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99143A - 冷凝器冷却设备及冷却方法、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冷凝器冷却设备及冷却方法、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99143A
CN116499143A CN202210056479.5A CN202210056479A CN116499143A CN 116499143 A CN116499143 A CN 116499143A CN 202210056479 A CN202210056479 A CN 202210056479A CN 116499143 A CN116499143 A CN 1164991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er
cooling
liquid
pressure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5647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宏亮
李金波
姬安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5647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9914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991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991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4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24F1/03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323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10Pressure
    • F24F2140/12Heat-exchange fluid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39/00Details of evaporators; Details of condensers
    • F25B2339/04Details of conden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冷凝器冷却设备及冷却方法、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冷凝器冷却设备包括:沸腾换热容器,具有用于放置冷凝器和冷却液的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连通的蒸气出口;和压力维持系统,包括真空设备,真空设备的进气口与蒸气出口通过进气管道连通;真空设备用以对容纳腔抽真空使容纳腔的压力达到设定压力,冷却液在设定压力下的沸点低于冷凝器中的冷媒的冷凝温度,以利用冷却液沸腾吸热对冷凝器进行冷却。通过冷却液沸腾吸热以实现对冷凝器的冷却,携带的热量多且消耗的冷却液少,使得冷凝器的冷却效果好,空调器无需设置为分体式空调器,降低对空调器安装空间的要求,提高了空调器的适用性。

Description

冷凝器冷却设备及冷却方法、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 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但不限于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但不限于一种冷凝器冷却设备、一种冷凝器冷却方法、一种空调器、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和一种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的分体式空调器(分体机)需要安装室外机,室外机的作用是把冷凝器的热量排出室外,使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冷凝为液态。
在特殊场景下,如厨房、卫生间等,没有室外机安装空间,没有办法安装分体式空调器;而采用一体式空调器(一体机),如移动空调器,制冷的时候会向室内排热,导致室内整体温度升高或者通过额外的排风管将热量散到室外,导致安装不便且影响美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凝器冷却设备,可利用真空设备降低沸腾换热容器内的压力,使冷却液在低于冷媒的冷凝温度的条件下沸腾,吸收冷凝器排出的热量后汽化为蒸气携带热量排出室外,因此空调器无需安装室外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冷凝器冷却设备,包括:
沸腾换热容器,具有用于放置冷凝器和冷却液的容纳腔、以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蒸气出口;和
压力维持系统,包括真空设备,所述真空设备的进气口与所述蒸气出口通过进气管道连通;
所述真空设备用以对所述容纳腔抽真空使所述容纳腔的压力达到设定压力,所述冷却液在所述设定压力下的沸点低于所述冷凝器中的冷媒的冷凝温度,以利用所述冷却液沸腾吸热对所述冷凝器进行冷却。
一种冷凝器冷却方法,冷凝器设置在沸腾换热容器的容纳腔内,所述容纳腔内设有冷却液,压力维持系统用于对所述容纳腔抽真空;
所述冷凝器冷却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压力维持系统对所述容纳腔抽真空,使所述容纳腔的压力达到设定压力,所述冷却液在所述设定压力下的沸点低于所述冷凝器中的冷媒的冷凝温度,以利用所述冷却液沸腾吸热对所述冷凝器进行冷却。
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器主体,所述空调器主体包括冷凝器,所述空调器还包括上述的冷凝器冷却设备,所述冷凝器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并控制所述空调器主体启动运行;
获取所述冷凝器中的冷媒的冷凝温度;
根据所述冷凝温度获取所述容纳腔所需的设定压力,其中,所述容纳腔内的冷却液在所述设定压力下的沸点低于所述冷凝温度;
控制所述压力维持系统对所述容纳腔抽真空使所述容纳腔的压力达到设定压力,以利用所述冷却液沸腾吸热对所述冷凝器进行冷却。
一种非瞬态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冷却方法的步骤。
一种非瞬态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凝器冷却设备中,沸腾换热容器的容纳腔内可放置冷却液,待冷却的冷凝器可放置到容纳腔内并浸入冷却液内,压力维持系统的真空设备可对容纳腔抽真空,使容纳腔内的压力降低,进而使容纳腔内的冷却液的沸点降低至低于冷凝器中的冷媒的冷凝温度,这样冷却液可吸收冷凝器排出的热量并沸腾,汽化为蒸气,蒸气可携带热量从真空设备排出到室外。
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凝器冷却设备,通过冷却液沸腾吸热以实现对冷凝器的冷却,且冷却液沸腾过程中利用冷却液的汽化潜热来携带热量,携带的热量多且消耗的冷却液少,使得冷凝器的冷却效果好,因此空调器的冷凝器采用该冷凝器冷却设备冷却后,空调器无需设置为分体式空调器,冷凝器无需设置在室外机中,从而可降低对空调器安装空间的要求,提高了空调器的适用性。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冷凝器冷却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器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空调器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沸腾换热容器,11-容纳腔,12-冷却液,2-真空设备,21a、21b-真空装置,23-进气管道,24-排气管道,3-压力检测装置,4-液位检测装置,51-进液管路,52-第一控制阀,53-泵送装置,54-储液装置,55-过滤器,61-气镇装置,62-气镇阀,71-冷媒散热支路,72-第二控制阀,73-单向阀,74-第一温度传感器,8-过热器,81-蒸气流道,82-冷媒流道,91-蒸发器,92-压缩机,93-冷凝器,94-节流机构,95-供冷风机,96-供冷风道,97-第二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凝器冷却设备,包括沸腾换热容器1和压力维持系统。
沸腾换热容器1具有容纳腔11,该容纳腔11设置成用于放置冷凝器93和冷却液12,冷凝器93放置在容纳腔11内后壳浸入冷却液12内。沸腾换热容器1还具有蒸气出口,蒸气出口可设置在沸腾换热容器1的顶部。蒸气出口与容纳腔11连通,以便冷却液12沸腾后产生的蒸气自蒸气出口排出。
压力维持系统包括真空设备2,真空设备2具有进气口,该进气口与蒸气出口通过进气管道23连通。
真空设备2用以对容纳腔11抽真空使容纳腔11的压力达到设定压力,冷却液12在设定压力下的沸点(沸腾温度)低于冷凝器93中的冷媒的冷凝温度,以利用冷却液12沸腾吸热对冷凝器93进行冷却。具体地,真空设备2对容纳腔11抽真空,使容纳腔11内的压力降低,从而降低容纳腔11内的冷却液12的沸点,容纳腔11内的压力下降至设定压力(可为设定的压力范围)后,冷却液12在该设定压力下的沸点可降低至低于冷凝器93中的冷媒的冷凝温度,这样与冷凝器93存在温差的冷却液12可吸收冷凝器93排出的热量并沸腾。真空设备2运行使容纳腔11内能够维持在设定压力,使冷却液12能够持续沸腾吸热,以实现通过冷却液12沸腾吸热给冷凝器93散热的目的。冷却液12吸热沸腾产生的蒸气可通过真空设备2排走,如排出到室外。
冷却液12沸腾过程中利用冷却液12的汽化潜热来携带热量,携带的热量多且消耗的冷却液12少,使得冷凝器93的冷却效果好,因此空调器的冷凝器93采用该冷凝器冷却设备冷却后,空调器无需设置为分体式结构,冷凝器93无需设置在室外机中,从而可降低对空调器安装空间的要求,提高了空调器的适用性。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冷却液12可选用水或水溶液(即在水中添加溶质形成),成本低,易于获得,且无污染。当然也可以选用其他合适的液体,如其他可沸腾吸热的介质。
冷凝器93的冷却可以通过空气冷却、液态水冷却和沸腾蒸气冷却三种方式:空气冷却由于所需冷凝面积大,一般需要安装室外机或者使用较粗的排风管;液态水冷却利用水的温升带走冷凝器93的热量,若液态水循环使用则需要冷却塔,若液态水直接排放则耗水量过大;沸腾蒸气冷却利用水的汽化潜热γ来携带热量,耗水量低。
设换热前后水的温差为ΔT度,则
液态水携带的热量Q1可以表示为:
Q1=m1cpΔT
水沸腾汽化携带的热量Q2可以表示为:
Q2=m2(cpΔT+γ)
式中,m1、m2为耗水量,cp为水的定压比热容,约4.2kJ/(kg·℃),γ为水的汽化潜热。
若入口水温为20℃,出口水温及蒸气温度均为70℃,70℃水的汽化潜热γ约2386kJ/kg,则相同排热量(即Q1=Q2)情况下,液态水与水蒸气排热的耗水量之比为:
m1
因此,与液态水冷却方案相比,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对冷凝器93进行冷却时,可以使耗水量缩小12倍,有利于降低成本;且与空气冷却的方案相比,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对冷凝器93进行冷却时,可减小冷凝器93的表面积,无需将冷凝器93设置在室外,即无需将空调器设置成包括室外机的分体式结构,而是可将空调器设置成一体式结构(即一体机),以减小空调器的体积和所需的安装空间,提高了空调器的适用性。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压力维持系统还包括压力检测装置3,用于检测容纳腔11内的压力。其中,压力检测装置3可为压力计或其他压力传感器。
压力检测装置3可检测容纳腔11内的压力,以便根据压力检测装置3检测的压力控制真空设备2的工作,使得容纳腔11内的压力能够维持在设定压力,使得冷却液12的沸点能够维持在冷媒的冷凝温度之下,以便冷却液12能够持续沸腾吸热。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冷凝器冷却设备还包括液位维持系统,液位维持系统包括液位检测装置4和供液组件,液位检测装置4设置成检测容纳腔11内的冷却液12的液位,供液组件设置成向容纳腔11提供冷却液12。其中,液位检测装置4可为液位计或其他液位传感器。
液位检测装置4可检测容纳腔11内的冷却液12的液位,以便根据液位检测装置4检测的液位控制供液组件向容纳腔11提供冷却液12,使容纳腔11内的液位能够维持在设定液位(可为设定的液位范围)。其中,该设定液位可高于冷凝器93的顶面,以便冷凝器93能够完全浸没在冷却液12中,保证了冷凝器93与冷却液12的接触面积,确保了对冷凝器93的冷却效果。
应当理解,设定液位不限于高于冷凝器93的顶面,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其他高度,液位维持系统的功能是保证容纳腔11内的液位维持在设定液位,既要防止容纳腔11内液位过低,导致冷却液12与冷凝器93的接触面积降低、冷却效果差,又要防止液位过高,造成冷却液12被吸入真空设备2内,因此设定液位与沸腾换热容器1顶部的蒸气出口之间需要有设定距离。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沸腾换热容器1还具有与容纳腔11连通的进液口,进液口可设置在沸腾换热容器1的底部。
供液组件包括进液管路51,进液管路51的出口端与进液口连通,以便通过进液管路51自进液口向容纳腔11供给冷却液12。
供液组件还包括第一控制阀52,第一控制阀52安装在进液管路51中,以控制进液管路51的通断。其中,可根据液位检测装置4检测的液位控制第一控制阀52是否开启,进而控制进液管路51是否连通,以便控制向容纳腔11提供冷却液12,使容纳腔11内的液位能够维持在设定液位。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供液组件还包括泵送装置53,泵送装置53安装在进液管路51中,并位于第一控制阀52和沸腾换热容器1之间。其中,泵送装置53可为水泵。
泵送装置53可保证冷却液12供给时的动力,使得冷却液12可稳定地供给到容纳腔11,有利于容纳腔11内的冷却液12维持在一定范围。
应当理解,供液组件也可以不包括泵送装置53,如:冷却液12为水或水溶液,且进液管路51的进口端与水龙头等水压充足的水源连接时,可直接利用水源的水压实现供液,无需设置泵送装置53。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供液组件还包括用于存储冷却液12的储液装置54,储液装置54与进液管路51的进口端连通。
供液组件包括储液装置54,储液装置54通过进液管路51实现与容纳腔11的连通,以便供液装置内的冷却液12在泵送装置53的作用下输送至容纳腔11。
应当理解,供液组件也可以不包括储液装置54,如:冷却液12为水或水溶液,可直接利用水龙头供水,无需设置储液装置54。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供液组件还包括过滤器55,过滤器55可设置在进液管路51上,如设置在泵送装置53与进液口之间,以保证冷却液12的纯净度,防止杂质进入沸腾换热器、导致沸腾换热器内结垢,影响与冷凝器93的换热。
如图1所示,供液组件包括通过进液管路51顺序连接的储液装置54、第一控制阀52、泵送装置53和过滤器55,并连接至沸腾换热容器1的进液口。供给水或水溶液的水源可以是储水的储液装置54,也可以直接利用水龙头作为水源;通过第一控制阀52控制是否向沸腾换热容器1补水,保证沸腾换热容器1内的液位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若水源是储液装置54且水压较低时,则需要安装泵送装置53保证补水时的动力,若水源是水龙头,水压充足则可以不需要泵送装置53;过滤器55用来保证水介质的纯净度,防止杂质进入沸腾换热器导致沸腾换热器内结垢,影响换热。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真空设备2为包括一个真空装置的一级真空设备,或者,真空设备2为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真空装置的多级真空设备,以得到更高的真空度,使得容纳腔11内的压力能够降低至设定压力。
如图1所示,真空设备2为包括两个真空装置21a和21b的二级真空设备,真空装置21a和21b可为真空泵。
当然,真空设备2不限于为一级真空设备或二级真空设备,还可以根据容纳腔11内的设定压力或冷却液12的沸点的高低,调节真空设备2包含的真空装置的数量,如真空设备2可设置成包括依次连接的三个或更多个真空装置。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真空设备2还包括气镇组件,气镇组件的出气口与真空装置的压缩室连通。
通过气镇组件可向真空装置的压缩室中补充空气,防止在真空装置的压缩室中压缩冷却液12汽化后的蒸气(如水蒸气)的过程中蒸气冷凝成小液滴,小液滴进而造成真空装置的油质污染或者进入高速旋转的叶片造成叶片损坏;此外,补充的空气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冷却作用,防止真空装置的温度过高。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气镇组件包括气镇装置61和气镇阀62,气镇装置61和气镇阀62中均设有气体通道,气镇装置61设置在真空装置21a和21b之间,且真空装置21a的排气口、气镇装置61的气体通道和真空装置21b的进气口依次连通,气镇阀62的气体通道的出气端与气镇装置61的气体通道连通,以便通过气镇阀62的开闭来控制向气镇装置61补充空气,防止蒸气在真空装置21b的压缩室内压缩冷凝成小液滴,并且补充的冷空气可对真空装置21b进行冷却降温。
当然,气镇组件不限于为图1所示的结构,如:气镇组件可仅包括一个或多个气镇阀,每个气镇阀的气体通道的出气端可与一个真空装置的压缩室连通,以便通过气镇阀来控制向真空装置补充空气。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冷凝器冷却设备还包括散热系统,散热系统设置成用于给真空设备2散热。
真空设备2需要将冷却液12沸腾形成的蒸气(如水蒸气等)由低压真空状态压缩到压力高于1个大气压才能顺利排入大气中,压缩时水蒸气的温度会超过100℃,造成真空设备2过热,影响设备使用寿命。在真空设备2压缩水蒸气的过程中通过气镇组件引入空气,降低水蒸气的分压从而降低水蒸气的温度,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真空设备2的温度,但这种方法会增加总的压缩气体的体积和流量,因此通过设置散热系统来对真空设备2进行散热,以降低真空设备2的温度,防止真空设备2在工作过程中温度过高,进而影响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
应当理解,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对真空设备进行冷却,如:可采用其他措施代替气镇组件进行真空设备的级间冷却,可在两级真空设备的两个真空装置之间喷入一定质量的水与蒸气混合从而降低真空设备的级间温度,但需保证喷入的水完全汽化,不会留有小液滴进入下一级真空装置。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散热系统包括冷媒散热装置,冷媒散热装置包括冷媒散热支路71(如图2中虚线所示),冷媒散热支路71的一端设置成与包括冷凝器93的空调器中的节流机构94和蒸发器91之间的冷媒管路连通,冷媒散热支路71的另一端设置成与空调器的压缩机92和蒸发器91之间的冷媒管路连通,且冷媒散热支路71设置在真空设备2上,如:冷媒散热管路71可缠绕在真空设备2外。
散热系统包括冷媒散热装置,以便利用空调器中的冷媒来对真空设备2进行散热。具体地,空调器包括蒸发器91、压缩机92、冷凝器93和节流机构94,蒸发器91、压缩机92、冷凝器93和节流机构94通过冷媒管路依次连接形成冷媒流路。冷媒散热装置的冷媒散热支路71的一端与节流机构94和蒸发器91之间的冷媒管路连通,另一端与压缩机92和蒸发器91之间的冷媒管路连通,即冷媒散热支路71与蒸发器91所在的冷媒支路并联。从节流机构94的下游引出一条冷媒散热支路71到真空装置21a和21b,且冷媒散热支路71缠绕在真空装置21a和21b外,使得一部分冷媒可流向蒸发器91并进行蒸发吸热,以对室内空气进行降温,另一部分冷媒可流向冷媒散热支路71,并蒸发吸热来降低真空装置21a和21b的温度(如降低真空装置21a和21b内的电机、轴承等部件的温度),升温后的两部分冷媒在压缩机92的吸气口汇合,并回流至压缩机92。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散热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冷媒散热支路71中的第二控制阀72和单向阀73。其中,第二控制阀72可设置在真空设备2的上游(即位于节流机构94与真空装置21a之间的冷媒散热支路71上),单向阀73可设置在真空设备2的下游(即位于真空装置21b和压缩机92之间的冷媒散热支路71上)。
通过第二控制阀72可控制冷媒是否流入冷媒散热支路71,即控制冷媒散热系统是否启动对真空设备2散热;通过单向阀73可控制冷媒在冷媒散热支路71中的流动方向,以便冷媒能够在冷媒散热支路71中蒸发并吸收真空设备2的热量。
应当理解,对真空设备2散热的散热系统不限于利用冷媒进行散热,还可以为其他装置,如利用风扇对真空设备2进行散热。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散热系统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74,第一温度传感器74设置成检测真空设备2的温度。
第一温度传感器74可检测真空设备2的温度以便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74检测的温度控制散热系统是否启动对真空设备2进行散热。当第一温度传感器74检测到真空设备2的温度过高(高于设定温度)时,可启动散热系统进行散热;当第一温度传感器74检测到真空设备2的温度降低(不高于设定温度)时,可控制散热系统停止散热,以防止真空设备2过热。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冷凝器冷却设备还包括过热器8,过热器8内具有蒸气流道81和冷媒流道82,进气管道23通过蒸气流道81与蒸气出口连通,冷媒流道82设置成与冷凝器93的冷媒入口连通。
冷凝器冷却设备还包括过热器8,过热器8的蒸气流道81与沸腾换热容器1的蒸气出口连通,过热器8的冷媒流道82与冷凝器93的冷媒入口连通,这样自沸腾换热容器1的蒸气出口排出的蒸气可在过热器8内与冷媒再次进行热交换,将蒸气中的小液滴加热成蒸气。因此,过热器8的设置,保证进入真空设备2的蒸气为过热状态,防止蒸气中出现的小液滴与真空装置中的叶片等发生撞击,影响真空装置的工作。
应当理解,不仅可以利用过热器8将蒸气中的小液滴加热成蒸气,以消除蒸气中的小液滴,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如:在另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冷却设备还包括干燥器,干燥器设置在进气管道23中。干燥器可将蒸气中的小液滴吸收,以达到消除蒸气中的小液滴的目的。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冷凝器冷却设备还包括排气管道24,真空设备2还具有排气口,排气管道24的一端与排气口连通,另一端设置成连通至室外。
真空设备2的排气口的压力大于大气压力,使得蒸气可以通过排气管道24顺利排入室外大气中。排入室外大气的方式可以根据安装条件确定,比如直接通过排气管道24排入室外,或者通过排气管道24排入下水道,或者通过通过排气管道24排入烟道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冷凝器冷却方法。其中,如图1所示,冷凝器93设置在沸腾换热容器1的容纳腔11内,且容纳腔11内设有冷却液12,压力维持系统用于对容纳腔11抽真空。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可采用上述的冷凝器冷却设备来对冷凝器93进行冷却。
基于此,如图3所示,冷凝器冷却方法包括:
S302:控制压力维持系统对容纳腔抽真空使容纳腔的压力达到设定压力,冷却液在该设定压力下的沸点低于冷凝器中的冷媒的冷凝温度,以利用冷却液沸腾吸热对冷凝器进行冷却。
如图1所示,可利用真空设备2对容纳腔11抽真空,使容纳腔11内的压力降低,从而降低容纳腔11内的冷却液12的沸点,直至冷却液12的沸点低于冷凝器93中的冷媒的冷凝温度,此时可利用冷却液12沸腾吸热对冷凝器93进行冷却。冷却液12沸腾过程中利用冷却液12的汽化潜热来携带热量,携带的热量多且消耗的冷却液12少,使得冷凝器93的冷却效果好,因此空调器的冷凝器93采用该冷凝器冷却设备冷却后,空调器无需设置为分体式结构,冷凝器93无需设置在室外机中,从而可降低对空调器安装空间的要求,提高了空调器的适用性。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控制压力维持系统对容纳腔抽真空使容纳腔的压力达到设定压力,包括:
根据冷凝温度获取设定压力;
检测容纳腔内的压力;
根据检测的压力控制压力维持系统对容纳腔抽真空,使容纳腔的压力保持在设定压力。
可获取冷凝器中的冷媒的冷凝温度,并根据该冷凝温度获取设定压力,如可根据冷凝温度计算得出设定压力,或者根据冷凝温度查询获取对应的设定压力。如图1所示,可利用压力检测装置3检测容纳腔11内的压力,以便根据压力检测装置3检测的压力控制真空设备2(如真空装置21a和21b)对容纳腔11的抽真空工作,使得容纳腔11内的压力能够维持在设定压力,使得冷却液12在该设定压力下的沸点能够维持在冷媒的冷凝温度之下,以便冷却液12能够持续吸收冷凝器93的热量并沸腾。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控制压力维持系统对容纳腔抽真空使冷却液的沸点低于冷凝器中的冷媒的冷凝温度,包括:
检测容纳腔内的压力;
获取冷凝器的冷凝器温度;
根据检测的压力和冷凝器温度控制压力维持系统对容纳腔抽真空,使冷却液的沸点低于冷凝器中的冷媒的冷凝温度。
在对冷凝器93冷却过程中,不仅实时检测容纳腔11的压力,还获取冷凝器温度(如根据冷凝器93上的设置的温度传感器获取冷凝器温度),根据获取的冷凝器温度,可获得容纳腔11所需的设定压力,并根据检测的容纳腔11的压力,使容纳腔11维持在该设定压力。冷却液12在该设定压力下的沸点与冷凝器温度之间存在较大的温差,以便冷却液12快速吸收冷凝器93中的冷媒的热量,加快对冷凝器93的冷却效果,进而提高空调器的制冷效果。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控制压力维持系统对容纳腔抽真空使冷却液的沸点低于冷凝器中的冷媒的冷凝温度,包括:
检测容纳腔内的压力;
获取空调器的设定温度;
根据检测的压力和设定温度控制压力维持系统对容纳腔抽真空,使冷却液的沸点低于冷凝器中的冷媒的冷凝温度。
在对冷凝器93冷却过程中,不仅实时检测容纳腔11的压力,还获取空调器的设定温度,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可由用户设定(如用户设定空调器的设定温度为20℃等)。根据获取的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可间接获得冷凝器温度。根据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可获得容纳腔11的设定压力,可使冷却液12在该设定压力下的沸点与冷凝器温度之间存在较大的温差,以便冷却液12快速吸收冷凝器93中的冷媒的热量,加快对冷凝器93的冷却效果,进而提高空调器的制冷效果。根据检测的容纳腔11的压力,可控制压力维持系统的工作,使容纳腔11维持在该设定压力。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冷却液在设定压力下的沸点可比冷凝温度低预设值,其中该预设值可为2℃-5℃。如:冷却液在设定压力下的沸点可比冷凝温度低2℃、3℃、4℃、5℃等。
冷却液12在设定压力下的沸点比冷凝温度低2℃-5℃,使得冷却液12的沸点与冷凝器93中的冷媒温度存在温差,以便冷却液12吸收冷凝器93排出的热量并沸腾。
当然,冷却液在设定压力下的沸点与冷凝温度之间的温度差不限于2℃-5℃,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如温度差可小于2℃或大于5℃。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冷却液为水或水溶液。
利用水或水溶液做冷却液12,成本低,易于获得,且无污染。当然也可以选用其他合适的液体做冷却液12。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液位维持系统用于为容纳腔11供冷却液。
基于此,冷凝器冷却方法还包括:
在控制压力维持系统对容纳腔抽真空的过程中,检测容纳腔内的液位;
根据检测的液位控制液位维持系统为容纳腔供冷却液,使容纳腔内的冷却液的液位保持在设定液位;
其中,设定液位高于冷凝器的顶面。
如图1所示,可利用液位检测装置4来检测容纳腔11内的冷却液12的液位,并根据检测的液位控制供液组件(如第一控制阀52和泵送装置53等)向容纳腔11提供冷却液12。其中,当液位低于设定液位时,控制供液组件供液;当液位达到设定液位时,控制供液组件停止供液,使容纳腔11内的液位能够维持在设定液位。
该设定液位可高于冷凝器93的顶面,以便冷凝器93能够完全浸没在冷却液12中,保证了冷凝器93与冷却液12的接触面积,确保了对冷凝器93的冷却效果;该设定液位与沸腾换热容器1顶部的蒸气出口之间具有设定距离,以防止液位过高,造成冷却液12被吸入真空设备2内。其中,该设定距离可根据真空设备2的抽吸功率进行设定。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压力维持系统包括对容纳腔11抽真空的真空设备2,散热系统用于给真空设备2散热。
基于此,冷凝器冷却方法还包括:
在控制压力维持系统对容纳腔抽真空的过程中,控制散热系统对真空设备进行散热。
真空设备2在对冷却液12的沸腾蒸气进行压缩的过程中温度会升高,造成真空设备2过热,因此可利用散热系统对真空设备2进行散热,防止真空设备2过热进而影响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控制散热系统对真空设备进行散热,包括:
检测真空设备的温度;
根据检测的温度控制散热系统对真空设备散热。
如图2所示,可利用第一温度传感器74来检测真空设备2的温度,并根据检测的温度控制冷媒散热装置(如控制第二控制阀72)对真空设备2进行散热。其中,当真空设备2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控制冷媒散热装置进行散热;当真空设备2的温度不高于设定温度时,控制冷媒散热装置停止散热,以防止真空设备2的温度过高。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冷凝器冷却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冷却方法的步骤。
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器主体,空调器主体包括冷凝器93。空调器还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冷凝器冷却设备,冷凝器93设置在容纳腔11内。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空调器还包括上述的冷凝器冷却控制装置,冷凝器冷却控制装置与冷凝器冷却设备电连接,如冷凝器冷却控制装置可与冷凝器冷却设备的真空装置21a和21b、压力检测装置3、液位检测装置4、第一控制阀52、泵送装置53等电连接。
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器主体、冷凝器冷却设备和冷凝器冷却控制装置,其中空调器主体用于对室内空气进行冷却降温,冷凝器冷却控制装置可与冷凝器冷却设备电连接,以便控制冷凝器冷却设备对冷凝器93进行冷却,吸收冷媒在冷凝器93处释放的热量,确保了冷凝器冷却设备对冷凝器93的冷却效果,进而保证了空调器主体的制冷效果。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空调器主体还包括蒸发器91、压缩机92和节流机构94,蒸发器91、压缩机92、冷凝器93和节流机构94通过冷媒管路依次连接形成冷媒流路。
空调器主体的组成与常规空调器类似,由顺序连接的蒸发器91、压缩机92、冷凝器93、节流机构94组成,冷凝器93处于沸腾换热容器1内,将空调器主体内的冷媒的热量散入沸腾换热容器1中的冷却液12中。空调器主体的功能是通过设置在蒸发器91处的供冷风机95和供冷风道96向室内吹冷风,以给用户供冷,并且不向室内排热。第二温度传感器97可用于检测室内空气的温度,以便控制空调器主体进行制冷工作。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冷凝器冷却设备包括对真空设备2散热的冷媒散热装置,节流机构94和蒸发器91之间的冷媒管路与冷媒散热支路71的一端连通,压缩机92和蒸发器91之间的冷媒管路与冷媒散热支路71的另一端连通,以便自压缩机92排出的冷媒流经冷凝器93和节流机构94后,一部分可流向蒸发器91并进行蒸发吸热,以对室内空气进行降温,另一部分可流向冷媒散热支路71,并蒸发吸热来降低真空设备2的温度,升温后的两部分冷媒在压缩机92的吸气口汇合,并回流至压缩机92。冷凝器冷却控制装置可还可与第二控制阀72和第一温度传感器74电连接,以便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74检测的真空设备2的温度,控制第二控制阀72的开闭,进而控制冷媒是否流向冷媒散热支路71。
其中,冷媒在空调器主体中的流动方向如图1和图2中单实心箭头的实线箭头所示,冷媒在冷媒散热支路71中的流动方向如图2中单实心箭头的虚线箭头所示,冷却液的蒸气冷凝器冷却设备中的流动方向如图1和图2中双箭头的实线箭头所示,室内空气的流动方向如图1和图2中的空心箭头所示。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空调器主体为一体机。
由于冷凝器93采用冷凝器冷却设备进行冷却,利用冷却液12沸腾过程中的汽化潜热来携带热量,携带的热量多且消耗的冷却液12少,使得冷凝器93的冷却效果好,因此空调器的冷凝器93无需采用风冷方式冷却,即空调器无需设置为分体式空调器,冷凝器93无需设置在室外机中,从而可降低对空调器安装空间的要求,提高了空调器的适用性。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S402:获取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并控制空调器主体启动运行;
S404:获取冷凝器中的冷媒的冷凝温度;
S406:根据冷凝温度获取容纳腔所需的设定压力,其中,容纳腔内的冷却液在设定压力下的沸点低于冷凝温度;
S408:控制压力维持系统对容纳腔抽真空使容纳腔的压力达到设定压力,以利用冷却液沸腾吸热对冷凝器进行冷却。
空调器运行过程中,首先获取用户设定的设定温度,并控制空调器主体启动运行,以实现制冷。在空调器主体运行过程中,获取冷凝器93中的冷媒的冷凝温度,并根据该冷凝温度获得冷凝器冷却设备的容纳腔11所需的设定压力,根据该设定压力,控制压力维持系统的真空设备2工作,真空设备2对容纳腔11抽真空,使容纳腔11的压力达到设定压力,容纳腔11内的冷却液12在该设定压力下的沸点低于冷凝温度,因此冷却液12可快速吸收冷凝器93中的冷媒的热量并汽化,实现对冷凝器93的冷却。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空调器主体运行过程中,检测当前环境温度;
当环境温度未达到设定温度时,调整空调器主体和冷凝器冷却设备的运行参数;
当环境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控制空调器主体和冷凝器冷却设备的运行参数保持不变。
在空调器主体运行过程中,检测环境温度,以判断环境温度是否达到用户设定的设定温度。当环境温度未达到设定温度时,调整空调器主体的运行参数,以使环境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当空调器主体的运行参数变化时,冷凝温度发生变化,相应地,容纳腔11内的设定压力也发生变化,使得冷凝器冷却设备的运行参数也发生变化。当环境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空调器主体的运行参数保持不变,相应地,冷凝温度也保持不变,容纳腔11内的设定压力也保持不变,使得冷凝器冷却设备的运行参数也保持不变。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空调器主体运行过程中,检测容纳腔内的液位;
根据检测的液位控制液位维持系统为容纳腔供冷却液,使容纳腔内的冷却液的液位保持在设定液位。
在空调器主体运行过程中,容纳腔11内的冷却液12汽化,使得容纳腔11内的冷却液12的液位降低,因此可检测容纳腔11内的液位,并根据检测的液位控制液位维持系统为容纳腔11供冷却液12,使容纳腔11内的冷却液12的液位保持在设定液位,以便对冷凝器93进行高效地冷却。
图5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502:用户设定温度,开机制冷;
S504:判断容纳腔是否需要补水,若是,则执行S506,若否,则执行S508;
S506:启动液位维持系统完成补水;
S508:空调器主体及冷凝器冷却设备开始运行;
S510:获取冷凝器中的冷媒的冷凝温度,计算容纳腔所需的设定压力;
S512:判断容纳腔的压力是否小于设定压力,若是,则执行S514,若否,则执行S516;
S514:调速压力维持系统的运行参数,使容纳腔内的压力满足设定压力;
S516:获取当前环境参数;
S518:判断环境温度是否达到用户设定温度,若是,则执行S522,若否,则执行S520;
S518:调整空调器主体的运行参数,并返回S510;
S520:空调器主体及冷凝器冷却设备稳定运行,并返回S504。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瞬态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冷却方法的步骤。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具有以下优点:
1、包括冷媒制冷循环和冷却液负压沸腾载热的复叠式系统,冷却液沸腾载热系统为开放式系统,冷却液在低于1个大气压的负压条件下沸腾吸热后,直接排出室外;
2)采用水作为冷却液,水为耗材,吸热沸腾后产生水蒸气直接排入室外大气或者屋内排水管中或者屋内烟道中,无污染且成本低;
3)利用真空设备降低沸腾换热容器内的压力,使冷却液在低于冷媒制冷循环中的冷凝温度的条件下沸腾,吸收冷凝器排出的热量;
4)空调器不需要安装室外机,整机体积减小,所需安装空间减小,适用性提升。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等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在上述任意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一组合来实施。如果以软件实施,那么功能可作为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经由计算机可读介质传输,且由基于硬件的处理单元执行。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含对应于例如数据存储介质等有形介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包含促进计算机程序例如根据通信协议从一处传送到另一处的任何介质的通信介质。以此方式,计算机可读介质通常可对应于非暂时性的有形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例如信号或载波等通信介质。数据存储介质可为可由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或者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取以检索用于实施本公开中描述的技术的指令、代码和/或数据结构的任何可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包含计算机可读介质。
举例来说且并非限制,此类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装置、磁盘存储装置或其它磁性存储装置、快闪存储器或可用来以指令或数据结构的形式存储所要程序代码且可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它介质。而且,还可以将任何连接称作计算机可读介质举例来说,如果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订户线(DSL)或例如红外线、无线电及微波等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输指令,则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纹线、DSL或例如红外线、无线电及微波等无线技术包含于介质的定义中。然而应了解,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数据存储介质不包含连接、载波、信号或其它瞬时(瞬态)介质,而是针对非瞬时有形存储介质。如本文中所使用,磁盘及光盘包含压缩光盘(CD)、激光光盘、光学光盘、数字多功能光盘(DVD)、软磁盘或蓝光光盘等,其中磁盘通常以磁性方式再生数据,而光盘使用激光以光学方式再生数据。上文的组合也应包含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举例来说,可由例如一个或多个数字信号理器(DSP)、通用微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或其它等效集成或离散逻辑电路等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来执行指令。因此,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处理器”可指上述结构或适合于实施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的任一其它结构中的任一者。另外,在一些方面中,本文描述的功能性可提供于经配置以用于编码和解码的专用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内,或并入在组合式编解码器中。并且,可将所述技术完全实施于一个或多个电路或逻辑元件中。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在广泛多种装置或设备中实施,包含无线手机、集成电路(IC)或一组IC(例如,芯片组)。本公开实施例中描各种组件、模块或单元以强调经配置以执行所描述的技术的装置的功能方面,但不一定需要通过不同硬件单元来实现。而是,如上所述,各种单元可在编解码器硬件单元中组合或由互操作硬件单元(包含如上所述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的集合结合合适软件和/或固件来提供。
此外,在描述具有代表性的实施例时,说明书可能已经将方法和/或过程呈现为特定的步骤序列。然而,在该方法或过程不依赖于本文所述步骤的特定顺序的程度上,该方法或过程不应限于所述的特定顺序的步骤。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其它的步骤顺序也是可能的。因此,说明书中阐述的步骤的特定顺序不应被解释为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此外,针对该方法和/或过程的权利要求不应限于按照所写顺序执行它们的步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理解,这些顺序可以变化,并且仍然保持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

Claims (26)

1.一种冷凝器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沸腾换热容器,具有用于放置冷凝器和冷却液的容纳腔、以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蒸气出口;和
压力维持系统,包括真空设备,所述真空设备的进气口与所述蒸气出口通过进气管道连通;
所述真空设备用以对所述容纳腔抽真空使所述容纳腔的压力达到设定压力,所述冷却液在所述设定压力下的沸点低于所述冷凝器中的冷媒的冷凝温度,以利用所述冷却液沸腾吸热对所述冷凝器进行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维持系统还包括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容纳腔内的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位维持系统,所述液位维持系统包括液位检测装置和供液组件,所述液位检测装置设置成检测所述容纳腔内的冷却液的液位,所述供液组件设置成向所述容纳腔提供冷却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器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沸腾换热容器还具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进液口,所述供液组件包括进液管路和第一控制阀,所述进液管路的出口端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安装在所述进液管路中,以控制所述进液管路的通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凝器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组件还包括泵送装置,所述泵送装置安装在所述进液管路中,并位于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沸腾换热容器之间;和/或
所述供液组件还包括用于存储所述冷却液的储液装置,所述储液装置与所述进液管路的进口端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设备为包括一个真空装置的一级真空设备;或者
所述真空设备为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真空装置的多级真空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凝器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设备还包括气镇组件,所述气镇组件的出气口与所述真空装置的压缩室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系统,所述散热系统用于给所述真空设备散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凝器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系统包括冷媒散热装置,所述冷媒散热装置包括冷媒散热支路,所述冷媒散热支路的一端设置成与包括所述冷凝器的空调器中的节流机构和蒸发器之间的冷媒管路连通,另一端设置成与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和蒸发器之间的冷媒管路连通,且所述冷媒散热支路设置在所述真空设备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凝器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冷媒散热支路中的第二控制阀和单向阀。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凝器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系统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成检测所述真空设备的温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热器,所述过热器内具有蒸气流道和冷媒流道,所述进气管道通过所述蒸气流道与所述蒸气出口连通,所述冷媒流道设置成与所述冷凝器的冷媒入口连通;或者
所述冷却设备还包括干燥器,所述干燥器设置在所述进气管道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气管道,所述真空设备还具有排气口,所述排气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排气口连通,另一端设置成连通至室外。
14.一种冷凝器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冷凝器设置在沸腾换热容器的容纳腔内,所述容纳腔内设有冷却液,压力维持系统用于对所述容纳腔抽真空;
所述冷凝器冷却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压力维持系统对所述容纳腔抽真空使所述容纳腔的压力达到设定压力,所述冷却液在所述设定压力下的沸点低于所述冷凝器中的冷媒的冷凝温度,以利用所述冷却液沸腾吸热对所述冷凝器进行冷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冷凝器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压力维持系统对所述容纳腔抽真空使所述容纳腔的压力达到设定压力,包括:
根据所述冷凝温度获取所述设定压力;
检测所述容纳腔内的压力;
根据检测的压力控制所述压力维持系统对所述容纳腔抽真空,使所述容纳腔的压力保持在所述设定压力。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冷凝器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在所述设定压力下的沸点比所述冷凝温度低预设值;
其中,所述预设值为2℃-5℃。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为水或水溶液。
18.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液位维持系统用于为所述容纳腔供冷却液;
所述冷凝器冷却方法还包括:
在控制所述压力维持系统对所述容纳腔抽真空的过程中,检测所述容纳腔内的液位;
根据检测的液位控制所述液位维持系统为所述容纳腔供冷却液,使所述容纳腔内的冷却液的液位保持在设定液位。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冷凝器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液位高于所述冷凝器的顶面,且与所述容纳腔顶部的蒸气出口具有设定距离;
其中,所述蒸气出口设置成所述冷却液的沸腾蒸气排出。
20.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维持系统包括对所述容纳腔抽真空的真空设备,散热系统用于给所述真空设备散热;
所述冷凝器冷却方法还包括:
在控制所述压力维持系统对所述容纳腔抽真空的过程中,检测所述真空设备的温度;
根据检测的温度控制所述散热系统对所述真空设备散热。
21.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器主体,所述空调器主体包括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冷却设备,所述冷凝器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主体还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和节流机构,所述蒸发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节流机构通过冷媒管路依次连接形成冷媒流路;
所述冷凝器冷却设备为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凝器冷却设备,所述节流机构和所述蒸发器之间的冷媒管路与所述冷媒散热支路的一端连通,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蒸发器之间的冷媒管路与所述冷媒散热支路的另一端连通。
23.一种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并控制所述空调器主体启动运行;
获取所述冷凝器中的冷媒的冷凝温度;
根据所述冷凝温度获取所述容纳腔所需的设定压力,其中,所述容纳腔内的冷却液在所述设定压力下的沸点低于所述冷凝温度;
控制所述压力维持系统对所述容纳腔抽真空使所述容纳腔的压力达到设定压力,以利用所述冷却液沸腾吸热对所述冷凝器进行冷却。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空调器主体运行过程中,检测当前环境温度;
当所述环境温度未达到所述设定温度时,调整所述空调器主体和所述冷凝器冷却设备的运行参数;
当所述环境温度达到所述设定温度时,控制所述空调器主体和所述冷凝器冷却设备的运行参数保持不变。
25.一种非瞬态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能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方法的步骤。
26.一种非瞬态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能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210056479.5A 2022-01-18 2022-01-18 冷凝器冷却设备及冷却方法、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4991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56479.5A CN116499143A (zh) 2022-01-18 2022-01-18 冷凝器冷却设备及冷却方法、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56479.5A CN116499143A (zh) 2022-01-18 2022-01-18 冷凝器冷却设备及冷却方法、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99143A true CN116499143A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18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56479.5A Pending CN116499143A (zh) 2022-01-18 2022-01-18 冷凝器冷却设备及冷却方法、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9914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93567A (zh) * 2024-02-23 2024-03-29 浪潮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相变冷却降温系统、控制方法、交换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93567A (zh) * 2024-02-23 2024-03-29 浪潮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相变冷却降温系统、控制方法、交换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84973B2 (ja) キャビネット冷却
JP6008206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6064259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10213934A (zh) 一种浸没式散热系统及浸没式液冷源
CN116499143A (zh) 冷凝器冷却设备及冷却方法、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03471302B (zh) 一种宽温供液液冷源
US20120125036A1 (en) Refrigeration system
CN109133233A (zh) 一种节能环保可靠调节的低温蒸发废水处理系统
CN218120261U (zh) 冷凝器冷却设备和空调器
JP2003074994A (ja) 放熱装置
KR101478664B1 (ko) 응결수를 냉각수로 활용하는 냉방 장치
CN206540269U (zh) 机械闪蒸式空调制冷系统
JP6376866B2 (ja) 野菜の真空冷却システム及び真空冷却方法
CN114152007A (zh) 分离提纯装置、制冷组件、系统、提纯方法及存储介质
JP2018146144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JP2002372397A (ja) 冷却装置
CN206467721U (zh) 一种燃料电池空气取水装置
CN112230741A (zh) 一种电脑cpu冷却装置
KR200270430Y1 (ko) 히트 펌프 시스템
CN208487820U (zh) 一种小型车载冷液设备
KR20110059568A (ko) 물의 저온비등 자연순환 냉각시스템
CN217423486U (zh) 一种空气处理系统及空调
JP6643711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冷却方法
CN220710423U (zh) 一种电池及功率器件恒温控制装置
CN216790594U (zh) 分离提纯装置、制冷组件及制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