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01344A - 机织/针织物 - Google Patents

机织/针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01344A
CN116601344A CN202180077727.8A CN202180077727A CN116601344A CN 116601344 A CN116601344 A CN 116601344A CN 202180077727 A CN202180077727 A CN 202180077727A CN 116601344 A CN116601344 A CN 1166013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ven
fiber
knitted fabric
polymer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7772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原慎也
稻田康二郎
松浦知彦
增田正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ray Industr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Toray Industr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66013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013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3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 D03D15/37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with specific cross-section or surface shape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8/00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8/0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 D01F8/1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with at least one polyester as constituent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3/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al disposition of the warp or weft threads, e.g. with curved weft threads, with discontinuous warp threads, with diagonal warp or weft
    • D03D13/008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al disposition of the warp or weft threads, e.g. with curved weft threads, with discontinuous warp threads, with diagonal warp or weft characterised by weave density or surface weight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2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constituting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283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constituting the yarns or threads synthetic polymer-based, e.g. polyamide or polyester fibre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2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constituting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292Conjugate,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fibres or fila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5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4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 D04B1/16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synthetic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14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orporation by knitting, in one or more thread, fleece, or fabric layers, of reinforcing, binding, or decorative threads; Fabrics incorporating small auxiliary elements, e.g.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 D04B21/16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orporation by knitting, in one or more thread, fleece, or fabric layers, of reinforcing, binding, or decorative threads; Fabrics incorporating small auxiliary elements, e.g.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incorporating synthetic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04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esters, e.g.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02Moisture-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02Moisture-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 D10B2401/022Moisture-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hydrophylic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1/00Wearing appar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为了提供布帛的不贴身性优异的机织/针织物,制成机织/针织物,在包含C型截面纤维的机织/针织物中,该机织/针织物的至少一个面的表面粗糙度的平均标准偏差Sq为5μm以上且100μm以下,将该机织/针织物拉伸10%时该一个面的表面粗糙度的平均标准偏差Sqs与该平均标准偏差Sq的比(Sqs/Sq)为0.85以上且2.00以下。

Description

机织/针织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穿着舒适性优异、具有天然风格的外观的机织/针织物。
背景技术
包含聚酯、聚酰胺等的合成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特性、尺寸稳定性,因此在服装用途至非服装用途中被广泛利用。并且,在人们的生活多样化、要求更好的生活的当下,需要具有更高度的触感、功能的纤维。
服装用纺织品中,有要求优异的穿着舒适性的倾向。其中,对于与人皮肤接触的贴身衣物、衬衣等,需要吸汗性、速干性、不贴身性良好、拉伸性等对身体的活动的追随性等,迄今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技术。
专利文献1中,通过制成使用具有扁平形状的截面的扁平纱的针织物,扩大了纤维表面积,能够赋予优异的吸水性和水分的蒸散性。
此外,专利文献2中,通过增大表面凹凸度、提高布料中的保水率,减少了布料的粘附。
应予说明,棉、麻、羊毛或和纸等天然原材料具有不均匀的表面感,其作为天然原材料的特征,在服装用途至非服装用途中是优选的,使用至今。另一方面,如果使用合成纤维的丝,则纤维的均匀性高,被指出无法得到具有天然风格的不均匀的凹凸感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7406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3034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针对穿着时、特别是运动时的舒适性、特别是出汗时布料的不贴身性,专利文献1、2中也未必说是充分的效果,期望进一步改善。
进一步,在夏季的气温高的当前,出汗量增加,存在从皮肤表面摄入的汗容易向表面转移的倾向。由于工作装的休闲化,在贴身衣物、T恤上直接穿着外套的机会增加。此时,汗从贴身衣物等向外套渗出,汗渍出现至外套的内侧、表面之类的问题明显。通过将贴身衣物加厚并提高吸水性等能够改善,但如果加厚则存在出汗量增加,或者运动舒适性受损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目的在于解决提高穿着时的布帛的不贴身性、特别是因运动等而导致其效果减少的课题。此外,课题还在于兼顾减少汗的渗出。除此之外,课题还在于通过合成纤维实现天然风格的表面感,以适合用作服装用的机织/针织物。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包括以下的构成。
(1)机织/针织物,其包含C型截面纤维,该机织/针织物的至少一个面的表面粗糙度的平均标准偏差Sq为5μm以上且100μm以下,将该机织/针织物拉伸10%时该一个面的表面粗糙度的平均标准偏差Sqs与该平均标准偏差Sq的比(Sqs/Sq)为0.85以上且2.00以下。
(2)根据(1)所述的机织/针织物,其中,前述C型截面纤维中,前述截面的内切圆直径RA与外接圆直径RB的比(RB/RA)为1.2以上且5.0以下。
(3)根据(1)或(2)所述的机织/针织物,其中,前述C型截面纤维为至少2种不同的聚合物偏于左右而存在的C型截面纤维。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织/针织物,其中,前述机织/针织物包含至少1种选自斜纹组织、多重组织、罗纹组织和鹿皮组织中的组织。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机织/针织物,其包含吸水聚酯树脂。
(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机织/针织物,其保水率为20%以上。
(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机织/针织物,其渗出率为40%以下。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机织/针织物通过减少穿着时的布帛对肌肤的粘附和汗的渗出,能够提供穿着舒适性和外观优异的服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的C型截面纤维的截面结构的概略图。
图2是以往的复合纤维的截面结构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发明,与期望的实施方式一起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机织/针织物的至少一个面的表面粗糙度的平均标准偏差Sq为5μm以上且100μm以下。可以是机织/针织物的两个面。在此所述的表面粗糙度的平均标准偏差Sq是指通过后述的方法算出的。如果Sq小于5μm,则布料表面的凹凸感消失,不贴身性降低。而且,机织/针织物表面均匀化,天然原材料风格的外观受损。此外,如果Sq大于100μm,则布料表面的凹凸感过大,穿着时皮肤触感差,成为粗糙的服装。通过将Sq设为5μm以上且100μm以下,利用布帛表面的适度的凹凸感和不均匀性,能够兼顾穿着时的皮肤触感和出汗时的不贴身性,此外,能够得到天然风格的表面感。进一步,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减少,因此也能够抑制因吸水的布料而导致的出汗发冷。作为下限,优选为30μm以上、更优选为40μm以上。作为上限,优选为90μm以下、更优选为80μm以下。
此外,本发明的机织/针织物拉伸10%时至少一个面的表面粗糙度的平均标准偏差Sqs与和Sqs相同面中的上述Sq的比率Sqs/Sq为0.85以上且2.00以下。在此所述的Sqs是通过后述的方法算出的。
针对运动时等不贴身性减少的理由进行了研究,确认到因身体的活动而导致布料拉伸时,布料表面的凹凸感减少的现象。并且,发现该凹凸感减少导致了不贴身性的降低、即肩周围、背部、肘周围布帛贴附的现象。即,如果能够抑制布料拉伸时布料表面的凹凸感减少,则能够解决该问题。以往的机织/针织物未着眼于该Sqs,因此特别是运动时等不贴身性无法令人满意。Sqs为5μm以上且200μm以下在解决该课题方面是优选的。通过设为5μm以上,能够提高不贴身性。更优选为30μm以上。此外,通过设为200μm以下,拉伸时的皮肤触感变得更良好。但是,Sqs与绝对值相比,相对值、即与未拉伸的状态Sq的比是对穿着舒适性而言特别重要的指标。如果Sqs/Sq小于0.85,则因运动而导致的布料拉伸部处布料对皮肤贴附,穿着舒适性降低。以往的机织/针织物即使在表面上存在凹凸的情况下,因拉伸而导致平滑、均匀化,Sqs/Sq低于0.85,该变化大成为穿着舒适性大幅受损的原因之一。此外,如果Sqs/Sq大于2.00,则布料的拉伸部分的凹凸变化过大,则穿着者容易感到粗糙的触感,反而穿着舒适性降低。通过将Sqs/Sq设为0.85以上且2.00以下,能够得到运动时的穿着舒适性。作为下限,优选为0.90以上、更优选为0.95以上。作为上限优选为1.70以下、更优选为1.60以下。
作为将Sq和Sqs/Sq设为上述的范围的方法,可以适当组合机织/针织物的组织、纱的性状等。作为机织/针织组织,例如机织物的情况下斜纹组织、二重组织等多重组织等,针织物的情况下罗纹编织、鹿皮组织等是容易设为本发明的范围的组织,故而优选。在生产性优异的同时,在容易控制因布料的拉伸而导致的表面粗糙度的方面,斜纹组织是更优选的方式。此外,作为构成纱的性状,例如使用假捻纱、芯鞘复合截面纤维、并列型的复合纱,具有扁平截面形状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包含相位一致的部分的卷曲加工纱。特别是本发明中,优选为扁平纱,复丝的10%以上的纱朝向同一方向容易将本发明中的Sqs/Sq设为上述的范围,是更优选的。在此所述的朝向同一方向是指在包含20根以上的作为复丝的扁平纱的横截面图像中,以0~180度分别测定20根的任意的基准直线与扁平纱截面的长轴的角度所成的角度的情况下,角度为20度以内的扁平纱的数量存在10%以上。进一步优选角度为10度以内的扁平纱的数量存在10%以上。此外,扁平纱是指如后述那样,RB/RA大于1,优选为1.2以上。如果使用具有扁平截面形状的并列型的复合丝,则容易得到相位一致的卷曲纱,是本发明的优选的方式。该方式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Sq、Sqs/Sq的范围中扁平度高的纱可以采取扭为条带状的结构,能够增大布料表面的凹凸感。此外,布料拉伸时纱束在扭转的同时向厚度方向移动,因此在能够将Sq和Sqs/Sq设为更优选的范围方面是优选的。应予说明,如果进行假捻卷曲等加工,则存在相位难以一致的倾向。假捻纱存在所表现出的卷曲分散而表面变得均匀的倾向,但只要满足本发明中的Sq和Sqs/Sq的范围,则可以使用。
本发明的机织/针织物的拉伸率在穿着舒适性的方面,优选为10%以上、更优选为20%以上。此外,在穿着时的不贴身性优异方面,优选为50%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下。本发明中的拉伸率可以采用后述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
本发明的机织/针织物包含C型截面纤维。机织/针织纱之中,C型截面纤维优选为2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90重量%以上。例如机织物的情况下,只要满足本发明中规定的范围,则可以在经纱、纬纱的至少一部分、或者全部中使用。可以仅在经纱、仅在纬纱中使用,优选经纱和纬纱的至少一部分或者全部优选使用上述C型截面纤维。
本发明中的C型截面纤维是指中空纤维的壁的一部分在纤维轴方向上连续开口,截面形状为大致C型(包括变形而被观察为大致V型、大致U型的情况)的纱。通过包含C型截面纱,利用C型开口部能够提高吸水性,能够使皮肤表面干燥。如上所述,对于不贴身性提高而言,表面粗糙度是重要的指标,因该开口部而导致存在吸水性,其效果特别是在出汗时极其优异。仅任一者的情况下无法实现本发明的效果。即使表面粗糙度为本发明的范围,如果不存在上述开口部,则不贴身性差。此外,即使存在上述开口部,如果表面粗糙度不为本发明的范围,则不贴身性也差。
进一步,在皮肤侧吸收的水分能够被摄入至纤维内部的中空部中,因此能够抑制叠穿等时汗向外衣转移。由此,也能够兼顾不贴身性和汗转移减少。
本发明中,C型截面纤维由溶出型中空纤维得到,假捻、捻纱等加工步骤中能够抑制截面变形,故而优选。本发明中所述的溶出型中空纤维是指具有由包含易溶解性聚合物的芯成分和包含难溶解性聚合物的鞘成分形成的芯鞘结构,通过去除芯成分,能够形成具有C型截面形状的纱的纤维。优选为纤维横截面中芯成分的一部分从鞘成分的开口部露出至纤维表面,具有从纤维中心向纤维表面连通的连通部的纱。
连通部的宽度(以下有时简称为“连通宽度”)优选设为纤维直径的10%以下。纤维直径是将复合纤维用环氧树脂等包埋剂包埋,对与纤维轴垂直的方向的纤维横截面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设为能够观察10根丝以上的纤维的倍率,拍摄图像而求出。从所拍摄的各图像中,将在同一图像内随机抽取的纤维的直径以μm单位测定至小数点第1位。接着,求出将其针对10丝进行的结果的单纯数均,将小数点第1位四舍五入得到的值记作纤维直径(μm)。在此,与纤维轴垂直的方向的纤维横截面并非真圆的情况下,测定其面积,采用以真圆换算求出的直径的值。连通宽度的测定通过将纤维用环氧树脂等包埋剂包埋,对与纤维轴垂直的方向的纤维横截面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TEM)设为能够观察10根以上的纤维的倍率,拍摄图像,从而进行。易溶解性聚合物从纤维中心向纤维表面连通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公知的能够进行图像的测长的分析软件进行分析,从而进行。如果使用图1进行说明,则首先在与通过纤维中心G而与连通部平行的直线S(例如图1(b)的S)垂直的方向的连通部的宽度W(例如图1(b)的W)之中,以μm单位算出最短的宽度。接着,将其针对10丝进行,求出所得结果的单纯数均,在小数点第2位处四舍五入得到的值记作连通宽度。此外,用各丝求出的连通宽度除以纤维直径,算出乘以100得到的值,求出将其针对10丝进行的结果的单纯数均,在小数点以后进行四舍五入得到的值记作相对于纤维直径的连通宽度的比例(%)。
如果连通宽度设为纤维直径的10%以下,则可吸水性、保水性不受损地防止因纤维彼此的咬合、开口部的错位而导致的中空部的破损。此外,如果将连通宽度设为纤维直径的5%以下,则能够抑制由易溶解性聚合物溶出后形成的开口部引起的因纤维磨耗而导致的原纤化。进一步,在实施利用功能剂的后加工的情况下,能够防止进入中空部的功能剂因洗涤等而脱落,大幅提高功能剂的洗涤耐久性,因此更优选。除此之外,也能够防止进行了吸水加工的情况下保留的水分向外部渗出。但是,如果连通宽度过窄,则难以去除芯部的易溶解性聚合物,因此连通宽度的实质的下限为纤维直径的1%。
C型截面纤维可以采用扁平状、多叶状、多边形状、齿轮状、花瓣状、星状等任何异形截面,从适度的不贴身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扁平状或多叶状。如果制成扁平状,则卷曲的相位容易一致,容易控制为本发明的表面粗糙度的范围。此外,如果制成多叶状,则通过对纤维表面赋予凹凸,能够提高因光的漫反射而导致的闪烁的抑制、因微细的纤维间空隙而产生的吸水速干性,此外,在用手触摸时凹凸挂住手指,从而也得到干燥触感。但是,如果凹凸部的数量过多,则凹凸部的间隔变小,其效果逐渐变小,因此本发明中的多叶形状所具有的凸部的实质上限为20个。
本发明中的C型截面纤维在纤维横截面中,优选纤维的内切圆直径RA与外接圆直径RB的比(RB/RA)为1.2以上且5.0以下。在此本发明中的内切圆直径RA和外接圆直径RB是将纤维用环氧树脂等包埋剂包埋、对与纤维轴垂直的方向的纤维横截面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设为能够观察10丝以上的纤维的倍率,拍摄图像,从而求出。对从所拍摄的图像中在同一图像内随机抽取的纤维,使用能够进行图像的测长的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算出与纤维表面在至少2点(例如图1(a)的a1、a2)处内切,仅在纤维的内部存在,具有在内切圆的圆周与纤维表面不交叉的范围内能够采取的最大的直径的圆(例如图1(a)的A)的直径,求出将其针对10丝进行的结果的单纯数均,在小数点以后进行四舍五入得到的值记作内切圆直径RA。此外,算出与纤维表面在至少2点(例如图1(a)的b1、b2)处外接,仅在纤维的外部存在,具有在外接圆的圆周与纤维表面不交叉的范围内能够采取的最小的直径的圆(例如图1(a)的B)的直径,求出对其针对10丝进行的结果的单纯数均,在小数点以后进行四舍五入得到的值记作外接圆直径RB。RB/RA针对上述各纤维中求出的RB除以RA得到的值而算出,求出将其针对10丝进行的结果的单纯数均,在小数点第2位进行四舍五入得到的值记作RB/RA。
通过将RB/RA设为1.2以上,因表面凹凸而导致的不贴身性提高。更优选为1.5以上。此外,通过将RB/RA设为5.0以下,能够抑制因扁平而导致的闪烁等,制成表面品位优异的机织/针织物。更优选为4.0以下。本发明中设为上述范围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通过使用后述的纺丝喷丝头而得到。
应予说明,上述易溶解性聚合物是指相对于溶解处理中使用的溶剂而言相对溶解速度快的聚合物,难溶解性聚合物是指溶解速度慢的聚合物。此外,本发明中的溶解、溶出也包括聚合物分解而在表观上溶解的情况。
作为本发明中的构成C型截面纤维的聚合物,从加工性优异的观点出发,优选为热塑性聚合物,优选为例如聚酯系、聚乙烯系、聚丙烯系、聚苯乙烯系、聚酰胺系、聚碳酸酯系、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系、聚苯硫醚系等聚合物组和其共聚物。特别是从能够赋予高界面亲和性、得到无复合截面异常的纤维的观点出发,本发明的复合纤维中使用的热塑性聚合物优选全部为相同聚合物组和其共聚物。此外,氧化钛、二氧化硅、氧化钡等无机质、炭黑、染料、颜料等着色剂、阻燃剂、荧光增白剂、抗氧化剂、或者紫外线吸收剂等各种添加剂也可以包含在聚合物中。
作为易溶解性聚合物,适合从例如聚酯和其共聚物、聚乳酸、聚酰胺、聚苯乙烯和其共聚物、聚乙烯、聚乙烯醇等可熔融成型、且与其他成分相比示出易溶出性的聚合物中选择。此外,从使易溶解性聚合物的溶出步骤简易化的观点出发,易溶解性聚合物优选在水系溶剂或者热水等中示出易溶出性的共聚聚酯、聚乳酸、聚乙烯醇等。特别地,从由于具有结晶性、因此在加热下赋予擦蹭的假捻加工等中也不引起复合纤维间的熔接等、对碱水溶液等水系溶剂示出易溶出性、因此高次加工通过性优异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为共聚有5mol%至15mol%的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的聚酯;除了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之外还以5wt%至15wt%的范围共聚有重均分子量500至3000的聚乙二醇的聚酯。
本发明中的C型截面纤维优选至少2种不同的聚合物偏于左右而存在。不同的聚合物只要是化学组成、共聚的有无、共聚比率、无规共聚、嵌段共聚等共聚物的位置、化学结构、重均或数均分子量、熔点等之中至少1个不同的聚合物,则没有特别限定,熔点不同的聚合物在卷曲表现容易性的方面是优选的。如果化学组成等不同,则熔点通常也不同,可以有多个不同的项目。不同的聚合物偏于左右而存在是指例如在包括2种聚合物的情况下,通过纤维中心而将纤维截面以面积均等的方式分成2份的直线之中,以直线为边界左右的纤维截面中配置不同的聚合物为主。优选存在使得不同的聚合物的截面中的面积比率在左右任一纤维截面中为100∶0~70∶30,另一纤维截面中为30∶70~0∶100的范围的直线(例如图2(b)的直线I)。即,作为各自的聚合物的面积比率,优选为70/30~30/70的范围。如果为所述范围,则难以受到一种聚合物通过热处理而高收缩时产生的质感硬化的影响,能够充分表现因收缩差而得到的卷曲形态。
作为上述的复合纤维的复合结构,没有特别限定,作为其复合结构,除了并列型、海岛型之外,还可以举出芯鞘型、共混型等。从拓宽重心间距离而提高卷曲表现力的观点出发,优选以熔点不同的难溶解性聚合物、例如相对低熔点侧的难溶解性聚合物与高熔点侧的难溶解性聚合物偏于左右而存在的并列型接合。如果接合为并列型,则熔点不同的难溶解性聚合物的界面小,因此能够最大限度拓宽复合截面中的聚合物间的重心间距离。由此,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卷曲表现力,而且也能够赋予拉伸性,由具有适度伸缩的布帛得到无应力的穿着舒适性,可列举作为更适合的范围。
作为聚合物,可以举出聚酯系、聚乙烯系、聚丙烯系、聚苯乙烯系、聚酰胺系、聚碳酸酯系、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系、聚苯硫醚系等能够熔融成型的热塑性聚合物组和其共聚物。熔点不同的聚合物的情况下,组合的聚合物之中最高的聚合物的熔点与最低的聚合物的熔点之差优选为10℃以上、更优选为20℃以上。
作为本发明中的C型截面纤维,优选由至少2种不同的聚合物构成的主要理由在于,通过收缩差而表现卷曲形态。作为不同的聚合物的组合,优选至少1种为高收缩的低熔点聚合物,另外的至少1种为低收缩的高熔点聚合物。从抑制剥离而赋予高次加工的稳定性、对布帛赋予使用耐久性的观点出发,作为聚合物的组合,更优选从酯键的聚酯系、酰胺键的聚酰胺系之类的主链中存在的键相同的相同聚合物组中选择。作为这样的相同聚合物组中的组合,可以例示出例如作为聚酯系的共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三亚甲基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热塑性聚氨基甲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系弹性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系弹性体/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作为聚酰胺系的尼龙66/尼龙610、尼龙6-尼龙66共聚物/尼龙6或610、PEG共聚尼龙6/尼龙6或610、热塑性聚氨基甲酸酯/尼龙6或610、作为聚烯烃系的乙烯-丙烯橡胶微分散聚丙烯/聚丙烯、丙烯-α烯烃共聚物/聚丙烯等,不限于此,可以举出各种组合。从由于高弯曲刚性而抑制纤维内部的中空部的破裂、且染色时得到良好的发色性的观点出发,熔点不同的难溶解性聚合物更优选设为聚酯系的组合。此外,作为共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共聚成分,可以举出例如丁二酸、己二酸、壬二酸、癸二酸、1,4-环己烷二甲酸、马来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等,从能够使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收缩差最大化的观点出发,优选制成共聚有5~15mol%的间苯二甲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本发明中的C型截面纤维从使质地更柔软的观点出发,纤维直径优选为20μm以下。如果设为所述范围,则除了柔软性之外,也能够充分得到回弹感,达到适合于裤子、衬衣等要求具有韧劲的质地的服装用途的范围。纤维直径如果为15μm以下,则柔软性增加,通过热处理表现的卷曲形态也变得微细。用手触摸时因卷曲而导致的凹凸挂住手指,由此也得到干燥触感,因此达到适合于与皮肤接触的内衣、衬衫等服装用途的范围。在保持弯曲恢复性、得到适度的回弹感的同时,得到优异的发色性的方面,纤维直径优选设为8μm以上。
本发明的机织/针织物为了进一步提高不贴身性,优选包含吸水性树脂、亲水性基团。这些包含亲水性树脂、亲水性基团的机织/针织物一般能够通过机织/针织物的吸水加工得到。作为该吸水加工的例子,可以举出聚酯的碱减量加工、聚乙二醇、聚酯聚亚烷基二醇共聚树脂等吸水聚酯树脂、纤维素、亲水硅等具有亲水性的加工剂在纤维上的附着加工。本发明的机织/针织物包含吸水聚酯树脂在吸水性提高效果高、洗涤耐久性也高方面是优选的方式。此外,作为机织/针织物的吸水加工的方法,只要使用一般的加工机织物或圆形针织物的染色加工设备即可,没有特别限定。该吸水加工可以在染色步骤中与染色同时进行或在染色后进行,可以在精加工阶段等中,通过桨法(パデイング法)赋予至机织/针织物。应予说明,本发明的针织物可以另外实施各种功能加工,可以实施SR加工等防污加工、除臭加工、抗菌、抑菌加工、UV屏蔽加工、摩擦熔融加工、静电加工、护肤加工的以往公知的加工。
此外,本发明的机织/针织物优选保水率为20%以上,更优选为40%以上。此外,保水率的实质的上限为80%左右。通过将保水率设为20%以上,布料充分吸收汗,能够抑制汉向外衣的转移。将保水率设为上述的范围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了制成在布帛中具有摄取水分的适度空隙的结构,可以采用使用卷曲纱,或机织/针织物的组织使用多重织、鹿皮组织等使布料变厚的组织等各种方法。应予说明,本发明中的保水率可以通过后述方法测定。
此外,本发明的机织/针织物优选渗出率为40%以下,更优选为35%以下。渗出率的实质的下限为5%左右。通过后述的渗出率的评价方法,实际的汉向外衣的转移程度高度重现地,将渗出率设为40%以下,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汉向外衣的转移。将渗出率设为上述的范围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通过适当调整本发明中的C型截面纤维的量,能够将水分保持在纱内部的中空部中,从而设为上述范围。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机织/针织物的优选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中的C型截面纤维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通过以制造长纤维为目的的熔融纺丝法、湿式和干湿式等溶液纺丝法等制造。从提高生产率的观点出发,熔融纺丝法是适合的。此外,熔融纺丝法中,也可以使用后述复合喷丝头,针对此时的纺丝温度,设为所使用的聚合物种类之中,主要是高熔点、高粘度聚合物示出流动性的温度。作为该示出流动性的温度,根据分子量而不同,如果在其聚合物的熔点至熔点+60℃之间设定,则能够稳定地制造。
针对纺丝速度,可以设为500~6000m/分钟左右,可根据聚合物的物性、纤维的使用目的而变更。特别地,从制成高取向而提高力学特性的观点出发,设为500~4000m/分钟,其后拉伸能够促进纤维的单轴取向,故而优选。拉伸时,以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等能够软化的温度为标准,优选适当设定预热温度。作为预热温度的上限,优选设为在预热过程中不发生因纤维的自发拉伸而导致纱道紊乱的温度。例如,玻璃化转变温度在70℃附近的PET的情况下,通常该预热温度在80~95℃左右设定。
此外,如果将本发明的C型截面纤维中的喷丝头中的每单孔中的喷出量设为0.1~10g/分钟·孔左右,则能够稳定地制造。喷出的聚合物流在冷却固化后,赋予油剂,通过设为规定的周速的辊牵引。其后,通过加热辊拉伸,得到期望的纤维。
作为制造包含2种以上的聚合物的C型截面纤维时使用的复合喷丝头,适合使用例如日本特开2011-208313号公报等中记载的复合喷丝头。该复合喷丝头在从上方层叠计量板、分配板和喷出板的大致3种构件的状态下并入纺丝套件内,供于纺丝。
本发明的机织/针织物可以使用上述C型截面纤维,通过以往公知的方法机织/针织,进行染色加工,由此得到。作为本发明的机织/针织物的制造方法,以下示出包含2种不同的聚合物偏于左右而存在的C型截面纤维的机织/针织物中的染色加工的一例。首先,机织/针织物根据需要精炼,进行湿热处理,由此因构成的2种聚合物的热收缩率差而导致在丝中产生卷曲。该湿热处理可以使用液流染色机等进行。温度时间只要设定为能够扩大所包含的聚合物的潜在收缩率即可,越提高处理温度,此外处理时间越长,则越放大聚合物的潜在收缩率,表现出微卷曲。该湿热处理后,将用于制成C型截面纤维的易溶解性聚合物溶出前,优选进行中间定型。通过进行该中间定型,能够控制所得机织/针织物的拉伸率。中间定型可以通过针板拉幅机等设备进行,适当变更张力、温度和宽度,可以控制机织/针织物的表面状态、拉伸率。如果提高张力,则布帛拉伸,因此拉伸率降低,但存在褶皱拉伸而表面品位提高的倾向。此外,如果提高处理温度,则定型性提高,但布帛的热收缩也变大,因此存在拉伸率降低的倾向。因此,只要适当控制其而设为期望的拉伸率即可。
其后根据需要,将用于制成C型截面纤维的易溶解性聚合物溶出,由此可以得到C型截面形状。易溶解性聚合物的溶出可以使用液流染色机等,例如在氢氧化钠水溶液等能够溶出易溶解性聚合物的液体中加工,从而进行。
进一步,本发明的机织/针织物可以进行染色、功能加工、精加工定型。本发明的机织/针织物即使经过这些后加工步骤,也维持通过湿热处理产生的卷曲,能够对机织/针织物赋予拉伸性。
本发明机织/针织物减少穿着时的布帛对皮肤的粘附,且减少汗向外衣的渗出,由此穿着舒适性和外观优异,因此能够适合用于外套、裙子、裤子、内衣等一般服装至运动服装、服装材料等。
实施例
以下,举出实施例针对本发明的机织/针织物具体说明。针对实施例和比较例,进行下述A~H的评价。
A.熔点
将从小片状的聚合物或机织/针织物采集的纤维和纤维的一部分通过真空干燥机,使水分率为200ppm以下,称量约5mg,使用TA Instruments公司制差示扫描热量计(DSC)Q2000型,从0℃至300℃以16℃/分钟的升温速度升温后,在300℃下保持5分钟进行DSC测定。由升温过程中观测到的熔融峰算出熔点。测定针对1个试样进行3次,将其平均值记作熔点。应予说明,观察到多个熔融峰的情况下,将最高温侧的熔融峰顶记作熔点。
B.纤度
测定从机织/针织加工前的原纱或机织/针织物采集的纤维10cm的重量,算出将其值乘以100000倍得到的值。将该动作重复10次,对其平均值的小数点第2位进行四舍五入得到的值记作纤度(dtex)。
C.表面粗糙度的平均标准偏差(Sq)
将机织/针织物以不施加载重的方式固定在平板上,使用KEYENCE公司制oneshot3D形状测定机VR-3200在以下的条件下改变位置,测定10次表面粗糙度的标准偏差,其平均值记作平均标准偏差Sq。
倍率:12倍
测定区域:全区域(纵向18cm×横向24cm)
校正:面形状校正、波动去除、校正的强度=5
滤波器种类:高斯
S-滤波器:无
F-操作:无
L-滤波器:无。
D.布料拉伸10%时的表面粗糙度的平均标准偏差(Sqs)
将机织/针织物在C型截面纤维的纱状方向上拉伸10%的状态下固定在平板上,使用KEYENCE公司制oneshot 3D形状测定机VR-3200,在以下的条件下改变位置测定10次表面粗糙度的标准偏差,其平均值记作Sqs。应予说明,C型截面纤维的纱状方向在机织物中仅包含在经(纬)纱中的情况下,是指经(纬)方向,在包含在经纱和纬纱两者中的情况下,是指拉伸率大的方向。经针织物的情况下,是指纵向(线圈纵向排列的方向),在纬针织物的情况下,是指横向(线圈横向排列的方向)。此外,拉伸机织/针织物时的应力设为4.0N/cm以下,在4.0N/cm的应力下不拉伸10%的机织/针织物的Sqs记作无法测定。
倍率:12倍
测定区域:全区域(纵向18cm×横向24cm)
校正:面形状校正、波动去除、校正的强度=5
滤波器种类:高斯
S-滤波器:无
F-操作:无
L-滤波器:无。
E.保水率、渗出率
保水率和渗出率通过以下的方法算出。
(1)将在20℃65%RH的环境下放置24小时的机织/针织物(试验片)裁切为10cm×10cm的大小,准备2张同尺寸的滤纸和3张无吸水性的膜。
(2)测定膜的重量(W0)和试验片的重量(W1)。
(3)使用注射器将蒸馏水0.3cc置于膜上,将试验片以表面朝上、背面朝水滴侧的状态载置在水滴上。
(4)放置5秒后,立刻测定试验片的重量(W2)。
(5)测定吸水后的膜的重量(W3)。
(6)测定吸水前的2张滤纸的重量(w1、w3)。
(7)用测定了重量的滤纸将试验片从表面、背面夹持,用上述(3)中未使用的剩余膜2张夹持。
(8)以试验片的压力达到5g/cm2的方式施加载重,放置1分钟后立刻测定表面、背面的滤纸的重量(w2(对应于上述(6)的w1)、w4(对应于上述(6)的w3))。
(9)通过下式算出保水率(%)、渗出率(%),将10次的平均值记作保水率(%)、渗出率(%)。
吸水率(%)=100×(W2-W1)/((W3-W0)+(W2-W1))
总渗出率(%)=100×((w2-w1)+(w4-w3))/((W3-W0)+(W2-W1))
保水率(%)=吸水率(%)-总渗出率(%)
渗出率(%)=100×1/2×((w2-w1)+(w4-w3))/(W2-W1)。
F.穿着评价(不贴身性、活动容易性、汗转移、天然风格外观)
用机织/针织物制作同一形状的衬衣,在裸露皮肤上穿着衬衣、作为外衣穿着灰色的外套的状态下,按照以下的基准对天然风格的外观进行感官评价。其后,在27℃、75%RH的环境下使用跑步机以5km/h的速度步行20分钟。按照以下的基准判定静止时和活动时的衬衣的不贴身性、和活动容易性、汗向外套的转移。本穿着评价以随机挑选的10名实施,由其平均值评价不贴身性、活动容易性、汗转移。
天然风格外观:天然风格的外观=○,非天然风格的外观=×
静止时和活动时的不贴身性:优异=◎、略优异=○、差=×
活动容易性:优异=◎、略优异=○、差=×
汗转移:少=○、多=×。
G.纤维直径
将复合纤维用环氧树脂等包埋剂包埋,对与纤维轴垂直的方向的纤维横截面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设为能够观察10丝以上的纤维的倍率,拍摄图像,从而求出。从所拍摄的各图像中在同一图像内随机抽取的纤维的直径以μm单位测定至小数点1位,求出将其针对10丝进行的结果的单纯数均,将小数点第1位四舍五入得到的值记作纤维直径(μm)。在此,与纤维轴垂直的方向的纤维横截面并非真圆的情况下,测定其面积,采用以真圆换算求出的值。
H.拉伸率
按照JIS L 1096(2010)8.16.1A法,求出将机织/针织物在大致C型截面纤维的纱状方向上拉伸时的拉伸率。
[实施例1]
作为聚合物1,准备共聚了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8mol%、聚乙二醇9wt%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SSIA-PEG共聚PET、熔融粘度:100Pa·s、熔点:233℃),作为聚合物2,准备共聚了间苯二甲酸7mol%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IPA共聚PET、熔融粘度:140Pa·s、熔点:232℃),作为聚合物3,准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熔融粘度:130Pa·s、熔点:254℃)。
将这些聚合物在290℃下分别熔融后,将聚合物1/聚合物2/聚合物3以重量比计达到20/40/40的方式进行计量,从喷出孔喷出流入聚合物,形成图1(a)所示的扁平状的复合纤维,为最内层和从纤维中心至纤维表面的连通部(图1(a)的x)中配置聚合物1,在最外层(图1(a)的y、z)聚合物2与聚合物3接合为并列型的复合结构。
对喷出的复合聚合物流冷却固化后赋予油剂,以纺丝速度1500m/min卷取,在加热至90℃和130℃的辊间进行拉伸,由此制造56dtex-36丝(纤维直径12μm)的复合纤维。
所得复合纤维的内切圆直径RA与外接圆直径RB的比RB/RA为1.8。此外,确认连通宽度为0.5μm,相对于纤维直径12μm为4%的比例。
将所得复合纤维合并2根在S方向上实施300T/M的加捻,将该捻纱作为经纱和纬纱,使用喷水织机,得到经纱密度135根/2.54cm、纬纱密度80根/2.54cm的2/2斜纹机织物。
将所得机织物连续精炼,用液流染色机实施130℃、30分的湿热松弛加工,经过180℃、1分钟、拉幅率1%的条件的中间定型,用液流染色机使用1重量%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至100℃,去除聚合物1(减量率22%)。其后,在通常的染色加工时进行组合使用了聚酯聚亚烷基二醇共聚树脂(松本油脂制药(株)制TM-SS21)5%owf的吸水加工,实施通常的精加工,得到经纱密度180根/2.54cm、纬纱密度105根/2.54cm的机织物。所得机织物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应予说明,所得机织物中复丝的10%以上的纱朝向同一方向。
[实施例2]
将实施例1中记载的56dtex-36丝(纤维直径12μm)的复合纤维2根拉齐,用单圆针织机得到经向线圈42根/2.54cm、纬向线圈40根/2.54cm的鹿皮组织的针织物。其后,通过实施例1中记载的加工方法加工,得到经向线圈42根/2.54cm、纬向线圈45根/2.54cm的鹿皮组织的针织物。所得针织物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应予说明,所得针织物中复丝的10%以上的纱朝向同一方向。
[实施例3]
将实施例1的复合纤维以倍率1.05倍进行假捻加工,制成53dtex-36丝(纤维直径12μm、连通宽度0.6μm)的加工纱,合并2根使用,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经纱密度178根/2.54cm、纬纱密度103根/2.54cm的机织物。所得机织物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应予说明,所得机织物中朝向同一方向的复丝低于10%。
[实施例4]
单独使用将实施例1的复合纤维用于芯纱和鞘纱的塔丝纶加工纱(120dtex-72丝),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经纱密度175根/2.54cm、纬纱密度102根/2.54cm的机织物。所得机织物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应予说明,所得机织物中复丝的10%以上的纱朝向同一方向。
[实施例5]
制成图1(c)所示那样的纤维截面的复合纤维(纤维直径12μm、连通宽度0.5μm),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经纱密度180根/2.54cm、纬纱密度105根/2.54cm的机织物。所得机织物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应予说明,所得机织物中朝向同一方向的复丝低于10%。
[比较例1]
使用利用实施例1的聚合物2和聚合物3的图2(a)所示的截面的复合纤维(56dtex-36丝、纤维直径12μm),并且将织造组织设为平织,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经纱密度160根/2.54cm、纬纱密度95根/2.54cm的机织物。所得机织物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不贴身性、保水性差、运动后汗向外衣的转移显著。此外,并非天然风格的外观。应予说明,所得机织物中复丝的10%以上的纱朝向同一方向。
[比较例2]
使用利用实施例1的聚合物2和聚合物3的图2(b)所示的截面的复合纤维(56dtex-36丝、纤维直径12μm),除此之外,通过与比较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经纱密度160根/2.54cm、纬纱密度95根/2.54cm的机织物。所得机织物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不贴身性、保水性差、运动后汗向外衣的转移显著。此外,并非天然风格的外观。应予说明,所得机织物中朝向同一方向的复丝低于10%。
[比较例3]
使用聚合物3替代聚合物2,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5相同的方法,得到经纱密度158根/2.54cm、纬纱密度95根/2.54cm的机织物。所得机织物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布料的拉伸性差,不贴身性、活动容易性差。此外,并非天然风格的外观。应予说明,所得机织物中朝向同一方向的复丝低于10%。
[比较例4]
将比较例3的复合纤维通过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进行假捻加工,制成53dtex-36丝(纤维直径12μm、连通宽度0.6μm)的加工纱,合并2根使用,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经纱密度163根/2.54cm、纬纱密度99根/2.54cm的机织物。所得机织物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因布料拉伸而导致布料表面的凹凸减少,不贴身性差。此外,并非天然风格的外观。应予说明,所得机织物中朝向同一方向的复丝低于10%。
[比较例5]
使用利用实施例1的聚合物2和聚合物3的图2(c)所示的截面的复合纤维(56dtex-36丝、纤维直径12μm),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经纱密度180根/2.54cm、纬纱密度105根/2.54cm的机织物。所得机织物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吸水性低、不贴身性差、运动后汗向外衣的转移显著。应予说明,所得机织物中复丝的10%以上的纱朝向同一方向。
[比较例6]
使用与实施例5相同的复合纤维,将织造组织设为平织,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经纱密度160根/2.54cm、纬纱密度95根/2.54cm的机织物。所得机织物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产生不均匀的褶皱,Sq大,但因布料的拉伸而导致凹凸感减少,不贴身性差。应予说明,所得机织物中朝向同一方向的复丝低于10%。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机织/针织物减少穿着时布帛对肌肤的粘附,且减少汗向外衣的渗出,由此穿着舒适性和外观优异。除此之外,具有天然风格的外观,因此可以适合用于外套、裙子、裤子、内衣等一般服装至运动服装、服装材料等。
[表1]
标记说明
x:易溶解性聚合物
y:低熔点侧的难溶解性聚合物
z:高熔点侧的难溶解性聚合物
a1、2:纤维表面与内切圆的交点
b1、2:纤维表面与外接圆的交点
A:与纤维表面在至少2点处内切,仅在纤维的内部存在,具有在内切圆的圆周与纤维表面不交叉的范围内能够采取的最大的直径的圆
B:与纤维表面在至少2点处外接,仅在纤维的内部存在,具有在外接圆的圆周与纤维表面不交叉的范围内能够采取的最小的直径的圆
G:纤维中心
I:通过纤维中心而将纤维截面以面积均等的方式分割为2份的直线之中,以直线为边界,使得左右的纤维截面中高熔点侧的难溶解性聚合物与低熔点侧的难溶解性聚合物的面积比率在左右任一纤维截面中为100:0~70:30,另一纤维截面中为30:70~0:100的范围的直线
S:通过纤维中心G,与连通部平行的直线
W:相对于直线S垂直的方向的连通部的宽度。

Claims (7)

1.机织/针织物,其包含C型截面纤维,该机织/针织物的至少一个面的表面粗糙度的平均标准偏差Sq为5μm以上且100μm以下,将该机织/针织物拉伸10%时该一个面的表面粗糙度的平均标准偏差Sqs与该平均标准偏差Sq的比(Sqs/Sq)为0.85以上且2.00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织/针织物,其中,前述C型截面纤维中,前述截面的内切圆直径RA与外接圆直径RB的比(RB/RA)为1.2以上且5.0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织/针织物,其中,前述C型截面纤维为至少2种不同的聚合物偏于左右而存在的C型截面纤维。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织/针织物,其中,前述机织/针织物包含至少1种选自斜纹组织、多重组织、罗纹组织和鹿皮组织中的组织。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机织/针织物,其包含吸水聚酯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机织/针织物,其保水率为20%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机织/针织物,其渗出率为40%以下。
CN202180077727.8A 2020-11-25 2021-11-05 机织/针织物 Pending CN11660134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94853 2020-11-25
JP2020-194853 2020-11-25
PCT/JP2021/040729 WO2022113695A1 (ja) 2020-11-25 2021-11-05 織編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01344A true CN116601344A (zh) 2023-08-15

Family

ID=81754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77727.8A Pending CN116601344A (zh) 2020-11-25 2021-11-05 机织/针织物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18703A1 (zh)
EP (1) EP4253621A1 (zh)
JP (1) JPWO2022113695A1 (zh)
KR (1) KR20230107544A (zh)
CN (1) CN116601344A (zh)
TW (1) TW202235712A (zh)
WO (1) WO202211369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94147A (ja) * 1984-03-13 1985-10-02 カネボウ株式会社 立毛製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S62299545A (ja) * 1986-06-13 1987-12-26 カネボウ株式会社 人工毛皮
JP2001303408A (ja) 2000-04-18 2001-10-31 Teijin Ltd はりつき性の改善された布帛
JP5107067B2 (ja) 2008-01-22 2012-12-26 株式会社クラレ 快適性編物
JP5505030B2 (ja) 2010-03-30 2014-05-28 東レ株式会社 複合口金および複合繊維の製造方法
JP2020186503A (ja) * 2019-03-28 2020-11-19 ユニチカトレーディング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複合仮撚糸、ストレッチ性織編物、およ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107544A (ko) 2023-07-17
US20240018703A1 (en) 2024-01-18
WO2022113695A1 (ja) 2022-06-02
JPWO2022113695A1 (zh) 2022-06-02
EP4253621A1 (en) 2023-10-04
TW202235712A (zh) 2022-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90087462A (ko) 편심 심초 복합 섬유 및 혼섬사
WO2006035968A1 (ja) 水湿潤により通気性が向上する捲縮複合繊維含有織編物及び衣服
JP2009024272A (ja) 冷感に優れた編地および繊維製品
JP2006214056A (ja) 織物
JP5881284B2 (ja) 布帛および繊維製品
JP2020105682A (ja) 芯鞘複合繊維
JP7135469B2 (ja) 偏心芯鞘複合繊維を用いた織編物
JP2009167565A (ja) ストレッチ性編地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繊維製品
JP2009074187A (ja) 多層構造織編物および繊維製品
JP2007308812A (ja) ストレッチ織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220341060A1 (en) Sheath-core composite fiber and multifilament
CN116601344A (zh) 机织/针织物
JP2008248445A (ja) ポリエステル編地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繊維製品
JP4414854B2 (ja) 吸湿時に通気性が向上する撥水性織編物および繊維製品
JP5012646B2 (ja) 分割型ポリアミド・ポリエステル複合繊維、それからなる織編物、繊維製品
JP5324360B2 (ja) 芯鞘型複合仮撚加工糸を含む布帛および繊維製品
WO2022039129A1 (ja) 複合繊維、中空繊維および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
JP7400348B2 (ja) 織編物
JP3598027B2 (ja) 特殊複合捲縮糸
WO2023100570A1 (ja) 偏心芯鞘複合仮撚糸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織編物
WO2024070727A1 (ja) 織編物
JP5357859B2 (ja) 長短複合紡績糸
WO2023008500A1 (ja) 複合繊維束および繊維製品
JP2885493B2 (ja) 混繊糸織物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804784B2 (ja) 通気性防水布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9911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