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69457A - 电动机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69457A
CN116569457A CN202180079891.2A CN202180079891A CN116569457A CN 116569457 A CN116569457 A CN 116569457A CN 202180079891 A CN202180079891 A CN 202180079891A CN 116569457 A CN116569457 A CN 1165694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oth
teeth
slot
turns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7989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69457B (zh
Inventor
高村优
扎伊尼·阿里夫
平野慧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5694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694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694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694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H02K41/03Synchronous motors; Motors moving step by step; Reluctance motors
    • H02K41/031Synchronous motors; Motors moving step by step; Reluctance motors of the permanent magne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14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 H02K21/16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having annular armature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9/00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non-mechanical commutating devices, e.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2K29/03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non-mechanical commutating devices, e.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 magnetic circu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voiding torque ripples or self-starting problem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18Windings for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H02K41/03Synchronous motors; Motors moving step by step; Reluctance mo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3/00Specific asp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nd not covered by codes H02K2201/00 - H02K2211/00
    • H02K2213/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erical values, ranges,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r similar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电动机(50)具有励磁和电枢。电枢具有:芯座(11);多个齿(13),它们从芯座(11)向励磁延伸;以及3相的线圈(14),其安装于多个齿(13)。多个齿(13)包含安装有3相之中的仅1相的线圈(14)的齿(13)、和安装有3相之中的多个相的线圈(14)的齿(13)。彼此相邻的齿(13)之间构成对线圈(14)进行配置的狭槽。电枢中的齿(13)的数量是3的倍数以外的整数。包含排列有多个齿(13)的第1方向和励磁及电枢相对的第2方向在内的剖面中的表示线圈(14)的截面积相对于狭槽的面积之比的占空率,在由多个齿(13)构成的多个狭槽各自中恒定。

Description

电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齿和安装于齿的线圈的电动机。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将转子的磁极的数量设为P,将固定件的齿的数量设为N,将P及N的最大公约数设为C,N/C=P/C±1,且将N/C设为3的倍数以外的整数,由此能够减小齿槽扭矩的电动机。关于该电动机,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安装有3相之中的仅1相的线圈的齿中的匝数与安装有3相之中的多个相的线圈的各齿中的针对每个相的匝数的合计不同,由此能够减小扭矩脉动。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9/008848号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的电动机中,在由彼此相邻的齿之间构成的狭槽对仅1相的线圈或者多个相的线圈进行配置。根据专利文献1的技术,在固定件的各狭槽配置的线圈的合计匝数针对每个狭槽而不同,因此在线圈的占空率存在波动。在与其他狭槽相比占空率低的狭槽中,线圈的电阻变大,由此线圈的发热量变大。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存在线圈的发热量变大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减少线圈的发热量的电动机。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达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动机具有:励磁;以及电枢,其与励磁相对而配置。电枢具有:芯座;多个齿,它们从芯座向励磁延伸;以及3相的线圈,其安装于多个齿。多个齿包含安装有3相之中的仅1相的线圈的齿和安装有3相之中的多个相的线圈的齿。彼此相邻的齿之间构成对线圈进行配置的狭槽。电枢中的齿的数量是3的倍数以外的整数。包含排列有多个齿的第1方向和励磁及电枢相对的第2方向在内的剖面中的表示线圈的截面积相对于狭槽的面积之比的占空率在由多个齿构成的多个狭槽各自中恒定。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动机具有能够减少线圈的发热量这一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对比例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中安装于各齿的线圈的匝数的例子的图。
图4是关于实施方式1的对比例中的各狭槽,表示狭槽的合计匝数、狭槽面积及占空率的例子的图。
图5是关于实施方式1中的各狭槽,表示狭槽的合计匝数、狭槽面积及占空率的例子的图。
图6是用于对通过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实现的电阻的减小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8是实施方式2的对比例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在实施方式2中安装于各齿的线圈的匝数的例子的图。
图10是关于实施方式2中的各狭槽,表示狭槽的合计匝数、狭槽面积及占空率的例子的图。
图11是用于对通过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动机实现的电阻的减小进行说明的图。
图12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13是实施方式3的对比例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在实施方式3中安装于各齿的线圈的匝数的例子的图。
图15是关于实施方式3中的各狭槽,表示狭槽的合计匝数、狭槽面积及占空率的例子的图。
图16是用于对通过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电动机实现的电阻的减小进行说明的图。
图17是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18是实施方式4的对比例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在实施方式4中安装于各齿的线圈的匝数的例子的图。
图20是关于实施方式4中的各狭槽,表示狭槽的合计匝数、狭槽面积及占空率的例子的图。
图21是用于对通过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电动机实现的电阻的减小进行说明的图。
图22是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23是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24是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25是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26是实施方式8的对比例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机详细地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50的剖视图。电动机50具有可动件1和固定件2。可动件1与固定件2相对而配置。固定件2是励磁。可动件1是用于得到通过与励磁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推力的电枢。可动件1相对于固定件2在直线方向上能够移动。电动机50是使可动件1直线动作的直线电动机。
固定件2是将可动件1的行进方向设为长度方向的构造体。固定件2具有固定件铁心和在固定件铁心的表面设置的多个永磁铁21及安装座22。固定件铁心的图示省略。各永磁铁21粘贴于固定件铁心的表面的安装座22。在实施方式1中,固定件2具有4个永磁铁21。4个永磁铁21在固定件2的长度方向排列。
可动件1具有可动件铁心和安装于可动件铁心的多个线圈14。可动件铁心具有向可动件1的行进方向延伸的芯座11、和从芯座11向固定件2延伸的多个齿13。在实施方式1中,可动件1具有5个齿13。5个齿13在可动件1的行进方向排列。各齿13之中的励磁侧的前端部为直型状。各线圈14是导线集中地卷绕于齿13而构成的。对线圈14进行配置的狭槽是在可动件1的行进方向上与齿13相邻的部分。彼此相邻的齿13之间构成狭槽。
从3相交流电源对可动件1施加电压。3相交流电源的图示省略。将可动件1的磁极的数量即磁极数设为P,将可动件1的齿13的数量设为N,将P及N的最大公约数设为C。在实施方式1中,P=4,N=5,C=1。在实施方式1中,N/C=P/C±1成立。另外,P是2的自然数倍的整数。N/C是3的倍数以外的整数。即,N是3的倍数以外的整数。电动机50通过满足这些条件,从而能够使齿槽扭矩减小。
在实施方式1中,为了方便而对可动件1的各齿13分配齿编号。在图1中从左朝向右,分别对各齿13分配齿编号即t1、t2、t3、t4、t5。另外,为了方便而对可动件1的各狭槽分配狭槽编号。在图1中从左朝向右,分别对各狭槽分配狭槽编号即s1-1、s2、s3、s4、s5、s1-2。
将构成狭槽的齿13彼此的齿13的中心位置之间的长度称为齿间距。齿间距是多个齿13排列的方向即第1方向的长度。第1方向也是可动件1的行进方向。在实施方式1中,为了方便对多个齿13的各齿间距分配齿间距编号。在图1中从左朝向右,分别对各齿间距分配齿间距编号即p1-1、p2、p3、p4、p5、p1-2。
在5个齿13安装有3相的线圈14。在t1的齿13安装有-U相的线圈14。在t2的齿13安装有-V相的线圈14。在t3的齿13安装有+V相的线圈14和-W相的线圈14。在t4的齿13安装有+W相的线圈14。在t5的齿13安装有+U相的线圈14。“+”和“-”表示线圈14的卷绕方向。此外,图1所示的U-、V-、V+、W-、W+、U+分别表示-U相、-V相、+V相、-W相、+W相、+U相。
t1、t2、t4、t5的各齿13是安装有仅1相的线圈14的齿13。t3的齿13是安装有2相的线圈14的齿13。即,可动件1的多个齿13包含安装有3相之中的仅1相的线圈14的齿13和安装有3相之中的多个相的线圈14的齿13。基准位置A是t3的齿13的中心位置。t3的齿13是5个齿13之中的第1方向上的中心的齿13。在图1中示出了基准位置A与固定件2的长度方向上的固定件2的中心位置一致的状态。固定件2的中心位置是多个永磁铁21之中的位于中心的2个永磁铁21之间的位置。
安装于5个齿13的全部线圈14的线径相同。即,可动件1的全部线圈14由同一直径的导线形成。由此,与需要由彼此不同的直径的导线形成针对每个相的线圈14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可动件1的制造所花费的时间,能够使可动件1的生产率提高。
在这里,在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50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前,对实施方式1的对比例所涉及的电动机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实施方式1的对比例所涉及的电动机51的剖视图。电动机51的可动件1具有没有配置线圈14的区域12。
图3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中安装于各齿13的线圈14的匝数的例子的图。图3所示的匝数的例子设为在对比例的情况和后面记述的实施方式1的情况下是共通的。在图3中示出各齿13中的针对每个相的线圈14的匝数和各齿13的合计匝数。图3所示的匝数设为基于多个齿13整体的匝数而标准化的匝数。图3所示的合计匝数设为基于多个齿13整体的匝数而标准化的合计匝数。即,通过相对于可动件1的整体中的匝数之比,表示各齿13的匝数和合计匝数。
t2、t4的各齿13中的合计匝数,大于多个齿13各自中的合计匝数的平均值即0.20。另一方面,t1、t3、t5的各齿13中的合计匝数,小于多个齿13各自中的合计匝数的平均值即0.20。
图4是关于实施方式1的对比例中的各狭槽,表示狭槽的合计匝数、狭槽面积及占空率的例子的图。狭槽面积是包含第1方向和第2方向在内的剖面中的狭槽的面积。第2方向是可动件1和固定件2相对的方向。第2方向可以说是与配置有多个永磁铁21的面垂直的方向。图1所示的剖面和图2所示的剖面是包含第1方向和第2方向在内的剖面。此外,s1-1、s1-2这2个狭槽在狭槽的合计匝数、狭槽面积及占空率的计算中,作为1个狭槽进行处理。s1表示s1-1的狭槽和s1-2的狭槽。p1表示p1-1和p1-2之和。
图4所示的狭槽的合计匝数设为基于多个狭槽整体的匝数而标准化的合计匝数。即,狭槽的合计匝数通过相对于多个狭槽整体的匝数之比进行表示。图4所示的狭槽面积设为基于多个狭槽整体的狭槽面积而标准化的狭槽面积。即,狭槽面积通过相对于多个狭槽整体的狭槽面积之比进行表示。占空率表示线圈14的截面积相对于包含第1方向和第2方向在内的剖面中的狭槽面积之比。另外,在图4中,示出位于各狭槽的相邻处的齿13的齿编号和与各狭槽相对应的齿间距编号。
s2、s5的各狭槽中的合计匝数大于合计匝数的平均值即0.20。另一方面,s1、s3、s4的各狭槽中的合计匝数小于合计匝数的平均值即0.20。以下,将合计匝数比多个狭槽各自中的合计匝数的平均值大的狭槽称为第1狭槽,将合计匝数比多个狭槽各自中的合计匝数的平均值小的狭槽称为第2狭槽。在实施方式1中,s2、s5的各狭槽为第1狭槽。s1、s3、s4的各狭槽为第2狭槽。
在对比例中,s1、s2、s3、s4、s5的各狭槽的狭槽面积都为0.20。即,各狭槽的狭槽面积都相同。另外,p1、p2、p3、p4、p5的各齿间距都等于多个齿间距的平均值。在图4中、“相等”表示齿间距等于多个齿间距的平均值。
在对比例的情况下,各狭槽的狭槽面积都相同,与此相对,合计匝数针对每个狭槽而不同。在第2狭槽确保与第1狭槽相同的狭槽面积,另一方面,第2狭槽的合计匝数小于第1狭槽的合计匝数,因此在第2狭槽形成无法设置线圈14的区域12。区域12设置于第2狭槽即s1、s3、s4的各狭槽。
如上所述,在对比例的情况下,在各狭槽的占空率存在波动。如上所述在将全部线圈14的线径设为相同的情况下,与占空率最大的狭槽相匹配地决定线径。因此,电动机51的除了占空率最大的狭槽以外的狭槽中的线圈14的电阻与占空率最大的狭槽中的线圈14的电阻相比变大。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50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1中,以合计匝数相对于狭槽面积的比率在可动件1的多个狭槽中成为恒定的方式,对各齿13的齿间距进行了调整。即,由多个齿13构成的多个狭槽各自中的占空率恒定。多个狭槽各自中的占空率恒定并不限定于多个狭槽各自中的占空率完全相同的情况。占空率恒定如后面所述,还包含将由可动件1的构造引起占空率改变的情况考虑在内而对齿间距进行调整的情况。
图5是关于实施方式1中的各狭槽,表示狭槽的合计匝数、狭槽面积及占空率的例子的图。图5所示的狭槽的合计匝数设为基于多个狭槽整体的匝数而标准化的合计匝数。狭槽面积设为基于多个狭槽整体的狭槽面积而标准化的狭槽面积。在实施方式1中,与各狭槽的合计匝数相应地对各齿13的齿间距进行调整,由此对针对每个狭槽的狭槽面积进行了调整。
在图1中,位置“a”、位置“b”、位置“c”、位置“d”表示假定为多个齿间距彼此相等的情况下的各齿13的中心位置。位置“a”表示t1的齿13的该假定的中心位置。位置“b”表示t2的齿13的该假定的中心位置。位置“c”表示t4的齿13的该假定的中心位置。位置“d”表示t5的齿13的该假定的中心位置。
如图1所示,t2的齿13的中心位置相对于位置“b”处于基准位置A侧。因此,p3的齿间距比t2的齿13的中心位置为位置“b”的情况下的p3的齿间距小。在图5中“小”表示齿间距小于多个齿间距的平均值。p3的齿间距“小”,由此s3中的狭槽面积小于多个狭槽面积的平均值。如图5所示,s3中的狭槽面积调整为比狭槽面积的平均值即0.20小的0.19。
如图1所示,t1的齿13的中心位置相对于位置“a”处于基准位置A的相反侧。p2的齿间距比t1的齿13的中心位置为位置“a”的情况下的p2的齿间距大。在图5中“大”表示齿间距大于多个齿间距的平均值。p2的齿间距“大”,由此s2中的狭槽面积调整为比多个狭槽面积的平均值即0.20大的0.22。
与p2、p3的各齿间距同样地,p1、p4、p5的各齿间距也与狭槽中的合计匝数相应地进行了调整。如上所述对p1、p2、p3、p4、p5的各齿间距进行调整,由此合计匝数相对于狭槽面积的比率在全部多个狭槽中成为恒定。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1中,在构成第1狭槽的齿13彼此中,齿间距大于多个狭槽中的齿间距的平均值。另外,在构成第2狭槽的齿13彼此中,齿间距小于多个狭槽中的齿间距的平均值。由此,合计匝数相对于狭槽面积的比率在全部多个狭槽中成为恒定。
安装于多个齿13的全部线圈14的线径相同,且合计匝数相对于狭槽面积的比率在全部多个狭槽中恒定,由此多个狭槽各自中的线圈14的占空率成为恒定。如图5所示,各狭槽的占空率都为1.00。即,s1、s2、s3、s4、s5的各狭槽的占空率彼此相同。各狭槽的占空率彼此相同,由此电动机50能够使多个狭槽中的电阻的波动减少,能够减小多个狭槽整体的电阻。
图6是用于对通过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50实现的电阻的减小进行说明的图。在图6中示出表示对比例所涉及的电动机51的电阻值的柱状图和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50的电阻值的柱状图。电阻值通过以电动机51的电阻值为基准的比进行表示。
在实施方式1中,在合计匝数比平均值少的狭槽中狭槽面积小,且在合计匝数比平均值多的狭槽中狭槽面积大,由此各狭槽的占空率成为恒定。电动机50如上所述,对各狭槽的占空率进行调整,由此与对比例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多个狭槽中的占空率的平均值增加。电动机50与对比例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线圈14的线径扩大,能够使电阻减小。
在这里,对实施方式1中的狭槽的合计匝数和齿间距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将多个狭槽各自中的合计匝数的平均值设为Na,将各狭槽的合计匝数设为Ns,将多个齿13中的齿间距的平均值设为La,构成各狭槽的齿13彼此的齿间距即L满足以下的式(1)。
L=(Ns/Na) ×La· · · (1)
在电动机50中,基于式(1)的关系,与狭槽的合计匝数相应地对齿13的齿间距进行调整,由此合计匝数相对于狭槽面积的比率在全部多个狭槽中成为恒定。由此,针对每个狭槽的占空率变得均等。但是,由于可动件1的构造,有时针对每个狭槽的占空率会改变。占空率例如可能有时与安装有多个相的线圈14的混相部中的绝缘子的厚度相应地改变。在实施方式1中,可以具有与如上所述的占空率的变化量相当的裕度而对齿13的齿间距进行调整。
可以考虑占空率的变化量,将构成第1狭槽的齿13彼此的齿间距即L1调整为满足以下的式(2)。另外,可以将构成第2狭槽的齿13彼此的齿间距即L2调整为满足以下的式(3)。此外,Ns1设为第1狭槽的合计匝数。Ns2设为第2狭槽的合计匝数。
La<L1≤(Ns1/Na) ×1.2×La· · · (2)
La>L2≥(Ns2/Na) ×0.8×La· · · (3)
式(2)及式(3)表示将占空率的0.8倍至1.2倍的变化量考虑在内的情况下的关系式。在实施方式1中,不仅是满足式(1)的情况,如式(2)及式(3)那样将占空率的变化量考虑在内的情况也包含于在全部多个狭槽中占空率恒定的情况。由此,在由于可动件1的构造而引起占空率改变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用于使电阻减小的齿间距的调整。
此外,电动机50并不限定为安装于各齿13的线圈14的匝数如图3所示设定的情况。作为电动机50,只要多个齿13之中的大于或等于1个的匝数与其他齿13中的合计匝数不同即可。在该情况下,电动机50即使各齿13的匝数与图3所示的情况不同,也能够得到实施方式1所具有的效果。另外,多个齿13中的齿间距的“大”或者“小”的设定并不限定于图5所示的设定,可以设为任意的设定。
多个齿13中的线圈14的配置只要可动件1的行进方向上的相的顺序与图1所示的情况相同即可。如果相的顺序与图1所示的情况相同,则位于行进方向上的端的相可以是任意的相。
在实施方式1中,将可动件1的结构设为满足P=4、N=5、C=1的结构。可动件1可以以P=4、N=5、C=1的结构为单位,具有大于或等于2个单位。即,C可以是大于1的自然数。电动机50在C是大于1的自然数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C为1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多个齿13各自并不限定于励磁侧的前端部为直型状。在齿13的励磁侧的前端部可以形成有朝向行进方向的凸起或者凹陷。电动机50在齿13形成有凸起或者凹陷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齿13为直型状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在实施方式1中,对多个永磁铁21在固定件铁心的表面粘贴于安装座22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电动机50可以是多个永磁铁21埋入至固定件铁心的内部的结构。电动机50在多个永磁铁21埋入至固定件铁心的内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多个永磁铁21设置于固定件铁心的表面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1,电动机50对多个齿13的齿间距进行调整,由此线圈14的合计匝数相对于狭槽面积的比率在多个狭槽中成为恒定。即,由多个齿13构成的多个狭槽各自中的占空率恒定。电动机50的多个狭槽各自中的占空率恒定,由此能够减小各狭槽中的线圈14的电阻。由此,电动机50具有能够减少线圈14的发热量这一效果。
实施方式2.
图7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动机52的剖视图。在实施方式2中,可动件1的行进方向上的相的顺序与实施方式1不同。在实施方式2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同一标号,主要对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
电动机52的可动件1的结构除了线圈14的配置方式不同以外,与实施方式1的可动件1相同。电动机52的固定件2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固定件2相同。在实施方式2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对可动件1的各齿13分配有齿编号即t1、t2、t3、t4、t5。对可动件1的各狭槽分配有狭槽编号即s1-1、s2、s3、s4、s5、s1-2。对可动件1的各齿间距分配有齿间距编号即p1-1、p2、p3、p4、p5、p1-2。
在t1的齿13安装有+U相的线圈14。在t2的齿13安装有+V相的线圈14和-U相的线圈14。在t3的齿13安装有-V相的线圈14。在t4的齿13安装有+V相的线圈14和-W相的线圈14。在t5的齿13安装有+W相的线圈14。
t1、t3、t5的各齿13是安装有仅1相的线圈14的齿13。t2、t4的各齿13是安装有2相的线圈14的齿13。即,可动件1的多个齿13包含安装有3相之中的仅1相的线圈14的齿13和安装有3相之中的多个相的线圈14的齿13。可动件1的全部线圈14由同一直径的导线形成。
在这里,在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动机52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前,对实施方式2的对比例所涉及的电动机的结构进行说明。图8是实施方式2的对比例所涉及的电动机53的剖视图。电动机53的可动件1具有没有配置线圈14的区域12。
图9是表示在实施方式2中安装于各齿13的线圈14的匝数的例子的图。图9所示的匝数的例子设为在对比例的情况和后面记述的实施方式2的情况下是共通的。在图9中示出各齿13中的针对每个相的线圈14的匝数和各齿13的线圈14的合计匝数。图9所示的匝数设为基于多个齿13整体的匝数而标准化的匝数。图9所示的合计匝数设为基于多个齿13整体的匝数而标准化的合计匝数。即,通过相对于可动件1的整体中的匝数之比,表示各齿13的匝数和合计匝数。
t1、t3、t5的各齿13中的合计匝数大于多个齿13各自中的合计匝数的平均值即0.20。另一方面,t2、t4的各齿13中的合计匝数小于多个齿13各自中的合计匝数的平均值即0.20。
在对比例所涉及的电动机53中,与实施方式1的对比例同样地,s1、s2、s3、s4、s5的各狭槽的狭槽面积设为都相同。另外,在电动机53中,与实施方式1的对比例同样地,p1、p2、p3、p4、p5的各齿间距等于多个齿间距的平均值。在电动机53中,各狭槽的狭槽面积都相同,与此相对,合计匝数针对每个狭槽而不同,由此在各狭槽的占空率存在波动。因此,在电动机53中,线圈14的电阻变大。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动机52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2中,以合计匝数相对于狭槽面积的比率在可动件1的多个狭槽中成为恒定的方式对各齿13的齿间距进行了调整。
图10是关于实施方式2中的各狭槽,表示狭槽的合计匝数、狭槽面积及占空率的例子的图。图10所示的狭槽的合计匝数设为基于多个狭槽整体的匝数而标准化的合计匝数。狭槽面积设为基于多个狭槽整体的狭槽面积而标准化的狭槽面积。在实施方式2中,与各狭槽的合计匝数相应地对各齿13的齿间距进行调整,由此对针对每个狭槽的狭槽面积进行调整。
s1的狭槽中的合计匝数大于合计匝数的平均值即0.20。另一方面,s2、s3、s4、s5的各狭槽中的合计匝数小于合计匝数的平均值即0.20。在实施方式2中,s1的狭槽是第1狭槽,s2、s3、s4、s5的各狭槽是第2狭槽。
在图7中,位置“a”、位置“b”、位置“c”、位置“d”表示假定为多个齿间距彼此相等的情况下的各齿13的中心位置。位置“a”表示t1的齿13的该假定的中心位置。位置“b”表示t2的齿13的该假定的中心位置。位置“c”表示t4的齿13的该假定的中心位置。位置“d”表示t5的齿13的该假定的中心位置。
如图7所示,t2的齿13的中心位置相对于位置“b”处于基准位置A侧。因此,p3的齿间距比t2的齿13的中心位置为位置“b”的情况下的p3的齿间距小。p3的齿间距“小”,由此s3中的狭槽面积小于多个狭槽面积的平均值。如图10所示,s3中的狭槽面积调整为比狭槽面积的平均值即0.200小的0.194。
如图7所示,t1的齿13的中心位置相对于位置“a”处于基准位置A侧。t5的齿13的中心位置相对于位置“d”处于基准位置A侧。因此,p1的齿间距比t1的齿13的中心位置及t5的齿13的中心位置分别为位置“a”、位置“d”的情况下的p1的齿间距大。p1的齿间距“大”,由此s1中的狭槽面积大于多个狭槽面积的平均值。如图10所示,s1中的狭槽面积调整为比狭槽面积的平均值即0.200大的0.219。
与p1、p3的各齿间距同样地,p2、p4、p5的各齿间距也与狭槽中的合计匝数相应地进行了调整。如上所述对p1、p2、p3、p4、p5的各齿间距进行调整,由此合计匝数相对于狭槽面积的比率在全部多个狭槽中成为恒定。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2中,在构成第1狭槽的齿13彼此中,齿间距大于多个狭槽中的齿间距的平均值。另外,在构成第2狭槽的齿13彼此中,齿间距小于多个狭槽中的齿间距的平均值。由此,合计匝数相对于狭槽面积的比率在全部多个狭槽中成为恒定。
安装于多个齿13的全部线圈14的线径相同,且合计匝数相对于狭槽面积的比率在全部多个狭槽中恒定,由此多个狭槽各自中的线圈14的占空率成为恒定。如图10所示,各狭槽的占空率都为1.00。即,s1、s2、s3、s4、s5的各狭槽的占空率彼此相同。各狭槽的占空率彼此相同,由此电动机52能够使多个狭槽中的电阻的波动减少,能够减小多个狭槽整体的电阻。
图11是用于对通过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动机52实现的电阻的减小进行说明的图。在图11示出表示对比例所涉及的电动机53的电阻值的柱状图和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动机52的电阻值的柱状图。电阻值通过以电动机53的电阻值为基准的比进行表示。
在实施方式2中,在合计匝数比平均值少的狭槽中狭槽面积小,且在合计匝数比平均值多的狭槽中狭槽面积大,由此各狭槽的占空率成为恒定。电动机52如上所述对各狭槽的占空率进行调整,由此与对比例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多个狭槽中的占空率的平均值增加。电动机52与对比例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线圈14的线径扩大,能够使电阻减小。
电动机52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50同样地,满足上述式(1)。由此,针对每个狭槽的占空率变得均等。或者,电动机52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50同样地,满足上述式(2)及式(3)。由此,在由于可动件1的构造而占空率改变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用于使电阻减小的齿间距的调整。
此外,电动机52并不限定为安装于各齿13的线圈14的匝数如图9所示设定的情况。电动机52只要多个齿13之中的大于或等于1个的匝数与其他齿13中的合计匝数不同即可。在该情况下,电动机52即使各齿13的匝数与图9所示的情况不同,也能够得到实施方式2具有的效果。另外,多个齿13中的齿间距的“大”或者“小”的设定并不限定于图10所示的设定,可以设为任意的设定。
多个齿13中的线圈14的配置只要可动件1的行进方向上的相的顺序与图7所示的情况相同即可。如果相的顺序与图7所示的情况相同,则位于行进方向上的端的相可以是任意的相。
可动件1可以以P=4、N=5、C=1的结构为单位,具有大于或等于2个单位。即,C可以是大于1的自然数。电动机52在C是大于1的自然数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C为1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在齿13的励磁侧的前端部可以形成朝向行进方向的凸起或者凹陷。电动机52在齿13形成有凸起或者凹陷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齿13为直型状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电动机52可以是多个永磁铁21埋入至固定件铁心的内部的结构。电动机52在多个永磁铁21埋入至固定件铁心的内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多个永磁铁21设置于固定件铁心的表面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2,电动机52对多个齿13的齿间距进行调整,由此线圈14的合计匝数相对于狭槽面积的比率在多个狭槽中成为恒定。即,由多个齿13构成的多个狭槽各自中的占空率恒定。电动机52的多个狭槽各自中的占空率恒定,由此能够减小各狭槽中的线圈14的电阻。由此,电动机52具有能够减少线圈14的发热量这一效果。
实施方式3.
图12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电动机54的剖视图。在实施方式3中,可动件1的行进方向上的相的顺序与实施方式1或者2不同。在实施方式3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或者2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同一标号,主要对与实施方式1或者2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
电动机54的可动件1的结构除了线圈14的配置方式不同以外,与实施方式1的可动件1相同。电动机54的固定件2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固定件2相同。在实施方式3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对可动件1的各齿13分配有齿编号即t1、t2、t3、t4、t5。对可动件1的各狭槽分配有狭槽编号即s1-1、s2、s3、s4、s5、s1-2。对可动件1的各齿间距分配有齿间距编号即p1-1、p2、p3、p4、p5、p1-2。
在t1的齿13安装有+U相的线圈14和-W相的线圈14。在t2的齿13安装有+V相的线圈14和-U相的线圈14。在t3的齿13安装有-V相的线圈14。在t4的齿13安装有+V相的线圈14和-W相的线圈14。在t5的齿13安装有+W相的线圈14和-U相的线圈14。
t3的齿13是安装有仅1相的线圈14的齿13。t1、t2、t4、t5的各齿13是安装有2相的线圈14的齿13。即,可动件1的多个齿13包含安装有3相之中的仅1相的线圈14的齿13和安装有3相之中的多个相的线圈14的齿13。可动件1的全部线圈14由同一直径的导线形成。
在这里,在对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电动机54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前,对实施方式3的对比例所涉及的电动机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3是实施方式3的对比例所涉及的电动机55的剖视图。电动机55的可动件1具有没有配置线圈14的区域12。
图14是表示在实施方式3中安装于各齿13的线圈14的匝数的例子的图。图14所示的匝数的例子设为在对比例的情况和后面记述的实施方式3的情况下是共通的。在图14中示出各齿13中的针对每个相的线圈14的匝数和各齿13的线圈14的合计匝数。图14所示的匝数设为基于多个齿13整体的匝数而标准化的匝数。图14所示的合计匝数设为基于多个齿13整体的匝数而标准化的合计匝数。即,通过相对于可动件1的整体中的匝数之比,表示各齿13的匝数和合计匝数。
t1、t3、t5的各齿13中的合计匝数大于多个齿13各自中的合计匝数的平均值即0.20。另一方面,t2、t4的各齿13中的合计匝数小于多个齿13各自中的合计匝数的平均值即0.20。
在对比例所涉及的电动机55中,与实施方式1的对比例同样地,s1、s2、s3、s4、s5的各狭槽的狭槽面积设为都相同。另外,在电动机55中,与实施方式1的对比例同样地,p1、p2、p3、p4、p5的各齿间距等于多个齿间距的平均值。在电动机55中,各狭槽的狭槽面积都相同,与此相对,合计匝数针对每个狭槽而不同,由此在各狭槽的占空率存在波动。因此,在电动机55中,线圈14的电阻变大。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电动机54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3中,以合计匝数相对于狭槽面积的比率在可动件1的多个狭槽中成为恒定的方式,对各齿13的齿间距进行了调整。
图15是关于实施方式3中的各狭槽,表示狭槽的合计匝数、狭槽面积及占空率的例子的图。图15所示的狭槽的合计匝数设为基于多个狭槽整体的匝数而标准化的合计匝数。狭槽面积设为基于多个狭槽整体的狭槽面积而标准化的狭槽面积。在实施方式3中,与各狭槽的合计匝数相应地对各齿13的齿间距进行调整,由此对针对每个狭槽的狭槽面积进行调整。
s3、s4的各狭槽中的合计匝数等于合计匝数的平均值即0.20。s1的狭槽中的合计匝数大于合计匝数的平均值即0.20。s2、s5的各狭槽中的合计匝数小于合计匝数的平均值即0.20。在实施方式3中,s1的狭槽是第1狭槽,s2、s5的各狭槽是第2狭槽。
在图12中,位置“a”表示假定为多个齿间距彼此相等的情况下的t1的齿13的中心位置。位置“d”表示t5的齿13的该假定的中心位置。
如图12所示,t1的齿13的中心位置相对于位置“a”处于基准位置A侧。t5的齿13的中心位置相对于位置“d”处于基准位置A侧。因此,p1的齿间距比t1的齿13的中心位置及t5的齿13的中心位置分别为位置“a”、位置“d”的情况下的p1的齿间距大。p1的齿间距“大”,由此s1中的狭槽面积大于多个狭槽面积的平均值。如图15所示,s1中的狭槽面积调整为比狭槽面积的平均值即0.200大的0.206。
与p1的各齿间距同样地,p2、p5的各齿间距也与狭槽中的合计匝数相应地进行了调整。s3、s4的各狭槽的合计匝数等于合计匝数的平均值。p3、p4的各齿间距等于多个齿间距的平均值。s3、s4的各狭槽面积等于狭槽面积的平均值。对p1、p2、p5的各齿间距进行调整,由此合计匝数相对于狭槽面积的比率在全部多个狭槽中成为恒定。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3中,在构成第1狭槽的齿13彼此中,齿间距大于多个狭槽中的齿间距的平均值。另外,在构成第2狭槽的齿13彼此中,齿间距小于多个狭槽中的齿间距的平均值。由此,合计匝数相对于狭槽面积的比率在全部多个狭槽中成为恒定。
安装于多个齿13的全部线圈14的线径相同,且合计匝数相对于狭槽面积的比率在全部多个狭槽中恒定,由此多个狭槽各自中的线圈14的占空率成为恒定。如图15所示,各狭槽的占空率都为1.00。即,s1、s2、s3、s4、s5的各狭槽的占空率彼此相同。各狭槽的占空率彼此相同,由此电动机54能够使多个狭槽中的电阻的波动减少,能够减小多个狭槽整体的电阻。
图16是用于对通过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电动机54实现的电阻的减小进行说明的图。在图16示出表示对比例所涉及的电动机55的电阻值的柱状图和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电动机54的电阻值的柱状图。电阻值通过以电动机55的电阻值为基准的比进行表示。
在实施方式3中,在合计匝数比平均值少的狭槽中狭槽面积小,且在合计匝数比平均值多的狭槽中狭槽面积大,由此各狭槽的占空率成为恒定。电动机54如上所述对各狭槽的占空率进行调整,由此与对比例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多个狭槽中的占空率的平均值增加。电动机54与对比例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线圈14的线径扩大,能够使电阻减小。
电动机54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50同样地,满足上述式(1)。由此,针对每个狭槽的占空率变得均等。或者,电动机54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50同样地,满足上述式(2)及式(3)。由此,在由于可动件1的构造而占空率改变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用于使电阻减小的齿间距的调整。
此外,电动机54并不限定为安装于各齿13的线圈14的匝数如图14所示设定的情况。电动机54只要多个齿13之中的大于或等于1个的匝数与其他齿13中的合计匝数不同即可。在该情况下,电动机54即使各齿13的匝数与图14所示的情况不同,也能够得到实施方式3所具有的效果。另外,多个齿13中的齿间距的“大”、“小”或者“相等”的设定并不限定于图5所示的设定,可以设为任意的设定。
多个齿13中的线圈14的配置,只要可动件1的行进方向上的相的顺序与图12所示的情况相同即可。如果相的顺序与图12所示的情况相同,则位于行进方向上的端的相可以是任意的相。
可动件1可以以P=4、N=5、C=1的结构为单位,具有大于或等于2个单位。即,C可以是大于1的自然数。电动机54在C是大于1的自然数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C为1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在齿13的励磁侧的前端部可以形成朝向行进方向的凸起或者凹陷。电动机54在齿13形成有凸起或者凹陷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齿13为直型状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电动机54可以是多个永磁铁21埋入至固定件铁心的内部的结构。电动机54在多个永磁铁21埋入至固定件铁心的内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多个永磁铁21设置于固定件铁心的表面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3,电动机54对多个齿13的齿间距进行调整,由此线圈14的合计匝数相对于狭槽面积的比率在多个狭槽中成为恒定。即,由多个齿13构成的多个狭槽各自中的占空率恒定。电动机54的多个狭槽各自中的占空率恒定,由此能够减小各狭槽中的线圈14的电阻。由此,电动机54具有能够减少线圈14的发热量这一效果。
实施方式4.
图17是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电动机56的剖视图。在实施方式4中,可动件1中的齿13的数量与实施方式1至3不同。另外,在实施方式4中,固定件2中的永磁铁21的数量与实施方式1至3不同。在实施方式4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至3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同一标号,主要对与实施方式1至3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实施方式4中,可动件1具有4个齿13。固定件2具有3个永磁铁21。在实施方式4中,P=3,N=4,C=1。在实施方式4中,N/C=P/C±1成立。另外,N/C是3的倍数以外的整数。即,N是3的倍数以外的整数。电动机56满足这些条件,由此能够使齿槽扭矩减小。
在实施方式4中,对可动件1的各齿13分配有齿编号即t1、t2、t3、t4。对可动件1的各狭槽分配有狭槽编号即s1-1、s2、s3、s4、s1-2。对可动件1的各齿间距分配有齿间距编号即p1-1、p2、p3、p4、p1-2。
在t1的齿13安装有+U相的线圈14。在t2的齿13安装有+V相的线圈14和-U相的线圈14。在t3的齿13安装有+W相的线圈14和-V相的线圈14。在t4的齿13安装有-W相的线圈14。
t1、t4的各齿13是安装有仅1相的线圈14的齿13。t2、t3的各齿13是安装有2相的线圈14的齿13。即,可动件1的多个齿13包含安装有3相之中的仅1相的线圈14的齿13和安装有3相之中的多个相的线圈14的齿13。可动件1的全部线圈14由同一直径的导线形成。
在这里,在对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电动机56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前,对实施方式4的对比例所涉及的电动机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8是实施方式4的对比例所涉及的电动机57的剖视图。电动机57的可动件1具有没有配置线圈14的区域12。
图19是表示在实施方式4中安装于各齿13的线圈14的匝数的例子的图。图19所示的匝数的例子设为在对比例的情况和后面记述的实施方式4的情况下是共通的。在图19中示出各齿13中的针对每个相的线圈14的匝数和各齿13的线圈14的合计匝数。图19所示的匝数设为基于多个齿13整体的匝数而标准化的匝数。图19所示的合计匝数设为基于多个齿13整体的匝数而标准化的合计匝数。即,通过相对于可动件1的整体中的匝数之比,表示各齿13的匝数和合计匝数。
t1、t4的各齿13中的合计匝数大于多个齿13各自中的合计匝数的平均值即0.25。另一方面,t2、t3的各齿13中的合计匝数小于多个齿13各自中的合计匝数的平均值即0.25。
在对比例所涉及的电动机57中,与实施方式1的对比例同样地,s1、s2、s3、s4的各狭槽的狭槽面积设为都相同。另外,在电动机57中,与实施方式1的对比例同样地,p1、p2、p3、p4的各齿间距等于多个齿间距的平均值。在电动机57中,各狭槽的狭槽面积都相同,与此相对,合计匝数针对每个狭槽而不同,由此在各狭槽的占空率存在波动。因此,在电动机57中,线圈14的电阻变大。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电动机56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4中,以合计匝数相对于狭槽面积的比率在可动件1的多个狭槽中成为恒定的方式对各齿13的齿间距进行了调整。
图20是关于实施方式4中的各狭槽,表示狭槽的合计匝数、狭槽面积及占空率的例子的图。图20所示的狭槽的合计匝数设为基于多个狭槽整体的匝数而标准化的合计匝数。狭槽面积设为基于多个狭槽整体的狭槽面积而标准化的狭槽面积。在实施方式4中,与各狭槽的合计匝数相应地对各齿13的齿间距进行调整,由此对针对每个狭槽的狭槽面积进行调整。
s2、s4的各狭槽中的合计匝数等于合计匝数的平均值即0.25。s1的狭槽中的合计匝数大于合计匝数的平均值即0.25。s3的狭槽中的合计匝数小于合计匝数的平均值即0.25。在实施方式4中,s1的狭槽是第1狭槽,s3的狭槽是第2狭槽。
在图17中,位置“a”、位置“b”、位置“c”、位置“d”表示假定为多个齿间距彼此相等的情况下的各齿13的中心位置。位置“a”表示t1的齿13的该假定的中心位置。位置“b”表示t2的齿13的该假定的中心位置。位置“c”表示t3的齿13的该假定的中心位置。位置“d”表示t4的齿13的该假定的中心位置。
如图17所示,t1的齿13的中心位置相对于位置“a”处于基准位置A侧。t4的齿13的中心位置相对于位置“d”处于基准位置A侧。因此,p1的齿间距比t1的齿13的中心位置及t4的齿13的中心位置分别为位置“a”、位置“d”的情况下的p1的齿间距大。p1的齿间距“大”,由此s1中的狭槽面积大于多个狭槽面积的平均值。如图20所示,s1中的狭槽面积调整为比狭槽面积的平均值即0.25大的0.27。
如图17所示,t2的齿13的中心位置相对于位置“b”处于基准位置A侧。t3的齿13的中心位置相对于位置“c”处于基准位置A侧。因此,p3的齿间距比t2的齿13的中心位置及t3的齿13的中心位置分别为位置“b”、位置“c”的情况下的p3的齿间距小。p3的齿间距“小”,由此s3中的狭槽面积小于多个狭槽面积的平均值。如图20所示,s3中的狭槽面积调整为比狭槽面积的平均值即0.25小的0.23。
s2、s4的各狭槽的合计匝数等于合计匝数的平均值。p2、p4的各齿间距等于多个齿间距的平均值。s2、s4的各狭槽面积等于狭槽面积的平均值。对p1、p3的各齿间距进行调整,由此合计匝数相对于狭槽面积的比率在全部多个狭槽中成为恒定。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4中,在构成第1狭槽的齿13彼此中,齿间距大于多个狭槽中的齿间距的平均值。另外,在构成第2狭槽的齿13彼此中,齿间距小于多个狭槽中的齿间距的平均值。由此,合计匝数相对于狭槽面积的比率在全部多个狭槽中成为恒定。
安装于多个齿13的全部线圈14的线径相同,且合计匝数相对于狭槽面积的比率在全部多个狭槽中恒定,由此多个狭槽各自中的线圈14的占空率成为恒定。如图20所示,各狭槽的占空率都为1.00。即,s1、s2、s3、s4的各狭槽的占空率彼此相同。各狭槽的占空率彼此相同,由此电动机56能够使多个狭槽中的电阻的波动减少,能够减小多个狭槽整体的电阻。
图21是用于对通过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电动机56实现的电阻的减小进行说明的图。在图21示出表示对比例所涉及的电动机57的电阻值的柱状图和表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电动机56的电阻值的柱状图。电阻值通过以电动机57的电阻值为基准的比进行表示。
在实施方式4中,在合计匝数比平均值少的狭槽中狭槽面积小,且在合计匝数比平均值多的狭槽中狭槽面积大,由此各狭槽的占空率成为恒定。电动机56如上所述对各狭槽的占空率进行调整,由此与对比例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多个狭槽中的占空率的平均值增加。电动机56与对比例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线圈14的线径扩大,能够使电阻减小。
电动机56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50同样地,满足上述式(1)。由此,针对每个狭槽的占空率变得均等。或者,电动机56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50同样地,满足上述式(2)及式(3)。由此,在由于可动件1的构造而占空率改变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用于使电阻减小的齿间距的调整。
此外,电动机56并不限定为安装于各齿13的线圈14的匝数如图19所示设定的情况。电动机56只要多个齿13之中的大于或等于1个的匝数与其他齿13中的合计匝数不同即可。在该情况下,电动机56即使各齿13的匝数与图19所示的情况不同,也能够得到实施方式4所具有的效果。另外,多个齿13中的齿间距的“大”、“小”或者“相等”的设定并不限定于图20所示的设定,可以设为任意的设定。
多个齿13中的线圈14的配置只要可动件1的行进方向上的相的顺序与图17所示的情况相同即可。如果相的顺序与图17所示的情况相同,则位于行进方向上的端的相可以是任意的相。
可动件1可以以P=3、N=4、C=1的结构为单位,具有大于或等于2个单位。即,C可以是大于1的自然数。电动机56在C是大于1的自然数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C为1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在齿13的励磁侧的前端部可以形成朝向行进方向的凸起或者凹陷。电动机56在齿13形成有凸起或者凹陷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齿13为直型状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电动机56可以是多个永磁铁21埋入至固定件铁心的内部的结构。电动机56在多个永磁铁21埋入至固定件铁心的内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多个永磁铁21设置于固定件铁心的表面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4,电动机56对多个齿13的齿间距进行调整,由此线圈14的合计匝数相对于狭槽面积的比率在多个狭槽中成为恒定。即,由多个齿13构成的多个狭槽各自中的占空率恒定。电动机56的多个狭槽各自中的占空率恒定,由此能够减小各狭槽中的线圈14的电阻。由此,电动机56具有能够减少线圈14的发热量这一效果。
实施方式5.
图22是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电动机58的剖视图。在实施方式5中,对齿13之中的芯座11侧的端部处的齿间距进行了调整,且在固定件2侧多个齿13设为等间距。在实施方式5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至4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同一标号,主要对与实施方式1至4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
电动机58的可动件1的结构除了齿间距的调整方式不同以外,与实施方式1的可动件1相同。电动机58的固定件2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固定件2相同。在实施方式5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对可动件1的各齿13分配有齿编号即t1、t2、t3、t4、t5。对可动件1的各狭槽分配有狭槽编号即s1-1、s2、s3、s4、s5、s1-2。对可动件1的各齿间距分配有齿间距编号即p1-1、p2、p3、p4、p5、p1-2。
多个齿13中的线圈14的配置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同。可动件1的多个齿13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同样地,包含安装有3相之中的仅1相的线圈14的齿13、和安装有3相之中的多个相的线圈14的齿13。可动件1的全部线圈14由同一直径的导线形成。
在实施方式5中,以合计匝数相对于狭槽面积的比率在可动件1的多个狭槽中成为恒定的方式,对多个齿13之中的芯座11侧的端部处的齿间距进行了调整。
实施方式5中的狭槽的合计匝数、狭槽面积及占空率的例子设为与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同。在图5中,关于p1、p2、p3、p4、p5的各齿间距而示出的“小”或者“大”,在实施方式5中,应用于多个齿13之中的芯座11侧的端部处的齿间距。另一方面,多个齿13之中的固定件2侧的端部处的齿间距都等于齿间距的平均值。
在图22中,位置“a”、位置“b”、位置“c”、位置“d”表示假定为多个齿间距彼此相等的情况下的各齿13的中心位置。位置“a”表示t1的齿13的该假定的中心位置。位置“b”表示t2的齿13的该假定的中心位置。位置“c”表示t4的齿13的该假定的中心位置。位置“d”表示t5的齿13的该假定的中心位置。
t2的齿13之中的芯座11侧的端部的中心位置相对于位置“b”处于基准位置A侧。在构成s3的狭槽的t2及t3的齿13彼此中,各齿13之中的芯座11侧的端部处的齿间距即p3的齿间距小于齿间距的平均值。另外,t2的齿13之中的固定件2侧的端部的中心位置与位置“b”一致。在t2及t3的齿13彼此中,各齿13之中的固定件2侧的端部处的齿间距与齿间距的平均值相同。即,在t2及t3的齿13彼此中,各齿13之中的固定件2侧的端部处的齿间距大于芯座11侧的齿间距。
t1的齿13之中的芯座11侧的端部的中心位置相对于位置“a”处于基准位置A的相反侧。在构成s2的狭槽的t1及t2的齿13彼此中,各齿13之中的芯座11侧的端部处的齿间距即p2的齿间距大于齿间距的平均值。另外,在t1及t2的齿13彼此中,各齿13之中的固定件2侧的端部处的齿间距与齿间距的平均值相同。即,在t1及t2的齿13彼此中,各齿13之中的固定件2侧的端部处的齿间距小于芯座11侧的齿间距。
与s2及s3的各狭槽同样地,在s1、s4及s5的各狭槽中,都对各齿13之中的芯座11侧的端部处的齿间距即p1、p4、p5的各齿间距进行了调整。与s2及s3的各狭槽同样地,在s1、s4及s5的各狭槽中,各齿13之中的固定件2侧的端部处的齿间距都与齿间距的平均值相同。
在实施方式5中,s2、s5的各狭槽为第1狭槽。s1、s3、s4的各狭槽为第2狭槽。在实施方式5中,在构成第1狭槽的齿13彼此中,齿13彼此的各自之中的芯座11侧的端部处的齿间距大于齿间距的平均值,且齿13彼此的各自之中的励磁侧的端部处的齿间距小于芯座11侧的齿间距。另外,在构成第2狭槽的齿13彼此中,齿13彼此的各自之中的芯座11侧的端部处的齿间距小于齿间距的平均值,且齿13彼此的各自之中的励磁侧的端部处的齿间距大于芯座11侧的齿间距。由此,合计匝数相对于狭槽面积的比率在全部多个狭槽中成为恒定。
安装于多个齿13的全部线圈14的线径相同,且合计匝数相对于狭槽面积的比率在全部多个狭槽中恒定,由此多个狭槽各自中的线圈14的占空率成为恒定。s1、s2、s3、s4、s5的各狭槽的占空率恒定,由此电动机58能够使多个狭槽中的电阻的波动减少,能够减小多个狭槽整体的电阻。另外,电动机58能够使多个狭槽中的占空率的平均值增加。电动机58能够使线圈14的线径扩大,能够使电阻减小。
各齿13之中的芯座11侧的端部的齿间距满足上述式(1)。由此,针对每个狭槽的占空率变得均等。或者,各齿13之中的芯座11侧的端部的齿间距满足上述式(2)及式(3)。由此,即使在由于可动件1的构造而引起占空率改变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用于使电阻减小的齿间距的调整。
作为多个齿13中的线圈14的配置,只要可动件1的行进方向上的相的顺序与图22所示的情况相同即可。如果相的顺序与图22所示的情况相同,则位于行进方向上的端的相可以是任意的相。另外,多个齿13中的线圈14的配置可以与实施方式2至4中的配置相同。
可动件1可以以P=4、N=5、C=1的结构为单位,具有大于或等于2个单位。即,C可以是大于1的自然数。电动机58在C是大于1的自然数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C为1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电动机58可以是多个永磁铁21埋入至固定件铁心的内部的结构。电动机58在多个永磁铁21埋入至固定件铁心的内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多个永磁铁21设置于固定件铁心的表面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5,电动机58对齿13之中的芯座11侧的端部处的齿间距进行了调整,由此线圈14的合计匝数相对于狭槽面积的比率在多个狭槽中成为恒定。即,由多个齿13构成的多个狭槽各自中的占空率恒定。电动机58的多个狭槽各自中的占空率恒定,由此能够减小各狭槽中的线圈14的电阻。由此,电动机58具有能够减少线圈14的发热量这一效果。
实施方式6.
图23是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电动机59的剖视图。在实施方式6中,针对每个狭槽对芯座11的第2方向上的厚度进行了调整。在实施方式6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至5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同一标号,主要对与实施方式1至5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在下面的说明中,芯座11的厚度设为芯座11的第2方向上的厚度。芯座11的端是芯座11之中的固定件2侧的端的面,是与齿13的面一起构成狭槽的面。
电动机59的可动件1的结构除了取代齿间距而是对芯座11的厚度进行调整这一点以外,与实施方式1的可动件1相同。电动机59的固定件2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固定件2相同。在实施方式6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对可动件1的各齿13分配有齿编号即t1、t2、t3、t4、t5。对可动件1的各狭槽分配有狭槽编号即s1-1、s2、s3、s4、s5、s1-2。
多个齿13中的线圈14的配置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同。可动件1的多个齿13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同样地,包含安装有3相之中的仅1相的线圈14的齿13、和安装有3相之中的多个相的线圈14的齿13。可动件1的全部线圈14由同一直径的导线形成。
在实施方式6中,以合计匝数相对于狭槽面积的比率在可动件1的多个狭槽中成为恒定的方式,针对每个狭槽对芯座11的厚度进行了调整。另外,实施方式6中的狭槽的合计匝数、狭槽面积及占空率的例子与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同。
在图23中,位置“f”表示芯座11的厚度与芯座11的厚度的平均值相等的情况下的芯座11的端的位置。位置“e”是相对于位置“f”处于与固定件2相反侧的位置。芯座11之中的芯座11的端为位置“e”的部分的厚度小于芯座11的厚度的平均值。位置“g”是相对于位置“f”处于固定件2侧的位置。芯座11之中的芯座11的端为位置“g”的部分的厚度大于芯座11的厚度的平均值。
在实施方式6中,s2、s5的各狭槽为第1狭槽。即,如图5所示,s2、s5的各狭槽的合计匝数大于多个狭槽各自中的合计匝数的平均值。在s2、s5的各狭槽中,芯座11的端的位置是位置“e”。由此,在s2、s5的各狭槽中,以狭槽面积大于狭槽面积的平均值的方式进行了调整。
在实施方式6中,s1、s3、s4的各狭槽为第2狭槽。即,如图5所示,s1、s3、s4的各狭槽的合计匝数小于多个狭槽各自中的合计匝数的平均值。在s1、s3、s4的各狭槽中,芯座11的端的位置是位置“g”。由此,在s1、s3、s4的各狭槽中,以狭槽面积小于狭槽面积的平均值的方式进行了调整。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6中,在第1狭槽中,芯座11的厚度小于芯座11的整体中的厚度的平均值,且在第2狭槽中,第2方向上的芯座11的厚度大于芯座11的整体中的厚度的平均值。由此,合计匝数相对于狭槽面积的比率在全部多个狭槽中成为恒定。
此外,在多个狭槽中比率恒定并不限定于在多个狭槽中比率完全相同的情况。在多个狭槽中比率恒定与实施方式1中的齿间距的调整同样地,包含考虑由可动件1的构造引起占空率改变的情况而对芯座11的厚度进行调整的情况。
安装于多个齿13的全部线圈14的线径相同,且合计匝数相对于狭槽面积的比率在全部多个狭槽中恒定,由此多个狭槽各自中的线圈14的占空率成为恒定。s1、s2、s3、s4、s5的各狭槽的占空率恒定,由此电动机59能够使多个狭槽中的电阻的波动减少,能够减小多个狭槽整体的电阻。另外,电动机59能够使多个狭槽中的占空率的平均值增加。电动机59能够使线圈14的线径扩大,能够使电阻减小。
多个齿13中的线圈14的配置只要可动件1的行进方向上的相的顺序与图23所示的情况相同即可。如果相的顺序与图23所示的情况相同,则位于行进方向上的端的相可以是任意的相。另外,多个齿13中的线圈14的配置可以与实施方式2至4中的配置相同。
可动件1可以以P=4、N=5、C=1的结构为单位,具有大于或等于2个单位。即,C可以是大于1的自然数。电动机59在C是大于1的自然数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C为1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电动机59可以是多个永磁铁21埋入至固定件铁心的内部的结构。电动机59在多个永磁铁21埋入至固定件铁心的内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多个永磁铁21设置于固定件铁心的表面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6,电动机59针对每个狭槽对芯座11的厚度进行调整,由此线圈14的合计匝数相对于狭槽面积的比率在多个狭槽中成为恒定。即,由多个齿13构成的多个狭槽各自中的占空率恒定。电动机59的多个狭槽各自中的占空率恒定,由此能够减小各狭槽中的线圈14的电阻。由此,电动机59具有能够减少线圈14的发热量这一效果。
实施方式7.
图24是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电动机60的剖视图。在实施方式7中,对多个齿13各自的第1方向上的宽度进行了调整。在实施方式7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至6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同一标号,主要对与实施方式1至6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在下面的说明中,齿13的宽度设为齿13的第1方向上的宽度。
电动机60的可动件1的结构除了取代齿间距而是对齿13的宽度进行调整以外,与实施方式1的可动件1相同。电动机60的固定件2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固定件2相同。在实施方式7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对可动件1的各齿13分配有齿编号即t1、t2、t3、t4、t5。对可动件1的各狭槽分配有狭槽编号即s1-1、s2、s3、s4、s5、s1-2。
多个齿13中的线圈14的配置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同。可动件1的多个齿13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同样地,包含安装有3相之中的仅1相的线圈14的齿13和安装有3相之中的多个相的线圈14的齿13。可动件1的全部线圈14由同一直径的导线形成。
在实施方式7中,安装于各齿13的线圈14的匝数的例子与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同。t2、t4的各齿13中的合计匝数大于多个齿13各自中的合计匝数的平均值。另一方面,t1、t3、t5的各齿13中的合计匝数小于多个齿13各自中的合计匝数的平均值。以下,将多个齿13中的与线圈14的匝数的平均值相比匝数大的齿13称为第1齿,将多个齿13中的与线圈14的匝数的平均值相比匝数小的齿13称为第2齿。t2、t4的各齿13是第1齿。t1、t3、t5的各齿13是第2齿。
在图24中,w1是第1齿即t2、t4的各齿13的宽度。w2是第2齿即t1、t3、t5的各齿13的宽度。w1>w2成立。即,在电动机60中,第1齿的宽度大于第2齿的宽度。在实施方式7中,如上所述对各齿13的宽度进行调整,由此合计匝数相对于狭槽面积的比率在全部多个狭槽中成为恒定。
此外,在多个狭槽中比率恒定,并不限定于在多个狭槽中比率完全相同的情况。在多个狭槽中比率恒定与实施方式1中的齿间距的调整同样地,包含考虑由可动件1的构造引起占空率改变的情况而对齿13的宽度进行调整的情况。
安装于多个齿13的全部线圈14的线径相同,且合计匝数相对于狭槽面积的比率在全部多个狭槽中恒定,由此多个狭槽各自中的线圈14的占空率成为恒定。s1、s2、s3、s4、s5的各狭槽的占空率恒定,由此电动机60能够使多个狭槽中的电阻的波动减少,能够减小多个狭槽整体的电阻。另外,电动机60能够使多个狭槽中的占空率的平均值增加。电动机60能够使线圈14的线径扩大,能够使电阻减小。
多个齿13中的线圈14的配置只要可动件1的行进方向上的相的顺序与图24所示的情况相同即可。如果相的顺序与图24所示的情况相同,则位于行进方向上的端的相可以是任意的相。另外,多个齿13中的线圈14的配置可以与实施方式2至4中的配置相同。
可动件1可以以P=4、N=5、C=1的结构为单位,具有大于或等于2个单位。即,C可以是大于1的自然数。电动机60在C是大于1的自然数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C为1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电动机60可以是多个永磁铁21埋入至固定件铁心的内部的结构。电动机60在多个永磁铁21埋入至固定件铁心的内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多个永磁铁21设置于固定件铁心的表面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7,电动机60以第1齿的宽度大于第2齿的宽度的方式对各齿13的宽度进行调整,由此线圈14的合计匝数相对于狭槽面积的比率在多个狭槽中成为恒定。即,由多个齿13构成的多个狭槽各自中的占空率恒定。电动机60的多个狭槽各自中的占空率恒定,由此能够减小各狭槽中的线圈14的电阻。由此,电动机60具有能够减少线圈14的发热量这一效果。
实施方式8.
图25是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电动机61的剖视图。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电动机61是旋转电机。在实施方式8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至7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同一标号,主要对与实施方式1至7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
电动机61具有固定件3和转子4。固定件3是将转子4包围的圆环状的构件。固定件3与转子4相对而配置。转子4是励磁。固定件3是用于得到通过与励磁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推力的电枢。转子4相对于固定件3能够旋转。电动机61使转子4旋转动作。
转子4具有轴41和在轴41的表面固定的多个永磁铁42。在实施方式8中,转子4具有4个永磁铁42。4个永磁铁42在转子4的旋转方向即圆周方向排列。
固定件3具有固定件铁心和在固定件铁心安装的多个线圈33。固定件铁心具有构成固定件3的外缘的圆环状的芯座31和从芯座31向转子4延伸的多个齿32。各齿32向固定件3的径向延伸。在实施方式8中,转子4具有5个齿32。5个齿32在圆周方向排列。在各齿32之中的励磁侧的前端部形成有朝向旋转方向的凸起。各线圈33是导线集中地卷绕于齿32而构成的。对线圈33进行配置的狭槽是在圆周方向上与齿32相邻的部分。彼此相邻的齿32之间构成狭槽。
在实施方式8中,为了方便对固定件3的各齿32分配齿编号。在图25中从某位置的齿32起顺时针地对各齿32分别分配有齿编号即t1、t2、t3、t4、t5。另外,为了方便对固定件3的各狭槽分配狭槽编号。从与t1相邻的狭槽起顺时针地对各狭槽分别分配有狭槽编号即s1、s2、s3、s4、s5。
固定件3中的齿间距是排列有多个齿32的方向即第1方向的长度。第1方向也是圆周方向。在实施方式8中,为了方便对多个齿32的各齿间距分配齿间距编号。从t5及t1的齿32彼此的齿间距起顺时针地对各齿间距分别分配有齿间距编号即p1、p2、p3、p4、p5。
从3相交流电源对固定件3施加电压。3相交流电源的图示省略。多个齿32中的线圈33的配置与实施方式1的多个齿13中的线圈14的配置相同。固定件3的多个齿32包含安装有3相之中的仅1相的线圈33的齿32、和安装有3相之中的多个相的线圈33的齿32。固定件3的全部线圈33由同一直径的导线形成。
图26是实施方式8的对比例所涉及的电动机62的剖视图。电动机62的固定件3具有没有配置线圈33的区域34。在实施方式8和实施方式8的对比例中,狭槽的合计匝数、狭槽面积及占空率的例子与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同。狭槽面积是包含第1方向和第2方向在内的剖面中的狭槽的面积。第2方向为径向。第2方向是固定件3和转子4相对的方向,且也是与配置有多个永磁铁42的面垂直的方向。图25所示的剖面和图26所示的剖面是包含第1方向和第2方向在内的剖面。
在对比例所涉及的电动机62中,与实施方式1的对比例同样地,s1、s2、s3、s4、s5的各狭槽的狭槽面积设为都相同。另外,在电动机62中,与实施方式1的对比例同样地,p1、p2、p3、p4、p5的各齿间距等于多个齿间距的平均值。在电动机62中,各狭槽的狭槽面积都相同,与此相对,合计匝数针对每个狭槽而不同,由此在各狭槽的占空率存在波动。因此,在电动机62中,线圈33的电阻变大。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电动机61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8中,以合计匝数相对于狭槽面积的比率在固定件3的多个狭槽中成为恒定的方式对各齿32的齿间距进行了调整。即,由多个齿32构成的多个狭槽各自中的占空率恒定。
在图25中,位置“a”、位置“b”、位置“c”、位置“d”表示假定为多个齿间距彼此相等的情况下的各齿32的中心位置。位置“a”表示t1的齿32的该假定的中心位置。位置“b”表示t2的齿32的该假定的中心位置。位置“c”表示t4的齿32的该假定的中心位置。位置“d”表示t5的齿32的该假定的中心位置。此外,中心位置设为是圆周方向上的中心位置。
在实施方式8中,s2、s5的各狭槽为第1狭槽。即,如图5所示,s2、s5的各狭槽的合计匝数大于多个狭槽各自中的合计匝数的平均值。t1的齿32的中心位置从位置“a”向逆时针方向偏移,且t2的齿32的中心位置从位置“b”向顺时针方向偏移。由此,s2的狭槽面积以大于狭槽面积的平均值的方式进行调整。t4的齿32的中心位置从位置“c”向逆时针方向偏移,且t5的齿32的中心位置从位置“d”向顺时针方向偏移。由此,s5的狭槽面积以大于狭槽面积的平均值的方式进行调整。
在实施方式8中,s1、s3、s4的各狭槽为第2狭槽。即,如图5所示,s1、s3、s4的各狭槽的合计匝数小于多个狭槽各自中的合计匝数的平均值。各齿32的中心位置偏移,由此s1、s3、s4的各狭槽面积以小于狭槽面积的平均值的方式进行调整。
在实施方式8中,在构成第1狭槽的齿32彼此中,齿间距大于多个狭槽中的齿间距的平均值。另外,在构成第2狭槽的齿32彼此中,齿间距小于多个狭槽中的齿间距的平均值。由此,合计匝数相对于狭槽面积的比率在全部多个狭槽中成为恒定。
安装于多个齿32的全部线圈33的线径相同,且合计匝数相对于狭槽面积的比率在全部多个狭槽中恒定,由此多个狭槽各自中的线圈33的占空率成为恒定。s1、s2、s3、s4、s5的各狭槽的占空率恒定,由此电动机61能够使多个狭槽中的电阻的波动减少,能够减小多个狭槽整体的电阻。
在实施方式8中,在合计匝数比平均值少的狭槽中狭槽面积小,且在合计匝数比平均值多的狭槽中狭槽面积大,由此各狭槽的占空率成为恒定。电动机61如上所述对各狭槽的占空率进行调整,由此与对比例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多个狭槽中的占空率的平均值增加。电动机61与对比例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线圈33的线径扩大,能够使电阻减小。
电动机61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50同样地,满足上述式(1)。由此,针对每个狭槽的占空率变得均等。或者,电动机61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50同样地,满足上述式(2)及式(3)。由此,在由于固定件3的构造而占空率改变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用于使电阻减小的齿间距的调整。
实施方式8中的固定件3的结构应用了实施方式1中的可动件1的结构。固定件3的结构不仅应用实施方式1中的可动件1的结构,也可以应用实施方式2至7中的各可动件1的结构的任意者。
固定件3可以以P=4、N=5、C=1的结构为单位,具有大于或等于2个单位。即,C可以是大于1的自然数。电动机61在C是大于1的自然数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C为1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齿32并不限定于在励磁侧的前端部形成有凸起。也可以在齿32的励磁侧的前端部形成有凹陷。齿32之中的励磁侧的前端部可以为直型状。电动机61在形成有凹陷的情况下或者前端部为直型状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形成有凸起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8,电动机61通过对多个齿32的齿间距进行调整,从而线圈33的合计匝数相对于狭槽面积的比率在多个狭槽中成为恒定。即,由多个齿32构成的多个狭槽各自中的占空率恒定。电动机61的多个狭槽各自中的占空率恒定,由此能够减小各狭槽中的线圈33的电阻。由此,电动机61具有能够减少线圈33的发热量这一效果。
以上的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示出本发明的内容的一个例子。各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与其他的公知技术进行组合。也可以将各实施方式的结构彼此适当组合。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能够将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省略或者变更。
标号的说明
1可动件,2、3固定件,4转子,11、31芯座,12、34区域,13、32齿,14、33线圈,21、42永磁铁,22安装座,41轴,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电动机。

Claims (7)

1.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励磁;以及
电枢,其与所述励磁相对而配置,
所述电枢具有:芯座;多个齿,它们从所述芯座向所述励磁延伸;以及3相的线圈,其安装于多个所述齿,
多个所述齿包含安装有3相之中的仅1相的所述线圈的齿、和安装有3相之中的多个相的所述线圈的齿,
彼此相邻的所述齿之间构成对所述线圈进行配置的狭槽,
所述电枢中的所述齿的数量是3的倍数以外的整数,
包含排列有多个所述齿的第1方向和所述励磁及所述电枢相对的第2方向在内的剖面中的表示所述线圈的截面积相对于所述狭槽的面积之比的占空率,在由多个所述齿构成的多个所述狭槽各自中恒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在构成与多个所述狭槽各自中的所述线圈的合计匝数的平均值相比所述合计匝数大的所述狭槽即第1狭槽的所述齿彼此中,所述齿的中心位置之间的长度即齿间距大于多个所述狭槽中的所述齿间距的平均值,
在构成与多个所述狭槽各自中的所述合计匝数的平均值相比所述合计匝数小的所述狭槽即第2狭槽的所述齿彼此中,所述齿间距小于多个所述狭槽中的所述齿间距的平均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将多个所述狭槽各自中的所述合计匝数的平均值设为Na,将所述第1狭槽的所述合计匝数设为Ns1,将所述第2狭槽的所述合计匝数设为Ns2,将多个所述齿中的所述齿间距的平均值设为La,
构成所述第1狭槽的所述齿彼此的所述齿间距即L1满足La<L1≤(Ns1/Na)×1.2×La,
构成所述第2狭槽的所述齿彼此的所述齿间距即L2满足La>L2≥(Ns2/Na)×0.8×La。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在构成所述第1狭槽的所述齿彼此中,所述齿彼此的各自之中的所述芯座侧的端部处的所述齿间距大于所述齿间距的平均值,且所述齿彼此的各自之中的所述励磁侧的端部处的所述齿间距小于所述芯座侧的所述齿间距,
在构成所述第2狭槽的所述齿彼此中,所述齿彼此的各自之中的所述芯座侧的端部处的所述齿间距小于所述齿间距的平均值,且所述齿彼此的各自之中的所述励磁侧的端部处的所述齿间距大于所述芯座侧的所述齿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在与多个所述狭槽各自中的所述线圈的合计匝数的平均值相比所述合计匝数大的所述狭槽即第1狭槽中,所述第2方向上的所述芯座的厚度小于所述芯座的整体中的厚度的平均值,
在与多个所述狭槽各自中的所述合计匝数的平均值相比所述合计匝数小的所述狭槽即第2狭槽中,所述第2方向上的所述芯座的厚度大于所述芯座的整体中的厚度的平均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齿包含与多个所述齿中的所述线圈的匝数的平均值相比所述匝数大的所述齿即第1齿、和与多个所述齿中的所述线圈的匝数的平均值相比所述匝数小的所述齿即第2齿,
所述第1齿的所述第1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2齿的所述第1方向上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安装于多个所述齿的全部所述线圈的线径相同。
CN202180079891.2A 2021-03-23 2021-03-23 电动机 Active CN1165694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1/012012 WO2022201313A1 (ja) 2021-03-23 2021-03-23 電動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69457A true CN116569457A (zh) 2023-08-08
CN116569457B CN116569457B (zh) 2024-03-08

Family

ID=81852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79891.2A Active CN116569457B (zh) 2021-03-23 2021-03-23 电动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080409B1 (zh)
KR (1) KR102583430B1 (zh)
CN (1) CN116569457B (zh)
WO (1) WO20222013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25696B1 (ja) 2022-12-14 2023-08-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機子及び電動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61448A1 (en) * 2012-05-11 2015-03-05 Mabuchi Motor Co., Ltd. Armature and dc motor
US20180166934A1 (en) * 2015-07-07 2018-06-14 Tamas Co., Ltd. Direct current motor for vehicle
CN110024271A (zh) * 2016-11-01 2019-07-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机
CN110832747A (zh) * 2017-07-04 2020-02-2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及直线电动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48935B2 (ja) * 1990-11-30 1995-05-24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多相直流モータ
JP3564252B2 (ja) * 1997-02-06 2004-09-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機子巻線
KR101604966B1 (ko) * 2012-12-13 2016-03-18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회전 전기
JP2016158460A (ja) * 2015-02-26 2016-09-01 学校法人 東洋大学 回転電機
DE112019006984T5 (de) * 2019-03-04 2021-11-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Generator-Motor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für einen Generator-Moto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61448A1 (en) * 2012-05-11 2015-03-05 Mabuchi Motor Co., Ltd. Armature and dc motor
US20180166934A1 (en) * 2015-07-07 2018-06-14 Tamas Co., Ltd. Direct current motor for vehicle
CN110024271A (zh) * 2016-11-01 2019-07-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机
CN110832747A (zh) * 2017-07-04 2020-02-2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及直线电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01313A1 (ja) 2022-09-29
JPWO2022201313A1 (zh) 2022-09-29
KR102583430B1 (ko) 2023-10-04
CN116569457B (zh) 2024-03-08
KR20230084595A (ko) 2023-06-13
JP7080409B1 (ja) 2022-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43503B2 (en) Brushless permanent magnet machine with axial modules of rotor magnetization skew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US7098567B2 (en) Brushless permanent magnet machine with reduced cogging and torque rippl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US10862355B2 (en) Armature with a core having teeth of different circumferential widths and electric motor including the armature and a rotor
EP0823771B1 (en) Motor
US8519592B2 (en) Synchronous electric motor
US20100277027A1 (en) Skew pattern for a permanent magnet rotor
US20200220398A1 (en) Permanent magnet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US7247964B2 (en) Electrical machine with magnetized rotor
JP5180297B2 (ja) 同期電動機駆動システム
JP5619046B2 (ja) 回転電機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US20080296992A1 (en) Electrical Drive Machine
JP2006174692A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US11005348B2 (en) Multi-teeth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 with short flux path
CN116569457B (zh) 电动机
JP2005503746A (ja) 軸平行コイルを備えた電子整流式電気モータ
US10848021B2 (en) Switched reluctance machine with short flux path
US10910933B2 (en) Multi-teeth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
JP5386925B2 (ja) 円筒形リニアモータ
EP4299951A1 (en) Magnetic geared rotary machine,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and magnetic pole piece rotor
US20090051253A1 (en) Printing Machine or Electrical Machine for a Printing Machine
JP2006340511A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3944766B2 (ja) 永久磁石形同期リニアモータ
US20240030759A1 (en) Stator for an electric machine and electric machine for driving a vehicle
JP3740282B2 (ja) リラクタンスモータ
JP2018160956A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