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05324A - 一种履带底盘及履带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履带底盘及履带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05324A
CN116605324A CN202310700830.4A CN202310700830A CN116605324A CN 116605324 A CN116605324 A CN 116605324A CN 202310700830 A CN202310700830 A CN 202310700830A CN 116605324 A CN116605324 A CN 1166053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awler
chassis
transition
support
transition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0083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国良
钟爱平
陈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Sinoboom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Sinoboom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Sinoboom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Sinoboom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0083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0532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053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053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5/00Endless track vehicles
    • B62D55/08Endless track units; Parts thereof
    • B62D55/10Bogies;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5/00Endless track vehicles
    • B62D55/06Endless track vehicles with tracks without ground wheels
    • B62D55/065Multi-track vehicles, i.e. more than two tra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Non-Deflectable Wheels, Steering Of Trailers, Or Other St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履带底盘及履带车,包括底盘、第一履带机构、第二履带机构、过渡支架和驱动部件。其中,第一履带机构设于底盘的一端,过渡支架转动连接于底盘的另一端,且转动轴平行于底盘,过渡支架与第二履带机构连接;驱动部件与过渡支架驱动连接,以驱动过渡支架相对底盘转动。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履带底盘及履带车,在通过坑洼地段或爬坡地段或者第一履带机构和第二履带机构在不同坡度时,第一履带机构保持着地,并根据地形相应通过驱动部件带动第二履带机构浮动,则第二履带机构也能够始终着地,从而使整车不会悬空。实现了在坑洼地段或爬坡地段的稳定行走。且行走占用空间小,使用材质少,节约了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履带底盘及履带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履带底盘及履带车。
背景技术
现有蜘蛛车和挖掘机等多使用整体式或组合式的履带行走底盘。常见履带行走底盘采用H形或X形行走架的履带形式,该结构外形尺寸大,用材多,质量大。而对于蜘蛛车而言,其要求底盘小、轻、窄,整体通过性好,同时稳定性能好。尤其对应高米段,整机的长度较长,要达到较好的稳定性能,对底盘的长度要求也较长。如经过爬坡路段或低洼路段时,底盘行进过程中在爬坡路段或低洼路段与水平路段相接处,会存在部分底盘与爬坡路段或低洼路段接触,部分底盘悬空的情况,因而为保证车辆稳定性,也会对底盘长度提出较高要求。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履带车辆稳定性与履带底盘小尺寸要求难以兼顾等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履带底盘及履带车,该履带底盘及履带车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履带车辆稳定性与履带底盘小尺寸要求难以兼顾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履带底盘,包括底盘和设于所述底盘一端的第一履带机构,还包括:
第二履带机构;
过渡支架,所述过渡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履带机构连接,所述过渡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底盘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且转动轴平行于所述底盘;
驱动部件,与所述过渡支架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过渡支架相对所述底盘转动。
可选地,上述履带底盘中,所述驱动部件为伸缩缸,所述伸缩缸的一端与所述底盘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过渡支架转动连接。
可选地,上述履带底盘中,所述过渡支架上设有安装槽,所述伸缩缸的一端置于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过渡支架铰接。
可选地,上述履带底盘中,所述底盘的侧面设有支座,所述过渡支架与所述支座转动连接。
可选地,上述履带底盘中,还包括第一转向机构,所述第一转向机构设于所述过渡支架的一端,且所述第一转向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履带机构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履带机构旋转,所述第一转向机构的转动轴垂直于所述第二履带机构。
可选地,上述履带底盘中,还包括过渡连接盘,所述过渡连接盘与所述第一转向机构固定连接,且所述过渡连接盘的顶面设有过渡连接座以与所述过渡支架的一端连接。
可选地,上述履带底盘中,所述过渡连接盘与所述过渡支架转动连接,且转动轴平行于所述过渡连接盘。
可选地,上述履带底盘中,所述第一履带机构铰接于所述底盘。
可选地,上述履带底盘中,所述第一履带机构通过第二转向机构与所述底盘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转向机构的转动轴垂直于所述第一履带机构。
本发明提供的履带底盘包括底盘、第一履带机构、第二履带机构、过渡支架和驱动部件。其中,第一履带机构设于底盘的一端,过渡支架转动连接于底盘的另一端,且转动轴平行于底盘,过渡支架与第二履带机构连接;驱动部件与过渡支架驱动连接,以驱动过渡支架相对底盘转动。
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履带底盘,由于设置有第一履带机构和第二履带机构,第二履带机构能够在驱动部件的驱动下随过渡支架相对底盘转动,从而实现上下浮动,因而在通过坑洼地段或爬坡地段或者第一履带机构和第二履带机构在不同坡度时,第一履带机构保持着地,并根据地形相应的通过驱动部件带动第二履带机构浮动,则第二履带机构也能够始终着地,从而使整车不会悬空。综上,该履带底盘通过第一履带机构和第二履带机构的配合,实现了在坑洼地段或爬坡地段的稳定行走。且行走占用空间小,使用材质少,节约了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履带车,该履带车包括上述任一种履带底盘。由于上述的履带底盘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履带底盘的履带车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履带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二履带机构、第一转向机构和过渡连接盘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过渡连接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过渡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一履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履带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底盘1,第一履带机构2,第二履带机构3,过渡支架4,驱动部件5,安装槽41,支座11,第一转向机构6,过渡连接盘7,过渡连接座8,履带连接座9。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履带底盘及履带车,以兼顾履带车辆稳定性与履带底盘小尺寸。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的履带底盘,适用但不局限于履带车,履带车包括但不限于蜘蛛车、挖掘机等。本发明主要通过设置第一履带机构和第二履带机构以提升底盘行走稳定性,对于各履带机构的具体结构及底盘的结构可参考常规底盘及履带的结构设置,以下各实施例中主要对第一履带机构和第二履带机构分别与底盘的连接方式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图5,图1为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履带底盘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第二履带机构、第一转向机构和过渡连接盘的装配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过渡连接盘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过渡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第一履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履带底盘包括底盘1、第一履带机构2、第二履带机构3、过渡支架4和驱动部件5。其中,底盘1为履带底盘主体结构,第一履带机构2和第二履带机构3分别安装于底盘1上。具体第一履带机构2设于底盘1的一端,第二履带机构3则通过过渡支架4与底盘1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过渡支架4与第二履带机构3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间接连接。过渡支架4转动连接于底盘1的另一端,且转动轴平行于底盘1,第二履带机构3与过渡支架4连接。驱动部件5与过渡支架4驱动连接,以驱动过渡支架4相对底盘1转动。也就是驱动部件5用于驱动过渡支架4绕平行于底盘1的转动轴相对底盘1转动,从而带动过渡支架4上的第二履带机构3相对底盘1转动,以实现第二履带机构3的上下浮动。
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履带底盘,由于设置有第一履带机构2和第二履带机构3,第二履带机构3能够在驱动部件5的驱动下随过渡支架4相对底盘1转动,从而实现上下浮动,因而在通过坑洼地段或爬坡地段或者第一履带机构2和第二履带机构3在不同坡度时,第一履带机构2保持着地,并根据地形相应的通过驱动部件5带动第二履带机构3浮动,则第二履带机构3也能够始终着地,从而使整车不会悬空。综上,该履带底盘1通过第一履带机构2和第二履带机构3的配合,实现了在坑洼地段或爬坡地段的稳定行走。且行走结构占用空间小,使用材质少,节约了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部件5为伸缩缸,伸缩缸的一端与底盘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过渡支架4转动连接。伸缩缸具体可以为油缸、气缸等设备。通过伸缩缸的伸缩运动,带动过渡支架4的可靠转动。采用伸缩缸驱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空间占用小,驱动力稳定可靠。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电机等扭矩输出装置驱动过渡支架4转动。
进一步地,过渡支架4上设有安装槽41,伸缩缸的一端置于安装槽41内并与过渡支架4铰接。通过设置安装槽41,能够为伸缩缸提供避位空间,且进一步节约了空间。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在过渡支架4上设置支耳等结构以与伸缩缸的一端铰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底盘1的侧面设有支座11,过渡支架4与支座11转动连接。通过设置支座11,便于与过渡支架4转动连接,具体如铰接。且支座11设于底盘1的侧面,具体为背离第二履带机构3的侧面,充分利用了底盘1空间。在其他实施例中,过渡支架4也可以直接与底盘1转动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履带底盘还包括第一转向机构6,第一转向机构6设于过渡支架4的一端,且第一转向机构6的输出端与第二履带机构3连接以驱动第二履带机构3旋转,第一转向机构6的转动轴垂直于第二履带机构3。通过设置第一转向机构6,以带动第二履带机构3旋转,则第二履带机构3既能够实现绕平行于底盘1的转动轴的转动,又能够实现绕垂直于第二履带机构3的转动轴的旋转,即可以实现行走与转向功能,使得履带底盘的具有更全面的性能。第一转向机构6的具体结构可参考常规转向机构的结构设置,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其既可以通过油缸等伸缩缸驱动,也可以通过回转减速机驱动。
具体的,第一转向机构6能够实现360度旋转,从而驱动第二履带机构3进行360度范围内的旋转,以带动整车相应转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履带底盘还包括过渡连接盘7,过渡连接盘7与第一转向机构6固定连接,且过渡连接盘7的顶面上设有过渡连接座8,以与过渡支架4的一端连接。通过过渡连接盘7实现第一转向机构6与过渡支架4的连接,过渡支架4在驱动部件5的带动下绕平行于底盘1的转动轴相对底盘1转动时,带动与之连接的过渡连接盘7相应转动,从而带动与过渡连接盘7连接的第一转向机构6相应转动,则与第一转向机构6输出端连接的第二履带机构3相应转动。具体的,过渡支架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孔位42和第二安装孔位43,第一安装孔42位用于与底盘1转动连接,具体可以与底盘1上的支座11转动连接,第二安装孔位43用于与第二履带机构3连接,具体可以与过渡连接盘7上的过渡连接座8连接。该实施例中,第二履带结构3依次通过第一转向机构6、过渡连接盘7与过渡支架4连接。在不设置第一转向机构6的情况下,则第二履带结构3也可以直接与过渡支架4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过渡连接盘7与过渡支架4转动连接,且转动轴平行于过渡连接盘7。具体过渡连接盘7与过渡支架4可以铰接。则在过渡支架4相对底盘1转动至不同角度的状态下,过渡连接盘7可适应性相对过渡支架4转动,使第二履带机构3与地面的角度一致始终保持着地。在其他实施例中,由于过渡支架4能够转动以调整角度,则过渡连接盘7也可以与过渡支架4固定连接,通过驱动部件5驱动过渡支架4转动,从而实现第二履带机构3的角度主动调节。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履带机构2铰接于底盘1。则根据地面的起伏变化,第一履带机构2能够相应的相对底盘1转动,且转动轴平行与底盘1,以适应地面角度并始终保持着地。即第一履带机构2的角度能够根据地面角度适应性调整,以使其更好的着地,提升履带底盘的稳定性。具体的,第一履带机构2上可以设置履带连接座9,并通过履带连接座9与底盘1铰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履带机构2通过第二转向机构与底盘1转动连接,且第二转向机构的转动轴垂直于第一履带机构2。通过设置第二转向机构,以带动第一履带机构2旋转,则第一履带机构2能够实现绕垂直于第二履带机构3的转动轴的旋转,即可以实现行走与转向功能,使得履带底盘具有更全面的性能。第二转向机构的具体结构可参考常规转向机构的结构设置,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其既可以通过油缸等伸缩缸驱动,也可以通过回转减速机驱动。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履带底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履带车,该履带车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种履带底盘。由于该履带车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履带底盘,所以该履带车的有益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请参阅图7,该履带车可以为蜘蛛车。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履带底盘,包括底盘(1)和设于所述底盘(1)一端的第一履带机构(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履带机构(3);
过渡支架(4),所述过渡支架(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履带机构(3)连接,所述过渡支架(4)的另一端与所述底盘(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且转动轴平行于所述底盘(1);
驱动部件(5),与所述过渡支架(4)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过渡支架(4)相对所述底盘(1)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5)为伸缩缸,所述伸缩缸的一端与所述底盘(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过渡支架(4)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履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支架(4)上设有安装槽(41),所述伸缩缸的一端置于所述安装槽(41)内并与所述过渡支架(4)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的侧面设有支座(11),所述过渡支架(4)与所述支座(11)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履带底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转向机构(6),所述第一转向机构(6)设于所述过渡支架(4)的一端,且所述第一转向机构(6)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履带机构(3)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履带机构(3)旋转,所述第一转向机构(6)的转动轴垂直于所述第二履带机构(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履带底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渡连接盘(7),所述过渡连接盘(7)与所述第一转向机构(6)固定连接,且所述过渡连接盘(7)的顶面上设有过渡连接座(8)以与所述过渡支架(4)的一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履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连接盘(7)与所述过渡支架(4)转动连接,且转动轴平行于所述过渡连接盘(7)。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履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履带机构(2)铰接于所述底盘(1)。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履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履带机构(2)通过第二转向机构与所述底盘(1)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转向机构的转动轴垂直于所述第一履带机构(2)。
10.一种履带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履带底盘。
CN202310700830.4A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履带底盘及履带车 Pending CN1166053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00830.4A CN116605324A (zh)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履带底盘及履带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00830.4A CN116605324A (zh)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履带底盘及履带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05324A true CN116605324A (zh) 2023-08-18

Family

ID=87676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00830.4A Pending CN116605324A (zh)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履带底盘及履带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0532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17304A (zh) 行走机构及机器人
CN220243405U (zh) 一种履带底盘及履带车
JPH08133141A (ja) おにぎり機構を有するフレキシブルクローラ
CN116605324A (zh) 一种履带底盘及履带车
CN110329370B (zh) 一种带转向轮腿的拱腰式移动底盘
US20130062854A1 (en) Torsion suspension system
KR100322504B1 (ko) 진동타이어로울러
CN111661182A (zh) 三角履带轮和工程车辆
JP4678074B1 (ja) セミクローラ
JPH10147267A (ja) クローラ車両
CN210083380U (zh) 一种高承载力工程挖掘机行走装置
JP4883496B1 (ja) セミクローラ
CN111645769A (zh) 一种履带底盘浮动支重轮结构及甘蔗收割机
CN220764516U (zh) 农用全地形车
CN216805400U (zh) 一种房车移车器
CN212290084U (zh) 一种多驱动柔性底盘
JP2004106758A (ja) 装軌車両の走行装置
EP1466816B1 (en) Device for manoeuvring a tension wheel of a tracked vehicle
CN219449244U (zh) 行走装置及高空作业平台
KR200171146Y1 (ko) 동력 운반차의 롤링장치
CN215590834U (zh) 履带拖拉机机械转向结构
CN220235382U (zh) 一种大马力拖拉机悬挂装置
CN212447849U (zh) 行走机构及机器人
CN219564687U (zh) 一种双纵臂悬架结构及车辆
CN213447968U (zh) 一种可调式双钢轮压路机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