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25042A - 一种冰箱及其开关门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冰箱及其开关门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625042A CN116625042A CN202210135405.0A CN202210135405A CN116625042A CN 116625042 A CN116625042 A CN 116625042A CN 202210135405 A CN202210135405 A CN 202210135405A CN 116625042 A CN116625042 A CN 11662504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oor
- pushing
- transmission assembly
- linkage gear
-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8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4676 Phragmites commun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4 del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65 in-situ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0 scra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54 steril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32 storag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2—Doors; Cov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2—Doors; Covers
- F25D23/028—Detail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D29/005—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冰箱及其开关门控制方法。所述冰箱包括箱体、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箱体上的门体和开关门装置,所述箱体上设置有底座,所述开关门装置包括顶门机构、转门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联动齿轮,所述转门机构和所述顶门机构转动地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得开门指令;根据所述开门指令,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启动,所述联动齿轮沿正向转动,驱动所述顶门机构转动以推顶所述门体打开至第一状态;所述联动齿轮继续沿正向转动,驱动所述转门机构转动所述门体继续打开至第二状态。本发明提供的冰箱及其开关门控制方法能够提升开关门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冰箱及其开关门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冰箱广泛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为了保持上述电器设备的密封性能,通常在其箱体和门体之间设置吸附结构或者保持内外负压,将门体稳定的固定在箱体上。虽然提升了冰箱的相关性能,但是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开启门体的难度,通常需要较大的力量才能拉开,使用多有不便,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冰箱及其开关门控制方法,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电器设备门体开启的便捷性和安全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冰箱的开关门控制方法,所述冰箱包括箱体、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箱体上的门体和开关门装置,所述箱体上设置有底座,所述开关门装置包括顶门机构、转门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联动齿轮,所述转门机构和所述顶门机构转动地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得开门指令;
根据所述开门指令,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启动,所述联动齿轮沿正向转动,驱动所述顶门机构转动以推顶所述门体打开至第一状态;
所述联动齿轮继续沿正向转动,驱动所述转门机构转动所述门体继续打开至第二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联动齿轮沿正向转动驱动所述顶门机构转动以推顶所述门体打开至第一状态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所述联动齿轮继续沿正向转动,同时驱动所述顶门机构和所述转门机构推动门体继续打开至第三状态,其中,所述第三状态为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的状态;
所述联动齿轮继续沿正向转动,驱动所述转门机构转动所述门体继续打开至第二状态,包括:
所述联动齿轮继续沿正向转动,与所述顶门机构分离,并继续驱动所述转门机构转动所述门体继续打开至第二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得关门指令;
根据所述关门指令,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启动,所述联动齿轮沿反向转动,驱动所述转门机构拉动所述门体相对于所述箱体转动,直至关门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驱动器、第一传动组件、第二传动组件和离合顶推组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与所述驱动器连接,并同时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可分离连接;所述离合顶推组件推动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分离,所述联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连接;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得停止转动指令;
根据所述停止转动指令,控制所述驱动器停止,或者,控制所述离合顶推组件推动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驱动器、第一传动组件、第二传动组件和离合顶推组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与所述驱动器连接,并同时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可分离连接;所述离合顶推组件推动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分离,所述联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连接;
在所述联动齿轮沿正向转动或者反向转动的过程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得角度采集单元采集的角度信息,所述角度信息表征所述联动齿轮转动的角度值;
根据所述角度信息,确定是否控制所述离合顶推组件推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以使得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角度信息,确定是否控制所述离合顶推组件推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
判断所述角度信息表征的角度值是否大于等于预设角度值;
若是,则控制所述离合顶推组件推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以使得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角度信息,确定是否控制所述离合顶推组件推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
根据所述角度信息,获得所述联动齿轮的角加速度值;
根据所述角加速度值,确定是否控制所述离合顶推组件推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以使得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角加速度值,确定是否控制所述离合顶推组件推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
判断所述角加速值是否大于等于预设加速度值;
若是,则控制所述离合顶推组件推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以使得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分离。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冰箱,所述冰箱包括控制器、箱体、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箱体上的门体和开关门装置,所述箱体上设置有底座,所述开关门装置包括顶门机构、转门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联动齿轮,所述转门机构和所述顶门机构转动地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控制器采用所述的开关门控制方法控制所述门体的开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门装置包括角度采集单元,所述角度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所述联动齿轮的转动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联动齿轮还包括:
本体,可转动地设置在底座上;
第一顶推部,设置在所述本体上,在所述本体正向转动时顶推所述转门机构转动,以带动所述门体打开;
第二顶推部,设置在所述本体上,在所述本体反向转动时顶推所述转门机构转动,以带动所述门体关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门机构在所述第一顶推部和第二顶推部之间转动第一角度,所述本体与所述转门机构同轴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门机构包括第一齿部,所述联动齿轮还包括第三顶推部,所述第三顶推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传动的第二齿部,在所述本体正向转动时,所述第三顶推部驱动所述顶门机构推动所述门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上开设有转动限位槽,所述本体与所述转门机构同轴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转门机构可在所述转动限位槽内转动,且所述第一顶推部和所述第二顶推部为所述转动限位槽在所述联动齿轮径向方向上的槽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冰箱开关门控制方法,应用在配置有基于顶门机构,转门机构以及驱动机构的联动齿轮构成的开关门装置的冰箱上。开关门装置基于获得的开门指令,由联动齿轮驱动顶门机构和转门机构先后动作,接续实施顶门操作和转门操作,提升开门操作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可通过顶门机构顶推门体,蓄力突破开门阻力将门体顶开到设定角度,从而大幅降低后续转门机构转门的阻力,提升转门操作的速度,整体提升自动开门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开关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开关门装置的离合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图1中的开关门装置的离合装置的装配状态俯视图;
图4为图1中的开关门装置的离合装置的装配状态主视图;
图5为图3的A-A剖视图;
图6为图1中的开关门装置的第一传动组件的俯视图;
图7为图1中的开关门装置的第一传动组件的主视图;
图8为图7的A-A剖视图;
图9为图1中的开关门装置的第一传动组件的仰视图;
图10为图1中的开关门装置的转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的开关门装置的转门机构的布置位置示意图;
图12为图1中的开关门装置的顶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中的开关门装置的顶门机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中的开关门装置的带动件与联动齿轮的配示意图;
图15为图1中的开关门装置的联动件与联动齿轮的配示意图;
图16为图1中的开关门装置的联动齿轮的俯视图;
图17为图1中的开关门装置的联动齿轮的主视图;
图18为图1中的开关门装置的联动齿轮的仰视图;
图19为图1中的开关门装置的底座示意图;
图20为图1中的开关门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21为图1中的开关门装置的装配状态俯视图;
图22为图1中的开关门装置的装配状态仰视图;
图23为图1中的开关门装置的关门回位过程原理示意图;
图24为图1中的开关门装置的主视图;
图25为图22的A-A剖视图;
图26为图1中的开关门装置的冰箱装配布置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冰箱整体示意图;
图28为图1中的开关门装置的顶门状态示意图;
图29为图1中的开关门装置的开门转门状态示意图;
图30为图1中的开关门装置的关门转门状态示意图。
附图中:
100-驱动机构,110-驱动器,120-联动齿轮,121-第三齿部,122-第三顶推部,1221-第二齿部,123-转动限位槽,1231-第一顶推部,1232-第二顶推部,124-复位弹簧容置槽,125-第二固定座;
转门机构200,210-带动件,211-同轴转轴,212-第一固定座,220-转门件,230-铰接座,240-复位弹簧;
300-顶门机构,310-联动件,311-联动件枢转孔,312-减厚沉槽,313-第一齿部,314-第三固定座,320-顶门件,322-腰型孔,330-顶推座,340-减震垫,350-联动件枢转轴,360-销轴,370-弹性限位件,380-顶门型件,381-第四齿部,382-顶门部,383-加强筋;
400--离合装置,410-第一传动组件,411-卡槽,412-中心轴孔,413-内齿,414-延伸筒,420-第二传动组件,421-第一传动件,4211-连接端,4212-顶推端,4213-支撑凸缘,4214-第一传动件内表面,4215-外齿,4216-限位凸台,4217-轴向通槽,422-第二传动件,4221-第二传动件外表面,4222-卡块,4223-传动轴孔,4224-第一限位面,423-传动轴,4231-第二限位面,430-离合顶推组件,431-顶推套,4311-第一顶推面4312-第一顶推槽,4313-沉台,432-推杆,4321-第二顶推面,4322-限位挡板,4323-推臂,4324-连接部,433-直线驱动器;
500-角度采集单元;
600-底座,610-驱动电机固定槽,620-第二止挡件,621-止挡型面,630-第一止挡件,631-弹性件容置槽,632-导向槽,633-联动件第一止挡面,634-联动件第二止挡面,635-第四固定座,641-第三止挡件,642-第四止挡件,650-同轴转轴座;
910-箱体,920-门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申请: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开关门装置,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开关门操作的效率和便捷性,并同时一定程度上解决人工开启冰箱门初始阶段阻力较大,后续阶段转动过快,开关门过程不流畅的问题。
开关门装置用于装配到配置有可偏转开启和闭合的门体的设备上,通过开关门装置的动作驱动门体的开启和闭合;可用在冰箱,消毒柜,洗碗机等电器设备上,具体地,电器设备包括箱体910和转动地设置在箱体910上以关闭箱体910的门体920。
参见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门装置可包括:驱动机构100、转门机构200和顶门机构300。其中,驱动机构100输出驱动力矩,以驱动转门机构200和顶门机构300,从而实现门体920的全程转动操作和初始顶门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满足装配精度需求,或者实现高效装配,可以在箱体910上设置一单独的底座600用于承载上述驱动机构100、转门机构200和顶门机构300;从而可以通过底座600实现上述驱动机构100、转门机构200和顶门机构300的标准化安装,保证其安置稳定性的同时还能够保证配合精度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在整体装配到冰箱等电器设备上时,可以整体安装,高效且可靠。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座600为设置在箱体910内的一单独部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底座600也可以为箱体910的一部分,成型在箱体910上,而非单独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机构100输出转动力矩,驱动转门机构200和顶门机构300相对于底座600转动,从而转动门体920以及顶推门体920。当然,可通过结构配合设计,调整转门机构200和顶门机构300动作时序。从而在自动开门时,先通过顶门机构300顶推门体920,直至突破门体吸附作用力,将门体920顶开一定角度,而后由转门机构200继续转动门体920,从而能够实现协调平稳的,流畅高效的自动开门操作;在关门时,通过驱动机构100驱动转门机构200拉动门体920向箱体910偏转,直至闭合,期间驱动机构100同时驱动顶门机构300复位。
值得说明的是,输出功率不变的情况下,输出力道与速度成反比;因此,在保持驱动功率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在顶门阶段以较低的门体偏转速度获得较大的顶推力道,从而能够顶门机构300迅速可靠的顶推开门体920,当转门机构200投入后,由于转动阻力很小,从而能够保持较小转门力道的情况下获得较高的转门速度,从而快速完成转门操作,实现开门到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转门机构200或顶门机构300与驱动机构100配合设置,用于单独实施开关门结构方案或者顶门结构方案。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开关门控制方法,用于对配置有开关门装置的电器设备的开关门操作的控制。电器设备具备箱体910和门体920,且门体910为转动设置在箱体910上,通过将开关门装置设置在箱体910上,顶推以及转动门体920实现开门或者转动门体920实现关门。开关门装置为设置在底座600上且可相对于底座600转动的顶门机构300和转门机构200,通过驱动机构100的联动齿轮120驱动顶门机构300和转门机构200实现机械顶门和转门操作,执行开关门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开关门装置的开关门控制方法,可将开门过程设置为两个过程,即顶门过程和转门过程,分别由顶门机构300和转门机构200在联动齿轮120的带动下实施开门操作;并可设置成顶门操作和转门操作的接力开门操作模式。因此,在转门装置获得开门指令后,根据开门指令,控制驱动机构100启动,以使联动齿轮120沿正向转动,驱动顶门机构300转动以推顶门体920打开至第一状态;同时,联动齿轮120继续沿正向转动,驱动转门机构200转动门体920继续打开至第二状态,从而将门体920打开至设定开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开关门装置获得开门指令时,驱动机构100驱动联动齿轮120正向转动,以带动顶门机构300和转门机构200相对于底座600转动,实施顶门和转门操作。在其他实施例中,顶门机构300和转门机构200可设置成同步转动,即在顶门机构300顶门时,转门机构200也执行转门操作。也可将顶门机构300和转门机构200设置成存在时序先后的异步转动,即顶门机构300先顶门操作,延时一段时间之后,转门机构接着转动门体920。
在执行异步开门控制时,在开关门装置获取开门指令后,通过驱动机构100驱动联动齿轮120正向转动,以带动顶门机构300转动,持续顶推门体920,逐步积累增大顶推力道,直至突破开门阻力将门体920顶开,并达到设定的开度或以上的状态,即第一状态,此时顶门过程完成。开度的具体设定值可以是3度左右;具体可根据冰箱的阻力情况,结构规模等设置成更大的数值。
在开门过程中,联动齿轮120持续正转,当门体920的开度达到第一状态时,转门机构200施加的转门力道继续转动门体920,继续扩大开度,直至达到设定的开门极限或者设定的开度,即第二状态,完成开门操作,驱动机构100停止驱动联动齿轮120转动,转门机构200和顶门机构300停止动作。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状态对应的开度可为120度或者其他90度到130度之间的数值;具体可根据安装环境,结构配合情况等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门体920转动到第一状态时,驱动机构100也可停止驱动联动齿轮120继续转动,而使其保持在当前位置,相应的通过顶门机构300能够将门体920保持在突破开门阻力之后的小幅转门阻力状态,从而可轻便的手动拉开门体920。
在一些实施中,门体920的开度还设置有介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第三状态,即顶门机构300将门体920的开度顶开到第一状态之后,联动齿轮120继续驱动转门机构200转门过程中,在达到第二状态之前,门体920的开度还设置有第三状态,作为控制门体920开度的标定位置,从而门体920还可停在第三状态对应的开度,通过设置不同含义或者模式的开门指令实现不同开度的开门控制。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开度对应的开度可以是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任意一个开度值,或者任意多个开度值,从而门体920可驻留在第一状态,第二状态以及一个或者多个第三状态对应的位置,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当门体920转过第三状态后,联动齿轮120还可以继续正转,驱动转门机构200继续沿开门方向转动门体920,直至达到第二状态,门体920停止转动,联动齿轮120也停止正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设置关门指令;当开关门装置获取关门指令后,根据关门指令控制驱动机构100启动,控制联动齿轮120反向转动,驱动转门机构200拉动门体920相对于箱体910转动,使得门体920逐渐靠近并封闭箱体910,直至达到关门状态,联动齿轮120停止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关门过程中,当门体920转动到第一状态时,可通过结构匹配设计实现联动齿轮120带动顶门机构300逐步复位,便于实施下次开门操作。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开门过程中,顶门机构300可以在门体920达到或者略超过第一状态时,脱离与联动齿轮120的连接,以简化驱动操作;在关门过程中,顶门机构300可以在门体920达到或者略超过第一状态时重新建立与联动齿轮120的连接,跟随联动齿轮120的反转过程,逐步复位。顶门机构300与联动齿轮120采用非持续连接的传动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开关门装置的结构复杂性和工作稳定性,避免不必要的磨损,震动等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关门过程中,也可设置不同含义或者模式的关门指令使得门体920停止在第三状态对应的开度位置,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设置临时中断转门操作的模式,即设置停止转动指令,用于中断开关门过程中的转门操作。通过中断转门以满足一些工况下的应急停转门体920的需求,保证操作使用的安全性、便捷性和灵活性。在其他实施例中,停止转动指令可以控制门体920停在预设的第三状态对应的开度位置,也可以随机停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对应的开度之间的任意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通过停止驱动机构100的动作,停止顶门机构300和转门机构200的顶门和转门操作。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设置离合功能结构实现驱动力矩的输出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机构100设置有驱动器110,用于驱动联动齿轮120,通过控制驱动器110的运转模式,实现联动齿轮120的启停控制,以及正反转控制,从而控制开关门操作和中断开关门操作。
参见图2、图3、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驱动器110和联动齿轮120之间设置离合装置功能结构,从而控制联动齿轮120与驱动器110之间的驱动力传递,实现开关门操作的中断和启停控制。离合功能结构设置有具备分离状态和连接状态的相配合的第一传动组件410和第二传动组件420,还设置有用于建立第一传动组件410和第二传动组件420的连接关系和中断连接关系的离合顶推组件430。其中,第二传动组件420与驱动器110相连,以获取驱动力;第一传动组件410连接联动齿轮120,以向驱动联动120传递驱动力。通过离合顶推组件430推动第二传动组件420与第一传动组件410相互靠近,建立配合连接状态,从而将驱动器110的驱动力依次通过第二传动组件420和第一传动组件410传递给林动齿轮120,驱动联动齿轮120转动;还可通过离合顶推组件430推动第二传动组件420与第一传动组件410相互远离,解除配合连接状态,从而切断联动齿轮120获得驱动力的路径,停止联动齿轮的转动。因此,可通过停止转动指令控制离合顶推组件430的动作,实现联动齿轮120的控制,从而满足一些紧急工况或者偶然性停转门体920的使用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建立离合顶推组件430与第一状态、第二状态或者第三状态的到位联动控制。当开关门过程中,一旦驱动器110停止运转,相应地还可以控制离合顶推组件430推动第二传动组件420与第一传动组件410相互远离,解除二者配合连接状态,切断联动齿轮120与驱动器110的连接状态。在驱动器110停机状态下解除与联动齿轮120的传动结构,能够有效避免门体动作干涉驱动器110,提升传动结构的安全性,还可实现便捷的手动开关门操作。在需要重新动作时,同步驱动离合顶推组件430推动第二传动组件420与第一传动组件410相互配合连接状态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冰箱门体920的到位信息可通过配置用于检测联动齿轮120的转动角度值的角度采集单元500,并通过预先建立的联动齿轮120的转动角度值与门体920的到位信息的关联,从而可通过检测联动齿轮120的实时的角度信息,即转动角度值,间接确定门体920的位置,并基于此实施驱动机构100的开关门控制,即驱动器110的启停控制,以及控制离合顶推组件430的动作,继而控制第二传动组件420与第一传动组件410的连接和分离。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具体通过离合顶推组件430控制第二传动组件420的移动,实现离合功能,而将第一传动组件410设置成相对底座600位置不变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通过实时监测联动齿轮120的转动角度信息,从而反馈控制离合装置400的动作,即控制离合顶推组件430推动第一传动组件410和第二传动组件420之间的分离和连接,从而实现转门过程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采集单元500实时监测联动齿轮120的转动的角度信息,并以此确定是否执行离合顶推组件430的顶推动作,以控制第一传动组件410和第二顶推组件420的分离和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角度信息设置成表征联动齿轮120所转动的角度值,并比较其与预设角度值的大小。若联动齿轮120所转动的角度值小于预设角度值,则顶推离合组件430不动作,保持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420的连接状态;若联动齿轮120所转动的角度值大于等于预设角度值,则顶推离合组件430动作,推动第一传动组件410和第二传动组件420分离,切断连接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角度值的大小根据开关门过程中的预设位置对应的转动角度值设置。预设角度值可以是对应最大开度的转动角度值,也可以是中间任意开度位置对应的转动角度值。从而在可在开门到位或者关门到位时,切断第一传动组件410和第二传动组件420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角度信息设置成矢量角度值,即能够对应联动齿轮120的正反转,输出正向转动角度值和反向转动角度值,相应的,预设角度值也设置成矢量阈值。当联动齿轮120的正向转动角度或者反向转动角度达到其对应方向的预设角度值,离合顶推组件430分离第一传动组件410和第二传动组件420。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一并停止驱动器110的动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角度信息还可设置成表征联动齿轮120的转动角加速度值,并基于角加速度值控制顶推组件430的动作与否,以分离还是保持第一传动组件410和第二传动组件420的连接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比较角速度值与预设加速度值的大小控制离合顶推组件430的动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转门过快导致过度冲击偏转区域内的人或物,造成内储物资震动跌落以及碰撞安全风险,可在角加速度大于等于预设角加速度时,驱动离合顶推组件430动作,分离第一传动组件410和第二传动组件420。此时对应的角加速度值为上角加速度限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出现门体顶抵在人或物上,自身转动结构卡死,或者开关门机构故障等情况下,出现角加速度过小时,即小于角加速度下限值,也可以实施保护性操作,即通过驱动离合顶推组件430动作,分离第一传动组件410和第二传动组件420避免损伤开关门装置,自身转动结构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器110为电机。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配置控制器,接收控制指令并控制电机和离合顶推组件430的动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门指令、关门指令以及停止转动指令可通过主动输入设备输入,通过操作主动输入设备施加设定的触发信号,控制开关门装置的驱动机构100执行相对应的动作,进而驱动顶门机构300和转门机构200动作,实施开门操作。在其他实施例中,主动输入设备可设置成语音输入终端,红外感应终端,触控终端等。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设置在门体920或者箱体910上的压力传感器等感应操作压力的传感器元件。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控制方法的冰箱,该冰箱设置有控制器,并将上述开关门装置与控制器相连,并通过控制器实施开关门控制。当然,还可将开关门装置集成统一在冰箱的控制器系统中。
参见图1、图15、图22和图25,离合装置400控制驱动机构100与顶门机构300和转门机构200之间的传动连接关系,有效适应手动开关门和自动开关门的不同需求,以及各类机械故障,提升装置结构的可靠性和使用安全性。还可设置角度采集单元500,用于实时监测联动齿轮120转动角度,并可将转动角度信息作为反馈控制开关门装置动作的依据,进一步提升自动控制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离合装置400设置有可分离第一传动组件410和第二传动组件420,分别连接联动齿轮120和驱动器110,从而通过第一传动组件410和第二传动组件420的连接和分离实现驱动器110与联动齿轮120的传动关系的连接和中断;为了可靠实现离合状态的切换,离合顶推组件430推动第一传动组件410和第二传动组件420的连接和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能够,还可以将联动齿轮120的转动角度值控制驱动器110的启停及正反转等。从而能够整体直接控制驱动器110,保证控制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将联动齿轮120的转动角度值控制离合顶推组件430动作,实现第一传动组件410和第二传动组件420的连接和分离操作的反馈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角度采集单元500可作为开关门装置的组件,装配在底座600上,可设置为各种类型的角度传感器,检测联动齿轮120相对于底座600的转动角度;可采用磁电式角度传感器,磁敏角度传感器,或者光电式角度传感器亦或者角度编码器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角度采集单元500可设置成连接在箱体910和门体920之间的行程开关,角度传感器,用于直接检测门体920相对于箱体910的角度位置,并反馈给开关门装置实施驱动机构100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执行开关门操作时,可通过角度采集单元500跟踪检测联动齿轮120的偏转角度,且偏转角度可设置成矢量角度,即可以区分联动齿轮120的偏转方向,正转和反转,并实时回传检测值给开关门装置的控制元件,实施驱动器110和离合顶推组件430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联动齿轮120作为直接驱动转门机构300和顶门机构300的元件,其驱动方式应当同时满足可偏转的顶门机构300和顶门机构300的动作模式。下面具体介绍联动齿轮120的详细结构。
参见图14、图15、图16、图17和图18,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联动齿轮120的本体设置成在底座600上的转动件,设置有与上游驱动器110啮合衔接的第三齿部121,通过转动输出扭矩的方式驱动顶门机构300和带动件210。为满足带动件210的驱动需求,可在本体上相对设置第一顶推部1231和第二顶推部1232,且两者间留有足够容纳带动件210的空间,从而实际装配状态下,能够分别通过第一顶推部1231和第二顶推部1232从带动件210的两侧顶推带动件210转动,从而在联动齿轮120的本体正向和反向转动时,分别顶推带动件210沿两个相反方向转动,从而带动转门件220顶推或者拉动门体920,实现开门和关门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第二顶推部1232设置成开门顶推部,第一顶推部1231设置成关门顶推部;即,在联动齿轮120正向转动时,通过第二顶推部1232将带动件210推向门体920以推动转门件220顶推门体920实现开门;在联动齿轮120反向转动时,通过第一顶推部1231将带动件210推离门体920以推动转门件220拉动门体920实现关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开门过程中,为了满足先实施顶门操作而后实施转门操作的时序控制,可将第一顶推部1231和第二顶推部1232的间距进行匹配设计,留出一定的偏转空间,使得带动件210相对于本体偏转时,从第一顶推部1231转动到第二顶推部1232需要转动第一角度,从而可通过设置带动件210的初始位置,使得联动齿轮120偏转与带动件210受推偏转之间存在时间差,从而在开门过程中,当联动齿轮120转动并带动顶门机构300实施顶推操作时,转门机构200并不同时实施主动转门操作,而是延迟一段时间,才由转门机构200在联动齿轮120的带动下实施主动转门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带动件210的初始位置设置为抵靠在第一顶推部1231上,从而在开门过程中,联动齿轮120开始转动后,带动件210自第一顶推部1231逐步趋近第二顶推部1232,从而能够精确控制第二顶推部1232顶推带动件210的时间,使得转门机构200和顶门机构300无缝衔接,流畅开门,避免卡顿,震动等不良配合缺陷。
可根据门体920的设计开度,匹配设置带动件210的偏转角度以满足转门需求,对应控制在第一角度。第一角度的取值还与带动件210的初始位置和长度等相关,可根据实际的装配工况调配设置。
参见图1、图10和图19,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升带动件210的位置控制精度,避免带动件210失位,可在底座600上设置第二止挡件620,避免其过度偏转。可将第二止挡件620设置在第二顶推部1232与第一顶推部1231之间,可将带动件210的初始位置设置在抵靠在第一顶推部1231用于将带动件210限制在第二止挡件620与第一顶推部1231之间,保证其初始位置的可靠性。可根据带动件210的宽度及其预设的初始位置,参照第一顶推部1231的初始位置,以第二止挡件620和第一顶推部1231之间的距离略大于带动件210的宽度为标准,设置第二止挡件620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在第二止挡件620上设置匹配带动件210的侧壁型面的止挡型面621,保证止挡状态下,带动件210的受力均匀性,避免局部受力集中,造成结构损伤。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升带动件210的转动控制精度和可靠性,可将本体和带动件210的第一端同轴且可转动地设置在底座600上,从而能够通过控制本体的转动角度实现对带动件210的角度控制,极大地提升了便捷性。在其他实施例中,带动件210的第一端也可不与本体同轴设置,仅将带动件210枢转连接在联动齿轮120的本体上,形成类似曲轴驱动的结构;还可以将带动件210转动设置在底座上,同时伸出两个推臂并将两个推臂上分别设置第一顶推部1231和第二顶推部1232并将带动件210布置在梁推臂之间,实现顶推操作,具体可根据实验确定配合布置的位置和结构规格。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驱动顶门机构300,联动齿轮120的本体上设置有第三顶推部122,用于连接并驱动顶门机构300。开门操作时,联动齿轮120的本体正向转动,并驱动顶门机构300推动门体920。相对的,关门操作时,联动齿轮120的本体反向转动,带动顶门机构300复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门操作仅需要突破门体920和箱体910之间的吸附力为主的开门阻力,将门体920顶开较小角度,为此顶门机构100的顶推行程也较小;相应的,联动齿轮120连接以及顶推顶门机构100的行程和时间也可以仅设置为相对较短的顶门过程中,即在转门机构200主动转门后,顶门机构100可断开与联动齿轮120的连接或者仅仅继续保持较小时间段后分离,简化工作状态下的结构联动状态,避免相互干涉。
参见图15,为了提升连接和断开的时间控制精度和可靠性,顶门机构100上可设置第一齿部313,第三顶推部122上设置有与第一齿部313啮合传动的第二齿部1221,从而通过啮合传动的方式稳定驱动,同时还能够通过控制啮合齿部的长度,齿数以调整顶推行程。在开门过程中,联动齿轮120正向转动,即通过啮合传动方式驱动顶门机构100顶推门体920,直至解啮合,顶门机构100将不再受力;在关门过程中,联动齿轮120反向转动,转动设定角度时,重新建立第一齿部313和第二齿部1221的啮合连接,而后顶门机构100在联动齿轮120的带动下沿反顶门方向移动,直至复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基于带动件210的偏转控制实现顶门机构100的顶门行程控制。具体可将第一齿部313与第二齿部1221开始啮合到分离的时间段内联动齿轮120所转动的角度设置为第二角度。考虑到第一角度为联动齿轮120的本体开始转动时,本体相对于带动件210所转动的角度,即相对于本体开始正转时,转门机构200实施转门所延迟的时间段,为此可将第一角度按照小于等于第二角度控制,即基于此控制啮合时间段,从而控制啮合齿部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顶门和转门过程的衔接顺畅性,可将第一角度与所述第二角度之间的差值控制在1度以内。即带动件210抵触到第二顶推部1232时,第一齿部313与第二齿部1221仍然保持一小段啮合的啮合状态,或者保持最后一个啮合齿对。
参见图14和图16,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平稳控制带动件210的偏转姿态,可在联动齿轮120的本体上开设转动限位槽123,并保持联动齿轮120的本体与带动件210同轴转动地设置在底座600上,且可将同轴转轴211可设置在转动限位槽123内,并将带动件210转动地设置在转动限位槽123内,且将第一顶推部1231和第二顶推部1232设置成转动限位槽123在联动齿轮120的径向方向上的槽壁,即设置成类扇形槽。通过转动限位槽123容纳带动件210,降低整体装配高度,同时沉槽结构也能够有效保护带动件210顶推区域的抗冲击,震动的性能,保证结构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带动件210抵靠在第一顶推部1231为初始位置,并抵抗震动影响其位置和姿态,可设置一复位弹簧240,并将其两端分别连接在联动齿轮120的本体与带动件210上,在带动件210与第一顶推部1231之间保持拉紧力,形成相互靠近的趋势;同时,在门体920开启后引导带动件210抵靠在第二顶推部1231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复位弹簧240也可替换成簧片,或者其他弹性减材料,通过弹性顶推,拉紧等方式实现限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固定,可在带动件210上设置第一固定座212用于固定复位弹簧240的第一端部;还可在联动齿轮120的本体上设置第二固定座125,固定复位弹簧240的第二端部。
参见图16,考虑到复位弹簧240的形变特性,在联动齿轮120的本体上开设复位弹簧容置槽124,并将复位弹簧240设置在其内,不仅可实现复位弹簧240在联动齿轮120上的装配,还可避免外界对复位弹簧240冲击剐蹭,保证其形变状态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还可将复位弹簧容置槽124设置成类扇形槽型,靠近转动限位槽123的一侧宽度相对更大,从而适应带动件210的偏转过程,避免复位弹簧240抵触弯折形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升联动齿轮120功能的稳定性和到位可靠性,可在底座600上设置第三止挡件641和第四止挡件642,分别布置在联动齿轮120的转动轨迹两端,阻止其过度转动,保证正向转动和反向转动的到位精度。在门体920关闭时,第三止挡件641止挡联动齿轮120转动,在门体642打开到极限位置时,第四止挡件642止挡联动齿轮120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根据门体920的设计开度确定联动齿轮120的转动极限角度,可将联动齿轮120在第三止挡件641和第四止挡件642之间的转动角度设置成130度90度以上;可设置成120度或者其他具体度数。
参见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带动件210的平衡姿态,可在带动件210的端部设置延伸限位部213,通过延伸限位部213顶抵在底座600上,避免单侧翘起。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在延伸限位部213上设置自润滑材料层,降低接触摩擦系数。
下面具体描述离合装置400的结构。
参见图2、图3、图4和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离合装置400具体设置有可连接且可分离的第一传动组件410和第二传动组件420,用于分别对应连接上游结构和下游结构,实现上游结构和下游结构的稳定可靠的连接和分离;本实施例中,实现开关门装置中上游的驱动机构100同下游的转门机构200和顶门机构300之间的连接和断开。
为了实现第一传动组件410和第二传动组件420的连接和分离状态的切换,离合装置400还设置有离合顶推组件430,用于推动第一传动组件410和第二传动组件420相互靠近连接或者相互远离分离。可在第一传动组件410和第二传动组件420上分别设置相配合的衔接结构,实现第一传动组件410和第二传动组件420的稳定连接和便捷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离合顶推组件430设置有可套设在第二传动组件420上的顶推套431。在装配时,将第二传动组件420嵌设在顶推套431内,用于稳定固定第二传动组件420的同时,可通过推动顶推套431间接推动第二传动组件420移动,从而避免直接接触第二传动组件420,从而避免影响第二传动组件420的运行状态;还可以通过整体推动第二传动组件420实现保证第二传动组件420的结构稳定性。
离合顶推组件430还设置有用于配合推动顶推套431的推杆432,通过推杆432沿第一方向移动顶推套431,整体推动第二传动组件420靠近第一传动组件410,建立连接;或者通过操作推杆432,促使顶推套431沿第一方向的反向移动,使得第二传动组件420远离第一传动组件410,断开连接。
参见图2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传动组件420设置有第一传动件421,可与第一传动组件410传动相连。并可在第一传动件421上设置连接端4211,用于连接第一传动组件410;还可在第一传动件421上设置顶推端4212,用于配合嵌设在顶推套431内,从而形成稳定的固定结构。相应地,连接端4211可凸出于顶推套431,保证连接端4211顺畅连接第一传动组件410。
参见图6、图7、图8和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升第一传动组件410与连接端4211的连接和分离的顺畅性和便捷性,可在第一传动组件410上开设可配合容纳连接端4211的卡槽411,且卡槽411的形态可设置成配合卡合连接端4211的结构形态,从而能够通过单向顶推的操作,便捷的卡嵌过程建立连接稳定的连接传动配合状态,保证传动状态的可靠性;同时,在断开连接时,也能够通过便捷的单向推离实现迅速顺畅地分离,还可降低对第一传动件421和第一传动组件410的状态和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单向靠近和远离的卡合和分离操作,可在卡槽411的槽壁面上设置内齿413,相配合的,可在连接端4211的外周面上设置外齿4215,随着第一传动件421的移动,实现内齿413和外齿4215的啮合和解啮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适应某些工况下第一传动件421的转动状态下的啮合需求,可将卡槽411内的相邻两个内齿413之间的间隙设置成大于外齿4215的宽度,从而具备足够大的适应空间,便于外齿4215的嵌合到位,以高效建立啮合连接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相邻两个内齿413之间的间隙设置成外齿4215的宽度两倍以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端4211的外周面上相邻两个外齿4215之间的间隙也可设置成大于内齿413宽度,从而具备足够大的适应空间,便于内齿413的嵌合到位,以高效建立啮合连接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相邻两个外齿4215之间的间隙设置成内齿413的宽度两倍以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动组件410可采用啮合传动的方式建立与其他结构的传动关系,可将第一传动组件410设置成第一传动齿轮,相应地,可将卡槽411开设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轴向端部。第一传动件421沿第一传动齿轮的轴向移动,实现连接和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适应第一传动齿轮的转动的工作状态,可将卡槽411设置成圆形槽,内齿413可等间距布置在圆形槽壁面上,且数量至少两个;可将齿413的数量设置成六个,八个,具体数量可根据卡槽411规格设置。相配合的,连接端4211的外型面也可设置成圆形,外齿4215可等间距布置在圆形槽壁面上,且数量至少两个;可将齿413的数量也可设置成六个,八个;具体数量可与内齿413的数量相同。
第一传动齿轮的中心轴孔412与圆形的卡槽411同轴设置,保证内齿413的啮合效率和稳定性。可在中心轴孔412的孔口同轴设置延伸筒414,便于配合内嵌的转轴稳定固定到底座60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顶推端4212内嵌于顶推套431内,当第一传动件421转动时,由于接触面过大,极易造成转动姿态不稳定,磨损量过大的情况,可在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限位凸台4216,将顶推套431的内型面和顶推端4212的外周面间隔开,留下一定均匀的间隙,极大地缩小接触面积,降低磨损程度,保证第一传动件421的转动姿态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凸台4216滑动地抵触在顶推套431的内表面上,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磨损程度。可在限位凸台4216上设置自润滑材料层,降低摩擦系数,提升耐磨性,延长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进一步在限位凸台4216的外周面上设置间隔布置的凸起,进一步降低接触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稳定推动第一传动件421,还可在第一传动件421上设置支撑凸缘4213,用于搁置在所述顶推套431的端面上。可将支撑凸缘4213设置在连接端4211和顶推端4212之间。一般可将传动件421一体成型,也不排除分别开模成型后装配到一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结构强度,第一传动件421、顶推套431等往往需要一定的厚度;在装配之后,整体高度往往较高,所需要的装配空间也相应较大。为此,可在顶推套431的端面上设置有沉台4313,用于容纳支撑凸缘4213,缩减整体高度。一定程度上,也能够维持第一传动件421的转动轴线的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满足第一传动件421与上游结构的传动连接需求,需要设置成在第一传动件421上设置连接结构。因此,第二传动组件420还设置有第二传动件422,用于驱动第一传动件421并与上游结构相连,实现传动力矩的传递。
在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第一传动件421需要沿第一方向移动,且还需要满足力矩传递,第一传动件421可套设于第二传动件422上并可随着第二传动件422转动,实现力矩传递;同时,可沿着第一方向相对于第二传动件422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第一传动件421与第二传动件422相对滑动且满足跟随转动,第一传动件内表面4214上开设有轴向通槽4217,第二传动件外表面4221上设置有可嵌设在轴向通槽4217内的卡块4222,从而能够实现第一传动件421跟随第二传动件422转动。同时,卡块4222还可沿着轴向通槽4217滑动,从而满足第一传动件421相对于第二传动件422沿第一方向滑动。
为了满足扭矩传递需求,可在第二传动件422内同轴固定传动轴423,用于连接上游驱动器110,驱动第二传动件422。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满足传动轴423固定到第二传动件422内,可在第二传动件422上开设传动轴孔4223,并在传动轴孔4223设置第一限位面4224,在传动轴423的外周面上设置第二限位面4231,当传动轴423嵌于传动轴孔4223内时,第二限位面4231与第一限位面4224抵触,从而限制传动轴423相对于第二传动件422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满足工艺性需求和简化成型工艺,传动轴423可设置成圆柱形件,圆柱形件的外圆周面上设置切向平面,形成第二限位面4231。相配合的,传动轴孔4223设置成相配合的形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动组件410与第二传动件422同轴套设在传动轴423上,从而使得第二传动组件420能够稳定沿着传动轴423的轴向朝向或者背离第一传动组件410移动,保证第一传动组件410和第二传动组件420连接和分离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推套431的移动方向沿着第一方向,推杆432的顶推方向可沿着第一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整体厚度空间较小,厚度方向的形成也相对较小,沿第一方向的直接顶推需要顶推结构的规格设置得很小,这无疑极大地加大了成型和装配难度。因此,可设置变向顶推的结构;可在顶推套431上设置与第一方向呈非平行状态的第一顶推面4311,从而能够通过顶推第一顶推面4311实现沿顶推方向的顶推操作,通过推杆432顶推第一顶推面4311将顶推套431推向第一传动组件410。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优化顶推操作的效率,可将第一顶推面4311与第一方向的夹角设置在30度~60度范围内,例如30度、45度或者60度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推杆432的顶推方向与第一方向的夹角按照90度控制,尽量缩小推杆432与第二传动组件420的配合布置所需要的布置空间,降低装置整体体积规模。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升变向顶推的稳定性,可在推杆432上设置与第一顶推面4311相接触的第二顶推面4321,通过面面接触顶推错动的方式提升第一顶推面4311的受力均匀性,保证顶推套431的移动姿态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平衡顶推套431的受力,可将第一顶推面4311的数量设置成两个,相应的推杆432也设置有两个推臂4323,对应顶推两个第一顶推面4311;从而通过两点施力的方式保证顶推套431的受力均匀性。并可将两个推臂4323连接在同一个连接部4324上,实现同步动作且保证施力的大小一致,保证顶推套431受力均匀。相应地,两个推臂4323上分别设置有第二顶推面4321。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两个第一顶推面4311设置于顶推套431的相背两侧,两个推臂4323并列设置,第二顶推面4321设置在推臂4323上的远离连接部4324的端部,从而通过顶推连接部4324即可实现顶推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根据顶推套431的规格情况,将第一顶推面4311、第二顶推面4321以及推臂4323的数量设置成两个以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限制顶推套431的转动,可在顶推套431上开设第一顶推槽4312,通过将推杆432嵌设到顶推槽4312内,将推杆432与顶推套432连接为一体,限制周向相对转动,保证顶推操作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第一顶推槽4312设置成两个,将推杆432设置成两个并列设置的推臂4323,并由连接部4324连接两个推臂4323。两个第一顶推槽4312设置于顶推套431的相背两侧,从而稳定的两点限位,保证顶推套431的受力稳定性。相适应的,在两个第一顶推槽4312的槽壁上分别设置第一顶推面4311。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在两个推臂4323上远离连接部4324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二顶推面4321,两个第二顶推面4321分别与两个第一顶推面4311接触。
为了限制顶推套431的径向偏移,可在两个推臂4323上分别设置限位挡板4322,并具体将限位挡板4322设置在推臂4323的远离另一个推臂的一侧上,从而使得两个限位挡板4322挡设于顶推套的相背两侧。
为了实施推杆432的顶推操作,可在推杆432上连接直线驱动器433,沿第二方向顶推推杆432或者复位,从而通过直线驱动器433推动所述的顶推套431沿第二方向移动,实现第一传动组件410和第二传动组件420连接,建立开关门装置的力矩传递结构。在直线驱动器433复位时,推杆432释放顶推套431,断开第一传动组件410和第二传动组件420的连接,断开开关门装置的力矩传递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直线驱动器433可采用电磁推杆,滚珠丝杆等直线移动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器110设置成减速电机,或者配置有减速齿轮箱的电机,从而能够合理控制输出扭矩和转速。
在执行离合控制时,通过直线驱动器433动作,推动推杆432朝向顶推套431移动,推杆432头端开设的第二顶推面4321顶推第一顶推面4311,实现顶推套431向上错动,使得顶推套431朝向第一传动组件410移动,同时带动第二传动组件420的第一传动件421朝第一传动组件410移动,直至第一传动件421的连接端4211嵌入第一传动件410的卡槽411内,建立周向传动连接关系,此时,直线驱动器433停留在当前位置,通过推杆432于底部支撑顶推套431,从而保持传动连接状态;驱动器110转动带动第二传动件422转动,继而带动第一传动件421、第一传动组件410以及联动齿轮120转动,实现开关门驱动。当需要断开连接时,直线驱动器433复位,顶推套431在自重作用下自然下落,连接端4211逐步脱离卡槽411,直至断开第一传动件421与第一传动组件410的连接,从而断开联动齿轮120与驱动器110之间的连接。在此过程中,在第一传动件421可相对于第二传动件422轴向滑动,实现上下位置的变化,通过二者内部的卡块4222和轴向通槽4217的卡嵌作用实现周向传动。值得说明的是,直线驱动器433的动作时机并不必然早于驱动器110的动作时间,也就是说二者不存在必然的延后顺序。
下面将分别介绍转门机构200和顶门机构300。
参见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在门体920上设置铰接座230,与转门件220的第一端221铰接。为了保证铰接可靠性和受力均匀性,可将铰接座230设置成U型双臂铰接座,将转门件第一端221嵌入其内并通过铰轴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带动件210和转门件220可设置成板状,从而再叠加状态下,能够极大地缩小安装高度。
参见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在带动件210和转门件220的枢接部分别设置成厚度缩减的形态,从而在枢转叠加状态下的整体厚度,缩小装配高度。还可将带动件210和转门件220的中的,布置在下方板状件上可转动地设置枢转轴214,承载居上的板状件,形成稳定可靠的枢接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将带动件210和转门件220中的一个的端部设置成U形枢接座,另一个的端部嵌于其内并通过枢转轴214固定。
参见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转门机构200的转门效率和结构的稳定性,降低带动件210和转门件220的相对偏转状态和伸展长度对门体开度和转门速度的,可结合电器设备的门体920的转动中心点B以及底座600的布置位置对转门机构200及其与门体920的铰接点C进行规划布置。具体来说,将转门件220一端与门体920的铰接点C,带动件210与转门件220的一端的铰接点A,带动件210的另一端转动地设置于底座600的铰接点D进行分布状态设计,即,铰接点A与转动中心B分别位于铰接点C与铰接点D的连线两侧,形成一个凸四边形,避免转动过程中带动件210和转门件220形成超过180度的偏转量,而导致的转门件220不受力的极端状态,无法转动门体920,同时也限缩了门体920的开度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门体920和箱体910结构本身的可开启角度,而不会过度受限于转门机构200,可按照铰接点A、铰接点C、转动中心B和铰接点D依次连接围成的四边行为平行四边形的原则,设置转门件220一端与门体920的铰接点C的位置,带动件210的另一端与底座600的铰接点D的位置,以及带动件210和转门件220的两铰接点的长度;在此状态下,排除结构宽度厚度以及转轴合页等结构件的原因,门体920的开度能够趋近于180度。当然,冰箱门体的920的并非越大越好,而是根据其安装工况,使用需求,便捷性等多重因素确定的。在其他实施例中,通过上述布置方式,能够稳定可靠的实现门体开度在130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带动件210和转门件220可设置成杆状,兼顾小规格和高强度的转门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联动齿轮120作为直接驱动带动件210和顶门机构300的元件,其驱动方式应当同时满足可偏转的带动件210和顶门机构300的动作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门机构300作为初步顶开门体920到预设角度的执行机构,其可在驱动机构100的带动下,通过逐步蓄力的方式实现开门操作。下面将具体说明顶门机构300的结构。
参见图1和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顶门机构300包括联动件310以及顶门件320,联动件310一端连接驱动机构100,用于获取驱动力,联动件310可在驱动机构100的带动下动作,顶门件320另一端用于顶推门体920转动,顶门件320与联动件310相连,从而在联动件310的带动下实施顶门操作以及复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联动件310的一端转动地设置在底座600上,从而可在驱动机构100的驱动下绕一转轴偏转;顶门件320连接到联动件310上,从而可跟随联动件310在一弧形轨迹上移动,在抵触门体920后持续顶推门体920。通过联动件310的偏转结构能够在保证顶推效果的同时,一定程度上降低对顶门机构300正面压力,从而保证结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提升顶门操作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顶门操作的效率,可将顶门件320转动地连接在联动件310上,从而顶门件320能够相对于联动件310偏转,调整顶门件320的姿态,能够根据安装工况,适应性调整顶门件320的指向,从而能够正对门体920,保证高效率顶推。另一方面,顶门机构300能够适应不同安装工况的需求,灵活调整联动件310和顶门件320的配合状态,保证高效率的顶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门件320可转动地连接在联动件310的中部,为顶门件320留出足够的偏转空间,避免干涉其他结构。
为了保证高顶门效率,可将顶门件320的顶推方向大致设置成垂直于闭合的门体920的方向。由于顶门件320跟随联动件310转动,导致顶推方向也会出现一定幅度的偏转,为了实现顶门件320尽可能垂直于门体920稳定施加顶推力,可在顶门件320上开设腰型孔322,在联动件310上设置销轴360,通过将销轴360活动嵌设在腰型孔322内实现顶门件320相对于联动件310偏转;同时还能够通过腰型孔322的长度方向空间给销轴360留出滑动空间,从而使得顶门件320能够沿腰型孔322的长度方向产生相对滑动,而不必跟随联动件310移动,从而维持顶门件320顶推方向的稳定。腰型孔322的长度可根据顶门行程的大小匹配设计,例如顶门行程越长腰型孔322的长度也相应越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以较小的开孔规格,满足较大顶推力以及顶推行程的需求,腰型孔322的长度方向可沿垂直于顶门件320的顶推方向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腰型孔322的长度方向也可不必严格按照垂直于顶门件320的顶推方向设置,也可存在一定的夹角,满足销轴360的移动行程在垂直于顶门杆320的顶推方向有分量即可,从而保证顶推杆320的轴向顶推姿态稳定;例如,夹角可设置成30度、45度,60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顶门件320的受力平衡,可将联动件310设置在顶门件320的下方,一定程度上支撑顶门件320,使得销轴360在其轴向上稳定嵌于腰型孔322内,而不会产生脱离的风险,从而保证腰型孔322和销轴360的枢转功能和相对滑动功能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腰型孔322设置在联动件310上,将销轴360设置在顶门件320上。为了保证枢转功能和相对滑动功能的稳定性,还可将联动件310设置在顶门件320上方,在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降低整体安装高度,缩小设备规模和降低安装空间需求以及材料成本,可在保证联动件310的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在联动件310上开设减厚沉槽312,从而降低联动件310和顶门件320的叠加厚度。减厚沉槽312的宽度规格可设置成略大于顶门件320在腰型孔322内偏转的区域宽度,避免减厚沉槽312的侧壁阻挡联动件310和顶门件320的相对偏转。
参见图12和图19,在一些实施例中,受到销轴360与腰型孔322之间的摩擦力影响,在联动件310偏转过程中,顶门件320仍然会有沿垂直于顶推方向的移动趋势;为此,可在底座600上开设导向槽632,顶门件320可沿设定的顶门方向滑动地设置在导向槽632内,限制顶门件320沿垂直于顶推方向的位移,保证顶门操作的稳定性。为了强化导向限位效果,可将导向槽632沿垂直于顶推方向的宽度设置成略大于顶门件320的宽度,仅保留一定的滑动间隙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顶门件320的顺畅滑动,可在导向槽632的槽面上设置自润滑材料层,也可将顶门件320的对应导向槽632的部分设置自润滑材料层,或者,导向槽632的槽面以及顶门件320的对应导向槽632的部分均设置自润滑材料层,或者直接由自润滑材料成型,进一步降低摩擦影响。
参见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装配精度和配合间隙的影响,可在顶门件320背离联动件310的一端上铰接顶推座330,从而在顶门件320抵触到门体920时,顶推座330会先和门体920抵触,并能够自适应偏转,使得顶推座330与门体920实现面面接触,保证接触面的大小和姿态的稳定,保证顶门施力方向和大小的稳定,并降低局部接触顶推造成的具备接触压强过大损伤门体或者顶门件320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升各个方向的适应能力,顶推座330与顶门件320可采用万向铰接结构实现铰接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降低顶推座330和门体920之间的接触震动,以及顶推座330的磨损,可在顶推座330上设置减震垫340。减震垫340可采用具备低摩擦系数的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联动件310的第二端设置有与驱动机构100啮合的第一齿部313,从而通过齿轮啮合传动的方式驱动联动件310转动,从而实现联动件310的转动幅度精确控制,进而提升顶门机构300的顶推行程的控制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顶门操作中,顶门开度多基于突破门体920与箱体910的吸附力和转门阻力的所需要的角度进行设置,门体920相对于箱体910的偏转角度可设置为3度左右,相应的顶推行程也相应较小,联动件310的偏转角度也可设置在较小水平。通常可根据配合状态将偏转的预设角度对应标定联动件310在底座600上的布置位置,形成联动件310对应在底座600上预设角度或者预设位置。
参见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保证联动件310转角度的控制精度,可在底座600与联动件310之间连接弹性限位件370,始终将联动件310向预设位置牵引。能够保证控制精度的同时,还能够保证其与驱动机构100的啮合连接的对位精度和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限位件370可采用拉紧弹簧,其两端分别与联动件310和底座600相连,通过弹性伸长形变施加稳定弹性拉紧力。能够基于拉紧弹簧的自适应形变适应联动件310的偏转过程,并保证弹性拉紧效果的稳定性。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限位件370也可采用簧片等其他形式的弹性件。
参见图12、图14和图19,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在联动件310上设置第三固定座314,在底座600上设置第四固定座635,分别对应固定拉紧弹簧的两端,提升拉紧弹簧在偏转和形变作用下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在底座600上设置第一止挡件630,并将其布置在联动件310的预设偏转行程的端点处,当顶门机构300相对于底座600偏转到预设角度时与第一止挡件630抵触,从而限制联动件310的过度偏转,限制顶门机构300的整体进一步偏转;同时,还能够保证第一齿部313与驱动机构100稳定建立啮合连接。
参见图19,在一些实施例中,联动件310在驱动机构100的带动下,会进行顶门偏转和复位偏转,因此会相对于底座600产生两个相反方向的偏转,也就有两个偏转极限位,为了保证联动件310的位置控制精度,可在第一止挡件630上分别设置第一止挡面633和第二止挡面634,且分别对应布置在联动件310的预设偏转行程的两端点处,实现双向限位。其中,第一止挡面633和第二止挡面634可设置成与联动件310的外型面匹配的型面,提升接触限位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止挡件630可以是安装在底座600上的独立结构件,其高度略高于联动件310的布置高度,从而实现止挡功能。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止挡件630还可以直接成型在底座600上,在底座600上成型具备止挡型面或者止挡部的集成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第一止挡件630与弹性限位件370配合设置,即可通过布置弹性限位件370的安装位置,将联动件310向第一止挡件630弹性拉紧或者弹性压紧。
参见图12和图19,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在第一止挡件630上开设弹性件容置槽631,将弹性限位件370的第一端连接在弹性容置槽631内,不仅可实现弹性限位件370在底座600上的装配,还通过槽体结构保护弹性限位件370,避免剐蹭碰撞影响其形变状态,从而保证联动件310的到位控制可靠性和精度。
参见图12、图14和图1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固定座314可设置在第一齿部313和销轴360之间的联动件310上,即位于联动件310的受力点和施力点之间,一定程度上提升弹性限位作用效果,提升联动件310抵抗震动和外部干涉的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适应联动件310的偏转动作,弹性限位件370的第二端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偏转,使得弹性限位件370整体会以其第一端为圆心产生偏转,为了避免弹性容置槽631剐蹭顶抵影响其形变状态,可将弹性容置槽631的槽体形态设置成类扇形,留出足够的偏转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联动件310设置成板件,其板厚方向垂直于偏转方向设置,从而能够保证顶门操作工况下的结构强度,还可降低联动件310的整体装配厚度,降低安装高度需求。还可将顶门件320也设置成板件,其板厚方向垂直于偏转和顶推方向设置,可整体降低装配高度。在其他实施例中,联动件310和顶门件320也可以设置成杆件。
参见图14和图15,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第一齿部313设置在联动件310的板件主体的第一端,联动件310的板件主体的第二端开设联动件枢转孔311,在底座600上设置联动件枢转轴350,联动件枢转轴350转动地嵌设在联动件枢转孔311内,从而使得联动件310可相对于底座600转动,在满足其联动功能的情况下,降低其整体体积。在其他实施例中,腰型孔322也可设置在顶门件320的板件主体的第一端,在满足顶门功能需求的同时,降低其长度和宽度,降低其整体体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升联动件310和顶门件320的结构强度,可在其板件主体上设置加强筋。
在装配到具备箱体910和铰接在其上的门体920的电器设备上时,可将底座600固定在箱体910上,并将顶门件320的顶门方向正对门体920。在执行开门操作时,通过驱动机构100驱动联动件310相对于底座600正向偏转,带动顶门件320沿导向槽632滑动,直至接触到门体920且顶推力逐步增加,直至突破门体920与箱体910之间的吸附力和其他转动阻力,即可顶开门体920;在执行关门操作时,驱动机构100驱动联动件310相对于底座600反向偏转,带动顶门件320沿导向槽632反向滑动,直至复位。
参见图13,在一些实施例中,顶门机构300还可设置成一体的顶门型件380,且顶门型件380可通过类似联动件枢转轴350的转轴转动地设置在底座600上。可将顶门型件380进行功能区域划分,可设置用于啮合连接驱动机构100的第四齿部381,在驱动机构100启动时,驱动顶门型件380转动;并可在顶门型件380上设置顶门部382,在驱动机构100的驱动下转动时,顶推门体920,直至将门体920顶开设定开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门型件380为类扇形结构件,顶门部382为类扇形结构件的一侧端角,当顶门型件380转动时,沿弧形轨迹顶推门体920。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将顶门型件380设置成凸轮结构,并将第一齿部381和顶门部382设置到凸轮的轮缘上。凸轮相对底座600转动,并在驱动机构100的带动下转动,沿弧形轨迹平滑顶推门体920,降低冲击震动剧烈程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升结构强度,可在类扇形结构件上设置加强筋383。
参见图20、图21和图22,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600设置成由两块相配合的独立壳体扣合拼装而成,相应可配置紧固螺钉等紧固件锁紧。可在对应顶门件320或顶门型件380、转门件220以及带动件210动作的区域开设窗口,便于实施顶门件320或顶门型件380、转门件220以及带动件210伸出,保证开关门操作的顺畅执行,同时也能够兼顾有序收纳,保护其内部功能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对应于同轴转轴211和联动件枢转轴350的位置,设置转轴强化固定结构,保证枢转结构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底座600上设置同轴转轴座650,用于转动固定同轴转轴211,提升结构稳定性,充分提升抗冲击性能,保证转门机构200和联动齿轮20的稳定可靠的同轴枢接在底座600上。在底座600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驱动器110的驱动电机固定槽610。
参见图26和图27,本实施还提供一种冰箱,包括箱体910和门体920,且门体910为转动设置在箱体910上。并在箱体910和门体920之间连接开关门装置,用于顶推或者门体920实现门体920相对于箱体910偏转,实现开关门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门装置设置有底座600固定在箱体910上,并将顶门件320或者顶门型件380指向或者顶抵在门体920上,转门件220通过铰接座230铰接在门体920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底座可以是成型在箱体910顶部的集成型面结构,承担底座的功能。再另一些实施例中,底座600也可以设置在门体920上,顶门件320或者顶门型件380指向或者顶抵在箱体910上,转门件220通过铰接座230铰接在箱体91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冰箱设置有多个门体920,可对应每个门体920设置独立的开关门装置,实现多门体冰箱的自动开关门功能化实现。
参见图28和图29,在执行开门操作时,联动齿轮120正向转动,带动顶门机构300直接顶推门体920,当联动齿轮120转动一定角度后,继续的顶推力达到突破开门阻力的临界值,顶开门体并维持在一定的角度,并随着联动齿轮120继续正转时,第一齿部313与第二齿部1221断开啮合状态,联动杆310在弹性限位件370作用下拉紧在第一止挡件630上;过程中,转门机构200的带动件210自第一顶推部1231向第二顶推部1232靠近,直至带动件210顶抵在第二顶推部1232时即可跟随联动齿轮继续正转,顶推门体920直至达到设定的极限位置,实现开门转门操作。
参见图23、图24、图25和图30,在执行关门操作时,联动齿轮120反转,当第一顶推部1231顶抵到带动件210后继续反转,并顶推带动件210反转,拉动转门件320和门体920向箱体910转动,直至闭合箱体,实现关门操作;过程中,联动齿轮120转动到一定角度位置,通过第二齿部1221与第一齿部313啮合连接,顶推联动件310反转,直至到达初始位置。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4)
1.一种冰箱的开关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冰箱包括箱体、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箱体上的门体和开关门装置,所述箱体上设置有底座,所述开关门装置包括顶门机构、转门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联动齿轮,所述转门机构和所述顶门机构转动地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得开门指令;
根据所述开门指令,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启动,所述联动齿轮沿正向转动,驱动所述顶门机构转动以推顶所述门体打开至第一状态;
所述联动齿轮继续沿正向转动,驱动所述转门机构转动所述门体继续打开至第二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联动齿轮沿正向转动驱动所述顶门机构转动以推顶所述门体打开至第一状态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所述联动齿轮继续沿正向转动,同时驱动所述顶门机构和所述转门机构推动门体继续打开至第三状态,其中,所述第三状态为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的状态;
所述联动齿轮继续沿正向转动,驱动所述转门机构转动所述门体继续打开至第二状态,包括:
所述联动齿轮继续沿正向转动,与所述顶门机构分离,并继续驱动所述转门机构转动所述门体继续打开至第二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得关门指令;
根据所述关门指令,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启动,所述联动齿轮沿反向转动,驱动所述转门机构拉动所述门体相对于所述箱体转动,直至关门状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驱动器、第一传动组件、第二传动组件和离合顶推组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与所述驱动器连接,并同时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可分离连接;所述离合顶推组件推动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分离,所述联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连接;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得停止转动指令;
根据所述停止转动指令,控制所述驱动器停止,或者,控制所述离合顶推组件推动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分离。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驱动器、第一传动组件、第二传动组件和离合顶推组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与所述驱动器连接,并同时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可分离连接;所述离合顶推组件推动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分离,所述联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连接;
在所述联动齿轮沿正向转动或者反向转动的过程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得角度采集单元采集的角度信息,所述角度信息表征所述联动齿轮转动的角度值;
根据所述角度信息,确定是否控制所述离合顶推组件推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以使得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分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角度信息,确定是否控制所述离合顶推组件推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
判断所述角度信息表征的角度值是否大于等于预设角度值;
若是,则控制所述离合顶推组件推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以使得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分离。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角度信息,确定是否控制所述离合顶推组件推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
根据所述角度信息,获得所述联动齿轮的角加速度值;
根据所述角加速度值,确定是否控制所述离合顶推组件推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以使得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分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关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角加速度值,确定是否控制所述离合顶推组件推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
判断所述角加速值是否大于等于预设加速度值;
若是,则控制所述离合顶推组件推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以使得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分离。
9.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冰箱包括控制器、箱体、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箱体上的门体和开关门装置,所述箱体上设置有底座,所述开关门装置包括顶门机构、转门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联动齿轮,所述转门机构和所述顶门机构转动地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控制器采用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门控制方法控制所述门体的开关。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门装置包括角度采集单元,所述角度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所述联动齿轮的转动角度。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齿轮还包括:
本体,可转动地设置在底座上;
第一顶推部,设置在所述本体上,在所述本体正向转动时顶推所述转门机构转动,以带动所述门体打开;
第二顶推部,设置在所述本体上,在所述本体反向转动时顶推所述转门机构转动,以带动所述门体关闭。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门机构在所述第一顶推部和第二顶推部之间转动第一角度,所述本体与所述转门机构同轴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门机构包括第一齿部,所述联动齿轮还包括第三顶推部,所述第三顶推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传动的第二齿部,在所述本体正向转动时,所述第三顶推部驱动所述顶门机构推动所述门体。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开设有转动限位槽,所述本体与所述转门机构同轴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转门机构可在所述转动限位槽内转动,且所述第一顶推部和所述第二顶推部为所述转动限位槽在所述联动齿轮径向方向上的槽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135405.0A CN116625042A (zh) | 2022-02-14 | 2022-02-14 | 一种冰箱及其开关门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135405.0A CN116625042A (zh) | 2022-02-14 | 2022-02-14 | 一种冰箱及其开关门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625042A true CN116625042A (zh) | 2023-08-22 |
Family
ID=87608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135405.0A Pending CN116625042A (zh) | 2022-02-14 | 2022-02-14 | 一种冰箱及其开关门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625042A (zh) |
-
2022
- 2022-02-14 CN CN202210135405.0A patent/CN116625042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347553B2 (en) | Drive device for refrigerator doors | |
EP3604990B1 (en) | Refrigerator | |
CN214740706U (zh) | 铰链和家用电器 | |
US20090230795A1 (en) | Drive device for movable furniture parts | |
CN212337015U (zh) | 一种旋转机构及电器 | |
CN113585888B (zh) | 门锁装置及烹饪器具 | |
CN113958222A (zh) | 一种旋转机构、电器及自动开关门的控制方法 | |
CN111503981A (zh) | 一种冰箱自动开关门装置及冰箱 | |
CN116625042A (zh) | 一种冰箱及其开关门控制方法 | |
CN109984590B (zh) | 锅盖组件和具有其的压力烹饪装置 | |
CN116624056A (zh) | 一种电器设备、开关门装置及其离合器的控制方法 | |
CN109708396B (zh) | 离合自动开门装置及冰箱 | |
CN218328818U (zh) | 一种冰箱 | |
CN116624055A (zh) | 一种开关门装置和电器设备 | |
CN116624052A (zh) | 一种开关门装置和电器设备 | |
CN116624057A (zh) | 一种开关门装置和电器设备 | |
CN112943027B (zh) | 具有防夹手功能的开关装置及舱体 | |
CN109436688B (zh) | 一种电动停止释放装置 | |
CN220487376U (zh) | 一种顶门机构及电器设备 | |
CN218815904U (zh) | 一种离合装置和电器设备 | |
CN220487372U (zh) | 一种顶门机构和电器设备 | |
CN217518466U (zh) | 一种顶门机构和电器设备 | |
CN220706273U (zh) | 一种离合装置,顶门机构以及电器设备 | |
CN217841170U (zh) | 门组件及冰箱 | |
CN108413449B (zh) | 门钩组件、开关门检测系统和家用电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