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17969A - 射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射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17969A
CN116517969A CN202211557357.0A CN202211557357A CN116517969A CN 116517969 A CN116517969 A CN 116517969A CN 202211557357 A CN202211557357 A CN 202211557357A CN 116517969 A CN116517969 A CN 1165179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hole
fluid
fat
ji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5735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竹中彻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5179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179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3/00Machines or plant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of objects or other work by spraying,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5B1/00 - B05B11/00
    • B05B13/06Machines or plant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of objects or other work by spraying,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5B1/00 - B05B11/00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reat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 B05B13/0627Arrangements of nozzles or spray hea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eat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00Nozzles, spray heads or othe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devices such as valves, heating means
    • B05B1/005Nozzles or other outl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harging one or more ga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00Nozzles, spray heads or othe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devices such as valves, heating means
    • B05B1/02Nozzles, spray heads or othe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devices such as valves, heating means designed to produce a jet, spray, or other discharge of particular shape or nature, e.g. in single drops, or having an outlet of particular shape
    • B05B1/04Nozzles, spray heads or othe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devices such as valves, heating means designed to produce a jet, spray, or other discharge of particular shape or nature, e.g. in single drops, or having an outlet of particular shape in flat form, e.g. fan-like, sheet-like
    • B05B1/044Slits, i.e. narrow openings defined by two straight and parallel lips; Elongated outlets for producing very wide discharges, e.g. fluid curta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5/00Details of spraying plant or spray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ccessories
    • B05B15/60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supporting or holding spraying apparatus
    • B05B15/62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spraying apparatus, e.g. suction cu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7/00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 B05B7/02Spray pistols;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 B05B7/08Spray pistols;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with separate outlet orifices, e.g. to form parallel jets, i.e. the axis of the jets being parallel, to form intersecting jets, i.e. the axis of the jets converging but not necessarily intersecting at a point
    • B05B7/0876Spray pistols;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with separate outlet orifices, e.g. to form parallel jets, i.e. the axis of the jets being parallel, to form intersecting jets, i.e. the axis of the jets converging but not necessarily intersecting at a point to form parallel jets constituted by a liquid or a mixture containing a liqu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9/00Cleaning hollow articles by 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to 
    • B08B9/02Cleaning pipes or tubes or systems of pipes or tubes
    • B08B9/027Cleaning the internal surfaces; Removal of blockages
    • B08B9/032Cleaning the internal surfaces; Removal of blockages by the mechanical action of a moving fluid, e.g. by flush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7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5/00Details of spraying plant or spray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ccessories
    • B05B15/50Arrangements for cleaning;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deposits, drying-out or blockage; 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improper discharge caused by the presence of foreign mat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9/00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out essentially mixing with gas or vapour
    • B05B9/03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out essentially mixing with gas or vapour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su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 B05B9/04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out essentially mixing with gas or vapour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su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 pressurised or compressible container; with pump
    • B05B9/0403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out essentially mixing with gas or vapour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su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 pressurised or compressible container; with pump with pumps fo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 B05B9/0413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out essentially mixing with gas or vapour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su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 pressurised or compressible container; with pump with pumps fo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 reciprocating pumps, e.g. membrane pump, piston pump, bellow pum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2209/00Details of machines or methods for cleaning hollow articles
    • B08B2209/02Details of apparatuses or methods for cleaning pipes or tubes
    • B08B2209/027Details of apparatuses or methods for cleaning pipes or tubes for cleaning the internal surfaces
    • B08B2209/032Details of apparatuses or methods for cleaning pipes or tubes for cleaning the internal surfaces by the mechanical action of a moving flu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射出装置包括被配置为在由操作者把持的状态下朝向狭窄空间内的相应部插进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包括射出部,所述射出部是包括内管路和在与该内管路之间规定环状管路的外管路的双重管路。所述内管路是在顶端部设有第一流体射出口的管路,所述第一流体射出口被配置为供被供给至该内管路内的第一流体射出。所述环状管路是在顶端部设有第二流体射出口的管路,所述第二流体射出口被配置为供被供给至该环状管路内的第二流体射出。

Description

射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射出装置。
背景技术
提出了一种装置,该装置被配置为将插入至固定于离合器壳体的引导夹具的引导用贯通孔的插入部(供脂管等)朝向狭窄空间内的相应部(需要从供脂管的顶端部供给润滑脂的部位)插进(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20-37949)。
然而,在日本特开2020-37949中,在狭窄空间内的相应部附着有异物(泥、尘、埃、粉末等)的情况下无法去除该异物,因此存在在混入有该异物的状态下供给润滑脂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去除附着在狭窄空间内的相应部的异物的射出装置。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射出装置包括被配置为在由操作者把持的状态下朝向狭窄空间内的相应部插进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包括射出部,其中,所述射出部是包括内管路和在与该内管路之间规定环状管路的外管路的双重管路。所述内管路是在顶端部设有第一流体射出口的管路,所述第一流体射出口被配置为供被供给至该内管路内的第一流体射出。所述环状管路是在顶端部设有第二流体射出口的管路,所述第二流体射出口被配置为供被供给至该环状管路内的第二流体射出。
通过这样的构成,能通过将从第二流体射出口射出的第二流体朝向相应部吹送来去除附着在狭窄空间内的相应部的异物。
此外,在上述第一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内管路的顶端比所述外管路的顶端突出。
此外,在上述第一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插入部还包括拍摄部,所述拍摄部被配置为拍摄包含所述内管路的所述顶端部、所述环状管路的所述顶端部以及它们的周围环境的图像。
此外,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射出装置包括被配置为在由操作者把持的状态下朝向狭窄空间内的相应部插进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包括射出部,其中,所述射出部包括相互并列配置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是在顶端部设有第一流体射出口的管路,所述第一流体射出口被配置为供被供给至该第一管路内的第一流体射出。所述第二管路是在顶端部设有第二流体射出口的管路,所述第二流体射出口被配置为供被供给至该第二管路内的第二流体射出。
此外,在上述第一方案和第二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流体是被供给至所述相应部的流体,所述第二流体是去除附着在所述相应部的异物的异物去除用流体。
此外,在上述第一方案和第二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流体是涂布于所述相应部的涂布用流体,所述异物去除用流体是空气。
通过本发明的各方案,能提供一种能去除附着在狭窄空间内的相应部的异物的射出装置。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进行说明,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其中: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合器分离机构的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供脂装置的图。
图3是用于对供脂装置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4A是表示供脂管的开口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B是表示供脂管的开口部的另一个例子的图。
图5是第一夹具的基端侧的俯视图。
图6A是表示图5的A向视图的图。
图6B是从背面侧观察第一夹具的立体图。
图6C是表示图5的VIC-VIC线截面的图。
图7是表示将第一夹具装配于离合器壳体的贯通孔的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在将第二夹具插入至第一夹具的插入孔的状态下供脂管朝向离合器分离拨叉的按压部延伸的状态的图。
图9是用于对供脂管的顶端部的高度位置进行说明的图。
图10A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夹具的第一变形例的图。
图10B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夹具的第一变形例的图。
图11是表示从图9抽出的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的图。
图12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插进量掌握装置的概略图。
图12B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插进量掌握装置的概略图。
图12C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插进量掌握装置的概略图。
图13A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插进量掌握装置的概略图。
图13B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插进量掌握装置的概略图。
图14A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插进量掌握装置的概略图。
图14B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插进量掌握装置的概略图。
图14C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插进量掌握装置的概略图。
图15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插进量掌握装置(变形例)的概略图。
图16是射出装置的构成图。
图17是图16的XVII-XVII剖视图。
图18是保持构件的立体图。
图19是供脂管(基端部侧的圆筒形状部分)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为了向近前侧的相应部供给润滑脂而将插入部插入至离合器壳体的贯通孔的状态的图。
图21是表示为了向近前侧的相应部供给润滑脂而将插入部插入至离合器壳体的贯通孔的状态的图。
图22是表示在将插入部插入至离合器壳体的贯通孔的状态下供脂管朝向近前侧的相应部延伸的状态的图。
图23是表示为了向近前侧的相应部供给润滑脂而将插入部插入至离合器壳体的贯通孔的状态的图(变形例)。
图24是表示为了向深远侧的相应部供给润滑脂而将插入部插入至离合器壳体的贯通孔的状态的图。
图25是表示为了向深远侧的相应部供给润滑脂而将插入部插入至离合器壳体的贯通孔的状态的图(变形例)。
图26是表示为了向深远侧的相应部供给润滑脂而将插入部插入至离合器壳体的贯通孔的状态的图(变形例)。
图27是作为第一变形例的保持构件的立体图。
图28是图27的XXVIII-XXVIII剖视图。
图29是作为第二变形例的保持构件的立体图。
图30是图29的XXX-XXX剖视图。
图31是去除附着在相应部的异物的构成例的立体图。
图32是去除附着在相应部的异物的构成例的立体图。
图33是去除附着在相应部的异物的构成例(变形例1)的立体图。
图34是去除附着在相应部的异物的构成例(变形例2)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离合器分离机构的供脂装置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参考例),参照附图具体地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的供脂装置用于针对在手动变速车辆进行了浸水/过河行驶后,由于从MT(manual transmission:手动变速)离合器壳体内拨叉润滑脂润滑部的润滑脂流出、异物混入而产生的滑动不良(例如,伴随摩擦增加、异常噪声等的滑动不良),以低成本、短时间进行检修、润滑脂射出维护。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合器分离机构的图。如图1所示,离合器装置1被配置为包括:离合器主体10,进行动力的连接/断开作用;离合器分离机构20,用于对离合器主体10进行操作;以及离合器壳体30,将离合器主体10容纳于内部。例如,离合器装置1搭载于手动变速车,并且配置于发动机与变速器(transmission)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X方向表示沿着中心轴线的轴向,Z方向表示与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有时称为径向、高度方向)。在将Z方向设为高度方向的情况下,有时将上侧记载为顶端侧,将下侧记载为基端侧。而且,后述的Y方向表示与X方向和Z方向正交的方向。有时将Y方向记载为宽度方向。
离合器主体10具备离合器片11、离合器罩12、压盘13、膜片弹簧14以及分离轴承15。
离合器片11具有夹在压盘13与飞轮16之间的摩擦面(clutch facing:离合器摩擦衬片),该离合器片11与变速器的输入轴3花键嵌合。通过离合器片11的摩擦面与飞轮16之间的摩擦力将飞轮16的旋转传递至输入轴3。飞轮16螺栓紧固于发动机的曲轴2,飞轮16与曲轴2一体旋转。
离合器罩12被设为覆盖离合器片11的外周侧,与压盘13和膜片弹簧14一体旋转。压盘13设于离合器片11的摩擦面与膜片弹簧14之间。膜片弹簧14是用于经由压盘13将离合器片11的摩擦面朝向飞轮16按压的构件,相对于压盘13设于离合器片11的摩擦面的相反侧。膜片弹簧14的周缘部连接于压盘13,膜片弹簧14的中央部连接于分离轴承15。由此,膜片弹簧14能按压压盘13。
在离合器主体10的接合时,压盘13利用膜片弹簧14的弹力将离合器片11的摩擦面朝向飞轮16侧按压。由此,产生离合器片11的摩擦面与飞轮16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成为飞轮16的旋转被传递至离合器片11的连接状态。
在离合器主体10的断开时,分离轴承15推压膜片弹簧14的中央部,由此膜片弹簧14的周缘部向远离飞轮16的方向位移。此时,压盘13与膜片弹簧14一起被拉向远离飞轮16的方向。由此,离合器片11的摩擦面与飞轮16之间的摩擦力被消除,从而成为飞轮16的旋转不被传递至离合器片11的切断状态。
离合器分离机构20具备离合器分离拨叉21、分离拨叉支承件22以及分离缸23。
离合器分离拨叉21是用于使分离轴承15沿轴向移动的构件,并被配置为能在由分离拨叉支承件22支承的状态下摇动。该离合器分离拨叉21是金属制的细长的构件,具有顶端侧被分为两股的构造。
如图1所示,离合器分离拨叉21的一端侧由在轴向上按压分离轴承15的按压部21a构成。按压部21a以在离合器壳体30的内部夹着输入轴3的方式被配置为顶端侧被分为两股的两股构造。按压部21a中在轴向上与分离轴承15对置的部分(抵接部分)与分离轴承15接触。离合器分离拨叉21的另一端侧由连接部21b构成,该连接部21b经由离合器壳体30的贯通孔31向离合器壳体30的外侧突出,并且连接于分离缸23。此外,离合器分离拨叉21的另一端侧在伸出至离合器壳体30的外侧的位置处被拨叉护套(fork boot)32覆盖。拨叉护套32装配于贯通孔31。也可以在拨叉护套32设有孔(冷却孔),该孔是用于将在使离合器主体10处于半接合状态时产生的摩擦热向离合器壳体30的外部释放的孔。
而且,离合器分离拨叉21在按压部21a与连接部21b之间具有由分离拨叉支承件22支承的支点部21c。分离拨叉支承件22由固定于离合器壳体30的隔壁的主体部和在主体部的顶端侧具有球面的枢轴部(未图示)构成。离合器壳体30的隔壁由装配有对输入轴3进行支承的轴承(未图示)的保持器构成。保持器是固定于离合器壳体30的构件。分离拨叉支承件22的根部侧螺栓紧固于保持器。此外,在离合器壳体30的内部,保持器的凸台部30a沿着输入轴3延伸。输入轴3插通于凸台部30a的内侧。
分离轴承15被配置为能在经由套筒支承于凸台部30a的外周上的状态下相对于凸台部30a沿轴向移动。分离轴承15被配置为接触膜片弹簧14的中央部。该分离轴承15具有:外圈(outer ring),在凸台部30a上支承于套筒;以及内圈,与膜片弹簧14的中央部接触。在分离轴承15中,与膜片弹簧14接触的内圈旋转,与离合器分离拨叉21接触的外圈不旋转。
并且,当驾驶员踩踏离合器踏板(未图示)时,分离缸23工作。当连接部21b被分离缸23操作时,离合器分离拨叉21以支点部21c为支点进行摇动。通过该摇动,成为按压部21a按压分离轴承15,分离轴承15沿轴向移动而将膜片弹簧14的中央部向飞轮16侧推压的状态,从而离合器主体10成为断开状态。当离合器主体10成为断开状态时,飞轮16与离合器片11之间被切断为不能传递动力。当来自分离缸23的操作力被解除时,不再有从按压部21a作用于分离轴承15的按压力,从而离合器主体10成为接合状态。当离合器主体10成为接合状态时,飞轮16与离合器片11之间被连接为能传递动力。如此,通过离合器分离拨叉21的摇动来进行发动机侧的曲轴2与变速器侧的输入轴3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的连接和切断。
接着,对第一实施方式的供脂装置100进行说明。供脂装置100是向离合器分离拨叉21的按压部21a与分离轴承15的接触部分供给润滑脂的装置。供脂装置100被配置为:将第二夹具120(插入部121)插入至如后文所述那样固定于离合器壳体30的第一夹具110的引导用贯通孔(第一孔113、第二孔114),并将该第二夹具120(插入部121)朝向相应部C插进,直至设于该第二夹具120的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与相应部C成为规定的位置关系为止。如图1所示,相应部C是指作为需要供脂部位(需要从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供给润滑脂的部位)的离合器分离拨叉21(按压部21a)与分离轴承15的接触部分。如图1所示,相应部C配置于由离合器壳体30(本发明的罩构件的一个例子)包围的内部空间。在离合器壳体30形成有与该内部空间连通的夹具固定用贯通孔(贯通孔31)。
在沙子、泥水等存在的环境下使用搭载有离合器装置1的车辆的情况下,有时异物会从上述的拨叉护套32的冷却孔、设于离合器壳体30的冷却孔或排水用的开口部(均未图示)侵入到离合器壳体30内。因此,理想的是进行维护离合器分离机构20并向离合器分离拨叉21与分离轴承15的接触部分追加供给润滑脂的供脂维护。因此,供脂装置100被配置为不需要从车辆拆装离合器壳体30(或包括离合器壳体30的手动变速单元)就能实现供脂维护的作用。该供脂装置100使用供脂管130(在图2等中示出)经由离合器壳体30的贯通孔31从离合器壳体30的外侧向作为需要供脂部位的离合器分离拨叉21与分离轴承15的接触部分供给润滑脂。
如图2所示,供脂装置100被配置为包括第一夹具110、第二夹具120、供脂管130、挠性管140以及供脂器150。第一夹具110和第二夹具120是用于对供脂管130进行定位的构件。第一夹具110是装配于离合器壳体30的贯通孔31的构件。第二夹具120是插通于第一夹具110的插入孔的构件。
第一夹具110是限制供脂管130(润滑脂射出管)的方向(插进方向)的引导夹具,具有基部111、突出部112以及作为定位用的孔的第一孔113和第二孔114。该第一夹具110是金属制的一体成型品。基部111形成为平板状,具有能部分覆盖贯通孔31的开口部的形状。基部111的宽度(后述的Y方向的长度)大于贯通孔31的开口宽度。突出部112是从基部111突出的部分,是插入至贯通孔31的部分。该突出部112作为定位部发挥功能,该定位部通过抵接于贯通孔31的内表面31a并且抵接于离合器分离拨叉21的平面21d来对第一夹具110进行定位。
第一孔113和第二孔114是供供脂管130和第二夹具120的插入部121插入的插入孔,是对供脂管130进行定位的定位孔。第一孔113和第二孔114是在第一夹具110的宽度方向上排列形成,并均从基端侧的基部111朝向顶端侧的突出部112贯通的贯通孔。需要说明的是,在该说明中,在不特别进行区分的情况下,将第一孔113和第二孔114记载为“插入孔”。
第二夹具120具有:棱柱形状的插入部121,插入至第一夹具110的第一孔113和第二孔114;以及止动部122,抵接于第一夹具110的表面111a。该第二夹具120是金属制的一体成型品。此外,供脂管130被一体化于第二夹具120。第二夹具120具有从基端侧向顶端侧沿着插入部121直线状地延伸的两个贯通孔123、124。一方的贯通孔123是供脂管用的孔。另一方的贯通孔124是内窥镜用的孔。供脂管130在插通于贯通孔123的状态下被固定。内窥镜160在插通于贯通孔124的状态下被固定(参照图3)。此外,止动部122具有抵接于第一夹具110的表面111a的止动面122a(在图3中示出)。
供脂管130是用于在离合器壳体30的内部向离合器分离拨叉21的按压部21a与分离轴承15的接触部分供给润滑脂的管。供脂管130是包括射出润滑脂(本发明的流体的一个例子)的顶端部131的长条的射出部。该供脂管130是金属制的。在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设有射出润滑脂的开口部131a(以下也称为射出口131a)。挠性管140连接于供脂管130的基端侧。供脂管130经由挠性管140与供脂器150连接。
如图3所示,供脂装置100具备作为拍摄单元的内窥镜160。内窥镜160是在顶端部160a中包括拍摄部的长条的拍摄装置,该拍摄部拍摄包含供脂管130的顶端部及其周围环境(例如相应部C)的图像。内窥镜160是本发明的拍摄装置的一个例子。内窥镜160被一体化于第二夹具120,并从插入部121的顶端侧突出。内窥镜160的顶端侧是插入至离合器壳体30的内部的部分,在该顶端部160a设有透镜。内窥镜160的基端侧经由电缆161连接于操作部162。通过对操作部162进行操作,能实现通过内窥镜160进行的离合器壳体30的内部构造的拍摄。通过内窥镜160拍摄到的图像(例如,包含供脂管130的顶端部及其周围环境(例如相应部C)的图像)能显示于装配在操作部162的显示部163。
供脂器150由缸151和推杆152(活塞)构成(参照图3)。挠性管140连接于供脂器150的缸151。通过在缸151内填充有润滑脂的状态下推压推杆152,能将润滑脂从供脂器150供给至供脂管130。例如,也能在预先在供脂管130内和挠性管140内填充有润滑脂的状态下,将供脂管130从贯通孔31插入至离合器壳体30的内部,从而顺畅地进行通过对供脂器150进行操作而实现的供脂。
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具有缩径后的形状,具备射出润滑脂的开口部131a。例如,如图4A所示,供脂管130的开口部131a可以是圆形形状的开口部131a。或者,如图4B所示,也可以是扁平状的开口部131a。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具有缩径形状,由此能实现通过离合器壳体30内的窄幅空间向需要供脂部位的供脂。
在此,参照图5、图6A~6C对第一夹具110详细进行说明。图5是第一夹具110的基端侧的俯视图。图6A是表示图5的A向视图的图。图6B是从背面侧观察第一夹具110的立体图。图6C是表示图5的VIC-VIC线截面的图。
如图5所示,第一夹具110在基部111的表面111a侧具有第一孔113和第二孔114的长方形形状的开口部。第一孔113的内表面是作为用于供插入部121进行抵接来对供脂管130进行定位的引导面发挥功能的面,具有第一面113a、第二面113b、第三面113c以及第四面113d。第一面113a和第二面113b是在Y方向上对置的面,成为长方形形状的短边部分。第三面113c和第四面113d是在X方向上对置的面,成为长方形形状的长边部分。第二孔114的内表面是作为用于对供脂管130进行定位的引导面发挥功能的面,具有第一面114a、第二面114b、第三面114c以及第四面114d。第一面114a和第二面114b是在Y方向上对置的面,成为长方形形状的短边部分。第三面114c和第四面114d是在X方向上对置的面,成为长方形形状的长边部分。
而且,第一夹具110具有抵接于离合器分离拨叉21的平面21d的抵接面115。抵接面115是定位面,能通过抵接于离合器分离拨叉21的平面21d来确定第一夹具110的X方向的位置。如图6A所示,抵接面115在基部111的宽度方向(Y方向)上具有规定宽度,并且沿着突出部112的高度方向(Z方向)延伸。
如图6B所示,在第一夹具110的背面111b侧设有键部116。键部116是在突出部112被插入至贯通孔31时挂在离合器壳体30的部分。该键部116作为将第一夹具110保持于贯通孔31的部位发挥功能。此外,在突出部112开口的第一孔113和第二孔114的开口部也与基端侧同样是长方形形状。如图6C所示,第一孔113在突出部112的内部直线状地延伸。
接着,参照图7~图9对由供脂装置100执行的供脂方法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将第一夹具110装配于离合器壳体30的贯通孔31的状态的图。图8是表示在将第二夹具120插入至第一夹具110的插入孔的状态下供脂管130朝向离合器分离拨叉21的按压部21a延伸的状态的图。图9是用于对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的高度位置进行说明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图9所示的Z方向表示高度方向。在实施以下的各工序之前,拆下拨叉护套32。由此,用于插入供脂管130等的离合器壳体30的贯通孔31(参照图2、图9等)露出。
作为第一工序,将第一夹具110固定于离合器壳体30(本发明的固定对象的一个例子)的贯通孔31。
图11是表示从图9抽出的第一夹具110和第二夹具120的图。
如图11所示,第一夹具110在相对于离合器壳体30在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上被定位的状态下固定于离合器壳体30(贯通孔31的周围部分)。
具体而言,首先,使第一夹具110的突出部112与离合器壳体30的贯通孔31相互对置(参照图2),并且使第一夹具110的抵接面115与离合器分离拨叉21(平面21d)相互对置(接触)(参照图7)。
接下来,使第一夹具110沿着离合器分离拨叉21(平面21d)向接近贯通孔31的方向(参照图2中的箭头AR1)滑动移动,直至第一夹具110的突出部112插入至贯通孔31,并且第一夹具110的基部111抵接于离合器壳体30中的贯通孔31的周围部分为止。
第一夹具110的突出部112插入至贯通孔31,该突出部112的侧面112a、112b与贯通孔31的内表面31a、31b对置(抵接),由此第一夹具110相对于离合器壳体30在Y方向上被定位。
此外,第一夹具110的基部111抵接于离合器壳体30中的贯通孔31的周围部分,由此第一夹具110相对于离合器壳体30在Z方向上被定位。
接下来,将如以上那样相对于离合器壳体30在Y方向和Z方向上被定位的状态下的第一夹具110沿箭头AR2方向(参照图7、图11)推入。
具体而言,将如上述那样相对于离合器壳体30在Y方向和Z方向上被定位的状态下的第一夹具110沿箭头AR2方向(参照图7、图11)推入,直至离合器壳体30中的贯通孔31的周围部分插入(压入)至第一夹具110的基部111与键部116之间的空间(参照图11),并且该贯通孔31的周围部分碰到第一夹具110的基部111与键部116之间的底部117为止。
第一夹具110的基部111与键部116之间的距离A1(参照图11)和离合器壳体30中的贯通孔31的周围部分的厚度B1(参照图11)被设定为A1<B1的关系。因此,当如以上那样将相对于离合器壳体30在Y方向和Z方向被定位的状态下的第一夹具110沿箭头AR2方向(参照图7、图11)推入时,离合器壳体30中的贯通孔31的周围部分插入(压入)至第一夹具110的基部111与键部116之间的空间。由此,第一夹具110被固定于离合器壳体30。
此外,离合器壳体30中的贯通孔31的周围部分碰到第一夹具110的基部111与键部116之间的底部117,由此第一夹具110相对于离合器壳体30在X方向上被定位。
如以上那样,第一夹具110在相对于离合器壳体30(本发明的固定对象的一个例子)在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上被定位的状态下固定于离合器壳体30(贯通孔31的周围部分)。换言之,第一夹具110在相对于离合器壳体30在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上被定位的状态下卡合于离合器壳体30中的贯通孔31的周围部分。第一夹具110的基部111和键部116是本发明的卡合部的一个例子。
如此,在第一夹具110固定于离合器壳体30(贯通孔31的周围部分)的状态下,第一夹具110的第一孔113朝向相应部C(一方的按压部21a)延伸(参照图9)。同样地,第一夹具110的第二孔114朝向相应部C(另一方的按压部21a)延伸。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按照与以上相反的顺序,能从离合器壳体30拆下第一夹具110。
作为第一工序的下一工序,进行将供脂管130和第二夹具120插入至如以上那样固定于离合器壳体30的第一夹具110的插入孔(第一孔113、第二孔114)的工序(插入工序)。在该插入工序中,在将第二夹具120插入至第一夹具110的插入孔(第一孔113、第二孔114)时,进行分两个阶段插入的工序。在第二夹具120的插入部121的侧面121a、121b中,在与顶端侧相距规定距离的位置处标注有后文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叙述的标记线。插入部121的外周形状形成为长方形形状。侧面121a、121b成为长方形的短边部分。此外,侧面121a在Y方向上成为一方的面,侧面121b在Y方向上成为另一方的面。而且,插入部121的长方形小于第一孔113的开口部的长方形和第二孔114的开口部的长方形。
如图8所示,第二夹具120的插入部121插入至第一夹具110的第一孔113,由此供脂管130朝向作为需要供脂部位的离合器分离拨叉21的按压部21a延伸。按压部21a具有两股构造,因此插入至第一孔113的供脂管130朝向一方的按压部21a延伸。有时需要在离合器壳体30的内部避开障碍物,直至供脂管130到达离合器分离拨叉21的按压部21a的附近为止。例如,作为障碍物,举出作为分离轴承15的构成部件的夹持件(clip)。夹持件设于离合器分离拨叉21的两股构造的附近,因此理想的是使得在供脂管130到达按压部21a之前不会碰到夹持件。
因此,作为第二工序(插入工序的前半工序),将第二夹具120的插入部121插入至第一夹具110的插入孔直至标记线的位置为止。能在插入孔内以使第二夹具120相对于第一夹具110的位置位移的方式进行动作,使得在该第二工序的插入状态下,供脂管130和内窥镜160能避开离合器壳体30内的障碍物。即,作为第三工序,进行以避开离合器壳体30的内部构造的方式使第二夹具120进行动作的工序(回避动作工序)。在以下的工序中,操作者进行如下操作:一边注视显示于装配在用一只手(例如右手)把持的操作部162的显示部163的画面(包含供脂管130的顶端部及其周围环境(例如相应部C)的图像),一边将用另一只手(例如左手)把持的第二夹具120(插入部121)朝向相应部C沿箭头AR3方向(参照图9)插进,使得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到达相应部C(参照图9)。
关于第三工序,在将插入部121插入至第一孔113的状态下,在插入部121的侧面121a、121b与第一孔113的内表面(内壁)之间设有空隙(0.5mm左右)。同样地,在将插入部121插入至第二孔114的状态下,在插入部121的侧面121a、121b与第二孔114的内表面(内壁)之间设有空隙(0.5mm左右)。因此,只要在第二夹具120被插入至插入孔直至标记线的位置为止的状态下,就能将供脂管130定位于供脂管130不会与分离轴承15的夹持件接触的高度位置且避开夹持件等内部构造的位置。在该情况下,能手持止动部122侧,使插入部121的顶端侧以在Y方向上摆动的方式进行动作。
如图9所示,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的高度位置是在高度h1时,成为能避开分离轴承15的夹持件的高度。在该情况下,停止供脂管130的插入,以避开分离轴承15的夹持件的方式对顶端部131的位置进行控制。该高度h1也表示插入量(行程量)。
例如,在第三工序中,在使插入部121的侧面121b碰到第一孔113的第一面113a的状态之后,作为供脂管130避开离合器壳体30内的障碍物的动作,使插入部121的侧面121a与处于非接触状态的第一孔113的第二面113b接触。此时,移动第二夹具120,直至插入部121在第一孔113的第三面113c上滑动从而侧面121a与第二面113b接触为止。该滑动中包括在Y方向上平行移动的动作和将顶端部131侧向左右摆动的摇动。由此,成为供脂管130不与夹持件接触的位置。
如此,在成为供脂管130的位置确定在回避离合器壳体30内的障碍物的位置的状态之后,再次使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朝向需要供脂部位靠近。即,再次开始第二夹具120的插入工序,将插入部121插入至贯通孔31,直至第二夹具120的止动部122抵接于第一夹具110的基部111的位置为止。在第二夹具120的止动部122与第一夹具110接触的状态下,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在离合器壳体30内被插入至规定的目标位置。就是说,作为第四工序(插入工序的后半工序),将插入部121插入得比标记线的位置深,将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插入至需要供脂部位。
如图9所示,在第四工序中,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到达两股构造中的一方的按压部21a所在的高度h2。如此,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能确定在离合器分离拨叉21的按压部21a的附近位置。该高度h2的插入量大于高度h1的插入量。
然后,作为第五工序,进行从供脂管130的开口部131a供给润滑脂的工序。在第五工序中,操作者一边注视显示于装配在用一只手(例如右手)把持的操作部162的显示部163的画面(包含供脂管130的顶端部及其周围环境(例如相应部C)的图像),一边用另一只手(例如左手)把持供脂器150来对供脂器150进行操作(例如,将图3所示的推杆152沿其轴向推压),由此将润滑脂从供脂管130的开口部131a供给至相应部C(参照图9)。在第五工序中,当从连接于供脂管130的供脂器150供给适量的润滑脂时,从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射出适量的润滑脂,并将润滑脂涂布于按压部21a。在该情况下,成为预先在供脂管130内填充有来自供脂器150的润滑脂的状态。因此,当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确定在所期望的位置时,会顺畅地进行通过对供脂器150进行操作而实现的供脂。
然后,当第五工序的供脂完成时,作为第六工序,进行供脂管130的拔出工序。在第六工序中,在保持将第一夹具110装配于贯通孔31的状态下,进行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的润滑脂的切断。之后,从贯通孔31拔出第二夹具120,并且也将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从贯通孔31拔出至离合器壳体30的外侧。
例如,从第一夹具110的插入孔拔出第二夹具120。在从第一夹具110的插入孔拔出第二夹具120时,通过插入孔与插入部121之间的空隙,第二夹具120能左右摆动。由此,能避免润滑脂附着在需要供脂部位以外的部位、部件。
在上述的第一工序至第五工序的工序是针对第一孔113的工序的情况下,在维持第一夹具110的装配状态不变的情况下进行以第二孔114为对象的第二工序至第五工序的工序。由此,能对两股构造的按压部21a的双方进行供脂。
需要说明的是,在到达需要供脂部位为止在离合器壳体30的内部没有障碍物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上述的第二工序和第三工序。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不需要第二夹具120的标记线,接着第一工序进行第四工序,将第二夹具120的插入部121插入至第一夹具110的插入孔,持续插入直至止动部122抵接于第一夹具110为止。
图10A和图10B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夹具110的变形例的图。第一夹具110D具备基部111、突出部112以及定位用的第一孔113。第一孔113是供供脂管130、内窥镜160以及第二夹具120插入的插入孔。在此,第一孔113配置于相对于第一夹具110D的Y方向的中心偏移的位置。由此,供脂装置100A也能通过在插入第一夹具110D之后使其旋转180度进行插入来涂布至不同的位置。图10A是插入第一夹具110D时的示意图。图10B是将图10A中的第一夹具110D旋转180度进行插入时的示意图。在图10A中,第一夹具110D的第一侧面115A成为与离合器分离拨叉21抵接的抵接面。在图10B中,第一夹具110D的第二侧面115B成为与离合器分离拨叉21抵接的抵接面。供脂管130位于比内窥镜160相对于Y方向的中心靠外侧。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内窥镜160位于比供脂管130相对于Y方向的中心靠外侧。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供脂装置100,即使不从车辆拆下离合器壳体30(或包括离合器壳体30的手动变速单元),也能向离合器分离拨叉21的按压部21a进行供脂。由此,供脂维护作业变得容易,作业性提高。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参考例)的插进量掌握装置100A进行说明。
图12A~图12C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插进量掌握装置的概略图。图12A~图12C依次表示对第一夹具110插进第二夹具120的情形。
插进量掌握装置100A是用于从离合器壳体30的外部通过目视掌握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到达相应部C附近的位置P1(参照图9)或到达比相应部C近规定距离的位置P2(参照图9)为止的第二夹具120相对于第一夹具110的所需插进量(以下也称为所需插进量)的装置。
插进量掌握装置100A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供脂装置100相同的构成,但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供脂装置100相比,不同点在于,在第二夹具120的插入部121标注有第一标记线L1、第二标记线L2。
以下,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第一夹具110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设为在相对于离合器壳体30在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上被定位的状态下固定于离合器壳体30(贯通孔31的周围部分)。
第一夹具110和第二夹具120既可以是树脂制的,也可以是金属制的。
如图12A所示,在第二夹具120中,插入部121插入至形成于第一夹具110的第一孔113(或第二孔114),在由操作者把持的状态下朝向相应部C(参照图9)沿箭头AR4方向插进。随着将该第二夹具120朝向相应部C插进的操作,不久,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到达比相应部C近规定距离的位置P2(参照图9)、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到达相应部C附近的位置P1(参照图9)。
如此,为了通过目视掌握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到达比相应部C近规定距离的位置P2(参照图9)、相应部C附近的位置P1(参照图9)为止的第二夹具120相对于第一夹具110的所需插进量,如图12A所示,在第二夹具120的插入部121标注有第一标记线L1、第二标记线L2。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第二夹具120的插入部121标注用魔术记号笔(magicmarker)、贴纸划出的线等记号来代替标记线L1、L2。
第一标记线L1设于在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已到达比相应部C近规定距离的位置P2(参照图9)的情况下(在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与相应部C成为了规定的位置关系的情况下),该第一标记线L1到达(例如,与引导凸缘F重叠)第一夹具110(例如,设于第一夹具110的引导凸缘F)的位置(参照图12B)。
因此,操作者通过从离合器壳体30的外部通过目视确认第一标记线L1与第一夹具110(例如,设于第一夹具110的引导凸缘F)的位置关系,能掌握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到达比相应部C近规定距离的位置P2(参照图9)为止的第二夹具120相对于第一夹具110的所需插进量。
第二标记线L2设于在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已到达相应部C附近的位置P1(参照图9)的情况下(在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与相应部C成为了规定的位置关系的情况下),该第二标记线L2到达(例如,与引导凸缘F重叠)第一夹具110(例如,设于第一夹具110的引导凸缘F)的位置(参照图12C)。
因此,操作者通过从离合器壳体30的外部通过目视确认第二标记线L2与第一夹具110(例如,设于第一夹具110的引导凸缘F)的位置关系,能掌握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到达相应部C附近的位置P1(参照图9)为止的第二夹具120相对于第一夹具110的所需插进量。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省略标记线L1。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第二实施方式,能从离合器壳体30的外部通过目视掌握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到达相应部C附近的位置P1(参照图9)或到达比相应部C近规定距离的位置P2(参照图9)为止的第二夹具120相对于第一夹具110的所需插进量。
此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有如下优点。即,有时按每个车型(按每个手动变速单元),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到达相应部C附近为止的所需插进量(行程)不同。在该情况下,按所需插进量不同的每个车型(按每个手动变速单元),在第二夹具120的插入部121预先标注在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已到达相应部C附近的情况下到达第一夹具110(例如,设于第一夹具110的引导凸缘F)的记号(例如,用标记线、魔术记号笔、贴纸划出的线)。由此,能使用一个第一夹具110来对所需插进量不同的多个车型(多个手动变速单元)进行供脂。即,无需按每个车型(按每个手动变速单元)准备第一夹具110,因此,能抑制第一夹具110的种类增加、随着第一夹具110的种类增加的投资(成本)增加。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三实施方式(参考例)的插进量掌握装置100B进行说明。
图13A~图13B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插进量掌握装置的概略图。图13A~图13B依次表示对第一夹具110插进第二夹具120的情形。
插进量掌握装置100B是用于不通过目视而通过手感(把持第二夹具120的手的感觉)来掌握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已到达相应部C附近的位置P1(参照图9)(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与相应部C成为了规定的位置关系)的装置。
插进量掌握装置100B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供脂装置100相同的构成,但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供脂装置100相比,不同点在于,在第二夹具120的插入部121设有第一突起部p1a、p1b。
以下,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第一夹具110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设为在相对于离合器壳体30在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上被定位的状态下固定于离合器壳体30(贯通孔31的周围部分)。
第一夹具110和第二夹具120中至少一方是树脂制的。在一方是树脂制的情况下,另一方既可以是树脂制的,也可以是金属制的。
如图13A所示,在第二夹具120中,插入部121被插入至形成于第一夹具110的第一孔113(或第二孔114),在由操作者把持的状态下朝向相应部C(参照图9)沿箭头AR5方向插进。随着将该第二夹具120朝向相应部C插进的操作,不久,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到达相应部C附近的位置P1(参照图9)。
如此,为了不通过目视而通过手感(把持第二夹具120的手的感觉)来掌握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已到达相应部C附近的位置P1(参照图9)(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与相应部C成为了规定的位置关系),在第二夹具120的插入部121设有第一突起部p1a、p1b。
第一突起部p1a、p1b例如是半球形状的突起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突起部p1a、p1b不限于半球形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突起部。
第一突起部p1a、p1b设于在随着将上述第二夹具120朝向相应部C插进的操作,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已到达相应部C附近的位置P1(参照图9)的情况下,该第一突起部p1a、p1b插入至第一孔113(或第二孔114)(参照图13B)并在与该第一孔113(或第二孔114)之间产生摩擦(摩擦力)的位置。
为了产生该摩擦,如图13A所示,第一孔113(和第二孔114)的直径A2(设计尺寸)和包括第一突起部p1a、p1b的第二夹具120的插入部121的厚度B2(设计尺寸)被设定为A2<B2的关系。
因此,操作者能不通过目视而通过手感(把持第二夹具120的手的感觉)来掌握随着将上述第二夹具120朝向相应部C插进的操作,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已到达相应部C附近的位置P1(参照图9)(上述摩擦)。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第三实施方式,能不通过目视而通过手感(把持第二夹具120的手的感觉)来掌握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已到达相应部C附近的位置P1(参照图9)(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与相应部C成为了规定的位置关系)。
这是因为具备第一突起部p1a、p1b,该第一突起部p1a、p1b在随着将上述第二夹具120朝向相应部C插进的操作,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已到达相应部C附近的位置P1(参照图9)的情况下(在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与相应部C成为了规定的位置关系的情况下),插入至第一孔113(或第二孔114)(参照图13B)并在与该第一孔113(或第二孔114)之间产生摩擦(摩擦力)。
因此,操作者能注视于如下操作:一边注视显示于装配在用一只手(例如右手)把持的操作部162的显示部163的画面(包含供脂管130的顶端部及其周围环境(例如相应部C)的图像),一边将用另一只手(例如左手)把持的第二夹具120(插入部121)朝向相应部C沿箭头AR5方向插进,使得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到达相应部C附近的位置P1(参照图9)。
此外,根据第三实施方式,有如下优点。即,如以上那样,通过在第一突起部p1a、p1b插入至第一孔113(或第二孔114)的情况下,在该第一突起部p1a、p1b与第一孔113(或第二孔114)的内壁之间产生的摩擦,第二夹具120成为固定于第一夹具110的状态。此外,插入至第一孔113(或第二孔114)的第二夹具120的插入部121与第一孔113(或第二孔114)的内壁之间的间隙(空隙)为0.5mm左右。
因此,在产生了上述摩擦的情况下,即使操作者将把持第二夹具120的手放开,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的相对于相应部C的位置也不会变动(几乎不会变动)。
因此,在产生了上述摩擦的情况下,即在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已到达相应部C附近的位置P1(参照图9)的情况下,将此前把持第二夹具120的另一只手(例如左手)放开,用该空闲的另一只手(例如左手)重新把持供脂器150并对其进行操作(例如,将图3所示的推杆152沿其轴向推压),由此能将润滑脂从供脂管130的开口部131a供给至相应部C。即,能由一位操作者进行将上述第二夹具120朝向相应部C插进的操作、接下来将润滑脂从供脂管130的开口部131a供给至相应部C的操作。由此作业效率得到改善。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四实施方式(参考例)的插进量掌握装置100C进行说明。
图14A~图14C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插进量掌握装置的概略图。图14A~图14C依次表示对第一夹具110插进第二夹具120的情形。
插进量掌握装置100C是用于不通过目视而通过手感(把持第二夹具120的手的感觉)来掌握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已到达比相应部C近规定距离的位置P2(参照图9)或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已到达相应部C附近的位置P1(参照图9)(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与相应部C成为了规定的位置关系)的装置。
插进量掌握装置100C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供脂装置100相同的构成,但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供脂装置100相比,不同点在于,在第二夹具120的插入部121设有第一突起部p1a、p1b和在形成于第一夹具110的第一孔113(和第二孔114)的内壁设有第二突起部p2a(p2a1、p2a2、p2a3)、p2b(p2b1、p2b2、p2b3)。
以下,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第一夹具110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设为在相对于离合器壳体30在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上被定位的状态下固定于离合器壳体30(贯通孔31的周围部分)。
第一夹具110和第二夹具120中至少一方是树脂制的。在一方是树脂制的情况下,另一方既可以是树脂制的,也可以是金属制的。
如图14A所示,在第二夹具120中,插入部121插入至形成于第一夹具110的第一孔113(或第二孔114),在由操作者把持的状态下朝向相应部C(参照图9)沿箭头AR6方向插进。随着将该第二夹具120朝向相应部C插进的操作,不久,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到达比相应部C近规定距离的位置P2(参照图9)、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到达相应部C附近的位置P1(参照图9)。
如此,为了不通过目视而通过手感(把持第二夹具120的手的感觉)来掌握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已到达比相应部C近规定距离的位置P2(参照图9)、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已到达相应部C附近的位置P1(参照图9)(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与相应部C成为了规定的位置关系),在第二夹具120的插入部121设有第一突起部p1a、p1b。此外,在形成于第一夹具110的第一孔113(和第二孔114)的内壁设有第二突起部p2a(p2a1、p2a2、p2a3)、p2b(p2b1、p2b2、p2b3)。
第一突起部p1a、p1b、第二突起部p2a(p2a1、p2a2、p2a3)、p2b(p2b1、p2b2、p2b3)例如是半球形状的突起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突起部p1a、p1b、第二突起部p2a(p2a1、p2a2、p2a3)、p2b(p2b1、p2b2、p2b3)不限于半球形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突起部。
第一突起部p1a、p1b设于在随着将上述第二夹具120朝向相应部C插进的操作,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已到达比相应部C近规定距离的位置P2(参照图9)、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已到达相应部C附近的位置P1(参照图9)的情况下,该第一突起部p1a、p1b插入至第一孔113(或第二孔114)的位置(参照图14B、图14C)。
第二突起部p2a(p2a1、p2a2、p2a3)、p2b(p2b1、p2b2、p2b3)沿着第二夹具120的插进方向(参照图14中的箭头AR6)配置成一列。
就第一突起部p1a、p1b而言,随着将上述第二夹具120朝向相应部C插进的操作,在与各第二突起部p2a(p2a1、p2a2、p2a3)、p2b(p2b1、p2b2、p2b3)之间产生摩擦,并且通过各第二突起部p2a(p2a1、p2a2、p2a3)、p2b(p2b1、p2b2、p2b3)。
为了产生该摩擦,如图14A所示,包括第二突起部p2a(p2a1、p2a2、p2a3)、p2b(p2b1、p2b2、p2b3)的第一孔113(和第二孔114)的直径A3(设计尺寸)和包括第一突起部p1a、p1b的第二夹具120的插入部121的厚度B3(设计尺寸)被设定为A3<B3的关系。
因此,操作者能不通过目视而通过手感(把持第二夹具120的手的感觉)来掌握随着将上述第二夹具120朝向相应部C插进的操作,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已到达比相应部C近规定距离的位置P2(参照图9)、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已到达相应部C附近的位置P1(参照图9)。例如,在随着将上述第二夹具120朝向相应部C插进的操作,第一突起部p1a、p1b抵接(或压接)于第二突起部p2a1、p2b1并且已通过该第二突起部p2a1、p2b1的情况下,操作者能不通过目视而通过手感(把持第二夹具120的手的感觉)来掌握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已到达比相应部C近规定距离的位置P2(参照图9)(上述摩擦)。此外,在随着将上述第二夹具120朝向相应部C进一步插进的操作,第一突起部p1a、p1b抵接(或压接)于第二突起部p2a2、p2b2并且已通过该第二突起部p2a2、p2b2的情况下,操作者能不通过目视而通过手感(把持第二夹具120的手的感觉)来掌握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已到达相应部C附近的位置P1(参照图9)(上述摩擦)。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第四实施方式,能不通过目视而通过手感(把持第二夹具120的手的感觉)来掌握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已到达相应部C附近的位置P1(参照图9)(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与相应部C成为了规定的位置关系)。
这是因为具备第一突起部p1a、p1b和第二突起部p2a(p2a1、p2a2、p2a3)、p2b(p2b1、p2b2、p2b3),该第一突起部p1a、p1b和第二突起部p2a(p2a1、p2a2、p2a3)、p2b(p2b1、p2b2、p2b3)在随着将上述第二夹具120朝向相应部C插进的操作,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已到达比相应部C近规定距离的位置P2(参照图9)、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已到达相应部C附近的位置P1(参照图9)的情况下(在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与相应部C成为了规定的位置关系的情况下),产生摩擦(摩擦力)。
因此,操作者能专注于如下操作:一边注视显示于装配在用一只手(例如右手)把持的操作部162的显示部163的画面(包含供脂管130的顶端部及其周围环境(例如相应部C)的图像),一边将用另一只手(例如左手)把持的第二夹具120(插入部121)朝向相应部C沿箭头AR6方向插进,使得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到达比相应部C近规定距离的位置P2(参照图9)、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到达相应部C附近的位置P1(参照图9)。
此外,根据第四实施方式,有如下优点。即,如以上那样,在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到达相应部C附近的位置P1(参照图9),并且第一突起部p1a、p1b插入至第一孔113(或第二孔114)的情况下(参照图14C),第二夹具120成为固定于第一夹具110的状态。此外,插入至第一孔113(或第二孔114)的第二夹具120的插入部121与第一孔113(或第二孔114)的内壁之间的间隙(空隙)为0.5mm左右。
因此,在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到达相应部C附近的位置P1(参照图9),并且第一突起部p1a、p1b插入至第一孔113(或第二孔114)的情况下(参照图14C),即使操作者将把持第二夹具120的手放开,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的相对于相应部C的位置也不会变动(几乎不会变动)。
因此,在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已到达相应部C附近的位置P1(参照图9)的情况下,将此前把持第二夹具120的另一只手(例如左手)放开,用该空闲的另一只手(例如左手)重新把持供脂器150并对其进行操作(例如,将图3所示的推杆152沿其轴向推压),由此能将润滑脂从供脂管130的开口部131a供给至相应部C。即,能由一位操作者进行将上述第二夹具120朝向相应部C插进的操作、接下来将润滑脂从供脂管130的开口部131a供给至相应部C的操作。由此作业效率得到改善。
此外,根据第四实施方式,有如下优点。即,有时按每个车型(按每个手动变速单元),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到达相应部C附近为止的所需插进量(行程)不同。在该情况下,按所需插进量不同的每个车型(按每个手动变速单元),预先配置第二突起部p2a(p2a1、p2a2、p2a3)、p2b(p2b1、p2b2、p2b3),以便在供脂管130的顶端部131已到达相应部C附近的情况下产生摩擦(摩擦力)。由此,能使用一个第一夹具110来对所需插进量不同的多个车型(多个手动变速单元)进行供脂。即,无需按每个车型(按每个手动变速单元)准备第一夹具110,因此,能抑制第一夹具110的种类增加、随着第一夹具110的种类增加的投资(成本)增加。
接着,对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15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插进量掌握装置(变形例)的概略图。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对如图14A所示,在第二夹具120的插入部121设置第一突起部p1a、p1b,在形成于第一夹具110的第一孔113(和第二孔114)的内壁设置第二突起部p2a(p2a1、p2a2、p2a3)、p2b(p2b1、p2b2、p2b3)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
例如,也可以如图15所示,反之,在第二夹具120的插入部121设置第二突起部p2a(p2a1、p2a2、p2a3)、p2b(p2b1、p2b2、p2b3),在形成于第一夹具110的第一孔113(和第二孔114)的内壁设置第一突起部p1a、p1b。
此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对使用了单侧三个第二突起部p2a(p2a1、p2a2、p2a3)、p2b(p2b1、p2b2、p2b3)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单侧四个以上的第二突起部p2a、p2b。
接着,对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中,对使用润滑脂作为流体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液体来作为流体。在该情况下,相应部C是需要液体的供给的部位。此外,也可以使用润滑脂、液体以外的流体来作为流体。
此外,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中,对将第一突起部p1a、p1b设于第二夹具120的插入部121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省略第二夹具120的情况下,将第一突起部p1a、p1b设于供脂管130。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中,对在第二夹具120设有供脂管13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省略供脂管130。如此一来,能通过内窥镜160来进行狭窄空间检查。在该情况下,相应部C是需要狭窄空间检查的部位。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中,对在第二夹具120设有内窥镜16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省略内窥镜160。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的插进量掌握装置应用于车辆领域(离合器分离机构的润滑脂射出维护)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车辆领域以外的医疗领域等各种各样的领域中应用本发明的插进量掌握装置。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中,对使用离合器壳体30(贯通孔31的周围部分)作为固定对象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即,也可以使用与应用本发明的插进量掌握装置的领域相应的固定对象来作为固定对象。同样地,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中,对使用离合器壳体30作为罩构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即,也可以使用与应用本发明的插进量掌握装置的领域相应的罩构件来作为罩构件。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五实施方式(参考例)的射出装置进行说明。
图16是射出装置100D的构成图。
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比,第五实施方式的射出装置100D主要在不具备第一夹具110、第二夹具120这一点、具备保持构件170这一点上不同。以下,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说明。
第五实施方式的射出装置100D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具备在由操作者把持的状态下朝向狭窄空间内的相应部C插进的插入部180(参照图16)。插入部180具备供脂管130A、内窥镜160A、保持构件170。以下,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以狭窄空间是作为需要供脂部位(需要从供脂管130A的顶端部131供给润滑脂的部位)的离合器分离拨叉21(按压部21a)与分离轴承15之间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离合器分离拨叉21的一端侧由沿轴向按压分离轴承15的按压部21a构成(参照图22)。按压部21a以在离合器壳体30的内部夹着输入轴3的方式被配置为顶端侧被分为两股的两股构造。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2中,图示出近前侧的相应部C,但深远侧的相应部C配置于分离轴承15的背后而未图示出。
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供脂管130同样,供脂管130A是包括射出润滑脂(本发明的流体的一个例子)的顶端部131的长条的射出部。该供脂管130A是金属制的。为了易于将供脂管130A的顶端部131插进作为需要供脂部位的离合器分离拨叉21(按压部21a)与分离轴承15之间,供脂管130A的顶端部131被设为截面为横向较长的矩形的棱柱形状(参照图16)。供脂管130A的顶端部131以外为圆筒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就供脂管130A而言,也可以是也包括顶端部131在内为圆筒形状。
离合器壳体30的内部构造的布局有时按每个车型(按每个手动变速单元)而不同。根据离合器壳体30的内部构造的布局,有时从离合器壳体30的贯通孔31朝向相应部C插进插入部180(供脂管130A和内窥镜160A)的路径成为直线状,也有时该插进的路径在中途包括一个或多个弯折部。
在后者的情况下,若供脂管130A像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供脂管130那样直线状地延伸,则插入部180(供脂管130A和内窥镜160A)与离合器壳体30的内部的障碍物会发生干扰,因此,难以将该插入部180(供脂管130A和内窥镜160A)朝向相应部C插进。
因此,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假定插进插入部180(供脂管130A和内窥镜160A)的路径在中途包括弯折部的情况,基端部与顶端部之间的部位C1被弯折。由此,即使在插进插入部180(供脂管130A和内窥镜160A)的路径的中途存在弯折部的情况下,也能比较容易地将插入部180(供脂管130A和内窥镜160A)朝向相应部C插进。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插进插入部180(供脂管130A和内窥镜160A)的路径,有时供脂管130A的基端部与顶端部之间的多个部位被弯折。
在供脂管130A的顶端部131(顶端面)设有射出经由圆筒形状的管部分供给的润滑脂的射出口131a。挠性管140连接于供脂管130A的基端侧。供脂管130A经由挠性管140与供脂器150连接。
内窥镜160A是在顶端部160a包括拍摄部的长条的拍摄装置,该拍摄部拍摄包含供脂管130A的顶端部131及其周围环境(例如相应部C)的图像。内窥镜160A是比供脂管130A的直径大的圆筒形状,基端部与顶端部之间的部位C2被弯折成与供脂管130A相同的角度。需要说明的是,与供脂管130A同样,根据插进插入部180(供脂管130A和内窥镜160A)的路径,有时内窥镜160A的基端部与顶端部之间的多个部位被弯折。
内窥镜160A的基端侧经由电缆161连接于操作部162。能通过对操作部162进行操作来实现通过内窥镜160A进行的离合器壳体30的内部构造的拍摄。通过内窥镜160A拍摄到的图像(例如,包含供脂管130A的顶端部131及其周围环境(例如相应部C)的图像)能显示于装配在操作部162的显示部163。
接着,对保持构件170进行说明。
如图16所示,保持构件170以并列地邻接配置的状态对供脂管130A和内窥镜160A进行保持。
图17是图16的XVII-XVII剖视图,图18是保持构件170的立体图。
如图17、图18所示,保持构件170包括:射出部插入部171,供供脂管130A(基端部侧的圆筒形状部分)压入;拍摄部插入部172,供内窥镜160A(基端部侧的圆筒形状部分)压入;以及第一连结部173,将射出部插入部171与拍摄部插入部172连结。
射出部插入部171是供供脂管130A(基端部侧的圆筒形状部分)压入的第一半圆筒状部。拍摄部插入部172是供内窥镜160A(基端部侧的圆筒形状部分)压入的第二半圆筒状部。第一连结部173是将第一半圆筒状部(射出部插入部171)的一方的端部与第二半圆筒状部(拍摄部插入部172)的一方的端部连结的平坦部。以下,也将第一连结部173称为平坦部173。该平坦部(第一连结部173)沿第一半圆筒状部(射出部插入部171)与第二半圆筒状部(拍摄部插入部172)的切线方向延伸(参照图17)。
第一半圆筒状部(射出部插入部171)以板的一方的端部被折回成半圆筒状的状态形成。同样地,第二半圆筒状部(拍摄部插入部172)以板的另一方的端部被折回成半圆筒状的状态形成。第一连结部173是第一半圆筒状部(射出部插入部171)与第二半圆筒状部(拍摄部插入部172)之间的板部分。
保持构件170(板)是合成树脂制的或弹簧钢制的。即,保持构件170可以通过对合成树脂进行注塑成型来成型,也可以通过对板状的弹簧钢进行弯曲加工或压力加工来成型。
保持构件170的轴向长度L(参照图18)被设为适于将供脂管130A和内窥镜160A相互固定的长度(例如,L=40mm)。
射出部插入部171的直径比供脂管130A的直径稍大。因此,当插入供脂管130A时射出部插入部171会弹性变形,通过其恢复力而以射出部插入部171紧贴于供脂管130A(基端部侧的圆筒形状部分)的外周面的状态固定于该供脂管130A(基端部侧的圆筒形状部分)。
同样地,拍摄部插入部172的直径比内窥镜160A的直径稍大。因此,当插入内窥镜160A时拍摄部插入部172会弹性变形,通过其恢复力而以拍摄部插入部172紧贴于内窥镜160A(基端部侧的圆筒形状部分)的外周面的状态固定于该内窥镜160A(基端部侧的圆筒形状部分)。
图19是供脂管130A(基端部侧的圆筒形状部分)的立体图。
如图19所示,在供脂管130A的外周面标注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标记线L1、第二标记线L2。标记线L1、L2用于将内窥镜160A相对于供脂管130A配置于适当的角度位置。在后文对此加以叙述。标记线L1、L2是本发明的射出部侧记号的一个例子。需要说明的是,射出部侧记号不限于标记线L1、L2,也可以是标注于供脂管130A的外周面的用魔术记号笔、贴纸划出的线等其他的记号。
接下来,参照图20~图22对由射出装置100D执行的供脂方法进行说明。图20、图21是表示为了向近前侧的相应部C供给润滑脂而将插入部180插入至离合器壳体30的贯通孔31的状态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图20是从与图22中箭头AR4相反的方向观察贯通孔31的图。图22是表示在将插入部180插入至离合器壳体30的贯通孔31的状态下供脂管130A朝向近前侧的相应部C延伸的状态的图。
在实施以下的各工序之前,拆下拨叉护套32。由此,用于插入插入部180的离合器壳体30的贯通孔31(参照图21等)露出。
以下,在图22中,对按照近前侧的相应部C、深远侧的相应部C的顺序进行供脂的例子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2中,深远侧的相应部C配置于分离轴承15的背后而未图示出。
首先,作为第一工序,为了避免朝向近前侧的相应部C插进的插入部180(供脂管130A和内窥镜160A)与离合器壳体30的内部的障碍物发生干扰(此外,为了确保内窥镜160A的视野),操作者根据离合器壳体30的内部构造的布局,将内窥镜160A相对于供脂管130A配置于适当的角度位置。
这通过使对供脂管130A和内窥镜160A进行保持的状态下的保持构件170相对于供脂管130A旋转(参照图20中的箭头AR5),并使保持构件170的射出部插入部171侧的缠绕结束端部174与标注于供脂管130A的外周面的第一标记线L1(参照图19)一致(参照图20)来实现。
第一标记线L1设于在内窥镜160A相对于供脂管130A(基准线AX)配置于角度θ1(参照图20)的位置的情况下,射出部插入部171侧的缠绕结束端部174与该第一标记线L1一致的位置。在图20的情况下,角度θ1例如是75°。射出部插入部171侧的缠绕结束端部174是本发明的保持构件侧记号的一个例子。需要说明的是,保持构件侧记号不限于射出部插入部171侧的缠绕结束端部174,也可以是标注于保持构件170的用魔术记号笔、贴纸划出的线等其他的记号。需要说明的是,基准线AX例如在相对于供脂管130A的棱柱形状的顶端部131的上表面(参照图16)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参照图16)。
因此,操作者通过目视来确认保持构件170的射出部插入部171侧的缠绕结束端部174与第一标记线L1的位置关系,由此能掌握内窥镜160A相对于供脂管130A(基准线AX)配置于角度θ1(参照图20)的位置。
接下来,作为第二工序,操作者将内窥镜160A被配置于上述角度θ1的位置的插入部180经由离合器壳体30的贯通孔31插进。离合器壳体30的贯通孔31是本发明的“形成于操作者与相应部之间的隔壁的开口或缺口部”的一个例子。此时,如图20所示,一边使保持构件170的拍摄部插入部172与离合器壳体30的贯通孔31中与近前侧的相应部C对应的角部(在图20中为右侧的角部)接触,即一边将插入部180的插进方向朝向近前侧的相应部C引导一边进行插进。如此,在第五实施方式中,通过离合器壳体30的贯通孔31的角部和保持构件170的拍摄部插入部172来实现引导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如以下这样实现引导功能。图23是表示为了向近前侧的相应部C供给润滑脂而将插入部180插入至离合器壳体30的贯通孔31的状态的图(变形例)。即,如图23所示,也可以不仅是保持构件170的拍摄部插入部172,而是一边使平坦部173也与离合器壳体30的贯通孔31中与近前侧的相应部C对应的角部(在图23中为右侧的角部)等接触一边插进插入部180。这是通过离合器壳体30的贯通孔31的角部、保持构件170的拍摄部插入部172以及平坦部173来实现引导功能的例子。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3的情况下,角度θ1例如是100°。
在以下的工序中,操作者进行如下操作:一边注视显示于装配在用一只手(例如右手)把持的操作部162的显示部163的画面(包含供脂管130A的顶端部及其周围环境(例如近前侧的相应部C)的图像),一边将用另一只手(例如左手)把持的插入部180朝向近前侧的相应部C沿箭头AR4方向(参照图21、图22)插进,使得供脂管130A的顶端部131到达近前侧的相应部C。
随着将插入部180朝向近前侧的相应部C插进的操作,不久,供脂管130A的顶端部131到达比近前侧的相应部C近规定距离的位置P4(参照图22),接下来,供脂管130A的顶端部131到达近前侧的相应部C附近的位置P3(参照图22)。
如此,为了通过目视掌握供脂管130A的顶端部131到达比相应部C近规定距离的位置P4、供脂管130A的顶端部131到达相应部C附近的位置P3为止的所需插进量,如图16所示,在保持构件170标注有第三标记线L3、第四标记线L4。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用魔术记号笔、贴纸划出的线等记号标注于保持构件170来代替标记线L3、L4。
第三标记线L3设于在供脂管130A的顶端部131已到达比相应部C近规定距离的位置P4(参照图22)的情况下(在供脂管130A的顶端部131与相应部C成为了规定的位置关系的情况下),该第三标记线L3与离合器壳体30的贯通孔31一致的位置。
因此,操作者通过目视来确认第三标记线L3与离合器壳体30的贯通孔31的位置关系,由此能掌握供脂管130A的顶端部131到达比相应部C近规定距离的位置P4(参照图22)为止的所需插进量。此外,能掌握供脂管130A的顶端部131已到达比相应部C近规定距离的位置P4(参照图22)。
第四标记线L4设于在供脂管130A的顶端部131已到达相应部C附近的位置P3(参照图22)的情况下(在供脂管130A的顶端部131与相应部C成为了规定的位置关系的情况下),该第四标记线L4与离合器壳体30的贯通孔31一致的位置。
因此,操作者通过目视来确认第四标记线L4与离合器壳体30的贯通孔31的位置关系,由此能掌握供脂管130A的顶端部131到达相应部C附近的位置P3(参照图22)为止的所需插进量。此外,能掌握供脂管130A的顶端部131已到达相应部C附近的位置P3(参照图22)。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省略第三标记线L3。
接下来,在第四标记线L4与离合器壳体30的贯通孔31一致的情况下,即供脂管130A的顶端部131已到达近前侧的相应部C附近的位置P3(参照图22)的情况下,作为第三工序,操作者将供脂管130A的顶端部131插进离合器分离拨叉21(按压部21a)与分离轴承15之间(参照图22),并将润滑脂从供脂管130A的射出口131a供给至近前侧的相应部C。具体而言,操作者一边注视显示于装配在用一只手(例如右手)把持的操作部162的显示部163的画面(包含供脂管130A的顶端部及其周围环境(例如近前侧的相应部C)的图像),一边用另一只手(例如左手)把持供脂器150并对其进行操作(例如,将图16所示的推杆152沿其轴向推压),由此将润滑脂从供脂管130A的射出口131a供给至近前侧的相应部C(参照图22)。
接下来,在对近前侧的相应部C的润滑脂的供给完成的情况下,作为第四工序,操作者从离合器壳体30的贯通孔31拔出供脂管130A。
接下来,作为第五工序,为了避免朝向深远侧的相应部C插进的插入部180(供脂管130A和内窥镜160A)与离合器壳体30的内部的障碍物发生干扰(此外,为了确保内窥镜160A的视野),操作者根据离合器壳体30的内部构造的布局,将内窥镜160A相对于供脂管130A配置于适当的角度位置。
这通过使对供脂管130A和内窥镜160A进行保持的状态下的保持构件170相对于供脂管130A旋转(参照图24中的箭头AR2),并使保持构件170的射出部插入部171侧的缠绕结束端部174与标注于供脂管130A的外周面的第二标记线L2(参照图19)一致(参照图24)来实现。图24是表示为了向深远侧的相应部C供给润滑脂而将插入部180插入至离合器壳体30的贯通孔31的状态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图24是从与图22中箭头AR4相反的方向观察贯通孔31的图。
第二标记线L2设于在内窥镜160A相对于供脂管130A(基准线AX)配置于角度θ2(参照图24)的位置的情况下,保持构件170的射出部插入部171侧的缠绕结束端部174与该第二标记线L2一致的位置。在图24的情况下,角度θ2例如是75°。
因此,操作者通过目视来确认保持构件170的射出部插入部171侧的缠绕结束端部174与第二标记线L2的位置关系,由此能掌握内窥镜160A相对于供脂管130A(基准线AX)配置于角度θ2(参照图24)的位置。
接下来,作为第六工序,操作者将内窥镜160A被配置于上述角度θ2的位置的插入部180经由离合器壳体30的贯通孔31插进。此时,如图24所示,一边使保持构件170的拍摄部插入部172与离合器壳体30的贯通孔31中与深远侧的相应部C对应的角部(在图24中为左侧的角部)接触,即一边将插入部180的插进方向朝向深远侧的相应部C引导一边进行插进。如此,在第五实施方式中,通过离合器壳体30的贯通孔31的角部和保持构件170的拍摄部插入部172来实现引导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如以下这样实现引导功能。图25是表示为了向深远侧的相应部C供给润滑脂而将插入部180插入至离合器壳体30的贯通孔31的状态的图(变形例)。即,如图25所示,也可以一边使将图20所示的保持构件170左右反转后的保持构件170的拍摄部插入部172与离合器壳体30的贯通孔31中与深远侧的相应部C对应的角部(在图25中为左侧的角部)接触一边进行插进。这是通过在上述第四工序与第五工序之间实施如下工序来实现的:从保持构件170拔出供脂管130A和内窥镜160A,使保持构件170左右反转,通过该左右反转后的保持构件170再次对供脂管130A和内窥镜160A进行保持。
此外,也可以如以下这样实现引导功能。图26是表示为了向深远侧的相应部C供给润滑脂而将插入部180插入至离合器壳体30的贯通孔31的状态的图(变形例)。即,如图26所示,不仅是保持构件170的拍摄部插入部172,也可以一边使平坦部173也与离合器壳体30的贯通孔31中与深远侧的相应部C对应的角部(在图26中为左侧的角部)等接触一边插进插入部180。这是通过离合器壳体30的贯通孔31的角部、保持构件170的拍摄部插入部172以及平坦部173来实现引导功能的例子。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6的情况下,角度θ2例如是100°。
在以下的工序中,操作者进行如下操作:一边注视显示于装配在用一只手(例如右手)把持的操作部162的显示部163的画面(包含供脂管130A的顶端部及其周围环境(例如深远侧的相应部C)的图像),一边将用另一只手(例如左手)把持的插入部180朝向深远侧的相应部C插进,使得供脂管130A的顶端部131到达深远侧的相应部C。
随着将插入部180朝向深远侧的相应部C插进的操作,不久,供脂管130A的顶端部131到达比深远侧的相应部C近规定距离的位置P4(参照图22),接下来,供脂管130A的顶端部131到达深远侧的相应部C附近的位置P3(参照图22)。
接下来,在第四标记线L4与离合器壳体30的贯通孔31一致的情况下,即供脂管130A的顶端部131已到达深远侧的相应部C附近的位置P3(参照图22)的情况下,作为第七工序,操作者将供脂管130A的顶端部131插进离合器分离拨叉21(按压部21a)与分离轴承15之间,并将润滑脂从供脂管130A的射出口131a供给至深远侧的相应部C。具体而言,操作者一边注视显示于装配在用一只手(例如右手)把持的操作部162的显示部163的画面(包含供脂管130A的顶端部及其周围环境(例如深远侧的相应部C)的图像),一边用另一只手(例如左手)把持供脂器150并对其进行操作(例如,将图16所示的推杆152沿其轴向推压),由此将润滑脂从供脂管130A的射出口131a供给至深远侧的相应部C。
接下来,在对深远侧的相应部C的润滑脂的供给完成的情况下,作为第八工序,操作者从离合器壳体30的贯通孔31拔出供脂管130A。
通过实施以上的各工序,对近前侧的相应部C、深远侧的相应部C的供脂完成。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第五实施方式,不使用引导夹具就能将插入部180朝向相应部C插进。
这是因为通过离合器壳体30的贯通孔31(角部等)和保持构件170(拍摄部插入部172、平坦部173)实现了引导功能。
此外,根据第五实施方式,能将内窥镜160A相对于供脂管130A配置于适当的角度位置。
这是因为具备以并列地邻接配置的状态对供脂管130A和内窥镜160A进行保持的保持构件170,并且在供脂管130A设有使保持构件170的保持构件侧记号(例如,保持构件170的射出部插入部171侧的缠绕结束端部174)一致的射出部侧记号(例如标记线L1、L2)。
此外,根据第五实施方式,即使不从车辆拆下离合器壳体30(或包括离合器壳体30的手动变速单元)也能对离合器分离拨叉21的按压部21a进行供脂。由此,供脂维护作业变得容易,作业性提高。
接下来,对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的保持构件170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27是作为第一变形例的保持构件170A的立体图,图28是图27的XXVIII-XXVIII剖视图。
如图27、图28所示,保持构件170A包括:第三半圆筒状部175,是供供脂管130A(基端部侧的圆筒形状部分)压入的注射部插入部;第四半圆筒状部176,是供内窥镜160A(基端部侧的圆筒形状部分)压入的拍摄部插入部;第五半圆筒状部177;第二连结部178,将第三半圆筒状部175与第四半圆筒状部176连结;以及第三连结部179,将第三半圆筒状部175与第五半圆筒状部177连结。
第二连结部178是将第三半圆筒状部175的一方的端部与第四半圆筒状部176的一方的端部连结的平坦部。该平坦部(第二连结部178)沿第三半圆筒状部175和第四半圆筒状部176的切线方向延伸(参照图28)。
第三连结部179是将第三半圆筒状部175的另一方的端部与第五半圆筒状部177的一方的端部连结的平坦部。该平坦部(第三连结部179)沿第三半圆筒状部175和第五半圆筒状部177的切线方向延伸(参照图28)。
第四半圆筒状部176以板的一方的端部被折回成半圆筒状的状态形成。同样地,第五半圆筒状部177以板的另一方的端部被折回成半圆筒状的状态形成。
第三半圆筒状部175形成于第四半圆筒状部176与第五半圆筒状部177之间的板部分。
第二连结部178是第三半圆筒状部175与第四半圆筒状部176之间的板部分。第三连结部179是第三半圆筒状部175与第五半圆筒状部177之间的板部分。
板的一方的端部(自由端部)包括:第一施力部190,将插入至第四半圆筒状部176的内窥镜160A(基端部侧的圆筒形状部分)相对于该第四半圆筒状部176施力;以及第二施力部191,将插入至第三半圆筒状部175的供脂管130A(基端部侧的圆筒形状部分)相对于该第三半圆筒状部175施力。
第三半圆筒状部175固定于插入至该第三半圆筒状部175的供脂管130A(基端部侧的圆筒形状部分)。该固定可以通过粘接剂、焊接等公知的方法来进行。
保持构件170A(板)是合成树脂制的或弹簧钢制的。即,保持构件170A可以通过对合成树脂进行注塑成型来成型,也可以通过对板状的弹簧钢进行弯曲加工或压力加工来成型。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第一变形例,操作者根据离合器壳体30的内部构造的布局,将内窥镜160A(基端部侧的圆筒形状部分)压入至第四半圆筒状部176或第五半圆筒状部177,由此能将内窥镜160A相对于供脂管130A配置于适当的角度位置。由此,能在将插入部180(供脂管130A和内窥镜160A)朝向相应部C插进时,避免该插入部180(供脂管130A和内窥镜160A)与离合器壳体30的内部的障碍物发生干扰。
此外,根据第一变形例,第二连结部178和第三连结部179为平坦部,因此与相当于第二连结部178和第三连结部179的第四连结部178B和第五连结部179B为弯曲部的后述的第二变形例相比,能抑制保持构件170A的制造成本(用于使第二连结部178和第三连结部179弯曲的加工费等)。
此外,根据第一变形例,能通过实施与在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第一工序~第八工序同样的工序来起到与上述第五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接下来,对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29是作为第二变形例的保持构件170B的立体图,图30是图29的XXX-XXX剖视图。
保持构件170B相当于将作为第一变形例的保持构件170A的作为平坦部的第二连结部178置换成作为弯曲部的第四连结部178B,并且将作为第一变形例的保持构件170A的作为平坦部的第三连结部179置换成作为弯曲部的第五连结部179B而得到的保持构件。此外,第三半圆筒状部175不固定于插入至该第三半圆筒状部175的供脂管130A(基端部侧的圆筒形状部分)。除此以外,与作为第一变形例的保持构件170A相同。以下,以与作为第一变形例的保持构件170A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同样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说明。
如图29、图30所示,保持构件170B包括:第三半圆筒状部175,是供供脂管130A(基端部侧的圆筒形状部分)压入的射出部插入部;第四半圆筒状部176,是供内窥镜160A(基端部侧的圆筒形状部分)压入的拍摄部插入部;第五半圆筒状部177;第四连结部178B,将第三半圆筒状部175与第四半圆筒状部176连结;以及第五连结部179B,将第三半圆筒状部175与第五半圆筒状部177连结。
第四连结部178B是将第三半圆筒状部175的一方的端部与第四半圆筒状部176的一方的端部连结的弯曲部。
第五连结部179B是将第三半圆筒状部175的另一方的端部与第五半圆筒状部177的一方的端部连结的弯曲部。
第四连结部178B是第三半圆筒状部175与第四半圆筒状部176之间的板部分。第五连结部179B是第三半圆筒状部175与第五半圆筒状部177之间的板部分。
保持构件170B(板)是合成树脂制的或弹簧钢制的。即,保持构件170B可以通过对合成树脂进行注塑成型来成型,也可以通过对板状的弹簧钢进行弯曲加工或压力加工来成型。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第二变形例,操作者根据离合器壳体30的内部构造的布局,将内窥镜160A(基端部侧的圆筒形状部分)压入至第四半圆筒状部176或第五半圆筒状部177,由此能将内窥镜160A相对于供脂管130A配置于适当的角度位置。由此,能在将插入部180(供脂管130A和内窥镜160A)朝向相应部C插进时,避免该插入部180(供脂管130A和内窥镜160A)与离合器壳体30的内部的障碍物发生干扰。
此外,根据第二变形例,能通过实施与在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第一工序~第八工序同样的工序来起到与上述第五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在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中,对使用润滑脂作为流体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液体来作为流体。在该情况下,相应部C是需要液体的供给的部位。此外,也可以使用润滑脂、液体以外的流体来作为流体。
此外,在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中,对于将本发明的射出装置和插进方向引导方法应用于车辆领域(离合器分离机构的润滑脂射出维护)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车辆领域以外的医疗领域、半导体领域等各种各样的领域应用本发明的射出装置和插进方向引导方法。例如,在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中,对操作者与相应部之间的隔壁为离合器壳体3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即,操作者与相应部之间的隔壁也可以是与应用本发明的射出装置和插进方向引导方法的领域相应的隔壁。此外,在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中,对一边使插入部180与形成于操作者与相应部之间的隔壁(例如离合器壳体30)的开口(例如贯通孔31)的角部接触(即,一边将插入部180的插进方向朝向相应部C引导)一边将插入部180朝向相应部C插进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操作者与相应部之间的隔壁形成有缺口部(未图示)的情况下,一边使插入部180与该缺口部的角部接触(即,一边将插入部180的插进方向朝向相应部C引导)一边将插入部180朝向相应部C插进。
第六实施方式
接下来,作为第六实施方式,对去除附着在相应部C的异物的构成例进行说明。该构成例可以应用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此外,不仅是去除附着在相应部C的异物的情况,该构成例也可以应用于去除附着在相应部C附近等的异物的情况。
图31、图32是去除附着在相应部C的异物的构成例的立体图。
如图31所示,去除附着在相应部C的异物的构成例具备在由操作者把持的状态下朝向狭窄空间内的相应部C插进的插入部200。
插入部200具备射出部201。射出部201是包括内管路202和外管路203的双重管路。内管路202是在顶端部设有第一流体射出口202a的管路,所述第一流体射出口202a供被供给至该内管路202内的润滑脂(本发明的第一流体、涂布用流体的一个例子)射出,例如是第一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的供脂管130、第五实施方式的供脂管130A。供脂器205经由挠性管206连接于内管路202。供脂器205例如是第一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的供脂器150。从供脂器205经由挠性管206供给的润滑脂经由内管路202被供给至第一流体射出口202a,并从该第一流体射出口202a射出。从第一流体射出口202a射出的润滑脂被供给(涂布)至相应部C。
外管路203是在该外管路203(内周面)与内管路202(外周面)之间形成环状管路204的管路。即,通过设置外管路203,将内管路202周围的空间作为环状管路204来有效利用。由此,与后述的图34的情况相比,能实现省空间化。环状管路204例如能通过在内管路202(外周面)与外管路203(内周面)之间设置间隔件(未图示)来形成。该间隔件例如可以是通过对外管路203(内周面)的一部分进行塑性变形而形成的凸部(多个)、其他的间隔件。
内管路202和外管路203既可以是圆管,也可以是矩形管,还可以是其他形状的管。
环状管路204是在顶端部设有第二流体射出口204a的管路,所述第二流体射出口204a供被供给至该环状管路204内的空气(本发明的第二流体、异物去除用流体的一个例子)射出(喷射)。空气源207连接于环状管路204。例如,如图32所示,空气源207经由连接于贯通孔203a的挠性管208连接,该贯通孔203a形成于外管路203的基端部侧并与环状管路204连通。空气源207例如是能通过操作者的操作来切换空气的供给和停止的电动式的气泵。从空气源207经由挠性管208供给的空气经由环状管路204被供给至第二流体射出口204a,并从该第二流体射出口204a射出(喷射)。从第二流体射出口204a射出的空气朝向相应部C吹送。由此,附着在该相应部C的异物(例如泥、尘、埃、粉末)被去除(清洁)。
此外,插入部200具备拍摄部220。拍摄部220例如是第一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60、第五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60A。需要说明的是,从防止润滑脂附着等观点考虑,拍摄部220也可以配置于从射出部201的顶端部(第一流体射出口202a、第二流体射出口204a)离开一定距离的位置。
接下来,对去除附着在相应部C的异物的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作为第一工序,操作者将插入部200经由离合器壳体30的贯通孔31插进。
操作者一边注视显示于装配在用一只手(例如右手)把持的操作部162的显示部163的画面(包含内管路202的顶端部、环状管路204的顶端部以及它们的周围环境(例如附着在相应部C的异物)的图像)一边实施以下的各工序。
接下来,作为第二工序,操作者进行如下操作:将用另一只手(例如左手)把持的插入部200朝向相应部C插进,直至第二流体射出口204a到达附着有异物的相应部C附近为止。
接下来,作为第三工序,操作者对空气源207进行操作而从第二流体射出口204a射出(喷射)空气,并将该空气朝向相应部C吹送。能通过实施以上的各工序从相应部C去除(清洁)附着在该相应部C的异物。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第二工序中,也可以进行从第二流体射出口204a射出(喷射)空气,并且将插入部200朝向相应部C插进的操作,在向相应部C供给(涂布)润滑脂的阶段,对空气源207进行操作来停止来自第二流体射出口204a的空气的射出(喷射)。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第六实施方式,能通过将从第二流体射出口204a射出(喷射)的空气朝向相应部C吹送来去除(清洁)附着在狭窄空间内的相应部C的异物。
接下来,对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33是去除附着在相应部C的异物的构成例(变形例1)的立体图。
如图33所示,也可以是,内管路202的顶端部比外管路203的顶端部突出。如此一来,能抑制润滑脂堵塞在第二流体射出口204a。
图34是去除附着在相应部C的异物的构成例(变形例2)的立体图。
在上述第六实施方式中,对使用作为包括内管路202和外管路203的双重管路的射出部来作为射出部201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
例如,如图34所示,也可以使用包括相互并列配置的第一管路210和第二管路211的射出部来作为射出部201。
第一管路210是在顶端部设有第一流体射出口210a的管路,所述第一流体射出口210a供被供给至该第一管路210内的润滑脂射出。另一方面,第二管路211是在顶端部设有第二流体射出口211a的管路,所述第二流体射出口211a供被供给至该第二管路211内的空气射出(喷射)。
也能通过本变形例起到与上述第六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在上述第六实施方式中,对使用润滑脂作为第一流体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液体来作为第一流体。在该情况下,相应部C是需要液体的供给的部位。此外,也可以使用润滑脂、液体以外的流体,例如焊料(例如熔融的焊料)来作为第一流体。在该情况下,相应部C是需要焊料的供给的部位。
此外,在上述第六实施方式中,对使用空气(例如常温的空气)等气体作为第二流体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清洗液等液体来作为第二流体。此外,例如,在使相应部C干燥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高温的空气(暖风)来作为第二流体。此外,在使相应部C冷却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低温的空气(冷风)来作为第二流体。
此外,在上述第六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的射出装置应用于车辆领域(离合器分离机构的润滑脂射出维护)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车辆领域以外的医疗领域、半导体领域等各种各样的领域中应用本发明的射出装置。
此外,在上述第六实施方式中,对插入部200具备拍摄部22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省略拍摄部220。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数值均为示例,当然可以使用与上述数值不同的适当的数值。
上述各实施方式在所有的方面只不过是示例。不通过上述实施方式的记载对本发明进行限定性解释。本发明在不脱离其精神或主要特征的情况下可以以其他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实施。

Claims (8)

1.一种射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被配置为在由操作者把持的状态下朝向狭窄空间内的相应部插进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包括射出部,其中,所述射出部是包括内管路和在与该内管路之间规定环状管路的外管路的双重管路,所述内管路是在顶端部设有第一流体射出口的管路,所述第一流体射出口被配置为供被供给至该内管路内的第一流体射出,并且所述环状管路是在顶端部设有第二流体射出口的管路,所述第二流体射出口被配置为供被供给至该环状管路内的第二流体射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管路的顶端比所述外管路的顶端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射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部还包括拍摄部,所述拍摄部被配置为拍摄包含所述内管路的所述顶端部、所述环状管路的所述顶端部以及它们的周围环境的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射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流体是被供给至所述相应部的流体,
所述第二流体是去除附着在所述相应部的异物的异物去除用流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射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体是涂布于所述相应部的涂布用流体,
并且,所述异物去除用流体是空气。
6.一种射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插入部,所述插入部被配置为在由操作者把持的状态下朝向狭窄空间内的相应部插进,所述插入部包括射出部,其中,所述射出部包括相互并列配置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是在顶端部设有第一流体射出口的管路,所述第一流体射出口被配置为供被供给至该第一管路内的第一流体射出,并且所述第二管路是在顶端部设有第二流体射出口的管路,所述第二流体射出口被配置为供被供给至该第二管路内的第二流体射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射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流体是被供给至所述相应部的流体,
所述第二流体是去除附着在所述相应部的异物的异物去除用流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射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体是涂布于所述相应部的涂布用流体,
并且,所述异物去除用流体是空气。
CN202211557357.0A 2022-01-31 2022-12-06 射出装置 Pending CN1165179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13026A JP7124983B1 (ja) 2022-01-31 2022-01-31 射出装置、及び流体供給方法
JP2022-013026 2022-01-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17969A true CN116517969A (zh) 2023-08-01

Family

ID=83004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57357.0A Pending CN116517969A (zh) 2022-01-31 2022-12-06 射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41639A1 (zh)
JP (1) JP7124983B1 (zh)
CN (1) CN116517969A (zh)
DE (1) DE10202213123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55755A (en) * 1979-05-21 1980-12-04 Denki Kagaku Kogyo Kk Two-liquid coating device
JPS5955364A (ja) * 1982-09-22 1984-03-30 Hanano Shoji Kk ハンドスプレ−ガン
DE3311382C2 (de) * 1983-03-29 1985-02-21 Alfred Kärcher GmbH & Co, 7057 Winnenden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s Hochdruckreinigungsgerätes und Hochdruckreinigungsgerät zur Durchführung dieses Verfahrens
US4676437A (en) * 1985-07-17 1987-06-30 Insta-Foam Products, Inc. Low cost mixing and dispensing gun for reactive chemical products
US5536531A (en) * 1994-07-26 1996-07-16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Applicator for shear thinning viscous coating materials
JP4652094B2 (ja) * 2005-03-24 2011-03-16 アネスト岩田株式会社 パタン可変片角スプレーガン
JP2008200602A (ja) * 2007-02-20 2008-09-04 Tokai Jushi Kako:Kk 塗装用スプレーガン
JP6238228B2 (ja) 2013-12-27 2017-11-29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6943227B2 (ja) 2018-08-31 2021-09-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レリーズ機構の給脂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241639A1 (en) 2023-08-03
JP2023111257A (ja) 2023-08-10
JP7124983B1 (ja) 2022-08-24
DE102022131232A1 (de) 2023-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43227B2 (ja) クラッチレリーズ機構の給脂装置
US9566121B2 (en) End effector of a surgical robotic manipulator
CN116517969A (zh) 射出装置
JP7078190B1 (ja) 保持部材、射出装置、及び差し込み方向ガイド方法
CN116518057A (zh) 射出装置
CN116517971A (zh) 射出装置以及异物去除方法
JP7160173B2 (ja) 給脂装置
CN116265769A (zh) 插进量掌握装置
JP7268779B1 (ja) 保持部材
US20040124631A1 (en) Fast-fit coupling for connecting appliances forming part of a medical or surgical handpiece system to a supply hose
CN116265800A (zh) 引导夹具
JP7006830B2 (ja) 給脂方法
JP2023089936A (ja) 差し込み量把握装置
CN209615558U (zh) 一种可便捷拆装的关节装置
KR101711281B1 (ko) 동력 전달장치
BR102022018897A2 (pt) Gabarito guia
JP4525251B2 (ja) 樹脂製コネクタの保護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