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35644A - 带有处于外部的控制阀的振动阻尼器 - Google Patents

带有处于外部的控制阀的振动阻尼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35644A
CN116635644A CN202180085793.XA CN202180085793A CN116635644A CN 116635644 A CN116635644 A CN 116635644A CN 202180085793 A CN202180085793 A CN 202180085793A CN 116635644 A CN116635644 A CN 1166356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verflow
vibration damper
control valve
flow path
additional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8579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库克拉
J-R·施勒格尔
D·斯托夫
J·布拉斯安东尼奥
E·林德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6356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356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207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16F9/323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cylinders
    • F16F9/3257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cylinders in twin-tube type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44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 F16F9/46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allowing control from a distance, i.e. location of means for control input being remote from site of valves, e.g. on damper external wal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振动阻尼器(1),其包括容器管(2)、内管(3)、活塞(4)、活塞阀设备(5)、底部阀设备(6)、溢流管(11)、可电气操控的第一控制阀(9)和可电气操控的第二控制阀(10)。内管(3)布置在容器管(2)中。活塞(4)可轴向运动地布置在内管(3)中并且将内管(3)的内部空间划分成两个工作腔室(AK1,AK2)。活塞阀设备(5)布置在活塞(4)处并且如此构造,以便在振动阻尼器(1)的拉力阶段和压力阶段中能够实现阻尼介质在工作腔室(AK1,AK2)之间的溢流。在容器管(2)的内圆周和内管(3)的外圆周之间设置有补偿腔室(AGK)。底部阀装置(6)将工作腔室中的一个(AK2)与补偿腔室(AGK)连接,以便在振动阻尼器(1)的拉力阶段和压力阶段中能够实现阻尼介质在工作腔室(AK2)和补偿腔室(AGK)之间的溢流。溢流管(11)布置在内管(3)和容器管(2)之间并且提供从工作腔室中的一个(AK1)到补偿腔室(AGK)的第一附加流动路径

Description

带有处于外部的控制阀的振动阻尼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振动阻尼器,其包括容器管、内管、活塞、活塞阀设备、底部阀设备、溢流管、可电气操控的第一控制阀和可电气操控的第二控制阀,其中,内管布置在容器管中,活塞可轴向运动地布置在内管中并且将内管的内部空间划分成两个工作腔室,活塞阀设备布置在活塞处并且如此构造,以便在振动阻尼器的拉力阶段和压力阶段中能够实现阻尼介质在工作腔室之间的溢流,在容器管的内圆周和内管的外圆周之间设置有补偿腔室,底部阀设备将工作腔室中的一个与补偿腔室连接,以便在振动阻尼器的拉力阶段和压力阶段中能够实现阻尼介质在所述工作腔室和补偿腔室之间的溢流,溢流管布置在内管和容器管之间并且提供从工作腔室中的一个到补偿腔室的第一附加流动路径,第一控制阀与第一附加流动路径共同作用,以便控制阻尼介质经过第一附加流动路径的溢流,第二控制阀与从另一个工作腔室到补偿腔室的第二附加流动路径共同作用,以便控制阻尼介质经过第二附加流动路径的溢流,并且第一控制阀的区段和第二控制阀的区段从容器管径向外侧地突出。
背景技术
从DE 100 25 399A1中已知一种这种类型的振动阻尼器。在该振动阻尼器的情况下,控制阀处于外部地安设在容器管处。与具有处于内部的控制阀的振动阻尼器相比,这能够实现容器管的纤细的结构方式。
经由可电气操控的控制阀,振动阻尼器的阻尼特性曲线可以不仅在拉力阶段(即在活塞杆移出时)中而且在压力阶段(即在活塞杆移入并且活塞在底部阀设备方向上运动时)中根据需求在机动车的行驶运行期间进行调整。为此,补充于经由活塞阀设备和/或底部阀设备的溢流路径之外,还借助于控制阀或多或少地开启相应的旁路或附加溢流路径。
有时存在如下安装情形,例如在振动阻尼器较短的情况下,在其中出于包装原因,处于外部的控制阀应大约在相同的高度上并且大约在容器管的相对而置的侧部处进行安设,由此在相关车轮悬架压缩时,控制阀与周围的部件碰撞。在此,可能需要将控制阀尽可能放置在振动阻尼器的底部阀附近。例如,在机动车处,一个控制阀可以在行驶方向上指向,而另一个逆着行驶方向指向,如这在DE 100 25 399A1中描述的。然而,其他取向也是可能的。
由结构类型决定地,附加溢流路径仅可以在活塞的极限位置对面在拉力阶段和压力阶段中从内管的工作腔室中分叉,即实际上在阻尼器在其纵向方向上的相反端部区段处。因此,将控制阀相应在上方和在下方定位在振动阻尼器处乍一看适合,但在上述安装情形下,这有时是不期望的。
如下附加溢流设备在此提供补救,其虽然没有简化振动阻尼器的结构,但能够实现使控制阀的定位设计得更自由。在DE 100 25 399A1中,借助于围绕内管的内部溢流管,控制阀实际上带到相同的高度上。中间环连接两个溢流管并且同时分开两个附加溢流路径。两个控制阀此外放置在该中间环处,所述控制阀分别以区段径向向外延伸通过容器管中的开口。该中间环是相对复杂的构件,其具有大量密封部位和用于阻尼介质的穿通通道。
发明内容
在此背景下,本发明基于如下任务,说明如下备选方案,所述备选方案也允许将两个控制阀在大约相同的高度上处于外部地布置在容器管处。
该任务由上述类型的振动阻尼器来解决,其通过以下出众,溢流管具有关于振动阻尼器的纵向轴线斜切的端部区段,第一控制阀放置到该斜切的端部区段处,并且第二控制阀关于振动阻尼器的纵向轴线在斜切的端部区段的高度上布置。
这能够实现控制阀的更简单联接。由于溢流管处的斜切,容器管的一侧处的附加溢流路径中的一个可以延展直到针对另一个附加溢流路径的控制阀的高度上,从而可以取消用于连结控制阀的专用中间环。
本发明的特别实施形式是另外的专利权利要求的主题。
因此,在用于提供第二附加流动路径的第一变型方案中,内管可以在另一个工作腔室和补偿腔室之间构造径向开口。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控制阀可以直接放置在该径向开口处。
在第二变型方案中,第二溢流管布置在内管和容器管之间,该第二溢流管提供从另一个工作腔室到补偿腔室的第二附加流动路径。在此,第二溢流管具有关于振动阻尼器的纵向轴线斜切的端部区段。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控制阀放置到第二溢流管的斜切的端部区段处,以便控制阻尼介质经过第二附加流动路径的溢流。与第一变型方案相比,第二控制阀在振动阻尼器的纵向方向上的位置由此可以设计得更灵活,因为取消了控制阀定位与活塞的极限位置的依赖性。
根据一个特别的实施形式,溢流管以其斜切的端部区段彼此指向。通过斜切的端部区段的交错来轴向节省空间。
溢流管在此可以不相互连接。然后,它们分别在斜切的端部区段的端侧处密封。因此,溢流管的尺寸可以彼此独立地进行选择。
备选地,溢流管可以在斜切的端部区段的端侧处相互连接,其中,由溢流管提供的第一附加流动路径和第二附加流动路径相互密封。由此,两个溢流管可以联合成可预装配的单元。
为了密封,可以在斜切的端部区段的端侧之间布置简单的密封环,该密封环相应于端侧的斜切相对于振动阻尼器的纵向轴线倾斜地安置。该密封环同时密封两个溢流管。然而,也可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分别借助于自身的密封环来密封溢流管。
尤其,溢流管可以具有相同的内径和外径以及在其斜切的端部区段处相反的倾斜切角并且彼此同轴地布置。因此,溢流管可以简单地从管材料中切成一定长度。必要时,对应的倾斜的端侧甚至可以在相同切割中制造。
此外,存在如下可能性,两个溢流管以件、即作为管件制造并且在这样的一件式溢流管内设置关于振动阻尼器的纵向轴线相对于内管斜置的密封设备,该密封设备同时分开两个附加流动路径。两个控制阀在此在斜置的密封设备的高度上布置,以便控制阻尼介质经过相应的附加流动路径的溢流,即第一控制阀将溢流管内的第一附加流动路径与补偿腔室连接,并且第二控制阀将溢流管内的第二附加流动路径与补偿腔室连接。
控制阀可以布置在容器管的彼此相对而置的侧部处,更确切地说在振动阻尼器的纵向方向上的相同高度上亦或以较小的轴向偏移,与如DE 100 25 399A1中的中间环相比,斜切的端部区段的交错倾向于允许该偏移。
例如,用于附加流动路径的控制阀可以如此配置,使得通过在拉力阶段中开启第一控制阀来获得在拉力阶段中的较软的阻尼器特性曲线,并且通过在压力阶段中开启第二控制阀来获得在压力阶段中的较软的阻尼器特性曲线。
附图说明
下面依据图纸中所示的实施例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图纸在其中:
图1示出了用于根据本发明的振动阻尼器的液压电路图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振动阻尼器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且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振动阻尼器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用于根据本发明的振动阻尼器1的液压电路图的示意图,该振动阻尼器例如用于在机动车车轮悬架中使用。在图2和图3中示出了针对如此配置的振动阻尼器1的实施例,其中,在两个实施例中的相同构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振动阻尼器1包括外部容器管2,在该外部容器管中布置有内管3。在容器管2的内圆周和内管3的外圆周之间存在用于容纳液态阻尼介质的补偿腔室AGK。
在内管3的内部空间中可轴向运动地布置有活塞4。活塞4将内管3的内部空间划分成两个工作腔室AK1和AK2。在此,它借助于滑动密封件相对内管3的内壁密封。
在活塞4处布置有活塞阀设备5。该活塞阀设备如此构造,以便在振动阻尼器1的拉力阶段和压力阶段中能够实现阻尼介质在工作腔室AK1和AK2之间的溢流。活塞阀设备5可以由传统结构类型的一个或多个阀形成。当前,在图1中示例性针对拉力阶段和压力阶段分别描绘了弹簧加载的止回阀5a和5b,其例如可以实施为盘形阀。然而,就此而言,其他阀形状也是可能的。
此外,设置有底部阀设备6,其将工作腔室中的一个AK2与补偿腔室AGK连接,以便在振动阻尼器1的拉力阶段和压力阶段中能够实现阻尼介质在所述工作腔室AK2和补偿腔室AGK之间的溢流。底部阀设备6可以类似于活塞阀设备5由一个或多个例如弹簧加载的阀6a和6b形成。
此外,补偿腔室AGK必要时可以与远离底部阀的工作腔室AK1液压连接。这种液压连接7例如可以经由活塞杆引导装置8来进行,该活塞杆引导装置在从容器管2出来的活塞杆8a的一侧处封闭容器管2。
通过活塞阀设备5和底部阀设备6的阀来确定针对振动阻尼器1的拉力阶段和压力阶段的第一阻尼器特性曲线,该第一阻尼器特性曲线由阀的开启行为产生。
振动阻尼器1的该基本特性现在可以根据需求通过附加流动路径和/>以及布置在其中的可电气操控的控制阀9和10来改变。通过开启附加流动路径/>和/>可以分别获得较软的阻尼器特性曲线,其中,经由控制阀9和10可以在拉力刚度和压力刚度方面彼此独立地进行特性曲线设计。
为此,控制阀9和10经由未更详细示出的控制器进行操控。例如,控制阀可以实施为可电气操控的比例流量调节阀。尤其,控制阀9和10可以分别实施为单向阀,该单向阀阻止相反方向上的流量。
如图1所示,控制阀中的第一控制阀9当前布置在从工作腔室中的第一工作腔室AK1到补偿腔室AGK的第一附加流动路径中。在所示的振动阻尼器1的情况下,在拉力阶段中通过其操纵来影响阻尼器特性曲线。
控制阀中的第二控制阀10控制阻尼介质通过从工作腔室中的第二工作腔室AK2到补偿腔室AGK的第二附加流动路径的流量。在所示的振动阻尼器1的情况下,在压力阶段中通过操纵第二控制阀10来影响阻尼器特性曲线。
通过在拉力阶段中开启第一控制阀9,获得针对拉力阶段的相对较软的阻尼器特性曲线。通过开启第二控制阀10,在压力阶段中获得针对压力阶段的较软的阻尼器特性曲线。在关闭控制阀9和10时,在拉力阶段或压力阶段中分别获得最硬的阻尼器特性曲线。因为控制阀9和10分别仅在一个方向上允许流量、然而在相反方向上阻止流量,所以经由两个附加流动路径和/>可以对拉力阶段和压力阶段中的特性曲线行为彼此独立地建模。
如图2所示,为了形成从第一工作腔室AK1到补偿腔室AKG的第一附加流动路径在内管3和容器管2之间布置有第一溢流管11。内管3具有径向开口12,阻尼介质可以经由该径向开口从拉力阶段中的第一工作腔室AK1挤出到第一附加溢流路径/>中。在这种情况下,阻尼介质流动通过环形间隙,该环形间隙在内管3的外圆周和第一溢流管11的内圆周之间形成,并且该环形间隙当前用作第一附加溢流路径/>
环形间隙在振动阻尼器1的纵向方向A上在两个方向上(即不仅在活塞杆引导装置8的方向上而且在底部阀设备6的方向上)轴向密封。然而,第一溢流管11的径向开口13能够实现阻尼介质到补偿腔室AGK中的溢流。第一控制阀9布置在该径向开口13的位置处,以便控制到补偿腔室AGK中的溢流。
如从图2可以得知的那样,第一溢流管11具有关于振动阻尼器1的纵向轴线A斜切的端部区段16。在图2中所示的侧视图中,第一溢流管11在内管3的一侧处比在相对而置的一侧处进一步向下延伸。此外,在图2中绘出了与振动阻尼器1的纵向轴线A的倾斜角α。该倾斜角α优选介于30°至60°的范围内,优选是45°。由此产生第一溢流管11的相对于振动阻尼器1的纵向轴线A相应倾斜安置的端侧17。
第一控制阀9径向放置到该斜切的端部区段16处。相应地,径向开口13径向外侧地处于斜切的端部区段16处。同时,第二控制阀10关于振动阻尼器1的纵向轴线A在斜切的端部区段16的高度上布置。
第一控制阀9和第二控制阀10的区段从容器管2径向外侧地突出。后者针对第一控制阀具有相应的开口15,并且针对第二控制阀10具有相应的开口24。
在根据图2的第一实施例中,在内管3和容器管2之间布置有第二溢流管18,以提供第二附加流动路径第二附加流动路径/>从第二工作腔室AK2伸延到补偿腔室AGK。为此,在内管3处构造有径向开口19,该径向开口通入形成在内管3的外圆周和第二溢流管18的内圆周之间的环形间隙。
第二溢流管18也具有关于振动阻尼器1的纵向轴线A斜切的端部区段20。环形间隙相应地延续至该斜切的端部区段20。在那里,第二控制阀10也径向放置到第二溢流管18处,以便控制阻尼介质经过第二附加流动路径的溢流。第二溢流管18相应地具有用于第二控制阀10的径向开口22。
第二控制阀10的区段又从容器管2径向外侧地突出,该容器管为此构造相应的径向开口24,第二控制阀10的区段向外引导通过该径向开口。
第二溢流管18的斜切的端部区段20指向第一溢流管11的斜切的端部区段16,第二溢流管18的斜切可以以与在第一溢流管11处相同的倾斜角a进行。第二溢流管18的相应倾斜安置的端侧21在此优选平行于第一溢流管11的端侧17伸延,使得如这在图2中所示,两个斜切的端部区段16和20可以相互交错。
溢流管11和18可以不相互连接,即它们不相互接触。斜切的端部区段16和20的相应的端侧17和21分别相对于补偿腔室AGK密封,例如借助于溢流管11和18的内圆周与内管3的外圆周之间的相应的密封环。因此,必要时可以在端侧17和21之间设置较小的轴向间距。也可以使溢流管11和18的端侧17和21轴向相互支撑。
此外,可以使溢流管11和18在斜切的端部区段16和20的端侧17和21处相互连接,例如相互焊接,其中,同时确保由溢流管11和18提供的第一附加流动路径和第二附加流动路径/>相互密封。
为此,必要时可以在斜切的端部区段16和20的端侧17和21之间布置密封垫圈23,该密封垫圈相对于振动阻尼器1的纵向轴线A倾斜地安置。备选地,如这上面已经提及的,溢流管11和18也可以借助于自身的密封环朝向内管单独地进行密封。
在根据图2的所示的实施例中,两个溢流管11和18具有相同的内径和外径。因此,它们可以由相同的管材料切成一定长度。
此外,两个溢流管11和18可选地可以在其斜切的端部区段16和20处具有相同的倾斜角a,即利用切割制造。
优选地,溢流管11和18彼此同轴地布置。
尤其,两个溢流管11和18可以实施为可预装配的结构单元,该结构单元已经包含用于两个溢流路径和/>的分离部,例如以插入的密封垫圈23的形式。
上述配置能够实现两个控制阀9和10在相同高度上或以仅较小的轴向偏移安设在容器管2的相对而置的外侧处,其中,它们可以分别直接联接到相应的溢流管11或18的开口13或22处。
由于控制阀9和10的主要外侧布置,容器管2可以非常细长地进行实施。控制阀9和10大致在相同高度上、但在容器管2的外圆周处彼此相对而置的布置仍能够实现有利于安装到机动车车轮悬架中的包装。
尤其,控制阀9和10可以布置在振动阻尼器1的外圆周处的靠近车轮的区域中,即在底部阀设备6的附近。
通过使用第二溢流管18,控制阀9和10的定位独立于内管3的径向开口12和19的位置在活塞4的极限位置对面。
原则上,通过使用两个溢流管11和18,控制阀9和10在振动阻尼器1的纵向方向A上的位置D可以非常自由地进行选择。
优选地,布置在内管3的径向开口12和19之间的高度上进行,并且进一步优选在这些开口12和19之间的间距的下三分之一中进行,其中,阀中心M用作针对控制阀9和10的位置的参考。
在一个优选的变型方案中,第二控制阀10的阀中心M位于径向开口12的中心之上。
在如上述的根据图2的实施例的修改方案中,两个溢流管11和18可以以件、即作为管件制造。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实现两个附加流动路径和/>的轴向交错,在一件式溢流管内布置关于振动阻尼器1的纵向轴线A相对于内管3斜置的密封设备,该密封设备同时将两个附加流动路径/>和/>彼此分开。两个控制阀9和10在此在斜置的密封设备的高度上布置,以便控制阻尼介质经过相应的附加流动路径/>或/>的溢流。第一控制阀9在此将一件式溢流管内的第一附加流动路径/>与补偿腔室AGK连接,并且第二控制阀10将溢流管内的第二附加流动路径/>与补偿腔室AGK连接。
图3以第二实施例的形式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简化实施变型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删去了第二溢流管18。
为了提供第二附加流动路径在图3中,内管3在第二工作腔室AK2和补偿腔室AGK之间仅具有径向开口19。第二控制阀10直接放置在该径向开口19处,并且因此控制阻尼介质到补偿腔室AGK中的溢流。
上面依据不同实施例和实施变型方案更详细地解释了本发明。这些实施例和实施变型方案用于证明本发明的可实施性。上面在另外的单个特征的背景下解释的技术单个特征也可以独立于其来实现,以及在与另外的单个特征的组合中来实现,即使这没有明确描述,只要这在技术上是可能的。因此,本发明明确地不限于具体描述的实施例、实施变型方案和修改方案,而是包括由专利权利要求限定的所有设计方案。
附图标记列表
1 振动阻尼器
2 容器管
3 内管
4 活塞
5 活塞阀设备(被动)
5a 活塞阀
5b 活塞阀
6 底部阀设备(被动)
6a 底部阀
6b 底部阀
7 连接
8 活塞杆密封件
8a 活塞杆
9 第一控制阀(电气操控)
10 第二控制阀(电气操控)
11 第一溢流管
12 径向开口
13 径向开口
15 开口
16 斜切的端部区段
17 端侧
18 第二溢流管
19 径向开口
20 斜切的端部区段
21 端侧
22 径向开口23密封环(斜置)
24 开口
α 倾斜角
A 纵向轴线
AK1 第一工作腔室
AK2 第二工作腔室
AGK 补偿腔室
M 阀中心(关于相关阀体的关闭功能)
附加溢流路径
附加溢流路径

Claims (10)

1.一种振动阻尼器(1),其包括容器管(2)、内管(3)、活塞(4)、活塞阀设备(5)、底部阀设备(6)、溢流管(11)、可电气操控的第一控制阀(9)和可电气操控的第二控制阀(10),其中,
所述内管(3)布置在所述容器管(2)中,
所述活塞(4)可轴向运动地布置在所述内管(3)中并且将所述内管(3)的内部空间划分成两个工作腔室(AK1,AK2),
所述活塞阀设备(5)布置在所述活塞(4)处并且如此构造,以便在所述振动阻尼器(1)的拉力阶段和压力阶段中能够实现阻尼介质在所述工作腔室(AK1,AK2)之间的溢流,
在所述容器管(2)的内圆周和所述内管(3)的外圆周之间设置有补偿腔室(AGK),
所述底部阀装置(6)将所述工作腔室中的一个(AK2)与所述补偿腔室(AGK)连接,以便在所述振动阻尼器(1)的拉力阶段和压力阶段中能够实现阻尼介质在所述工作腔室(AK2)和所述补偿腔室(AGK)之间的溢流,
所述溢流管(11)布置在所述内管(3)和所述容器管(2)之间并且提供从所述工作腔室中的一个(AK1)到所述补偿腔室(AGK)的第一附加流动路径
所述第一控制阀(9)与所述第一附加流动路径共同作用,以便控制阻尼介质经过所述第一附加流动路径/>的溢流,
所述第二控制阀(10)与从所述另一个工作腔室(AK2)到所述补偿腔室(AGK)的第二附加流动路径共同作用,以便控制阻尼介质经过所述第二附加流动路径/>的溢流,并且
所述第一控制阀(9)的区段和所述第二控制阀(10)的区段从所述容器管(2)径向外侧地突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溢流管(11)具有关于所述振动阻尼器(1)的纵向轴线(A)斜切的端部区段(16),
所述第一控制阀(9)放置到所述斜切的端部区段(16)处,并且所述第二控制阀(10)关于所述振动阻尼器(1)的纵向轴线(A)在所述斜切的端部区段(16)的高度上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阻尼器(1),其特征在于,为了提供所述第二附加流动路径所述内管(3)在所述另一个工作腔室(AK1)和所述补偿腔室(AGK)之间构造径向开口(19),并且所述第二控制阀(10)放置在该径向开口(19)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阻尼器,其特征在于,第二溢流管(18)布置在所述内管(3)和所述容器管(2)之间并且提供从所述另一个工作腔室(AK2)到所述补偿腔室(AGK)的第二附加流动路径其中,所述第二溢流管(18)具有关于所述振动阻尼器(1)的纵向轴线(A)斜切的端部区段(20),并且所述第二控制阀(10)放置到所述第二溢流管(18)的斜切的端部区段(20)处,以便控制阻尼介质经过所述第二附加流动路径/>的溢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11,18)以其斜切的端部区段(16,20)彼此指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动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11,18)不相互连接并且在所述斜切的端部区段(16,20)的端侧(17,21)处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动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11,18)在所述斜切的端部区段(16,20)的端侧(17,21)处相互连接,并且由所述溢流管(11,18)提供的所述第一附加流动路径和第二附加流动路径/>相互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振动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斜切的端部区段(16,20)的端侧(17,21)之间布置有密封垫圈(23),所述密封垫圈相对于所述振动阻尼器(1)的纵向轴线(A)倾斜地安置。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11,18)具有相同的内径和外径以及在其斜切的端部区段(16,20)处相同的倾斜角(α)并且彼此同轴地布置。
9.一种振动阻尼器(1),其包括容器管(2)、内管(3)、活塞(4)、活塞阀设备(5)、底部阀设备(6)、溢流管(11)、可电气操控的第一控制阀(9)和可电气操控的第二控制阀(10),其中,
所述内管(3)布置在所述容器管(2)中,
所述活塞(4)可轴向运动地布置在所述内管(3)中并且将所述内管(3)的内部空间划分成两个工作腔室(AK1,AK2),
所述活塞阀设备(5)布置在所述活塞(4)处并且如此构造,以便在所述振动阻尼器(1)的拉力阶段和压力阶段中能够实现阻尼介质在所述工作腔室(AK1,AK2)之间的溢流,
在所述容器管(2)的内圆周和所述内管(3)的外圆周之间设置有补偿腔室(AGK),
所述底部阀装置(6)将所述工作腔室中的一个(AK2)与所述补偿腔室(AGK)连接,以便在所述振动阻尼器(1)的拉力阶段和压力阶段中能够实现阻尼介质在所述工作腔室(AK2)和所述补偿腔室(AGK)之间的溢流,
所述溢流管(11)布置在所述内管(3)和所述容器管(2)之间并且提供从所述工作腔室中的一个(AK1)到所述补偿腔室(AGK)的第一附加流动路径
所述第一控制阀(9)与所述第一附加流动路径共同作用,以便控制阻尼介质经过所述第一附加流动路径/>的溢流,
所述第二控制阀(10)与从所述另一个工作腔室(AK2)到所述补偿腔室(AGK)的第二附加流动路径共同作用,以便控制阻尼介质经过所述第二附加流动路径/>的溢流,并且
所述第一控制阀(9)的区段和所述第二控制阀(10)的区段从所述容器管(2)径向外侧地突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溢流管(11,18)此外提供从所述另一个工作腔室(AK2)到所述补偿腔室(AGK)的所述第二附加流动路径其中,在所述第一附加流动路径/>和所述第二附加流动路径之间布置有关于所述振动阻尼器(1)的纵向轴线(A)斜置的密封设备(23),并且
所述第一控制阀(9)和所述第二控制阀(10)在所述斜置的密封设备(23)的高度上如此布置,以便控制阻尼介质经过相应的附加流动路径的溢流。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9,10)布置在所述容器管(3)的彼此相对而置的侧部处。
CN202180085793.XA 2020-11-24 2021-11-22 带有处于外部的控制阀的振动阻尼器 Pending CN11663564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0214751.5A DE102020214751A1 (de) 2020-11-24 2020-11-24 Schwingungsdämpfer mit außenliegenden Steuerventilen
DE102020214751.5 2020-11-24
PCT/EP2021/082530 WO2022112185A1 (de) 2020-11-24 2021-11-22 SCHWINGUNGSDÄMPFER MIT AUßENLIEGENDEN STEUERVENTILE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35644A true CN116635644A (zh) 2023-08-22

Family

ID=78825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85793.XA Pending CN116635644A (zh) 2020-11-24 2021-11-22 带有处于外部的控制阀的振动阻尼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251900A1 (zh)
CN (1) CN116635644A (zh)
DE (1) DE102020214751A1 (zh)
WO (1) WO20221121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06015B2 (en) 2022-01-03 2024-02-20 DRiV Automotive Inc. Damper with a slanted elliptical seal between an intermediate tube and an inner pressure tub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5182A (ja) 1990-05-01 1992-01-20 Kayaba Ind Co Ltd 減衰力調整ダンパ
ES2192186T3 (es) * 1994-12-03 2003-10-01 Zf Sachs Ag Amortiguador de vibraciones con fuerza de amortiguacion ajustable.
US6321888B1 (en) 1999-05-25 2001-11-27 Tenneco Automotive Inc. Damper with externally mounted semi-active system
DE102005053394B4 (de) 2004-11-11 2018-04-26 Zf Friedrichshafen Ag Schwingungsdämpfer mit verstellbarer Dämpfkraft
DE102017222232A1 (de) * 2017-12-08 2019-06-13 Zf Friedrichshafen Ag Schwingungsdämpfer mit verstellbarer Dämpfkraft
DE102019206455A1 (de) * 2019-05-06 2020-11-12 Zf Friedrichshafen Ag Schwingungsdämpfer mit zwei verstellbaren Dämpfventileinrichtung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51900A1 (de) 2023-10-04
DE102020214751A1 (de) 2022-05-25
WO2022112185A1 (de) 2022-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76271B2 (ja) 調整可能な減衰力を有する振動ダンパ
EP2009319A2 (en) Shock absorber
KR20150013320A (ko) 댐퍼
US20020063024A1 (en)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CN101294610B (zh) 具有振幅选择的阻尼力的减震器
US10330170B2 (en) Shock absorber
CN116635644A (zh) 带有处于外部的控制阀的振动阻尼器
KR101510403B1 (ko) 배관 지지용 완충장치
CN118159753A (zh) 与液压系统联接的减振器
EP3396198B1 (en) Hydraulic damper having a high frequency valve assembly
JP6263032B2 (ja) ダンパ
US20080115663A1 (en) Vibration damper with amplitude-selective damping force
JP2009250396A (ja) 減衰力調整式油圧緩衝器
JP2005201345A (ja) 自動二輪車等の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US20170219042A1 (en) Damping Valve Comprising A Pressure Relief Valve
US5988331A (en) Vibration damper with adjustable damping force
JP2010091016A (ja) 液圧緩衝器
US6619446B2 (en) Vibration damper with a deaerating device
TW202111232A (zh) 緩衝器
JP2021167619A (ja) シリンダ装置
KR20200089427A (ko) 쇽업소버
KR100511623B1 (ko) 자동차용 쇽업소버의 로드가이드장치
JP5064298B2 (ja) 液圧緩衝器
US20240295250A1 (en) Vibration damper for a motor vehicle
JP2007127200A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