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08150A - 一种发光基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光基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08150A
CN116508150A CN202180003576.1A CN202180003576A CN116508150A CN 116508150 A CN116508150 A CN 116508150A CN 202180003576 A CN202180003576 A CN 202180003576A CN 116508150 A CN116508150 A CN 1165081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element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0357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昕晨
张大宇
张志伟
潘艳姣
江照波
李程伟
曾建秋
邵蓓蓓
刘睿
龚道然
周傲波
卢云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5081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081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3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基板和显示装置。所述发光基板,其中,包括:衬底;位于所述衬底的多个发光单元,至少一个所述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发光元件串,且所述至少两个发光元件串相互并联;其中,同一所述发光元件串包括至少两个依次串联的发光元件;同一所述发光单元中,多个所述发光元件呈阵列分布,且同一所述发光单元中,包括至少两个串联且位于不同行的所述发光元件,还包括至少两个串联且位于不同列的所述发光元件。

Description

一种发光基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光基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两年,超高对比度(>20000)以及超高亮度(峰值亮度1000/1400nit)的显示装置成为显示行业的发展趋势,导致发光二极管(例如,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 LED)大火,各家显示面板厂纷纷投入研发资源,加快了发光二极管产品化的进程。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基板和显示装置。所述发光基板,其中,包括:
衬底;
位于所述衬底的多个发光单元,至少一个所述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发光元件串,且所述至少两个发光元件串相互并联;其中,同一所述发光元件串包括至少两个依次串联的发光元件;
同一所述发光单元中,多个所述发光元件呈阵列分布,且同一所述发光单元中,包括至少两个串联且位于不同行的所述发光元件,还包括至少两个串联且位于不同列的所述发光元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同一所述发光单元中,至少一列所述发光元件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串的所述发光元件,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发光元件串的所述发光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串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串为同一所述发光单元中的不同所述发光元件串。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同一所述发光单元中,至少一行所述发光元件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发光元件串的所述发光元件,以及至少一个第四发光 元件串的所述发光元件,其中,所述第三发光元件串和所述第四发光元件串为同一所述发光单元中的不同所述发光元件串。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同一所述发光单元中,不同所述发光元件串的所述发光元件数量相同;每个所述发光元件串的起始所述发光元件位于同一行或同一列。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同一所述发光单元中,任一行所述发光元件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发光元件之间的行向间距相等;
和/或,同一所述发光单元中,任一列所述发光元件中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元件之间的列向间距相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所述发光元件串包括至少两个依次串联的所述发光元件;至少一个所述发光元件串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发光元件位于不同行且位于不同列。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同一所述发光单元中,包括N个所述发光元件串;
所述N个发光元件串形成N列M行的发光元件阵列,N≥2,M≥2,M≥N,每一列所述发光元件包括各所述发光元件串的至少一个所述发光元件;
或者,所述N个发光元件串形成N行M列的发光元件阵列,N≥2,M≥2,M≥N,每一行所述发光元件包括各所述发光元件串的至少一个所述发光元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同一所述发光单元中,所述发光元件形成的行向与列向垂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发光单元呈阵列排布,且所述发光单元的阵列排布的行方向与所述发光单元内所述发光元件的行方向平行,所述发光单元的阵列排布的列方向与所述发光单元内所述发光元件的列方向平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发光单元的所述发光元件形成的发光元件阵列中,任一列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元件的列向间距相等,任一行相邻 两个所述发光元件的行向间距相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发光单元中,所有所述发光元件串的起始所述发光元件的阴极或阳极中的一个均连接至第一走线,所有所述发光元件串的末端所述发光元件的阴极或阳极中的另一个均连接至第二走线;
至少两个所述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第一走线电性连接,至少两个所述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第二走线通过第三走线电性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位于同一行的所述发光单元中,所有所述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第一走线为同一走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位于同一列的所述发光单元中,至少两个所述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第二走线电性连接至同一根所述第三走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两行所述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第一走线均连接至同一根第四走线;所述第四走线包括沿列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且所述第四走线沿行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三走线沿行向的尺寸。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走线包括沿行向延伸的部分,所述第三走线包括沿列向延伸的部分,且所述第一走线沿列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三走线沿行向的宽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基板包括位于所述发光元件所述衬底之间的第一走线层,还包括位于所述衬底背离所述第一走线层一侧的第二走线层,其中,所述第一走线、所述第二走线位于所述第一走线层;所述第三走线位于所述第二走线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基板还包括位于同一所述发光元件串内,将两个所述发光元件串联连接的第五走线,所述第五走线位于所述第一走线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走线层还包括与至少部分所述发光元件相邻的对位镂空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走线层还包括:多个分离的散热块,所述散热块具有网格状的镂空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镂空槽在所述衬底正投影面积占所述散热块在所述衬底正投影面积的十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走线层的走线与所述散热块同层设置,且所述第二走线层的走线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与所述镂空槽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块的材料为导电材料,所述散热块与所述第二走线层的走线绝缘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至少部分区域的多个所述镂空槽呈米字形分布。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光基板,其中,包括:
衬底;
位于所述衬底的至少两个发光元件串,同一所述发光元件串包括至少两个依次串联的发光元件;
至少两个所述发光元件串包括的多个所述发光元件呈阵列分布,至少两个串联的所述发光元件位于不同行,且位于不同列。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包括如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发光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发光基板出光侧的显示面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基板的发光元件排布示意图之一;
图2为图1的发光单元的其中一发光元件串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发光单元的另一发光元件串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基板的一种局部布线示意图;
图5为发光单元的另一种设置示意图;
图6为与图4对应的第二走线层的局部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基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发光基板的一种局部放大布线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第一走线层的单膜层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第二走线层的单膜层示意图;
图11为发光基板的一种走线连接示意图;
图12为发光单元包括三行两列个发光元件的排布示意图;
图13为发光单元包括两行两列个发光元件的排布示意图;
图14为发光单元包括三行三列个发光元件的排布示意图;
图1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发光基板的发光元件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为了保持本公开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公开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发光二极管(例如,迷你发光二极管和/或微发光二极管)背光根据分区 串并联方式,可以分为一并多串和多并多串两种(也可以称作高压低电流和低压高电流,此处高低为相对值)。其中,一并多串可以理解为,分区所有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均串联在一起,优点是可以确保流经所有LED的电流值为同样大小,亮度均一性好,缺点是产品拓展性差,主要体现在:当需要进行产品亮度提升时,需要提高背光电流,但是提高电流的同时LED的导通压降(VF)也在提高,而LED驱动结构能够输出电压有限(受限于IC制程),无法在原有灯板上直接提升电流,这时就需要重新设计灯板改为多并多串结构,耗费设计和验证成本。相对应的,多串多并结构的意思就是,分区的LED具有多颗串联,每条串联与其他串联相比LED灯数相等,相互为并联关系。但是由于LED单体间的差异,会导致同一分区不同灯串间在相同电压下流经电流不同,而电流和亮度成正比,会出现不同灯串亮度不均的问题,即“电流不均”现象。
有鉴于此,参见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其中,图1为发光基板的多个发光元件的一种排布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发光单元的其中一发光元件串的示意图,图3为图1的发光单元的另一发光元件串示意图,图4为发光基板的一种局部布线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基板,其中,包括:
衬底1;
位于衬底1的多个发光单元10,至少一个发光单元10包括至少两个发光元件串S,且至少两个发光元件串S相互并联;其中,同一发光元件串S包括至少两个依次串联的发光元件100;具体的,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发光单元10包括两个发光元件串S,分别为第一发光元件串S1和第二发光元件串S2,其中,第一发光元件串S1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发光元件101、第二发光元件102、第三发光元件103,第二发光元件串S2包括依次串联的第四发光元件104、第五发光元件105、第六发光元件106;
同一发光单元10中,多个发光元件100呈阵列分布,例如,如图1所示,多个发光元件100呈三行两列分布,且同一发光单元10中,包括至少两个串联且位于不同行的发光元件100,还包括至少两个串联且位于不同列的发光元 件100,例如,如图1中,同一发光单元10中,包括串联且位于不同行的第一发光元件101和第二发光元件102,还包括两个串联且位于不同列的第四发光元件104和第五发光元件105。
本公开实施例中,同一发光单元10中,多个发光元件100呈阵列分布,且同一发光单元10中,包括至少两个串联且位于不同行的发光元件100,还包括至少两个串联且位于不同列的发光元件100,可以使同一发光元件串S的任意相邻的两个发光元件100位于不同行且不同列,由于同一发光元件串S的电流相同,即便出现不同发光元件串S的电流不均现象,可以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元件100的排布方式保证不同亮度的发光元件100不会聚积在一起形成规律的明暗条纹,而是实现分散式分布,从观感上弱化同一发光单元中不同发光元件串S的明暗差异,较大地改善了同一发光单元10内亮度不均一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同一发光单元10中,至少一列发光元件100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串S1的发光元件100,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发光元件串S2的发光元件100,具体的,例如,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同一发光单元10中,左侧一列的发光元件100中,包括第一发光元件串S1的第一发光元件101,还包括第二发光元件串S2的第五发光元件105,其中,第一发光元件串S1和第二发光元件串S2为同一发光单元10中的不同发光元件串S。本公开实施例中,同一发光单元10中,至少一列发光元件100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串S1的发光元件100,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发光元件串S2的发光元件100,可以使同一列的发光元件100中,包括不同发光元件串S的发光元件100,避免不同亮度的发光元件100聚积在一起形成列向的亮暗条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同一发光单元10中,至少一行发光元件100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发光元件串的发光元件100,以及至少一个第四发光元件串的发光元件100,其中,第三发光元件串和第四发光元件串为同一发光单元10中的不同发光元件串。具体的,第三发光元件串可以是与第一发光元件串 S1或第二发光元件串S2相同的发光元件串S,也可以是与第一发光元件串S1或第二发光元件串S2不同的发光元件串S,相应的,第四发光元件串S4可以是与第一发光元件串S1或第二发光元件串S2相同的发光元件串S,也可以是与第一发光元件串S1或第二发光元件串S2不同的发光元件串S。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三发光元件串S3为与第一发光元件串S1相同的发光元件串S,第四发光元件串S4为与第二发光元件串S2相同的发光元件串S,具体的,例如,图1的同一发光单元10内第一行发光元件100中,包括一个第一发光元件S1(也即第三发光元件串)的第一发光元件101,以及一个第二发光元件串S2(也即第四发光元件串)的第四发光元件104。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同一发光单元10中,包括N个发光元件串S;
其中,该N个发光元件串S形成N列M行的发光元件阵列,N≥2,M≥2,M≥N,每一列发光元件10中包括各发光元件串S的至少一个发光元件10,具体的,例如,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同一发光单元10中,包括两个发光元件串S,分别为第一发光元件串S1和第二发光元件串S2,其中,第一发光元件串S1包括第一发光元件101、第二发光元件102和第三发光元件103,第二发光元件串S2包括第四发光元件104、第五发光元件105和第六发光元件106,该两个发光元件串形成两列三行的发光元件阵列,左起第一列发光元件包括第一发光元件串S1的两个发光元件(分别为第一发光元件101和第三发光元件103)以及第二发光元件串S2的一个发光元件(即,第五发光元件105),左起第二列发光元件包括第一发光元件串S1的一个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102)以及第二发光元件串S2的两个发光元件(分别为第四发光元件104和第六发光元件106);
或者,N个发光元件串形成N行M列的发光元件阵列,N≥2,M≥2,M≥N,每一行发光元件10包括各发光元件串S的至少一个发光元件10,具体的,例如,结合图5所示,同一发光单元10中,包括两个发光元件串S,分别为第一发光元件串S1和第二发光元件串S2,其中,第一发光元件串S1包括第一发光元件101、第二发光元件102和第三发光元件103,第二发光元 件串S2包括第四发光元件104、第五发光元件105和第六发光元件106,该两个发光元件串形成两行三列的发光元件阵列,下侧的第二行发光元件包括第一发光元件串S1的两个发光元件(分别为第一发光元件101和第三发光元件103)以及第二发光元件串S2的一个发光元件(即,第五发光元件105),上侧第一行发光元件包括第一发光元件串S1的一个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102)以及第二发光元件串S2的两个发光元件(分别为第四发光元件104和第六发光元件106)。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同一发光单元10中,不同发光元件串S的发光元件100数量相同;每个发光元件串S的起始发光元件100位于同一行或同一列。具体的,例如,结合图1所示,第一发光元件串S1包括三个发光元件100,第二发光元件串S2也包括三个发光元件100,第一发光元件串S1和第二发光元件串S2的发光元件数量相同;且第一发光元件串S1的起始发光元件100(也即第一发光元件101)与第二发光元件串S2的起始发光元件100(也即第四发光元件104)位于同一行,如图1所示;第一发光元件串S1的起始发光元件100(也即第一发光元件101)与第二发光元件串S2的起始发光元件100(也即第四发光元件104)也可以是位于同一列,如图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每个发光元件串S的起始发光元件100位于同一行或同一列,方便将不同发光元件串S的起始发光元件100进行并联,有利于节省发光基板的布线空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图4所示,同一发光单元10中,任一行发光元件100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发光元件100之间的行向间距d1相等。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同一发光单元10中,任一列发光元件100中任意相邻两个发光元件100之间的列向间距d2相等。本公开实施例中,同一发光单元10中,任一行发光元件100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发光元件100之间的行向间距d1相等,任一列发光元件100中任意相邻两个发光元件100之间的列向间距d2相等,有利于实现同一发光单元10内的发光亮度均一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图4所示,多个发光单元10的发光元件 形成的发光元件100阵列中,任一列相邻两个发光元件100的列向间距d12相等,任一行相邻两个发光元件100的行向间距d11相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图1-图5所示,至少一个发光元件串S包括至少两个依次串联的发光元件100;至少一个发光元件串S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发光元件100位于不同行且位于不同列。具体的,例如,图1中,每一发光元件串S均包括三个依次串联的发光元件100,其中,第一发光元件串S1中相邻的第一发光元件101和第二发光元件102位于不同行且不同列,相邻的第二发光元件102与第三发光元件103位于不同行且不同列。本公开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发光元件串S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发光元件100位于不同行且位于不同列,可以实现使同一发光单元10内不同发光元件串S更充分地交叉分布,有利于发光单元10内发光亮度均一性的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发光元件串S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发光元件100,其中的“相邻”并非空间位置关系上的相邻,而是电学连接关系中的相邻,也即在一个发光元件串S中,两个发光元件10通过导体直接电性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图1-图5所示,同一发光单元10中,发光元件100形成的行向与列向垂直。本公开实施例中,同一发光单元10中,发光元件100形成的行向与列向垂直,有利于发光元件100的转移,简化发光基板的制作工艺。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图1或图4所示,多个发光单元10呈阵列排布,且发光单元10的阵列排布的行方向与发光单元10内发光元件100的行方向平行,发光单元10的阵列排布的列方向与发光单元10内发光元件100的列方向平行,如此,有利于同一发光基板上发光元件100的转移。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见图7、图8、图9、图10、图11所示,其中,图8为发光基板的局部放大布线示意图,图9为图8中的第一走线层的单膜层示意图,图10为图8中第二走线层的单膜层示意图,图11为发光基板的走线连接示意图;发光基板包括位于发光元件100与衬底1之间的第一走线层T,还包括位于衬底1背离第一走线层T一侧的第二走线层B,结合 图1所示,每个发光单元10中,所有发光元件串S的起始发光元件的阴极或阳极中的一个均连接至第一走线2,所有发光元件串S的末端发光元件的阴极或阳极中的另一个均连接至第二走线3;结合图1、图4、图8或图9所示,至少两个发光单元10对应的第一走线2电性连接,具体的,例如,此处的电性连接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发光单元10对应连接至同一根第一走线2;结合图8或图11所示,至少两个发光单元10对应的第二走线3通过第三走线4电性连接。具体的,第二走线3可以位于第一走线层T,第三走线4可以位于第二走线层B,第二走线3可以通过贯穿衬底1的第二过孔K2与第三走线4电性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图1、图4、图8所示,位于同一行的发光单元10中,所有发光单元10对应的第一走线2为同一走线,如此,有利于节省发光基板的走线空间,降低发光基板布线的复杂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图8或图11所示,位于同一列的发光单元10中,至少两个发光单元10对应的第二走线3电性连接至同一根第三走线4。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图8、图9或图11所示,至少两行发光单元10对应的第一走线2均连接至同一根第四走线6;具体的,第一走线2可以位于第一走线层T,第四走线6可以位于第二走线层B,第二走线2可以通过贯穿衬底1的过孔K1与第四走线6电性连接;参见图10所示,第四走线6包括沿列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且第四走线6沿行向的尺寸d3大于第三走线4沿行向的尺寸d4。如此,当第一走线2为整行发光单元10提供阳极/阴极信号时,将第四走线6的走线宽度d3设置得较宽,可以有效降低信号传输时在走线上的压降损失。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图8、图10或图11所示,第一走线2包括沿行向延伸的部分,第三走线4包括沿列向延伸的部分,且第一走线2沿列向的尺寸d5大于第三走线4沿行向的宽度d4。
需要说明的是,图11仅是为了示意第二走线3与第三走线4,第一走线 2与第四走线6的连接关系,进而以发光基板包括8行8列发光单元、每间隔三行发光单元10的第二走线3连接于同一第三走线4、每相邻四行发光单元10的第一走线2连接于一根第四走线6进行的示意图说明,但本公开实施例不以此为限,在具体实施时,发光基板还可以包括其它数量行、列的发光单元,也可以是每间隔其它数量的发光单元连接于同一第三走线4,其它数量的发光单元的第一走线2连接于一根第四走线6,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设置。
具体的,结合图11所示,发光基板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元件驱动器(LED driver),LED driver包括多个信号通道,所有LED driver的至少部分信号通道与多个第三走线4一一对应;具体的,可以通过第四走线6将阳极信号(例如也可以为阴极信号)传输给与该第四走线6连接的第一走线2,即通过一根第四走线6将信号传输给4行发光单元10;分时依次向发光基板上的多根第四走线6传输信号,从而依次向发光基板上的多行发光单元10传输信号,每次传输至4行发光单元。具体的,例如,先通过第一根第四走线6给第一组发光单元10输入阳极信号,在该期间,通过所有的第三走线4,给该组发光单元10的每一个发光单元10输出相应的阴极信号数据(例如也可以为阳极信号数据),向不同发光单元10输出的信号可以不同,从而实现对单个发光单元10的独立控制;完成第一组发光单元10中所有发光单元10的点亮后,关断该组发光单元10的阳极信号,然后再通过第2根第四走线6向第二组发光单元10输入阳极信号,在此期间,通过所有的走线4,给第二组发光单元10的每一个发光单元10输出相应的阴极信号数据,如此依次向第四走线6加载信号,完成所有发光单元的点亮控制。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的一组发光单元10可以包括i行发光单元10,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进一步的,该i行发光单元10可以为依次连续的i行发光单元10,也可以为不连续的i行发光单元10。由于要进行如前所述控制,所以一列发光单元10中,一根第四走线6所对应的几个发光单元10,分别对应不同的第三走线4,从而可实现对发光单元10的独立控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走线2、第二走线3可以位于第一走线层T;第三走线4可以位于第二走线层B。具体的,第四走线6可以位于第二走线层B。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见图9所示,发光基板还包括位于同一发光元件串S内,将两个发光元件100串联连接的第五走线5,第五走线5位于第一走线层T。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见图4或图9所示,第一走线层T还包括与至少部分发光元件100相邻的对位镂空块T。具体的,对位镂空块T可以在第五走线5形成。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走线层T还包括与至少部分发光元件100相邻的对位镂空块T,对位镂空块T可以用于在将发光元件100转移到布线基板(未设置发光元件时的发光基板),用于转移设备与布线基板的对位,以将发光元件100准确地转移到布线基板,在第一走线层T设置对位镂空块T可以避免在发光基板的其它位置设置专门用于对位的标记,可以节省发光基板的空间。
具体的,对位镂空块T可以是对第五走线5进行局部材料去除形成的规则图案。例如,对位镂空块T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形状(沿衬底厚度方向的投影)可以为矩形,也可以为其他便于对位的图形,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第五走线5可以为块状结构,且仅第五走线5的正投影面积大于预先设定的阈值后,才会设置有对位镂空块T。进一步的,对位镂空块T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占形成该对位镂空块T的第五走线5的正投影面积的比例小于等于20%,如此,可以避免形成对位镂空块T后的第五走线5相较于未形成对位镂空块T前的走线,走线阻值变化过大,影响所在发光元件串的发光亮度的问题;该预先设定的阈值与发光单元的区域尺寸、发光元件的尺寸相关,可根据具体的情况设定;具体的,一个发光单元10中,至少一根第五走线5设置有至少一个对位镂空块T,至少一根第五走线5不设置对位镂空块T。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见图6或图10所示,其中,图6为与图4对应 的第二走线层的布线示意图,图10为图8中的第二走线层的布线示意图,第二走线层B还包括:多个分离的散热块7,散热块7具有网格状的镂空槽70。具体的,镂空槽70可以贯穿第二走线层B。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走线层B还包括多个分离的散热块7,以便对发光基板进行散热,网格状的镂空槽70可以增加散热块7内的间隙,防止散热块7受热膨胀,导致发光基板形变。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图4和图6所示,发光基板包括位于衬底1一侧的多个绑定端子Y;发光基板包括与绑定端子Y最相邻的第一发光单元行S1;第一走线层T还包括:位于第一发光单元行S内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10之间、且与第二走线3连接的引出线8,引出线8通过贯穿衬底1的第三过孔K3与第三走线4的电连接。如此,可以避免第二走线层B在靠近绑定端子Y的区域需要设置多个引线9时,多个引线9占据第一发光行S所在的大片区域时,第一发光行S内的第二走线3无法直接与第三走线4连接的问题。具体的,引线9可以将第三走线4与绑定端子Y进行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镂空槽70的面积可以占散热块7面积的十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如此,在满足实现布线的同时,使发光基板具有较佳的散热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走线层B的走线与散热块7同层设置,且第二走线层B的走线在衬底1的正投影与镂空槽70在衬底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散热块7的材料为导电材料,散热块7与第二走线层B的走线绝缘设置,具体的,例如,第二走线层B的走线与散热块7之间可以设置有间隙。具体的,散热块7与第二走线层B的材料相同。具体的,第二走线层B的材料可以为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至少部分区域的多个镂空槽70呈米字形分布,如此,以具有较佳的散热效果。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单元10内发光元件100的排布方式以及连接方式,以下通过具体举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如下:
例如,参见图12所示,发光单元包括两个发光元件串S,每一发光元件串S包括三个发光元件100,同一发光单元10的六个发光元件100构成一矩形,其中四个发光元件100位于矩形的四个顶点,另外两个发光元件100分别位于矩形长边的两个中点位置处,同一发光元件串S中,其中两个发光元件100位于矩形一长边的两个顶点,另一发光元件100位于矩形另一长边的中点;
其中,一发光元件串S包括位于矩形一长边两个顶点的第一发光元件101和第三发光元件103,以及位于矩形另一长边中点的第二发光元件102,另一发光元件串S包括第四发光元件104、第五发光元件105和第六发光元件106,其中,第一发光元件101与第四发光元件104位于同一行,第二发光元件102与第五发光元件105位于同一行,第三发光元件103与第六发光元件106位于同一行;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发光元件101的正极位于远离第五发光元件105的一侧,第四发光元件104的正极位于远离第二发光元件102的一侧,第五发光元件105的正极位于远离第三发光元件103的一侧,第二发光元件102的正极位于远离第六发光元件106的一侧,第三发光元件103的正极位于朝向第五发光元件105的一侧,第六发光元件106的正极位于朝向第二发光元件102的一侧;
发光基板还包括:连接第一发光元件101正极和第四发光元件104正极的第一正极连接线201,经矩形内部连接第四发光元件104负极与第五发光元件105正极的第一串联连接线501,位于第五发光元件105远离第一串联连接线501的一侧且环绕第五发光元件105、连接第一发光元件101负极与第二发光元件102正极的第二串联连接线502,以及位于第一串联连接线501与二串联连接线502之间且环绕第二发光元件102、连接第五发光元件105负极与第六发光元件106正极的第三串联连接线503,以及连接第二发光元件102负极与第三发光元件103正极的第四串联连接线504,以及连接第三发光元件103 负极与第六发光元件106负极的第一负极连接线301。
又例如,参见图13所示,发光单元10包括两个发光元件串S,每一发光元件串S包括两个发光元件100,同一发光单元10的四个发光元件100构成一矩形,四个发光元件100位于矩形的四个顶点,且同一发光元件串S的两个发光元件100分别位于矩形对角线所经过的顶点;
具体的,发光单元10包括位于矩形第一对角线k1的第七发光元件107和第八发光元件108,以及位于矩形第二对角线k2的第九发光元件109和第十发光元件110,第七发光元件107与第九发光元件109位于同一行,第八发光元件108与第十发光元件110位于同一行;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七发光元件107的正极位于远离第十发光元件110的一侧,第九发光元件109的正极位于远离第八发光元件108的一侧,第十发光元件110的正极位于朝向第七发光元件107的一侧,第八发光元件108的正极位于朝向第九发光元件109的一侧;
发光基板还包括:连接第七发光元件107正极与第九发光元件109正极的第二正极连接线202,经矩形内部连接第九发光元件109负极与第十发光元件110正极的第五串联连接线505,位于第十发光元件110远离第八发光元件108的一侧且环绕第十发光元件110、连接第七发光元件107负极与第八发光元件108正极的第六串联连接线506,以及位第五串联连接线505与第六串联连接线506之间且环绕第八发光元件108、连接第十发光元件110负极与第八发光元件108负极的第七串联连接线507。
又例如,参见图14所示,发光单元10包括三个发光元件串S,每一发光元件串包括三个发光元件100,同一发光单元10的九个发光元件100构成一矩形,其中四个发光元件100位于矩形的四个顶点,另四个发光元件100分别位于矩形长边的四个边中点位置处,剩余一发光元件100位于矩形中心位置处;
具体的,其中一发光元件串S中,三个发光元件100分别位于矩形第三对角线k3经过的两个顶点,以及第三对角线k3中点的位置;另一发光元件串S中,其中两个发光元件100位于第三对角线k3一侧的矩形两个边中点的位置,另外一发光元件100位于第三对角线k3另一侧的矩形顶点位置;另一发光元件串S中,其中一个发光元件100位于第三对角线k3一侧的矩形顶点的位置,另外两个发光元件100位于第三对角线k3另一侧的矩形两个边中点的位置;
具体的,发光单元10包括依次位于第三对角线k3且串联的第十一发光元件111、第十二发光元件112和第十三发光元件113;位于第三对角线k3一侧(例如,右侧)且串联的第十四发光元件114和第十五发光元件115,以及位于第三对角线k3另一侧(例如,左侧)与第十五发光元件115串联的第十六发光元件116;以及位于第三对角线k3一侧(例如,右侧)且位于矩形顶点的第十七发光元件117,以及位于第三对角线k3另一侧(例如,左侧)且与第十七发光元件117依次串联的第十八发光元件118和第十九发光元件119;
发光基板包括:经矩形内部连接第十一发光元件111负极、第十二发光元件112正极的第八串联连接线508,经矩形内部连接第十二发光元件112负极与第十三发光元件113正极的第九串联连接线509,位于第八串联连接线508一侧且连接第十四发光元件114负极与第十五发光元件115正极的第十串联连接线510,位于第九串联连接线509一侧且环绕第十三发光元件113与第十九发光元件119、连接第十五发光元件115负极与十六发光元件116正极的第十一串联连接线511,环绕第十四发光元件114与第十一发光元件111、连接第十七发光元件117负极与第十八发光元件118正极的第十二串联连接线512,位于第九串联连接线509与第十一串联连接线511之间、连接第十八发光元件118负极与第十九发光元件119正极的第十三串联连接线513,位于第十一串联连接线511与第十三串联连接线513之间且环绕第十六发光元件116、连接第十三发光元件113负极、第十九发光元件119负极、第十六发光元件 116负极的第三负极连接线303。
具体的,第五走线5可以包括第一串联连接线501、第二串联连接线502、第三串联连接线503、第四串联连接线504、第五串联连接线505、第六串联连接线506、第七串联连接线507、第八串联连接线508、第九串联连接线509、第十串联连接线510、第十一串联连接线511、第十二串联连接线512、第十三串联连接线513。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参见图15所示,包括如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基板,还包括位于发光基板出光侧的显示面板P。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发光基板,参见图16所示,该发光基板包括:衬底;位于衬底的至少两个发光元件串,例如,结合图16所示,分别包括第一发光元件串S1和第二发光元件串S2,同一发光元件串包括至少两个依次串联的发光元100,具体的,例如,图16中,第一发光元件串S1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发光元件101、第二发光元件102、第三发光元件103,第二发光元件串S2包括依次串联的第四发光元件104、第五发光元件105、第六发光元件106;至少两个发光元件串包括的多个发光元件100呈阵列分布,至少两个串联的发光元件100位于不同行,且位于不同列,具体的,例如,串联的第一发光元件101和第二发光元件102位于不同行且位于不同列。如此,当这至少两个发光元件串通入相同信号时,可使其控制的区域内的亮度均一。具体的,结合图16所示,两个发光元件串的输出端可以不连接,即,第三发光元件103的负极与第六发光元件106的负极二者可以不连接,可以进行独立控制;具体的,如图16所示,两个发光元件串的输入端可以连接,即,第一发光元件101的正极与第四发光元件104的正极二者可以连接;具体的,两个发光元件串的输入端也可以不连接,可以进行独立控制。
本公开实施例中,同一发光单元10中,多个发光元件100呈阵列分布,且同一发光单元10中,包括至少两个串联且位于不同行的发光元件100,还 包括至少两个串联且位于不同列的发光元件100,可以使同一发光元件串S的任意相邻的两个发光元件100位于不同行且不同列,由于同一发光元件串S的电流相同,即便出现不同发光元件串S的电流不均现象,可以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元件100的排布方式保证不同亮度的发光元件100不会聚积在一起形成规律的明暗条纹,而是实现分散式分布,较大地改善了同一发光单元10内亮度不均一的问题。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5)

  1. 一种发光基板,其中,包括:
    衬底;
    位于所述衬底的多个发光单元,至少一个所述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发光元件串,且所述至少两个发光元件串相互并联;其中,同一所述发光元件串包括至少两个依次串联的发光元件;
    同一所述发光单元中,多个所述发光元件呈阵列分布,且同一所述发光单元中,包括至少两个串联且位于不同行的所述发光元件,还包括至少两个串联且位于不同列的所述发光元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基板,其中,同一所述发光单元中,至少一列所述发光元件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串的所述发光元件,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发光元件串的所述发光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串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串为同一所述发光单元中的不同所述发光元件串。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基板,其中,同一所述发光单元中,至少一行所述发光元件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发光元件串的所述发光元件,以及至少一个第四发光元件串的所述发光元件,其中,所述第三发光元件串和所述第四发光元件串为同一所述发光单元中的不同所述发光元件串。
  4. 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基板,其中,同一所述发光单元中,不同所述发光元件串的所述发光元件数量相同;每个所述发光元件串的起始所述发光元件位于同一行或同一列。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基板,其中,同一所述发光单元中,任一行所述发光元件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发光元件之间的行向间距相等;
    和/或,同一所述发光单元中,任一列所述发光元件中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元件之间的列向间距相等。
  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光基板,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发光元件串包括至少两个依次串联的所述发光元件;至少一个所述发光元件串中任意相邻 的两个所述发光元件位于不同行且位于不同列。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基板,其中,同一所述发光单元中,包括N个所述发光元件串;
    所述N个发光元件串形成N列M行的发光元件阵列,N≥2,M≥2,M≥N,每一列所述发光元件包括各所述发光元件串的至少一个所述发光元件;
    或者,所述N个发光元件串形成N行M列的发光元件阵列,N≥2,M≥2,M≥N,每一行所述发光元件包括各所述发光元件串的至少一个所述发光元件。
  8. 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基板,其中,同一所述发光单元中,所述发光元件形成的行向与列向垂直。
  9. 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基板,其中,多个所述发光单元呈阵列排布,且所述发光单元的阵列排布的行方向与所述发光单元内所述发光元件的行方向平行,所述发光单元的阵列排布的列方向与所述发光单元内所述发光元件的列方向平行。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光基板,其中,多个所述发光单元的所述发光元件形成的发光元件阵列中,任一列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元件的列向间距相等,任一行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元件的行向间距相等。
  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光基板,其中,每个所述发光单元中,所有所述发光元件串的起始所述发光元件的阴极或阳极中的一个均连接至第一走线,所有所述发光元件串的末端所述发光元件的阴极或阳极中的另一个均连接至第二走线;
    至少两个所述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第一走线电性连接,至少两个所述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第二走线通过第三走线电性连接。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光基板,其中,位于同一行的所述发光单元中,所有所述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第一走线为同一走线。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光基板,其中,位于同一列的所述发光单元中,至少两个所述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第二走线电性连接至同一根所述第三 走线。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光基板,其中,至少两行所述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第一走线均连接至同一根第四走线;所述第四走线包括沿列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且所述第四走线沿行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三走线沿行向的尺寸。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光基板,其中,所述第一走线包括沿行向延伸的部分,所述第三走线包括沿列向延伸的部分,且所述第一走线沿列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三走线沿行向的宽度。
  16.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光基板,其中,所述发光基板包括位于所述发光元件所述衬底之间的第一走线层,还包括位于所述衬底背离所述第一走线层一侧的第二走线层,其中,所述第一走线、所述第二走线位于所述第一走线层;所述第三走线位于所述第二走线层。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发光基板,其中,所述发光基板还包括位于同一所述发光元件串内,将两个所述发光元件串联连接的第五走线,所述第五走线位于所述第一走线层。
  18.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发光基板,其中,所述第一走线层还包括与至少部分所述发光元件相邻的对位镂空块。
  19.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发光基板,其中,所述第二走线层还包括:多个分离的散热块,所述散热块具有网格状的镂空槽。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发光基板,其中,所述镂空槽在所述衬底正投影面积占所述散热块在所述衬底正投影面积的十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21.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发光基板,其中,所述第二走线层的走线与所述散热块同层设置,且所述第二走线层的走线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与所述镂空槽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2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发光基板,其中,所述散热块的材料为导电材料,所述散热块与所述第二走线层的走线绝缘设置。
  23.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发光基板,其中,至少部分区域的多个所述镂空槽呈米字形分布。
  24. 一种发光基板,其中,包括:
    衬底;
    位于所述衬底的至少两个发光元件串,同一所述发光元件串包括至少两个依次串联的发光元件;
    至少两个所述发光元件串包括的多个所述发光元件呈阵列分布,至少两个串联的所述发光元件位于不同行,且位于不同列。
  25. 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包括如权利要求1-23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发光基板出光侧的显示面板。
CN202180003576.1A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发光基板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650815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33261 WO2023092410A1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发光基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08150A true CN116508150A (zh) 2023-07-28

Family

ID=86538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03576.1A Pending CN116508150A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发光基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08150A (zh)
WO (1) WO202309241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17316B (zh) * 2013-02-08 2016-01-11 明興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結構
CN109031779B (zh) * 2018-07-25 2024-06-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基板、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0658651B (zh) * 2019-10-11 2022-07-08 成都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灯板、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13433735A (zh) * 2021-06-29 2021-09-24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背光板、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2435A (zh) 2023-06-01
WO2023092410A1 (zh) 2023-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219714A1 (en) Tile for Solid State Lighting
US9318034B2 (en)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backlight unit
CN113805378B (zh) 发光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4725081A (zh) 背光源的显示方法及装置
CN211654192U (zh) 阵列基板及拼接显示面板
CN111812888A (zh) Mini LED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KR20120070278A (ko) 발광모듈 및 발광모듈 제조방법
US12002410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etec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tiled display panel
US20220180808A1 (en) Component for a display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display device
CN113362759A (zh) 一种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508150A (zh) 一种发光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4220825B (zh) 发光驱动基板、发光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200714B (zh) 背光源以及显示装置
TWI846143B (zh) 一種發光基板和顯示裝置
KR20200071497A (ko) 마이크로led를 이용한 전자 장치 제조방법
CN113035854A (zh) 集成芯片及其制造方法、全彩集成芯片和显示面板
CN110970478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20627381U (zh) Led驱动装置、驱动芯片及封装模组
EP3667648A1 (en) Display device
CN217881566U (zh) 一种LED载板及Mini LED或Micro LED显示面板
CN215834522U (zh) 显示面板
US11841577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221008580U (zh) 一种栅格式led显示屏
WO2024016348A9 (zh) 无机发光二极管、发光面板和背光模组
TWI720771B (zh) 畫素電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