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35834A - 可降解吸塑片材、其制备方法以及吸塑制品 - Google Patents

可降解吸塑片材、其制备方法以及吸塑制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35834A
CN116535834A CN202310554116.9A CN202310554116A CN116535834A CN 116535834 A CN116535834 A CN 116535834A CN 202310554116 A CN202310554116 A CN 202310554116A CN 116535834 A CN116535834 A CN 1165358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screw extruder
parallel double
adjusted
extru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5411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坚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Puxiang Packaging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Puxiang Packaging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Puxiang Packaging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Puxiang Packaging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5411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358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358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358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67/04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 carboxylic acids, e.g. lacto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67/04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 carboxylic acids, e.g. lacto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69/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carbonates;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0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2003/3045Sulf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7/00Use of ingredi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C08K7/22Expanded, porous or hollow particles
    • C08K7/24Expanded, porous or hollow particles inorganic
    • C08K7/26Silicon- containing compoun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W90/10Bio-packaging, e.g. packing containers made from renewable resources or bio-plastic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是关于一种可降解吸塑片材、其制备方法以及吸塑制品。该可降解吸塑片材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聚羟基烷酸酯30%‑65%,无机粉体10%‑35%,聚甲基乙撑碳酸酯5%‑20%,小分子润滑剂1%‑5%,成核剂0.2%‑1%和无机色粉0.5%‑3%;其中,聚羟基烷酸酯包含聚羟基丁酸酯、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羟基丁酸已酸共聚酯和聚3‑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酯共聚物之中的一种或多种;无机粉体包含滑石粉、硅藻土、高岭土、碳酸钙和硫酸钡之中的一种或多种。本申请提供的可降解吸塑片材,能够在自然界中自然降解,有利于缓解塑料污染,降低塑料使用对自然环境的危害。

Description

可降解吸塑片材、其制备方法以及吸塑制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环保塑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可降解吸塑片材、其制备方法以及吸塑制品。
背景技术
随着塑料的不断大量使用,每年有大约800万吨的塑料倾倒入海洋中,至今为止,海洋中估计有1.5亿吨塑料。这会对海洋生态造成致命的打击。开发和应用可降解塑料迫在眉睫。
有鉴于此,亟需提出一种能够在自然界中自然降解的吸塑片材,缓解塑料污染,降低塑料使用对自然环境的危害。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可降解吸塑片材、其制备方法以及吸塑制品,该可降解吸塑片材,能够在自然界中自然降解,有利于缓解塑料污染,降低塑料使用对自然环境的危害。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可降解吸塑片材,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
聚羟基烷酸酯30%-65%,无机粉体10%-35%,聚甲基乙撑碳酸酯5%-20%,小分子润滑剂1%-5%,成核剂0.2%-1%和无机色粉0.5%-3%;
其中,聚羟基烷酸酯包含聚羟基丁酸酯、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羟基丁酸已酸共聚酯和聚3-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酯共聚物之中的一种或多种;
无机粉体包含滑石粉、硅藻土、高岭土、碳酸钙和硫酸钡之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降解吸塑片材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
聚羟基烷酸酯60%,无机粉体20%,聚甲基乙撑碳酸酯15.5%,小分子润滑剂3%,成核剂0.5%,无机色粉1%。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聚羟基烷酸酯由聚羟基丁酸酯和聚3-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酯共聚物组成;
聚羟基丁酸酯和聚3-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酯共聚物的重量比例为2:3。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无机色粉由硅藻土和硫酸钡组成;
硅藻土和硫酸钡的重量比例为1:1。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可降解吸塑片材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可降解吸塑片材,包括:
称取聚羟基烷酸酯、无机粉体、聚甲基乙撑碳酸酯、小分子润滑剂、成核剂和无机色粉;
对聚羟基烷酸酯、无机粉体、聚甲基乙撑碳酸酯、小分子润滑剂、成核剂和无机色粉进行搅拌混合,得到混合材料;
启动挤出机并将挤出机的各个区间的温度分别调节至对应的预设温度;
将混合材料加入挤出机的加料斗并调节挤出机的运作参数,使得挤出机挤出拉片,得到可降解吸塑片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对聚羟基烷酸酯、无机粉体、聚甲基乙撑碳酸酯、小分子润滑剂、成核剂和无机色粉进行搅拌混合,包括:
将聚羟基烷酸酯、无机粉体、聚甲基乙撑碳酸酯、小分子润滑剂、成核剂和无机色粉加入高速搅拌机中;
通过高速搅拌机按照450-900r/min的转速对聚羟基烷酸酯、无机粉体、聚甲基乙撑碳酸酯、小分子润滑剂、成核剂和无机色粉搅拌10min-25min。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通过高速搅拌机按照450-900r/min的转速对聚羟基烷酸酯、无机粉体、聚甲基乙撑碳酸酯、小分子润滑剂、成核剂和无机色粉搅拌10min-25min包括:
通过高速搅拌机按照500r/min的转速对聚羟基烷酸酯、无机粉体、聚甲基乙撑碳酸酯、小分子润滑剂、成核剂和无机色粉搅拌15min。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挤出机为平行双螺杆挤出机;
启动挤出机并将挤出机的各个区间的温度分别调节至对应的预设温度包括:
启动平行双螺杆挤出机;
将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一区温度调节为120℃-135℃;
将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二区温度调节为135℃-150℃;
将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三区温度调节为150℃-175℃;
将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四区温度调节为150℃-175℃;
将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五区温度调节为150℃-175℃;
将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六区温度调节为150℃-175℃;
将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七区温度调节为150℃-175℃;
将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八区温度调节为150℃-175℃;
将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九区温度调节为175℃-18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启动挤出机并将挤出机的各个区间的温度分别调节至对应的预设温度包括:
启动平行双螺杆挤出机;
将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一区温度调节为130℃;
将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二区温度调节为130℃;
将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三区温度调节为160℃;
将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四区温度调节为160℃;
将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五区温度调节为160℃;
将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六区温度调节为160℃;
将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七区温度调节为160℃;
将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八区温度调节为160℃;
将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九区温度调节为178℃。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运作参数包括喂料速度、挤出速度、压辊速度、收卷速度以及压辊间隙;
调节挤出机的运作参数,包括:
将喂料速度调节为13-25r/min;
将挤出速度调节为45-90r/min;
将压辊速度调节为5-25r/min;
将收卷速度调节为5-25r/min;
将压辊间隙调节为0.1-1.5mm。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调节挤出机的运作参数,包括:
将喂料速度调节为14r/min;
将挤出速度调节为60r/min;
将压辊速度调节为10r/min;
将收卷速度调节为10r/min;
将压辊间隙调节为0.15mm。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吸塑制品,吸塑制品为基于吸塑工艺对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可降解吸塑片材进行吸塑加工所得到的制品;
其中,吸塑工艺包括:
对可降解吸塑片材以125℃-145℃的烤料温度烤料4s-8s;
对烤料后的可降解吸塑片材进行定型冷却,定型冷却时长为7s-25s。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可降解吸塑片材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聚羟基烷酸酯30%-65%,无机粉体10%-35%,聚甲基乙撑碳酸酯5%-20%,小分子润滑剂1%-5%,成核剂0.2%-1%和无机色粉0.5%-3%,能够在自然界中,例如海洋、江河等水体中实现生物降解,降解的物质为二氧化碳和水,是一种绿色环保塑料,有利于缓解塑料污染,降低塑料使用对自然环境的危害。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可降解吸塑片材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申请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申请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申请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随着塑料的不断大量使用,每年有大约800万吨的塑料倾倒入海洋中,至今为止,海洋中估计有1.5亿吨塑料。根据海洋管理局的资料显示,在未来不到10年的时间内,预计海洋中的塑料将会增加至2.5亿吨,这会对海洋生态造成致命的打击。开发和应用可降解塑料迫在眉睫。
有鉴于此,亟需提出一种能够在自然界中自然降解的吸塑片材,缓解塑料污染,降低塑料使用对自然环境的危害。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降解吸塑片材,能够在自然界中自然降解,有利于缓解塑料污染,降低塑料使用对自然环境的危害。
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可降解吸塑片材可以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聚羟基烷酸酯30%-65%,无机粉体10%-35%,聚甲基乙撑碳酸酯5%-20%,小分子润滑剂1%-5%,成核剂0.2%-1%和无机色粉0.5%-3%。
上述的聚羟基烷酸酯即是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是很多微生物合成的一种细胞内聚酯,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生物材料。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聚羟基烷酸酯包含聚羟基丁酸酯、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羟基丁酸已酸共聚酯和聚3-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酯共聚物之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聚羟基丁酸酯即是PHB,PHB是一类由微生物发酵剂制造的热塑性生物降解材料,纯PHB为3-羟基丁酸酯的均聚物,熔点175℃,洁净度高。
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即是PHBV,PHBV即新型生物高分子3-羟基丁酸酯和3-羟基戊酸酯的共聚物。它是一种用淀粉为原料,运用发酵工程技术生产出的生物材料。它是一种生物聚酯,由细菌生产,能被细菌消化,在土壤或堆肥化条件下完全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生物质。
羟基丁酸已酸共聚酯即是PHBHHx,PHBHHx是3-羟基丁酸与3-羟基己酸的共聚酯,其具有生物降解性。
聚3-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酯共聚物即是P34HB,P34HB是3-羟基丁酸酯与4-羟基丁酸酯的共聚物,其以生物质材料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合成,生物相容性好,是完全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可以在自然环境中以及生物体内被微生物完全分解。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无机粉体包含滑石粉、硅藻土、高岭土、碳酸钙和硫酸钡之中的一种或多种。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指PPC塑料,PPC塑料是以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为原料合成的一种完全可降解的环保型塑料。
小分子润滑剂示例性地可以采用小分子酰胺类润滑剂,如芥酸酰胺、油酸酰胺等。小分子润滑剂能够可降解吸塑片材润滑性,能够赋予可降解吸塑片材优异的耐划伤性能。
成核剂是指能够改变部分结晶行为,提高片材透明度、刚性、表面光泽、抗冲击韧性和热变形温度,缩短片材成型周期,提高片材加工和应用性能的功能型化学助剂。
无机色粉是以天然矿物或无机化合物制成的颜料。无机色粉是属于纯天然加工材料,拥有天然环保的特点,无机色粉拥有着有机色粉无法比拟的环保功效在使用中并不会挥发或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降解吸塑片材可以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聚羟基烷酸酯60%,无机粉体20%,聚甲基乙撑碳酸酯15.5%,小分子润滑剂3%,成核剂0.5%,无机色粉1%。其中,聚羟基烷酸酯由聚羟基丁酸酯和聚3-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酯共聚物组成,聚羟基丁酸酯和聚3-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酯共聚物的重量比例为2:3。无机色粉由硅藻土和硫酸钡组成,硅藻土和硫酸钡的重量比例为1:1。
与前述可降解吸塑片材的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可降解吸塑片材的可降解吸塑片材制备方法及相应的实施例。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可降解吸塑片材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可降解吸塑片材制备方法可以包括:
在步骤101中,称取聚羟基烷酸酯、无机粉体、聚甲基乙撑碳酸酯、小分子润滑剂、成核剂和无机色粉。
称取聚羟基烷酸酯30%-65%,无机粉体10%-35%,聚甲基乙撑碳酸酯5%-20%,小分子润滑剂1%-5%,成核剂0.2%-1%和无机色粉0.5%-3%。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称取聚羟基烷酸酯60%,无机粉体20%,聚甲基乙撑碳酸酯15.5%,小分子润滑剂3%,成核剂0.5%,无机色粉1%,其中,聚羟基烷酸酯由聚羟基丁酸酯和聚3-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酯共聚物组成,聚羟基丁酸酯和聚3-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酯共聚物的重量比例为2:3。无机色粉由硅藻土和硫酸钡组成,硅藻土和硫酸钡的重量比例为1:1。
在步骤102中,对聚羟基烷酸酯、无机粉体、聚甲基乙撑碳酸酯、小分子润滑剂、成核剂和无机色粉进行搅拌混合,得到混合材料。具体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聚羟基烷酸酯、无机粉体、聚甲基乙撑碳酸酯、小分子润滑剂、成核剂和无机色粉加入高速搅拌机中,然后通过高速搅拌机按照450-900r/min的转速对聚羟基烷酸酯、无机粉体、聚甲基乙撑碳酸酯、小分子润滑剂、成核剂和无机色粉搅拌10min-25min。
特别地,当称取聚羟基烷酸酯60%,无机粉体20%,聚甲基乙撑碳酸酯15.5%,小分子润滑剂3%,成核剂0.5%,无机色粉1%时,可以通过高速搅拌机按照500r/min的转速对聚羟基烷酸酯、无机粉体、聚甲基乙撑碳酸酯、小分子润滑剂、成核剂和无机色粉搅拌15min。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搅拌转速和搅拌时长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调整,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在步骤103中,启动挤出机并将挤出机的各个区间的温度分别调节至对应的预设温度。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挤出机可以采用平行双螺杆挤出机,平行双螺杆挤出机广泛应用于橡塑和工程树脂的填充、共混、改性、增强、氯化聚丙烯和高吸水性树脂的脱挥处理,可降解母料、聚酰胺缩聚、聚氨脂加聚反应的挤出;碳粉、磁粉的造粒、电缆用绝缘料、护套料、低烟低卤阻燃型PVC电缆料及各种硅烷交联料的制备等。
具体地可以首先启动平行双螺杆挤出机,进一步地,将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一区温度调节为120℃-135℃;将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二区温度调节为135℃-150℃;将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三区温度调节为150℃-175℃;将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四区温度调节为150℃-175℃;将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五区温度调节为150℃-175℃;将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六区温度调节为150℃-175℃;将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七区温度调节为150℃-175℃;将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八区温度调节为150℃-175℃;将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九区温度调节为175℃-180℃。
特别地,当称取聚羟基烷酸酯60%,无机粉体20%,聚甲基乙撑碳酸酯15.5%,小分子润滑剂3%,成核剂0.5%,无机色粉1%时,可以将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一区温度调节为130℃;将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二区温度调节为130℃;将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三区温度调节为160℃;将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四区温度调节为160℃;将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五区温度调节为160℃;将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六区温度调节为160℃;将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七区温度调节为160℃;将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八区温度调节为160℃;将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九区温度调节为178℃。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一区至九区的温度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调整,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在步骤104中,将混合材料加入挤出机的加料斗并调节挤出机的运作参数,使得挤出机挤出拉片,得到可降解吸塑片材。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的运作参数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喂料速度、挤出速度、压辊速度、收卷速度以及压辊间隙。
调节挤出机的运作参数可以具体为将喂料速度调节为13-25r/min;将挤出速度调节为45-90r/min;将压辊速度调节为5-25r/min;将收卷速度调节为5-25r/min;将压辊间隙调节为0.1-1.5mm。
特别地,当称取聚羟基烷酸酯60%,无机粉体20%,聚甲基乙撑碳酸酯15.5%,小分子润滑剂3%,成核剂0.5%,无机色粉1%时,可以将喂料速度调节为14r/min;将挤出速度调节为60r/min;将压辊速度调节为10r/min;将收卷速度调节为10r/min;将压辊间隙调节为0.15mm。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经测试,制备所得的可降解吸塑片材的物理性能可以如以下表1所示:
表1:
测试内容 测试方法 测试值 测试单位
密度 ASTM-D1283 1.3-1.5 g/cm3
溶脂 ASTM-D792 3-6 g/10min
断裂伸长率 ASTM-D1708 45-135
拉伸屈服强度 ASTM-D1708 9-17 Mpa
拉伸模量 ASTM-D1708 2700-4500
热变形温度 70-90
其中,ASTM-D1283、ASTM-D792和ASTM-D1708均为高分子材料性能测试标准方法。
特别地,当称取聚羟基烷酸酯60%,无机粉体20%,聚甲基乙撑碳酸酯15.5%,小分子润滑剂3%,成核剂0.5%,无机色粉1%时,其中,聚羟基烷酸酯由聚羟基丁酸酯和聚3-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酯共聚物组成,聚羟基丁酸酯和聚3-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酯共聚物的重量比例为2:3,无机色粉由硅藻土和硫酸钡组成,硅藻土和硫酸钡的重量比例为1:1;然后通过高速搅拌机按照500r/min的转速对聚羟基烷酸酯、无机粉体、聚甲基乙撑碳酸酯、小分子润滑剂、成核剂和无机色粉搅拌15min;接着将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一区温度调节为130℃;将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二区温度调节为130℃;将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三区温度调节为160℃;将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四区温度调节为160℃;将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五区温度调节为160℃;将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六区温度调节为160℃;将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七区温度调节为160℃;将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八区温度调节为160℃;将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九区温度调节为178℃;最后将喂料速度调节为14r/min;将挤出速度调节为60r/min;将压辊速度调节为10r/min;将收卷速度调节为10r/min;将压辊间隙调节为0.15mm,使得挤出机挤出拉片,得到可降解吸塑片材。在此情况下所得的可降解吸塑片材的物理性能可以如以下表2所示:
表2:
测试内容 测试方法 测试值 测试单位
密度 ASTM-D1283 1.32 g/cm3
溶脂 ASTM-D792 4 g/10min
断裂伸长率 ASTM-D1708 55
拉伸屈服强度 ASTM-D1708 11 Mpa
拉伸模量 ASTM-D1708 3700
热变形温度 85
与前述可降解吸塑片材的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吸塑制品,该吸塑制品为基于吸塑工艺对可降解吸塑片材进行吸塑加工所得到的制品。其中,上述吸塑工艺具体可以包括:对可降解吸塑片材以125℃-145℃的烤料温度烤料4s-8s;对烤料后的可降解吸塑片材进行定型冷却,定型冷却时长为7s-25s。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地,可以对可降解吸塑片材以135℃的烤料温度烤料4s;对烤料后的可降解吸塑片材进行定型冷却,定型冷却时长为12s。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实际应用情况确定烤料温度、烤料时间以及定型冷却时长,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经测试,上述吸塑制品的海洋降解测试结果可以如下表3所示:
表3:
序号 产品厚度 降解条件 降解时间
1 0.1mm 海洋环境 40-52周
2 0.2mm 海洋环境 60-75周
3 0.3mm 海洋环境 70-95周
4 0.15mm 海洋环境 55周
其中,产品厚度是由压辊间隙的长度所决定的。
本申请提供的可降解吸塑片材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聚羟基烷酸酯30%-65%,无机粉体10%-35%,聚甲基乙撑碳酸酯5%-20%,小分子润滑剂1%-5%,成核剂0.2%-1%和无机色粉0.5%-3%,经过实验测试,本申请制备所得的可降解吸塑片材相比传统PLA吸塑片材,该可降解吸塑片材的热变形温度相比传统PLA吸塑片材的热变形温度(58℃)高60%-80%,该可降解吸塑片材的断裂伸长率相比传统PLA吸塑片材的断裂伸长率(4%-15%)要高,可以满足一次性餐饮包装制品和韧性要求较高的电子产品包装制品等场景的应用。而且可降解吸塑片材能够在自然界中,例如海洋、江河等水体中实现生物降解,降解的物质为二氧化碳和水,是一种绿色环保塑料,有利于缓解塑料污染,降低塑料使用对自然环境的危害。
上文中已经参考附图详细描述了本申请的方案。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另外,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本申请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2)

1.一种可降解吸塑片材,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
聚羟基烷酸酯30%-65%,无机粉体10%-35%,聚甲基乙撑碳酸酯5%-20%,小分子润滑剂1%-5%,成核剂0.2%-1%和无机色粉0.5%-3%;
其中,所述聚羟基烷酸酯包含聚羟基丁酸酯、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羟基丁酸已酸共聚酯和聚3-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酯共聚物之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无机粉体包含滑石粉、硅藻土、高岭土、碳酸钙和硫酸钡之中的一种或多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解吸塑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吸塑片材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
聚羟基烷酸酯60%,无机粉体20%,聚甲基乙撑碳酸酯15.5%,小分子润滑剂3%,成核剂0.5%,无机色粉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降解吸塑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羟基烷酸酯由所述聚羟基丁酸酯和所述聚3-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酯共聚物组成;
所述聚羟基丁酸酯和所述聚3-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酯共聚物的重量比例为2: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降解吸塑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机色粉由所述硅藻土和所述硫酸钡组成;
所述硅藻土和所述硫酸钡的重量比例为1:1。
5.一种可降解吸塑片材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降解吸塑片材,包括:
称取聚羟基烷酸酯、无机粉体、聚甲基乙撑碳酸酯、小分子润滑剂、成核剂和无机色粉;
对所述聚羟基烷酸酯、所述无机粉体、所述聚甲基乙撑碳酸酯、所述小分子润滑剂、所述成核剂和所述无机色粉进行搅拌混合,得到混合材料;
启动挤出机并将所述挤出机的各个区间的温度分别调节至对应的预设温度;
将所述混合材料加入所述挤出机的加料斗并调节所述挤出机的运作参数,使得所述挤出机挤出拉片,得到所述可降解吸塑片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降解吸塑片材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所述聚羟基烷酸酯、所述无机粉体、所述聚甲基乙撑碳酸酯、所述小分子润滑剂、所述成核剂和所述无机色粉进行搅拌混合,包括:
将所述聚羟基烷酸酯、所述无机粉体、所述聚甲基乙撑碳酸酯、所述小分子润滑剂、所述成核剂和所述无机色粉加入高速搅拌机中;
通过所述高速搅拌机按照450-900r/min的转速对所述聚羟基烷酸酯、所述无机粉体、所述聚甲基乙撑碳酸酯、所述小分子润滑剂、所述成核剂和所述无机色粉搅拌10min-25min。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降解吸塑片材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过所述高速搅拌机按照450-900r/min的转速对所述聚羟基烷酸酯、所述无机粉体、所述聚甲基乙撑碳酸酯、所述小分子润滑剂、所述成核剂和所述无机色粉搅拌10min-25min包括:
通过所述高速搅拌机按照500r/min的转速对所述聚羟基烷酸酯、所述无机粉体、所述聚甲基乙撑碳酸酯、所述小分子润滑剂、所述成核剂和所述无机色粉搅拌15min。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降解吸塑片材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机为平行双螺杆挤出机;
所述启动挤出机并将所述挤出机的各个区间的温度分别调节至对应的预设温度包括:
启动所述平行双螺杆挤出机;
将所述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一区温度调节为120℃-135℃;
将所述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二区温度调节为135℃-150℃;
将所述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三区温度调节为150℃-175℃;
将所述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四区温度调节为150℃-175℃;
将所述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五区温度调节为150℃-175℃;
将所述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六区温度调节为150℃-175℃;
将所述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七区温度调节为150℃-175℃;
将所述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八区温度调节为150℃-175℃;
将所述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九区温度调节为175℃-18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降解吸塑片材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启动挤出机并将所述挤出机的各个区间的温度分别调节至对应的预设温度包括:
启动所述平行双螺杆挤出机;
将所述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一区温度调节为130℃;
将所述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二区温度调节为130℃;
将所述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三区温度调节为160℃;
将所述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四区温度调节为160℃;
将所述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五区温度调节为160℃;
将所述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六区温度调节为160℃;
将所述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七区温度调节为160℃;
将所述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八区温度调节为160℃;
将所述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九区温度调节为178℃。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降解吸塑片材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作参数包括喂料速度、挤出速度、压辊速度、收卷速度以及压辊间隙;
所述调节所述挤出机的运作参数,包括:
将所述喂料速度调节为13-25r/min;
将所述挤出速度调节为45-90r/min;
将所述压辊速度调节为5-25r/min;
将所述收卷速度调节为5-25r/min;
将所述压辊间隙调节为0.1-1.5mm。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降解吸塑片材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所述挤出机的运作参数,包括:
将所述喂料速度调节为14r/min;
将所述挤出速度调节为60r/min;
将所述压辊速度调节为10r/min;
将所述收卷速度调节为10r/min;
将所述压辊间隙调节为0.15mm。
12.一种吸塑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塑制品为基于吸塑工艺对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降解吸塑片材进行吸塑加工所得到的制品;
其中,所述吸塑工艺包括:
对所述可降解吸塑片材以125℃-145℃的烤料温度烤料4s-8s;
对烤料后的可降解吸塑片材进行定型冷却,定型冷却时长为7s-25s。
CN202310554116.9A 2023-05-16 2023-05-16 可降解吸塑片材、其制备方法以及吸塑制品 Pending CN1165358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54116.9A CN116535834A (zh) 2023-05-16 2023-05-16 可降解吸塑片材、其制备方法以及吸塑制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54116.9A CN116535834A (zh) 2023-05-16 2023-05-16 可降解吸塑片材、其制备方法以及吸塑制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35834A true CN116535834A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50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54116.9A Pending CN116535834A (zh) 2023-05-16 2023-05-16 可降解吸塑片材、其制备方法以及吸塑制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3583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23214B (zh) 一种增塑可生物降解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05356A (zh) 聚羟基烷酸酯及其共聚物与聚乳酸的共混改性
CN100406498C (zh) 聚乙烯醇/聚乳酸接枝共聚物及其与淀粉的共混材料和它们的制备方法、用途
CN106674923B (zh) 一种降解可控pbat/pla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56640B (zh) 一种生物降解pla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67657A (zh) 高耐热pla/pha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665882A (zh) 聚酯共混物组合物和由其生产的生物可降解薄膜
CN101775199B (zh) 高刚性PHAs/PLA共混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44285A (zh) 聚乳酸组合物、增韧透明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58708A (zh) 一种高淀粉含量生物降解吹膜改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29764A (zh) 一种淀粉/pla-pga-pbat生物降解&可堆肥专用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68954B (zh) 一种可降解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831702B (zh) 可降解塑料餐盒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54843B (zh) 一种高分子可降解母粒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4106534A (zh) 一种pla/pha耐热吸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15926406B (zh) 一种全降解高阻隔性聚酯复合膜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354894A (zh) 一种循环再生可降解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6535834A (zh) 可降解吸塑片材、其制备方法以及吸塑制品
AU2010200315A1 (en) Biodegradable resin composition,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and biodegradable film therefrom
CN113956546A (zh) 一种淀粉基全降解吹膜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3896955A (zh) 一种淀粉基片材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14230993B (zh) 可生物降解phbh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403902B (zh) 一种可生物降解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96182B (zh) 聚乳酸基生物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8048026A (zh) 一种可生物降解的pga基吸管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