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15553B - 洗衣机 - Google Patents

洗衣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15553B
CN115315553B CN202180023353.1A CN202180023353A CN115315553B CN 115315553 B CN115315553 B CN 115315553B CN 202180023353 A CN202180023353 A CN 202180023353A CN 115315553 B CN115315553 B CN 1153155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g
washing
water
shaft
partitio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2335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15553A (zh
Inventor
新村光则
竹内晴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Aqu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Aqu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Aqua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3155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155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155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155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17/00Washing machines having receptacles, stationary for washing purposes, wherein the washing action is effected solely by circulation or agitation of the washing liquid
    • D06F17/06Washing machines having receptacles, stationary for washing purposes, wherein the washing action is effected solely by circulation or agitation of the washing liquid by rotary impellers
    • D06F17/10Impeller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7/00Details specific to washing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21/00 - D06F25/00
    • D06F37/30Driving arrangements 
    • D06F37/40Driv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ing the receptacle and an agitator or impeller, e.g. alternative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ain Body Construction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Laundry Dryers (AREA)
  • Accessory Of Washing/Drying Machine, Commercial Washing/Drying Machine, Other Washing/Drying Machi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翼不易因扬水翼的旋转而一起旋转的洗衣机。全自动洗衣机(1)具备:洗涤脱水桶(22),以可旋转的方式配置于外桶(20)内;旋转翼(30),以可旋转的方式配置于洗涤脱水桶(22)的底部;扬水翼(40),以可旋转的方式配置于洗涤脱水桶(22)的底壁与旋转翼(30)之间;扬水路(26),设于洗涤脱水桶(22)的侧壁,供通过扬水翼(40)的旋转而供给来的水流过;吐出口,供流过扬水路(26)的水向洗涤脱水桶(22)内吐出;驱动单元(60),能以不驱动旋转翼(30)的方式驱动扬水翼(40);以及分隔板(50),将旋转翼(30)与扬水翼(40)之间分隔开。

Description

洗衣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洗衣机。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洗衣机,具备:旋转翼,旋转自如地设于洗涤兼脱水桶内的底部;扬水通道,设于洗涤兼脱水桶内的侧壁;扬水翼,设于洗涤兼脱水桶内的底部与旋转翼之间,通过扬水通道使洗涤兼脱水桶内的洗涤液循环;以及增速装置,使扬水翼的旋转速度比旋转翼的旋转速度快。
在上述洗衣机中,增速装置由固定于洗涤兼脱水桶的底部的太阳齿轮、固定于旋转翼并绕太阳齿轮旋转的行星齿轮、固定于扬水翼并与行星齿轮的外周啮合进行旋转的外圈齿轮构成。当旋转翼旋转时,该旋转被行星齿轮和外圈齿轮增速后传递给扬水翼,扬水翼比旋转翼高速旋转。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85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的洗衣机在清洗过程中旋转翼和扬水翼双方旋转。因此,在洗涤精致的洗涤物的情况下,会有精致的洗涤物因被旋转的旋转翼摩擦而容易损伤布料的隐患。
因此,包含驱动马达的驱动部可以考虑采用将驱动马达的旋转不传递给旋转翼而能传递给扬水翼的结构。这样一来,能通过由扬水翼的旋转实现的洗涤脱水桶内的水的循环来轻柔地清洗精致的衣物。
然而,在采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在扬水翼旋转时,该旋转会由于扬水翼与旋转翼之间的水的粘性而被传递给旋转翼,会有旋转翼即便未由驱动马达驱动也会旋转的隐患。
本发明解决了这样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翼不易因扬水翼的旋转而一起旋转的洗衣机。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主要方案的洗衣机具备:洗涤脱水桶,以可旋转的方式配置于外桶内;旋转翼,以可旋转的方式配置于所述洗涤脱水桶的底部;扬水翼,以可旋转的方式配置于所述洗涤脱水桶的底壁与所述旋转翼之间;扬水路,设于所述洗涤脱水桶的侧壁,供通过所述扬水翼的旋转而供给来的水流过;吐出口,供流过所述扬水路的水向所述洗涤脱水桶内吐出;驱动部,能以不驱动所述旋转翼的方式驱动所述扬水翼;以及分隔板,将所述旋转翼与所述扬水翼之间分隔开。
根据上述结构,在通过驱动部以不驱动旋转翼的方式仅驱动扬水翼时,能通过分隔板来切断通过扬水翼与旋转翼之间的水的粘性而传递来的、将要使旋转翼旋转的力。由此,能防止旋转翼随着扬水翼的旋转而旋转这样的情形。
在本方案的洗衣机中,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扬水翼容纳于设于所述洗涤脱水桶的底壁的凹部,所述分隔板的外周缘部从上方与所述洗涤脱水桶的底壁上的所述凹部的外周缘部重叠。
根据上述结构,从扬水翼推出来的水难以漏出到凹部的上方。由此,能从凹部向扬水路高效地供给水,能增加向扬水路的水的供给量。
在本方案的洗衣机中,可以采用还具备轴部、贯通孔以及限制部的结构,其中,所述轴部从所述旋转翼向下方延伸,所述贯通孔设于所述分隔板的中央部,供所述轴部贯通,所述限制部设于所述轴部,限制所述分隔板的中央部向上方的移动。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限制部来限制分隔板的中央部向上方的移动,因此,分隔板不易因扬水翼旋转时产生的水压而上浮或变形。
在本方案的洗衣机中,可以采用还具备轴部、贯通孔以及环状的突部的结构,其中,所述轴部从所述旋转翼向下方延伸,所述贯通孔设于所述分隔板,供所述轴部贯通,所述环状的突部设于所述分隔板上的所述贯通孔的周围,向上方突出。
根据上述结构,在从洗涤脱水桶内排水时等情况下,能通过突部来阻止流至分隔板并将要进入贯通孔的异物。由此,能防止异物堵在贯通孔与轴部之间而妨碍旋转翼的旋转。
在本方案的洗衣机中,可以在所述旋转翼形成多个第一孔。在这种情况下,在所述分隔板形成有具有所述第一孔的孔径以上的孔径的多个第二孔。
根据上述结构,在从洗涤脱水桶内排水时等情况下,能将通过旋转翼的第一孔排出到分隔板的上表面的异物通过第二孔排出。由此,异物不易堆积在分隔板的上表面。
在采用上述结构的情况下,进一步地,可以是,在所述扬水翼,在与所述洗涤脱水桶的底壁相对的下表面形成有叶片,并且形成有具有所述第一孔的孔径以上的孔径的多个第三孔,在所述洗涤脱水桶的底壁形成有在所述叶片旋转时吸入所述外桶的底部的水的吸入口。
若采用这样的结构,在从洗涤脱水桶内排水时等情况下,能将通过分隔板的第二孔排出到扬水翼的上表面的异物通过第三孔排出。由此,异物不易堆积在扬水翼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在扬水翼旋转时,能将外桶的底部的水从吸入口吸入并向扬水路供给,并且能将洗涤脱水桶内的水经过第二孔和第三孔摄入至扬水翼的叶片部分并向扬水路供给。由此,能增加扬水翼向扬水路的水的供给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提供一种旋转翼不易因扬水翼的旋转而一起旋转的洗衣机。
本发明的效果和意义通过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变得更加明确。但是,以下的实施方式终究只是实施本发明时的一个例示,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内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方式的全自动洗衣机的侧面剖视图。
图2为实施方式的示出了外桶的底部和驱动单元的全自动洗衣机主要部分纵剖视图。
图3的(a)为实施方式的旋转翼的俯视图。
图4的(a)和(b)分别为实施方式的扬水翼的俯视图和仰视图。
图5的(a)和(b)分别为实施方式的分隔板的俯视图和仰视图。
图6的(a)为实施方式的第一带轮的俯视图,图6的(b)为实施方式的第二带轮的俯视图。
图7为实施方式的示出了第一离合机构部的周边的驱动单元纵剖视图。
图8为实施方式的第一离合机构部的立体图。
图9的(a)为实施方式的示意性地表示由第一离合机构部切换为单翼驱动模式的状态的图,图9的(b)为实施方式的示意性地表示由第一离合机构部切换为双翼驱动模式的状态的图。
图10为实施方式的示出了第二离合机构部的周边的驱动单元的纵剖视图。
图11为实施方式的示出了第二离合机构部的周边的驱动单元的仰视图。
图12为实施方式的示出了第二离合机构部的周边的去除了第一带轮、第二带轮以及离合机构的状态的驱动单元仰视图。
图13的(a)是实施方式的上下被颠倒的离合机构910的立体图,图13的(b)是实施方式的离合器体的立体图,图13的(c)是实施方式的上下被颠倒的离合器支承部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全自动洗衣机(洗衣机);20:外桶;22:洗涤脱水桶;22b:通水口(吸入口);22c:外周缘部;24:凹部;25a:吐出口;26:扬水路;30:旋转翼;32:放水孔(第一孔);33:固定凸台(轴部);33a:大径部(限制部)40:扬水翼;45:通水孔(第一孔);50:分隔板;50a:外周缘部;51:凸台部;51a:突部;51b:孔(贯通孔);53:通水孔(第三孔);60:驱动单元(驱动部);400:旋转翼轴(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作为本发明的洗衣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全自动洗衣机1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施方式的全自动洗衣机1的侧面剖视图。
全自动洗衣机1具备构成外观的箱体10。箱体10包括上表面敞开的有底的方形筒状的机身部11和覆盖机身部11的上表面的上面板12。在箱体10的外底面设有脚13。在上面板12形成有用于投入洗涤物的投入口14。投入口14被开闭自如的上盖15覆盖。
在箱体10内,通过具有防振装置的四根吊棒21弹性地悬挂支承有上表面开口的大致圆筒状的外桶20。在外桶20内配置有上表面敞开的大致圆筒状的洗涤脱水桶22。在洗涤脱水桶22的侧壁遍及全周地形成有许多脱水孔22a。在洗涤脱水桶22的上部设有平衡环23。
在洗涤脱水桶22的底部配置有旋转翼30。此外,在洗涤脱水桶22的底部,在旋转翼30与洗涤脱水桶22的底壁之间配置有扬水翼40。在洗涤脱水桶22的底壁形成有对应扬水翼40的形状凹陷成大致圆形的凹部24,该凹部24中容纳有扬水翼40。在凹部24的入口配置有将旋转翼30与扬水翼40之间分隔开的分隔板50。旋转翼30、扬水翼40以及分隔板50的详细结构将在后面说明。
在洗涤脱水桶22的底壁于凹部24的位置形成有多个通水口22b。通水口22b相当于本发明的吸入口。
在洗涤脱水桶22的侧壁装配有扬水罩25,由此,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扬水路26以隔开大致均等的间隔的方式配置于周向上的三处。各扬水路26的下端部与凹部24相连。在各扬水罩25的上部形成有狭缝状的吐出口25a。
在外桶20的外底部配置有用于驱动洗涤脱水桶22、旋转翼30以及扬水翼40的驱动单元60。在清洗过程和漂洗过程中,根据洗涤运转进程,驱动单元60有时使旋转翼30和扬水翼40旋转,有时不使旋转翼30旋转而使扬水翼40旋转。此外,驱动单元60在脱水过程中使洗涤脱水桶22、旋转翼30以及扬水翼40一体旋转。驱动单元60相当于本发明的驱动部。驱动单元60的详细结构将在后面说明。
在外桶20的外底部形成有圆筒状的排水口部20a。在排水口部20a连接有排水阀70。在排水阀70连接有排水软管71。即,由排水口部20a和排水软管71构成排水路径,在该排水路径配置有排水阀70。当排水阀70打开时,蓄于洗涤脱水桶22和外桶20中的水通过排水软管71被排出机外。
在上面板12的后部配置有用于将自来水供给至洗涤脱水桶22内的供水单元80。供水单元80具有供水阀81。供水阀81连接至自来水龙头。当供水阀81打开时,自来水从自来水龙头被导入供水单元80。被导入的自来水从供水单元80的注水口82向洗涤脱水桶22内流出。
图2为示出了外桶20的底部和驱动单元60的全自动洗衣机1主要部分纵剖视图。图3的(a)为旋转翼30的俯视图。图4的(a)和(b)分别为扬水翼40的俯视图和仰视图。图5的(a)和(b)分别为分隔板50的俯视图和仰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省略了吊棒21的图示。
首先对旋转翼30、扬水翼40以及分隔板5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2和图3,旋转翼30具有大致圆板状。在旋转翼30的上表面形成有从中央呈辐射状延伸的多个叶片31。此外,在旋转翼30,在两个叶片31之间的各区域形成有多个放水孔32。放水孔32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孔。
在旋转翼30,于下表面的中央部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圆柱状的固定凸台33。固定凸台33包括外径大的上侧的大径部33a和外径比大径部33a小了分隔板50的凸台部51的壁厚的量的下侧的小径部33b。在固定凸台33形成有供旋转翼轴400插入的凸台孔34。此外,在固定凸台33,于凸台孔34之上形成有底面具有安装孔的凹部35。
驱动单元60的旋转翼轴400的上端部插入固定凸台33的凸台孔34中,穿过安装孔35a的螺丝91被固定在旋转翼轴400的上端部的螺纹孔中。由此,旋转翼轴400被装配于旋转翼30。由固定凸台33和旋转翼轴400构成从旋转翼30向下方延伸的本发明的轴部。
参照图2和图4的(a)、(b),扬水翼40具有大致圆板状。扬水翼40的中央侧稍微向下方凹陷,由此形成圆形的凹部41。在扬水翼40,于凹部41的中央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有底圆筒状的固定部42。在固定部42,于中央形成有圆形的开口部43,在开口部43的周围形成有多个安装孔44。在凹部41,于固定部42以多个通水孔45沿周向排列的方式在径向方向上形成有三列通水孔45。中央列的通水孔45的孔径比其他列的通水孔45的孔径大。此外,任意大小的通水孔45的孔径都比旋转翼30的放水孔32的孔径大。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使三列所有的多个通水孔45的孔径相等。通水孔45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三孔。
在扬水翼40的下表面形成有从包围固定部42的环状的肋46朝向外周侧呈辐射状延伸的多个叶片47。在扬水翼40的上表面,于外周缘部形成有环状的肋48。
驱动单元60的扬水翼轴300的法兰形的上端部从下方与固定部42抵接。穿过各安装孔44的螺丝92被固定在扬水翼轴300的上端部的螺纹孔中。由此,扬水翼轴300装配于扬水翼40。旋转翼轴400穿过固定部42的开口部43。
参照图2和图5的(a)、(b),分隔板50形成为大致圆形的浅碟状,具有从外周缘部50a朝向中央部阶段性地变深的截面形状。在分隔板50的中央部设有圆筒状的凸台部51。凸台部51的上端部作为环状的突部51a比凸台部51周围的凹部52的底面向上方突出。在凹部52以多个通水孔53沿周向排列的方式在径向方向上形成有三列通水孔53。中央列的通水孔53的孔径比其他列的通水孔53的孔径大。此外,任意大小的通水孔53的孔径都比旋转翼30的放水孔32的孔径大。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使三列所有的多个通水孔53的孔径相等。通水孔53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孔。
在分隔板50,于外周缘部50a的下表面形成有增强用的环状的筋54和从筋54向外侧延伸的定位片55。定位片55以在周向上隔开大致均等的间隔的方式形成于三处。
洗涤脱水桶22的底壁上的凹部24的外周缘部22c比其外侧低一层。三个扬水罩25的下端部构成凹部24的外周缘部22c的一部分,在该下端部的中央形成有狭缝槽25b。
分隔板50以覆盖凹部24即凹部24内的扬水翼40整体的方式配置于洗涤脱水桶22的底壁,其外周缘部50a从上方与凹部24的外周缘部22c重叠。分隔板50的三个定位片55插入三个扬水罩25的狭缝槽25b。由此,分隔板50以不会在水平方向上转动的方式固定于洗涤脱水桶22的底壁。
在分隔板50的凸台部51插入有旋转翼30的固定凸台33的小径部33b。即,固定凸台33和旋转翼轴400贯通凸台部51的内部的孔51b。在凸台部51的内周面与小径部33b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凸台部51被夹在配置于固定凸台33的大径部33a的底面的垫圈36与安装于旋转翼轴400的垫圈37之间。凸台部51经由垫圈36与大径部33a抵接,由此分隔板50的中央部向上方的移动被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凸台部51的内部的孔51b相当于本发明的贯通孔。此外,固定凸台33的大径部33a相当于本发明的限制部。
在凸台部51经由垫圈36与大径部33a抵接的状态下,分隔板50呈如下状态:以向上方稍微翘曲的方式弹性变形,其外周缘部50a按压凹部24的外周缘部22c。
固定凸台33和旋转翼轴400经由两个垫圈36、37与凸台部51接触。两个垫圈36、37为金属制,摩擦阻力小。因此,施加于固定凸台33和旋转翼轴400的滑动阻力变小,能使旋转翼30顺畅地旋转。
接着,对驱动单元6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2,驱动单元60包括:驱动马达100、脱水桶轴200、扬水翼轴300、旋转翼轴400、轴承单元500、第一传递机构部600、第二传递机构部700、第一离合机构部800以及第二离合机构部900。
驱动马达100是外转子型DC无刷马达,产生用于驱动洗涤脱水桶22、旋转翼30以及扬水翼40的转矩。驱动马达100包括转子110和定子120。在转子110的中央装配有马达轴130。马达轴130经由上下的滚动轴承141、142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支承部150。需要说明的是,驱动马达100也可以是内置转子型DC无刷马达等其他种类的马达。
脱水桶轴200、扬水翼轴300以及旋转翼轴400分别构成洗涤脱水桶22、扬水翼25以及旋转翼24的旋转轴。
脱水桶轴200通过将上部、中间部以及下部的三个构件结合而形成。脱水桶轴200中空,其中央部向外侧鼓出,构成制动鼓201。在脱水桶轴200的内部,在上端部和下端部设有滑动轴承211、212,在滑动轴承211的上方设有油封213。
扬水翼轴300插入脱水桶轴200。扬水翼轴300的上部从脱水桶轴200向上方突出,扬水翼轴300的下部从脱水桶轴200向下方突出。扬水翼轴300的外周面由滑动轴承211、212承接,扬水翼轴300在脱水桶轴200内顺畅地旋转。此外,通过油封213,能防止水进入脱水桶轴200与扬水翼轴300之间。扬水翼轴300中空,在其内部于上端部和下端部设有滑动轴承311、312,在滑动轴承311的上方设有油封313。
旋转翼轴400插入扬水翼轴300。旋转翼轴400的上部从扬水翼轴300向上方突出,旋转翼轴400的下部从扬水翼轴300向下方突出。旋转翼轴400的外周面由滑动轴承311、312承接,旋转翼轴400在扬水翼轴300内顺畅地旋转。此外,通过油封313,能防止水进入扬水翼轴300与旋转翼轴400之间。
轴承单元500包括:安装台510,具有大致长方形的平面形状;以及轴承箱520,从下方装配于安装台510的中央部。在安装台510的上表面于中央部形成有圆形的轴承凹部511。在轴承凹部511内配置有滚动轴承531。此外,在轴承凹部511的入口设有油封540。
轴承箱520具有其底部521的直径变窄的有底圆筒状。在轴承箱520的底部521配置有滚动轴承532。在轴承箱520的上端形成有凸缘部522,该凸缘部522螺纹固定于安装台510(参照图8)。此外,在轴承箱520的上端形成有支承后述的杆轴的支承部523。
被扬水翼轴300和旋转翼轴400可旋转地插入的脱水桶轴200中,其上部经由滚动轴承531可旋转地支承于安装台510的轴承凹部511,其下部经由滚动轴承532可旋转地支承于轴承箱520的底部521。脱水桶轴200的制动鼓201被容纳于轴承箱520内。
安装台510装配于外桶20的底壁。脱水桶轴200伸入外桶20的内部。在外桶20内,在洗涤脱水桶22固定有脱水桶轴200。此外,扬水翼轴300和旋转翼轴400伸入洗涤脱水桶22的内部。在洗涤脱水桶22的内部,如上所述,在扬水翼40固定有扬水翼轴300,在旋转翼30固定有旋转翼轴400
在安装台510,在轴承箱520那一侧以马达轴130朝下的方式装配有驱动马达100。由此,在外桶20的下方,马达轴130呈与旋转翼轴400及扬水翼轴300平行的状态。此外,在安装台510,在相对于轴承箱520与驱动马达100相反一侧装配有排水阀70。
图6的(a)是第一带轮610的俯视图,图6的(b)是第二带轮710的俯视图。
参照图2和图6的(a),第一传递机构部600包括:第一带轮610、第一马达带轮620以及连结第一带轮610和第一马达带轮620的第一传动带630。
第一带轮610在外桶20的下方固定于从扬水翼轴300露出的旋转翼轴400的下部。第一带轮610包括圆盘状的带轮部611和装配于带轮部611的上侧中央的离合器轮壳部612。在离合器轮壳部612的上端面形成有在周向上具有规定的间隔的多个卡合凹部613。
第一马达带轮620包括下端具有凸缘的带轮部621和一体形成于带轮部621的上侧的毂部622。
第一马达带轮620由驱动马达100的马达轴130可旋转地支承。即,第一马达带轮620的毂部622经由两个滚动轴承640装配于马达轴130的顶端部。第一马达带轮620通过滚动轴承640相对于马达轴130顺畅地旋转。
第一带轮610的带轮部611的外径大于第一马达带轮620的带轮部621的外径。在第一带轮610的带轮部611与第一马达带轮620的带轮部621之间缠有第一传动带630。
当第一马达带轮620通过第一离合机构部800的切换动作而处于固定于马达轴130的状态时,通过第一传递机构部600,驱动马达100的旋转被传递给旋转翼轴400。此时,驱动马达100的旋转根据由带轮部611与带轮部621的外径比决定的减速比被减速。
参照图2和图6的(b),第二传递机构部700包括:第二带轮710、第二马达带轮720以及连结第二带轮710和第二马达带轮720的第二传动带730。
第二带轮710具有圆盘状,在外桶20的下方固定于从脱水桶轴200露出的扬水翼轴300的下部。第二带轮710以与第一带轮610并列的方式位于第一带轮610的上方。在第二带轮710的外周部形成有供第二传动带730缠绕的槽部711。此外,在第二带轮710形成有在周向上具有规定的间隔的多个贯通孔712。贯通孔712具有与卡合凹部613大致相同的形状和大致相同的大小。
第二马达带轮720具有下表面敞开的碟状,固定于比马达轴130的第一马达带轮620靠上方处。在第二马达带轮720的外周部形成有供第二传动带730缠绕的槽部721。
第二带轮710的外径与第二马达带轮720的外径相等。在第二带轮710与第二马达带轮720之间缠有第二传动带730。
通过第二传递机构部700,驱动马达100的旋转被以相同的速度传递给扬水翼轴300。
第一离合机构部800通过使马达轴130的旋转能或不能经由第一传递机构部600传递给旋转翼轴400而在双翼驱动模式与单翼驱动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其中,双翼驱动模式是驱动马达100的旋转被传递给旋转翼30和扬水翼40双方的驱动模式,单翼驱动模式是驱动马达100的旋转不传递给旋转翼30而传递给扬水翼40的驱动模式。
图7是示出了第一离合机构部800的周边的驱动单元60纵剖视图。图8是第一离合机构部800的立体图。
参照图7和图8,第一离合机构部800包括:离合器体810、弹簧820、离合器杆830、杆支承部840、杆驱动装置850以及安装板860。
离合器体810以位于第一马达带轮620与第二马达带轮720之间的方式配置于马达轴130。离合器体810包括离合部811、包围部812以及滚动轴承813。离合部811具有大致圆筒形状,配置为下侧部811a的外径比上侧部811b的外径大。在下侧部811a形成有具有与第一马达带轮620的毂部622的外径大致相等的内径的卡合凹部814。在卡合凹部814的内周面遍及全周地形成有第一花键815。与第一花键815对应,在第一带轮620的凸台部的外周面遍及全周地形成有花键623。
在上侧部811b的内周面遍及全周地形成有第二花键816。与第二花键816对应,在马达轴130上第一马达带轮620与第二马达带轮720之间的位置,于外周面遍及全周地形成有花键131。花键131的上下尺寸比第二花键816的上下尺寸大。
离合部811的第二花键816与马达轴130的花键131卡合,通过该卡合,离合部811呈能相对于马达轴130向马达轴130的轴线方向移动且能与马达轴130一起旋转的状态。
包围部812形成为圆环状,以离合部811可旋转的方式经由滚动轴承813包围离合部811。通过滚动轴承813,离合部811相对于包围部812顺畅地旋转。在包围部812,沿着脱水桶轴200和马达轴130排列的方向(以下,称为轴排列方向)形成有外周面相互背向的一对轴部817。
离合器体810向离合部811的第一花键815与第一马达带轮620的毂部622的花键623卡合的卡合位置移动,由此进行将第一马达带轮620固定于马达轴130以使马达轴130的旋转传递给第一马达带轮620的动作。此外,离合器体810向第一花键815与花键623的卡合解除的解除位置移动,由此进行解除第一马达带轮620相对于马达轴130的固定以使马达轴130的旋转不传递给第一马达带轮620的动作。离合器体810位于解除位置时,几乎整个离合器体810容纳于第二马达带轮720的内部。
弹簧820被配置于离合器体810与第二马达带轮720之间,对离合器体810向第一马达带轮620侧即卡合位置侧施力。
离合器杆830、杆支承部840、杆驱动装置850以及安装板860沿着与轴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于离合器体810。
离合器杆830包括杆主体831、一对臂832以及操作片833。杆主体831具有在轴排列方向上长的方形。一对臂832从杆主体831延伸至离合器体810,设于顶端部的承接部832a从下方承接包围部812的轴部817。操作片833设于杆主体831的与臂832相反一侧,向杆驱动装置850侧突出。
杆支承部840包括从安装板860延伸的一对支承片841和固定于一对支承片841的顶端部并贯通杆主体831的支轴842,将离合器杆830以能以支轴842为中心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
杆驱动装置850包括转矩马达851和凸轮852。转矩马达851产生用于使离合器体810工作的动力即转矩。凸轮52具有圆盘状,通过转矩马达851的转矩而绕水平轴旋转。在凸轮852的正面,通过内侧和外侧的两层肋形成有圆形的凸轮槽853。凸轮槽853的中心与凸轮852的旋转中心错开。在凸轮槽853的内部容纳有离合器杆830的操作片833。
杆驱动装置850固定于安装板860。安装板860固定于轴承单元500的安装台510。由此,杆驱动装置850即转矩马达851在外桶20的下方与马达轴130平行配置。
图9的(a)为示意性地表示由第一离合机构部800切换为单翼驱动模式的状态的图,图9的(b)为示意性地表示由第一离合机构部800切换为双翼驱动模式的状态的图。
当凸轮852通过转矩马达851的工作而旋转时,如图9的(a)和(b)所示,离合器杆830的操作片833被凸轮槽853引导而向下方或上方转动,离合器杆830的臂832向与操作片833相反的方向即上方或下方转动。
在单翼驱动模式下,如图9的(a)所示,凸轮槽853处于最下位置,操作片833被下压,臂832的顶端部即承接部832a被上推。由此,离合器体810抵抗弹簧820的施加力而被上推至解除位置,离合器体810的第一花键815与第一马达带轮620的花键623呈脱离的状态,呈第一马达带轮620不被固定于马达轴130的状态。马达轴130的旋转被传递给第二马达带轮720,被传递给扬水翼轴300即扬水翼40,但不传递给第一马达带轮620,不传递给旋转翼轴400即旋转翼30。
另一方面,在双翼驱动模式下,如图9的(b)所示,凸轮槽853处于最上位置,操作片833被上推,臂832的承接部832a被下压。由此,离合器体810被弹簧820的施加力下压至卡合位置,呈第一花键815与花键623卡合的状态,呈第一马达带轮620被固定于马达轴130的状态。马达轴130的旋转被传递给第二马达带轮720和第一马达带轮620双方,被传递给扬水翼轴300即扬水翼40和旋转翼轴400即旋转翼30双方。
图10是示出了第二离合机构部900的周边的驱动单元60纵剖视图。图11是示出了第二离合机构部900的周边的驱动单元60仰视图。图12是示出了第二离合机构部900的周边的去除了第一带轮610、第二带轮710以及离合机构910的状态的驱动单元60仰视图。图13的(a)是上下被颠倒的离合机构910的立体图。图13的(b)是离合器体950的立体图,图13的(c)是上下被颠倒的离合器支承部970的立体图。
需要说明的是,图11中,为了便于说明,示出了在比第二带轮710靠上的位置剖切脱水桶轴200、扬水翼轴300、旋转翼轴400以及离合器体950的状态,图12中,为了便于说明,轴承箱520仅通过剖面示出其躯干部。
参照图10至图13的(c),第二离合机构部900包括离合机构910和用于驱动离合机构910的驱动装置920。通过离合机构910和驱动装置920,在一体驱动模式和独立驱动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其中,一体驱动模式是能通过限制旋转翼轴400和扬水翼轴300相对于脱水桶轴200的旋转来使旋转翼30和扬水翼40与洗涤脱水桶22一体旋转的驱动模式,独立驱动模式是能通过解除旋转翼轴400和扬水翼轴300相对于脱水桶轴200的旋转限制来使旋转翼30和扬水翼40相对于洗涤脱水桶22旋转的驱动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扬水翼轴300的上端部固定于扬水翼40并将旋转翼轴400的上端部固定于位于比扬水翼40靠上的位置的旋转翼30的结构上,旋转翼轴400位于扬水翼轴300的内侧。由此,脱水桶轴200与旋转翼轴400之间存在扬水翼轴300,因此难以实现仅限制旋转翼轴400相对于脱水桶轴200的旋转的结构。由此,离合机构910被设为:在一体驱动模式下旋转翼轴400相对于脱水桶轴200的旋转被限制时,扬水翼轴300的旋转也被限制。
进一步地,第二离合机构部900中包括用于对脱水桶轴200进行制动的制动机构930和用于使排水阀70开闭的开闭机构940。驱动装置920被用于制动机构930和开闭机构940的驱动。
离合机构910包括离合器体950、移动机构960以及离合器支承部970。
离合器支承部970具有圆筒状,固定于轴承箱520的底部521。在离合器支承部970的下表面形成有环状的凹凸部971。
离合器体950被配置于脱水桶轴200上离合器支承部970与第二带轮710之间。离合器体950形成为上端部的外径比其他部分的外径大的圆筒状,在内侧具有毂部951。在离合器体950的下端部形成有在周向上具有规定的间隔并向下方即第二带轮710侧突出的多个卡合突部952。卡合突部952具有与卡合凹部613及贯通孔712大致相同的剖面形状。此外,在离合器体950的上端部于内周面遍及全周地形成有与离合器支承部970的凹凸部971啮合的环状的凹凸部953。进一步地,在毂部951的内周面遍及全周地形成有花键954。
在脱水桶轴200上轴承箱520与第二带轮710之间的位置于外周面遍及全周地形成有花键214。花键214的上下尺寸比毂部951的花键954的上下尺寸大。
毂部951的花键954与脱水桶轴200的花键214卡合,通过该卡合,离合器体950呈能相对于脱水桶轴200向脱水桶轴200的轴线方向移动且能与脱水桶轴200一起旋转的状态。
移动机构960使离合器体950在限制位置与解除位置之间移动,其中,限制位置是卡合突部952卡合于卡合凹部613而旋转翼轴400相对于脱水桶轴200的旋转被限制的位置,解除位置是卡合突部952脱离卡合凹部613而旋转翼轴400相对于脱水桶轴200的旋转限制被解除的位置。在离合器体950向解除位置进行了移动时,离合器体950的凹凸部953与离合器支承部970的凹凸部971啮合,脱水桶轴200经由离合器支承部970固定于轴承箱520,变得不能旋转。
移动机构960包括:第一弹簧961、第一杆962、杆支承部963、中继金属丝964、第二杆965、杆轴966、第二弹簧967以及连结体968。
第一弹簧961被配置于离合器体950与轴承箱520的滚动轴承532之间,对离合器体950向第二带轮710侧即限制位置侧施力。
第一杆962包括沿着离合器体950的比上端部靠下的部分的外周面的大致半圆弧状的头部981和从头部981向上方延伸的杆部982。在头部981的两侧的顶端部形成有从下方与离合器体950的上端部接触而将上端部向上方按压的按压部983。
杆支承部963包括与离合器支承部970一体形成的一对支承片963a和固定于一对支承片963a的顶端部并贯通杆部982的下端部的支轴963b,将第一杆962以能以支轴963b为中心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
中继金属丝964连结第一杆962和第二杆965。在中继金属丝964于中间位置一体形成有弹簧964a。中继金属丝964的一端被装配于第一杆962的杆部982的上端部。
杆轴966支承于轴承箱520的支承部523并向下方延伸。在杆轴966的下部可转动地装配有第二杆965。在第二杆965形成有向远离脱水桶轴200的方向延伸的臂部965a。在臂部965a的中间位置形成有安装销965b,在安装销965b装配有中继金属丝964的另一端。需要说明的是,杆轴966还被用于制动机构930。
第二弹簧967是螺旋弹簧,装配于杆轴966,以使第二杆965向第一杆962的杆部982被拉拽的方向转动的方式对第二杆965施力。
连结体968被配置于驱动装置920与排水阀70之间,具有第一连结部968a和第二连结部968b。在第一连结部968a连结有第二杆965的臂部965a。此外,在连结体968,在驱动装置920侧的端部设有第一安装部968c,在排水阀70侧的端部设有第二安装部968d。
制动机构930包括制动带931、制动杆932以及弹簧933。在制动带931于背面贴附有制动靴934。制动带931在轴承箱520内被缠绕于脱水桶轴200的制动鼓201。在轴承箱520,于支承部523侧形成有两个孔524。制动带931的一端从一个孔524伸出到轴承箱520之外,通过螺丝935固定于轴承箱520。此外,制动带931的另一端从另一个孔524伸出到轴承箱520之外,通过销936固定于制动杆932。
制动杆932可转动地装配于杆轴966的上部。在制动杆932形成有向远离脱水桶轴200的方向延伸的臂部932a。臂部932a连结于连结体968的第二连结部968b。
弹簧933是螺旋弹簧,装配于杆轴966,以使制动杆932向制动带931被拉拽的方向转动的方式对制动杆932施力。在该状态下,由于制动带931的制动靴934与制动鼓201接触,因此制动鼓201的旋转被制止。
开闭机构包括工作体941和连结棒942。工作体941插入排水阀70的阀室72内,连接于以可移动的方式配置在阀室72内的阀体73。连结棒942一端连接于工作体941,另一端装配于连结体968的第二安装部968d。工作体941和连结棒942向靠近或远离排水阀70的方向移动,由此阀体73关闭或打开与排水口部20a相连的排水口74。
驱动装置920包括转矩马达921、凸轮922以及连结金属丝923。转矩马达921产生用于使离合机构910的移动机构960、制动机构930以及开闭机构940工作的动力即转矩。凸轮922具有圆盘状,通过转矩马达921的转矩而绕水平轴旋转。在凸轮922的正面,于外周缘部设有安装部924。连结金属丝923一端装配于安装部924,另一端装配于连结体968的第一安装部968c。
在独立驱动模式下,如图7和图8所示,呈第一杆962的杆部982被第二杆965经由中继金属丝964拉拽,第一杆962的头部981被上推的状态。头部981的按压部983与离合器体950接触而将离合器体950上推,离合器体950的凹凸部953与离合器支承部970的凹凸部971啮合。由此,呈脱水桶轴200被固定于轴承箱520而不能旋转,旋转翼轴400和扬水翼轴300能独立于脱水桶轴200进行旋转的状态。即,呈旋转翼30和扬水翼40能独立于洗涤脱水桶22进行旋转的状态。
在独立驱动模式下,制动带931的制动靴934与制动鼓201接触,脱水桶轴200即洗涤脱水桶22被制动机构930制止。此外,排水阀70呈由开闭机构940关闭了阀体73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1和图13的(a)中,中继金属丝964的弹簧964a被描绘成自然长度状态,但实际上,在独立驱动模式下,弹簧964a处于稍微伸展的状态。由此,离合器体950被施加来自按压部983的按压力,因此能使凹凸部953、971彼此牢固地卡合。
从独立驱动模式切换至一体驱动模式时,凸轮922通过转矩马达921的工作而旋转,连结体968被连结金属丝923拉拽而向驱动装置920侧移动。由此,第二杆965抵抗第二弹簧967的施加力而向驱动装置920侧转动,第一杆962被中继金属丝964推压而转动,其头部981被下压。如图7的虚线所示,离合器体950通过第一弹簧961的施加力被下压,凹凸部953、971彼此的啮合被解除,并且离合器体950的卡合突部952贯通第二带轮710的贯通孔712而卡合于第一带轮610的卡合凹部613。由此,呈旋转翼轴400和扬水翼轴300被固定于脱水桶轴200,脱水桶轴200、旋转翼轴400以及扬水翼轴300能一体旋转的状态。即,呈洗涤脱水桶22、旋转翼30以及扬水翼40能一体旋转的状态。
在一体驱动模式下,当连结体968向驱动装置920侧移动时,制动杆932抵抗弹簧933的施加力而向驱动装置920侧转动,制动带931松弛,制动靴934离开制动鼓201。由此,脱水桶轴200即洗涤脱水桶22呈不被制动机构930制止的状态。此外,在开闭机构940中,工作体941和连结棒942向远离排水阀70的方向移动。由此,排水阀70的阀体73被打开。
全自动洗衣机1中进行各种运转进程的洗涤运转。在洗涤运转进程中,除了洗涤标准洗涤物的标准进程,还包括洗涤精致洗涤物的精致进程。在洗涤运转中,依次执行清洗过程、中间脱水过程、漂洗过程以及最终脱水过程。
在清洗过程中,通过第二离合机构部900,驱动模式被切换为独立驱动模式。由此,洗涤脱水桶22呈被固定为不旋转的状态,旋转翼30和扬水翼40呈能相对于洗涤脱水桶22旋转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向独立驱动模式的切换在上一次洗涤运转中的终漂洗过程结束时进行。此时,通过制动机构930,驱动马达100被停止,惯性旋转的洗涤脱水桶22被制动。
进一步地,在清洗过程中,在洗涤进程为标准进程的情况下,通过第一离合机构部800,驱动模式被切换为双翼驱动模式。由此,呈驱动马达100的旋转被传递给旋转翼30和扬水翼40双方的状态。
在洗涤脱水桶22内蓄有含有洗涤剂的水的状态下,驱动马达100间或停止地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由此,旋转翼30和扬水翼40间或停止地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此时,扬水翼40比旋转翼30高速旋转。
通过旋转翼30的旋转,在洗涤脱水桶22内产生涡流。洗涤脱水桶22内的洗涤物通过涡流的作用被搅拌或相互摩擦从而被洗涤。此外,洗涤物还通过被旋转翼24的叶片31摩擦而被洗涤。
当扬水翼40旋转时,洗涤脱水桶22与外桶20之间的水经过通水口22b被吸入凹部24内。吸入的水被扬水翼40推出而被送向各扬水路26,流过各扬水路26内并从各吐出口25a被放出到洗涤脱水桶22内。洗涤脱水桶22内的水面侧的洗涤物被落下的水敲洗。需要说明的是,在清洗过程中,还发挥了洗涤剂的清洗性能。
这样,通过由旋转翼30的旋转引起的涡流等的作用和由扬水翼40的旋转引起的水的循环放水,标准洗涤物被良好地清洗。
另一方面,在清洗过程中,在洗涤进程为精致进程的情况下,通过第一离合机构部800,驱动模式被切换为单翼驱动模式。由此,呈驱动马达100的旋转不传递给旋转翼30而传递给扬水翼40的状态。
在洗涤脱水桶22内蓄有含有洗涤剂的水的状态下,驱动马达100旋转。由此,在旋转翼30停止的状态下扬水翼40旋转。此时,驱动马达100和扬水翼40既可以向顺时针和逆时针的任一方向连续地旋转,也可以间歇地旋转。在驱动马达100和扬水翼40间歇旋转的情况下,也可以间或停止地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
洗涤脱水桶22内的洗涤物通过被从扬水路26的吐出口25a放出的含有洗涤剂的水敲打而被洗涤。此外,洗涤脱水桶22内产生从水面侧前往底部侧的水流,水穿过洗涤物中,由此洗涤物被洗涤。此时,旋转翼30不被驱动马达100旋转驱动,因此不会产生涡流,难以产生洗涤物彼此的摩擦。此外,洗涤物也难以被旋转翼30的叶片31摩擦。
其中,旋转翼30与扬水翼40之间夹有分隔板50。因此,当扬水翼40旋转时,能通过分隔板50来切断因扬水翼40与旋转翼30之间的水的粘性而传递来的、将要使旋转翼30旋转的力。由此,能防止旋转翼30随着扬水翼40的旋转而旋转这样的情形。
此外,分隔板50的外周缘部50a与洗涤脱水桶22的底壁上的凹部24的外周缘部22c重叠,因此当扬水翼40旋转时,从叶片47被推出的水难以漏出至凹部24的上方。进一步地,由于分隔板50的外周缘部50a呈按压凹部24的外周缘部22c的状态,因此水更难以从凹部24漏出。由此,能从凹部24向扬水路26高效地供给水,能增加向扬水路26的水的供给量。
进一步地,由于在分隔板50和扬水翼40设有通水孔53、45,因此能将洗涤脱水桶22内的水经过这些通水孔53、45摄入至扬水翼的叶片47的部分。由此,能进一步增加扬水翼40向扬水路26的水的供给量。
进一步地,分隔板50的中央部向上方的移动被旋转翼30的固定凸台33的大径部33a限制。因此,即使被因扬水翼40的旋转而产生的水压向上方推,分隔板50也不易上浮或变形。
需要说明的是,还能通过进行短时间的旋转翼的间歇旋转来一边使洗涤物一点点移动一边高效地使循环水接触洗涤物。
这样,通过由扬水翼40的旋转引起的水的循环放水,精致的洗涤物以布料损伤受到抑制的方式良好地被清洗。
在漂洗过程中,与清洗过程同样,在洗涤进程为标准进程的情况下,旋转翼30和扬水翼40旋转,通过由旋转翼30的旋转引起的涡流等的作用和由扬水翼40的旋转引起的水的循环放水,标准洗涤物被良好地漂洗。此外,在洗涤进程为精致进程的情况下,只有扬水翼40旋转,通过由扬水翼40的旋转引起的水的循环放水,精致的洗涤物以布料损伤而受到抑制的方式被良好地清洗。
需要说明的是,在漂洗过程中,在中间脱水过程结束后紧接着进行向独立驱动模式的切换,通过制动机构930,驱动马达100被停止,惯性旋转的洗涤脱水桶22被制动。
在中间脱水过程和最终脱水过程中,通过第二离合机构部900,驱动模式被切换为一体驱动模式。由此,呈脱水桶轴200、扬水翼轴300以及旋转翼轴400三者结合,洗涤脱水桶22、旋转翼30以及扬水翼40能一体地旋转的状态。此外,通过第一离合机构部800,驱动模式被切换为单翼驱动模式。由此,呈驱动马达100的旋转不经由第一传递机构部600传递给旋转翼轴400而经由第二传递机构部700传递给扬水翼轴300的状态。
当切换为一体驱动模式时,排水阀70被开闭机构940打开。由此,从洗涤脱水桶22内和外桶20内排水。
在从洗涤脱水桶22内排水时,细小的异物与水一起穿过旋转翼30的放水孔32向分隔板50的上表面排出。异物与水一起聚集到分隔板50的中央部的凹部52,穿过多个通水孔53向扬水翼40的上表面排出。此时,由于分隔板50的通水孔53比放水孔32大,因此异物容易通过通水孔53。此外,由于在分隔板50的中央部设有作为凸台部51的上端部的环状的突部51a,因此能通过突部51a来阻止流向中央部的异物,能防止异物进入凸台部51与旋转翼30的固定凸台33之间。
向扬水翼40的上表面排出的异物与水一起穿过形成于扬水翼40的多个通水孔45向扬水翼40的下方排出,从洗涤脱水桶22的底壁的通水口22b向底壁与外桶20的底壁之间排出。此时,由于扬水翼40的通水孔45比放水孔32大,因此异物容易通过通水孔45。
洗涤脱水桶22内及外桶20内的排水结束后,驱动马达100高速向一个方向旋转。由于第二传递机构部700中不发生速度的增减,因此扬水翼轴300和与扬水翼轴300一体化的脱水桶轴200及旋转翼轴400以与驱动马达100相同的速度旋转。由此,洗涤脱水桶22、旋转翼30以及扬水翼40以与驱动马达100相同的速度一体地高速旋转。通过洗涤脱水桶22中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洗涤物被脱水。
在精致进程下,与标准进程相比,可以降低脱水时的驱动马达100的转速或缩短脱水时间以使洗涤物不易损伤。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洗涤进程,可以设置将标准洗涤物一边抑制布料损伤一边进行洗涤的布料损伤减少进程。在该布料损伤减少进程下,在清洗过程和漂洗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通过第一离合机构部800来进行双翼驱动模式与单翼驱动模式之间的切换。由此,产生旋转翼30及扬水翼40双方旋转的期间和只有扬水翼40旋转的期间。
<实施方式的效果>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通过以下方式来洗涤精致的洗涤物:通过驱动单元60,不使旋转翼30旋转而仅使扬水翼40旋转,一边从吐出口25a放出水一边使水在洗涤脱水桶22与扬水路26之间循环。因此,能抑制因洗涤而造成的精致的洗涤物的布料损伤。
需要说明的是,还能通过进行短时间的旋转翼的间歇旋转来一边使洗涤物一点点移动一边高效地使循环水接触洗涤物。
并且,由于在旋转翼30与扬水翼40之间设有分隔板50,因此能防止在扬水翼40旋转时该旋转由于扬水翼40与旋转翼30之间的水的粘性而传递给旋转翼30而使得旋转翼30一起旋转这样的问题。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分隔板50的外周缘部50a从上方与洗涤脱水桶22的底壁上的凹部24的外周缘部22c重叠,因此当扬水翼40旋转时,从叶片47被推出的水难以漏出至凹部24的上方。由此,能从凹部24向扬水路26高效地供给水,能增加向扬水路26的水的供给量。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分隔板50的中央部向上方的移动被旋转翼30的固定凸台33的大径部33a限制,因此,分隔板50不易因扬水翼40旋转时产生的水压而上浮或变形。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分隔板50的中央部设有环状的突部51a,因此在从洗涤脱水桶22内排水时等情况下,能通过突部51a来阻止流至分隔板50并将要进入凸台部51的孔51b的异物。由此,能防止异物堵在凸台部51与旋转翼30的固定凸台33之间而妨碍旋转翼30的旋转。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分隔板50设有比旋转翼30的放水孔32大的多个通水孔53,因此在从洗涤脱水桶22内排水时等情况下,能将通过旋转翼30的放水孔32排出到分隔板50的上表面的异物通过通水孔53排出。由此,异物不易堆积在分隔板50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扬水翼40设有比旋转翼30的放水孔32大的多个通水孔45,因此从洗涤脱水桶22内排水时等情况下,能将通过分隔板50的通水孔53排出到扬水翼40的上表面的异物通过通水孔45排出。由此,异物不易堆积在扬水翼40的上表面。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等的任何限制,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也能进行上述以外的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分隔板50形成为从外周缘部50a朝向中央部阶段性地变深的碟状。然而,分隔板50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形状。例如,分隔板50也可以形成为通过使其底面倾斜而从外周缘部50a朝向中央部变深的碟状。或者,分隔板50也可以形成为平坦的圆板状而非碟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分隔板50的凸台部51配置于供旋转翼轴400插入的旋转翼30的固定凸台33的位置。然而,凸台部51也可以配置于比固定凸台33靠下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旋转翼轴400贯通凸台部51的孔51b。此外,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固定凸台33成为限制部而其底面与凸台部51的上端抵接的结构,还可以采用在旋转翼轴400设有例如与凸台部51的上端抵接的凸缘部来作为限制部的结构。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扬水翼40的通水孔45和分隔板50的通水孔53的孔径比旋转翼30的放水孔32的孔径大。然而,这些通水孔45、53的孔径也可以与放水孔32的孔径相等。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扬水翼轴300不含减速机构或增速机构,由一根轴构成。但是,扬水翼轴300也可以采用包括输入轴、输出轴以及减速机构或增速机构的结构,其中,输入轴固定于第二带轮710,输出轴固定于扬水翼40,减速机构或增速机构设于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离合机构部800设于马达轴130侧。但是,第一离合机构部800也可以设于旋转翼轴400侧。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带轮610相对于旋转翼轴400可旋转,离合器体810配置于旋转翼轴400。在该结构下,当切换为单翼驱动模式时,第一带轮610空转而旋转翼轴400不旋转,当切换为双翼驱动模式,第一带轮610与旋转翼轴400一起旋转。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马达带轮720固定于马达轴130,马达轴130的旋转始终被传递给第二马达带轮720。但是,也可以是,在马达轴130与第二马达带轮720之间设有与第一离合机构部800结构相同的第三离合机构部。或者,第三离合机构部也可以设于第二带轮710与扬水翼轴300之间。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第三离合机构部,能切换为马达轴130的旋转传递给扬水翼轴300的状态和不传递的状态。在像这样设有第三离合机构部的情况下,通过第一离合机构部800来进行使马达轴130的旋转传递给旋转翼轴400的切换,通过第三离合机构部来进行使马达轴130的旋转不传递给扬水翼轴300的切换,由此能实现扬水翼轴300即扬水翼40不旋转而旋转翼轴400即旋转翼30旋转的驱动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如上所述设有第三离合机构部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在脱水过程中,在由第二离合机构部900切换为了一体驱动模式时,切换为扬水翼轴300不旋转而旋转翼轴400旋转的驱动模式。
进一步地,只要第一离合机构部800能在单翼驱动模式与双翼驱动模式之间进行切换,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方式列举的结构以外的结构。同样地,只要第二离合机构部900即离合机构910和驱动装置920能在一体驱动模式与独立驱动模式之间进行切换,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方式列举的结构以外的结构。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离合机构部900采用了驱动装置920不仅驱动移动机构960,还驱动使排水阀70开闭的开闭机构940的结构。但是,也可以采用第二离合机构部900不包括开闭机构940的结构并采用开闭机构940被有别于驱动装置920的驱动源驱动的结构。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吐出口25a设于扬水路26的上部,但也可以设于中央部等其他的位置。此外,吐出口25a可以是任意形状。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本发明适用于没有搭载衣物烘干功能的全自动洗衣机1的例子。但是,也能将本发明适用于搭载有衣物烘干功能的全自动洗干一体机。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在权利要求书所示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适当地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5)

1.一种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洗涤脱水桶,以可旋转的方式配置于外桶内;
旋转翼,以可旋转的方式配置于所述洗涤脱水桶的底部;
扬水翼,以可旋转的方式配置于所述洗涤脱水桶的底壁与所述旋转翼之间;
扬水路,设于所述洗涤脱水桶的侧壁,供通过所述扬水翼的旋转而供给来的水流过;
吐出口,供流过所述扬水路的水向所述洗涤脱水桶内吐出;
驱动部,能以不驱动所述旋转翼的方式驱动所述扬水翼;以及
分隔板,将所述旋转翼与所述扬水翼之间分隔开;
在所述旋转翼形成有多个第一孔,
在所述分隔板形成有具有所述第一孔的孔径以上的孔径的多个第二孔;
所述分隔板以不会在水平方向上转动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洗涤脱水桶的底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扬水翼容纳于设于所述洗涤脱水桶的底壁的凹部,
所述分隔板的外周缘部从上方与所述洗涤脱水桶的底壁上的所述凹部的外周缘部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轴部,从所述旋转翼向下方延伸;
贯通孔,设于所述分隔板的中央部,供所述轴部贯通;以及
限制部,设于所述轴部,限制所述分隔板的中央部向上方的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轴部,从所述旋转翼向下方延伸;
贯通孔,设于所述分隔板,供所述轴部贯通;以及
环状的突部,设于所述分隔板上的所述贯通孔的周围,向上方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扬水翼,在与所述洗涤脱水桶的底壁相对的下表面形成有叶片,并且形成有具有所述第一孔的孔径以上的孔径的多个第三孔,
在所述洗涤脱水桶的底壁形成有在所述叶片旋转时吸入所述外桶的底部的水的吸入口。
CN202180023353.1A 2020-03-19 2021-01-26 洗衣机 Active CN1153155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49755 2020-03-19
JP2020049755A JP7481701B2 (ja) 2020-03-19 2020-03-19 洗濯機
PCT/CN2021/073759 WO2021184959A1 (zh) 2020-03-19 2021-01-26 洗衣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15553A CN115315553A (zh) 2022-11-08
CN115315553B true CN115315553B (zh) 2024-02-13

Family

ID=77770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23353.1A Active CN115315553B (zh) 2020-03-19 2021-01-26 洗衣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481701B2 (zh)
CN (1) CN115315553B (zh)
WO (1) WO2021184959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89785A (ja) * 1994-04-21 1995-11-07 Hitachi Ltd 脱水洗濯機
WO2014064854A1 (ja) * 2012-10-26 2014-05-01 ハイアールアジア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株式会社 洗濯機
JP2015062583A (ja) * 2013-09-25 2015-04-09 ハイアールアジア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株式会社 洗濯機
JP2015062581A (ja) * 2013-09-25 2015-04-09 ハイアールアジア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株式会社 洗濯機
JP2015066115A (ja) * 2013-09-27 2015-04-13 ハイアールアジア株式会社 洗濯機
CN109863265A (zh) * 2018-12-18 2019-06-07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洗衣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97635B2 (ja) * 1994-03-18 1999-05-3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脱水洗濯機
JP2009028509A (ja) 2007-07-03 2009-02-12 Panasonic Corp 洗濯機
WO2017061837A1 (en) * 2015-10-08 2017-04-13 Lg Electronics Inc. Washing machine
KR20170042224A (ko) * 2015-10-08 2017-04-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세탁기
WO2018124813A1 (ko) 2016-12-29 2018-07-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세탁물 처리장치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89785A (ja) * 1994-04-21 1995-11-07 Hitachi Ltd 脱水洗濯機
WO2014064854A1 (ja) * 2012-10-26 2014-05-01 ハイアールアジア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株式会社 洗濯機
JP2015062583A (ja) * 2013-09-25 2015-04-09 ハイアールアジア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株式会社 洗濯機
JP2015062581A (ja) * 2013-09-25 2015-04-09 ハイアールアジア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株式会社 洗濯機
JP2015066115A (ja) * 2013-09-27 2015-04-13 ハイアールアジア株式会社 洗濯機
CN109863265A (zh) * 2018-12-18 2019-06-07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洗衣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84959A1 (zh) 2021-09-23
JP2021145965A (ja) 2021-09-27
CN115315553A (zh) 2022-11-08
JP7481701B2 (ja) 2024-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4305336B2 (en) Washing machine
KR101934655B1 (ko) 드럼 세탁기
KR101054408B1 (ko) 세탁기
CN115315553B (zh) 洗衣机
KR101959872B1 (ko) 드럼 세탁기
JP5593640B2 (ja) 洗濯機
KR100985293B1 (ko) 세탁물을 바구니에 내장하고 세탁하는 전자동세탁기
WO2022121258A1 (zh) 洗衣机
WO2020063573A1 (zh) 洗衣机
JP7449533B2 (ja) 洗濯機
CN115298382B (zh) 洗衣机
US2655804A (en) Washing machine
JP2002113285A (ja) 洗濯機
KR101638542B1 (ko) 세탁기
US3621730A (en) Washing machine with dual speed cycle control means
US3197982A (en) Washing machine
KR100393799B1 (ko) 직결식 세탁기
KR100213135B1 (ko) 세탁기의 동력전달장치 및 배수밸브 조작장치
KR20240077805A (ko) 세제공급장치를 포함하는 세탁기
KR100598000B1 (ko) 드럼 세탁기의 드럼 백
KR200358900Y1 (ko) 드럼 세탁기의 드럼 백
KR20240076644A (ko) 세탁기
KR20240142933A (ko) 세탁기
KR20240021087A (ko) 필터장치 및 필터장치를 갖는 의류 처리 장치
CN116446159A (zh) 洗衣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