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94871A - 一种车辆外后视镜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外后视镜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94871A
CN116494871A CN202310682792.4A CN202310682792A CN116494871A CN 116494871 A CN116494871 A CN 116494871A CN 202310682792 A CN202310682792 A CN 202310682792A CN 116494871 A CN116494871 A CN 1164948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image acquisition
module
chip controller
acquisition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8279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wei Hirain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wei Hirain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wei Hirain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wei Hirain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8279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9487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948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948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外后视镜系统及方法,包括: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系统级芯片控制器,其中,系统级芯片控制器包括多个处理器单元;至少两个显示屏。本方案通过系统级芯片控制器SOC连接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及至少两个显示屏,实现电子外后视镜,电子外后视镜系统在车辆外仅设置图像采集装置,体积小,对驾驶员的视线遮挡小,但是其视野更广;另外,通过系统级芯片控制器SOC进行图像处理,无需经过缓存,可减少系统时延。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外后视镜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外后视镜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的外后视镜位于汽车头部的左右两侧,是用于观察车辆侧方、后方的交通状况的装置,是汽车中的重要安全组件。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外后视镜由普通的平面镜逐渐发展为视野更大的凸面镜,但覆盖的可视范围仍十分有限,并且在驾驶过程中,传统外后视镜会增加2%-7%的风阻。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外后视镜系统及方法,其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车辆外后视镜系统,包括:
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车辆外侧,用于分别获得车辆外的图像;
系统级芯片控制器,用于获得所述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分别获得的图像,并通过所述系统级芯片控制器中的图像处理模块及图像渲染模块依次对所述图像进行处理,其中,所述系统级芯片控制器包括多个处理器单元;
至少两个显示屏,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中的图像采集装置一一对应,用于对所述系统级芯片控制器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对应输出。
进一步的,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包括:
图像采集模组,用于获得图像;
加热模块,设置于所述图像采集模组上,用于为所述图像采集模组的取景模组加热除雾,以使得所述图像采集模组获得的图像清晰。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级芯片控制器还用于:
通过所述系统级芯片控制器中的图像识别模块对所述图像进行识别,确定所述图像是否包括影响图像清晰度的预设对象,若确定第一图像中包括影响图像清晰度的预设对象,输出第一控制指令至获得所述第一图像的第一图像采集模组处设置的第一加热模块,以控制所述第一加热模块为所述第一图像采集模组的取景模组加热除雾。
进一步的,
所述加热模块为加热片,设置于所述图像采集模组的取景模组的预设距离内。
进一步的,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包括:
图像采集模组,用于获得图像;
角度调节机构,与所述图像采集模组连接,用于调节所述图像采集模组相对于车辆的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级芯片控制器还用于:
通过所述系统级芯片控制器中的图像识别模块对所述图像进行识别,确定所述图像中的环境照度是否满足条件,若确定第二图像采集模组获得的图像中的环境照度满足条件,输出第二控制指令至与第二图像采集模组连接的第二角度调节机构,以调节所述第二角度调节机构,使所述第二图像采集模组的角度发生变化。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级芯片控制器包括:
基于ARM处理器及现场可编程门阵列集成架构组成的系统级芯片控制器。
一种外后视镜处理方法,应用于系统级芯片控制器,包括:
分别获得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车辆外的图像;
通过所述系统级芯片控制器中的图像处理模块及图像渲染模块依次对所述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及图像渲染,获得处理后的图像;
将所述处理后的图像分别输出至对应的显示屏;
其中,所述系统级芯片控制器为基于ARM处理器及现场可编程门阵列集成架构组成的系统级芯片控制器。
进一步的,还包括:
通过所述系统级芯片控制器中的图像识别模块对所述图像进行识别,确定所述图像是否包括影响图像清晰度的预设对象;
若确定第一图像中包括影响图像清晰度的预设对象,输出第一控制指令至获得所述第一图像的第一图像采集模组处设置的第一加热模块,以控制所述第一加热模块为所述第一图像采集模组的取景模组加热除雾。
进一步的,还包括:
通过所述系统级芯片控制器中的图像识别模块对所述图像进行识别,确定所述图像中的环境照度是否满足条件;
若确定第二图像采集模组获得的图像中的环境照度满足条件,输出第二控制指令至与第二图像采集模组连接的第二角度调节机构,以调节所述第二角度调节机构,使所述第二图像采集模组的角度发生变化。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公开的车辆外后视镜系统及方法,包括: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车辆外侧,用于分别获得车辆外的图像;系统级芯片控制器,用于获得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分别获得的图像,并通过系统级芯片控制器中的图像处理模块及图像渲染模块依次对图像进行处理,其中,系统级芯片控制器包括多个处理器单元;至少两个显示屏,分别与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中的图像采集装置一一对应,用于对系统级芯片控制器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对应输出。本方案通过系统级芯片控制器SOC连接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及至少两个显示屏,实现电子外后视镜,电子外后视镜系统在车辆外仅设置图像采集装置,体积小,对驾驶员的视线遮挡小,但是其视野更广;另外,通过系统级芯片控制器SOC进行图像处理,无需经过缓存,可减少系统时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车辆外后视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图像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加热模块与图像采集模组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系统级芯片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图像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外后视镜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外后视镜系统,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
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11,系统级芯片控制器12及至少两个显示屏13。
其中,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11,设置于车辆外侧,用于分别获得车辆外的图像;
系统级芯片控制器12,用于获得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分别获得的图像,并通过系统级芯片控制器中的图像处理模块及图像渲染模块依次对图像进行处理,其中,系统级芯片控制器包括多个处理器单元;
至少两个显示屏13,分别与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中的图像采集装置一一对应,用于对系统级芯片控制器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对应输出。
通过电子的车辆外后视镜系统替换车辆的外后视镜,通过图像采集装置采集车辆外的图像,图像采集装置体积较小,避免车辆的外后视镜遮挡驾驶员视线的问题,并且,通过系统级芯片控制器对图像进行处理后输出至显示屏,提高了处理速度,减小了时延。
图像采集装置可以设置两个,其中一个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车辆的左侧,用于获得车辆左侧后方的图像,另一个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车辆的右侧,用于获得车辆右侧后方的图像。
或者,图像采集装置可以设置多个,不仅采集车辆左侧后方及右侧后方的图像,还可采集其他位置的图像,如:车辆正后方,则还需要在车辆的尾部设置一个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车辆正后方的图像;或者,还可采集车辆正前方的图像,则需要在车辆的头部设置一个图像采集装置;另外,还可以为:直接在车辆的驾驶员盲区位置设置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驾驶盲区位置处的图像,以避免由于驾驶员无法看到盲区内的情况而造成危险的情况发生。
显示屏可直接设置两个,或者多个,显示屏的数量可与图像采集装置的数量相同,即每一个图像采集装置所采集的图像在一个显示屏上显示,不同采集装置所采集的图像分别在不同的显示屏上显示。
显示屏可直接设置于车内,无需设置于车外,则驾驶员直接观看位于车内的显示屏即可确定车外的环境信息。
若图像采集装置为两个,即车辆左侧设置一个图像采集装置,车辆右侧设置一个图像采集装置,则显示屏也设置两个,可直接将显示屏设置于车辆内部左右车门或A柱上,左侧的车门或者左侧A柱的显示屏显示的是车辆左侧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右侧的车门或者右侧A柱的显示屏显示的是车辆右侧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
或者,也可以将显示屏设置于仪表盘两侧或者中控屏两侧。
若图像采集装置为多个,如:用于采集车辆左侧后方的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车辆右侧后方的图像采集装置及用于采集车辆正后方的图像采集装置,则显示屏也对应设置,如:用于显示车辆左侧后方图像的显示屏可设置于车辆内部的左侧A柱,用于显示车辆右侧后方图像的显示屏可设置于车辆内部的右侧A柱,用于显示车辆正后方图像的显示屏可设置于车辆内部的仪表盘或中控屏位置处。
用于对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进行处理,并发送至显示屏的是系统级芯片控制器SOC,系统级芯片控制器SOC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图形处理器G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等多个处理器单元。
具体的,系统级芯片控制器可以具体为:基于ARM处理器及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集成架构组成的系统级芯片控制器,即ARM+FPGA集成架构组成的系统级芯片控制器。
系统级芯片控制器既有ARM硬核处理器可实现灵活控制、图形界面显示和网络传输的优势,又拥有FPGA的高速并行处理和可灵活定制、IO单元丰富的优势,因此,在进行复杂的图像处理时,全部图像由FPGA硬核处理,未经过缓存,可大大加速处理过程、减少耗时,从而减少整个电子外后视镜系统的系统延时。经实际测试,可达到延时小于40ms的程度。
其中,系统级芯片控制器中至少包括:图像处理模块ISP(Image SignalProcessing)及图像渲染模块。
其中,图像处理模块ISP对图像可执行黑电平校正BLC、镜头阴影矫正LSC、坏点矫正DPC、去马赛克Demosaic、降噪Denoise、自动白平衡AWB、自动曝光AE、颜色校正、伽马矫正、RGB转YUV以及锐化等一系列处理,从而完成图像信号质量的提升和图像数据格式的转换。
图像渲染模块对经过图像处理模块ISP处理后的图像进行进一步裁剪、缩放,并将2D/3D标识等叠加在图像上,最后输出至对应的显示屏进行输出。
另外,可通过信号传输模块将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传输至系统级芯片控制器中,信号传输模块可采用SerDes(Serializer/Deserializer,串行器/解串器)通信技术,该通信技术具有高速率(Gbps级)、低延迟、低功耗等特点,能够有效降低图像传输时的延迟。
本实施例公开的车辆外后视镜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车辆外侧,用于分别获得车辆外的图像;系统级芯片控制器,用于获得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分别获得的图像,并通过系统级芯片控制器中的图像处理模块及图像渲染模块依次对图像进行处理,其中,系统级芯片控制器包括多个处理器单元;至少两个显示屏,分别与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中的图像采集装置一一对应,用于对系统级芯片控制器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对应输出。本方案通过系统级芯片控制器SOC连接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及至少两个显示屏,实现电子外后视镜,电子外后视镜系统在车辆外仅设置图像采集装置,体积小,对驾驶员的视线遮挡小,但是其视野更广;另外,通过系统级芯片控制器SOC进行图像处理,无需经过缓存,可减少系统时延。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辆外后视镜系统,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
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11,系统级芯片控制器12及至少两个显示屏13。
除与上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外,本实施例公开的车辆外后视镜系统中的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11中每个图像采集装置可以如图2所示,包括:
图像采集模组21及加热模块22。
其中,图像采集模组21用于获得图像;
加热模块22,设置于图像采集模组上,用于为图像采集模组的取景模组加热除雾,以使得图像采集模组获得的图像清晰。
图像采集模组可具体为摄像头,每个图像采集模组可以为单个摄像头或者多个摄像头的组合,以获得满足需求的视野范围,例如:采用单个广角摄像头即可保证较大的视野范围,或者,采用两个朝向不同的普通摄像头的组合也能够保证较大的视野范围。
加热模块可直接设置于图像采集模组上,为图像采集模组加热,以达到加热清洁的目的。
具体的,加热模块可直接为加热片,设置于图像采集模组的取景模组的预设距离内,直接或间接的对取景模组进行加热,从而有效清洁取景模组的镜头表面的雨雪雾霜。
为了实现更高的传热效率,且不能超过图像采集模组中各元器件的最高允许温度,可直接将加热片设置于图像采集模组,即摄像头的外壳Housing平台上,如图3所示,包括:外壳平台31及加热模块32。可通过加热片使图像采集模组的取景模组中的镜头升温至60度左右,即可达到除水除雾的效果。
本方案相对于在镜头周围布置热风管道,对镜头表面吹送热风的常规加热方案,占用体积更小,并且易于控制加热温度。
进一步的,系统级芯片控制器中还可以包括:图像识别模块,则系统级芯片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包括:
图像处理模块41,图像识别模块42及图像渲染模块43。
其中,图像处理模块用于对图像进行处理,以完成图像信号质量的提升和图像数据格式的转换。
图像渲染模块用于对经过图像处理模块ISP处理后的图像进行进一步裁剪、缩放,并将2D/3D标识等叠加在图像上,最后输出至对应的显示屏进行输出。
而AI图像识别模块用于对图像进行识别,以确定图像是否包括影响图像清晰度的预设对象,若确定第一图像中包括影响图像清晰度的预设对象,输出第一控制指令至获得第一图像的第一图像采集模组处设置的第一加热模块,以控制第一加热模块为第一图像采集模组的取景模组加热除雾。
确定图像是否包括影响图像清晰度的预设对象,可以为:通过对图像的识别,确定图像中是否包括雨雪雾霜等影响图像清晰度的预设对象,即将雨雪雾霜设置为预设对象,只有雨雪雾霜这些影响图像清晰度的对象能够通过加热模块加热达到消除的目的,因此,预设对象可仅设置雨雪雾霜这些能够通过加热模块消除的影响因素。
当图像识别模块确定图像中包括雨雪雾霜等预设对象时,则输出控制指令至与该图像对应的图像采集模组位置处的加热模块,以使该加热模块加热,从而使该加热模块对应的图像采集模组的镜头清晰,保证采集到的图像的清晰度。
另外,加热模块可基于车辆外后视镜系统中的系统级芯片控制器的分析处理实现调节,也可以直接接收车载电脑的控制,如:驾驶员直接对车载电脑进行控制,以实现对加热模块的控制;或者,加热模块也可以在车辆内部具有特定的操作按键,用于控制加热模块是否执行加热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加热模块也可以并非属于图像采集装置内部,而是独立的一个结构,即车辆外后视镜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系统级芯片控制器,至少两个显示屏,以及分别与每个图像采集装置接触的加热模块,通过加热模块为与其与对应接触的图像采集装置加热,从而保证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更清晰,避免受到雨雪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图像不清晰。
本实施例公开的车辆外后视镜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车辆外侧,用于分别获得车辆外的图像;系统级芯片控制器,用于获得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分别获得的图像,并通过系统级芯片控制器中的图像处理模块及图像渲染模块依次对图像进行处理,其中,系统级芯片控制器包括多个处理器单元;至少两个显示屏,分别与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中的图像采集装置一一对应,用于对系统级芯片控制器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对应输出;其中,图像采集模块包括:图像采集模组及加热模块,加热模块用于为图像采集模组的取景模组加热除雾,以使得图像采集模组获得的图像清晰。本方案通过系统级芯片控制器SOC连接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及至少两个显示屏,实现电子外后视镜,电子外后视镜系统在车辆外仅设置图像采集装置,体积小,对驾驶员的视线遮挡小,但是其视野更广;另外,通过系统级芯片控制器SOC进行图像处理,无需经过缓存,可减少系统时延;并且,通过加热模块设置在图像采集模组上,保证图像采集模组采集的图像清晰,避免受到雨雪等因素的影响。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辆外后视镜系统,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
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11,系统级芯片控制器12及至少两个显示屏13。
除与上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外,本实施例公开的车辆外后视镜系统中的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11中每个图像采集装置可以如图5所示,包括:
图像采集模组51及角度调节机构52。
其中,图像采集模组51用于获得图像;
角度调节机构52,与图像采集模组连接,用于调节图像采集模组相对于车辆的角度。
角度调节机构用于将图像采集模组固定于车辆上,通过对角度调节机构的调节,实现图像采集模组取景范围的调节,或者,实现图像采集模组的折叠收回或正常伸出等。
角度调节机构可直接受到车载电脑的控制,即用户可直接通过对车载电脑的控制实现对角度调节机构的调节,以达到对图像采集模组的折叠或伸出的调节,或者取景范围的调节。
或者,角度调节机构还可受到系统级芯片控制器基于对图像的识别结果的调节。
具体的,系统级芯片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包括:
图像处理模块41,图像识别模块42及图像渲染模块43。
其中,图像处理模块用于对图像进行处理,以完成图像信号质量的提升和图像数据格式的转换。
图像渲染模块用于对经过图像处理模块ISP处理后的图像进行进一步裁剪、缩放,并将2D/3D标识等叠加在图像上,最后输出至对应的显示屏进行输出。
而图像识别模块则对图像进行识别,确定图像中的环境照度是否满足条件,若确定第二图像采集模组获得的图像中的环境照度满足条件,输出第二控制指令至于第二图像采集模组连接的第二角度调节机构,以调节第二角度调节机构,使第二图像采集模组的角度发生变化。
可预先设置环境照度与角度调节机构的角度的对照表,当图像识别模块对图像进行识别,确定其处于第一照度区间,则确定对照表中与第一照度区间对应的第一角度,基于第一角度调节机构,以使图像采集模组能够采集到符合需求的图像;当图像识别模块对图像进行识别,确定其处于第二照度区间,则确定对照表中与第二照度区间对应的第二角度,基于第二角度调节机构,以使图像采集模组能够采集到符合需求的图像。
例如:当阳光或远光灯的灯光从车辆后方照射至图像采集模组的镜头内时,图像采集模组采集到的图像的环境照度达到一定阈值,此时,可通过对图像进行识别,确定其环境照度,并基于环境照度调整角度调节机构的角度,以使调整之后的图像采集模组采集到的图像不会由于阳光直射导致图像清晰度降低。
另外,还可以为:
如果图像识别模块确定同一个图像采集模组采集的连续两帧图像的环境照度的变化达到一定阈值,则表明车辆照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此时,需要对图像采集模组的采集参数或者角度调节机构进行调整,以使得调整后的图像采集模组采集的图像能够符合需求。
例如:车辆上下坡道时由于后方车辆的灯光进入当前车辆的图像采集模组的角度发生变化,使得连续两帧图像的环境照度的变化可能会达到该阈值,此时,可对角度调节机构进行调节,以使调节之后的图像采集模组采集到的图像能够符合需求。
进一步的,图像采集装置除包括图像采集模组及角度调节机构外,还可以包括:加热模块。
另外,角度调节机构可基于车辆外后视镜系统中的系统级芯片控制器的分析处理实现调节,也可以直接接收车载电脑的控制,如:驾驶员直接对车载电脑进行控制,以实现对角度调节机构的调节,从而使得图像采集模组的取景范围符合用户需求;或者,角度调节机构也可以在车辆内部具有特定的操作按键,用于调节角度调节机构的角度。
进一步的,显示屏也可以为触控显示屏,即显示屏能够接收用户操作,通过显示屏接收的用户操作实现对加热模块和/或角度调节机构的手动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角度调节机构也可以并非属于图像采集装置内部,而是独立的一个结构,即车辆外后视镜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系统级芯片控制器,至少两个显示屏,以及分别与每个图像采集装置连接的角度调节机构,通过角度调节机构对连接的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进行调节,从而保证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更符合需求。
本实施例公开的车辆外后视镜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车辆外侧,用于分别获得车辆外的图像;系统级芯片控制器,用于获得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分别获得的图像,并通过系统级芯片控制器中的图像处理模块及图像渲染模块依次对图像进行处理,其中,系统级芯片控制器包括多个处理器单元;至少两个显示屏,分别与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中的图像采集装置一一对应,用于对系统级芯片控制器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对应输出;其中,图像采集模块包括:图像采集模组及角度调节机构,角度调节机构与图像采集模组连接,用于调节图像采集模组相对于车辆的角度。本方案通过系统级芯片控制器SOC连接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及至少两个显示屏,实现电子外后视镜,电子外后视镜系统在车辆外仅设置图像采集装置,体积小,对驾驶员的视线遮挡小,但是其视野更广;另外,通过系统级芯片控制器SOC进行图像处理,无需经过缓存,可减少系统时延;并且,通过角度调节机构实现与其与直接连接的图像采集装置角度的调节,从而使得图像采集装置的角度符合用户需求,保证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到的图像清晰,避免受到环境的影响。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外后视镜处理方法,应用于系统级芯片控制器,其流程图如图6所示,包括:
步骤S61、分别获得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车辆外的图像;
步骤S62、通过系统级芯片控制器中的图像处理模块及图像渲染模块依次对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及图像渲染,获得处理后的图像,系统级芯片控制器为基于ARM处理器及现场可编程门阵列集成架构组成的系统级芯片控制器;
步骤S63、将处理后的图像分别输出至对应的显示屏。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公开的外后视镜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
通过系统级芯片控制器中的图像识别模块对图像进行识别,确定图像是否包括影响图像清晰度的预设对象;
若确定第一图像中包括影响图像清晰度的预设对象,输出第一控制指令至获得第一图像的第一图像采集模组处设置的第一加热模块,以控制第一加热模块为第一图像采集模组的取景模组加热除雾。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公开的外后视镜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
通过系统级芯片控制器中的图像识别模块对图像进行识别,确定图像中的环境照度是否满足条件;
若确定第二图像采集模组获得的图像中的环境照度满足条件,输出第二控制指令至与第二图像采集模组连接的第二角度调节机构,以调节第二角度调节机构,使第二图像采集模组的角度发生变化。
本实施例公开的外后视镜处理方法是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车辆外后视镜系统实现的,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公开的外后视镜处理方法,应用于系统级芯片控制器,分别获得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车辆外的图像;通过系统级芯片控制器中的图像处理模块及图像渲染模块依次对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及图像渲染,获得处理后的图像;将处理后的图像分别输出至对应的显示屏;其中,系统级芯片控制器为基于ARM处理器及现场可编程门阵列集成架构组成的系统级芯片控制器。本方案通过系统级芯片控制器SOC连接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及至少两个显示屏,实现电子外后视镜,电子外后视镜系统在车辆外仅设置图像采集装置,体积小,对驾驶员的视线遮挡小,但是其视野更广;另外,通过系统级芯片控制器SOC进行图像处理,无需经过缓存,可减少系统时延。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外后视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车辆外侧,用于分别获得车辆外的图像;
系统级芯片控制器,用于获得所述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分别获得的图像,并通过所述系统级芯片控制器中的图像处理模块及图像渲染模块依次对所述图像进行处理,其中,所述系统级芯片控制器包括多个处理器单元;
至少两个显示屏,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中的图像采集装置一一对应,用于对所述系统级芯片控制器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对应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包括:
图像采集模组,用于获得图像;
加热模块,设置于所述图像采集模组上,用于为所述图像采集模组的取景模组加热除雾,以使得所述图像采集模组获得的图像清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级芯片控制器还用于:
通过所述系统级芯片控制器中的图像识别模块对所述图像进行识别,确定所述图像是否包括影响图像清晰度的预设对象,若确定第一图像中包括影响图像清晰度的预设对象,输出第一控制指令至获得所述第一图像的第一图像采集模组处设置的第一加热模块,以控制所述第一加热模块为所述第一图像采集模组的取景模组加热除雾。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模块为加热片,设置于所述图像采集模组的取景模组的预设距离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包括:
图像采集模组,用于获得图像;
角度调节机构,与所述图像采集模组连接,用于调节所述图像采集模组相对于车辆的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级芯片控制器还用于:
通过所述系统级芯片控制器中的图像识别模块对所述图像进行识别,确定所述图像中的环境照度是否满足条件,若确定第二图像采集模组获得的图像中的环境照度满足条件,输出第二控制指令至与第二图像采集模组连接的第二角度调节机构,以调节所述第二角度调节机构,使所述第二图像采集模组的角度发生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级芯片控制器包括:
基于ARM处理器及现场可编程门阵列集成架构组成的系统级芯片控制器。
8.一种外后视镜处理方法,应用于系统级芯片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别获得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车辆外的图像;
通过所述系统级芯片控制器中的图像处理模块及图像渲染模块依次对所述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及图像渲染,获得处理后的图像;
将所述处理后的图像分别输出至对应的显示屏;
其中,所述系统级芯片控制器为基于ARM处理器及现场可编程门阵列集成架构组成的系统级芯片控制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所述系统级芯片控制器中的图像识别模块对所述图像进行识别,确定所述图像是否包括影响图像清晰度的预设对象;
若确定第一图像中包括影响图像清晰度的预设对象,输出第一控制指令至获得所述第一图像的第一图像采集模组处设置的第一加热模块,以控制所述第一加热模块为所述第一图像采集模组的取景模组加热除雾。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所述系统级芯片控制器中的图像识别模块对所述图像进行识别,确定所述图像中的环境照度是否满足条件;
若确定第二图像采集模组获得的图像中的环境照度满足条件,输出第二控制指令至与第二图像采集模组连接的第二角度调节机构,以调节所述第二角度调节机构,使所述第二图像采集模组的角度发生变化。
CN202310682792.4A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车辆外后视镜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164948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82792.4A CN116494871A (zh)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车辆外后视镜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82792.4A CN116494871A (zh)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车辆外后视镜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94871A true CN116494871A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24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82792.4A Pending CN116494871A (zh)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车辆外后视镜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9487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91502A (zh) * 2023-08-01 2023-09-05 北京芯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环境的安全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91502A (zh) * 2023-08-01 2023-09-05 北京芯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环境的安全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691502B (zh) * 2023-08-01 2023-11-10 北京芯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环境的安全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04301B2 (en) Camera hardware design for dynamic rearview mirror
EP2434759B1 (en) Monitoring apparatus
JP2007142624A (ja) 車両搭載撮像装置
CN112651903B (zh) 红外热像仪图像预处理系统及其预处理方法
CN116494871A (zh) 一种车辆外后视镜系统及方法
JP2008532386A (ja) 赤外線カメラ・システムとその方法
CN111327800B (zh) 一种适应复杂光照环境的全天候车载视觉系统及方法
US11475771B2 (en) Image display system and riding device
CN105677206A (zh) 一种基于视觉的抬头显示器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0738952A (zh) 一种结合人眼识别、跟踪和光线识别的hud显示方法和系统
CN113826105A (zh) 图像识别装置和图像识别方法
CN108093175A (zh) 一种实时高清视频自适应去雾方法及装置
CN112839160B (zh) 一种车载夜视辅助驾驶成像光学系统
CN116758875A (zh) 一种车辆显示装置的亮度调节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3677955A (zh) 距离测量传感器、信号处理方法和距离测量模块
CN115027363A (zh) 汽车智能座舱显示系统及方法
KR102284128B1 (ko) 차량용 카메라
CN207790492U (zh) 一种自动防眩镜面液晶屏后视镜
CN113619513A (zh) 一种避阳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0435547A (zh) 一种流媒体后视镜系统及其防眩光方法
CN107161083B (zh) 一种汽车后视显示系统、图像显示方法及汽车
US2020030475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ed video display
CN111556245A (zh) 一种基于周围场景自适应调整的智能车载成像系统及方法
WO2023019395A1 (zh) 一种透光率调整方法及装置
KR102339358B1 (ko) 악천후 상황에서의 시인성 향상을 위한 차량용 영상처리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