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15497A - 光学膜、偏振片及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膜、偏振片及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15497A
CN116615497A CN202180083792.1A CN202180083792A CN116615497A CN 116615497 A CN116615497 A CN 116615497A CN 202180083792 A CN202180083792 A CN 202180083792A CN 116615497 A CN116615497 A CN 1166154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optical film
resin
compound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8379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御子柴惠美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166154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154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008Organic ingredient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the "one dot" groups of C08K5/01 - C08K5/59
    • C08K5/0041Optical brightening agents, organic pig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7Amines;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 C08K5/18Amines;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with aromatically bound amino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315Compounds containing carbon-to-nitrogen triple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34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 C08K5/3442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having two nitrogen atoms in the ring
    • C08K5/3445Five-membered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5/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2Absorbing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Abstract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光学膜、具备该光学膜的偏振片及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该光学膜在用于显示装置、特别是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时,能够保护显示元件免受外部光的影响,并且对显示元件的发光不产生发光损失,并且没有渗出,耐光性、与邻接层的粘接性优异,所述光学膜包含树脂和色素化合物。本发明的光学膜是包含树脂和色素化合物的光学膜,其中,所述树脂为环状烯烃类树脂,所述色素化合物具有下述通式(1)或通式(2)所示的结构。[化学式1]

Description

光学膜、偏振片及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膜、偏振片及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光学膜等,其在用于显示装置、特别是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时,能够保护显示元件免受外部光的影响,同时对于显示元件的发光不产生发光损失,并且没有渗出,耐光性、与邻接层的粘接性优异,所述光学膜包含树脂和色素化合物。
背景技术
通常,为了对光学膜赋予包含紫外线区域和短波长的可见光的宽波长范围的光线的阻断性,有在基材中添加紫外线吸收剂等的方法、或在基材上设置其他层的方法等。此时,为了阻断短波长的可见光,有时必须高浓度地包含紫外线吸收剂,或伴随着膜的薄膜化而不得不高浓度地包含该紫外线吸收剂,但在以高浓度包含的情况下,有时会在长波长侧产生不期望的着色、或产生白化现象、析出(渗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要求即使在以低浓度包含的情况下也能够吸收(阻断)短波长的可见光的材料。
另一方面,为了不对有机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以下也称为“EL”)显示装置中使用的显示元件的发光产生发光损失,需要充分确保该显示元件的发光区域(比430nm长的波长侧)的透射率,需要使用能够抑制该区域的光吸收、充分确保光透射率的材料,并且抑制显示元件由外部光引起的劣化的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高透明的光学膜,其包含树脂、紫外线吸收剂及可见光吸收色素中的至少1种光吸收性材料,其在光波长380~410n m下的透光率为10%以下,在光波长440nm下的透光率为80%以上,制膜时没有渗出,紫外线阻断性和可见光短波长区域的急剧的波长阻断性优异。但是,在包含该光吸收性材料的光学膜中,没有关于该紫外线吸收剂和可见光吸收色素的耐光性的记载。
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为了调节对特定波长区域的光吸收性,而在树脂中包含具备可见光的短波长侧的光吸收性的光选择吸收化合物(分子内包含部花青结构的化合物等)的技术,但同样没有涉及耐光性的记载。
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具有包含特定的紫外线吸收剂(Pyrimidine dimethine(ピリミジンジメチン)类色素等)的紫外线吸收树脂层的膜的技术,虽然记载了耐光性、渗出得到改善,但没有记载与其他层的粘接性,因此例如将该膜用于偏振片时,该膜与起偏镜层的粘接性不明确。
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使用具有特定结构的光吸收性化合物和聚合性化合物的光学成型体(树脂透镜),公开了抑制420nm附近的光的透过的技术,但关于该光学成型体的耐光性、渗出等耐久性并不明确。
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包含在光波长380~400nm的紫外线区域显示高吸收性的苯并三唑衍生物化合物的紫外线吸收性树脂组合物的技术,但没有关于渗出等耐久性、与其他层的粘接性的记载,例如,将该膜用于偏振片时,该膜与起偏镜层的粘接性尚不明确。
因此,期待出现能够保护所述有机EL显示元件免受外部光的影响,同时对于显示元件的发光不产生发光损失,并且没有渗出,耐光性、与邻接层的粘接性优异的包含树脂和色素化合物的光学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876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9-829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20-66153号公报
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19/022131号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第54161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问题、状况而完成的,其解决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在用于显示装置、特别是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时,能够保护显示元件免受外部光的影响,同时对显示元件的发光不产生发光损失,并且没有渗出,耐光性、与邻接层的粘接性优异的包含树脂和色素化合物的光学膜、具备该光学膜的偏振片及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在对所述问题的原因等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通过在光学膜中包含特定的树脂和最大吸收波长处于特定的波长区域的色素化合物,能够得到能够保护显示元件免受外部光的影响,同时不产生该显示元件的发光损失,包含所述树脂和色素化合物的层与邻接层的粘接性得到了提高的光学膜,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所述技术问题通过以下的方式解决。
1.一种光学膜,其包含树脂和色素化合物,其中,所述树脂为环状烯烃类树脂,所述色素化合物具有下述通式(1)或通式(2)所示的结构。
[化学式1]
式中,R11表示烷基取代氨基、芳基氨基、烷氧基或芳氧基,R12表示烷基氨基、芳基氨基、烷氧基、芳氧基、烷基或芳基,n表示0~4,n为2以上时,R1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R13和R14各自独立地表示氰基或-C(=O)OR15基,R15表示烷基或芳基,其可以进一步具有取代基,Ar1和Ar2表示芳基,其可以进一步具有取代基,R16表示氢原子、烷基或芳基,其可以进一步具有取代基。
2.根据第1项所述的光学膜,其还包含紫外线吸收剂。
3.根据第1项或第2项所述的光学膜,其中,所述色素化合物在300~460nm的波长区域的吸收光谱中最大吸收波长存在于360~440nm的范围内。
4.根据第1项~第3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其中,所述环状烯烃类树脂具有极性基团。
5.根据第1项~第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其中,所述光学膜的厚度为1μm以上且小于15μm。
6.一种偏振片,其具备第1项~第5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
7.根据第6项所述的偏振片,其中,从肉眼观察侧起依次叠层有所述光学膜、起偏镜层及相位差膜。
8.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具备第1项~第5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
发明效果
通过本发明的所述手段,能够提供在用于显示装置、特别是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时,能够保护显示元件免受外部光的影响,同时对显示元件的发光不产生发光损失,并且没有渗出,耐光性、与邻接层的粘接性优异的包含树脂和色素化合物的光学膜、具备该光学膜的偏振片及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关于本发明的效果的表现机理或作用机理,尚不明确,但如下推测。
本发明的色素化合物,对于短波长的可见光线的阻断性及耐光性良好,不仅对抑制相位差膜及起偏镜层的劣化有效,并且对抑制有机EL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用发光材料的劣化有效。此外,由于能够充分确保该显示元件的发光区域(比430nm长的波长侧)的透射率,因此能够对于显示元件的发光不产生发光损失。
特别是在本发明的环状烯烃树脂中添加该色素化合物时,从树脂与色素化合物的sp值(也称为“溶解度参数”)的观点出发,相容性良好,即使添加形成所期望的吸收光谱所需的量,也不会产生渗出、白化现象,耐久性提高。此外,认为本发明的色素化合物在树脂中的分布具有取向性,能够控制表面自由能,因此提高与邻接的起偏镜层的粘接性。
此外,通常有机化合物具有吸收某一波长的光并将其转换为热能的性质。认为本发明的色素化合物通过转换而产生的热而促进分子运动,与邻接层的相互作用增强,进而可提高粘接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偏振片10A的构成例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偏振片10B的构成例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有机EL显示装置20的构成例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薄膜光学膜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斜向拉伸膜的制造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的俯视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图5所示的斜向拉伸膜的制造装置所具备的拉伸部的轨道图案的一个实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光学膜是包含树脂和色素化合物的光学膜,其中,所述树脂为环状烯烃类树脂,所述色素化合物具有所述通式(1)或通式(2)所示的结构。该特征是下述实施方式中共通或对应的技术特征。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从抑制本发明的起偏镜层、相位差膜、及有机E L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用发光材料由外部光引起的劣化的观点出发,优选进一步包含紫外线吸收剂。
此外,从抑制有机EL显示元件用发光材料由外部光引起的劣化、以及对显示元件的发光不产生发光损失的观点出发,优选所述色素化合物在300~460nm的波长区域的吸收光谱中最大吸收波长存在于360~440nm的范围内。
此外,从通过进一步提高与所述色素化合物的相容性而抑制渗出、白化现象、提高耐久性,并且通过控制色素化合物在树脂中的分布而控制表面自由能从而提高与起偏镜层的粘接性的观点出发,优选所述环状烯烃类树脂具有极性基团。
此外,所述环状烯烃类树脂与所述色素化合物的相容性提高,不产生渗出、白化现象,耐久性提高,因此也可以优选应用于光学膜的厚度为1μm以上且小于15μm的薄膜性光学膜。通过使用薄膜性光学膜,能够制备更薄膜性的偏振片。
本发明的偏振片具备本发明的光学膜。该偏振片优选从肉眼观察侧依次叠层有本发明的光学膜、起偏镜层及相位差膜,从提高起偏镜层及相位差膜的耐久性的观点出发为优选的层构成。
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具备本发明的光学膜,其能够提供能够保护显示元件免受外部光的影响,并且对于显示元件的发光不产生发光损失的优异的显示装置。
以下,对本发明及其构成要素、以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形态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以包含其前后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和上限值的含义进行使用。
《本发明的光学膜的概要》
本发明的光学膜是包含树脂和色素化合物的光学膜,其中,所述树脂为环状烯烃类树脂,所述色素化合物具有下述通式(1)或通式(2)所示的结构。
本发明的所述色素化合物是指在300~460nm的波长区域的吸收光谱中最大吸收波长存在于360~440nm的范围内的色素化合物。
此外,本发明的光学膜优选包含紫外线吸收剂。
在本说明书中,所述“紫外线吸收剂”是指在300~460nm的波长区域的吸收光谱中最大吸收波长存在于300~359nm的范围内的化合物。此外,特定的波长区域的吸收光谱中的“最大吸收波长”是指,在该特定的波长区域的分光吸收光谱中存在多个极大吸收波长的情况下,其中显示最大的吸光度的极大吸收波长。此外,各种化合物的吸收光谱是使该化合物溶解于氯仿并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的吸收光谱。
(最大吸收波长的测定)
所述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例如可以通过使用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2450测定色素化合物、紫外线吸收剂在氯仿中的吸收光谱来求出。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最大吸收波长”是指在测定所述化合物的吸收光谱时得到的化合物的吸收光谱中表示最大且极大的吸光度(吸收强度)的波长(nm)。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成要素进行详细说明。
〔1〕本发明的偏振片及显示装置的构成例
图1是表示从肉眼观察侧起依次具有本发明的光学膜1、起偏镜层2及相位差膜3的本发明的偏振片10A的构成例的截面图。在分别叠层所述光学膜1、起偏镜层2及相位差膜3时,优选通过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未图示)进行粘接。
本发明的偏振片优选除了所述光学膜1、起偏镜层2及相位差膜3以外还具有各种功能性层。图2中,从提高将偏振片安装于显示装置时的最表面的耐损伤性的观点出发,还优选将硬涂层4作为功能性层配置为光学膜1的上层。此外,采用具有与显示装置具有粘接功能的粘合剂层5作为相位差膜的下层的偏振片10B的构成也是优选的方式。
本发明的偏振片例如作为使用了偏振片10A的实例进行说明时,如图3中截面图所示的有机EL显示装置20那样,从表现出本发明的光学膜1所期待的效果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方式是与偏振片10A的相位差膜3邻接地配置粘合剂层5,粘接于有机EL元件11的肉眼观察侧的面的方式。
〔2〕光学膜
[2.1]色素化合物
本发明的色素化合物(以下也称为“化合物(D)”)为具有下述通式(1)或通式(2)所表示的结构的化合物。
该色素化合物优选为在300~460nm的波长区域的吸收光谱中最大吸收波长存在于360~440nm的化合物。以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各种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是指300~460nm的波长区域的吸收光谱中的最大吸收波长。
化合物(D)的最大吸收波长更优选存在于365~430nm的波长区域。化合物(D),从通过具有所述吸光特性来保护显示元件免受外部光的影响而抑制劣化,并且对显示元件的发光不产生发光损失的观点出发是优选的。化合物(D)只要具有所述吸光特性就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不具有阻碍有机EL元件的显示性那样的荧光和磷光性能(光致发光)。
化合物(D)是光学膜中包含的化合物,从维持在作为该光学膜的成膜成分的基础聚合物等树脂成分中的分散性和透明性的观点出发,可以使用具有下述通式(1)或通式(2)所示的结构的化合物。
[化学式2]
式中,R11表示烷基取代氨基、芳基氨基、烷氧基或芳氧基,R12表示烷基取代氨基、芳基氨基、烷氧基、芳氧基、烷基或芳基,n表示0~4,n为2以上时,R1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R13和R14各自独立地表示氰基或-C(=O)O R15基,R15表示烷基或芳基,其可以进一步具有取代基,Ar1和Ar2表示芳基,其可以进一步具有取代基,R16表示氢原子、烷基或芳基,其可以进一步具有取代基。
所述烷基、烷基取代氨基及烷氧基所具有的烷基中的碳原子数例如优选为1~20,更优选为1~10。烷基、烷基取代氨基及烷氧基所具有的烷基可以为直链状、支链状、环状及它们的组合形态。芳基氨基及芳氧基中的碳原子数可举出5~30。芳基氨基及芳氧基中,芳基可以具有杂原子。此外,芳基所具有的芳香环可以是单环,也可以是稠环。作为芳氧基,可举出苯氧基、萘氧基及2-甲基苯氧基等。
以下,例示具有通式(1)及通式(2)所表示的结构的化合物,但并不限定于此。下述括号内的开头的数字分别表示具有通式(1)及通式(2)所表示的结构的化合物。
[化学式3]
[化学式4]
[化学式5]
[化学式6]
本发明的具有通式(1)及通式(2)所表示的结构的化合物可通过以往公知的方法来合成。下文中表示合成例。
<合成例1>
例示化合物(1-2)的合成
[化学式7]
在100mL的4颈烧瓶上安装球形冷凝器、温度计、搅拌装置,加入(1-2a)1.88g(0.0126摩尔)、丙二酸二叔丁酯3.0g(0.01386摩尔),加入甲苯15mL进行溶解。加入哌啶1.18g(0.01386摩尔),在60℃下搅拌5小时。反应结束后,添加水,清洗有机层,减压除去溶剂。用甲醇对残渣进行重结晶,得到2.84g(收率65%)的例示化合物(1-2)。
<合成例2>
例示化合物(1-11)的合成
[化学式8]
在100mL的4颈烧瓶上安装球形冷凝器、温度计、搅拌装置,加入(1-11a)2.0g(0.012摩尔)、丙二腈0.87g(0.0132摩尔),加入甲苯15mL进行溶解。加入哌啶1.12g(0.0132摩尔),在室温下搅拌5小时。反应结束后,减压除去溶剂。用甲醇对残渣进行重结晶,得到2.28g(收率89%)的例示化合物(1-11)。
<合成例3>
例示化合物(2-1)的合成
[化学式9]
在100mL的4颈烧瓶上安装球形冷凝器、温度计、搅拌装置,加入(2-1a)1.0g(0.0038摩尔)、丙二腈0.28g(0.0042摩尔),加入甲苯15mL进行溶解。加入吗啉0.332g(0.0042摩尔),在回流下搅拌5小时。反应结束后,减压除去溶剂。用甲醇对残渣进行重结晶,得到0.33g(收率28%)的例示化合物(2-1)。
化合物(D)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包含化合物(D)的层中的化合物(D)的含量以相对于光学膜中作为成膜成分的树脂成分100质量份的化合物(D)的质量份的形式表示。
例如,相对于光学膜的构成树脂100质量份,化合物(D)的含量优选为0.01~10质量份的范围内,更优选为0.02~8质量份的范围内。
通过使化合物(D)的含量为所述范围,在将本发明的偏振片用于有机EL显示装置的情况下,能够充分吸收不影响有机EL元件的发光的区域的光,能够抑制有机EL元件的劣化。
[2.2]紫外线吸收剂
从抑制起偏镜层、相位差膜及有机EL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由外部光引起的劣化的观点出发,本发明的光学膜优选除了化合物(D)以外还包含紫外线吸收剂。
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优选为在300~460nm的波长区域的吸收光谱中最大吸收波长存在于300~359nm的范围内的化合物,只要是最大吸收波长存在于300~359nm的波长区域的化合物,就没有特别限定。
作为紫外线吸收剂,例如可举出三嗪类紫外线吸收剂、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氧基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水杨酸酯类紫外线吸收剂、氰基丙烯酸酯类紫外线吸收剂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
其中,优选三嗪类紫外线吸收剂、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优选为选自在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下羟基的三嗪类紫外线吸收剂、在1分子中具有1个苯并三唑骨架的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中的至少1种紫外线吸收剂。这些紫外线吸收剂在作为包含该紫外线吸收剂的光学膜的成膜成分的基础聚合物等树脂成分中的溶解性良好,因此优选。此外,这些紫外线吸收剂在波长380nm附近的紫外线吸收能力高,因此优选。
作为在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下羟基的三嗪类紫外线吸收剂,具体而言,可举出:2,4-双-[{4-(4-乙基己氧基)-4-羟基}-苯基]-6-(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Tinosorb S,BASF制)、2,4-双[2-羟基-4-丁氧基苯基]-6-(2,4-二丁氧基苯基)-1,3,5-三嗪(TINUVIN460,BASF制)、2-(4,6-双(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基)-5-羟基苯基与[(C10-C16(主要为C12-C13)烷氧基)甲基]环氧乙烷的反应产物(TINUVIN 400,BASF制)、2-[4,6-双(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基]-5-[3-(十二烷氧基)-2-羟基丙氧基]苯酚)、2-(2,4-二羟基苯基)-4,6-双-(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与(2-乙基己基)-缩水甘油酸酯的反应产物(TINUVIN 405,BAS F制)、2-(4,6-二苯基-1,3,5-三嗪-2-基)-5-[(己基)氧基]-苯酚(TINUVIN 1577,B ASF制)、2-(4,6-二苯基-1,3,5-三嗪-2-基)-5-[2-(2-乙基己酰氧基)乙氧基]-苯酚(A DK STAB LA46,(株式会社)ADEKA制)、2-(2-羟基-4-[1-辛氧基羰基乙氧基]苯基)-4,6-双(4-苯基苯基)-1,3,5-三嗪(TINUVIN 479,BASF公司制)、6,6’,6”-(1,3,5-三嗪-2,4,6-三基)三(3-己氧基-2-甲基苯酚)(LA-F70,(株式会社)ADEKA制)等。
此外,作为在1分子中具有1个苯并三唑骨架的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可举出:2-(2H-苯并三唑-2-基)-6-(1-甲基-1-苯基乙基)-4-(1,1,3,3-四甲基丁基)苯酚(TINUVIN928,BASF制)、2-(2-羟基-5-叔丁基苯基)-2H-苯并三唑(TI NUVIN PS,BASF制)、苯丙酸和3-(2H-苯并三唑-2-基)-5-(1,1-二甲基乙基)-4-羟基(C7-9侧链和直链烷基)的酯化合物(TINUVIN 384-2,BASF制)、2-(2H-苯并三唑-2-基)-4,6-双(1-甲基-1-苯基乙基)苯酚(TINUVIN 900,BASF制)、甲基-3-(3-(2H-苯并三唑-2-基)-5-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聚乙二醇300的反应产物(TINUVIN 1130,BASF制)、2-(2H-苯并三唑-2-基)-对甲酚(TINUVIN P,BASF制)、2-(2H-苯并三唑-2-基)-4-6-双(1-甲基-1-苯基乙基)苯酚(TINU VIN 234,BASF制)、2-[5-氯(2H)-苯并三唑-2-基]-4-甲基-6-(叔丁基)苯酚(TI NUVIN 326,BASF制)、2-(2H-苯并三唑-2-基)-4,6-二叔戊基苯酚(TINUVIN 328,BASF制)、2-(2H-苯并三唑-2-基)-4-(1,1,3,3-四甲基丁基)苯酚(TINUVIN 329,BASF制)、3-(3-(2H-苯并三唑-2-基)-5-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与聚乙二醇300的反应产物(TINUVIN 213,BASF制)、2-(2H-苯并三唑-2-基)-6-十二烷基-4-甲基苯酚(TINUVIN 571,BASF制)、2-[2-羟基-3-(3,4,5,6-四氢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Sumisorb250,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SeeSorb703,SHIPRO化成(株式会社)制或KEMISORB73、SHIPRO化成(株式会社)制)等。
此外,作为所述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二苯甲酮类化合物)、氧基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氧基二苯甲酮类化合物),例如可举出:2,4-二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5-磺酸(无水和三水盐)、2-羟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4-十二烷氧基-2-羟基二苯甲酮、4-苄氧基-2-羟基二苯甲酮、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SeeSorb 106、SHIPRO化成(株式会社)制)、2,2’-二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KEMISORB111、CHEMIPRO化成(株式会社)制)等。
此外,作为所述水杨酸酯类紫外线吸收剂(水杨酸酯类化合物),例如可举出:苯基-2-丙烯酰氧基苯甲酸酯、苯基-2-丙烯酰氧基-3-甲基苯甲酸酯、苯基-2-丙烯酰氧基-4-甲基苯甲酸酯、苯基-2-丙烯酰氧基-5-甲基苯甲酸酯、苯基-2-丙烯酰氧基-3-甲氧基苯甲酸酯、苯基-2-羟基苯甲酸酯、苯基-2-羟基-3-甲基苯甲酸酯、苯基-2-羟基-4-甲基苯甲酸酯、苯基-2-羟基-5-甲基苯甲酸酯、苯基-2-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酯、2,4-二叔丁基苯基-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酯(TINUVIN 120,BASF制)等。
作为所述氰基丙烯酸酯类紫外线吸收剂(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例如可举出:2-氰基丙烯酸烷基酯、2-氰基丙烯酸环烷基酯、2-氰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2-氰基丙烯酸烯基酯、2-氰基丙烯酸炔基酯等。
紫外线吸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2种以上使用。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以相对于作为光学膜的成膜成分的树脂成分100质量份的紫外线吸收剂的质量份的形式表示。
例如,在光学膜中包含紫外线吸收剂的情况下,相对于光学膜的构成树脂100质量份,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优选为0.1~8质量份的范围内,更优选为0.5~5质量份的范围内。
通过将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设为所述范围,含紫外线吸收剂的层能够充分发挥紫外线吸收功能,因此优选。并且,在将本发明的偏振片用于有机EL显示装置的情况下,通过包含所述化合物(D),并且包含紫外线吸收剂,从而通过保护有机EL显示元件免受外部光的影响的功能,可长时间保持有机EL显示装置的品质。
〔2.3〕树脂
本发明的光学膜例如是为了保护起偏镜层而设置的、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膜。光学膜优选由透明性、机械强度、热稳定性、水分阻断性、各向同性等优异的热塑性树脂材料形成。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树脂,在添加了所述色素化合物的情况下,从树脂与色素化合物的sp值(也称为“溶解度参数”)的观点出发,优选选择相容性良好,即使添加形成期望的吸收光谱所需的量也不会产生渗出、白化现象,耐久性得到了提高的树脂。此外,优选选择通过控制树脂中的所述色素化合物的分布的取向性,控制表面自由能而能够有助于提高与起偏镜层的粘接性的树脂。
作为在光学膜的形成中使用的热塑性树脂,例如已知有纤维素酯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聚芳酯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苯乙烯类树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酰亚胺类树脂、聚砜类树脂、聚醚砜类树脂、环状烯烃类树脂、聚氯乙烯类树脂、聚乙烯醇类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类树脂、环氧类树脂及氟类树脂等,从满足对所述树脂的要求性能的观点出发,在本发明中需要使用环状烯烃类树脂。
光学膜除了化合物(D)或紫外线吸收剂以外,在不损害本实施方式的效果的范围内,还可以包含:抗氧化剂、增塑剂、微粒、抗静电剂、剥离剂、增粘剂等其他添加剂。
光学膜可以是单层或2层以上的叠层膜。在光学膜为叠层膜并且包含化合物(D)或紫外线吸收剂的情况下,只要以作为光学膜整体的这些添加剂的含量如上所述的方式调节各层中的添加量即可。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光学膜为叠层膜时的制造方法,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应用以往公知的方法。
光学膜的形成中使用的环状烯烃类树脂优选为由于透明性、机械强度及极性低而不易受到水分的影响,折射率不易因波长而变化的环烯烃树脂。
(环烯烃树脂)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环烯烃树脂,可举出具有下述通式(A-1)或(A-2)所示的结构的(共)聚合物。
光学膜中使用的环烯烃树脂优选为环烯烃单体的聚合物、或者环烯烃单体与其以外的共聚性单体的共聚物。
作为环烯烃单体,优选为具有降冰片烯骨架的环烯烃单体,更优选为具有下述通式(A-1)或(A-2)所示的结构的环烯烃单体。
[化学式10]
通式(A-1)
通式(A-1)中,R1~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30的烃基、或极性基团。p表示0~2的整数。其中,R1~R4不全部同时表示氢原子,R1和R2不同时表示氢原子,R3和R4不同时表示氢原子。
作为通式(A-1)中R1-R4所示的碳原子数1~30的烃基,例如优选为碳原子数1~10的烃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1~5的烃基。碳原子数1~30的烃基可以进一步具有例如包含卤素原子、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或硅原子的连接基团。这样的连接基团的实例包含羰基、亚氨基、醚键、甲硅烷基醚键、硫醚键等2价极性基团。碳原子数1~30的烃基的实例包含甲基、乙基、丙基和丁基等。
通式(A-1)中R1~R4所表示的极性基团的实例包含羧基、羟基、烷氧基、烷氧基羰基、芳氧基羰基、氨基、酰胺基及氰基。其中,优选羧基、羟基、烷氧基羰基及芳氧基羰基,从确保溶液制膜时的溶解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烷氧基羰基及芳氧基羰基。
从提高光学膜的耐热性的观点出发,通式(A-1)中的p优选为1或2。这是因为,p为1或2时,所得到的聚合物的空间位阻变高,玻璃化转变温度容易提高。此外,还具有如下优点:能够对湿度进行一些响应,容易控制叠层体的卷曲平衡。
[化学式11]
通式(A-2)
通式(A-2)中,R5为氢原子、碳原子数1~5的烃基、或具有碳原子数1~5的烷基的烷基甲硅烷基,R6为羧基、羟基、烷氧基羰基、芳氧基羰基、氨基、酰胺基、氰基或卤素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p表示0~2的整数。
通式(A-2)中的R5优选表示碳原子数1~5的烃基,更优选表示碳原子数1~3的烃基。
通式(A-2)中的R6优选表示羧基、羟基、烷氧基羰基及芳氧基羰基,就确保溶液制膜时的溶解性的观点而言,更优选为烷氧基羰基及芳氧基羰基。
从提高光学膜的耐热性的观点出发,通式(A-2)中的p优选表示1或2。这是因为,p表示1或2时,所得到的聚合物的空间位阻变高,玻璃化转变温度容易提高。
具有通式(A-2)表示的结构的环烯烃单体从提高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的方面出发是优选的。通常,有机化合物由于失去对称性而结晶性降低,因此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提高。通式(A-2)中的R5和R6相对于分子的对称轴仅单侧的环构成碳原子进行了取代,因此分子的对称性低,即具有通式(A-2)所示的结构的环烯烃单体的溶解性高,因此适合于通过溶液流延法制造光学膜的情况。
环烯烃单体的聚合物中的具有通式(A-2)表示的结构的环烯烃单体的含有比例相对于构成环烯烃树脂的全部环烯烃单体的合计例如可以为70摩尔%以上,优选为80摩尔%以上,更优选为100摩尔%。如果包含一定量以上的具有通式(A-2)表示的结构的环烯烃单体,则树脂的取向性提高,因此相位差(延迟)值容易上升。
以下,将具有通式(A-1)表示的结构的环烯烃单体的具体实例示于例示化合物1~14,将具有通式(A-2)表示的结构的环烯烃单体的具体实例示于例示化合物15~34。
[化学式12]
作为能够与环烯烃单体共聚的共聚性单体的实例,包含能够与环烯烃单体开环共聚的共聚性单体、以及能够与环烯烃单体加成共聚的共聚性单体等。
能够开环共聚的共聚性单体的实例包含:环丁烯、环戊烯、环庚烯、环辛烯和二环戊二烯等环烯烃。
能够加成共聚的共聚性单体的实例包含:含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乙烯基类环状烃单体和(甲基)丙烯酸酯等。含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的实例包含:碳原子数2~12(优选2~8)的烯烃类化合物,其实例包含:乙烯、丙烯和丁烯等。乙烯基类环状烃单体的实例包含:4-乙烯基环戊烯和2-甲基-4-异丙烯基环戊烯等乙烯基环戊烯类单体。作为(甲基)丙烯酸酯的实例,包含:(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和(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等碳原子数1~2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
相对于构成共聚物的全部单体的合计,环烯烃单体与共聚性单体的共聚物中的环烯烃单体的含有比例例如可以为20~80mol%,优选为30~70mol%。
如上所述,环烯烃树脂是将具有降冰片烯骨架的环烯烃单体,优选具有通式(A-1)或(A-2)所示的结构的环烯烃单体聚合或共聚而得到的聚合物,其实例包含以下物质。
1)环烯烃单体的开环聚合物
2)环烯烃单体和能够与其开环共聚的共聚性单体的开环共聚物
3)所述1)或2)的开环(共)聚合物的氢化物
4)通过Friedel-Crafts反应使所述1)或2)的开环(共)聚合物环化后,进行氢化而得到的(共)聚合物
5)环烯烃单体与包含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的饱和共聚物
6)环烯烃单体与乙烯基类环状烃单体的加成共聚物及其氢化物
7)环烯烃单体与(甲基)丙烯酸酯的交替共聚物
所述1)~7)的聚合物均可以通过公知的方法、例如日本特开2008-107534号公报、日本特开2005-227606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得到。例如,所述2)的开环共聚中使用的催化剂、溶剂,例如可以使用日本特开2008-107534号公报的段落0019~0024中记载的。所述3)和6)的氢化中使用的催化剂,例如可以使用日本特开2008-107534号公报的段落0025~0028中记载的。所述4)的F riedel-Crafts反应中使用的酸性化合物,例如可以使用日本特开2008-107534号公报的段落0029中记载的。所述5)~7)的加成聚合中使用的催化剂,例如可以使用日本特开2005-227606号公报的段落0058~0063中记载的。所述7)的交替共聚反应,例如可以通过日本特开2005-227606号公报的段落0071和0072中记载的方法进行。
其中,优选所述1)~3)和5)的聚合物,更优选所述3)和5)的聚合物。即,从能够提高得到的环烯烃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且提高透光率的方面考虑,环烯烃树脂优选包含下述通式(B-1)所示的结构单元和下述通式(B-2)所示的结构单元中的至少一者,更优选仅包含通式(B-2)所示的结构单元、或包含通式(B-1)所示的结构单元和通式(B-2)所示的结构单元这两者。通式(B-1)所示的结构单元为源自所述通式(A-1)所示的环烯烃单体的结构单元,通式(B-2)所示的结构单元为源自所述通式(A-2)所示的环烯烃单体的结构单元。
[化学式13]
通式(B-1)
通式(B-1)中,X表示-CH=CH-或-CH2CH2-。R1~R4及p分别与通式(A-1)的R1~R4及p含义相同。
[化学式14]
通式(B-2)
通式(B-2)中,X表示-CH=CH-或-CH2CH2-。R5~R6及p分别与通式(A-2)的R5~R6及p含义相同。
本发明中使用的环烯烃树脂可以为市售品。环烯烃树脂的市售品的实例可举出:日本ZEON株式会社制造的ZEONOR(注册商标)ZF14、ZF16、ZEO NEX(注册商标)250或ZEONEX280、JSR株式会社制造的ARTON G(例如G7810等)、ARTON F、ARTON R(例如R4500、R4900和R5000等)和ARTO N RX(例如RX4500等)。本发明中,环烯烃树脂优选具有极性基团,作为特别优选的实例,可举出所述JSR(株式会社)ARTON G(例如G7810等)。
环烯烃树脂的特性黏度〔η〕inh在30℃的测定中优选为0.2~5cm3/g,更优选为0.3~3cm3/g,进一步优选为0.4~1.5cm3/g。
环烯烃树脂的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8000~100000,更优选为10000~80000,进一步优选为12000~50000。环烯烃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20000~300000,更优选为30000~250000,进一步优选为40000~200000。环烯烃树脂的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可以利用上述凝胶渗透色谱法(GPC)以聚苯乙烯换算来测定。
特性黏度〔η〕inh、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在所述范围时,环烯烃树脂的耐热性、耐水性、耐化学药品性、机械特性和作为光学膜的成型加工性变得良好。
环烯烃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通常为110℃以上,优选为110~350℃,更优选为120~250℃,进一步优选为120~220℃。Tg为110℃以上时,容易抑制高温条件下的变形。另一方面,如果Tg为350℃以下,则成型加工变得容易,也容易抑制由成型加工时的热引起的树脂的劣化。
环烯烃树脂的含量相对于光学膜优选为7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80质量%以上。
〈微粒〉
使用环烯烃树脂作为本发明的光学膜时,从赋予耐损伤性、滑动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包含微粒。
关于本发明中使用的微粒,作为无机化合物的实例,可举出: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锆、碳酸钙、碳酸钙、滑石、粘土、烧制高岭土、烧制硅酸钙、水合硅酸钙、硅酸铝、硅酸镁及磷酸钙。此外,也可以优选使用有机化合物的微粒。作为有机化合物的实例,可以使用聚四氟乙烯、乙酸纤维素、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丙酯、聚丙烯酸甲酯、聚碳酸亚乙酯、丙烯酸苯乙烯类树脂、聚硅氧烷类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苯并胍胺类树脂、三聚氰胺类树脂、聚烯烃类粉末、聚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酰亚胺类树脂或聚氟化乙烯类树脂、淀粉等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粉碎分级物、利用悬浮聚合法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就浊度变低的方面而言,微粒优选包含硅,特别优选为二氧化硅,例如可以以AEROSIL R972、R972V、R974、R812、200、200V、300、R202、O X50、TT600(以上为日本AEROSIL(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市售并使用。
这些微粒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微粒的含量相对于树脂100质量份优选为0.05~1.0质量份的范围,更优选为0.1~0.8质量份的范围。
〔3〕光学膜的制造
本发明的光学膜可以通过熔融流延法、溶液流延法、压延成型法等公知的成型方法来制造。优选使用熔融流延法、溶液流延法,特别优选溶液流延法。
利用溶液流延法制造光学膜时,具体而言,使用包含以下的(1)~(3)的工序的制造方法。此外,该制造方法优选具有(4)的工序。
(1)得到包含含有热塑性树脂的成膜成分、待添加的化合物(D)或紫外线吸收剂以及任意的添加剂和溶剂的掺杂物的工序
(2)将得到的掺杂物流延在支撑体上后,进行干燥和剥离,得到膜状物的工序。
(3)将得到的膜状物根据需要边拉伸边干燥的工序
(4)将得到的光学膜卷绕,得到卷体的工序
对于(1)的工序
使包含热塑性树脂的成膜成分、待添加的化合物(D)或紫外线吸收剂、及任意的添加剂溶解或分散于溶剂中,制备掺杂物。
掺杂物中使用的溶剂至少包含能够使热塑性树脂溶解的有机溶剂(良溶剂)。在包含化合物(D)或紫外线吸收剂的情况下,优选有机溶剂对这些添加剂的溶解性也较高。良溶剂的实例包含二氯甲烷等氯类有机溶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四氢呋喃等非氯类有机溶剂。其中,优选二氯甲烷。
掺杂物中使用的溶剂可以进一步包含不良溶剂。不良溶剂的实例包含碳原子数1~4的直链或支链状的脂肪族醇。如果掺杂物中的醇的比例变高,则膜状物容易凝胶化,容易从金属支撑体剥离。作为碳原子数1~4的直链或支链状的脂肪族醇,可举出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其中,从掺杂物的稳定性、沸点较低、干燥性良好等方面考虑,优选乙醇。
对于(2)的工序
将所得到的掺杂物流延在支撑体上。掺杂物的流延可以从流延模头喷出而进行。
接着,使流延到支撑体上的掺杂物中的溶剂蒸发、干燥。将干燥后的掺杂物从支撑体剥离,得到膜状物。
从支撑体剥离时的掺杂物的残留溶剂量(剥离时的膜状物的残留溶剂量)例如优选为2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0~30质量%。剥离时的残留溶剂量为30质量%以下时,容易抑制由剥离导致的膜状物过度伸长。
剥离时的掺杂物的残留溶剂量由下述式定义。下文中也相同。
掺杂物的残留溶剂量(质量%)=(掺杂物的加热处理前质量-掺杂物的加热处理后质量)/掺杂物的加热处理后质量×100
需要说明的是,测定残留溶剂量时的加热处理是指140℃、30分钟的加热处理。
剥离时的残留溶剂量可以通过支撑体上的掺杂物的干燥温度、干燥时间、支撑体的温度等来调节。
对于(3)的工序
使得到的膜状物干燥。拉伸可以在一个阶段进行,也可以在多个阶段进行。此外,干燥可以根据需要一边拉伸一边进行。
例如,膜状物的干燥工序可以包含使膜状物预干燥的工序(预干燥工序)、拉伸膜状物的工序(拉伸工序)、和使拉伸后的膜状物干燥的工序(主干燥工序)。
(预干燥工序)
预干燥温度(拉伸前的干燥温度)可以为高于拉伸温度的温度。具体而言,将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设为Tg时,优选为(Tg-50)~(Tg+50)℃。如果预干燥温度为(Tg-50)℃以上,则容易使溶剂适度地挥发,因此容易提高输送性(处理性),如果为(Tg+50)℃以下,则溶剂不会过度挥发,因此不易损害其后的拉伸工序中的拉伸性。在一边用(a)拉幅拉伸机、辊输送一边用非接触加热型进行干燥的情况下,初始干燥温度可以作为拉伸机内部温度或热风温度等气氛温度来测定。
(拉伸工序)
拉伸根据所要求的光学特性、例如延迟值而进行即可,优选沿至少一个方向进行拉伸,也可以沿彼此正交的两个方向进行拉伸(例如,膜状物的宽度方向(TD方向)和与其正交的输送方向(MD方向)的双轴拉伸)。
制造光学膜时的拉伸倍率优选为5~100%,更优选为20~100%。在进行双轴拉伸的情况下,各方向上的拉伸倍率分别优选为所述范围内。
拉伸倍率(%)定义为(拉伸后的膜的拉伸方向尺寸-拉伸前的膜的拉伸方向尺寸)/(拉伸前的膜的拉伸方向尺寸)×100。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双轴拉伸的情况下,优选对TD方向和MD方向分别设为所述拉伸倍率。
就拉伸温度(拉伸时的干燥温度)而言,与上述同样地,在将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设为Tg时,优选为Tg(℃)以上,更优选为(Tg+10)~(Tg+50)℃。如果拉伸温度为(Tg)℃以上,优选为(Tg+10)℃以上,则容易使溶剂适度地挥发,因此容易将拉伸张力调节为适当的范围,如果为(Tg+50)℃以下,则溶剂不会过度挥发,因此不易损害拉伸性。光学膜的制造时的拉伸温度例如可以设为115℃以上。关于拉伸温度,与上述同样地,优选测定(a)拉伸机内部温度等气氛温度。
拉伸开始时的膜状物中的残留溶剂量优选与剥离时的膜状物中的残留溶剂量为相同程度,例如优选为20~30质量%,更优选为25~30质量%。
膜状物的TD方向(宽度方向)的拉伸例如可以通过将膜状物的两端用夹具或销固定、将夹具或销的间隔在行进方向上扩大的方法(拉幅机法)来进行。膜状物的MD方向的拉伸例如可以通过对多个辊赋予圆周速度差,在其间利用辊圆周速度差的方法(辊法)来进行。
(主干燥工序)
从进一步减少残留溶剂量的观点出发,优选使拉伸后得到的膜状物进一步干燥。例如,优选将拉伸后得到的膜状物一边用辊等输送一边进一步干燥。
在将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设为Tg时,主干燥温度(未拉伸的情况下为干燥温度)优选为(Tg-50)℃~(Tg-30)℃,更优选为(Tg-40)℃~(Tg-30)℃。后干燥温度为(Tg-50)℃以上时,容易从拉伸后的膜状物中充分挥发除去溶剂,为(Tg-30)℃以下时,能够高度抑制膜状物的变形等。主干燥温度优选与上述同样地测定(a)热风温度等气氛温度。
对于(4)的工序
所得到的光学膜优选为长条状。长条状的光学膜被卷绕成卷状而成为卷体。
长条状的光学膜的长度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为100~10000m左右。此外,光学膜的宽度优选为1m以上,更优选为1.3~4m。
光学膜的厚度可以适当决定,通常从强度、处理性等作业性、薄膜性等方面考虑,优选在1~500μm的范围内。光学膜的厚度更优选在5~50μ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10~45μm的范围内。
此外,所述环状烯烃类树脂与所述色素化合物的相容性提高,不产生渗出、白化现象,耐久性提高,因此也可以优选应用于光学膜的厚度为1μm以上且小于15μm的薄膜性光学膜。通过薄膜性光学膜(以下,也称为“薄膜光学膜”),能够制备薄膜性偏振片。
<薄膜光学膜的制造>
本发明的薄膜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具有:1)得到薄膜光学膜用溶液的工序;2)将所得到的薄膜光学膜用溶液赋予至支撑体的表面的工序;3)从所赋予的薄膜光学膜用溶液中除去溶剂而形成薄膜光学膜的工序。
1)得到薄膜光学膜用溶液的工序
得到薄膜光学膜用溶液的工序与所述制备“掺杂物”的工序相同,可以进行参照。
2)赋予薄膜光学膜用溶液的工序
接着,将得到的薄膜光学膜用溶液赋予至支撑体的表面。具体而言,将所得到的薄膜光学膜用溶液涂布于支撑体的表面。支撑体与薄膜光学膜的叠层体也称为“叠层膜。”
〈支撑体〉
支撑体在薄膜光学膜形成时进行支撑,通常包含树脂膜。支撑体的膜厚优选为50μm以下。就支撑体的膜厚而言,虽然为薄膜,但一定程度的强度(硬度、刚性)作为支撑体是必要的,因此优选为15~45μm的范围,更优选为20~40μm的范围内。
作为所使用的树脂,可举出纤维素酯类树脂、环状烯烃类树脂、聚丙烯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芳酯类树脂、以及苯乙烯类树脂或其复合树脂,其中,作为在高湿度环境下的保存性优异的树脂,优选使用聚酯类树脂。
作为树脂膜的实例,包含聚酯类树脂(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PBN),其中,从操作容易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的聚酯类树脂。
树脂膜可以是经过热处理(热松弛)的树脂膜,也可以是经过拉伸处理的树脂膜。
热处理是为了降低树脂膜的残留应力(例如伴随拉伸的残留应力等),没有特别限制,将构成树脂膜的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设为Tg时,可以在(Tg+60)~(Tg+180)℃下进行。
拉伸处理是为了使树脂膜的残留应力增加,拉伸处理例如优选在树脂膜的双轴方向上进行。拉伸处理可以在任意的条件下进行,例如可以在拉伸倍率120~900%左右下进行。树脂膜是否被拉伸可以通过例如是否存在面内慢轴(沿折射率成为最大的方向延伸的轴)来确认。拉伸处理可以在叠层薄膜光学膜之前进行,也可以在叠层之后进行,优选在叠层之前进行拉伸。
聚酯类树脂膜(也简称为“聚酯膜”)可以使用市售品,例如可以优选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TN100(东洋纺公司制)、MELINEX ST504(TEIJIN D UPONT FILMS公司制)等。
支撑体还可以具有设置于树脂膜的表面的脱模层。脱模层在制备偏振片时能够容易地将支撑体从薄膜光学膜剥离。
脱模层可以包含公知的剥离剂,没有特别限制。脱模层中所含的剥离剂的实例包含聚硅氧烷类剥离剂和非聚硅氧烷类剥离剂。
聚硅氧烷类剥离剂的实例包含公知的聚硅氧烷类树脂。非聚硅氧烷类剥离剂的实例包含:使长链烷基异氰酸酯与聚乙烯醇或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等反应而得到的长链烷基侧链(Pendant)型聚合物、烯烃类树脂(例如共聚聚乙烯、环状聚烯烃、聚甲基戊烯)、聚芳酯树脂(例如芳香族二羧酸成分与二元酚成分的缩聚物)、氟树脂(例如聚四氟乙烯(PTFE)、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氟乙烯(PVF)、PFA(四氟乙烯与全氟烷氧基乙烯的共聚物)、FEP(四氟乙烯与六氟丙烯的共聚物)、ETFE(四氟乙烯与乙烯的共聚物)等。
脱模层的厚度只要是能够表现出期望的剥离性的程度即可,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优选为0.1~1.0μm的范围内。
支撑体中可以包含增塑剂作为添加剂。作为增塑剂,没有特别限定,优选选自多元醇酯类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柠檬酸类增塑剂、脂肪酸酯类增塑剂、磷酸酯类增塑剂、多元羧酸酯类增塑剂和聚酯类增塑剂等。
此外,支撑体也可以包含所述的紫外线吸收剂、微粒。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支撑体的制造方法,可以使用通常的吹胀法、T-模法、压延法、切削法、流延法、乳液法、热压法等制造法,从抑制着色、抑制异物缺陷、抑制模线等光学缺陷等观点出发,制膜方法优选为溶液流延法和熔融流延法。此外,如果为溶液流延法,则加工工序中的温度低,可通过使用各种添加剂而赋予高功能化。
优选使用如上制造的支撑体,通过下述方法形成本发明的薄膜光学膜。
薄膜光学膜用溶液的涂布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为背辊涂(Back r ollcoat)法、凹版涂布法、旋涂法、线棒涂布法、辊涂法等公知的方法。其中,从能够形成薄且均匀的膜厚的涂膜的观点出发,优选背涂法。
3)形成薄膜光学膜的工序
接着,从赋予支撑体的薄膜光学膜用溶液中除去溶剂,形成薄膜光学膜。
具体而言,使赋予至支撑体的薄膜光学膜用溶液干燥。干燥例如可以通过送风或加热来进行。其中,从容易抑制薄膜光学膜的卷曲等的观点出发,优选通过送风使其干燥。
4)卷绕薄膜光学膜而得到卷体的工序
将得到的带状的薄膜光学膜在与其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卷成卷状,制成卷体。
带状的薄膜光学膜的长度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为100~10000m左右。此外,带状的叠层膜的宽度优选为1m以上,更优选为1.1~4m。从提高膜的均匀性的观点出发,更优选为1.3~2.5m。
[制造装置]
本发明中使用的薄膜光学膜的制造例如可以通过图4所示的制造装置来进行。
图4是用于实施本实施方式的薄膜光学膜的制造方法的制造装置B200的示意图。制造装置B200具有供给部B210、涂布部B220、干燥部B230、冷却部B240和卷绕部B250。Ba-Bd表示输送支撑体B110的输送辊。
供给部B210具有放出卷绕于卷芯的带状支撑体B110的卷体B201的放出装置(未图示)。
涂布部B220是涂布装置,其具有:支撑辊B221,其保持支撑体B110;涂布头B222,其向由支撑辊B221保持的支撑体B110涂布薄膜光学膜用溶液;以及减压室B223,其设置于涂布头B222的上游侧。
从涂布头B222喷出的薄膜光学膜用溶液的流量能够通过未图示的泵进行调节。从涂布头B222喷出的薄膜光学膜用溶液的流量设定为在预先调节了的涂布头B222的条件下连续涂布时能够稳定地形成给定膜厚的涂布层的量。
减压室B223是用于使涂布时在源自涂布头B222的薄膜光学膜用溶液与支撑体B110之间形成的液珠(涂布液的积存)稳定化的机构,其能够调节减压度。减压室B223与减压鼓风机(未图示)连接并使得内部得到减压。减压室B223成为没有空气泄漏的状态,并且与支撑辊的间隙也被调节得较窄,能够形成稳定的涂布液的液珠。
干燥部B230是使涂布于支撑体B110的表面的涂膜干燥的干燥装置,其具有干燥室B231、干燥用气体的导入口B232和排出口B233。干燥风的温度和风量,根据涂膜的种类和支撑体B110的种类而适当决定。通过在干燥部B230中设定干燥风的温度和风量、干燥时间等条件,能够调节干燥后的涂膜的残留溶剂量。干燥后的涂膜的残留溶剂量可以通过对干燥后的涂膜的单位质量和将该涂膜充分干燥后的质量进行比较来测定。
(残留溶剂量)
由于薄膜光学膜是涂布薄膜光学膜用溶液而得到的,因此有时残留有源自该溶液的溶剂。残留溶剂量可以通过使用溶剂·涂布液浓度、薄膜光学膜的干燥时的风速、干燥温度·时间、干燥室的条件(外部空气或内部空气循环)、涂布时的背辊的加热温度等来控制。
如上所述,如果成为高速干燥,则膜变得稀疏,能够控制表面状态。
关于薄膜光学膜的残留溶剂量,如果将所述薄膜光学膜的残留溶剂量设为S1,则从薄膜光学膜的卷曲平衡的观点出发,优选满足下述式1。
式1 10<S1<1000(ppm)
具体而言,薄膜光学膜的残留溶剂量更优选小于800ppm,如果考虑薄膜光学膜的卷曲平衡,则更优选小于500~700ppm。此外,通过选择在支撑体上也残留溶剂的溶剂·涂布工艺,而提高支撑体与薄膜光学膜的粘接性。作为支撑体的残留溶剂量,优选为10~100ppm的范围。
支撑体和薄膜光学膜的残留溶剂量可以利用顶空气相色谱进行测定。顶空气相色谱法中,将样品封入容器,进行加热,在容器中充满挥发成分的状态下迅速地将容器中的气体注入气相色谱仪,进行质谱分析,进行化合物的鉴定,同时对挥发成分进行定量。在顶空法中,能够通过气相色谱仪观测挥发成分的总峰,并且通过使用利用了电磁相互作用的分析法,也能够以高精度一并进行挥发性物质、单体等的定量。
冷却部B240将具有在干燥部B230中干燥而得到的涂膜(薄膜光学膜)的支撑体B110的温度冷却,调节为适当的温度。冷却部B240具有冷却室B241、冷却风入口B242和冷却风出口B243。冷却风的温度及风量可根据涂膜的种类及支撑体B110的种类而适当决定。此外,在即使不设置冷却部B240,也成为适当的冷却温度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冷却部B240。
卷绕部B250是用于将形成有薄膜光学膜的支撑体B110进行卷绕而得到卷体B251的卷绕装置(未图示)。
〔4〕起偏镜层
起偏镜层是仅使一定方向的偏振面的光通过的元件层。作为起偏镜层,例如可举出:在聚乙烯醇类膜、部分缩甲醛化聚乙烯醇类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类部分皂化膜等亲水性聚合物膜上吸附碘、二色性染料的二色性物质并进行单轴拉伸而得到的膜、聚乙烯醇的脱水处理物、聚氯乙烯的脱盐酸处理物等聚烯类取向膜等。在这些当中,包含聚乙烯醇类膜和碘等二色性物质的起偏镜是优选的。这些起偏镜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通常为5~80μm左右。
用碘将聚乙烯醇类膜染色并单轴拉伸而成的起偏镜层,例如通过将聚乙烯醇浸渍在碘的水溶液中而染色,拉伸至原长度的3~7倍而制备。还可根据需要浸渍于包含硼酸、硫酸锌、氯化锌等的水溶液中,也可以浸渍于碘化钾等的水溶液中。此外,根据需要可以在染色前在水中浸渍聚乙烯醇类膜来进行水洗。通过水洗聚乙烯醇类膜,可以洗去聚乙烯醇类膜表面上的污渍、防粘连剂,除此之外,还可通过使聚乙烯醇类膜溶胀,防止染色不匀等不均匀现象。拉伸可以在用碘染色后进行,也可以在染色的同时进行拉伸,并且也可以在拉伸后用碘进行染色。也可以在硼酸、碘化钾等的水溶液中、水浴中进行拉伸。
此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使用厚度为10μm以下的薄型起偏镜层。就薄型化的观点而言,该厚度优选为1~7μm。就这样的薄型起偏镜层而言,从下述方面考虑为优选的:厚度不均匀较少,肉眼观察性优良,并且尺寸变化较少,因此耐久性优良,并且作为偏振膜的厚度也实现了薄型化。
作为薄型的起偏镜层,代表性地可举出:日本特开昭51-069644号公报、日本特开2000-338329号公报、国际公开第2010/100917号、国际公开第2010/100917号或日本专利4751481号公报、日本特开2012-073563号公报中记载的薄型偏振膜。这些薄型偏振膜可以通过包含下述工序的制造方法而得到:将聚乙烯醇类树脂(以下也称PVA类树脂)层和拉伸用树脂基材以叠层体的状态进行拉伸的工序、和进行染色的工序。根据该制造方法,即使PVA类树脂层较薄,也可以通过拉伸用树脂基材的支撑而在不发生拉伸导致的断裂等不良的情况下进行拉伸。
从即使在包含以叠层体的状态进行拉伸的工序和染色的工序的制造方法中,也能够实现高倍率拉伸,提高偏振性能的方面考虑,作为所述薄型偏振膜,优选为:按照如国际公开第2010/100917号、国际公开第2010/100917号或日本专利4751481号公报、日本特开2012-073563号公报中记载的、包含在某种硼酸水溶液中进行拉伸的工序的制造方法所制得的偏振膜,特别优选为:按照日本专利4751481号说明书、日本特开2012-073563号公报中记载的、包含在某种硼酸水溶液中进行拉伸之前进行辅助性的空中拉伸的工序的制造方法所制得的偏振膜。
〔5〕相位差膜
相位差膜具有相位差,可以使用能够作为光学补偿层而发挥功能的任意相位差膜。在使用具有相位差的透明膜的情况下,其相位差特性可以适当调节为光学补偿所需的值。
作为相位差膜,例如,在将面内的慢轴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x、将面内的快轴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y、将厚度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z的情况下,可根据各种用途选择使用满足nx=ny>nz、nx>ny>nz、nx>ny=nz、nx>nz>ny、nz=nx>n y、nz>nx>ny、nz>nx=ny的关系的相位差膜。需要说明的是,nx=ny不仅包含nx与ny完全相同的情况,也包含nx与ny实质上相同的情况。此外,ny=nz不仅包含ny和nz完全相同的情况,也包含ny和nz实质上相同的情况。
在将偏振片用于有机EL显示装置的情况下,相位差膜优选为面内延迟为1/4波长(约100~170nm)的1/4波长板。通过将起偏镜层与1/4波长板(相位差膜)叠层,作为有机EL显示装置的防反射用的圆偏振片而发挥功能,因此优选。
即,对该有机EL显示装置入射的外部光由于起偏镜层而仅有直线偏振光成分透射。该直线偏振光由于相位差膜而通常成为椭圆偏振光,特别是在相位差膜为1/4波长板且与相位差膜的偏振方向所成的角为π/4时成为圆偏振光。
该圆偏振光透过透明基板、透明电极、有机膜,被金属电极反射,再次透过有机膜、透明电极、透明基板,通过相位差膜再次成为直线偏振光。由于该直线偏振光与起偏镜层的偏振方向垂直,因此无法透过起偏镜层。其结果,可以将金属电极的镜面完全地遮蔽。
作为相位差膜,可以优选使用将以热塑性树脂作为成膜成分的膜拉伸而成的拉伸膜。作为热塑性树脂,可以使用与作为所述光学膜的构成材料而记载的热塑性树脂同样的热塑性树脂。
在不损害本实施方式的效果的范围内,相位差膜可以包含微粒、相位差调节剂、抗氧化剂、增塑剂、抗静电剂、剥离剂及增稠剂等其他添加剂。
相位差膜可以为单层或2层以上的叠层膜。需要说明的是,相位差膜为叠层膜时,各层的形成中使用的热塑性树脂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作为叠层膜的制造方法,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应用以往公知的方法。
作为相位差膜的形成中使用的热塑性树脂,除了所述环烯烃树脂、纤维素酯树脂和丙烯酸类树脂以外,还优选使用聚碳酸酯树脂。特别是在制造下述斜向拉伸膜的情况下,优选使用聚碳酸酯树脂。在将相位差膜设为叠层膜的情况下,例如优选纤维素酯树脂与聚碳酸酯树脂层的组合。
(聚碳酸酯树脂)
作为聚碳酸酯树脂,可以没有特别限定地使用各种聚碳酸酯树脂,从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观点出发,优选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特别优选具有芴骨架的聚碳酸酯、双酚A类聚碳酸酯树脂。其中,更优选使用在双酚A中导入了苯环、环己烷环和脂肪族烃基等的双酚A衍生物。此外,特别优选使用相对于双酚A的中央的碳非对称地导入有所述官能团的衍生物而得到的、使单位分子内的各向异性减少了的结构的聚碳酸酯树脂。
作为这样的聚碳酸酯树脂,特别优选使用例如下述物质而得到的聚碳酸酯树脂:将双酚A的中央的碳的2个甲基取代为苯环而得到的物质、将双酚A的各个苯环的位置的氢用甲基、苯基等相对于中央碳非对称地取代而得到的物质。具体而言,由4,4’-二羟基二苯基烷烃或它们的卤素取代物通过光气法或酯交换法而得到,例如可举出:4,4’-二羟基二苯基甲烷、4,4’-二羟基二苯基乙烷、4,4’-二羟基二苯基丁烷等。此外,除此之外如果特意举出具体的聚碳酸酯树脂,则例如可举出:日本特开2006-215465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91836号公报、日本特开2005-121813号公报、日本特开2003-167121号公报、日本特开2009-126128号公报、日本特开2012-67300号公报、国际公开第2000/026705号等中记载的聚碳酸酯树脂。
(相位差膜的制造)
相位差膜与以上说明的光学膜同样地,可以通过熔融流延法、溶液流延法、压延成型法等公知的成型方法来制造。优选使用熔融流延法、溶液流延法,特别优选溶液流延法。
相位差膜可以在光学膜中说明的溶液流延法中,在(1)的得到掺杂物的工序中使用树脂和任意的添加剂来制造。此外,在光学膜中说明的溶液流延法中,可以将(3)或(4)的工序中得到的膜基材进一步利用以下的方法进行斜向拉伸而制成相位差膜。
为了使用膜基材制造长条状的斜向拉伸膜,例如使用图5和图6中示意性地表示的示意性结构的装置。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斜向拉伸膜的制造装置80的示意性结构的俯视图。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斜向拉伸膜的制造装置80所具备的拉伸部的轨道图案的一个实例的俯视图。制造装置80从膜基材的输送方向上游侧起依次具备膜送出部81、输送方向变更部82、导辊83、拉伸部84、导辊85、输送方向变更部86和膜卷绕部87。
膜送出部81送出以上述方式制备的膜基材并供给至拉伸部84。输送方向变更部82将从膜送出部81送出的膜基材的输送方向变更为朝向作为斜向拉伸拉幅机的拉伸部84的入口的方向。为了使膜基材移动时的轨道稳定,在拉伸部84的上游侧设置有至少1根导辊83。为了使由拉伸部84斜向拉伸后的膜行进时的轨道稳定,在拉伸部84的下游侧设置有至少1根导辊85。输送方向变更部86将从拉伸部84输送的拉伸后的膜的输送方向变更为朝向膜卷绕部87的方向。膜卷绕部87卷绕从拉伸部84经由输送方向变更部86输送的膜。
基于图6对拉伸部84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斜向拉伸膜的制造,例如可以使用图6所示的可斜向拉伸的拉幅机(斜向拉伸机)作为拉伸部84来进行。该拉幅机是将膜基材加热至可拉伸的任意温度并进行斜向拉伸的装置,其具备加热区Z、左右一对轨道Ri·Ro、及沿着轨道Ri·Ro行进而输送膜的多个把持具Ci·Co(图6中仅图示1组把持具)。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加热区Z的详细情况,在下文中说明。轨道Ri·Ro分别通过连接部将多个轨道部连接而构成(图6中的白圈是连接部的一个实例)。把持具Ci·Co由把持膜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的夹子构成。
在图6中,膜基材的送出方向D1与拉伸后的长条斜向拉伸膜的卷绕方向D2不同,在与卷绕方向D2之间形成送出角度θi。送出角度θi在大于0°且小于90°的范围内,能够任意地设定为所希望的角度。
由于送出方向D1与卷绕方向D2不同,因此拉幅机的轨道图案成为左右非对称的形状。并且,能够根据赋予应制造的长条斜向拉伸膜的取向角θ、拉伸倍率等,手动或自动地调节轨道图案。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斜向拉伸机中,优选能够自由地设定构成轨道Ri·Ro的各轨道部以及轨道连接部的位置,任意地变更轨道图案。由此,能够自由地设定膜的取向角。
在拉伸部84中,膜基材的两端被左右的把持具Ci·Co把持,伴随着把持具Ci·Co的行进而在加热区Z内输送。左右的把持具Ci·Co在拉伸部84的入口部(图中A的位置),与膜的行进方向(送出方向D1)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相对,分别在左右非对称的轨道Ri·Ro上行进,拉伸结束时在出口部(图中B的位置)将把持的膜放开。从把持具Ci·Co释放的膜被所述膜卷绕部87卷绕在卷芯上。
由于轨道Ri·Ro是左右非对称的,因此在图6的实例中,在图中A的位置相对的左右的把持具Ci·Co随着在轨道Ri·Ro上行进,成为在轨道Ri侧(内侧)行进的把持具Ci相对于在轨道Ro侧(外侧)行进的把持具Co先行的位置关系。
即,在图中A的位置,在与膜的送出方向D1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相对的把持具Ci·Co中的一个把持具Ci先到达膜的拉伸结束时的位置B时,连接把持具Ci·Co的直线相对于与膜的卷绕方向D2大致垂直的方向倾斜了角度θL。通过以上的行为,使得膜基材相对于宽度方向以θL的角度被斜向拉伸。此处,大致垂直表示处于90±1°的范围。
拉伸部84的加热区Z由预热区Z1、拉伸区Z2及热固定区Z3构成。在拉伸部84中,由把持具Ci·Co把持的膜依次通过预热区Z1、拉伸区Z2、热固定区Z3。在本实施方式中,预热区Z1和拉伸区Z2由隔层划分,拉伸区Z2和热固定区Z3由隔层划分。
预热区Z1是指,在加热区Z的入口部中,把持膜的两端的把持具Ci·Co在左右(在膜宽度方向上)保持一定的间隔而行进的区间。
拉伸区Z2是指把持膜的两端的把持具Ci·Co的间隔打开,直至成为给定的间隔为止的区间。由此,进行如上所述的斜向拉伸。即,在拉伸区Z2中,进行通过在膜面内沿相对于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这两个方向倾斜的倾斜方向拉伸长条膜(膜基材)而得到斜向拉伸膜的斜向拉伸工序。需要说明的是,在斜向拉伸的前后,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拉伸。
热固定区Z3是指拉伸区Z2之后的、把持具Ci·Co的间隔再次恒定的区间,是两端的把持具Ci·Co保持彼此平行地行进的区间。即,在热固定区Z3中,进行一边将宽度保持为恒定一边输送斜向拉伸膜的热固定工序。
需要说明的是,拉伸后的膜在通过热固定区Z3后,可以通过区域内的温度设定为构成膜的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以下的区间(冷却区域)。此时,考虑到由冷却引起的膜的收缩,也可以采用预先使对置的把持具Ci·Co的间隔变窄的轨道图案。
相对于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预热区Z1的温度优选设定为T g~Tg+30℃,拉伸区Z2的温度优选设定为Tg~Tg+30℃,热固定区Z3和冷却区的温度优选设定为Tg-30~Tg+20℃。
需要说明的是,预热区Z1、拉伸区Z2及热固定区Z3的长度可以适当选择,相对于拉伸区Z2的长度,预热区Z1的长度通常为100~150%,热固定区Z3的长度通常为50~100%。
此外,如果将拉伸前的膜的宽度设为Wo(mm),将拉伸后的膜的宽度设为W(mm),则拉伸工序中的拉伸倍率R(W/Wo)优选为1.3~3.0,更优选为1.5~2.8。如果拉伸倍率处于该范围,则膜的宽度方向的厚度不均变小,因此优选。在斜向拉伸拉幅机的拉伸区Z2中,如果在宽度方向上对拉伸温度赋予差异,则能够使宽度方向厚度不均成为更良好的水平。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拉伸倍率R与在拉幅机入口部把持的夹具两端的间隔Wo在拉幅机出口部成为间隔W时的倍率(W/Wo)相等。
相位差膜的厚度可以适当决定,通常从光学特性、强度、处理性等作业性、薄膜性等方面考虑,优选在1~500μm的范围内。相位差膜的厚度更优选在5~100μ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15~80μm的范围内。
〔6〕偏振片的制造
起偏镜层与光学膜、及起偏镜层与相位差膜,例如优选经由后述的粘合剂层而粘接。粘合剂层可以是使水性粘合剂干燥而得到的层,也可以是活性射线固化性粘合剂的固化物层。此外,粘合剂层中可以包含金属化合物填料。
[粘合剂层]
粘合剂层可以任选设置于本发明的偏振片上。通过具有粘合剂层,而在制备将该偏振片贴合于有机EL元件的肉眼观察侧而得到的有机EL显示装置时,提高操作性。图1中表示截面图的偏振片10A是偏振片具有粘合剂层的情况的一个实例。偏振片10A在相位差膜的与起偏镜层相反的一侧具有粘合剂层。
作为形成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可举出例如:橡胶类粘合剂、丙烯酸类粘合剂、聚硅氧烷类粘合剂、氨基甲酸酯类粘合剂、乙烯基烷基醚类粘合剂、聚乙烯醇类粘合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类粘合剂、聚丙烯酰胺类粘合剂、纤维素类粘合剂等。这些粘合剂中,从光学透明性优异、表现出适当的密合性、凝聚性和粘接性的粘合特性、耐候性、耐热性等优异的方面出发,优选使用丙烯酸类粘合剂。本发明中,优选为包含(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基础聚合物的丙烯酸类粘合剂。
作为粘合剂层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通过通常本领域中使用的方法来形成。具体而言,可以将包含所述粘合剂或其原料和溶剂的粘合剂组合物涂布于基材的至少单面,将由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涂膜干燥而形成,或者照射紫外线等活性射线而形成。在丙烯酸类粘合剂的情况下,粘合剂组合物中包含成为聚合物的结构单元的单体、聚合引发剂、溶剂。
涂布粘合剂组合物的基材例如为脱模膜或相位差膜。在脱模膜上形成粘合剂层时,将所形成的粘合剂层转印到相位差膜上,剥离脱模膜。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用脱模膜保护粘合剂层直至偏振片10B供于实用为止。
作为粘合剂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0~75μm左右,更优选为12~50μm左右。
[粘接剂层]
起偏镜层与光学膜、及起偏镜层与相位差膜,例如也可以经由粘接剂层而粘接。粘接剂层可以是使水性粘接剂干燥而得到的层,也可以是活性射线固化性粘接剂的固化物层。此外,在所述粘接剂层中可以包含金属化合物填料。
作为水性粘接剂,可举出:异氰酸酯类粘接剂、聚乙烯醇类粘接剂、明胶类粘接剂、乙烯类胶乳类、水性聚氨酯、水性聚酯等。作为聚乙烯醇类粘接剂,具体而言,可举出:完全皂化型聚乙烯醇水溶液(水糊)。作为活性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可举出: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电子束固化型粘接剂等。
[偏振片的其他功能层]
作为偏振片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如图2的偏振片10B所示,具有硬涂层,该偏振片通过以从肉眼观察侧起为硬涂层4、光学膜1、起偏镜层2、相位差膜3的方式进行叠层而得到。
(硬涂层)
硬涂层4优选在JISK5600-2014规定的铅笔硬度试验中显示“HB”以上的硬度,为了得到该硬度,优选包含活性射线固化性树脂的固化物。作为活性射线固化性树脂,优选使用包含具有烯键式不饱和双键的单体的成分。作为活性射线固化性树脂,可举出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电子束固化性树脂,从机械性膜强度(耐擦伤性、铅笔硬度)优异的方面出发,优选通过紫外线照射而固化的树脂。
作为活性射线固化性树脂,优选使用丙烯酸类材料。作为丙烯酸类材料,可以使用多元醇的(甲基)丙烯酸酯这样的单官能或多官能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由二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及(甲基)丙烯酸的羟基酯等合成的多官能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此外,除了这些树脂,还可以使用具有丙烯酸酯类官能团的聚醚树脂、聚酯树脂、环氧树脂、醇酸树脂、螺缩醛树脂、聚丁二烯树脂、聚硫醇聚烯树脂等。
特别优选使用紫外线固化型丙烯酸酯类树脂、紫外线固化型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类树脂、紫外线固化型聚酯丙烯酸酯类树脂、紫外线固化型环氧丙烯酸酯类树脂、紫外线固化型多元醇丙烯酸酯类树脂、或紫外线固化型环氧树脂等,其中优选紫外线固化型丙烯酸酯类树脂。
硬涂层例如使用包含活性射线固化性树脂、聚合引发剂和溶剂的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而形成。作为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中所含的溶剂,在光学膜或光学膜具有后述的底涂层的情况下,优选使底涂层溶解或溶胀的溶剂。通过溶剂使光学膜或底涂层溶解或溶胀,使得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容易从光学膜或底涂层的表面渗透到内部,可以提高光学膜或底涂层与硬涂层的密合性。
此外,在光学膜或底涂层的表层附近,形成光学膜或底涂层的树脂成分与硬涂层的树脂成分混合存在的层,通过该层的作用,能够使光学膜或底涂层与硬涂层的折射率倾斜,能够防止干涉斑的产生。
或者,在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中,根据提高硬涂层的硬度、抑制固化收缩、防止粘连、控制折射率、赋予防眩性、控制硬涂层表面的性质等目的,可以添加以往公知的微粒、分散剂、表面活性剂、抗静电剂、硅烷偶联剂、增稠剂、防着色剂、着色剂(颜料、染料)、消泡剂、流平剂、阻燃剂、粘接赋予剂、阻聚剂、抗氧化剂、表面改性剂等。此外,所述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可以包含光敏剂,作为其具体实例,可举出:正丁胺、三乙胺、多正丁基膦等。
特别优选硬涂层包含微粒。微粒的含量优选为微粒:活性射线固化性树脂=100:100~400:100。通过以这样的含量包含微粒,能够降低硬涂层的尺寸变动。此处的微粒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由金属氧化物构成的微粒(以下,也记为“金属氧化物粒子”)。作为此处的金属氧化物,可举出: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钛、五氧化锑等。其中,金属氧化物粒子优选由二氧化硅构成。二氧化硅微粒可以是在内部形成有空洞的中空粒子。
所述微粒优选被聚合物硅烷偶联剂包覆。通过用聚合物硅烷偶联剂包覆微粒的表面,能够使微粒均匀地分散在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中。用聚合物硅烷偶联剂包覆的微粒的平均粒径优选为5~500nm,更优选为10~200nm。通过使用这样的平均粒径的微粒,能够提高硬涂层的光学特性。
所述聚合物硅烷偶联剂通过使聚合性单体与硅烷偶联剂(反应性硅烷化合物)反应来制备。作为聚合性单体,可举出具有烯键式不饱和双键的单体,优选选自(甲基)丙烯酸及其衍生物中的单体。作为反应性硅烷化合物,优选在硅原子上键合有3个烷氧基和1个官能团的水解性硅烷化合物。作为与硅原子键合的官能团,可举出:具有选自(甲基)丙烯酰氧基、环氧基(缩水甘油基)、氨基甲酸酯基、氨基、氟基、巯基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基团的基团。
聚合物硅烷偶联剂例如可以按照日本特开平11-116240号公报中公开的聚合性单体与反应性硅烷化合物的反应物的制造方法来制备。聚合物硅烷偶联剂的数均分子量以聚苯乙烯换算优选为2500~150000,更优选为2000~100000。
关于用聚合物硅烷偶联剂包覆微粒的表面的方法,以二氧化硅微粒为例进行说明。首先,制备使二氧化硅微粒和聚合物硅烷偶联剂分散在有机溶剂中而成的分散液。对该分散液添加碱,使二氧化硅微粒的表面生成羟基,使聚合物硅烷偶联剂吸附于该羟基。或者,通过脱水反应使该羟基与聚合物硅烷偶联剂的羟基键合。最后,将吸附或键合有聚合物硅烷偶联剂的二氧化硅微粒从分散液中分离,进行干燥,由此得到用聚合物硅烷偶联剂包覆的二氧化硅微粒。
作为所述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只要能够将硬涂层所包含的固体成分均匀地混合于溶剂中,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油漆搅拌器、珠磨机、捏合机、混合机等公知的装置将所述各固体成分和溶剂混合或溶解来制备。
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涂布于光学膜或底涂层的表面,通过使涂膜中的活性射线固化性树脂固化而形成硬涂层。作为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的涂布方法,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应用以往公知的方法。例如,在形成均匀的薄膜层的情况下,优选微凹版涂布法,此外,在需要形成厚膜层的情况下,优选模涂法。根据需要从涂膜中除去溶剂后,通过活性射线照射使活性射线固化性树脂固化,由此得到硬涂层。
硬涂层的厚度以平均厚度计优选在0.01~20μ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0.5~10μm的范围内。
(底涂层)
作为构成底涂层的材料,可以使用能够改善光学膜与硬涂层或起偏镜层的密合性及粘接性的任意材料。此外,作为材料的特性,除了密合性、粘接性以外,优选透明性、热稳定性等优异。作为这样的材料,可举出由聚氨酯、聚烯烃、聚酯、聚偏二氯乙烯、丙烯酸类聚合物、改性聚硅氧烷类聚合物、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碳二亚胺化合物、异氰酸酯等构成的树脂。
所述底涂层也可以根据需要包含任意的添加剂。作为添加剂的具体实例,可举出流平剂、聚合引发剂、聚合促进剂、粘度调节剂、增滑剂、分散剂、增塑剂、热稳定剂、光稳定剂、润滑材料、抗氧化剂、阻燃剂、着色剂、抗静电剂、相容剂、交联剂等。所使用的添加剂的种类和量可以根据目的适当设定。例如,相对于底涂层中的总固体成分100质量份,添加剂的使用量优选为3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下。
作为构成所述底涂层的材料,在所述树脂中,优选使用以聚氨酯为主成分的材料。作为聚氨酯的具体实例,可举出:DIC(株式会社)制的商品名“HY DRAN系列”AP-201、AP-40F、HW-140SF、WLS-202、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制的商品名“SUPERFLEX(ス一パ一フレツクス)系列”SF-210、SF460、SF 870、SF420、SF-420NS、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的商品名“TAKELAC系列”W-615、W6010、W-6020、W-6061、W-405、W-5030、W-5661、W-512A-6、W-635、WPB-6601、WS-6021、WS-5000、WS-5100、WS-4000、WSA-5920、WF-764、ADEKA(株式会社)制的开发品“SPX-0882”等。需要说明的是,侧链具有羧基的聚氨酯等树脂通过用异氰酸酯、噁唑啉、碳二亚胺等交联剂进行交联,可以实现底涂层的强度提高。
[偏振片的光学特性]
本发明的偏振片中,包含化合物(D)或紫外线吸收剂的层的透射率优选处于以下的范围内。
(i)包含化合物(D)或紫外线吸收剂的层的透射率
包含化合物(D)的层在波长390nm下的透射率优选为9%以下,更优选为7%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以下,特别优选为3%以下。通过使波长390nm下的透射率为所述范围,能够更高度地阻断入射的紫外线,因此能够显著抑制有机EL元件的劣化,因此优选。
此外,包含化合物(D)的层在波长410nm下的透射率优选为60%以下,优选为50%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下。通过使得波长410nm下的透射率为所述范围,能够更高度地阻断入射的紫外线,因此能够显著抑制有机EL元件的劣化,因此优选。
此外,包含化合物(D)的层在波长430nm下的透射率优选为50%以上,优选为60%以上,更优选为70%以上。通过使波长430nm下的透射率为所述范围,能够充分地透射有机EL元件的发光,在有机EL显示装置中能够确保充分的显示性能,因此优选。
(ii)偏振片的透射率
本发明的偏振片中,波长380nm下的透射率优选为9%以下,更优选为7%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以下,特别优选为3%以下。此外,偏振片在波长400nm下的透射率优选为20%以下,优选为15%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
通过使偏振片在波长380nm下的透射率为所述范围并且波长400nm下的透射率为所述范围,能够更高度地阻断入射的紫外线。由此,在将偏振片用于有机EL显示装置的情况下,能够更高度地阻断入射的紫外线。
此外,本发明的偏振片在波长450nm下的透射率优选为25%以上,优选为30%以上,更优选为33%以上。通过使得波长450nm下的透射率为所述范围,在用于有机EL显示装置的情况下,能够充分地透射有机EL元件的发光,在该有机EL显示装置中能够确保充分的显示性能,因此优选。
〔7〕有机EL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偏振片可以用于液晶显示装置(LCD)、有机EL显示装置(OLE D)、触摸面板等各种显示装置。特别是,作为有机EL显示装置的圆偏振片,优选使用本发明的偏振片。
将本发明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一个构成例的截面图示于图3。图3所示的有机EL显示装置20具有有机EL元件11,并且在其肉眼观察侧具有本发明的偏振片10A或10B。有机EL显示元件11例如具有光反射电极、发光层、透明电极层和透明塑料膜基板。
有机EL显示装置20在使光反射电极与透明电极层之间通电时,发光层发光,能够显示图像。此外,从外部入射到有机EL显示装置的光全部被偏振片10A或10B的起偏镜层2吸收,因此即使被有机EL元件11的光反射电极反射也不会向外部射出,能够抑制由背景的映入引起的显示特性的降低。
在有机EL显示装置20中,优选光学膜包含化合物(D),进一步包含紫外线吸收剂。
这样,通过将使用包含色素化合物以及紫外线吸收剂的光学膜的偏振片配置于有机EL元件的肉眼观察侧,偏振片能够充分吸收比有机EL元件的发光区域(比430nm长的波长侧)短的波长侧的波长的光,保护有机EL元件免受外部光的影响。此外,通过以所述特定的顺序配置包含色素化合物以及紫外线吸收剂的光学膜,使得内部产生的热容易从光学膜表面向外部释放,由此,能够抑制由化合物(D)、紫外线吸收剂的发热引起的相位差膜的光学值的变动等劣化以及起偏镜层的收缩等劣化。
实施例
以下,举出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使用“份”或“%”的表示,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表示“质量份”或“质量%。”
实施例1
(最大吸收波长的测定)
实施例中使用的化合物(D)的最大吸收波长通过使用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造的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2450测定色素化合物在氯仿中的吸收光谱而求出,记载于表I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最大吸收波长”是指在测定所述化合物的吸收光谱时得到的化合物的吸收光谱中表示最大且极大的吸光度(吸收强度)的波长(nm)。
[表1]
表I
需要说明的是,表I记载的比较化合物1~3的结构如下所示。
[化学式15]
比较化合物1
/>
比较化合物2
比较化合物3
[1]光学膜的制备
<光学膜101:环烯烃树脂膜的制备>
(掺杂物的制备)
制备下述组成的掺杂物。首先,在加压溶解罐中添加二氯甲烷和乙醇。在加入有二氯甲烷和乙醇的混合溶液的加压溶解罐中,边搅拌边投入环烯烃类树脂(COP):ARTONG7810(JSR(株式会社)制ARTON G7810,Mw:14万,具有羧酸基的环烯烃类树脂)JSR株式会社制)和化合物(D)作为例示化合物1-1。此外,在溶剂投入开始后15分钟后,投入下述制备的微粒添加液,将其加热至80℃,边搅拌边完全溶解。此时,从室温以5℃/min升温,用30分钟溶解后,以3℃/min降温。使用安积滤纸(株式会社)制的安积滤纸No.244对得到的溶液进行过滤,制备掺杂物。
(掺杂物的组成)
COP(G7810)100质量份
二氯甲烷 200质量份
乙醇 10质量份
化合物(D):例示化合物1-1 5质量份
微粒:二氧化硅分散液1质量份
(二氧化硅分散液)
首先,将10质量份的AEROSIL R812(商品名,日本AEROSIL株式会社制)和90质量份的乙醇用溶解器搅拌混合30分钟后,用Manton-Gaulin使二氧化硅分散在乙醇中。一边搅拌一边向该分散液中投入88质量份的二氯甲烷,用溶解器搅拌混合30分钟,由此稀释分散液。将该稀释后的分散液用微粒分散稀释液过滤器(ADVANTEC东洋株式会社制:聚丙烯滤筒式过滤器TCW-P PS-1N)过滤,由此得到二氧化硅分散液。
(光学膜101的制膜)
将得到的掺杂物保持在30℃,在保温在30℃的金属支撑体即不锈钢带上均匀地流延掺杂物。然后,使流延后的掺杂物干燥至残留溶剂量成为30质量%后,从不锈钢带上剥离而得到膜状物。
接着,将得到的膜状物在40℃下干燥至残留溶剂量为10质量%后,在宽度方向上以拉伸倍率1.4倍(40%)进行拉伸。然后,将得到的膜状物一边用多个辊输送一边在150℃下进一步干燥,得到长度3000m、厚度20μm的光学膜101。
<光学膜102~107的制备>
将化合物(D)变更为表II记载的化合物,与光学膜101的制备同样地制备光学膜102~107。
<光学膜108的制备>
使用表II记载的紫外线吸收剂(表中记载为UVA)制备下述组成的掺杂物并制膜,与光学膜101的制备同样地制备光学膜108。
(掺杂物的组成)
COP(G7810)100质量份
二氯甲烷 200质量份
乙醇 10质量份
化合物(D):例示化合物1-1 5质量份
紫外线吸收剂:TINUVIN 928 3质量份
微粒:二氧化硅分散液1质量份
需要说明的是,TINUVIN 928是最大吸收波长为349nm的BASF JAPA N(株式会社)制的紫外线吸收剂。
<光学膜109~112的制备>
使用表II记载的化合物(D)及紫外线吸收剂(表中记载为UVA)制备掺杂物并制膜,与光学膜108的制备同样地制备光学膜109~112。
需要说明的是,LA-F70是最大吸收波长为355nm的(株式会社)ADEKA制的紫外线吸收剂。
<光学膜113~115的制备>
使用表II记载的化合物(D)的比较化合物1~3制备下述组成的掺杂物并制膜,与光学膜101的制备同样地制备光学膜113~115。
(掺杂物的组成)
COP(G7810)100质量份
二氯甲烷 200质量份
乙醇 10质量份
化合物(D):比较化合物1 5质量份
微粒:二氧化硅分散液1质量份
<光学膜116~121的制备>
分别使用表II记载的化合物(D)的比较化合物1~3、紫外线吸收剂(UVA)TINUVIN928或LA-F70制备掺杂物并制膜,与光学膜113及119的制备同样地制备光学膜116~121。
<光学膜122及123的制备>
除去表II记载的化合物(D),制备仅使用紫外线吸收剂(UVA)的下述组成的掺杂物并制膜,与光学膜101的制备同样地制备光学膜122和123。
(掺杂物的组成)
COP(G7810)100质量份
二氯甲烷 200质量份
乙醇 10质量份
紫外线吸收剂:LA-F70或TINUVIN 928 8质量份
微粒:二氧化硅分散液1质量份
<光学膜124及125:纤维素酯树脂膜的制备>
(掺杂物的制备)
制备下述组成的掺杂物。即,首先在加压溶解罐中添加二氯甲烷和乙醇。然后,在加入了溶剂的加压溶解罐中一边搅拌一边投入纤维素酯,将其加热,一边搅拌一边完全溶解。
(掺杂物的组成)
纤维素酯;
三乙酰纤维素(TAC-1)95质量
缩聚酯化合物N 2质量份
缩聚酯化合物M 7质量份
溶剂;
二氯甲烷 540质量份
乙醇 35质量份
添加剂;
化合物(D):例示化合物1-11 5质量份
微粒:二氧化硅分散液3质量份
此外,将所述添加剂成分投入密闭容器中,边搅拌边溶解,使用安积滤纸(株式会社)制的安积滤纸No.244对其进行过滤,制备掺杂物。
需要说明的是,酯化合物N、酯化合物M和二氧化硅分散稀释液如下制备。
(酯化合物N)
首先,将1,2-丙二醇251g、对苯二甲酸354g、对甲基苯甲酸680g、作为酯化催化剂的钛酸四异丙酯0.191g投入到具备温度计、搅拌器、缓急冷却管的2L的四颈烧瓶中。接着,向四颈烧瓶内吹入氮气流,边搅拌溶液边使溶液缓慢升温直至溶液的温度达到230℃,边观察聚合度边进行脱水缩合反应。反应结束后,在200℃下减压蒸馏除去未反应的1,2-丙二醇,由此得到缩聚酯化合物N。该酯化合物N的酸值为0.30,数均分子量为400。
(酯化合物M)
首先,将1,2-丙二醇251g、邻苯二甲酸酐244g、己二酸103g、苯甲酸610g、作为酯化催化剂的钛酸四异丙酯0.191g投入到具备温度计、搅拌器、缓急冷却管的2L的四颈烧瓶中。接着,向四颈烧瓶内吹入氮气流,一边搅拌溶液一边使溶液缓慢升温直至溶液的温度达到230℃,由此一边观察聚合度一边进行脱水缩合反应。反应结束后,在200℃下减压蒸馏除去未反应的1,2-丙二醇,由此得到缩聚酯化合物M。该酯化合物M的酸值为0.10,数均分子量为450。
(光学膜124的制膜)
使用带式流延装置,以温度22℃、1.8m宽度将所述制备的掺杂物均匀地流延在不锈钢带支撑体上。利用不锈钢带支撑体,使溶剂蒸发至残留溶剂量成为20%为止,从不锈钢带支撑体上剥离掺杂物膜(幅材)。
接着,在35℃下使溶剂蒸发,将剥离后的幅材切割成1.6m宽度,然后,使用拉幅拉伸机,在160℃的温度下在宽度方向(TD方向)上相对于原宽度进行1.1倍拉伸。此时,开始利用拉幅机的拉伸时的残留溶剂量为4质量%。
然后,一边用多个辊在120℃、140℃的干燥区域中输送一边结束干燥,切成1.3m宽,对膜两端实施宽10mm、高2.5μm的滚花加工后,卷绕于芯,制备光学膜123。光学膜124的膜厚为25μm,卷绕的长度为6000m。
需要说明的是,同样地使用化合物(D)2-1制备光学膜125。
<光学膜126及127:丙烯酸类树脂膜的制备>
制备下述组成的掺杂物。首先,在加压溶解罐中添加二氯甲烷和乙醇。接着,边搅拌边将树脂投入到加压溶解罐中。接着,投入下述制备的橡胶粒子分散液,边搅拌边使其完全溶解。使用(株式会社)ROKITECHNO制的SHP150对其进行过滤,得到掺杂物。
(掺杂物的组成)
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Ac-1)95质量份
二氯甲烷200质量份
化合物(D)例示化合物1-11 5质量份
橡胶粒子分散液200质量份
上述中使用的(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为甲基丙烯酸甲酯(MMA)/N-苯基马来酰亚胺(PMI)/丙烯酸丁酯(BA)共聚物(80/10/10质量比)、Tg:120℃、Mw:200万)。
需要说明的是,丙烯酸类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使用DSC(Difrerenti alScanning Colorimetry:差示扫描量热法),按照JISK7121-2012进行测定。
此外,丙烯酸类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使用凝胶渗透色谱法(TOSOH株式会社制HLC8220GPC)、柱(TOSOH株式会社制TSK-GELG6000HXL-G5000HXL-G5000HXL-G4000HXL-G3000HXL串联)进行测定。将样品20mg±0.5mg溶解于四氢呋喃10mL中,用0.45mm的过滤器过滤。将该溶液100mL注入柱(温度40℃),在检测器RI温度40℃下测定,使用以苯乙烯换算的值。
上述中使用的橡胶粒子分散液是将丙烯酸类橡胶粒子M-210(芯部:多层结构的丙烯酸类橡胶状聚合物、壳部: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成分的甲基丙烯酸酯类聚合物的芯壳型的橡胶粒子,丙烯酸类橡胶状聚合物的Tg:约-10℃、平均粒径:220nm)10质量份和190质量份的二氯甲烷用溶解器搅拌混合50分钟后,使用MILDER分散机(大平洋机工株式会社制)在1500rpm条件下分散而得到的。
需要说明的是,橡胶粒子的平均粒径是利用ZETA电位·粒径测定系统(O TSUKAELECTRONICS株式会社制ELSZ-2000ZS)测定分散液中的橡胶粒子的分散粒径而得到的。
(光学膜126的制膜)
使用所述掺杂物进行制膜。具体而言,使用环形带流延装置,将掺杂物以温度30℃、1800mm宽度均匀地流延到不锈钢带支撑体上。不锈钢带的温度控制在28℃。
在不锈钢带支撑体上,使溶剂蒸发直至流延(浇铸)的掺杂物中的残留溶剂量达到30质量%。接着,以剥离张力128N/m从不锈钢带支撑体剥离,得到膜状物。剥离时的膜状物的残留溶剂量为30质量%。
接着,一边用多个辊输送剥离的膜,一边用拉幅机在140℃(Tg+20℃)的条件下将得到的膜状物沿宽度方向(TD方向)拉伸20%。然后,一边用辊输送,一边在100℃(Tg-20℃)下进一步干燥,将用拉幅机夹具夹持的端部剪切而卷绕成卷状,得到长度3000m、宽度1.5m、膜厚40μm的光学膜126(卷体)。
需要说明的是,同样地使用化合物(D)例示化合物2-1制备光学膜127。
[2]偏振片的制备
<起偏镜层的制备>
用35℃的水使厚度25μm的聚乙烯醇类膜溶胀。将得到的膜在由碘0.075g、碘化钾5g和水100g构成的水溶液中浸渍60秒,进一步浸渍在由碘化钾3g、硼酸7.5g和水100g构成的45℃的水溶液中。将得到的膜在拉伸温度55℃、拉伸倍率5倍的条件下进行单轴拉伸。将该单轴拉伸膜水洗后,使其干燥,得到厚度12μm的起偏镜层。
<相位差膜的制备>
通过以下的制造方法(熔融流延制膜法)制备聚碳酸酯树脂膜(PC膜)。
使用包含2个具备搅拌叶片及控制为100℃的回流冷凝器的立式反应器的间歇聚合装置进行聚合。将9,9-[4-(2-羟基乙氧基)苯基]芴(BHEPF)、异山梨醇(ISB)、二乙二醇(DEG)、碳酸二苯酯(DPC)及乙酸镁4水合物以摩尔比例计为BHEPF/ISB/DEG/DPC/乙酸镁=0.348/0.490/0.162/1.005/1.00×10-5的方式装入。对反应器内充分进行氮置换后(氧浓度0.0005~0.001vol%),用热介质进行加温,在内部温度达到100℃的时刻开始搅拌。升温开始40分钟后使内部温度到达220℃,以保持该温度的方式进行控制的同时开始减压,在到达220℃后耗费90分钟达到13.3kPa。将与聚合反应一同副产的苯酚蒸气导入100℃的回流冷凝器中,将苯酚蒸气中包含的若干量的单体成分送回反应器中,将未冷凝的苯酚蒸气导入45℃的冷凝器中回收。
在第1反应器中导入氮,暂时恢复至大气压后,将第1反应器内的低聚物化的反应液移至第2反应器。接着,开始第2反应器内的升温及减压,耗费50分钟使内部温度为240℃、压力为0.2kPa。然后,进行聚合直到成为给定的搅拌动力。在达到给定动力的时刻在反应器中导入氮而恢复压力,将反应液以股条的形态抽出,通过旋转式切割器进行粒子化,得到了共聚组成为B HEPF/ISB/DEG=34.8/49.0/16.2[mol%]的聚碳酸酯树脂A。该聚碳酸酯树脂A的比浓粘度为0.430dL/g,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38℃。
将所得到的聚碳酸酯树脂A在80℃下真空干燥5小时后,使用具备单轴挤出机(五十铃(いすず)化工机公司制的螺杆径25mm、机筒设定温度:220℃)、T型模头(宽度900mm、设定温度:220℃)、冷却辊(设定温度:120~130℃)和卷绕机的薄膜制膜装置,制备厚度130μm的聚碳酸酯树脂膜(PC膜1)作为长条膜的卷体(膜辊)。
将上述制备的PC膜1的卷体(膜辊)设置于斜向拉伸膜的制造装置80(参照图5、图6),送出PC膜1。然后,使该PC膜1通过拉伸部的预热区Z1,将PC膜1加热至预热温度,然后,通过拉伸区Z2,以拉伸倍率3倍进行斜向拉伸,接着,通过热固定区Z3,制备膜厚50μm、宽度1500mm、取向角θ=45°(宽度中央部的值)的斜向拉伸PC膜(λ/4板)。将所制备的斜向拉伸PC膜卷绕而制成膜辊。需要说明的是,拉伸部中的预热区Z1的温度T1(预热温度)为(Tg+15)℃,拉伸区Z2的温度T2(拉伸温度)为(Tg+11)℃,热固定区Z3的温度T3为(Tg+9)℃。
<偏振片的制备>
将所述光学膜101~127、起偏镜层及相位差膜分别依次叠层,制备偏振片101~127。需要说明的是,相位差膜与起偏镜层之间、光学膜与起偏镜层之间使用完全皂化型聚乙烯醇水溶液(水糊)进行粘接。
《评价》
〈1〉耐光性试验
对所述制备的光学膜进行耐光性试验。
对所制备的光学膜连续地照射氙灯(60W/m2)的光100小时,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照射前(0小时)、照射后(100小时)的膜的吸光度,按照下述式(1)测定化合物(D)的色素残存率。
式(1)色素残存率(%)={(A100)/(A0)}×100
(其中,A0为氙灯照射前的吸光度,A100为氙灯照射后的吸光度。)
需要说明的是,“吸光度”表示各化合物在吸收极大波长下的吸光度,色素残存率越高,表示化合物越不易被光分解,耐光性越高。耐光性根据下述基准进行评价。
A:色素残存率为65%以上
B:色素残存率为40%以上且不足65%
C:色素残存率为10%以上且不足40%
D:色素残存率不足10%。
〈2〉与起偏镜层的粘接性评价
将上述制备的偏振片以各10cm×10cm尺寸剪切,设想在室外使用,在循环恒温器(交替进行-40℃、30分钟的放置、和95℃、30分钟的放置)中投入500个循环后,利用耐光试验机(Eye Super UV Tester,岩崎电气株式会社制)进行150小时光照射。
将耐久性试验后的各偏振片在23℃、55%RH的气氛下调湿12小时后,利用依据JISK5400的方法,在各偏振片的硬涂层以1mm的间隔纵横地形成11条切缝,制备1mm见方的100个格子,粘贴透明胶带以90度的角度快速剥离。透明胶带每剥离1次进行更换,实施6次该胶带的剥离作业后,根据未剥离而残留的格子的面积,按照以下的基准进行评价。
○:发生了剥离的格子的面积比例小于5%
△:发生了剥离的格子的面积比例为5%以上且小于10%
×:发生了剥离的格子的面积比例为10%以上
〈3〉耐久性:渗出的评价
将各光学膜在60℃、90%RH的高温高湿气氛下放置1000小时后,通过肉眼观察光学膜表面有无渗出(结晶析出),按照下述记载的基准进行渗出的评价。
◎:在光学膜表面完全未确认到渗出的产生
○:在光学膜表面稍微确认到部分渗出
△:在光学膜表面在整个面稍微观察到渗出
×:在光学膜表面在整个面观察到明显的渗出
<4>透光率的评价
改变测定波长(390nm、410nm和430nm),使用分光光度计(HITACHI HI GH-TECHSCIENCE公司制U-3300)测定所述制备的光学膜的透光率。将得到的结果示于表II。
以上,将光学膜的构成及评价结果示于表II。
[表2]
表II
由表II所示的制备的光学膜的评价结果可知,使用了本发明的环状烯烃类树脂及色素化合物的光学膜101~112的耐光性、粘接性及渗出优异,并且可见光的短波长侧的透光率的阻断性优异。
实施例2
使用实施例1中制备的光学膜101~127,形成底涂层、形成硬涂层、并且在相位差膜的与起偏镜层相反侧的面设置粘合剂层,与有机EL元件贴合,制备有机EL显示装置。
(1)底涂层的形成
(硬涂层侧底涂层涂布液的制备)
将热固化性的水性聚烯烃类树脂(ARROWBASE SB-1200(商品名)、固体成分25%、UNITIKA株式会社制)100质量份和噁唑啉类交联剂(WS-700、株式会社日本触媒制)8质量份用稀释剂(水/甲醇=30/70(质量%))稀释至固体成分浓度成为5%后,在室温下搅拌,制备底涂层涂布液1。
(硬涂层侧底涂层的形成)
在光学膜101~127的与起偏镜层侧相反侧的面上,用棒涂机涂布上述制备得到的底涂层涂布液1,在80℃的干燥炉中干燥40秒而成膜,以干膜厚成为0.4μm的方式形成硬涂层侧底涂层。
(2)硬涂层的形成
(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的制备)
硬涂层树脂;
季戊四醇三/四丙烯酸酯(NK ESTER A-TMM-3L,商品名,新中村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100质量份
光聚合引发剂;
IRGACURE 184(商品名,BASF JAPAN(株式会社)制)9质量份
溶剂;
丙二醇单甲醚 20质量份
乙酸甲酯 30质量份
甲乙酮 70质量份
添加剂;
表面活性剂:KF-351A(商品名,聚醚改性硅油,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2质量份
微粒:聚合物硅烷偶联剂包覆二氧化硅100质量份
(微粒的制备)
所述聚合物硅烷偶联剂包覆二氧化硅如下制备。在容器中添加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荣社化学(株式会社)制:LIGHT ESTER M)30mL、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信越化学(株式会社)制:KBM-803)1mL和作为溶剂的四氢呋喃100mL、作为聚合引发剂的偶氮异丁腈(关东化学(株式会社)制:AIBN)50mg,用N2气体置换后,在80℃加热3小时,制备聚合物硅烷偶联剂。得到的聚合物硅烷偶联剂的分子量为16000。需要说明的是,分子量的测定利用凝胶渗透色谱装置进行测定。
接着,将二氧化硅溶胶(日挥触媒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Si-45P,商品名,SiO2浓度30质量%,平均粒径45nm,分散介质:水)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离子交换,用超滤膜法将水溶剂置换为乙醇,制备二氧化硅微粒的乙醇分散液100g(SiO2浓度30质量%)。
将该二氧化硅微粒乙醇分散液100g和聚合物硅烷偶联剂1.5g分散于丙酮20g(25mL)中,向其中添加浓度29.8质量%的氨水20mg,在室温下搅拌30小时,使聚合物硅烷偶联剂吸附于二氧化硅微粒。
然后,添加平均粒径5μm的二氧化硅粒子,搅拌2小时,使溶液中的未吸附的聚合物硅烷偶联剂吸附于二氧化硅粒子,接着,通过离心分离除去吸附有未吸附的聚合物硅烷偶联剂的平均粒径5μm的二氧化硅粒子。在吸附有聚合物硅烷偶联剂的二氧化硅微粒分散液中加入乙醇1000g,使二氧化硅微粒沉降,将其分离、减压干燥,接着,在25℃下干燥8小时,得到聚合物硅烷偶联剂包覆二氧化硅。得到的聚合物硅烷偶联剂包覆二氧化硅的平均粒径为57nm。平均粒径通过激光粒径测定装置进行测定。
(硬涂层的形成)
在上述制备的带底涂层的光学膜的硬涂层侧底涂层上,利用棒涂机以干膜厚成为2.5μm的方式涂布上述制备后的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在50℃的干燥炉中进行40秒干燥,使溶剂挥发。然后,在该状态下以成为氧浓度为1.0体积%以下的气氛的方式进行氮气吹扫,同时使用紫外线灯以照射部的照度为100mW/cm2、照射量为0.2J/cm2使涂布层固化,制备带有硬涂层的光学膜。
(3)有机EL显示装置的制备
使用所述带有硬涂层的光学膜、起偏镜层及相位差膜制备偏振片,分别介由以下的剥离了脱模膜的粘合剂层,将偏振片与有机EL元件贴合,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有机EL显示装置201~227并进行评价。
具体而言,将搭载有有机EL面板的SAMSUNG公司制造的GALAXY S10(商品名)分解,从有机EL元件剥离圆偏振片,在剥离的面上介由粘合剂层贴合偏振片101~127,分别将硬涂层侧作为肉眼观察侧,将相位差膜侧作为有机EL元件侧,制备有机EL显示装置。
(粘合剂组合物的制备)
在由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78质量份、N-乙烯基-2-吡咯烷酮(NVP)18质量份和丙烯酸2-羟基乙酯(HEA)15质量份构成的单体混合物中,配合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商品名:IRGACURE184,BASF JAPA N(株式会社)制)0.035质量份、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商品名:IR GACURE651,BASF JAPAN(株式会社)制)0.035质量份后,照射紫外线直至粘度(测定条件:BH粘度计No.5转子、10rpm、测定温度30℃)达到约20Pa·s,得到所述单体成分的一部分聚合而成的预聚物组合物(聚合率:8%)。接着,在该预聚物组合物中添加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0.15质量份、硅烷偶联剂(商品名:KBM-403、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0.3质量份并混合,得到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a)。
相对于所得到的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a)(将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设为100质量份),添加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商品名:IRGACURE 819,BASF JAPAN(株式会社)制)0.2质量份并搅拌,由此得到粘合剂组合物。
(粘合剂层的形成)
将粘合剂组合物以粘合剂层形成后的厚度为150μm的方式涂布在相位差膜上,接着,在该粘合剂组合物层的表面贴合脱模膜。然后,在照度:6.5m W/cm2、光量:1500mJ/cm2、峰值波长:350nm的条件下进行紫外线照射,使粘合剂组合物层光固化,形成粘合剂层。
《评价》
<5>发光损失的评价
透光率按照JISK7375:2008“塑料-总光线透射率及总光线反射率的求法,”使用分光光度计(HITACHI HIGH-TECH SCIENCE制U-3300)进行测定。需要说明的是,透光率为80%以上时评价为“○,”低于80%时评价为“△。”透光率为80%以上时,可以说发光损失小。
〈6〉耐光性试验
对所述制备的有机EL显示装置进行耐光性试验。
对所制备的有机EL显示装置连续地照射氙灯(60W/m2)的光100小时,测定照射前(0小时)、照射后(100小时)的发光亮度,按照下述式2测定发光亮度变化。
发光亮度的测定是在室温(25℃)下,在2.5mA/cm2的恒电流密度条件下进行点亮,使用分光辐射亮度计CS-2000(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制),测定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发光亮度。
式2:发光亮度变化率(%)={(A100)/(A0)}×100
(其中,A0是氙灯照射前的发光亮度,A100是氙灯照射后的发光亮度。)
需要说明的是,“发光亮度变化率”的值越大,表示显示元件的耐光性越高。耐光性根据下述基准进行评价。
A:发光亮度变化率为90%以上
B:发光亮度变化率为80%以上且小于90%
C:发光亮度变化率为70%以上且小于80%
D:发光亮度变化率小于70%
将以上的层构成和评价结果示于下述表III。
[表3]
表III
由表III所示的评价结果可知,使用了本发明的光学膜的有机EL显示装置201~212不产生发光损失,显示元件的耐光性优异。
此外,综合表II和表III所示的评价结果,确认了:本发明的光学膜是能够保护显示元件免受外部光的影响,并且对显示元件的发光不产生发光损失,且没有渗出,耐光性、与邻接层的粘接性优异的光学膜,能够提供功能性、耐久性优异的偏振片和有机EL显示装置。
实施例3
<光学膜301及302的制备>
(支撑体)
作为支撑体,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PET膜):(东洋纺公司制TN 100,有包含非聚硅氧烷类剥离剂的脱模层,膜厚38μm)。
(光学膜301用涂布溶液的制备)
将下述成分混合,得到基材膜301用涂布溶液。
首先,在加压溶解罐中添加二氯甲烷和乙醇。在加入有二氯甲烷和乙醇的混合溶液的加压溶解罐中,边搅拌边投入环烯烃类树脂(COP)。此外,在开始投入溶剂后15分钟后,投入所述制备的微粒分散液和化合物(D):例示化合物1-2,将其加热至80℃,边搅拌边完全溶解。此时,从室温以5℃/min升温,用30分钟溶解后,以3℃/min降温。使用安积滤纸(株式会社)制的安积滤纸No.244对得到的溶液进行过滤,制备光学膜301用涂布溶液。
(涂布溶液的组成)
COP(G7810)100质量份
二氯甲烷 200质量份
乙醇 10质量份
化合物(D):例示化合物1-1 5质量份
微粒:二氧化硅分散液1质量份
(光学膜301的制备)
使用图4所示的涂布装置,在所述支撑体的脱模层上通过背涂法使用模具涂布光学膜301用涂布溶液后,通过下述干燥步骤进行基材膜的干燥,由此形成膜厚5μm的光学膜,得到光学膜301。
第1步骤:在40℃下1分钟
第2步骤:在70℃下1分钟
第3步骤:在100℃下1分钟
第4步骤:在130℃下2分钟
使用化合物(D):例示化合物2-1,同样地得到光学膜302。
接着,使用所述带支撑体的光学膜301和302、起偏镜层和相位差膜制备偏振片,分别介由所述粘合剂层将偏振片与有机EL元件贴合,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同样地制备有机EL显示装置301和302。
使用所得的光学膜、偏振片及有机EL显示装置,与实施例1及实施例2同样地,评价光学膜的耐光性、粘接性及渗出、及可见光的短波长侧的透光率的阻断性、以及有机EL显示装置的发光损失及耐光性。在所述支撑体剥离了的状态下进行评价。
由得到的评价结果可知,均再现了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本发明例的评价结果,即使使用薄膜性光学膜301和光学膜302,也表现出优异的功能性和耐久性。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光学膜是包含树脂和色素化合物的光学膜,所述光学膜在用于显示装置时,能够保护显示元件免受外部光的影响,同时对于显示元件的发光不产生发光损失,并且没有渗出,耐光性、与邻接层的粘接性优异,由此能够适用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符号说明
10A、10B偏振片
1光学膜
2起偏镜层
3相位差膜
4硬涂层
5粘合剂层
20有机EL显示装置
11有机EL元件
80斜向拉伸膜的制造装置
81膜送出部
82、86输送方向变更部
83、85导辊
84拉伸部
87膜卷绕部
B200制造装置
B210供给部
B220涂布部
B230干燥部
B240冷却部
B250卷绕部。

Claims (8)

1.一种光学膜,其包含树脂和色素化合物,其中,
所述树脂为环状烯烃类树脂,
所述色素化合物具有下述通式(1)或通式(2)所示的结构,
[化学式1]
式中,R11表示烷基取代氨基、芳基氨基、烷氧基或芳氧基,R12表示烷基取代氨基、芳基氨基、烷氧基、芳氧基、烷基或芳基,n表示0~4,n为2以上时,R1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R13和R14各自独立地表示氰基或-C(=O)OR15基,R15表示烷基或芳基,其可以进一步具有取代基,Ar1和Ar2表示芳基,其可以进一步具有取代基,R16表示氢原子、烷基或芳基,其可以进一步具有取代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还包含紫外线吸收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膜,其中,
所述色素化合物在300~460nm的波长区域的吸收光谱中最大吸收波长存在于360~440nm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其中,
所述环状烯烃类树脂具有极性基团。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其中,
所述光学膜的厚度为1μm以上且小于15μm。
6.一种偏振片,其具备:
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偏振片,其中,
从肉眼观察侧起依次叠层有所述光学膜、起偏镜层及相位差膜。
8.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具备:
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
CN202180083792.1A 2020-12-14 2021-12-07 光学膜、偏振片及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661549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206590 2020-12-14
JP2020206590 2020-12-14
PCT/JP2021/044818 WO2022131062A1 (ja) 2020-12-14 2021-12-07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15497A true CN116615497A (zh) 2023-08-18

Family

ID=82057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83792.1A Pending CN116615497A (zh) 2020-12-14 2021-12-07 光学膜、偏振片及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2131062A1 (zh)
KR (1) KR20230091970A (zh)
CN (1) CN116615497A (zh)
WO (1) WO202213106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6171B1 (zh) 1970-03-31 1979-06-20
JP4729802B2 (ja) * 2001-03-23 2011-07-20 Jsr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用途
JP5418330B2 (ja) * 2010-03-17 2014-02-19 Jsr株式会社 光学用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JP6830350B2 (ja) * 2015-12-25 2021-02-1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有機el表示装置
JP6753118B2 (ja) 2016-04-06 2020-09-09 東レ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
WO2019004042A1 (ja) 2017-06-27 2019-01-0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
JP6861819B2 (ja) 2017-07-26 2021-04-21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材料用重合性組成物、光学材料およびその用途
CN109384878B (zh) * 2017-08-09 2023-01-24 江苏裕事达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含吡唑啉类或/及苯丙烯酸类化合物之防蓝光系统
KR102009148B1 (ko) * 2017-09-01 2019-08-12 주식회사 엘엠에스 자외선 차단 기능이 우수한 점착 시트, 점착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19082544A (ja) * 2017-10-30 2019-05-30 株式会社Adeka 光学フィルタ
JP2020066153A (ja) 2018-10-23 2020-04-3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積層フィル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091970A (ko) 2023-06-23
WO2022131062A1 (ja) 2022-06-23
JPWO2022131062A1 (zh) 2022-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78540B2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14156879A1 (ja) 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226762B2 (ja) 光学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光学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易接着層用組成物
JP2023118963A (ja) 易接着層付位相差フィルム、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易接着層付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16615497A (zh) 光学膜、偏振片及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N115128725A (zh) 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以及使用了该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的图像显示装置
JP2019128467A (ja)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2209279A1 (ja) 偏光板保護フィルム
TWI773115B (zh) 偏光板及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
KR20230041762A (ko) 커버 부재, 커버 부재용의 기재 필름, 및 그것들을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WO2021200622A1 (ja) 偏光板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JP5536718B2 (ja)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TWI812753B (zh) 相位差膜、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及相位差膜之製造方法
CN112442248B (zh) 光学膜、偏振片及有机el显示装置
WO2023074388A1 (ja)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22254881A1 (ja) 偏光板および有機el表示装置
JP7088187B2 (ja)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17590509A (zh) 偏振片以及使用该偏振片的图像显示装置
CN116953839A (zh) 带相位差层的偏光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17805959A (zh) 层叠相位差膜、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JP2021173811A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12154359A (zh) 圆偏振片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JP2013010279A (ja)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WO2013001946A1 (ja) 塗布フィルム
WO2012153625A1 (ja) 塗布フィル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