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04586A - 一种动簧片以及包括该动簧片的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簧片以及包括该动簧片的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04586A
CN116504586A CN202210053263.3A CN202210053263A CN116504586A CN 116504586 A CN116504586 A CN 116504586A CN 202210053263 A CN202210053263 A CN 202210053263A CN 116504586 A CN116504586 A CN 1165045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armature
contact
mounting portion
electro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5326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祖超
匡毅超
于荣爱
刘振伟
周基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Yongyou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Yongyou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Yongyou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Yongyou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5326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0458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045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045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64Driv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and contact
    • H01H50/645Driv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and contact intermediate part making a resilient or flexible conne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簧片以及包括该动簧片的继电器,涉及继电器结构技术领域,包括固定端,用于与轭铁连接;以及活动端,固定端与活动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变形部,活动端至少包括与第一变形部连接的第一安装部以及与第一安装部连接并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的活动部,第一安装部用于安装动触点,活动部用于连接衔铁;其中,第一变形部的弹性系数小于活动部的弹性系数,且活动部的弹性系数随衔铁与电磁铁芯的极性面之间间距的缩小而增大。本发明所提供的动簧片以及采用该动簧片的继电器,具有抗短路能力强、使用稳定可靠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动簧片以及包括该动簧片的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簧片以及包括该动簧片的继电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继电器领域中,拍合式继电器为较为常用的一种,而常见的拍合式继电器一般包括电磁铁芯、轭铁、衔铁、动簧片、动静触点、静触点,其中,动簧片为拍合式继电器的重要组成构件,动簧片的主要作为是连接轭铁与衔铁,并在衔铁在电磁铁芯的电磁吸引作用下动作时,动簧片在衔铁的带动下发生弹性变形,并使得设置于其上的动触点摆动而与静触点闭合,由此实现拍合式继电器的触点闭合动作。
由于,动触点与静触点闭合的过程主要通过电磁铁芯吸引铁芯而实现,而在动、静触点闭合前,衔铁与电磁铁芯由于距离较远,因此两者之间的电磁吸引力较弱,因此,动簧片设计刚度需较小,否则,将可能因电磁铁芯无法提供足够大的电磁吸引力而导致衔铁无法受吸引,也即导致继电器无法实现触点闭合动作。
但是,若动触点设计的刚度较小,则当出现故障短路电流时,会在动、静触点之间产生电动斥力,而动簧片在此电动斥力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动、静触点脱离,因此,影响动、静触点之间接触的稳定性。
随着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各车厂及电池包厂对故障短路电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保持体积小及线圈功率小特点的基础上,要求直流继电器具有抗短路功能,能够在系统出现故障大电流时抵抗动簧受到的电动斥力;而现有技术的直流继电器在保持体积小及线圈功率小的特点下无法提供足够的触点压力,即触点压力不足以抵抗动触点受到的电动斥力,因此很难满足市场要求。
因此,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动簧片以提高现有技术的继电器中动、静触点闭合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动簧片,以优化现有的动簧片的刚度设计不够合理而导致触点闭合不稳定的缺陷。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继电器,以优化现有的继电器中由于动簧片的刚度设计不够合理而导致触点闭合不稳定的缺陷。
本发明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动簧片,包括固定端,用于与轭铁连接;以及活动端,固定端与活动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变形部,活动端至少包括与第一变形部连接的第一安装部以及与第一安装部连接并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的活动部,第一安装部用于安装动触点,活动部用于连接衔铁;其中,第一变形部的弹性系数小于活动部的弹性系数,且活动部的弹性系数随衔铁与电磁铁芯的极性面之间间距的缩小而增大。
从而,在继电器触点闭合的动作过程中,衔铁在电磁铁芯的极性面的电磁吸力作用下向电磁铁芯的极性面靠近,使得两者之间的间距逐渐缩小,而由于第一变形部的弹性系数小于活动部的弹性系数,因此,电磁铁芯吸引衔铁移动的初期,第一变形部优先于活动部发生弹性变形,第一变形部的刚性设计较小,使得衔铁能够在较小的电磁吸引力下移动,随着衔铁与电磁铁芯之间间距的不断减小,两者之间的磁性吸力将不断增大,在触点闭合后,衔铁进行超程移动的过程中,衔铁的移动驱使活动部发生弹性变形,且在活动部发生弹性变形的过程中,由于活动部的弹性系数随衔铁与电磁铁芯间距的缩小而增大,因此,随着衔铁与电磁铁芯极性面之间间距的不断缩小,驱使活动部发生弹性变形所需提供的驱动力不断增大,也即活动部的刚度不断增大,而由于在超程过程中,衔铁与电磁铁芯之间的电磁吸引力不断增大,能够克服活动部的弹性形变阻力,因此活动部能够在衔铁超程的过程中发生弹性变形,直到衔铁与电磁铁芯的极性面相接触,此时,与现有技术的结构相比,采用本申请的动簧片,在触点闭合后的刚性明显增大,能够抵抗短路所产生的电动斥力,提高触点闭合的稳定性,此外,由于动簧片刚性的逐渐增大,使得衔铁闭合顺畅并且使得衔铁与电磁铁芯接触后,动簧片对触点提供的抵压力趋近于衔铁与电磁铁芯相互之间的电磁吸力,提高极大地提高触点压力,从而使得继电器的抗短路能力提升,以满足实际运用的需要。
进一步地,活动部的截面积沿靠近第一安装部的方向逐渐减小或者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活动部呈梯形或者倒梯形。
进一步地,活动部的两侧通过圆弧过渡。
进一步地,活动部在靠第一安装部的一端上开设有的通槽,通槽靠衔铁的一端小于或大于靠第一安装部的一端。
进一步地,通槽为倒梯形槽或者梯形槽。
进一步地,活动部包括第二安装部以及活动变形部,衔铁安装于第二安装部上,第二安装部与第一安装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变形部,活动变形部与第二安装部连接,且在衔铁与电磁铁芯的极性面之间间距缩小的过程中,活动变形部能够与第一安装部和/或动触点相抵并发生弹性形变。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继电器,包括:电磁铁芯,电磁铁芯外绕设有线圈;上述任意一种动簧片;动触点,动触点设置于动簧片上;静触点,静触点对应动触点设置;轭铁,轭铁的一端与电磁铁芯一端的极性面相连,轭铁的另一端连接有动簧片;以及衔铁,衔铁与动簧片连接,在衔铁受电磁铁芯另一端的极性面吸引时,衔铁能够带动动簧片发生弹性变形以闭合动触点与静触点。
从而,采用改进后的动簧片,在继电器闭合过程中,动簧片在衔铁与电磁铁芯闭合的初期刚性较小,而在衔铁逐渐靠近电磁铁芯的极性面的过程中,动簧片的刚性逐渐增大,且最终使得动簧片对静触点施加的弹性反力能够趋近于衔铁与电磁铁芯之间的电磁吸引力,由此实现继电器触点的顺畅闭合以及提高继电器触点的抗短路的性能。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提供一种动簧片,将动簧片设置为多段变形,并使得动簧片的刚性随着衔铁与电磁铁芯极性表面间距的缩小而调整,具体地,呈渐变增加或者分段增加,由此,既能在持体积小及线圈功率小特点的基础上,使得触点闭合顺畅,还能提高触点在触点后的抗短路能力;
2)提供一种继电器,采用改进后的动簧片,能够实现触点闭合顺畅,并能够有效提高继电器的抗短路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动簧片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动簧片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动簧片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动簧片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采用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动簧片与现有技术的动簧片在衔铁动作过程中弹力反力产生情况以及衔铁与电磁铁芯的磁力产生的情况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动簧片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动簧片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8为采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动簧片与现有技术的动簧片在衔铁动作过程中弹力反力产生情况以及衔铁与电磁铁芯的磁力产生的情况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继电器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继电器状态示意图一;
图11为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继电器状态示意图二;
图12为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继电器状态示意图三;
图13为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继电器状态示意图四。
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动簧片;11、固定端;12、活动端;121、第一安装部;122、活动部;1221、第二安装部;12211、工艺槽;1222、活动变形部;1223、第二变形部;13、第一变形部;14、通槽;2、电磁铁芯;21、线圈;3、动触点;31、动触板;4、静触点;5、轭铁;6、衔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参阅图1~图4、图6~图7、图9,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簧片1,包括固定端11以及活动端12,其中,用于与轭铁5连接;
固定端11与活动端12之间设置有第一变形部13,活动端12至少包括与第一变形部13连接的第一安装部121以及与第一安装部121连接并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的活动部122,第一安装部121用于安装动触点3,活动部122用于连接衔铁6。
其中,第一变形部13的弹性系数小于活动部122的弹性系数,且活动部122的弹性系数随衔铁6与电磁铁芯2的极性面之间间距的缩小而增大。
从而,在继电器触点闭合的动作过程中,衔铁6在电磁铁芯2的极性面的电磁吸力作用下向电磁铁芯2的极性面靠近,使得两者之间的间距逐渐缩小,而由于第一变形部13的弹性系数小于活动部122的弹性系数,因此,电磁铁芯2吸引衔铁6移动的初期,第一变形部13优先于活动部122发生弹性变形,第一变形部13的刚性设计较小,使得衔铁6能够在较小的电磁吸引力下移动,随着衔铁6与电磁铁芯2之间间距的不断减小,两者之间的磁性吸力将不断增大,在触点闭合后,衔铁6进行超程移动的过程中,衔铁6的移动驱使活动部122发生弹性变形,且在活动部122发生弹性变形的过程中,由于活动部122的弹性系数随衔铁6与电磁铁芯2间距的缩小而增大,因此,随着衔铁6与电磁铁芯2极性面之间间距的不断缩小,驱使活动部122发生弹性变形所需提供的驱动力不断增大,也即活动部122的刚度不断增大,而由于在超程过程中,衔铁6与电磁铁芯2之间的电磁吸引力不断增大,能够克服活动部122的弹性形变阻力,因此活动部122能够在衔铁6超程的过程中发生弹性变形,直到衔铁6与电磁铁芯2的极性面相接触,此时,与现有技术的结构相比,采用本申请的动簧片1,在触点闭合后的刚性明显增大,能够抵抗短路所产生的电动斥力,提高触点闭合的稳定性,此外,由于动簧片1刚性的逐渐增大,使得衔铁6闭合顺畅并且使得衔铁6与电磁铁芯2接触后,动簧片1对触点提供的抵压力趋近于衔铁6与电磁铁芯2相互之间的电磁吸力,提高极大地提高触点压力,从而使得继电器的抗短路能力提升,以满足实际运用的需要。
需要说明的是,动触点3可直接设置于第一安装部121上,或者动触点3设置于一动触板31上,再将动触板31安装于第一安装部121上。
进一步地,在衔铁6与电磁铁芯2的极性面的间距不断缩小的过程中,活动部122的弹性系数可以是均匀地或不均匀地增大,还可以是先增大保持一恒定值,再增大保持另一恒定值,也可以是先均匀或者不均匀增大后,再保持一恒定值。
参阅图1~图2,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活动部122的截面积沿靠近第一安装部121的方向逐渐减小。
也即,活动部122与衔铁6固定的一端的截面积大于活动部122与第一安装部121连接一端的截面积。
截面积是指垂直于活动端12板面的纵向截面积,由垂直于活动部122板面的方向上看,与衔铁6固定的一端的宽度大于活动部122与第一安装部121连接一端的宽度。
在本申请中,活动部122整体呈梯形,其中,活动部122靠第一安装部121的一侧截面积小于与衔铁6固定一侧的截面积。
这样,通过将活动部122的截面积的渐变设置,使得活动部122在受衔铁6拉力变形的过程中,其弹性系数呈渐变性地增大,从而实现活动部122的刚性逐渐增大的效果,也即动簧片1的刚性逐步增大的效果。
并且,由于活动部122远离第一安装部121的一端的截面积逐渐增大,从而能够为衔铁6的提供充足的安装空间。
例如,衔铁6与动簧片1常见地采用铆接的方式连接,较大的面积使得能够在活动部122上开设铆接孔(图中未标注),在使用至少两个铆接孔的情况下,铆接孔之间能够具有足够大的间距供后续的铆接安装,避免安装后由于衔铁6铆接位置处受力较大而出现破损的情况。
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活动部122呈梯形。
当然,活动部122还可以呈类三角形。
当然,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活动部122的截面积沿靠近第一安装部121的方向逐渐增大。
也即活动部122与衔铁6固定的一端的截面积小于活动部122与第一安装部121连接一端的截面积。
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活动部122呈倒梯形。
当然,活动部122还可以呈类倒三角形。
进一步地,活动部122的两侧通过圆弧过渡。
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活动部122在弹性变形的过程中平滑度更好,不易发生破损,并且能够更易于实现活动部122的刚度不均匀变化。
参阅图3、图4,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活动部122在靠第一安装部121的一端上开设有的通槽14,通槽14靠衔铁6的一端小于靠第一安装部121的一端。
通过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活动部122的截面积沿靠近第一安装部121的方向逐渐减小,也即,活动部122与衔铁6固定的一端的截面积大于活动部122与第一安装部121连接的截面积。
进一步地,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通槽14为倒梯形槽。
当然,通槽14还可以是倒三角形槽。
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通槽14靠衔铁6的一端大于靠第一安装部121的一端。
进一步地,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通槽14为梯形槽。
当然,通槽14还可以是三角形槽。
如图5所示试验结果图示,线条a指示衔铁6与铁芯之间的电磁吸引力随衔铁6的移动行程改变的变化情况,线条b指示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动簧片1所产生的弹性反力随衔铁6的移动行程改变的变化情况,线条c指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以上两种动簧片1所产生的弹性反力随衔铁6的移动行程改变的变化情况。
其中,节点M为触点闭合位置,则节点M前,0~M这段区间为衔铁6闭合初期,节点M后为触点闭合后、衔铁6进行超程移动的过程,节点N为衔铁6与电磁铁芯2的极性面接触时衔铁6的位置;F1为衔铁6与电磁铁芯2的极性面接触后两者之间的电磁吸引力,F2为现有技术中的动簧片1最终所能提供的弹性反力,F3为采用本申请的动簧片1最终所能提供的弹性反力。
由图可得,F1>F3>F2,且在M~N的区间内,线条c的斜率逐渐增大并最终维持为一大致的恒定值。
通过以上通过对活动部122的截面呈渐变性设置,从而在衔铁6与电磁铁芯2的极性面间距缩小的过程中,活动部122的弹性系数(线条c的斜率)能够呈不断增大的变化趋势,也即使得动簧片1整体的刚度呈不断增大的变化,进而使得动簧片1所产生的弹性反力能够最终趋近于衔铁6与电磁铁芯2之间的相互吸引力,由此提高触点闭合后的抵压力,并且由于动簧片1的刚度增大,使得其不易于在电动斥力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也即提高了运用此种动簧片1的继电器的抗短路性能。
实施例2
参阅图6~图7、图9~图13,本发明公开另一种动簧片1,基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区别的地方在于:
活动部122包括第二安装部1221以及活动变形部1222,衔铁6安装于第二安装部1221上,第二安装部1221与第一安装部121之间设置有第二变形部1223,活动变形部1222与第二安装部1221连接,且在衔铁6与电磁铁芯2的极性面之间间距缩小的过程中,活动变形部1222能够与第一安装部121和/或动触点3相抵并发生弹性形变。
从而,在衔铁6受电磁铁芯2的电磁吸引而逐渐靠近电磁铁芯2的极性面的过程中,第一变形部13首先发生变形;在触点闭合后,活动部122中第二变形部1223优先发生弹性变形并带动活动变形部1222想靠近第一安装部121或动触点3的方向靠近,直到活动变形部1222与第一安装部121和/或动触点3相抵,在衔铁6继续靠近电磁铁芯2极性面的过程中,活动变形部1222随第二安装部1221发生弹性变形,由此增大活动部122的弹性系数,直至衔铁6与电磁铁芯2的极性面相接触。
采用这种结构设置,使得活动部122的弹性系数呈分段式地增大,即先由第二变形部1223发生变形,再由活动变形部1222随第二变形部1223一起发生变形,同理,在衔铁6与电磁铁芯2的极性面的间距不断缩小的过程中,活动部122的弹性系数能够增大,也即使得动簧片1的刚性增大,由此,增大最终状态下动簧片1的弹性反力,使其能够趋近于衔铁6与电磁铁芯2之间的相互吸引力,由此提高触点闭合后的抵压力,并且由于动簧片1的刚度增大,使得其不易于在电动斥力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也即提高了运用此种动簧片1的继电器的抗短路性能。
进一步具体地,参阅图6,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活动变形部1222通过冲压或者激光切割形成于第二安装部1221上,在第二安装部1221上形成冲压或者切割的工艺槽12211,该工艺槽12211从第一安装部121的端部向第二安装部1221的方向延伸,常态下,活动变形部1222的一端与位于工艺槽12211内,另一端为活动状态,处于工艺槽12211外。
当然,活动变形部1222还可以但不限于采用焊接、铆接的方式与第二安装部1221固定。
参阅图6、图11、图12,在第二变形部1223发生变形后,带动活动变形部1222向靠近第二安装部1221的方向移动,直至活动变形部1222嵌入工艺槽12211中,随着衔铁6的继续下移,活动变形部1222抵压动触板31或动触点3,随第二变形部1223继续发生弹性变形。
如图8所示试验结果图示,线条a指示衔铁6与铁芯之间的电磁吸引力随衔铁6的移动行程改变的变化情况,线条b指示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动簧片1所产生的弹性反力随衔铁6的移动行程改变的变化情况,线条c指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动簧片1所产生的弹性反力随衔铁6的移动行程改变的变化情况。
其中,节点M为触点闭合位置,则节点M前,0~M这段区间为衔铁6闭合初期,节点M后为触点闭合后、衔铁6进行超程移动的过程,节点N为衔铁6与电磁铁芯2的极性面接触,F1为衔铁6与电磁铁芯2的极性面接触后两者之间的电磁吸引力,F2为现有技术中的动簧片1最终所能提供的弹性反力,F3为采用本申请的动簧片1最终所能提供的弹性反力。
由图可得,F1>F3>F2,且在M~N的区间内,线条c的斜率呈分段式增加,也即由M~P区间,第二变形部1223发生弹性变形,线条的曲率增加为大致一个恒定值,在P~N区间,第三变形部发生弹性变形,线条的曲率增加为另一个大致的恒定值,并最终维持稳定,直至衔铁6与电磁铁芯2的极性面闭合。
通过以上通过对活动部122的结构设置,使得在衔铁6与电磁铁芯2的极性面间距缩小的过程中,活动部122的弹性系数(线条c的斜率)能够呈分段式地增大的变化趋势,也即使得动簧片1整体的刚度呈分段式增大的变化,如图所示,活动部122的刚性呈两段式递增,当然,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根据此启示做两段以上的分段式递增。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能够使动簧片1所产生的弹性反力能够最终趋近于衔铁6与电磁铁芯2之间的相互吸引力,由此提高触点闭合后的抵压力,并且由于动簧片1的刚度增大,使得其不易于在电动斥力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也即提高了运用此种动簧片1的继电器的抗短路性能。
参阅图7,在另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工艺槽12211形成于第二安装部1221左右两侧中的至少一侧,使得活动变形部1222位于第二安装部1221与第二安装部1221之间,并且至少位于第二安装部1221左、右两侧中的至少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左、右两侧是指从垂直于第二安装部1221板面的两侧。
此为活动部122的刚性变化呈分段式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其动作过程以及原理与上述实施例中分段式的方案一致,因此对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参阅图9~图13,本发明公开一种继电器,包括:电磁铁芯2、动簧片1、动触点3、静触点4、轭铁5、衔铁6。
其中,电磁铁芯2外绕设有线圈21;动簧片1采用上述实施例1~2中任意一种动簧片1;动触点3设置于动簧片1上,并进一步具体地,本申请中,动触点3设置于一动触板31上,通过动触板31与动簧片1固定连接;静触点4对应动触点3设置,其能够与动触点3闭合或者与动触点3脱离连接;轭铁5的一端与电磁铁芯2一端的极性面相连,轭铁5的另一端连接有动簧片1;衔铁6与动簧片1连接,在衔铁6受电磁铁芯2另一端的极性面吸引时,衔铁6能够带动动簧片1发生弹性变形以闭合动触点3与静触点4。
从而,采用改进后的动簧片1,在继电器闭合过程中,动簧片1在衔铁6与电磁铁芯2闭合的初期刚性较小,而在衔铁6逐渐靠近电磁铁芯2的极性面的过程中,动簧片1的刚性逐渐增大,且最终使得动簧片1对静触点4施加的弹性反力能够趋近于衔铁6与电磁铁芯2之间的电磁吸引力,由此实现继电器触点的顺畅闭合以及提高继电器触点的抗短路的性能。
此实施例以采用实施例2中第一种动簧片1为示例,阐述改进后的动作过程以及原理:
继电器接收到电信号触发时,线圈21得电,电磁铁芯2对衔铁6产生电磁吸引力,使得衔铁6发生位移,如图8、图10所示,触点闭合前,也即0~M区间,电磁铁芯2对衔铁6产生的电磁作用力较小且增大的速度较缓,因此,在此过程中,仅动簧片1的第一变形部13发生弹性变形;
如图11所示,在M点处,动触点3与静触点4接触而实现触点闭合,此时衔铁6与电磁铁芯2的极性面仍存在间距,电磁铁芯2继续对衔铁6吸引而驱动衔铁6移动实现超程;
如图12所示,在M~P区间,仅第二变形部1223发生弹性变形,活动变形部1222逐步向动触板31靠近,直至嵌入工艺槽12211中、与动触板31相抵;
如图13所示,在P~M区间,第三变形部发生弹性变形而产生弹性反力,直至衔铁6与电磁铁芯2的极性面接触,完成继电器触点闭合的最终保持动作。
由此可见,动簧片1的刚性变化随着衔铁6的位移而发生适应性增加,提高了触点之间的抵压力,并且增强了触点抵抗由于短路电流所产生的较大的电动斥力,也即提高了继电器整体的抗短路性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动簧片1以及采用该动簧片1的继电器,具有抗短路能力强、使用稳定可靠的优点。
本发明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动簧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端,用于与轭铁连接;以及
活动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活动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变形部,所述活动端至少包括与所述第一变形部连接的第一安装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并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的活动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安装动触点,所述活动部用于连接衔铁;
其中,所述第一变形部的弹性系数小于所述活动部的弹性系数,且所述活动部的弹性系数随衔铁与电磁铁芯的极性面之间间距的缩小而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的截面积沿靠近所述第一安装部的方向逐渐减小或者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呈梯形或者倒梯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的两侧通过圆弧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在靠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一端上开设有的通槽,所述通槽靠衔铁的一端小于或大于靠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为倒梯形槽或者梯形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包括第二安装部以及活动变形部,衔铁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上,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变形部,所述活动变形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且在衔铁与电磁铁芯的极性面之间间距缩小的过程中,所述活动变形部能够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或动触点相抵并发生弹性形变。
8.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磁铁芯,所述电磁铁芯外绕设有线圈;
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动簧片;
动触点,所述动触点设置于所述动簧片上;
静触点,所述静触点对应所述动触点设置;
轭铁,所述轭铁的一端与所述电磁铁芯一端的极性面相连,所述轭铁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动簧片;以及
衔铁,所述衔铁与所述动簧片连接,在所述衔铁受电磁铁芯另一端的极性面吸引时,所述衔铁能够带动所述动簧片发生弹性变形以闭合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
CN202210053263.3A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动簧片以及包括该动簧片的继电器 Pending CN1165045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53263.3A CN116504586A (zh)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动簧片以及包括该动簧片的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53263.3A CN116504586A (zh)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动簧片以及包括该动簧片的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04586A true CN116504586A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28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53263.3A Pending CN116504586A (zh)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动簧片以及包括该动簧片的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0458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23475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102947915A (zh) 电磁继电器
CN107968022B (zh) 电磁继电器
US9859078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2019096460A (ja) 電磁継電器
CN109859991B (zh) 继电器
CN116504586A (zh) 一种动簧片以及包括该动簧片的继电器
CN216957910U (zh) 一种动簧片以及包括该动簧片的继电器
CN110556269A (zh) 电磁继电器
CN210200444U (zh) 一种并联电磁铁系统
JP4910900B2 (ja) 接触子装置
CN109243925B (zh) 一种继电器及其触头装置
CN208478255U (zh) 一种继电器
CN219497671U (zh) 一种降低簧片变形的动簧组件和继电器
CN218039044U (zh) 簧片结构及继电器
CN219800751U (zh) 一种动簧片与动簧引出片的配合结构以及电磁继电器
CN220821423U (zh) 一种动簧件及继电器
CN218887076U (zh) 一种高抗短路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18039040U (zh) 一种抗短路的继电器
CN214624915U (zh) 一种搭载有动触头弹片的继电器
JP2020042920A (ja) 電磁継電器
CN216749748U (zh) 一种节能型自保持低压继电器
CN220509935U (zh) 继电器
CN220821422U (zh) 一种抗短路电流的继电器
CN220041722U (zh) 一种提升初始电磁吸力的磁路系统及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