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34098A - 露营车 - Google Patents

露营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34098A
CN116534098A CN202310506343.4A CN202310506343A CN116534098A CN 116534098 A CN116534098 A CN 116534098A CN 202310506343 A CN202310506343 A CN 202310506343A CN 116534098 A CN116534098 A CN 1165340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 rod
rotating shaft
locking
frame
force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0634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靖翊
刘树炯
宋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anw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anw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anw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anwai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5340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340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3/00Hand carts having more than one axis carrying transport wheel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Equipment therefor
    • B62B3/02Hand carts having more than one axis carrying transport wheel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Equipment therefor involving parts being adjustable, collapsible, attachable, detachable or converti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5/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 carts
    • B62B5/0026Propulsion aids
    • B62B5/0069Control
    • B62B5/0073Measuring a for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andcart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露营车。所述露营车包括:车厢主体;拉杆组件,所述拉杆组件包括拉杆件及转轴,所述转轴固定连接于所述拉杆件的一端,且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车厢主体的一侧,所述拉杆件可通过所述转轴相较于所述车厢主体在预设范围内连续转动;车轮,所述车轮连接于所述车厢主体;及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力传感器及控制器,所述力传感器连接于所述转轴,所述力传感器用于在被激活后将感测到的所述拉杆作用于所述转轴的力转换为检测信号,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力传感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检测信号,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控制所述车轮转动。本申请提供的露营车易于拉/推动,用户体验好。

Description

露营车
本申请要求于2022年11月14日递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名称为“折叠车架、控制传感组件、操作组件及电助力露营车”、申请号为202211418981.2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载物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露营车。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的日益丰富,户外露营越来受欢迎,露营车的应用随之增加。然而,现有的露营车在面对户外较为复杂的地形,存在出现拖拉费力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露营车,所述露营车包括:
车厢主体;
拉杆组件,所述拉杆组件包括拉杆件及转轴,所述转轴固定连接于所述拉杆件的一端,且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车厢主体的一侧,所述拉杆件可通过所述转轴相较于所述车厢主体在预设范围内连续转动;
车轮,所述车轮连接于所述车厢主体;及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力传感器及控制器,所述力传感器连接于所述转轴,所述力传感器用于在被激活后将感测到的所述拉杆作用于所述转轴的力转换为检测信号,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力传感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检测信号,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控制所述车轮转动。
其中,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
收容件,所述收容件设于所述车厢主体的一侧,所述收容件包括底壁、侧壁及第一限位件,所述侧壁与所述底壁相连形成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用于收容所述控制器、所述力传感器及所述第一限位件;
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侧壁,所述拉杆组件还包括:
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固定连接于所述转轴,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配合用于限制所述拉杆件相较于所述车厢主体在所述预设范围内转动。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件凸设于所述底壁,所述第一限位件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限位面及第二限位面;
所述第二限位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限位面及第四限位面、以及由所述第三限位面及所述第四限位面形成的容纳空间,所述第一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二限位件可在所述转轴的带动下往复转动;当所述第三限位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面抵接时,所述第一限位件及所述第二限位件配合以限制所述拉杆组件朝向背离所述车厢主体的方向转动;当所述第四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抵接时,所述第一限位件及所述第二限位件配合以限制所述拉杆组件朝向所述车厢主体的方向转动。
其中,所述力传感器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且所述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转轴靠近所述车厢主体的一侧,和/或,所述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转轴背离所述车厢主体的一侧。
其中,所述拉杆组件还包括:
手柄,所述手柄设置于所述拉杆件背离所述转轴的一端;及
触发开关,所述触发开关凸设于所述手柄朝向所述转轴的一侧,所述触发开关电连接所述力传感器及所述控制器;
当所述触发开关被触发,所述力传感器被激活;
当所述触发开关脱离触发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车轮按照预设速度转动,或者用于控制所述车轮停止转动。
其中,所述拉杆组件还包括:
两个倒车开关,所述两个倒车开关对称设置于所述手柄相对的两侧,且所述倒车开关与所述触发开关设于所述手柄的不同侧,所述倒车开关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当所述倒车开关被触发,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车轮反转。
其中,所述拉杆件具有折叠状态及展开状态,所述拉杆件包括:
第一拉杆部,所述第一拉杆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转轴;
第二拉杆部,所述第二拉杆部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拉杆部的另一端;
第一锁止部,所述第一锁止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拉杆部;
第二锁止部,所述第二锁止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拉杆部,在所述折叠状态,所述第二锁止部用于与所述第一锁止部配合以固定所述第一拉杆部及所述第二拉杆部;
第三锁止部,所述第三锁止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拉杆部,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第三锁止部用于与所述第一锁止部配合以固定所述第一拉杆部及所述第二拉杆部。
其中,所述第一锁止部凸设于所述第二拉杆部朝向所述第一拉杆部的表面,所述第二锁止部及所述第三锁止部凸设于所述第一拉杆部朝向所述第二拉杆部的表面;
在所述折叠状态,所述第三锁止部与所述第二拉杆部之间具有间隙;
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第二锁止部与所述第二拉杆部之间具有间隙。
其中,所述第二锁止部与所述第一拉杆部弹性连接,且所述第二锁止部可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一拉杆部运动,所述第二锁止部与所述第一锁止部配合的部分为弧形结构;
第三锁止部与所述第一拉杆部弹性连接,且所述第三锁止部可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一拉杆部运动,所述第三锁止部与所述第一锁止部配合的部分为多边体结构;
所述第一锁止部贯穿所述第二拉杆部,所述第一锁止部包括相背设置的锁定子部及按压子部,所述锁定子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拉杆部,且朝向所述第一拉杆部设置,所述锁定子部用于与所述第二锁止部及所述第三锁止部配合,所述按压子部自所述第二拉杆部背离所述第一拉杆部的一侧穿过所述第二拉杆部设置,所述按压子部与所述第二拉杆部弹性连接,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按压子部用于朝向所述第三锁止部运动以抵接并按压所述第三锁止部。
其中,所述车厢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框架及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拉杆组件连接;
所述车轮包括主动轮及从动轮,所述主动轮连接于所述第一框架,且所述主动轮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从动轮连接于所述第二框架;
所述露营车还包括:
转向组件,所述转向组件包括转向架、第一转向轴及第二转向轴,所述第一转向轴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向架且与所述第一框架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转向轴连接于所述主动轮,所述第二转向轴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向架;及
转接组件,所述转接组件包括转接件及第三转向轴,所述转接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所述第三转向轴设于所述转接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三转向轴凸设于所述转接件,且与所述第一框架转动连接,且与所述第二转向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向轴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转向轴带动所述转向架转动;
其中,所述第一转向轴通过至少两个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一框架转动连接,且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轴承沿所述第一转向轴同轴设置,所述第三转向轴通过至少两个第二轴承与所述第一框架转动连接,且所述至少两个第二轴承沿所述第三转向轴同轴设置。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露营车包括车厢主体、拉杆组件、车轮及控制组件,所述拉杆组件中拉杆件可通过所述转轴相较于所述车厢主体在预设范围内连续转动,以使得用户能够根据自身身高、拉/推车习惯随时调整所述拉杆件相较于所述车厢主体的角度,提高了用户体验感,且能够防止用户脱手后所述拉杆件落地损伤以及防止所述拉杆件碰撞到所述车厢主体。此外,所述力传感器连接于所述转轴,以检测所述拉杆件作用在所述转轴上的力的大小及方向,能够更为准确的检测用户拉/推动所述露营车的力的大小及方向,从而使得所述控制器能够更为准确的控制所述车轮转动,以实现辅助用户拉/推动所述露营车,进而节省用户的力气,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本申请提供的露营车易于拉/推动,用户体验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电助力露营车的立体示意图。
图2示出了框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3示出了框架的俯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框架的侧视示意图。
图5示出了端边框和尾框的立体示意图。
图6示出了端边框和尾框的剖视示意图。
图7示出了尾框和尾框上的桌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8示出了电池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9示出了电池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10示出了电池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固定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操作杆的立体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操作杆的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在其铰接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14示出了安装在操作杆内的控制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控制传感组件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露营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露营车在另一视角下拉杆组件处于第一位置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拉杆组件处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图。
图19为图16中拉杆组件与力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6中第二限位件设置于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16中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2为图17中拉杆组件在第一位置时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23为图18中拉杆组件在第二位置时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24为图19在另一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25为图16中露营车的电连接框图。
图26为图17中露营车在拉杆件处于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27为图24中拉杆件处于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28为图24中I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9为图27中II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0为图16中主动轮与第一框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31为图30中第一轴承及第二轴承的示意图。
图32为图30在另一视角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提供关于露营车设计的两种构思(第一构思及第二构思)。下列本申请图1至图15的实施例为第一构思下的不同实施方式,在第一构思下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不同的标号表示不同的部件。下列本申请图16至图32的实施例为第二构思下的不同实施方式,在第二构思下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标号标示,不同的标号表示不同的部件。在不同的构思下,相同的标号可能代表不同的部件,名称相同的部件可能采用不同的标号。
参见图1-图4,车体1包括可折叠的折叠车架11、固定在折叠车架11上的布12以及固定在折叠车架11底部的车轮13。布12优选具有较高强度和防水性的材料制成,例如尼龙布、牛津布等。布12固定在折叠车架11上后能够形成一个大致矩形的凹槽来存放物品。
折叠车架11包括位于长度方向两端的两个端边框111、位于宽度方向两端的两个侧边框112和位于底部的底框113。底框113包括沿折叠车架1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底框1131和第二底框1132,第一底框1131和第二底框1132都是由多根杆件焊接固定形成大致矩形的框架件,其中第一底框1131和第二底框1132相向的一端铰接连接,第一底框1131和第二底框1132相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端边框111铰接连接。
侧边框112包括第一剪叉件1121和第二剪叉件1122,第一剪叉件1121和第二剪叉件1122都由两个片材连接成"x”形的结构,且两个片材的中部相铰接连接,以让第一剪叉件1121、第二剪叉件1122可绕各自的铰接点实现收折和展开操作。第一剪叉件1121、第二剪叉件1122相向的两个端部相铰接连接,第一剪叉件1121、第二剪叉件1122相远离的两个端部分别与两个端边框111铰接连接。两个端边框111通过铰接连接的侧边框112、底框113可实现在长度方向上的收折和展开。其中一个端边框111上还可以设置有固定件,固定件的一端与一个端边框铰接连接,另一端设置于卡扣结构,另一个端边框上设置有与卡扣结构相匹配设置的固定柱,在两个端边框相向折叠后,固定件上的卡扣结构卡住固定柱,以固定住两个端边框,便于车架折叠后的存放和搬运。
在一实施例中,侧边框112还包括有两个连接片1123和一个固定片1124,固定片1124沿折叠车架11的高度方向设置,固定片1124的底部与第一剪叉件1121和第二剪叉件1122相向的一端均铰接连接,固定片1124的顶部与两个连接片1123的一端均铰接连接,两个连接片1123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剪叉件1121、第二剪叉件1122相向的另一端铰接连接,让两个连接片1123可以随折叠车架11同步收折。在折叠车架11展开的状态下,两个连接片1123沿折叠车架1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让两个连接片1123可以作为侧边框112在折叠车架11上部沿长度方向延伸的边框件,可方便将布12固定至折叠车架11上,还可以让布12在框架的中部沿长度方向展开,而且配合固定片1124还能够增加侧边框112在宽度方向上的强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见图5,其中一端边框111上还连接有一个尾框114,尾框114能够相对端边框111旋转而让端边框111存有封闭和敞开的两种状态。其中侧边框112为大致矩形的框架结构,包括沿宽度方向且水平放置的底杆1111和固定在底杆1111宽度方向两端且沿高度方向延伸的两侧杆1112。尾框114为大致"门”字形的框架结构,尾框114的开口侧朝向底杆1111,且铰接连接于底杆1111宽度方向的两端。尾框114的内侧壁上还安装有锁固件115,侧杆1112上设置有锁固件115相匹配设置的锁槽1113,锁固件115在尾框114上的位置与侧杆1112上的锁槽1113相匹配设置。尾框114在锁固件115与端边框111解锁后可旋转至与底框113大致水平的状态,不仅可以增加底框113的长度,还可让一些超出折叠车架11长度的物品的尾部能够延伸至底框113外面,进而可以将较大长度的物品放置在折叠车架11内来进行搬运。
参见图6,本实施例中的锁固件115包括锁块1151和第一弹性件1152,其中锁块1151铰接连接在尾框114上,第一弹性件1152的一端与锁块115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尾框114固定连接,弹性件1152对锁块1151产生维持锁止的作用力。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弹性件1152为弹簧,在锁止状态下,弹簧对锁块1151产生拉力,在需要解锁时,需克服该拉力才能够让锁块1151的锁扣部分从锁槽1113中脱出来完成解锁。
参见图5和图7,尾框114上还包括有一个桌板116和支撑件117,桌板116为大致矩形的平板结构,桌板116的上端铰接连接在尾框114的上部,让桌板116可相对于尾框114进行大致90度的转动角度。支撑件117可以是支撑杆,支撑件117的一端铰接连接在尾框114上,另一端可拆卸的连接于桌板116上,在桌板116相对尾框114处于大致垂直的状态下,支撑件117对桌板116起到支撑的作用,让桌板116可处于水平状态,且能够具有一定的承重能力,可以在桌板116上放置物品,方便使用。
再参见图1,折叠车架11底部的车轮13的数量为多个,车轮13优选分别固定在两个端边框111上,如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端边框111的宽度方向两端都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车轮13,多个车轮13中的至少一个为电力驱动的主动轮,其余的车轮可以是主动轮也可以是从动轮。主动轮与电池组件3电力连接,让主动轮可以转动来带动折叠车架11运动。
参见图8,电池组件3包括固定架31和电池模组32,固定架31与折叠车架11固定安装,电池模组32则与固定架31固定安装。其中,电池模组32优选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固定架31上,以方便对电池模组32进行充电操作。参见图9,电池模组32包括壳体320、控制面板321和电芯322,电芯322安装在壳体320内部,控制面板321安装在壳体320的顶部,且控制面板321与电芯322电力连接,以控制电池模组32的工作状态以及显示电池模组32的状态,例如控制电池模组的开启、关闭、显示电量等状态。壳体320的底部上还设置有充电接口323,充电接口323可以是USB、Type-C等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接口。
参见图9-图11,电池模组32的壳体320上设置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卡槽3201,固定架31上设左右与卡槽3201相匹配设置的卡块311,在装配时,卡槽3201和卡块311正对,然后将电池模组32自上而下的让卡块311卡入至卡槽3201内,从而让电池模组32固定装配在固定架31上。优选地,卡槽3201的中部还设置有沿卡槽3201的宽度方向凹陷的限位槽3202,固定架31上设置有与限位槽3202相匹配设置的限位件312。本实施例中的限位槽3202为大致圆形的凹槽结构,限位件312为与限位槽3202相匹配设置的圆盘形结构,当限位件312卡入至限位槽3202内时,限制了电池模组32在上下方向上的运动,以防止颠簸、震动等因素导致电池模组32的松脱,进而保证电池模组32装配在固定架31上的稳固性。
参见图9,限位件312还固定连接有一个延长杆3121,延长杆3121的末端设置有一第一斜面3122,该第一斜面3122位于延长杆3121末端的顶部,且从靠近限位件312的方向往远离限位件312的方向倾斜设置。固定架31上还设置有推杆313,推杆313沿上下安装在固定架31上,且推杆313的底部设有与延长杆3121上的第一斜面3122相匹配设置的第二斜面3131,推杆313相向推动时,第二斜面3131与第一斜面3122配合而让延长杆3121推动限位件312往电池模组32方向运动,进而让限位件312卡入至限位槽3202内,实现对电池模组32的限位。
参见图1、图12-图14,操作组件2包括操作杆21和固定安装在操作杆21上的控制器22。操作杆21的底端固定连接在车体1上,操作杆21的顶部为拉手部。操作杆21上的控制器22与电池组件3电连接,进而通过控制器22来控制折叠车架11上的车轮13的运动,实现电助力驱动折叠车架11的目的。
参见图12,操作杆21包括第一杆体211和第二杆体212,第二杆体212固定连接在折叠车架11上,且第一杆体211和第二杆体212相向的一端通过一铰接轴213相铰接连接固定,让第一杆体211可以相对于第二杆体212弯折收拢,可以减小操作杆21的占用空间,便于该电助力露营车收折后的搬运和存放。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3,还包括位于第一杆体211和第二杆体212铰接处的解锁装置214,该解锁装置214包括解锁按钮2141和第二弹性件2142,第一杆体211上具有容纳解锁按钮2141的空腔,解锁按钮2141与铰接轴213正对设置,且包括位于空腔内的第一部分和延伸至空腔外的第二部分,第二弹性件2142固定安装在第一杆体211的空腔内,并对解锁按钮2141产生推力,该推力将解锁按钮2141的第二部分推出至空腔外。空腔和解锁按钮的第一部分上具有相匹配设置的台阶结构,在需要解锁的时候,将解锁按钮2141的第二部分按压,让解锁按钮2141的第一部分与空腔的台阶结构相脱离,此时解锁按钮2141不会阻挡第一杆体211和第二杆体212之间的转动,第一杆体211可相对于第二杆体212折叠。同理的,在解锁按钮2141不受外力作用的自然状态下,解锁按钮2141的第一部分位于空腔的台阶结构中,此时解锁按钮2141阻挡第一杆体211相对于第二杆体212的转动,让第一杆体211相对于第二杆体212维持处于展开或者折叠状态。
优选地,在第一杆体211和第二杆体212的铰接处还可以设置有定位装置,以限定第一杆体211相对于第二杆体212旋转展开的角度。例如在第一杆体211上固定安装一个玻珠螺丝,而在第二杆体212上设置有与玻珠螺丝相匹配设置的凹槽,当第一杆体211旋转至设定位置时,玻珠螺丝的钢珠卡入至第二杆体212的凹槽中,让第一杆体211和第二杆体212相对限位,避免旋转角度过大而导致第一杆体211和第二杆体212之间的损坏。
参见图14,控制器22包括控制按钮221和控制电路222,控制按钮221通过控制电路222与电池组件3电连接,以控制折叠车架11上的车轮13的运动,例如控制折叠车架11的前进、后退等动作。控制电路222安装在第一杆体211内,控制按钮221安装在第一杆体211的顶部,让操作者推或拉电助力露营车的时候,可以方便的操作控制按钮22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杆体211的左右两侧都分别设置有一个控制按钮221,以方便不同用手习惯的人群都能够方便的操作控制按钮221。
优选地,第一杆体211和第二杆体212均为中空的杆体,控制电路222通过导线215与电池组件3电连接,由于导线215除在第一杆体211和第二杆体212铰接处引出至杆体外,其余绝大部分都位于第一杆体211和第二杆体212内,不仅可以保护导线,而且也提升了该电助力露营车的美观性。
参见图15,还包括有控制传感组件4,控制传感组件4可以根据操作者对操作杆21施加的动作来判断出操作者的操作意图,进而让电助力露营车做出对应的前进、后退等动作。控制传感组件4包括固定块41、连接轴42和传感器43,其中固定块41固定安装在车体1上,连接轴42固定安装在固定块41上,且操作杆21与连接轴42固定连接,传感器43安装在固定块41上。当对操作杆21施加力的时候,操作杆21通过连接轴42将力传导至固定块41上,让固定块41产生对应施加力方向的形变,固定块41上的传感器43能够检测到固定块41发生的形变,进而产生对应的信号并将信号发送给控制电路222,从而让控制电路222控制车轮13做出相应的运动。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块41为矩形的块状体,连接轴42从固定块41的宽度方向贯穿固定块41。当然,连接轴42也可以一端固定在固定块41上,另一端延伸至固定块41外部与操作杆21相连接。
固定块41的顶面和底面上都设置有一矩形的凹槽411,传感器43为应变片,应变片固定安装在固定块41的凹槽411内上,当固定块41发生形变时,应变片也发送对应的形变,从而产生对应的信号。同样的,可以检测固定块41形变的其它传感器也可以应用于此,例如称重传感器。
例如,当操作杆21往前方拉动时,其对固定块41产生往斜上方的作用力,该作用力让固定块41发生朝向操作杆21伸长的形变,因此,位于固定块41顶面和底面上的应变片都发生朝向操作杆21伸长的形变,由此产生的信号发送给控制电路222,控制电路可以判断出操作者往前拉的操作,从而驱动车轮13往前方运动,实现车体的往前运动。
同样的,当操作杆21往后方推动时,其对固定块41产生往斜下的作用力,该作用力让固定块41发生往下凹的形变,因此,位于固定块41顶面和底面上的应变片都发生往下凹的形变,由此产生的信号发送给控制电路222,控制电路可以判断出操作者往后推的操作,从而驱动车轮13往后方运动或按照预设速度行驶,具体地,当在平路行驶时,控制电路在判断出操作者往后退的操作后驱动车轮13往后方运动;当在平路转下坡行驶或处于下坡行驶时,控制电路在判断出操作者往后退的操作后控制车轮13按照预设速度行驶,以实现速度控制,避免下坡时车轮13碰撞到操作者。
此外,也可以在固定块41宽度方向的两个侧面上固定安装传感器43,通过宽度方向侧面上的传感器来检测固定块41在宽度方向上的形变,以此来判定左拐和右拐的操作。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露营车5。请参照图16-图19,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露营车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图16中露营车在另一视角下拉杆组件处于第一位置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拉杆组件处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图;图19为图16中拉杆组件与力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露营车5包括车厢主体51、拉杆组件52、车轮53及控制组件54。所述拉杆组件52包括拉杆件521及转轴522。所述转轴522固定连接于所述拉杆件521的一端,且所述转轴522转动连接于所述车厢主体51的一侧。所述拉杆件521可通过所述转轴522相较于所述车厢主体51在预设范围内连续转动。所述车轮53连接于所述车厢主体51。所述控制组件54包括力传感器541及控制器542。所述力传感器541连接于所述转轴522。所述力传感器541用于在被激活后将感测到的所述拉杆作用于所述转轴522的力转换为检测信号。所述控制器542电连接所述力传感器541。所述控制器542用于接收所述检测信号,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控制所述车轮53转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露营车5用于装载物品,例如水、帐篷、衣服、食物等,可应用于户外露营,且所述露营车5为电助力露营车5,能够通过电机轮毂辅助用户在户外拉动或推动露营车5,以起到为用户节省力气的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所述露营车5包括拉杆组件52,所述拉杆组件52包括拉杆件521及转轴522,用于可通过拉动所述拉杆件521带动所述车厢主体51运动。其中,所述拉杆件521可通过所述转轴522相较于所述车厢主体51在预设范围内连续转动,以使得用户能够根据自身身高、拉/推车习惯随时调整所述拉杆件521相较于所述车厢主体51的角度,提高了用户体验感。此外,由于限定所述拉杆件521相较于所述车厢主体51在预设范围转动,能够防止用户脱手后所述拉杆件521落地损坏,还能够防止所述拉杆件521碰撞到所述车厢主体51,因此能够有效保护所述拉杆件521。举例而言,所述拉杆件521可在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相较于所述车厢主体51转动。
可选地,可通过限制所述转轴522相较于所述车厢主体51的转动范围以间接限制所述拉杆件521在所述预设范围内转动,或者,通过直接限制所述拉杆件521相较于所述车厢主体51的转动范围至所述预设范围。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力传感器541连接于所述转轴522,以在被激活后将感测到所述拉杆作用于所述转轴522的力转换为检测信号,所述检测信号包括力的大小信息、力的方向信息等。所述控制器542接收所述检测信号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控制所述车轮53转动,以辅助用户拉/推动所述露营车5,以实现助力。此外,所述力传感器541连接于所述转轴522,通过检测所述拉杆件521拉动所述转轴522的力,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将力传感器541设置于用户的手握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力传感器541对于用户拉动所述露营车5的力的检测更为准确,不会受到用户的握力的大小、手握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从而有利于所述控制器542控制所述车轮53转动以辅助用户拉/推动所述露营车5,进而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可选地,所述力传感器541直接连接于所述转轴522,或,所述力传感器541间接连接于所述转轴522。
可选地,所述车轮53中至少一个为电动轮,也称为主动轮531,用于通过所述控制器542控制其转动。
可选地,当所述控制器542根据所述检测信号判断出用户拉/推动所述露营车5的力大于预设力时,所述控制器542控制所述车轮53转动以辅助用户拉/推动所述露营车5。具体地,当所述控制器542根据所述检测信号判断出用户拉/推动所述露营车5的力的方向与所述露营车5的当前运动方向相同时,所述控制器542能够控制所述车轮53朝向所述露营车5当前运动方向转动,以辅助用户拉/推动所述露营车5。当所述控制器542根据所述检测信号判断出用户拉/推动所述露营车5的力的方向与所述露营车5的当前运动方向相反时,所述控制器542能够控制所述车轮53朝向与所述露营车5当前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以对所述露营车5进行减速,从而保护用户,且能够减小用户对抗所述露营车5的力,起到节省用户力气的效果。举例而言,所述露营车5能够实现用户在上坡时助力、下坡时减速的功能。
可选地,所述力传感器541在所述露营车5运动时被激活、或者在被触发激活开关后被激活等。
可选地,所述控制组件54还包括陀螺仪,所述陀螺仪用于检测所述露营车5行驶的地面的坡度,用于与所述力传感器541共同检测所述拉杆件521作用于所述转轴522的力,以使得所述控制器542能够更好地判定所述露营车5的运动状态及用户的拉/推动所述露营车5的状态。具体地,当所述陀螺仪检测到所述露营车5行驶的地面大于第一预设坡度时,所述控制器542能够判定出所述露营车5处于上坡状态或者正在进入上坡状态,并控制所述车轮53沿所述露营车5的前进方向转动以进行助力。当所述陀螺仪检测到所述露营车5行驶的地面小于第二预设坡度时,所述控制器542能够判定出所述露营车5处于下坡状态或者正在进入下坡状态,并控制所述车轮53的转速,以避免所述露营车5由于速度过快而碰撞到用户。进一步地,在所述陀螺仪检测出所述露营车5所处坡度的状态下,所述控制器542根据所述力传感器541检测到用户拉/推动所述露营车5的力的大小,进一步控制所述车轮53的转速,以实现用户能够以较小的力气拉/推动所述露营车5,从而让用户节省力气。因此,在所述陀螺仪及力传感器541的共同检测下,所述控制器542控制车轮53的转动以实现所述露营车5的上坡助力、下坡减速的功能。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露营车5包括车厢主体51、拉杆组件52、车轮53及控制组件54,所述拉杆组件52中拉杆件521可通过所述转轴522相较于所述车厢主体51在预设范围内连续转动,以使得用户能够根据自身身高、拉/推车习惯随时调整所述拉杆件521相较于所述车厢主体51的角度,提高了用户体验感,且能够防止用户脱手后所述拉杆件521落地损伤以及防止所述拉杆件521碰撞到所述车厢主体51。此外,所述力传感器541连接于所述转轴522,以检测所述拉杆件521作用在所述转轴522上的力的大小及方向,能够更为准确的检测用户拉/推动所述露营车5的力的大小及方向,从而使得所述控制器542能够更为准确的控制所述车轮53转动,以实现辅助用户拉/推动所述露营车5,进而节省用户的力气,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本申请提供的露营车5易于拉/推动,用户体验好。
请参照图17、图20-图23,图20为图16中第二限位件设置于转轴的结构示意图;图21为图16中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22为图17中拉杆组件在第一位置时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的配合示意图;图23为图18中拉杆组件在第二位置时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的配合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组件54还包括收容件543。所述收容件543设于所述车厢主体51的一侧,所述收容件543包括底壁5431、侧壁5432及第一限位件5433。所述侧壁5432与所述底壁5431形成收容空间5434。所述收容空间5434用于收容所述控制器542、所述力传感器541及所述第一限位件5433。所述转轴522转动连接于所述侧壁5432。所述拉杆组件52还包括第二限位件523。所述第二限位件523固定连接于所述转轴522。所述第二限位件523与所述第一限位件5433配合用于限制所述拉杆件521相较于所述车厢主体51在所述预设范围内转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第一限位件5433与所述第二限位件523配合,以将所述拉杆件521相较于所述车厢主体51的转动范围限制在所述预设范围内,从而防止用户脱手后拉杆落地损伤以及防止所述拉杆件521碰撞到所述车厢主体51。
具体地,所述第一限位件5433凸设于所述底壁5431。所述第一限位件5433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限位面5435及第二限位面5436。所述第二限位件523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限位面5231及第四限位面5232、以及由所述第三限位面5231及所述第四限位面5232形成的容纳空间5233。所述第一限位件5433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5233内。所述第二限位件523可在所述转轴522的带动下往复转动。当所述第三限位面5231与所述第一限位面5435抵接时,所述第一限位件5433及所述第二限位件523配合以限制所述拉杆组件52朝向背离所述车厢主体51的方向转动。当所述第四限位面5232与所述第二限位面5436抵接时,所述第一限位件5433与所述第二限位件523配合以限制所述拉杆组件52朝向所述车厢主体51的方向转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第一限位件5433的两个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件523的两个限位面进行抵接限位的方式限制所述拉杆件521相较于所述车厢主体51的转动范围,能够实现所述拉杆件521相较于所述车厢主体51连续转动,且在所述预设范围内转动,实现在所述预设范围内所述拉杆件521自由转动。
可选地,所述第二限位件523具有弹性,能够提高阻尼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拉杆件521与所述收容件543具有锁止配合结构,以实现所述拉杆件521在所述第一位置时,能够与所述收容件543锁止配合,以固定所述拉杆件521。
请再次参照图16、图19及图2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力传感器541与所述转轴522转动连接,且所述力传感器541设置于所述转轴522靠近所述车厢主体51的一侧,和/或,所述力传感器541设置于所述转轴522背离所述车厢主体51的一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力传感器541与所述转轴522转动连接,以使得所述转轴522在任意转动条件下,所述力传感器541都能检测到在所述露营车5的当前运动方向上所述拉杆件521作用于所述转轴522的力。
可选地,所述力传感器541与所述转轴522直接转动连接,即所述力传感器541可与所述转轴522直接抵接且转动连接。或者,所述力传感器541与所述转轴522间接转动连接,即所述力传感器541与所述转轴522之间无直接接触,且所述转轴522可相较于所述力传感器541转动。
当所述力传感器541与所述转轴522直接转动连接时,所述力传感器541设于所述转轴522靠近所述车厢主体51的一侧,或,所述力传感器541设于所述转轴522背离所述车厢主体51的一侧,以使得所述力传感器541能够检测到所述拉杆件521在单一方向上作用于所述转轴522的力。或者,所述力传感器541设于所述转轴522靠近所述车厢主体51的一侧,且设于所述转轴522背离所述车厢主体51的一侧,以使得所述力传感器541能够在所述露营车5当前运动方向及其相反方向上,均能够检测到所述拉杆件521作用于所述转轴522的力。
当所述力传感器541与所述转轴522间接转动连接时,所述力传感器541为应力片,所述力传感器541设置于所述转接件561,所述转接件561与所述转轴522直接转动连接,所述力传感器541通过检测所述转接件561的形变量及形变方向,以检测所述拉杆件521作用于所述转轴522的力的大小及方向。因此,所述力传感器541设于所述转轴522靠近所述车厢主体51的一侧,或,所述力传感器541设于所述转轴522背离所述车厢主体51的一侧,即可实现在所述露营车5当前运动方向及其相反方向上,均能够检测到所述拉杆件521作用于所述转轴522的力。此外,当所述力传感器541设于所述转轴522靠近所述车厢主体51的一侧,且设于所述转轴522背离所述车厢主体51的一侧,能够通过双力传感器541提高力的检测精度。
请参照图16、图20、图24及图25,图24为图19在另一视角下的示意图;图25为图16中露营车的电连接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拉杆组件52还包括手柄524及触发开关525。所述手柄524设置于所述拉杆件521背离所述转轴522的一端。所述触发开关525凸设于所述手柄524朝向所述转轴522的一侧。所述触发开关525电连接所述力传感器541及所述控制器542。当所述触发开关525被触发时,所述力传感器541被激活。当所述触发开关525脱离触发时,所述控制器542用于控制所述车轮53按照预设速度转动,或者用于控制所述车轮53停止转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所述触发开关525设置于所述手柄524朝向所述转轴522的一侧,能够实现用户握住所述手柄524即可激活所述力传感器541,从而使得所述控制器542能够实现智能助力。此外,所述手柄524处的所述触发开关525起到激活所述力传感器541的作用,而非直接检测力,使得用户无需改变原本握住手柄524的习惯,无需额外动作,即可实现所述力传感器541的激活,且用户握住所述手柄524的习惯不会对所述力传感器541的工作造成干扰。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触发开关525被触发,是指所述触发开关525一直被触发。当所述触发开关525由触发状态脱离触发时,所述控制器542控制所述车轮53按照预设速度转动,或者控制所述车轮53停止转动。具体地,当所述触发开关525由所述触发状态脱离触发时,所述控制器542控制所述车轮53按照最低的速度转动或者控制所述车轮53停止转动,以避免所述露营车5撞到用户。或者,当所述触发开关525由所述触发状态脱离触发时,所述控制器542控制所述车轮53根据用户的运动速度进行转动,以实现车随人动,其中,具体通过红外射线、雷达、视觉传感器等测距或测速传感器以辅助实现车随人动。其中,所述触发开关525也称为脱手保护功能键。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触发开关525处于通电状态下,所述触发开关525具有上述被触发或脱离触发的功能。举例而言,所述触发开关525直接接通电源,或者,所述触发开关525通过控制开关连接至电源,并通过所述控制开关控制所述触发开关与所述电源的接通状态,等。
进一步地,所述拉杆组件52还包括两个倒车开关526。所述两个倒车开关526对称设置于所述手柄524相对的两侧,且所述倒车开关526与所述触发开关525设于所述手柄524的不同侧。所述倒车开关526电连接所述控制器542,当所述倒车开关526被触发时,所述控制器542控制所述车轮53反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倒车开关526能够为所述露营车5提供倒车功能,从而实现所述露营车5在狭小空间内倒车和/或掉头。此外,在所述手柄524对称的两端设置所述两个倒车开关526,能够满足用户左右手的使用习惯。其中,所述控制器542控制所述车轮53反转是指控制所述车轮53沿所述露营车5正常行驶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
此外,所述拉杆件521邻近所述手柄524的部分设置有倾角,以提高用户的拉/推的手感。
请参照图17、图24、图26-图29,图26为图17中露营车在拉杆件处于折叠状态的示意图;图27为图24中拉杆件处于折叠状态的示意图;图28为图24中I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9为图27中II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拉杆件521具有折叠状态及展开状态。所述拉杆件521包括第一拉杆部5211、第二拉杆部5212、第一锁止部5213、第二锁止部5214及第三锁止部5215。所述第一拉杆部521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转轴522。所述第二拉杆部5212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拉杆部5211的另一端。所述第一锁止部5213设置于所述第二拉杆部5212。所述第二锁止部5214设置于所述第一拉杆部5211。在所述折叠状态,所述第二锁止部5214用于与所述第一锁止部5213配合以固定所述第一拉杆部5211及所述第二拉杆部5212。所述第三锁止部5215设置于所述第一拉杆部5211。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第三锁止部5215用于与所述第一锁止部5213配合以固定所述第一拉杆部5211及所述第二拉杆部5212。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拉杆件521为可折叠结构,以便于所述拉杆件521的收纳,在不使用时,还能够保护所述拉杆件521及所述手柄524。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二锁止部5214与所述第一锁止部5213配合能够固定所述第一拉杆部5211及所述第二拉杆部5212,从而使得所述拉杆件521的折叠更为稳定不易松动。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三锁止部5215与所述第一锁止部5213配合能够固定所述第一拉杆部5211及所述第二拉杆部5212,以使得用户在拉/推所述拉杆件521时,所述拉杆件521能保持刚性和稳定。
可选地,所述第一锁止部5213凸设于所述第二拉杆部5212朝向所述第一拉杆部5211的表面,所述第二锁止部5214及所述第三锁止部5215凸设于所述第一拉杆部5211朝向所述第二拉杆部5212的表面。在所述折叠状态,所述第三锁止部5215与所述第二拉杆部5212之间具有间隙。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第二锁止部5214与所述第二拉杆部5212之间具有间隙。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锁止部5213凸设于所述第二拉杆部5212朝向所述第一拉杆部5211的表面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锁止部5214及所述第三锁止部5215凸设于所述第一拉杆部5211朝向所述第二拉杆部5212的表面的尺寸,从而使得在折叠状态,所述第三锁止部5215与所述第二拉杆部5212之间具有间隙,且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第二锁止部5214与所述第二拉杆部5212之间具有间隙,从而使得所述拉杆件521在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三锁止部5215不会干扰所述第二锁止部5214与所述第一锁止部5213的配合,且在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二锁止部5214不会干扰所述第三锁止部5215与所述第一锁止部5213的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锁止部5214与所述第一拉杆部5211弹性连接,且所述第二锁止部5214可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一拉杆部5211运动。所述第二锁止部5214与所述第一锁止部5213配合的部分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三锁止部5215与所述第一拉杆部5211弹性连接,且所述第三锁止部5215可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一拉杆部5211运动。所述第三锁止部5215与所述第一锁止部5213配合的部分为多边体结构。所述第一锁止部5213贯穿所述第二拉杆部5212,所述第一锁止部5213包括相背设置的锁定子部5216及按压子部5217。所述锁定子部5216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拉杆部5212,且朝向所述第一拉杆部5211设置。所述锁定子部5216用于与所述第二锁止部5214及所述第三锁止部5215配合。所述按压子部5217自所述第二拉杆部5212背离所述第一拉杆部5211的一侧穿过所述第二拉杆部5212设置。所述按压子部5217与所述第二拉杆部5212弹性连接。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按压子部5217用于朝向所述第三锁止部5215运动以抵接并按压所述第三锁止部5215。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锁止部5214与所述第一锁止部5213配合的部分为弧形结构,以便于所述拉杆件521在所述折叠状态时,用户能够直接快速将所述第二拉杆部5212拉起至所述展开状态。所述第三锁止部5215与所述第一锁止部5213配合的部分为多边体结构,有利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拉杆部5211与所述第二拉杆部5212的稳定锁止。此外,设置所述按压子部5217,能够在所述展开状态时,通过按压所述按压子部5217以解除所述锁定子部5216与所述第三锁止部5215的锁止配合,便于所述拉杆件521的折叠收纳。
请参照图16、图20、图30-图32,图30为图16中主动轮与第一框架的连接示意图;图31为图30中第一轴承及第二轴承的示意图;图32为图30在另一视角下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车厢主体5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框架511及第二框架512。所述车轮53包括主动轮531及从动轮532。所述主动轮531连接于所述第一框架511,且所述主动轮531电连接所述控制器542。所述从动轮532连接于所述第二框架512。所述露营车5还包括转向组件55及转接组件56。所述转向组件55包括转向架551、第一转向轴552及第二转向轴553。所述第一转向轴552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向架551且与所述第一框架511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转向轴552连接于所述主动轮531。所述第二转向轴553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向架551。所述转接组件56包括转接件561及第三转向轴562。所述转接件56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522。所述第三转向轴562设于所述转接件561的另一端。所述第三转向轴562凸设于所述转接件561,且与所述第一框架511转动连接,且与所述第二转向轴553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向轴562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转向轴553以带动所述转向架551转动。其中,所述第一转向轴552通过至少两个第一轴承554与所述第一框架511转动连接,且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轴承554沿所述第一转向轴552同轴设置。所述第三转向轴562通过至少两个第二轴承563与所述第一框架511转动连接,且所述至少两个第二轴承563沿所述第三转向轴562同轴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轴522与所述转接件561转动连接以使所述拉杆件521能够相对于所述转接件561在上下空间转动。所述拉杆件521还能够通过所述转轴522带动所述转接件561在所述车厢主体51的左右方向转动,从而实现所述露营车5的左转和右转。具体地,所述转轴522带动所述转接件561转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三转向轴562带动第二转向轴553以带动所述转向架551转动,并通过所述转向架551的转动带动所述第一转向轴552转动,从而使得所述主动轮531跟随所述第一转向轴552转动,进而实现所述露营车5的转向。其中,所述转向架551包括首尾依次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及第四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连接所述第一转向轴552及所述第二转向轴553,所述第二连杆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向轴553,所述第四连杆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向轴552,因此,所述第三转向轴562带动所述第二转向轴553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连杆相较于所述第一连杆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三连杆及所述第四连杆相较于所述第一连杆转动,以实现带动所述第一转向轴552带动所述主动轮531转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第一轴承554沿所述第一转向轴552同轴设置,且至少两个第二轴承563沿所述第三转向轴562同轴设置,能够提高所述第一转向轴552与所述第一框架511连接的同心度,提高所述第三转向轴562与所述第一框架511连接的同心度,且有利于提高所述露营车5转向的顺畅度。
此外,请参照图16、图21及图23,所述收容件543还包括顶壁。所述顶壁与所述侧壁5432相连,且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5431相对设置。所述控制组件54还包括电连接件、承载件及电源。所述电连接件贯穿所述顶壁。所述电连接件显露于所述收容空间5434的部分电连接所述控制器542。所述承载件包括承载部、滑动配合部及固定部。所述承载部连接于所述收容件543与所述车厢主体51之间。所述滑动配合部及所述固定部设于所述承载部朝向所述收容件543的表面,且相较于所述收容件543远离所述车轮53。所述电源通过所述滑动配合部于所述承载部滑动连接,且所述电源通过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承载部。所述电源电连接所述电连接件显露于所述顶壁背离所述收容空间5434的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与所述承载部滑动连接,以使得所述电源能够快速拆装,提高了换电的效率。其中,所述滑动配合部采用自润滑材料能够引导所述电源顺滑地与所述承载部结合。此外,所述固定部能够在所述电源连接至所述电连接件后对所述电源进线锁定,防止所述电源移位或上下震动。此外,所述控制组件54还包括解锁按钮,所述解锁按钮与所述固定部联动,能够通过所述解锁按钮快速解锁,使得所述电源能够被滑动取出。
此外,所述收容件543背离所述电源的一端设置有照明灯,所述照明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收容件543,且所述照明灯电连接至所述电源及所述控制器542。所述照明灯用于在所述控制器542的控制下照明。
此外,所述电源背离所述收容件543的端面设置有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包括多种操作按钮。所述操作按钮包括电源开关、照明开关等。所述操作面板还具有显示屏,用于显示电源电量、天气、露营车5行驶速度等。
此外,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还可设置于所述车厢主体51的底部,以使得所述电源能够设置的容量更大,且所述电源能够复用为承载架,起到所述车厢主体51的支撑作用。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露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露营车包括:
车厢主体;
拉杆组件,所述拉杆组件包括拉杆件及转轴,所述转轴固定连接于所述拉杆件的一端,且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车厢主体的一侧,所述拉杆件可通过所述转轴相较于所述车厢主体在预设范围内连续转动;
车轮,所述车轮连接于所述车厢主体;及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力传感器及控制器,所述力传感器连接于所述转轴,所述力传感器用于在被激活后将感测到的所述拉杆作用于所述转轴的力转换为检测信号,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力传感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检测信号,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控制所述车轮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露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
收容件,所述收容件设于所述车厢主体的一侧,所述收容件包括底壁、侧壁及第一限位件,所述侧壁与所述底壁相连形成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用于收容所述控制器、所述力传感器及所述第一限位件;
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侧壁,所述拉杆组件还包括:
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固定连接于所述转轴,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配合用于限制所述拉杆件相较于所述车厢主体在所述预设范围内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露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凸设于所述底壁,所述第一限位件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限位面及第二限位面;
所述第二限位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限位面及第四限位面、以及由所述第三限位面及所述第四限位面形成的容纳空间,所述第一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二限位件可在所述转轴的带动下往复转动;当所述第三限位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面抵接时,所述第一限位件及所述第二限位件配合以限制所述拉杆组件朝向背离所述车厢主体的方向转动;当所述第四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抵接时,所述第一限位件及所述第二限位件配合以限制所述拉杆组件朝向所述车厢主体的方向转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露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力传感器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且所述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转轴靠近所述车厢主体的一侧,和/或,所述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转轴背离所述车厢主体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露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组件还包括:
手柄,所述手柄设置于所述拉杆件背离所述转轴的一端;及
触发开关,所述触发开关凸设于所述手柄朝向所述转轴的一侧,所述触发开关电连接所述力传感器及所述控制器;
当所述触发开关被触发,所述力传感器被激活;
当所述触发开关脱离触发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车轮按照预设速度转动,或者用于控制所述车轮停止转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露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组件还包括:
两个倒车开关,所述两个倒车开关对称设置于所述手柄相对的两侧,且所述倒车开关与所述触发开关设于所述手柄的不同侧,所述倒车开关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当所述倒车开关被触发,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车轮反转。
7.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露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件具有折叠状态及展开状态,所述拉杆件包括:
第一拉杆部,所述第一拉杆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转轴;
第二拉杆部,所述第二拉杆部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拉杆部的另一端;
第一锁止部,所述第一锁止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拉杆部;
第二锁止部,所述第二锁止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拉杆部,在所述折叠状态,所述第二锁止部用于与所述第一锁止部配合以固定所述第一拉杆部及所述第二拉杆部;
第三锁止部,所述第三锁止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拉杆部,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第三锁止部用于与所述第一锁止部配合以固定所述第一拉杆部及所述第二拉杆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露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止部凸设于所述第二拉杆部朝向所述第一拉杆部的表面,所述第二锁止部及所述第三锁止部凸设于所述第一拉杆部朝向所述第二拉杆部的表面;
在所述折叠状态,所述第三锁止部与所述第二拉杆部之间具有间隙;
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第二锁止部与所述第二拉杆部之间具有间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露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止部与所述第一拉杆部弹性连接,且所述第二锁止部可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一拉杆部运动,所述第二锁止部与所述第一锁止部配合的部分为弧形结构;
第三锁止部与所述第一拉杆部弹性连接,且所述第三锁止部可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一拉杆部运动,所述第三锁止部与所述第一锁止部配合的部分为多边体结构;
所述第一锁止部贯穿所述第二拉杆部,所述第一锁止部包括相背设置的锁定子部及按压子部,所述锁定子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拉杆部,且朝向所述第一拉杆部设置,所述锁定子部用于与所述第二锁止部及所述第三锁止部配合,所述按压子部自所述第二拉杆部背离所述第一拉杆部的一侧穿过所述第二拉杆部设置,所述按压子部与所述第二拉杆部弹性连接,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按压子部用于朝向所述第三锁止部运动以抵接并按压所述第三锁止部。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露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框架及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拉杆组件连接;
所述车轮包括主动轮及从动轮,所述主动轮连接于所述第一框架,且所述主动轮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从动轮连接于所述第二框架;
所述露营车还包括:
转向组件,所述转向组件包括转向架、第一转向轴及第二转向轴,所述第一转向轴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向架且与所述第一框架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转向轴连接于所述主动轮,所述第二转向轴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向架;及
转接组件,所述转接组件包括转接件及第三转向轴,所述转接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所述第三转向轴设于所述转接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三转向轴凸设于所述转接件,且与所述第一框架转动连接,且与所述第二转向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向轴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转向轴带动所述转向架转动;
其中,所述第一转向轴通过至少两个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一框架转动连接,且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轴承沿所述第一转向轴同轴设置,所述第三转向轴通过至少两个第二轴承与所述第一框架转动连接,且所述至少两个第二轴承沿所述第三转向轴同轴设置。
CN202310506343.4A 2022-11-14 2023-05-06 露营车 Pending CN11653409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18981 2022-11-14
CN2022114189812 2022-11-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34098A true CN116534098A (zh) 2023-08-04

Family

ID=86778281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08438.XA Pending CN116279719A (zh) 2022-11-14 2023-05-06 露营车
CN202310506343.4A Pending CN116534098A (zh) 2022-11-14 2023-05-06 露营车
CN202310508412.5A Pending CN116811985A (zh) 2022-11-14 2023-05-06 基于智能手柄的控制露营车运动的方法、装置及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08438.XA Pending CN116279719A (zh) 2022-11-14 2023-05-06 露营车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08412.5A Pending CN116811985A (zh) 2022-11-14 2023-05-06 基于智能手柄的控制露营车运动的方法、装置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16279719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11985A (zh) 2023-09-29
CN116279719A (zh) 2023-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34284B2 (ja) 電動車両の制御装置
JP4599907B2 (ja) 走行装置
EP2978659A1 (en) Motor scooter
CN203819432U (zh) 快速折叠式电动滑板车
US9919761B2 (en) Electric-motorized kick-scooter
CN105292348A (zh) 便携易折叠式电动滑板车
JP2013107581A (ja) 小型電動車両
CN205345242U (zh) 折叠自行包
CN116534098A (zh) 露营车
CN203819433U (zh) 便携式电动滑板车
KR101849490B1 (ko) 다용도 전동 보드
US20150063962A1 (en) Electric device for lifting moving sidewalk for vehicle
CN106467156A (zh) 电动滑板车及其制动方法
CN204713308U (zh) 快速折叠式电动滑板车
CN204713306U (zh) 便携易折叠式电动滑板车的前安装结构
CN204713310U (zh) 快速折叠式电动滑板车的折叠后锁紧结构
CN204713309U (zh) 快速折叠式电动滑板车的折叠后双重锁紧结构
CN204713302U (zh) 便携易折叠式电动滑板车的前驱动轮定位折叠机构
JP3220906U (ja) 台車用アシストユニット
CN210364209U (zh) 一种可骑行电动旅行箱
CN109070965B (zh) 具有铰接式车轮的便携式电动车辆
CN218617005U (zh) 卡丁车车架及其操控结构
CN204713300U (zh) 快速折叠式电动滑板车的展开后锁紧结构
CN204713301U (zh) 快速折叠式电动滑板车的前安装结构
CN204713305U (zh) 便携易折叠式电动滑板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