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42061A - 水下大直径管涵浮运安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水下大直径管涵浮运安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42061A
CN116642061A CN202310617825.7A CN202310617825A CN116642061A CN 116642061 A CN116642061 A CN 116642061A CN 202310617825 A CN202310617825 A CN 202310617825A CN 116642061 A CN116642061 A CN 1166420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vert
installer
water
pipe
pipe culve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1782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乃受
朱炜炜
刘祥玉
李智璞
杜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Port Engineering Design & Consulting Co Ltd Of Cccc Frist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CCCC First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Port Engineering Design & Consulting Co Ltd Of Cccc Frist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CCCC First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Port Engineering Design & Consulting Co Ltd Of Cccc Frist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CCCC First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Port Engineering Design & Consulting Co Ltd Of Cccc Frist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1782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4206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420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420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35/00Vessels or similar float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3B35/03Pipe-laying vess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1/00Laying or reclaiming pipes; Repairing or joining pipes on or under water
    • F16L1/12Laying or reclaiming pipes on or under water
    • F16L1/16Laying or reclaiming pipes on or under water on the botto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1/00Laying or reclaiming pipes; Repairing or joining pipes on or under water
    • F16L1/12Laying or reclaiming pipes on or under water
    • F16L1/20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loats, weights
    • F16L1/202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loats, weights fixed on or to vessels
    • F16L1/205Pipe-laying shi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1/00Laying or reclaiming pipes; Repairing or joining pipes on or under water
    • F16L1/12Laying or reclaiming pipes on or under water
    • F16L1/20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loats, weights
    • F16L1/202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loats, weights fixed on or to vessels
    • F16L1/207Pipe handling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1/00Laying or reclaiming pipes; Repairing or joining pipes on or under water
    • F16L1/12Laying or reclaiming pipes on or under water
    • F16L1/20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loats, weights
    • F16L1/235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pipe during lay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7Offshore wind turb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水下大直径管涵浮运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器,安装器包括:筒体,其中部设置有容纳舱,筒体的外壁设置有多个支撑气囊;连接耳,设置于所述筒体的首端;压载水系统,设置于筒体上以使筒体上浮或下潜;充气机构,与支撑气囊连通以充气;控制系统,与所述压载水系统以及所述充气机构电性连接;导航定位系统,与所述控制系统均安装于工作母船上,所述工作母船通过缆绳与首端的连接耳连接。使用时,安装器在其自浮以及缆绳的作用下进入管涵的内部,充气机构对支撑气囊充气以使支撑气囊与管涵的内壁抵接固定,工作母船控制安装器带动管涵同步动作,实现管涵的水中位置调整,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无需使用大型方驳吊船安装。

Description

水下大直径管涵浮运安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下管涵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水下大直径管涵浮运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工程采用的大直径(≥2.5m)以上管涵,包含玻璃钢管和混凝土管等,在水上施工时,均采用大型方驳运输,吊船或方驳吊机安装的方式,由于该类管涵重量小、体积巨大、易碎、不易多层码放等特点,使得其安装操作即为不便,且大型方驳吊船的使用成本较高,需使用大量的船机资源,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现有技术中存在管涵安装器或管涵安装装置,其多适用于较小管径,不能适用于大直径以上管涵,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水下大直径管涵浮运安装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水下大直径管涵浮运安装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无需使用大型方驳吊船安装,即可完成大直径管涵的浮运、下潜以及水下对接功能,减少了大型船机的使用,以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水下大直径管涵浮运安装装置,其包括:
安装器,所述安装器包括:
筒体,其中部设置有容纳舱,所述筒体的外壁沿其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撑气囊,且所述支撑气囊沿所述筒体的轴向方向延伸;
连接耳,设置于所述筒体的首端;
压载水系统,设置于所述筒体上以使所述筒体上浮或下潜;
充气机构,与所述支撑气囊连通以向所述支撑气囊充气;
控制系统,与所述压载水系统以及所述充气机构电性连接;
导航定位系统,与所述控制系统均安装于工作母船上,所述工作母船通过缆绳与所述安装器的首端的所述连接耳连接;
所述安装器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支撑气囊未充气,使用时,初始状态下的所述安装器在其自浮以及所述缆绳的作用下进入管涵的内部,所述充气机构对所述支撑气囊充气以使所述支撑气囊与管涵的内壁抵接固定,使得所述安装器与所述管涵连接固定,所述工作母船控制所述安装器带动所述管涵同步动作。
本技术方案提供的水下大直径管涵浮运安装装置,通过设置控制系统控制压载水系统,配合工作母船,使得筒体前进、上浮或下潜,进而实现安装器的浮运;在缆绳以及安装器的自浮作用下,安装器可自主进入管涵的内部,支撑气囊可对安装器与管涵进行有效固定,同时可对安装器、以及管涵进行有效保护,避免两者摩擦碰撞造成不必要的损坏。本发明中,安装器可带动管涵实现水中位置调整,进而实现管涵的浮运以及水下精确定位对接,便于管涵的安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下大直径管涵浮运安装装置还包括辅助船,所述安装器连接于所述工作母船与所述辅助船之间,辅助船可起尾端限位作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支撑气囊对应设置有多个支架,同一所述支撑气囊的多个所述支架沿所述筒体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支架远离所述筒体的一端形成有具有敞口的容纳槽,所述支撑气囊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支架的容纳槽内,所述敞口位于所述容纳槽远离所述筒体的一端且其上设置有橡胶部,通过设置支架使得支撑气囊距离筒体具有一定的距离,可对筒体的外壁以及管涵进行保护,同时保护了筒体外部的各阀门与各管线。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支撑气囊对应设置有一个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支撑气囊对应且沿所述筒体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支架远离所述筒体的一端形成有具有敞口的容纳槽,所述支撑气囊的朝向所述筒体的一侧安装于所述支架的容纳槽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敞口位于所述容纳槽远离所述筒体的一端,且所述容纳槽的敞口端设置有橡胶部,橡胶部的设置避免安装器进出管涵时对管涵进行碰撞。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
支撑板,相对且间隔设置有两个;
连接板,垂直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
两个第一加劲板,相对设置于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且连接于所述支撑板的下部;
两个第二加劲板,相对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且与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上部连接形成所述容纳槽,所述橡胶部设置于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上部,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较低。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载水系统包括:
压载混凝土,浇筑于所述容纳舱的底部;
两个压水仓,形成于所述筒体的两端,两个所述压水仓对称设置于所述容纳舱的两侧,所述压水仓上开设有进气孔、排气孔以及进水孔、排水孔;
进排水机构,设置于所述压水仓上且与所述进水孔与所述排水孔连通;
其中,所述充气机构与所述进气孔连通用以向所述压水仓充气,利用进排水结构、充气机构的配合可实现压载水系统的上浮下潜,简单方便。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排水机构包括水泵、进水管与排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排水管分别设置于所述进水孔与所述排水孔处,且所述进水管内设置有电磁阀,所述排水管内设置有单向阀,所述电磁阀与单向阀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进气孔与所述排气孔处分别设置有进气管与排气管,且所述进气管与所述排气管内均设置有电控蝶阀,所述电控蝶阀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利用电磁阀与电控蝶阀实现压水仓的进水与排水,结构简单且方便在工作母船上进行控制。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水下大直径管涵浮运安装装置还包括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包括:
框架,设置于所述工作母船上且延伸至所述工作母船的外部;
工作梁,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框架上且可沿所述工作母船的航行方向以及其宽度方向移动;
卷扬设备,对称设置于所述工作梁上,所述卷扬设备包括第一卷扬机与第二卷扬机,所述第一卷扬机吊装有砂箱,所述第二卷扬机吊装管涵,所述第一卷扬机与第二卷扬机一体连接且可沿所述工作母船的宽度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导航定位系统安装于所述框架上。所述安装器带动管涵浮运至安装区域后,利用操作平台将管涵下潜至设置位置,简单方便,导航定位系统配合工作梁可实现管涵的精确水平调整定位。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器还包括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包括螺旋桨和发动机,所述螺旋桨设置于所述筒体的尾端,所述发动机安装于所述容纳舱内,所述发动机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且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螺旋桨连接用以驱动螺旋桨转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航定位系统为GPS定位系统,且所述筒体的外壁上间隔设置多个吊耳,方便安装器的吊装。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安装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水下大直径管涵浮运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支撑气囊与支架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水下大直径管涵浮运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安装器的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操作平台控制管涵水下安装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多排安装器同步运动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安装器10;工作母船20;辅助船30;管涵40;砂箱50;水平面60;管涵导向安装拉合装置70;同步联动系统90;筒体1;容纳舱11;支撑气囊12;吊耳13;检修孔14;动力系统2;螺旋桨21;发动机22;压载水系统3;压载混凝土31;压水仓32;水泵331;进水管332;排水管333;电磁阀334;进气管34;排气管35;电控蝶阀36;单向阀37;空压机41;控制柜42;导航定位系统5;连接导线61;充气管路62;操作平台7;框架71;工作梁72;卷扬设备73;第一卷扬机731;第二卷扬机732;支架8;容纳槽81;橡胶部82;贯穿孔83;支撑板84;连接板85;第一加劲板86;第二加劲板87;插座88;连接耳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图8,在本发明提供的水下大直径管涵浮运安装装置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中,该水下大直径管涵浮运安装装置包括安装器10、控制系统以及导航定位系统5,安装器10的首端通过缆绳与工作母船20连接,在工作母船20的控制下可实现安装器10的浮运。导航定位系统5设置于工作母船20上,安装器10依靠自浮以及缆绳的作用可自主进入管涵40的内部,且管涵40内部的安装器10可与管涵40有效固定,安装器10动作可带动管涵40同步动作,调整其水中位置,实现管涵40的浮运、下潜以及水下对接功能。
参考图1~图3,安装器10包括筒体1、连接耳9、压载水系统3以及充气机构。
具体地,筒体1的中部设置有容纳舱11,且筒体1的外壁沿其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撑气囊12,且支撑气囊12沿筒体1的轴向方向延伸,充气机构与支撑气囊12连通以向支撑气囊12充气。其中,筒体1作为安装器10的主体结构,其形状与管涵40的形状相适配,参考图3,筒体1呈圆柱形。本实施例中,筒体1的首端与尾端为其轴向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端。
本实施例中,筒体1的首端以及尾端均可设置有连接耳9,连接耳9处连接有缆绳,通过拖拽缆绳以使筒体1前进或后退,压载水系统3设置于筒体1上以使筒体1上浮或下潜,且工作母船20上还设置有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充气机构以及压载水系统3电性连接用以控制充气机构以及压载水系统3的运行。其中,为了保证拖拽稳定性,筒体1的首端、尾端均可设置多个连接耳9。
安装器10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支撑气囊12未充气,使用时,初始状态下的所述安装器10在其自浮以及缆绳的作用下进入管涵40的内部,充气机构对所述支撑气囊12充气以使所述支撑气囊12与管涵40的内壁抵接固定,使得所述安装器10与所述管涵40连接固定,所述工作母船20控制所述安装器10带动所述管涵40同步动作。
本发明提供的水下大直径管涵浮运安装装置,通过设置缆绳以及控制系统控制压载水系统3以及充气机构,使得筒体1前进、后退、上浮或下潜,进而实现安装器10的浮运;在缆绳以及安装器10的自浮作用下,安装器10可进入管涵40,后利用充气机构对支撑气囊12进行充气,使得支撑气囊12对安装器10与管涵40进行有效固定,同时可对安装器10、以及管涵40进行有效保护,避免两者摩擦碰撞造成不必要的损坏。该安装装置中,安装器10可带动管涵40实现水中位置调整,进而实现管涵40的浮运以及水下精确定位对接,便于管涵40的安装。
上述实施例中,导航定位系统5可以为GPS定位系统,实现浮运导航。其中,导航定位系统5实现安装器10和管涵40的组合体浮运和安装精确定位,精度±0.5m。
参考图1、图2,压载水系统3包括压载混凝土31、两个压水仓32以及进排水机构。
具体地说,压载混凝土31浇筑于容纳舱11的底部,两个压水仓32分别形成于筒体1的两端,且两个压水仓32对称设置于容纳舱11的两侧,压水仓32上开设有进气孔、排气孔以及进水孔、排水孔;进排水机构设置于压水仓32上且与进水孔与排水孔连通;充气机构与进气孔连通用以向压水仓32充气。本实施例中,利用进排水结构、充气机构的配合可实现压载水系统3的上浮下潜,简单方便。其中,充气机构设置于工作母船20上,且充气机构包括空压机41,空气机可对压水仓32供气。
更具体地说,进排水机构包括水泵331、进水管332与排水管333,进水管332与排水管333分别设置于进水孔与排水孔处,水泵331具有出水管3311,出水管3311的一端与水泵331的出口连通,另一端与压水仓32的上部连通。水泵331的进口与外部连通,水泵331用以将水从出水管输送至压水仓32,进水管332与排水管333与充气结构、进气孔与排气孔配合,实现压水仓32通过进水管332进水或压水仓32内的水通过排水管333排出,且进水管332内设置有电磁阀334,排水管333内设置有单向阀37,电磁阀334与单向阀37均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进气孔与排气孔处分别设置有进气管34与排气管35,充气机构通过进气管34与进气孔连通,且进气管34与排气管35内均设置有电控蝶阀36,电控蝶阀36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进气管34与排气管35并安装电控蝶阀36,控制压水仓32内空气流通,通过进水管332与排水管333并安装电磁阀334,与进气管34与排气管35配合控制压水仓32进水和排水,结构简单且方便在工作母船20上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中,压水仓32进水可通过进水管332以及水泵331实现。当安装器10的压水仓32内的水排干后,其自重小于水的浮力,刚开始时漂浮在水面上,当打开进水管332的电磁阀334,且打开排气管35的电控蝶阀36,依靠自重通过进水管332进水。当安装器10需要下潜时,可启动水泵331通过出水管对压水仓32进行进水。当需要上浮时,打开排水管333的电磁阀334,同时打开进气管34的电控蝶阀36,并启动空压机41,压水仓32内的水通过排水管333排出。其中,排水管333位于压水仓32内的端部靠近压水仓32的底部设置。
具体地说,实际操作时,将安装器10中压水仓32内的水全部排除干净,让其漂浮在水上,管涵40吊放至水上,此时,导通进水管332以及排气管35,使得压水仓32进水至安装器10的轴线与管涵40的轴线大致重合,关闭进水管332与排气管35对应的电磁阀334与电控蝶阀36,在缆绳以及安装器10的自浮作用下,安装器10可自主进入管涵40。支撑气囊12充气使得安装器10与管涵40形成组合体,工作母船20通过缆绳拖带和GPS定位系统,实现组合体的浮运。当组合体浮运至安装区域后,通过水泵331进水可实现下潜。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可对进水管332的位置进行设置,当压水仓32内的水与进水管332平齐时,进水管332不再进水,此时,安装器10的轴线与管涵40的轴线大致重合,不需要额外设置流量计及其对应的控制策略,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水下大直径管涵浮运安装装置中,安装器10与工作母船20通过首端的连接耳9与缆绳可拆卸连接,控制系统与安装器10之间的连接导线61可通过电连接器电性连接,充气机构包括空压机41,空压机41通过充气管路62为压载水系统的进气管34充气,且充气管路62与进气管34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安装器10可在首端与尾端的缆绳作用下前进或后退,在适当导向下,可在缆绳的作用下进出管涵40,当安装器10位于管涵40内时,对支撑气囊12进行充气使得其对管涵40进行支撑,进而可在工作母船20以及缆绳的作用下带动安装器10和管涵40的组合体前进后退,实现水上位置调整。
为了方便安装器10的吊装,参考图6,筒体1的外壁上间隔设置多个吊耳13,多个吊耳13沿筒体1的周向方向以及筒体1的轴向方向布设。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5,安装器10还包括动力系统,动力系统通过连接导线61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且动力系统为安装器10的局部的前进或后退提供动力,进而实现安装器10和管涵40的组合体的局部的前进后退。
具体地说,参考图5,动力系统2包括螺旋桨21和发动机22,螺旋桨21设置于筒体1的尾端,发动机22安装于容纳舱11内,发动机22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发动机22的输出轴与螺旋桨21连接用以驱动螺旋桨21转动。本实施例中,控制系统通过连接导线61与发动机22电性连接,控制系统可控制发动机22启动运转,发动机22转动驱动螺旋桨21同步转动。
本实施例中,动力系统2的主要作用为实现安装器10的前进后退,进而可在适当导向下(可人工通过缆绳进行导向),利用动力系统2推动安装器10自主进出入管涵40。
更具体地说,在安装器10进入管涵40前,安装器10的首端靠近管涵40的端部,安装器10上的连接导线61贯穿管涵40后与控制系统连接,且安装器10首端的缆绳可贯穿管涵40后与工作母船20连接。在需要进入管涵40内时,对安装器10进行适当导向,尾端的螺旋桨21转动使得安装器10的首端由管涵40的端部自主进入管涵40中。当安装器10需要退出管涵40时,支撑气囊12收缩,控制系统控制螺旋桨21反向转动使得安装器10退出管涵40。需要说明的是,螺旋桨21的推进原理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过分赘述,且安装器10进入管涵40时,螺旋桨21并不会进入管涵40内部,因此管涵40并不会对螺旋桨21的直径尺寸进行限制,螺旋桨21的具体尺寸以及与安装器10的尾端之间的距离尺寸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参考图6,筒体1上还可以设置检修孔14,可通过检修孔14对发动机22进行检修。
进一步的,参考图8,水下大直径管涵浮运安装装置还包括辅助船30,安装器10连接于工作母船20与辅助船30之间,辅助船30在管涵40水上运输时起尾端限位作用。其中,辅助船30为简易小船即可。本实施例中,辅助船30可通过缆绳与安装器10的尾端的连接耳连接,安装器10与管涵40的组合体浮运时,发动机不会驱动螺旋桨转动,因而螺旋桨不会对尾端的缆绳造成干涉。
参考图4、图5,为了方便支撑气囊12的安装,每个支撑气囊12对应设置有多个支架8,同一支撑气囊12的多个支架8沿筒体1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且支架8远离筒体1的一端形成有具有敞口的容纳槽81,支撑气囊12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个支架8的容纳槽81内,敞口位于所述容纳槽81远离所述筒体1的一端且其上设置有橡胶部82,通过设置支架8使得支撑气囊12距离筒体1具有一定的距离,可对筒体1的外壁、管涵40以及筒体1上的各阀门以及各管线起保护作用,同时橡胶部82的设置避免安装器10进出管涵40对其进行碰撞。其中,支架8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进一步的,继续参考图4,支架8上形成有的贯穿孔83,贯穿孔83相对容纳槽81靠近筒体1,通过设置贯穿孔83保证支架8的结构稳定性的同时,减轻了支架8的重量。其中,控制系统与动力系统2、压载水系统3之间的各管线可穿设于贯穿孔83中。
具体地说,参考图4、图5,支架8包括支撑板84、连接板85、第一加劲板86以及第二加劲板87。支撑板84相对且间隔设置有两个,连接板85设置有一个,且连接板85垂直连接于两个支撑板84之间。
第一加劲板86配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一加劲板86相对设置于两个支撑板84之间且连接于支撑板84的下部,第二加劲板87配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二加劲板87相对设置于连接板85上且与两个支撑板84的上部连接形成容纳槽81,橡胶部82设置于两个支撑板84板的上部,该结构下的支架8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较低。本实施例中,支架8的一侧还设置有插座88。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每个支撑气囊12对应设置有一个支架,该支架与支撑气囊12对应且沿筒体的轴向方向延伸,支架远离筒体的一端形成有具有敞口的容纳槽,支撑气囊12的朝向筒体的一侧安装于支架的容纳槽内。该支架的设置使得充气后的支撑气囊12整体上可与管涵紧密贴合,进一步提高安装器10与管涵的连接固定能力。
进一步的,参考图7,水下大直径管涵浮运安装装置还包括操作平台7,操作平台7包括框架71、工作梁72、卷扬设备73,在组合体浮运至安装区域时,通过操作平台7配合管涵导向安装拉合装置70,完成管涵40安装。需要说明的是,管涵导向安装拉合装置70为现有技术,因此其结构不在此处过分赘述。
具体地说,框架71设置于工作母船20上且延伸至工作母船20的外部,工作梁72可移动地设置于框架71上且可沿工作母船20的航行方向以及其宽度方向移动;卷扬设备73对称设置于工作梁72上,卷扬设备73包括第一卷扬机731与第二卷扬机732,第一卷扬机731吊装有砂箱50,第二卷扬机732吊装管涵40用以水下安装,第一卷扬机731与第二卷扬机732一体连接且可沿工作母船20的宽度方向移动,导航定位系统5安装于框架71上。管涵40安装时,安装器10带动管涵40在水平面60浮运至安装区域后,利用操作平台7与安装器10将管涵40下潜至设置位置,简单方便,导航定位系统5配合工作梁72可实现管涵40的精确水平调整定位。位于设置位置的管涵40通过管涵导向安装拉合装置70对接、拉合,实现管涵40的安装。
更具体的说,工作梁72包括沿工作母船20的航行方向移动的第一纵梁和沿工作母船20的宽度方向移动的第二纵梁,第一纵梁与第二纵梁配合结合可实现管体的精确水平平面调整定位。
进一步的,参考图8,水下大直径管涵浮运安装装置还可以包括同步联动系统90,安装器10可以设置有多个,同步联动系统90与多个安装器10连接用以实现多个安装器10串联或并联,进而实现多排、多根安装器10的同时移动和下潜上浮。
本发明提供的水下大直径管涵浮运安装装置,使用时,在管涵堆放场的码头,利用起重船将管涵40吊放入水,安装器10自主进入管涵40,支撑气囊12进行充气,使得管涵40和安装器10呈一体连接,采用串联或并联方式,单独或成排运输,运输时工作母船20在前提供动力和定位导航,拖拽管涵40和安装器10,通过在安装器10的尾部设置辅助船30导向,在运输至安装位置后,压载水系统3工作,并结合工作母船20的操作平台7完成安装,安装完成后,支撑气囊12收缩,压载水系统3排水使得安装器10上浮,进行下个循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水下大直径管涵浮运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器,所述安装器包括:
筒体,其中部设置有容纳舱,所述筒体的外壁沿其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撑气囊,且所述支撑气囊沿所述筒体的轴向方向延伸;
连接耳,设置于所述筒体的首端;
压载水系统,设置于所述筒体上以使所述筒体上浮或下潜;
充气机构,与所述支撑气囊连通以向所述支撑气囊充气;
控制系统,与所述压载水系统以及所述充气机构电性连接;
导航定位系统,与所述控制系统均安装于工作母船上,所述工作母船通过缆绳与所述安装器的首端的所述连接耳连接;
所述安装器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支撑气囊未充气,使用时,初始状态下的所述安装器在其自浮以及所述缆绳的作用下进入管涵的内部,所述充气机构对所述支撑气囊充气以使所述支撑气囊与管涵的内壁抵接固定,使得所述安装器与所述管涵连接固定,所述工作母船控制所述安装器带动所述管涵同步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大直径管涵浮运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船,所述安装器连接于所述工作母船与所述辅助船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大直径管涵浮运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气囊对应设置有多个支架,同一所述支撑气囊的多个所述支架沿所述筒体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支架远离所述筒体的一端形成有具有敞口的容纳槽,所述支撑气囊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支架的容纳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大直径管涵浮运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气囊对应设置有一个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支撑气囊对应且沿所述筒体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支架远离所述筒体的一端形成有具有敞口的容纳槽,所述支撑气囊的朝向所述筒体的一侧安装于所述支架的容纳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水下大直径管涵浮运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敞口位于所述容纳槽远离所述筒体的一端,且所述容纳槽的敞口端设置有橡胶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下大直径管涵浮运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
支撑板,相对且间隔设置有两个;
连接板,垂直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
两个第一加劲板,相对设置于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且连接于所述支撑板的下部;
两个第二加劲板,相对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且与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上部连接形成所述容纳槽,所述橡胶部设置于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上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水下大直径管涵浮运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载水系统包括:
压载混凝土,浇筑于所述容纳舱的底部;
两个压水仓,形成于所述筒体的两端,两个所述压水仓对称设置于所述容纳舱的两侧,每个所述压水仓上开设有进气孔、排气孔以及进水孔、排水孔;
进排水机构,设置于所述压水仓上且与所述进水孔与所述排水孔连通;
其中,所述充气机构与所述进气孔连通用以向所述压水仓充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下大直径管涵浮运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排水机构包括水泵、进水管与排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排水管分别设置于所述进水孔与所述排水孔处,且所述进水管内设置有电磁阀,所述排水管内设置有单向阀,所述电磁阀与单向阀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所述进气孔与所述排气孔处分别设置有进气管与排气管,且所述进气管与所述排气管内均设置有电控蝶阀,所述电控蝶阀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9.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大直径管涵浮运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包括:
框架,设置于所述工作母船上且延伸至所述工作母船的外部;
工作梁,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框架上且可沿所述工作母船的航行方向以及其宽度方向移动;
卷扬设备,对称设置于所述工作梁上,所述卷扬设备包括第一卷扬机与第二卷扬机,所述第一卷扬机吊装有砂箱,所述第二卷扬机吊装管涵,所述第一卷扬机与第二卷扬机一体连接且可沿所述工作母船的宽度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导航定位系统安装于所述框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大直径管涵浮运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器还包括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包括螺旋桨和发动机,所述螺旋桨设置于所述筒体的尾端,所述发动机安装于所述容纳舱内,所述发动机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且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螺旋桨连接用以驱动螺旋桨转动。
CN202310617825.7A 2023-05-29 2023-05-29 水下大直径管涵浮运安装装置 Pending CN1166420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17825.7A CN116642061A (zh) 2023-05-29 2023-05-29 水下大直径管涵浮运安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17825.7A CN116642061A (zh) 2023-05-29 2023-05-29 水下大直径管涵浮运安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42061A true CN116642061A (zh) 2023-08-25

Family

ID=87614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17825.7A Pending CN116642061A (zh) 2023-05-29 2023-05-29 水下大直径管涵浮运安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4206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899635A (en) Transportation underwater tunnel system
US9822767B2 (en) Floating-body type wind turbine power genera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transporting components of the same
KR101412094B1 (ko) 오프쇼어 구조물을 운반 및 설치하기 위한 선박 및 방법
US5657714A (en) Methods and means of transporting fresh water across oceans
CN111645810B (zh) 一种带有浮力调节搭载平台的多功能工作船及其作业方法
KR20140057486A (ko) 조력 발전소를 위한 설치 비클과 그 작동 방법
CN108222069B (zh) 一种水下沉管、架设水下沉管的装置及施工方法
US6682266B2 (en) Tension leg and method for transport, installation and removal of tension legs pipelines and slender bodies
CN116642061A (zh) 水下大直径管涵浮运安装装置
WO2009088302A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equipment units in a body of water
CN111472377A (zh) 一种利用沉垫-浮箱的海上风电整体安装装置及方法
CN100535251C (zh) 水工工程构件体预制的土坑及浮起转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JPH0986485A (ja) 大型構造物の製造作業方法及び修理作業方法並にこれらの方法の実施に用いるバージ
CN115042930B (zh) 一种压载水舱及浮船坞
CN104149927A (zh) 运行平稳的不沉环保船
CN210126614U (zh) 沉管组合式运输安装设备
CN108407996B (zh) 一种新型模块化船舶助浮适航设施及其使用方法
CN112606976A (zh) 一种可下潜式波浪滑翔机
KR20120042828A (ko) 흐르는 물로부터의 에너지를 이용하기 위해 워터 휠 또는 터빈을 결합하는 잠수형 장치
KR20090120609A (ko) 육상건조 선박의 진수방법
GB2114195A (en) Marine railroad
KR20090053669A (ko) 침강부유식 트림 제어 유체발전 모듈
US11505297B2 (en) Ultra-large marine submersible transport boats and arrangements for transportation of aqueous bulk liquids, including fresh water
JP3242174U (ja) 水上乗物による浮力貯蔵システム
CN113525659B (zh) 一种全海况长航程无人帆船用转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