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96637A - 一种辣椒红色素及其精制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辣椒红色素及其精制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96637A
CN116496637A CN202310467743.9A CN202310467743A CN116496637A CN 116496637 A CN116496637 A CN 116496637A CN 202310467743 A CN202310467743 A CN 202310467743A CN 116496637 A CN116496637 A CN 1164966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santhin
pigment
refined
powder
stir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6774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齐立军
黄利勇
梁星的
骆霜霜
卢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uang Biotech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uang Biotech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uang Biotech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uang Biotech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6774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966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966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966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61/00Dyes of natural origin prepared from natural sources, e.g. vegetable sour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13/00Meat products; Meat meal;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13/50Poultry products, e.g. poultry sausages
    • A23L13/55Treatment of original pieces or parts
    • A23L13/57Coating with a layer or stuff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5/00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Food or foodstuffs obtained thereby; Materials therefor
    • A23L5/40Colouring or decolouring of foods
    • A23L5/42Addition of dyes or pigment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optical brighteners
    • A23L5/43Addition of dyes or pigment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optical brighteners using naturally occurring organic dyes or pigments, their artificial duplicates or their derivatives
    • A23L5/44Addition of dyes or pigment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optical brighteners using naturally occurring organic dyes or pigments, their artificial duplicates or their derivatives using carotenoids or xanthophy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67/00Influencing the physical, e.g. the dyeing or printing properties of dyestuffs without chemical reactions, e.g. by treating with solvents grinding or grinding assistants, coating of pigments or dyes; Process features in the making of dyestuff preparations; Dyestuff preparations of a special physical nature, e.g. tablets, films
    • C09B67/0096Purification; Precipitation; Filtr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002/00Food compositions, 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or processes for food or foodstuff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色素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辣椒红色素及其精制方法与应用。本发明的精制辣椒红色素的方法,以辣椒红色素为原料进行精制,将其与单双甘油脂肪酸酯初步混合后,在10‑20℃、搅拌转速为30‑60转/min下再进行充分接触混合,之后在3800‑4200转/min、10‑20℃下离心;原料与单双甘油脂肪酸酯的质量比为100:(2‑10)。获得的辣椒红色素适用于炸制裹粉着色,呈现效果与常规辣椒红色素与姜黄色素(有效着色成分比例为9:1)复配效果一致,但克服了姜黄色素光稳定性差的问题,同时精制得到的辣椒红色素克服了长期放置后易出现色素聚集物,影响裹粉着色的问题,此方法操作时间短、效率高,适用于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辣椒红色素及其精制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色素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辣椒红色素及其精制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裹粉是炸制食品的重要辅料,一般由小麦面粉、淀粉、香辛料和色素拌合而成。裹粉在炸制食品中具有防止基质物料中水分散失、提高产品附加值、防止炸制用油氧化、降低产品吸油率等作用,从而确保最终产品肉质细嫩多汁,外焦里嫩,成为炸鸡等炸制食品重要的配料。用于炸鸡的裹粉,是裹粉中的一个重要品种,该类裹粉一般由面粉、香辛料粉和着色剂拌合而成,为赋予鸡肉制品炸制后外表橘红中透着金黄的效果,经过多年的行业选择,裹粉中往往需要加入辣椒红色素和姜黄色素,用于裹粉着色的辣椒红色素和姜黄色素按照有效着色成分大致以9:1的比例进行复配应用。
辣椒红色素是利用有机溶剂从成熟红辣椒中提取精制而成,属于类胡萝卜素。其中极性较大的红色组分为辣椒红色素和辣椒玉红素,占总量的50%-60%,另一类是极性小的黄色组分,主要成分是胡萝卜素和玉米黄质。姜黄色素是利用有机溶剂从植物姜黄的根茎中提取精制而成,其以姜黄素为主,是自然界中极为稀少的二酮类有色物质。姜黄色素着色力强、色泽鲜艳、热稳定性强、但光稳定性较差,见光分解速度非常快。因此添加辣椒红色素和姜黄色素的裹粉需要密封避光保存,且裹粉一旦开封后就需要尽快使用完毕,否则姜黄成分非常容易损失掉,炸制成品色泽变暗,成色效果受到影响。
此外由于天然色素成分复杂,色素在和面粉等粉体拌合过程中需要较强的机械搅拌,才能拌合均匀,否则易出现色素聚集颗粒,炸制后的产品,外表形成色素斑点,影响炸制产品的美观。
中国专利CN202210533907.9公开了一种不同色调辣椒红的制备方法,采用溶剂分离法分别得到高、低色调辣椒红,该方法需要原料是辣椒红素色素结晶,原料受限,且得到的低色调辣椒红色素着色效果经过验证无法达到常规辣椒红色素和姜黄色素(按照有效着色成分)9:1的比例复配后的着色效果,且经过光稳定性测试,仍损失较快。
中国专利CN202010841357.8公开了一种高吸光比辣椒红素和高含量辣椒玉红素的制备方法,采用静态吸附法通过活性白土吸附辣椒红色素中的辣椒玉红素,实现辣椒玉红素与其他组分的分离,先后得到的高吸光比辣椒红素和高含量辣椒玉红素,但该方案仍无法分离得到可与常规辣椒红色素和姜黄色素(按照有效着色成分)9:1复配后具有类似着色效果的组分。
因此,仍有必要对着色剂进行进一步研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光稳定性好、不易聚集,且适于直接独立作为炸制裹粉着色剂的辣椒红色素精制方法。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精制辣椒红色素的方法,以辣椒红色素为原料进行精制,将所述原料与单双甘油脂肪酸酯初步混合后,在温度为10-20℃、搅拌转速为30-60转/min下再进行充分接触混合,之后在3800-4200转/min、温度为10-20℃下离心,收集上层色素层;
所述原料与单双甘油脂肪酸酯的质量比为100:(2-10)。
辣椒红色素原料是由多种天然类胡萝卜素组成的复合物,本发明通过在特定的低温条件下,使其与特定比例的单双甘油脂肪酸酯充分混合作用,从而使其中的各种色素产生特定的差异化的聚集效果,再结合特定的分离条件,高效获得富含黄色成分的辣椒红色素——精制的辣椒红色素。
具体地,本发明辣椒红色素精制方法中,在单双甘油脂肪酸酯和特定作用条件的协作下,使红色色素(呈现红色的着色成分)成分产生特定部分聚集,并在特定控温离心条件下,使黄色色素(呈现黄色的着色成分)和红色色素实现特定部分分离,从而获得了本发明的适宜裹粉着色的辣椒红色素。
该精制的辣椒红色素与常规辣椒红色素相比,辣椒红素成分降低,胡萝卜素和玉米黄质成分增加,两种颜色的色素以特定混合形式存在,单位色价使用量下,即呈现一种橙红色(橘红中带着金黄)。该呈色效果特别适宜裹粉着色应用,与传统炸鸡用辣椒红色素和姜黄色素(有效着色成分)9:1复配方案相比,两者色差小,且本发明的精制的辣椒红色素光稳定性和分散性更佳,单独使用即可达到更好的综合效果,节约了生产流程,保证了裹粉着色效果的稳定。与已经报道的辣椒红色素原料分离工艺相比,本精制方法,未破坏辣椒红色素体系中已有的稳定性体系,同时降低了长时间存放可能出现的色素聚集问题,解决了裹粉制备过程中容易出现色素点的问题。
在本发明中,过快搅拌不利于红色素的聚集,进而导致红黄色素成分分离效果差,在上述转速下,更有利于有效黄色素产品的获得。
本发明的辣椒红色素原料可为以本领域常规方法从辣椒中提取获得的辣椒红色素,也可市售获得,优选色价≥E150的原料,以获得更高的产率。
本发明中的单双甘油脂肪酸酯为常规市售产品,例如,其脂肪酸组成主要为油酸和亚油酸,这两种不饱和脂肪酸占比89-91%、其他脂肪酸如硬脂酸占2-3%、棕榈酸占4.5-5.5%、其余微量的脂肪酸各自占比在0.5-1%不等。
本发明的离心方法可为常用的高速离心分离方法,如碟片离心分离方法、管式离心分离方法等可工业化应用的离心分离方式。
本发明的方法中,所述充分接触混合的具体方式为:在10-20℃、搅拌转速为30-60转/min下,搅拌48-96小时,优选在15-17℃、搅拌转速为40-50转/min下,搅拌70-74小时,更优选在15-17℃、搅拌转速为45转/min下,搅拌72小时。
本发明的方法中,所述原料与单双甘油脂肪酸酯的初步混合温度为30-40℃(优选35℃),之后在转速为30-60转/min的搅拌下降温至10-20℃,再进行充分接触混合。
本发明的初步混合温度有利于单双甘油脂肪酸酯的溶解,使其能更好地与原料实现混合。
本发明的方法中,所述离心的时间以达到红黄色素成分有效分离即可(一般为5-10分钟),时间过长增加能耗,时间过短会导致分离不彻底,分离效果差。
本发明的方法中,还包括将所述上层色素层在30-40℃(优选35℃)下搅拌混合均匀的步骤。
优选本发明的方法中,所述原料与单双甘油脂肪酸酯的质量比为100:(2-5),所述充分接触混合的方式为:在15-17℃、搅拌转速为40-50转/min下,搅拌70-74小时。
作为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精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自提或市售的成品辣椒红色素(色价≥E150),加入辣椒红色素质量的2-10%的单双甘油脂肪酸酯,30-40℃充分搅拌混合均匀;
2)缓慢搅拌降温至10-20℃后,持续搅拌48-96h;
3)将上述降温处理好的辣椒红色素,使用高速离心机转速4000转/min,离心5-10分钟,控制离心温度10-20℃,收集上清(上层)色素层;
4)将得到的上清色素层30-40℃搅拌混合均匀,即得到精制后的辣椒红色素。
该辣椒红色素适宜应用到裹粉产品中,呈现效果与常规辣椒红色素与姜黄色素(有效着色成分9:1)复配效果一致,但克服了姜黄色素光稳定性差的问题,按照控制裹粉最终色价E 0.30,即得到适用于炸鸡用裹粉。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辣椒红色素,其由上述的方法制备得到。
本发明的辣椒红色素中的黄色色素组分占所述辣椒红色素中总类胡萝卜素质量的35-42%。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着色剂,其包含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辣椒红色素或者上述辣椒红色素。
本发明的着色剂可仅包含上述经过精制的辣椒红色素,也可进一步包含其他着色物质,以呈现更丰富的色彩。但由于其包含了上述辣椒红色素,故整体着色剂的光稳定性和分散性更佳理想。
本发明再提供一种上述辣椒红色素,或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辣椒红色素,或上述着色剂在制备炸制裹粉中的应用;
优选,所述炸制裹粉中的着色物质仅由上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辣椒红色素,或者上述辣椒红色素组成;
优选,所述炸制裹粉为用于炸制鸡肉食品的裹粉。
本发明又提供一种炸制裹粉,其包含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辣椒红色素,或者上述辣椒红色素,或者上述着色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
1、本发明使用一种比较可行的分离技术,实现了辣椒红色素中黄色色素和红色色素的特定分离和组合调整,经过精制处理获得的辣椒红色素,可以独立作为炸制食品(如,鸡肉食品等)裹粉中的着色剂,光稳定性佳(明显好于普通辣椒红色素和姜黄色素复配的着色剂的稳定性,光稳定效果可提升50%以上),可满足橘红中带着金黄的炸制着色效果。
2、本发明经过精制处理获得的辣椒红色素低温加速放置一周后,高速离心不易产生色素聚集物,解决了常规辣椒红色素低温久置易出现色素颗粒聚集,影响辣椒红色素在粉体等产品中着色均匀性(在裹粉制备时易出现色素颗粒物)的问题。
3、本发明的辣椒红色素精制方法,色价收率高,简单易行,操作时间短、效率高,不使用有机溶剂和酸碱等化学改性,仅通过物理条件对体系的呈色组分进行了调整,安全、便于大规模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理解的是以下实施例的给出仅是为了起到说明的目的,并不是用于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宗旨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和替换。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或按本领域常规方法制备。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所记载的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中使用的待精制的辣椒红色素原料是采用本领域公知的有机溶剂法提取得到的,如未特别说明,则具体地,以1000kg去籽烘干的新疆甜椒(水分≤12%),使用锤片粉碎机,粉碎至95%以上通过40目筛,辣椒粉使用环模造粒机,造成直径3-5mm,长度3-10mm的圆柱状颗粒,颗粒硬度控制3-5公斤,取上述颗粒1500g,加入4500ml的植物油抽提溶剂,于45℃条件下加热提取1h,使用500目滤布过滤得到滤液,滤渣继续使用植物油抽提溶剂提取3-5遍,直至滤渣基本无色为止。收集全部滤液,使用旋转蒸发仪浓缩至溶剂残留低于2000ppm后,大约得到100g粗提物,向粗提取物中加入25g 5%浓度的食盐水,于40℃条件下,搅拌10min,静止1.0h,分离下层胶质层,上层继续加25g 5%的食盐水,重复脱胶过程2-4次,直至下层盐水澄清为止,脱胶后上层继续加入300ml 80%的乙醇,40℃条件下搅拌10min后静止0.5h,分离乙醇层,上层重复以乙醇处理3-4次,最终上层色素层经过真空浓缩脱除溶剂残留至50ppm后,即可得到辣椒红色素大约85g,检测色价E228.7,加入44.1g大豆油(或者葵花籽油等植物油脂)搅拌均匀调配制备得到市场流通的成品辣椒红色素E150.5约129.1g。
本发明中,单双甘油脂肪酸酯购自山东滨州金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本发明中,辣椒红色素色价、成品裹粉色价、对照裹粉色价检测方法为:参照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辣椒红GB1886.34-2015中吸光度检测,其中本发明中的色价E为国家标准中的吸光度。
黄色色素的测试方法为:以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 5159-2019记载的辣椒红中反式辣椒红素的测定方法进行测试,液相色素前4个主要峰为黄色素成分,以这4个主要峰面积之和/总峰面积*100%为黄色色素占辣椒红色素样品中总类胡萝卜素质量的占比。根据上述地方标准,主要黄色素组分保留时间大致为:1.8min、3.5min、6.6min和11.1min左右。
姜黄成分检测方法为:参照T/CCCMHPIE 1.48-2019植物提取物姜黄素标准的姜黄素含量的检测方法来进行测定(高效液相色谱)。姜黄的色价检测方法参照GB 1886.60-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姜黄部分的记载。
色素损失率的计算方法为:损失率%=(原色价*质量-处理后色价*质量)/(原色价*质量)*100%。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辣椒红色素及其精制方法与应用,具体如下:
取500g待精制辣椒红色素原料(色价E 150.5,其中黄色色素占待精制辣椒红色素原料中总类胡萝卜素质量的30%,黄色素主要为β胡萝卜素、玉米黄质、环氧玉米黄质和隐黄质),加入25g单双甘油脂肪酸酯,35℃混合均匀后,在45转/min转速下,缓慢搅拌降温至15℃,并维持转速和该温度(15℃)继续搅拌72h后,使用4000转/min进行高速离心10分钟,控制离心温度为15-17℃,离心得到上层色素层480.5g,将得到的上层色素层在35℃下搅拌混合均匀,即得到精制后的辣椒红色素,检测色价为135.2,其中黄色色素占精制后的辣椒红色素中总类胡萝卜素质量的39.5%,精制后的辣椒红色素总色价收率为135.2*480.5/(150.5*500)*100%=86.33%。
取500g未着色的裹粉粗粉(以普通小麦低筋面粉、玉米淀粉、玉米变性淀粉,按照比例4/3/1混合均匀后获得),按照控制裹粉最终色价E 0.30的标准,加入上述精制后的辣椒红色素1.11g(500*0.3/135.2,大约为1.11g),充分混合均匀后,得到成品裹粉,检测该成品裹粉(色差Lab值分别为85.50、10.13、28.93)与对照裹粉的色差ΔE 0.57,无明显色差。
对照裹粉为在上述500g未着色的裹粉粗粉中加入1.275g(着色物质的最终总量和折算到裹粉中的浓度与上述成品裹粉中相同)着色剂后混合均匀的裹粉。所述着色剂为以上述待精制辣椒红色素原料和市售E40色价姜黄色素按色价(即有效着色成分)比9:1进行混合后的组合物,其中E150.5辣椒红色素0.9g、E40的姜黄0.375g,辣椒红色素色价/姜黄色价为(150.5*0.9)/(40*0.375)大约为9/1,检测裹粉色差Lab值分别85.46、10.14、28.36。
将本实施例制得的上述成品裹粉于光照强度3000LX,25℃、湿度50-60%的光照培养箱中放置24h后,检测色素损失率为6.0%。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辣椒红色素及其精制方法与应用,具体如下:
取与实施例1相同的待精制辣椒红色素原料500g,加入10g单双甘油脂肪酸酯,35℃混合均匀后,在45转/min转速下,缓慢搅拌降温至15℃,并维持转速和该温度继续搅拌72h后,使用4000转/min进行高速离心10分钟,控制离心温度为15-17℃,离心得到上层色素层473.5g,将得到的上层色素层在35℃下搅拌混合均匀,即得到精制后的辣椒红色素,检测色价为141.3,其中黄色色素占精制后的辣椒红色素中总类胡萝卜素质量的36.3%。精制后的辣椒红色素总色价收率为141.3*473.5/(150.5*500)*100%=88.91%。
取500g实施例1中未着色的裹粉粗粉,按照控制裹粉最终色价E0.30的标准,加入上述精制后的辣椒红色素1.06g(500*0.3/141.3,大约为1.06g),充分混合均匀后,得到成品裹粉,检测该成品裹粉(色差Lab值分别84.81、11.31、27.68)与对照裹粉(参见实施例1中的记载)的色差ΔE1.50,无明显色差,仪器显示结果略红Δa*为1.17,但眼观无明显差异。将该成品裹粉于光照强度3000LX,25℃、湿度50-60%的光照培养箱中放置24h后,检测色素损失率为5.7%。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辣椒红色素及其精制方法与应用,具体如下:
取与实施例1相同的待精制辣椒红色素原料500g,加入50g单双甘油脂肪酸酯,35℃混合均匀后,在45转/min转速下,缓慢搅拌降温至15℃,并维持转速和该温度继续搅拌72h后,使用4000转/min进行高速离心10分钟,控制离心温度为15-17℃,离心得到上层色素层485.5g,将得到的上层色素层在35℃下搅拌混合均匀,即得到精制后的辣椒红色素,检测色价为121.4,其中黄色色素占精制后的辣椒红色素中总类胡萝卜素质量的40.1%。精制后的辣椒红色素总色价收率为121.4*485.5/(150.5*500)*100%=78.32%。
取500g实施例1中未着色的裹粉粗粉,按照控制裹粉最终色价E0.30的标准,加入上述精制后的辣椒红色素1.24g(500*0.3/121.4,大约为1.24g),充分混合均匀后,得到成品裹粉,检测该成品裹粉(色差Lab值分别为86.30、10.02、29.67)与对照裹粉(参见实施例1中的记载)的色差ΔE 1.56,无明显色差,仪器显示结果略黄Δb*为1.31,但眼观无明显差异。
将该成品裹粉于光照强度3000LX,25℃、湿度50-60%的光照培养箱中放置24h后,检测色素损失率为6.1%。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辣椒红色素及其精制方法与应用,具体如下:
取500g与实施例1相同的待精制辣椒红色素原料,加入25g单双甘油脂肪酸酯,35℃混合均匀后,在45转/min转速下,缓慢搅拌降温至10℃,并维持转速和该温度(10℃)继续搅拌72h后,使用4000转/min进行高速离心10分钟,控制离心温度为15℃-17℃,离心得到上层色素层482.6g,将得到的上层色素层在35℃下搅拌混合均匀,即得到精制后的辣椒红色素,检测色价为129.8,其中黄色色素占精制后的辣椒红色素中总类胡萝卜素质量的41.7%,精制后的辣椒红色素总色价收率为129.8*482.6/(150.5*500)*100%=83.24%。
取500g实施例1中未着色的裹粉粗粉,按照控制裹粉最终色价E0.30的标准,加入上述精制后的辣椒红色素1.16g(500*0.3/129.8,大约为1.16g),充分混合均匀后,得到成品裹粉,检测该成品裹粉(Lab值分别为86.47、10.00、29.83)与对照裹粉(参见实施例1中的记载)的色差ΔE 1.79,无明显色差,仪器显示结果发黄Δb*为1.47,眼观略有发黄现象,尚可接受。
将该成品裹粉于光照强度3000LX,25℃、湿度50-60%的光照培养箱中放置24h后,检测色素损失率为6.4%。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辣椒红色素及其精制方法与应用,具体如下:
取500g与实施例1相同的待精制辣椒红色素原料,加入25g单双甘油脂肪酸酯,35℃混合均匀后,在45转/min转速下,缓慢搅拌降温至20℃,并维持转速和该温度(20℃)继续搅拌72h后,使用4000转/min进行高速离心10分钟,控制离心温度为15℃,离心得到上层色素层485.2g,将得到的上层色素层在35℃下搅拌混合均匀,即得到精制后的辣椒红色素,检测色价为140.7,其中黄色色素占精制后的辣椒红色素中总类胡萝卜素质量的35.3%,精制后的辣椒红色素总色价收率为140.7*485.2/(150.5*500)*100%=90.72%。
取500g实施例1中未着色的裹粉粗粉,按照控制裹粉最终色价E0.30的标准,加入上述精制后的辣椒红色素1.07g(500*0.3/140.7,大约为1.07g),充分混合均匀后,得到成品裹粉,检测该成品裹粉(Lab值分别为84.60、11.52、27.35)与对照裹粉(参见实施例1中的记载)的色差ΔE 1.91,无明显色差,仪器显示结果略发红Δa*1.38,眼观略有发红现象,尚可接受。
将该成品裹粉于光照强度3000LX,25℃、湿度50-60%的光照培养箱中放置24h后,检测色素损失率为5.6%。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辣椒红色素及其精制方法与应用,具体如下:
取500g待精制辣椒红色素原料(市售采购,检测色价E 60.2,其中黄色色素占待精制辣椒红色素原料中总类胡萝卜素质量的30.4%),加入25g单双甘油脂肪酸酯,35℃混合均匀后,在45转/min转速下,缓慢搅拌降温至15℃,并维持转速和该温度(15℃)继续搅拌72h后,使用4000转/min进行高速离心10分钟,控制离心温度为15-17℃,离心得到上层色素层483.7g,将得到的上层色素层在35℃下搅拌混合均匀,即得到精制后的辣椒红色素,检测色价为43.6,其中黄色色素占精制后的辣椒红色素中总类胡萝卜素质量的40.6%,精制后的辣椒红色素总色价收率为43.6*483.7/(60.2*500)*100%=70.06%。
取500g实施例1中未着色的裹粉粗粉,按照控制裹粉最终色价E0.30的标准,加入上述精制后的辣椒红色素3.44g(500*0.3/43.6,大约为3.44g),充分混合均匀后,得到成品裹粉,检测该成品裹粉(色差Lab值分别86.38、10.01、29.72)与对照裹粉(参见实施例1中的记载)的色差ΔE 1.65,无明显色差。将该成品裹粉于光照强度3000LX,25℃、湿度50-60%的光照培养箱中放置24h后,检测色素损失率为6.28%。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裹粉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取500g实施例1中未着色的裹粉粗粉,加入实施例1中的待精制辣椒红色素原料0.9g,再加入市售E40色价的姜黄色素0.375g(待精制辣椒红色素原料和姜黄色素的有效着色成分色价比为9/1,加入总有效着色成分总量和浓度与实施例1一致)充分混合均匀后,得到成品裹粉,以该裹粉为对照品。将该对照品于光照强度3000LX,25℃、湿度50-60%的光照培养箱中放置24h后,检测色素损失率为25.2%,除色素含量损失较大外,液相检测姜黄成分损失殆尽,整体对照品与放置前色差已经达到ΔE 10.51。
实验例1
本实验例对对比例1中添加到的裹粉粗粉中的辣椒红色素和姜黄色素的比例进行实验对比,测定着色效果和稳定性相关数据,具体如下:
实验方法:取500g实施例1中未着色的裹粉粗粉,加入实施例1中的待精制辣椒红色素和市售E40色价的姜黄色素。辣椒红色素和姜黄色素设定不同的添加量,充分混合均匀后,得到各实验组成品裹粉,以对比例1中成品裹粉为对照品,测定各实验组裹粉与对比例1成品裹粉的色差,并将各实验组裹粉于光照强度3000LX,25℃、湿度50-60%的光照培养箱中放置24h后,检测色素损失率,结果如下表1。
表1
上述实验说明,改变色素组成比例,既无法获得本领域公认较佳的着色效果,也无法避免光照损失。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裹粉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取500g实施例1中未着色的裹粉粗粉,加入实施例1中的待精制辣椒红色素原料1.00g(裹粉的色价为150.5*1.00/500,约0.3,与实施例1色价一致),充分混合均匀后,得到成品裹粉,该裹粉(Lab值分别为83.91、12.87、26.45)比对照裹粉(参见实施例1中的记载)眼观较红Δa*2.73,检测该裹粉与对照裹粉的色差ΔE 3.67,有明显色差。
对比例3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辣椒红色素及其精制方法与应用,具体如下:
取与实施例1相同的待精制辣椒红色素原料500g,不加入单双甘油脂肪酸酯,直接在45转/min转速下,缓慢搅拌降温至15℃,并维持转速和该温度继续搅拌72h后,使用4000转/min进行高速离心10分钟,控制离心温度为15-17℃,离心得到上层色素层495.5g,将得到的上层色素层在35℃下搅拌混合均匀,即得到精制后的辣椒红色素,检测色价为145.3,其中黄色色素占精制后的辣椒红色素中总类胡萝卜素质量的33.3%。
取500g实施例1中未着色的裹粉粗粉,加入上述精制后的辣椒红色素1.03g(500*0.3/145.3,大约为1.03g),充分混合均匀后,得到成品裹粉,检测该裹粉(Lab值分别为84.28、11.93、27.04)与对照裹粉(参见实施例1中的记载)的色差ΔE 2.52,颜色发红Δa*1.79,已有明显色差。
对比例4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辣椒红色素及其精制方法与应用,具体如下:
取与实施例1相同的待精制辣椒红色素原料500g,加入55g单双甘油脂肪酸酯,35℃混合均匀后,在45转/min转速下,缓慢搅拌降温至15℃,并维持转速和该温度继续搅拌72h后,使用4000转/min进行高速离心10分钟,控制离心温度为15-17℃,离心得到上层色素层486.3g,将得到的上层色素层在35℃下搅拌混合均匀,即得到精制后的辣椒红色素,检测色价为119.2,其中黄色色素占精制后的辣椒红色素中总类胡萝卜素质量的42.3%。
取500g实施例1中未着色的裹粉粗粉,按照控制裹粉最终色价E0.30的标准,加入上述精制后的辣椒红色素1.26g,充分混合均匀后,得到成品裹粉,眼观检测颜色明显发黄,检测该裹粉(Lab值分别为87.35、9.64、30.26)与对照裹粉(参见实施例1中的记载)的色差ΔE 2.72,颜色发黄Δb*1.90,色差明显。
对比例5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辣椒红色素及其精制方法与应用,具体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仅在于,以六聚甘油五硬脂酸酯替换单双甘油脂肪酸酯。
离心得到上层色素层487.3g,将得到的上层色素层在35℃下搅拌混合均匀,即得到精制后的辣椒红色素,检测色价为147.3,其中黄色色素占精制后的辣椒红色素中总类胡萝卜素质量的30.4%。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成品裹粉(检测Lab值分别为84.01、12.66、26.61),按照控制裹粉最终色价E 0.30的标准,上述精制后的辣椒红色素的添加量为1.02g,并与实施例1中的对照裹粉进行色差比较,ΔE 3.39。
将该成品裹粉于光照强度3000LX,25℃、湿度50-60%的光照培养箱中放置24h后,检测色素损失率为5.2%。
对比例6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辣椒红色素及其精制方法与应用,具体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仅在于,改变待精制辣椒红色素原料与单双甘油脂肪酸酯充分接触混合的温度,具体地,将500g待精制辣椒红色素原料与25g单双甘油脂肪酸酯35℃混合均匀后,在45转/min转速下,缓慢搅拌降温至22℃,并维持转速和该温度继续搅拌72h后,进行后续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
离心得到上层色素层486.7g,将得到的上层色素层在35℃下搅拌混合均匀,即得到精制后的辣椒红色素,检测色价为142.6,其中黄色色素占精制后的辣椒红色素中总类胡萝卜素质量的34.8%。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成品裹粉(检测Lab值分别为84.53、11.85、27.17),其中按照控制裹粉最终色价E 0.30的标准,精制后的辣椒红色素的添加量根据其色价计算,加入量为1.05g,并与实施例1中的对照裹粉进行色差比较,ΔE 2.28。
将该成品裹粉于光照强度3000LX,25℃、湿度50-60%的光照培养箱中放置24h后,检测色素损失率为5.5%。
对比例7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辣椒红色素及其精制方法与应用,具体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仅在于,改变待精制辣椒红色素原料与单双甘油脂肪酸酯充分接触混合的温度,具体地,将500g待精制辣椒红色素原料与25g单双甘油脂肪酸酯35℃混合均匀后,在45转/min转速下,缓慢搅拌降温至8℃,并维持转速和该温度继续搅拌72h后,进行后续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
离心得到上层色素层481.7g,将得到的上层色素层在35℃下搅拌混合均匀,即得到精制后的辣椒红色素,检测色价为124.3,其中黄色色素占精制后的辣椒红色素中总类胡萝卜素质量的42.2%。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成品裹粉(检测Lab值分别为87.02、9.89、29.92),其中按照控制裹粉最终色价E 0.30的标准,精制后的辣椒红色素的添加量根据其色价计算,加入量为1.21g,并与实施例1中的对照裹粉进行色差比较,ΔE 2.22。
将该成品裹粉于光照强度3000LX,25℃、湿度50-60%的光照培养箱中放置24h后,检测色素损失率为6.8%。
对比例8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辣椒红色素及其精制方法与应用,具体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仅在于,离心的转速为3000转/min。
离心得到上层色素层315.2g,将得到的上层色素层在35℃下搅拌混合均匀,即得到精制后的辣椒红色素,检测色价为143.7,其中黄色色素占精制后的辣椒红色素中总类胡萝卜素质量的37.8%,精制后的辣椒红色素总色价收率为60.19%。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成品裹粉(检测Lab值为85.07、10.65、28.37),并与实施例1中的对照裹粉进行色差比较,ΔE 0.64。
对比例9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辣椒红色素及其精制方法与应用,具体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仅在于,搅拌降温和后续维持搅拌的转速为90转/分钟。
离心得到上层色素层482.3g,将得到的上层色素层在35℃下搅拌混合均匀,即得到精制后的辣椒红色素,检测色价为145.4,其中黄色色素占精制后的辣椒红色素中总类胡萝卜素质量的34.5%。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成品裹粉(检测Lab值分别为84.78、11.89、27.15),其中按照控制裹粉最终色价E 0.30的标准,精制后的辣椒红色素的添加量根据其色价计算,加入量为1.03g,并与实施例1中的对照裹粉进行色差比较,ΔE 2.23。
将该成品裹粉于光照强度3000LX,25℃、湿度50-60%的光照培养箱中放置24h后,检测色素损失率为5.6%。
实验例2
本实验例对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添加到的裹粉粗粉中的色素的聚集分散性进行了检测,具体如下:
实验方法:5-7℃低温状态下,将各实施例、对比例中用于裹粉粗粉着色的辣椒红色素放置10天后,将色素转移放置在室温条件下24-30小时,待其恢复流动性后,使用15ml离心管,装入10.0±0.3g色素,于4000转离心15min后,将离心管倒置放置在一个20目的不锈钢滤网上,下部使用烧杯等器皿收集滤液,保持倒立放置4h后,将离心管正立并使用干净的纸巾,将离心管外部色素全部擦拭干净,称取离心管内部残留色素质量,计算残留色素质量占离心前色素质量的比例(低温易聚集物重量占比%),比值越低说明色素长期放置越稳定,不易形成色素颗粒,便于应用到裹粉混拌过程。经过试验对比,当残留色素的比例低于2.5%,说明色素稳定,不易产生颗粒。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相关辣椒红色素检测结果如下表2。
表2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精制辣椒红色素的方法,以辣椒红色素为原料进行精制,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原料与单双甘油脂肪酸酯初步混合后,在温度为10-20℃、搅拌转速为30-60转/min下再进行充分接触混合,之后在3800-4200转/min、温度为10-20℃下离心,收集上层色素层;
所述原料与单双甘油脂肪酸酯的质量比为100:(2-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与单双甘油脂肪酸酯的初步混合温度为30-40℃,之后在转速为30-60转/min的搅拌下降温至10-20℃,再进行充分接触混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分接触混合的搅拌时间为48-96小时;
和/或,所述离心的时间为5-10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上层色素层在30-40℃下搅拌混合均匀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与单双甘油脂肪酸酯的质量比为100:(2-5),所述充分接触混合的方式为:在15-17℃、搅拌转速为40-50转/min下,搅拌70-74小时。
6.一种辣椒红色素,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辣椒红色素,其特征在于,所述辣椒红色素中的黄色色素组分占所述辣椒红色素中总类胡萝卜素质量的35-42%。
8.一种着色剂,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辣椒红色素或者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辣椒红色素。
9.一种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辣椒红色素,或者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辣椒红色素,或者权利要求8所述的着色剂在制备炸制裹粉中的应用;
优选,所述炸制裹粉中的着色物质仅由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辣椒红色素,或者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辣椒红色素组成;
和/或,所述炸制裹粉为用于炸制鸡肉食品的裹粉。
10.一种炸制裹粉,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辣椒红色素,或者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辣椒红色素,或者权利要求8所述的着色剂。
CN202310467743.9A 2023-04-27 2023-04-27 一种辣椒红色素及其精制方法与应用 Pending CN1164966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67743.9A CN116496637A (zh) 2023-04-27 2023-04-27 一种辣椒红色素及其精制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67743.9A CN116496637A (zh) 2023-04-27 2023-04-27 一种辣椒红色素及其精制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96637A true CN116496637A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26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67743.9A Pending CN116496637A (zh) 2023-04-27 2023-04-27 一种辣椒红色素及其精制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96637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59437A (en) * 1990-05-16 1991-10-22 Kalamazoo Holdings, Inc. Color-stabilized paprika pigment compositions and foods colored therewith having increased resistance to oxidative color fading
CN101182392A (zh) * 2007-12-21 2008-05-21 河北晨光天然色素有限公司 一种粉状水分散辣椒红色素的制作方法
JP2016141708A (ja) * 2015-01-30 2016-08-08 理研ビタミン株式会社 パプリカ色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752069A (zh) * 2016-11-28 2017-05-31 青岛赛特香料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辣椒红稳定性的方法
CN113234332A (zh) * 2021-05-20 2021-08-10 云南福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从辣椒油树脂制备辣椒红色素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59437A (en) * 1990-05-16 1991-10-22 Kalamazoo Holdings, Inc. Color-stabilized paprika pigment compositions and foods colored therewith having increased resistance to oxidative color fading
CN101182392A (zh) * 2007-12-21 2008-05-21 河北晨光天然色素有限公司 一种粉状水分散辣椒红色素的制作方法
JP2016141708A (ja) * 2015-01-30 2016-08-08 理研ビタミン株式会社 パプリカ色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752069A (zh) * 2016-11-28 2017-05-31 青岛赛特香料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辣椒红稳定性的方法
CN113234332A (zh) * 2021-05-20 2021-08-10 云南福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从辣椒油树脂制备辣椒红色素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imberlake et al. Plant pigments as natural food colours
AU2002348718B2 (en) Novel trans-lutein enriched xanthophyll ester concentrate and a process for its preparation
AU2020314815A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whole grain rice noodle
Pratheesh et al. Isolation, stabiliz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xanthophyll from marigold flower-Tagetes erecta-L
EP2246327A1 (en) A process for isolation of lutein and zeaxanthin crystals from plant sources
EP0054562B1 (de) Natürlicher geniessbarer farbstoff
CN116496637A (zh) 一种辣椒红色素及其精制方法与应用
EP4176069A1 (en) Atrorosins as food colors
CN110256239B (zh) 一种低色度鼠尾草酸及其制备方法
Dales The nature of the pigments in the crowns of sabellid and serpulid polychaetes
CN105315706A (zh) 一种天然色素护色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WO2003105608A1 (de) Extrakt aus nebenprodukten der schalenobst- und hülsenfruchtverabeitung,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und dessen verwendung
PHILIP et al. A process for the purification of lutein‐fatty acid esters from marigold petals
JP4172849B2 (ja) キサントフィル結晶の製造方法
JP7021773B2 (ja) パッションフルーツ果皮に含まれる赤色系色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521994A (zh) 一种麻辣拌料及其加工工艺
Ames et al. The bleachability of Nigerian palm oil
JP5471824B2 (ja) カロテノイド組成物の製造方法、高濃度カロテノイド組成物の製造方法、高純度遊離型カロテノイド組成物の製造方法、カロテノイド組成物、高濃度カロテノイド組成物、及び高純度遊離型カロテノイド組成物
CN107454824A (zh) 具有改善的着色剂性质的番茄红素组合物
CN107400409A (zh) 一种无荧显现的里印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Martin et al. Carotenoid pigments of Dioscorea cayenensis
CN108680683B (zh) 液相色谱法检测果实中类胡萝卜素的流动相配方及果实中类胡萝卜素检测的hplc方法
CN110396305B (zh) 一种辣椒红色素的提取方法
CN117481288A (zh) 一种水溶叶黄素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Minh Parameters affecting oil extraction from rambutan (Nephelium lappaceum L.) see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