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48044A - 传输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传输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48044A
CN116548044A CN202180078444.5A CN202180078444A CN116548044A CN 116548044 A CN116548044 A CN 116548044A CN 202180078444 A CN202180078444 A CN 202180078444A CN 116548044 A CN116548044 A CN 1165480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dmrs
value
code rate
time do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7844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雅威
余健
郭志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5480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480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确定K次传输的第一传输,该第一传输满足减少解调参考信号DMRS数量的第一条件;该第一设备减少该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该方法通过重新定义一种配置DMRS的方法,来降低一次传输的DMRS比例,实现通信资源的合理利用,并能提高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

Description

传输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到一种传输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的能力会受限于多方面的限制,诸如天线数目较少、基带芯片处理能力一般、上行发送功率有限等制约因素。因此,相比于下行传输,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数据的传输性能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尤其是处于远距离、深衰落的场景中,终端设备的上行传输性能会急剧恶化。然而,要实现对上行发送数据的正确解调,网络侧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power ratio,SNR)有一个门限要求,称之为接收机的灵敏度。只有当接收信号的SNR高于灵敏度时,才能保证正确的信号估计和数据解调。
现有的无线新接入技术(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NR)提出一种通过重复传输上行数据,增强上行传输的覆盖性能的方法,但是该方法容易导致通信资源的过高消耗,从而会挤占额外的资源配置,继而导致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传输方法和装置,以提高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方法,包括:第一设备确定K次传输的第一传输,所述第一传输满足减少解调参考信号DMRS数量的第一条件;所述第一设备减少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
该技术方案由第一设备执行,当K次传输中存在满足减少DMRS数量的第一传输,则减少第一传输中应该配置的DMRS的数量,降低DMRS的开销,实现通信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K次传输为重复传输时,所述K次传输对应配置的N次名义重复传输,K>N≥1,K和N为自然数。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K次传输不是重复传输时,所述K次传输对应的传输块不全部相同。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第二传输配置的第二DMRS与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第一DMRS的最小间隔时域符号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所述第二传输为所述K次传输中与所述第一传输相邻的一次传输;其中,当所述第一传输在前,所述第二传输在后时,所述第一DMRS为所述第一传输的最后一个DMRS,所述第二DMRS为所述第二传输的第一个DMRS;或者,当所述第一传输在后,所述第二传输在前时,所述第一DMRS为所述第一传输的第一个DMRS,所述第二DMRS为所述第二传输的最后一个DMRS。
通过区分第一条件包括的第一情况,本申请能够实现第一设备精准删除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实现对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的改进。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减少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包括:当所述第一传输配置至少两个DMRS时,删除所述第一传输的所述第一DMRS;或者,当所述第一传输配置一个DMRS时,且所述第一传输与所述第二传输满足第二条件时,删除所述第一传输的所述第一DMRS;其中,所述第二条件为:所述第一传输和所述第二传输采用相同的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项:发送功率、预编码、频域资源分配和天线端口。
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实现第一设备减少相邻的两次传输中DMRS比例较大的一次传输的DMRS数量,从而合理利用通信资源,改进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减少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包括: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比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传输配置的DMRS比例时,且所述第一传输配置至少两个DMRS时,删除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所述第一DMRS;或者,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比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传输配置的DMRS比例时,且所述第一传输配置一个DMRS,且所述第一传输与所述第二传输满足第二条件时,删除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所述第一DMRS;其中,所述第二条件为:所述第一传输和所述第二传输采用相同的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项:发送功率、预编码、频域资源分配和天线端口;其中,所述DMRS比例为一次传输中的DMRS占用的时域符号的数量和所述一次传输的时域符号的数量的比值。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条件还包括: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比例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所述DMRS比例为一次传输中的DMRS占用的时域符号的数量与所述一次传输的时域符号的数量的比值。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减少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包括:所述第一传输与第三传输满足第三条件时,减少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使减少后的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比例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或者,所述第一传输与第三传输不满足第三条件时,且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为1时,不减少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或者,所述第一传输与第三传输不满足第三条件时,且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大于1时,减少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使减少后的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比例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减少后的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大于或等于1;其中,所述第三传输为所述K次传输中与所述第一传输相邻的在前的一次传输,或者,所述第三传输为所述K次传输中与所述第一传输相邻的在后的一次传输;其中,所述第三条件为:所述第一传输和所述第三传输采用相同的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项:发送功率、预编码、频域资源分配和天线端口。
该技术方案能够提供一种重新定义DMRS的配置方法,来降低DMRS的开销,节约通信资源,实现通信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方法,包括:第三设备确定减少DMRS数量后的第一传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并确定K次传输的第一时域符号数量,所述第一时域符号数量可以包括:所述K次传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的最低值,或者所述K次传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的平均值,所述可用时域符号数量为用于承载数据块的时域符号;所述第三设备根据 所述K次传输的第一时域符号数量确定第一码率值;所述第三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所述K次传输采用的传输块TBS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三设备可以是第一设备,也可以是其他设备。该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在基于减少一次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后,能够重新计算TBS值的方法,避免不合理大小的TBS调度,改善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K次传输为重复传输时,所述K次传输对应配置的N次名义重复传输,K>N≥1,K和N为自然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所述K次传输采用的TBS值,包括:当所述第一码率值大于码率阈值时,确定所述K次传输采用第一TBS值,所述第一TBS值为根据所述K次传输的第一时域符号数量和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的TBS值;或者,当所述第一码率值小于或等于码率阈值时,确定所述K次传输采用第二TBS值,所述第二TBS值为根据一次名义重复传输的时域符号数量和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的TBS值。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设备为终端设备,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码率阈值。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所述K次传输采用的TBS值,包括:当所述第一码率值属于码率值集合时,确定所述K次传输采用第一TBS值,所述第一TBS值为根据所述K次传输的第一时域符号数量和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的TBS值;或者,当所述第一码率值不属于码率值集合时,确定所述K次传输采用第二TBS值,所述第二TBS值为根据一次名义重复传输的时域符号数量和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的TBS值;其中,所述码率值集合包括M个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值对应的码率值,M≥1,M为自然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设备为终端设备时,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六指示信息,所述第六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码率值集合。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TBS值为根据所述K次传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的最低值和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的TBS值;或者,所述第一TBS值为根据所述K次传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的平均值和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的TBS值。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设备为终端设备时,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七指示信息,所述第七指示信息指示所述K次传输采用的传输方式,所述传输方式包括:所述K次传输配置所述第一TBS值进行传输或所述K次传输配置所述第二TBS值进行传输。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设备为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八指示信息,所述第八指示信息指示所述K次传输采用的传输方式,所述传输方式包括:所述K次传输配置所述第一TBS值进行传输或所述K次传输配置所述第二TBS值进行传输。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第三设备确定所述K次传输采用第一TBS值,所述第一TBS值为根据所述K次传输的第一时域符号数量 和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的TBS值。
该技术方案通过结合重新定义一种DMRS配置方法和重新进行TBS值的计算,解决了K次传输中DMRS数目减少之后的TBS计算,一方面能够降低DMRS开销,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合适大小的TBS传输,保证较好的传输性能。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方法,包括:第二设备根据K次传输的第一时域符号数量确定第一码率值;其中,所述第一时域符号数量包括:所述K次传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的最低值;或者,所述K次传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的平均值,所述可用时域符号为用于承载数据块的时域符号;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所述K次传输采用的传输块大小TBS值。
该技术方案通过一种重新计算TBS值的传输方法,能够解决,由于多次传输的实际码率值过高,从而导致较少的信息比特和/或冗余比特的发送,并可能导致接收端译码和解调性能变差的问题。通过该技术方案,能够提高通信系统的通信性能。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K次传输为重复传输时,所述K次传输对应配置的N次名义重复传输,K>N≥1,K和N为自然数。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所述K次传输采用的TBS值,包括:当所述第一码率值大于码率阈值时,确定所述K次传输采用第一TBS值,所述第一TBS值为根据所述K次传输的第一时域符号数量和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的TBS值;或者,当所述第一码率值小于或等于码率阈值时,确定所述K次传输采用第二TBS值,所述第二TBS值为根据一次名义重复传输的时域符号数量和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的TBS值。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设备为终端设备,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码率阈值。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所述K次传输采用的TBS值,包括:当所述第一码率值属于码率值集合时,确定所述K次传输采用第一TBS值,所述第一TBS值为根据所述K次传输的第一时域符号数量和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的TBS值;或者,当所述第一码率值不属于码率值集合时,确定所述K次传输采用第二TBS值,所述第二TBS值为根据一次名义重复传输的时域符号数量和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的TBS值;其中,所述码率值集合包括M个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值对应的码率值,M≥1,M为自然数。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设备为终端设备时,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码率值集合。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TBS值为根据所述K次传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的最低值和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的TBS值;或者,所述第一TBS值为根据所述K次传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的平均值和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的TBS值。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设备为终端设备时,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所述K次传输采用的传输方式,所述传输方式包括:所述K次传输配置所述第一TBS值进行传输或 所述K次传输配置所述第二TBS值进行传输。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设备为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指示所述K次传输采用的传输方式,所述传输方式包括:所述K次传输配置所述第一TBS值进行传输或所述K次传输配置所述第二TBS值进行传输。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确定所述K次传输采用第一TBS值,所述第一TBS值为根据所述K次传输的第一时域符号数量和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的TBS值。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装置,包括:第一处理单元,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确定K次传输的第一传输,所述第一传输满足减少解调参考信号DMRS数量的第一条件;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还用于减少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K次传输为重复传输时,所述K次传输对应配置的N次名义重复传输,K>N≥1,K和N为自然数。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第二传输配置的第二DMRS与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第一DMRS的最小间隔时域符号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所述第二传输为所述K次传输中与所述第一传输相邻的一次传输;其中,当所述第一传输在前,所述第二传输在后时,所述第一DMRS为所述第一传输的最后一个DMRS,所述第二DMRS为所述第二传输的第一个DMRS;或者,当所述第一传输在后,所述第二传输在前时,所述第一DMRS为所述第一传输的第一个DMRS,所述第二DMRS为所述第二传输的最后一个DMRS。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传输配置至少两个DMRS时,删除所述第一传输的所述第一DMRS;或者,当所述第一传输配置一个DMRS时,且所述第一传输与所述第二传输满足第二条件时,删除所述第一传输的所述第一DMRS;其中,所述第二条件为:所述第一传输和所述第二传输采用相同的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项:发送功率、预编码、频域资源分配和天线端口。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比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实际重复传输配置的DMRS比例时,且所述第一传输配置至少两个DMRS时,删除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所述第一DMRS;或者,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比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传输配置的DMRS比例时,且所述第一传输配置一个DMRS,且所述第一传输与所述第二传输满足第二条件时,删除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所述第一DMRS;其中,所述第二条件为:所述第一传输和所述第二传输采用相同的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项:发送功率、预编码、频域资源分配和天线端口;其中,所述DMRS比例为一次传输中的DMRS占用的时域符号的数量与所述一次传输的时域符号的数量的比值。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条件还包括: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比例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所述DMRS比例为一次传输中的DMRS占用的时域符号的数量与所述一次传输的时域符号的数量的比值。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所述第一传输与第三传输满足第三条件时,减少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使减少后的所述第 一传输配置的DMRS比例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或者,所述第一传输与第三传输不满足第三条件时,且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为1时,不减少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或者,所述第一传输与第三传输不满足第三条件时,且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大于1时,则减少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使减少后的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比例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减少后的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大于或等于1;其中,所述第三传输为所述K次传输中与所述第一传输相邻的在前的一次传输,或者,所述第三传输为所述K次传输中与所述第一传输相邻的在后的一次传输;其中,所述第三条件为:所述第一传输和所述第三传输采用相同的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项:发送功率、预编码、频域资源分配和天线端口。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装置,包括:第三处理单元,所述第三处理单元用于:确定减少DMRS数量后的第一传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并确定K次传输的第一时域符号数量,所述第一时域符号数量可以包括:所述K次传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的最低值,或者所述K次传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的平均值,所述可用时域符号数量为用于承载数据块的时域符号;所述第三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K次传输的第一时域符号数量确定第一码率值;所述第三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所述K次传输采用的TBS值。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K次传输为重复传输时,所述K次传输对应配置的N次名义重复传输,K>N≥1,K和N为自然数。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所述K次传输采用的TBS值,包括:当所述第一码率值大于码率阈值时,确定所述K次传输采用第一TBS值,所述第一TBS值为根据所述K次传输的第一时域符号数量和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的TBS值;或者,当所述第一码率值小于或等于码率阈值时,确定所述K次传输采用第二TBS值,所述第二TBS值为根据一次名义重复传输的时域符号数量和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的TBS值。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为终端设备,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五收发单元,所述第五收发单元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码率阈值。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所述K次传输采用的TBS值,包括:当所述第一码率值属于码率值集合时,确定所述K次传输采用第一TBS值,所述第一TBS值为根据所述K次传输的第一时域符号数量和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的TBS值;或者,当所述第一码率值不属于码率值集合时,确定所述K次传输采用第二TBS值,所述第二TBS值为根据一次名义重复传输的时域符号数量和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的TBS值;其中,所述码率值集合包括M个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值对应的码率值,M≥1,M为自然数。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为终端设备时,所述装置还包括:第六收发单元,所述第六收发单元用于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六指示信息,所述第六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码率值集合。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TBS值为根据所述K次传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的最低值和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的TBS值;或者,所述第一TBS 值为根据所述K次传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的平均值和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的TBS值。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设备为终端设备时,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七收发单元,所述第七收发单元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七指示信息,所述第七指示信息指示所述K次传输采用的传输方式,所述传输方式包括:所述K次传输配置所述第一TBS值进行传输或所述K次传输配置所述第二TBS值进行传输。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为网络设备,所述装置还包括:第八收发单元,所述第八收发单元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八指示信息,所述第八指示信息指示所述K次传输采用的传输方式,所述传输方式包括:所述K次传输配置所述第一TBS值进行传输或所述K次传输配置所述第二TBS值进行传输。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所述K次传输采用第一TBS值,所述第一TBS值为根据所述K次传输的第一时域符号数量和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的TBS值。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装置,包括:第二处理单元,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根据K次传输的第一时域符号数量确定第一码率值;其中,所述第一时域符号数量包括:所述K次传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的最低值;或者,所述K次传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的平均值,所述可用时域符号为用于承载数据块的时域符号;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所述K次传输采用的传输块大小TBS值。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K次传输为重复传输时,所述K次传输对应配置的N次名义重复传输,K>N≥1,K和N为自然数。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所述K次传输采用的TBS值,包括:当所述第一码率值大于码率阈值时,确定所述K次传输采用第一TBS值,所述第一TBS值为根据所述K次传输的第一时域符号数量和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的TBS值;或者,当所述第一码率值小于或等于码率阈值时,确定所述K次传输采用第二TBS值,所述第二TBS值为根据一次名义重复传输的时域符号数量和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的TBS值。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为终端设备,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收发单元,所述第一收发单元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码率阈值。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所述K次传输采用的TBS值,包括:当所述第一码率值属于码率值集合时,确定所述K次传输采用第一TBS值,所述第一TBS值为根据所述K次传输的第一时域符号数量和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的TBS值;或者,当所述第一码率值不属于码率值集合时,确定所述K次传输采用第二TBS值,所述第二TBS值为根据一次名义重复传输的时域符号数量和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的TBS值;其中,所述码率值集合包括M个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值对应的码率值,M≥1,M为自然数。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为终端设备时,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收发单元,所述第二收发单元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码率值集合。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TBS值为根据所述K次传 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的最低值和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的TBS值;或者,所述第一TBS值为根据所述K次传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的平均值和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的TBS值。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为终端设备时,所述装置包括:第三收发单元,所述第三收发单元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所述K次传输采用的传输方式,所述传输方式包括:所述K次传输配置所述第一TBS值进行传输或所述K次传输配置所述第二TBS值进行传输。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为网络设备,所述装置包括:第四收发单元,所述第四收发单元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指示所述K次传输采用的传输方式,所述传输方式包括:所述K次传输配置所述第一TBS值进行传输或所述K次传输配置所述第二TBS值进行传输。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确定所述K次传输采用第一TBS值,所述第一TBS值为根据所述K次传输的第一时域符号数量和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的TBS值。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得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以及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用于实现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以及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系统的通信设备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以及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PUSCH的Type B重复传输的示意图。
图2是PUSCH的Type B重复传输被一个不可用时域符号拆分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传输方法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传输方法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再一种传输方法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传输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装置的又一种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未来的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新一代无线接入技术(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NR)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任意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或可设置于该设备中的芯片,该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基站(例如,基站NodeB、演进型基站eNodeB、第五代(5G)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如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TP)、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基站、小基站设备等)、未来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
应理解,当本申请存在特定说明的场景时,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可以是特定的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特定的网络设备。在没有特定说明的场景中,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不做任何的限定。
为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下文将结合图1和图2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到的一些相关概念做简单地说明。
NR协议支持对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最大16次的重复传输,支持对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最大8次的重复传输。
NR协议支持对PUCCH的Type A重复传输以及支持对PUSCH的Type A和Type B这两种类型的重复传输。为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以PUSCH的Type B重复传输为例,但不能将之理解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只能应用于PUSCH的Type B重复传输这一场景。
应理解,为便于简洁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本申请以上行传输场景为例介绍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也能够应用于下行传输场景,且二者的执行主体和具体实施方法均保持一致,因此不应当被理解为本申请实施例仅能应用于上行传输场景。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重复传输场景为例描述技术方案,但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但能够应用到重复传输场景,也能应用到其他的传输场景,重复传输只是传输的一种类型。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无特殊说明的场景中,本文采用传输一词,在有特殊说明的场景中,本文采用重复传输一词,但表述词汇的不同不能被理解为本申请实施例仅能应用于重复传输这一场景。
PUSCH的Type B重复传输是指,依据第1次重复传输的起始时域符号位置S和每次 重复传输需要占据的连续时域符号数目L,后续的K-1次重复传输会在连续的多个时域符号上进行重复传输,即从当前时隙的第S个时域符号开始,后续的K*L个时域符号(可能会到延伸到其他时隙上)均用于K次重复传输。
图1示出了PUSCH的Type B重复传输的三种典型情形——情形1:配置了2次名义重复传输且每次名义重复传输占用4个连续的时域符号时,则会在连续的8个时域符号上完成2次实际重复传输;情形2:配置了4次名义重复传输且每次名义重复传输占用4个连续的时域符号时,则在连续的16个时域符号上完成4次实际重复传输;情形3:配置了1次名义重复传输且该次名义重复传输占据14个连续的时域符号时,则在连续的14个时域符号上完成1次实际重复传输。
在图1所示的情形2和情形3中,因为连续调度的K*L个连续时域符号跨越了一个时隙的边界,因此NR协议规定,将配置的跨域一个时隙边界的一次名义重复(nominal repetition)传输视为2次实际重复(actual repetition)传输,并且规定拆分后的两次实际重复传输所配置的传输块大小(transport block size,TBS)值是保持一致的,且与配置的一次名义重复传输所采用的TBS值亦是保持一致的。
应理解,图1示出的仅是一种示例性情形,其中,配置的名义重复传输中可以存在多次名义重复传输被拆分为多次实际重复传输的情形,即,配置的N次名义重复传输可以对应K次实际重复传输,其中,K>N≥1,K和N均为自然数。
应理解,上述的名义重复传输和实际重复传输是一对相互对应的概念,即,在实际重复传输过程中,本申请实施例使用实际重复传输而非名义重复传输;而在配置重复传输过程中,本申请实施例使用名义重复传输而非实际重复传输。因此二者的区别仅在于该次重复传输是发生在实际传输过程中还是发生在配置重复传输过程中。更具体的讲,在实际重复传输过程中,当发生图1的情形2和情形3或图2所示的三种情况时,存在至少一次名义重复传输能够被拆分为至少2次实际重复传输。
图2示出了另一种能够将一次名义实际重复传输拆分为两次实际重复传输的情形。
如图2所示,一次名义重复传输所占据的连续多个时域符号中存在一个不可用的时域符号时,该不可用时域符号能将一段连续时域符号拆分为多段连续时域符号,即,将一次名义重复传输拆分为多次实际重复传输,并且每一次的实际重复传输所配置的TBS值保持一致,且与一次名义重复传输所配置的TBS值保持一致。
应理解,图2示出的仅是一种示例性情形,其中,一次名义重复传输所占据的连续多个时域符号中可以存在多个不可用时域符号,因此并不能将之理解为仅限定在一次名义重复传输占据的连续多个时域符号中只存在一个不可用时域符号这一场景。同样地,图2示出的仅是一种示例性情形,其中配置的名义重复传输中可以存在多次名义重复传输被多个不可用时域符号拆分为多次实际重复传输的情形,即,配置的N次名义重复传输可以对应着K次实际重复传输,其中,K>N≥1,K和N均为自然数。
应理解,上文的不可用时域符号包括但不限于用于配置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的时域符号,并且可用时域符号是指能够用于承载数据块的时域符号,或者,是能够用于数据传输的时域符号。
下文将描述一次实际重复传输的配置DMRS的过程。
NR协议规定,PUSCH的Type B重复传输的一次实际重复传输的DMRS配置会按照 一次实际重复传输占据的时域符号数量进行配置,具体的配置过程会按照如下表1进行:
表1
具体地,表1中第一列的L d值表示一次实际重复传输占据的时域符号数量。在PUSCH资源映射类型Type B时,DMRS附加位置dmrs-Additional Position的候选取值有{0,1,2,3},即分别表示附加DMRS的数量为0、1、2和3。dmrs-Additional Position的取值是网络设备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其中L 0是指前置DMRS。
如下给出查表的几个具体示例:
当网络设备配置的dmrs-Additional Position={1},L d=5,则查表:第3行和倒数第3列,可知当前PUSCH传输的DMRS配置的时域符号位置为{L 0,4},当PUSCH为Type B的资源映射时,L 0的取值默认为0,因此,相应的DMRS配置在当前PUSCH传输的{第1个,第5个}时域符号位置上。
当网络设备配置的dmrs-additoinal Position={2},L d=10,则查表:第8行和倒数第2列,可知当前PUSCH传输的DMRS配置的时域符号位置为{L 0,4,8},当PUSCH为Type B的资源映射时,L 0的取值默认为0,因此,相应的DMRS配置在当前PUSCH传输的{第1个,第5个,第9个}时域符号位置上。
当一次名义重复传输被拆分成多次实际重复传输时,终端设备会根据每次实际重复传输占据的时域符号数量L d并结合上表,配置每次实际重复传输的DMRS数量,这将会导致DMRS比例较大的问题,从而容易导致通信资源的过高消耗,从而会挤占额外的资源配置,继而导致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较差。
应理解,上述的DMRS比例是指一次实际重复传输中的DMRS占用的时域符号的数量与该次实际重复传输的时域符号的数量的比值。
下文将结合图3详细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减少一次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的技术方案。
S310,第一设备确定K次传输的第一传输,第一传输满足减少解调参考信号DMRS数量的第一条件。
S320,第一设备减少该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
即,当所述第一传输满足第一条件时,所述第一设备减少该第一传输的DMRS配置数量,第一条件为:第一传输满足减少解调参考信号DMRS数量的条件。
可选地,当该K次传输为重复传输时,该K次传输对应配置的N次名义重复传输,K>N≥1,K和N为自然数。
可选地,当该K次传输不是重复传输时,该K次传输对应的传输块不全部相同,即,示例性地,存在K次传输中的M次传输对应的传输块相同,M<K,K和M为自然数。
在步骤S310中,第一传输需要满足减少解调参考信号DMRS数量的第一条件,具体地,该第一条件可以包括:
条件#A:第二传输配置的第二DMRS与第一传输配置的第一DMRS的最小间隔时域符号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例如,该第一门限值可以为0,也可以为1或2,本申请对第一门限值的取值不做任何的限定。
其中,第二传输是K次传输中与第一传输相邻的一次传输,其中,第二传输可以是第一传输的在前传输,也可以是第一传输的在后传输。例如,当第一传输在前,第二传输在后时,第一DMRS为第一传输的最后一个DMRS,第二DMRS为第二传输的第一个DMRS;或者,当第一传输在后,第二传输在前时,第一DMRS为第一传输的第一个DMRS,第二DMRS为第二传输的最后一个DMRS。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一个DMRS占据两个时域符号时,所述减少一个DMRS是指减少占据两个时域符号的DMRS;当一个DMRS占据一个时域符号时,所述减少一个DMRS是指减少占据一个时域符号的DMRS。为便于简洁描述,本申请下文中涉及到减少一个DMRS等技术特征时,可参考该表述。
满足第一条件的条件#A时,第一设备减少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具体包括如下方式:
方式一:当第一传输配置至少两个DMRS时,第一设备可以减少第一传输的第一DMRS;或者,当第一传输配置一个DMRS时,且该第一传输与该第二传输满足第二条件时,第一设备可以删除该第一传输的第一DMRS。
应理解,上述的第一传输和第二传输需要满足的第二条件是:第一传输和第二传输采用相同的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项:发送功率、预编码、频域资源分配和天线端口。
应理解,第一传输和第二传输满足第二条件时,即能实现联合信道估计功能,为便于描述,本申请以第一传输和第二传输或者其他传输满足第二条件或者第三条件为例代替描述K次传输配置了联合信道估计功能,这两种表述实质上表达相同的含义,因此不可视其为一种限制性描述。
通过上述方式一,第一设备能够减少相邻的两次传输中DMRS比例较大的一次传输 的DMRS数量,合理利用通信资源,并改进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
方式二:当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比例大于或等于第二传输配置的DMRS比例时,且第一传输配置至少两个DMRS时,第一设备可以删除第一传输配置的第一DMRS;或者,当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比例大于或等于第二传输配置的DMRS比例时,且第一传输配置一个DMRS,且第一传输与第二传输满足第二条件时,第一设备可以删除第一传输配置的第一DMRS。
其中,所述DMRS比例为一次传输中的DMRS占用的时域符号的数量与所述一次传输的时域符号的数量的比值。
通过上述方式二,第一设备能够对比相邻的两次传输的DMRS开销大小关系,并能够减少DMRS比例较大的一次传输的DMRS数量,从而合理利用通信资源,改进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
具体地,在上述两种方式中,第一设备选择删除第一传输配置的第一DMRS时,需要判断第一传输是否能够与第二实际重复传输进行联合信道估计,即判断第一传输和第二传输是否满足第二条件。例如,如果第一传输能够与第二传输进行联合信道估计,且第一传输配置一个DMRS时,则第一设备可以选择删除第一传输配置的第一DMRS,此时第一传输因没有DMRS而不能单独地进行信道估计,但能够与第二传输进行联合信道估计;又例如,如果第一传输不能够与第二传输进行联合信道估计,且第一传输配置有至少两个DMRS,则第一设备可以选择删除第一传输配置的第一DMRS,此时第一传输仍然配置有至少一个DMRS用于信道估计;又例如,如果第一传输不能够与第二传输进行联合信道估计,且第一传输配置一个DMRS,则第一设备可以选择不删除第一传输配置的第一DMRS。
应理解,上述的联合信道估计是针对K次传输而设置的,具体地,配置K次传输具有联合信道估计功能时,K次传输中的任一次传输都能进行联合信道估计功能。例如,当K次传输配置联合信道估计功能时,K次传输中只有一次传输配置有一个DMRS时,则K次传输也能进行信道估计。
应理解,在不能够与相邻传输进行联合信道估计的前提下,K次传输中的任意一次传输应当配置有至少一个DMRS。
应理解,上述的配置联合信道估计功能是指第一传输和相邻传输满足如下条件:第一传输和相邻传输采用相同的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项:发送功率、预编码、频域资源分配和天线端口。具体地,相邻传输可以是第二传输,也可以是第三传输,且第二传输可以是第一传输的在前传输,也可以是第一传输的在后传输;同理,第三传输可以是第一传输的在前传输,也可以是第一传输的在后传输,本申请对此不做任何的限定。
应理解,上述内容仅是一种示例性的描述,不应当被视为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应用范围的限制
可选地,该第一条件可以包括:
条件#B: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比例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第一阈值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值,也可以是一个具体的分数,例如,第一阈值是0.5,或者1/7,本申请并不对第一阈值的形式做任何的限定。
满足第一条件的条件#B时,则第一设备减少该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具体包 括如下方式:
方式三:当第一传输能够与第三传输进行联合信道估计时,第一设备减少该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使减少后的该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比例小于第一阈值。
方式四:当第一传输不能够与第三传输进行联合信道估计时,且该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为1时,第一设备不减少该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
方式五:当第一传输不能够与第三传输进行联合信道估计时,且该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为大于1时,第一设备减少该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使减少后的该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比例小于第一阈值,且减少后的该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大于或等于1。例如,当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为2时,该DMRS比例大于第一阈值,则第一设备减少第一传输配置的一个DMRS,此时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为1,且该DMRS比例仍大于第一阈值,则第一设备不减少该第一传输的一个DMRS,保证减少后的该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大于或等于1;或者,当DMRS比例小于第一阈值时,则第一设备不减少该第一传输的DMRS数量。
方式六:当第一传输不能够与第三传输进行联合信道估计时,且该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为大于1时,在保证减少后的该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大于或等于1的前提下,第一设备减少该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使减少后的该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比例小于第一阈值。例如,当第一传输配置有2个DMRS时,且该DMRS比例高于第一阈值时,第一设备能够减少第一传输的一个DMRS;或者,当第一传输配置有3个DMRS时,且该DMRS比例高于第一阈值时,为保证减少后的该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比例小于第一阈值,第一设备能够减少第一传输配置的1个或者2个DMRS,而非3个DMRS。
应理解,上述的四种方式是四种并列的可能方式。其中,第一设备可以根据第一传输是否能够与第三传输进行联合信道估计进行相应的操作。具体地,当第一传输能够与第三传输进行联合信道估计时,可以减少该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使其减少后的DMRS比例低于第一阈值;或者,当第一传输不能够与第三传输进行联合信道估计时,当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为1时,且该DMRS比例高于第一阈值时,第一设备选择不减少该第一传输的DMRS;或者,当第一传输不能够与第三传输进行联合信道估计时,当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大于1时,第一设备减少该第一传输的DMRS数量,使其减少后的DMRS比例低于第一阈值。例如,当第一传输配置2个DMRS时,其配置的DMRS比例高于第一阈值,且该第一传输不能与第三传输进行联合信道估计时,则第一设备减少该第一传输配置的一个DMRS,且减少后的该第一传输的DMRS比例仍高于第一阈值,在此情况下,第一设备选择方式四,即,可以不减少该第一传输的DMRS数量。又例如,该第一传输能与第三传输进行联合信道估计时,第一传输配置2个DMRS时,其配置的DMRS比例高于第一阈值,第一设备减少该第一传输配置的1个或者2个DMRS,使其配置的DMRS比例低于第一阈值。
通过区分四种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实现第一设备在不同条件下减少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实现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的提升。
可选地,当第一传输满足第一条件的条件#B时,第一设备选择删除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时,需要判断第一传输是否能够与第三传输进行联合信道估计。例如,如果第 一传输能够与第三传输进行联合信道估计,则第一设备可以选择删除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使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比例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此时减少后的第一传输可以没有DMRS,但因配置了联合信道估计功能,则可以与第三传输进行联合信道估计;又例如,如果第一传输不能够与第三传输进行联合信道估计,当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为1时,且该DMRS比例高于第一阈值时,第一设备选择不减少该第一传输的DMRS;或者,当第一传输不能够与相邻传输进行联合信道估计时,当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大于1时,第一设备减少该第一传输的DMRS数量,使其减少后的DMRS比例低于第一阈值。
通过区分第一条件所包括的条件#B,本申请能够实现第一设备精准删除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实现对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的改进。
应理解,上述内容仅是一种示例性的描述,不应当被视为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应用范围的限制。
该技术方案由第一设备执行,通过确定K次传输中满足减少DMRS数量的第一条件的第一传输,则减少第一传输中应该配置的DMRS的数量,降低DMRS的开销,实现通信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
下文将详细描述配置的一次名义重复传输的TBS值的计算过程。
在NR协议中,配置的一次名义重复传输需要基于每次名义重复传输所占据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计算并确定该名义重复传输的TBS值,即需要根据每个时隙的时频资源和调制编码方式来计算。
详细的步骤如下所示:
步骤1:计算被调度时隙中每个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中的资源单元(resource element,RE)数量。
其中, 表示一个PRB在频域上包括的子载波数为12, 表示分配给PUSCH的OFDM符号数量, 为没有传数据的DMRS码分复用组(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CDM)包括的RE数量, 为高层信令配置的开销,其取值为6,12,或18。在不配置高层信令的情形下, 的取值为0。
步骤2:计算所调度的时隙为终端设备分配的调度资源的总共RE数量,即用于PUSCH传输的RE数量。
N RE=min(156,N′ RE)·n PRB (1.2-2)
其中,n PRB为分配给终端设备的PRB数量。
在最理想的情况下,所调度的时隙能够为终端设备分配的调度资源的RE数量的最大值是156,即在一个时隙的全部14个时域符号中,仅有一个时域符号被用于配置DMRS,剩余的13个时域符号则全部用于供终端设备调度。
步骤3:计算所能传输的信息比特数。
N info=N RE·R·Q m·υ (1.2-3)
其中,R为码率值,Q m为调制方式,v为传输的层数或流数。
在NR协议中,可通过一个调制与编码策略MCS索引值表示一个码率值R和调制方式Q m。具体的如下表2所示:
表2
具体地,网络设备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中的5比特索引值,指示终端设备进行上行发送采用的调制阶数Q m和码率R。
步骤4:根据信息比特数计算TBS值。
由上述步骤可知,终端设备通过信息比特数确定配置的一次名义重复传输的TBS值,并且该信息比特数与N RE、R、Q m和v之间呈正比关系。
NR协议规定,配置的一次名义重复传输被拆分为多次实际重复传输时,仍沿用一次名义重复传输所配置的TBS值,这将导致在一次实际重复传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少于名义重复传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和v值不变的条件下,为保证TBS值不变,则只能提高码率值R,码率值过高则会导致终端设备减少信息比特和/或检验比特的传输,影响网络设备的译码和解调性能,最终影响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
鉴于此,在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方法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传输方法400,该传输方法可以避免减少DMRS数量后的一次传输的实际码率值过高。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传输方法400。该方法400可用于避免减少DMRS数量后的一次传输的实际码率值过高,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第三设备,该第三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本申请并不对此做任何的限定。
S410,第三设备确定减少DMRS数量后的第一传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并确定K次传输的第一时域符号数量,该第一时域符号数量可以包括:K次传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的最低值;或者K次传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的平均值,该可用时域符号为用于承载数据块的时域符号。
S420,第三设备根据K传输的第一时域符号数量确定第一码率值。
S430,第三设备根据第一码率值确定K次传输采用的传输块大小TBS值。
应理解,K次传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的平均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本申请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可选地,K次传输为重复传输时,K次传输对应配置的N次名义重复传输,K>N≥1,K和N为自然数。
在步骤S410中,第三设备确定减少DMRS数量后的第一传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这一方法步骤是在前述一种用于减少DMRS数量的传输方法的基础上得来的。具体地,当第三设备删除符合第一条件的第一传输的DMRS数量后,可以重新确定减少后的该第一传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并相应地确定K次传输中任一次传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接着,第三设备根据前述步骤S401确定的K次传输的第一时域符号数量来确定第一码率值,其中,第三设备根据第一时域符号数量的不同内容能够确定相应的第一码率值,具体地包括:根据K次传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的最低值对应的第一码率值,或者根据与K次传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的平均值对应的第一码率值。
应理解,该技术方案可由第一设备执行,也可以由第三设备执行,本申请并不对此做任何的限定。
在S430中,第三设备需要根据确定的第一码率值确定K次传输采用的传输块大小TBS值,该步骤具体包括:
方式#a:当确定的第一码率值大于码率阈值时,第三设备确定K次传输采用第一TBS值,该第一TBS值为根据该K次传输的第一时域符号数量和该第一码率值确定的TBS值;或者,当第一码率值小于或等于码率阈值时,确定该K次传输采用第二TBS值,该第二TBS值为根据一次名义重复传输的时域符号数量和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的TBS值。
具体地,第三设备需要确定第一码率值与码率阈值的大小关系,即,当第一码率值大于或等于码率阈值时,第三设备确定K次传输采用第一TBS值;当第一码率值小于码率阈值时,第三设备确定K次传输采用第二TBS值。
可选地,当第三设备为终端设备时,该终端设备可以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五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码率阈值。
通过方式#a,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实现当第一码率值大于或等于码率阈值时,第三设备确定K次传输采用的TBS值,从而实现K次传输采用正确的TBS值,以此节约通信资源。
方式#b:当确定的第一码率值不属于码率值集合时,第三设备确定K次传输采用第一TBS值;或者,当第一码率值小于或等于码率阈值时,确定该K次传输采用第二TBS值。
具体地,第三设备需要确定第一码率值与码率值集合的隶属关系,即,当第一码率值属于该码率值集合时,第三设备确定K次传输采用第一TBS值;当第一码率值不属于该码率值集合时,第三设备确定K次传输采用第二TBS值。
其中,该码率值集合包括M个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值对应的码率值,M≥1,M为自然数。
可选地,当第三设备为终端设备时,该终端设备可以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六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码率阈值集合。
通过方式#b,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实现当第一码率值属于码率值集合时,第三设备确定K次传输采用的TBS值,从而实现K次传输采用正确的TBS值,以此节约通信资源。
方式#c:该第三设备可以直接确定K次传输采用第一TBS值的传输方式。
具体地,该第三设备可以不需要判断第一码率值与码率阈值或者码率值集合之间的关系,可以直接确定K次传输配置第一TBS值进行传输。
通过方式#c,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实现第三设备直接确定K次传输采用第一TBS值,不需要判断第一码率值与码率阈值或码率值集合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节约通信资源。
可选地,当第三设备为终端设备时,该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七指示信息,该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K次传输采用的传输方式,该传输方式包括:K次传输配置第一TBS值进行传输,或者K次传输配置第二TBS值进行传输。
又可选地,当第三设备为网络设备时,该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八指示信息,该第八指示信息用于指示K次传输采用的传输方式,该传输方式包括:K次传输采用第一TBS值进行传输,或者K次传输采用第二TBS值进行传输。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结合重新定义一种DMRS配置方法和重新进行TBS值的计算,避免减少DMRS数量后的一次传输的实际码率值过高,容易导致过高的通信资源的消耗,从而会挤占额外的资源配置,继而导致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较差。
相应地,本申请提供了再一种传输方法500,该方法500可以独立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用于减少配置的DMRS数量的传输方法而单独实施。
具体地,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再一种传输方法500。该方法500可用于避免一次传输的实际码率值过高,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第二设备,该第二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本申请并不对此做任何的限定。
S510,第二设备根据K次传输的第一时域符号数量确定第一码率值;
S520,第二设备根据第一码率值确定K次传输采用的传输块大小TBS值。
在S510中,该第一时域符号数量可以包括:K次传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的最低值,或者K次传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的平均值,其中,可用时域符号为用于承载数据块的时域符号。
应理解,K次传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的平均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本申请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可选地,K次传输为重复传输时,K次传输对应配置的N次名义重复传输,K>N≥1,K和N为自然数。
在S510中,第三设备根据第一时域符号数量确定第一码率值,其中,第二设备根据第一时域符号数量的不同内容能够确定相应的第一码率值,具体包括:根据K次传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的最低值对应的第一码率值,或者根据与K次传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的平均值对应的第一码率值。
在S520中,第二设备需要根据确定的第一码率值确定K次传输采用的传输块大小TBS值,该步骤具体包括:
方式A:当确定的第一码率值大于码率阈值时,第二设备确定K次传输采用第一TBS值;或者,当第一码率值小于或等于码率阈值时,确定该K次传输采用第二TBS值。
具体地,第二设备需要确定第一码率值与码率阈值的大小关系,即,当第一码率值大于或等于码率阈值时,第二设备确定K次传输采用第一TBS值;当第一码率值小于码率阈值时,第二设备确定K次传输采用第二TBS值。
可选地,当第二设备为终端设备时,该终端设备可以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码率阈值。
通过方式A,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实现当第一码率值大于或等于码率阈值时,第二设备确定K次传输采用的TBS值,从而实现K次传输采用正确的TBS值,以此节约通信资源。
方式B:当确定的第一码率值不属于码率值集合时,第二设备确定K次传输采用第一TBS值;或者,当第一码率值小于或等于码率阈值时,确定该K次实际重复传输采用第二TBS值。
具体地,第二设备需要确定第一码率值与码率值集合的隶属关系,即,当第一码率值属于该码率值集合时,第二设备确定K次传输采用第一TBS值;当第一码率值不属于该码率值集合时,第二设备确定K次传输采用第二TBS值。
其中,该码率值集合包括M个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值对应的码率值,M≥1,M为自然数。
可选地,当第二设备为终端设备时,该终端设备可以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码率阈值集合。
通过方式B,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实现当第一码率值属于码率值集合时,第二设备确定K次传输采用的TBS值,从而实现K次传输采用正确的TBS值,以此节约通信资源。
方式C:该第二设备可以直接确定K次传输采用第一TBS值的传输方式。
具体地,该第三设备可以不需要判断第一码率值与码率阈值或者码率值集合之间的关系,可以直接确定K次传输选择第一TBS值。
通过方式C,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实现第三设备直接确定K次传输采用第一TBS值,不需要判断第一码率值与码率阈值或码率值集合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节约通信资源。
可选地,当第二设备为终端设备时,该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K次传输采用的传输方式,该传输方式包括:K次传输采用第一TBS值进行传输,或者K次传输采用第二TBS值进行传输。
可选地,当第二设备为网络设备时,该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该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K次传输采用的传输方式,该传输方式包括:K次传输采用第一TBS值进行传输,或者K次传输采用第二TBS值进行传输。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一种重新计算TBS值的传输方法,能够解决,由于多次传输的实际码率值过高,从而导致较少的信息比特和/或冗余比特的发送,并可能导致接收端译码和解调性能变差的问题。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通信系统的通信性能。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装置600的示意性框图。可选地,所述通信装置600的具体形态可以是通用计算机设备或通用计算机设备中的芯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如图6所示,该通信装置600包括处理单元610。
具体而言,传输装置600可以是本申请涉及的任意一个设备,例如,可以是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并且可以实现该设备所能实现的功能。应理解,通信装置600可以是实体设备,也可以是实体设备的部件(例如,集成电路,芯片等等),还可以是实体设备中的功能模块。
示例性地,传输装置600可以用于实现本申请中的第一设备的功能。该传输装置包括:处理单元610,用于确定K次传输的第一传输,所述第一传输满足减少解调参考信号DMRS数量的第一条件;还用于减少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
应理解,上述内容仅作为示例性描述,该处理单元610还将用于执行前述方法300中与第一设备相关的所有处理操作,并能实现与方法侧相对应的有益效果,为便于简洁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性地,传输装置600还可以用于实现本申请中的第三设备的功能。该传输装置包括:处理单元610,用于确定减少DMRS数量后的第一传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并确定K次传输的第一时域符号数量,第一时域符号数量可以包括:K次传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的最低值,或者K次传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的平均值,可用时域符号数量为用于承载数据块的时域符号;还用于根据K次传输的第一时域符号数量确定第一码率值;还用于根据第一码率值确定K次传输采用的TBS值。
应理解,上述内容仅作为示例性描述,该处理单元610还将用于执行前述方法400中与第三设备相关的所有处理操作,并能实现与方法侧相对应的有益效果,为便于简洁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传输装置600还可以包括收发单元620,用于执行前述方法400中与第三设备相关的所有收发操作,并能实现与该方法侧相对应的有益效果,为便于简洁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性地,传输装置600还可以用于实现本申请中的第二设备的功能。该传输装置包括:处理单元610,用于根据K次传输的第一时域符号数量确定第一码率值;其中,第一 时域符号数量包括:K次传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的最低值;或者,K次传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的平均值,可用时域符号为用于承载数据块的时域符号;还用于:根据第一码率值确定K次传输采用的传输块大小TBS值。
应理解,上述内容仅作为示例性描述,该处理单元610还将用于执行前述方法500中与第二设备相关的所有处理操作,并能实现与方法侧相对应的有益效果,为便于简洁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传输装置600还可以包括收发单元620,用于执行前述方法500中与第二设备相关的所有收发操作,并能实现与该方法侧相对应的有益效果,为便于简洁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传输装置700。该传输装置700包括处理器710,处理器710与存储器720耦合,存储器72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或者和/或数据,处理器710用于执行存储器720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和/或者数据,使得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被执行。
可选地,该传输装置700包括的处理器710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如图7所示,该传输装置7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720。
可选地,该传输装置700包括的存储器720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该存储器720可以与该处理器710集成在一起,或者分离设置。
可选地,如图7所示,该传输装置7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730,收发器730用于信号的接收和/或发送。例如,处理器710用于控制收发器730进行信号的接收和/或发送。
作为一种方案,该传输装置700用于实现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操作。
例如,处理器710用于实现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处理相关的操作,收发器930用于实现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收发相关的操作。
作为另一种方案,该传输装置700用于实现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操作。
例如,处理器710用于实现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处理相关的操作,收发器730用于实现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收发相关的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或由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的计算机指令。
例如,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该计算机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或由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该计算机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或由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可以包括硬件层、运行在硬件层之上的操作系统层,以及运行在操作系统层上的应用层。其中,硬件层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内存管理单元(memory management unit,MMU)和内存(也称为主存)等硬件。操作系统层的操作系统可以是任意一种或多种通过进程(process)实现业务处理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例如,Linux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或windows操作系统等。应用层可以包含浏览器、通讯录、文字处理软件、即时通信软件等应用。
本申请实施例并未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的具体结构进行特别限定, 只要能够通过运行记录有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代码的程序,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通信即可。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或者,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中能够调用程序并执行程序的功能模块。
本申请的各个方面或特征可以实现成方法、装置或使用标准编程和/或工程技术的制品。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制品”可以涵盖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器件、载体或介质访问的计算机程序。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存储器件(例如,硬盘、软盘或磁带等),光盘(例如,压缩盘(compact disc,CD)、数字通用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等),智能卡和闪存器件(例如,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卡、棒或钥匙驱动器等)。
本文描述的各种存储介质可代表用于存储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和/或其它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信道和能够存储、包含和/或承载指令和/或数据的各种其它介质。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处理器可以是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例如,RAM可以用作外部高速缓存。作为示例而非限定,RAM可以包括如下多种形式: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RAM)。
需要说明的是,当处理器为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时,存储器(存储模块)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 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还应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等词汇是为了便于表述,不应当被理解为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应用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7)

  1. 一种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确定K次传输的第一传输,所述第一传输满足减少解调参考信号DMRS数量的第一条件;
    所述第一设备减少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K次传输为重复传输时,所述K次传输对应配置的N次名义重复传输,K>N≥1,K和N为自然数。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件,包括:
    第二传输配置的第二DMRS与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第一DMRS的最小间隔时域符号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所述第二传输为所述K次传输中与所述第一传输相邻的一次传输;
    其中,当所述第一传输在前,所述第二传输在后时,所述第一DMRS为所述第一传输的最后一个DMRS,所述第二DMRS为所述第二传输的第一个DMRS;或者,
    当所述第一传输在后,所述第二传输在前时,所述第一DMRS为所述第一传输的第一个DMRS,所述第二DMRS为所述第二传输的最后一个DMRS。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减少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包括:
    当所述第一传输配置至少两个DMRS时,删除所述第一传输的所述第一DMRS;或者,
    当所述第一传输配置一个DMRS时,且所述第一传输与所述第二传输满足第二条件时,删除所述第一传输的所述第一DMRS;
    其中,所述第二条件为:所述第一传输和所述第二传输采用相同的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项:发送功率、预编码、频域资源分配和天线端口。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减少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包括:
    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比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传输配置的DMRS比例时,且所述第一传输配置至少两个DMRS时,删除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所述第一DMRS;或者,
    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比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传输配置的DMRS比例时,且所述第一传输配置一个DMRS,且所述第一传输与所述第二传输满足第二条件时,删除所述第一传输的所述第一DMRS;
    其中,所述第二条件为:所述第一传输和所述第二传输采用相同的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项:发送功率、预编码、频域资源分配和天线端口;
    其中,所述DMRS比例为一次传输中的DMRS占用的时域符号的数量与所述一次传输的时域符号的数量的比值。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件还包括:
    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比例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所述DMRS比例为一次传输中的DMRS占用的时域符号的数量与所述一次传输的时域符号的数量的比值。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减少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包括:
    所述第一传输与第三传输满足第三条件时,减少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使减少后的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比例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或者,
    所述第一传输与第三传输不满足第三条件时,且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为1时,不减少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或者,
    所述第一传输与第三传输不满足第三条件时,且所述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大于1时,减少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使减少后的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比例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减少后的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大于或等于1;
    其中,所述第三传输为所述K次传输中与所述第一传输相邻的在前的一次传输,或者,所述第三传输为所述K次传输中与所述第一传输相邻的在后的一次传输;
    其中,所述第三条件为:所述第一传输和所述第三传输采用相同的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项:发送功率、预编码、频域资源分配和天线端口。
  8. 一种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设备根据K次传输的第一时域符号数量确定第一码率值;
    其中,所述第一时域符号数量包括:
    所述K次传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的最低值;或者,
    所述K次传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的平均值,所述可用时域符号为用于承载数据块的时域符号;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所述K次传输采用的传输块大小TBS值。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K次传输为重复传输时,所述K次传输对应配置的N次名义重复传输,K>N≥1,K和N为自然数。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所述K次传输采用的TBS值,包括:
    当所述第一码率值大于码率阈值时,确定所述K次传输采用第一TBS值,所述第一TBS值为根据所述K次传输的第一时域符号数量和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的TBS值;或者,
    当所述第一码率值小于或等于码率阈值时,确定所述K次实际重复传输采用第二TBS值,所述第二TBS值为根据一次名义重复传输的时域符号数量和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的TBS值。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为终端设备,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码率阈值。
  12.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所述K次传输采用的TBS值,包括:
    当所述第一码率值属于码率值集合时,确定所述K次传输采用第一TBS值,所述第一TBS值为根据所述K次传输的第一时域符号数量和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的TBS值;或者,
    当所述第一码率值不属于码率值集合时,确定所述K次传输采用第二TBS值,所述第二TBS值为根据一次名义重复传输的时域符号数量和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的TBS值;
    其中,所述码率值集合包括M个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值对应的码率值,M≥1,M为自然数。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为终端设备,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码率值集合。
  14. 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TBS值为根据所述K次传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的最低值和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的TBS值;或者,
    所述第一TBS值为根据所述K次传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的平均值和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的TBS值。
  15. 根据权利要求8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为终端设备,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所述K次传输采用的传输方式,所述传输方式包括:所述K次传输配置所述第一TBS值进行传输或所述K次传输配置所述第二TBS值进行传输。
  16. 根据权利要求8至10、12和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为网络设备,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指示所述K次传输采用的传输方式,所述传输方式包括:所述K次传输配置所述第一TBS值进行传输或所述K次传输配置所述第二TBS值进行传输。
  17. 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确定所述K次传输采用第一TBS值,所述第一TBS值为根据所述K次传输的第一时域符号数量和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的TBS值。
  18. 一种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确定K次传输的第一传输,所述第一传输满足减少解调参考信号DMRS数量的第一条件;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还用于减少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K次传输为重复传输时,所述K次传输对应配置的N次名义重复传输,K>N≥1,K和N为自然数。
  20. 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件,包括:
    第二传输配置的第二DMRS与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第一DMRS的最小间隔时域符号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所述第二传输为所述K次传输中与所述第一传输相邻的一次传输;
    其中,当所述第一传输在前,所述第二传输在后时,所述第一DMRS为所述第一传输的最后一个DMRS,所述第二DMRS为所述第二传输的第一个DMRS;或者,
    当所述第一传输在后,所述第二传输在前时,所述第一DMRS为所述第一传输的第 一个DMRS,所述第二DMRS为所述第二传输的最后一个DMRS。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
    当所述第一传输配置至少两个DMRS时,删除所述第一传输的所述第一DMRS;或者,
    当所述第一传输配置一个DMRS时,且所述第一传输与所述第二传输满足第二条件时,删除所述第一传输的所述第一DMRS;
    其中,所述第二条件为:所述第一传输和所述第二传输采用相同的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项:发送功率、预编码、频域资源分配和天线端口。
  22.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
    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比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传输配置的DMRS比例时,且所述第一传输配置至少两个DMRS时,删除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所述第一DMRS;或者,
    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比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传输配置的DMRS比例时,且所述第一传输配置一个DMRS,且所述第一传输与所述第二传输满足第二条件时,删除所述第一传输的所述第一DMRS;
    其中,所述第二条件为:所述第一传输和所述第二传输采用相同的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项:发送功率、预编码、频域资源分配和天线端口;
    其中,所述DMRS比例为一次传输中的DMRS占用的时域符号的数量与所述一次传输的时域符号的数量的比值。
  23. 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件还包括:
    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比例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所述DMRS比例为一次传输中的DMRS占用的时域符号的数量与所述一次传输的时域符号的数量的比值。
  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
    所述第一传输与第三传输满足第三条件时,减少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使减少后的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比例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或者,
    所述第一传输与第三传输不满足第三条件时,且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为1时,不减少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或者,
    所述第一传输与第三传输不满足第三条件时,且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大于1时,则减少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使减少后的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比例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减少后的所述第一传输配置的DMRS数量大于或等于1;
    其中,所述第三传输为所述K次传输中与所述第一传输相邻的在前的一次传输,或者,所述第三传输为所述K次传输中与所述第一传输相邻的在后的一次传输;
    其中,所述第三条件为:所述第一传输和所述第三传输采用相同的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项:发送功率、预编码、频域资源分配和天线端口。
  25. 一种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处理单元,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根据K次传输的第一时域符号数量确定第一码率值;
    其中,所述第一时域符号数量包括:
    所述K次传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的最低值;或者,
    所述K次传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的平均值,所述可用时域符号为用于承载数据块 的时域符号;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所述K次传输采用的传输块大小TBS值。
  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K次传输为重复传输时,所述K次传输对应配置的N次名义重复传输,K>N≥1,K和N为自然数。
  27.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用于:
    当所述第一码率值大于码率阈值时,确定所述K次传输采用第一TBS值,所述第一TBS值为根据所述K次传输的第一时域符号数量和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的TBS值;或者,
    当所述第一码率值小于或等于码率阈值时,确定所述K次传输采用第二TBS值,所述第二TBS值为根据一次名义重复传输的时域符号数量和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的TBS值。
  28.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为终端设备,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收发单元,所述第一收发单元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码率阈值。
  29.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用于:
    当所述第一码率值属于码率值集合时,确定所述K次传输采用第一TBS值,所述第一TBS值为根据所述K次传输的第一时域符号数量和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的TBS值;或者,
    当所述第一码率值不属于码率值集合时,确定所述K次传输采用第二TBS值,所述第二TBS值为根据一次名义重复传输的时域符号数量和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的TBS值;
    其中,所述码率值集合包括M个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值对应的码率值,M≥1,M为自然数。
  30.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为终端设备,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收发单元,所述第二收发单元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码率值集合。
  31. 根据权利要求27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TBS值为根据所述K次传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的最低值和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的TBS值;或者,
    所述第一TBS值为根据所述K次传输的可用时域符号数量的平均值和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的TBS值。
  32. 根据权利要求25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为终端设备,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收发单元,所述第三收发单元用于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所述K次传输采用的传输方式,所述传输方式包括:所述K次传输配置所述第一TBS值进行传输或所述K次传输配置所述第二TBS值进行传输。
  33. 根据权利要求25至27、29和3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为网络设备,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收发单元,所述第四收发单元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指示所述K次传输采用的传输方式,所述传输方式包括:所述K次传输配置所述第一TBS值进行传输或所述K次传输配置所述第二TBS值进行传输。
  34. 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所述K次传输采用第一TBS值,所述第一TBS值为根据所述K次传输的第一时域符号数量和所述第一码率值确定的TBS值。
  35. 一种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得
    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或者,
    权利要求8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36.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用于实现
    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
    权利要求8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7. 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
    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系统的通信设备执行
    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
    权利要求8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80078444.5A 2021-02-08 2021-02-08 传输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654804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075926 WO2022165824A1 (zh) 2021-02-08 2021-02-08 传输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48044A true CN116548044A (zh) 2023-08-04

Family

ID=82741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78444.5A Pending CN116548044A (zh) 2021-02-08 2021-02-08 传输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48044A (zh)
WO (1) WO202216582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56836A (zh) * 2018-02-13 2020-09-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可靠的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EP3609104A1 (en) * 2018-08-09 2020-02-12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Flexible repetition of pusch mini-slots within a slot
CN111953466A (zh) * 2020-08-07 2020-11-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65824A1 (zh) 2022-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55089B1 (en)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ci)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EP3606242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8711671B2 (en) Extension of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coverage
CN109392022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9845151B (zh) 用于具有非对齐资源的多用户叠加传输的自适应调制阶数
CN108632009B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7710842B (zh) 传输上行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US1121899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uplink control channel
CN105144817A (zh) 用于解调参考信号选择的系统和方法
JP5178907B2 (ja) モバイル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通信方法
CN110391870B (zh) 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以及解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
CN110166207B (zh) 一种资源确定方法和装置
WO2022151444A1 (zh) 一种dmrs的配置方法及设备
US1011723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ing reference signals to a UE in an LTE system
WO2022061622A1 (zh) 通信方法、通信设备、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636886B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芯片和通信装置
CN115104277B (zh) 用于无线通信中的多分量载波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调度的方法和装置
EP3496480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sending control information
CN112187401A (zh) 多时间单元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1915321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layered data transmission
CN116548044A (zh) 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4698104A (zh) 一种指示天线端口的方法、装置与系统
CN116671208A (zh)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5004828A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US9635662B2 (en) Blind decod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