结构]
振子5K与振子5J同样地以旋转轴Rx为中心能够摆动地安装于基座4J。振子5K除了还具备板材5K1以外,具备与振子5J相同的结构。即,振子5K具备臂5J1、施重部5J5以及板材5K1。
板材5K1沿着+X方向固定在基座4K,构成振子5K的旋转轴Rx。板材5K1具有固定部5K11、一对安装部5K12和一对扭动部5K13。
固定部5K11是在板材5K1中固定于臂5J1的连接部5J2的部分。固定部5K11设置于+X方向上的板材5K1的中央,通过螺钉S2固定于连接部5J2的+Y方向的面。
一对安装部5K12设置于在+X方向上夹着固定部5K11的位置。一对安装部5K12分别通过螺钉S3固定于一对固定部4K1中的对应的固定部4K1。
一对扭动部5K13配置在固定部5K11与一对安装部5K12之间。具体而言,一对扭动部5K13中的一方的扭动部5K13设置在固定部5K11与一对安装部5K12中的+X方向的安装部5K12之间,另一方的扭动部5K13设置在固定部5K11与一对安装部5K12中的-X方向的安装部5K12之间。一对扭动部5K13分别沿着+X方向直线状地延伸。
在通过各驱动部61、62、64、65使振子5K摆动时,一对扭动部5K13通过以沿着+X方向的轴为中心扭动,能够使振子5K摆动。即,连结一对扭动部5K13的轴的延长线是振子5K的旋转轴Rx。
[第4实施方式的效果]
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除了起到与第3实施方式的投影仪同样的效果之外,还起到以下的效果。
在振动产生装置3K中,振子5K固定在基座4K,具有构成旋转轴Rx的板材5K1。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将振子5K的臂5J1可摆动地安装在基座4K。因此,能够简化振动产生装置3K的结构。此外,通过拆卸板材5K1,能够从基座4K拆卸臂5J1,因此,能够容易地更换臂5J1。
[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
在上述振动产生装置3K中,板材5K1具有沿着+X方向的一对扭动部5K13。即,一对扭动部5K13分别以沿着+X方向的直线状延伸。但不限于此,一对扭动部5K13也可以是其他形状。
图21是示出振动产生装置3K的变形的俯视图。详细而言,图21是示出振动产生装置3K的板材5K1的变形即板材5K2的俯视图。
例如,振动产生装置3K也可以采用图21所示的板材5K2来替代板材5K1。
板材5K2与板材5K1同样地固定于基座4K的一对固定部4K1,构成振子5K的旋转轴Rx。板材5K2除了具有一对扭动部5K23来替代一对扭动部5K13以外,具备与板材5K1同样的结构以及功能。即,板材5K2具有固定部5K11、一对安装部5K12和一对扭动部5K23。
一对扭动部5K23与一对扭动部5K13同样,配置在固定部5K11与一对安装部5K12之间。在通过各驱动部61、62、64、65使振子5K的臂5J1摆动时,一对扭动部5K23通过以沿着+X方向的轴为中心扭动,能够进行振子5K的摆动。即,连结一对扭动部5K23的轴的延长线是振子5K的旋转轴Rx。
在从+Y方向观察时,一对扭动部5K23分别形成为向+Z方向开口的大致U字状。通过将一对扭动部5K23形成为这样的形状,能够提高一对扭动部5K23的强度。
[第4实施方式的其他变形]
上述振动产生装置3K具备驱动部61、62、64、65。但不限于此,振动产生装置3K也可以构成为不具备驱动部61、62、64、65中的至少1个驱动部。换言之,振动产生装置3K也可以构成为具备驱动部61、62、64、65中的1个驱动部。例如,振动产生装置3K也可以构成为具备驱动部61、62中的至少1个驱动部和驱动部64、65中的至少1个驱动部。另外,振动产生装置3K也可以替代驱动部64、65或在其基础上具备其他驱动部。
作为这样的其他驱动部,能够例示前端侧驱动部63、具有配置于第2臂5J4的前端部516的磁铁以及固定于固定部46的线圈的驱动部中的至少1个的驱动。
另外,振动产生装置3K具备多个驱动部6A所包含的驱动部61、62、64、65。但不限于此,振动产生装置3K所具备的驱动部也可以具备驱动部6C。在采用驱动部6C的情况下,驱动部6C所具有的磁铁以及线圈可以是上述磁铁以及线圈中的任一个。
[实施方式的变形]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及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变形,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以及改良等包含于本发明。
在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和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中,振动产生装置3A、3H、3J的振子5A、5G、5J被设置于基座4A、4G、4J的一对支承部41支承为能够摆动。但不限于此,振动产生装置3A、3H、3J的振子5A、5G、5J也可以通过板材5K1、5K2以旋转轴Rx为中心可摆动地支承于基座。
在上述第4实施方式以及上述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中,振动产生装置3K的振子5J、5K通过板材5K1、5K2可摆动地支承于基座4K。但不限于此,振子5J也可以通过与一对支承部41同样的支承部可摆动的方式支承于基座4K。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振子5A、5G、5J的第1侧面部517以及第2侧面部518与旋转轴Rx交叉。详细地说,各侧面部517、518与和平行于旋转轴Rx的方向正交的平面平行。但不限于此,第1侧面部517和第2侧面部518中的至少1个侧面部也可以相对于与平行于旋转轴Rx的方向正交的平面倾斜。即,与平行于旋转轴的方向交叉包括与和平行于旋转轴的方向正交的平面平行以及相对于和平行于旋转轴的方向正交的平面倾斜。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线圈8A、8C通过保持部件92固定在基座4A、4G、4J、4K。但不限于此,线圈8A、8C也可以固定在基座4A、4G、4J、4K以外的结构例如框架23。
另外,保持部件92也可以不作为线圈8A的轭铁发挥功能。同样,板部件91也可以不作为磁铁7A、7B、7C、7D、7E、7F的轭铁发挥功能。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举出了将具备振动产生装置3A、3H、3J、3K的减振装置2应用于作为电子设备的投影仪1的例子。但是,应用减振装置2的电子设备不限于投影仪,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电子设备。
另外,本发明的振动产生装置作为产生振动的装置,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在电子设备中采用。
[本发明的总结]
以下,附记本发明的总结。
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振动产生装置具有:基座,其向对象物传递振动;振子,其以能够以旋转轴为中心摆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基座;以及至少1个驱动部,其具有线圈和设置于所述振子的磁铁,对所述振子施加驱动力,所述线圈设置于所述振子以外的结构,与所述磁铁非接触地相对配置,所述振子具有:前端部,所述前端部是在与所述旋转轴交叉的方向中的所述振子延伸的延伸方向上相对于从所述旋转轴延伸的所述振子的中心位于与所述旋转轴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以及第1侧面部和第2侧面部,它们是在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方向上交叉且彼此位于相反侧的端部,所述至少1个驱动部包括第1驱动部,所述第1驱动部具有:第1磁铁,其是所述磁铁,与所述旋转轴分离地设置于所述第1侧面部;以及第1线圈,其是所述线圈,与所述第1磁铁非接触地相对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以非接触的方式与线圈相对且与由线圈产生的磁力作用的磁铁设置于振子。由此,不需要在以旋转轴为中心可摆动地支承于基座的振子上设置使电流流过的布线。因此,在振子摆动时,能够抑制向线圈流过电流的布线损伤,能够可靠地使振子摆动。因此,能够提高振动产生装置的可靠性。
在上述第1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至少1个驱动部包括第2驱动部,所述第2驱动部具有:第2磁铁,其是所述磁铁,与所述旋转轴分离地设置于所述第2侧面部;以及第2线圈,其是所述线圈,与所述第2磁铁非接触地相对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振动产生装置至少具备第1驱动部及第2驱动部,振子通过第1驱动部及第2驱动部而以旋转轴为中心摆动。此时,第1驱动部具有的第1磁铁设置于振子的第1侧面部,第2驱动部具有的第2磁铁设置于振子的相对于第1侧面部位于相反侧的第2侧面部。即,第1驱动部和第2驱动部在沿着旋转轴的方向上夹着振子而设置。由此,能够使振子稳定地摆动。
此外,能够通过多个驱动部使振子摆动,所以,能够增大振子的摆动,能够增大振子摆动时的扭矩。因此,能够增大由振动产生装置产生的振动。
在上述第1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至少1个驱动部包括前端侧驱动部,所述前端侧驱动部具有:前端部侧磁铁,其是所述磁铁,设置于所述前端部;以及前端部侧线圈,其是所述线圈,与所述前端部侧磁铁非接触地相对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振动产生装置至少具备第1驱动部和前端侧驱动部,振子通过第1驱动部和前端侧驱动部而以旋转轴为中心摆动。由此,能够通过多个驱动部使振子摆动,因此,能够增大振子的摆动,能够增大振子摆动时的扭矩。因此,能够增大由振动产生装置产生的振动。
在上述第1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振动产生装置具有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同步地交替切换流过多个所述线圈的电流的方向。
根据这样的结构,控制部将流过第1驱动部的线圈的电流的方向与流过第2驱动部和前端侧驱动部中的至少一方的线圈的电流的方向同步地交替切换。由此,能够使由各线圈产生的磁力的方向交替反转。并且,相对于由第1驱动部的线圈产生的磁力,由第2驱动部和前端侧驱动部中的至少一方的线圈产生的磁力,能够抑制妨碍振子的摆动。因此,通过由第1驱动部的线圈产生的磁力和由该至少一个线圈产生的磁力,除了能够使振子稳定地摆动之外,还能够增大振子摆动时的扭矩。
在上述第1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线圈安装于所述基座。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将线圈稳定地配置在与磁铁非接触地相对的位置。
在上述第1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振动产生装置具有相对于所述磁铁设置在与所述线圈相反的一侧的位置的磁铁侧轭铁和相对于所述线圈设置在与所述磁铁相反的一侧的位置的线圈侧轭铁中的至少一方。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磁铁侧轭铁能够提高磁铁的吸引力,通过线圈侧轭铁能够使由线圈产生的磁力朝向磁铁。因此,能够增强由线圈产生的磁力与设置在振子上的磁铁的相互作用,所以,能够降低为了使振子摆动而流过线圈的电流。
在上述第1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线圈侧轭铁是保持所述线圈的强磁性体的保持部件。
根据这样的结构,线圈由线圈侧轭铁保持,所以,不需要分别设置保持线圈的部件和线圈侧轭铁。因此,能够抑制振动产生装置的部件数量的增加。
在上述第1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线圈是具有长轴的空芯线圈,所述磁铁沿着所述线圈的长轴配置,与所述线圈非接触地相对。
根据这样的结构,与具有铁芯的线圈相比,能够降低线圈的成本,进而能够降低振动产生装置的制造成本。
另外,通过沿着线圈的长轴配置磁铁,能够容易扩大与由线圈产生的磁力作用的磁铁的面,能够提高线圈与磁铁的相互作用。
在上述第1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线圈具有:第1延伸部,其沿着所述长轴延伸;以及第2延伸部,其沿着所述长轴延伸,向与所述第1延伸部相反的方向流过电流,在所述磁铁中,与所述第1延伸部相对的面的磁极和与所述第2延伸部相对的面的磁极不同。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由线圈产生的磁力的方向交替变化,能够使固定有磁铁的振子可靠地摆动。
在上述第1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振子的重心位于比从所述旋转轴到所述前端部的距离的中间靠所述前端部侧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调节振子摆动时产生的扭矩。因此,能够增大由振动产生装置产生的振动。
在上述第1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振子在朝向所述前端部侧与所述旋转轴分离的位置具有能够配置施重部的配置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调节设置于配置部的施重部的重量及配置,能够调节振子的重量及重心位置,因此,能够调节振子摆动时产生的扭矩。因此,能够调节由振动产生装置产生的振动的振幅。
在上述第1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振子具有:第1臂,其在与所述旋转轴交叉的第1方向上延伸,具有所述前端部、所述第1侧面部以及所述第2侧面部;以及第2臂,其从所述旋转轴向与所述第1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所述至少1个驱动部包括第2臂侧驱动部,所述第1驱动部的所述第1磁铁设置于所述第1臂的所述第1侧面部,所述第2臂侧驱动部具有:第2臂侧磁铁,其是所述磁铁,设置于所述第2臂的与所述旋转轴分离的位置;以及第2臂侧线圈,其是所述线圈,与所述第2臂侧磁铁非接触地相对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具有第1臂以及第2臂的振子如杠杆那样摆动。此时,振动产生装置至少具有:具有设置于第1臂的第1侧面部的磁铁的第1驱动部;和具有设置于第2臂的第2臂侧磁铁的第2臂侧驱动部。因此,能够对第1臂以及第2臂分别作用使振子摆动的驱动力。因此,能够使振子稳定地摆动。
在上述第1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振子具有固定于所述基座并构成所述旋转轴的板材。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将振子可摆动地安装在基座上。因此,能够简化振动产生装置的结构。
在上述第1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基座具有避免与所述振子接触的退避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振子摆动时,除了能够抑制振子与基座接触而产生噪音之外,还能够增大振子摆动时的行程。
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减振装置具有:上述第1方式的振动产生装置;检测部,其检测所述对象物的振动;以及动作控制部,其使所述振动产生装置产生与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振动相反相位的振动。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起到与上述第1方式的振动产生装置同样的效果。另外,能够通过振动产生装置产生与由检测部检测出的振动相反相位的振动,因此,能够减少减振装置的设置对象的振动。
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电子设备具备上述第2方式的减振装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起到与上述第2方式的减振装置同样的效果,能够降低电子设备的振动。
在上述第3方式中,也可以是,具备投射图像的投射光学装置,所述减振装置安装于所述投射光学装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降低由电子设备的内因或者对于电子设备的外因引起的投射光学装置的振动。因此,能够抑制由投射光学装置投射到被投影面的图像晃动。

Claims (17)

1.一种振动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有:
基座,其向对象物传递振动;
振子,其以能够以旋转轴为中心摆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基座;以及
至少1个驱动部,其具有线圈和设置于所述振子的磁铁,对所述振子施加驱动力,所述线圈设置于所述振子以外的结构,与所述磁铁非接触地相对配置,
所述振子具有:
前端部,所述前端部是在与所述旋转轴交叉的方向中的所述振子延伸的延伸方向上相对于从所述旋转轴延伸的所述振子的中心位于与所述旋转轴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以及
第1侧面部和第2侧面部,它们是在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方向上交叉且彼此位于相反侧的端部,
所述至少1个驱动部包括第1驱动部,
所述第1驱动部具有:
第1磁铁,其是所述磁铁,与所述旋转轴分离地设置于所述第1侧面部;以及
第1线圈,其是所述线圈,与所述第1磁铁非接触地相对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1个驱动部包括第2驱动部,
所述第2驱动部具有:
第2磁铁,其是所述磁铁,与所述旋转轴分离地设置于所述第2侧面部;以及
第2线圈,其是所述线圈,与所述第2磁铁非接触地相对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1个驱动部包括前端侧驱动部,
所述前端侧驱动部具有:
前端部侧磁铁,其是所述磁铁,设置于所述前端部;以及
前端部侧线圈,其是所述线圈,与所述前端部侧磁铁非接触地相对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产生装置具有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同步地交替切换流过多个所述线圈的电流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安装于所述基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产生装置具有相对于所述磁铁设置在与所述线圈相反的一侧的位置的磁铁侧轭铁和相对于所述线圈设置在与所述磁铁相反的一侧的位置的线圈侧轭铁中的至少一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侧轭铁是保持所述线圈的强磁性体的保持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是具有长轴的空芯线圈,
所述磁铁沿着所述线圈的长轴配置,与所述线圈非接触地相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具有:
第1延伸部,其沿着所述长轴延伸;以及
第2延伸部,其沿着所述长轴延伸,向与所述第1延伸部相反的方向流过电流,
在所述磁铁中,与所述第1延伸部相对的面的磁极和与所述第2延伸部相对的面的磁极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子的重心位于比从所述旋转轴到所述前端部的距离的中间靠所述前端部侧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子在朝向所述前端部侧与所述旋转轴分离的位置具有能够配置施重部的配置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子具有:
第1臂,其在与所述旋转轴交叉的第1方向上延伸,具有所述前端部、所述第1侧面部以及所述第2侧面部;以及
第2臂,其从所述旋转轴向与所述第1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
所述至少1个驱动部包括第2臂侧驱动部,
所述第1驱动部的所述第1磁铁设置于所述第1臂的所述第1侧面部,
所述第2臂侧驱动部具有:
第2臂侧磁铁,其是所述磁铁,设置于所述第2臂的与所述旋转轴分离的位置;以及
第2臂侧线圈,其是所述线圈,与所述第2臂侧磁铁非接触地相对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子具有固定于所述基座并构成所述旋转轴的板材。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具有避免与所述振子接触的退避部。
15.一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有:
权利要求1~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
检测部,其检测所述对象物的振动;
动作控制部,其使所述振动产生装置产生与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振动相反相位的振动。
1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具备权利要求15所述的减振装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具有投射图像的投射光学装置,
所述减振装置安装于所述投射光学装置。
CN202310175073.3A 2022-02-28 2023-02-27 振动产生装置、减振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666762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29116 2022-02-28
JP2022029116A JP2023125154A (ja) 2022-02-28 2022-02-28 振動発生装置、振動低減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67624A true CN116667624A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17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75073.3A Pending CN116667624A (zh) 2022-02-28 2023-02-27 振动产生装置、减振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73510A1 (zh)
JP (1) JP2023125154A (zh)
CN (1) CN116667624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273510A1 (en) 2023-08-31
JP2023125154A (ja) 2023-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10893B2 (en) Vibration actuator and portable device
JP4426969B2 (ja) 振動運動を生成するための駆動機構を備えた小型電気器具
KR101255914B1 (ko) 선형 진동모터
CN102016709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及摄影用光学装置
JP5172677B2 (ja) 機械的振動エネルギを電気エネルギに変換するための電気機械的発電機
US10610894B2 (en) Vibration actuator and portable device
CN109980885A (zh) 振动驱动器及便携设备
US10610892B2 (en) Vibration actuator and portable device
JP6053277B2 (ja) 磁気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マイクロミラーおよびミラーシステム
US20090146509A1 (en) Vibration actuator
WO2018131541A1 (ja) 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ウェアラブル端末及び着信通知機能デバイス
KR20150020620A (ko) 진동식 구동장치, 이차원 구동장치, 화상 블러 보정장치, 교환 렌즈, 촬상장치, 및 자동 스테이지
KR20190121098A (ko) 수평형 리니어 진동발생장치
CN116667623A (zh) 振动产生装置、减振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WO2016153029A1 (ja) 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05338298A (ja) 振れ補正光学装置
JP2005156976A5 (zh)
CN116667624A (zh) 振动产生装置、减振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JP6710419B1 (ja) 光学素子駆動装置、カメラ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16667625A (zh) 振动产生装置、减振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6651723A (zh) 振动产生装置、减振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US20220244785A1 (en) Tactile feedback system
US20220278633A1 (en) Piezoelectric drive unit
WO2018008280A1 (ja) リニア振動モータ
JP4667869B2 (ja) 小型電気器具における振動運動を生成するための駆動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