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43034A - 一种检测卡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检测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43034A
CN116643034A CN202310548545.5A CN202310548545A CN116643034A CN 116643034 A CN116643034 A CN 116643034A CN 202310548545 A CN202310548545 A CN 202310548545A CN 116643034 A CN116643034 A CN 1166430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ophilic film
card according
double
electrode
adhesiv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4854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永华
李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unbi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unbi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unbi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unbi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4854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430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430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430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483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87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of liquid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9Blood
    • G01N33/4905Determining clotting time of blood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卡,使用电化学法可同时检测凝血四项(PT、APTT、FIB、TT),从下到上共三层结构,依次为亲水膜层、双面胶层、亲水膜层;所述下层亲水膜表面印刷有电路用于检测血液凝固过程中的电阻变化;所述双面胶层进行了冲孔处理,制卡时与上、下层亲水膜粘合形成相对密闭的结构,包括加样孔、微流通道、反应腔;所述上层亲水膜层包括加样孔、气孔结构。该方案通过电极单面设计,解决因贴卡不齐造成的电极接触不好而无法接通电路问题;检测卡层数、孔结构较少,降低了制卡难度;使反应腔内电极宽度小于反应腔宽度或电极与血样流入反应腔的方向平行的设计,提高测试结果重复性。

Description

一种检测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检测卡。
背景技术
凝血功能正常与否关系着人体生理健康,凝血时间则是临床上常用的凝血功能初筛的检测指标,主要用于凝血障碍性疾病的初步诊断、抗凝药物的检测以及术前常规凝血功能的评估等。其中,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用于筛查外源性凝血因子(II、V、VII、X)的缺乏,同时也是口服华法林治疗的首选检测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用于筛查内源性凝血因子(VIII、IX、XI、XII)的缺乏,还可用于凝血因子抑制物的检测(如狼疮抗凝物)以及检测肝素抗凝治疗、血友病患者的凝血因子替代治疗;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测定结果用来反映FIB减少的指标,如低(无)FIB血症和异常纤维蛋白血症时TT延长,还可用来反映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增高;TT同样可用于普通肝素治疗的检测指标,患者体内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样抗凝物质存在时,如肾病、肝病患者,TT会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Fibrinogen,FIB)测定可用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以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筛查,出现以上疾病时FIB减少。而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急性传染病、风湿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放射治疗后、骨髓瘤、休克、手术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及恶性肿瘤时FIB增高;另外,FIB还是溶栓治疗的一级检测指标。
丝网印刷电极电化学传感器利用电极作为信号转换器采集血液凝固过程中产生的电信号,仅需一台小型电化学检测仪及采样系统,即可根据血液电化学信号的特征变化计算出凝血时间。此方法已经推动了即时检测技术(POCT)在体外凝血诊断领域的快速发展。
市场上现有的此类检测卡制备方法多数为先使用丝网印刷技术在亲水膜表面印刷电路,再经双面胶粘合形成微流通道,形成仅需少量样本即可检测凝血指标的采样、检测系统。
目前市场上的测试卡存在问题如下:
1、可检测项目指标较少,如一些产品仅可检测PT单项或APTT单项,无法满足需检测多项凝血指标的用户需求;
2、制卡存在难度,电极为两面设计,造成接触不好而无法接通电路;检测卡层数、孔结构较多,不易对齐;
3、测试结果重复性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卡,解决电极接触不良无法接通电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检测卡,包括:下层亲水膜、双面胶层和上层亲水膜;所有电路均设置于所述下层亲水膜的上表面,所述双面胶层粘合于所述下层亲水膜的上表面和所述上层亲水膜的下表面之间。
优选地,所述电路的数量为多组。
优选地,所述双面胶层设有主微流通道,多组所述电路关于所述主微流通道呈轴对称排布。
优选地,所述电路包括:平行排布的参比电极和工作电极。
优选地,位于所述主微流通道同侧的多组所述电路共用一条所述参比电极。
优选地,所述双面胶层设有多个与所述电路一一对应的反应腔,所述反应腔与同组所述电路的所述参比电极和所述工作电极对位配合。
优选地,所述各反应腔内所述参比电极和所述工作电极间距均为1.2mm~3.6mm。
优选地,所述反应腔内所述参比电极和所述工作电极的排布方向与血样流入所述反应腔的方向垂直。
优选地,所述反应腔内所述参比电极和所述工作电极的长度均小于所述反应腔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反应腔内所述参比电极和所述工作电极的排布方向与血样流入所述反应腔的方向相同。
优选地,所述双面胶层还设有:中加样孔和多条分微流通道;多条所述分微流通道的第一端均通过所述主微流通道连接于所述中加样孔,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反应腔一一对应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微流通道的宽度为0.5~3.0mm,所述分微流通道的宽度0.5~3.0mm。
优选地,所述上层亲水膜设有上加样孔和多个与所述反应腔一一对应的气孔;所述上加样孔和所述中加样孔的对位配合,所述气孔与所述反应腔对位配合。
优选地,所述双面胶层为PET材质,其厚度为0.015~0.5mm。
优选地,所述下层亲水膜和所述上层亲水膜采用PET、PC、ABS或PMMA材质,其厚度≥0.2μm。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检测卡,将所有电路均设置于下层亲水膜的上表面,与现有技术中电极为两面容易贴卡不齐相比,本方案通过电极单面设计,解决电极接触不良无法接通电路问题。该方案还减少检测卡层数、孔结构,降低了制卡难度;使反应腔内电极宽度小于反应腔宽度或电极与血样流入反应腔的方向平行的结构设计,提高测试结果重复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本发明对比例1提供的下层亲水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对比例1提供的双面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c为本发明对比例1提供的上层亲水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对比例1提供的检测卡的整体外观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对比例1提供的检测卡的整体透视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下层亲水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双面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c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上层亲水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检测卡的整体外观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检测卡的整体透视图;
图7a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下层亲水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7b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双面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7c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上层亲水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检测卡的整体外观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检测卡的整体透视图。
其中,1-下层亲水膜,2-参比电极,3-工作电极,4-双面胶层,5-中加样孔,6-主微流通道,7-分微流通道,8-反应腔,9-上层亲水膜,10-气孔,11-上加样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卡,解决电极接触不良无法接通电路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a至图9,图1a为本发明对比例1提供的下层亲水膜的结构示意图;图1b为本发明对比例1提供的双面胶层的结构示意图;图1c为本发明对比例1提供的上层亲水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对比例1提供的检测卡的整体外观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对比例1提供的检测卡的整体透视图;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下层亲水膜的结构示意图;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双面胶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c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上层亲水膜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检测卡的整体外观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检测卡的整体透视图;图7a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下层亲水膜的结构示意图;图7b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双面胶层的结构示意图;图7c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上层亲水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检测卡的整体外观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检测卡的整体透视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卡,如图1a至图9所示,包括:下层亲水膜1、双面胶层4和上层亲水膜9;所有电路均设置于所述下层亲水膜1的上表面,所述双面胶层4粘合于所述下层亲水膜1的上表面和所述上层亲水膜9的下表面之间。
上述方案将所有电路均设置于下层亲水膜1的上表面,与现有技术中电极为两面容易贴卡不齐相比,本方案通过电极单面设计,解决电极接触不良无法接通电路问题。
进一步地,如对比例1的图1a、图2和图3、实施例1的图4a、图5和图6及实施例2的图7a、图8和图9所示,所述电路的数量为多组。如此设计是为了进行多项检测:例如该方案可以同时进行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和凝血酶时间的检测。
再进一步地,如对比例1的图1b和图3、实施例1的图4b和图6及实施例2图7b和图9所示,所述双面胶层4设有主微流通道6,多组所述电路关于所述主微流通道6呈轴对称排布,以便于电路和通道的排布。
具体地,如对比例的图1a、图2和图3、实施例1的图4a、图5和图6及实施例2的图7a、图8和图9所示,所述电路包括:平行排布的参比电极2和工作电极3,以满足电路检测需求,可在这两个电极之间点涂对应检测指标的试剂。
在本方案中,如对比例的图1a和图3、实施例1的图4a和图6及实施例2的图7a和图9所示,位于所述主微流通道6同侧的多组所述电路共用一条所述参比电极2,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当然,还可以让每组银浆电路均独立排布。
进一步地,如对比例的图1b和图3、实施例1的图4b和图6及实施例2的图7b和图9所示,所述双面胶层4设有多个与所述电路一一对应的反应腔8,所述反应腔8与同组所述电路的所述参比电极2和所述工作电极3对位配合,以满足电路检测需求。
再进一步地,所述各反应腔8内所述参比电极2和所述工作电极3间距均为1.2mm~3.6mm;优选均为2.1mm,此间距条件既能避免反应腔内两电极间距太大导致电路导通时间延迟严重,又增强了测试结果中凝血拐点信号的可识别性。
具体地,如对比例1的图3和实施例1的图6所示,所述反应腔8内的所述参比电极2和所述工作电极3的排布方向与血样流入所述反应腔8的方向垂直。但是,此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血样进入反应腔,造成测试时反应腔进样量不同,影响结果重复性。
进一步地,如实施例1的图6所示,所述反应腔8内的所述参比电极2和所述工作电极3的长度均小于所述反应腔8的宽度。需要说明的是,在未改变参比电极2和工作电极3的间距基础上,降低了血样进入反应腔8难度,使反应腔8内血样的充满程度更稳定,进而提高了检测的凝血特征点电信号的准确性。
再进一步地,如实施例2的图9所示,所述反应腔8内的所述参比电极2和所述工作电极3的排布方向与血样流入所述反应腔8方向相同。通过如此设计:一方面缩短了反应腔8内的电路起始导通时间;另一方面降低了血样进入反应腔8难度,使反应腔8内血样的充满程度更稳定;从而提高获取血样凝固起始阶段电信号的准确性。
具体地,如对比例1的图1b和图3、实施例1的图4b和图6及实施例2的图7b和图9所示,所述双面胶层4还设有:中加样孔5和多条分微流通道7;多条所述分微流通道7的第一端均通过所述主微流通道6连接于所述中加样孔5,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反应腔8一一对应连接。血样加入中加样孔5后,经毛细管力的作用沿主微流通道6分流至分微流通道7,最后进入各反应腔8。
进一步地,所述主微流通道6的宽度为0.5~3.0mm,优选为1.5mm;所述分微流通道7的宽度0.5~3.0mm,优选为1.0mm。此条件既避免流道宽度较小时导致较差的流通性,保证加入加样孔的血样在较短时间内通过流道流至反应腔,又防止出现因流道过宽导致血样加样量不足以充满反应腔的问题。
再进一步地,如对比例的图1c、图2和图3、实施例1图4c、图5和图6及实施例2的图7c、图8和图9所示,所述上层亲水膜9设有上加样孔11和多个与所述反应腔8一一对应的气孔10;所述上加样孔11和所述中加样孔5的对位配合,所述气孔10与所述反应腔8对位配合。需要说明的是,气孔10用于样本流动时排尽微流通道及反应腔8内的空气。
进一步地,所述双面胶层4为PET材质,其厚度为0.015~0.5mm,优选为0.1mm。此条件既避免流道高度较小时导致较差的流通性,保证加入加样孔的血样在较短时间内通过流道流至反应腔,又防止出现因流道高度较大导致血样加样量不足以充满反应腔的问题。
再进一步地,所述下层亲水膜1和所述上层亲水膜9采用PET、PC、ABS或PMMA材质,其厚度≥0.2μm。所选材质具有耐酸碱腐蚀、耐高温、不具有生物活性和导电性特点,适于作为化学反应和银浆电极印刷的载体,厚度≥0.2μm保证制备的检测卡不易在生产过程中被拉扯变形。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方案作进一步介绍:
本发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设计并制备一种使用电化学法同时检测凝血四项的检测卡。
检测卡的结构设计,检测卡所述结构从下到上共三层结构,依次为下层亲水膜、双面胶层、上层亲水膜。
1、所述下层亲水膜和上层亲水膜均采用PET、PC、ABS、PMMA等材质,厚度≥0.2μm;
2、所述下层亲水膜表面印刷有银浆电路;所述银浆电路共四组,均排布在下层亲水膜同侧表面,每组均包括位于各反应腔内的一对测试电极(包括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所述各反应腔内的一对测试电极间距均为1.2mm~3.6mm,优选均为2.1mm;所述各反应腔内的一对测试电极可均与全血样本流入反应腔的方向平行排布或垂直排布,优选为平行排布;所述四组银浆电路以检测卡主微流通道呈轴对称排布;位于主微流通道两侧的两组银浆电路共用一条参比电极电路或每组银浆电路均独立排布,优选主微流通道两侧的两组银浆电路共用一条参比电极电路;
3、所述双面胶层为PET材质,厚度为0.015~0.5mm,优选为0.1mm;所述双面胶层结构包括中加样孔、微流通道、反应腔;所述微流通道包括主微流通道和分微流通道;所述主微流通道的宽度为0.5~3.0mm,优选为1.5mm;所述分微流通道的宽度0.5~3.0mm,优选为1.0mm;所述分微流通道有四条,分别与各反应腔连通;所述各反应腔的末端均设有一个气孔;
4、上层亲水膜设有一个上加样孔和四个气孔;
5、下层亲水膜印刷电路的表面与双面胶层粘合后,上层亲水膜与双面胶层粘合;
6、测试血样为指尖血、静脉血。
下面结合附图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对比例1:
结合图1a、图1b、图1c、图2和图3进行说明,对比例1中所述检测卡为本发明优化同类产品结构后的产物,与同类专利仅存在部分相似结构,属于本发明内容。
如图1a、图1b和图1c所示,对比例1中所述检测卡从下到上共三层结构,依次为下层亲水膜、双面胶层和上层亲水膜。需要说明的是,对比例1中,检测卡导电电极不应被双面胶覆盖,因此,图1a所示片材长度应大于图1b所示片材长度,相差尺寸为导电电极的长度;图1b所示中层(双面胶层)与图1c上层(亲水膜层)片材长度应相同。实施例1、实施例2中所示各片材长度关系亦如此。
银浆电路均印刷在下层亲水膜同侧表面;银浆电路共四组,每组均包括一对测试电极(包括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四组银浆电路以检测卡的主微流通道呈轴对称排布;其中,位于主微流通道同侧(左侧或右侧)的两个参比电极共用一条参比电极电路;每对测试电极的工作电极与参比电极的间距均为2.1mm;每对测试电极均相互平行排布。双面胶层材质为厚度为0.1mm的PET材质,结构包括中加样孔、主微流通道、分微流通道、反应腔;中加样孔、主微流通道、分微流通道、反应腔依次连通;上层亲水膜的结构包括气孔、上加样孔。
贴卡时,将下层亲水膜、双面胶层与上层亲水膜相互粘合界定出封闭的主微流通道、分微流通道以及四个相互独立的反应腔。每个反应腔内均包含一对测试电极(包括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在反应腔内的两个电极之间点涂对应检测指标的试剂;微流通道包括一条主微流通道与四条分微流通道,微流通道从加样孔开始延伸,经主微流通道,逐渐分流出四条分微流通道连通至四个独立的反应腔;在每个反应腔的末端均设置一个气孔。图2和图3分别为检测卡的整体外观和整体透视图。
测试时,将检测卡插入电化学检测仪,使检测卡的电极与电化学检测仪的检测卡连接器连通;血样加入加样孔后,经毛细管力的作用沿主微流通道分流至分微流通道,最后进入各反应腔,使反应腔内的电路导通并与反应腔内预点涂的试剂反应启动凝血;反应腔内的测试电极检测血样的电信号变化。
与同类产品相比,对比例1可同时检测凝血四项、单面设计的电极结构解决了因贴卡不齐造成电极接触不好而无法接通电路问题、较少的层数和孔结构降低了制卡难度。
实施例1:
结合图4a、图4b、图4c、图5和图6进行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中所述检测卡与对比例1不同之处在于每对测试电极结构的不同;血样从各分微流通道进入反应腔的过程中,由于银浆电路的疏水性,对比例1中的参比电极可能会阻碍血样进入反应腔;实施例1中使反应腔内的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的长度均小于反应腔宽度;此设计在未改变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的间距基础上,降低了血样进入反应腔难度,使反应腔内血样的充满程度更稳定,进而提高了检测的凝血特征点电信号的准确性。
实施例2:
结合图7a、图7b、图7c、图8和图9进行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中所述检测卡与对比例1、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每对测试电极结构的不同;实施例2将检测卡反应腔内的测试电极排布方向设计为与血样流入反应腔的方向相同;该结构设计与对比例1相比,一方面缩短了反应腔内的电路起始导通时间;另一方面降低了血样进入反应腔难度,使反应腔内血样的充满程度更稳定;从而提高获取血样凝固起始阶段电信号的准确性。
对比例1、实施例1及实施例2所述检测卡的重复性测试结果如下:
结果显示,本发明设计的三种检测卡测试指尖血及静脉血样本的变异系数(CV)均在10%以内,均符合检测卡重复性指标要求;因使反应腔内电极宽度小于反应腔宽度或电极与血样流入反应腔的方向平行的结构设计使实施例1、实施例2所述检测卡的样本测试重复性均明显优于对比例1。
本发明的目的:
1、可同时检测凝血四项;
2、电极单面设计,解决因贴卡不齐造成的电极接触不好而无法接通电路问题;
3、减少检测卡层数、孔结构,降低了制卡难度;
4、使反应腔内电极宽度小于反应腔宽度或电极与血样流入反应腔的方向平行的结构设计,提高测试结果重复性。
本发明的技术关键点:
1.本检测卡可同时检测凝血四项(PT/APTT/FIB/TT);
2、电极单面设计,解决了因贴卡不齐造成的电极接触不好而无法接通电路问题;
3、检测卡层数、孔结构较少,降低了制卡难度;
4、使反应腔内电极宽度小于反应腔宽度或电极与血样流入反应腔的方向平行的设计,提高测试结果重复性。
另外,一方面降低血样进入反应腔难度,使反应腔内血样的充满程度更稳定,另一方面缩短反应腔内的电路起始导通时间,从而提高获取血样凝固起始阶段电信号的准确性。
本发明欲保护点:
1.本检测卡可同时检测凝血四项(PT/APTT/FIB/TT);
2.本检测卡电极为单面设计、具有比现有产品更简洁的结构,制备难度低,不易出现电路导通性差的问题;
3.反应腔内电极宽度小于反应腔宽度或电极与血样流入反应腔的方向平行的结构设计,提高了测试结果重复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电化学法同时检测凝血四项(PT、APTT、FIB、TT)的检测卡,检测卡从下到上共三层结构,依次为下层亲水膜、双面胶层、上层亲水膜;所述下层亲水膜表面印刷有电路用于检测血液凝固过程中的电阻变化;所述双面胶层进行了冲孔处理,制卡时与下层亲水膜和上层亲水膜粘合形成相对密闭的结构,包括加样孔、微流通道、反应腔;所述上层亲水膜层包括上加样孔、气孔结构。本检测卡所测样本为全血,全血经加样孔进入微流通道,经毛细管作用最终流至各反应腔;气孔用于样本流动时排尽微流通道及反应腔内的空气。所述反应腔共四个,分别涂有PT、APTT、FIB、TT试剂;全血进入反应腔后使反应腔内电路连通并启动凝血反应,电化学检测仪检测这一过程的电阻变化,计算出凝血时间。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检测卡,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层亲水膜(1)、双面胶层(4)和上层亲水膜(9);
所有电路均设置于所述下层亲水膜(1)的上表面,所述双面胶层(4)粘合于所述下层亲水膜(1)的上表面和所述上层亲水膜(9)的下表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的数量为多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胶层(4)设有主微流通道(6),多组所述电路关于所述主微流通道(6)呈轴对称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平行排布的参比电极(2)和工作电极(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卡,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主微流通道(6)同侧的多组所述电路共用一条所述参比电极(2)。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意一项所述的检测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胶层(4)设有多个与所述电路一一对应的反应腔(8),所述反应腔(8)与同组所述电路的所述参比电极(2)和所述工作电极(3)对位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反应腔(8)内所述参比电极(2)和所述工作电极(3)间距为1.2mm~3.6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腔(8)内所述参比电极(2)和所述工作电极(3)的排布方向与血样流入所述反应腔(8)的方向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腔(8)内所述参比电极(2)和所述工作电极(3)的长度均小于所述反应腔(8)的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腔(8)内所述参比电极(2)和所述工作电极(3)的排布方向与血样流入所述反应腔(8)的方向平行。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胶层(4)还设有:中加样孔(5)和多条分微流通道(7);多条所述分微流通道(7)的第一端均通过所述主微流通道(6)连接于所述中加样孔(5),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反应腔(8)一一对应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检测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微流通道(6)的宽度为0.5~3.0mm,所述分微流通道(7)的宽度为0.5~3.0mm。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检测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亲水膜(9)设有上加样孔(11)和多个与所述反应腔(8)一一对应的气孔(10);所述上加样孔(11)和所述中加样孔(5)的对位配合,所述气孔(10)与所述反应腔(8)对位配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胶层(4)为PET材质,其厚度为0.015~0.5mm。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亲水膜(1)和所述上层亲水膜(9)采用PET、PC、ABS或PMMA材质,其厚度≥0.2μm。
CN202310548545.5A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检测卡 Pending CN1166430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48545.5A CN116643034A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检测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48545.5A CN116643034A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检测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43034A true CN116643034A (zh) 2023-08-25

Family

ID=87642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48545.5A Pending CN116643034A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检测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43034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81624Y (zh) * 2006-01-04 2007-03-21 合世生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同时检测多种人体生理信息的微信道生物传感器试片
US20080124749A1 (en) * 2006-09-14 2008-05-29 Farnam W Edward Device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properties of a sample
CN108535464A (zh) * 2017-12-26 2018-09-14 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便携式凝血检测卡
CN109975560A (zh) * 2019-04-12 2019-07-05 深圳优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微流控凝血检测卡及凝血检测仪器
CN110244066A (zh) * 2019-07-01 2019-09-17 北京乐普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干式电化学法凝血酶原时间检测卡及制备方法
CN111879837A (zh) * 2020-08-03 2020-11-03 南京岚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活化凝血时间的电化学检测方法
US20220143600A1 (en) * 2019-03-01 2022-05-12 Lansion Biotechnology Co., Ltd. Multi-channel microfluidic blood coagulation detection chip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81624Y (zh) * 2006-01-04 2007-03-21 合世生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同时检测多种人体生理信息的微信道生物传感器试片
US20080124749A1 (en) * 2006-09-14 2008-05-29 Farnam W Edward Device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properties of a sample
CN108535464A (zh) * 2017-12-26 2018-09-14 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便携式凝血检测卡
US20220143600A1 (en) * 2019-03-01 2022-05-12 Lansion Biotechnology Co., Ltd. Multi-channel microfluidic blood coagulation detection chip
CN109975560A (zh) * 2019-04-12 2019-07-05 深圳优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微流控凝血检测卡及凝血检测仪器
CN110244066A (zh) * 2019-07-01 2019-09-17 北京乐普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干式电化学法凝血酶原时间检测卡及制备方法
CN111879837A (zh) * 2020-08-03 2020-11-03 南京岚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活化凝血时间的电化学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73884B (zh) 分析液态样品的电化学感测器及方法
EP200515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alteration of flow characteristics in a liquid sample
EP1747450B1 (en) Connector configuration for electrochemical cells and meters for use in combination therewith
EP1901065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properties of a sample
CN108398470B (zh) 血液活化凝血时间测定生物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
US10650944B2 (en) Resistance structure, resistance structure unit, information identification device and biosensor
US20240060928A1 (en) Biosensor
CN116643034A (zh) 一种检测卡
CN204594927U (zh) 多参数传感电极
CN212255171U (zh) 一种生物传感器及检测凝血指标的系统
CN212134552U (zh) 一种生物传感器
KR101024382B1 (ko) 생체물질 분석용 테스트 스트립
CN113008951A (zh) 一种生物传感器及其在检测血液样品凝血指标中的应用
CN113008952A (zh) 一种用于样品检测的生物传感器
WO2004097393A1 (ja) フィルタとそれを備えたバイオセンサ
CN216678274U (zh) 用于血液样本检测的多通道微流控芯片
CN107917942B (zh) 一种电极系统及含有该电极系统的试条和仪器
CN217385314U (zh)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的检测芯片
CN113702649B (zh) 一种用于测定血液凝结时间的微流体生物芯片
CN115876989A (zh) 一种基于磁弹性传感器的血栓弹力图检测芯片及检测方法
JP2017505446A (ja) ナノ流体バイオセンサ用の気体排出システム
CN113996361A (zh) 用于血液样本检测的多通道微流控芯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