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25021A - 一种基于改进双尺度模型的碳酸盐岩酸化模拟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改进双尺度模型的碳酸盐岩酸化模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25021A
CN116525021A CN202310294502.9A CN202310294502A CN116525021A CN 116525021 A CN116525021 A CN 116525021A CN 202310294502 A CN202310294502 A CN 202310294502A CN 116525021 A CN116525021 A CN 1165250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id
reaction
rock
carbonate
scale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9450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25021B (zh
Inventor
齐宁
李雪松
章泽辉
苏徐航
刘练
王献昉
何世伟
李肃
李满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Priority to CN20231029450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250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250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250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250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250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CCOMPUTATIONAL CHEMISTRY; CHEMOINFORMATICS;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 G16C20/00Chemoinformatics, i.e.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f physicochemical or structural data of chemical particles, elements, compounds or mixtures
    • G16C20/30Prediction of properties of chemical compounds, compositions or mix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3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EM] or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s [FD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8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luid dynamics, e.g. using Navier-Stokes equations or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CCOMPUTATIONAL CHEMISTRY; CHEMOINFORMATICS;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 G16C20/00Chemoinformatics, i.e.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f physicochemical or structural data of chemical particles, elements, compounds or mixtures
    • G16C20/10Analysis or design of chemical reactions, syntheses or proces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10Numerical model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3/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application field
    • G06F2113/08Flui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4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e.g. of flood or hurricane; Forecasting, e.g. risk assessment or mapping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改进双尺度模型的碳酸盐岩酸化模拟方法,步骤如下:(1)通过旋转岩盘实验,获得实验条件下酸岩反应速率与酸液浓度参数;(2)通过岩心物理实验,获得实验条件下目标储层岩石信息;(3)利用达西尺度模型构建酸液在碳酸盐岩储层多孔介质内的流动反应方程;(4)构建多级酸岩反应方程;(5)构建酸蚀过程中碳酸盐岩储层结构变化方程;(6)对不同级数碳酸盐岩酸岩反应进行数值模拟。本发明通过函数分段拟合的方法降低了经典酸化双尺度模型由于反应级数近似处理所带来的误差。提高了酸岩反应级数不为1时的酸化理论模型计算准确度,提高了碳酸盐岩酸化现场施工的精细化程度。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改进双尺度模型的碳酸盐岩酸化模拟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改进双尺度模型的碳酸盐岩酸化模拟方法,属于基质酸化数值模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碳酸盐岩储层油气资源量丰富,截至2021年,我国累计探明碳酸盐岩油藏地质储量达40.66×108t。碳酸盐岩储层增产改造措施中体系较为成熟且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类方法便是酸化增产,通过将酸液注入近井地带的地层,与储层胶结物质和岩石碎屑等堵塞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不同形态的酸蚀蚓孔以提高地层渗透率,从而改善油气藏生产能力。酸岩反应动力学的计算结果可以预测储层改造效果与最优施工条件,故酸岩反应动力学是酸化设计的研究重点。
反应级数是酸岩反应动力学中计算反应速率的重要参数。在酸化数值模拟中,经典双尺度模型默认酸岩反应级数为一级,而实际酸岩反应级数常不为一级,因此经典模型反应速率理论值常偏离实际值,影响酸化设计的精度。通过改进经典酸化数值模型,围绕反应级数进行修正,可提高数值模型对酸岩表面反应速率的计算准确度。反应速率计算准确度的提高有助于降低酸液注入速率及酸液黏度、酸液类型等酸化施工参数的预测偏差。因此,考虑反应级数的模型修正是提升酸化数值模型模拟精准性的重要渠道。
数值模拟是研究酸岩反应动力学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常用的数值模拟模型为双尺度连续介质模型(Two-Scale Continuum Model)。经典双尺度连续介质模型计算酸岩反应速率时将反应级数m近似等于1,如下式所示
R(Cs)=ksCs m
式中,R(Cs)为酸岩反应速率,mol/(m2·s);ks为表面反应速率常数,mol1-m·m3m -1·s-1;Cs为酸液相内浓度,mol/L;m为反应级数,无因次。
然而实际酸化情况中,由于碳酸盐岩矿物组分、酸液种类等因素的复杂性,酸岩反应级数m常不为1级。因此经典双尺度模型对反应速率的计算存在误差值,进而影响后续对最优酸液注入速率和酸液种类优选的判断。但多级酸岩反应模型对反应级数m进行了修正,模拟结果更贴近真实值。如中国专利文件(公开号CN109882164A)公开了一种碳酸盐岩酸化数值模拟方法,制取碳酸盐岩岩心,利用MATLAB软件建立碳酸盐岩酸化数值模型,物理实验测定岩心密度、孔隙度、渗透率等岩石物性参数初始值,应力试验测定岩石裂缝参数初始值,结合取心与地震资料获取岩石溶洞参数初始值,最终建立碳酸盐岩酸化控制方程和辅助方程。然而此过程所使用的数值模型中将反应级数近似为1,因此模型计算酸化反应速率的准确性仍存在提升空间,有必要围绕反应级数对酸化模型进行修正。
目前大多数学者所使用的碳酸盐岩酸化模型仍将反应级数近似为1,对于反应级数对反应速率的误差影响少有提及。因此,针对酸化数值模型精细化模拟难题,亟需提出一种适用于计算不同级数酸岩反应的数值模型。结合酸化物模实验参数与修正的酸化数值模型,降低碳酸盐岩酸化模拟误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改进双尺度模型的碳酸盐岩酸化模拟方法,基于双尺度连续介质模型建立多级酸岩反应模型,模拟了不同反应级数碳酸盐岩酸化酸蚀过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改进双尺度模型的碳酸盐岩酸化模拟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1):通过旋转岩盘实验,获得实验条件下酸岩反应速率与酸液浓度参数,包括酸岩反应速率J、反应速率常数ks、酸液黏度μ、酸液浓度C、酸溶蚀能力α等参数;
步骤(2):通过岩心物理实验,获得实验条件下目标储层岩石信息,包括岩石渗透率K、孔隙度岩石密度ρs、比表面积a0、岩石矿物组成及含量分布等参数。
步骤(3):利用达西尺度模型构建酸液在碳酸盐岩储层多孔介质内的流动反应方程;
步骤(4):构建多级酸岩反应方程,多级酸岩反应方程修正对象为反应级数m≠1情况下,经典双尺度模型的酸岩反应动力学项R(Cs)=ksCs m(默认m=1)计算出的理论R(Cs)值与实际R(Cs)值之间的误差;
步骤(5):构建酸蚀过程中碳酸盐岩储层结构变化方程,为表征储层结构物性,引入孔隙尺度模型,孔隙尺度模型使用与局部孔隙度相关的半经验关系来表征渗透率、孔隙度、界面反应面积与其初始值的内在联系;
步骤(6):使用有限元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对不同级数碳酸盐岩酸岩反应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设置不同的酸液注入速度U0、H+扩散系数Dm和酸液浓度C0模拟不同酸化条件下的碳酸盐岩酸化反应进程。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1)中,旋转岩盘实验是将切好的岩心固定在旋转岩盘旋转柄上,反应釜内的酸液旋转,在设定的时间间隔里测取酸液浓度变化,根据酸液的消耗速度获得实验条件下酸岩反应速率与酸液浓度参数,反应釜内使用酸液质量分数为5%、10%、15%、20%的盐酸依次实验,反应温度为90℃,转速为500r/min,岩心为含96%白云石碳酸盐岩。旋转岩盘实验为现有常规实验,其中使用的旋转岩盘等均为现有器件。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2)中,岩石物理实验是通过实验测量不同岩性、物性、含油性状态下岩石物理性质的方法和技术总称。通过气测孔渗实验测量岩石渗透率、孔隙度和比表面积,称量法测量岩石密度,光谱测量仪测定矿物组成及含量分布。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3)中,流动反应方程包括酸液流动方向控制方程式(2)、酸岩化学反应对岩石孔隙度影响方程式(3)、酸岩反应动力学源项定义方程式(4)和酸液流动对岩石孔隙度影响方程式(5);
kc(Cf-Cs)=R(Cs) (3)
式中,U是达西速度矢量;K是渗透率张量;P是压力,单位为Pa;ε是孔隙度;Cf是液相酸的浓度,单位为mol·L-1;Cs是液固界面酸的浓度,单位为mol·L-1;De是有效扩散张量;kc是局部传质系数,单位为m·s-1;av为每单位体积介质可参与反应的界面面积m2·m-3;ρs是固相的密度,单位为kg·m-3;α是酸的溶解能力,定义为每摩尔反应酸溶解的固体克数,单位为g·mol-1,反应动力学函数用R(Cs)表示,对于一级反应,R(Cs)的值取决于ksCs,其中ks是表面反应速率常数,m·s-1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4)中,本发明通过将曲线离散处理后,分段拟合函数的方法降低这一误差,对于酸液浓度0<Cs≤1mol/L范围内的酸岩反应,仍使用经典双尺度模型;对于Cs>1mol/L范围内的酸岩反应,选择回归拟合方法获取修正函数表达式。
根据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Cs>1mol/L范围内的酸岩反应函数曲线近似于线性函数,所以,假设Cs>1mol/L范围的反应表达式如式(6)所示(反应级数m=n时)
Rn′(Cs)=ksnCs+Rn (6)
式中,Rn′(Cs)为反应级数为n时的修正反应动力学函数;ksn为反应级数为n时的修正酸岩反应速率常数,m·s-1;Rn为反应速率误差修正常数,mol·m-2·s-1
根据最小二乘法,可以得知式(6)中ksn表达式为
式中,Rni(Cs)为反应级数为n时的第i个修正反应动力学函数数据点,i=1,2,3,…;为数据点相内酸液浓度的总体平均值,mol·m-3;/>为反应级数为n时的修正反应动力学函数数据点总体平均值;
求得ksn后,根据待定系数法,由式(8)得到Rn值,
在得到最终表达式前,还需确定分段函数分段点Cseg,考虑到函数连续性,取两段曲线交点作为函数分段点,由此得知修正后的酸岩反应动力学表达式
利用公式R(Cs)=kc(Cf-Cs)进行等式联立,可求得修正的多级反应Cf-Cs关系式为
由此得到修正的多级酸岩反应双尺度连续介质模型表达式为
其中,源项source表达式为
以(11)式替换经典双尺度模型中的(5)式,由此,仅需酸岩反应级数及反应速率即可得到任意反应级数(m=n,n≥0)下的修正酸岩反应动力学模型。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5)中,碳酸盐岩储层结构表征渗透率、孔隙度、界面反应面积与其初始值的联系公式如下:
式中,ε是孔隙度;εo是初始孔隙度;K是局部渗透率,D;Ko是初始渗透率,D;rp是平均孔隙半径,m;ro是初始平均孔隙半径,m;ao是初始比表面积,m2;av是比表面积,m2;β是孔隙结构相关常数。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6)中,根据碳酸盐岩酸化现场实际施工情况,酸液注入速度区间选取7.5×10-5m/s-7.5×10-3m/s;由于碳酸盐岩酸化常用以HCl为基础的酸液体系,H+扩散系数Dm取值区间为1.5×10-10m2/s-9×10-9m2/s;酸化施工常用酸液浓度范围为5%-25%质量分数,酸液浓度C0取1.4mol/L-6.4mol/L。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经典双尺度模型为简化计算将酸岩反应级数近似为1,影响了酸岩反应项的计算精度,导致与酸岩反应动力学结果相关的酸液排量与酸液种类参数出现偏差。本发明通过函数分段拟合的方法构建了一种适用于计算多级酸岩反应的酸化数值模型,降低了经典酸化双尺度模型由于反应级数近似处理所带来的误差。提高了酸岩反应级数不为1时的酸化理论模型计算准确度,提高了碳酸盐岩酸化现场施工的精细化程度。
2、本发明使用分段拟合函数方法处理多级酸岩反应动力学函数曲线,相较于需要对酸液浓度的非整数次方进行非线性微分计算的方法,本方法将一段曲线近似为多段线性函数,保证计算准确性的同时降低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计算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技术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白云石含量96%碳酸盐岩酸岩反应速率曲线与经典一级模型酸岩反应速率曲线对比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修正反应级数后的反应速率曲线与白云石含量96%碳酸盐岩酸岩反应速率曲线对比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96%白云岩含量碳酸盐岩不同酸液流速对应酸蚀孔隙度场。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96%白云岩含量碳酸盐岩在不同H+扩散系数下的酸蚀孔隙度场。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96%白云岩含量碳酸盐岩在不同酸液浓度下的酸蚀孔隙度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改进双尺度模型的碳酸盐岩酸化模拟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1):通过旋转岩盘实验,获得实验条件下酸岩反应速率与酸液浓度参数,包括酸岩反应速率J、反应速率常数ks、酸液黏度μ、酸液浓度C、酸溶蚀能力α等参数;
旋转岩盘实验是将切好的岩心固定在旋转岩盘旋转柄上,反应釜内的酸液旋转,在设定的时间间隔里测取酸液浓度变化,根据酸液的消耗速度获得实验条件下酸岩反应速率与酸液浓度参数,反应釜内使用酸液质量分数为5%、10%、15%、20%的盐酸依次实验,反应温度为90℃,转速为500r/min,岩心为含96%白云石碳酸盐岩。旋转岩盘实验为现有常规实验,其中使用的旋转岩盘等均为现有器件。
步骤(2):通过岩心物理实验,获得实验条件下目标储层岩石信息,包括岩石渗透率K、孔隙度岩石密度ρs、比表面积a0、岩石矿物组成及含量分布等参数,具体如表1所示:
表1实验参数数据表
步骤(3):利用达西尺度模型构建酸液在碳酸盐岩储层多孔介质内的流动反应方程;流动反应方程包括酸液流动方向控制方程式(2)、酸岩化学反应对岩石孔隙度影响方程式(3)、酸岩反应动力学源项定义方程式(4)和酸液流动对岩石孔隙度影响方程式(5);
kc(Cf-Cs)=R(Cs) (3)
式中,U是达西速度矢量;K是渗透率张量;P是压力,单位为Pa;ε是孔隙度;Cf是液相酸的浓度,单位为mol·L-1;Cs是液固界面酸的浓度,单位为mol·L-1;De是有效扩散张量;kc是局部传质系数,单位为m·s-1;av为每单位体积介质可参与反应的界面面积m2·m-3;ρs是固相的密度,单位为kg·m-3;α是酸的溶解能力,定义为每摩尔反应酸溶解的固体克数,单位为g·mol-1,反应动力学函数用R(Cs)表示,对于一级反应,R(Cs)的值取决于ksCs,其中ks是表面反应速率常数,m·s-1
步骤(4):
通过实验可测得酸岩反应速度和浓度,以浓度的对数为横坐标,以反应速度的对数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对散点拟合直线得到碳酸盐岩与盐酸反应的反应速率表达式为:
lgJ=lgk+mlgC (16)
式中,m为斜率,lgk为截距,J为酸岩反应速度,mol/(s·cm2);V为反应酸液体积,L;S为反应面积,cm2;k为反应速度常数,(mol/L)-m·mol/(s·cm2);C为酸浓度,mol/L;m为反应级数,无因次,由式(6)得出酸岩反应级数及反应速率;
将本实施例测得的白云石含量96%碳酸盐岩酸岩反应的反应速率J和酸液浓度C取对数后得到的曲线图绘制在同一坐标系中,对散点拟合直线得到式(16):
lgJ=0.4259lgC-6.2685 (17)
将公式(16)与公式(17)中参数对应可以得到纯白云岩(白云石含量96%)与盐酸反应的反应速率表达式(18):
J=5.39×10-7C0.4259 (18)
由此可以得知白云石含量96%碳酸盐岩与盐酸的酸岩反应级数m为0.42级,酸岩表面反应速率ks为5.39×10-6m/s,白云石含量96%碳酸盐岩酸岩反应速率曲线与经典一级模型酸岩反应速率曲线对比图如图2所示。将1mol/L<Cs≤6.02mol/L的曲线数据离散化,每隔0.01mol/L浓度值取一点作为离散点,获取拟合点数据组。由于拟合目标为一次函数曲线,因此假设拟合后函数表达式为:
R0.42(Cs)=ks0.42Cs+R0.42 (19)
根据最小二乘法,可以得知
求得ks0.42=1.332×10-6m/s,根据待定系数法,由式(21)得到R0.42=5.395×10- 6mol/(m2·s),
由此得知修正后的酸岩反应动力学表达式
利用公式R(Cs)=kc(Cf-Cs)进行等式联立,可求得修正的m=0.42时的Cf-Cs关系式为
由此得到修正的96%白云岩-盐酸反应双尺度连续模型表达式为
其中,源项source表达式为
修正后的反应速率曲线,如图3所示。
步骤(5):构建酸蚀过程中碳酸盐岩储层结构变化方程,为表征储层结构物性,引入孔隙尺度模型,孔隙尺度模型使用与局部孔隙度相关的半经验关系来表征渗透率、孔隙度、界面反应面积与其初始值的内在联系,具体公式如下:
式中,ε是孔隙度;εo是初始孔隙度;K是局部渗透率,D;Ko是初始渗透率,D;rp是平均孔隙半径,m;ro是初始平均孔隙半径,m;ao是初始比表面积,m2;av是比表面积,m2;β是孔隙结构相关常数。
步骤(6):使用有限元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对不同级数碳酸盐岩酸岩反应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设置不同的酸液注入速度U0、H+扩散系数Dm和酸液浓度C0模拟不同酸化条件下的碳酸盐岩酸化反应进程。
根据碳酸盐岩酸化现场实际施工情况,酸液注入速度区间选取7.5×10-5m/s-7.5×10-3m/s;由于碳酸盐岩酸化常用以HCl为基础的酸液体系,H+扩散系数Dm取值区间为1.5×10-10m2/s-9×10-9m2/s;酸化施工常用酸液浓度范围为5%-25%质量分数,酸液浓度C0取1.4mol/L-6.4mol/L。
酸蚀孔隙度场如图4-6所示,图4(a)-图4(d)分别为酸液注入速度U0=7.5×10-5m/s、U0=3×10-4m/s、U0=3×10-3m/s、U0=7.5×10-3m/s时的酸蚀孔隙度场,由图4可知随酸液流速增加,酸岩反应溶蚀形态逐渐由锥形溶蚀到蚓孔溶蚀到均匀溶蚀变化;图5(a)-图5(d)分别为H+扩散系数Dm=1.5×10-10m2/s、Dm=9×10-10m2/s、Dm=3×10-9m2/s、Dm=9×10-9m2/s时的酸蚀孔隙度场,由图5可知随H+扩散系数增加,酸岩反应溶蚀形态逐渐由均匀溶蚀到蚓孔溶蚀到锥形溶蚀变化;图6(a)-图6(d)分别为酸液浓度C0=1.4mol/L、C0=2.4mol/L、C0=4.4mol/L、C0=6.4mol/L时的酸蚀孔隙度场,由图6可知随酸液浓度变化,酸岩反应溶蚀形态无明显变化。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8)

1.一种基于改进双尺度模型的碳酸盐岩酸化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1):通过旋转岩盘实验,获得实验条件下酸岩反应速率与酸液浓度参数,包括酸岩反应速率J、反应速率常数ks、酸液黏度μ、酸液浓度C和酸溶蚀能力α;
步骤(2):通过岩心物理实验,获得实验条件下目标储层岩石信息,包括岩石渗透率K、孔隙度岩石密度ρs、比表面积a0、岩石矿物组成及含量分布参数;
步骤(3):利用达西尺度模型构建酸液在碳酸盐岩储层多孔介质内的流动反应方程;
步骤(4):构建多级酸岩反应方程,多级酸岩反应方程修正对象为反应级数m≠1情况下,经典双尺度模型的酸岩反应动力学项R(Cs)=ksCs m计算出的理论R(Cs)值与实际R(Cs)值之间的误差;
步骤(5):构建酸蚀过程中碳酸盐岩储层结构变化方程,为表征储层结构物性,引入孔隙尺度模型,孔隙尺度模型使用与局部孔隙度相关的半经验关系来表征渗透率、孔隙度、界面反应面积与其初始值的内在联系;
步骤(6):对不同级数碳酸盐岩酸岩反应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设置不同的酸液注入速度U0、H+扩散系数Dm和酸液浓度C0模拟不同酸化条件下的碳酸盐岩酸化反应进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改进双尺度模型的碳酸盐岩酸化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旋转岩盘实验是将切好的岩心固定在旋转岩盘旋转柄上,反应釜内的酸液旋转,在设定的时间间隔里测取酸液浓度变化,根据酸液的消耗速度获得实验条件下酸岩反应速率与酸液浓度参数,反应釜内使用酸液质量分数为5%、10%、15%、20%的盐酸依次实验,反应温度为90℃,转速为500r/min,岩心为含96%白云石碳酸盐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改进双尺度模型的碳酸盐岩酸化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通过气测孔渗实验测量岩石渗透率、孔隙度和比表面积,称量法测量岩石密度,光谱测量仪测定矿物组成及含量分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改进双尺度模型的碳酸盐岩酸化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流动反应方程包括酸液流动方向控制方程式(2)、酸岩化学反应对岩石孔隙度影响方程式(3)、酸岩反应动力学源项定义方程式(4)和酸液流动对岩石孔隙度影响方程式(5);
kc(Cf-Cs)=R(Cs) (3)
式中,U是达西速度矢量;K是渗透率张量;P是压力,单位为Pa;ε是孔隙度;Cf是液相酸的浓度,单位为mol·L-1;Cs是液固界面酸的浓度,单位为mol·L-1;De是有效扩散张量;kc是局部传质系数,单位为m·s-1;av为每单位体积介质可参与反应的界面面积m2·m-3;ρs是固相的密度,单位为kg·m-3;α是酸的溶解能力,定义为每摩尔反应酸溶解的固体克数,单位为g·mol-1,反应动力学函数用R(Cs)表示,对于一级反应,R(Cs)的值取决于ksCs,其中ks是表面反应速率常数,m·s-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改进双尺度模型的碳酸盐岩酸化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对于酸液浓度0<Cs≤1mol/L范围内的酸岩反应,仍使用经典双尺度模型;对于Cs>1mol/L范围内的酸岩反应,选择回归拟合方法获取修正函数表达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改进双尺度模型的碳酸盐岩酸化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Cs>1mol/L范围内的酸岩反应函数曲线近似于线性函数,所以,假设Cs>1mol/L范围的反应表达式如式(6)所示
Rn′(Cs)=ksnCs+Rn (6)
式中,Rn′(Cs)为反应级数为n时的修正反应动力学函数;ksn为反应级数为n时的修正酸岩反应速率常数,m·s-1;Rn为反应速率误差修正常数,mol·m-2·s-1;
根据最小二乘法,可以得知式(6)中ksn表达式为
式中,Rni(Cs)为反应级数为n时的第i个修正反应动力学函数数据点,i=1,2,3,…;为数据点相内酸液浓度的总体平均值,mol·m-3;/>为反应级数为n时的修正反应动力学函数数据点总体平均值;
求得ksn后,根据待定系数法,由式(8)得到Rn值,
在得到最终表达式前,还需确定分段函数分段点Cseg,考虑到函数连续性,取两段曲线交点作为函数分段点,由此得知修正后的酸岩反应动力学表达式
利用公式R(Cs)=kc(Cf-Cs)进行等式联立,可求得修正的多级反应Cf-Cs关系式为
由此得到修正的多级酸岩反应双尺度连续介质模型表达式为
其中,源项source表达式为
以(11)式替换经典双尺度模型中的(5)式,由此,仅需酸岩反应级数及反应速率即可得到任意反应级数下的修正酸岩反应动力学模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改进双尺度模型的碳酸盐岩酸化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碳酸盐岩储层结构表征渗透率、孔隙度、界面反应面积与其初始值的联系公式如下:
式中,ε是孔隙度;εo是初始孔隙度;K是局部渗透率,D;Ko是初始渗透率,D;rp是平均孔隙半径,m;ro是初始平均孔隙半径,m;ao是初始比表面积,m2;av是比表面积,m2;β是孔隙结构相关常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改进双尺度模型的碳酸盐岩酸化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根据碳酸盐岩酸化现场实际施工情况,酸液注入速度区间选取7.5×10-5m/s-7.5×10-3m/s;H+扩散系数Dm取值区间为1.5×10-10m2/s-9×10-9m2/s;酸化施工常用酸液浓度范围为5%-25%质量分数,酸液浓度C0取1.4mol/L-6.4mol/L。
CN202310294502.9A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基于改进双尺度模型的碳酸盐岩酸化模拟方法 Active CN1165250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94502.9A CN116525021B (zh)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基于改进双尺度模型的碳酸盐岩酸化模拟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94502.9A CN116525021B (zh)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基于改进双尺度模型的碳酸盐岩酸化模拟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25021A true CN116525021A (zh) 2023-08-01
CN116525021B CN116525021B (zh) 2024-03-22

Family

ID=87391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94502.9A Active CN116525021B (zh)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基于改进双尺度模型的碳酸盐岩酸化模拟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25021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25521A1 (en) * 2002-05-31 2003-12-04 Mohan Panga Modeling, simulation and comparison of models for wormhole formation during matrix stimulation of carbonates
US20060184346A1 (en) * 2005-02-07 2006-08-17 Panga Mohan K Modeling, simulation and comparison of models for wormhole formation during matrix stimulation of carbonates
US20140212006A1 (en) * 2013-01-29 2014-07-31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for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of matrix acidizing treatment outcomes
CN104314538A (zh) * 2014-09-05 2015-01-28 西南石油大学 大尺寸酸蚀蚓孔模拟装置及方法
CN108226192A (zh) * 2016-12-20 2018-06-2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酸蚀裂缝形态特征获取方法
CN109882164A (zh) * 2019-03-28 2019-06-1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的大尺度酸化模拟方法
WO2020086097A1 (en) * 2018-10-26 2020-04-30 Weatherford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to increase the durability of carbonate reservoir acidizing
CN114420225A (zh) * 2022-01-19 2022-04-2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碳酸盐岩酸岩反应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及系统
CN114510882A (zh) * 2020-11-17 2022-05-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循缝找洞酸化数值模拟方法
CN114510854A (zh) * 2020-11-17 2022-05-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循缝找洞的酸压数值模拟结果准确性评价方法
CN115374681A (zh) * 2022-10-21 2022-11-2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酸化二维和三维数值模拟应用界限判别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25521A1 (en) * 2002-05-31 2003-12-04 Mohan Panga Modeling, simulation and comparison of models for wormhole formation during matrix stimulation of carbonates
US20060184346A1 (en) * 2005-02-07 2006-08-17 Panga Mohan K Modeling, simulation and comparison of models for wormhole formation during matrix stimulation of carbonates
US20140212006A1 (en) * 2013-01-29 2014-07-31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for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of matrix acidizing treatment outcomes
CN104314538A (zh) * 2014-09-05 2015-01-28 西南石油大学 大尺寸酸蚀蚓孔模拟装置及方法
CN108226192A (zh) * 2016-12-20 2018-06-2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酸蚀裂缝形态特征获取方法
WO2020086097A1 (en) * 2018-10-26 2020-04-30 Weatherford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to increase the durability of carbonate reservoir acidizing
CN109882164A (zh) * 2019-03-28 2019-06-1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的大尺度酸化模拟方法
CN114510882A (zh) * 2020-11-17 2022-05-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循缝找洞酸化数值模拟方法
CN114510854A (zh) * 2020-11-17 2022-05-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循缝找洞的酸压数值模拟结果准确性评价方法
CN114420225A (zh) * 2022-01-19 2022-04-2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碳酸盐岩酸岩反应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及系统
CN115374681A (zh) * 2022-10-21 2022-11-2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酸化二维和三维数值模拟应用界限判别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XUHANG SU等: "Two-scale continuum model for simulation of acid fracturing in carbonate reservoirs with two main mineral components", 《AICHE JOURNAL》 *
姚军;刘丕养;黄朝琴;王月英;严侠;曾青冬;: "碳酸盐岩油藏酸岩反应流动模拟研究进展", 地球科学, no. 08, 15 August 2017 (2017-08-15) *
李小刚;陈雨松;邓庄;王怡亭;魏卓;: "碳酸盐岩基质酸化中酸蚀蚓孔模拟回顾与展望", 新疆石油地质, no. 0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25021B (zh) 2024-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41422B (zh) 一种页岩气井间距优化开采方法
CN110334431B (zh) 一种低渗透致密气藏单井控制储量计算及剩余气分析方法
CN108694254B (zh) 一种变产变压生产气井产量经验递减曲线分析方法
CN109882164B (zh) 一种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的大尺度酸化模拟方法
CN110162808B (zh) 一种确定页岩气井吸附气和游离气产出贡献的方法
CN112069654B (zh) 一种碳酸盐岩酸化数值模拟方法
Sherwood Stability of a plane reaction front in a porous medium
CN109388866B (zh) 一种沥青质沉淀油藏流固耦合等效数值模拟方法
CN103604916A (zh) 一种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含气范围的测量方法及系统
CN110487693A (zh) 一种确定泥页岩不同类型孔隙度的方法
CN114510882A (zh) 一种循缝找洞酸化数值模拟方法
CN114510854A (zh) 一种循缝找洞的酸压数值模拟结果准确性评价方法
CN116525021B (zh) 一种基于改进双尺度模型的碳酸盐岩酸化模拟方法
CN110469299A (zh) 一种采油井注水开发见效效果评价方法
CN107451671B (zh) 用于预测页岩地层压裂后初始产能的方法及系统
CN109918769B (zh) 利用瞬时方程计算缝洞型油藏非稳态水侵水侵量的方法
CN111429012A (zh) 页岩脆性甜点评价方法
CN111305805B (zh) 储层裂缝渗吸质量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08756837B (zh) 一种注水井调驱方法
CN105224707B (zh) 一种盐穴地下储气库溶腔体积收缩率的预测方法
CN114724641A (zh) 一种双矿物组分碳酸盐岩储层酸化数值模拟方法
CN112967147B (zh) 一种考虑多尺度裂缝的基岩产量贡献率计算方法
CN111366448B (zh) 一种页岩脆性的测定方法
CN113627069A (zh) 针对缝洞型油藏油气井的试井动态产量评价方法及系统
CN111814318A (zh) 一种致密油藏水平井分段压裂裂缝参数设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