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06547B - 信息提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息提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06547B
CN116506547B CN202310794985.9A CN202310794985A CN116506547B CN 116506547 B CN116506547 B CN 116506547B CN 202310794985 A CN202310794985 A CN 202310794985A CN 116506547 B CN116506547 B CN 1165065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event information
vehicle
event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9498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06547A (zh
Inventor
董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9498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065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065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065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065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065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 H04M1/72436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for text messaging, e.g. short messaging services [SMS] or e-m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7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geographic 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sensor for measuring a physical value, e.g. temperature or mo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信息提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到电子设备采集的磁场信息和速度信息等第一传感器数据;若确定存在对应第一传感器数据的电子设备的应用对应的事件信息,则电子设备基于第一传感器数据和第一事件信息,确定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然后在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中显示该运动状态对应的通知信息。该方法基于第一传感器数据和电子设备的应用对应的事件信息综合判断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并显示对应的通知信息,提升了运动状态判断的准确率,使得通知信息的显示更加准确,提升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信息提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信息提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子设备可以为用户提供多种智能服务,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例如,在一些乘坐交通工具出行的场景中,电子设备可以在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中显示通知信息(例如航班提示信息、车次提示信息、打开地铁二维码的提示信息等),以对用户进行事件提醒。如何在不同场景下精确显示通知信息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提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基于第一传感器数据和第一事件信息综合判断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并显示对应的通知信息,提升了运动状态判断的准确率,使得通知信息的显示更加准确,提升了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息提示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到电子设备采集的第一传感器数据,其中,第一传感器数据包括磁场信息和速度信息;确定存在对应第一传感器数据的第一事件信息,其中,第一事件信息包括电子设备的应用对应的事件信息;基于第一传感器数据和第一事件信息,确定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显示运动状态对应的通知信息。
其中,第一传感器数据除了包括磁场信息和速度信息外,还可以包括调制信息等。此外,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事件信息可以包括用户乘坐交通工具相关的第一场景的事件信息,且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包括电子设备在第一场景下的运动状态。示例性地,交通工具包括但不限于地铁、高铁、飞机、火车以及汽车等。因此,与交通工具相关的第一场景包括但不限于地铁场景、高铁场景、飞机场景、火车场景以及汽车场景。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包括电子设备进入交通工具、电子设备退出交通工具或电子设备处于交通工具的行驶过程中的站点区域。
其中,以交通工具为地铁为例,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包括电子设备进入地铁、电子设备退出地铁以及电子设备处于地铁的行驶过程中的站点区域。
电子设备采集到第一传感器数据之后,若存在对应的第一事件信息,则基于第一传感器数据和第一事件信息综合确定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并基于运动状态显示对应的通知信息。根据此种方式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通知信息的显示也更加准确。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基于第一传感器数据和第一事件信息,确定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包括:当基于第一事件信息确定用户进入第一交通工具行驶过程中的站点区域,且基于第一传感器数据确定第一交通工具处于启动状态,确定电子设备进入第一交通工具。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事件信息包括扫码事件信息或用户处于乘车地点范围对应的关联信息。
其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扫码事件信息包括扫码进站事件、扫码出站事件、用户扫码的预设动作事件、打开信息码事件、关闭信息码事件中的至少一个。
示例性地,用户的扫码的预设动作事件可以为用户的翻腕事件。若用户即将进行扫码操作,那么通常情况下,用户需要先实现翻腕动作,然后才将电子设备中的二维码信息对准扫码口进行扫码操作。因此,若检测到用户扫码的预设动作事件,则电子设备后续可能会检测到扫码进站事件。
以第一交通工具为地铁,第一事件信息为用户处于乘车地点范围对应的关联信息为例,若根据第一事件信息确定用户进入乘车地点范围,也即确定用户进入地铁行驶过程中的站点区域,且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的磁场信息和速度信息均与地铁处于启动状态时的磁场信息和速度信息一致,那么,综合上述内容便可以判断电子设备进入了地铁。示例性地,速度信息的判断可以为,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的地铁的速度变化情况与地铁处于启动状态时的速度变化情况一致,便可基于第一传感器数据确定地铁处于启动状态。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基于第一传感器数据和第一事件信息,确定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包括:当基于第一事件信息确定用户进入第一交通工具行驶过程中的站点区域,且基于第一传感器数据确定第一交通工具处于停止状态,确定电子设备处于第一交通工具的行驶过程中的站点区域。
依旧以第一交通工具为地铁为例,和前文所示的内容同理,若基于第一事件信息确定用户进入地铁行驶过程中的站点区域,且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的磁场信息和速度信息均与地铁处于停止状态时的磁场信息和速度信息一致,那么,综合上述内容便可以判断电子设备处于地铁行驶过程中的站点区域。示例性地,速度信息的判断可以为,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的地铁的速度变化情况与地铁处于停止状态时的速度变化情况一致,便可基于第一传感器数据确定电子设备处于地铁的站点区域。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基于第一传感器数据和第一事件信息,确定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包括:当基于第一事件信息确定用户进入第一交通工具行驶过程中的站点区域,且基于第一传感器数据确定第一交通工具处于停止状态,且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未检测到第一交通工具处于启动状态,确定电子设备退出第一交通工具。
本申请不对第一预设时长的取值加以限定,示例性地,第一预设时长可以为50秒,也可以为60秒等。依旧以第一交通工具为地铁,第一预设时长为60秒为例,若基于第一事件信息确定用户处于地铁行驶过程中的站点区域,且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的磁场信息和速度信息均与地铁处于停止状态时的磁场信息和速度信息一致,且在60秒内并未检测到地铁的启动状态,则此时可以确定用户已经从地铁中退出。
根据前文内容,第一事件可以包括用户乘坐交通工具相关的第一场景的事件信息,除此之外,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事件信息还可以包括短信事件信息。
以高铁购票场景为例,用户购买高铁票后,电子设备可以接收到购票成功的提示短信(出票短信);若后续用户对高铁票进行了改签操作,那么,电子设备也可以接收到改签成功的提示短信(改签短信);若列车出现晚点情况,电子设备还可以接收到相关的提示短信(延误短信)等。因此,短信事件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出票短信、退票短信、改签短信、延误短信等。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基于第一传感器数据和第一事件信息,确定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包括:当基于第一传感器数据确定第一交通工具处于启动状态,且基于第一事件信息确定当前时刻为第一事件信息中第一交通工具出发时刻的第一预设范围内的时刻,确定电子设备进入第一交通工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交通工具出发时刻的第一预设范围内的时刻可以为出发时刻前后一分钟内的时刻范围,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以第一交通工具为高铁,第一事件信息为出票短信为例,若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的磁场信息和速度信息均与高铁处于启动状态时的磁场信息和速度信息一致,且电子设备收到的出票短信中列车发车时刻为2021年21日下午3点,且当前时刻即为2021年21日下午3点,此时便可以确定电子设备已经进入高铁。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基于第一传感器数据和第一事件信息,确定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包括:当基于第一传感器数据确定第一交通工具处于停止状态,且基于第一事件信息确定当前时刻为第一事件信息中第一交通工具到达时刻的第二预设范围内的时刻,确定电子设备处于第一交通工具的行驶过程中的站点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交通工具到达时刻的第二预设范围内的时刻可以为到达时刻前后一分钟内的时刻范围,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以第一交通工具为高铁,第一事件信息为出票短信为例,若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的磁场信息和速度信息均与高铁处于停止状态时的磁场信息和速度信息一致,且电子设备收到的出票短信中的列车到达时刻为2021年21日下午5点,且当前时刻为2021年21日下午5点,此时便可以确定电子设备处于高铁的行驶过程中的站点区域。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基于第一传感器数据和第一事件信息,确定电子设备在的运动状态,包括:当基于第一传感器数据确定第一交通工具处于停止状态,且基于第一事件信息确定当前时刻为第一事件信息中距离第一交通工具到达时刻第二预设时长的时刻,确定电子设备退出第一交通工具。
本申请不对第二预设时长的取值加以限定,示例性地,第二预设时长可以为10分钟。依旧以第一交通工具为高铁,第一事件信息为出票短信,第二预设时长为10分钟为例,若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的磁场信息和速度信息均与高铁处于停止状态时的磁场信息和速度信息一致,且电子设备收到的出票短信中的列车到达时刻为2021年21日下午5点,且当前时刻为2021年21日下午5点05分,此时便可以确定电子设备已经退出高铁。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方法还包括:电子设备采集第一数据量的第一传感器数据;当检测到第一事件信息,电子设备采集第二数据量的第一传感器数据;第二数据量小于第一数据量。
示例性地,电子设备采集第一传感器数据的方式可以为电子设备按照预设时间间隔采集第一传感器数据。例如,预设时间间隔例如可以是30毫秒,也可以是50毫秒等。以预设时间间隔为30毫秒为例,电子设备则需每隔30毫秒采集一次第一传感器数据。可以理解,只要电子设备进行了联网操作,均可以每隔预设时间间隔采集第一传感器数据。
例如,通常情况下,电子设备需要获取十次第一传感器数据之后,才可以对数据进行计算,但本申请中,若检测到第一事件信息,则电子设备无需采集十次第一传感器数据,而只采集五次第一传感器数据,即减少数据量,加快数据处理速度。因此,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可以缩短算法进入事件,使得电子设备的状态的判断更加迅速。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方法还包括:电子设备获取到第一场景对应的多个短信事件信息,基于多个短信事件信息获取融合信息;电子设备显示融合信息。
可以理解,若电子设备获取到出票短信和改签短信,那么,电子设备可以基于出票短信和改签短信获取融合信息,也即对出票短信和改签短信进行信息内容的融合。例如,用户初次购买的车票的车次为Z117,但是后续改签为车次Z18,那么,融合之后的短信的内容可以包括“您的车次已由Z117次列车更改为Z18次列车”等。该方式可以整合同一车次的所有短信内容,使得信息的内容更全面、直观,可以提升用户体验。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信息提示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可读介质上存储有指令,指令在计算机上执行时使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信息提示方法。
附图说明
图1A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第一种地铁场景下包含通知信息框的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1B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地铁场景下包含站点信息的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2A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第二种地铁场景下包含通知信息框的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2B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地铁场景下包含地铁卡片的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3A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第三种地铁场景下包含通知信息框的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3B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另一种地铁场景下包含地铁二维码的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4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第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第二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A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第一种信息提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B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第二种信息提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信息提示方法的设备交互流程示意图;
图8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地铁场景下信息提示方法的设备交互流程示意图;
图9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高铁场景下信息提示方法的设备交互流程示意图;
图10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高铁场景下改签后手机收到的通知信息的示意图;
图11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第三种信息提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第三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说明性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信息提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技术方案,下面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部分术语进行解释。
综合传感信息处理平台(Multimodal Sensor Data Platform,MSDP)服务:可以依赖状态识别(Activity Recognition,AR)算法库提供电子设备的多种状态检测能力,例如,状态检测可以包括: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电子设备的静止状态、使用电子设备的用户处于走路、跑步、骑行、乘车,以及电梯中等的各种状态。
调制解调器(Modem):调制器(Modulator)与解调器(Demodulator)的简称,是数据通信设备中用于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之间相互转换的装置。它可以将终端发送出的数字信号转换成可进行传输的模拟信号,也可以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供终端使用。
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一门多领域交叉学科,涉及概率论、统计学、逼近论、凸分析、算法复杂度理论等多门学科。专门研究计算机怎样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改善自身的性能。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根本途径。
召回率:也叫查全率,用于评估检测器对所有待检测目标的检测覆盖率,也可以理解为样本所有正例中被正确预测出来的正例的比例。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应用背景做简要描述。
当前,在用户乘坐交通工具场景下,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检测用户乘坐交通工具的状态,基于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显示相关的通知信息。其中,交通工具场景包括但不限于地铁场景、停车场景、飞机场景以及高铁场景等。通知信息可以为提醒用户打开对应卡片或应用的信息。例如,在检测到用户退出地铁后,通知信息可以为提醒用户打开出站码。通知信息也可以为对应的卡片或应用,例如,在检测到用户下地铁后,通知信息可以为出站二维码。
例如,在地铁场景下,当电子设备检测到用户处于乘坐地铁的状态时,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中可以显示通知信息,响应于该通知信息的选中操作,电子设备可以由当前的显示界面跳转至目标界面。其中,目标界面可以包含地铁卡片,地铁卡片可以用于指示广告信息、站点信息等。示例性地,以地铁卡片指示站点信息,电子设备为手机为例,对电子设备在地铁场景下显示界面的跳转情况进行介绍。当电子设备检测到用户处于乘坐地铁的状态时,如图1A所示,手机桌面101显示通知信息框102,且通知信息框102中的通知信息的内容可以为“当前车站:莲花路;下一车站:外环路”。响应于用户对该通知信息框102的点击操作,如图1B所示,手机则会由当前的手机桌面101跳转至界面103,界面103中可以包含全部站点信息104,例如当前站、下一站以及终点站等信息,可以方便用户查询站点信息。
例如,在地铁场景下,当电子设备检测到用户乘坐地铁即将到站时,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中可以显示通知信息,响应于该通知信息的选中操作,电子设备可以由当前的显示界面跳转至目标界面。其中,目标界面可以包含地铁卡片以及地铁二维码等。
示例性地,以目标界面包含地铁卡片,电子设备为手机为例,对电子设备在地铁场景下显示界面的跳转情况进行介绍。当电子设备检测到用户乘坐的地铁到站时,如图2A所示,手机桌面201显示通知信息框202,且通知信息框202中通知信息的内容可以为“点击打开地铁卡片,刷手机出站”。响应于用户对该通知信息框202的点击操作,如图2B所示,手机则会由当前的手机桌面201跳转至包含地铁卡片的界面203,以便用户刷卡出站。此外,界面203中还包含“公司门禁卡”以及“住房门禁卡”等卡片。
示例性地,以目标界面包含地铁二维码,电子设备依旧为手机为例,对电子设备在地铁场景下显示界面的跳转情况进行介绍。当电子设备检测到用户乘坐的地铁到站时,如图3A所示,手机桌面301显示通知信息框302,且通知信息框302中的通知信息的内容可以为“点击打开地铁二维码,扫码出站”。响应于用户对该通知信息框302的点击操作,如图3B所示,手机则会由当前的手机桌面301跳转至包含地铁二维码的界面303,以便用户扫码出站。
除了上述电子设备在地铁场景下显示关于出站相关的通知信息之外,电子设备也可以检测到用户已经离开地铁站的状态,进而取消通知信息的显示。
此外,在车辆驾驶场景下,电子设备也可以显示相关通知信息。例如,在车辆驾驶场景下,电子设备检测到用户停车,则会显示打开停车卡片等相关通知信息。例如,响应于用户对通知信息的点击操作,电子设备由当前界面跳转至包含停车卡片的界面,以供用户查看距离停车场的停车距离等通知信息。
下边对一些实施例中信息提示方法进行介绍。
电子设备可以获取电子设备的磁场信息和速度信息,并将磁场信息和速度信息输入至MSDP芯片,以使得基于机器学习算法进一步识别电子设备当前所处的状态。其中,基于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磁场信息可以确定电子设备(或用户)所处的场景,例如,电子设备处于地铁所感应到的磁场和在户外行走所感应到磁场是不一样的,因此,可以区分电子设备是否处于地铁场景或户外行走场景。并可以通过电子设备的实时位置来获取电子设备的速度变化信息,并基于电子设备的速度变化信息确定电子设备(或用户)相对于交通工具的状态(进入地铁、退出地铁、处于交通工具行驶过程中的站点等),以根据电子设备相对于交通工具的状态显示对应的通知信息。
例如,当基于用户所处环境的磁场信息确定用户处于地铁场景时,在用户乘坐地铁的过程中,当基于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出电子设备的速度变化信息(例如加速度数据)与地铁停站时的速度变化信息相近,说明地铁运行停站,即电子设备处于地铁行驶过程中的站点,若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在设定时间内,例如略大于地铁停靠的时间间隔内,未恢复为地铁相近的运行速度,此时便可以确定用户可能已经处于待出站状态,便可以在显示屏中显示通知信息,该通知信息用于指示打开地铁二维码或地铁卡片的操作,以方便用户扫码或刷卡离开地铁站。
例如,当基于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出电子设备的速度变化信息与地铁启动时的速度变化信息相当,则说明用户已乘坐上地铁,即电子设备已进入地铁,此时可以显示已乘坐地铁等相关通知卡片。
但是在一些场景中,例如用户驾驶汽车或乘坐高铁的场景中,交通工具均在户外高速行驶,所感受到的磁场是接近的,因此无法判断电子设备(或用户)所处的交通工具场景。且因为高铁和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的速度相近,则停车和启动时的速度变化信息也相近,故可能存在将电子设备处于高铁中的状态识别为处于车辆中的状态,或者将处于车辆中的状态识别为处于高铁中的状态,进而错误显示通知信息,例如在高铁场景中,将高铁相关的通知卡片误显示为汽车相关的通知信息。
另外,为了节省能耗和设备处理资源,电子设备的速度信息和磁场信息是每隔一段时间获取的,例如可以设置数据的采样周期为30毫秒,也可以为50毫秒等。又因为算法识别出结果需要积累一定数量级的数据才能判定进入某移动状态(即算法识别出结果存在进入时间),因此会存在不能及时识别交通工具的运行状态的情况。例如,用户已经乘坐地铁,但速度信息、磁场信息、modem信息仍在累计获取中,直至达到某一数量级时算法才会输出识别结果,导致电子设备未能及时弹出提示乘坐地铁的相关通知信息等。
上述方案中存在误显示通知信息或显示通知信息不及时的问题,导致难以精确显示通知信息,降低用户体验。
基于上述相关技术提供的方法所存在的难以精确显示通知信息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信息提示方法,在除了获取上述磁场信息和速度信息等用于确定电子设备的状态的信息(例如进入地铁、处于地铁行驶过程中的某一站点、退出地铁)之外,本申请还可以获取电子设备对应的场景事件信息,场景事件信息可以为电子设备的应用对应的场景事件信息,例如,该场景事件信息为与乘坐交通工具相关的各类场景事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速度信息可以基于电子设备中的加速度传感器、GPS位置传感器或其他任意可实现的传感器数据获取,磁场信息可以由磁力传感器,例如磁力计等获取。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场景事件信息可以包括乘坐地铁相关的扫码进站事件、扫码出站事件,地铁围栏事件(电子设备进入地铁站区域,电子设备退出地铁站区域)等。还可以包括乘坐飞机或公共汽车等相关的短信事件,例如机票订阅成功短信、车票订阅成功短信等。然后将场景事件信息和上述MSDP芯片所获取的磁场信息和速度信息进行融合,以精确确定电子设备(或用户)当前所处场景,以确定待显示的通知信息,从而进行通知信息的精确显示。
例如,用户在订阅高铁票后,收到了关于高铁票预定成功的短信通知。当电子设备基于获取到的磁场信息以及速度信息确定当前时刻高铁停站,即电子设备处于高铁的某一站点时,可以基于短信通知中的时间信息判断该当前时刻为用户的乘车事件段内的时刻,此时,可以准确判断出应该显示高铁通知信息的相关卡片,例如报站卡片等,而不是汽车的停车卡片(例如附近停车场的相关信息)等。如此,相比于仅以磁场信息以及速度信息判断电子设备是否处于高铁上的方式,本申请也基于短信中的时间信息综合确定电子设备的状态,可以提升电子设备状态识别的准确率,降低误识别率,进而可以提升相关卡片显示的准确率,提升用户体验。
例如,在用户进入地铁站后,采用地铁乘车软件进行了扫码以实现进站操作,此时电子设备获取到扫码进站事件后,可以确定电子设备(或用户)处于地铁场景,此外,也可以减少算法识别结果所需要的数量级(即缩短算法识别出结果的进入时间),以实现及时基于磁场信息和速度信息识别电子设备(或用户)已处于地铁内的状态,此时可以显示乘坐地铁的相关卡片。此种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对于电子设备(或用户)的当前状态的识别的准确性,由于缩短了算法的进入时间,该方法也使得状态的识别更加及时,迅速。
下面在详细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提示方法之前,首先对该方法可应用的电子设备进行介绍。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提示方法,适用于任意具有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等任意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电子设备的类型和形态加以限定。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4中,电子设备400包括系统应用程序层401、硬件抽象层(HAL)402和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403。
其中,系统应用程序层401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示例性地,应用程序包可以包括出行、短信息、智慧感知、MSDP服务、相机、音乐、视频等应用程序。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系统应用程序层包含的应用程序包括但不限于智慧感知中台(也可称为智慧感知应用)和MSDP服务应用。其中,智慧感知应用中集成有MSDP服务应用的软件开发工具包(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此外,智慧感知应用可以用于获取电子设备对应的场景事件信息。例如,在地铁场景下,若用户使用电子设备中的出行应用(例如地铁应用)中的地铁二维码进行了扫码进站/出站等操作,那么,智慧感知应用便可以接收到电子设备的扫码操作,即获取到了电子设备在地铁场景下的场景事件信息。再例如,在飞机场景下,若用户订购了某航空公司的机票,且收到了出票短信,那么,智慧感知应用也可以获取到电子设备收到该出票短信的状态或该短信的具体内容。
此外,系统应用程序层401中的MSDP服务应用可以与智慧感知应用建立连接,以便接收智慧感知应用发送的电子设备的场景事件信息和使能配置参数(也可以称为使能监控参数),其中,使能配置参数用于获取电子设备的速度信息和磁场信息。其中,场景事件信息可以以数据的形式表示,因此,智慧感知应用向MSDP服务应用发送场景事件信息的过程也可以称为智慧感知应用向MSDP服务应用捐献应用上下文(context)数据的过程。然后MSDP服务应用对接收到的应用上下文(context)数据进行解析处理,得到解析后的应用上下文(context)数据,再判断解析后的应用上下文(context)数据是否需要数据融合,若是,则进行应用上下文(context)数据融合处理,加密脱敏后持久化储存;若否,则对应用上下文(context)数据进行数据拼接。然后将拼接后的应用上下文(context)数据通过硬件抽象层402的发送至微控制单元403,以对数据进行运算等处理。
硬件抽象层402可以包括两个模块,即行为识别-硬件接口定义语言(ActionRecognition -Hardware Interface Definition Language,AR-HIDL)模块和行为识别-硬件抽象层(ActionRecognition-Hardware Abstract Layer,AR-HAL)模块。因此,根据上文所述,MSDP服务应用通过硬件抽象层402将拼接后的应用上下文(context)数据发送至微控制单元403的方式便可以为,MSDP服务应用将处理后的、可表示电子设备对应的场景事件信息的应用上下文(context)数据发送至硬件抽象层402中的AR-HIDL模块,AR-HIDL模块接收到数据之后,将数据发送至AR-HAL模块,然后AR-HAL模块将数据发送至微控制单元403。
可以理解,AR-HIDL模块除了将数据发送至AR-HAL模块,还可以利用芯片算法维测服务对数据进行维测打点,以当算法运行异常时,确定算法运行异常的原因。
AR-HAL模块除了具有将数据发送至微控制单元403的作用之外,还可以实时监听Sensor Hub是否发生了重启事件,也即,AR-HAL模块实时监听Sensor Hub是否有重启行为,若有,则将Sensor Hub的重启事件发送至AR-HIDL模块,AR-HIDL模块将事件发送至MSDP服务应用,MSDP服务应用内部新增处理底层重启事件模块,利用该模块再次获取之前加密脱敏后持久储存的应用上下文(context)数据,并再次按照上述方式将应用上下文(context)数据发送至硬件抽象层402。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微控制单元403中可运行有智能传感集线器(Sensor Hub)解决方案,其中,Sensor Hub中的Sensor Hub-AR模块可以接收AR-HAL模块发送的应用上下文(context)数据,还可以获取电子设备的磁场信息和速度信息,并将AR-HAL模块发送的应用上下文(context)数据、磁场信息和速度信息发送至Sensor Hub-Algo模块。SensorHub-Algo模块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运算处理,得到运算结果,并将运算结果发送至智慧感知应用。其中,运算结果可以表示电子设备(用户)的当前状态,智慧感知应用基于运算结果显示运算结果对应的通知信息。
示例性地,MSDP服务应用除了具备上述图4所示的功能,如图5所示,MSDP服务应用还具备如下功能。
MSDP服务应用接收到智慧感知应用捐献的应用上下文(context)数据之后,可以对应用上下文(context)数据进行缓存操作,以便后续利用callback函数重新获取该缓存的应用上下文(context)数据。此外,MSDP服务应用还可以向AR-HIDL模块发送使能配置参数,AR-HIDL模块将使能配置参数通过AR-HAL模块发送至Sensor Hub-AR模块,该使能配置参数可用于使得Sensor Hub-AR模块启动获取速度信息、磁场信息、modem信息等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发送至Sensor Hub-Algo模块;Sensor Hub-Algo模块得出运算结果后由MSDP服务应用通知智慧感知应用电子设备的当前状态。
若Sensor Hub具有重启行为,且AR-HIDL模块将Sensor Hub的重启事件发送至MSDP服务应用,那么,MSDP服务应用便可以新建线程,处理由AR-HIDL上报的事件变化信息(即Sensor Hub的重启事件),然后将事件变化信息通过callback函数通知给智慧感知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图5中的MSDP服务应用的功能与图4中的MSDP服务应用的功能不同,除此之外,图5中的其他层与层内部的模块等均相同,此处便不再对图5的全部内容一一描述。
为便于描述,本申请均以电子设备为手机为例进行后续介绍。下面基于上述电子设备中的部分结构,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信息提示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如图6A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01:获取到电子设备采集的第一传感器数据,其中,第一传感器数据包括磁场信息和速度信息。
其中,第一传感器数据除了包括磁场信息和速度信息外,还可以包括调制信息等。示例性地,电子设备采集第一传感器数据的方式可以为电子设备按照预设时间间隔采集第一传感器数据。例如,预设时间间隔例如可以是30毫秒,也可以是50毫秒等。以预设时间间隔为30毫秒为例,电子设备则需每隔30毫秒采集一次第一传感器数据。可以理解,只要电子设备进行了联网操作,均可以每隔预设时间间隔采集第一传感器数据。
502:确定存在对应第一传感器数据的第一事件信息,其中,第一事件信息包括电子设备的应用对应的事件信息。
示例性地,第一事件信息可以包括用户乘坐交通工具相关的第一场景的事件信息,且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包括电子设备在第一场景下的运动状态。例如,交通工具包括但不限于地铁、高铁、飞机、火车以及汽车等。因此,与交通工具相关的第一场景包括但不限于地铁场景、高铁场景、飞机场景、火车场景以及汽车场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包括电子设备进入交通工具、电子设备退出交通工具以及电子设备处于交通工具的行驶过程中的站点区域等状态。
其中,以交通工具为地铁为例,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包括电子设备进入地铁、电子设备退出地铁以及电子设备处于地铁的行驶过程中的站点区域。
第一事件信息可以为扫码事件信息或者用户处于乘车地点范围对应的关联信息或者短信事件信息等。其中,扫码事件信息包括扫码进站事件、扫码出站事件、用户扫码的预设动作事件、打开信息码事件、关闭信息码事件中的至少一个。
503:基于第一传感器数据和第一事件信息,确定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
电子设备采集到第一传感器数据之后,若存在对应的第一事件信息,则基于第一传感器数据和第一事件信息综合确定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根据此种方式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
504:显示运动状态对应的通知信息。
确定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之后,可以在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中显示运动状态对应的通知信息。通知信息可以以卡片等的形式体现。示例性地,若检测到用户的运动状态为待出站状态,则通知信息可以用于提示用户打开地铁二维码,以进行扫码出站操作;若检测到用户的运动状态为进入地铁的状态,则通知信息可用于提示站点信息以及广告信息等。
该方法基于第一传感器数据和电子设备的应用对应的事件信息综合判断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并显示对应的通知信息,提升了运动状态判断的准确率,使得通知信息的显示更加准确,提升了用户体验。
图6B示出了另一种信息提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地,该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601:智慧感知应用发送场景事件信息至MSDP服务应用。
可以理解,智慧感知应用可以实时获取到手机对应的场景事件信息。例如,在地铁场景下,若用户使用手机中的出行应用(例如地铁应用)中的地铁二维码进行了扫码进站/出站等操作,那么,智慧感知应用便可以接收到手机的扫码操作,即获取到了手机对应的场景事件信息。
可以理解,场景事件信息的数据形式可以为任意类型。例如,可以以数据标识的形式标示不同的场景事件信息,或者可以为场景事件信息对应的原始操作数据等。
其中表1示出了以数据标识的形式表示不同场景事件信息的示例,其中,手机所处的当前场景、当前场景下的事件以及当前事件下的不同事件类型等都分别可以以不同的数据标识进行表示。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根据不同的交通工具场景定义了各个交通工具场景下的事件和不同的目标事件类型,不同的目标事件类型用于表示手机在对应的交通工具场景、对应事件下的不同操作状态。具体地,交通工具场景、事件以及目标事件类型的对应关系可参见如下表1。
表1
如表1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交通工具场景对应一个或多个事件,每个事件对应至少一个目标事件类型,场景、事件和对应的目标事件类型共同表示手机的场景事件信息。例如,在地铁场景下,通常对应扫码事件,也即,用户在乘坐地铁时,需要通过扫描地铁二维码的方式完成进站或出站的操作。此种情况下,手机的目标事件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未知状态、打开地铁二维码状态、退出地铁二维码状态、扫码进站状态、扫码离站状态、付款成功状态以及翻手状态。示例性地,上述各个场景事件信息可以用不同的数据进行表示。
需要说明的是,智慧感知应用发送的场景事件信息可以以包括三个数字的组合数据进行表示。如表1所示,组合数据中的第一个数字可以表示手机当前所处的场景。例如数字为1可以表示地铁场景;数字为2可以表示飞机场景;数字为3可以表示高铁/火车场景。
同理,组合数据中的第二个数字可以表示手机的当前事件。例如在地铁场景即第一个数字为1时,第二个数字为0可以表示地铁场景下的扫码/刷卡事件、第二个数字为1可以表示地铁场景下的围栏事件;例如在飞机场景即第一个数字为2时,第二个数字为2可以表示短信事件;再例如在高铁/火车场景即第一个数字为3时,第二个数字为2可以表示高铁/火车场景下的短信事件。
组合数据中的第三个数据可以表示手机的目标事件类型。例如在地铁场景即第一个数字为1、扫码/刷卡事件即第二个数字为0时,第三个数字为0可以表示未知状态、数字为1可以表示打开地铁二维码状态、数字为2可以表示退出地铁二维码状态、数字为3可以表示扫码进站状态、数字为4可以表示扫码离站状态、数字为5可以表示付款成功状态、数字为6可以表示用户的翻手状态;例如在地铁场景即第一个数字为1、围栏事件即第二个数字为1时,第三个数字为0可以表示进入围栏状态、第三个数字为1可以表示退出围栏状态;再例如在飞机场景即第一个数字为2、短信事件即第二个数字为2时,第三个数字为0可以表示接收到出票短信状态、第三个数字为1可以表示接收到退票短信状态、第三个数字为2可以表示接收到改签短信状态、第三个数字为3可以表示接收到航班延误短信状态、第三个数字为4可以表示接收到航班取消短信状态、第三个数字为5可以表示进入飞机状态、第三个数字为6可以表示接收到退出飞机状态。
再例如在高铁/火车场景即第一个数字为3、短信事件即第二个数字为2时,第三个数字为0可以表示接收到出票短信状态、第三个数字为1可以表示接收到退票短信状态、第三个数字为2可以表示接收到改签短信状态、第三个数字为3可以表示接收到车次延误短信状态、第三个数字为4可以表示接收到车次取消短信状态、第三个数字为5可以表示进入高铁/火车状态、第三个数字为6可以表示接收到退出高铁/火车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表1中,地铁场景下的围栏事件表示当手机处于地铁站周围参考范围内时,手机会获取到进入围栏或退出围栏对应的数据。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参考范围的大小加以限定,参考范围可以根据经验设置,也可以根据应用场景灵活调整。示例性地,参考范围可以是地铁站周围50米的范围,也可以是地铁站周围60米的范围等。以参考范围为地铁站周围50米的范围为例,可以理解,当手机进入该参考范围之内时,智慧感知应用便会收到数据110,以表示手机在地铁场景下处于进入围栏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数字与之代表的含义可以根据经验设置,也可以根据应用场景灵活设置,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示例性地,处于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不同含义可以预先设置,然后存储于手机的数据库中。也即,数据库中存储了处于不同位置的数字和数字所表示的含义的一一对应关系。例如,智慧感知应用获取到手机的打开地铁二维码的场景事件信息时,便可以查询数据库,得到该状态对应的数据为101,然后将该数据发送至MSDP服务应用。
此外,上述表1中的场景、事件以及目标事件类型也不构成对本申请的全部限制,也即,场景、事件以及目标事件类型均可根据不同的情况做适应性调整。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MSDP服务应用通过发布软件开发工具包(SoftwareDevelopment Kit,SDK)对智慧服务应用开放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API)。智慧感知应用通过集成MSDP服务应用的SDK,便可以调用MSDP服务应用的API,然后通过API将获取到的场景事件信息发送至MSDP服务应用。
602:MSDP服务应用对场景事件信息进行解析。
可以理解,MSDP服务应用可以新增解析框架,对接收到的经过数据标识的场景事件信息进行分类解析,也可以理解为,MSDP服务应用通过解析场景事件信息,确定手机当前所处的场景、事件以及状态等,以便执行后续的步骤603。
603:MSDP服务应用判断场景事件信息是否需要进行信息融合。
根据上文所述,可以理解,MSDP服务应用对场景事件信息进行解析之后,可以确定手机当前所处的场景、事件以及状态等,便可以进一步根据事件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信息融合处理。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事件的类型为短信事件,则可以确定需要进行信息融合处理;若事件的类型为非短信事件,则不需要对进行信息融合处理。
若确定需要进行信息融合处理,则执行步骤604;若确定不需要进行信息融合处理,则对获取到的场景事件信息加密后存储,然后执行步骤605。
604:MSDP服务应用对场景事件信息进行信息融合,得到融合后的场景事件信息,加密后储存。
根据前文所述的内容,只有当事件的类型为短信事件时,需要对场景事件信息进行融合处理,根据表1,也即,在飞机场景以及高铁/火车场景下,需要对场景事件信息进行融合处理。
示例性地,在高铁场景下,若用户购买了车票且收到了出票短信,那么,智慧感知应用便可以获取手机接收到出票短信的场景事件信息,通过捐献应用上下文(context)数据API将场景事件信息发送至MSDP服务应用。若后续用户又对车票进行了改签操作,智慧感知应用便也可以获取到手机接收到改签短信的场景事件信息,通过捐献应用上下文(context)数据API将该场景事件信息发送至MSDP服务应用,MSDP服务应用随后对同一车次的出票短信对应的场景事件信息和改签短信对应的场景事件信息进行融合操作,也即是说,MSDP服务应用将同一车次的出票短信和改签短信的内容进行融合息。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也可以通过显示屏显示融合后的场景事件信息,例如融合后的短信内容以通知用户。
得到融合后的场景事件信息之后,MSDP服务应用对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并进行存储操作。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存储时长加以限定,示例性地,可以对融合后的场景事件信息存储一周,也可以存储两周等。以对融合后的场景事件信息存储一周为例,当场景事件信息的存储时间达到一周时,MSDP服务应用便会自动删除该融合后的场景事件信息。
可以理解,对融合后的场景事件信息进行存储操作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底层的Sensor Hub因为重启等问题而丢失相关场景事件信息,此种方式可以使得场景事件信息的安全性得到保障。
对融合后的场景事件信息进行存储操作之后,便可以下述执行步骤605。
605:MSDP服务应用对(融合后的)场景事件信息进行拼接,并将拼接后的场景事件信息发送至AR-HIDL模块。
可以理解,MSDP服务应用可以通过数据拼接框架对(融合后的)场景事件信息进行拼接,然后将拼接后的场景事件信息发送至AR-HIDL模块。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场景事件信息进行拼接可以理解为将场景事件信息转换为字符串的操作。本申请实施例不对拼接框架的形式进行限定,可以根据经验设置,也可以根据应用场景灵活设置。示例性地,场景事件信息经过拼接操作之后的形式可以为##2#2#0##,也可以为#2##2#0##等。
606:AR-HIDL模块将拼接后的场景事件信息发送至AR-HAL模块。
可以理解,AR-HIDL模块除了将拼接后的信息发送至AR-HAL模块,还可以利用工控漏洞利用框架(Industrial Security Framework,ISF)对拼接后的信息进行维测打点。其中,对拼接后的信息进行维测打点的目的是当算法运行异常时,确定算法运行异常的原因。
607:AR-HAL模块将拼接后的场景事件信息发送至Sensor Hub中的智能传感集线器-行为识别(Sensor Hub-AR)模块。
AR-HAL模块接收到AR-HIDL模块发送的拼接后的场景事件信息之后,将该信息发送至Sensor Hub-AR模块。可以理解,Sensor Hub-AR模块的主要作用是进行信息采集,除了采集AR-HAL模块发送的拼接后的场景事件信息之外,SensorHub-AR模块还可以采集手机的磁场信息和速度信息。
608:AR-HAL模块实时检测Sensor Hub是否存在重启行为。
若AR-HAL模块检测到Sensor Hub有重启操作,则需要执行后续步骤609。
609:AR-HAL模块将Sensor Hub的重启事件发送至MSDP服务应用。
610:MSDP服务应用内部新增底层重启事件模块,处理重启事件。
其中,MSDP服务应用处理重启事件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MSDP服务应用利用底层重启事件模块将存储的场景事件信息再次发送至AR-HIDL模块。
611:Sensor Hub-AR模块将拼接后的场景事件信息和磁场信息、速度信息发送至SensorHub算法(Sensor Hub-Algo)模块,SensorHub-Algo模块对拼接后的场景事件信息和磁场信息、速度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得到运算结果。
示例性地,运算结果可以表征电子设备(用户)的当前状态。智慧感知应用接收到运算结果之后,可以基于运算结果指示的电子设备(用户)的状态进行通知信息的显示。以地铁场景为例,若运算结果指示用户的当前状态为乘坐地铁状态,则可以显示广告、站点提醒等通知信息;若运算结果指示用户的当前状态为待出站状态,则可显示打开地铁二维码或者地铁卡片的通知信息,供用户扫码/刷卡出站。若运算结果指示用户的当前状态为已出站状态,则可以取消前文所述的通知信息的显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在根据手机的磁场信息和速度信息判断电子设备(用户)的当前状态的基础上,额外获取手机的场景事件信息,也即,基于手机的场景事件信息和速度信息、磁场信息确定电子设备(用户)的当前状态,以根据电子设备(用户)的当前状态显示对应的显示信息,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下边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提示方法中各模块的交互过程进行说明。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提示方法中各模块的交互过程的示意图。具体地,图7中示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01:智慧感知应用、MSDP服务应用、AR-HIDL模块、AR-HAL模块以及Sensor Hub分别进行初始化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各个模块的初始化操作的时间加以限定,示例性地,可以在手机完成一次信息提示操作之后,对各个模块分别进行初始化操作,也可以间隔固定时间段对各个模块进行初始化操作。例如,手机每隔6个月、8个月等进行一次初始化操作。
702:AR-HAL模块和Sensor Hub建立连接。
可以理解,AR-HAL模块和Sensor Hub建立连接的目的是,以便后续AR-HAL模块将场景事件信息发送至Sensor Hub进行运算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AR-HAL模块和Sensor Hub成功建立连接之后,MSDP服务应用才可以完成初始化操作,也可以理解为,MSDP服务应用的初始化操作的一部分是AR-HAL模块和Sensor Hub成功建立连接。
703:智慧感知应用和MSDP服务应用建立连接。
根据步骤702中的内容,MSDP服务应用完成初始化操作之后,智慧感知应用便可以和MSDP服务应用建立连接。示例性地,智慧感知应用和MSDP服务应用建立连接的方式可以为,MSDP服务通过发布软件开发工具包对智慧感知应用开放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也即,此种方式下,智慧感知应用可以调用MSDP服务应用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完成建立连接操作。
704:智慧感知应用下发使能配置参数。
智慧感知应用除了可以执行上述步骤704中所示的内容,还可以下发使能配置参数至Sensor Hub中的Sensor Hub-AR模块,Sensor Hub-AR模块根据接收到的使能配置参数执行后续步骤709。
705:智慧感知应用接收场景事件信息,并将场景事件信息发送至MSDP服务应用。
上述步骤701至步骤703中的准备工作完毕之后,若智慧感知应用检测到手机的操作行为,则可以获取该操作行为对应的场景事件信息,然后将场景事件信息发送至MSDP服务应用。
706:MSDP服务应用对接收到的场景事件信息进行解析、融合和拼接等操作,然后将拼接后的场景事件信息发送至AR-HIDL模块。
可以理解,该步骤与前文步骤602和步骤605中的内容原理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707:AR-HIDL模块将拼接之后的场景事件信息发送至AR-HAL模块。
708:AR-HAL模块将拼接之后的场景事件信息发送至Sensor Hub中的Sensor Hub-AR模块。
709:Sensor Hub-AR模块根据使能配置参数获取磁场信息和速度信息,并将接收到的场景事件信息、磁场信息和速度信息发送至SensorHub中的Sensor Hub-Algo模块。
710:Sensor Hub-AR模块将场景事件信息的发送结果经由AR-HAL模块、AR-HIDL模块以及MSDP服务应用发送至智慧感知应用。
其中,场景事件信息的发送结果指场景事件信息的发送成功或者发送失败的结果。
711:Sensor Hub-Algo模块对场景事件信息、磁场信息和速度信息进行计算,得到运算结果。
可以理解,上述步骤706-711与前文步骤606-611中的内容原理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712:Sensor Hub-Algo模块将运算结果经由AR-HAL模块、AR-HIDL模块以及MSDP服务应用发送至智慧感知应用。
713:智慧感知应用根据运算结果显示对应的通知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手机需按照参考时间获取磁场信息和速度信息。以该参考时间为30毫秒为例,手机需每隔30毫秒获取磁场信息和速度信息。在图7所示的方法中,用户扫码进站之后,经过上述步骤701-707,手机的Sensor Hub便可以获取场景事件信息。此外,MSDP服务应用下发使能监控参数之后,Sensor Hub开始获取手机的磁场信息和速度信息,然后基于场景事件信息和磁场信息、速度信息确定电子设备(用户)的当前状态。相比于现有技术,在地铁场景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更为准确地确定用户的当前状态,提升了算法状态识别的召回率;此外,该方法也可以缩短MSDP算法的进入时间,避免对于状态的识别不及时的现象。
图8示出了以用户在地铁场景下扫描手机中的地铁二维码进站为例,信息提示方法中各模块的交互过程的示意图。具体地,图8中示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01:智慧感知应用、MSDP服务应用、AR-HIDL模块、AR-HAL模块以及Sensor Hub分别进行初始化操作。
802:AR-HAL模块向Sensor Hub发送建联请求。
803:AR-HAL模块和Sensor Hub建联成功。
804:智慧感知应用向MSDP服务应用发送建联请求。
805:智慧感知应用和MSDP服务应用建联成功。
806:智慧感知应用下发使能配置参数。
807:响应于接收到用户地铁扫码进站的操作,智慧感知应用向MSDP服务应用捐献地铁扫码进站操作的应用上下文(context)数据。
用户通过手机中的地铁二维码扫码进站时,智慧感知应用便可以接收到手机的扫码进站操作,便可以获取到扫码进站操作对应的应用上下文(context)数据。以表1为例,此种情况下的手机扫码进站对应的应用上下文(context)数据可用103表示,也即智慧感知应用将应用上下文(context)数据103发送至MSDP服务应用。
808:MSDP服务应用对接收到的应用上下文(context)数据进行解析操作。
809:MSDP服务应用对接收到的应用上下文(context)数据进行拼接操作。
810:AR-HAL模块实时监听Sensor Hub是否重启。
811:若Sensor Hub有重启行为,Sensor Hub向AR-HAL模块通知SensorHub的重启事件。
812:AR-HAL模块将Sensor Hub的重启事件发送至AR-HIDL模块。
813:AR-HIDL模块将Sensor Hub的重启事件发送至MSDP服务应用后,MSDP服务应用处理Sensor Hub的重启事件,重新下发应用上下文(context)数据。
814:MSDP服务应用将拼接后的应用上下文(context)数据发送至AR-HIDL模块。
815:AR-HIDL模块将拼接后的应用上下文(context)数据发送至AR-HAL模块。
816:AR-HIDL模块将拼接后的应用上下文(context)数据发送给芯片算法维测服务。
817:AR-HAL模块将拼接后的应用上下文(context)数据发送至Sensor Hub。
818:Sensor Hub中的SensorHub-AR模块基于使能配置参数获取磁场信息和速度信息,并将拼接后的应用上下文(context)数据和磁场信息、速度信息发送至Sensor Hub-Algo模块。
819:Sensor Hub将应用上下文(context)数据的捐献结果依次通过AR-HAL模块、AR-HIDL模块、MSDP服务应用返回至智慧感知应用。
820:Sensor Hub获取SensorHub-Algo模块的运算结果。
821:Sensor Hub将运算结果指示的进入地铁状态依次通过AR-HAL模块、AR-HIDL模块、MSDP服务应用返回至智慧感知应用。
示例性地,Sensor Hub-Algo模块获取到应用上下文(context)数据之后,若根据磁场信息和速度信息、应用上下文(context)数据确定用户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高速运动状态,且磁场信息也符合处于运动中的地铁的磁场信息,此时则可以确定用户处于乘坐地铁状态。可以理解,SensorHub根据运算结果确定用户的当前状态之后,均会实时将当前状态发送至智慧感知应用,然后显示当前状态对应的通知信息。
下面以高铁场景下用户购买高铁票为例,对信息提示方法中各模块的交互流程进行说明。具体地,如图9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01:智慧感知应用、MSDP服务应用、AR-HIDL模块、AR-HAL模块以及Sensor hub分别进行初始化操作。
902:AR-HAL模块和Sensor hub建立连接。
903:智慧感知应用和MSDP服务应用建立连接。
可以理解,上述步骤901-903与前文步骤601-603中的内容原理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904:智慧感知应用下发使能配置参数。
MSDP服务应用除了可以执行上述步骤905中所示的内容,还可以下发使能配置参数至Sensor Hub中的Sensor Hub-AR模块,Sensor Hub-AR模块根据接收到的使能配置参数执行后续步骤909。
905:智慧感知应用获取手机接收到出票短信的操作状态,并将该状态对应的场景事件信息发送至MSDP服务应用。
示例性地,若用户订购了某铁路部门的车票,且收到了出票短信,那么,智慧感知应用也可以获取到该短信事件对应的场景事件信息,然后将场景事件信息发送至MSDP服务应用。
906:MSDP服务应用对接收到的场景事件信息进行解析、融合和拼接,然后将拼接后的场景事件信息发送至AR-HIDL模块。
MSDP服务应用对场景事件信息进行数据解析和数据拼接的方式已在前文步骤602和步骤605中详细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MSDP服务应用接收到场景事件信息之后,通过对场景事件信息进行解析,可以得到该场景事件信息对应的事件为短信事件,则确定可以对场景事件信息进行信息融合。MSDP服务应用对场景事件信息进行信息融合的方式为,获取手机在同一车次下的所有历史操作状态,然后将所有历史场景事件信息进行融合操作。
示例性地,若用户购买车票且收到了出票短信,但后续用户又对车票进行了改签操作,那么,智慧感知应用便会按照先后顺序将出票短信对应的场景事件信息和改签短信对应的场景事件信息发送至MSDP服务应用。MSDP服务应用对场景事件信息进行信息融合的方式即为,将出票短信对应的场景事件信息和改签短信对应的场景事件信息进行整合打包,将出票短信和改签短信对应的内容整合在一个短信中,然后进行后续的拼接和发送等操作。
907:AR-HIDL模块将拼接之后的场景事件信息发送至AR-HAL模块。
908:AR-HAL模块将拼接之后的场景事件信息发送至Sensor Hub中的Sensor Hub-AR模块。
909:Sensor Hub-AR模块根据使能配置参数获取磁场信息和速度信息,并将接收到的场景事件信息、磁场信息和速度信息发送至SensorHub中的Sensor Hub-Algo模块。
910:Sensor Hub-AR模块将场景事件信息的发送结果经由AR-HAL模块、AR-HIDL模块以及MSDP服务应用发送至智慧感知应用。
911:Sensor Hub-Algo模块对场景事件信息、磁场信息和速度信息进行运算,得到运算结果。
可以理解,上述步骤906-911与前文步骤606-610中的内容原理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912:Sensor Hub-Algo模块将运算结果经由AR-HAL模块、AR-HIDL模块以及MSDP服务应用发送至智慧感知应用。
913:智慧感知应用根据运算结果显示对应的通知信息。
例如,当用户处于高铁中时,若基于获取到的磁场信息和速度信息确定高铁即将停站,可以进一步基于上述经过信息融合后的短信中的时间信息确定当前时刻为用户的乘车事件段内的时刻,便可以进一步确定此时用户处于高铁中(即得到运算结果),而非汽车中,便可以显示高铁的相关卡片。此种方式可以降低用户状态的误识别率,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智慧感知应用可以对融合后的短信信息进行通知,例如依旧以前文购票和对车票进行改签操作为例,例如,用户初次购买的车票的发车时间为3月10日9:00,但是后续改签为3月12日9:00,那么,通知信息(短信)的发送时间可以是用户的改签操作成功的时候,也可以是列车发车前的参考时间之内。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参考时间的时长加以限定,示例性地,参考时间可以是3小时,也可以是4小时等。此外,上述通知信息的发送时间的两种情况可以任选其一,也可以在两个时间点均显示通知信息,且两次通知信息的内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此种情况对应的通知信息的内容的示意图可如图10所示。图10示出了经过改签操作之后手机收到的通知信息(出票短信)。
可以理解,该实施例仅以高铁场景为例对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进行了解释说明,但这不构成对本申请的全部限制,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在飞机或火车场景下也同样适用,也原理类似,便不再一一赘述。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提示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01:智慧感知应用发送场景事件信息和使能配置参数至MSDP服务应用。
1102:MSDP服务应用对接收到的场景事件信息进行解析、融合、拼接操作后,将处理后的场景事件信息进行缓存和发送,此外,MSDP服务应用还可以发送使能配置参数至AR-HIDL模块。
其中,对处理后的场景事件信息进行缓存操作也即对应前文的存储操作。该缓存操作的目的是当Sensor Hub模块有重启行为时,可以通过callback函数将缓存的场景事件信息再次发送至AR-HIDL模块。此外,该步骤中的使能配置参数的作用已在前文对图5的描述中详细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1103:AR-HIDL模块将拼接后的场景事件信息、使能配置参数发送至AR-HAL模块。
1104:AR-HAL模块将拼接后的场景事件信息、使能配置参数发送至Sensor Hub-AR模块。
1105:AR-HAL模块实时检测是否存在Sensor Hub相关的事件变化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Sensor Hub相关的事件变化信息可以指代Sensor Hub的重启信息。检测是否存在Sensor Hub相关的事件变化信息也即,检测Sensor Hub是否有重启行为。若有,则执行步骤1107。
1106:Sensor Hub-AR模块根据使能配置参数获取手机的磁场信息和速度信息,然后将拼接后的场景事件信息和磁场信息、速度信息发送至Sensor Hub-Algo模块,得到运算结果。
1107:AR-HAL模块通过AR-HIDL模块将事件变化信息发送至MSDP服务应用。
1108:MSDP服务应用新建线程,处理通过AR-HIDL模块接收的事件变化信息。
其中,MSDP服务应用处理该事件变化信息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将在步骤1102中缓存的拼接后的场景事件信息再次发送至AR-HIDL模块。
1109:MSDP服务应用将事件变化信息发送至智慧感知应用。
针对相关技术提供的方法所存在的难以精确显示通知信息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提示方法除了获取电子设备的磁场信息和速度信息之外,还可以获取电子设备对应的场景事件信息,从而确定电子设备的当前状态。根据前文所述内容,该方法还可以缩短算法的进入时间,降低算法状态的误识别率,提升交通工具场景算法识别的召回率,也可以提高地铁卡片、停车卡片等通知信息的准确率和稳定性,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提及的信息显示方法的通用性强,可快速移植到其他芯片平台,代码适配工作量较小。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提及的场景事件信息的类型不仅限于上述提及的基于场景事件信息的类型,判断的电子设备的状态也不仅限于上述提及的电子设备的状态。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应用于判断用户携带电子设备为处于跑步状态还是骑车状态的检测。
例如,以用户扫码骑自行车为例,若电子设备检测到扫码骑车相关应用软件对应的扫码骑车事件,且电子设备采集的磁场信息和速度信息与自行车处于启动状态的磁场信息和速度信息一致,此时便可以判断用户处于骑车的行驶状态;同理,若电子设备检测到扫码骑车相关应用软件对应的扫码还车事件,且电子设备采集的磁场信息和速度信息与自行车处于停止状态的磁场信息和速度信息一致,此时便可以判断用户未处于行驶状态。
图12以电子设备为手机1200为例,示出了手机1200的硬件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手机1200可以包括处理器1210、电源模块1240、存储器1280,移动通信模块1230、无线通信模块1220、传感器模块1290、音频模块1250、摄像头1270、接口模块1260、按键1201以及显示屏1202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12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2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12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微处理器(Micro-programmed Control Unit,MCU)、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处理器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等的处理模块或处理电路。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处理器1210中可以设置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210中的存储单元为高速缓冲存储器1280。
电源模块1240可以包括电源、电源管理部件等。电源可以为电池。电源管理部件用于管理电源的充电和电源向其他模块的供电。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部件包括充电管理模块和电源管理模块。充电管理模块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电源管理模块用于连接电源,充电管理模块与处理器1210。电源管理模块接收电源和/或充电管理模块的输入,为处理器1210,显示屏1202,摄像头1270,及无线通信模块1220等供电。
移动通信模块123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天线、功率放大器、滤波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y,LNA)等。移动通信模块1230可以提供应用在手机12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230可以由天线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123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23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12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230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12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无线通信模块1220可以包括天线,并经由天线实现对电磁波的收发。无线通信模块1220可以提供应用在手机12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手机120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200的移动通信模块1230和无线通信模块1220也可以位于同一模块中。
显示屏1202用于显示人机交互界面、图像、视频等。显示屏1202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的,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Light-emitting Diode,F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等。
传感器模块1290可以包括接近光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指纹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骨传导传感器等。
音频模块1250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或者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音频模块1250还可以用于对音频信号编码和解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250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210中,或将音频模块1250的部分功能模块设置于处理器12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250可以包括扬声器、听筒、麦克风以及耳机接口。
摄像头1270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物体通过镜头生成光学图像投射到感光元件。感光元件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之后将电信号传递给ISP(Image SignalProcessing,图像信号处理)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手机1200可以通过ISP、摄像头1270、视频编解码器、GPU(Graphic ProcessingUnit,图形处理器)、显示屏1202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
接口模块1260 包括外部存储器接口、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等。其中外部存储器接口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手机1200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与处理器12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通用串行总线接口用于手机12和其他电子设备进行通信。用户标识模块卡接口用于与安装至手机1200的SIM卡进行通信,例如读取SIM卡中存储的电话号码,或将电话号码写入SIM卡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200还包括按键1201、马达以及指示器等。其中,按键1201可以包括音量键、开/关机键等。马达用于使手机1200产生振动效果,例如在用户的手机1200被呼叫的时候产生振动,以提示用户接听手机1200来电。指示器可以包括激光指示器、射频指示器、LED指示器等。
可以理解,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指代或者包括专用集成电路(ASIC)、电子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共享、专用、或群组)和/或存储器、组合逻辑电路、和/或提供所描述的功能的其他适当硬件组件,或者可以作为这些硬件组件的一部分。
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微控制器等,和/或其任何组合。根据另一个方面,所述处理器可以是单核处理器、多核处理器等,和/或其任何组合。
本申请公开的各实施例可以被实现在硬件、软件、固件或这些实现方法的组合中。本申请的实施例可实现为在可编程系统上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或程序代码,该可编程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系统(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或存储元件)、至少一个输入设备以及至少一个输出设备。
可将程序代码应用于输入指令,以执行本申请描述的各功能并生成输出信息。可以按已知方式将输出信息应用于一个或多个输出设备。为了本申请的目的,处理系统包括具有诸如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微控制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微处理器之类的处理器的任何系统。
程序代码可以用高级程序化语言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来实现,以便与处理系统通信。在需要时,也可用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来实现程序代码。事实上,本申请中描述的机制不限于任何特定编程语言的范围。在任一情形下,该语言可以是编译语言或解释语言。
在一些情况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固件、软件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所公开的实施例还可以被实现为由一个或多个暂时或非暂时性机器可读(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承载或存储在其上的指令,其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和执行。例如,指令可以通过网络或通过其他计算机可读介质分发。因此,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用于以机器(例如,计算机)可读的形式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机制,包括但不限于,软盘、光盘、光碟、只读存储器(CD-ROMs)、磁光盘、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磁卡或光卡、闪存、或用于利用因特网以电、光、声或其他形式的传播信号来传输信息(例如,载波、红外信号数字信号等)的有形的机器可读存储器。因此,机器可读介质包括适合于以机器(例如,计算机)可读的形式存储或传输电子指令或信息的任何类型的机器可读介质。
在附图中,可以以特定布置和/或顺序示出一些结构或方法特征。然而,应该理解,可能不需要这样的特定布置和/或排序。而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些特征可以以不同于说明性附图中所示的方式和/或顺序来布置。另外,在特定图中包括结构或方法特征并不意味着暗示在所有实施例中都需要这样的特征,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不包括这些特征或者可以与其他特征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各设备实施例中提到的各单元/模块都是逻辑单元/模块,在物理上,一个逻辑单元/模块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模块,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模块的一部分,还可以以多个物理单元/模块的组合实现,这些逻辑单元/模块本身的物理实现方式并不是最重要的,这些逻辑单元/模块所实现的功能的组合才是解决本申请所提出的技术问题的关键。此外,为了突出本申请的创新部分,本申请上述各设备实施例并没有将与解决本申请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模块引入,这并不表明上述设备实施例并不存在其它的单元/模块。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的示例和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虽然通过参照本申请的某些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申请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申请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信息提示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到所述电子设备采集的第一传感器数据,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数据包括磁场信息和速度信息;确定存在对应所述第一传感器数据的第一事件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事件信息包括所述电子设备的应用对应的事件信息,且所述第一事件信息包括用户乘坐交通工具相关的第一场景的事件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传感器数据和所述第一事件信息,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所述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包括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场景下进入所述交通工具、退出所述交通工具或处于所述交通工具的行驶过程中的站点区域的运动状态;
显示所述运动状态对应的通知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传感器数据和所述第一事件信息,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包括:
当基于所述第一事件信息确定用户进入第一交通工具行驶过程中的站点区域,且基于所述第一传感器数据确定所述第一交通工具处于启动状态,确定所述电子设备进入所述第一交通工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传感器数据和所述第一事件信息,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包括:
当基于所述第一事件信息确定用户进入第一交通工具行驶过程中的站点区域,且基于所述第一传感器数据确定所述第一交通工具处于停止状态,确定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交通工具的行驶过程中的站点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传感器数据和所述第一事件信息,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包括:
当基于所述第一事件信息确定用户进入第一交通工具行驶过程中的站点区域,且基于所述第一传感器数据确定所述第一交通工具处于停止状态,且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未检测到所述第一交通工具处于启动状态,确定所述电子设备退出所述第一交通工具。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事件信息包括扫码事件信息或用户处于乘车地点范围对应的关联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扫码事件信息包括扫码进站事件、扫码出站事件、用户扫码的预设动作事件、打开信息码事件、关闭信息码事件中的至少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事件信息包括短信事件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传感器数据和所述第一事件信息,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包括:
当基于所述第一传感器数据确定第一交通工具处于启动状态,且基于所述第一事件信息确定当前时刻为所述第一事件信息中所述第一交通工具出发时刻的第一预设范围内的时刻,确定所述电子设备进入所述第一交通工具。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传感器数据和所述第一事件信息,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包括:
当基于所述第一传感器数据确定第一交通工具处于停止状态,且基于所述第一事件信息确定当前时刻为所述第一事件信息中所述第一交通工具到达时刻的第二预设范围内的时刻,确定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交通工具的行驶过程中的站点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传感器数据和所述第一事件信息,确定所述电子设备在的运动状态,包括:
当基于所述第一传感器数据确定第一交通工具处于停止状态,且基于所述第一事件信息确定当前时刻为所述第一事件信息中距离所述第一交通工具到达时刻第二预设时长的时刻,确定所述电子设备退出所述第一交通工具。
11.根据权利要求1-4、6-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电子设备采集第一数据量的所述第一传感器数据;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事件信息,所述电子设备采集第二数据量的所述第一传感器数据;
所述第二数据量小于所述第一数据量。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电子设备获取到所述第一场景对应的多个短信事件信息,基于所述多个短信事件信息获取融合信息;
所述电子设备显示所述融合信息。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提示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介质上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提示方法。
CN202310794985.9A 2023-06-30 2023-06-30 信息提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5065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94985.9A CN116506547B (zh) 2023-06-30 2023-06-30 信息提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94985.9A CN116506547B (zh) 2023-06-30 2023-06-30 信息提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06547A CN116506547A (zh) 2023-07-28
CN116506547B true CN116506547B (zh) 2023-10-24

Family

ID=87318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94985.9A Active CN116506547B (zh) 2023-06-30 2023-06-30 信息提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06547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0330A (zh) * 2008-02-27 2009-09-02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手机到站提醒系统及方法
CN101739792A (zh) * 2008-11-04 2010-06-16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事件提醒功能的可携式装置及事件提醒方法
CN101917668A (zh) * 2010-08-13 2010-12-15 刘铨 交通工具到站提醒个人终端及其配套装置
CN102625231A (zh) * 2011-06-14 2012-08-01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提醒方法
CN104134367A (zh) * 2014-08-04 2014-11-05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公交提醒乘客到站的方法
CN111726747A (zh) * 2020-06-02 2020-09-29 北京骑胜科技有限公司 交通工具状态的提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114752A (zh) * 2021-04-07 2021-07-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公共交通场景的数据获取方法、装置、终端及服务器
CN113780978A (zh) * 2021-08-12 2021-12-10 上海瑾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到站提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22247326A1 (zh) * 2021-05-28 2022-12-0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基于情境的通知显示方法和装置
CN116033069A (zh) * 2022-07-15 2023-04-2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通知消息的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0330A (zh) * 2008-02-27 2009-09-02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手机到站提醒系统及方法
CN101739792A (zh) * 2008-11-04 2010-06-16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事件提醒功能的可携式装置及事件提醒方法
CN101917668A (zh) * 2010-08-13 2010-12-15 刘铨 交通工具到站提醒个人终端及其配套装置
CN102625231A (zh) * 2011-06-14 2012-08-01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提醒方法
CN104134367A (zh) * 2014-08-04 2014-11-05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公交提醒乘客到站的方法
CN111726747A (zh) * 2020-06-02 2020-09-29 北京骑胜科技有限公司 交通工具状态的提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114752A (zh) * 2021-04-07 2021-07-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公共交通场景的数据获取方法、装置、终端及服务器
WO2022247326A1 (zh) * 2021-05-28 2022-12-0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基于情境的通知显示方法和装置
CN113780978A (zh) * 2021-08-12 2021-12-10 上海瑾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到站提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6033069A (zh) * 2022-07-15 2023-04-2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通知消息的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06547A (zh) 2023-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77892B2 (en) Image transmitting device that captures an image when a braking operation of a vehicle is performed
WO2020244622A1 (zh) 一种通知的提示方法、终端及系统
US1004938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acting with digital signage
US1109572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server for providing service related to internet of things device
US20150087264A1 (en) Contextually Aware Mobile Device
CN109691072A (zh) 用于推送通知的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图形用户界面
CN106796755A (zh) 在抬头显示器上增强路面对象的安全系统
JPWO2020031924A1 (ja) 情報処理装置、端末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08389028A (zh) 行程提醒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KR101280313B1 (ko) 스마트 버스정보시스템
US11605280B2 (en) Location identification system and location identification method
KR102598270B1 (ko) 차량 탑승 인식 방법 및 이를 구현한 전자 장치
CN106156207A (zh) 提醒时间修改方法及装置
CN111031493B (zh) 运行时刻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506547B (zh) 信息提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KR20210018063A (ko) 차량용 영상 촬영 장치, 서버, 사용자 단말 장치 및 이들을 이용한 커넥티드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CN116709180B (zh) 地理围栏的生成方法及服务器
US20190095090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isplaying query status information on a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KR102366773B1 (ko) 모바일 단말기를 이용한 전자명함 교환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5410405A (zh) 车位引导方法、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WO2024067141A1 (zh) 一种提供服务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986508A (zh) 一种显示路线信息的方法及终端
KR102315493B1 (ko) 음주 측정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KR102004131B1 (ko) 어린이 안전귀가 시스템
WO2023104075A1 (zh) 一种分享导航信息的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