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32738A - 电气接线箱 - Google Patents

电气接线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32738A
CN116632738A CN202310111314.8A CN202310111314A CN116632738A CN 116632738 A CN116632738 A CN 116632738A CN 202310111314 A CN202310111314 A CN 202310111314A CN 116632738 A CN116632738 A CN 1166327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block
junction box
electrical junction
protrusion
bol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1131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横田智博
平山雅美
渡边雄辉
芳贺清隆
北野亮
铃木雅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6327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327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5/00Cable fittings
    • H02G15/02Cable terminations
    • H02G15/06Cable terminating boxes, frames or other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8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 B60R16/0238Electrical distribution cen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8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 H02G3/10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for surface mounting on a wal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8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 H02G3/16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support for line-connecting terminals within the box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 Insertion, Bundling And Securing Of Wires For Electric Apparatuses (AREA)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气接线箱,能够抑制螺栓脱落。搭载于车辆的电气接线箱具备端子台、设置于所述端子台并排成一列地配置的多个第一导电部件、设置于所述端子台并排成另一列地配置的多个第二导电部件、从下方拧入到所述端子台并将电连接于各所述第一导电部件的电线固定于所述端子台的多个第一螺栓、从下方拧入到所述端子台并将电连接于各所述第二导电部件的电线固定于所述端子台的多个第二螺栓、设置于所述端子台并从下方覆盖多个所述第一螺栓的头部的第一罩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端子台并从下方覆盖多个所述第二螺栓的头部的第二罩部件。

Description

电气接线箱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气接线箱。
背景技术
从车载蓄电池将电力供给到车内的各车载负载的电线在电气接线箱(接线盒)内分支成多条电线,多条电线分别连接到各车载负载。这样的电气接线箱具备端子台、设置于端子台的多个汇流条以及将多条电线分别以电连接于各汇流条的状态固定于端子台的多个螺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多个汇流条在端子台的上部和下部分开地平行配置于两列。在与各列的汇流条对应的位置,由螺栓将电线固定于端子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1-132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使螺栓的头部朝下地设置了专利文献1的电气接线箱的情况下,存在各列螺栓松弛而从端子台脱落的风险。在螺栓发生了脱落的情况下,有可能引起使电气接线箱内的其他构件短路等不佳状况。
因此,在本公开中,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螺栓脱落的电气接线箱。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搭载于车辆,其中,所述电气接线箱具备端子台、设置于所述端子台并排成一列地配置的多个第一导电部件、设置于所述端子台并排成另一列地配置的多个第二导电部件、从下方拧入到所述端子台并将电连接于各所述第一导电部件的电线固定于所述端子台的多个第一螺栓、从下方拧入到所述端子台并将电连接于各所述第二导电部件的电线固定于所述端子台的多个第二螺栓、设置于所述端子台并从下方覆盖多个所述第一螺栓的头部的第一罩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端子台并从下方覆盖多个所述第二螺栓的头部的第二罩部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电气接线箱,能够抑制螺栓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的车辆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电气接线箱的立体图。
图3是拆除了第一罩部件和第二罩部件的电气接线箱的立体图。
图4是从下方观察端子台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I-I向视剖视图。
图6是从下方观察第一罩部件的俯视图。
图7是图5的II部放大剖视图。
图8是图6的III部放大剖视图。
图9是图2的IV部放大立体图。
图10是图5的V部放大剖视图。
图11是图4的VI-VI向视剖视图。
图12是从下方观察第二罩部件的俯视图。
图13是图12的VII-VII向视剖视图。
图14是从上方观察第二罩部件的俯视图。
图15是图11的VIII部放大剖视图。
图16是图11的IX部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概要>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概要来说明。
(1)本公开的电气接线箱搭载于车辆,其中,所述电气接线箱具备端子台、设置于所述端子台并排成一列地配置的多个第一导电部件、设置于所述端子台并排成另一列地配置的多个第二导电部件、从下方拧入到所述端子台并将电连接于所述各第一导电部件的电线固定于所述端子台的多个第一螺栓、从下方拧入到所述端子台并将电连接于所述各第二导电部件的电线固定于所述端子台的多个第二螺栓、设置于所述端子台并从下方覆盖多个所述第一螺栓的头部的第一罩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端子台并从下方覆盖多个所述第二螺栓的头部的第二罩部件。
根据所述电气接线箱,将电连接于第一导电部件的电线固定于端子台的多个第一螺栓的头部由第一罩部件从下方覆盖。另外,将电连接于第二导电部件的电线固定于端子台的多个第二螺栓的头部由第二罩部件从下方覆盖。由此,即使第一螺栓相对于端子台松弛,通过第一螺栓的头部抵接到第一罩部件,也能够抑制第一螺栓从端子台脱落。同样地,即使第二螺栓相对于端子台松弛,通过第二螺栓的头部抵接到第二罩部件,也能够抑制第二螺栓从端子台脱落。另外,第一罩部件和第二罩部件分别将多个第一螺栓的头部和多个第二螺栓的头部一并覆盖。因此,构件件数减少,能够简化电气接线箱的结构。
(2)优选的是,多个所述第二螺栓的头部与多个所述第一螺栓的头部相比配置于所述端子台的内部侧,所述第二罩部件在从所述端子台的侧方被插入到该端子台的内部侧的状态下从下方覆盖多个所述第二螺栓的头部。
在该情况下,第二罩部件由于从端子台的侧方插入到内部侧,所以,即使第二螺栓的头部与第一螺栓的头部相比配置于端子台的内部侧,也能够由第二罩部件覆盖第二螺栓的头部。
(3)优选的是,所述端子台具有与多个所述第一螺栓的头部相比向下方突出的下方突部,所述第一罩部件具有在多个所述第一导电部件排列的列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罩主体、形成于所述第一罩主体并供所述下方突部进行嵌合的下方嵌合孔以及从所述下方嵌合孔的所述列方向的侧面向侧方突出地设置并在所述下方突部被嵌合于所述下方嵌合孔的状态下与所述下方突部的侧面接触的侧面接触部。
在该情况下,即使在端子台的下方突部和第一罩主体的下方嵌合孔中的某一方产生尺寸误差,在使下方突部嵌合于下方嵌合孔时,也能够使从下方嵌合孔的所述列方向的侧面突出的侧面接触部与下方突部的侧面接触。由此,能够抑制第一罩部件相对于下方突部在所述列方向上发生松动,所以,能够抑制由该松动引起的异常声音的产生。
(4)优选的是,所述下方突部是使相邻的所述第一螺栓彼此绝缘的隔板的一部分。
在该情况下,端子台不需要另行具备下方突部,所以,能够进一步地简化电气接线箱的结构。
(5)优选的是,在所述下方突部的所述侧面,形成有以随着靠向下方而所述下方突部的所述列方向的厚度逐渐变薄的方式倾斜的突部侧倾斜面。
在该情况下,通过形成于下方突部的侧面的突部侧倾斜面,能够使下方突部顺利地嵌合于第一罩主体的下方嵌合孔。
(6)优选的是,在所述侧面接触部的突出端面,形成有随着靠向上方而向所述下方嵌合孔的所述侧面倾斜的接触侧倾斜面。
在该情况下,通过形成于侧面接触部的突出端面的接触侧倾斜面,能够使下方突部更加顺利地嵌合于第一罩主体的下方嵌合孔。
(7)优选的是,所述侧面接触部的突出端面具有与所述下方突部的所述侧面线接触的圆弧面。
在该情况下,由于侧面接触部的圆弧面与下方突部的侧面线接触,所以,与侧面接触部与下方突部的侧面面接触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侧面接触部与下方突部的接触面压。由此,能够进一步地抑制第一罩部件相对于下方突部在所述列方向上发生松动。
(8)优选的是,在将所述下方突部嵌合于所述下方嵌合孔时,所述侧面接触部的突出端面与所述下方突部的所述侧面接触的上下方向的接触长度是所述下方突部的所述侧面与所述突出端面接触的上下方向的接触长度的1/2以下。
在该情况下,在将下方突部嵌合于下方嵌合孔时,能够缩短侧面接触部与下方突部接触的上下方向的接触长度。由此,能够使下方突部更加顺利地嵌合于下方嵌合孔。
(9)优选的是,所述端子台具有向侧方突出的侧方突部,所述第一罩部件具有在所述端子台的侧方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罩侧体、形成于所述第一罩侧体并供所述侧方突部进行嵌合的侧方嵌合孔以及从所述侧方嵌合孔的上表面向下方突出地设置并在所述侧方突部被嵌合于所述侧方嵌合孔的状态下与所述侧方突部的上表面接触的上表面接触部。
在该情况下,即使在端子台的侧方突部和第一罩侧体的侧方嵌合孔中的某一方产生尺寸误差,在使侧方突部嵌合于侧方嵌合孔时,也能够使从侧方嵌合孔的上表面向下方突出的上表面接触部与侧方突部的上表面接触。由此,能够抑制第一罩部件相对于侧方突部在上下方向上发生松动,所以,能够抑制由该松动引起的异常声音的产生。
(10)优选的是,在所述上表面接触部的下表面,形成有随着靠向与所述侧方突部的嵌合方向相反的一侧而向上方倾斜的第一倾斜面。
在该情况下,通过形成于上表面接触部的下表面的第一倾斜面,能够使侧方突部顺利地嵌合于第一罩侧体的侧方嵌合孔。
(11)优选的是,在所述上表面接触部的下表面,在比所述第一倾斜面靠所述嵌合方向侧处,形成有向与所述第一倾斜面相同的方向倾斜并且与所述侧方突部的上表面接触的第二倾斜面。
在该情况下,通过形成于上表面接触部的下表面的第二倾斜面,能够提高上表面接触部与侧方突部接触的准确度。
(12)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倾斜面比所述第一倾斜面平缓地倾斜。
在该情况下,在上表面接触部处,比第一倾斜面平缓地倾斜的第二倾斜面与侧方突部接触,从而容易保持上表面接触部与侧方突部的接触状态。由此,能够抑制侧方突部从侧方嵌合孔掉落。
(13)优选的是,所述端子台具有与多个所述第二螺栓的头部相比向下方突出的上支撑部以及空出间隔地配置于所述上支撑部的下方的下支撑部,所述第二罩部件具有在多个所述第二导电部件排列的另一个列方向上延伸并且插入到所述上支撑部与所述下支撑部之间的第二罩主体、从所述第二罩主体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地设置并与所述上支撑部的下表面接触的上侧接触部以及从所述第二罩主体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地设置并与所述下支撑部的上表面接触的下侧接触部。
在该情况下,即使在端子台的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以及第二罩主体中的某一方产生尺寸误差,在将第二罩主体插入到上支撑部与所述下支撑部之间时,能够使第二罩主体的上侧接触部与上支撑部的下表面接触,并且使第二罩主体的下侧接触部与下支撑部的上表面接触。由此,能够抑制第二罩部件相对于端子台在上下方向上发生松动,所以,能够抑制由于该松动引起的异常声音的产生。
(14)优选的是,所述下支撑部是使相邻的所述第一螺栓彼此绝缘的隔板的一部分。
在该情况下,端子台由于不需要另行具备下支撑部,所以,能够进一步地简化电气接线箱的结构。
(15)优选的是,在所述上侧接触部的上表面,形成有随着靠向所述第二罩主体的插入前端侧而向下方倾斜的上侧倾斜面。
在该情况下,通过形成于上侧接触部的上表面的上侧倾斜面,能够将第二罩部件顺利地插入到端子台。
(16)优选的是,在所述上支撑部的下表面,形成有随着靠向与所述第二罩主体的插入方向相反的一侧而向上方倾斜的上支撑侧倾斜面。
在该情况下,通过形成于上支撑部的下表面的上支撑侧倾斜面,能够将第二罩部件更加顺利地插入到端子台。
(17)优选的是,在所述下侧接触部的下表面,形成有随着靠向所述第二罩主体的插入前端侧而向上方倾斜的下侧倾斜面。
在该情况下,通过形成于下侧接触部的下表面的下侧倾斜面,能够将第二罩部件更加顺利地插入到端子台。
(18)优选的是,在所述下支撑部的上表面,形成有随着靠向与所述第二罩主体的插入方向相反的一侧而向下方倾斜的下支撑侧倾斜面。
在该情况下,通过形成于下支撑部的上表面的下支撑侧倾斜面,能够将第二罩部件更加顺利地插入到端子台。
(19)优选的是,所述端子台具有在所述另一个列方向上空出间隔地配置的一对所述下支撑部以及配置于一对所述下支撑部之间的中间支撑部,所述中间支撑部的上表面与所述各下支撑部的上表面相比位于下方。
在该情况下,在将第二罩部件从端子台的侧方插入时,能够抑制第二罩主体和下侧接触部与端子台的中间支撑部的上表面接触。由此,能够将第二罩部件更加顺利地插入到端子台。
(20)优选的是,在所述中间支撑部的上表面,形成有随着靠向与所述第二罩主体的插入方向相反的一侧而向下方倾斜的中间倾斜面。
在该情况下,通过形成于中间支撑部的中间倾斜面,能够将第二罩部件更加顺利地插入到端子台。
(21)优选的是,所述第二罩部件具有限制该第二罩部件从所述端子台脱离的限制部。
在该情况下,能够由限制部限制第二罩部件从端子台脱离,所以,能够抑制第二螺栓从端子台脱落。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细内容>
下面,基于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此外,也可以将下面记载的实施方式的至少一部分任意地组合。
〔车辆的结构〕
图1是具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的车辆的概略结构图。在图1中,在车辆100中,搭载有蓄电装置101、多个车载负载102、电线103和电气接线箱1。
蓄电装置101例如是铅电池或锂离子电池等EV(Electric Vehicle:电动汽车)用的高压蓄电池。车载负载102例如是驱动用马达、车内空调装置、车载ECU或车载中继装置等车载装置。多个车载负载102并联连接。将从蓄电装置101输出的电压经由电线103施加到各车载负载102。电线103包含正极侧的电线104p、105p和负极侧的电线104n、105n。
电气接线箱1介于蓄电装置101与多个车载负载102之间。电气接线箱1具备多个电气构件2和连接器3。多个电气构件2例如是熔断器、继电器或半导体开关等。将从蓄电装置101延伸的正极侧的电线104p和负极侧的电线104n连接于连接器3。
在电气接线箱1内,从连接器3延伸的正极侧的电线105p和负极侧的电线105n分别分支成多条(在图1中,分支成5条)。在电气接线箱1内,在分支而成的正极侧的电线105p处,设置有各电气构件2。此外,电气构件2也可以设置于负极侧的电线105n。分支而成的正极侧的电线104p和分支而成的负极侧的电线105n在电气接线箱1的外侧,分别连接于各车载负载102。由此,构成并联电路。
这样构成的电气接线箱1作为保护装置而发挥功能,该保护装置例如当在某一个车载负载102处发生了短路等的情况下,与过电流相应地,电气构件2的熔断器熔化,将连接有该车载负载102的电线105p的路径电切断。特别是,在搭载高压蓄电池的EV等中有用。
〔电气接线箱的结构〕
图2是电气接线箱1的立体图。在下面的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上”、“下”、“右”、“左”、“前”和“后”这样的方向意味着图2所示的方向。电气接线箱1具备端子台4、多个第一导电板(第一导电部件)5、多个第二导电板(第二导电部件)6、多个第一螺栓7(参照图3)、多个第二螺栓8(参照图3)、第一罩部件20和第二罩部件40。
图3是拆除了第一罩部件20和第二罩部件40的电气接线箱1的立体图。在图2和图3中,本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1具备5个第一导电板5和5个第二导电板6。第一螺栓7是与第一导电板5相同的数量。第二螺栓8是与第二导电板6相同的数量。此外,在图2和图3中,为了方便说明,省略从右起第2个和第3个第一螺栓7和第二螺栓8的图示(图5和图11也一样)。
端子台4例如是合成树脂制的绝缘体。端子台4具备基座11、一对侧壁12、多个导向板13和多个隔板14。基座11例如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在基座1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侧壁12。在一方(在图2中是右侧)的侧壁12,设置有所述连接器3。
多个导向板13在基座11的前侧的一对侧壁12之间,在左右方向上空出间隔并向下方突出地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将4个导向板13设置于基座11。在相邻的导向板13彼此之间以及各侧壁12与其相邻的导向板13之间,分别配置有电线103。
多个隔板14在基座11的后侧的一对侧壁12之间,在左右方向上空出间隔并向下方突出地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将4个隔板14设置于基座11。各隔板14具有使相邻的第一导电板5彼此绝缘的功能。
第一导电板5和第二导电板6例如是金属制的导体,也称为汇流条。多个第一导电板5在基座11处,在相邻的隔板14彼此之间以及各侧壁12与其相邻的隔板14之间,分别各设置有一个。多个第一导电板5在基座11的后侧,在左右方向(列方向)上,排成一列地配置。将电线103电连接到各第一导电板5的下表面。
多个第二导电板6在基座11处,在相邻的隔板14彼此之间以及各侧壁12与其相邻的隔板14之间,分别各设置有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二导电板6在与基座11的第一导电板5相比向前侧且上侧稍微偏离后的位置,在左右方向(另一个列方向)上,排成一列地配置。由此,多个第二导电板6在比多个第一导电板5靠端子台4的内部侧处,与多个第一导电板5平行地配置。将电线103电连接到各第二导电板6的下表面。
第一螺栓7和第二螺栓8例如是金属制的导体。多个第一螺栓7和多个第二螺栓8从下方拧入到端子台4。具体来说,多个第一螺栓7分别从配置于各第一导电板5的下表面的电线103的下方拧入。第一螺栓7的头部7a在与第一导电板5的下表面之间,将电线103紧固并固定(还参照图5)。同样地,多个第二螺栓8分别从配置于各第二导电板6的下表面的电线103的下方拧入。第二螺栓8的头部8a在与第二导电板6的下表面之间,将电线103紧固并固定(还参照图11)。
通过以上方式,分别电连接于第一导电板5和第二导电板6的各电线103由第一螺栓7和第二螺栓8固定于端子台4。另外,在这样将各电线103固定于端子台4的状态下,多个第二螺栓8的头部8a与多个第一螺栓7的头部7a相比配置于端子台4的内部侧(上侧)。
第一罩部件20和第二罩部件40例如是合成树脂制的绝缘体。第一罩部件20在从下方覆盖多个第一螺栓7的头部7a的状态下安装于端子台4。第二罩部件40在从下方覆盖多个第二螺栓8的头部8a的状态下安装于端子台4。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罩部件40在从端子台4的侧方(在图示例子中是左侧方)插入到端子台4的内部侧的状态下,从下方覆盖多个第二螺栓8的头部8a。
〔第一罩部件及其周边的结构〕
如图3所示,端子台4具有与多个第一螺栓7的头部7a相比向下方突出的多个(在图3中是4个)下方突部15。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下方突部15一体地形成于各隔板14的下端部。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各下方突部15设为各隔板14的一部分。在端子台4的各侧壁12的外表面,设置有向侧方突出的侧方突部16(还参照图5)。将第一罩部件20安装于下方突部15和侧方突部16。下面,说明其详细内容。
图4是从下方观察端子台4的俯视图。图5是图4的I-I向视剖视图。在图4和图5中,第一罩部件20例如由将左右两端部折弯而成的平板部件构成。具体来说,第一罩部件20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罩主体21以及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左右一对第一罩侧体22。第一罩主体21在端子台4的下端部,配置于覆盖多个第一螺栓7的头部7a的位置。各第一罩侧体22从第一罩主体21的左右两端分别向上方延伸。各第一罩侧体22在端子台4的侧方,沿着侧壁12的外表面配置。
图6是从下方观察第一罩部件20的俯视图。在图5和图6中,在第一罩部件20的第一罩主体21处,在左右方向上空出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在图示例子中是4个)在上下方向上贯穿的下方嵌合孔23。各下方嵌合孔23例如形成为在俯视时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大致矩形形状。将各隔板14的下方突部15从上方分别嵌合到多个下方嵌合孔23。通过这样的嵌合结构来将第一罩主体21安装于端子台4,从而能够抑制电气接线箱1的上下方向的尺寸。
第一罩部件20具有设置于预定的下方嵌合孔23的多个侧面接触部24。作为多个侧面接触部24,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罩主体21具有设置于左端的下方嵌合孔23的左侧的侧面23a的侧面接触部24A以及设置于右端的下方嵌合孔23的右侧的侧面23b的侧面接触部24B。侧面接触部24A在侧面23a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向右侧突出地设置。侧面接触部24B在侧面23b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向左侧突出地设置。侧面接触部24A和侧面接触部24B是左右对称形状,所以,下面,说明侧面接触部24A的详细内容。
图7是图5的II部放大剖视图。在图7中,侧面接触部24A具有在下方突部15被嵌合于下方嵌合孔23的状态下与下方突部15的左侧的侧面15a接触的突出端面241。此外,设置于右端的下方嵌合孔23的侧面接触部24B(参照图5)具有与嵌合于该下方嵌合孔23的下方突部15的右侧的侧面15b接触的突出端面241。
在突出端面241,形成有上下一对倾斜面242、243。本实施方式的各倾斜面242、243在图7的剖视图中直线状地倾斜。倾斜面(接触侧倾斜面)242在突出端面241的上侧,随着靠向上方而向下方嵌合孔23的侧面23a倾斜。倾斜面243在突出端面241的下侧,随着靠向下方而向下方嵌合孔23的侧面23a倾斜。此外,各倾斜面242、243也可以在剖视图中圆弧状地倾斜。
图8是图6的III部放大剖视图。在图7和图8中,侧面接触部24A的突出端面241具有在俯视时形成为圆弧状的圆弧面241a。本实施方式的圆弧面241a在上下一对倾斜面242、243之间,形成于突出端面241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圆弧面241a在上下方向上与下方突部15的侧面15a线接触。
在图7中,侧面接触部24A的突出端面241的接触长度L1是下方突部15的侧面15a的接触长度L2的1/2以下。接触长度L1是在下方突部15嵌合于下方嵌合孔23时侧面接触部24A的突出端面241与下方突部15的侧面15a相接触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接触长度L2是在下方突部15嵌合于下方嵌合孔23时下方突部15的侧面15a与侧面接触部24A的突出端面241相接触的上下方向的长度。
在下方突部15的下端部,以其左右方向的厚度逐渐变薄的方式,形成有左右一对倾斜面15c、15d。本实施方式的各倾斜面15c、15d在剖视图中直线状地倾斜。倾斜面(突部侧倾斜面)15c在下方突部15的左侧的侧面15a的下端部,随着靠向下方而向右侧倾斜。倾斜面15d在下方突部15的右侧的侧面15b的下端部,随着靠向下方而向左侧倾斜。此外,各倾斜面15c、15d也可以在剖视图中圆弧状地倾斜。另外,在下方突部15的下端部,至少形成有倾斜面15c即可。
图9是图2的IV部放大立体图。在图5和图9中,在第一罩部件20的各第一罩侧体22处,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贯穿的侧方嵌合孔25。本实施方式的侧方嵌合孔25分别从第一罩主体21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到各第一罩侧体22的上端部地形成。对置的侧壁12的侧方突部16从左右方向的内侧嵌合于各第一罩侧体22的侧方嵌合孔25。具体来说,左侧的侧壁12的侧方突部16从右侧嵌合于左侧的第一罩侧体22的侧方嵌合孔25。右侧的侧壁12的侧方突部16从左侧嵌合于右侧的第一罩侧体22的侧方嵌合孔25。
在图6和图9中,第一罩部件20具有设置于各第一罩侧体22的侧方嵌合孔25的上表面接触部26。上表面接触部26从侧方嵌合孔25的上表面25a向下方突出地设置。左侧的第一罩侧体22的上表面接触部26与右侧的第一罩侧体22的上表面接触部26是左右对称形状,所以,下面,说明左侧的第一罩侧体22的上表面接触部26的详细内容。
图10是图5的V部放大剖视图。在图10中,上表面接触部26以在侧方突部16被嵌合于侧方嵌合孔25的状态下与侧方突部16的上表面16a接触的方式形成。在上表面接触部26的下表面261,形成有第一倾斜面262和第二倾斜面263。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倾斜面262在剖视图中直线状地倾斜。具体来说,第一倾斜面262在上表面接触部26的下表面261的右侧,随着靠向与侧方突部16的嵌合方向相反的一侧即右侧而向上方倾斜。此外,第一倾斜面262也可以在剖视图中圆弧状地倾斜。
第二倾斜面263在比第一倾斜面262靠左侧(侧方突部16的嵌合方向侧)处,向与第一倾斜面262相同的方向倾斜。即,第二倾斜面263随着靠向右侧而向上方倾斜。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倾斜面263在剖视图中圆弧状地倾斜,比第一倾斜面262平缓地倾斜。第二倾斜面263的右端连接于第一倾斜面262的左端,从第二倾斜面263至第一倾斜面262大致平齐地形成。第二倾斜面263在侧方突部16嵌合于侧方嵌合孔25时,与侧方突部16的上表面16a接触。此外,各第二倾斜面263也可以在剖视图中直线状地倾斜。
〔第二罩部件及其周边的结构〕
图11是图4的VI-VI向视剖视图。在图11中,本实施方式的端子台4具有一对上支撑部17、一对下支撑部18以及多个(在图11中是3个)中间支撑部19。一对上支撑部17从上方支撑第二罩部件40的第二罩主体41(后述)。一对下支撑部18和多个中间支撑部19从下方支撑第二罩主体41。
一对上支撑部17在左右方向上空出间隔地配置。一对上支撑部17由设置于基座11的左端部的上支撑部17A以及设置于基座11的右端部的上支撑部17B构成。左侧的上支撑部17A例如是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平板部件。右侧的上支撑部17B例如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平板部件。上支撑部17A的下表面171和上支撑部17B的下表面172分别与多个第二螺栓8的头部8a相比向下方突出。
一对下支撑部18在左右方向上空出间隔地配置。一对下支撑部18由设置于基座11的左端部的下支撑部18A以及设置于基座11的右端部的下支撑部18B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下支撑部18A一体地形成于左侧的侧壁12,设为该侧壁12的一部分。下支撑部18B一体地形成于配置于右端的隔板14的上侧,设为该隔板14的一部分。下支撑部18A在上支撑部17A的下方空出间隔地配置。下支撑部18B在上支撑部17B的下方空出间隔地配置。
多个中间支撑部19在一对下支撑部18A、18B之间,在左右方向上空出间隔地配置。多个中间支撑部19是相互相同的形状。本实施方式的各中间支撑部19一体地形成于各隔板14(除去配置于右端的隔板14)的上端部,设为该隔板14的一部分。
图12是从下方观察第二罩部件40的俯视图。在图11和图12中,第二罩部件40具有第二罩主体41、头部42和限制部43。第二罩主体41例如是大致四棱柱状的部件。第二罩主体41以覆盖多个第二螺栓8的头部8a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较长地延伸。第二罩主体41的上下方向的厚度稍微小于上支撑部17A与下支撑部18A的上下方向的间隔以及上支撑部17B与下支撑部18B的上下方向的间隔。由此,第二罩主体41从端子台4的左侧方穿过上支撑部17A与下支撑部18A之间以及上支撑部17B与下支撑部18B之间,插入到端子台4的内部侧。
图13是图12的VII-VII向视剖视图。在图12和图13中,头部42固定于第二罩主体41的长边方向的一端(在这里是左端)。头部42是在将第二罩主体41插入到端子台4时被抓持的部分。头部42例如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头部42的上表面42a与第二罩主体41的上表面41a平齐。头部42的下表面42b与第二罩主体41的下表面41b相比向下方突出。
在图12中,头部42的前后方向的长度比第二罩主体41的前后方向的长度长。在头部42的右侧面,形成有与第二罩主体41相比分别向前后两侧突出的一对抵接面42c。如图4所示,一对抵接面42c在第二罩主体41插入到端子台4内的适当位置(图11所示的位置)时,分别抵接于设置于端子台4的一对被抵接部4a。由此,能够防止将第二罩主体41比适当位置更深地插入。
在图12和图13中,限制部43限制第二罩主体41从被插入到端子台4的状态脱离。本实施方式的限制部43是将第二罩主体41的左侧的一部分按俯视时大致C字形剪切而形成的。限制部43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臂部44以及设置于臂部44的突起部45。
臂部44的基端44a与第二罩主体41一体地连接。臂部44的前端44b通过如上所述地将第二罩主体41剪切,从而从第二罩主体41分离。由此,臂部44的前端44b能够以基端44a为支点,以在上下方向上摆动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
突起部45在臂部44不摆动的通常状态(图13所示的状态)下,与第二罩主体41的下表面41b相比向下方突出。突起部45具有形成于右侧的倾斜面45a以及形成于左侧的阻挡面45b。倾斜面45a随着靠向右侧而向上方直线状倾斜。阻挡面45b几乎不倾斜地在上下方向上延伸。
通过以上结构,在将第二罩主体41插入到端子台4时,通过限制部43中的突起部45的倾斜面45a与端子台4的下支撑部18A(参照图11)抵接,从而限制部43的臂部44与突起部45一起向上方摆动。由此,突起部45越过下支撑部18A,向端子台4的内部侧移动。如果突起部45越过下支撑部18A,则臂部44向下方摆动,恢复到通常状态,突起部45的阻挡面45b配置于下支撑部18A的右侧(参照图15)。由此,即使第二罩主体41向从端子台4脱离的方向(左侧)移动,通过阻挡面45b与下支撑部18A的侧面抵接,从而也能够限制第二罩主体41从端子台4脱离。在想要从端子台4拔出第二罩主体41的情况下,通过手动将限制部43的突起部45向上方按压,从而能够从端子台4拔出第二罩主体41。
图14是从上方观察第二罩部件40的俯视图。在图14中,第二罩部件40具有设置于第二罩主体41的上表面41a的多个上侧接触部46。作为多个上侧接触部46,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罩部件40具有设置于第二罩主体41的上表面41a的左端部的前后一对上侧接触部46A以及设置于第二罩主体41的上表面41a的右端部的前后一对上侧接触部46B。一对上侧接触部46A是相互相同的形状。一对上侧接触部46B也是相互相同的形状。
图15是图11的VIII部放大剖视图。在图14和图15中,上侧接触部46A从第二罩主体41的上表面41a向上方突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上侧接触部46A具有与上支撑部17A的下表面171接触的上表面461。上侧接触部46A的上表面461是与上支撑部17A的下表面171平行的平坦面,上表面461的一部分(左侧部分)与上支撑部17A的下表面171进行面接触。
在上侧接触部46A的上表面461的右侧,形成有上侧倾斜面462。本实施方式的上侧倾斜面462在图15的侧视图中直线状地倾斜。上侧倾斜面462随着靠向第二罩主体41的右侧(插入前端侧),向下方倾斜。此外,上侧倾斜面462也可以在侧视图中圆弧状地倾斜。
图16是图11的IX部放大剖视图。在图14和图16中,上侧接触部46B从第二罩主体41的上表面41a向上方突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上侧接触部46B具有与上支撑部17B的下表面172接触的上表面463。上侧接触部46B的上表面463是与上支撑部17B的下表面172平行的平坦面,上表面463的一部分(左右方向的中间部分)与上支撑部17B的下表面172进行面接触。
在上侧接触部46B的上表面463的右侧,形成有上侧倾斜面464。本实施方式的上侧倾斜面464在图16的侧视图中直线状地倾斜。上侧倾斜面464随着靠向第二罩主体41的右侧(插入前端侧)而向下方倾斜。此外,上侧倾斜面464也可以在侧视图中圆弧状地倾斜。
在图16中,在上支撑部17B的下表面172,形成有左右一对倾斜面173、174。本实施方式的各倾斜面173、174在侧视图中直线状地倾斜。倾斜面(上支撑侧倾斜面)173随着靠向与第二罩主体41的插入方向相反的一侧(左侧)而向上方倾斜。倾斜面174随着靠向第二罩主体41的插入方向(右侧)而向上方倾斜。此外,各倾斜面173、174也可以在侧视图中圆弧状地倾斜。另外,在上支撑部17B的下表面172,至少形成有倾斜面173即可。
在图12中,第二罩部件40具有设置于第二罩主体41的下表面41b的下侧接触部47。作为多个下侧接触部47,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罩部件40具有设置于第二罩主体41的下表面41b的左端部的前后一对下侧接触部47A以及设置于第二罩主体41的下表面41b的右端部的前后一对下侧接触部47B。一对下侧接触部47A是相互相同的形状,形成为与上侧接触部46A上下对称。一对下侧接触部47B是相互相同的形状,形成为与上侧接触部46B上下对称。
在图12和图15中,下侧接触部47A从第二罩主体41的下表面41b向下方突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下侧接触部47A具有与下支撑部18A的上表面181接触的下表面471。下侧接触部47A的下表面471是与下支撑部18A的上表面181平行的平坦面,下表面471的一部分(右侧部分)与下支撑部18A的上表面181进行面接触。
在下侧接触部47A的下表面471的右侧,形成有下侧倾斜面472。本实施方式的下侧倾斜面472在图15的侧视图中直线状地倾斜。下侧倾斜面472随着靠向第二罩主体41的右侧(插入前端侧)而向上方倾斜。此外,下侧倾斜面472也可以在侧视图中圆弧状地倾斜。
在图12和图16中,下侧接触部47B从第二罩主体41的下表面41b向下方突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下侧接触部47B具有与下支撑部18B的上表面182接触的下表面473。下侧接触部47B的下表面473是与下支撑部18B的上表面182平行的平坦面,下表面473的一部分(左右方向的中间部分)与下支撑部18B的上表面182进行面接触。
在下侧接触部47B的下表面473的右侧,形成有下侧倾斜面474。本实施方式的下侧倾斜面474在图16的侧视图中直线状地倾斜。下侧倾斜面474随着靠向第二罩主体41的右侧(插入前端侧)而向上方倾斜。此外,下侧倾斜面474也可以在侧视图中圆弧状地倾斜。
在图15中,在下支撑部18A的上表面181,形成有倾斜面(下支撑侧倾斜面)183。本实施方式的倾斜面183在侧视图中圆弧状地倾斜。倾斜面183随着靠向与第二罩主体41的插入方向相反的一侧(左侧)而向下方倾斜。此外,倾斜面183也可以在侧视图中直线状地倾斜。
在图16中,在下支撑部18B的上表面182,形成有倾斜面(下支撑侧倾斜面)184。本实施方式的倾斜面184在侧视图中圆弧状地倾斜。倾斜面184随着靠向与第二罩主体41的插入方向相反的一侧(左侧)而向下方倾斜。此外,倾斜面184也可以在侧视图中直线状地倾斜。
在图11和图16中,中间支撑部19的上表面19a与下支撑部18A的上表面181和下支撑部18B的上表面182相比位于下方。由此,中间支撑部19的上表面19a与第二罩主体41的下表面41b的间隙大于下支撑部18A、18B的上表面181、182与第二罩主体41的下表面41b的间隙。
在图16中,在中间支撑部19的上表面19a,形成有倾斜面(中间倾斜面)19b。本实施方式的倾斜面19b在侧视图中圆弧状地倾斜。倾斜面19b随着靠向与第二罩主体41的插入方向相反的一侧(左侧)而向下方倾斜。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1,将电连接于第一导电板5的电线103固定于端子台4的多个第一螺栓7的头部7a由第一罩部件20从下方覆盖。另外,将电连接于第二导电板6的电线103固定于端子台4的多个第二螺栓8的头部8a由第二罩部件40从下方覆盖。由此,即使第一螺栓7相对于端子台4松弛,通过第一螺栓7的头部7a抵接到第一罩部件20,也能够抑制第一螺栓7从端子台4脱落。同样地,即使第二螺栓8相对于端子台4松弛,通过第二螺栓8的头部8a抵接到第二罩部件40,也能够抑制第二螺栓8从端子台4脱落。另外,第一罩部件20和第二罩部件40分别将多个第一螺栓7的头部7a和多个第二螺栓8的头部8a一并覆盖。因此,构件件数减少,能够简化电气接线箱1的结构。
第二罩部件40由于从端子台4的侧方插入到内部侧,所以,即使第二螺栓8的头部8a与第一螺栓7的头部7a相比配置于端子台4的内部侧,也能够由第二罩部件40覆盖第二螺栓8的头部8a。
在第一罩主体21的下方嵌合孔23的侧面23a、23b,设置有在端子台4的下方突部15被嵌合于下方嵌合孔23的状态下与下方突部15的侧面15a、15b接触的侧面接触部24。因此,即使在端子台4的下方突部15和第一罩主体21的下方嵌合孔23中的某一方产生尺寸误差,在使下方突部15嵌合于下方嵌合孔23时,也能够使侧面接触部24与下方突部15的侧面15a接触。由此,能够抑制第一罩部件20相对于下方突部15在左右方向上发生松动,所以,能够抑制由于该松动引起的异常声音的产生。
端子台4的下方突部15设为使相邻的第一螺栓7彼此绝缘的隔板14的一部分。由此,端子台4不需要另行具备下方突部15,所以,能够进一步地简化电气接线箱1的结构。
在下方突部15的侧面15a、15b,形成有以下方突部15的左右方向的厚度逐渐变薄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15c、15d。由此,能够使下方突部15顺利地嵌合于第一罩主体21的下方嵌合孔23。
在侧面接触部24的突出端面241,形成有随着靠向上方而向下方嵌合孔23的侧面23a倾斜的倾斜面242。由此,能够使下方突部15更加顺利地嵌合于第一罩主体21的下方嵌合孔23。
侧面接触部24的突出端面241具有线接触于下方突部15的侧面15a的圆弧面241a。因此,与侧面接触部24面接触于下方突部15的侧面15a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侧面接触部24与下方突部15的接触面压。由此,能够进一步地抑制第一罩部件20相对于下方突部15在左右方向上发生松动。
侧面接触部24的突出端面241与下方突部15的侧面15a接触的上下方向的接触长度L1是下方突部15的侧面15a与突出端面241接触的上下方向的接触长度L2的1/2以下。由此,所述接触长度L1变短,所以,能够使下方突部15更加顺利地嵌合于下方嵌合孔23。
在第一罩侧体22的侧方嵌合孔25的上表面25a,设置有在端子台4的侧方突部16被嵌合于侧方嵌合孔25的状态下与侧方突部16的上表面16a接触的上表面接触部26。因此,即使在端子台4的侧方突部16和第一罩侧体22的侧方嵌合孔25中的某一方产生尺寸误差,在使侧方突部16嵌合于侧方嵌合孔25时,也能够使上表面接触部26接触到侧方突部16的上表面16a。由此,能够抑制第一罩部件20相对于侧方突部16在上下方向上发生松动,所以,能够抑制由于该松动引起的异常声音的产生。
在上表面接触部26的下表面261,形成有随着靠向右侧而向上方倾斜的第一倾斜面262。由此,能够使侧方突部16顺利地嵌合于第一罩侧体22的侧方嵌合孔25。
在上表面接触部26的下表面261,在比第一倾斜面262靠左侧处,形成有向与第一倾斜面262相同的方向倾斜并且与侧方突部16的上表面16a接触的第二倾斜面263。通过该第二倾斜面263,能够提高上表面接触部26与侧方突部16接触的准确度。
上表面接触部26的第二倾斜面263比第一倾斜面262平缓地倾斜。通过该平缓地倾斜的第二倾斜面263与侧方突部16接触,从而容易保持上表面接触部26与侧方突部16的接触状态。由此,能够抑制侧方突部16从侧方嵌合孔25掉落。
在第二罩主体41的上表面41a,设置有与端子台4的上支撑部17的下表面171、172接触的上侧接触部46。另外,在第二罩主体41的下表面41b,设置有与端子台4的下支撑部18的上表面181、182接触的下侧接触部47。因此,即使在端子台4的上支撑部17和下支撑部18以及第二罩主体41中的某一方产生尺寸误差,也能够使上侧接触部46与上支撑部17的下表面171、172接触,并且使下侧接触部47与下支撑部18的上表面181、182接触。由此,能够抑制第二罩部件40相对于端子台4在上下方向上发生松动,所以,能够抑制由于该松动引起的异常声音的产生。
下支撑部18设为使相邻的第一螺栓7彼此绝缘的隔板14的一部分。由此,端子台4不需要另行具备下支撑部18,所以,能够进一步地简化电气接线箱1的结构。
在上侧接触部46的上表面461、463,形成有随着靠向第二罩主体41的右侧而向下方倾斜的上侧倾斜面462、464。由此,能够将第二罩部件40顺利地插入到端子台4。
在上支撑部17B的下表面172,形成有随着靠向第二罩主体41的左侧而向上方倾斜的倾斜面173。由此,能够将第二罩部件40更加顺利地插入到端子台4。
在下侧接触部47的下表面471、473,形成有随着靠向第二罩主体41的右侧而向上方倾斜的下侧倾斜面472、474。由此,能够将第二罩部件40更加顺利地插入到端子台4。
在下支撑部18的上表面181、182,形成有随着靠向第二罩主体41的左侧而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183、184。由此,能够将第二罩部件40更加顺利地插入到端子台4。
配置于左右一对下支撑部18之间的中间支撑部19的上表面19a与各下支撑部18的上表面181、182相比位于下方。因此,在将第二罩部件40从端子台4的侧方插入时,能够抑制第二罩主体41和下侧接触部47与端子台4的中间支撑部19的上表面19a接触。由此,能够将第二罩部件40更加顺利地插入到端子台4。
在中间支撑部19的上表面19a,形成有随着靠向第二罩主体41的左侧而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19b。由此,能够将第二罩部件40更加顺利地插入到端子台4。
在第二罩部件40插入到端子台4的状态下,由限制部43限制第二罩部件40从端子台4脱离。因此,能够抑制第二螺栓8从端子台4脱落。
〔其他〕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罩部件40从端子台4的左侧方插入到内部侧,但不限定于此。例如,第二罩部件40既可以从端子台4的右侧方插入到内部侧,如果不与第一罩部件20产生干扰,则也可以与第一罩部件20同样地从端子台4的下方安装到端子台4。另外,第二罩部件40具有抑制相对于端子台4在上下方向上发生松动的上侧接触部46和下侧接触部47,但除此之外,也可以还具有抑制相对于端子台4在左右方向上发生松动的其他接触部。
第一罩部件20的下方嵌合孔23和侧方嵌合孔25的各个数是任意的,可自由变更。同样地,端子台4的下方突部15、侧方突部16和中间支撑部19的各个数是任意的,可自由变更。端子台4的下方突部15、下支撑部18B和中间支撑部19也可以与隔板14独立地设置。
本实施方式的多个第一导电板5和多个第二导电板6分别在左右方向上配置成一列,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前后方向上配置成一列。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多个第二导电板6与多个第一导电板5平行地配置成一列,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与多个第一导电板5垂直的前后方向上配置成一列。
应当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通过上述含义、而是通过权利要求书来表示,旨在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 电气接线箱
2 电气构件
3 连接器
4 端子台
4a 被抵接部
5 第一导电板(第一导电部件)
6 第二导电板(第二导电部件)
7 第一螺栓
7a 头部
8 第二螺栓
8a 头部
11 基座
12 侧壁
13 导向板
14 隔板
15 下方突部
15a 侧面
15b 侧面
15c 倾斜面(突部侧倾斜面)
15d 倾斜面
16 侧方突部
16a 上表面
17 上支撑部
17A 上支撑部
17B 上支撑部
18 下支撑部
18A 下支撑部
18B 下支撑部
19 中间支撑部
19a 上表面
19b 倾斜面(中间倾斜面)
20 第一罩部件
21 第一罩主体
22 第一罩侧体
23 下方嵌合孔
23a 侧面
23b 侧面
24 侧面接触部
24A 侧面接触部
24B 侧面接触部
25 侧方嵌合孔
25a 上表面
26 上表面接触部
40 第二罩部件
41 第二罩主体
41a 上表面
41b 下表面
41c 缺口部
42 头部
42a 上表面
42b 下表面
42c 抵接面
43 限制部
44 臂部
44a 基端
44b 前端
45 突起部
45a 倾斜面
45b 阻挡面
46 上侧接触部
46A 上侧接触部
46B 上侧接触部
47 下侧接触部
47A 下侧接触部
47B 下侧接触部
100 车辆
101 蓄电装置
102 车载负载
103 电线
104p 电线
104n 电线
105p 电线
105n 电线
171 下表面
172 下表面
173 倾斜面(上支撑侧倾斜面)
174 倾斜面
181 上表面
183 倾斜面(下支撑侧倾斜面)
182 上表面
184 倾斜面(下支撑侧倾斜面)
241 突出端面
241a 圆弧面
242 倾斜面(接触侧倾斜面)
243 倾斜面
261 下表面
262 第一倾斜面
263 第二倾斜面
461 上表面
462 上侧倾斜面
463 上表面
464 上侧倾斜面
471 下表面
472 下侧倾斜面
473 下表面
474 下侧倾斜面
L1 接触长度
L2 接触长度

Claims (21)

1.一种电气接线箱,搭载于车辆,所述电气接线箱具备:
端子台;
多个第一导电部件,设置于所述端子台,排成一列地配置;
多个第二导电部件,设置于所述端子台,排成另一列地配置;
多个第一螺栓,从下方拧入到所述端子台,将电连接于各所述第一导电部件的电线固定于所述端子台;
多个第二螺栓,从下方拧入到所述端子台,将电连接于各所述第二导电部件的电线固定于所述端子台;
第一罩部件,设置于所述端子台,从下方覆盖多个所述第一螺栓的头部;以及
第二罩部件,设置于所述端子台,从下方覆盖多个所述第二螺栓的头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接线箱,其中,
多个所述第二螺栓的头部与多个所述第一螺栓的头部相比配置于所述端子台的内部侧,
所述第二罩部件在从所述端子台的侧方被插入到该端子台的内部侧的状态下从下方覆盖多个所述第二螺栓的头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气接线箱,其中,
所述端子台具有与多个所述第一螺栓的头部相比向下方突出的下方突部,
所述第一罩部件具有:
第一罩主体,在多个所述第一导电部件排列的列方向上延伸;
下方嵌合孔,形成于所述第一罩主体,供所述下方突部进行嵌合;以及
侧面接触部,从所述下方嵌合孔的所述列方向的侧面向侧方突出地设置,在所述下方突部被嵌合于所述下方嵌合孔的状态下与所述下方突部的侧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接线箱,其中,
所述下方突部是使相邻的所述第一螺栓彼此绝缘的隔板的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气接线箱,其中,
在所述下方突部的所述侧面,形成有以随着靠向下方而所述下方突部的所述列方向的厚度逐渐变薄的方式倾斜的突部侧倾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接线箱,其中,
在所述侧面接触部的突出端面,形成有随着靠向上方而向所述下方嵌合孔的所述侧面倾斜的接触侧倾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接线箱,其中,
所述侧面接触部的突出端面具有与所述下方突部的所述侧面线接触的圆弧面。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接线箱,其中,
在所述下方突部被嵌合于所述下方嵌合孔时,所述侧面接触部的突出端面与所述下方突部的所述侧面接触的上下方向的接触长度是所述下方突部的所述侧面与所述突出端面接触的上下方向的接触长度的1/2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接线箱,其中,
所述端子台具有向侧方突出的侧方突部,
所述第一罩部件具有:
第一罩侧体,在所述端子台的侧方,在上下方向上延伸;
侧方嵌合孔,形成于所述第一罩侧体,供所述侧方突部进行嵌合;以及
上表面接触部,从所述侧方嵌合孔的上表面向下方突出地设置,在所述侧方突部被嵌合于所述侧方嵌合孔的状态下与所述侧方突部的上表面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气接线箱,其中,
在所述上表面接触部的下表面,形成有随着靠向与所述侧方突部的嵌合方向相反的一侧而向上方倾斜的第一倾斜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气接线箱,其中,
在所述上表面接触部的下表面,在比所述第一倾斜面靠所述嵌合方向侧处,形成有向与所述第一倾斜面相同的方向倾斜并且与所述侧方突部的上表面接触的第二倾斜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气接线箱,其中,
所述第二倾斜面比所述第一倾斜面平缓地倾斜。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接线箱,其中,
所述端子台具有与多个所述第二螺栓的头部相比向下方突出的上支撑部以及空出间隔地配置于所述上支撑部的下方的下支撑部,
所述第二罩部件具有:
第二罩主体,在多个所述第二导电部件排列的另一个列方向上延伸,并且被插入到所述上支撑部与所述下支撑部之间;
上侧接触部,从所述第二罩主体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地设置,与所述上支撑部的下表面接触;以及
下侧接触部,从所述第二罩主体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地设置,与所述下支撑部的上表面接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气接线箱,其中,
所述下支撑部是使相邻的所述第一螺栓彼此绝缘的隔板的一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电气接线箱,其中,
在所述上侧接触部的上表面,形成有随着靠向所述第二罩主体的插入前端侧而向下方倾斜的上侧倾斜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接线箱,其中,
在所述上支撑部的下表面,形成有随着靠向与所述第二罩主体的插入方向相反的一侧而向上方倾斜的上支撑侧倾斜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3或16所述的电气接线箱,其中,
在所述下侧接触部的下表面,形成有随着靠向所述第二罩主体的插入前端侧而向上方倾斜的下侧倾斜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3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接线箱,其中,
在所述下支撑部的上表面,形成有随着靠向与所述第二罩主体的插入方向相反的一侧而向下方倾斜的下支撑侧倾斜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3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接线箱,其中,
所述端子台具有在所述另一个列方向上空出间隔地配置的一对所述下支撑部以及配置于一对所述下支撑部之间的中间支撑部,
所述中间支撑部的上表面与各所述下支撑部的上表面相比位于下方。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气接线箱,其中,
在所述中间支撑部的上表面,形成有随着靠向与所述第二罩主体的插入方向相反的一侧而向下方倾斜的中间倾斜面。
21.根据权利要求2、13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接线箱,其中,
所述第二罩部件具有限制该第二罩部件从所述端子台脱离的限制部。
CN202310111314.8A 2022-02-18 2023-02-03 电气接线箱 Pending CN1166327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23679 2022-02-18
JP2022023679A JP2023120692A (ja) 2022-02-18 2022-02-18 電気接続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32738A true CN116632738A (zh) 2023-08-22

Family

ID=87619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11314.8A Pending CN116632738A (zh) 2022-02-18 2023-02-03 电气接线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83059A1 (zh)
JP (1) JP2023120692A (zh)
CN (1) CN116632738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283059A1 (en) 2023-09-07
JP2023120692A (ja) 2023-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92140B (zh) 电连接箱
US10797294B2 (en) Wire routing structure and busbar module
CN110556501B (zh) 布线模块及蓄电模块
WO2017195546A1 (ja) 接続モジュール
US20020182913A1 (en) Electric connection box having a protecting function
JP2009100574A (ja) 電気接続箱
EP2867914B1 (en) Fuse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20205186A (ja) 電線保持構造及び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
US20200403209A1 (en) Electric wire holding structure and bus bar module
JP4237552B2 (ja) バッテリ接続プレート
CN116632738A (zh) 电气接线箱
JP6575767B2 (ja) 暗電流回路用ヒューズの断続構造
CN112564001B (zh) 电连接箱
CN114097152B (zh) 电接线盒
WO2022224667A1 (ja) 電力制御装置
JP2020205185A (ja) 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
WO2021006109A1 (ja) 電気接続箱
KR102361583B1 (ko) 자동차용 블럭
CN113314793B (zh) 蓄电池组
WO2022202706A1 (ja) バスバー配索構造、及びバスバー配索方法
JP7398412B2 (ja) 電気接続構造
CN113131423B (zh) 电气连接箱
US20230275326A1 (en) Wiring module
JP2022108112A (ja) ヒューズユニット
JP4177247B2 (ja) バスバーのヒューズ接続構造とそれを備える電気接続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