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08192A - 起动装置、蓄电装置以及电力装置 - Google Patents

起动装置、蓄电装置以及电力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08192A
CN116508192A CN202180073399.4A CN202180073399A CN116508192A CN 116508192 A CN116508192 A CN 116508192A CN 202180073399 A CN202180073399 A CN 202180073399A CN 116508192 A CN116508192 A CN 1165081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unit
battery
power storage
storag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7339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岩本淳
泷泽大二郎
八木启太
藤原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5081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081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80Exchanging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e.g. removable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18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f two or more battery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00/00Type of vehicles
    • B60L2200/12Bik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50/00Driver interactions
    • B60L2250/12Driver interactions by confirmation, e.g. of the inpu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50/00Driver interactions
    • B60L2250/20Driver interactions by driver identific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60/00Operating M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10/0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 H02J2310/40The network being an on-board power network, i.e. within a vehicle
    • H02J2310/48The network being an on-board power network, i.e. within a vehicle for electric vehicles [EV] or hybrid vehicles [HEV]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45Authentication, i.e. circuits for checking compatibility between one component, e.g. a battery or a battery charger, and another component, e.g. a power sourc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circuits adapted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the batter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起动装置是具有蓄电部的蓄电装置的起动装置。所述蓄电装置具备切换控制部,所述切换控制部切换为能够将所述蓄电部的电力向该蓄电装置的外部输出、或能够将该蓄电装置的外部的电力向所述蓄电部输入的起动状态与无法将所述蓄电部的电力向该蓄电装置的外部输出、或无法将该蓄电装置的外部的电力向所述蓄电部输入的非起动状态。所述起动装置具备设置于所述蓄电装置的外部并且能够与所述切换控制部电连接的电源部。

Description

起动装置、蓄电装置以及电力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起动装置、蓄电装置以及电力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具有蓄电部的蓄电装置被作为以电力机动车为首的移动体、便携终端等各种种类的电力装置的能源而利用。在该蓄电装置中存在如下蓄电装置,即,通过从蓄电装置的外部赋予既定的电压的控制信号,从而从不将蓄积于蓄电部的电力向蓄电装置的外部输出的非起动状态设为能够将蓄积于蓄电部的电力向蓄电装置的外部输出的起动状态,但与此相对,当未从蓄电装置的外部赋予上述的控制信号时维持非起动状态(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的电力装置具备对蓄电装置所输出的电力的变换进行控制的控制部(ECU)以及作为控制用的电源而利用的辅助蓄电池(铅电池)。控制部在利用辅助蓄电池的电力而活化之后,进而实施用于使用该电力而将蓄电装置设为起动状态的控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8/147046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每当将蓄电装置从非起动状态切换为起动状态时,需要使蓄电装置稳定地起动的量的电力直到蓄电装置起动。在专利文献1的方法中,在从辅助蓄电池供给用于将蓄电装置切换为起动状态的电力时,有时需要比较大的容量的辅助蓄电池。由此,有时应用蓄电装置的电力装置的便利性降低。
本发明是考虑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更加提高应用蓄电装置的电力装置的便利性的蓄电装置的起动装置、蓄电装置以及电力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为一种起动装置,其是具有蓄电部(1211)的蓄电装置(121)的起动装置(140、147B、147BB),其中,所述蓄电装置具备切换控制部(1219、1219S、1219T),所述切换控制部切换为能够将所述蓄电部的电力向该蓄电装置的外部输出、或能够将该蓄电装置的外部的电力向所述蓄电部输入的起动状态与无法将所述蓄电部的电力向该蓄电装置的外部输出、或无法将该蓄电装置的外部的电力向所述蓄电部输入的非起动状态,该起动装置具备设置于所述蓄电装置的外部并且能够与所述切换控制部电连接的电源部(147、147A、1471)。
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的所述蓄电装置设置为能够相对于具备动作部(130、135)的电力装置(1)装卸,所述蓄电装置的所述蓄电部与所述动作部经由第一电力传递路径(PL1)而电连接,所述电源部与所述切换控制部经由第二电力传递路径(PL2)而电连接。
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的所述起动装置具有供该起动装置的外部的电源连接的第一外部连接部(CN1、CN6b),所述电源部与所述第一外部连接部电连接。
在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的所述起动装置中,所述电源部与所述第一电力传递路径经由第三电力传递路径(PL3)而电连接。所述第三电力传递路径与所述第一外部连接部连接。
在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的所述起动装置中,所述电力装置或所述起动装置在所述第三电力传递路径上具备电力变换部(146)。
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的所述蓄电装置具备在所述第一电力传递路径上夹装且相互能够装卸地设置的一对第一电力连接部(121Pb)以及第二电力连接部(121P)中的所述第二电力连接部和在所述第二电力传递路径上夹装且相互能够装卸地设置的一对第三电力连接部(121Pab)以及第四电力连接部(121Pa)中的所述第四电力连接部。
在技术方案7记载的发明的所述起动装置中,所述第二电力连接部与所述第四电力连接部一体地设置。
技术方案8记载的发明的所述第二电力连接部与所述第四电力连接部单独独立地设置。
技术方案9记载的发明的所述蓄电装置具有:第二外部连接部(CN6b),其供该蓄电装置的外部的电源连接;以及第四电力传递路径(PL4),其将所述切换控制部与所述第二外部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四电力传递路径(PL4)与所述第二电力传递路径并联地设置。
技术方案10记载的发明的所述第二外部连接部设置为能够连接所述起动装置(147BB)。
技术方案11记载的发明的所述电力装置具备控制所述动作部的第一控制部(140M),所述起动装置(140)配置于与所述第一控制部接近的位置。
技术方案12记载的发明的所述第一控制部与对所述蓄电装置的断续部进行控制的第二控制部(1212S、1212T)经由通信路径能够通信地连接,所述蓄电装置具备在所述通信路径上夹装且相互能够装卸地设置的一对第一通信连接部(121bb与121cb)以及第二通信连接部(121b与121c)中的所述第二通信连接部。
技术方案13记载的发明的所述蓄电装置具备在所述第二电力传递路径上夹装且相互能够装卸地设置的一对第三电力连接部(121ab)以及第四电力连接部(121a)中的所述第四电力连接部,所述第二通信连接部与所述第四电力连接部一体地设置。
技术方案14记载的发明的所述起动装置(99S)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电力装置(1G)装卸。
技术方案15记载的发明的所述起动装置设置为能够与接受所述电力装置的利用者的该电力装置的起动的意思的输入部(99)通信、或能够与控制该输入部的控制部(160)通信,所述起动装置以基于向所述输入部输入的输入信息而将所述电源部的电力向该起动装置的外部供给的方式设置。
技术方案16记载的发明的所述起动装置设置有以与所述电源部串联的方式切换是否将所述电源部的电力向该起动装置的外部供给的开闭部(148B)。
技术方案17记载的发明的所述起动装置具备存储供与所述电力装置的利用许可相关的认证的认证信息的存储部(176)。
技术方案18记载的发明的所述起动装置具备设置为能够与所述电力装置的第一通信部(160)通信的第二通信部(170)。
技术方案19记载的发明的所述第二通信部设置为能够发送供所述电力装置的动作的动作信息或所述认证信息。
技术方案20记载的发明的所述起动装置具备与所述电源部(1471)不同的其他电源部(173)。
技术方案21记载的发明的所述蓄电装置具备第二电力端子(121P),所述第二电力端子是能够装卸地设置于第一电力端子(121Pb)的电力端子,所述第一电力端子是能够相对于该蓄电装置装卸地设置的电力装置(1)的电力端子,所述切换控制部具备在将所述蓄电部与所述第二电力端子连接的第一电力传递路径(PL1)上设置、且切换该电力传递路径[电路]的开闭的断续部(1213)。
技术方案22记载的发明的所述断续部包括第一断续部(1213M)以及与该第一断续部并联地设置的第二断续部(1213S)。
技术方案23记载的发明的所述切换控制部具备:信号变换部(1214),其使所述电源部的电力变化为切换所述切换控制部的输出状态的切换信号;以及断续控制部(1212S、1212T),其根据所述切换信号的检测来控制所述断续部,所述断续部包括通过控制而控制断续的多个半导体切换元件(1213S、1213M、1213P),所述断续控制部在未检测出表示输出许可的所述切换信号的情况下,以将所述多个半导体切换元件分别设为切断状态的方式进行控制,而生成所述蓄电装置的所述非起动状态,所述断续控制部在检测出表示所述输出许可的所述切换信号的情况下,以将所述多个半导体切换元件分别设为导通状态的方式进行控制,而生成所述蓄电装置的所述起动状态。
技术方案24记载的发明的所述电源部配置于具备对电力进行变换的电力变换部(130)的所述电力装置,所述电力变换部对来自起动了的所述蓄电装置的电力进行变换、或将变换而生成的电力送向起动了的所述蓄电装置。
技术方案25记载的发明的起动装置具备:输入端子(140p),其供来自所述蓄电装置的电力输入;以及输出端子(140a),其构成为能够将从所述电源部输出的电力的一部分输出。
在技术方案26记载的发明中,所述起动装置具备配置于从所述输入端子到所述输出端子的路径、并将对所述输入端子的电压进行变换后的电力向所述电源部供给的电压变换部(146),所述输入端子所容许的容许输入电压与所述输出端子所容许的容许输出电压互不相同。
技术方案27记载的发明的所述起动装置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蓄电装置装卸。
技术方案28记载的发明为一种电力装置,其具备使具有蓄电部(1211)的蓄电装置(121)充电或放电的动作部(130),所述蓄电装置具备切换控制部(1219、1219S、1219T),所述切换控制部切换为能够将所述蓄电部的电力向该蓄电装置的外部输出、或能够将该蓄电装置的外部的电力向所述蓄电部输入的起动状态与无法将所述蓄电部的电力向该蓄电装置的外部输出、或无法将该蓄电装置的外部的电力向所述蓄电部输入的非起动状态,使所述蓄电装置起动的起动装置(140)具备设置于所述蓄电装置的外部并且能够与所述切换控制部电连接的电源部(147、147A)。
技术方案29记载的发明的电力装置设置有形成在上部具有开口的收纳空间的第一收纳部(120)以及第二收纳部(80),所述蓄电装置收纳于所述第一收纳部,所述起动装置收纳于所述第二收纳部。
技术方案30记载的发明为一种蓄电装置,其具有蓄电部(1211),所述蓄电装置(121)具备:切换控制部(1219、1219S、1219T),其切换为能够将所述蓄电部的电力向该蓄电装置的外部输出、或能够将该蓄电装置的外部的电力向所述蓄电部输入的起动状态与无法将所述蓄电部的电力向该蓄电装置的外部输出、或无法将该蓄电装置的外部的电力向所述蓄电部输入的非起动状态;以及连接部(121a、CN6Ab),其供具有设置于所述蓄电装置的外部并且能够与所述切换控制部电连接的电源部(147、147A、1471)的起动装置(140、147A)连接。
发明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至30所述的发明,为一种起动装置,其是具有蓄电部的蓄电装置的起动装置,其中,所述蓄电装置具备切换控制部,所述切换控制部切换为能够将所述蓄电部的电力向该蓄电装置的外部输出、或能够将该蓄电装置的外部的电力向所述蓄电部输入的起动状态与无法将所述蓄电部的电力向该蓄电装置的外部输出、或无法将该蓄电装置的外部的电力向所述蓄电部输入的非起动状态,所述起动装置具备设置于所述蓄电装置的外部并且能够与所述切换控制部电连接的电源部,从而能够更加提高应用蓄电装置的电力装置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跨骑型电动车辆的左侧视图。
图2是图1的跨骑型电动车辆的剖视图。
图3A是用于对收纳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池的收纳部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3B是用于对收纳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池的收纳部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3C是用于对第一实施方式的ECU的配置进行说明的俯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二轮车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ECU的概要结构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源系统的概要结构图。
图7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池的设为起动状态的次序的流程图。
图7B是使图7A的活化信号ACT输出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池的设为非起动状态的次序的流程图。
图9是用于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池的状态转移进行说明的图。
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二轮车的框图。
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起动装置的概要结构图。
图12A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源系统的概要结构图。
图12B是用于对图12所示的电源系统进行说明的图。
图12C是第四实施方式的蓄电池的起动处理的流程图。
图12D是应用于第四实施方式的蓄电池的起动次序的流程图。
图13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电源系统的概要结构图。
图14是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源系统的概要结构图。
图15是第六实施方式的电源系统的概要结构图。
图16是第六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电源系统的概要结构图。
图17是第七实施方式的电源系统的概要结构图。
图18A是第八实施方式的电源系统的概要结构图。
图18B是图18A的钥匙开关的主视图。
图19是示出第八实施方式的蓄电池的起动时的处理的次序的流程图。
图20是示出第八实施方式的携带机的处理的次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以附图标记的朝向进行观看,左手LH、前方FR以及上方UP的各方向是指从驾驶中的乘员(利用者)观察到的方向。实施方式的电动二轮车是车辆、移动体、电力装置(电力设备)的一例。代表它们而举出电动二轮车为实施例,并对此进行说明。
在实施方式中“XX被充分地充电”是指XX的端子电压超过能够判定为可利用蓄积于XX的电力的基准电压的状态。在实施方式中“能够与XX电连接”包括经由连接器、端子、线缆、电路基板上的配线图案等而与“XX”以授受信号或电力的方式连接的接触型的连接以及与“XX”以电磁地授受信号或电力的方式连接的非接触型的连接这两方。上述的“能够电连接”包括向“XX”直接供给信号或电力以及通过向“XX”以外的电路“YY”供给信号或电力从而使与此相应的电路“YY”对“XX”供给信号或电力这两方。
在实施方式中“能够相对于XX装卸”或“装卸自如”是指将经由连接器、端子、线缆、电路基板上的配线图案等而与“XX”机械或电连接的状态设为安装状态(装配状态),不利用工具、或能够利用螺丝刀等通常的工具而比较容易地进行解除安装状态。上述的相对于“XX”为“安装状态”包括在相对于“XX”处于安装状态时被“XX”以外的“YY”机械支承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有时对具有相同的或类似的功能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实施方式所示的“蓄电装置”是暂时保管使利用电力的电力装置发挥功能的电力的保管对象物的一例。例如,“蓄电装置”是相对于利用电力的电力装置装卸自如地装配的电力的保管对象物的一例。在实施方式中,作为“蓄电装置”的一例,例示相对于利用电力而移动的移动体装卸自如地装配的蓄电装置。作为上述的移动体的一例,以应用于车辆(跨骑型电动车辆)的情况为中心进行说明。并且,对其他应用例的一部分也在后叙述。
图1是实施方式的跨骑型电动车辆的左侧视图。在图1中,示出具有低底板的轻骑型(日文:スク一タ型)的跨骑型电动车辆(以下,称为“电动二轮车1”)的一例。电动二轮车1是在转向车把2与车座26之间形成有供乘员放脚的低底板15的所谓的起动型车辆。电动二轮车1是以使设置于车身的内部的收纳盒80(图2)的容量更多的方式配置车身内的各部分的车辆的一例。
电动二轮车1利用设置于后轮WR的电动马达135的动力驱动而行驶。驱动该电动马达135的电力基于从蓄电池121供给的电力(称为供给电力。)。
转向车把2被仪表罩3覆盖。在转向车把2的车宽方向右侧设置有节气门握把2R,在其车身前方配设有前轮制动杆。另一方面,在车宽方向左侧设置有握把2L,在其车身前方配设有后轮制动杆28。
底板8以与就座于车座26的乘员的脚对置的方式配设。在底板8的前方侧配设有前盖罩7。在前盖罩7安装有对前照灯5以及组合灯6进行支承的中心板4。
在左右一对前叉10的下端部,绕车轴11轴旋转自如地支承有通过转向车把2而转向的前轮WF。在前叉10安装有覆盖前轮WF的上方的前挡泥板9。在前轮WF的后方在前盖罩7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配设有防止前轮WF卷起的沙、水等的侵入的前内罩12。
在低底板15的下部设置有收纳蓄电池121的收纳部120。收纳部120的侧方被左右一对侧罩13覆盖,收纳部120的下侧被底罩14覆盖。收纳部120的上端部开口,而形成为能够装卸蓄电池121(参照图3A、图3B。)。收纳部120的上端部的开口被开闭式的盖构件16覆盖。盖构件16的上表面形成低底板15的至少一部分。左右一对侧罩13的后方端部以与和其对应的一对后盖罩27相连的方式形成。在左右的后盖罩27的前端部之间配设有将它们连结的车座下板17。
在左方的后盖罩27配置有能够从外部操作的外部起动开关148E。外部起动开关148E是按扣型的开关(瞬时型开关),并对操作部(旋钮)被按压的状态进行检测。例如,外部起动开关148E的操作部被以不从后盖罩27的表面突出的方式形成的挠性的盖构件覆盖,而以免于来自外部的水的侵入的方式进行保护。乘员通过按压将外部起动开关148E的操作部覆盖的盖构件,能够使非起动状态的蓄电池121活化为能够利用、或使起动状态的蓄电池121非活化为无法利用。
在上述的情况下,配置有外部起动开关148E的位置为车身的侧方。乘员就座于车座26,观察车辆的前方而使电动二轮车1行驶。因此,配置有外部起动开关148E的位置脱离行驶中的乘员的视场。另外,外部起动开关148E的位置被决定为在行驶中不容易被操作那样的范围内。另外,并且,即使在行驶中万一外部起动开关148E被操作,也以不工作的方式控制电动二轮车1。
在车座26的下部设置有收纳盒80(参照图2。)。车座26将车身前方侧作为轴(轴26c)以使车座26的后部跳起的方式转动自如地形成。车座26兼作覆盖收纳盒80的上部开口的盖。以使车座26的车身前方面比收纳部120的后端部靠车身后方的方式配置车座26。另外,在后盖罩27的后端部配设有尾灯60。
电动马达135例如以使后轮WR的车轴23与电动马达135的输出轴同轴的方式配置。在将后轮WR轴支承为旋转自如的摆臂45(参照图2。)的左右侧面分别安装有摆臂罩22L、22R,在摆臂45的上部固定有后挡泥板24。摆臂45以摆臂枢轴38为轴摆动。在摆臂枢轴38的前方能够摆动地安装有停车架18。
后盖罩27的后端缘27a在车身侧视下向后方倾斜。对向电动马达135的供给电力进行控制的PCU(Power control unit)50以沿着该后端缘27a的方式向车身后方侧倾斜地配设。PCU50在收纳盒80的外部并且以被左右的后盖罩27与后端缘27a包围的方式配置。
例如,PCU50配设于在摆臂45的前端设置的摆臂枢轴38的后方且与后轮WR的前端部重叠的位置。用于将电力从PCU50供给到电动马达135的电力线缆以被后盖罩27、摆臂罩22L等保护的方式铺设。
在底板8配设有车宽方向右侧的钥匙开关旋钮99(钥匙开关)。例如,钥匙开关旋钮99被支承为能够以钥匙开关的面的垂直的轴为中心旋转,且构成为能够通过被操作而将钥匙开关设定为锁定、断开以及接通。
并且,能够在底板8的附近设置防盗装置、USB设备的连接端子等。防盗装置例如是如下装置,即,用于通过从将特定的识别信息无线发送的遥控钥匙(未图示)接收规定的识别信息,从而在该遥控钥匙被操作了的情况下,响应于此而许可电动二轮车1的操作。
在仪表罩3的车宽方向中央配设有显示车速、蓄电池余量等的仪表装置。在仪表罩3的车宽方向左侧配设有切换前照灯5的光轴的变光开关、指示灯开关以及喇叭开关等,在车宽方向右侧配设有用于切换动力特性的模式切换开关、向行人等报告车辆的接近的电子音的停止开关等。这些电装件在蓄电池121处于起动状态的期间发挥功能。
图2是图1的跨骑型电动车辆的剖视图。图2所示的截面包括沿电动二轮车1的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车身中心轴。在转向车把2的下端部设置有旋转自如地轴支承于车架F的头管F1的转向柱42以及支承左右一对前叉10的底桥43。
在头管F1的后表面连接有向车身后方下方延伸的主框架F2。主框架F2以支承蓄电池盒120以及摆臂45的方式形成。
蓄电池121收纳于在低底板15的下部的收纳部120内配设的蓄电池壳体120C。该图2所示的状态是打开了将蓄电池121与蓄电池壳体120C的上方覆盖的盖构件16的状态(参照图3A。)。盖构件16能够从车身取下。需要说明的是,蓄电池121的充电通过将蓄电池121从车身取下,并使用专用的充电器而进行。专用的充电器能够与蓄电池121电连接而进行充电,并且是具有能够机械结合的结构的电力装置的一例。在专用的充电器进行蓄电池121的充电的情况下,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将蓄电池121从非起动状态设为起动状态后实施期望的充电。
摆臂45形成为利用从摆臂枢轴38向上方延伸出的臂部47按压后缓冲器70的悬臂式。后缓冲器70的车身后方侧的轴支承部70a配置于臂部47的上端,后缓冲器70的车身前方侧的轴支承部70b配置于车架F侧。后缓冲器70绕轴支承部70a以及轴支承部70b各轴摆动自如地支承。由此,后缓冲器70配设于蓄电池121与PCU50之间。
在尾灯60的上方配设有用于将开闭式的车座26保持在闭状态的车座限制机构26d。能够通过操作车座限制机构26d而解除车座26的闭状态的保持。
如上所述,收纳盒80配设于车座26的下方且后缓冲器70以及PCU50的上方。收纳盒80形成为与车身前方侧的顶底尺寸相比车身后方侧的顶底尺寸较小。由收纳盒80形成的收纳空间81成为被收纳盒80的外周壁与车座底板26b包围的空间。
在收纳盒80内的靠车辆后方的位置设置有供起动装置140配置的起动装置配置部140S。例如,起动装置140形成为与车身分体的单元。“与车身分体”是指相对于车身的起动装置配置部140S以容易装卸的状态安装、或能够相对于车身的起动装置配置部140S后装。如图3C所示那样,例如,起动装置配置部140S也可以设置于供作为电装件的一部分的熔断器收纳的熔断器盒FB的附近、或熔断器盒FB的内部。
图3A与图3B是用于对收纳实施方式的蓄电池121的收纳部120进行说明的立体图。在图3A中示出将盖构件16从车身取下了的状态。蓄电池121以收纳于收纳部120(第一收纳部)的状态配置。
例如,蓄电池121在下端部配置有连接器,并在上端部设置有把手。蓄电池121形成为以下端部为基准到上端部的高度比其宽度长的大致长方体。在此,将蓄电池121以放平的状态收纳于收纳部120,以抑制低底板15的高度。
在图3B中示出为了装卸蓄电池121而使蓄电池121立起的状态。蓄电池121配置于蓄电池壳体120C内。
例如,将蓄电池121以收于在车身侧设置的蓄电池壳体120C的状态收纳于收纳部120。在收纳部120内设置有支架,在支架设置有用于将蓄电池壳体120C支承为以沿着车身的左右方向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自如的轴部。蓄电池壳体120C形成为能够以该轴部为中心转动。例如,在装配蓄电池121时,设为使蓄电池壳体120C的开口部朝向上方的状态,使蓄电池121以收于蓄电池壳体120C内的方式向下方向移动。在拆下蓄电池121时,设为使蓄电池壳体120C的开口部朝向上方的状态,使收于蓄电池壳体120C内的蓄电池121向上方向移动。在将蓄电池121收纳于收纳部120时,以将蓄电池壳体120C的开口部朝向车身后方的状态配置。
图3C是用于对实施方式的起动装置140的配置进行说明的俯视图。该图3C所示的俯视图示出设为将车座26打开并立在车身前方FR侧的状态而从开口侧(车身上方侧)俯视收纳盒80(第二收纳部)内得到的状况。示出在收纳盒80内的车身后方侧配置有熔断器盒FB并在熔断器盒FB的外侧配置有起动装置140的状态。能够在不拆下熔断器盒FB的盖的状态下目视起动装置140的外观。例如,当以电动二轮车1(移动体)的行进方向为基准,在收纳盒80的开口的前后方向的中央将收纳盒80分为前方与后方时,起动装置140设置于后方侧。在起动装置140,显示起动装置140的控制状态的LED设置于能够从上方目视确认的位置,仅通过打开车座26,就能够确认其LED的显示。
电动二轮车1利用从蓄电池121经由电路110而从PCU50内的PDU(Power DeviceUnit)130供给的电力,驱动电动马达135,并通过将驱动了该电动马达135时的旋转动力向后轮WR传递而行驶。
实施方式的蓄电池121可以作为一个蓄电池单元而形成,或者也可以分割为多个蓄电池单元而形成。以下的说明例示应用一个蓄电池121的事例,但不限制于此。所搭载的蓄电池121的状态例如由配置于蓄电池121内的BMU1212(图4)管理。
图4是实施方式的电动二轮车1的控制系统100的框图。
控制系统100包括电路110、蓄电池121、PDU130(负载)、起动装置140以及MCU140M。
电路110将蓄电池121(蓄电装置)与包括接触器115以及PDU130的PCU50电连接。在图4所示的连接中,示出将蓄电池121、接触器115以及PDU130串联连接的事例。需要说明的是,PDU130与MCU140M的组合是前述的PCU50的一例。电动二轮车1的行驶例如由MCU(MainControl Unit)140M等控制。
例如,电路110包括在控制信号等的传播中利用的依照CAN通信规格的CAN-BUS(通信线)。至少蓄电池121、起动装置140以及MCU140M连接于CAN-BUS,并经由CAN-BUS而通信。例如,从起动装置140发送的信号通过CAN-BUS向能够接收信号的蓄电池121、MCU140M等各器件传播。起动装置140基于来自各器件的响应的有无等来监视经由CAN-BUS的通信状态。需要说明的是,电路110的连接并不限制于此,也可以是其他连接方式。
蓄电池121是蓄电装置的一例。蓄电池121具有锂离子蓄电池、镍氢蓄电池、铅蓄电池等二次电池型的多个单蓄电池单体。通过将多个单蓄电池单体串联连接多个并卡止,从而蓄电池121产生依照其标称电压的电压。例如,标称电压优选选择比设为原动机型的车辆中的原动机的启动用的蓄电池的电压(例如12V。)高的48V、96V等电压,以减少电动马达135的驱动电流。需要说明的是,并不限制于此,也可以选择任意的电压。来自蓄电池121的电力经由电路110而向控制电动马达135的输出的PDU1 30供给,例如在由PDU130从直流变换为三相交流后,向作为三相交流马达的电动马达135供给。PDU130是所谓的逆变器。PDU1 30使具有蓄电池主体1211的蓄电池121充电或放电。
并且,蓄电池121的输出电压由DC/DC转换器(未图示)降压为低电压(例如12V。),并向MCU140M等控制系统部件供给。另外,由DC/DC转换器降压了的低电压的电力的一部分向包括前照灯5、组合灯6、尾灯60等的通常电装部件供给。需要说明的是,该DC/DC转换器的输出也可以不与起动装置140的输入连接。在该情况下,从起动状态的蓄电池121将其输出电压向起动装置140供给。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动二轮车1能够不具备与和MCU140M的电源电压对应的该低电压的电路直接连接、且使上述的低电压成为额定电压的蓄电池而构成。
蓄电池121例如使用将AC100V利用为电源的充电器(未图示)等而预先充电。在充电后蓄电池121搭载于电动二轮车1。
实施方式的蓄电池121具备蓄电池主体1211(蓄电部)、BMU(Battery ManagingUnit)1212、双向开关1213(开闭部、断续部)、绝缘部1214、CAN-BUS收发机1215(以下,称为收发机1215。)、蓄电池电源部1216(以下,简称为电源部1216。)、切换控制部1219、高电位侧端子121P、低电位侧端子121N以及连接器121C。
蓄电池主体1211构成由串联连接的多个单体形成的二次电池。
双向开关1213设置为与蓄电池主体1211串联,并通过后述的切换控制部1219的控制来决定其导通状态。双向开关1213设置于将蓄电池主体1211与高电位侧端子121P(第二电力端子)之间相连的电力传递路径PL上,并切换构成电力传递路径PL的电路的开闭。
BMU1212检测蓄电池主体1211的状态,并将检测出的状态向起动装置140等通知。例如,BMU1212具备电池控制部1212B、通信控制部1212C。电池控制部1212B例如检测蓄电池主体1211的各单体的状态(电压、SoC等)的变化,并以使各单体的充电状态变得均匀的方式进行调整。通信控制部1212C与起动装置140按照规定的协议通信。例如,通信控制部1212C在与起动装置140之间通信用于控制蓄电池121的充放电的信息。并且,BMU1212也可以设置对活化信号ACT进行检测的活性信号检测部1212A。活性信号检测部1212A例如检测活化信号ACT的状态。活化信号ACT是起动信号的一例。
绝缘部1214由光耦合器等构成,且针对BMU1212与连接器121C之间的信号,将BMU1212侧与连接器121C侧电绝缘。例如,绝缘部1214将从连接器121C的端子a朝向BMU1212供给的活化信号ACT电绝缘而进行变换,并向BMU1212供给。需要说明的是,与绝缘部1214连接的连接器121C的端子a经由Activate线1217而与起动装置140连接。另外,绝缘部1214设置于BMU1212与收发机1215之间,并将BMU1212与收发机1215之间的信号电绝缘而进行变换。
收发机1215将在BMU1212与起动装置140之间的通信中利用的信号变换并双向中继。例如,起动装置140与蓄电池121按照CAN规格经由CAN-BUS而通信。该情况下的收发机1215相对于绝缘部1214设置于连接器121C侧。与收发机1215连接的连接器121C的端子b以及端子c经由CAN通信线1218而与CAN-BUS连接。收发机1215使与CAN-BUS的电连接条件(CAN规格的物理条件)充足。
电源部1216当蓄电池121成为起动状态时,从蓄电池主体1211接受电力的供给,并将该电力的一部分向BMU1212、绝缘部1214等供给。例如,电源部1216相对于绝缘部1214设置于蓄电池主体1211侧,并与连接器121C侧电绝缘。
如上所述,利用蓄电池121的电力而发挥功能的蓄电池管理部(BMU1212)与收发机1215被绝缘部1214相互电绝缘。
切换控制部1219从起动装置140检测表示有意义的活化信号ACT,并使用作为活化信号ACT而供给的电力,控制双向开关1213的状态。切换控制部1219从连接器121C侧接受电力。切换控制部1219基于电源部1216的输出状态(输出电压),切换双向开关1213的控制。例如,切换控制部1219通过检测电源部1216的输出电压,从而间接地检测电源部1216未输出超过规定值的电力(电压)的状态、即蓄电池121的非起动状态。在检测出活化信号ACT的情况下,切换控制部1219使双向开关1213的状态转移为接通状态。在电源部1216输出超过规定值的电力(电压)的状态、即蓄电池121的起动状态下,在检测出活化信号ACT的情况下,切换控制部1219使双向开关1213的状态转移为断开状态。切换控制部1219具备使响应从活化信号ACT的检测出延迟到执行双向开关1213的状态转移的延迟电路(定时器电路)。
需要说明的是,切换控制部1219与双向开关1213的组也可以使用相互电绝缘的继电器而构成。例如,切换控制部1219也可以具备双向开关1213。关于由切换控制部1219进行的双向开关1213的控制的详细情况见后述。
高电位侧端子121P是蓄电池121的正极。低电位侧端子121N是蓄电池121的负极。在双向开关1213处于导通状态的情况下,在高电位侧端子121P与低电位侧端子121N之间产生期望的电压。
连接器121C包括用于授受用于对蓄电池121进行控制的信号的多个信号端子。例如,在经由连接器121C而授受的信号中包括用于使蓄电池121活化的活化信号ACT以及用于BMU1212与起动装置140通信的信号。连接器121C除了包括这些信号用的端子以外,还包括接地端子等。上述的连接器121C是授受电气信号的情况的一例,并不限制于此,也可以适当变更。
在蓄电池121的充放电的状况下,蓄电池主体1211的蓄电量、温度、活化信号ACT等被BMU1212监视,监视的结果通过通信而与后述的起动装置140共有。BMU1212也可以通过利用来自起动装置140的控制指令或上述的监视结果控制双向开关1213等,从而限制蓄电池主体1211等的充放电。
接触器115设置于蓄电池121的高电位侧端子121P与PDU130之间。接触器115使蓄电池121的高电位侧端子121P与PDU130之间的电连接断续。接触器115在导通状态下将蓄电池121与PDU130连接,并在切断状态下将该连接解除。
MCU140M具备CAN-BUS收发机143M(以下,称为收发机143M。)以及管理部145M。向MCU140M例如输入来自节气门(油门)传感器180的输出要求的信息。管理部145M基于输入到MCU140M的输出要求的信息,控制接触器115、PDU130等。MCU140M利用来自成为起动状态的蓄电池121的电力而运转,并当蓄电池121成为非起动状态时将功能停止。
MCU140M通过控制接触器115,从而限制来自蓄电池121的电力的供给。MCU140M通过控制PDU130向电动马达135供给的电力,从而控制电动马达135的驱动。
起动装置140是使处于功能停止状态的蓄电池121起动的起动装置。起动装置140例如作为安装有连接器CN1至CN4以及电路部件的单元(印刷配线基板)140PB而构成。
进而,参照图5,对实施方式的起动装置140的结构例进行说明。图5是实施方式的起动装置140的概要结构图。
对连接器CN1的各端子说明电动二轮车1的主体侧的连接目的地。
连接器CN1具备端子a至c、p、n以及g。将CN1的端子a至c、p、n以及g分别称为端子140a至140c、140p、140n以及140g。连接器CN1与和其对应的主体侧连接器CN1b连接。主体侧连接器CN1b具有与连接器CN1的各端子对应的端子。在以下的说明中,以连接器CN1的各端子为代表而进行说明。
端子140a(输出端子)经由Activate线1217而与蓄电池121的连接器121C内的端子a连接。端子140b与140c在起动装置140的外部与CAN-BUS连接。端子140p是电源端子(电力端子)。例如,端子140p(输入端子)与和蓄电池121的正极侧的端子121P(第二电力端子)对应的端子121Pb(第一电力端子)连接。端子140g与成为共通电位的极(低电位侧端子121Nb)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蓄电池121的负极侧的电位设为基准电位。端子140g与和蓄电池121的负极侧的低电位侧端子121N对应的低电位侧端子121Nb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端子140n是预备端子。
连接器CN2具备供充电装置150等连接的一对端子。例如,连接于连接器CN2的充电装置150将用于使蓄电池121起动的电力向起动装置140供给。需要说明的是,充电装置150对从充电装置150的外部供给的直流电力进行变换,并对二次电池147进行充电。
连接器CN3具备供外部起动开关148E连接的端子a和b以及供报告部142B连接的端子c和d。在连接于连接器CN3的端子a和c的配线L1、L2设置有用于限制过电压的过电压保护电路OVP。
在连接器CN4连接外部装置200。连接器CN4具备端子a至d。例如,连接器CN4以依照USB规格的形状形成。例如,连接于连接器CN4的外部装置200利用活化了的状态的蓄电池121的电力而进行充电。起动装置140经由连接器CN4而使蓄电池121的电力放电。需要说明的是,在放电用时不将外部装置200与起动装置140连接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该连接器CN4向单元140PB的安装。
例如,起动装置140(电力变换部)具备活化信号生成部141、输出部142A、报告部142B、142C、CAN-BUS收发机143(以下,称为收发机143。)、放电部144、管理部145、DC/DC变换部146、二次电池147(电源部)、开关148以及DC/DC变换部149。
活化信号生成部141生成用于将蓄电池121设为能够利用的状态的活化信号ACT。活化信号生成部141的输出与端子140a连接,活化信号生成部141将活化信号ACT向端子140a输出。活化信号生成部141将活化信号ACT经由Activate线1217(图4)而向蓄电池121供给。由此活化信号生成部141能够控制蓄电池121的起动状态。
例如,活化信号生成部141包括DC/DC变换部141a。DC/DC变换部141a当其输入电压成为额定输入电压范围时,与此相应地,输出规定的直流电压。该规定的直流电压相当于表示活化信号ACT的有意义的直流电压。活化信号生成部141将DC/DC变换部141a所生成的直流电压输出,由此,输出活化信号ACT处于有意义的状态这一情况。
活化信号生成部141的输入经由配线L1而与连接器CN3的端子a连接。在连接器CN3连接有外部起动开关148E,因此活化信号生成部141的输入经由连接器CN3的端子a而与外部起动开关148E的第一极连接。外部起动开关148E的第二极经由连接器CN3的端子b和配线L2而与后述的二次电池147的正极连接。活化信号生成部141根据乘员的外部起动开关148E的操作,将二次电池147的端子电压作为活化信号ACT而输出,从而控制蓄电池121的起动状态。
输出部142A根据来自管理部145的控制而驱动作为在起动装置140的外部设置的负载电路的报告部142B。输出部142A包括发射极接地型的缓冲器电路(晶体管一级逆变器电路)142a以及电阻142b。LED、铃(chime)是上述的报告部142B的一例,并经由连接器CN3而与起动装置140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代替设置于起动装置140的外部的报告部142B,而在起动装置140的内部设置报告部142C。上述的报告部142C是起动装置140所具备的报告部的一例。
LED145D设置于起动装置140,并根据来自管理部145的控制而由缓冲器电路145Da驱动。缓冲器电路145Da具有与晶体管电路142a相同的结构。
收发机143将在BMU1212与起动装置140之间的通信等中利用的信号变换并双向中继。例如,起动装置140与蓄电池121按照CAN规格经由CAN-BUS而通信。该情况下的收发机143使与CAN-BUS的电连接条件(CAN规格的物理条件)充足。收发机143将由后述的DC/DC变换部149生成的直流电压作为电源而利用。因此,收发机143在DC/DC变换部149输出规定的电压的期间被活化,并能够进行经由CAN-BUS的通信。
放电部144将蓄积于活化了的蓄电池121的电力消耗,而使该电力放电。放电部144例如具备DC/DC变换部144a以及设定部144b。DC/DC变换部144a的输入与连接器CN1的端子p(输入端子)连接。DC/DC变换部144a的输出与DC/DC变换部149的第二输入以及设定部144b连接。DC/DC变换部144a基于从蓄电池121供给的直流电力,生成用于对后述的二次电池147进行充电的电压的直流电力并将该直流电力从输出端子输出。需要说明的是,DC/DC变换部144a所输出的电压优选与从连接器CN4的端子a输出的电压建立对应关系来决定。例如,该电压也可以依照由USB规格规定的电压。
设定部144b的多个输出与连接器CN4的端子b以及端子c连接。设定部144b将与设定相应的电压向连接器CN4的端子b以及端子c输出。设定部144b的上述的设定优选根据与连接器CN4连接的装置的种类来决定。
管理部145例如具备通信处理部145c、状态检测部145s、计时部145t以及控制部145tc(参照图4)。
需要说明的是,管理部145例如是包括CPU等处理器的半导体装置。上述的半导体装置以将DC/DC变换部149设为电源的方式构成,并在DC/DC变换部149输出规定的电压的期间被活化。既可以通过该处理器执行规定的程序从而实现通信处理部145c、状态检测部145s、计时部145t、控制部145tc等功能部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通过电路的组合(circuitry)来实现上述功能部的一部分或全部。管理部145也可以利用内部所具备的存储部的存储区域来通过由处理器进行的规定的程序的执行来执行各数据的转送处理以及用于起动控制的处理。也可以对管理部145例如应用控制用的微处理器(半导体装置)。以下,依次对上述的各部分进行说明。
通信处理部145c经由收发机143以及CAN-BUS而与蓄电池121的BMU1212通信。
状态检测部145s基于由通信处理部145c进行的与蓄电池121的通信的结果,对接受了活化信号ACT的蓄电池121的状态、与蓄电池121的通信状态等进行检测。
状态检测部145s基于检测出的结果,以能够识别该结果的显示方法使报告部142B的LED以及LED145D点亮。能够识别检测出的结果的显示方法优选使重复报告部142B的LED以及LED145D的点亮状态与熄灭状态的周期、在该周期中点亮状态的比率(DUTY)等按照预先设定的规定的规则来显示。需要说明的是,LED145D设置于单元PB上。
计时部145t例如是包括对规定的周期的时钟脉冲进行计数的计数器的时限定时器。控制部145tc例如在管理部145的通电后执行初始化处理,之后进行检测直到经过规定的时间。计时部145t优选对从外部起动开关148E(输入部)接受乘员的意思(例如,基于乘员的要求进行的操作)起的经过时间进行计测。在该情况下,优选使用平均值将在管理部145的通电后执行初始化处理的时间近似。
控制部145tc当经过上述的规定的时间时,控制DC/DC变换部149,而使活化信号ACT从DC/DC变换部149输出。
例如,控制部145tc优选以在计时部145t计测出的经过时问成为规定以上时使切换控制部1219切换的方式、或以在计时部145t计测出的经过时间小于规定时不使切换控制部1219切换的方式进行控制。对上述的经过时间进行比较时的基准值(阈值)例如也可以设为1秒等。
需要说明的是,计时部145t计数从对蓄电池121的BMU1212通知要求起的经过时间。控制部145tc优选在直到由计时部145t计数的计数结果达到规定的值为止不存在对该要求的响应时,检测通信的异常,并根据其检测结果决定LED145D以及LED145E的显示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管理部145也可以构成为对后述的DC/DC变换部146的充电电流的大小的基准值进行调整。
DC/DC变换部146是通过期望的大小的电压的定电压控制或期望的大小的电流的定电流控制而生成用于对后述的二次电池147进行充电的直流电力的直流电力变换器。DC/DC变换部146的第一输入与连接器CN1的端子140p连接。DC/DC变换部146的第二输入与连接器CN2的端子a连接。DC/DC变换部146生成用于对后述的二次电池147进行充电的直流电力并将该直流电力从输出端子输出。DC/DC变换部146的输出端子经由单元PB上的配线L2而与后述的二次电池147的正极以及连接器CN3的端子b连接。
DC/DC变换部146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包括电力变换用的半导体装置146IC及其周边电路以及定电压二极管146ZD。半导体装置146IC检测由与OUT端子连接的分压电阻器RVD分压的电压来作为FB端子的电压,而构成为能够实施输出电压的定电压控制。半导体装置146IC在内部包括检测输出电流的电流传感器,并构成为能够基于输出电压的检测结果以及输出电流的检测结果来实施输出电流的定电流控制。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调整与PROG端子连接的多个电阻(RIT)的合成阻抗,从而能够调整输出电流。驱动器146Q是用于为了调整半导体装置146IC的输出电流的大小而根据管理部145的控制来切换电阻(RIT)的合成阻抗的开关。
半导体装置146IC通过LED146D的点亮状态来显示充电中的状态。在DC/DC变换部146的周边电路设置有用于使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分别稳定化的电容器以及用于以免于向连接器CN2的端子a输出过电压的方式进行保护的定电压二极管146ZD等。半导体装置146IC也可以构成为以确保规定的长度的充电期间的方式限制充电时间。也可以代替于此,构成为不进行充电时间的限制,而根据电压以及电流的检测结果来中断充电。
二次电池147以其负极端子接地、且其正极端子与DC/DC变换部146的输出端子并联的方式连接。二次电池147通过DC/DC变换部146的输出电压而被充电,并蓄积用于使蓄电池121起动的电力。
开关148是在连接器CN3的端子a与端子b之间以并联的方式连接的开关。在连接器CN3连接有外部起动开关148E,因此开关148以与外部起动开关148E并联的方式结线。开关148与外部起动开关148E均为暂时(temporary)型的开关、即只在按压操作旋钮的期间其接点导通的类型的开关。
DC/DC变换部149的第一输入与活化信号生成部141的输入相同地,经由连接器CN3的端子a而与外部起动开关148E连接。DC/DC变换部149的第二输入与DC/DC变换部144a的输出连接。DC/DC变换部149的输出与形成管理部145的半导体装置以及收发机143的电源端子连接。DC/DC变换部149当第一输入以及第二输入中的任一个的输入电压成为额定输入电压范围时,与此相应地生成并输出用于使管理部145以及收发机143发挥功能的直流电压。
如上述那样构成的起动装置140能够根据外部起动开关148E的操作来控制蓄电池121的起动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电压变换部146配置于从连接器CN1的端子140p(输入端子)到连接器CN1的端子140a(输出端子)的路径,并将对端子140p的电压进行变换后的电力向二次电池147(电源部)供给。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端子140p所容许的容许输入电压与端子140a所容许的容许输出电压互不相同。
在二次电池147与切换控制部1219之间存在从二次电池147向切换控制部1219输送电力的电力传递路径的电路。将该路径称为起动路径。当具体说明起动路径时,例如是如下路径,即,以起动装置140内的二次电池147为起点,通过配线L2、外部起动开关148E、配线L1、活化信号生成部141以及连接器CN1,并经过Activate线1217而从蓄电池121的连接器CN121C到达切换控制部1219。
并且,在蓄电池121的蓄电池主体1211与切换控制部1219之间存在从蓄电池主体1211向切换控制部1219输送电力的电力传递路径的电路。将该路径称为起动中路径。当具体说明起动中路径时,例如是如下路径,即,以蓄电池121内的蓄电池主体1211为起点,经过开关1213以及电力传递路径PL而通过高电位端子121P,并经过车辆BD内的电力配线而通过起动装置140的连接器CN1的端子140p、配线L3、DC/DC变换部146、配线L2、外部起动开关148E、配线L1、活化信号生成部141以及连接器CN1,且经过Activate线1217而从蓄电池121的连接器CN121C到达切换控制部1219。需要说明的是,在保持在配线L2连接有二次电池147的状态的状态下,上述的路径成立。
蓄电池121通过利用起动装置140,从而具备起动路径以及与起动路径并联的起动中路径来作为对切换控制部1219的电力传递路径。
蓄电池121能够在搭载于电动二轮车1的状态下通过上述的两个路径接受控制用的电力,并按照来自起动装置140等的控制来决定运行状态。
接着,参照图6对实施冲击电流的抑制控制的蓄电池121进行说明。图6是实施方式的电源系统的概要结构图。在图6中,从其左侧起,外部起动开关148E、起动装置140、蓄电池121以及车身BD内的车身侧电路依次排列。
蓄电池121中的开关1213具备相互并联连接的主继电器的开关1213M(第一断续部)与辅助继电器的开关1213S(第二断续部)。开关1213M的导通状态(或导通开始阶段)的阻抗形成得比较小。与此相对,开关1213S的导通状态的阻抗形成为规定的大小以上。当对开关1213M的导通状态的阻抗与开关1213S的导通状态(或导通开始阶段)的阻抗进行比较时,后者的阻抗较大。开关1213S的导通状态的阻抗优选以将冲击电流减轻为期望的大小为目的来决定。此时,优选将蓄电池121的充电时的条件也加入考虑来决定。
开关1213M与开关1213S构成开关1213。电源部1216的电源输入与开关1213M以及开关1213S的高电位输出端子121P侧连接。
切换控制部1219具备切换控制部1219M以及切换控制部1219S。切换控制部1219M根据活化信号ACT的状态来控制开关1213M。切换控制部1219S根据活化信号ACT的状态来控制开关1213S。切换控制部1219M与切换控制部1219S具备长度互不相同的定时器。与切换控制部1219M相比,切换控制部1219S的定时器的长度较短。切换控制部1219S的定时器的长度也可以为0。并且,切换控制部1219S也可以调整开关1213S的等效阻抗。
根据上述的结构,蓄电池121具备将蓄电池主体1211与切换控制部1219电连接的电力传递路径[电路],来作为和二次电池147(电源部)与切换控制部1219之间的电力传递路径[电路]即起动路径并联的电力传递路径。
参照图7以及图8对实施方式的蓄电池121的起动次序以及非起动次序进行说明。
<起动次序>
首先,示出蓄电池121的典型起动次序的一例。
乘员对电动二轮车1进行以下的操作。
(1)乘员例如在开始电动二轮车1的利用的阶段,操作钥匙开关旋钮99,将钥匙开关设置为锁定或断开。
(2)乘员将已充电的蓄电池121搭载于电动二轮车1。
(3)乘员长按外部起动开关148E并进行操作。
(4)乘员确认铃的鸣动,以此时为基准在经过规定时间(例如,约1秒)后,操作钥匙开关旋钮99,将钥匙开关设置为接通。
(5)乘员使停车架18返回车身侧。
(6)乘员握住后轮制动杆28并持续规定时间(例如,约2秒),之后使后轮制动杆28离开。
(7)乘员操作节气门握把2R而开始行驶。
在上述中,关于(1)、(2)以及(5),只要满足上述的条件则能够省略。关于上述的(3)以及(4),参照图7A以及图7B对用于蓄电池121的活化的控制进行说明。图7A是实施方式的蓄电池121的设为起动状态的次序的流程图。
在起动装置140的初始状态(S10)下,二次电池147被充分地充电,主继电器的开关1213M与辅助继电器的开关1213S这两方处于断开状态。起动装置140使外部起动开关148E的操作待机(SA10)。需要说明的是,未对管理部145通电。
蓄电池121的初始状态如上所述未被充分地充电,但由于为主继电器的开关1213M以及辅助继电器的开关1213S这两方成为断开状态的非起动状态,因此停止了其输出(SB10)。
MCU140M处于未被供给电源的停止中的状态(SC10)。
首先,当由乘员进行按压外部起动开关148E并持续规定时间的操作(将其简称为“外部起动开关操作”。)时,起动装置140的活化信号生成部141以及DC/DC变换部149检测伴随着外部起动开关操作而上升的电压(称为“输入电压”。)并开始电压变换。慢于此,管理部145在被供给来自DC/DC变换部149的电力后,当检测出上述的输入电压时(SA1 1),开始蓄电池起动定时器的计数(SA12)。之后,管理部145也持续进行上述的输入电压的检测。管理部145当满足规定的条件时,与此相应地控制活化信号生成部141,而从活化信号生成部141对蓄电池121输出活化信号ACT(SA13)。此时,优选以显示活化信号ACT被输出而开始使蓄电池121起动的控制这一情况的方式,例如通过铃的鸣动等而从报告部142B或142C进行报告。
在此,参照图7B对上述的SA13中的规定的条件进行说明。图7B是使图7A的活化信号ACT输出的处理的流程图。
在结束了SA12后,管理部145判定蓄电池起动定时器是否超过规定值(SA131)。在蓄电池起动定时器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管理部145判定外部起动开关操作是否正在持续(SA132)。在外部起动开关操作正在持续的情况下,管理部145控制活化信号生成部141,从活化信号生成部141对蓄电池121输出活化信号ACT(SA133),使处理进入SA17。
与此相对,在上述的SA131中蓄电池起动定时器未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或在SA132中外部起动开关操作没有正在持续的情况下,管理部145不输出上述的活化信号ACT,而使处理返回S10。
返回图7A继续说明。蓄电池121的切换控制部1219S检测出活化信号ACT(SB13),将开关1213S(辅助继电器)控制为接通状态(SB14)。由此,在蓄电池121内的电路中开始预充电。
切换控制部1219M与上述一并地开始驱动电力供给待机定时器的计时(SB1 5)。切换控制部1219M当驱动电力供给待机定时器期满时,将开关1213M(主继电器)控制为接通状态(SB16)。由此,蓄电池121成为能够进行驱动用电力的供给的状态。电源部1216将表示供电中的信号对切换控制部1219供给。
蓄电池121根据负载的运转而输出驱动用电力(SB17)。
例如,当进行钥匙开关旋钮99的操作时,通过MCU140M的控制而使接触器115成为接通状态,能够进行驱动用电力向电动马达135的供给。MCU140M与此相应地执行初始化处理(SC17),并在结束了初始化处理的阶段待机。
当对起动装置140供给来自蓄电池121的电压(驱动用电力)时,起动装置140基于此对二次电池147进行充电(SA17)。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对起动装置140供给来自蓄电池121的电压(驱动用电力),因此放电部144的DC/DC变换部141a将来自蓄电池121的电压降压为规定的电压,且将其向DC/DC变换部149输送,并成为管理部145等的电源的电力。由此,向管理部145的电源供给的电力成为基于来自蓄电池121的电力得到的电力,并被稳定化。
按照上述的次序,蓄电池121持续进行驱动用电力的供给(SB20),电源部1216将表示供电中的信号对切换控制部1219持续供给。MCU140M基于节气门握把2R的操作的检测结果来控制PDU130,而控制电动马达135的驱动(SC20),由此电动二轮车1成为能够行驶的状态(S20)。
需要说明的是,起动装置140成为能够检测外部起动开关148E的操作的状态(SA30)。除了上述的处理以外,起动装置140的管理部145也可以与蓄电池121的BMU1212通信,而检测蓄电池121的状态等,并使其结果显示于LED145E。
需要说明的是,当蓄电池121成为起动状态时,起动装置140能够利用来自蓄电池121的电力。在蓄电池121成为起动状态的期间内,成为二次电池147被充电的期间,也包括起动装置140内所需的电力在内,利用来自蓄电池121的电力。这对于后述的“结束次序”也是相同的。
<结束次序>
接着,示出蓄电池121的典型的结束次序的一例。
乘员在驾驶结束后对电动二轮车1进行以下的操作。
(1)乘员操作钥匙开关旋钮99,而将钥匙开关设置为断开。
(2)乘员对外部起动开关148E超过规定时间(例如,约1秒)地长按并进行操作。
由此,蓄电池121成为非起动状态。
关于上述的(2),参照图8对用于蓄电池121的非活化的控制进行说明。图8是将实施方式的蓄电池121设为非起动状态的次序的流程图。
该图8中的起动装置140的初始状态(SA30)相当于前述的图7的次序的最后的状态。在蓄电池121的初始状态下,蓄电池121的开关1213M(主继电器)以及开关1213S(辅助继电器)均处于接通状态,且处于活化状态(SB20)。MCU140M为钥匙开关被设置为断开的驾驶要求操作中断了的状态(SC30A)。
首先,当如前述那样进行外部起动开关操作时,起动装置140的活化信号生成部141以及DC/DC变换部149检测与外部起动开关操作相伴的输入电压而开始电压变换。已经被以电源用供给了电力的管理部145当检测出上述的输入电压时(SA31),开始驱动电力供给待机定时器的计数(SA32)。之后,管理部145也持续进行上述的输入电压的检测。管理部145在满足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与此相应地控制活化信号生成部141,从活化信号生成部141对蓄电池121输出活化信号ACT(SA33)。此时,例如,管理部145不从报告部报告铃的鸣动等,从而能够与起动时的事件区别。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规定的条件可以与前述的SA13所示的条件相同。在该情况下,能够应用图7B的处理。
蓄电池121检测活化信号ACT(SB33)。如上所述,蓄电池121已经处于起动状态,开关1213M(主继电器)与开关1213S(辅助继电器)均处于接通状态。例如,蓄电池121的切换控制部1219在蓄电池121处于起动状态的期间,再次检测出活化信号ACT。在该情况下,切换控制部1219对切换控制部1219的动作实施与蓄电池121的起动时的控制不同的控制。例如,切换控制部1219使开关1213M(主继电器)以及开关1213S(辅助继电器)作为钮子开关而发挥功能。
更具体而言,在该期间切换控制部1219检测出活化信号ACT的情况下,切换控制部1219将开关1213M(主继电器)以及开关1213S(辅助继电器)设为断开状态(SB41)。其结果是,蓄电池121成为非起动状态,而停止向其外部的电力的供给。起动装置140使电力消失,而停止二次电池147的充电(SA41)。需要说明的是,二次电池147保持此前充电的电力。MCU140M使电力消失,而停止其功能(SC41)。
由此,能够将蓄电池121设为非起动状态。
图9是用于对实施方式的蓄电池121的状态转移进行说明的图。在图9中示出蓄电池121的状态转移。以下,对蓄电池121的各状态依次进行说明。
状态ST0:待机状态(停止状态)
首先,蓄电池121处于既不充电也不放电的停止状态(非起动状态)。停止状态(非起动状态)换言之为无法将蓄电池主体1211的电力向蓄电池121的外部输出、或无法将蓄电池121的外部的电力向蓄电池主体1211输入的状态。该状态的蓄电池121处于能够检测活化信号ACT的待机状态。切换控制部1219当检测出活化信号ACT时,使其控制状态转移为执行预充电的状态STpch。
状态STpch:预充电状态
在该预充电状态下,切换控制部1219当检测出活化信号ACT时,保持将主继电器的开关1213M设为开放状态的状态,并使辅助继电器的开关1213S转移为导通状态。之后,当经过规定的时间时,切换控制部1219使主继电器的开关1213M转移为导通状态,而将开关1213M以及开关1213S均设为导通状态。由此,能够抑制预充电的冲击电流。例如,当电源部1216的输出电压上升而超过规定的电压时,BMU1212处于执行初始化处理的状态ST1。
状态ST1:初始化状态
在该初始化状态下,BMU1212实施预先设定的初始化处理。BMU1212通过初始化处理的结束,而使其控制状态转移为被控制状态(状态ST2)。需要说明的是,该初始化处理所耗费的时间能够预先推定,例如与时间T1相比充分地短。但是,当在初始化处理中活化信号ACT中途断绝时,BMU1212使其控制状态转移为对活化信号ACT进行待机的待机状态(状态ST0)。
状态ST2:被控制状态
被控制状态(起动状态)是能够将蓄电池主体1211的电力向蓄电池121的外部输出、或将蓄电池121的外部的电力向蓄电池主体1211输入的状态。例如,电动二轮车1在处于该被控制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来自MCU140M的控制,能够利用蓄电池121的电力而行驶。
需要说明的是,蓄电池121当接收到基于外部起动开关148E的操作的结束指令时,转移为状态ST0(停止状态)。例如,基于外部起动开关148E的操作的结束指令相当于如上所述在活化状态下检测出活化信号ACT。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蓄电池121的切换控制部1219切换为能够将蓄电池主体1211的电力向该蓄电装置的外部输出、或能够将该蓄电装置的外部的电力向蓄电池主体1211输入的起动状态与无法将蓄电池主体1211的电力向该蓄电装置的外部输出、或无法将该蓄电装置的外部的电力向蓄电池主体1211输入的非起动状态。起动装置140通过具备设置于蓄电池121的外部并且能够与切换控制部1219电连接的二次电池147,从而能够更加提高应用蓄电池121的电动二轮车1的便利性。
需要说明的是,利用从二次电池147(电源部)向切换控制部1219供给的电力,进行切换控制部1219的状态切换动作。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0以及11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关于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利用二次电池147的事例进行了说明,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代替于此而利用电容器147A的事例进行说明。
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二轮车1的框图。以下,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控制系统100A代替前述的控制系统100的起动装置140而具备起动装置140A。
在此参照图11对第二实施方式的起动装置140A的结构例进行说明。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起动装置140A的概要结构图。
起动装置140A代替起动装置140的管理部145、DC/DC变换部146以及二次电池147而具备管理部145A、DC/DC变换部146A、电容器147A(电源部)以及电流限制部147CL。
电容器147A以负极端子接地、且正极端子经由电流限制部147CL而与DC/DC变换部146A的输出端子并联的方式连接。电容器147A通过DC/DC变换部146A的输出电压而充电,并蓄积用于使蓄电池121起动的电力。
过电压限制部147CL是用于限制由于电容器147A的过充电而在电容器147A的端子间产生过电压的情况的保护电路。例如,过电压限制部147CL作为电阻147R与反向偏置的定电压二极管147ZD的并联电路而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管理部145A能够通过控制而控制后述的开关146SW使电容器147A与放电部144之间切断。
DC/DC变换部146A将用于对电容器147A进行充电的直流整流。
DC/DC变换部146A的第一输入与放电部144的DC/DC变换部144a的输出连接。DC/DC变换部146A的第二输入与连接器CN2的端子a连接。DC/DC变换部146A基于经过DC/DC变换部144a而从蓄电池121供给的直流电力或从起动装置140的外部装置(例如,充电装置150等。)供给的直流电力,对电容器147A进行充电。DC/DC变换部146A将直流电力从输出端子输出。需要说明的是,DC/DC变换部146A的输出端子与过电压限制部147CL以及连接器CN3的端子b连接。
起动装置140A虽然与前述的起动装置140存在上述的差异,但能够代替起动装置140而利用。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蓄积电力的介质如二次电池147以及电容器147A那样种类不同,但优选选定各自的情形所需的容量。
关于本实施方式,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第三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所示的电动二轮车1是应用蓄电池121的电力装置的一例。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应用蓄电池121的电力装置的其他事例进行说明。
例如,实施方式的电力装置被以各种利用方式利用。以下,例示几个利用方式。
-向蓄电池121蓄积电力并利用其电力的情形(情形1)
-利用蓄积于蓄电池121的电力的情形(情形2)
-向蓄电池121蓄积电力的情形(情形3)
在此例示的各情形下的蓄电池121在任一情况下均能够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各电力装置的主体、或相对于各电力装置所具备的驱动部装卸。
(情形1)
作为向蓄电池121蓄积电力并利用其电力的情形(情形1)下的电力装置的典型利用方式,可以举出利用电动机等将其电力变换为动力的车辆(移动体)等利用方式。
例如,存在将电动机的动力向车轮传递并进行驱动而使该车辆行驶的情况。在载人的车辆中存在机动车(被称为电力机动车、电动机动车、混合动力车、电动三轮等。)、摩托车(电动自动二轮。这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自行车、单轮车等。在载物的车辆中存在搬送车、台车(自主行驶车)等。上述的车辆的车轮的个数、驱动轮的个数、驱动轴的配置、驾驶控制的方法、转向控制的方法等不存在限制。
在这样的车辆的情况下,除了使用电力使电动机动力运行以外,还存在将在制动时等产生于电动机的能量再生的情况。通过将由该再生产生的电力向蓄电池121充电,从而成为相当于该情形1的事例。
并且,在被分类为该情形1的装置中,可以包括具有不仅将电动机的动力向车轮传递并进行驱动而使该车辆行驶、还在规定的用途中利用为其动力的驱动部的装置。在以支援特定的作业的方式形成的车辆中,例如存在割草机、扫雪机等。在电力装置的应用例中也包括在土木、建筑业中利用的建筑机械等。建筑机械是与通常的车辆(乘用车)相比移动量较少的移动体的一例。通过使这样的建筑机械的作业用的动力电动化,能够减少作业时的噪音而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上述的例子为在地上(平面上)移动的车辆(移动体)的一例,但也能够对利用动力使螺旋桨回旋而飞行的飞行体(移动体)应用。该飞行体不论有无搭乘者。另外,也能够对船舶(移动体)应用。搭载于该船舶的电动机能够作为船舶用的推进机而利用。
并且,在被分类为该情形1的装置中,可以包括具有在行驶用的动力中不利用其电力、而在规定的用途中利用为其动力的驱动部的装置。
(情形2)
在利用蓄积于蓄电池121的电力的情形2下的电力装置中,除了包括相当于上述的情形1的电力装置以外,还包括以下的电力装置。
例如,在情形2下的电力装置中,包括将蓄积于蓄电池121的电力向其他设备供给的电力装置。这样的电力装置有时被称为供电器、放电器。
上述的电力装置利用内部所具备的电力变换装置将用于使其他设备发挥功能的电力以规定的方式(直流或交流。在交流的情况下,包括单相/三相等相数的条件。)变换为规定的额定电压的电力,并向该电力装置的外部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电力装置除了专门将蓄积于蓄电池121的电力向其他设备供给以外,也可以以使用其他设备所供给的电力向蓄电池121蓄积电力的方式形成。在上述的情况下,即使是如供电机那样具有供电功能的电力装置,也有时被称为向蓄电池121蓄积电力的充电器。在这样的电力装置中,有时包括具有供电机以及充电器这两方的功能的电力装置。
(情形3)
在向蓄电池121蓄积电力的情形3下的电力装置中,包括蓄电池121用的所谓的充电器。需要说明的是,情形3下的电力装置也可以具备为了对蓄电池121进行充电而生成直流电压的电力变换器(DC/DC变换器、整流器等。)。
另外,在用于对多个蓄电池121进行充电的电力装置中,存在被称为交换器(蓄电池交换器)等的电力装置。这样的交换器是情形3的装置的一例。
如上所述,在上述的各电力装置中,通过使用起动装置140或与起动装置140类似的起动装置来作为蓄电池121的起动装置,从而能够与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地切换蓄电池121的起动状态与非起动状态。这样,在应用蓄电池121的电力装置中,除了车辆以外,也可以包括车辆以外的移动体、充电器、供电器、携带而利用的装置等。在作为携带而利用的装置中,也可以包括杂草等的收割机、利用生成的风而将枯叶等吹飞的鼓风机装置等电力装置。收割机是割草机的一例。上述的收割机、鼓风机装置等电力装置通过利用来自蓄电池121的电力的电动机而生成使它们发挥功能的动力。
上述的分情形的区分是为了将功能区分来进行说明而权宜地设定,并不限制电力装置具有多个功能。例如,供电机如上所述包含于情形2以及情形3。另外,将电力利用于移动用的情形1的电力装置若利用来自电力变换器(逆变器)的再生电力对蓄电池121进行充电,则包含于情形3的应用例,在利用其他电力变换器向电力装置还具备的辅机供给来自蓄电池121的电力的情况下,也包含于利用蓄积于蓄电池121的电力的情形2。
(第四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第四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所示的电动二轮车1的更详细的具体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以操作钥匙开关99(图1)的旋钮99N(图18B)为契机而进行蓄电池121A的活化的电动二轮车1A进行说明。
参照图12A以及图12B对实施方式的电动二轮车1A的电源系统进行说明。图12A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源系统的概要结构图。图12B是用于对图12所示的电源系统进行说明的图。在图12A中,在其左侧示出蓄电池121A,在其右侧示出搭载于车身BD的包括PCU50的车身侧电路以及起动装置140B。
(蓄电池121A)
实施方式的蓄电池121A与前述的蓄电池121对应。
例如,蓄电池121A具备蓄电池主体1211(蓄电部)、收发机1215A、电源部1216、切换控制部1219A以及连接器121C。
在连接器121C设置有高电位输出端子121P、低电位侧端子121N以及端子121a至端子121c、端子121g等。也可以进一步设置在此所示的以上的端子。这些各端子设置于共通的支承台(未图示)。例如,也可以对连接器121C以及其各端子应用国际公开编号WO2021/010433公报等所公开的凹型端子支承台以及凹型连接件等。
连接器121C与设置于车辆BD侧的连接器121Cb成对。连接器121C的支承台与连接器121Cb的支承台配合。由此被以在车辆BD的移动中各端子的结合部不会不必要地摆动的方式支承。在连接器121Cb分别设置有与连接器121C的各端子对应的车辆BD侧端子。例如,高电位输出端子121Pb、低电位侧端子121Nb以及端子121ab至端子121cb、端子121gb与连接器121C的高电位输出端子121P、低电位侧端子121N、端子121a至端子121c、端子121g分别对应。高电位输出端子121Pb、低电位侧端子121Nb以及端子121ab至端子121cb、端子121gb是设置于连接器121Cb的端子的一例。与上述相同地,也可以对连接器121Cb以及其各端子应用国际公开编号WO2021/010433公报等所公开的凸型端子支承台以及凸型连接件等。
收发机1215A除了与收发机1215同等地变换信号以外,还包括将其内部的初级侧电路与二级侧电路绝缘的绝缘电路。需要说明的是,该绝缘功能也可以作为后述的绝缘部1214A的一部分而构成。例如,该初级侧电路对应于CAN-BUS规格,二级侧电路向切换控制部1219A输出信号。收发机1215A的初级侧电路在活化信号ACT为有意义的状态时,利用作为活化信号ACT而供给的电力的一部分发挥功能。
切换控制部1219A具备BMU1212S(断续控制部)、双向开关1213A(断续部)以及绝缘部1214A。切换控制部1219A是构成为包括BMU1212S、双向开关1213A以及绝缘部1214A的一例。
绝缘部1214A由光耦合器等构成,且针对BMU1212S与连接器121C之间的活化信号ACT,将BMU1212S侧与连接器121C侧电绝缘。绝缘部1214A检测从连接器121C侧供给的活化信号ACT,并将其变换而输出。
双向开关1213A具备开关1213M(第一断续部)、开关1213S(第二断续部)以及开关1213P(第三断续部)。开关1213M(第一断续部)、开关1213S(第二断续部)以及开关1213P分别包括半导体开关元件(半导体切换元件)。双向开关1213A是使用半导体开关元件构成各开关的事例的一例。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作为半导体开关元件而应用MOSFET的事例。对图12A所示的MOSFET的符号一并记载与MOSFET主体反并联连接的二极管。该二极管可以是MOSFET的体二极管,也可以是与MOSFET分离地设置的二极管。为了使说明容易,对二极管标注附图标记而进行说明。
例如,开关1213M具备MOSFET1213MS以及二极管1213MD。开关1213S具备MOSFET1213SS、二极管1213SD以及定电流电路1213SC。开关1213P具备MOSFET1 213PS以及二极管1213PD。例如,MOSFET1213MS以及MOSFET1213PS是N沟道型,MOSFET1213SS是P沟道型。
MOSFET1213PS的源极与二极管1213PD的阳极连接于高电位输出端子121P。
在MOSFET1213PS的漏极与二极管1213PD的阴极连接有MOSFET1213MS的漏极与二极管1213MD的阴极以及定电流电路1213SC的第一端子。在定电流电路1213SC的第二端子连接有MOSFET1213SS的漏极与二极管1213SD的阴极。定电流电路1213SC包括具有规定的值以上的阻抗的元件。定电流电路1213SC在将放电电流的方向设为正向时,将放电电流的电流值限制到规定的大小的电流值。在放电电流的电流值不满足上述的规定的电流值的情况下,定电流电路1213SC使由电路的阻抗等决定的放电电流流动。定电流电路1213SC是过电流保护电路的一例。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电流的限制由定电流电路1213SC与MOSFET1213SS的组合来实现。
MOSFET1213MS的源极与二极管1213MD的阳极以及MOSFET1213SS的源极与二极管1213SD的阳极连接于高电位输出端子121P。
开关1213M(第一断续部)以及开关1213S(第二断续部)能够设定使充电电流以及放电电流这两方流动的第一状态与使放电电流流动的第二状态。
开关1213P(第三断续部)能够设定使充电电流以及放电电流这两方流动的第三状态与使充电电流流动的第四状态。
例如,利用上述的开关1213M(第一断续部)与开关1213P(第三断续部)的组合,通过将它们均设为导通状态、或者均设为切断状态从而生成相当于双向开关的状态。另外,上述的开关1213S(第二断续部)与开关1213P(第三断续部)的组合也与上述的组合的情况相同。
如上所述,MOSFET1213MS与MOSFET1213SS相互并联连接。在放电开始时等利用被定电流电路1213SC限制电流大小的MOSFET1213SS,从而能够限制冲击电流。
双向开关1213A通过与来自起动装置140B的起动指令相应的由BMU1212S进行的断续控制(ON/OFF control),而切换其运转状态。
(BMU1212S)
BMU1212S控制双向开关1213A。另外,BMU1212S使用双向开关1213A,来执行与蓄电池121A的充放电相关的几个保护功能的控制。作为保护功能的详细的一例,对蓄电池121A的过充电保护以及过电流保护进行说明。
例如,实施方式的BMU1212S还具备状态检测部1212D以及逻辑合成部1212E。
状态检测部1212D对蓄电池主体1211的动作状态、双向开关1213A的温度等进行检测。在蓄电池主体1211的动作状态中,包括各单体的电压、SoC、在蓄电池主体1211流动的电流、蓄电池主体1211的温度等。
在蓄电池主体1211的状态满足期望的条件时,状态检测部1212D输出使蓄电池121A运转的信号。在使运转蓄电池121A的信号中,包括充电有效化信号以及放电有效化信号。
参照图12C对蓄电池121A的与活化信号ACT相应的起动处理进行说明。图12C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池121A的起动处理的流程图。
切换控制部1219M的活性信号检测部1212A当检测出活化信号ACT时(步骤SB51),使电池控制部1212B活化。
切换控制部1219M的电池控制部1212B根据该活化要求,将许可蓄电池121的充电的信号输出,并经由逻辑合成部1212E而使MOSFET1213PS接通。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状态检测部1212D输出充电有效化信号。并且,电池控制部1212B将许可放电的信号输出,而使MOSFET1213SS接通(步骤SB52)。并且,电池控制部1212B优选包括来自切换控制部1219M的通知在内,并使MOSFET1213PS接通。
在满足规定的条件的阶段,状态检测部1212D经由逻辑合成部1212E而使MOSFET1213MS接通(步骤SB53)。
通过上述的次序,MOSFET1213PS、MOSFET1213SS以及MOSFET1213MS各元件成为接通。切换控制部2451WO011219M将成为这样的状态的情况向切换控制部1219S通知。
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状态检测部1212D与逻辑合成部1212E的组合相当于由前述的切换控制部1219S(图6)进行的控制。
返回前述的图12A继续说明。实施方式的BMU1212S构成为,当产生应限制蓄电池主体1211的充电的状况时,能够实施两种保护对策。第一保护对策是从活性信号检测部1212A经过逻辑合成部1212E而将该状态的持续解除的第一保护。第二保护对策是使用对状态检测部1212D的结果进行诊断而得到的状态检测部1212D的诊断结果,经过逻辑合成部1212E而将该状态的持续解除的保护对策。
例如,通过该控制,状态检测部1212D在平时在其充电时将开关1213S内的MOSFET1213PS设为导通状态。另外,状态检测部1212D在检测出蓄电池主体1211的各单体的电压的异常、或施加于串联连接的全部单体的两端的电压的异常(过电压状态)、或蓄电池主体1211的温度异常、双向开关1213A的温度异常的情况下,将MOSFET1213PS设为切断状态。状态检测部1212D通过经由逻辑合成部1212E控制开关1213的MOSFET1213PS的栅极电压,而将其实现。
(起动装置140B)
起动装置140B构成为容易相对于车辆BD以及PCU50装卸,并在连接于车辆BD以及PCU50的状态下利用。
起动装置140B可以由与起动装置140(图5)基本上相同的电路构成。在图12A中示出其主要的构成要素。起动装置140B例如具备活化信号生成部141、收发机143、管理部145、DC/DC变换部146、二次电池147(电源部)以及开关148B。
开关148B与前述的开关148(图5)相同地连接。该开关148B根据钥匙开关99的旋钮99N(图18B)的操作而连动。例如,当将钥匙开关99操作为接通时使开关148B导通。其结果是,二次电池147(电源部)的电力经由开关148B而向活化信号生成部141供给。活化信号生成部141将该电力作为活化信号ACT而向蓄电池121A供给。
如上述那样,蓄电池121A通过检测出活化信号ACT的供给,从而与此相应地起动。当蓄电池121A起动时,来自的蓄电池121A的电力经由高电位输出端子121P而向车辆BD侧供给。
需要说明的是,DC/DC变换部146将蓄电池121A所输出的直流电位降压,并向二次电池147供给,而对二次电池147进行充电。
<起动次序>
参照图12D,示出应用于本实施方式的蓄电池121A的典型起动次序的一例。图12D是应用于第四实施方式的蓄电池121A的起动次序的流程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乘员对电动二轮车1进行以下的操作。例如,该电动二轮车1处于起动装置140B与PCU50连接了的状态。
(1)乘员例如在开始电动二轮车1的利用的阶段,操作钥匙开关99的旋钮99N,而将钥匙开关99设置为锁定(“LOCK”)或“断开”。
(2)乘员将已充电的蓄电池121搭载于电动二轮车1。
(3’)乘员操作钥匙开关99的旋钮99N,而将钥匙开关设置为“接通”。
起动装置140B实施初始化处理(步骤SU10),并结束该初始化处理而成为待机状态。在处于待机状态时,若检测出将该旋钮99N压入的操作(称为旋钮99N的“按压”操作。)(步骤SU20),进而检测出旋钮99N移动到“接通”的位置的操作(步骤SU40),则与此连动开关148B成为接通。
由此,起动装置140B将由活化信号生成部141生成的活化信号ACT送向蓄电池121A,开始蓄电池121A的活化而使蓄电池121A起动(步骤SU50)。起动装置140B当该起动完成时输出铃音,并转移为动作状况的监视处理(步骤SU60)。起动装置140B使该状态持续直到检测出旋钮99N的“断开”操作(步骤SU70)。
(4’)乘员通过铃的鸣动,从而确认蓄电池121A的活化完成。
(5)至(7)的各次序与前述的次序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可以从上述的次序中适当省略各次序,这与第一实施方式是相同的。
需要说明的是,起动装置140B当检测出旋钮99N的“断开”操作时,使蓄电池121A非活化,并结束处理。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起动装置140B以与PCU50分体的方式设置,并在与PCU50连接了的状态下使蓄电池121A起动。实施方式的起动装置140B能够如前述的起动装置140(图2、图3C)那样与PCU50分离地配置。
当以不同的观点表示上述时,起动装置140B以及PCU50由不同的单元构成。在本实施方式的起动装置140B如上所述设置有DC/DC变换部146、开关148B、活化信号生成部141、收发机143以及管理部145。在PCU50设置有收发机143M以及管理部145M。至少DC/DC变换部146与收发机143安装于同一单元。与此相对,DC/DC变换部146与收发机143M安装于不同的单元。管理部145M配置于PDU130(驱动部)的附近。配置于与该管理部145M相同的单元的收发机143M以及配置于起动装置140B的收发机143分别连接于CAN-BUS。通过这样使用利用了CAN-BUS的通信,能够使物理上的配置关系的制约缓和。例如,能够将起动装置140B配置于比图1至图3所例示的配置位置远离PCU50的位置。
并且,蓄电池121设置为能够相对于电动二轮车1等电力装置装卸。电力装置除了电动二轮车1以外,也可以是供电器、充电器。实施方式的电力装置例如具备消耗电力的动作部。PDU130以及电动马达135是电动二轮车1中的动作部的一例。
蓄电池121的蓄电池主体1211(蓄电部)与PDU130以及电动马达135等动作部经由第一电力传递路径PL1(图12B)而电连接。
二次电池147与切换控制部1219经由第二电力传递路径PL2(图12B)而电连接。第一电力传递路径PL1以及第二电力传递路径PL2是电力传递路径[电气传递路径]的一例。
起动装置140具有供起动装置140的外部的电源连接的第一外部连接部。实施方式的连接器CN1的端子140P是第一外部连接部的一例。例如,在端子140P连接蓄电池121。二次电池147与连接器CN1的端子140P电连接。
二次电池147与第一电力传递路径PL1经由第三电力传递路径PL3(图12B)而电连接。第三电力传递路径PL3是电力传递路径的一例。第三电力传递路径PL3与端子140P连接。
如上述那样,电动二轮车1中的起动装置140在第三电力传递路径PL3上设置有DC/DC变换部146(电力变换部)。DC/DC变换部146是降压部的一例。需要说明的是,供DC/DC变换部146设置的位置为第三电力传递路径PL3上即可。并不限制于将DC/DC变换部146配置于起动装置140内,例如只要为电动二轮车1内,则也可以是起动装置140的外部。
以下,对实施方式的蓄电池121进行整理。
蓄电池121从起动装置140接受活化信号ACT(起动信号)而起动。蓄电池121具备蓄电池主体1211(蓄电部)以及切换控制部1219S。切换控制部1219S构成为利用来自起动装置140的电力实施起动状态与非起动状态的切换。
这样的蓄电池121具备高电位输出端子121P(第二电力连接部)以及端子121a(第四电力连接部)。高电位输出端子121P(第二电力连接部)是在第一电力传递路径PL1上夹装且相互能够装卸地设置的一对高电位输出端子121Pb(第一电力连接部)以及高电位输出端子121P(第二电力连接部)中的前者。端子121a(第四电力连接部)是在第二电力传递路径PL2上夹装且相互能够装卸地设置的一对端子121ab(第三电力连接部)以及端子121a(第四电力连接部)中的前者。电位输出端子121Pb(第一电力连接部)、高电位输出端子121P(第二电力连接部)、端子121ab(第三电力连接部)以及端子121a(第四电力连接部)是电力连接部的一例。这样的电力连接部可以是装卸自如的连接器、耦合器(端子),也可以代替于此而是供线缆固定的结线部等。
高电位输出端子121P(第二电力连接部)与端子121a(第四电力连接部)一体地设置。例如,高电位输出端子121P(第二电力连接部)与端子121a(第四电力连接部)设置于在物理上一体地形成的支承部。对高电位输出端子121P(第二电力连接部)以及端子121a(第四电力连接部)进行支承的支承部在物理上一体地形成。由此,能够通过一次的拆装作业使两个路径断续。
如上所述,蓄电池121的切换控制部1219A具备绝缘部1214A以及BMU1212S。当绝缘部1214A(信号变换部)使基于二次电池147的输出而生成的电力变化为切换切换控制部1219A的输出状态的切换信号时,BMU1212S与该切换信号的检测出相应地控制双向开关1213A(断续部)。双向开关1213A优选包括通过控制而控制断续的多个MOSFET。
例如,BMU1212S在未检测出表示由绝缘部1214A生成的输出许可的切换信号的情况下,以将多个MOSFET分别设为切断状态的方式进行控制,而生成蓄电池121的非起动状态。与此相对,BMU1212S在检测出表示上述的输出许可的切换信号的情况下,以将多个MOSFET分别设为导通状态的方式进行控制,而生成蓄电池121的起动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有时将基于二次电池147(电源部)的输出而生成的电力、或二次电池147所输出的电力简称为电源部的电力。这样,BMU1212S通过基于二次电池147的电力控制双向开关1213A,从而能够控制蓄电池121的状态。
电动二轮车1A(电力装置)在PCU50内具备PDU130以及控制PDU130等动作部的MCU140M(第一控制部)。起动装置140配置于与MCU140M在物理上接近的位置。该位置并不单纯表示起动装置140与包括MCU140M的PCU50的电气关系接近。例如,如前述的图2的剖视图所示那样,在车辆BD中,优选将搭载PCU50与起动装置140的位置配置为与车辆BD的长度相比充分接近的位置。
MCU140M(第一控制部)与对蓄电池121的断续部1213进行控制的BMU1212S(第二控制部)能够经由包括CAN-BUS的通信路径而通信地连接。蓄电池121具备在包括CAN-BUS的通信路径上夹装且相互能够装卸地设置的一对通信用的端子即端子121bb与121cb(第一通信连接部)以及端子121b与121c(第二通信连接部)中的端子121b与121c。
如上述那样,在电动二轮车1A的情况下,能够不设置容量比较大的辅助蓄电池而构成。例如,利用从二次电池147(电源部)供给到蓄电池121A内的切换控制部1219A的电力,进行切换控制部1219A的状态切换动作。二次电池147的容量例如可以为满足能够进行切换控制部1219A的状态切换动作的容量的程度的容量。
与此相对,在设置铅电池等容量比较大的辅助蓄电池的比较例的情况下,有时导致应用蓄电装置的电力装置的成本增加、或者需要确保将辅助蓄电池配置于电力装置内的场所、或者需要辅助蓄电池的定期维护等。
若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二轮车1A,则与上述的比较例不同,能够更加提高利用蓄电池121A时的便利性。
(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
参照图13对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第四实施方式所示的起动装置140B具备收发机143以及管理部145。本变形例对代替上述而在起动装置140C的外部具备收发机143以及管理部145的电动二轮车1B进行说明。
图13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电源系统的概要结构图。在图13中示出电动二轮车1B的包括PCU50A的车身侧电路以及起动装置140C。
PCU50A代替PCU50的收发机143M以及管理部145M而具备收发机143以及管理部145A。管理部145A经由收发机143而与CAN-BUS连接。管理部145A兼具管理部145以及管理部145M的主要功能。换言之,管理部145A将管理部145与管理部145M的功能综合并一体化而成。具体而言,管理部145A基于来自节气门(油门)传感器180(图4)的输出要求的信息,控制PDU130等。并且,管理部145A监视蓄电池121A的状态,并且控制其活化、非活化。
起动装置140C与起动装置140B相比删除了收发机143以及管理部145,并代替连接器CN1而具备连接器CN1A。连接器CN1A与连接器CN1相比删除了与CAN-BUS连接的端子(端子140b与140c)。
在PCU50A能够装卸地连接起动装置140C。PCU50A与起动装置140C可以经由线缆而连接,也可以通过一对连接器而连接。例如,PCU50A具备与连接器CN1A成对的连接器CN1Ab。设置于连接器CN1Ab的端子与连接器CN1A相同地,与连接器CN1b相比删除了与CAN-BUS连接的端子(端子140bb与140cb)。图13所示的方式为连接器连接的一例,但不限制于此。
根据本变形例,能够装卸的单元从起动装置140B代替为起动装置140C,但起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一体化为管理部145A,能够使结构简化。
当以不同的观点表示上述时,起动装置140C与PCU50A由不同的单元构成。在本变形例的起动装置140C设置有DC/DC变换部146、开关148B以及活化信号生成部141。在本变形例的PCU50A设置有收发机143以及管理部145A。至少DC/DC变换部146与收发机143安装于不同的单元。
(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
参照前述的图12A对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进行说明。第四实施方式所示的起动装置140B将活化信号ACT向蓄电池121A供给,而使蓄电池121A起动。之后,向起动装置140B供给来自蓄电池121A的电力。起动装置140B使用该电力,使DC/DC变换部146对二次电池147进行充电。本变形例的起动装置140B也可以代替上述,而不具有对二次电池147进行充电的功能。具体而言,能够将降压型的DC/DC变换部146从起动装置140B中删除。在该情况下,优选使用设置于外部的充电装置(电源装置)150,利用来自充电装置150的电力对二次电池147进行充电。
(第五实施方式)
参照图14对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四实施方式以及其第一变形例所示的电动二轮车1具备构成为容易装卸的起动装置140B或起动装置140C。在本实施方式中,代替于此,关于将二次电池147构成为容易装卸的电动二轮车1C,以与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结构的差异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14是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源系统的概要结构图。在图14中示出搭载于车身BD的包括PCU50B的车身侧电路以及起动装置140D。
起动装置140D与前述的起动装置140C不同,装配或安装于PCU50B。因此,起动装置140D与起动装置140C不同,不具备连接器CN1A。PCU50B与PCU50A不同,不具备连接器CN1Ab。虽然如上述那样删除了连接器CN1A和连接器CN1Ab,但在起动装置140D与PCU50B间的电连接关系上,与经由上述的连接器CN1A与连接器CN1Ab的电连接关系没有差异。
接着,对由将二次电池147(电源部)代替为装卸型引起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将装卸型的二次电池称为二次电池147B。
起动装置140D与起动装置140C相比不具备二次电池147(电源部)。代替于此,起动装置140C为了连接二次电池147B而具备连接部CN6b。连接部CN6b的端子a连接于将DC/DC变换部146与活化信号生成部141连接的第三电力传递路径PL3,连接部CN6b的端子b连接于基准电位。连接部CN6b的形状以及连接方式也可以适当确定。
二次电池147B是代替二次电池147(图5)的电源部的一例。二次电池147B具备二次电池主体1471。二次电池147B的二次电池主体1471的种类以及容量可以由与前述的二次电池147同等的方法来决定。
二次电池147B具备用于与起动装置140C的连接部CN6b电连接的连接部CN6。连接部CN6例如可以作为连接器而形成。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对二次电池147B应用向便携终端装置供给直流电力的所谓的移动蓄电池装置。二次电池147B也可以除了具备二次电池主体1471以外,还具备随附于此的充放电控制电路。
<起动次序>
示出应用于本实施方式的使用了二次电池147B的蓄电池121A的典型起动次序的一例。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乘员对电动二轮车1C进行以下的操作。例如,处于在该电动二轮车1C未连接二次电池147B的状态。
(1)乘员例如在开始电动二轮车1的利用的阶段,操作钥匙开关99的旋钮99N,而将钥匙开关设置为锁定(“LOCK”)或“断开”。
(2)乘员将已充电的蓄电池121A搭载于电动二轮车1。
(2’)乘员将已充电的二次电池147B与电动二轮车1的起动装置140D连接。
(3’)乘员操作钥匙开关99的旋钮99N,而将钥匙开关设置为“接通”。
起动装置140D检测该钥匙开关99的旋钮99N的操作,向蓄电池121A发送活化信号ACT,开始蓄电池121A的活化而使蓄电池121A起动。
(4’)乘员通过铃的鸣动,从而确认蓄电池121A的活化完成。
(5)至(7)的各次序与前述的次序相同。
该二次电池147B在与电动二轮车1C的起动装置140D连接的状态下充电。也能够在蓄电池121A的活化完成后,将二次电池147B从电动二轮车1的起动装置140D拆下。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二次电池147B是设置于蓄电池121A的外部并且能够与切换控制部1219A电连接的电源部。这样的二次电池147B是起动装置的一例。如上述那样装卸的结构的范围与前述的实施方式不同,但起到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二次电池147B具有供二次电池147B的外部的电源连接的第一外部连接部。实施方式的连接部CN6b的端子a、b是第一外部连接部的一例。在连接部CN6b电连接与二次电池147B的二次电池主体1471连接的连接部CN6的端子a、b。
二次电池147B与第一电力传递路径PL1经由第三电力传递路径PL3而电连接。第三电力传递路径PL3是电力传递路径的一例。第三电力传递路径PL3与连接部CN6b的端子a连接。
(第六实施方式)
参照图15对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五实施方式所示的电动二轮车1C中,构成为容易装卸的二次电池147B与起动装置140C的连接部CN6b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代替于此而使用构成为与蓄电池121B能够装卸地连接的二次电池147BB的电动二轮车1D进行说明。
图15是第六实施方式的电源系统的概要结构图。
蓄电池121B相对于蓄电池121A还具备连接部CN6Ab。
连接部CN6Ab的端子a与在连接器121C中电气地授受活化信号ACT的连接器121C的端子121a电连接。连接部CN6Ab的端子b与蓄电池121B中的成为与PCU50B的接口侧的基准电位的连接器121C的端子121g连接。
根据实施方式,这样构成的蓄电池121B除了经过连接器121C而接受活化信号ACT以外,还能够经过连接部CN6Ab而接受来自二次电池147BB的活化信号ACTB。这样,蓄电池121B分别具备接受活化信号ACT以及活化信号ACTB这两个系统的活化信号的连接端子。由此,能够使接受活化信号的连接端子冗余化。在该情况下,二次电池147B的装配可以是向连接部CN6b的装配以及向连接部CN6Ab的装配这两方,也可以是向仅任一方的装配。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器121C中的高电位输出端子121P(第二电力连接部)与连接部CN6Ab(第四电力连接部)单独独立地设置。通过这样构成,即使在高电位输出端子121P装配于高电位输出端子121Pb中,也能够进行连接部CN6Ab(第四电力连接部)与连接部CN6(第三连接部)的装卸。
(第六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
参照前述的图14对第六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
第六实施方式的蓄电池121B分别具备接受活化信号ACT以及活化信号ACTB这两个系统的活化信号的连接端子。本变形例所示的事例的接受活化信号ACTB的路径与之前的实施方式不同。以下,对此进行说明。
前述的蓄电池121A(图14)利用连接器CN1的端子121a,而接受活化信号ACT。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在连接器CN1追加端子121d(未图示),并构成为利用该端子来接受活化信号ACTB。
这样的蓄电池121B具有供蓄电池121A的外部的电源连接的第二外部连接部(CN6b)以及将切换控制部1219A与第二外部连接部(CN6b)电连接的第四电力传递路径(PL4)。由此成为第四电力传递路径(PL4)与所述第二电力传递路径并联设置的结构。第二外部连接部(CN6b)设置为能够连接二次电池147BB(起动装置)。
并且,该情况下的蓄电池121A在其内部将连接器CN1的端子121a与端子121d短路即可。
根据本变形例,蓄电池121A能够从其连接器CN1接受冗余化了的活化信号(ACT)。
(第六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
参照图16对第六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进行说明。
第六实施方式的蓄电池121B分别具备接受活化信号ACT以及活化信号ACTB这两个系统的活化信号的连接端子。本变形例所示的事例接受活化信号ACTB。以下,对此进行说明。
图16是第六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电源系统的概要结构图。在图16中示出蓄电池121E以及搭载于车身BD的包括PCU50C的车身侧电路。
本变形例的PCU50C相对于前述的PCU50B,在不具备起动装置140D、代替管理部145A而具备管理部145B这些点上不同。
管理部145B不将表示钥匙开关99的状态的信息利用于开关1213S的控制。管理部145B与管理部145A相比在该点上不同。管理部145B当检测出钥匙开关99成为接通时,通过经由CAN-BUS的通信向蓄电池121E的BMU1212T通知该情况。
本变形例的蓄电池121E与实施方式的蓄电池121B相同地,经过连接部CN6Ab而接受来自二次电池147BB的活化信号ACTB。但是,蓄电池121E不具备接受活化信号ACT的路径。另外,蓄电池121E代替切换控制部1219A而具备切换控制部1219B。切换控制部1219B代替切换控制部1219A的BMU1212S而具备BMU1212T。
BMU1212T当二次电池147BB装配于连接部CN6Ab时,接受与此相应的活化信号ACTB。BMU1212T还经由管理部145B与CAN-BUS,而接受钥匙开关99成为接通的通知。BMU1212T在接受着活化信号ACTB的期间内,在接受到钥匙开关99成为接通的通知的情况下,使蓄电池121E活化。
这样,在利用不输出活化信号ACT的PCU50C的情况下,优选使用二次电池147BB。由此,蓄电池121E能够从二次电池147BB接受活化信号ACTB。
需要说明的是,蓄电池121E的BMU1212T通过通信来检知钥匙开关99成为接通。由此,在单纯地连接了二次电池147BB的阶段,BMU1212T抑制蓄电池121E活化。之后,在检知到钥匙开关99成为接通的阶段,BMU1212T开始活化。由此,蓄电池121E不会不慎将电力输出。
根据本变形例,通过使用PCU50C以及二次电池147BB,从而能够使蓄电池121E活化。
这样的蓄电池121E具有供蓄电池121A的外部的电源连接的第二外部连接部(CN6b)以及将切换控制部1212S与第二外部连接部(CN6b)电连接的第四电力传递路径(PL4)。由此成为第四电力传递路径(PL4)与所述第二电力传递路径并联设置的结构。第二外部连接部(CN6b)设置为能够连接二次电池147BB(起动装置)。
(第七实施方式)
参照图17对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四实施方式所示的电动二轮车1的蓄电池121A利用切换控制部1219A内的切换控制部1219M检测出活化信号ACT,使开关1213S转移为导通状态。代替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将活化信号ACT直接利用于开关1213S的状态转移用的事例,以与第四实施方式的结构的差异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17是第七实施方式的电源系统的概要结构图。在图17中示出蓄电池121D、包括PCU50的车身侧电路以及起动装置140B。包括PCU50的车身侧电路以及起动装置140B搭载于车身BD。
蓄电池121D相对于蓄电池121A,在向开关1213S的栅极供给的信号为由绝缘部1214变换而得到的活化信号ACT这点上不同。开关1213S的状态由活化信号ACT的状态来决定。当活化信号ACT成为有意义时,开关1213S成为导通状态。当活化信号ACT消失时,开关1213S成为切断状态。
如上述那样,与第四实施方式的结构相比,在开关1213S成为导通状态的期间上产生差异,但能够利用活化信号ACT的状态来决定开关1213S的状态。
(第八实施方式)
参照图18A至图20对第八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对在第四实施方式所示的电动二轮车1的蓄电池121A的起动操作中利用配置于车辆BD的钥匙开关99的事例进行了说明。代替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在蓄电池121A的起动操作中利用遥控钥匙99S的电动二轮车1G,以与第四实施方式的结构的差异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18A是第八实施方式的起动装置的概要结构图。在图18A中除了示出起动装置140E以外,还示出随附于电动二轮车1G而利用的遥控操作用的遥控钥匙99S。图18B是图18A的钥匙开关99的主视图。
起动装置140E是代替前述的图12A的起动装置140的起动装置。起动装置140E与前述的图12A所示的蓄电池121A以及包括PCU50的车身侧电路一起搭载于车身BD。
在图18A所示的起动装置140E以及遥控钥匙99S中包括车辆用电子钥匙系统。在车辆用电子钥匙系统的基本结构中例如包括车载装置160以及携带机170。车载装置160是搭载于车辆BD的车辆侧控制装置。携带机170被车辆BD的乘员等利用者、操作者携带(持有),并通过无线而与车载装置160互相通讯。
遥控钥匙99S包括实现携带机170的主要功能的IC芯片。在遥控钥匙99S中存在卡片钥匙型以及以往钥匙型。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遥控钥匙99S,例示使用者能够以保持在口袋等中持有的状态利用蓄电池121E的卡片钥匙型。不限制于此。
遥控钥匙99S例如与二次电池147相比,还具备携带机170以及开关175。
携带机170例如具备LF接收电路171、RF发送电路172、电源部173(PS)以及控制单元174。LF接收电路171以及RF发送电路172包括天线。LF接收电路171例如接收作为125[kHz]的LF信号的请求信号Sr。RF发送电路172例如发送作为315[MHz]的RF信号的响应信号Sa。电源部173例如从二次电池主体1471接受电力的供给,并向遥控钥匙99S内的各部分供给电力。也可以代替于此,电源部173具备携带机170用的一次电池177,并利用该一次电池177的电力。控制单元174从电源部173接受电力的供给而发挥功能。控制单元174可以在平时成为睡眠状态。例如,控制单元174根据开关175的操作而起动,并发送与开关175的操作相应的信号。另外,控制单元174通过从车载装置160对携带机170发送的请求信号Sr的接收而起动,并在满足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对车载装置160发送针对请求信号Sr的响应信号。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单元174能够在所具备的存储部176保存认证处理用的认证信息。例如,控制单元174构成为使用认证信息进行对照处理、或者对车载装置160发送该认证信息。
车载装置160的控制单元164接受电力的供给。例如,控制单元164在平时成为睡眠状态。控制单元164以钥匙开关99的操作、控制钥匙开关99的控制部160的控制以及RF信号的接收中的任一个为契机,与此相应地起动。控制单元164之后从该车载装置160对携带机170发送请求信号Sr。需要说明的是,车载装置160的各天线的配置没有限制,可以配置于车辆BD内的期望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从车载装置160对携带机170发送的请求信号Sr构成为包括:起动请求信号Sr1,其包括用于使携带机170起动的起动码且数据数比较少;以及挑战码请求信号Sr2,其为了确保安全性而包括挑战码且数据数比较多。起动请求信号Srl与挑战码请求信号Sr2的结构以及发送方法可以参照已知的方法等来适当决定。需要说明的是,车载装置160在上述次序中,例如可以取得携带机170所发送的ID,对所具备的认证用ID与取得的ID进行对照,而验证携带机170的认证可否即遥控钥匙99S的妥当性。
如图18B所示那样,在钥匙开关99设置有作为其旋钮的旋钮99N。例如,在钥匙开关99,为了分别检测旋钮99N的旋钮按压操作与旋转操作,而设置有旋钮按压检测开关991、旋钮旋转检测开关992以及钥匙开关控制部993。
旋钮99N设置为能够由驾驶员等使用者在锁定位置压入以及从锁定位置向断开位置旋转、从断开位置向接通位置旋转。该旋钮99N能够依次向设定对旋钮99N的操作进行限制的旋钮锁定的锁定(LOCK)位置、为当若按压(PUSH)旋钮99N而车载装置160与携带机170之间的认证成功则旋钮锁定被解除时能够旋转的位置且为启动准备中或停止中的断开(OFF)位置、以及使蓄电池121A起动且之后进行驾驶时的接通(ON)位置。在接通位置,从蓄电池121向PCU50等供给电力,能够进行行驶。
参照图19对本实施方式的蓄电池121的起动时的处理进行说明。图1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蓄电池121的起动时的处理的次序的流程图。
钥匙开关控制部993实施初始化处理(步骤SU10)。
钥匙开关控制部993识别是否进行了旋钮99N的“按压”操作(步骤SU20)。在通过步骤SU20中的判定而未识别出旋钮99N的“按压”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U20:否),钥匙开关控制部993进入步骤SU40的处理。在通过步骤SU20中的判定而识别出旋钮99N的“按压”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U20:是),钥匙开关控制部993控制车载装置160,而使车载装置160实施携带机170的认证处理(步骤SU30)。
在步骤SU20的判定之后或结束了步骤SU30的处理之后,钥匙开关控制部993识别认证可否(步骤SU40)。在通过步骤SU40中的判定而认证成功的情况下(步骤SU40:是),钥匙开关控制部993实施蓄电池121的起动处理(转移为活化状态的处理)(步骤SU50)。在结束了步骤SU50的起动处理之后,钥匙开关控制部993监视通常动作中的动作状况(步骤SU60)。
钥匙开关控制部993持续进行动作状况的监视,直到检测出旋钮99N的“断开”操作(步骤SU70),并在检测出异常后实施规定的处理。在检测出旋钮99N的“断开”操作的情况下,钥匙开关控制部993实施蓄电池121的功能停止处理(转移为非活化状态的处理)。
参照图20对本实施方式的遥控钥匙99S的携带机的处理进行说明。图2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携带机的处理的次序的流程图。以下,例示携带机170而进行说明。
携带机接收部171接收LF信号(步骤SS31)。
接着,携带机控制部174对接收到的信号所包括的携带机的识别编号与分配给本机的识别编号进行对照,判定对照是否成功(步骤SS32)。在步骤SS32中的对照的结果是判定为对照不成功的情况下(步骤SS32:否),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S32中的对照的结果是判定为对照成功的情况下(步骤SS32:是),携带机控制部174实施从携带机发送部172发送针对接收信号的响应的回答处理,并结束处理(步骤SS34)。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遥控钥匙99S(起动装置)设置为能够相对于电动二轮车1G装卸。
遥控钥匙99S设置为能够与接受电动二轮车1G的利用者的该电力装置的起动的意思的钥匙开关99(输入部)或控制钥匙开关99的车载装置160(控制部)通信,并以基于向钥匙开关99输入的输入信息而将二次电池主体1471的电力向遥控钥匙99S的外部供给的方式设置。
遥控钥匙99S设置有以与二次电池主体1471串联的方式切换是否将二次电池主体1471的电力向该起动装置的外部供给的开闭部(148、148B)。
遥控钥匙99S具备存储供与电动二轮车1G的利用许可相关的认证的认证信息的存储部176。遥控钥匙99S具备设置为能够与电动二轮车1G的车载装置160(第一通信部)通信的携带机170(第二通信部)。
遥控钥匙99S的携带机170设置为能够发送供电动二轮车1G的动作的动作信息或上述的认证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动作信息中,也可以包括各种指令信息等。
遥控钥匙99S具备作为与二次电池主体1471不同的其他电源部的电源部173。电源部173优选接受来自二次电池主体1471或一次电池177的电力,并使用该电力使遥控钥匙99S发挥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遥控钥匙99S也可以设置为能够相对于蓄电池121(蓄电装置)装卸。关于此,也可以以前述的第六实施方式为参考。在该情况下,起动装置140E优选还具备二次电池147。
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起动装置(140、二次电池147B、147BB、遥控钥匙99S)通过具备能够与蓄电装置(蓄电池121)内的切换控制部电连接的电源部(二次电池147、二次电池主体1471、或电容器147A),从而能够使切换控制部(1219、1219S、1219T)切换能够将蓄电部的电力向该蓄电装置的外部输出、或能够将该蓄电装置的外部的电力向蓄电部输入的起动状态与无法将蓄电部的电力向该蓄电装置的外部输出、或无法将该蓄电装置的外部的电力向蓄电部输入的非起动状态,能够更加提高应用蓄电池121的电动二轮车1等的便利性。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实施方式的电动二轮车1的起动装置140、蓄电池121、PCU50、遥控钥匙99S包括计算机系统。例如,起动装置140、MCU140M以及BMU1212也可以将用于实现上述的处理的程序记录于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且使计算机系统读入并执行记录于该记录介质的程序,从而进行上述的各种处理。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所说的“计算机系统”也可以是包括OS、周边设备等硬件的计算机系统。另外,“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是指软盘、光磁盘、ROM、闪存器等能够写入的非易失性存储器、CD-ROM等可移动介质、内置于计算机系统的硬盘等存储装置。
并且,“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设为还包括如经由互联网等网络、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而发送了程序的情况下的成为服务器、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例如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那样将程序保持一定时间的记录介质。另外,上述程序也可以从将该程序保存于存储装置等的计算机系统经由传送介质、或者通过传送介质中的传送波而向其他计算机系统传送。在此,传送程序的“传送介质”是指如互联网等网络(通信网)、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通信线)那样具有传送信息的功能的介质。另外,上述程序也可以是用于实现前述的功能的一部分的程序。并且,也可以是能够通过与已经记录于计算机系统的程序的组合而实现前述的功能的程序、即所谓的差分文件(差分程序)。
以上使用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丝毫不被这样的实施方式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施加各种变形以及替换。
需要说明的是,对在根据上述的瞬时型的外部起动开关148E的操作而控制双向开关1213的过程中包括管理部145的处理的事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通过硬件将其实现。
另外,实施方式所示的电力的保管对象物是将电力(电能)改变能量的状态而保管的保管对象物的一例。蓄电装置具有在电力与化学的能量之间改变状态的电极。蓄电装置例如也可以是利用电极的氧化还原的所谓的蓄电池(battery)。
对于电动二轮车1A(1C)或蓄电池121B(121C),示出在二次电池147B的充电与放电这两方的利用方式中共用将二次电池147B连接的端子(电极)的一例,但对于二次电池147B,并不限制于将其分别设置为充电用与放电用,而能够适当选择。在使蓄电池121B(121C)活化的情况下,优选至少将二次电池147B的放电用的端子利用于向电动二轮车1A(1C)或蓄电池121B(121C)的连接用。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1C、1D、1E、1F、1G 电动二轮车(移动体、电力装置)
26 车座(盖部)
50、50A、50B、50C PCU
80 收纳盒(第二收纳部)
99 钥匙开关(输入部)
99S 遥控钥匙
100 控制系统
110 电路
115 接触器
120 收纳部(第一收纳部)
121、121A、121B、121D、121E 蓄电池(蓄电装置、保管对象物)
120C 蓄电池壳体
130 PDU(负载、电力变换部)
135 电动马达
140、140A、140B 起动装置
140M MCU
141 活化信号生成部
142 报告部
143 CAN-BUS收发机(收发机)
144 放电部
145、145A 管理部
146 DC/DC变换部(电压变换部)
147、147B、147BB 二次电池(电源部)
147A 电容器(电源部)
148 开关(开闭部)
148E 外部起动开关(输入部)
149 DC/DC变换部
180 节气门(油门)传感器
1211 蓄电池主体(蓄电部)
1212、1212S、1212T BMU(断续控制部)
1213 双向开关(断续部)
1213M 开关(第一断续部)
1213S 开关(第二断续部)
1213P 开关(第三断续部)
1214 绝缘部
1215 CAN-BUS收发机(通信IF部)
1217 Activate线(活化信号发送线)
1218 CAN通信线(信号发送线)
1219、1219S、1219M 切换控制部。

Claims (30)

1.一种起动装置,其是具有蓄电部的蓄电装置的起动装置,其中,
所述蓄电装置具备切换控制部,所述切换控制部切换为能够将所述蓄电部的电力向该蓄电装置的外部输出、或能够将该蓄电装置的外部的电力向所述蓄电部输入的起动状态与无法将所述蓄电部的电力向该蓄电装置的外部输出、或无法将该蓄电装置的外部的电力向所述蓄电部输入的非起动状态,
所述起动装置具备设置于所述蓄电装置的外部并且能够与所述切换控制部电连接的电源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动装置,其中,
所述蓄电装置设置为能够相对于具备动作部的电力装置装卸,
所述蓄电装置的所述蓄电部与所述动作部经由第一电力传递路径而电连接,
所述电源部与所述切换控制部经由第二电力传递路径而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动装置,其中,
所述起动装置具有供该起动装置的外部的电源连接的第一外部连接部,
所述电源部与所述第一外部连接部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动装置,其中,
所述电源部与所述第一电力传递路径经由第三电力传递路径而电连接,所述第三电力传递路径与所述第一外部连接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动装置,其中,
所述电力装置或所述起动装置在所述第三电力传递路径上具备电力变换部。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起动装置,其中,
所述蓄电装置具备在所述第一电力传递路径上夹装且相互能够装卸地设置的一对第一电力连接部以及第二电力连接部中的所述第二电力连接部和在所述第二电力传递路径上夹装且相互能够装卸地设置的一对第三电力连接部以及第四电力连接部中的所述第四电力连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动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电力连接部与所述第四电力连接部一体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动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电力连接部与所述第四电力连接部单独独立地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起动装置,其中,
所述蓄电装置具有:
第二外部连接部,其供该蓄电装置的外部的电源连接;以及
第四电力传递路径,其将所述切换控制部与所述第二外部连接部电连接,
所述第四电力传递路径与所述第二电力传递路径并联地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起动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外部连接部设置为能够连接所述起动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起动装置,其中,
所述电力装置具备控制所述动作部的第一控制部,
所述起动装置配置于与所述第一控制部接近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起动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控制部与对所述蓄电装置的断续部进行控制的第二控制部经由通信路径能够通信地连接,
所述蓄电装置具备在所述通信路径上夹装且相互能够装卸地设置的一对第一通信连接部以及第二通信连接部中的所述第二通信连接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起动装置,其中,
所述蓄电装置具备在所述第二电力传递路径上夹装且相互能够装卸地设置的一对第三电力连接部以及第四电力连接部中的所述第四电力连接部,
所述第二通信连接部与所述第四电力连接部一体地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2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起动装置,其中,
所述起动装置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电力装置装卸。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起动装置,其中,
所述起动装置设置为能够与接受所述电力装置的利用者的该电力装置的起动的意思的输入部通信、或能够与控制该输入部的控制部通信,
所述起动装置以基于向所述输入部输入的输入信息而将所述电源部的电力向该起动装置的外部供给的方式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起动装置,其中,
所述起动装置设置有以与所述电源部串联的方式切换是否将所述电源部的电力向该起动装置的外部供给的开闭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起动装置,其中,
所述起动装置具备存储供与所述电力装置的利用许可相关的认证的认证信息的存储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起动装置,其中,
所述起动装置具备设置为能够与所述电力装置的第一通信部通信的第二通信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起动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通信部设置为能够发送供所述电力装置的动作的动作信息或所述认证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7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起动装置,其中,
所述起动装置具备与所述电源部不同的其他电源部。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起动装置,其中,
所述蓄电装置具备第二电力端子,所述第二电力端子是能够装卸地设置于第一电力端子的电力端子,所述第一电力端子是能够相对于该蓄电装置装卸地设置的电力装置的电力端子,
所述切换控制部具备在将所述蓄电部与所述第二电力端子连接的第一电力传递路径上设置的断续部。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起动装置,其中,
所述断续部包括第一断续部以及与该第一断续部并联地设置的第二断续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起动装置,其中,
所述切换控制部具备:
信号变换部,其使所述电源部的电力变化为切换所述切换控制部的输出状态的切换信号;以及
断续控制部,其根据所述切换信号的检测来控制所述断续部,
所述断续部包括通过控制而控制断续的多个半导体切换元件,
所述断续控制部在未检测出表示输出许可的所述切换信号的情况下,以将所述多个半导体切换元件分别设为切断状态的方式进行控制,而生成所述蓄电装置的所述非起动状态,
所述断续控制部在检测出表示所述输出许可的所述切换信号的情况下,以将所述多个半导体切换元件分别设为导通状态的方式进行控制,而生成所述蓄电装置的所述起动状态。
24.根据权利要求2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起动装置,其中,
所述电源部配置于具备对电力进行变换的电力变换部的所述电力装置,
所述电力变换部对来自起动了的所述蓄电装置的电力进行变换、或将变换而生成的电力送向起动了的所述蓄电装置。
25.根据权利要求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起动装置,其中,
所述起动装置具备:
输入端子,其供来自所述蓄电装置的电力输入;以及
输出端子,其构成为能够将从所述电源部输出的电力的一部分输出。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起动装置,其中,
所述起动装置具备配置于从所述输入端子到所述输出端子的路径、并将对所述输入端子的电压进行变换后的电力向所述电源部供给的电压变换部,
所述输入端子所容许的容许输入电压与所述输出端子所容许的容许输出电压互不相同。
27.根据权利要求1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起动装置,其中,
所述起动装置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蓄电装置装卸。
28.一种电力装置,其具备使具有蓄电部的蓄电装置充电或放电的动作部,其中,
所述蓄电装置具备切换控制部,所述切换控制部切换为能够将所述蓄电部的电力向该蓄电装置的外部输出、或能够将该蓄电装置的外部的电力向所述蓄电部输入的起动状态与无法将所述蓄电部的电力向该蓄电装置的外部输出、或无法将该蓄电装置的外部的电力向所述蓄电部输入的非起动状态,
使所述蓄电装置起动的起动装置具备设置于所述蓄电装置的外部并且能够与所述切换控制部电连接的电源部。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力装置,其中,
所述电力装置设置有形成在上部具有开口的收纳空间的第一收纳部以及第二收纳部,
所述蓄电装置收纳于所述第一收纳部,
所述起动装置收纳于所述第二收纳部。
30.一种蓄电装置,其具有蓄电部,其中,
所述蓄电装置具备:
切换控制部,其切换为能够将所述蓄电部的电力向该蓄电装置的外部输出、或能够将该蓄电装置的外部的电力向所述蓄电部输入的起动状态与无法将所述蓄电部的电力向该蓄电装置的外部输出、或无法将该蓄电装置的外部的电力向所述蓄电部输入的非起动状态;以及
连接部,其供具有设置于所述蓄电装置的外部并且能够与所述切换控制部电连接的电源部的起动装置连接。
CN202180073399.4A 2020-10-28 2021-10-28 起动装置、蓄电装置以及电力装置 Pending CN11650819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80606 2020-10-28
JP2020-180606 2020-10-28
PCT/JP2021/039915 WO2022092239A1 (ja) 2020-10-28 2021-10-28 起動装置、蓄電装置、及び電力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08192A true CN116508192A (zh) 2023-07-28

Family

ID=81383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73399.4A Pending CN116508192A (zh) 2020-10-28 2021-10-28 起动装置、蓄电装置以及电力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98883A1 (zh)
EP (1) EP4239754A1 (zh)
JP (1) JPWO2022092239A1 (zh)
KR (1) KR20230097076A (zh)
CN (1) CN116508192A (zh)
WO (1) WO202209223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08092B2 (en) 2017-02-10 2021-08-31 Honda Motor Co., Ltd. Storage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moving body, storage battery, and storage battery management method
JP6399122B2 (ja) 2017-03-01 2018-10-03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顔検出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WO2018198437A1 (ja) * 2017-04-27 2018-11-01 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エナジーサプライ株式会社 電源システム、電源システムの故障診断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制御装置
JP2020014289A (ja) * 2018-07-13 2020-01-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
WO2021010433A1 (ja) 2019-07-16 2021-01-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雄型接続子、雌型接続子、接続子構造、雄型接続子の製造方法、雌型接続子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92239A1 (ja) 2022-05-05
JPWO2022092239A1 (zh) 2022-05-05
EP4239754A1 (en) 2023-09-06
US20230398883A1 (en) 2023-12-14
KR20230097076A (ko) 2023-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14588B2 (en) Modular vehicle system, electric vehicle and module for connecting to an electric vehicle
CN111132894B (zh) 跨骑型电动车辆
US8508348B2 (en) Vehicle capable of indicating a position of an electric power-receiving unit
US911471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igh-voltage DC charging of battery-electric and 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US10445962B2 (en) Modular vehicle system, electric vehicle, and module for connection to an electric vehicle
CN108263213B (zh) 具有锂电池管理系统的多用途车辆的电力制动器的控制
CN111247058B (zh) 跨骑型电动车辆
JP2007236172A (ja) 車両の電源装置および電気装置
JPWO2012070432A1 (ja) 電動車両の充電制御装置
JP2007228695A (ja) 充電装置
CN111278723B (zh) 跨骑型电动车辆
US10196019B2 (en) Device for supplying a voltage to an electric vehicle comprising a permanent main battery and a replaceable auxiliary battery
CN110235335B (zh) 蓄电池管理系统、移动体及蓄电池管理方法
TWI626811B (zh) Battery pack and battery system having the same
JP2011136626A (ja) 鞍乗型電動車両
JP6045474B2 (ja) 充電制御装置、車両、車両充電システム、充電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108522B2 (en) Vehicle-mounted controller
CN111148684B (zh) 跨骑型电动车辆
CN111148688B (zh) 跨骑型电动车辆
CN116508192A (zh) 起动装置、蓄电装置以及电力装置
US20230331105A1 (en) Docking and recharging system for battery powered personal mobility vehicles
CN110234531B (zh) 控制系统、移动体及控制方法
JPWO2020066208A1 (ja) 鞍乗型電動車両
EP3948914B1 (en) Auto diagnostic security alarm system
CN111247061B (zh) 跨骑型电动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