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65478A - 一种可低温开口的锂电池极耳胶膜及制备方法、以及锂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低温开口的锂电池极耳胶膜及制备方法、以及锂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65478A
CN116565478A CN202310782824.8A CN202310782824A CN116565478A CN 116565478 A CN116565478 A CN 116565478A CN 202310782824 A CN202310782824 A CN 202310782824A CN 116565478 A CN116565478 A CN 1165654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layer
hot melt
melt adhesive
lithium battery
raw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8282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有虎
董青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Zhixin Tiancheng Electronic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Zhixin Tiancheng Electronic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Zhixin Tiancheng Electronic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Zhixin Tiancheng Electronic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8282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6547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654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654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01M50/59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tection means
    • H01M50/593Spacers; Insulating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01M50/586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inside the batteries, e.g. incorrect connections of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低温开口的锂电池极耳胶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锂电池,包括第一热熔胶层、骨架层和第二热熔胶层;第一热熔胶层、骨架层和第二热熔胶层从上往下依次叠加复合在一起;第一热熔胶层、骨架层和第二热熔胶层的总厚度为50~250μm,且第一热熔胶层和第二热熔胶层的厚度相同;第一热熔胶层和第二热熔胶层的厚度均为15~100μm;骨架层的厚度为20~150μm。本发明极耳胶膜具有在110‑130℃温度下会和锂电池极片脱层开口,能够使锂电池模组在出现异常发热导致内部压力剧烈上升之前,将锂电池内部压力及时释放掉,避免能量长时间累积而达到更高温度,最后形成剧烈爆炸和燃烧,延长逃生时间,增强对人员的保护,减少生命及财产损失。

Description

一种可低温开口的锂电池极耳胶膜及制备方法、以及锂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低温开口的锂电池极耳胶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锂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锂电池产品在消费性电子、车载、储能等领域广泛使用。相应的锂电池除了能量密度作为追求目标以外,它的安全性也日益成为重点考量,尤其是在车载新能源领域。
在锂离子电池的加工使用过程中,涉及到一种重要的组件为极耳,它是从电芯中将正负极引出来的金属导电体。极耳是由极耳胶膜和金属带两部分复合而成,极耳胶膜的作用是电池封装时防止金属带与铝塑膜之间发生短路,并且封装时通过加热与铝塑膜热熔密封粘合在一起防止漏液。一个极耳有上下两片极耳胶膜将金属带夹在中间组成。
经过海量检索,发现现有技术公开号为CN217035916U,公开了一种锂电池极耳用胶膜,包括第一热熔胶层、阻隔层、和第二热熔胶层,所述第一热熔胶层和第二热熔胶层为改性聚烯烃,所述阻隔层为耐温阻隔聚烯烃。该实用新型的锂电池极耳胶膜为五层结构时,能够满足特殊用的锂电池极耳,具有更高的层间粘合性能,进一步提升性能的可靠性;该实用新型所述的三层结构时,具有更简单的结构,对生产设备进一步简化,适用于一般的小型锂电池极耳。
锂电池所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极耳以及极耳胶膜,成为安全性的重要因子。传统的极耳胶膜在热封至金属极耳上,最后热封至锂电中,关注的重点为热封强度、抗电解液性能等。其为保证有效的热封强度,一般热封温度在170-190℃,高的热封温度确保了性能,但却为锂电池异常发热提供了更大的能量储备空间,不利于安全。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可低温开口的锂电池极耳胶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锂电池,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低温开口的锂电池极耳胶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锂电池,以安全为首要考量点,兼顾热封强度、抗电解液性能,提出了一种有别于传统极耳胶膜的技术方案,使使用该低温开口极耳胶膜的锂电池,能够在异常发热,温度达到110-130℃时,迅速在极耳位置发生开口,将锂电池内部积累的压力及时释放,提高安全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目的之一:
一种可低温开口的锂电池极耳胶膜,包括第一热熔胶层、骨架层和第二热熔胶层;
骨架层位于第一热熔胶层和第二热熔胶层之间;
第一热熔胶层、骨架层和第二热熔胶层从上往下依次叠加复合在一起;
第一热熔胶层、骨架层和第二热熔胶层的总厚度为50~250μm,且第一热熔胶层和第二热熔胶层的厚度相同;
第一热熔胶层和第二热熔胶层的厚度均为15~100μm;
骨架层的厚度为20~150μm;
第一热熔胶层、骨架层和第二热熔胶层均为改性聚烯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第一热熔胶层和第二热熔胶层均为酸酐接枝聚烯烃、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类物质中一种或多种以上的混合物。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第一热熔胶层1和第二热熔胶层的组成均为:酸酐接枝聚乙烯10%-60%,酸酐接枝聚丙烯30%-80%,助剂5%-10%,其中上述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骨架层为聚丙烯、聚乙烯、丙烯酸接枝聚烯烃、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聚烯烃、酸酐接枝聚烯烃、马来酸二丁酯接枝聚烯烃、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酸酐接枝苯乙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中一种或多种以上的混合物。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骨架层的组成为:酸酐接枝聚乙烯10%-30%,酸酐接枝聚丙烯10%-30%,聚乙烯20%-30%,聚丙烯20%-40%,其中上述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
本发明目的之二:
一种可低温开口的锂电池极耳胶膜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原料混合步骤:
步骤S11、将第一热熔胶层的酸酐接枝聚烯烃类粒子和助剂均加入第一输料桶内并通过混合搅拌机进行混合搅拌处理,形成第一原料混合物;
步骤S12、将第二热熔胶层的酸酐接枝聚烯烃类粒子和助剂均加入第二输料桶内并通过混合搅拌机进行混合搅拌处理,形成第二原料混合物;
步骤S13、将骨架层的接枝改性聚烯烃粒子加入第三输料桶内并通过混合搅拌机进行混合搅拌处理,形成第三原料混合物;
步骤S2、原料熔融塑化步骤:
步骤S21、将混合后的第一原料混合物通过第一挤出机加料口进行加料处理,进而在挤出机内进行熔融塑化处理,形成第一树脂熔体;
步骤S22、将混合后的第二原料混合物通过第二挤出机加料口进行加料处理,进而在挤出机内进行熔融塑化处理,形成第二树脂熔体;
步骤S23、将混合后的第三原料混合物通过第三挤出机加料口进行加料处理,进而在挤出机内进行熔融塑化处理,形成第三树脂熔体;
步骤S3、原料过滤步骤:
将经过上述步骤S2熔融塑化处理后的第一树脂熔体、第二树脂熔体和第三树脂熔体分别通过过滤网进行过滤处理;
步骤S4、原料挤出步骤:
将经过上述步骤S3过滤处理后的第一树脂熔体、第二树脂熔体和第三树脂熔体分别通过挤出机的模头流延出来;
步骤S5、原料成膜步骤:
将第三树脂熔体置于第一树脂熔体和第二树脂熔体之间,流延至冷却辊冷却后形成极耳胶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11中的搅拌混合条件:
温度为25~50℃,搅拌速度为10~100r/min,搅拌时间为30~60min;
步骤S12中的搅拌混合条件:
温度为25~50℃,搅拌速度为10~100r/min,搅拌时间为30~60min;
步骤S13中的搅拌混合条件:
温度为25~50℃,搅拌速度为10~100r/min,搅拌时间为30~60min。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2中:
通过送料泵分别将第一原料混合物或第二原料混合物或第三原料混合物输送到对应的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塑化。
所述步骤S3中:
第一树脂熔体第二树脂熔体的过滤网孔径为20~200目;
第三树脂熔体的过滤网孔径为20~200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2中:
第一树脂熔体的加工温度梯度为180/200/220/240/240/240℃;
第二树脂熔体的加工温度梯度为180/200/220/240/240/240℃;
第三树脂熔体的加工温度梯度为180/210/230/240/260/260℃;
所述挤出机的模头温度为220~260℃
步骤S5中:
冷却辊的温度为10~40℃。
本发明目的之三:
一种锂电池,锂电池包括上述的极耳胶膜。
借由上述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极耳胶膜具有在110-130℃温度下会和锂电池极片脱层开口,能够使锂电池模组在出现异常发热导致内部压力剧烈上升之前,将锂电池内部压力及时释放掉,避免能量长时间累积而达到更高温度,最后形成剧烈爆炸和燃烧,延长逃生时间,增强对人员的保护,减少生命及财产损失。
本发明所述的三层结构,具有更简单的结构,对生产设备进一步简化,不要求复杂的设备就能生产。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种可低温开口的锂电池极耳胶膜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第一热熔胶层1、骨架层2、第二热熔胶层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所示,
本发明目的之一:
一种可低温开口的锂电池极耳胶膜,包括第一热熔胶层1、骨架层2和第二热熔胶层3;
骨架层2位于第一热熔胶层1和第二热熔胶层3之间;
第一热熔胶层1、骨架层2和第二热熔胶层3从上往下依次叠加复合在一起;
第一热熔胶层1、骨架层2和第二热熔胶层3的总厚度为50~250μm,且第一热熔胶层1和第二热熔胶层3的厚度相同;
第一热熔胶层1和第二热熔胶层3的厚度均为15~100μm;
骨架层2的厚度为20~150μm;
第一热熔胶层1、骨架层2和第二热熔胶层3均为酸酐接枝聚烯烃、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类物质中一种或多种以上的混合物。
优选的,第一热熔胶层1和第二热熔胶层3均为酸酐接枝聚烯烃类物质。
优选的,第一热熔胶层1和第二热熔胶层3的组成均为:酸酐接枝聚乙烯10%-60%,酸酐接枝聚丙烯30%-80%,助剂5%-10%,其中上述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其中,助剂为抗氧化剂、热稳定剂、紫外稳定剂、抗静电稳定剂和功能性母粒中一种或者多种以上的组合。
优选的,骨架层2为聚丙烯、聚乙烯、丙烯酸接枝聚烯烃、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聚烯烃、酸酐接枝聚烯烃、马来酸二丁酯接枝聚烯烃、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酸酐接枝苯乙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中一种或多种以上的混合物。
优选的,骨架层2的组成为:酸酐接枝聚乙烯10%-30%,酸酐接枝聚丙烯10%-30%,聚乙烯20%-30%,聚丙烯20%-40%,其中上述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
上述的极耳胶膜的拉伸强度≥20Mpa,上述的极耳胶膜的断裂伸长率≥300%。
在浸泡电解液前,上述的极耳胶膜的热封金属极片的热封强度,满足剥离力≥20N/15mm。
本发明目的之二:
一种可低温开口的锂电池极耳胶膜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原料混合步骤:
步骤S11、将第一热熔胶层1的酸酐接枝聚烯烃类粒子和助剂均加入第一输料桶内并通过混合搅拌机进行混合搅拌处理,形成第一原料混合物;
步骤S12、将第二热熔胶层3的酸酐接枝聚烯烃类粒子和助剂均加入第二输料桶内并通过混合搅拌机进行混合搅拌处理,形成第二原料混合物;
步骤S13、将骨架层2的改性聚烯烃粒子加入第三输料桶内并通过混合搅拌机进行混合搅拌处理,形成第三原料混合物;
步骤S2、原料熔融塑化步骤:
步骤S21、将混合后的第一原料混合物通过第一挤出机加料口进行加料处理,进而在挤出机内进行熔融塑化处理,形成第一树脂熔体;
步骤S22、将混合后的第二原料混合物通过第二挤出机加料口进行加料处理,进而在挤出机内进行熔融塑化处理,形成第二树脂熔体;
步骤S23、将混合后的第三原料混合物通过第三挤出机加料口进行加料处理,进而在挤出机内进行熔融塑化处理,形成第三树脂熔体;
步骤S3、原料过滤步骤:
将经过上述步骤S2熔融塑化处理后的第一树脂熔体、第二树脂熔体和第三树脂熔体分别通过过滤网进行过滤处理;
步骤S4、原料挤出步骤:
将经过上述步骤S3过滤处理后的第一树脂熔体、第二树脂熔体和第三树脂熔体分别通过挤出机的模头流延出来;
步骤S5、原料成膜步骤:
将第三树脂熔体置于第一树脂熔体和第二树脂熔体之间,流延至冷却辊冷却后形成极耳胶膜。
优选的,步骤S11中的搅拌混合条件:
温度为25~50℃,搅拌速度为10~100r/min,搅拌时间为30~60min;
步骤S12中的搅拌混合条件:
温度为25~50℃,搅拌速度为10~100r/min,搅拌时间为30~60min;
步骤S13中的搅拌混合条件:
温度为25~50℃,搅拌速度为10~100r/min,搅拌时间为30~60min。
优选的,步骤S2中:
通过送料泵分别将第一原料混合物或第二原料混合物或第三原料混合物输送到对应的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塑化。
所述步骤S3中:
第一树脂熔体第二树脂熔体的过滤网孔径为20~200目;
第三树脂熔体的过滤网孔径为20~200目。
优选的,步骤S2中:
第一树脂熔体的加工温度梯度为180/200/220/240/240/240℃;
第二树脂熔体的加工温度梯度为180/200/220/240/240/240℃;
第三树脂熔体的加工温度梯度为180/210/230/240/260/260℃;
所述挤出机的模头温度为220~260℃;
步骤S5中:
所述冷却辊的温度为10~40℃。
本发明目的之三:
一种锂电池,锂电池包括上述的极耳胶膜,使锂电池开口失效温度在110-130℃,时间在0-10分钟。
一、本发明的比对例:
1、第一热熔胶层1和第二热熔胶层3:
酸酐接枝聚乙烯0%,酸酐接枝聚丙烯100%,助剂0%;
2、骨架层2:
酸酐接枝聚乙烯0%,酸酐接枝聚丙烯60%,聚乙烯20%,聚丙烯20%。
热封极耳后特性测试结果如下:
加工条件:
热封温度:170℃;
热封时间:5sec;
热封压力:0.3Mpa;
特性:
热封强度:26N/15mm;
热封极耳在8585测试下持续30天;
开口时间:
110℃条件下:不开;
130℃条件下:不开。
二、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1、第一热熔胶层1和第二热熔胶层3:
酸酐接枝聚乙烯20%,酸酐接枝聚丙烯75%,助剂5%;
2、骨架层2:
酸酐接枝聚乙烯30%,酸酐接枝聚丙烯30%,聚乙烯20%,聚丙烯20%。热封极耳后特性测试结果如下:
加工条件:
热封温度:120℃;
热封时间:2sec;
热封压力:0.2Mpa;
特性:
热封强度:30N/15mm;
热封极耳在8585测试下持续30天;
开口时间:
110℃条件下:10min;
130℃条件下:1min。
三、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1、第一热熔胶层1和第二热熔胶层3:
酸酐接枝聚乙烯40%,酸酐接枝聚丙烯55%,助剂5%;
2、骨架层2:
酸酐接枝聚乙烯30%,酸酐接枝聚丙烯30%,聚乙烯20%,聚丙烯20%。热封极耳后特性测试结果如下:
加工条件:
热封温度:120℃;
热封时间:2sec;
热封压力:0.2Mpa;
特性:
热封强度:33N/15mm;
热封极耳在8585测试下持续30天;
开口时间:
110℃条件下:2min;
130℃条件下:瞬间。
四、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1、第一热熔胶层1和第二热熔胶层3:
酸酐接枝聚乙烯60%,酸酐接枝聚丙烯35%,助剂5%;
2、骨架层2:
酸酐接枝聚乙烯30%,酸酐接枝聚丙烯40%,聚乙烯10%,聚丙烯20%。热封极耳后特性测试结果如下:
加工条件:
热封温度:120℃;
热封时间:2sec;
热封压力:0.2Mpa;
特性:
热封强度:35N/15mm;
热封极耳在8585测试下持续30天;
开口时间:
110℃条件下:1min;
130℃条件下:瞬间。
五、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
1、第一热熔胶层1和第二热熔胶层3:
酸酐接枝聚乙烯20%,酸酐接枝聚丙烯70%,助剂10%;
2、骨架层2:
酸酐接枝聚乙烯40%,酸酐接枝聚丙烯30%,聚乙烯10%,聚丙烯20%。热封极耳后特性测试结果如下:
加工条件:
热封温度:120℃;
热封时间:2sec;
热封压力:0.2Mpa;
特性:
热封强度:29N/15mm;
热封极耳在8585测试下持续30天;
开口时间:
110℃条件下:10min;
130℃条件下:1min。
六、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
1、第一热熔胶层1和第二热熔胶层3:
酸酐接枝聚乙烯40%,酸酐接枝聚丙烯50%,助剂10%;
2、骨架层2:
酸酐接枝聚乙烯40%,酸酐接枝聚丙烯20%,聚乙烯20%,聚丙烯20%。
热封极耳后特性测试结果如下:
加工条件:
热封温度:120℃;
热封时间:2sec;
热封压力:0.2Mpa;
特性:
热封强度:32N/15mm;
热封极耳在8585测试下持续30天;
开口时间:
110℃条件下:2min;
130℃条件下:瞬间。
综上所述:
通过不同的实施例以及和对比例进行比对,热熔胶层中酸酐接枝聚乙烯量越多,则热封强度变大,开口时间越小,温度也低;骨架层中的酸酐接枝聚乙烯的变化对开口时间的影响则不大。
比对例由于不使用酸酐接枝聚乙烯,在开口时间方面则处于不利位置,在110℃、130℃下不会开口。且比对例的热封温度和时间都明显高于实施例,对比例的热封强度也比实施例要低。
本发明所公开的可低温开口的锂电池极耳胶膜具有在110-130℃温度下会和锂电池极片脱层,即所说的开口,该设计的有益之处在于,能够使锂电池模组在出现异常发热导致内部压力剧烈上升之前,将锂电池内部压力及时释放掉,避免形成剧烈爆炸和燃烧,延长逃生时间,增强对人员的保护,减少生命及财产损失。另外,本发明所述的三层结构,具有更简单的结构,对生产设备进一步简化,本发明所述极耳用胶膜适用于各种锂电池极耳。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低温开口的锂电池极耳胶膜,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热熔胶层(1)、骨架层(2)和第二热熔胶层(3);
所述骨架层(2)位于第一热熔胶层(1)和第二热熔胶层(3)之间;
所述第一热熔胶层(1)、骨架层(2)和第二热熔胶层(3)从上往下依次叠加复合在一起;
所述第一热熔胶层(1)、骨架层(2)和第二热熔胶层(3)的总厚度为50~250μm,且所述第一热熔胶层(1)和第二热熔胶层(3)的厚度相同;
所述第一热熔胶层(1)和第二热熔胶层(3)的厚度均为15~100μm;
所述骨架层(2)的厚度为20~150μm;
所述第一热熔胶层(1)、骨架层(2)和第二热熔胶层(3)均为改性聚烯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低温开口的锂电池极耳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熔胶层(1)和第二热熔胶层(3)均为酸酐接枝聚烯烃、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类物质中一种或多种以上的混合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低温开口的锂电池极耳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熔胶层(1)和第二热熔胶层(3)的组成均为:酸酐接枝聚乙烯10%-60%,酸酐接枝聚丙烯30%-80%,助剂5%-10%,其中上述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低温开口的锂电池极耳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层(2)为聚丙烯、聚乙烯、丙烯酸接枝聚烯烃、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聚烯烃、酸酐接枝聚烯烃、马来酸二丁酯接枝聚烯烃、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酸酐接枝苯乙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中一种或多种以上的混合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低温开口的锂电池极耳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层(2)的组成为:酸酐接枝聚乙烯10%-30%,酸酐接枝聚丙烯10%-30%,聚乙烯20%-30%,聚丙烯20%-40%,其中上述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可低温开口的锂电池极耳胶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原料混合步骤:
步骤S11、将第一热熔胶层(1)的酸酐接枝聚烯烃类粒子和助剂均加入第一输料桶内并通过混合搅拌机进行混合搅拌处理,形成第一原料混合物;
步骤S12、将第二热熔胶层(3)的酸酐接枝聚烯烃类粒子和助剂均加入第二输料桶内并通过混合搅拌机进行混合搅拌处理,形成第二原料混合物;
步骤S13、将骨架层(2)的接枝改性聚烯烃粒子加入第三输料桶内并通过混合搅拌机进行混合搅拌处理,形成第三原料混合物;
步骤S2、原料熔融塑化步骤:
步骤S21、将混合后的第一原料混合物通过第一挤出机加料口进行加料处理,进而在挤出机内进行熔融塑化处理,形成第一树脂熔体;
步骤S22、将混合后的第二原料混合物通过第二挤出机加料口进行加料处理,进而在挤出机内进行熔融塑化处理,形成第二树脂熔体;
步骤S23、将混合后的第三原料混合物通过第三挤出机加料口进行加料处理,进而在挤出机内进行熔融塑化处理,形成第三树脂熔体;
步骤S3、原料过滤步骤:
将经过上述步骤S2熔融塑化处理后的第一树脂熔体、第二树脂熔体和第三树脂熔体分别通过过滤网进行过滤处理;
步骤S4、原料挤出步骤:
将经过上述步骤S3过滤处理后的第一树脂熔体、第二树脂熔体和第三树脂熔体分别通过挤出机的模头流延出来;
步骤S5、原料成膜步骤:
将第三树脂熔体置于第一树脂熔体和第二树脂熔体之间,流延至冷却辊冷却后形成极耳胶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低温开口的锂电池极耳胶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11中的搅拌混合条件:
温度为25~50℃,搅拌速度为10~100r/min,搅拌时间为30~60min;
所述步骤S12中的搅拌混合条件:
温度为25~50℃,搅拌速度为10~100r/min,搅拌时间为30~60min;
所述步骤S13中的搅拌混合条件:
温度为25~50℃,搅拌速度为10~100r/min,搅拌时间为30~60min。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低温开口的锂电池极耳胶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2中:
通过送料泵分别将第一原料混合物或第二原料混合物或第三原料混合物输送到对应的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塑化。
所述步骤S3中:
第一树脂熔体第二树脂熔体的过滤网孔径为20~200目;
第三树脂熔体的过滤网孔径为20~200目。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低温开口的锂电池极耳胶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
第一树脂熔体的加工温度梯度为180/200/220/240/240/240℃;
第二树脂熔体的加工温度梯度为180/200/220/240/240/240℃;
第三树脂熔体的加工温度梯度为180/210/230/240/260/260℃;
所述挤出机的模头温度为220~260℃;
所述步骤S5中:
所述冷却辊的温度为10~40℃。
10.一种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极耳胶膜。
CN202310782824.8A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可低温开口的锂电池极耳胶膜及制备方法、以及锂电池 Pending CN1165654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82824.8A CN116565478A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可低温开口的锂电池极耳胶膜及制备方法、以及锂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82824.8A CN116565478A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可低温开口的锂电池极耳胶膜及制备方法、以及锂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65478A true CN116565478A (zh) 2023-08-08

Family

ID=87488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82824.8A Pending CN116565478A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可低温开口的锂电池极耳胶膜及制备方法、以及锂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65478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46671U (zh) * 2011-02-23 2011-08-24 珠海市赛日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用低温热封型极耳
CN107785617A (zh) * 2017-11-02 2018-03-09 上海紫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极耳胶及其制备方法
CN207690938U (zh) * 2017-11-02 2018-08-03 上海紫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低温极耳胶
CN217035916U (zh) * 2021-12-28 2022-07-22 昆山致信天城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极耳用胶膜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46671U (zh) * 2011-02-23 2011-08-24 珠海市赛日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用低温热封型极耳
CN107785617A (zh) * 2017-11-02 2018-03-09 上海紫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极耳胶及其制备方法
CN207690938U (zh) * 2017-11-02 2018-08-03 上海紫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低温极耳胶
CN217035916U (zh) * 2021-12-28 2022-07-22 昆山致信天城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极耳用胶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55975B2 (ja) 電池用外装材及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JP6281176B2 (ja) 電極端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電池パック
CN105374960B (zh) 电池用包装材料
JP7415921B2 (ja) 端子用樹脂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蓄電装置
US20130108915A1 (en) Electrical part,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ell, and lead wire and sealable container which are used therein
CN204991772U (zh) 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及蓄电设备
JP2014225378A (ja) タブリード用シール材、タブリード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07768553B (zh) 蓄电装置用外包装材料及蓄电装置
WO2021246177A1 (ja) 封止フィルム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タブリード及び二次電池
CN110400965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固态电解质多层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100226A1 (ja) 封止フィルム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タブリード及び二次電池
CN107305930A (zh) 蓄电装置用外包装材料及蓄电装置
CN110698998A (zh) 低收缩率的太阳能电池封装用胶膜及其制备方法
KR101414417B1 (ko) 고내열성 전극단자용 필름,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한 전극단자 구조
CN116565478A (zh) 一种可低温开口的锂电池极耳胶膜及制备方法、以及锂电池
CN210926066U (zh) 一种新型铝塑膜结构及锂离子电池
KR20140116795A (ko) 탭 리드
JP4397445B2 (ja) ポリマー電池用外装体
JP7134853B2 (ja) 組成物層および金属層を有する複合体
CN106129279A (zh)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软包装用内层共挤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24041670A1 (zh)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封装的多层复合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KR102660400B1 (ko) 파우치 필름 적층체 및 이차 전지
KR20200132517A (ko) 이차전지용 리드 탭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JP6697227B2 (ja) 蓄電デバイス
CN114316822B (zh) 一种极耳胶片及其制备方法、极耳及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