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82823B - 一种海底光缆敷设用漂浮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底光缆敷设用漂浮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82823B
CN116482823B CN202310720360.8A CN202310720360A CN116482823B CN 116482823 B CN116482823 B CN 116482823B CN 202310720360 A CN202310720360 A CN 202310720360A CN 116482823 B CN116482823 B CN 1164828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groove
hole
plate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2036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82823A (zh
Inventor
刘娅
范从阳
江健
司建华
雷建设
王国忠
徐军
刘培
张晓群
朱钇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Tongguang Electronic Wire & Cable Corp ltd
Jiangsu Tongguang Marine Opt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Tongguang Marine Opt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Tongguang Marine Opt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Tongguang Marine Opt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2036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828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828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828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828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828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6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installing or repairing optical fibres or optical cables
    • G02B6/50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installation; Installation through tubing, conduits or ducts
    • G02B6/506Underwater install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aying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utsid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底光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底光缆敷设用漂浮装置,包括气囊及设于气囊内的充气系统;漂浮组件,其包括若干固定块及设于相邻固定块之间的连接绳,固定块的外侧设有放置槽;用于将固定块固定于正在释放的海底光缆上的固定部;端部与连接绳的一端固定连接的拉杆,固定块的内部设有内腔,在相邻的固定块之间,位于前方的固定块朝向位于后方的固定块的侧面设有杆孔,连接绳的另一端与位于后方的固定块固定连接;与内腔滑动连接的活动板,活动板与拉杆连接;一端与活动板的端面固定连接的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内腔内。通过本装置,大大方便了气囊的安装。

Description

一种海底光缆敷设用漂浮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底光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底光缆敷设用漂浮装置。
背景技术
海底光缆在浅海敷设过程中,需要在海底光缆系上漂浮带,使得海底光缆在释放到海里时,漂浮在海面上,以防止在海底光缆与岸上的设备连接过程中,与海底接触,从而在拖拽过程中,损坏海底光缆,但是本申请人发现,在海缆敷设船释放海底光缆过程中,需要不断的通过人工将漂浮带系在海底光缆上,由于海底光缆在释放过程中是连续的,从而造成漂浮带安装的不便。
例如在申请号为CN202211661682.1,专利名称为一种具有防割裂加强结构的电缆的专利中,其内置有结构加强部件和浮力增强部件,使得电缆能够漂浮在水面上,以便于布线和后期维护操作,但是该发明中的浮力增强部件在安装时,及其不便,无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海底光缆敷设用漂浮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不断的通过人工将漂浮带系在海底光缆上,造成漂浮带安装的不便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底光缆敷设用漂浮装置,包括气囊及设于所述气囊内的充气系统,所述充气系统用于为气囊充气,所述漂浮装置还包括:
漂浮组件,其包括若干固定块及设于相邻所述固定块之间的连接绳,所述固定块的外侧设有用于放置气囊的放置槽;
用于将固定块固定于正在释放的海底光缆上的固定部;
端部与所述连接绳的一端固定连接的拉杆,所述固定块的内部设有内腔,在相邻的固定块之间,位于前方的固定块朝向位于后方的固定块的侧面设有杆孔,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与位于后方的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拉杆穿过所述杆孔,且拉杆延伸至内腔内;
与内腔滑动连接的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与拉杆连接;
一端与活动板的端面固定连接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内腔内,所述内腔内设有触发位置,所述第一弹簧在受到拉杆的拉力逐步压缩的过程中,活动板逐渐靠近触发位置,所述活动板运动到触发位置时,所述充气系统启动。
进一步的,所述漂浮装置还包括:
导板及设于固定块底部的滑块,所述导板设于海底光缆释放线路的一侧,且导板的侧表面设有与滑块相匹配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贯穿导板的两端,且海底光缆在释放时的其中一部分运动线路与第一滑槽平行;
设于放置槽的开口处的挡板,所述挡板用于在气囊未充气时,使得放置槽内形成密闭空间,所述挡板采用可降解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漂浮组件设有两个,在两个漂浮组件全部通过固定部固定在释放的海底光缆上时,两个漂浮组件对称设置在释放的海底光缆两侧,所述固定部包括:
气缸及侧表面与所述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导板的下方;
设于固定块前后两侧的侧块及设于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的两个扎带枪,两个所述扎带枪之间的距离与固定块上两个所述侧块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相等,在所述固定块运动到两个扎带枪之间时,所述扎带枪的扎带口位于对应的侧块的正上方;
设于固定块侧面的第一侧槽及设于侧块侧面的第二侧槽,所述第一侧槽和第二侧槽位于同一侧,且两者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直线,所述第一侧槽的直径和第二侧槽的直径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漂浮装置还包括设于连接板的上表面的抵持块,所述抵持块用于在侧块和释放的海底光缆进入到扎带枪的扎带口内时,对固定块施加向上的压力,使得固定块由运动状态转化为静止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漂浮装置还包括:
设于活动板上的滑孔,所述滑孔贯穿活动板的两端面,且拉杆穿过滑孔,所述第一弹簧套接于拉杆,在连接绳未受到拉力时,所述拉杆位于内腔内的端面与内腔的侧壁接触;
定位杆及设于滑孔侧壁的第一侧孔,所述定位杆与所述第一侧孔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板的两端面对称设有第一插孔,且所述第一插孔与第一侧孔连通,所述定位杆设有贯穿其侧表面的表面孔,所述表面孔与第一插孔连通;
设于拉杆侧表面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定位杆相对应,在所述活动板运动至触发位置之前,所述定位杆的一端位于定位槽内;
一端固定于第一侧孔顶壁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定位杆位于第一侧孔内的端面;
设于内腔侧壁的内壁槽、一端与所述内壁槽滑动连接的滑板及一端与所述滑板的侧面固定连接的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与拉杆的中轴线平行;
设于延伸板背向拉杆的侧面的凸台,所述凸台呈半圆球形,且凸台与延伸板的连接处采用圆弧过渡;
设于滑板内的永磁铁,所述永磁铁用于对内壁槽靠近杆孔的端部产生吸力,且在滑板与内壁槽靠近杆孔的端部接触时,所述凸台所在的位置为触发位置;
设于活动板背向杆孔的端面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充气系统电性连接;
设于内腔的内侧壁的内嵌板,所述内嵌板的另一端与设于拉杆侧表面的限制槽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漂浮装置还包括:
限位杆,所述第一插孔朝向拉杆的侧壁设有第二侧孔,所述限位杆与所述第二侧孔滑动连接;
一端固定于第二侧孔顶壁的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限位杆位于第二侧孔内的端面;
设于第二侧孔顶壁内的第二电磁铁;
设于延伸板背向拉杆的侧面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限位杆相对应,所述限位杆位于第二侧孔外部的端部的边缘设有第一倾斜平面,所述第一倾斜平面朝向延伸板;
设于内壁槽靠近杆孔的端部内的第一电磁铁。
进一步的,所述漂浮装置还包括:
设于固定块内的穿孔,所述穿孔贯穿固定块的前后侧面;
联动杆及设于穿孔内的双头电机,所述双头电机的两个输出轴均连接有所述联动杆,所述联动杆与侧块相对应,且联动杆延伸至对应的侧块内;
设于联动杆上的分离组件,所述分离组件用于在联动杆转动时,使得固定块与释放的海底光缆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分离组件是设于侧块朝向固定块的侧面的第一螺孔,所述联动杆与所述第一螺孔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分离组件包括:
设于侧块外侧面的刀槽及位于所述刀槽内的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底部与设于刀槽底侧壁的第二滑槽滑动连接,所述联动杆与设于移动板的第三螺孔螺纹连接;
设于移动板顶端的刀片,所述刀片延伸至刀槽的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漂浮装置还包括:
联动板及设于连接板上的卡板,所述联动板的侧面设有两个第一卡槽,所述卡板的上表面设有用于放置联动板的第二卡槽,在不同漂浮组件中对称的两个所述固定块运动至连接板的正上方时,所述第一卡槽正对于对应的拉杆位于内腔外部的端部;
设于拉杆侧表面内的第二插孔及与所述第二插孔滑动连接的插杆,在所述滑块位于第一滑槽内时,所述插杆的中轴线与放置在第二卡槽内的联动板的上表面平行;
设于第一卡槽内侧壁的第三侧孔,所述第三侧孔与插杆相对应,所述插杆位于第二插孔外部的端部的下边缘设有第二倾斜平面,所述第二倾斜平面朝向第一卡槽;
位于第二插孔内的第五弹簧,所述第五弹簧的一端固定于第二插孔内的底部,第五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插杆位于第二插孔内的端面;
固定于内腔内的内板,所述内板设有贯穿其两端面的通孔,所述拉杆穿过通孔,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内板的其中一个端面,所述内板与杆孔之间的内腔形成过渡空间;
设于穿孔侧壁的底槽,所述底槽与所述过渡空间连通;
设于拉杆侧表面的表面槽及设有第二螺孔的推板,其中一个所述联动杆与所述第二螺孔螺纹连接,所述推板穿过底槽,且推板的一端延伸至表面槽内;
设于拉杆内的推孔及与所述推孔滑动连接的推杆,所述推杆延伸至表面槽内,且推杆位于过渡空间内,所述推孔与第二插孔连通;
一端固定于推孔底壁的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推杆位于推孔内的端面;
一端固定于插杆位于推孔内的端面的拉绳,所述拉绳的另一端固定于推杆的侧表面;
设于推板顶端面的端面孔及与所述端面孔滑动连接的内杆,所述推杆(50)朝向推板的侧表面设有若干与所述内杆相匹配的表面孔;
设于内杆内的第三电磁铁及设于端面孔底部的第四电磁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的一种海底光缆敷设用漂浮装置,气囊未充气时,气囊完全收缩在放置槽内,当敷设船释放海底光缆过程中,工作人员将固定块放置于正在释放的海底光缆的一侧,并通过固定部将固定块固定于海底光缆上,然后该固定块随着释放的海底光缆向海面方向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再将后方的固定块放置在正在释放的海底光缆的一侧,并保持位置不便,这样由于在前方的固定块正在向海面方向运动,因此连接绳会被越拉越紧,进而使得拉杆向外运动,第一弹簧在受到拉杆的拉力逐步压缩的过程中,活动板逐渐靠近触发位置,在活动板运动到触发位置后,充气系统启动,快速的为气囊充气,使得气囊膨胀,在气囊膨胀到一定程度后,充气系统停止充气,这时,将后方的固定块通过固定部固定在海底光缆上,这样后方的固定块重复上述过程中,最终漂浮组件上的所有气囊最终都会被充气,并带着海底光缆漂浮在海面上,通过本装置,在敷设船释放海底光缆过程中,只需要人工将固定块放置在正在释放的海底光缆的一侧后,即可通过固定部将固定块固定在海底光缆上,并可通过充气系统对气囊充气,使得海底光缆在进入到海面时,能够漂浮,因此大大方便了气囊的安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卡板的轴测图;
图3为本发明中固定块与导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固定块和侧块的轴测图;
图5为本发明中联动板与拉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联动板的轴测图;
图7为本发明中固定块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中固定块的正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中活动板的正剖视图;
图10为图8中A处的放大图;
图11为图8中B处的放大图;
图12为本发明中插杆的侧视图;
图13为图9中C处的放大图;
图14为本发明中推板的局部剖视图;
图15为本发明中侧块处的剖视图。
图中标记为:
1、固定块;2、放置槽;3、气囊;4、连接绳;5、导板;6、第一滑槽;7、侧块;8、挡板;9、拉杆;10、第一弹簧;11、内腔;12、内壁槽;13、穿孔;14、第一螺孔;15、双头电机;16、联动杆;17、活动板;18、内板;19、联动板;20、通孔;21、底槽;22、推板;23、第二螺孔;24、表面槽;25、杆孔;26、第二侧槽;27、第一侧槽;28、刀槽;29、第二滑槽;30、移动板;31、刀片;32、第三螺孔;33、定位槽;34、第一侧孔;35、定位杆;36、表面孔;37、第一插孔;38、第二弹簧;39、压力传感器;40、滑板;41、永磁铁;42、第一电磁铁;43、延伸板;44、凸台;45、限位槽;46、第二电磁铁;47、第三弹簧;48、第二侧孔;49、限位杆;50、推杆;51、推孔;52、第四弹簧;53、第一卡槽;54、插杆;55、第三侧孔;56、第五弹簧;57、拉绳;58、气缸;59、连接板;60、扎带枪;61、滑块;62、抵持块;63、滑孔;64、第二插孔;65、第二卡槽;66、内嵌板;67、限制槽;68、表面孔;69、端面孔;70、内杆;71、第三电磁铁;72、第四电磁铁;73、卡板。
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发明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海底光缆敷设用漂浮装置,如图1、图4、图7、图8所示,包括气囊3及设于气囊3内的充气系统,充气系统用于为气囊3充气,漂浮装置还包括:
漂浮组件,其包括若干固定块1及设于相邻固定块1之间的连接绳4,固定块1的外侧设有用于放置气囊3的放置槽2;
用于将固定块1固定于正在释放的海底光缆上的固定部;
端部与连接绳4的一端固定连接的拉杆9,固定块1的内部设有内腔11,在相邻的固定块1之间,位于前方的固定块1朝向位于后方的固定块1的侧面设有杆孔25,连接绳4的另一端与位于后方的固定块1固定连接,拉杆9穿过杆孔25,且拉杆9延伸至内腔11内;
与内腔11滑动连接的活动板17,活动板17与拉杆9连接;
一端与活动板17的端面固定连接的第一弹簧10,第一弹簧10的另一端固定于内腔11内,内腔11内设有触发位置,第一弹簧10在受到拉杆9的拉力逐步压缩的过程中,活动板17逐渐靠近触发位置,活动板17运动到触发位置时,充气系统启动。
在本实施例中,气囊3未充气时,气囊3完全收缩在放置槽2内,当敷设船释放海底光缆过程中,工作人员将固定块1放置于正在释放的海底光缆的一侧,并通过固定部将固定块1固定于海底光缆上,然后该固定块1随着释放的海底光缆向海面方向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再将后方的固定块1放置在正在释放的海底光缆的一侧,并保持位置不便,这样由于在前方的固定块1正在向海面方向运动,因此连接绳4会被越拉越紧,进而使得拉杆9向外运动,第一弹簧10在受到拉杆9的拉力逐步压缩的过程中,活动板17逐渐靠近触发位置,在活动板17运动到触发位置后,充气系统启动,快速的为气囊3充气,使得气囊3膨胀,在气囊3膨胀到一定程度后,充气系统停止充气,这时,将后方的固定块1通过固定部固定在海底光缆上,这样后方的固定块1重复上述过程中,最终漂浮组件上的所有气囊3最终都会被充气,并带着海底光缆漂浮在海面上,通过本装置,在敷设船释放海底光缆过程中,只需要人工将固定块1放置在正在释放的海底光缆的一侧后,即可通过固定部将固定块1固定在海底光缆上,并可通过充气系统对气囊3充气,使得海底光缆在进入到海面时,能够漂浮,因此大大方便了气囊3的安装,在这里充气系统可以优选为放置在气囊3内部的叠氮化钠以及为引燃叠氮化钠的点火器,在活动板17运动到触发位置后,点火器通电为叠氮化钠提供高温,叠氮化钠迅速分解为氮气,从而使得气囊3膨胀,这与汽车安全气囊3的原理相似。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图3所示,漂浮装置还包括:
导板5及设于固定块1底部的滑块61,导板5设于海底光缆释放线路的一侧,且导板5的侧表面设有与滑块61相匹配的第一滑槽6,第一滑槽6贯穿导板5的两端,且海底光缆在释放时的其中一部分运动线路与第一滑槽6平行,这样在海底光缆释放过程中,将滑块61放置到第一滑槽6内,使得固定块1在未与海底光缆固定连接时,运动状态与海底光缆的运动状态相同,工作人员在操作时也更加方便;
设于放置槽2的开口处的挡板8,挡板8用于在气囊3未充气时,使得放置槽2内形成密闭空间,保证气囊3的稳定性,防止气囊3遭到损坏,挡板8采用可降解材料制成,这样在气囊3膨胀将挡板8破坏后,挡板8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分解。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漂浮组件设有两个,在两个漂浮组件全部通过固定部固定在释放的海底光缆上时,两个漂浮组件对称设置在释放的海底光缆两侧,固定部包括:
气缸58及侧表面与气缸58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连接板59,连接板59位于导板5的下方;
设于固定块1前后两侧的侧块7及设于连接板59的上表面的两个扎带枪60,两个扎带枪60之间的距离与固定块1上两个侧块7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相等,在固定块1运动到两个扎带枪60之间时,扎带枪60的扎带口位于对应的侧块7的正上方;
设于固定块1侧面的第一侧槽27及设于侧块7侧面的第二侧槽26,第一侧槽27和第二侧槽26位于同一侧,且两者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直线,第一侧槽27的直径和第二侧槽26的直径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在两个漂浮组件上的固定块1通过人工,将对应的滑块61放置到第一滑槽6后,由于前方固定块1已经固定在海底光缆上,因此将通过连接绳4拉动后方的固定块1同时沿着第一滑槽6滑动,在这个过程中,海底光缆穿过第一侧槽27和第二侧槽26,当固定块1运动到两个扎带枪60之间时,气缸58启动,快速带动连接板59向上运动,同时通过外力,将固定块1的位置固定,在侧块7进入到对应的扎带枪60的扎带口内后,扎带枪60启动,通过扎带将侧块7固定在海底光缆上,这样固定块1即可固定在海底光缆上,完成后,松开固定块1即可,在扎带过程中,由于固定块1处于位置不变状态,因此,连接绳4将会拉动拉杆9,使得活动板17最终运动到触发位置,使得前方的固定块1中的气囊3充气。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漂浮装置还包括设于连接板59的上表面的抵持块62,抵持块62用于在侧块7和释放的海底光缆进入到扎带枪60的扎带口内时,对固定块1施加向上的压力,使得固定块1由运动状态转化为静止状态。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图7、图8、图9、图10所示,漂浮装置还包括:
设于活动板17上的滑孔63,滑孔63贯穿活动板17的两端面,且拉杆9穿过滑孔63,第一弹簧10套接于拉杆9,在连接绳4未受到拉力时,拉杆9位于内腔11内的端面与内腔11的侧壁接触;
定位杆35及设于滑孔63侧壁的第一侧孔34,定位杆35与第一侧孔34滑动连接,活动板17的两端面对称设有第一插孔37,且第一插孔37与第一侧孔34连通,定位杆35设有贯穿其侧表面的表面孔36,表面孔36与第一插孔37连通;
设于拉杆9侧表面的定位槽33,定位槽33与定位杆35相对应,在活动板17运动至触发位置之前,定位杆35的一端位于定位槽33内;
一端固定于第一侧孔34顶壁的第二弹簧38,第二弹簧38的另一端固定于定位杆35位于第一侧孔34内的端面;
设于内腔11侧壁的内壁槽12、一端与内壁槽12滑动连接的滑板40及一端与滑板40的侧面固定连接的延伸板43,延伸板43与拉杆9的中轴线平行;
设于延伸板43背向拉杆9的侧面的凸台44,凸台44呈半圆球形,且凸台44与延伸板43的连接处采用圆弧过渡;
设于滑板40内的永磁铁41,永磁铁41用于对内壁槽12靠近杆孔25的端部产生吸力,且在滑板40与内壁槽12靠近杆孔25的端部接触时,凸台44所在的位置为触发位置;
设于活动板17背向杆孔25的端面的压力传感器39,压力传感器39与充气系统电性连接;
设于内腔11的内侧壁的内嵌板66,内嵌板66的另一端与设于拉杆9侧表面的限制槽67滑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在连接绳4未收到拉力或受到比较小的拉力时,压力传感器39均远离内腔11的侧壁,这样压力传感器39将无法感受到压力,因此可以保证充气系统不会启动,当前方的固定块1固定在海底光缆,并随着海底光缆靠近海面时,后方的固定块1正好处于扎带过程中,此时后方的固定块1将会保持位置不变,因此连接绳4逐渐绷紧,从而使得拉杆9逐渐带动活动板17靠近触发位置,在活动板17靠近触发位置时,首先延伸板43穿过第一插孔37进入到表面孔36中,并穿过另一个第一插孔37,然后凸台44逐渐进入到表面孔36内,这样,凸台44将会逐渐推动定位杆35克服第二弹簧38的弹力向远离定位槽33的方向运动,当凸台44完全进入到表面孔36内后,定位杆35也正好运动到触发位置,此时定位杆35完全脱离定位槽33,由于第一弹簧10已经被压缩,因此将会推动活动板17向反方向运动,这样最终在第一弹簧10的弹力下,使得压力传感器39与内腔11之间产生碰撞,压力传感器39将感受到压力,这样充气系统启动,在这里,内嵌板66起到一个限制拉杆9向外部运动的作用,避免活动板17在定位杆35脱离定位槽33后,拉杆9被连接绳4的拉力被拉出到内腔11的外部,在拉杆9被拉出一端距离后,内嵌板66的端部将会被限制槽67的端部阻止。
由于永磁铁41的磁力以及凸台44和表面孔36之间的摩擦力,活动板17在反向运动时有可能会带动延伸板43一起运动,此时活动板17将需要克服永磁铁41的磁力,使得延伸板43一起运动,也有可能永磁铁41的磁力比较大,使得凸台44脱离表面孔36,这样定位杆35将会与拉杆9表面之间产生摩擦力,两种情况下都会对活动板17正常的方向运动有影响,可能会造成压力传感器39无法正常与内腔11的侧壁接触,因此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图7、图8、图9、图10、图13所示,漂浮装置还包括:
限位杆49,第一插孔37朝向拉杆9的侧壁设有第二侧孔48,限位杆49与第二侧孔48滑动连接;
一端固定于第二侧孔48顶壁的第三弹簧47,第三弹簧47的另一端固定于限位杆49位于第二侧孔48内的端面;
设于第二侧孔48顶壁内的第二电磁铁46;
设于延伸板43背向拉杆9的侧面的限位槽45,限位槽45与限位杆49相对应,限位杆49位于第二侧孔48外部的端部的边缘设有第一倾斜平面,第一倾斜平面朝向延伸板43;
设于内壁槽12靠近杆孔25的端部内的第一电磁铁42。
在本实施例中,在凸台44完全进入到表面孔36内后,限位杆49的一端也会在第三弹簧47的作用下进入到限位槽45内,此时定位杆35完全脱离定位槽33,同时第一电磁铁42得电,使得第一电磁铁42和永磁铁41之间产生排斥力,从而使得活动板17在反向运动时更加顺畅,另外在固定块1漂浮在海面时,可能由于海面的风浪,使得连接拉绳57绷紧,再次拉动拉杆9,由于延伸板43跟随活动板17一起运动,因此定位杆35不会再次进入到定位槽33中,避免压力传感器39再次碰撞,从而再次充气,如果充气系统是叠氮化钠,可以避免点火器多次点火,使得气囊3有被烧毁的风险,在这里,回收漂浮组件后,通过外力,使得拉杆9的端部与内腔11朝向杆孔25的侧壁接触,此时由于定位杆35端部与拉杆9侧表面的摩擦力,使得第一弹簧10无法恢复原位,此时第一电磁铁42得电,使其与永磁铁41产生相互吸引的力,带动活动板17恢复原位,这是定位杆35的端部重新进入到定位槽33内,然后第二电磁铁46得电,使得限位杆49脱离限位槽45,完成后,第一电磁铁42再次得电,使其与永磁铁41产生相互吸引的力,使得延伸板43恢复原位,这样固定块1即可在将气囊3内气体放出后再次利用。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图5、图7、图8所示,漂浮装置还包括:
设于固定块1内的穿孔13,穿孔13贯穿固定块1的前后侧面;
联动杆16及设于穿孔13内的双头电机15,双头电机15的两个输出轴均连接有联动杆16,联动杆16与侧块7相对应,且联动杆16延伸至对应的侧块7内;
设于联动杆16上的分离组件,分离组件用于在联动杆16转动时,使得固定块1与释放的海底光缆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当海底光缆与岸上的设备连接完毕后,需要拆除气囊3,此时双头电机15启动,通过联动杆16带动分离组件转动,使得固定块1与海底光缆分离,这是,海底光缆将会沉入海底。
在这里,如图7、图8所示,分离组件是设于侧块7朝向固定块1的侧面的第一螺孔14,联动杆16与第一螺孔14螺纹连接。当双头电机15启动后,通过联动杆16,使得侧块7远离固定块1,当联动杆16脱离第一螺孔14后,固定块1与海底光缆分离。
还介绍另一种分离组件,如图15所示,分离组件包括:
设于侧块7外侧面的刀槽28及位于刀槽28内的移动板30,移动板30的底部与设于刀槽28底侧壁的第二滑槽29滑动连接,联动杆16与设于移动板30的第三螺孔32螺纹连接;
设于移动板30顶端的刀片31,刀片31延伸至刀槽28的外部。
在本实施例中,当联动杆16转动时,刀片31逐渐靠近扎带,从而将扎带隔断,这样固定块1也会与海底光缆分离。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图7、图8、图11、图12、图13所示,漂浮装置还包括:
联动板19及设于连接板59上的卡板73,联动板19的侧面设有两个第一卡槽53,卡板73的上表面设有用于放置联动板19的第二卡槽65,在不同漂浮组件中对称的两个固定块1运动至连接板59的正上方时,第一卡槽53正对于对应的拉杆9位于内腔11外部的端部;
设于拉杆9侧表面内的第二插孔64及与第二插孔64滑动连接的插杆54,在滑块61位于第一滑槽6内时,插杆54的中轴线与放置在第二卡槽65内的联动板19的上表面平行;
设于第一卡槽53内侧壁的第三侧孔55,第三侧孔55与插杆54相对应,插杆54位于第二插孔64外部的端部的下边缘设有第二倾斜平面,第二倾斜平面朝向第一卡槽53;
位于第二插孔64内的第五弹簧56,第五弹簧56的一端固定于第二插孔64内的底部,第五弹簧56的另一端固定于插杆54位于第二插孔64内的端面;
固定于内腔11内的内板18,内板18设有贯穿其两端面的通孔20,拉杆9穿过通孔20,第一弹簧10的另一端固定于内板18的其中一个端面,内板18与杆孔25之间的内腔11形成过渡空间;
设于穿孔13侧壁的底槽21,底槽21与过渡空间连通;
设于拉杆9侧表面的表面槽24及设有第二螺孔23的推板22,其中一个联动杆16与第二螺孔23螺纹连接,推板22穿过底槽21,且推板22的一端延伸至表面槽24内;
设于拉杆9内的推孔51及与推孔51滑动连接的推杆50,推杆50延伸至表面槽24内,且推杆50位于过渡空间内,推孔51与第二插孔64连通;
一端固定于推孔51底壁的第四弹簧52,第四弹簧52的另一端固定于推杆50位于推孔51内的端面;
一端固定于插杆54位于推孔51内的端面的拉绳57,拉绳57的另一端固定于推杆50的侧表面;
设于推板22顶端面的端面孔69及与端面孔69滑动连接的内杆70,推杆50朝向推板22的侧表面设有若干与内杆70相匹配的表面孔68;
设于内杆70内的第三电磁铁71及设于端面孔69底部的第四电磁铁72。
海底光缆在敷设过程中,海底光缆在海浪的作用下,可能不会以笔直的线路运动,由于有两个漂浮组件,在两个漂浮组件中的固定块1成对的固定在海底光缆上,并跟随海底光缆运动时,如果在后方的固定块1处于位置不变的情况,且此时海底光缆随着海浪产生一定程度的弯曲,这时,很可能造成两个连接绳4的拉力不一样,有可能造成其中一个气囊3先被充气,由于充气速度很快,因此对海底光缆又会快速的向反方向弯曲,这种容易损坏光纤,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当两个漂浮组件中的固定块1分别放置在对应的导板5后,将一个联动板19放置到第二卡槽65内,当固定块1在导板5上被固定后,气缸58推动联动板19向上运动,并在侧块7进入到扎带枪60的扎带口过程中,由于第二倾斜平面的作用,使得插杆54的一端进入到第三侧孔55内,这样在联动板19的作用下,使得两个固定块1中的拉杆9运动状态相同,保证两个气囊3同时充气,在需要使得固定块1与海底光缆分离时,首先使得侧块7与海底光缆分离,完成后,拉杆9处于可自由滑动的状态,在联动杆16转动过程中,由于第三电磁铁71和第四电磁铁72得电产生相互吸引的力,使得内杆70收缩在端面孔69内,可带动推板22滑动,在推板22滑动到靠近内板20的位置后,第三电磁铁71和第四电磁铁72得电产生相互排斥的力,使得内杆70的顶部与推杆50的侧表面接触,然后联动杆16反向运动,在内杆70进入到其中一个表面孔68的内部后,将会带动推杆50和拉杆9向内腔11的外部运动一段距离,完成后,再次使得推板22运动到靠近内板20的位置,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拉杆9在内嵌板66的作用下无法再次向内腔11的外部运动时,再次使得推板22运动到靠近内板20的位置,然后在内杆70进入到其中一个表面孔68的内部后,此时联动杆16带动推板22向杆孔25方向运动,从而推杆50推动推杆50克服第四弹簧52的弹力运动,这样推杆50将会通过拉绳57使得插杆54最终脱离第三侧孔55,使得固定块1可以正常与海底光缆分离。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发明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本发明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海底光缆敷设用漂浮装置,包括气囊(3)及设于所述气囊(3)内的充气系统,所述充气系统用于为气囊(3)充气,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装置还包括:
漂浮组件,其包括若干固定块(1)及设于相邻所述固定块(1)之间的连接绳(4),所述固定块(1)的外侧设有用于放置气囊(3)的放置槽(2);
用于将固定块(1)固定于正在释放的海底光缆上的固定部;
端部与所述连接绳(4)的一端固定连接的拉杆(9),所述固定块(1)的内部设有内腔(11),在相邻的固定块(1)之间,位于前方的固定块(1)朝向位于后方的固定块(1)的侧面设有杆孔(25),所述连接绳(4)的另一端与位于后方的固定块(1)固定连接,所述拉杆(9)穿过所述杆孔(25),且拉杆(9)延伸至内腔(11)内;
与内腔(11)滑动连接的活动板(17),所述活动板(17)与拉杆(9)连接;
一端与活动板(17)的端面固定连接的第一弹簧(10),所述第一弹簧(10)的另一端固定于内腔(11)内,所述内腔(11)内设有触发位置,所述第一弹簧(10)在受到拉杆(9)的拉力逐步压缩的过程中,活动板(17)逐渐靠近触发位置,所述活动板(17)运动到触发位置时,所述充气系统启动;
所述漂浮装置还包括:
设于活动板(17)上的滑孔(63),所述滑孔(63)贯穿活动板(17)的两端面,且拉杆(9)穿过滑孔(63),所述第一弹簧(10)套接于拉杆(9),在连接绳(4)未受到拉力时,所述拉杆(9)位于内腔(11)内的端面与内腔(11)的侧壁接触;
定位杆(35)及设于滑孔(63)侧壁的第一侧孔(34),所述定位杆(35)与所述第一侧孔(34)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板(17)的两端面对称设有第一插孔(37),且所述第一插孔(37)与第一侧孔(34)连通,所述定位杆(35)设有贯穿其侧表面的表面孔(36),所述表面孔(36)与第一插孔(37)连通;
设于拉杆(9)侧表面的定位槽(33),所述定位槽(33)与定位杆(35)相对应,在所述活动板(17)运动至触发位置之前,所述定位杆(35)的一端位于定位槽(33)内;
一端固定于第一侧孔(34)顶壁的第二弹簧(38),所述第二弹簧(38)的另一端固定于定位杆(35)位于第一侧孔(34)内的端面;
设于内腔(11)侧壁的内壁槽(12)、一端与所述内壁槽(12)滑动连接的滑板(40)及一端与所述滑板(40)的侧面固定连接的延伸板(43),所述延伸板(43)与拉杆(9)的中轴线平行;
设于延伸板(43)背向拉杆(9)的侧面的凸台(44),所述凸台(44)呈半圆球形,且凸台(44)与延伸板(43)的连接处采用圆弧过渡;
设于滑板(40)内的永磁铁(41),所述永磁铁(41)用于对内壁槽(12)靠近杆孔(25)的端部产生吸力,且在滑板(40)与内壁槽(12)靠近杆孔(25)的端部接触时,所述凸台(44)所在的位置为触发位置;
设于活动板(17)背向杆孔(25)的端面的压力传感器(39),所述压力传感器(39)与充气系统电性连接;
设于内腔(11)的内侧壁的内嵌板(66),所述内嵌板(66)的另一端与设于拉杆(9)侧表面的限制槽(67)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底光缆敷设用漂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装置还包括:
导板(5)及设于固定块(1)底部的滑块(61),所述导板(5)设于海底光缆释放线路的一侧,且导板(5)的侧表面设有与滑块(61)相匹配的第一滑槽(6),所述第一滑槽(6)贯穿导板(5)的两端,且海底光缆在释放时的其中一部分运动线路与第一滑槽(6)平行;
设于放置槽(2)的开口处的挡板(8),所述挡板(8)用于在气囊(3)未充气时,使得放置槽(2)内形成密闭空间,所述挡板(8)采用可降解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底光缆敷设用漂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组件设有两个,在两个漂浮组件全部通过固定部固定在释放的海底光缆上时,两个漂浮组件对称设置在释放的海底光缆两侧,所述固定部包括:
气缸(58)及侧表面与所述气缸(58)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连接板(59),所述连接板(59)位于导板(5)的下方;
设于固定块(1)前后两侧的侧块(7)及设于所述连接板(59)的上表面的两个扎带枪(60),两个所述扎带枪(60)之间的距离与固定块(1)上两个所述侧块(7)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相等,在所述固定块(1)运动到两个扎带枪(60)之间时,所述扎带枪(60)的扎带口位于对应的侧块(7)的正上方;
设于固定块(1)侧面的第一侧槽(27)及设于侧块(7)侧面的第二侧槽(26),所述第一侧槽(27)和第二侧槽(26)位于同一侧,且两者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直线,所述第一侧槽(27)的直径和第二侧槽(26)的直径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底光缆敷设用漂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装置还包括设于连接板(59)的上表面的抵持块(62),所述抵持块(62)用于在侧块(7)和释放的海底光缆进入到扎带枪(60)的扎带口内时,对固定块(1)施加向上的压力,使得固定块(1)由运动状态转化为静止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底光缆敷设用漂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装置还包括:
限位杆(49),所述第一插孔(37)朝向拉杆(9)的侧壁设有第二侧孔(48),所述限位杆(49)与所述第二侧孔(48)滑动连接;
一端固定于第二侧孔(48)顶壁的第三弹簧(47),所述第三弹簧(47)的另一端固定于限位杆(49)位于第二侧孔(48)内的端面;
设于第二侧孔(48)顶壁内的第二电磁铁(46);
设于延伸板(43)背向拉杆(9)的侧面的限位槽(45),所述限位槽(45)与限位杆(49)相对应,所述限位杆(49)位于第二侧孔(48)外部的端部的边缘设有第一倾斜平面,所述第一倾斜平面朝向延伸板(43);
设于内壁槽(12)靠近杆孔(25)的端部内的第一电磁铁(42)。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底光缆敷设用漂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装置还包括:
设于固定块(1)内的穿孔(13),所述穿孔(13)贯穿固定块(1)的前后侧面;
联动杆(16)及设于穿孔(13)内的双头电机(15),所述双头电机(15)的两个输出轴均连接有所述联动杆(16),所述联动杆(16)与侧块(7)相对应,且联动杆(16)延伸至对应的侧块(7)内;
设于联动杆(16)上的分离组件,所述分离组件用于在联动杆(16)转动时,使得固定块(1)与释放的海底光缆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海底光缆敷设用漂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组件是设于侧块(7)朝向固定块(1)的侧面的第一螺孔(14),所述联动杆(16)与所述第一螺孔(14)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海底光缆敷设用漂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组件包括:
设于侧块(7)外侧面的刀槽(28)及位于所述刀槽(28)内的移动板(30),所述移动板(30)的底部与设于刀槽(28)底侧壁的第二滑槽(29)滑动连接,所述联动杆(16)与设于移动板(30)的第三螺孔(32)螺纹连接;
设于移动板(30)顶端的刀片(31),所述刀片(31)延伸至刀槽(28)的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海底光缆敷设用漂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装置还包括:
联动板(19)及设于连接板(59)上的卡板(73),所述联动板(19)的侧面设有两个第一卡槽(53),所述卡板(73)的上表面设有用于放置联动板(19)的第二卡槽(65),在不同漂浮组件中对称的两个所述固定块(1)运动至连接板(59)的正上方时,所述第一卡槽(53)正对于对应的拉杆(9)位于内腔(11)外部的端部;
设于拉杆(9)侧表面内的第二插孔(64)及与所述第二插孔(64)滑动连接的插杆(54),在所述滑块(61)位于第一滑槽(6)内时,所述插杆(54)的中轴线与放置在第二卡槽(65)内的联动板(19)的上表面平行;
设于第一卡槽(53)内侧壁的第三侧孔(55),所述第三侧孔(55)与插杆(54)相对应,所述插杆(54)位于第二插孔(64)外部的端部的下边缘设有第二倾斜平面,所述第二倾斜平面朝向第一卡槽(53);
位于第二插孔(64)内的第五弹簧(56),所述第五弹簧(56)的一端固定于第二插孔(64)内的底部,第五弹簧(56)的另一端固定于插杆(54)位于第二插孔(64)内的端面;
固定于内腔(11)内的内板(18),所述内板(18)设有贯穿其两端面的通孔(20),所述拉杆(9)穿过通孔(20),所述第一弹簧(10)的另一端固定于内板(18)的其中一个端面,所述内板(18)与杆孔(25)之间的内腔(11)形成过渡空间;
设于穿孔(13)侧壁的底槽(21),所述底槽(21)与所述过渡空间连通;
设于拉杆(9)侧表面的表面槽(24)及设有第二螺孔(23)的推板(22),其中一个所述联动杆(16)与所述第二螺孔(23)螺纹连接,所述推板(22)穿过底槽(21),且推板(22)的一端延伸至表面槽(24)内;
设于拉杆(9)内的推孔(51)及与所述推孔(51)滑动连接的推杆(50),所述推杆(50)延伸至表面槽(24)内,且推杆(50)位于过渡空间内,所述推孔(51)与第二插孔(64)连通;
一端固定于推孔(51)底壁的第四弹簧(52),所述第四弹簧(52)的另一端固定于推杆(50)位于推孔(51)内的端面;
一端固定于插杆(54)位于推孔(51)内的端面的拉绳(57),所述拉绳(57)的另一端固定于推杆(50)的侧表面;
设于推板(22)顶端面的端面孔(69)及与所述端面孔(69)滑动连接的内杆(70),所述推杆(50)朝向推板(22)的侧表面设有若干与所述内杆(70)相匹配的表面孔(68);
设于内杆(70)内的第三电磁铁(71)及设于端面孔(69)底部的第四电磁铁(72)。
CN202310720360.8A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海底光缆敷设用漂浮装置 Active CN1164828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20360.8A CN116482823B (zh)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海底光缆敷设用漂浮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20360.8A CN116482823B (zh)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海底光缆敷设用漂浮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82823A CN116482823A (zh) 2023-07-25
CN116482823B true CN116482823B (zh) 2023-08-25

Family

ID=87219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20360.8A Active CN116482823B (zh)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海底光缆敷设用漂浮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828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26174B (zh) * 2024-01-04 2024-03-19 江苏通光海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复合海底电缆敷设用漂浮带安装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41079A (en) * 1983-01-27 1985-09-10 Western Geophysical Company Of America Marine streamer cable recovery system
US5404339A (en) * 1994-02-25 1995-04-04 Concord Technologies Inc. Retriever for a seismic streamer cable
FR2721157A1 (fr) * 1994-06-10 1995-12-15 Thomson Csf Système de transmission de données entre un véhicule sous-marin autonome et un bâtiment de surface.
CN203894453U (zh) * 2014-06-03 2014-10-22 天津宏基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海底光缆托升器
CN209658768U (zh) * 2019-01-31 2019-11-19 江阴市福达船舶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高负载海底布缆装置
CN210295954U (zh) * 2019-06-12 2020-04-10 惠安源和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可漂浮的水上电缆
CN211208021U (zh) * 2019-12-03 2020-08-07 陈祖炳 一种浮水电缆
CN215220303U (zh) * 2021-07-22 2021-12-17 苏州福尔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式新型漂浮线
CN115954147A (zh) * 2022-12-23 2023-04-11 孙爱华 一种具有防割裂加强结构的电缆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41079A (en) * 1983-01-27 1985-09-10 Western Geophysical Company Of America Marine streamer cable recovery system
US5404339A (en) * 1994-02-25 1995-04-04 Concord Technologies Inc. Retriever for a seismic streamer cable
FR2721157A1 (fr) * 1994-06-10 1995-12-15 Thomson Csf Système de transmission de données entre un véhicule sous-marin autonome et un bâtiment de surface.
CN203894453U (zh) * 2014-06-03 2014-10-22 天津宏基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海底光缆托升器
CN209658768U (zh) * 2019-01-31 2019-11-19 江阴市福达船舶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高负载海底布缆装置
CN210295954U (zh) * 2019-06-12 2020-04-10 惠安源和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可漂浮的水上电缆
CN211208021U (zh) * 2019-12-03 2020-08-07 陈祖炳 一种浮水电缆
CN215220303U (zh) * 2021-07-22 2021-12-17 苏州福尔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式新型漂浮线
CN115954147A (zh) * 2022-12-23 2023-04-11 孙爱华 一种具有防割裂加强结构的电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82823A (zh) 2023-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482823B (zh) 一种海底光缆敷设用漂浮装置
KR101240313B1 (ko) 충격 시험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충격 시험 방법
CN110104161B (zh) 折叠尾翼展开机构及其展开方法
CN111526276B (zh) 一种在遭受破坏之后可以迅速回撤的监控设备
CN106064675B (zh) 用于撤离滑梯的软套释放机制
EP0150526B1 (en) Sonobuoy retaining and release apparatus
CN111186754A (zh) 上飘下垫式安防电梯及其安防方法
CN108100193B (zh) 一种海洋调查设备应急数据保全系统
CN115675908A (zh) 气动轨道弹射飞行器发射机构
CN108313320A (zh) 一种移动式无人机停歇平台
US3532375A (en) Harpoon
US7182013B1 (en) Umbilical retraction assembly and method
KR970075011A (ko) 평헬드 인출 방법 및 그 장치, 평헬드 분리 방법 및 그 기구, 드로퍼 인출방법 및 그 장치, 및 드로퍼 분리 방법 및 그 기구
CN111106716A (zh) 一种电动机外壳漏电保护装置
CN117526174B (zh) 一种光纤复合海底电缆敷设用漂浮带安装装置
CN220843705U (zh) 一种飞镖便携盒
CN214690922U (zh) 一种蓄电池软件检测装置用存放盒
JP4712511B2 (ja) 接続及び分離装置
CN114244005B (zh) 一种内置驱动的无刷马达
CN114420577B (zh) 一种新型集成电路芯片金丝键合设备
CN214296476U (zh) 一种适用于临近空间气象探测设备的降落伞装置
CN213229127U (zh) 一种携带充气救生圈的无人机
US11104405B1 (en) Deep water buoyancy device
CN117602010B (zh) 脱钩器组件以及应用其的有缆水下机器人自动脱钩器
CN217637952U (zh) 一种锁扣疲劳测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16

Address after: No. 1202, Minhai Road, Baochang Town, Haimen District,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6156

Patentee after: JIANGSU TONGGUANG MARINE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JIANGSU TONGGUANG ELECTRONIC WIRE & CABLE Corp.,Ltd.

Address before: No. 1202, Minhai Road, Baochang Town, Haimen District,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6000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TONGGUANG MARINE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