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04463B - 打圈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打圈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04463B
CN116504463B CN202310655744.6A CN202310655744A CN116504463B CN 116504463 B CN116504463 B CN 116504463B CN 202310655744 A CN202310655744 A CN 202310655744A CN 116504463 B CN116504463 B CN 1165044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clamping
assembly
winding
structur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5574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04463A (zh
Inventor
孙晓东
苏东科
孙晓辉
曾小龙
孙权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5574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044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044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044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044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044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1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for manufacturing wire harnesses
    • H01B13/01209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1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for manufacturing wire harnesses
    • H01B13/0123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for manufacturing wire harnesses the wires being disposed by machi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1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for manufacturing wire harnesses
    • H01B13/01263Tying, wrapping, binding, lacing, strapping or sheathing harnesses
    • H01B13/01272Harness tying apparat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导电连接技术领域,并提出一种打圈设备,打圈设备包括机台、送线组件、绕线组件、裁切组件、转移组件以及扎线组件,机台的安装面设有绕线工位和扎线工位,扎线工位设有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和两第一线端夹持结构;至少部分送线组件设于机台,并形成有送线路径;绕线组件可转动设置,且包括绕线结构和两夹线结构,绕线结构与送线路径相切,两夹线结构位于绕线结构的一侧;裁切组件设于送线组件和绕线组件之间;转移组件可活动地设于安装面,转移组件包括第二线束圈夹持结构和两第二线端夹持结构;扎线组件用于绑扎线材。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提高线束绕圈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一致性。

Description

打圈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导电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打圈设备。
背景技术
在汽车线束等线材中,多会在线材端部套设屏蔽壳等屏蔽结构以起到抗电磁干扰或消除感应电等屏蔽和防护作用,在套屏蔽结构之前,需要对线束整理使线束盘绕成圈以减少线材的占据空间,且使线材端部向外延伸以便于进行后续套屏蔽壳等工序处理。而目前线材的打圈工序多由人工完成,生产效率低且人工绕制的线束圈大小以及线端向外延伸的长度均存在差异,产品加工的一致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打圈设备,旨在提高线束绕圈的生产效率和保证产品质量一致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打圈设备,包括:
机台,所述机台上形成有安装面,所述安装面设有绕线工位和扎线工位,所述扎线工位设有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和两第一线端夹持结构;
送线组件,至少部分所述送线组件设于所述机台,并形成有送线路径;
绕线组件,所述绕线组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绕线工位,所述绕线组件包括绕线结构和两夹线结构,所述绕线结构与所述送线路径相切,两所述夹线结构位于所述绕线结构的一侧,且分别位于所述绕线结构的两切线延长线上;
裁切组件,所述裁切组件沿所述送线路径设于所述送线组件和所述绕线组件之间;
转移组件,所述转移组件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安装面,所述转移组件包括第二线束圈夹持结构和两第二线端夹持结构;以及
扎线组件,所述扎线组件设于所述扎线工位,用于绑扎线材。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绕线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两半圆结构,两所述半圆结构之间形成避空间隙,所述第二线束圈夹持结构可于所述避空间隙夹取线材。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绕线结构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设于两所述半圆结构之间且位于所述绕线结构的边缘。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线端夹持结构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线端夹爪,每一所述线端夹爪包括间隔设置的两线端夹持部,两所述线端夹持部之间形成第一避让空间,以从所述夹线结构或所述第一线端夹持结构的两端取放线材;
和/或,所述第二线束圈夹持结构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线束圈夹爪,每一所述线束圈夹爪包括间隔设置的两线束圈夹持部,两所述线束圈夹持部之间形成第二避让空间,以从所述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的两端取放线材。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包括两夹臂,两所述夹臂相对设置以形成夹持空间,且两所述夹臂均向上延伸,并使所述夹持空间的开口朝上;
所述扎线组件包括送料结构和拧线结构,所述送料结构设于所述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的一侧,可将扎带送至所述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的开口,所述拧线结构设有夹线机构,且所述夹线机构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线端夹持结构的上方。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还包括橡皮筋,所述橡皮筋设于所述夹持空间的开口并形成承载面,且所述橡皮筋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夹臂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转移组件还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第二线束圈夹持结构两侧的两压线结构,所述压线结构包括:
固定部;
压线部,所述压线部设于所述固定部上方且高于所述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设置,并沿两所述第一线端夹持结构的排布方向延伸;
导向部,所述导向部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导向部的一端与所述压线部连接,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固定部;以及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夹设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压线部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转移组件设有沿两所述第二线端夹持结构的排布方向并排设置的两所述第二线束圈夹持结构,所述扎线工位上设有并排设置的两所述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打圈设备还包括测距组件,所述测距组件设于所述送线路径,并具有与所述送线路径连通的过线通道,所述测距组件包括旋转编码器和转动轮,所述旋转编码器的转动部位于所述过线通道的一侧,所述转动轮位于所述过线通道的另一侧;
所述送线组件输送线材时,所述线材带动所述转动部和所述转动轮转动;
和/或,所述打圈设备还包括拉线组件,所述拉线组件可活动地设于所述机台,以将所述送线组件的线材沿送线路径引至所述绕线组件的夹线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机台设有传送轨道,所述传送轨道与所述送线组件分别位于所述机台的两侧;
所述传送轨道自所述扎线工位向远离所述送线组件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和所述第一线端夹持结构设于所述传送轨道。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先使绕线组件的两个夹线结构位于绕线结构的背离送线组件的一侧,线材的一端通过送线组件沿送线路径送至绕线组件,并夹持在与送线路径同轴的夹线结构中,转动绕线组件使得线材绕制在绕线结构上,直至线材绕制预设长度,使得两夹线结构位于绕线结构的朝向送线组件的一侧,此时,未夹持线材的夹线结构与送线路径同轴并夹持线材,如此便可完成线材的绕圈处理,且线材的两端分别从线材线束圈的两侧沿线束圈的切线方向向外延伸;继而通过转移组件将线材转移至扎线工位,并使得线材的线束圈部分和线端分别夹持在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和第一线端夹持结构上,既可以保持线端的位置不变,且避免线束圈重新散开,再通过扎线组件将线束圈捆绑后便可以对绕制完成的线束下料处理;也即,本申请通过打圈设备对线材进行自动绕制成圈,并使得线材的两端均保持向线束圈外侧延伸以便于后续在线材端部组装连接器,提高了线材绕圈处理的便捷性和快捷性,提高生产效率且可保持线束圈绕制的一致性,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打圈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打圈设备移除储料结构的结构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打圈设备中送线组件送线至绕线组件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打圈设备的送线组件中拉线结构的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打圈设备中裁切组件的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打圈设备中绕线组件的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打圈设备中转移组件的结构图;
图9为图8中转移组件移除移动结构的结构图;
图10为本发明打圈设备中扎线组件和传送轨道的配合结构图;
图11为本发明打圈设备中传送轨道的结构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打圈设备;10、机台;11、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111、夹臂;112、橡皮筋;12、第一线端夹持结构;13、传送轨道;20、送线组件;21、储料结构;22、导向结构;221、导向轮;23、拉线结构;231、主传送带;232、副传送带;233、气缸;234、弹性结构;235、电动调压阀;236、手动阀;30、绕线组件;31、绕线结构;311、半圆结构;312、支撑杆;3121、支撑部;313、避空间隙;314、左右旋丝杆;32、夹线结构;321、夹持件;322、导向槽;323、插接部;40、裁切组件;41、刀片;42、气动夹爪;43、平移结构;50、转移组件;51、第二线束圈夹持结构;52、第二线端夹持结构;53、线端夹爪;531、线端夹持部;54、压线结构;541、固定部;542、压线部;543、导向部;544、弹性件;55、移动结构;60、扎线组件;61、送料结构;62、拧线结构;63、切断结构;70、测距组件;71、旋转编码器;72、转动轮;200、线材。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打圈设备100。
请参照图2至图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打圈设备100包括:
机台10,机台10上形成有安装面,安装面设有绕线工位和扎线工位,扎线工位设有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11和两第一线端夹持结构12;
送线组件20,至少部分送线组件20设于机台10,并形成有送线路径;
绕线组件30,绕线组件30可转动地设于绕线工位,绕线组件30包括绕线结构31和两夹线结构32,绕线结构31与送线路径相切,两夹线结构32位于绕线结构31的一侧,且分别位于绕线结构31的两切线延长线上;
裁切组件40,裁切组件40沿送线路径设于送线组件20和绕线组件30之间;
转移组件50,转移组件50可活动地设于安装面,转移组件50包括第二线束圈夹持结构51和两第二线端夹持结构52;以及
扎线组件60,扎线组件60设于扎线工位,用于绑扎线材200。
本申请提出的打圈设备100,应用在线束加工处理产线的前工序中,用于将线材200盘绕形成线束且使得线材200待安装连接器的两端按预设方向向外延伸,提高线束加工后工序处理过程中的便捷性。其中,定义打圈设备100在运行时对线材200的输送具有送线方向,其中打圈设备100包括作为安装基础的机台10,机台10形成有安装面,送线组件20、裁切组件40、绕线组件30以及扎线组件60沿送线方向依次设置在安装面上,其中,送线组件20至少有部分设置在机台10上,以引导线材200准直向绕线组件30输送;而绕线组件30可转动设置,绕线组件30上设置有绕线结构31和两夹线结构32,绕线结构31大致呈椭圆或圆形结构,例如类似于跑道结构的由两个半圆和两直线组成的椭圆形结构,且定义绕线结构31具有沿径向相对设置的两端,两夹线结构32分别位于两端所在的切线方向上,且位于绕线结构31的同侧,同时使得于绕线的初始状态时,使得两夹线结构32设置在绕线结构31的背离送线组件20的一端,且使得其中一个夹线结构32位于送线路径所在直线上,即使得送线路径与绕线结构31相切,如此设置,在绕线的初始状态时,可以使线材200沿送线路径经由绕线结构31引导至位于送线路径的夹线结构32上,使得线材200的一端被该夹线结构32夹持固定,此过程中线材200沿送线路径保持准直,不会弯曲,可以避免绕线过程中送线组件20出口位置的线材200由于变向导致与出口或其他位置摩擦而导致线材200磨损;当线材200的一端被夹线结构32夹持时,转动绕线组件30,此时绕线结构31和两夹线结构32均转动,使得线材200被绕至绕线结构31上,当线材200按预设长度盘绕成圈之后,使得两个夹线结构32位于绕线结构31的朝向送线组件20的一侧,此时,未夹持线材200的夹线结构32位于送线路径所在直线上,同样使得线材200在送线组件20和绕线组件30之间沿送线路径保持准直,夹线结构32夹持线材200并使裁切组件40切断线材200完成初步绕线过程;进一步地,通过转移组件50将绕线组件30上的线材200转移至扎线工位上,转移组件50包括第二线束圈夹持结构51和两第二线端夹持结构52,以及驱使第二线束圈夹持结构51和两第二线端夹持结构52平移和升降的移动结构55,第二线束圈夹持结构51可夹持线束绕制成圈的位置,第二线端夹持结构52夹持线束的端部,避免线束重新散开,当线束转移至扎线工位时,扎线工位上设置的第一线端夹持结构12和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11夹持,以保持线束固定,从而可以使扎线组件60对线束进行捆扎,使线束从打圈设备100出料之后始终保持成圈状态,提高后工序处理的便捷性。
其中,扎线组件60可以是胶带机,采用胶带缠绕粘贴的方式绑扎线材200,也可以是采用可塑形的金属材质或塑料材质的绑扎结构,采用压扣的形式使绑扎结构弯曲环绕以捆扎线材200,还可以是例如如下实施例中采用转动的拧线结构62将扎线两端拧紧以捆扎线材200,在此不做限定。
因此,可以理解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先使绕线组件30的两个夹线结构32位于绕线结构31的背离送线组件20的一侧,线材200的一端通过送线组件20沿送线路径送至绕线组件30,并夹持在与送线路径同轴的夹线结构32中,转动绕线组件30使得线材200绕制在绕线结构31上,直至线材200绕制预设长度,使得两夹线结构32位于绕线结构31的朝向送线组件20的一侧,此时,未夹持线材200的夹线结构32与送线路径同轴并夹持线材200,如此便可完成线材200的绕圈处理,且线材200的两端分别从线材200线束圈的两侧沿线束圈的切线方向向外延伸;继而通过转移组件50将线材200转移至扎线工位,并使得线材200的线束圈部分和线端分别夹持在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11和第一线端夹持结构12上,既可以保持线端的位置不变,且避免线束圈重新散开,再通过扎线组件60将线束圈捆绑后便可以对绕制完成的线束下料处理;也即,本申请通过打圈设备100对线材200进行自动绕制成圈,并使得线材200的两端均保持向线束圈外侧延伸以便于后续在线材200端部组装连接器,提高了线材200绕圈处理的便捷性和快捷性,提高生产效率且可保持线束圈绕制的一致性,提高产品质量。
请参照图1和图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送线组件20包括储料结构21和导向结构22,储料结构21可以是容器或物料盘等承载结构,也可以是可转动的卷绕结构,将成捆的线材200设置在卷绕结构上以在送线过程使卷绕结构转动以逐渐放线;导向结构22上形成有至少部分送线路径,用于引导线材200的准直输送,导向结构22上形成的导向路径可以是孔或者直线槽,也可以是如图所示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排导向轮221,每排导向轮221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轮221,两排导向轮221之间形成导向路径,且在线材200输送过程中使导向轮221转动以减少导向结构22与线材200之间的摩擦,从而避免线材200磨损;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送线组件20中设置有沿送线路径依次设置的两组导向结构22,两组导向结构22的导向轮221排布方向呈夹角设置,例如,使得其中一组导向结构22的两排导向轮221沿水平方向排布,另一导向结构22的两排导向轮221沿高度方向排布,从而使得两组导向结构22分别在不同方向对线材200限位,提高线材200输送过程的准直程度,从而避免线材200偏位弯折而与其他结构摩擦导致磨损。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同一导向结构22中的其中一排导向轮221弹性连接于安装位置,且可靠近或远离另一排导向轮221,如此设置,使得线材200穿设于两导向轮221之间时受弹性挤压力,且可通过调节两排导向轮221之间的距离以适用不同粗细的线材200,也可以以此调节线材200穿过导向结构22时所受压力和摩擦力。
另外,送线组件20中可以不设置拉线结构23,仅依靠绕线组件30的转动绕线过程引导送线组件20中的线材200持续向外输送;当然,也可以在送线组件20中设置拉线结构23,以在送线组件20中提供线材200向外输出的驱动力,其中拉线结构23可以是设置电机驱使驱动轮转动,线材200与驱动轮接触以在驱动轮转动过程中被驱动轮拨动而向前输送,也可以是如下实施例中设置传送带的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照图3至图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送线组件20中设置有拉线结构23,拉线结构23设于储料结构21和导向结构22与绕线组件30之间,拉线结构23包括传送带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主传送带231和副传送带232,主传送带231套设于主驱动轮,驱动电机驱使主驱动轮转动从而驱使主传送带231传动,线材200可以夹持在主传送带231和副传送带232之间,当主传送带231可以驱使副传送带232同步传动,如此设置,线材200受主传送带231和副传送带232的挤压和摩擦力作用,可以稳定地随主传送带231和副传送带232向前传送,避免出现线材200打滑的问题,以精准控制送线长度,避免绕圈的线材200长度不足,提高产品质量和一致性。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副传送带232可靠近和远离主传送带231设置,具体的,使得副传送带232和其套设的带轮均固定在活动件上,并受气缸233、液缸或电机等驱动件的驱使而靠近或远离主传送带231,优选气缸233为驱动件,使活动件与气缸233的活塞杆连接,如此设置,便可以通过调节副传送带232和主传送带231之间的距离调节线材200所受挤压力和摩擦力,以使线材200可以与主传送带231和副传送带232同步传送,使得线材200和传送带之间为静摩擦,起到稳定输送和减少摩擦的目的;另外,气缸233的活塞杆和活动件之间可以设置弹簧等弹性结构234,以使气缸233向活动件施加弹性顶压力,避免副传送带232与线材200之间刚性抵接,使得副传送带232与线材200和主传送带231之间具有弹性缓冲空间,提高运行过程的安全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气缸233同时与电动调压阀235和手动阀236连接,电动调压阀235的设置,可以通过电控的方式调节气缸233内部气压从而驱使副传送带232的移动,手动阀236的设置,可以在出现故障、断电或需要调校时手动对气缸233泄压,以便于移除线材200,方便维护。
请参照图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裁切组件4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刀片41,两刀片41可相互远离或靠近以放行线材200或切断线材200,其中两刀片41可同时连接于气动夹爪42,也可以分别受电机、气缸或液缸等驱动件驱动;另外,也可以使裁切组件40可活动设置,可以设置平移结构43以在无需裁切线材200时驱使刀片41退出送线路径,避免刀片41与线材200或其他组件的运行产生干涉,提高设备运行过程的安全性。
请参照图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绕线结构31包括间隔设置的两半圆结构311,两半圆结构311之间形成避空间隙313,第二线束圈夹持结构51可于避空间隙313夹取线材200。
本实施例中,绕线结构31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半圆结构311,两个半圆结构311组合形成的绕线结构31的轮廓即是绕制形成的线束圈形状,两夹线结构32设置在其中一半圆结构311背离另一半圆结构311的一侧,其中,半圆结构311可以是半圆台,也可以仅是沿半圆轮廓延伸的围边,线材200绕制在两半圆结构311的外侧面上,线材200的端部可以夹设于两个夹线结构32上,从而使得线材200可以依据两半圆结构311的组合形状盘绕成型,并使得线材200的两端沿两个半圆结构311的排列方向向外延伸并夹持在两夹线结构32上。
另外,使得两个半圆结构311间隔设置,以在两个半圆结构311之间形成避空间隙313,位于避空间隙313的部分线材200内外均无遮挡,从而使得转移组件50的第二线束圈夹持结构51可以从避空间隙313夹持线材200的线束圈部分,从而避免转移组件50在从绕线组件30上夹取线材200时与绕线结构31相互干涉。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半圆结构311之间的距离可调,可以根据所需绕制形成的线束圈大小调整两个半圆结构311之间的距离,提高使用灵活性,灵活满足生产需求。其中,可以是使其中至少一个半圆结构311与气缸233或电机等驱动件传动连接,也可以是采用左右旋丝杆314,也即在同一丝杆上设置相连接的左旋丝杆段和右旋丝杆段,使得两半圆结构311分别通过丝杆螺母套设在左旋丝杆段和右旋丝杆段,如此设置,当驱动件驱使左右旋丝杆314转动时,两半圆结构311即可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以调节两个半圆结构311之间的距离。
请参照图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绕线结构31还包括支撑杆312,支撑杆312设于两半圆结构311之间且位于绕线结构31的边缘。
本实施例中,在两个半圆结构311之间设置支撑杆312,使得线材200绕圈过程中两半圆结构311之间的部分线材200被支撑杆312支撑而使得整圈线材200保持张紧状态,可以避免两个半圆结构311之间间距过大导致线材200盘绕成圈之后张紧力较弱而松散,可以使第二线束圈夹持结构51准确稳定地夹持两半圆结构311之间的线材200。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杆312的外侧面向绕线结构31外凸设有支撑部3121,可以用于对线材200限位,避免线材200向下滑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当第二线束圈夹持结构51夹持两半圆结构311之间的线材200时,可以是夹持支撑杆312与任一半圆结构311之间的线材200,也可以是使得第二线束圈夹持结构51的夹爪53上形成避让空间以对支撑板避位,从而同时夹持支撑杆312两侧的线材200,提高线材200夹取的稳定性。
请参照图8和图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线端夹持结构52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线端夹爪53,每一线端夹爪53包括间隔设置的两线端夹持部531,两线端夹持部531之间形成第一避让空间,以从夹线结构32或第一线端夹持结构12的两端取放线材200。
本申请提出的打圈设备100中,通过转移组件50将绕线组件30上绕制完成的线束转移至扎线工位进行捆扎使线束保持绕制成圈的形态,避免线材200下料后重新散开;其中,绕线组件30和扎线工位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夹持两线端的夹线结构32和第一线端夹持结构12,转移组件50上对应也设置有用于夹持两线端的第二线端夹持结构52;本实施例中,使得转移组件50的第二线端夹持结构52上的每一线端夹爪53上均设置有沿线端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线端夹持部531,从而使得第二线端夹持结构52上形成有两个夹线位置以及位于两个夹线位置之前的第一避让空间,如此设置,当转移组件50下降以从绕线组件30上夹取线材200或将线材200放置扎线工位上时,可以使第二线端夹持结构52通过两夹持位置之间的第一避让空间对夹线结构32和第一线端夹持结构12避位,使得第二线端夹持结构52可以从夹线结构32的两端夹取线材200,也可以使两个夹持位置之间的线材200放至第一线端夹持结构12中以使线材200可以被稳定夹持在第一线端夹持结构12中,提高转移组件50夹持转移线材200过程的稳定性。
请参照图8和图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线束圈夹持结构51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线束圈夹爪,每一线束圈夹爪包括间隔设置的两线束圈夹持部,两线束圈夹持部之间形成第二避让空间,以从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11的两端取放线材200。
同样的,本实施例中,使得转移组件50的第二线束圈夹持结构51上的每一线束圈夹爪均设置有间隔设置的两个线束圈夹持部,从而使得第二线束圈夹持结构51上形成有两个夹线位置以及位于两个夹线位置之间的第二避让空间,如此设置,当转移组件50下降以将线材200放置扎线工位上时,可以使第二线束圈夹持结构51通过两夹持位置之间的第二避让空间对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11避位,使得两个夹持位置之间的线材200放至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11中以使线材200可以被稳定夹持在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11中,提高转移组件50夹持转移线材200过程的稳定性。
请参照图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11包括两夹臂111,两夹臂111相对设置以形成夹持空间,且两夹臂111均向上延伸,并使夹持空间的开口朝上;
扎线组件60包括送料结构61和拧线结构62,送料结构61设于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11的一侧,可将扎带送至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11的开口,拧线结构62设有夹线机构,且夹线机构可转动地设于第一线端夹持结构12的上方。
本实施例中,扎线组件60包括送料结构61和拧线结构62,送料结构61设于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11的一侧,且可以将扎带送至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11的上端开口,其中,送料结构61所送的扎带可以是分体式的多段扎带,以在绑扎线束时将各段扎带逐渐送至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11上,也可以是设置整段的扎带,按预设距离逐次送固定长度的扎带至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11,并对应设置切断结构63以在捆扎过程中切出所需长度的扎带。当转移结构将线束放置在扎线工位上的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11和第一线端夹持结构12之前,使得扎带被送至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11的开口处,并使扎带沿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11的两个夹臂111排布方向延伸,当转移组件50使线束下压时,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11闭合以夹持线束圈,同时使扎带的两端上翘,而拧线结构62包括可转动的夹线机构,便可以使拧线结构62夹持扎带的两端后转动,以将扎带的两端拧紧从而实现对线束圈的捆扎,在一些实施例中拧线结构62还包括升降机构和平移机构等。
请参照图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11还包括橡皮筋112,橡皮筋112设于夹持空间的开口并形成承载面,且橡皮筋112的两端分别与两夹臂111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11中设置橡皮筋112,橡皮筋11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11的两夹臂111连接,并在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11张开时使橡皮筋112在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11的开口处被拉长,此时,当送料结构61将扎带输送至夹持空间的开口时,扎带承载于橡皮筋112上,当转移组件50将线束圈下压时,线束圈压制在扎带和橡皮筋112上,同时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11合拢使橡皮筋112包覆并夹持线束圈且使得扎带两端随线束圈的下压而上翘以便于拧线结构62夹持;其中,橡皮筋112的设置,可以为扎带提供静摩擦力,使得扎带稳定地放置在橡皮筋112上降低偏位和掉落的风险,使扎带可以在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11闭合时随之变形弯折,提高扎带过程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转移组件50设有沿两第二线端夹持结构52的排布方向并排设置的两第二线束圈夹持结构51,扎线工位上设有并排设置的两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11。
如此设置,便可以使线材200的线束圈位置的两侧在转移组件50和扎线工位上均被夹持,进一步提高线材200形状的稳定性,避免线材200散开。此时,可以使扎线组件60上设置两个扎线结构以分别对应扎线工位上的两个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11,两个拧线结构62均可转动设置,可以是分别设置驱动电机等驱动件分别驱动,也可以是设置一个驱动件,利用齿轮传动、带传动、连杆传动或其他传动结构驱使两个拧线结构62转动,以减少打圈设备100中的零部件数量,且使得两侧的扎带过程保持同步,提高线束的捆扎速度。
请参照图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转移组件50还包括分别设于第二线束圈夹持结构51两侧的两压线结构54,压线结构54包括:
固定部541;
压线部542,压线部542设于固定部541上方且高于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11设置,并沿两第一线端夹持结构12的排布方向延伸;
导向部543,导向部543沿竖直方向延伸,导向部543的一端与压线部542连接,另一端穿设于固定部541;以及
弹性件544,弹性件544夹设于固定部541和压线部542之间。
本实施例中,转移组件50还包括两压线结构54,两压线结构54分别位于第二线束圈夹持结构51的两侧,每一压线结构54的压线部542沿线束圈的宽度方向即两个第一线端夹持结构12的排布方向延伸,并且使得压线部542高于第二线束圈夹持结构51的夹持位置,如此设置,当转移组件50从绕线组件30中夹取线材200时,压线部542不会对第二线束圈夹持结构51的夹持过程产生干涉;而当第二线束圈夹持结构51将线材200转移至压线工位时,第二线束圈夹持结构51将线材200放置在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11的橡皮筋112上,使转移组件50继续下降以使压线部542下压以压紧线材200,再使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11闭合以夹持线材200,如此设置,可以通过压线结构54向线束圈提供充足的压力以使线束圈被包覆在橡皮筋112中,且两侧的压线结构54使线材200所受压力平衡,避免在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11闭合的过程中线材200从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11上掉出,提高线束圈转移过程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压线结构54包括固定部541和导向部543,固定部541位于压线部542上方,导向部543沿竖直方向延伸,并使导向部543的一端与压线部542连接,导向部543穿设于固定部541,同时在压线部542和固定部541之间设置弹簧、弹性气囊或其他弹性件544;如此设置,当压线部542压制于线材200时,可以使弹性件544压缩起到缓冲作用,使得压线部542为线材200施加弹性抵压力,可以避免压线部542刚性压制在线材200上,降低线材200损坏风险;导向部543的作用,可以在压线部542受线材200的反作用力上升或受弹性件544的弹性回复力下降时起到导向作用,提高压线部542升降过程的稳定性。
请参照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打圈设备100还包括测距组件70,测距组件70设于送线路径,并具有与送线路径连通的过线通道,测距组件70包括:
旋转编码器71,旋转编码器71的转动部位于过线通道的一侧;和
转动轮72,转动轮72位于过线通道的另一侧;
送线组件20输送线材200时,线材200带动转动部和转动轮72转动。
本实施例中,打圈设还包括测距组件70,测距组件70设置在送线路径上,可以用于检测从送线组件20输送至绕线组件30的线材200长度,从而依据输送的线材200长度控制绕线组件30和送线组件20的运行状态,也可以监控已经加工的线束数量,实现对加工过程的准确控制。其中,测距组件70包括旋转编码器71和转动轮72,旋转编码器71上设有转动部,例如设置有光栅码盘的光电式旋转编码器71,或者设置转轴的增量式旋转编码器71等,当转动部旋转时,旋转编码器71输出正常的转动信号,例如光电信号、脉冲信号或者代码等;使得转动轮72和旋转编码器71的转动部分别设置在过线通道的两侧,当线材200经过过线通道时与转动部和转动轮72接触,以在线材200持续输送时带动转动部和转动轮72转动,转动部转动时便可以依据转动部的转动圈数或转动角度以反馈线材200的输出长度,实现对线材200输出长度的精确监控;而转动轮72的设置,可以减少线材200从过线通道输送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减少线材200磨损,提高线材200输送过程的稳定性。
请参照图3和图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打圈设备100还包括拉线组件,拉线组件可活动地设于机台10,以将送线组件20的线材200沿送线路径引至绕线组件30的夹线结构32。
本申请的打圈设备100在进行线束圈盘绕的初始状态时,将绕圈组件转动至两夹线结构32位于绕线结构31的背离送线组件20的一侧,从而使得送线组件20将线材200输送至绕线组件30并使线材200的一端被夹持在夹线结构32时,线材200的端部处于背离绕线结构31的一侧,从而在绕圈完成之后线材200的两端均向线束圈外延伸。本实施例中,打圈设备100还包括拉线组件,拉线组件可平移地设置在机台10上,在线束圈盘绕的初始状态时,可以通过拉线组件夹持送线组件20输出的线材200端部,并沿送线路径引导至绕线组件30上,从而无需在每次线束圈绕制之前均由人工引线,提高打圈设备100的自动化程度和使用便捷性。
请参照图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机台10设有传送轨道13,传送轨道13与送线组件20分别位于机台10的两侧;
传送轨道13自扎线工位向远离送线组件20的方向延伸,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11和第一线端夹持结构12设于传送轨道13。
本实施例中,机台10上设置有传送轨道13,传送轨道13的一端位于扎线工位上与扎线组件60对应设置,同时将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11和第一线端夹持结构12均设置在传送轨道13上,如此设置,可以使线材200在扎线工位上扎线完成之后便被传送轨道13向机台10边缘传送,以直接下料或进入下一工序的加工设备中,提高线材200处理加工的便捷性,且可以使线材200从扎线工位中送出,避免了从扎线工位取料时受其他组件的遮挡干涉导致取料不便的问题,提高了下料过程的便捷性。
请参照图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夹持线材200线端的夹线结构32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件321和第二夹持件321,第一夹持件321的朝向第二夹持件321的一侧开设有导向槽322,导向槽322的两侧槽壁向靠近第二夹持件321的方向逐渐远离,第二夹持件321朝向导向槽322凸设有与导向槽322适配的插接部323,插接部323与导向槽322的槽底形成过线空间;和
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第一夹持件321和第二夹持件321传动连接,以驱使第一夹持件321和第二夹持件321相互靠近或远离。
本实施例中,用于夹持线材200线端的夹线结构3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件321,其中第一夹持件321大致为侧边开设有三角形导向槽322的矩形结构,导向槽322朝向第二持件的槽底为三角形的顶角,使得导向槽322的两个槽侧壁逐渐远离分别形成导向斜面;第二夹持件321可以是与导向槽322适配的三角形结构,也可以是在侧壁凸设有与导向槽322适配的三角形插接部323,当两个夹持件321靠近拼接时,插接部323的顶端与导向槽322的槽底之间形成过线空间;如此设置,当夹线结构32夹持线材200线端时,即便线材200线端未对准导向槽322的槽底,也会在插接部323和导向槽322槽侧壁的引导作用下靠近导向槽322的槽底从而被夹持在过线空间中,以使线材200的端部保持准直,避免在转移线材200的过程中与其他组件干涉。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夹持件321和第二夹持件321均设置有插接部323和导向槽322,如图所示,每一夹持件321上沿夹持件321的厚度方向依次形成有插接部323和导向槽322结构,使得各个夹持件321上的插接部323和另一夹持件321的导向槽322插接配合;当然,也可以如图所示使得每一夹持件321上设置有交错设置的插接部323和导向槽322,各个夹持件321上的插接部323和另一夹持件321的导向槽322插接配合,均可以起到提高对线材200线端的定位夹持效果。
另外,可以使第一线端夹持结构12和第二线端夹持结构52均采用上述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打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台,所述机台上形成有安装面,所述安装面设有绕线工位和扎线工位,所述扎线工位设有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和两第一线端夹持结构;
送线组件,至少部分所述送线组件设于所述机台,并形成有送线路径;
绕线组件,所述绕线组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绕线工位,所述绕线组件包括绕线结构和两夹线结构,所述绕线结构与所述送线路径相切,两所述夹线结构位于所述绕线结构的一侧,且分别位于所述绕线结构的两切线延长线上;
裁切组件,所述裁切组件沿所述送线路径设于所述送线组件和所述绕线组件之间;
转移组件,所述转移组件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安装面,所述转移组件包括第二线束圈夹持结构和两第二线端夹持结构;以及
扎线组件,所述扎线组件设于所述扎线工位,用于绑扎线材;
所述送线组件包括储料结构、导料结构以及拉线结构,所述拉线结构设于所述导料结构和所述绕线组件之间,所述拉线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主传送带和副传送带,主传送带套设于主驱动轮,驱动电机驱使主驱动轮转动从而驱使主传送带传动,线材可以夹持在主传送带和副传送带之间;
所述副传送带设于活动件,所述活动件与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以驱使所述副传送带靠近或远离所述主传送带;
所述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包括两夹臂,两所述夹臂相对设置以形成夹持空间,且两所述夹臂均向上延伸,并使所述夹持空间的开口朝上;
所述扎线组件包括送料结构和拧线结构,所述送料结构设于所述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的一侧,可将扎带送至所述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的开口,所述拧线结构设有夹线机构,且所述夹线机构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线端夹持结构的上方;
所述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还包括橡皮筋,所述橡皮筋设于所述夹持空间的开口并形成承载面,且所述橡皮筋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夹臂连接;
所述转移组件还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第二线束圈夹持结构两侧的两压线结构,所述压线结构包括固定部、压线部、导向部以及弹性件,所述压线部设于所述固定部上方且高于所述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设置,并沿两所述第一线端夹持结构的排布方向延伸;所述导向部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导向部的一端与所述压线部连接,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固定部;所述弹性件夹设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压线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两半圆结构,两所述半圆结构之间形成避空间隙,所述第二线束圈夹持结构可于所述避空间隙夹取线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结构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设于两所述半圆结构之间且位于所述绕线结构的边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端夹持结构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线端夹爪,每一所述线端夹爪包括间隔设置的两线端夹持部,两所述线端夹持部之间形成第一避让空间,以从所述夹线结构或所述第一线端夹持结构的两端取放线材;
和/或,所述第二线束圈夹持结构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线束圈夹爪,每一所述线束圈夹爪包括间隔设置的两线束圈夹持部,两所述线束圈夹持部之间形成第二避让空间,以从所述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的两端取放线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组件设有沿两所述第二线端夹持结构的排布方向并排设置的两所述第二线束圈夹持结构,所述扎线工位上设有并排设置的两所述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圈设备还包括测距组件,所述测距组件设于所述送线路径,并具有与所述送线路径连通的过线通道,所述测距组件包括旋转编码器和转动轮,所述旋转编码器的转动部位于所述过线通道的一侧,所述转动轮位于所述过线通道的另一侧;
所述送线组件输送线材时,所述线材带动所述转动部和所述转动轮转动;
和/或,所述打圈设备还包括拉线组件,所述拉线组件可活动地设于所述机台,以将所述送线组件的线材沿送线路径引至所述夹线结构。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中所述的打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设有传送轨道,所述传送轨道与所述送线组件分别位于所述机台的两侧;
所述传送轨道自所述扎线工位向远离所述送线组件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线束圈夹持结构和所述第一线端夹持结构设于所述传送轨道。
CN202310655744.6A 2023-06-05 2023-06-05 打圈设备 Active CN1165044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55744.6A CN116504463B (zh) 2023-06-05 2023-06-05 打圈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55744.6A CN116504463B (zh) 2023-06-05 2023-06-05 打圈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04463A CN116504463A (zh) 2023-07-28
CN116504463B true CN116504463B (zh) 2024-01-09

Family

ID=87320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55744.6A Active CN116504463B (zh) 2023-06-05 2023-06-05 打圈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0446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450408U (zh) * 2013-09-18 2014-02-26 陈小勇 一种绕线和扎线一体机
CN209684083U (zh) * 2019-01-09 2019-11-26 嘉兴君权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线缆卷夹取转移捆扎装置
CN210417091U (zh) * 2019-08-30 2020-04-28 杨柳 一种应用于裁缆扎线设备上的扎线机构
KR20210023105A (ko) * 2019-08-22 2021-03-04 (주)삼창선재 코일와이어의 자동절단묶음장치
CN113734503A (zh) * 2021-09-09 2021-12-03 江苏博之旺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捆扎装置及方法
CN215731309U (zh) * 2021-08-27 2022-02-01 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绕线装置及接线盒生产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450408U (zh) * 2013-09-18 2014-02-26 陈小勇 一种绕线和扎线一体机
CN209684083U (zh) * 2019-01-09 2019-11-26 嘉兴君权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线缆卷夹取转移捆扎装置
KR20210023105A (ko) * 2019-08-22 2021-03-04 (주)삼창선재 코일와이어의 자동절단묶음장치
CN210417091U (zh) * 2019-08-30 2020-04-28 杨柳 一种应用于裁缆扎线设备上的扎线机构
CN215731309U (zh) * 2021-08-27 2022-02-01 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绕线装置及接线盒生产线
CN113734503A (zh) * 2021-09-09 2021-12-03 江苏博之旺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捆扎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04463A (zh) 2023-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38558A (en) Wir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080271510A1 (en) Wire processing machin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d processing a cut length of wire
JPS6039787A (ja) 端子圧着電線の自動成形装置
CN207651340U (zh) 一种电子变压器全自动穿套管绕线机
CN212891346U (zh) 一种电线电缆缠绕捆扎设备
CN116504463B (zh) 打圈设备
WO2010001345A2 (en) Device for binding together at least one object, in particular a cable bunch, by a binding means
KR20190016874A (ko) 농산물 자동 묶음장치
CN108146755B (zh) 一种针对捆包线缆的自动化拆捆设备
US8052079B2 (en) Coil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coil
CN112499371B (zh) 一种全自动盘线机
CN218559287U (zh) 一种电缆盘高效覆膜包装装置
CN109229481B (zh) 捆扎机
US4839962A (en) Harness-making machine having improved cable guide
CN213635711U (zh) 一种自动裹胶带的套管机
US20220293301A1 (en) Assembly head and method for wrapping a wire harness in an automated manner
CN214084944U (zh) 输送装置及包装机
CN218537398U (zh) 一种自动剪线贴标装置
CN218662526U (zh) 一种捆扎装置
CN213635698U (zh) 一种圆形线圈绕扎机用捆扎机构
CN220964018U (zh) 一种可在线束上压接多个分体刺破式idc连接器的压接装置
CN218201530U (zh) 一种线材端头打结机构及绕线系统
US20080295296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ccepting a cut length of wire that has been formed into a coil
CN220375970U (zh) 电子雷管的卷线机构
CN220351284U (zh) 分段式胶带供应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