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90473A - 回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回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90473A
CN116490473A CN202180074789.3A CN202180074789A CN116490473A CN 116490473 A CN116490473 A CN 116490473A CN 202180074789 A CN202180074789 A CN 202180074789A CN 116490473 A CN116490473 A CN 1164904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path
electrode
ions
liquid
dilu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7478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今冈奏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do Met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do Met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do Met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do Met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4904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904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9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chemical separation, e.g. by electro-osmosis, electrodialysis, electrophoresis
    • C02F1/4693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chemical separation, e.g. by electro-osmosis, electrodialysis, electrophoresis electrodialysis
    • C02F1/4695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chemical separation, e.g. by electro-osmosis, electrodialysis, electrophoresis electrodialysis electrodeionis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9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chemical separation, e.g. by electro-osmosis, electrodialysis, electrophoresis
    • C02F1/4691Capacitive deionis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20Heavy metals or heavy metal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16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from metallurgical processes, i.e. from the production, refining or treatment of metals, e.g. galvanic was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001Upstream control, i.e. monitoring for predictive contro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05Conductivity or salin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10Solids, e.g. total solids [TS], total suspended solids [TSS] or volatile solids [V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40Liquid flow ra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回收系统(11)具备:正极和负极,使活性物质相对配置并在其间形成第一流路(12),根据在活性物质之间作用的直流电位来吸附离子;第二流路(14),形成含有所确定的浓度以上的离子的液体(18)的通路;以及第三流路(16),使稀释液(19)的通路与第二流路(14)结合,在液体(18)中混合稀释液(19),向第一流路(12)导入含有低于所确定的浓度的离子的液体。由此,能够提供有效吸附离子的回收系统。

Description

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正极和负极的回收系统,所述正极和负极使活性物质相对配置并在其间形成流路,并根据在活性物质之间作用的直流电位吸附离子。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使用双电层的排水处理系统。排水处理系统具备根据直流电压的施加而形成双电层的正极和负极。正极和负极基于在活性炭纤维的表面上形成的双电层来吸附离子。已吸附的离子能够根据相反方向的电位从正极和负极脱离。这样,离子能够被回收。这样的方法通常被称为CDI(Capacitive Deionization,电容去离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5706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通常,在水溶液中,离子浓度越高则水溶液的电导率越高。如果电导率高,则离子容易析出。正极和负极不能吸附所析出的离子。导致抑制了有效吸附。而且,由于析出的离子漂浮在水溶液中,因此在回收离子时除了脱离以外还需要其他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吸附离子的回收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回收系统,其具备:正极和负极,使活性物质相对并在其间形成第一流路,根据在活性物质之间作用的直流电位吸附离子;第二流路,形成含有所确定的浓度以上的离子的液体的通路;以及第三流路,使稀释液的通路与第二流路结合,将稀释液与液体混合,向第一流路导入含有低于所述所确定的浓度的离子的液体。
当在正极和负极之间形成有直流电位时,离子从流过第一流路的液体吸附到正极和负极上。在第一流路中,离子的浓度被设定为低于所确定的浓度,因此能够良好地避免(抑制)离子的析出。离子能够从正极和负极高效地被回收。
回收系统可以包括:第一传感器,其检测流入所述第二流路的所述液体的离子浓度;第二传感器,检测流入所述第三流路的所述稀释液的离子浓度;第一阀,配置于所述第二流路,用于调节通路中流通的所述液体的流量;第二阀,配置于所述第三流路,用于调节通路中流通的所述稀释液的流量;以及控制电路,基于由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分别检测出的浓度,控制所述第一阀和所述第二阀的开度。根据液体中含有的离子的浓度和稀释液中含有的离子的浓度来控制第一阀和第二阀的开度。这样,液体和稀释液的混合情况得到调整。能够调节流入第一流路的液体中所包含的离子的浓度。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所公开的回收系统,能够有效地吸附离子。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回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了CDI单元的结构的剖面概念图。
图3是形成于活性物质的细孔内的双电层的概念图。
图4是在离子浓度低于阈值的情况下形成于活性物质的细孔内的双电层的概念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回收系统;
12 第一流路;
14 第二流路;
16 第三流路;
18液体(溶液);
19稀释液;
21第一阀(第一流量控制阀);
22第二阀(第二流量控制阀);
32 第一传感器;
33 第二传感器;
34 控制电路;
36正极或负极(第一电极);
37负极或正极(第二电极);
38a 活性物质;
38b 活性物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回收系统的结构。回收系统11具备:形成第一流路12的CDI(Capacitive Deionaization)单元13、在第二流路14与CDI单元13的第一流路12连接的第一液槽15、以及在与第二流路14汇合的第三流路16与CDI单元13的第一流路12连接的第二液槽17。在第一液槽15中充满含有想要回收的离子(例如金属离子)的溶液18。这样的溶液18中可以包含例如电镀处理中使用过的电解液。溶液18中含有所确定的浓度以上的离子(例如铋这样的离子金属)。
在第二液槽17中充满稀释液19,该稀释液19在与第一液槽15的溶液18混合时能够降低溶液18中的离子的浓度。这样的稀释液19中可以包含例如水。稀释液19可以是溶液18的溶剂。
第二流路14由从第一液槽15至CDI单元13的配管形成,形成含有所确定的浓度以上的离子的液体的通路。第三流路16从第二液槽17由与第二流路14的配管汇合的配管形成,将稀释液19的通路与溶液18的通路结合,使得稀释液19混合于溶液18中。
在第二流路14上配置有用于调节通路中流通的溶液18的流量的第一流量控制阀21。第一流量控制阀21例如可以由根据控制信号的供给而以由控制信号设定的开度打开的电磁阀构成。能够根据第一流量控制阀21的开度来调节溶液18的流量。
在第三流路16上配置有用于调节通路中流通的稀释液19的流量的第二流量控制阀22。第二流量控制阀22例如可以由根据控制信号的供给而以由控制信号设定的开度打开的电磁阀构成。能够根据第二流量控制阀22的开度来调节稀释液19的流量。
回收系统11还包括从CDI单元13的第一流路12至第二液槽17的第四流路24。从CDI单元13流出的稀释液19返回至第二液槽17。在第四流路24上配置有用于调节通路中流通的稀释液(以下称为“返回稀释液”)的流量的第一开关阀25。第一开关阀25例如可以由根据控制信号的供给而开闭的电磁阀构成。根据第一开关阀25的开闭,允许或停止返回稀释液的流通。
回收系统11还包括于CDI单元13和第一开关阀25之间在从第四流路24分支的第五流路26上与CDI单元13的第一流路12连接的第三液槽27。在第三液槽27中充满含有在CDI单元13中被脱离的离子的稀释液(以下称为“浓缩液”)。
在第五流路26上配置有用于调节通路中流通的浓缩液的流量的第二开关阀28。第二开关阀28例如可以由根据控制信号的供给而开闭的电磁阀构成。对应于第二开关阀28的开闭,允许或停止浓缩液的流通。
第二液槽17、第三流路16、CDI单元13(第一流路12)和第四流路24形成循环路径。稀释液19在循环路径中循环。在循环路径上配置有液流泵29。液流泵29在所确定的压力下产生稀释液19的循环。液流泵29例如可以设置在第二液槽17和第二流量控制阀22之间的第三流路16上。
也可以在第二流路14上配置用于促进溶液18从第一液槽15流出的液流泵31。液流泵31以所确定的压力排出溶液18。液流泵31例如可以设置在第一液槽15和第一流量控制阀21之间的第二流路14上。
如图2所示,回收系统11还具备:用于检测流入第二流路14的溶液18的离子浓度的第一传感器32、用于检测流入第三流路16的稀释液19的离子浓度的第二传感器33、以及与第一传感器32和第二传感器33电连接并根据由第一传感器32和第二传感器33分别检测出的浓度来控制第一流量控制阀21和第二流量控制阀22的开度的控制电路34。第一传感器32例如可以设置于第一液槽15。第二传感器33例如可以设置于第二液槽17。第一传感器32和第二传感器33例如可以由TDS(Total Dissolved Solids,总溶解固体)检测仪构成。
CDI单元13包括第一电极36和第二电极37,第一电极36和第二电极37设置在形成第一流路12的筒体35内。第一电极36和第二电极37间隔开所确定的电极间距离DE。第一电极36和第二电极37分别由在表面和背面保持活性物质38a、38b的导电材料片39形成。活性物质38a、38b例如可以由粘贴在导电材料片39的表面和背面的活性炭片形成。导电材料片39可以使用石墨片。背面侧的活性物质38b的表面被绝缘体41覆盖。当第一电极36和第二电极37重叠时,绝缘体41使第一电极36和第二电极37绝缘。由于绝缘体41构成为网状结构,因此液体能够在第一电极36和第二电极37之间流动。第一电极36和第二电极37可以多层层叠。
绝缘体41例如可以由贴合于活性炭片的表面上的聚乙烯网和贴合于聚乙烯网的表面上的PTFE(聚四氟乙烯)片形成。PTFE片构成为网状结构。聚乙烯网在假设从活性物质38b产生碎片时,在第一电极36和第二电极37起到确保绝缘的作用。PTFE片在第一电极36和第二电极37之间起到确保距离的同时形成液体流路的作用。例如,聚乙烯网可以具有0.1[mm]的厚度。
在此,如图3所示,活性物质38a、38b例如由多孔质体形成。当直流电位作用于第一电极36和第二电极37之间时,在细孔42内的活性物质38a、38b的表面上形成有双电层43。基于双电层43,离子44被捕获在细孔42内。此时,双电层43的厚度(=debye lengthκ-1)由下式给出。
[数学式1]
“ε”表示液体的介电常数,“k”表示Boltzmann常数,“T”表示绝对温度,“n”表示离子密度,“e”表示电子电荷,“v”表示离子的值(抗衡离子的化合价)。在细孔42内基于离子浓度的调节能够避免双电层43的干扰。
向第一电极36和第二电极37供给直流电的电源45与第一电极36和第二电极37连接。由于电源45的作用在第一电极36和第二电极37之间产生电位。电源45能够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切换,在第一模式下,在第一流路12中从第一电极36向第二电极37形成直流电流,在第二模式下,在第一流路12中从第二电极37向第一电极36形成直流电流。即,在第一模式下,第一电极36作为正极发挥作用,第二电极37作为负极发挥作用。在第二模式下,第一电极36作为负极发挥作用,第二电极37作为正极发挥作用。在电源45的第一模式下,流过绝缘体41的液体中的阴离子被第一电极36的活性物质38a、38b吸附。液体中的阳离子被第二电极37的活性物质38a、38b吸附。附着在第一电极36上的阳离子从第一电极36脱离。附着在第二电极37上的阴离子从第二电极37脱离。在电源45的第二模式下,流过绝缘体41的液体中的阴离子被第二电极37的活性物质38a、38b吸附。液体中的阳离子被第一电极36的活性物质38a、38b吸附。附着在第二电极37上的阳离子从第二电极37脱离。附着在第一电极36上的阴离子从第一电极36脱离。这里,绝缘体41例如在第一电极36和第二电极37之间保持至少10[mm]的电极间距离DE。如果电极间距离DE超过10[mm],则在液体流通时电阻值过度增大,不能确保对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吸附所需的充足的电流。
除了第一传感器32和第二传感器33之外,控制电路34还与第一流量控制阀21、第二流量控制阀22、第一开关阀25、第二开关阀28以及液流泵29、31电连接。控制电路34生成第一流量控制阀21、第二流量控制阀22、第一开关阀25、第二开关阀28、液流泵29、31的控制信号。在设定第一流量控制阀21和第二流量控制阀22的开度时,控制电路34计算出从第二流路14流入第一流路12的溶液18与从第三流路16流入第一流路12的稀释液19的混合比。基于该混合比,确定了含有低于所确定的浓度的离子的液体。此外,离子浓度保持在所确定的阈值以上。
接下来,对回收系统11的动作进行说明。在控制电路34中设定有吸附模式。在吸附模式下,第一开关阀25打开,第二开关阀28关闭。在第二液槽17中导入稀释液19。当液流泵29工作时,稀释液19在第二液槽17、第三流路16、CDI单元13(第一流路12)和第四流路24中循环。
在第一液槽15内导入溶液18。当液流泵31工作时,溶液18流入第二流路14。此时,控制电路34控制第一流量控制阀21的开度和第二流量控制阀22的开度。这样,通过调节溶液18的流量和稀释液19的流量,在流入第一流路12的液体中,离子的浓度被设定为小于所确定的浓度。调节流量时,控制电路34从第一传感器32和第二传感器33接收检测信号。在检测信号中,例如根据电导率来确定离子的浓度。
控制电路34对电源45设定第一模式。当直流电位作用于第一电极36(正极)和第二电极37(负极)之间时,在活性物质38a、38b的细孔42内,在活性物质38a、38b的表面形成双电层43。基于双电层43,离子44被捕获在细孔42内。离子从流通于第一流路12中的液体吸附于第一电极36和第二电极37。在第一流路12中,离子的浓度被设定为低于所确定的浓度,因此活性物质38a、38b能够高效地吸附离子。
此时,在流入第一流路12的液体中,离子的浓度维持在所确定的阈值以上,因此在活性物质38a、38b的表面,双电层43的厚度能够抑制在根据细孔42的大小所确定的厚度以下。因此,能够避免双电层43在细孔42内的干扰。这样,双电层43能够较好地保持在细孔42内。活性物质38a、38b能够高效地吸附离子。另一方面,如果离子的浓度低于所确定的阈值,则如图4所示,在细孔42内双电层的厚度增大,产生双电层的干扰47。这种双电层的干扰47抑制离子的吸附。导致吸附效率降低。
接着,在控制电路34中设定脱离模式。在脱离模式下,第一开关阀25关闭,第二开关阀28打开。当液流泵29工作时,稀释液19从第二液槽17经过第三流路16、CDI单元13(第一流路12)和第五流路26流入第三液槽27。液流泵31停止。第一流量控制阀21关闭。
在此,控制电路34对电源45设定第二模式。在第一电极36和第二电极37中,正极和负极互换。当在第一电极36(负极)和第二电极37(正极)之间形成直流电位时,离子从第一电极36和第二电极37脱离到流通于第一流路12的稀释液19中。浓缩液流入第三液槽27。这样,离子作为浓缩液被回收。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回收系统11具有第三流路16,该第三流路16使稀释液19与溶液18混合,并向第一流路12导入含有离子的浓度低于所确定的浓度的液体。当在正极和负极之间形成直流电位时,离子从流通于第一流路12的液体吸附到正极和负极上。在第一流路12中,离子的浓度被设定为小于所确定的浓度,因此能够较好地避免(抑制)离子的析出。能够从正极和负极高效地回收离子。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用于检测流入第二流路14的溶液18的离子浓度的第一传感器32、用于检测流入第三流路16的稀释液19的离子浓度的第二传感器33、配置在第二流路14中用于调节通路中流通的溶液18的流量的第一流量控制阀21以及配置在第三流路16中用于调节通路中流通的稀释液19的流量的第二流量控制阀22。控制电路34基于由第一传感器32和第二传感器33分别检测出的浓度来控制第一流量控制阀21和第二流量控制阀22的开度。基于溶液18中含有的离子的浓度和稀释液19中含有的离子的浓度来控制第一流量控制阀21和第二流量控制阀22的开度。这样,溶液18和稀释液19的混合情况得到调整。能够调节流入第一流路12的液体中含有的离子的浓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吸附离子时,在向CDI单元13进行液体的导入之前,在稀释液19中混合溶液18。即使假设回收的溶液18的流量或总量较少,也能够利用稀释液19充分地确保在第一流路12中流通的液体的流量。在第一流路12中,第一电极36和第二电极37能够浸入流通的液体中。这样,能够高效地吸附离子。能够避免活性物质38a、38b暴露于气体。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回收系统11中,能够根据稀释液19和溶液18的混合来调节流入CDI单元13的液体的离子浓度。根据溶液18的稀释化,从CDI单元13流出的液体的离子浓度能够调节为与第二液槽17内的稀释液19的离子浓度相适配。这样,即使在离子的吸附时,在第二液槽17内,稀释液19的离子也能够维持为恒定的浓度。在第二液槽17中能够避免离子的滞留。能够从溶液18中回收全部离子。

Claims (2)

1.一种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正极和负极,使活性物质相对配置并在其间形成第一流路,根据在活性物质之间作用的直流电位来吸附离子;
第二流路,形成含有所确定的浓度以上的离子的液体的通路;以及
第三流路,使稀释液的通路与第二流路结合,将稀释液与液体混合,向第一流路导入含有低于所述所确定的浓度的离子的液体。
2.一种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系统中,具备:
第一传感器,检测流入所述第二流路的所述液体的离子浓度;
第二传感器,检测流入所述第三流路的所述稀释液的离子浓度;
第一阀,配置于所述第二流路,用于调节通路中流通的所述液体的流量;
第二阀,配置于所述第三流路,用于调节通路中流通的所述稀释液的流量;以及
控制电路,基于由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分别检测出的浓度,控制所述第一阀和所述第二阀的开度。
CN202180074789.3A 2020-11-06 2021-11-04 回收系统 Pending CN11649047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86070A JP7105290B2 (ja) 2020-11-06 2020-11-06 回収システム
JP2020-186070 2020-11-06
PCT/JP2021/040644 WO2022097690A1 (ja) 2020-11-06 2021-11-04 回収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90473A true CN116490473A (zh) 2023-07-25

Family

ID=81458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74789.3A Pending CN116490473A (zh) 2020-11-06 2021-11-04 回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71858A1 (zh)
EP (1) EP4242177A4 (zh)
JP (1) JP7105290B2 (zh)
CN (1) CN116490473A (zh)
WO (1) WO202209769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06459A (ja) * 1995-02-09 1996-08-13 Takuma Co Ltd 排ガスの脱硝処理方法
JP4090635B2 (ja) * 1999-08-24 2008-05-28 オルガノ株式会社 通液型コンデンサの通液方法及び装置
JP2001191077A (ja) * 2000-01-12 2001-07-17 Japan Organo Co Ltd 脱塩液製造方法
JP2002273439A (ja) * 2001-03-22 2002-09-24 Kurita Water Ind Ltd 脱塩方法とその装置
US9637397B2 (en) * 2011-10-27 2017-05-02 Pentair Residential Filtration, Llc Ion removal using a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system
US20140001054A1 (en) * 2012-06-29 2014-01-02 Tennant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nd Dispensing Electrolyzed Solutions
JP5955389B2 (ja) * 2012-08-03 2016-07-20 三菱重工メカトロ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脱塩処理装置及び脱塩処理装置の運転方法
WO2014155660A1 (ja) * 2013-03-29 2014-10-02 三菱重工メカトロ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水再生システム及び脱塩処理装置、並びに、水再生方法
US20160096141A1 (en) * 2013-04-18 2016-04-07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Water treatment system
JP6625288B1 (ja) * 2018-04-05 2019-12-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水処理装置および水処理方法
JP6570692B1 (ja) 2018-04-16 2019-09-04 株式会社タクマ 電気二重層を用いた排水処理方法および排水処理システム
US11396468B2 (en) * 2018-12-10 2022-07-26 Aphinity High salinity water purification processes and system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42177A4 (en) 2024-05-01
WO2022097690A1 (ja) 2022-05-12
US20230271858A1 (en) 2023-08-31
EP4242177A1 (en) 2023-09-13
JP7105290B2 (ja) 2022-07-22
JP2022075339A (ja) 2022-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uang et al. Investigation of pH-dependent phosphate removal from wastewaters by membrane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MCDI)
JP3161750U (ja) スケールの潜在的可能性が低い水処理
WO2007037193A1 (ja) イオン濃度調整方法およびイオン濃度調整装置
KR20120003902A (ko) 탈염 장치로부터 이온성 종을 제거하기 위한 방법
US20120132588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eating oily wastewater
JPH07308548A (ja) 電気化学的脱イオン化方法
CN105642121A (zh) 电脱盐系统和方法
CN101193822A (zh) 液体的pH调节方法以及pH调节装置
JP4600225B2 (ja) 電解水生成装置
US20150122668A1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Conditioning Water, and Systems and Processes Incorporating Same
CN116547242A (zh) Cdi装置
JP2000140819A (ja) 重金属汚染土壌の浄化方法
JP2012107331A (ja) 水電解システム
CN116490473A (zh) 回收系统
KR100767339B1 (ko) 동전기를 이용한 불소 오염된 토양의 정화방법
Chiapello et al. Recovery by electrodialysis of cyanide electroplating rinse waters
KR101745115B1 (ko) 연료전지를 이용하여 폐수로부터 전력 생산 및 중금속을 제거하는 방법 및 연료전지를 이용한 폐수처리시스템
JP2007054762A (ja) 電解水生成装置
JP4677993B2 (ja) 電解水生成装置
JP2007090147A (ja) 電解水生成装置
CN109911991A (zh) 一种电化学处理工业废水方法
JP6982668B1 (ja) 浄化装置
JP2002273432A (ja) 脱塩水製造装置および脱塩水製造方法
JPH08117753A (ja) 電解水生成装置
KR20030068697A (ko) 석고텍스를 이용한 향상된 동전기 정화 처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