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91416A - 一种元宝枫的改良培养基及繁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元宝枫的改良培养基及繁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91416A
CN116491416A CN202210697929.9A CN202210697929A CN116491416A CN 116491416 A CN116491416 A CN 116491416A CN 202210697929 A CN202210697929 A CN 202210697929A CN 116491416 A CN116491416 A CN 1164914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plant
acer truncatum
medium
culture
culture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9792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秋月
李倩中
李淑顺
闻婧
朱璐
颜坤元
杜一鸣
李淑娴
王玉虓
史雯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21069792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9141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914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914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4/00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therefor
    • A01H4/002Culture media for tissue cul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4/00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therefor
    • A01H4/008Methods for regeneration to complete pla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40Afforestation or reforestat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Embry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元宝枫的改良培养基及繁殖方法,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繁殖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嫁接和扦插的方式繁殖元宝枫成本高、采用播种的方式繁殖元宝枫个体间存在很大差异导致不利于大规模工厂化生产的问题。该培养基包括NH4NO3600~800mg/L、KNO3800~1000mg/L、MgSO4100~300mg/L、KH2PO41~100mg/L、CaCl2·2H2O100~300mg/L、Na2·EDTA·2H2O 10~50mg/L、FeSO4·7H2O 10~50mg/L、H3BO31~10mg/L、Na2MoO4·2H2O 0.01~1mg/L等。该方法包括将外植体依次接种于外植体萌发培养基、丛生芽诱导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上,生根成苗后移栽。该培养基及繁殖方法可用于元宝枫微繁殖。

Description

一种元宝枫的改良培养基及繁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繁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元宝枫的改良培养基及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槭属(Acer Linn.)隶属于无患子目(Sapindales)槭树科(Aceraceae),全世界约有200多种,而我国约有151种,是世界槭树分布种类最多的国家。槭属植物除具有观赏价值外,一些品种还具有油用、药用、材用、化工等多种用途。
其中,元宝枫(Acertruncatum Bunge)是不可多得的多功能木本油料树种的落叶小乔木,又称元宝槭、平基槭、元宝树等,高度可达8~13m,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黄河流域、东北、内蒙古、江苏及安徽等地区。元宝枫的种仁中含油脂约为48wt.%,蛋白质为25~27wt.%,种皮单宁可达60wt.%,叶中含有黄酮、绿原酸、强心苷等多种活性物质,更重要的是,油脂中的脂肪酸组成中含有5~6wt.%的神经酸,神经酸是世界公认的唯一能修复、疏通受损大脑神经纤维并促使神经细胞再生的有效物质,帮助治疗脑中风后遗症、脑萎缩、老年痴呆症等世界疾病潜力巨大。目前,元宝枫油已于201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9号文件批准为新资源食品,在2017年被国家林草局确定为珍贵木本油料树种,并被江苏省列入珍贵彩色树种名录。
在苗木生产中,主要采用嫁接、播种、扦插、植物组织培养方式进行元宝枫的繁殖。其中,嫁接和扦插受季节、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影响,投入成本高;以播种方式繁殖的元宝枫,个体间存在很大差异,导致良种推广种植受到极大限制,不利于大规模工厂化生产。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分析,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元宝枫的改良培养基及繁殖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嫁接和扦插的方式繁殖元宝枫成本高、采用播种的方式繁殖元宝枫个体间存在很大差异导致不利于大规模工厂化生产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元宝枫的改良培养基,组成按质量体积浓度计包括:NH4NO3600~800mg/L、KNO3800~1000mg/L、MgSO4100~300mg/L、KH2PO41~100mg/L、CaCl2·2H2O 100~300mg/L、Na2·EDTA·2H2O10~50mg/L、FeSO4·7H2O 10~50mg/L、H3BO31~10mg/L、Na2MoO4·2H2O 0.01~1mg/L、CuSO4·5H2O 0.01~0.5mg/L、MnSO4·4H2O 1~50mg/L、ZnSO4·7H2O 1~50mg/L、生物素H 0.001~0.5mg/L、烟酸1~20mg/L、盐酸硫胺素0.1~10mg/L、盐酸吡哆醇0.1~10mg/L、肌醇1~50mg/L、甘氨酸0.1~10mg/L和叶酸0.1~10mg/L。
进一步地,改良培养基作为元宝枫的外植体萌发培养基;
改良培养基还包括IBA 0.05~0.2mg/L、蔗糖15~20.0g/L和琼脂5.6~6.0g/L,pH为5.6~5.8。
进一步地,改良培养基作为元宝枫的丛生芽诱导培养基;
改良培养基还包括KT 0.2~0.4mg/L、IBA 0.1~0.4mg/L、蔗糖15~20.0g/L和琼脂5.6~6.0g/L,pH为5.6~5.8。
进一步地,改良培养基作为元宝枫的生根培养基,其还包括IBA0.1~0.4mg/L、蔗糖15~20.0g/L和琼脂5.6~6.0g/L,pH为5.6~5.8。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元宝枫的繁殖方法,采用上述改良培养基,繁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采集元宝枫母树当年生枝条,切割成带芽茎段,作为外植体;
步骤2: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处理;
步骤3:去掉外植体的腋叶和基部的切口,将外植体接种于外植体萌发培养基上,使得芽体展叶,获得无菌苗;
步骤4:将无菌苗的新生茎段置于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上,获得丛生芽;
步骤5:将丛生芽置于生根培养基,生根成苗后移栽,完成元宝枫的繁殖。
进一步地,步骤2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采用清洗液对外植体的表面进行清洗,然后,采用灭菌水对外植体的表面进行清洗,清洗至清洗液洗脱干净;
步骤22:将外植体置于超净工作台上,加入酒精进行表面消毒,去掉酒精;
步骤23:加入HgCl2溶液,震荡,去掉HgCl2
步骤24:用无菌水清洗,吸干外植体表面的水分。
进一步地,步骤21中,清洗液为洗衣粉溶液、洗洁精溶液或皂液。
进一步地,步骤21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将外植体去除叶子后,留有叶腋处叶柄的长度为0.2~0.5cm,将外植体反复在清洗液中涮洗;
步骤b:采用灭菌水对外植体的表面进行充分清洗,直至闻不到清洗液的味道;
步骤c:将清洗后外植体置于灭菌吸水纸上,充分吸取外植体表面的水分,剪接成一叶一芽。
进一步地,步骤3和4中,培养条件为:光照强度为2000~2500Lx,培养室温度为光照期间的培养室温度为24~25℃,暗培养期间的培养室温度为22~23℃,且持续性光照时间为10~12h/d。
进一步地,步骤5中,移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1:丛生芽在培养瓶中生根培养,将培养瓶的封口塑料膜摘下,敞开瓶口,使得小植株适应外界环境,将小植株从培养瓶中取出,洗净附着在小植株上的生根培养基;
步骤52:小植株用杀菌溶液浸泡,移栽至温室大棚装有营养土的营养钵中,移栽成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A)本发明提供的元宝枫的改良培养基可用于元宝枫的微繁殖,本发明通过对元宝枫的改良培养基的组分及添加量的改进,能够实现元宝枫的微繁殖,采用此种改良培养基对元宝枫进行微繁殖,具有高效、高产、高经济效益等特点,能够加速元宝枫的繁殖推广过程,有助于元宝枫的大力推广与应用。
B)本发明提供的元宝枫的改良培养基中,磷、钾、钙、镁元素等对植物的碳水化合物的运输与代谢,维管束的形成与胚的分化都起到关键作用,且不同组分浓度也直接影响再生植株的形成,本发明的改良培养基中,通过调节其不同组分浓度,结合不同激素配比,使其不同元素相互结合和促进来实现元宝枫成功实现微繁殖的效果。
C)本发明提供的元宝枫的繁殖方法,对于元宝枫来说,具有繁殖速度快、增殖效率高、生根率高和移栽成活率高等特点,既能够为苗木产业提供高质量苗木,又能够快速实现良种的工厂化育苗。
D)本发明提供的元宝枫的繁殖方法,通过采用元宝枫带芽茎段作外植体以及采用改良的外植体萌发培养基、丛生芽诱导培养基或生根培养基,建立了元宝枫的组培快繁体系,增殖系数高,得到的组培苗遗传性状一致,繁殖周期短,不受季节限制,可实现工厂化育苗生产。
E)本发明提供的元宝枫的繁殖方法,所获得的元宝枫组培苗健壮且生根率高,生根率达95%以上,植株根系旺盛,移栽的成活率高达98%以上,繁殖系数能够达到5以上,而且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是一种高效、简便、具有极高的推广应用价值的元宝枫离体繁育技术方法。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的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为本发明的元宝枫的繁殖方法中外植体培养期的照片;
图2为本发明的元宝枫的繁殖方法中丛生芽诱导期的试验整体照片;
图3为本发明的元宝枫的繁殖方法中丛生芽诱导期的试验部分照片;
图4为本发明的元宝枫的繁殖方法中生长健壮的新生植株照片;
图5为本发明的元宝枫的繁殖方法中生长健壮的新生根照片;
图6为本发明的元宝枫的繁殖方法中移栽成活的元宝枫苗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并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发明的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可快速、大量培养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种苗的方法。常规的组培苗进行炼苗移栽过程对技术要求较高,会出现移栽阶段死苗等现象,而组培苗的根系质量是移苗成活率的关键因素,影响快速繁殖效果。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2726295A公开了一种元宝枫的组织培养方法,利用4~6年的元宝枫母树的当年生枝芽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诱导培养,但是,其并未报道该技术的增殖率和移栽成活率,虽然记载其具有较高生根率,然而,本发明在采用此种组织培养方法进行育苗发现,其幼苗生根率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元宝枫的改良培养基,其组成按质量体积浓度计包括:NH4NO3600~800mg/L、KNO3800~1000mg/L、MgSO4100~300mg/L、KH2PO41~100mg/L、CaCl2·2H2O 100~300mg/L、Na2·EDTA·2H2O10~50mg/L、FeSO4·7H2O 10~50mg/L、H3BO31~10mg/L、Na2MoO4·2H2O 0.01~1mg/L、CuSO4·5H2O 0.01~0.5mg/L、MnSO4·4H2O 1~50mg/L、ZnSO4·7H2O 1~50mg/L、生物素H 0.001~0.5mg/L、烟酸1~20mg/L、盐酸硫胺素0.1~10mg/L、盐酸吡哆醇0.1~10mg/L、肌醇1~50mg/L、甘氨酸0.1~10mg/L和叶酸0.1~10mg/L。
需要说明的是,与常规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相比,微繁殖可以在短期内,利用少量外植体,在较小的空间内快速生产。
同样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植物种类微繁殖的难易程度不同,与草本植物相比,木本植物的再生能力相对弱一些,增殖率也低。木本植物的微繁殖技术要求高,难度系数大,且树种间差异很大,不同的木本植物品种的增殖系数也千差万别,植物微繁殖从准备阶段、启动阶段、诱导阶段和生根阶段,直到驯化移栽,每个环节的操作都关系到植株能否成功实现微繁殖。根据不同植物材料的特点,通过不同培养基中营养组分的配比以及最适宜激素的添加,才有可能成功实现植物微繁殖的成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元宝枫的改良培养基可用于元宝枫的微繁殖,本发明通过对元宝枫的改良培养基的组分及添加量的改进,能够实现元宝枫的微繁殖,采用此种改良培养基对元宝枫进行微繁殖,具有高效、高产、高经济效益等特点,能够加速元宝枫的繁殖推广过程,有助于元宝枫的大力推广与应用。
具体来说,上述元宝枫的改良培养基中,磷、钾、钙、镁元素等对植物的碳水化合物的运输与代谢,维管束的形成与胚的分化都起到关键作用,且不同组分浓度也直接影响再生植株的形成,本发明的改良培养基中,通过调节其不同组分浓度,结合不同激素配比,使其不同元素相互结合和促进来实现元宝枫成功实现微繁殖的效果,例如,KH2PO4和CaCl2·2H2O对元宝枫纤维组织形成、细胞膜离子平衡等起到重要作用,添加量分别控制在1~100mg/L和100~300mg/L能够有效促进其芽的诱导。
为了进一步促进元宝枫的微繁殖,其组成按质量体积浓度计包括:NH4NO3650~700mg/L、KNO3850~1000mg/L、MgSO4200~300mg/L、KH2PO41~100mg/L、CaCl2·2H2O 200~300mg/L、Na2·EDTA·2H2O30~50mg/L、FeSO4·7H2O 30~50mg/L、H3BO31~10mg/L、Na2MoO4·2H2O 0.05~1mg/L、CuSO4·5H2O 0.2~0.5mg/L、MnSO4·4H2O 20~50mg/L、ZnSO4·7H2O 20~50mg/L、生物素H 0.01~0.5mg/L、烟酸5~20mg/L、盐酸硫胺素0.2~10mg/L、盐酸吡哆醇0.1~10mg/L、肌醇1~50mg/L、甘氨酸0.1~5mg/L和叶酸0.1~5mg/L。
示例性地,上述培养基可以作为元宝枫的外植体萌发培养基、丛生芽诱导培养基或生根培养基。
其中,作为元宝枫的外植体萌发培养基,其还包括IBA 0.05~0.2mg/L、蔗糖15~20.0g/L和琼脂5.6~6.0g/L,pH为5.6~5.8。
作为元宝枫的丛生芽诱导培养基,其还包括KT 0.2~0.4mg/L、IBA0.1~0.4mg/L、蔗糖15~20.0g/L和琼脂5.6~6.0g/L,pH为5.6~5.8。
作为元宝枫的生根培养基,其还包括IBA0.1~0.4mg/L、蔗糖
15~20.0g/L和琼脂5.6~6.0g/L,pH为5.6~5.8。
需要说明的是,添加不同浓度的KT和IBA生长素可有效提高元宝枫种苗的增殖率和生根率,且根系质量高,植株根系旺盛,移栽成活率高,但浓度过高,生根率反而降低。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元宝枫的繁殖方法,参见图1至图6,采用上述改良培养基,该繁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采集元宝枫母树当年生(例如,当年4月至5月初)枝条,切割成2~3cm的带芽茎段,作为外植体;
步骤2: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处理;
步骤3:去掉外植体的腋叶和基部的切口,然后,将外植体接种于外植体萌发培养基上,使得芽体展叶,获得无菌苗;
步骤4:将无菌苗的新生茎段置于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上,培养7~8周,获得丛生芽;
步骤5:将丛生芽置于生根培养基,不定根直接生根成苗,移栽,完成元宝枫的繁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元宝枫的繁殖方法与上述提供的元宝枫的改良培养基的有益效果基本相同,在此不一一赘述。
此外,上述繁殖方法,对于元宝枫来说,具有繁殖速度快、增殖效率高、生根率高和移栽成活率高等特点,既能够为苗木产业提供高质量苗木,又能够快速实现良种的工厂化育苗。
具体来说,通过采用元宝枫带芽茎段作外植体以及采用改良的外植体萌发培养基、丛生芽诱导培养基或生根培养基,建立了元宝枫的组培快繁体系,增殖系数高,得到的组培苗遗传性状一致,繁殖周期短,不受季节限制,可实现工厂化育苗生产。
本发明提供的繁殖方法所获得的元宝枫组培苗健壮且生根率高,生根率达95%以上,植株根系旺盛,移栽的成活率高达98%以上,而且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是一种高效、简便、具有极高的推广应用价值的元宝枫离体繁育技术方法。
具体来说,上述步骤2中,对于消毒处理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采用清洗液对外植体的表面进行清洗2~10min,然后,采用灭菌水对外植体的表面进行清洗,清洗至清洗液洗脱干净;
步骤22:将外植体置于超净工作台上,加入70~75%酒精进行表面消毒15~30s,去掉酒精;
步骤23:加入质量体积百分比为0.05~0.1%的HgCl2溶液,加入量为浸没外植体的茎段且超过茎段顶端1~2cm,其目的是对茎段进行充分消毒,根据茎段的幼嫩程度,消毒时间控制在5~15min,充分震荡,使得HgCl2溶液与外植体充分接触,保证消毒彻底,去掉HgCl2
步骤24:用无菌水清洗4~5次,直至无泡沫产生,将清洗后的外植体置于灭菌吸水纸上,吸干外植体表面的水分,值得注意的是,利用灭菌吸水纸插入外植体的叶腋部位,充分吸干外植体表面的水分,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在试验过程中发现,外植体叶腋部位的清洗效果和灭菌效果对实现元宝枫的微繁殖的关键步骤。
示例性地,上述步骤21中,清洗液为洗衣粉溶液、洗洁精溶液、皂液或其它具有表面活性的溶液,清洗液的浓度为0.001~2%(m/v,mg/L)。
为了保证步骤21中的清洗效果,上述步骤21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a:将外植体去除叶子后,留有叶腋处叶柄的长度为0.2~0.5cm,为了实现充分清洗的目的,将外植体反复在清洗液中涮洗,将其叶腋部位和皮部等位置的灰尘和杂质充分清除掉;
步骤b:采用灭菌水对外植体的表面进行充分清洗,直至闻不到清洗液的味道;
步骤c:将清洗后外植体置于灭菌吸水纸上,充分吸取外植体表面的水分,剪接成一叶一芽。
为了能够促进丛生芽和根系的生长,上述步骤3和4中,培养条件为:光照强度为2000~2500Lx,培养室温度为光照期间的培养室温度为24~25℃,暗培养期间的培养室温度为22~23℃,且持续性光照时间为10~12h/d,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繁殖方法,在丛生芽和根系的生长过程中,光照期间与暗培养期间的培养室温度存在一定差别,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丛生芽和根系的生长。
为了保证生根成苗后移栽的成功率,上述步骤5中,移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1:丛生芽在培养瓶中生根培养10~15天后,将培养瓶的封口塑料膜摘下,敞开瓶口1~2天,使得小植株适应外界环境,提高其存活率,将小植株从培养瓶中取出,洗净附着在小植株上的生根培养基;
步骤52:小植株用20~25%的杀菌溶液(例如,多菌灵溶液)浸泡2~3min,移栽至温室大棚装有营养土的营养钵中,保证新移栽的种苗所处环境湿度为90~95%左右,温度控制在25~30℃,常规水肥管理,移栽成苗,值得注意的是,移栽过程中将小植株的根部完全浸没于营养土中即可,不宜栽植过深。
为了提高移栽成活率,对于营养土的组成,具体来说,其按质量比计包括:泥炭土6~7、珍珠岩2~3和蛭石1~2。
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所采用的繁殖方法每个处理设置4次重复,每次重复初始样本量为40株外植体,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A:采集元宝枫母树当年生4月至5月初枝条,切割成2~3cm的带芽茎段,作为外植体;
步骤B:将外植体去除叶子后,留有叶腋处叶柄的长度为0.2~0.5cm,将外植体反复在清洗液中涮洗2~10min,清洗液的浓度为0.001~2%
(m/v);
步骤C:采用灭菌水对外植体的表面进行充分清洗,直至闻不到清洗液的味道;
步骤D:将清洗后外植体置于灭菌吸水纸上,充分吸取外植体表面的水分,剪接成一叶一芽;
步骤E:将外植体置于超净工作台上,加入70~75%酒精进行表面消毒15~30s,去掉酒精;
步骤F:加入质量体积百分比为0.05~0.1%的HgCl2溶液,加入量为浸没外植体的茎段且超过茎段顶端1~2cm,消毒时间控制在5~15min,充分震荡,使得HgCl2溶液与外植体充分接触,去掉HgCl2
步骤G:用无菌水清洗4~5次,直至无泡沫产生,将清洗后的外植体置于灭菌吸水纸上,吸干外植体表面的水分;
步骤H:去掉外植体的腋叶和基部的切口,然后,将外植体接种于外植体萌发培养基上,使得芽体展叶,获得无菌苗;
步骤I:将无菌苗的新生茎段置于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上,培养7~8周,获得丛生芽,光照强度为2000~2500Lx,培养室温度为光照期间的培养室温度为24~25℃,暗培养期间的培养室温度为22~23℃,且持续性光照时间为10~12h/d;
步骤J:丛生芽在培养瓶中生根培养10~15天后,将培养瓶的封口塑料膜摘下,敞开瓶口1~2天,将小植株从培养瓶中取出,洗净附着在小植株上的生根培养基,光照强度为2000~2500Lx,培养室温度为光照期间的培养室温度为24~25℃,暗培养期间的培养室温度为22~23℃,且持续性光照时间为10~12h/d;
步骤K:小植株用20~25%的杀菌溶液浸泡2~3min,移栽至温室大棚装有营养土的营养钵中,保证新移栽的种苗所处环境湿度为90~95%左右,温度控制在25~30℃,常规水肥管理,移栽成苗。
具体来说,本发明实施例1~3所采用的改良培养基成分如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改良培养基的组成按质量体积浓度计包括:NH4NO3650mg/L、KNO3850mg/L、MgSO4200mg/L、KH2PO4100mg/L、CaCl2·2H2O 300mg/L、Na2·EDTA·2H2O 30mg/L、FeSO4·7H2O 30mg/L、H3BO310mg/L、Na2MoO4·2H2O 0.05mg/L、CuSO4·5H2O 0.5mg/L、MnSO4·4H2O 20mg/L、ZnSO4·7H2O 50mg/L、生物素H 0.01mg/L、烟酸20mg/L、盐酸硫胺素10mg/L、盐酸吡哆醇0.1mg/L、肌醇1mg/L、甘氨酸5mg/L和叶酸5mg/L。
本实施例的外植体萌发培养基为在改良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IBA0.1mg/L、蔗糖20.0g/L和琼脂6.0g/L,pH为5.8。
本实施例的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在改良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KT0.2mg/L、IBA0.2mg/L、蔗糖20.0g/L和琼脂6.0g/L,pH为5.8。
本实施例的生根培养基为在改良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IBA 0.2mg/L、蔗糖20.0g/L和琼脂6.0g/L,pH为5.8。
营养土组成按质量比计包括:泥炭土6、珍珠岩3和蛭石2。
繁殖过程中的各项工艺参数,参见表1。
表1实施例1繁殖过程中的各项工艺参数
步骤 工艺参数 数值 步骤 工艺参数 数值
步骤B 涮洗 2min 步骤B 清洗液浓度 1%
步骤E 酒精浓度 70% 步骤E 消毒时间 20s
步骤F HgCl2溶液浓度 0.1% 步骤F 消毒时间 10min
步骤G 清洗次数 4次 步骤I 培养时间 7周
步骤I 光照强度 2500Lx 步骤I 光照培养温度 24℃
步骤I 暗培养温度 22℃ 步骤I 光照时间 10h/d
步骤J 生根培养时间 15天 步骤J 敞口时间 1天
步骤J 光照强度 2500Lx 步骤J 光照培养温度 25℃
步骤J 暗培养温度 23℃ 步骤J 光照时间 12h/d
步骤K 杀菌溶液浓度 20% 步骤K 浸泡时间 2min
步骤K 环境湿度 95% 步骤K 温度 25℃
采用上述培养基和工艺参数对元宝枫进行微繁殖,其繁殖系数为5.10±0.84。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改良培养基的组成按质量体积浓度计包括:NH4NO3690mg/L、KNO3950mg/L、MgSO4280mg/L、KH2PO450mg/L、CaCl2·2H2O 200mg/L、Na2·EDTA·2H2O 45mg/L、FeSO4·7H2O 45mg/L、H3BO35mg/L、Na2MoO4·2H2O 1mg/L、CuSO4·5H2O 0.2mg/L、MnSO4·4H2O 45mg/L、ZnSO4·7H2O 20mg/L、生物素H 0.4mg/L、烟酸6mg/L、盐酸硫胺素1mg/L、盐酸吡哆醇8mg/L、肌醇45mg/L、甘氨酸1mg/L和叶酸1mg/L。
本实施例的外植体萌发培养基为在改良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IBA0.2mg/L、蔗糖15.0g/L和琼脂6.0g/L,pH为5.8。
本实施例的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在改良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KT0.4mg/L、IBA0.1mg/L、蔗糖15.0g/L和琼脂5.6g/L,pH为5.6。
本实施例的生根培养基为在改良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IBA 0.4mg/L、蔗糖15.0g/L和琼脂5.6g/L,pH为5.6。
营养土组成按质量比计包括:泥炭土7、珍珠岩2和蛭石1。
繁殖过程中的各项工艺参数,参见表2。
表2实施例2繁殖过程中的各项工艺参数
步骤 工艺参数 数值 步骤 工艺参数 数值
步骤B 涮洗 10min 步骤B 清洗液浓度 2%
步骤E 酒精浓度 75% 步骤E 消毒时间 30s
步骤F HgCl2溶液浓度 0.05% 步骤F 消毒时间 15min
步骤G 清洗次数 5次 步骤I 培养时间 8周
步骤I 光照强度 2000Lx 步骤I 光照培养温度 25℃
步骤I 暗培养温度 23℃ 步骤I 光照时间 12h/d
步骤J 生根培养时间 10天 步骤J 敞口时间 2天
步骤J 光照强度 2000Lx 步骤J 光照培养温度 24℃
步骤J 暗培养温度 22℃ 步骤J 光照时间 10h/d
步骤K 杀菌溶液浓度 25% 步骤K 浸泡时间 3min
步骤K 环境湿度 90% 步骤K 温度 30℃
采用上述培养基和工艺参数对元宝枫进行微繁殖,其繁殖系数为3.27±0.93。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改良培养基的组成按质量体积浓度计包括:NH4NO3800mg/L、KNO3800mg/L、MgSO4120mg/L、KH2PO410mg/L、CaCl2·2H2O 120mg/L、Na2·EDTA·2H2O 15mg/L、FeSO4·7H2O 15mg/L、H3BO32mg/L、Na2MoO4·2H2O 0.02mg/L、CuSO4·5H2O 0.1mg/L、MnSO4·4H2O 10mg/L、ZnSO4·7H2O 5mg/L、生物素H 0.005mg/L、烟酸1mg/L、盐酸硫胺素0.1mg/L、盐酸吡哆醇7mg/L、肌醇20mg/L、甘氨酸8mg/L和叶酸8mg/L。
本实施例的外植体萌发培养基为在改良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IBA0.2mg/L、蔗糖15.0g/L和琼脂5.6g/L,pH为5.6。
本实施例的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在改良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KT0.4mg/L、IBA0.1mg/L、蔗糖15.0g/L和琼脂5.6g/L,pH为5.6。
本实施例的生根培养基为在改良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IBA 0.4mg/L、蔗糖15.0g/L和琼脂5.6g/L,pH为5.6。
营养土组成按质量比计包括:泥炭土7、珍珠岩2和蛭石1。
繁殖过程中的各项工艺参数,参见表3。
表3实施例3繁殖过程中的各项工艺参数
步骤 工艺参数 数值 步骤 工艺参数 数值
步骤B 涮洗 10min 步骤B 清洗液浓度 2%
步骤E 酒精浓度 75% 步骤E 消毒时间 30s
步骤F HgCl2溶液浓度 0.05% 步骤F 消毒时间 15min
步骤G 清洗次数 5次 步骤I 培养时间 8周
步骤I 光照强度 2000Lx 步骤I 光照培养温度 25℃
步骤I 暗培养温度 23℃ 步骤I 光照时间 12h/d
步骤J 生根培养时间 10天 步骤J 敞口时间 2天
步骤J 光照强度 2000Lx 步骤J 光照培养温度 24℃
步骤J 暗培养温度 22℃ 步骤J 光照时间 10h/d
步骤K 杀菌溶液浓度 25% 步骤K 浸泡时间 3min
步骤K 环境湿度 90% 步骤K 温度 30℃
采用上述培养基和工艺参数对元宝枫进行微繁殖,其繁殖系数为2.13±0.79。
对比例1
参照中国专利CN102726295A的实施例方法进行。采集当年生无病害枝条的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每个处理设置4次重复,每次重复初始样本量为40株外植体。
30天后,出现肉眼可见的不定根,但生根率仅为6.8%;不定根生长健壮,满足移栽条件后,移栽成苗,15天后统计成活率,参见表4。
表4在不同组成的生根培养基上的生根率及根系质量
生根率 平均根系数(条) 移栽成活率
实施例1 71.88% 3.2±0.5 97.50%
实施例2 87.50% 4.7±0.6 95.77%
实施例3 84.38% 2.3±0.9 94.60%
对比例1 6.80% 2.7±0.6 93.3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元宝枫的改良培养基,其特征在于,组成按质量体积浓度计包括:NH4NO3600~800mg/L、KNO3800~1000mg/L、MgSO4100~300mg/L、KH2PO41~100mg/L、CaCl2·2H2O 100~300mg/L、Na2·EDTA·2H2O 10~50mg/L、FeSO4·7H2O 10~50mg/L、H3BO31~10mg/L、Na2MoO4·2H2O 0.01~1mg/L、CuSO4·5H2O 0.01~0.5mg/L、MnSO4·4H2O 1~50mg/L、ZnSO4·7H2O 1~50mg/L、生物素H 0.001~0.5mg/L、烟酸1~20mg/L、盐酸硫胺素0.1~10mg/L、盐酸吡哆醇0.1~10mg/L、肌醇1~50mg/L、甘氨酸0.1~10mg/L和叶酸0.1~10mg/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宝枫的改良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良培养基作为元宝枫的外植体萌发培养基;
所述改良培养基还包括IBA 0.05~0.2mg/L、蔗糖15~20.0g/L和琼脂5.6~6.0g/L,pH为5.6~5.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宝枫的改良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良培养基作为元宝枫的丛生芽诱导培养基;
所述改良培养基还包括KT 0.2~0.4mg/L、IBA 0.1~0.4mg/L、蔗糖15~20.0g/L和琼脂5.6~6.0g/L,pH为5.6~5.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宝枫的改良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良培养基作为元宝枫的生根培养基,其还包括IBA 0.1~0.4mg/L、蔗糖15~20.0g/L和琼脂5.6~6.0g/L,pH为5.6~5.8。
5.一种元宝枫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改良培养基,所述繁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采集元宝枫母树当年生枝条,切割成带芽茎段,作为外植体;
步骤2: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处理;
步骤3:去掉外植体的腋叶和基部的切口,将外植体接种于外植体萌发培养基上,使得芽体展叶,获得无菌苗;
步骤4:将无菌苗的新生茎段置于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上,获得丛生芽;
步骤5:将丛生芽置于生根培养基,生根成苗后移栽,完成元宝枫的繁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元宝枫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采用清洗液对外植体的表面进行清洗,然后,采用灭菌水对外植体的表面进行清洗,清洗至清洗液洗脱干净;
步骤22:将外植体置于超净工作台上,加入酒精进行表面消毒,去掉酒精;
步骤23:加入HgCl2溶液,震荡,去掉HgCl2
步骤24:用无菌水清洗,吸干外植体表面的水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元宝枫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1中,清洗液为洗衣粉溶液、洗洁精溶液或皂液。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元宝枫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1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将外植体去除叶子后,留有叶腋处叶柄的长度为0.2~0.5cm,将外植体反复在清洗液中涮洗;
步骤b:采用灭菌水对外植体的表面进行充分清洗,直至闻不到清洗液的味道;
步骤c:将清洗后外植体置于灭菌吸水纸上,充分吸取外植体表面的水分,剪接成一叶一芽。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元宝枫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和4中,培养条件为:光照强度为2000~2500Lx,培养室温度为光照期间的培养室温度为24~25℃,暗培养期间的培养室温度为22~23℃,且持续性光照时间为10~12h/d。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元宝枫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移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1:丛生芽在培养瓶中生根培养,将培养瓶的封口塑料膜摘下,敞开瓶口,使得小植株适应外界环境,将小植株从培养瓶中取出,洗净附着在小植株上的生根培养基;
步骤52:小植株用杀菌溶液浸泡,移栽至温室大棚装有营养土的营养钵中,移栽成苗。
CN202210697929.9A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元宝枫的改良培养基及繁殖方法 Pending CN1164914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97929.9A CN116491416A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元宝枫的改良培养基及繁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97929.9A CN116491416A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元宝枫的改良培养基及繁殖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91416A true CN116491416A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25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97929.9A Pending CN116491416A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元宝枫的改良培养基及繁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91416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12507A1 (en) * 2003-07-25 2005-02-10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Production of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 using adsorption and elicitation in cell suspension culture
CN102726295A (zh) * 2012-06-30 2012-10-17 江苏汤氏园林有限公司 一种元宝枫的组织培养方法
CN111657151A (zh) * 2020-07-27 2020-09-15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元宝枫快速成苗方法
CN114365691A (zh) * 2022-02-21 2022-04-19 德兴市荣兴苗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福禄紫枫的组织培养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12507A1 (en) * 2003-07-25 2005-02-10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Production of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 using adsorption and elicitation in cell suspension culture
CN102726295A (zh) * 2012-06-30 2012-10-17 江苏汤氏园林有限公司 一种元宝枫的组织培养方法
CN111657151A (zh) * 2020-07-27 2020-09-15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元宝枫快速成苗方法
CN114365691A (zh) * 2022-02-21 2022-04-19 德兴市荣兴苗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福禄紫枫的组织培养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权志珣等: "元宝枫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vol. 44, no. 01, 31 January 2024 (2024-01-31), pages 119 - 127 *
李艳菊等: "元宝枫组织培养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vol. 27, no. 03, 31 May 2005 (2005-05-31), pages 104 - 107 *
裘晓梅: "五角枫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山西林业科技, vol. 42, no. 02, 30 June 2013 (2013-06-30), pages 25 - 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94103B (zh) 一种摩帝类兜兰优质种苗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
CN112690213B (zh) 一种朱顶红优质种苗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
KR100889342B1 (ko) 체세포배 발생을 이용한 백합나무의 번식방법
CN101822220A (zh) 一种春兰名品茎尖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
CN111657151A (zh) 一种元宝枫快速成苗方法
Onay In Vitro organogenesis and embryogenesis of pistachio, Pistacia vera L.
CN108770692B (zh) 椰子胚诱导培养基和基于椰子合子胚细胞薄层培养获得离体再生植株的方法
CN111134019B (zh) 一种齿叶冬青体细胞胚胎直接发生和植株再生的方法
CN106258993A (zh) 一种蓝莓组培方法
CN111616049B (zh) 一种草果组培育苗方法
CN114365691B (zh) 一种福禄紫枫的组织培养方法
CN116584381A (zh) 一种山苍子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及诱导方法
CN114532225B (zh) 一种德氏兜兰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及栽培方法
CN111165356B (zh) 一种牡丹的组织培养繁殖方法
CN111165354B (zh) 文冠果的一种组织培养繁殖方法
CN1255023C (zh) 火焰兰的快速繁殖方法
CN114586684A (zh) 一种三倍体桉树新品种“京桂一号桉”的组培快繁方法
CN109258463B (zh) 一种杏黄兜兰的无性繁殖方法
CN116491416A (zh) 一种元宝枫的改良培养基及繁殖方法
CN107242138B (zh) 一种横断雅致兜兰组培快繁及栽培的方法
CN112806262A (zh) 一种盐桦组织培养高效繁殖方法
CN110547197A (zh) 一种通过空气凤梨侧芽组培快繁种苗的方法
CN114467753B (zh) 一种银鹿枫香的组织培养方法
CN115885848B (zh) 一种山杏丛生芽诱导增殖及生根的方法
CN114208680B (zh) 一种台湾佛甲草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