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68882A - 洗衣机 - Google Patents

洗衣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68882A
CN116568882A CN202180081388.0A CN202180081388A CN116568882A CN 116568882 A CN116568882 A CN 116568882A CN 202180081388 A CN202180081388 A CN 202180081388A CN 116568882 A CN116568882 A CN 1165688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g
shaft
rotation
washing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8138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新村光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Aqu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Aqu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Aqua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5688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688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7/00Details specific to washing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21/00 - D06F25/00
    • D06F37/30Driving arrangements 
    • D06F37/40Driv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ing the receptacle and an agitator or impeller, e.g. alternatively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08Liquid supply or discharge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ain Body Construction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Laundry Dryers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旋转翼不易随着扬水翼的旋转而一起旋转的洗衣机。全自动洗衣机具备:洗涤脱水桶,以可旋转的方式配置于外桶内;旋转翼,以可旋转的方式配置于洗涤脱水桶的底部;扬水翼,以可旋转的方式配置于洗涤脱水桶的底壁与旋转翼之间;扬水路,设于洗涤脱水桶的侧壁,供通过扬水翼的旋转而供给来的水流过;吐出口,供流过扬水路的水向洗涤脱水桶内吐出;以及驱动部,用于驱动洗涤脱水桶、旋转翼以及扬水翼。驱动部包括:驱动马达;切换部(800a),在将驱动马达的旋转传递给旋转翼和扬水翼的第一驱动模式与将驱动马达的旋转不传递给旋转翼而传递给扬水翼的第二驱动模式之间进行切换;以及限制部(800b),用于在第二驱动模式下限制旋转翼旋转。

Description

洗衣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洗衣机。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洗衣机,具备:旋转翼,旋转自如地设于洗涤兼脱水桶内的底部;扬水通道,设于洗涤兼脱水桶内的侧壁;扬水翼,设于洗涤兼脱水桶内的底部与旋转翼之间,通过扬水通道使洗涤兼脱水桶内的洗涤液循环;以及增速装置,使扬水翼的旋转速度比旋转翼的旋转速度快。
在上述洗衣机中,增速装置由固定于洗涤兼脱水桶的底部的太阳齿轮、固定于旋转翼并绕太阳齿轮旋转的行星齿轮以及固定于扬水翼并与行星齿轮的外周啮合进行旋转的外圈齿轮构成。当旋转翼旋转时,该旋转被行星齿轮和外圈齿轮增速后传递给扬水翼,扬水翼比旋转翼高速旋转。
专利文献1的洗衣机在清洗过程中旋转翼和扬水翼双方旋转。因此,在清洗精致的洗涤物的情况下,会有精致的洗涤物因被旋转的旋转翼摩擦而容易损伤布料的隐患。
因此,考虑将驱动马达所含的驱动部设为能将驱动马达的旋转不传递给旋转翼而传递给扬水翼的结构。如此,能够通过由扬水翼的旋转引起的洗涤脱水桶内的水的循环来轻柔地清洗精致的衣物。
但是,在采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有如下隐患:当扬水翼旋转时,该旋转因扬水翼与旋转翼之间的水的粘性而传递给旋转翼,无论驱动马达是否驱动,旋转翼都旋转。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85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用于解决这样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翼不易随着扬水翼的旋转而一起旋转的洗衣机。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主要方案的洗衣机具备:洗涤脱水桶,以可旋转的方式配置于外桶内;旋转翼,以可旋转的方式配置于所述洗涤脱水桶的底部;扬水翼,以可旋转的方式配置于所述洗涤脱水桶的底壁与所述旋转翼之间;扬水路,设于所述洗涤脱水桶的侧壁,供通过所述扬水翼的旋转而供给来的水流过;吐出口,供流过所述扬水路的水向所述洗涤脱水桶内吐出;以及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洗涤脱水桶、所述旋转翼以及所述扬水翼。其中,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马达;切换部,在双翼驱动模式和单翼驱动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所述双翼驱动模式是所述驱动马达的旋转传递给所述旋转翼和所述扬水翼的驱动模式,所述单翼驱动模式是所述驱动马达的旋转不传递给所述旋转翼而传递给所述扬水翼的驱动模式;以及限制部,用于在所述单翼驱动模式下限制所述旋转翼的旋转。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驱动部,不使旋转翼旋转而使扬水翼旋转,一边从吐出口放出水一边使水在洗涤脱水桶与扬水路之间循环,由此能清洗精致的洗涤物。因此,能抑制因洗涤而造成的精致的洗涤物的布料损伤。
并且,在仅使扬水翼旋转的单翼驱动模式下,通过限制部来限制旋转翼旋转。因此,当扬水翼旋转时,即使旋转翼因扬水翼与旋转翼之间的水的粘性而被传递了欲使其旋转的力,也能防止旋转翼旋转。
在本方案的洗衣机中,所述驱动部可以采用包括构成所述旋转翼的旋转轴的旋转翼轴和与所述旋转翼轴一起旋转的旋转体的结构。在该情况下,所述限制部可以包括限制体,该限制体进行与所述旋转体接触来限制所述旋转体旋转的限制动作和远离所述旋转体来解除所述旋转体的旋转限制的限制解除动作。
根据上述的结构,当切换为单翼驱动模式时,限制体进行限制动作,限制旋转体旋转。由此,由于旋转翼轴的旋转被限制,因此即使旋转翼被施加了欲 使其旋转的力,也能防止旋转翼旋转。
需要说明的是,当采用旋转体比旋转翼轴直径大的结构并采用限制体与旋转体的外周缘部接触的结构时,在旋转翼欲旋转时对限制体施加的力变小,容易防止旋转翼旋转。
在采用上述结构的情况下,进而,可以采用所述限制体包括卡合部且所述旋转体包括供所述卡合部在所述旋转体的旋转方向上卡合的被卡合部的结构。在该情况下,所述被卡合部具有从所述旋转体的外周缘向中心凹陷的形状,所述卡合部能够从所述旋转体的外周缘侧插入所述被卡合部。并且,可以采用所述被卡合部的沿所述旋转体的径向延伸的两侧缘以向所述旋转体的外周缘扩大的方式相对于所述被卡合部的所述径向的中心轴倾斜的结构。
当采用这样的结构时,当旋转体由于被施加了大的旋转力而进行了旋转时,卡合部容易沿侧缘的倾斜从被卡合部来到外侧,卡合部与被卡合部的卡合被解除。由此,限制体不易被施加大的负荷,因此限制部不易破损。
在本方案的洗衣机中,可以采用所述旋转体设于所述驱动马达的马达轴的结构。在该情况下,所述切换部可以包括离合器体,该离合器体进行将所述旋转体固定于所述马达轴以使所述马达轴的旋转经由所述旋转体传递给所述旋转翼轴的固定动作和解除所述旋转体相对于所述马达轴的固定的固定解除动作。进而,所述驱动部可以包括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包含在所述切换部和所述限制部中,当切换为所述双翼驱动模式时,使所述离合器体进行所述固定动作并且使所述限制体进行所述限制解除动作,当切换为所述单翼驱动模式时,使所述离合器体进行所述固定解除动作并且使所述限制体进行所述限制动作。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一个驱动装置来进行由切换部的离合器体实现的固定动作及固定解除动作和由限制部的限制体实现的限制动作及限制解除动作,因此能谋求降低洗衣机的成本。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提供一种旋转翼不易随着扬水翼的旋转而一起旋转的洗衣机。
本发明效果乃至意义通过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会变得更明确。不过, 以下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实施本发明时的一个例示,本发明不受以下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内容的任何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全自动洗衣机的侧剖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示出了外桶的底部和驱动单元的全自动洗衣机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3的(a)是实施方式的第一带轮的俯视图,图3的(b)是实施方式的第一马达带轮的仰视图,图3的(c)是实施方式的第二带轮的俯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示出了第一离合机构部的周边的驱动单元的纵剖视图。
图5的(a)是实施方式的第一离合机构部的立体图,图5的(b)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将离合器杆装配于杆支承部之前的状态的第一离合机构部的立体图。图5的(c)是实施方式的闩杆的立体图,图5的(d)是实施方式的凸轮的主视图。
图6的(a)是实施方式的示意性表示由第一离合机构部切换为第一驱动模式的状态的图。图6的(b)是实施方式的示意性表示由第一离合机构部切换为第二驱动模式的状态的图。图6的(c)是实施方式的示意性表示由第一离合机构部切换为第三驱动模式的状态的图。
图7是实施方式的示出了第二离合机构部的周边的驱动单元的纵剖视图。
图8是实施方式的示出了第二离合机构部的周边的驱动单元的仰视图。
图9是实施方式的示出了第二离合机构部的周边的去除了第一带轮、第二带轮以及离合机构的状态的驱动单元的仰视图。
图10的(a)是实施方式的上下颠倒的离合机构的立体图。图10的(b)是实施方式的离合器体的立体图,图10的(c)是实施方式的上下颠倒的离合器承接部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全自动洗衣机(洗衣机);20:外桶;22:洗涤脱水桶;24:旋转翼;25:扬水翼;27a:吐出口;28:扬水路;30:驱动单元(驱动部);100:驱动马达;130:马达轴;400:旋转翼轴;620:第一马达带轮(旋转体);624:被卡合部;624a、624b:侧缘;800:第一离合机构部;800a:切换部;800b:限制部;810:离合器体;840:闩杆(限制体);842:卡合部;860:杆驱动装置(驱动装置);L:中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作为本发明的洗衣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全自动洗衣机1进行说明。
图1是全自动洗衣机1的侧剖图。
全自动洗衣机1具备构成外观的箱体10。箱体10包括:上下表面敞开的方形筒状的机身部11、覆盖机身部11的上表面的上面板12以及支承机身部11的脚台13。在上面板12形成有用于投入洗涤物的投入口14。投入口14被开闭自如的上盖15覆盖。
在箱体10内,通过具有防振装置的四根吊棒21弹性地悬吊支承有上表面开口的大致圆筒状的外桶20。在外桶20内配置有上表面敞开的大致圆筒状的洗涤脱水桶22。在洗涤脱水桶22的侧壁遍及整周地形成有许多脱水孔22a。在洗涤脱水桶22的上部设有平衡环23。
在洗涤脱水桶22的底部配置有大致圆板状的旋转翼24。在旋转翼24的上表面形成有从中央呈辐射状延伸的多个叶片24a。此外,在洗涤脱水桶22的底部,于旋转翼24与洗涤脱水桶22的底壁之间配置有大致圆盘状的扬水翼25。在扬水翼25,于作为洗涤脱水桶22的底壁侧的下表面形成有从中央呈辐射状延伸的多个叶片25a。在洗涤脱水桶22的底壁形成有与扬水翼25的形状对应地凹陷成大致圆形的凹部26,在该凹部26容纳有扬水翼25。此外,在洗涤脱水桶22的底壁于凹部26的位置形成有多个通水口22b。
在洗涤脱水桶22的侧壁装配有扬水罩27,由此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扬水路28以隔开大致均等的间隔的方式配置于周向上的三处。各扬水路28的下端部与 凹部26相连。在各扬水罩27的上部形成有狭缝状的吐出口27a。
在外桶20的外底部配置有用于驱动洗涤脱水桶22、旋转翼24以及扬水翼25的驱动单元30。在清洗过程和漂洗过程中,根据洗涤运转进程,驱动单元30有时使旋转翼24和扬水翼25旋转,有时仅使扬水翼25旋转。此外,驱动单元30在脱水过程中使洗涤脱水桶22、旋转翼24以及扬水翼25一体旋转。驱动单元30相当于本发明的驱动部。驱动单元30的详细结构在下文进行说明。
在外桶20的外底部形成有圆筒状的排水口部20a。在排水口部20a连接有排水阀40。在排水阀40连接有排水软管41。即,由排水口部20a和排水软管41构成排水路径,在该排水路径配置有排水阀40。当排水阀40打开时,蓄于洗涤脱水桶22和外桶20的水通过排水软管41被排出机外。
在上面板12的后部配置有用于将自来水供给至洗涤脱水桶22内的供水单元50。供水单元50具有供水阀51。供水阀51连接于水龙头。当供水阀51打开时,自来水从水龙头被导入供水单元50。被导入的自来水从供水单元50的注水口52向洗涤脱水桶22内流出。
接着,对驱动单元3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2是示出了外桶20的底部和驱动单元30的全自动洗衣机1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省略了吊棒21的图示。
参照图2,驱动单元30包括:驱动马达100、脱水桶轴200、扬水翼轴300、旋转翼轴400、轴承单元500、第一传递机构部600、第二传递机构部700、第一离合机构部800以及第二离合机构部900。
驱动马达100是外转子型DC无刷马达,产生用于驱动洗涤脱水桶22、旋转翼24以及扬水翼25的转矩。驱动马达100包括转子110和定子120。在转子110的中央装配有马达轴130。马达轴130经由上下的滚动轴承141、142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支承部150。需要说明的是,驱动马达100也可以是内转子型DC无刷马达等其他种类的马达。
脱水桶轴200、扬水翼轴300以及旋转翼轴400分别构成洗涤脱水桶22、扬水翼25以及旋转翼24的旋转轴。
脱水桶轴200通过将上部、中间部以及下部的三个构件结合而形成。脱水 桶轴200中空,其中央部向外侧鼓出,构成制动鼓201。
扬水翼轴300插入脱水桶轴200。扬水翼轴300的上部从脱水桶轴200向上方突出,扬水翼轴300的下部从脱水桶轴200向下方突出。扬水翼轴300中空,其内部供旋转翼轴400插入。
旋转翼轴400的上部从扬水翼轴300向上方突出,旋转翼轴400的下部从扬水翼轴300向下方突出。
轴承单元500包括:安装台510,具有大致长方形的平面形状;以及轴承箱520,从下方装配于安装台510的中央部。在安装台510的上表面于中央部形成有圆形的轴承凹部511。在轴承凹部511内配置有滚动轴承531。
轴承箱520具有其底部521的直径变窄的有底圆筒状。在轴承箱520的底部521配置有滚动轴承532。在轴承箱520的上端形成有凸缘部522,该凸缘部522螺纹固定于安装台510(参照图8)。此外,在轴承箱520的上端形成有支承后述的杆轴的支承部523。
被扬水翼轴300和旋转翼轴400可旋转地插入的脱水桶轴200中,其上部经由滚动轴承531可旋转地支承于安装台510的轴承凹部511,其下部经由滚动轴承532可旋转地支承于轴承箱520的底部521。脱水桶轴200的制动鼓201被容纳于轴承箱520内。
安装台510装配于外桶20的底壁。脱水桶轴200伸入外桶20的内部。在外桶20内,在洗涤脱水桶22固定有脱水桶轴200。此外,扬水翼轴300和旋转翼轴400伸入洗涤脱水桶22的内部。在洗涤脱水桶22的内部,在扬水翼25固定有扬水翼轴300,在旋转翼24固定有旋转翼轴400。
在安装台510,于轴承箱520那一侧以马达轴130朝下的方式装配有驱动马达100。此外,在安装台510,在相对于轴承箱520与驱动马达100相反一侧装配有排水阀40。
图3的(a)是第一带轮610的俯视图,图3的(b)是第一马达带轮620的仰视图,图3的(c)是第二带轮710的俯视图。
参照图2、图3的(a)和(b),第一传递机构部600包括:第一带轮610、第一马达带轮620以及连结第一带轮610和第一马达带轮620的第一传动带630。
第一带轮610在外桶20的下方固定于从扬水翼轴300露出的旋转翼轴400的下部。第一带轮610包括圆盘状的带轮部611和装配于带轮部611的上侧中央的离合器轮壳(clutch boss)部612。在离合器轮壳部612的上端面形成有在周向上具有规定的间隔的多个卡合凹部613。
第一马达带轮620包括:圆筒状的带轮部621;圆筒状的毂部622,一体形成于带轮部621的上侧;以及圆环状的凸缘部623,一体形成于带轮部621的下侧。第一马达带轮620能与旋转翼轴400一起旋转,相当于本发明的旋转体。
如图3的(b)所示,在第一马达带轮620,于凸缘部623的外周缘部形成有被卡合部624。被卡合部624具有从第一马达带轮620即凸缘部623的外周缘向中心凹陷的形状。被卡合部624的沿凸缘部623的径向延伸的两侧缘624a、624b以向凸缘部623的外周缘扩大的方式相对于被卡合部624的径向的中心轴L倾斜。即,被卡合部624呈大致梯形的凹陷。
第一马达带轮620由驱动马达100的马达轴130可旋转地支承。即,第一马达带轮620的毂部622经由两个滚动轴承640装配于马达轴130的顶端部。第一马达带轮620通过滚动轴承640相对于马达轴130顺畅地旋转。
第一带轮610的带轮部611的外径大于第一马达带轮620的带轮部621的外径。在第一带轮610的带轮部611与第一马达带轮620的带轮部621之间缠有第一传动带630。
当第一马达带轮620通过第一离合机构部800的切换动作而处于固定于马达轴130的状态时,通过第一传递机构部600,驱动马达100的旋转传递给旋转翼轴400。此时,驱动马达100的旋转按照由带轮部611和带轮部621的外径比决定的减速比被减速。
参照图2和图3的(c),第二传递机构部700包括:第二带轮710、第二马达带轮720以及连结第二带轮710和第二马达带轮720的第二传动带730。
第二带轮710具有圆盘状,在外桶20的下方固定于从脱水桶轴200露出的扬水翼轴300的下部。第二带轮710以与第一带轮610并列的方式位于第一带轮610的上方。在第二带轮710的外周部形成有供第二传动带730缠绕的槽部711。此外,在第二带轮710形成有在周向上具有规定的间隔的多个贯通孔712。 贯通孔712具有与卡合凹部613大致相同的形状和大致相同的大小。
第二马达带轮720具有下表面敞开的碟状,固定于比马达轴130的第一马达带轮620靠上方处。在第二马达带轮720的外周部形成有供第二传动带730缠绕的槽部721。
第二带轮710的外径与第二马达带轮720的外径相等。在第二带轮710与第二马达带轮720之间缠有第二传动带730。
通过第二传递机构部700,驱动马达100的旋转被以相同的速度传递给扬水翼轴300。
第一离合机构部800在第一驱动模式、第二驱动模式以及第三驱动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在第一驱动模式下,驱动马达100的旋转经由第一传递机构部600传递给旋转翼轴400并且经由第二传递机构部700传递给扬水翼轴300,而且旋转翼轴400的旋转不受限制。在第二驱动模式下,驱动马达100的旋转不经由第一传递机构部600传递给旋转翼轴400而经由第二传递机构部700传递给扬水翼轴300,而且旋转翼轴400的旋转受限制。在第三驱动模式下,驱动马达100的旋转不经由第一传递机构部600传递给旋转翼轴400而经由第二传递机构部700传递给扬水翼轴300,而且旋转翼轴400的旋转不受限制。
第一驱动模式和第二驱动模式在通过第二离合机构部900切换为独立驱动模式时进行。第三驱动模式在通过第二离合机构部900切换为一体驱动模式时进行。在独立驱动模式下,如后文所述,旋转翼轴400和扬水翼轴300不一体化,能独立地旋转。因此,在第一驱动模式下,驱动马达100的旋转传递给旋转翼24和扬水翼25双方。另一方面,在第二驱动模式下,驱动马达100的旋转不传递给旋转翼24而传递给扬水翼25。而且,在第二驱动模式下,旋转翼24的旋转受限制。第一驱动模式相当于本发明的双翼驱动模式,第二驱动模式相当于本发明的单翼驱动模式。
图4是示出了第一离合机构部800的周边的驱动单元30的纵剖视图。图5的(a)是第一离合机构部800的立体图,图5的(b)是表示将离合器杆830装配于杆支承部850之前的状态的第一离合机构部800的立体图。图5的(c)是闩杆(latch lever)840的立体图,图5的(d)是凸轮862的主视图。
参照图4和图5的(a)至(d),第一离合机构部800包括:离合器体810、弹簧820、离合器杆830、闩杆840、杆支承部850、杆驱动装置860以及安装板870。离合器体810、弹簧820、离合器杆830以及杆驱动装置860构成切换部800a,该切换部800a用于在驱动马达100的旋转传递给旋转翼24和扬水翼25双方的第一驱动模式和驱动马达100的旋转不传递给旋转翼24而传递给扬水翼25的第二驱动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此外,闩杆840和杆驱动装置860构成用于在第二驱动模式下限制旋转翼24的旋转的限制部800b。闩杆840相当于本发明的限制体,杆驱动装置860相当于本发明的驱动装置。
离合器体810以位于第一马达带轮620与第二马达带轮720之间的方式配置于马达轴130。离合器体810包括离合部811、包围部812以及滚动轴承813。离合部811具有大致圆筒形状,配置为下侧部811a的外径比上侧部811b的外径大。在下侧部811a形成有具有与第一马达带轮620的毂部622的外径大致相等的内径的卡合凹部814。在卡合凹部814的内周面遍及整周地形成有第一花键815。与第一花键815相对应,在第一马达带轮620的毂部622的外周面遍及整周地形成有花键625。
在上侧部811b的内周面遍及整周地形成有第二花键816。与第二花键816相对应,在马达轴130上第一马达带轮620与第二马达带轮720之间的位置,于外周面遍及整周地形成有花键131。花键131的上下尺寸比第二花键816的上下尺寸大。
离合部811的第二花键816与马达轴130的花键131卡合,通过该卡合,离合部811呈能相对于马达轴130向马达轴130的轴线方向移动且能与马达轴130一起旋转的状态。
包围部812形成为圆环状,以离合部811能旋转的方式经由滚动轴承813包围离合部811。通过滚动轴承813,离合部811相对于包围部812顺畅地旋转。在包围部812于外周面形成有彼此背向的一对的轴部817。
离合器体810通过向离合部811的第一花键815与第一马达带轮620的毂部622的花键625卡合的卡合位置移动来进行将第一马达带轮620固定于马达轴130的动作。此外,离合器体810通过向第一花键815与花键625的卡合解除的解除位置移动来进行解除第一马达带轮620相对于马达轴130的固定的动 作。当离合器体810位于解除位置时,几乎整个离合器体810容纳于第二马达带轮720的内部。
弹簧820被配置于离合器体810与第二马达带轮720之间,对离合器体810向第一马达带轮620侧即卡合位置侧施力。
离合器杆830包括杆本体831、一对臂832以及操作片833。杆本体831具有大致方形。在杆本体831,于中央部形成有开口部831a,于左右的端部形成有轴孔831b。一对臂832从杆本体831向离合器体810延伸,设于顶端部的承接部832a从下方承接包围部812的轴部817。操作片833设于杆本体831的与臂832相反一侧,向杆驱动装置860侧突出。
闩杆840包括:杆本体841、卡合部842以及操作片843。闩杆840进行与第一马达带轮620的凸缘部623接触来限制第一马达带轮620的旋转的限制动作和远离凸缘部623来解除第一马达带轮620的旋转限制的限制解除动作。
杆本体841包括具有轴孔841a的圆筒部842b和从圆筒部841b向下方延伸的臂部841c。卡合部842设于臂部841c的顶端,具有与第一马达带轮620的被卡合部624对应的形状即大致梯形柱状。操作片843从杆本体841的上部向杆驱动装置860侧延伸。在操作片843的下表面形成有半球状的突起843a。
杆支承部850包括:一对支承片851,从安装板870延伸;以及支轴852,固定于一对支承片851的顶端部,贯通离合器杆830的轴孔831b和闩杆840的轴孔841a。杆支承部850将离合器杆830和闩杆840支承为能以支轴852为中心转动。在杆支承部850,于闩杆840的两侧配置有弹簧853。弹簧853是螺旋弹簧,对闩杆840向使其卡合部842靠近第一马达带轮620的凸缘部623的转动方向施力。
杆驱动装置860包括转矩马达861和凸轮862。转矩马达861产生凸轮862的动力即转矩。凸轮862具有圆盘状,通过转矩马达861的转矩而绕水平轴旋转。在凸轮862的正面,通过外侧和内侧的两层肋862a、862b形成有接近椭圆的圆环状的凸轮槽863和位于凸轮槽863的内侧的接近D字的圆形的凸轮凹部864。凸轮槽863和凸轮凹部864的中心与凸轮862的旋转中心错开。在凸轮槽863的内部容纳有离合器杆830的操作片833,在凸轮凹部864的内部容纳有闩 杆840的操作片843。在凸轮凹部864内,操作片843的突起843a与内侧的肋862b接触。
杆驱动装置860固定于安装板870。安装板870固定于轴承单元500的安装台510。
图6的(a)是示意性表示由第一离合机构部800切换为第一驱动模式的状态的图。图6的(b)是示意性表示由第一离合机构部800切换为第二驱动模式的状态的图。图6的(c)是示意性表示由第一离合机构部800切换为第三驱动模式的状态的图。
当凸轮862通过转矩马达861的工作而旋转时,如图6的(a)至(c)所示,离合器杆830的操作片833被凸轮槽863引导而向下方或上方转动,离合器杆830的臂832向与操作片833相反的方向即上方或下方转动。此外,闩杆840的操作片843被凸轮凹部864引导而向下方或上方转动,闩杆840的卡合部842向靠近或远离第一马达带轮620的凸缘部623的方向转动。
在第一驱动模式下,如图6的(a)所示,离合器杆830中,操作片833被凸轮槽863上推至最上位置,臂832的承接部832a被下压。由此,离合器体810被弹簧820的施加力下压至卡合位置,第一花键815与花键625呈卡合的状态,呈第一马达带轮620被固定于马达轴130的状态。马达轴130的旋转传递给第二马达带轮720和第一马达带轮620双方,并经由这两个带轮传递给扬水翼轴300和旋转翼轴400双方。而且,闩杆840中,操作片843被凸轮凹部864上推至最上位置,卡合部842呈向远离凸缘部623的方向转动而不与凸缘部623接触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第一马达带轮620的旋转不受限制,因此旋转翼轴400和旋转翼24的旋转不受限制。
在第二驱动模式下,如图6的(b)所示,离合器杆830中,操作片833被凸轮槽863下压至最下位置,臂832的顶端部即承接部832a被上推。由此,离合器体810抵抗弹簧820的施加力被上推至解除位置,离合器体810的第一花键815与第一马达带轮620的花键625呈脱离的状态,呈第一马达带轮620不被固定于马达轴130的状态。马达轴130的旋转传递给第二马达带轮720并经由第二马达带轮72传递给扬水翼轴300,但不传递给第一马达带轮620,不经由第一马达带轮620传递给旋转翼轴400。而且,闩杆840中,操作片843被凸 轮凹部864和弹簧853的施加力下拉至最下位置,卡合部842呈向靠近凸缘部623的方向转动而与凸缘部623的外周缘接触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当第一马达带轮620即凸缘部623旋转而被卡合部624来到卡合部842的位置时,卡合部842从外周缘侧插入被卡合部624。由此,卡合部842与被卡合部624沿第一马达带轮620的周向卡合,第一马达带轮620的旋转受限制。其结果是,旋转翼轴400和旋转翼24的旋转受限制。
在第三驱动模式下,如图6的(c)所示,离合器杆830中,操作片833被凸轮槽863下压至最下位置。由此,与第二驱动模式同样,离合器体810的第一花键815与第一马达带轮620的花键625呈脱离的状态。其结果是,呈马达轴130的旋转经由第二马达带轮720传递给扬水翼轴300但不经由第一马达带轮620传递给旋转翼轴400的状态。而且,闩杆840中,操作片843被凸轮凹部864上推至最上位置。由此,与第一驱动模式同样,卡合部842呈不与凸缘部623接触的状态,第一马达带轮620的旋转不受限制,旋转翼轴400和旋转翼24的旋转不受限制。
图7是示出了第二离合机构部900的周边的驱动单元30的纵剖视图。图8是示出了第二离合机构部900的周边的驱动单元30的仰视图。图9是示出了第二离合机构部900的周边的去除了第一带轮610、第二带轮710以及离合机构910的状态的驱动单元30的仰视图。图10的(a)是上下颠倒的离合机构910的立体图。图10的(b)是离合器体950的立体图,图10的(c)是上下颠倒的离合器承接部970的立体图。
需要说明的是,图8中,为了便于说明,示出了在比第二带轮710靠上的位置剖切脱水桶轴200、扬水翼轴300、旋转翼轴400以及离合器体950的状态,图9中,为了便于说明,轴承箱520仅通过剖面示出其躯干部。
参照图7至图10的(c),第二离合机构部900包括离合机构910和用于驱动离合机构910的驱动装置920。通过离合机构910和驱动装置920在一体驱动模式和独立驱动模式之间进行转换,其中,一体驱动模式是旋转翼24和扬水翼25与洗涤脱水桶22可一体旋转的驱动模式,独立驱动模式是旋转翼24和扬水翼25相对于洗涤脱水桶22可旋转的驱动模式。
进而,第二离合机构部900中包括用于对脱水桶轴200进行制动的制动机 构930和用于使排水阀40开闭的开闭机构940。驱动装置920被用于制动机构930和开闭机构940的驱动。
离合机构910包括离合器体950、移动机构960以及离合器承接部970。
离合器承接部970具有圆筒状,固定于轴承箱520的底部521。在离合器承接部970的下表面形成有环状的凹凸部971。
离合器体950配置于脱水桶轴200上离合器承接部970与第二带轮710之间。离合器体950形成为上端部的外径比其他部分的外径大的圆筒状,于内侧具有毂部951。在离合器体950的下端部形成有在周向上具有规定的间隔并向下方即第二带轮710侧突出的多个卡合突部952。卡合突部952具有与卡合凹部613及贯通孔712大致相同的剖面形状。此外,在离合器体950的上端部于内周面遍及整周地形成有与离合器承接部970的凹凸部971啮合的环状的凹凸部953。而且,在毂部951的内周面遍及整周地形成有花键954。
在脱水桶轴200上轴承箱520与第二带轮710之间的位置,于外周面遍及整周地形成有花键214。花键214的上下尺寸比毂部951的花键954的上下尺寸大。
毂部951的花键954与脱水桶轴200的花键214卡合,通过该卡合,离合器体950呈能相对于脱水桶轴200向脱水桶轴200的轴线方向移动且能与脱水桶轴200一起旋转的状态。
移动机构960包括:第一弹簧961、第一杆962、杆支承部963、中继金属丝964、第二杆965、杆轴966、第二弹簧967以及连结体968。移动机构960使离合器体950移动以便在一体驱动模式与独立驱动模式之间。
第一弹簧961配置于离合器体950与轴承箱520的滚动轴承532之间,对离合器体950向第二带轮710侧即限制位置侧施力。
第一杆962包括沿着离合器体950的比上端部靠下的部分的外周面的大致半圆弧状的头部981和从头部981向上方延伸的杆部982。在头部981的两侧的顶端部形成有从下方与离合器体950的上端部接触而将上端部向上方按压的按压部983。
杆支承部963包括与离合器承接部970一体形成的一对支承片963a和固定 于一对支承片963a的顶端部并贯通杆部982的下端部的支轴963b,将第一杆962支承为能以支轴963b为中心旋转。
中继金属丝964连结第一杆962和第二杆965。在中继金属丝964于中间位置一体形成有弹簧964a。中继金属丝964的一端装配于第一杆962的杆部982的上端部。
杆轴966支承于轴承箱520的支承部523并向下方延伸。在杆轴966的下部可转动地装配有第二杆965。在第二杆965形成有向远离脱水桶轴200的方向延伸的臂部965a。在臂部965a的中间位置形成有安装销965b,在安装销965b装配有中继金属丝964的另一端。需要说明的是,杆轴966还被用于制动机构930。
第二弹簧967是螺旋弹簧,装配于杆轴966,以使第二杆965向第一杆962的杆部982被拉拽的方向转动的方式对第二杆965施力。
连结体968配置于驱动装置920与排水阀40之间,具有第一连结部968a和第二连结部968b。在第一连结部968a连结有第二杆965的臂部965a。此外,在连结体968,于驱动装置920侧的端部设有第一安装部968c,于排水阀40侧的端部设有第二安装部968d。
制动机构930包括制动带931、制动杆932以及弹簧933。在制动带931于背面贴附有制动靴934。制动带931在轴承箱520内缠绕于脱水桶轴200的制动鼓201。在轴承箱520,于支承部523侧形成有两个孔524。制动带931的一端从一个孔524伸出到轴承箱520之外,通过螺丝935固定于轴承箱520。此外,制动带931的另一端从另一个孔524伸出到轴承箱520之外,通过销936固定于制动杆932。
制动杆932可转动地装配于杆轴966的上部。在制动杆932形成有向远离脱水桶轴200的方向延伸的臂部932a。臂部932a连结于连结体968的第二连结部968b。
弹簧933是螺旋弹簧,装配于杆轴966,以使制动杆932向制动带931被拉拽的方向转动的方式对制动杆932施力。在该状态下,由于制动带931的制动靴934与制动鼓201接触,因此制动鼓201的旋转被制止。
开闭机构940包括工作体941和连结棒942。工作体941插入排水阀40的阀室42内,连接于以可移动的方式配置在阀室42内的阀体43。连结棒942一端连接于工作体941,另一端装配于连结体968的第二安装部968d。工作体941和连结棒942向靠近或远离排水阀40的方向移动,由此阀体43关闭或打开与排水口部20a相连的排水口44。
驱动装置920包括转矩马达921、凸轮922以及连结金属丝923。转矩马达921产生用于使离合机构910的移动机构960、制动机构930以及开闭机构940工作的动力即转矩。凸轮922具有圆盘状,通过转矩马达921的转矩而绕水平轴旋转。在凸轮922的正面,于外周缘部设有安装部924。连结金属丝923一端装配于安装部924,另一端装配于连结体968的第一安装部968c。
在独立驱动模式下,如图7和图8所示,呈第一杆962的杆部982被第二杆965经由中继金属丝964拉拽,第一杆962的头部981被上推的状态。头部981的按压部983与离合器体950接触而将离合器体950上推,离合器体950的凹凸部953与离合器承接部970的凹凸部971啮合。由此,呈脱水桶轴200被固定于轴承箱520而不能旋转,旋转翼轴400和扬水翼轴300与脱水桶轴200能独立旋转的状态。即,呈旋转翼24和扬水翼25与洗涤脱水桶22能独立旋转的状态。
在独立驱动模式下,制动带931的制动靴934与制动鼓201接触,脱水桶轴200即洗涤脱水桶22被制动机构930制止。此外,排水阀40呈由开闭机构940关闭了阀体43的状态。
从独立驱动模式切换至一体驱动模式时,凸轮922通过转矩马达921的工作而旋转,连结体968被连结金属丝923拉拽而向驱动装置920侧移动。由此,第二杆965抵抗第二弹簧967的施加力向驱动装置920侧转动,第一杆962被中继金属丝964推压而转动,其头部981被下压。如图7的虚线所示,离合器体950通过第一弹簧961的施加力被下压,凹凸部953、971彼此的啮合被解除,并且离合器体950的卡合突部952贯通第二带轮710的贯通孔712而卡合于第一带轮610的卡合凹部613。由此,呈旋转翼轴400和扬水翼轴300被固定于脱水桶轴200,脱水桶轴200、旋转翼轴400以及扬水翼轴300能一体旋转的状态。即,呈洗涤脱水桶22、旋转翼24以及扬水翼25能一体旋转的状态。
在一体驱动模式下,当连结体968向驱动装置920侧移动时,制动杆932抵抗弹簧933的施加力向驱动装置920侧转动,制动带931松弛,制动靴934离开制动鼓201。由此,脱水桶轴200即洗涤脱水桶22呈不被制动机构930制止的状态。此外,在开闭机构940中,工作体941和连结棒942向远离排水阀40的方向移动。由此,排水阀40的阀体43被打开。
全自动洗衣机1中进行各种运转进程的洗涤运转。在洗涤运转进程中,除了洗涤标准洗涤物的标准进程,还包括洗涤精致洗涤物的精致进程。洗涤运转中依次执行清洗过程、中间脱水过程、漂洗过程以及最终脱水过程。
在清洗过程中,通过第二离合机构部900,驱动模式被切换为独立驱动模式。由此,洗涤脱水桶22呈被固定为不旋转的状态,旋转翼24和扬水翼25呈能相对于洗涤脱水桶22各自独立旋转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向独立驱动模式的切换在上一次洗涤运转中的最终漂洗过程结束时进行。此时,通过制动机构930,驱动马达100被停止,惯性旋转的洗涤脱水桶22被制动。
进而,在清洗过程中,在洗涤进程为标准进程的情况下,通过第一离合机构部800,驱动模式被切换为第一驱动模式。由此,呈驱动马达100的旋转传递给旋转翼24和扬水翼25双方的状态。而且,呈旋转翼24的旋转不受限制的状态。
在洗涤脱水桶22内蓄有含有洗涤剂的水的状态下,驱动马达100间或停止地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由此,旋转翼24和扬水翼25间或停止地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此时,扬水翼25比旋转翼24高速旋转。
通过旋转翼24的旋转,洗涤脱水桶22内产生涡流。洗涤脱水桶22内的洗涤物通过涡流的作用而被搅拌或相互摩擦从而被清洗。此外,洗涤物还通过被旋转翼24的叶片24a摩擦而被清洗。
当扬水翼25旋转时,洗涤脱水桶22与外桶20之间的水经过通水口22b被吸入凹部26内。吸入的水被扬水翼25推出而被送向各扬水路28,流过各扬水路28内并从各吐出口27a被放出到洗涤脱水桶22内。洗涤脱水桶22内的水面侧的洗涤物被落下的水敲洗。需要说明的是,在清洗过程中,还发挥了洗涤剂的清洗性能。
如此,通过由旋转翼24的旋转引起的涡流等的作用和由扬水翼25的旋转引起的水的循环放水,标准洗涤物被良好地清洗。
另一方面,在清洗过程中,在洗涤进程为精致进程的情况下,通过第一离合机构部800,驱动模式被切换为第二驱动模式。由此,呈驱动马达100的旋转不传递给旋转翼24而传递给扬水翼25的状态。而且,呈旋转翼24的旋转受限制的状态。
在洗涤脱水桶22内蓄有含有洗涤剂的水的状态下,驱动马达100旋转。由此,在旋转翼24停止的状态下扬水翼25旋转。此时,驱动马达100和扬水翼25既可以向顺时针和逆时针中的任一方向连续地旋转,也可以间歇地旋转。在驱动马达100和扬水翼25间歇旋转的情况下,也可以间或停止地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洗涤脱水桶22内的洗涤物通过被从扬水路28的吐出口27a放出的含有洗涤剂的水敲打而被清洗。此外,洗涤脱水桶22内产生从水面侧前往底部侧的水流,水经过洗涤物之中,由此洗涤物被清洗。此时,旋转翼24不被驱动马达100旋转驱动,因此不会产生涡流,不易产生洗涤物彼此的摩擦。此外,洗涤物也不易被旋转翼24的叶片24a摩擦。
在此,当扬水翼25旋转时,会因扬水翼25与旋转翼24之间的水的粘性而向旋转翼24传递欲使其旋转的力。但是,由于如上所述旋转翼24的旋转受限制,因此能防止旋转翼24随着扬水翼25的旋转而旋转这样的情况。
而且,设于第一马达带轮620的被卡合部624的两侧缘624a、624b相对于中心轴L倾斜。因此,当旋转翼24由于某些原因而被施加了大的旋转力且该旋转力传递给第一马达带轮620而第一马达带轮620进行了旋转时,卡合部842容易沿上述倾斜从被卡合部624向外侧被推出,卡合部842与被卡合部624的卡合被解除。由此,闩杆840不易被施加大的负荷,因此限制部800b不易破损。
如此,通过由扬水翼25的旋转引起的水的循环放水,精致洗涤物以布料损伤被抑制的方式良好地被清洗。
需要说明的是,在精致进程中,还可以通过进行短时间的旋转翼24的间歇旋转来一边使洗涤物一点点移动一边高效地使循环水接触洗涤物。
在漂洗过程中,与清洗过程同样,在洗涤进程为标准进程的情况下,旋转翼24和扬水翼25旋转,通过由旋转翼24的旋转引起的涡流等的作用和由扬水翼25的旋转引起的水的循环放水,标准洗涤物被良好地漂洗。此外,在洗涤进程为精致进程的情况下,只有扬水翼25旋转,通过由扬水翼25的旋转引起的水的循环放水,精致的洗涤物以布料损伤被抑制的方式被良好地漂洗。
需要说明的是,在漂洗过程中,在中间脱水过程结束后紧接着进行向独立驱动模式的切换,通过制动机构930,驱动马达100被停止,惯性旋转的洗涤脱水桶22被制动。
在中间脱水过程和最终脱水过程中,通过第二离合机构部900,驱动模式被切换为一体驱动模式。由此,呈脱水桶轴200、扬水翼轴300以及旋转翼轴400三者结合,洗涤脱水桶22、旋转翼24以及扬水翼25能一体旋转的状态。此外,通过第一离合机构部800,驱动模式被切换为第三驱动模式。由此,呈驱动马达100的旋转不经由第一传递机构部600传递给旋转翼轴400而经由第二传递机构部700传递给扬水翼轴300的状态。旋转翼轴400呈旋转不受限制的状态。
当切换为一体驱动模式时,排水阀40被开闭机构940打开。由此,从洗涤脱水桶22内和外桶20内排水。
排水结束后,驱动马达100高速向一个方向旋转。由于第二传递机构部700中不发生速度的增减,因此扬水翼轴300和与扬水翼轴300一体化的脱水桶轴200及旋转翼轴400以与驱动马达100相同的速度旋转。由此,洗涤脱水桶22、旋转翼24以及扬水翼25以与驱动马达100相同的速度一体高速旋转。通过洗涤脱水桶22中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洗涤物被脱水。
<实施方式的效果>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驱动单元30,不使旋转翼24旋转而使扬水翼25旋转,一边从吐出口27a放出水一边使水在洗涤脱水桶22与扬水路28之间循环,由此能清洗精致的洗涤物。由此,能抑制因洗涤引起的精致的洗涤物的布料损伤。
并且,在仅使扬水翼25旋转的第二驱动模式下,通过限制部800b来限制旋转翼24旋转。因此,当扬水翼25旋转时,即使旋转翼24因扬水翼25与旋 转翼24之间的水的粘性而被传递了欲使其旋转的力,也能防止旋转翼24旋转。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当切换为第二驱动模式时,闩杆840进行限制动作,第一马达带轮620的旋转被限制。由此,由于限制了旋转翼轴400的旋转,因此即使旋转翼24被施加了欲使其旋转的力,也能防止旋转翼24旋转。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采用闩杆840的卡合部842在比旋转翼轴400直径大的第一马达带轮620的外周缘部与被卡合部624卡合的结构,因此在旋转翼24欲旋转时对闩杆840施加的力变小,容易防止旋转翼24旋转。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设于第一马达带轮620的被卡合部624的两侧缘624a、624b相对于中心轴L倾斜。因此,当第一马达带轮620由于被施加了大的旋转力而进行了旋转时,卡合部842容易沿上述倾斜从被卡合部624向外侧被推出,卡合部842与被卡合部624的卡合被解除。因此,闩杆840不易被施加大的负荷,因此限制部800b不易破损。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一个杆驱动装置860来进行由切换部800a的离合器体810实现的固定动作及固定解除动作和由限制部800b的闩杆840实现的限制动作及限制解除动作,因此能谋求降低全自动洗衣机1的成本。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等的任何限制,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也能进行上述以外的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一个杆驱动装置860来进行由切换部800a的离合器体810实现的固定动作及固定解除动作和由限制部800b的闩杆840实现的限制动作及限制解除动作。但是,也可以是,在切换部800a和限制部800b分别独立地设有进行由离合器体810实现的固定动作及固定解除动作的驱动装置和进行由闩杆840实现的限制动作及限制解除动作的驱动装置。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与旋转翼24一起旋转的旋转体即第一马达带轮620的旋转被限制部800b限制。但是,也可以采用与第一马达带轮620同样的旋转体即第一带轮610被限制部限制的结构。或者,也可以采用不是带轮而是受限制部限制的专用的旋转体设于旋转翼轴400的结构。进而,本发明的限制部不限于旋转体,也可以是通过限制从驱动马达100到旋转翼24的驱动路径的任意旋转部分的旋转来限制旋转翼24旋转的构件,还可以是直接作用于旋转翼 24来限制其旋转的构件。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限制部800b采用了如下结构:使闩杆840与第一马达带轮620接触,使其卡合部842与第一马达带轮620的被卡合部624卡合,通过限制第一马达带轮620的旋转来限制旋转翼24旋转。但是,限制部800b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结构。例如,限制部800b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使用了所谓的盘式制动器的结构:由一对夹持构件来夹入第一马达带轮620外周缘部即凸缘部623的外周缘部的两面,这一对夹持构件在与这两面接触的面上具有摩擦件,由此限制第一马达带轮620的旋转。在该情况下,一对夹持构件构成限制旋转体旋转的限制体。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扬水翼轴300不含减速机构或增速机构,由一根轴构成。但是,扬水翼轴300也可以采用包括固定于第二带轮710的输入轴、固定于扬水翼25的输出轴以及设于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的减速机构或增速机构的结构。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将旋转翼轴400插入扬水翼轴300的结构。但是,也可以采用与上述结构相反地将扬水翼轴300插入旋转翼轴400的结构。在该情况下,由于扬水翼25会造成妨碍,因此不能直接将旋转翼轴400固定于旋转翼24。由此,在该情况下,旋转翼轴400和旋转翼24也可以通过内包扬水翼25的连结部来连结。在连结部设有在扬水翼25进行了旋转时供水向连结部内流入和流出的流入口和流出口。此外,第二传递机构部700配置于第一传递机构部600的上方。需要说明的是,在采用像这样将扬水翼轴300插入旋转翼轴400的结构的情况下,旋转翼轴400不是一根轴而采用包括固定于第一带轮610的输入轴、固定于旋转翼24的输出轴以及设于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减速机构或增速机构的结构。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离合机构部800设于马达轴130侧。但是,第一离合机构部800也可以设于旋转翼轴400侧。在该情况下,第一带轮610相对于旋转翼轴400可旋转,离合器体810配置于旋转翼轴400。在该结构下,当切换为第二驱动模式时,第一带轮610空转而旋转翼轴400不旋转,当切换为第一驱动模式时,第一带轮610与旋转翼轴400一起旋转。
进而,只要第一离合机构部800的切换部800a能在第一驱动模式与第二驱 动模式之间进行切换,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方式所列举的结构以外的结构。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吐出口27a设于扬水路28的上部,但也可以设于中央部等其他位置。此外,吐出口27a可以是任意形状。此外,扬水路28的个数可以是任意数量。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传递机构部600由第一带轮610、第一马达带轮620以及第一传动带630构成,第二传递机构部700由第二带轮710、第二马达带轮720以及第二传动带730构成。但是,第一传递机构部600也可以由设于马达轴130的第一马达齿轮和设于旋转翼轴400并与第一马达齿轮啮合的第一齿轮构成,第二传递机构部700也可以由设于马达轴130的第二马达齿轮和设于扬水翼轴300并与第二马达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构成。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本发明应用于没有搭载衣物烘干功能的全自动洗衣机1的例子。但是,也能将本发明应用于搭载有衣物烘干功能的全自动洗干一体机。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在技术方案所示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适当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4)

  1. 一种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洗涤脱水桶,以可旋转的方式配置于外桶内;
    旋转翼,以可旋转的方式配置于所述洗涤脱水桶的底部;
    扬水翼,以可旋转的方式配置于所述洗涤脱水桶的底壁与所述旋转翼之间;
    扬水路,设于所述洗涤脱水桶的侧壁,供通过所述扬水翼的旋转而供给来的水流过;
    吐出口,供流过所述扬水路的水向所述洗涤脱水桶内吐出;以及
    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洗涤脱水桶、所述旋转翼以及所述扬水翼,
    所述驱动部包括:
    驱动马达;
    切换部,在双翼驱动模式和单翼驱动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所述双翼驱动模式是所述驱动马达的旋转传递给所述旋转翼和所述扬水翼的驱动模式,所述单翼驱动模式是所述驱动马达的旋转不传递给所述旋转翼而传递给所述扬水翼的驱动模式;以及
    限制部,用于在所述单翼驱动模式下限制所述旋转翼的旋转。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部包括:
    旋转翼轴,构成所述旋转翼的旋转轴;以及
    旋转体,与所述旋转翼轴一起旋转,
    所述限制部包括:
    限制体,进行与所述旋转体接触来限制所述旋转体旋转的限制动作和远离所述旋转体来解除所述旋转体的旋转限制的限制解除动作。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体包括卡合部,
    所述旋转体包括供所述卡合部在所述旋转体的旋转方向上卡合的被卡合部,
    所述被卡合部具有从所述旋转体的外周缘向中心凹陷的形状,
    所述卡合部从所述旋转体的外周缘侧插入所述被卡合部,
    所述被卡合部的沿所述旋转体的径向延伸的两侧缘以向所述旋转体的外周缘扩大的方式相对于所述被卡合部的所述径向的中心轴倾斜。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体设于所述驱动马达的马达轴,
    所述切换部包括:
    离合器体,进行将所述旋转体固定于所述马达轴以使所述马达轴的旋转经由所述旋转体传递给所述旋转翼轴的固定动作和解除所述旋转体相对于所述马达轴的固定的固定解除动作,
    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装置,包含在所述切换部和所述限制部中,当切换为所述双翼驱动模式时,使所述离合器体进行所述固定动作并且使所述限制体进行所述限制解除动作,当切换为所述单翼驱动模式时,使所述离合器体进行所述固定解除动作并且使所述限制体进行所述限制动作。
CN202180081388.0A 2020-12-07 2021-06-02 洗衣机 Pending CN11656888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203056 2020-12-07
JP2020203056A JP2022090569A (ja) 2020-12-07 2020-12-07 洗濯機
PCT/CN2021/097903 WO2022121258A1 (zh) 2020-12-07 2021-06-02 洗衣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68882A true CN116568882A (zh) 2023-08-08

Family

ID=81974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81388.0A Pending CN116568882A (zh) 2020-12-07 2021-06-02 洗衣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090569A (zh)
CN (1) CN116568882A (zh)
WO (1) WO202212125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72573A (en) * 1991-11-13 1992-12-22 Whirlpool Corporation Automatic washer basket and agitator drive system
KR0132191B1 (ko) * 1994-04-29 1998-04-20 배순훈 세탁기용 클러치
CN1250800C (zh) * 1998-04-10 2006-04-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洗衣机
KR102560455B1 (ko) * 2015-10-08 2023-07-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세탁기
US9945061B2 (en) * 2015-10-16 2018-04-17 Whirlpool Corporation Laundry treating appliance having a rotatable blade for liquid extraction
CN109863265A (zh) * 2018-12-18 2019-06-07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洗衣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90569A (ja) 2022-06-17
WO2022121258A1 (zh) 2022-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78984A1 (en) Clutch assembly of washing machine
KR101054408B1 (ko) 세탁기
KR101934655B1 (ko) 드럼 세탁기
JP2001162087A (ja) 洗濯機
US10683600B2 (en) Washing machine
US4231237A (en) Washing machine with delayed action drive clutch
KR100411784B1 (ko) 세탁기
JP5593640B2 (ja) 洗濯機
CN115315553B (zh) 洗衣机
CN116568882A (zh) 洗衣机
KR101959872B1 (ko) 드럼 세탁기
KR100985293B1 (ko) 세탁물을 바구니에 내장하고 세탁하는 전자동세탁기
JP7449533B2 (ja) 洗濯機
WO2020063573A1 (zh) 洗衣机
CN115298382B (zh) 洗衣机
JP3669297B2 (ja) 洗濯機
JPH10225587A (ja) 洗濯機用のパルセータ
US3621730A (en) Washing machine with dual speed cycle control means
US3197982A (en) Washing machine
JPH09266998A (ja) 脱水兼用洗濯機
KR100400570B1 (ko) 직결식 세탁기
KR100393799B1 (ko) 직결식 세탁기
US4397163A (en) Reduced energy consumption automatic washers
JPH07116379A (ja) 全自動洗濯機
KR20240077805A (ko) 세제공급장치를 포함하는 세탁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