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34370A - 自动开袋设备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自动开袋设备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34370A
CN116534370A CN202310575985.XA CN202310575985A CN116534370A CN 116534370 A CN116534370 A CN 116534370A CN 202310575985 A CN202310575985 A CN 202310575985A CN 116534370 A CN116534370 A CN 1165343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bag opening
piece
bag
clamp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7598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林
张祖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ingchua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ingchua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ingchua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ingchua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7598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3437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343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343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43/00Forming, feeding, opening or setting-up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in association with packaging
    • B65B43/26Opening or distending bags; Opening, erecting, or setting-up boxes, cartons, or carton blanks
    • B65B43/30Opening or distending bags; Opening, erecting, or setting-up boxes, cartons, or carton blanks by grippers engaging opposed walls, e.g. suction-operat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10Waste collection, transportation, transfer or storage, e.g. segregated refuse collecting, electric or hybrid propul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ing Of Containers To The Packaging St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自动开袋设备及方法,该自动开袋设备包括基架、吸附组件、开袋装置和第一驱动装置,基架;吸附组件包括彼此可相互分离地设置于所述基架上的第一吸附件和第二吸附件,所述第一吸附件和所述第二吸附件分别用于吸附包装袋袋口上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以分离包装袋的袋口;开袋装置包括第一夹持机构,所述第一夹持机构用于在包装袋的袋口分离后夹持袋口的所述第二侧;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夹持机构连接,用于驱动第二夹持机构背向所述第一夹持机构运动以扩大包装袋的袋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吸附件和第二吸附件配合微小打开袋口,第一夹持机构与第一驱动装置配合进一步将包装袋打开,以解决包装袋不易打开的问题。

Description

自动开袋设备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开袋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产品生产后,为方便销售,需对产品进行包装,现有包装形式采用包装袋,即将产品放入包装袋内。而产品包装这一过程为,将包装袋袋口打开至产品大小,再将产品置入包装袋内。
现有开袋技术为人工手动开袋,而人工手动开袋分为两步,第一步先通过双手使用搓、捏、扯等动作将包装袋口微微打开,使得包装袋袋口两侧分离;第二步将手伸入包装袋内,两手分别拿住包装袋的两侧,然后双手将微微打开的袋口扯开,使得包装袋的袋口进一步扩大,便于产品从袋口进入包装袋内部,实现产品包装的目的。
包装袋生产出后,其两侧会紧密贴合,而这种过于贴合的包装袋并不容易被双手揉搓打开,需工作人员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从而导致开袋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自动开袋设备及方法,旨在解决现有人工开袋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自动开袋设备,该自动开袋设备包括:
基架;
吸附组件,包括彼此可相互分离地设置于所述基架上的第一吸附件和第二吸附件,所述第一吸附件和所述第二吸附件分别用于吸附包装袋袋口上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以分离包装袋的袋口;
开袋装置,包括第一夹持机构,所述第一夹持机构用于在包装袋的袋口分离后夹持袋口的所述第二侧;
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夹持机构连接,用于驱动第二夹持机构背向所述第一夹持机构运动以扩大包装袋的袋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基架顶端,所述第二吸附件沿所述基架竖直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吸附件的吸附端与所述第一吸附件的吸附端正对;
所述第二吸附件转动设置在所述基架上,正对或斜对所述第一吸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开袋设备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基架上,且与所述第二吸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吸附件远离或靠近所述第一吸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
第一驱动件,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基架上,其执行端与所述第二吸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吸附件竖直方向靠近和远离所述第一吸附件;
第二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基架一侧,工作端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驱动件和第二吸附件转动,以规避所述第一夹持机构的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开袋设备还包括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基架的一侧,用于驱动所述开袋装置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吸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第三驱动件、底座和滑轨;
所述滑轨设置在所述基架设有所述第二吸附件的一侧;所述底座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滑轨上,所述底座上设有所述开袋装置和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件连接所述底座和基架,用于驱动所述底座靠近或远离所述基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
底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工作端上;
第四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底板背向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一面上;
爪件,与所述底板铰接,一端与所述第四驱动件的工作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板朝向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一面正对,用于与所述底板配合夹持包装袋袋口的所述第二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袋装置还包括第二夹持机构,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包括:
下压板,所述下压板的自由端朝所述第一吸附件延伸,所述第三驱动件驱动所述下压板至所述第一吸附件上方;
第五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其工作端与所述下压板连接,用于在所述开袋装置靠近所述第一吸附件后,驱动所述下压板与所述第一吸附件配合压紧包装袋袋口的所述第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压板上设有避让槽,用于供上方的所述爪件嵌入,以避让所述爪件运动。
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一种自动开袋方法,包括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自动开袋设备;
将包装袋袋口放入第一吸附件和第二吸附件之间;
控制第一吸附件和第二吸附件分别吸附包装袋袋口上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
控制第一吸附件和第二吸附件相互远离,分离包装袋的袋口;
控制开袋装置靠近包装袋袋口,使第一夹持机构夹持袋口的第二侧;
控制第一夹持机构背向袋口的第一侧运动,将包装袋的袋口进一步扩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控制开袋装置靠近包装袋袋口后,还包括:
控制第二夹持机构将袋口的第一侧压紧在第一吸附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开袋装置靠近包装袋袋口,使第一夹持机构夹持袋口的第二侧后,还包括:
控制第二吸附件松开袋口的第二侧,并驱动第一吸附件摆动至远离所述第一夹持机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吸附件设置在基架上用于吸附包装袋的一面,第二吸附件吸附住包装袋的另一面,当第一吸附件和第二吸附件均吸附住包装袋时,第二吸附件将相对于第一吸附件移动,从而使得包装袋两侧远离,即打开袋口。第一夹持机构夹持住包装袋的第二侧,在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第一夹持机构将夹持着包装袋的第二侧沿竖直方向运动,从而扩大包装袋的袋口,通过第一吸附件和第二吸附件对包装袋两侧的吸附,无需担心包装袋两侧贴合过紧,而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一驱动装置相互配合,使得包装袋的袋口被进一步打开,解决了包装袋难打开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自动开袋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开袋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自动开袋设备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中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自动开袋设备,参照图1和图3,该自动开袋设备包括:
基架1;
吸附组件2,包括彼此可相互分离地设置于基架1上的第一吸附件21和第二吸附件22,第一吸附件21和第二吸附件22分别用于吸附包装袋袋口上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以分离包装袋的袋口;
开袋装置3,包括第一夹持机构31,第一夹持机构31用于在包装袋的袋口分离后夹持袋口的第二侧;
第一驱动装置4,与第二夹持机构32连接,用于驱动第二夹持机构32背向第一夹持机构31运动以扩大包装袋的袋口。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吸附件21和第二吸附件22的吸附端彼此相对,用于吸附包装袋的两侧。在第一吸附件21与第二吸附件22吸附住包装袋的两侧后,第一吸附件21和第二吸附件22相互远离,以将包装袋袋口微小分开。而第一夹持机构31则会在第一吸附件21和第二吸附件22将包装袋袋口打开后夹持包装袋的第二侧,第一驱动装置4驱动第一夹持机构31沿竖直方向运动。由于第一夹持机构31夹持住了包装袋的第二侧。因此,包装袋的第二侧同样会跟随第一夹持机构31运动而运动。
其中,由于第一吸附件21和第二吸附件22的吸力有限,因此无法进一步打开包装袋袋口,若强行使第一吸附件21和第二吸附件22更进一步相互远离,以打开包装袋袋口,此时将会由于吸力不足导致包装袋掉落。若第一吸附件21和第二吸附件22的吸力足以应对第二吸附件22对包装袋两侧的拉扯,则无需第一夹持机构31进一步将包装袋袋口打开,第二吸附件22可持续远离第一吸附件21,直至将包装袋袋口完全打开。然而,使得第一吸附件21和第二吸附件22的吸力达到上述描述程度,其一需要的真空发生器体积将对较大,将会影响整个装置安装位置。其二吸力过大时将会对包装袋造成损坏。
可选的,加强第一吸附件21的吸力,直至第一夹持机构31夹持包装袋的第二侧以带动包装袋的第二侧上升时,包装袋的第一侧不会脱离第一吸附件21的吸力。
可选的,设有固定件,第二吸附件22上升后,将包装袋两侧微小打开时,固定件将包装袋的第一侧固定在第一吸附件21上。
可选的,第一吸附件21和第二吸附件22上设有若干个吸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1和图3,第一吸附件21固定设置在基架1顶端,第二吸附件22沿基架1竖直方向延伸,且第二吸附件22的吸附端与第一吸附件21的吸附端正对;
第二吸附件22转动设置在基架1上,正对或斜对第一吸附件21。
在本实施例中,基架1分为下半部分的基座11和上半部分的支撑架12,基座11与支撑架12垂直设置,基座11用于固定支撑架12,第一吸附件21固定设置在支撑架12的顶端,用于吸附包装袋的第一侧,第二吸附件22转动设置在支撑架12上,而第二吸附件22的转动轴设置在支撑架12的中间部分,相对于第一夹持机构31摆动。参考图1至3,第二吸附件22处于转动状态,第一吸附件21设置在支撑架12顶端朝向包装袋袋口方向的一侧上,第二吸附件22正对第一吸附件21时,在第一吸附件21的正上方,第一吸附件21的吸附端与第二吸附件22的吸附端正对。第二吸附件22倾斜设置在第一吸附件21上方时,第二吸附件22朝开袋装置3转动,第二吸附件22的吸附端与第一吸附件21的吸附端呈夹角设置。
可选的,第一吸附件21和第二吸附件22错位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1和图3,自动开袋设备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5,第二驱动装置5设置在基架1上,且与第二吸附件22连接,用于驱动第二吸附件22远离或靠近第一吸附件21。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装置5设置在基架1上,用于驱动第二吸附件22远离或靠近第一吸附件21。在打开包装袋过程中,第一步是通过第一吸附件21和第二吸附件22吸附包装袋的两面,通过第二驱动装置5驱动第二吸附件22远离第一吸附件21,初步打开包装袋的袋口。第二步是第二夹持机构32夹持第二吸附件22上的包装袋,由于包装袋被第二吸附件22吸附住,若第二夹持机构32夹持包装袋沿竖直方向上运动,第二吸附件22会阻拦第二夹持机构32运动。因此,第二吸附件22需避让第二夹持机构32运动,第三步则是第二驱动装置5驱动第二吸附件22避让第二夹持机构32,使得第一驱动装置4驱动第二夹持机构32沿竖直方向运动,以进一步打开包装袋的袋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1和图3,第二驱动装置5包括:
第一驱动件51,可转动设置在基架1上,其执行端与第二吸附件22连接,用于驱动第二吸附件22竖直方向靠近和远离第一吸附件21;
第二驱动件52,设置在基架1一侧,工作端与第一驱动件51连接,第二驱动件52用于驱动第一驱动件51和第二吸附件22转动,以规避第一夹持机构31的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装置5包括第一驱动件51和第二驱动件52,第一驱动件51设置在支撑架12上。第一驱动件51可转动设置在基架1上,支撑架12中部设有载板,载板上设有可转动的载板设有转轴,转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件51,第二驱动件52驱动转轴带动第一驱动件51和第二吸附件22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1和图3,自动开袋设备还包括第三驱动装置6,第三驱动装置6设置在基架1的一侧,用于驱动开袋装置3靠近或远离第一吸附件2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驱动装置6用于驱动第一夹持机构31和第二夹持机构32靠近或远离基架1。
第一吸附件21和第二吸附件22在打开包装袋过程中,第一夹持机构31和第二夹持机构32避让第二吸附件22运动,第三驱动装置6驱动第一夹持机构31和第二夹持机构32远离基架1。第一吸附件21和第二吸附件22的配合打开袋口后,需将第一夹持机构31和第二夹持机构32伸入包装袋的袋口中,第三驱动装置6将驱动第一夹持机构31和第二夹持机构32靠近基架1,将第一夹持机构31和第二夹持机构32的夹口推入已打开的袋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1和图3,第三驱动装置6包括第三驱动件61、底座62和滑轨63;
滑轨63设置在基架1设有第二吸附件22的一侧;底座62可滑动地设于滑轨63上,底座62上设有开袋装置3和第一驱动装置4,第三驱动件61连接底座62和基架1,用于驱动底座62靠近或远离基架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驱动装置6包括第三驱动件61、底座62和滑轨63,底座62和滑轨63设置在一起,滑轨63固定设置在基座11的一侧,底座62滑动设置在滑轨63上,第三驱动件61的驱动端与底座62连接,以驱动底座62沿滑轨63运动。
第三驱动件61驱动底座62沿滑轨63运动,底座62上的第一夹持机构31、第二夹持机构32和第一驱动装置4同样沿着滑轨63运动,从而第一夹持机构31和第二夹持机构32进入包装袋的袋口。
底座62的作用为,其一,承载第一驱动装置4、第一夹持机构31和第二夹持构。其二,调整第一夹持机构31和第二夹持机构32相对于第一吸附件21和第二吸附件22的高度,使得第一夹持机构31和第二夹持机构32位于第一吸附件21和第二吸附件22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1至图3,第一夹持机构31包括:
底板311,固定设置在第一驱动装置4的工作端上;
第四驱动件322,设置在底板311背向第一驱动装置4一面上;
爪件313,与底板311铰接,一端与第四驱动件322的工作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底板311朝向第一驱动装置4的一面正对,用于与底板311配合夹持包装袋袋口的第二侧。
在本实施例中,底板311的一面设置在第一驱动装置4的工作端上,底板311的另一面上设有爪件313和第四驱动件322。其中,爪件313中部与底板311铰接,第四驱动件322和爪件313的一端连接以驱动爪件313转动,使得爪件313的另一端与底板311形成夹持口3131。
底板311上可设有通孔,以供爪件313穿过底板311,爪件313的中部与通孔的两侧壁铰接;也可爪件313设置在底板311的一侧,通过铰接与底板311连接。无论是何种连接方式均可使得,爪件313相对于底板311转动,以使得爪件313与底板311朝向第二吸附件22方向的一端形成夹持口3131。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1至图3,开袋装置3还包括第二夹持机构32,第二夹持机构32包括:
下压板321,下压板321的自由端朝第一吸附件21延伸,第三驱动件61驱动下压板321至第一吸附件21上方;
第五驱动件312,设置在底座62上,其工作端与下压板321连接,用于在开袋装置3靠近第一吸附件21后,驱动下压板321与第一吸附件21配合压紧包装袋袋口的第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下压板321的一端设置在第五驱动件312的工作端上,另一端朝包装袋袋口方向延伸至第一吸附件21处,且下压板321与第一吸附件21的吸附口正对,当包装袋在第一吸附件21和第二吸附件22的作用下,袋口微小打开后,下压板321靠近第一吸附件21,第五驱动件312驱动下压板321下降,从而压持住被吸附在第一吸附件21上的包装袋。
其中,参考图3,第五驱动件312驱动下压板321在竖直方向运动,当第一夹持机构31和第二夹持机构32远离基架1时,第一夹持机高于第一吸附件21,且第一夹持机构31和第一吸附件21在竖直方向上具有间隔,当第二夹持机构32靠近基架1时,下压板321将位于第一吸附件21的正上方,在第五驱动件312的驱动下,下压板321与第一吸附件21贴合,以夹持包装袋的第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1和图3,下压板321上设有避让槽3211,用于供上方的爪件313嵌入,以避让爪件313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下压板321与爪件313对应处设有避让槽3211,避让槽3211用于避让爪件313运动。
参考图3,第一夹持机构31和第二夹持机构32靠近基架1,将第一夹持机构31和第二夹持机构32插入包装袋袋口中时,需确保第一夹持机构31低于第二吸附件22且高于第二夹持机构32和第一吸附件21的高度,如此才可将包装袋的第二侧夹持;第二夹持机构32高于第一吸附件21且低于第二吸附件22和第一夹持机构31,如此才可将包装袋的第一侧夹持。其中,第一吸附件21和第二吸附件22打开的包装袋袋口有限,因此第一吸附件21和第二吸附件22之间的空间较为狭小,而第一夹持机构31和第二夹持机构32需在第一吸附件21和第二吸附件22之间的狭小空间内插入包装袋袋口内,为避免下压板321和爪件313在配合时,因为空间狭小问题而相撞造成损坏。因此下压板321设有避让槽3211,以使得爪件313在第四驱动件322的作用下,可相对于下压板321自由活动。
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一种自动开袋方法,请参见图1~3,包括以下步骤:
将包装袋袋口放入第一吸附件21和第二吸附件22之间;
控制第一吸附件21和第二吸附件22分别吸附包装袋袋口上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
控制第一吸附件21和第二吸附件22相互远离,分离包装袋的袋口;
控制开袋装置3靠近包装袋袋口,使第一夹持机构31夹持袋口的第二侧;
控制第一夹持机构31背向袋口的第一侧运动,将包装袋的袋口进一步扩大。
在本实施例中,其整个开袋过程可分为两个过程:
过程一、第一吸附件21和第二吸附件22吸附住包装袋的两侧,以微小的分开包装袋的两侧。
过程二、第一夹持机构31夹持住包装袋的第二侧在第一驱动装置4的驱动下上升,以进一步扩大包装袋的袋口。
进一步诠释过程一和过程二;
过程一:包装袋靠近(向右)基架1,包装袋袋口对准第一吸附件21和第二吸附件22之间,第一驱动件51驱动第二吸附件22下降,靠近第一吸附件21,直至第一吸附件21和第二吸附件22的吸附端均接触到包装袋,真空发生器开始工作,第一吸附件21和第二吸附件22的吸附端开始吸附包装袋的两侧;第一驱动件51再驱动第一吸附件21上升,使得第二吸附件22吸附住包装袋的第二侧远离被第一吸附件21吸附的第一侧。
过程二:此时第三驱动装置6驱动开袋装置3靠近(向左)基架1,第一夹持机构31伸入已打开袋口的包装袋,其中,底板311位于包装袋第二侧的外表面,爪件313朝向包装袋第二侧的内表面,爪件313相对于底板311转动,以用于将包装袋第二侧压持在底板311上。再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夹持机构31远离包装袋的第一侧,从而进一步打开包装袋袋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1和图3,在控制开袋装置3靠近包装袋袋口后;
还包括控制第二夹持机构32将袋口的第一侧压紧在第一吸附件21上第一吸附件21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开袋装置3靠近包装袋袋口后,还包括第一夹持机构31,第一夹持机构31用于将袋口的第一侧压紧在第一吸附件21上。
当第一吸附件21的吸力过于强大时,可将包装袋袋口的第一侧吸附在第一吸附件21上时,只需第一夹持机构31将包装袋袋口的第二侧夹持住,在第一驱动装置4的驱动下上升即可。
而设置第二夹持机构32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固定住包装袋袋口的第一侧,以防止在第一夹持机构31上升的过程中,包装袋袋口的第一侧脱离第一吸附件21。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1和图3,控制开袋装置3靠近包装袋袋口,使第一夹持机构31夹持袋口的第二侧后;
还包括控制第二吸附件22松开袋口的第二侧,并驱动第二吸附件22摆动至远离第一夹持机构31。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吸附件22在第二驱动装置5的驱动下,第二吸附件22具有两种状态。
状态一,参考图3,包装袋的两侧初始状态为贴合在一起,第二吸附件22,需与第一吸附件21一同配合以打开包装袋袋口。因此,第二吸附件22的吸附端与第一吸附件21的吸附端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
状态二,参考图3,第一夹持机构31夹持包装袋的第二侧,在第一驱动装置4驱动下,第一夹持机构31沿竖直方向向上伸时,第二吸附件22向右边转动,以规避第一夹持机构31上升。
其中,由于第二吸附件22此时处于状态一,第二吸附件22固定设置在基架1上,且第二吸附件22的吸附端还处于包装袋第二侧的外表面上,若第一驱动装置4在第二吸附件22处于状态一就驱动第一夹持机构31,则会出现第一夹持机构31夹持这包装袋上升中,与第二吸附件22进行拉扯,从而导致包装袋破裂。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的部分或优选实施例,无论是文字还是附图都不能因此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凡是在与本发明一个整体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自动开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架;
吸附组件,包括彼此可相互分离地设置于所述基架上的第一吸附件和第二吸附件,所述第一吸附件和所述第二吸附件分别用于吸附包装袋袋口上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以分离包装袋的袋口;
开袋装置,包括第一夹持机构,所述第一夹持机构用于在包装袋的袋口分离后夹持袋口的所述第二侧;
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夹持机构连接,用于驱动第二夹持机构背向所述第一夹持机构运动以扩大包装袋的袋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开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基架顶端,所述第二吸附件沿所述基架竖直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吸附件的吸附端与所述第一吸附件的吸附端正对;
所述第二吸附件转动设置在所述基架上,正对或斜对所述第一吸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开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基架上,且与所述第二吸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吸附件远离或靠近所述第一吸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开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
第一驱动件,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基架上,其执行端与所述第二吸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吸附件竖直方向靠近和远离所述第一吸附件;
第二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基架一侧,工作端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驱动件和第二吸附件转动,以规避所述第一夹持机构的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开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基架的一侧,用于驱动所述开袋装置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吸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开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第三驱动件、底座和滑轨;
所述滑轨设置在所述基架设有所述第二吸附件的一侧;所述底座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滑轨上,所述底座上设有所述开袋装置和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件连接所述底座和基架,用于驱动所述底座靠近或远离所述基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开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
底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工作端上;
第四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底板背向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一面上;
爪件,与所述底板铰接,一端与所述第四驱动件的工作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板朝向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一面正对,用于与所述底板配合夹持包装袋袋口的所述第二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开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夹持机构,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包括:
下压板,所述下压板的自由端朝所述第一吸附件延伸,所述第三驱动件驱动所述下压板至所述第一吸附件上方;
第五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其工作端与所述下压板连接,用于在所述开袋装置靠近所述第一吸附件后,驱动所述下压板与所述第一吸附件配合压紧包装袋袋口的所述第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开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板上设有避让槽,用于供上方的所述爪件嵌入,以避让所述爪件运动。
10.一种自动开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包装袋袋口放入所述第一吸附件和第二吸附件之间;
控制所述第一吸附件和第二吸附件分别吸附包装袋袋口上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
控制所述第一吸附件和第二吸附件相互远离,分离包装袋的袋口;
控制所述开袋装置靠近包装袋袋口,使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夹持袋口的所述第二侧;
控制所述第二夹持机构背向袋口的第一侧运动,将包装袋的袋口进一步扩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动开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开袋装置靠近包装袋袋口后,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将袋口的所述第一侧压紧在所述第一吸附件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自动开袋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开袋装置靠近包装袋袋口,使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夹持袋口的所述第二侧后,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二吸附件松开袋口的所述第二侧,并驱动所述第二吸附件摆动至远离所述第一夹持机构。
CN202310575985.XA 2023-05-19 2023-05-19 自动开袋设备及方法 Pending CN1165343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75985.XA CN116534370A (zh) 2023-05-19 2023-05-19 自动开袋设备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75985.XA CN116534370A (zh) 2023-05-19 2023-05-19 自动开袋设备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34370A true CN116534370A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43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75985.XA Pending CN116534370A (zh) 2023-05-19 2023-05-19 自动开袋设备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3437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49645B2 (ja) 果実袋開口装置
CN208867689U (zh) 夹爪式的保护膜剥膜机构
CN110816979A (zh) 一种菌料填料机
CN111267463B (zh) 一种撕膜装置与撕膜方法
CA2734110A1 (en) Gripper for a manipulator
CN116534370A (zh) 自动开袋设备及方法
JPH10309686A (ja) 移載物品保持装置
CN109894835A (zh) 一种手机摄像头闪光片的组装设备
CN202940304U (zh) 一种方形铝壳锂电池自动包纸巾机套橡皮圈装置
CN210047693U (zh) 装袋装置
CN210284805U (zh) 一种包装设备的m型袋上袋机构
CN218751724U (zh) 一种包装袋胀开组件及具有其的标签色带盒装袋机构
CN216660508U (zh) 一种包装袋夹送袋机构
CN114834689A (zh) 一种装袋设备
CN105098265B (zh) 一种移动终端电池的卸取装置
CN209681547U (zh) 一种手机摄像头闪光片的组装设备
CN218988145U (zh) 一种抓袋码垛夹持机构
CN217346320U (zh) 眼镜片模具浇注的夹持装置
CN212386096U (zh) 一种开口装置以及焊嘴机
CN219134738U (zh) 一种配合真空吸的包装盒易撕条离型纸撕膜装置
CN216887463U (zh) 一种开袋机
CN219134771U (zh) 一种方向可调的吸夹组合式撕膜装置
CN217346321U (zh) 眼镜片模具浇注后的胶带复位装置
CN219385543U (zh) 翻转叠料装置
CN217891591U (zh) 眼镜片模具的多工位浇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