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20605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20605A
CN116520605A CN202310814058.9A CN202310814058A CN116520605A CN 116520605 A CN116520605 A CN 116520605A CN 202310814058 A CN202310814058 A CN 202310814058A CN 116520605 A CN116520605 A CN 1165206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magnet
liquid crystal
supply unit
power supply
magnetic f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1405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20605B (zh
Inventor
蒲周晨
叶利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1405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206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206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206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206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206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2Heating or cooling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other than for activation, e.g. 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abilisation or uniform distribution over the cel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内设置有多个磁性纳米粒子,且显示装置还包括交流供电单元和第一电磁铁,第一电磁铁设于液晶显示面板的至少一侧,并与交流供电单元连接,第一电磁铁能够在交流供电单元提供的交流电下产生交变磁场;其中,磁性纳米粒子位于交变磁场所覆盖的范围内,并能够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热量。以改善低温下出现显示不良的情况。本公开在低温环境下使用显示装置时,可通过交流供电单元向第一电磁铁供交流电,以使得第一电磁铁产生交变磁场,从而使得液晶显示面板内的磁性纳米粒子发热促使液晶显示面板内温度上升,继而保证液晶分子能够处于正常转动的温度,保证液晶显示面板能够正常显示。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是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一种物质状态,当加热至清亮点时,液晶变成透明液体;而当温度低至凝固点时,液晶结晶成混浊的固态。因此,液晶对环境温度变化较敏感。显示器有时候会在极端低温环境下进行使用,而通常液晶凝固点在-20~ -30℃,超过凝固点液晶将凝结无法进行工作。而且液晶在较低温度下工作时,会出现反应变慢,残像差,对比度降低,颜色不均一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改善低温下出现显示不良的情况。
本公开提供的显示装置可包括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内设置有多个磁性纳米粒子,且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交流供电单元;
至少一个电磁铁,设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至少一侧,所述至少一个电磁铁包括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一电磁铁与所述交流供电单元连接,所述电磁铁能够在所述交流供电单元提供的交流电下产生交变磁场;
其中,所述磁性纳米粒子位于所述交变磁场所覆盖的范围内,并能够在所述交变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热量。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控制器,与所述交流供电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的低温信号时,控制所述交流供电单元与所述第一电磁铁呈导通状态,以向所述第一电磁铁提供交流电。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温度并将其传输至所述控制器。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框胶及液晶分子,所述第一基板通过所述框胶对盒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所述液晶分子填充在所述框胶、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所围成的容纳腔内;
其中,所述磁性纳米粒子填充在所述框胶、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所围成的容纳腔内。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磁性纳米粒子与所述液晶分子相混合;或
所述框胶靠近所述液晶分子的一侧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多个磁性纳米粒子固定分布在所述固定部内。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磁性纳米粒子与所述液晶分子相混合,并活动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且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和直流供电单元,所述至少一个电磁铁还包括与所述直流供电单元连接的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二电磁铁能够在所述直流供电单元提供的直流电下产生恒定磁场,所述磁性纳米粒子能够在所述恒定磁场的作用下移动至所述容纳腔内对应的位置;
其中,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直流供电单元和所述交流供电单元相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至少根据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温度信息,控制所述交流供电单元与所述第一电磁铁导通或关断,且所述控制器还用于至少根据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信息,控制所述直流供电单元与所述第二电磁铁导通或关断。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靠近所述框胶一侧的边缘收集区;
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显示信息为显示开启指令时,控制所述直流供电单元与所述第二电磁铁导通,并使所述直流供电单元向所述第二电磁铁提供第一直流电,所述第二电磁铁在所述第一直流电下产生第一恒定磁场,所述磁性纳米粒子在所述第一恒定磁场的作用下从所述显示区移动至所述边缘收集区。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边缘收集区可设置有永磁体,所述永磁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和/或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
在所述磁性纳米粒子基于所述第一恒定磁场的作用下从显示区移动至所述边缘收集区后,所述磁性纳米粒子在所述永磁体的磁性下吸附在所述永磁体上;
且在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显示信息为显示关闭指令时,控制所述直流供电单元与所述第二电磁铁导通,并使所述直流供电单元向所述第二电磁铁提供第二直流电,所述第二电磁铁在所述第二直流电下产生第二恒定磁场,所述磁性纳米粒子在所述第二恒定磁场的作用下克服掉所述永磁体的吸力,并从所述边缘收集区向所述显示区扩散。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框胶靠近所述液晶分子的一侧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多个磁性纳米粒子固定分布在所述固定部内,且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框胶的一侧设置有导热磁场屏蔽层。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电磁铁设于所述框胶远离所述液晶分子的一侧,所述电磁铁设置多个,并间隔环绕所述框胶一圈设置。
本公开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在低温环境下使用显示装置时,可通过交流供电单元向第一电磁铁供交流电,以使得第一电磁铁产生交变磁场,从而使得液晶显示面板内的磁性纳米粒子发热促使液晶显示面板内温度上升,继而保证液晶分子能够处于正常转动的温度,保证液晶显示面板能够正常显示。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一所述的磁性纳米粒子在交变磁场下的升温曲线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一所述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磁性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在容纳腔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一所述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磁性纳米粒子被吸附在永磁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二所述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二所述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液晶显示面板;101、第一基板;102、第二基板;103、框胶;104、液晶分子;105、容纳腔;1051、显示区;1052、边缘收集区;106、TFT阵列层;1061、TFT开关;107、配向层;108、彩膜层;109、保护层;11、交流供电单元;12、电磁铁;12a、第一电磁铁;12b、第二电磁铁;13、磁性纳米粒子;14、控制器;15、直流供电单元;16、永磁体;17、固定部;18、导热磁场屏蔽层。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各方面。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作进一步详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所描述的本公开各个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公开,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实施例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此显示装置可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0、交流供电单元11和至少一个电磁铁12。
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面板10可包括第一基板101、第二基板102、框胶103及液晶分子104,第一基板101通过框胶103对盒设置在第二基板102上,此第一基板101、第二基板102及框胶103可围成容纳腔105。
举例而言,此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可为玻璃基板,但不限于此,还可为PI(聚酰亚胺)基板等,或者为由多层不同材料(例如:玻璃层+PI层)形成的多层基板结构;其中,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朝向彼此的表面中一者上可依次设置有TFT(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06和配向层107,此TFT阵列层106可包括多个TFT开关1061,另一者上可依次设置有彩膜层108和保护层109;而框胶103可为含硅的胶材结构。
而液晶分子104可填充在框胶103、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所围成的容纳腔105内。液晶分子104可在TFT阵列层的控制下发生偏转,以配合背光模组进行显示。
交流供电单元11用于提供交流电,电磁铁12可设于液晶显示面板10的至少一侧,至少部分电磁铁12与交流供电单元11连接,电磁铁12能够在交流供电单元11提供的交流电下产生交变磁场;其中,液晶显示面板10内还可设置有多个磁性纳米粒子13,磁性纳米粒子13位于电磁铁12产生的交变磁场所覆盖的范围内,磁性纳米粒子13可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热量。
在低温环境下使用显示装置时,可通过交流供电单元11向电磁铁12供交流电,以使得电磁铁12产生交变磁场,从而使得液晶显示面板10内的磁性纳米粒子13发热促使液晶显示面板10内温度上升,继而保证液晶分子104能够处于正常转动的温度,保证液晶显示面板10能够正常显示。
举例而言,磁性纳米粒子13可以为Fe(铁)、Ni(镍)、Co(钴)等纳米金属粒子,也可以是Fe3O4(四氧化三铁)等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 此磁性纳米粒子13的直径在10nm左右,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磁性纳米粒子13会发热产生热量,并且随着交变磁场的作用时间增加,磁性纳米粒子13的温度升高,例:磁性纳米Fe3O4粒子或磁性纳米Fe3O4复合粒子在交变磁场下的发热性能,结果如图2所示,横坐标为时间(Time),单位为分钟(min),纵坐标为温度(Temperature),单位为摄氏度(℃),因此,通过在液晶显示面板10中混入磁性纳米粒子13,结合电磁铁12产生的交变磁场,使得磁性纳米粒子13在液晶显示面板10处发热,从而使得液晶显示面板10内温度上升,保证液晶显示面板10维持一定的温度,继而使得液晶分子104在低温环境下能够正常运行,保证显示装置正常显示。
示例地,显示装置可包括控制器14,此控制器14与交流供电单元11连接,控制器14用于在接收到液晶显示面板10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的低温信号时,控制交流供电单元11与电磁铁12呈导通状态,以向电磁铁12提供交流电,这样设计可根据温度变化自动控制交流供电单元11与电磁铁12之间的通断关系,以保证显示装置能够在温度过低环境下自动控制交流供电单元11与电磁铁12导通,从而能够正常进行显示工作。
举例而言,此预设温度可为液晶凝固点的温度,比如:-20℃,也就是说,在液晶显示面板10的温度低于液晶分子104凝固点的温度时,可直接生成低温信号并传递至控制器14,控制器14则根据此低温信号控制交流供电单元11与电磁铁12呈导通状态,以向电磁铁12提供交流电,使得电磁铁12产生交变磁场,然后,磁性纳米粒子13在交变磁场下可以产生热量,并传递至液晶分子104,使得液晶分子104的温度高于其凝固点的温度,以保证液晶分子104能够正常偏转工作。
其中,控制器14可通过控制电磁铁12的交变磁场的作用时间来控制液晶显示面板10内的温度,以保证液晶分子104在最佳的温度下进行工作。
进一步地,显示装置还可包括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此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14连接,用于检测液晶显示面板10的温度并将其传输至控制器14,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可实时自动检测液晶显示面板10的温度,然后进一步自动化控制电磁铁12的工作状态,使得液晶显示面板10能够正常工作。
其中,温度传感器可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10内,比如,设置在具有TFT阵列层106的基板上,这样能够更加直接检测液晶显示面板10内液晶分子104的温度,提高控制准确性,此外,通过设置在TFT阵列层106处,还可方便温度传感器进行走线以与控制器14绑定连接等。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磁性纳米粒子13可填充在框胶103、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所围成的容纳腔105内,这样使得磁性纳米粒子13更靠近液晶分子104,从而使得磁性纳米粒子13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传递至液晶分子104,继而使得液晶显示面板10内的液晶分子104温度快速上升至能够正常偏转的温度。
可选地,如图1所示,多个磁性纳米粒子13可与液晶分子104相混合,以使得液晶显示面板10内的液晶分子104快速且均匀受热。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磁性纳米粒子13能够在框胶103、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所围成的容纳腔105内移动,具体地,如图3所示,显示装置可包括直流供电单元15,且本实施例的电磁铁12可包括第一电磁铁12a和第二电磁铁12b。
其中,第一电磁铁12a与交流供电单元11连接,也就是说,第一电磁铁12a是用来产生交变磁场,以能够对液晶显示面板10内液晶分子104进行加热,使其即使在低温环境下仍然能够被加热至满足正常工作的温度。
具体地,控制器14用于至少根据液晶显示面板10的温度信息,控制交流供电单元11与第一电磁铁12a导通或关断,例如:在液晶显示面板10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控制器14可控制交流供电单元11与第一电磁铁12a呈导通状态,以向第一电磁铁12a提供交流电,从而产生交变磁场,以对混合在液晶分子104内的磁性纳米粒子13进行加热,继而通过热传递方式对液晶分子104进行加热,使得液晶分子104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以能够进行正常工作,应当理解的是,在液晶显示面板10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控制器14也可控制交流供电单元11与第一电磁铁12a呈关断状态,以解决电能损耗。
如图3所示,第二电磁铁12b可与直流供电单元15连接,第二电磁铁12b能够在直流供电单元15提供的直流电下产生恒定磁场,磁性纳米粒子13能够在恒定磁场的作用下移动至容纳腔105内对应的位置。
具体地,如图3所示,控制器14可与直流供电单元15相连接,且控制器14用于至少根据液晶显示面板10的显示信息,控制直流供电单元15与第二电磁铁12b导通或关断,也就是说,本实施例可根据液晶显示面板10的显示信息来控制磁性纳米粒子13在液晶显示面板10内的具体位置,以保证显示装置能够在低温环境下正常工作的同时,还可满足显示需求。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框胶103、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所围成的容纳腔105可包括显示区1051和位于显示区1051靠近框胶103一侧的边缘收集区1052,控制器14用于在显示信息为显示开启指令时,控制直流供电单元15与第二电磁铁12b导通,并使直流供电单元15向第二电磁铁12b提供第一直流电,此第二电磁铁12b在第一直流电下产生第一恒定磁场,磁性纳米粒子13在第一恒定磁场的作用下从显示区1051移动至边缘收集区1052,这样可以避免磁性纳米粒子13影响正常显示。
其中,如图3所示,边缘收集区1052可设置有永磁体16,永磁体16设置在第一基板101靠近第二基板102的一侧和/或设置在第二基板102靠近第一基板101的一侧;在磁性纳米粒子13基于第一恒定磁场的作用下从显示区1051移动至边缘收集区1052后,磁性纳米粒子13在永磁体16的磁性下可吸附在永磁体16上,本实施例通过永磁体16对磁性纳米粒子13进行收集,可避免在显示过程中磁性纳米粒子13移动至显示区1051而影响正常显示的情况。
具体地,在低温环境(低于液晶分子104正常工作的温度)下,控制器14若接收到显示开启指令,控制器14则可先控制交流供电单元11与第一电磁铁12a呈导通状态,并使交流供电单元11向第一电磁铁12a提供第一交流电,以使第一电磁铁12a产生第一交变磁场,以对混合在液晶分子104内的磁性纳米粒子13进行加热,从而完成对液晶分子104的加热,使得液晶分子104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即:达到能够正常工作的温度;之后,控制器14控制交流供电单元11与第一电磁铁12a呈关断状态,同时,控制直流供电单元15与第二电磁铁12b呈导通状态,并使直流供电单元15向第二电磁铁12b提供第一直流电,以使第二电磁铁12b产生第一恒定磁场,磁性纳米粒子13在第一恒定磁场的作用下从显示区1051移动至边缘收集区1052,并在永磁体16的磁性下可吸附在永磁体16上,参考图4和图5所示。其中,在磁性纳米粒子13移动至边缘收集区1052之后,可控制液晶显示面板10开始显示。
由于磁性纳米粒子13在第一恒定磁场的作用下从显示区1051移动至边缘收集区1052,并在永磁体16的磁性下可吸附在永磁体16上,因此,为了节省能耗,在正常显示过程中,控制器14在磁性纳米粒子13移动至边缘收集区1052之后还可控制直流供电单元15与第二电磁铁12b呈关断状态;此外,在正常显示过程中,若检测到液晶显示面板10内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控制器14可继续控制交流供电单元11与第一电磁铁12a呈导通状态,并使交流供电单元11向第一电磁铁12a提供第二交流电,以使第一电磁铁12a产生第二交变磁场,作用吸附在永磁体16上的磁性纳米粒子13使其继续发热升高液晶显示面板10内温度,通过这种方式维持液晶显示面板10内温度。
可选地,第二交流电可小于第一交流电,这样可使得第二交变磁场覆盖范围小于第一交变磁场的覆盖范围,第二交变磁场的覆盖范围可仅覆盖到边缘收集区1052,这样保证吸附在永磁体16上的磁性纳米粒子13能够在第二交变磁场作用下继续发热升高液晶显示面板10内温度的同时,还可避免第二交变磁场对液晶分子104的影响,以提高显示效果,由于第一交变磁场是在液晶显示面板10的正常显示之前,因此,第一交变磁场的覆盖范围除了覆盖边缘收集区1052,还可覆盖到显示区1051,以保证分散在容纳腔105内磁性纳米粒子13均分布在第一交变磁场内,从而使得容纳腔105内的液晶分子104能够快速均匀受热。
其中,控制器14还可用于在显示信息为显示关闭指令时,控制直流供电单元15与第二电磁铁12b导通,并使直流供电单元15向第二电磁铁12b提供第二直流电,第二电磁铁12b在第二直流电下产生第二恒定磁场,磁性纳米粒子13在第二恒定磁场的作用下克服掉永磁体16的吸力,并从边缘收集区1052向显示区1051扩散,复原至如图3所示的状态,这样使得磁性纳米粒子13能够在非显示状态下充分与液晶分子104混合,从而便于在低温环境下能够充分快速加热液晶分子104,以便于后续显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电磁铁12a可定义为与交流供电单元11连接、但不与直流供电单元15连接的电磁铁12,第二电磁铁12b可定义为与直流供电单元15连接、但不与交流供电单元11连接的电磁铁12,但不限于此,本实施例中提到的所有电磁铁12(包括第一电磁铁12a、第二电磁铁12b)还可同时与交流供电单元11和直流供电单元15连接,然后通过控制器14根据实际情况分别控制交流供电单元11、直流供电单元15给与电磁铁12通电,需要说明的是,交流供电单元11与直流供电单元15不能同时向电磁铁12通电,换言之,在控制交流供电单元11向电磁铁12通电时,直流供电单元15需与电磁铁12之间断开,此时的电磁铁12可理解为第一电磁铁12a,在控制直流供电单元15向电磁铁12通电时,交流供电单元11需与电磁铁12之间断开,此时的电磁铁12可理解为第二电磁铁12b。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3至图5所示,电磁铁12可设于框胶103的外周侧,具体地,电磁铁12可设于框胶103远离液晶分子104的一侧,其中,电磁铁12设置多个,并间隔环绕框胶103一圈设置,以快速均匀加热磁性纳米粒子13,从而快速均匀加热液晶分子104,保证各液晶分子104均能够在低温环境下被加热至能够正常工作的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当电磁铁12包括第一电磁铁12a和第二电磁铁12b时,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电磁铁12a和第二电磁铁12b可在厚度方向上排布设置,此第一电磁铁12a可设置多个并环绕框胶103一圈设置,且第二电磁铁12b可设置多个并环绕框胶103一圈设置;但不限于此,也可第一电磁铁12a和第二电磁铁12b交替排布并环绕框胶103一圈设置。
应当理解的是,如图3至图5所示,永磁铁也可设置多个,并间隔环绕框胶103一圈设置。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磁性纳米粒子13的位置不同,且磁性纳米粒子13是不可移动的,具体如下:
在本实施例二中,如图6所示,框胶103靠近液晶分子104的一侧设置有固定部17,多个磁性纳米粒子13固定分布在固定部17内,这样方式可降低设计难度和成本。
举例而言,在涂框胶103时,在含硅球的框胶103内侧再涂布一道混有磁性纳米粒子13的胶材,以形成固定部17,在低温环境下,让电磁铁12产生交变磁场,交变磁场作用于框胶103内侧固定部17里的磁性纳米粒子13,磁性纳米粒子13发热升温,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内侧固定部17产生的热量传至液晶显示面板10内部,使液晶显示面板10内保持一定温度;同样地,后续液晶显示面板10内保温,可根据液晶显示面板10内设置的温度传感器,配合交变磁场作用磁性纳米粒子13生热,以维持液晶显示面板10内温度。
示例地,如图7所示,固定部17远离框胶103的一侧可设置有导热磁场屏蔽层18,此导热磁场屏蔽层18具有导热和磁场屏蔽作用,通过导热磁场屏蔽层18的导热作用可使得固定部17内的磁性纳米粒子13产生的热量快速传递至液晶分子104,以使液晶分子104的温度被快速加热至能够工作的温度,此外,通过导热磁场屏蔽层18的磁场屏蔽作用可避免电磁铁12产生的交变磁场作用到液晶分子104上而导致显示不良的情况出现,以使得显示装置能够在低温环境下工作的同时,还可保证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二除了上述内容与实施例一不同,其余结构可参考实施例一所描述的内容,在此不作重复赘述。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下”、“左”、“右”等仅用作区分以方便描述,不对本发明实施例做方位上的限制,比如所述“上”在实际中可以是“下”、“左”、“右”等方位。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装配”、“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 “一些实施例”、“示例地”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故但凡依本公开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所做的变化或修饰,皆应属于本公开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内设置有多个磁性纳米粒子,且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交流供电单元;
至少一个电磁铁,设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至少一侧,所述至少一个电磁铁包括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一电磁铁与所述交流供电单元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铁能够在所述交流供电单元提供的交流电下产生交变磁场;
其中,所述磁性纳米粒子位于所述交变磁场所覆盖的范围内,并能够在所述交变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控制器,与所述交流供电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的低温信号时,控制所述交流供电单元与所述第一电磁铁呈导通状态,以向所述第一电磁铁提供交流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温度并将其传输至所述控制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框胶及液晶分子,所述第一基板通过所述框胶对盒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所述液晶分子填充在所述框胶、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所围成的容纳腔内;
其中,所述磁性纳米粒子填充在所述框胶、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所围成的容纳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磁性纳米粒子与所述液晶分子相混合;或
所述框胶靠近所述液晶分子的一侧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多个磁性纳米粒子固定分布在所述固定部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磁性纳米粒子与所述液晶分子相混合,并活动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且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和直流供电单元,所述至少一个电磁铁还包括与所述直流供电单元连接的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二电磁铁能够在所述直流供电单元提供的直流电下产生恒定磁场,所述磁性纳米粒子能够在所述恒定磁场的作用下移动至所述容纳腔内对应的位置;
其中,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直流供电单元和所述交流供电单元相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至少根据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温度信息,控制所述交流供电单元与所述第一电磁铁导通或关断,且所述控制器还用于至少根据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信息,控制所述直流供电单元与所述第二电磁铁导通或关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靠近所述框胶一侧的边缘收集区;
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显示信息为显示开启指令时,控制所述直流供电单元与所述第二电磁铁导通,并使所述直流供电单元向所述第二电磁铁提供第一直流电,所述第二电磁铁在所述第一直流电下产生第一恒定磁场,所述磁性纳米粒子在所述第一恒定磁场的作用下从所述显示区移动至所述边缘收集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收集区可设置有永磁体,所述永磁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和/或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
在所述磁性纳米粒子基于所述第一恒定磁场的作用下从显示区移动至所述边缘收集区后,所述磁性纳米粒子在所述永磁体的磁性下吸附在所述永磁体上;
且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显示信息为显示关闭指令时,控制所述直流供电单元与所述第二电磁铁导通,并使所述直流供电单元向所述第二电磁铁提供第二直流电,所述第二电磁铁在所述第二直流电下产生第二恒定磁场,所述磁性纳米粒子在所述第二恒定磁场的作用下克服掉所述永磁体的吸力,并从所述边缘收集区向所述显示区扩散。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胶靠近所述液晶分子的一侧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多个磁性纳米粒子固定分布在所述固定部内,且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框胶的一侧设置有导热磁场屏蔽层。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设于所述框胶远离所述液晶分子的一侧,所述电磁铁设置多个,并间隔环绕所述框胶一圈设置。
CN202310814058.9A 2023-07-05 2023-07-05 显示装置 Active CN1165206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14058.9A CN116520605B (zh) 2023-07-05 2023-07-05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14058.9A CN116520605B (zh) 2023-07-05 2023-07-05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20605A true CN116520605A (zh) 2023-08-01
CN116520605B CN116520605B (zh) 2023-09-08

Family

ID=87406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14058.9A Active CN116520605B (zh) 2023-07-05 2023-07-05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20605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626839D0 (en) * 1996-01-23 1997-02-12 Smiths Industries Plc Display assemblies
JP2010181515A (ja) * 2009-02-04 2010-08-19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 Technology 書き換え可能な液晶配向表面と配向記憶の評価法
CN103834323A (zh) * 2012-11-23 2014-06-04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黑色密封剂组合物,包括它的显示装置及制造该显示装置的方法
CN108983476A (zh) * 2018-08-31 2018-12-1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与液晶显示装置
CN109451601A (zh) * 2018-12-16 2019-03-08 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低温环境下预置器液晶屏的加热机构及加热方法
CN209858890U (zh) * 2019-04-26 2019-12-27 康惠(惠州)半导体有限公司 超低温快速显示液晶屏
TW202140987A (zh) * 2020-04-28 2021-11-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散熱模組與電子裝置
CN116165823A (zh) * 2023-02-27 2023-05-26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626839D0 (en) * 1996-01-23 1997-02-12 Smiths Industries Plc Display assemblies
JP2010181515A (ja) * 2009-02-04 2010-08-19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 Technology 書き換え可能な液晶配向表面と配向記憶の評価法
CN103834323A (zh) * 2012-11-23 2014-06-04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黑色密封剂组合物,包括它的显示装置及制造该显示装置的方法
CN108983476A (zh) * 2018-08-31 2018-12-1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与液晶显示装置
CN109451601A (zh) * 2018-12-16 2019-03-08 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低温环境下预置器液晶屏的加热机构及加热方法
CN209858890U (zh) * 2019-04-26 2019-12-27 康惠(惠州)半导体有限公司 超低温快速显示液晶屏
TW202140987A (zh) * 2020-04-28 2021-11-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散熱模組與電子裝置
CN116165823A (zh) * 2023-02-27 2023-05-26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20605B (zh) 2023-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71341B2 (ja) 液晶レンズ装置
CN101162564A (zh) 背光单元驱动装置、液晶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20080198294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switchable between reflective mode and transmissive mode by employing active reflective polarizer
WO2008100043A1 (en) Active reflective polarizer and magnetic display panel comprising the same
CN116520605B (zh) 显示装置
CN104102039A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温度控制系统、液晶显示装置
CN201594162U (zh) 可超低温工作的手机屏
US20100039208A1 (en) High-frequency, thin-film liquid crystal thermal switches
JP2006267906A (ja) 光偏向素子・画像表示装置
CN107833980B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KR101213889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의 배향막 형성 시스템 및 그 작동 방법
TW200405058A (en)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panel
CN102417157A (zh) 用于mems的液晶微流体驱动与控制方法
US20060023148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ferroelectric liquid crystal,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3969903A (zh) 液晶显示装置和安装有液晶显示装置的设备
CN100592179C (zh) 多域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面板
KR20020080090A (ko) 자성유체 디스플레이 패널
US10539821B2 (en) Optical film movable around a display panel and a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Minami et al. Transfer fabrication of liquid crystal devices with microgroove and wall structure on plastic substrate for flexible in-plane switch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CN110474132A (zh) 模组加热系统、电池系统及动力汽车
JP2015096765A (ja) 液晶を利用した無定形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02436999A (zh) 显示装置的封装结构及封装方法
CN106292037B (zh) 蓝相液晶阵列基板
CN108459424A (zh) 移载台、贴附装置及其贴附方法
JPH02311819A (ja) 車載用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