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78267A - 可与底物结合的蛋白序列在制备抑制纤维蛋白组装的产品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可与底物结合的蛋白序列在制备抑制纤维蛋白组装的产品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78267A
CN116478267A CN202211357807.1A CN202211357807A CN116478267A CN 116478267 A CN116478267 A CN 116478267A CN 202211357807 A CN202211357807 A CN 202211357807A CN 116478267 A CN116478267 A CN 1164782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rinogen
protein
amino acid
fgl1
related prote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5780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咸池
刘雯
丁建平
石雨
徐曙彤
徐建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enter for Excellence in Molecular Cell Science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enter for Excellence in Molecular Cell Science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enter for Excellence in Molecular Cell Science of CAS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Publication of CN116478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7826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2776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4093915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4/00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K14/435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C07K14/475Growth factors; Growth regul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ctive ingredi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K31/00 - A61K41/00
    • A61K45/06Mixtures of active ingredients without chemical characterisation, e.g. antiphlogistics and cardiac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62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 protein, peptide or polyamino acid
    • A61K47/64Drug-peptide, drug-protein or drug-polyamino acid conjugates, i.e.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 peptide, protein or polyamino acid which is covalently bonded or complexed to a therapeutically active ag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62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 protein, peptide or polyamino acid
    • A61K47/64Drug-peptide, drug-protein or drug-polyamino acid conjugates, i.e.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 peptide, protein or polyamino acid which is covalently bonded or complexed to a therapeutically active agent
    • A61K47/644Transferrin, e.g. a lactoferrin or ovotransferr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genetic material which is inserted into cells of the living body to treat genetic diseases; Gene therapy
    • A61K48/00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genetic material which is inserted into cells of the living body to treat genetic diseases; Gene therapy characterised by an aspect of the 'active' part of the composition delivered, i.e. the nucleic acid deliver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7/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blood or the extracellular fluid
    • A61P7/02Antithrombotic agents; Anticoagulants; Platelet aggregation inhibi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5/00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DNA or RNA concerning genetic engineering, vectors, e.g. plasmids, or their isolation, 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Use of hosts therefor
    • C12N15/09Recombinant DNA-technology
    • C12N15/63Introduction of foreign genetic material using vectors; Vectors; Use of hosts therefor; Regulation of expression
    • C12N15/79Vectors or expre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ukaryotic hosts
    • C12N15/85Vectors or expre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ukaryotic hosts for animal cel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epti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Diabet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可与底物GPRP肽段结合的氨基酸序列的蛋白、含有此氨基酸序列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以及其纤维原蛋白结构域(FD),并且单独的FD结构域蛋白也具有与FGL1相同或类似的功能。FGL1和FD可以通过竞争纤维蛋白底物结合口袋,从而抑制血栓形成过程中纤维蛋白的组装,通过突变,可以使其具有更强的底物亲和力,能够有效增强血栓治疗药物的使用效果。

Description

可与底物结合的蛋白序列在制备抑制纤维蛋白组装的产品中 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本发明涉及可与底物结合的蛋白序列、包含有此蛋白序列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及其活性结构域在制备抑制纤维蛋白组装的产品中的应用。
技术背景
血栓是血流在心血管系统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在可变的流体依赖型(variable flow dependent patterns)中,血栓由不溶性纤维蛋白,沉积的血小板,积聚的白细胞和陷入的红细胞组成。血栓形成是由一组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多因素变化过程。临床常见的血栓患者,最主要的特点有家族遗传性,反复发作性,症状严重性,血栓形成部位异常性,以及发病时间年轻化。抗血栓疗法是运用溶栓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剂来抑制血栓的形成或分解已形成的血栓。
抗血栓药可分为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聚集药和溶血栓药三大类:
A、抗凝血药(anticoagulants)是一类干扰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的药物,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B、抗血小板聚集药分为三代:阿司匹林为第一代,噻氯匹啶为第二代,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为第三代。其中,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问世是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C、凝血中形成的纤维蛋白,可经纤溶酶作用从精氨酸-赖氨酸键上分解成可溶性产物,使血栓溶解。纤维蛋白溶解药(fibrinolytic drugs)激活纤溶酶而促进纤溶,也称溶栓药(thrombolytic drugs),用于治疗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第一代的溶栓药链激酶(SK)和尿激酶(UK)至今仍然是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品种,随着尿激酶原(Pro-UK)等新一代溶栓药的问世,这类药物正在临床逐渐推广应用。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又称为血纤维蛋白原)是由肝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糖蛋白(α2β2γ2),是参与凝血和止血过程中的重要蛋白纤维蛋白。是在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切除血纤蛋白原中的血纤肽A和B而生成的单体蛋白质。高纤维蛋白原是各种血栓性疾病重要危险因素,在临床中被认为是疾病状态的标志物。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局限性,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含有可与底物GPRP肽段结合的氨基酸序列的蛋白、含有此氨基酸序列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ibrinogen like protein1,简称FGL1)以及其纤维原蛋白结构域(fibrinogen domain of FGL1,简称FD),其与现有的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可以通过竞争纤维蛋白γ亚基与血纤肽A结合,从而抑制血栓形成过程中纤维蛋白组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个发明点是提供了一种蛋白,所述蛋白含有可与底物GPRP肽段结合的氨基酸序列,氨基酸序列的结构为:色氨酸—AAn1—酪氨酸—AAn2—半胱氨酸—AAn3—谷氨酸—天冬氨酸—AAn4—半胱氨酸—组氨酸—AAn5—天冬氨酸—AAn6—酪氨酸—AAn7—色氨酸,其中,AA为氨基酸,n1-n7为氨基酸数量,n1=16-18个,n2=2-4个,n3=1-3个,n4=7-9个,n5=16-18个,n6=4-6个,n7=3-5个。
优选的,所述氨基酸数量n1=17个,n2=3个,n3=2个,n4=8个,n5=17个,n6=5个,n7=4个。
也即是,氨基酸序列的结构为:色氨酸—17个氨基酸—酪氨酸—3个氨基酸—半胱氨酸—2个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8个氨基酸—半胱氨酸—组氨酸—17个氨基酸—天冬氨酸—5个氨基酸—酪氨酸—4个氨基酸—色氨酸。
表明了色氨酸与酪氨酸之间连接有任意的17个氨基酸,酪氨酸与半胱氨酸之间连接有任意的3个氨基酸,半胱氨酸与谷氨酸之间连接有任意的2个氨基酸,谷氨酸与天冬氨酸之间直接连接,天冬氨酸与另一半胱氨酸之间连接有任意的8个氨基酸,另一半胱氨酸与组氨酸之间直接相连,组氨酸与另一天冬氨酸之间连接有任意的17个氨基酸,另一天冬氨酸与另一酪氨酸之间连接有任意的5个氨基酸,另一酪氨酸与另一色氨酸之间连接有任意的4个氨基酸。
此蛋白所包含的可与底物GPRP肽段结合的氨基酸序列,在保证此氨基酸序列关键位点存在以及结构相同或80%相同的情况下,氨基酸序列中的AA可以为任意的功能性氨基酸,采用不同功能的AA,也将会给所述蛋白带来不同的复合功效;同时,对此蛋白氨基酸序列中的某些关键位点进行突变,也有可能实现增强其抑制血栓形成功能的效果,如204位和/或269位色氨酸突变为丙氨酸的情形下,突变体对聚集的纤维蛋白的裂解相比于不突变形态下,明显有所增强(如图27所示)。
具体到本发明所提供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中,氨基酸序列即为204位色氨酸,222位酪氨酸,226位半胱氨酸,229位谷氨酸,230位天冬氨酸,239位半胱氨酸,240位组氨酸,258位天冬氨酸,264位酪氨酸,269位色氨酸。
上述的氨基酸序列中所列出的氨基酸位点,为可与底物GPRP(Gly-Pro-Arg-Pro)肽段相结合的关键性氨基酸位点,氨基酸序列能够通过这些关键氨基酸位点以疏水键、氢键或盐键特异性、竞争性的与底物GPRP相结合,如图26所示,其竞争性的占据了可与血纤肽A结合的结合位点,从而通过抑制纤维蛋白的组装、抑制了纤维蛋白的活性,实现了抑制血栓形成或减缓血栓形成进度的效果。
进一步的,上述的蛋白,所述蛋白含有可与底物GPRP肽段结合的氨基酸序列,氨基酸序列的结构为:色氨酸—AA(n1')—天冬氨酸—AA—天冬氨酸—AA—天冬氨酸—AA—酪氨酸—AAn2—半胱氨酸—AAn3—谷氨酸—天冬氨酸—AAn4—半胱氨酸—组氨酸—AAn5—天冬氨酸—AAn6—酪氨酸—AAn7—色氨酸,其中,AA为氨基酸,n1'-n7为氨基酸数量,n1'比n1减少6个,即n1'=10-12个,n2=2-4个,n3=1-3个,n4=7-9个,n5=16-18个,n6=4-6个,n7=3-5个;优选地,所述氨基酸数量n1'=11个,n2=3个,n3=2个,n4=8个,n5=17个,n6=5个,n7=4个。
本发明的第二个发明点是提供了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为如下任意一项所示的蛋白质并包含有前述的氨基酸序列:
(a1)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即SEQ ID No.1)或SEQ ID No.1的第48-290位(即SEQ ID No.3)所示的蛋白质;
(a2)将SEQ ID No.1或SEQ ID No.1的第48-290位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质;
(a3)与(a1)-(a2)中任一所限定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9%以上、95%以上、90%以上、85%以上或者80%以上同源性且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质;
(a4)在(a1)-(a3)中任一所限定的蛋白质的N端和/或C端连接标签后得到的融合蛋白。
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包含纤维原蛋白结构域蛋白(FD),并且单独FD结构域蛋白也具有与FGL1相同的或类似的功能;其中,FGL1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No.1所示,单独FD结构域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 No.1的第48-290位所示。
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的氨基酸序列如下所示,SEQ ID No.1:
LEDCAQEQMRLRAQVRLLETRVKQQQVKIKQLLQENEVQFLDKGDENTVIDLGSKRQYADCSEIFNDGYKLSGFYKIKPLQSPAEFSVYCDMSDGGGWTVIQRRSDGSENFNRGWKDYENGFGNFVQKHGEYWLGNKNLHFLTTQEDYTLKIDLADFEKNSRYAQYKNFKVGDEKNFYELNIGEYSGTAGDSLAGNFHPEVQWWASHQRMKFSTWDRDHDNYEGNCAEEDQSGWWFNRCHSANLNGVYYSGPYTAKTDNGIVWYTWHGWWYSLKSVVMKIRPNDFIPNVI。
上述序列(斜体加粗部分)中,关键氨基酸位点是固定的,其余氨基酸位点可以产生突变,但突变并非是无穷尽且随意的,其至少要遵循以下2条规则:
1)、性质相反的氨基酸突变是不包含在上述序列中的,如酸碱氨基酸的相互突变、亲疏水氨基酸的相互突变等,其原因在于,以现有实验结果及氨基酸突变原理来看,性质相反的氨基酸突变通常都会改变氨基酸的空间结构,氨基酸空间结构的改变也就意味着其效果的大幅变化;但不同分类的氨基酸变化并不包括在此规则之内,如酸性氨基酸突变为疏水性氨基酸等;
2)、AAn1所记载的16-18个氨基酸,包含有三个天冬氨酸(D),此三个天冬氨酸由于参与了钙离子的结合,故此并不能随意突变,突变后导致无法结合钙离子,也就会使所形成的蛋白质失去原有的效果。
进一步来说,按照上述规则,现有已经明确了不能够产生相应效果的突变包括以下几种中的任意一种:
AAn1不可以为序列RASHQEMEFSTWGRGAGR或序列RASHQEMEFSTWPRPAPK;
AAn4不可以为序列RASGAGKE或序列KATAGAKD;
AAn5不可以为序列ASKTKPVGGYPGYTAET或序列ASRSRPVGGPPGYTAET。
纤维原蛋白结构域蛋白(FD)的氨基酸序列如下所示,SEQ ID No.3:
TVIDLGSKRQYADCSEIFNDGYKLSGFYKIKPLQSPAEFSVYCDMSDGGGWTVIQRRSDGSENFNRGWKDYENGFGNFVQKHGEYWLGNKNLHFLTTQEDYTLKIDLADFEKNSRYAQYKNFKVGDEKNFYELNIGEYSGTAGDSLAGNFHPEVQWWASHQRMKFSTWDRDHDNYEGNCAEEDQSGWWFNRCHSANLNGVYYSGPYTAKTDNGIVWYTWHGWWYSLKSVVMKIRPNDFIPNVI。
本发明的第三个发明点是提供了编码上述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的核酸分子。
进一步的,所述核酸分子为基因;所述基因是如下任意一项所述的DNA分子:
(b1)SEQ ID No.2(即SEQ ID No.2)或SEQ ID No.2的第142-870位(即SEQ IDNo.4)所示的DNA分子;
(b2)在严格条件下与(b1)限定的DNA分子杂交且编码所述蛋白质的DNA分子;
(b3)与(b1)-(b2)限定的DNA序列具有99%以上、95%以上、90%以上、85%以上或者80%以上同源性且编码所述蛋白质的DNA分子。
(b4)编码(a3)中所述蛋白质的DNA分子。
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的核酸序列如下所示,SEQ ID No.2:
ctcgaggactgtgcccaggagcagatgcggctcagagcccaggtgcgcctgcttgagacccgggtcaaacagcaacaggtcaagatcaagcagcttttgcaggagaatgaagtccagttccttgataaaggagatgagaatactgtcattgatcttggaagcaagaggcagtatgcagattgttcagagattttcaatgatgggtataagctcagtggattttacaaaatcaaacctctccagagcccagcagaattttctgtttattgtgacatgtccgatggaggaggatggactgtaattcagagacgatctgatggcagtgaaaactttaacagaggatggaaagactatgaaaatggctttggaaattttgtccaaaaacatggtgaatattggctgggcaataaaaatcttcacttcttgaccactcaagaagactacactttaaaaatcgaccttgcagattttgaaaaaaatagccgttatgcacaatataagaatttcaaagttggagatgaaaagaatttctacgagttgaatattggggaatattctggaacagctggagattcccttgcggggaattttcatcctgaggtgcagtggtgggctagtcaccaaagaatgaaattcagcacgtgggacagagatcatgacaactatgaagggaactgcgcagaagaagatcagtctggctggtggtttaacaggtgtcactctgcaaacctgaatggtgtatactacagcggcccctacacggctaaaacagacaatgggattgtctggtacacctggcatgggtggtggtattctctgaaatctgtggttatgaaaattaggccaaatgattttattccaaatgtaatt。
纤维原蛋白结构域蛋白(FD)的核酸序列如下所示,SEQ ID No.4:
actgtcattgatcttggaagcaagaggcagtatgcagattgttcagagattttcaatgatgggtataagctcagtggattttacaaaatcaaacctctccagagcccagcagaattttctgtttattgtgacatgtccgatggaggaggatggactgtaattcagagacgatctgatggcagtgaaaactttaacagaggatggaaagactatgaaaatggctttggaaattttgtccaaaaacatggtgaatattggctgggcaataaaaatcttcacttcttgaccactcaagaagactacactttaaaaatcgaccttgcagattttgaaaaaaatagccgttatgcacaatataagaatttcaaagttggagatgaaaagaatttctacgagttgaatattggggaatattctggaacagctggagattcccttgcggggaattttcatcctgaggtgcagtggtgggctagtcaccaaagaatgaaattcagcacgtgggacagagatcatgacaactatgaagggaactgcgcagaagaagatcagtctggctggtggtttaacaggtgtcactctgcaaacctgaatggtgtatactacagcggcccctacacggctaaaacagacaatgggattgtctggtacacctggcatgggtggtggtattctctgaaatctgtggttatgaaaattaggccaaatgattttattccaaatgtaatt。
本发明的第四个发明点是提供了上述核酸分子的表达盒、重组载体、重组菌或转基因细胞系。
本发明的第五个发明点是提供了上述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或上述核酸分子或上述重组载体、重组菌或转基因细胞系的应用,所述应用至少为如下所述的任意一种:
(c1)制备用于抑制血栓发生的产品;
(c2)制备用于抑制血栓程度的产品;
(c3)制备用于抑制血浆中纤维蛋白活性的产品;
(c4)制备用于抑制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组装的产品;
(c5)制备用于增强溶纤能力的产品;
(c6)制备用于延长血浆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和/或凝血酶原时间和/或凝血酶时间的产品。
本发明的研究表明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或纤维原蛋白结构域蛋白(FD)抑制血栓形成过程中纤维蛋白组装,可用于制备治疗血栓相关疾病的药物。
其中,所述治疗血栓相关疾病的药物,是以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或纤维原蛋白结构域蛋白(FD)为活性成分的药物。所述治疗血栓相关疾病的药物可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血栓疾病,也可以用于预防血栓疾病的发生,同时,还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多种与纤维蛋白活性增高、溶纤能力降低以及血浆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和/或凝血酶原时间和/或凝血酶时间缩短相关的疾病。
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包含纤维原蛋白结构域蛋白(FD),其作用机理为:可通过竞争纤维蛋白γ亚基与血纤肽A结合,从而抑制血栓形成过程中纤维蛋白组装。
也可对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进行突变,以期增加其与血纤肽A的亲和力,从而达到提高药效的目的。
进一步的,上述的应用,所述蛋白质的制备方法为:将所述蛋白质的编码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以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真核细胞表达所述蛋白质,采用Ni-NTA亲和力柱进行纯化,再使用Superdex 200 10/300GL色谱柱通过凝胶过滤进一步纯化蛋白质,得到高纯度纯化蛋白质。
进一步的,上述的应用,所述产品为药物产品,所述药物产品包括疫苗产品。
进一步的,上述的应用,所述药物产品类型包括DNA药物、mRNA药物、蛋白药物或腺病毒药物。所述的用于预防或治疗血栓类疾病的药物产品,包括但不只限于上述的类型产品,其可采用多种载体形式进行给药,如质粒包裹、微球包裹、外泌体携带等,亦可采用多种形式的载蛋白给药方式,如蛋白与化合物结合给药、蛋白质与肽结合给药、蛋白质与小分子结合给药等,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本发明所述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或纤维原蛋白结构域蛋白(FD)的生物活性,通过不同的给药方式将活性成分摄入,以抑制纤维蛋白的组装。
进一步的,上述的应用,所述产品中还修饰有用于穿过血脑屏障的结构。
进一步的,上述的应用,所述修饰的穿过血脑屏障的结构为大脑靶向配体。
进一步的,上述的应用,所述大脑靶向配体,包括但不限于RVG肽、硬脂酸-转铁蛋白、载体蛋白E。
基于上述记载,本发明所述的用于预防或治疗血栓类疾病的药物产品,在保证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或纤维原蛋白结构域蛋白(FD)生物活性的前提下,还可以将其与多种靶向配体结合,比较突出的靶向配体修饰是将蛋白或结构域蛋白与大脑靶向配体结合,以利于其突破血脑屏障(BBB),从而实现脑部血栓的机体供药治疗,但本发明的作用并不仅限于此,其同样可与其它结构或形式的靶向配体结合,从而实现针对不同病灶的靶向治疗。
进一步的,上述的应用,所述药物中还包括有可联合使用的治疗用药。
进一步的,上述的应用,所述可联合使用的治疗用药分别为尿激酶、链激酶、阿替普酶、瑞替普酶或组织性纤维酶原激活剂。
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及其突变体可以有效协同现有抗血栓药物(尿激酶和组织型纤维酶原激活剂等),并降低现有抗血栓药物的使用剂量,缓解其毒副作用。
本发明的第六个发明点是提供了一种生物材料,所述生物材料为能够表达上述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的核酸分子或含有所述核酸分子的表达盒、重组载体、重组菌或转基因细胞系。
目前已有的抗血栓药,根据作用机制不同可分为三类,分别为:
1)抗凝药物:机制为抑制凝血过程,副作用为容易造成组织出血;
2)抗血小板药物:机制为抑制血小板聚集,副作用为造成组织出血;
3)纤溶药物:机制为通过诱导纤维蛋白降解,使已经形成的血栓溶解,副作用同样为出血并发症。
本发明的的特点及优点是:本发明提供了含有可与底物GPRP肽段结合的氨基酸序列的蛋白、含有此氨基酸序列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及其活性结构域(FD),以及上述蛋白在制备抑制纤维蛋白组装的产品中的应用,所述的含有可与底物GPRP肽段结合的氨基酸序列的蛋白、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其纤维原蛋白结构域(FD)及其突变体,与现有的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可以通过竞争纤维蛋白底物结合口袋,从而抑制血栓形成过程中纤维蛋白的组装,通过突变,可以使其具有更强的底物亲和力,能够有效增强血栓治疗药物的使用效果。FGL1和FD的作用机理是破坏了纤维蛋白的组装过程,故而其与现有溶栓药物相比,溶栓效果优异,但溶栓过程更为缓和,基本不会产生出血等副作用。也即是说,本发明是作用于纤维蛋白,而非纤维蛋白原,也就避免了现有血栓治疗药物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作用于纤维蛋白原,而导致极易引发药物副作用大出血的技术难题;也正是由于此种作用机理,将本发明提供的FGL1和FD与多种现有血栓治疗药物(如阿替普酶等)联合使用时,能够协同治疗血栓类疾病,同时也能够大幅降低现有抗血栓药物普遍性出血副作用的发生几率,为血栓类疾病的治疗拓展了新的途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显示为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Ni-NTA亲和力柱纯化后的SDS-PAGE图。
图2显示为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经过Superdex 200 10/300GL色谱柱纯化图;其中,图中纵坐标为A280蛋白吸收值,横坐标为体积数。
图3显示为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经过Superdex 200 10/300GL色谱柱纯化后的SDS-PAGE图;其中,泳道1-12分别显示为:1-蛋白标准品,2-收集管1,3-收集管2,4-收集管3,5-收集管4,6-收集管5,7-收集管6,8-收集管7,9-收集管8,10-收集管9,11-收集管10,12-蛋白标准品。
图4显示为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Ni-NTA亲和力柱纯化后的SDS-PAGE图。
图5显示为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经过Superdex 200 10/300GL色谱柱纯化图,其中,图中纵坐标为A280蛋白吸收值,横坐标为体积数。
图6显示为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经过Superdex 200 10/300GL色谱柱纯化后SDS-PAGE图;其中,泳道19-29分别显示为:19-收集管19,20-收集管20,21-收集管21,22-收集管22,23-收集管23,24-收集管24,25-收集管25,26-收集管26,27-收集管27,28-收集管28,29-蛋白标准品。
图7显示为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在无氯化钙的作用下对纤维蛋白聚集的影响。
图8显示为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在有氯化钙的作用下对纤维蛋白聚集的影响。
图9显示为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在无氯化钙的作用下对纤维蛋白聚集的影响。
图10显示为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在有氯化钙的作用下对纤维蛋白聚集的影响。
图11显示为扫描电镜观察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对纤维蛋白聚集的影响对比图。
图12显示为扫描电镜观察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对纤维蛋白聚集的影响对比图;其中可以明显看出,在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的处理下纤维蛋白聚集形成的栓变细,结构变松散。
图13显示为扫描电镜观察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对小鼠血栓形态的影响对比图。
图14显示为扫描电镜观察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对小鼠血栓形态的影响对比图,其中可以明显看出,在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的处理下血栓变细,结构变松散。
图15显示为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对聚集的纤维蛋白裂解作用的对照图。
图16显示为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对聚集的纤维蛋白裂解作用的对照图。
图17显示为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协同溶解纤维蛋白聚集的对比图。
图18显示为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协同溶解纤维蛋白聚集的对比图。
图19显示为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与尿激酶uPA协同溶解纤维蛋白聚集的对比图。
图20显示为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与尿激酶uPA协同溶解纤维蛋白聚集的对比图。
图21显示为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质粒注射小鼠过表达改善凝血酶诱导的血栓模型数据统计图;其中,(A)为ELISA验证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质粒注射过表达的对比图;(B)为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过表达显著提高小鼠存活率的对比图。
图22显示为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质粒注射小鼠过表达改善凝血酶诱导的血栓模型数据统计图;其中,(A)为ELISA验证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质粒注射过表达的对比图;(B)为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过表达显著提高小鼠存活率的对比图。
图23显示为使用RVG肽和Cy5.5荧光修饰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的操作流程。
图24显示为RVG肽修饰促进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在小鼠脑组织中的分布检测结果图。
图25显示为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及维蛋白原结构域(FD)对纤维蛋白原的损失(A)和流血时间(B)无明显影响(无毒副作用)。
图26显示为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绿色)和底物GPRP肽段结合(橙色)结构图;其中,标记显示的氨基酸为底物结合的关键位点,分别为204位色氨酸,222位酪氨酸,226位半胱氨酸,229位谷氨酸,230位天冬氨酸,239位半胱氨酸,240位组氨酸,258位天冬氨酸,264位酪氨酸,269位色氨酸;图26B为图26A沿Y轴旋转70°得到的。
图27显示为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突变体对聚集的纤维蛋白的裂解作用对比图;其中,突变位点为204位和269位的色氨酸,突变为丙氨酸,突变后的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突变体裂解效果明显增强。
图28显示为采用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情况下,各组小鼠肺组织H&E染色结果及栓塞面积的统计结果。
图29显示为采用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情况下,各组小鼠肺组织H&E染色结果及栓塞面积的统计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本文中所使用的试剂和仪器均商购可得,所涉及的表征手段均可参阅现有技术中的相关描述,本文中不再赘述。
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蛋白,含有可与底物GPRP肽段结合的氨基酸序列,氨基酸序列的结构为:色氨酸—AAn1—酪氨酸—AAn2—半胱氨酸—AAn3—谷氨酸—天冬氨酸—AAn4—半胱氨酸—组氨酸—AAn5—天冬氨酸—AAn6—酪氨酸—AAn7—色氨酸,其中,AA为氨基酸,n1-n7为氨基酸数量,n1=16-18个,n2=2-4个,n3=1-3个,n4=7-9个,n5=16-18个,n6=4-6个,n7=3-5个。
优选为,氨基酸数量n1=17个,n2=3个,n3=2个,n4=8个,n5=17个,n6=5个,n7=4个。
也即是,氨基酸序列的结构为:色氨酸—17个氨基酸—酪氨酸—3个氨基酸—半胱氨酸—2个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8个氨基酸—半胱氨酸—组氨酸—17个氨基酸—天冬氨酸—5个氨基酸—酪氨酸—4个氨基酸—色氨酸。
表明了色氨酸与酪氨酸之间连接有任意的17个氨基酸,酪氨酸与半胱氨酸之间连接有任意的3个氨基酸,半胱氨酸与谷氨酸之间连接有任意的2个氨基酸,谷氨酸与天冬氨酸之间直接连接,天冬氨酸与另一半胱氨酸之间连接有任意的8个氨基酸,另一半胱氨酸与组氨酸之间直接相连,组氨酸与另一天冬氨酸之间连接有任意的17个氨基酸,另一天冬氨酸与另一酪氨酸之间连接有任意的5个氨基酸,另一酪氨酸与另一色氨酸之间连接有任意的4个氨基酸。
上述蛋白,进一步确定的氨基酸序列结构为:色氨酸—AA(n1')—天冬氨酸—AA—天冬氨酸—AA—天冬氨酸—AA—酪氨酸—AAn2—半胱氨酸—AAn3—谷氨酸—天冬氨酸—AAn4—半胱氨酸—组氨酸—AAn5—天冬氨酸—AAn6—酪氨酸—AAn7—色氨酸,其中,AA为氨基酸,n1'-n7为氨基酸数量,n1'比n1减少6个,即n1'=10-12个,n2=2-4个,n3=1-3个,n4=7-9个,n5=16-18个,n6=4-6个,n7=3-5个;优选地,所述氨基酸数量n1'=11个,n2=3个,n3=2个,n4=8个,n5=17个,n6=5个,n7=4个。
也即是,氨基酸序列的结构为:色氨酸—(10-12)个氨基酸—天冬氨酸—1个氨基酸—天冬氨酸—1个氨基酸—天冬氨酸—1个氨基酸—酪氨酸—(2-4)个氨基酸—半胱氨酸—(1-3)个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7-9)个氨基酸—半胱氨酸—组氨酸—(16-18)个氨基酸—天冬氨酸—(4-6)个氨基酸—酪氨酸—(3-5)个氨基酸—色氨酸。
表明了色氨酸与天冬氨酸之间连接有任意的10-12个氨基酸,天冬氨酸与另一天冬氨酸之间连接有任意的1个氨基酸,另一个天冬氨酸与下一个天冬氨酸之间连接有任意的1个氨基酸,下一个天冬氨酸与酪氨酸之间连接有任意的1个氨基酸,酪氨酸与半胱氨酸之间连接有任意的2-4个氨基酸,半胱氨酸与谷氨酸之间连接有任意的1-3个氨基酸,谷氨酸与天冬氨酸之间直接连接,天冬氨酸与另一半胱氨酸之间连接有任意的7-9个氨基酸,另一半胱氨酸与组氨酸之间直接相连,组氨酸与另一天冬氨酸之间连接有任意的16-18个氨基酸,另一天冬氨酸与另一酪氨酸之间连接有任意的4-6个氨基酸,另一酪氨酸与另一色氨酸之间连接有任意的3-5个氨基酸。
上述的蛋白,可以选择的具体序列示例如下所示。
示例序列1:
WWASHQRMKFSTWDRDNDNYQGNCAEEDQSGWWFNRCHSANLNGVYYRGSYRAETDNGVVWYTWHGW
示例序列2:
WWASHQTMKFSTRDRDNDNYNGNCAEEDQSGWWFNRCHSANLNGVYYQGPYRAETDNGVVWYTWRGW
示例序列3:
WWASHQRMKFSTWDRDNDNYEGNCAKEDQSGWWFNRCHSANLNGFYHKGPYTAKTDNGIVWYTWHGW
示例序列4:
WWASHQRMKFSTRDRDNDNYKGNCAEEDQSGWWFNRCHSANLNGVYYQGPYTAETDNGVVWYTWHGW
示例序列5:
WSASHNGMQFSTRDQDHDRYLQGSCAAEDKGGWWYNRCHAANLNGRFYRGGEYKAKYDNGIWYTWKGW
示例序列6:
WWGSHQRMKFSTWDRDHDNYEGNCAEEDQSGWWFNRCHSANLNGFYYPGPYTAKTDNGVVWYTWHGW
示例序列7:
WWGSHQRMKFSTWDKDNDNYEGNCAEEDQSGWWFNRCHSANLNGLYYTGSYTAETDNGVVWYTWHGW
示例序列8:
WWASHQRMKFSTRDRDNDNYEGNCAEEDQSGWWFNRCHSANLNGLYHKGPYAAKTDNGVVWYTWHGW
示例序列9:
WWANLSGMKFSTQDRDNDNYEGNCAEEDKGGWWFNRCHAANLNGWYYKGPYTSKTDDGIVWYTWHGW
示例序列10:
WWASHLRMKFSTRDRDNDNYSGNCAQEDKGGWWYNRCHSANLNGLYYRGAYTGDTDNGIVWYTWHGW
示例序列11:
WWASHQRMKFSTWDRDHDNYKGNCAEEDQSGWWFNRCHSANLNGVYYSGPYTAETDNGIVWYTWHGW
示例序列12:
WWASHQRMKFSTCDRDHDNYDGNCAEEDQSGWWFNRCHSANLNGLYYSGPYTAKTDNGIVWYTWHGW
示例序列13:
WWGSHQRMKFSTRDRDNDNYEGNCAEEDRSGWWFNRCHSANLNGLYYTGSYTAKTDNGIVWYTWHGW
示例序列14:
WWANLSGMKFSTRDRDNDNYEGNCAEEDKGGWWFNRCHAANPNGFYYKGPYTSKTDDGIVWYTWHGW
示例序列15:
WWANHQGMKFSTKDRDNDNYENNCAEEDNAGWWFNRCHSANLNGLYYDGPYSAATDNGIVWYTWHGW
示例序列16:
WWGSHQRMKFSTWDRDNDNYEGNCAKEDLSGWWFNRCHSANLNGLYHSGPYTAKTDNGIVWYTWHGW
示例序列17:
WWASHQRMKFSTWDRDHDNYDGNCAEEDQSGWWFNRCHSANLNGLYYSGPYTAKTDNGIVWYTWHGW
示例序列18:
WWGSHQRMKFSTWDRDHDNYEGNCAEEDQSGWWFNRCHSANLNGLYYLGPYSNKTDNGVVWYTWHGW
示例序列19:
WWASHQRMKFSTWDRDHDNYEGNCAEEDRSGWWFNRCHSANLNGLYYSGPYTAETDNGIVWYTWHGW
示例序列20:
WWANHQGMKFSTKDRDNDNYEENCAEEDKAGWWFNRCHSANLNGLYYNGPYSAATDNGIVWYTWHGW
示例序列21:
WWASHQGMNFSTWDKDHDRYERNCALEDKAGWWFNRCHSANLNGLYYKGPYSAVTDDGIVWYTWHGW
示例序列22:
WWASHQRMKFSTWDKDNDNYKGNCANEDKSGWWFNRCHSSNLNGLYYRGPYTADTDNGVVWYTWHGW
示例序列23:
WWASHQRMKFSTWDRDHDNYEGNCAEEDQGGWWFNRCHSANLNGFYYSGPYTAKTDNGIVWYTWHGW
示例序列24:
WWATHQRMKFSTWDRDHDNYDGNCAEEDQSGWWFNRCHSANLNGLYYSGPYTAKTDNGIVWYTWHGW
示例序列25:
WWGSHQRMKFSTRDRDNDNYEGNCAEEDQSGWWFNRCHSANLNGLYYAGPYTAKTDNGIVWYTWHGW
示例序列26:
WWASHQRMKFSTWDRDHDNYEGNCAEEDQSGWWFNRCHSANLNGVYHSPYTAKTDNGIVWYTWHGW
示例序列27:
WWASHQRMKFSTWDRDNDNYEGNCAKEDQSGWWFNRCHSANLNGLYHTGPYTAKTDDGIVWYTWHGW
示例序列28:
WWASHQRMKFSTWDRDHDNYEGNCAEEDQGGWWFNRCHSANLNGFYYSGPYTAKTDNGIVWYTWHGW
示例序列29:
WWAHQRMKFSTWDRDHDNYEGNCAEEDQSGWWFNRCHSANLNGVYYSGPYTAKTDNGIVWYTWHGW
示例序列30:
WWHQRMKFSTWDRDHDNYEGNCAEEDQSGWWFNRCHSANLNGVYYSGPYTAKTDNGIVWYTWHGW
示例序列31:
WWASHQRMKFSTWDRDHDNYENCAEEDQSGWWFNRCHSANLNGVYYSGPYTAKTDNGIVWYTWHGW
示例序列32:
WWASHQRMKFSTWDRDHDNYEGNCEEDQSGWWFNRCHSANLNGVYYSGPYTAKTDNGIVWYTWHGW
示例序列33:
WWASHQRMKFSTWDRDHDNYEGNCGAEEDQSGWWFNRCHSANLNGVYYSGPYTAKTDNGIVWYTWHGW
示例序列34:
WWASHQRMKFSTWDRDHDNYEGNCAEEDQSWWFNRCHSANLNGVYYSGPYTAKTDNGIVWYTWHGW
示例序列35:
WWASHQRMKFSTWDRDHDNYEGNCAEEDQSGWWAFNRCHSANLNGVYYSGPYTAKTDNGIVWYTWHGW
示例序列36:
WWASHQRMKFSTWDRDHDNYEGNCAEEDQSGWWFNRCHSANLNGVYYSGPYTAKTDNGIVWGYTWHGW
示例序列37:
WWASHQRMKFSTWDRDHDNYEGNCAEEDQSGWWFNRCHSANLNGVYYSGPYTAKTDNGIVWYTWHW
示例序列38:
WWASHQRMKFSTWDRDHDNYEGNCAEEDQSGWWFNRCHSANLNGVYYSGPYTAKTDNGIVWYTGWHGW。
实施例2
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为如下任意一项所示的含有实施例1所述的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
(a1)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或SEQ ID No.1的第48-290位所示的蛋白质;
(a2)将SEQ ID No.1或SEQ ID No.1的第48-290位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质;
(a3)与(a1)-(a2)中任一所限定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9%以上、95%以上、90%以上、85%以上或者80%以上同源性且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质;
(a4)在(a1)-(a3)中任一所限定的蛋白质的N端和/或C端连接标签后得到的融合蛋白。
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包含纤维原蛋白结构域蛋白(FD),并且单独FD结构域蛋白也具有与纤维蛋白原FGL1相同的或类似的功能;其中,纤维蛋白原FGL1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 No.1所示,单独FD结构域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 No.1的第40-272位所示。
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的氨基酸序列如下所示:
LEDCAQEQMRLRAQVRLLETRVKQQQVKIKQLLQENEVQFLDKGDENTVIDLGSKRQYADCSEIFNDGYKLSGFYKIKPLQSPAEFSVYCDMSDGGGWTVIQRRSDGSENFNRGWKDYENGFGNFVQKHGEYWLGNKNLHFLTTQEDYTLKIDLADFEKNSRYAQYKNFKVGDEKNFYELNIGEYSGTAGDSLAGNFHPEVQWWASHQRMKFSTWDRDHDNYEGNCAEEDQSGWWFNRCHSANLNGVYYSGPYTAKTDNGIVWYTWHGWWYSLKSVVMKIRPNDFIPNVI。
纤维原蛋白结构域蛋白(FD)的氨基酸序列如下所示:
TVIDLGSKRQYADCSEIFNDGYKLSGFYKIKPLQSPAEFSVYCDMSDGGGWTVIQRRSDGSENFNRGWKDYENGFGNFVQKHGEYWLGNKNLHFLTTQEDYTLKIDLADFEKNSRYAQYKNFKVGDEKNFYELNIGEYSGTAGDSLAGNFHPEVQWWASHQRMKFSTWDRDHDNYEGNCAEEDQSGWWFNRCHSANLNGVYYSGPYTAKTDNGIVWYTWHGWWYSLKSVVMKIRPNDFIPNVI。
具体到本发明所提供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中,氨基酸序列即为204位色氨酸,222位酪氨酸,226位半胱氨酸,229位谷氨酸,230位天冬氨酸,239位半胱氨酸,240位组氨酸,258位天冬氨酸,264位酪氨酸,269位色氨酸。
上述的氨基酸序列中所列出的氨基酸位点,为可与底物GPRP(Gly-Pro-Arg-Pro)肽段相结合的关键性氨基酸位点,氨基酸序列能够通过这些关键氨基酸位点特异性、竞争性的与底物GPRP相结合,如图26所示,其竞争性的占据了可与血纤肽A结合的结合位点,从而通过抑制纤维蛋白的组装、抑制了纤维蛋白的活性,实现了抑制血栓形成或减缓血栓形成进度的效果。
基于实施例1中的示例序列1-38(即关键的氨基酸序列),还可知晓:
包含有实施例1中示例序列1-38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FGL1)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SEQ ID No.5-SEQ ID No.42所示;
包含有实施例1中示例序列1-28的纤维原蛋白结构域蛋白(FD)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SEQ ID No.43-SEQ ID No.70所示。
同时,为了验证本发明所提供的所有序列均具有相应的抑制血栓形成或减缓血栓形成进度的效果,发明人还设计了用于对比的、含有三条不在本技术范围内的关键氨基酸序列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FGL1)和纤维原蛋白结构域蛋白(FD),三条对比序列分别为:
对比序列1:
WPSQEMSTGDRDDNYQGNCAREDQSGAAFNRCHSANLNGVYYRGSYEARTDNGVVGYTGGW;
对比序列2:
WWPSHQEMEFSTGDRDNYGCREDQSGAAFNRCHSANLNGVRGSYRARTDNGVVGYTWHGW;
对比序列3:
WWPSAQAGQMNFSTWREKHDNYKGNCAREDGSGGGFNECHSANLNGVGGSPGYTAETDNGIVAYAW;
包含有上述对比序列1-3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FGL1)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SEQ ID No.61-SEQ ID No.63所示;
包含有上述对比序列1-3的纤维原蛋白结构域蛋白(FD)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SEQ ID No.64-SEQ ID No.66所示。
实施例3
本发明还提供了编码上述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的核酸分子,核酸分子为基因;所述基因是如下任意一项所述的DNA分子:
(b1)SEQ ID No.2或SEQ ID No.2的第142-870位所示的DNA分子;
(b2)在严格条件下与(b1)限定的DNA分子杂交且编码所述蛋白质的DNA分子;
(b3)与(b1)-(b2)限定的DNA序列具有99%以上、95%以上、90%以上、85%以上或者80%以上同源性且编码所述蛋白质的DNA分子。
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的核酸序列如下所示:
ctcgaggactgtgcccaggagcagatgcggctcagagcccaggtgcgcctgcttgagacccgggtcaaacagcaacaggtcaagatcaagcagcttttgcaggagaatgaagtccagttccttgataaaggagatgagaatactgtcattgatcttggaagcaagaggcagtatgcagattgttcagagattttcaatgatgggtataagctcagtggattttacaaaatcaaacctctccagagcccagcagaattttctgtttattgtgacatgtccgatggaggaggatggactgtaattcagagacgatctgatggcagtgaaaactttaacagaggatggaaagactatgaaaatggctttggaaattttgtccaaaaacatggtgaatattggctgggcaataaaaatcttcacttcttgaccactcaagaagactacactttaaaaatcgaccttgcagattttgaaaaaaatagccgttatgcacaatataagaatttcaaagttggagatgaaaagaatttctacgagttgaatattggggaatattctggaacagctggagattcccttgcggggaattttcatcctgaggtgcagtggtgggctagtcaccaaagaatgaaattcagcacgtgggacagagatcatgacaactatgaagggaactgcgcagaagaagatcagtctggctggtggtttaacaggtgtcactctgcaaacctgaatggtgtatactacagcggcccctacacggctaaaacagacaatgggattgtctggtacacctggcatgggtggtggtattctctgaaatctgtggttatgaaaattaggccaaatgattttattccaaatgtaatt。
纤维原蛋白结构域蛋白(FD)的核酸序列如下所示:
actgtcattgatcttggaagcaagaggcagtatgcagattgttcagagattttcaatgatgggtataagctcagtggattttacaaaatcaaacctctccagagcccagcagaattttctgtttattgtgacatgtccgatggaggaggatggactgtaattcagagacgatctgatggcagtgaaaactttaacagaggatggaaagactatgaaaatggctttggaaattttgtccaaaaacatggtgaatattggctgggcaataaaaatcttcacttcttgaccactcaagaagactacactttaaaaatcgaccttgcagattttgaaaaaaatagccgttatgcacaatataagaatttcaaagttggagatgaaaagaatttctacgagttgaatattggggaatattctggaacagctggagattcccttgcggggaattttcatcctgaggtgcagtggtgggctagtcaccaaagaatgaaattcagcacgtgggacagagatcatgacaactatgaagggaactgcgcagaagaagatcagtctggctggtggtttaacaggtgtcactctgcaaacctgaatggtgtatactacagcggcccctacacggctaaaacagacaatgggattgtctggtacacctggcatgggtggtggtattctctgaaatctgtggttatgaaaattaggccaaatgattttattccaaatgtaatt。
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了上述核酸分子的表达盒、重组载体、重组菌或转基因细胞系。
实施例4
上述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或上述核酸分子或上述重组载体、重组菌或转基因细胞系的应用,所述应用至少为如下所述的任意一种:
(c1)制备用于抑制血栓发生的产品;
(c2)制备用于抑制血栓程度的产品;
(c3)制备用于抑制血浆中纤维蛋白活性的产品;
(c4)制备用于抑制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组装的产品;
(c5)制备用于增强溶纤能力的产品;
(c6)制备用于延长血浆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和/或凝血酶原时间和/或凝血酶时间的产品。
研究表明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或纤维原蛋白结构域蛋白(FD)抑制血栓形成过程中纤维蛋白组装,可用于制备治疗血栓相关疾病的药物。
其中,所述治疗血栓相关疾病的药物,是以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或纤维原蛋白结构域蛋白(FD)为活性成分的药物。所述治疗血栓相关疾病的药物可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血栓疾病,也可以用于预防血栓疾病的发生,同时,还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多种与纤维蛋白活性增高、溶纤能力降低以及血浆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和/或凝血酶原时间和/或凝血酶时间缩短相关的疾病。
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包含纤维原蛋白结构域蛋白(FD),其作用机理为:可通过竞争纤维蛋白γ亚基与血纤肽A结合,从而抑制血栓形成过程中纤维蛋白组装。
也可对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进行突变,以期增加其与血纤肽A的亲和力,从而达到提高药效的目的。
所述蛋白质的制备方法为:将所述蛋白质的编码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以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真核细胞表达所述蛋白质,采用Ni-NTA亲和力柱进行纯化,再使用Superdex200 10/300GL色谱柱通过凝胶过滤进一步纯化蛋白质,得到高纯度纯化蛋白质。
所述产品为药物产品,所述药物产品包括疫苗产品。
所述药物产品类型包括DNA药物、mRNA药物、蛋白药物或腺病毒药物。所述的用于预防或治疗血栓类疾病的药物产品,包括但不只限于上述的类型产品,其可采用多种载体形式进行给药,如质粒包裹、微球包裹、外泌体携带等,亦可采用多种形式的载蛋白给药方式,如蛋白与化合物结合给药、蛋白质与肽结合给药、蛋白质与小分子结合给药等,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本发明所述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或纤维原蛋白结构域蛋白(FD)的生物活性,通过不同的给药方式将活性成分摄入,以抑制纤维蛋白的组装。
所述产品中还修饰有用于穿过血脑屏障的结构。
所述修饰的穿过血脑屏障的结构为大脑靶向配体。
所述大脑靶向配体,包括但不限于RVG肽、硬脂酸-转铁蛋白、载体蛋白E。
基于上述记载,本发明所述的用于预防或治疗血栓类疾病的药物产品,在保证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或纤维原蛋白结构域蛋白(FD)生物活性的前提下,还可以将其与多种靶向配体结合,比较突出的靶向配体修饰是将蛋白或结构域蛋白与大脑靶向配体结合,以利于其突破血脑屏障(BBB),从而实现脑部血栓的机体供药治疗,但本发明的作用并不仅限于此,其同样可与其它结构或形式的靶向配体结合,从而实现针对不同病灶的靶向治疗。
所述药物中还包括有可联合使用的治疗用药。
所述可联合使用的治疗用药分别为尿激酶、链激酶、阿替普酶、瑞替普酶或组织性纤维酶原激活剂。
纤维原样蛋白1及其突变体可以有效协同现有抗血栓药物(尿激酶和组织型纤维酶原激活剂等),并降低现有抗血栓药物的使用剂量,缓解其毒副作用。
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了一种生物材料,所述生物材料为能够表达上述蛋白的核酸分子或含有所述核酸分子的表达盒、重组载体、重组菌或转基因细胞系。
实施例5
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和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抑制纤维蛋白聚集:
a、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的制备:
将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蛋白质的编码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以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真核细胞表达所述蛋白质,采用Ni-NTA亲和力柱进行纯化,再使用Superdex200 10/300GL色谱柱通过凝胶过滤进一步纯化蛋白质,得到高纯度纯化的蛋白质,SDS-PAGE验证其纯度。
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Ni-NTA亲和力柱纯化后的SDS-PAGE如图1所示;
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分子筛如图2所示;
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分子筛后的SDS-PAGE如图3所示。
b、纤维蛋白原结构域蛋白(FD)按照如下方法获得:
纤维蛋白原结构域蛋白(FD)表达与纯化:以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蛋白质的编码基因为模版,使用PCR及同源重组法获得表达载体。以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真核细胞表达所述蛋白质,采用Ni-NTA亲和力柱进行纯化,再使用Superdex 200 10/300GL色谱柱通过凝胶过滤进一步纯化蛋白质,得到高纯度纯化蛋白质,SDS-PAGE验证其纯度。
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Ni-NTA亲和力柱纯化后的SDS-PAGE如图4所示;
图5显示为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分子筛如图5所示;
图6显示为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分子筛后SDS-PAGE如图6所示。
c、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抑制纤维蛋白聚集:
纤维原蛋白也叫做凝血因子I,由α2β2γ2三个亚基组成的六聚体复合物,是血栓的重要组成部分。纤维蛋白聚集主要由凝血酶Thrombin和凝血因子13介导。凝血因子13催化α或者γ亚基C端结构域的氨基酸共价连接。凝血酶Thrombin将纤维原蛋白的α和β亚基切割,暴露出血纤肽A(Knob A)和血纤肽B(Knob B)。暴露出的血纤肽A(Knob A)和血纤肽B(Knob B)分别插入另一个纤维蛋白分子的γ和β亚基的C端结构域,从而促进纤维蛋白聚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虽然可以直接靶向降解纤维蛋白,但由于一些抑制因子的作用,使其在临床上用量极大,造成的副作用主要为神经毒性及出血。研究表明,松散结构的纤维蛋白有助于增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降解效果。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可以通过靶向纤维蛋白抑制纤维蛋白聚集。
实验方法如下:
多功能酶标仪M200PRO检测光散射过程,调节仪器激发光为350nm,发射光为350nm。对照组为3.3μM的纤维原蛋白,模型组为3.3μM的纤维原蛋白+2.5U/ml凝血酶Thrombin,给药组为3.3μM的纤维原蛋白+2.5U/ml凝血酶Thrombin+各剂量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以上体系均在20mM Tris-HCl,pH7.4,150mM NaCl±5mM CaCl2溶液中,体积为100微升/孔(96孔板)。25℃,每分钟检测一次,测量动力学曲线。
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在无氯化钙的作用下对纤维蛋白聚集的影响如图7所示。
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在有氯化钙的作用下对纤维蛋白聚集的影响如图8所示。
扫描电镜观察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对纤维蛋白聚集的影响对比如图11所示。
d、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抑制纤维蛋白聚集:
同理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可以通过靶向纤维蛋白抑制纤维蛋白聚集。
实验方法如下:
多功能酶标仪M200PRO检测光散射过程,调节仪器激发光为350nm,发射光为350nm。对照组为3.3μM的纤维原蛋白,模型组为3.3μM的纤维原蛋白+2.5U/ml凝血酶Thrombin,给药组为3.3μM的纤维原蛋白+2.5U/ml凝血酶Thrombin+各剂量的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以上体系均在20mM Tris-HCl,pH7.4,150mM NaCl±5mM CaCl2溶液中。25℃,每分钟检测一次A350吸光值,测量动力学曲线。
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在无氯化钙的作用下对纤维蛋白聚集的影响如图9所示。
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在有氯化钙的作用下对纤维蛋白聚集的影响如图10所示。
扫描电镜观察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对纤维蛋白聚集的影响对比如图12所示;其中可以明显看出,在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的处理下纤维蛋白聚集形成的栓变细,结构变松散。
实施例6
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和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质粒注射小鼠过表达对凝血酶诱导的血栓模型的保护作用:
1、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质粒注射小鼠过表达对凝血酶诱导的血栓模型的保护作用:
a.小鼠的分组:
雌性八周龄BALB/c小鼠(18-22g)只,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质粒注射组;
b.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质粒注射及过表达体系的验证:
构建pcDNA3.1载体的FGL1表达质粒,小鼠尾静脉注射质粒,100μg/2ml PBS/只小鼠,18小时后取小鼠血浆,ELISA检测血浆中过表达的FGL1含量;
c.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对凝血酶诱导的血栓模型的保护作用:
凝血酶Thrombin 15U/200μl PBS/只小鼠尾静脉注射造模,记录注射后1小时内每组小鼠死亡只数,计算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过表达的保护率。
扫描电镜观察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对小鼠血栓形态的影响对比如图13所示。
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对聚集的纤维蛋白裂解作用的对照如图16所示。
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质粒注射小鼠过表达改善凝血酶诱导的血栓模型数据统计如图21所示。
2、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质粒注射小鼠过表达对凝血酶诱导的血栓模型的保护作用:
具体操作方法与前述FGL1相同。
扫描电镜观察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对小鼠血栓形态的影响对比如图14所示,其中可以明显看出,在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的处理下血栓变细,结构变松散。
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对聚集的纤维蛋白裂解作用的对照如图15所示。
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质粒注射小鼠过表达改善凝血酶诱导的血栓模型数据统计如图22所示。
实施例7
RVG肽修饰促进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进入小鼠血脑屏障:a.试验材料:
RVG29-Cys(YTWMPENPRPGTPCDIFTNSRGKRASNGGGGGGC)多肽由南京金斯瑞合成,a-maleimide-u-N-hydroxy-succinimide ester polyethylene glycol(MAL-PEG-NHS,分子量2.1kDa)由美国Creative PEGWorks公司购买,NHS-cy5.5染料由赛默飞公司购买;b.MAL-PEG修饰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MAL-PEG-FGL1)制备:
MAL-PEG-NHS和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以摩尔比1:2的比例,在PBS(pH 8.0,0.3mL)中室温反应3小时;10kDa的浓缩管浓缩并置换出未反应的MAL-PEG-NHS;c.RVG29-Cys-PEG修饰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RVG29-Cys-PEG-FGL1)制备:
RVG29-Cys肽和MAL-PEG-FGL1以摩尔比5:1的比例,在PBS(pH 7.0,0.3mL)中室温反应24小时;10kDa的浓缩管浓缩并置换出未反应的RVG29-Cys肽;
d.NHS-cy5.5标记的RVG29-Cys-PEG-FGL1蛋白制备:
10μg的NHS-cy5.5和10mg RVG29-Cys-PEG-FGL1,在PBS(pH 8.0,0.3mL)中室温反应1小时,10kDa的浓缩管浓缩并置换出未反应的NHS-cy5.5;
e.观察NHS-cy5.5标记的RVG29-Cys-PEG-FGL1蛋白脑组织中荧光含量:
雌性八周龄BALB/c小鼠(18-22g)只,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NHS-cy5.5标记的FGL1组和NHS-cy5.5标记的RVG29-Cys-PEG-FGL1组;小鼠尾静脉注射10mg/kg蛋白,1小时、2小时、6小时后使用小动物成像仪(IVIS Lumina XR)观察蛋白在小鼠器官中的分布。
使用RVG肽和Cy5.5荧光修饰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的操作流程如图23所示。
RVG肽修饰促进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在小鼠脑组织中的分布检测结果如图24所示。
实施例8
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协同使用:
a.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协同使用促进纤维蛋白的聚集:
实验方法如下:
多功能酶标仪M200PRO检测光散射过程,调节仪器激发光为350nm,发射光为350nm。对照组为3.3μM的纤维原蛋白,模型组为3.3μM的纤维原蛋白+2.5U/ml凝血酶Thrombin。上体系均在20mM Tris-HCl,pH7.4,150mM NaCl±10mM CaCl2溶液中,体积为100微升/孔(96孔板)。在凝胶状的纤维蛋白形成1小时后,加入100微升,2n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各剂量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25℃,每分钟检测一次A350吸光值,测量动力学曲线。
b.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协同使用促进血栓的溶解:
方法如下:
血栓的制备:
首先在96孔板中沿着孔壁底部加入5微升促血栓滴液(Innovin+CaCl2),其次在孔壁底部加入25微升新鲜小鼠血液。37℃孵育30分钟,即可得新鲜制备的血栓样本。
血栓的溶解:
对照组为试剂对照,给药组为2n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各剂量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的单用以及联用组。在37℃,使用多功能酶标仪M200PRO检测510nm激发光的吸收值,每分钟检测一次,测量动力学曲线。
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协同溶解纤维蛋白聚集的对比如图17所示。
实施例9
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协同使用:
a.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协同使用促进纤维蛋白的聚集:
实验方法如下:
多功能酶标仪M200PRO检测光散射过程,调节仪器激发光为350nm,发射光为350nm。对照组为3.3μM的纤维原蛋白,模型组为3.3μM的纤维原蛋白+2.5U/ml凝血酶Thrombin。上体系均在20mM Tris-HCl,pH7.4,150mM NaCl±10mM CaCl2溶液中,体积为100微升/孔(96孔板)。在凝胶状的纤维蛋白形成1小时后,加入100微升,2n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各剂量的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25℃,每分钟检测一次A350吸光值,测量动力学曲线。
b.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协同使用促进血栓的溶解:
方法如下:
1)血栓的制备:
首先在96孔板中沿着孔壁底部加入5微升促血栓滴液(Innovin+CaCl2),其次在孔壁底部加入25微升新鲜小鼠血液。37℃孵育30分钟,即可得新鲜制备的血栓样本。
2)血栓的溶解:
对照组为试剂对照,给药组为2n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各剂量的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的单用以及联用组。在37℃,使用多功能酶标仪M200PRO检测510nm激发光的吸收值,每分钟检测一次,测量动力学曲线。
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协同溶解纤维蛋白聚集的对比如图18所示。
实施例10:
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与尿激酶uPA的协同使用:
a.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与尿激酶uPA的协同使用促进纤维蛋白的聚集:
实验方法如下:
多功能酶标仪M200PRO检测光散射过程,调节仪器激发光为350nm,发射光为350nm。对照组为3.3μM的纤维原蛋白,模型组为3.3μM的纤维原蛋白+2.5U/ml凝血酶Thrombin。上体系均在20mM Tris-HCl,pH7.4,150mM NaCl±10mM CaCl2溶液中,体积为100微升/孔(96孔板)。在凝胶状的纤维蛋白形成1小时后,加入100微升,800U/ml尿激酶uPA+各剂量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25℃,每分钟检测一次A350吸光值,测量动力学曲线。
b.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与尿激酶uPA的协同使用促进血栓的溶解:
方法如下:
血栓的制备:
首先在96孔板中沿着孔壁底部加入5微升促血栓滴液(Innovin+CaCl2),其次在孔壁底部加入25微升新鲜小鼠血液。37℃孵育30分钟,即可得新鲜制备的血栓样本。
血栓的溶解:
对照组为试剂对照,给药组为800U/ml尿激酶uPA,各剂量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的单用以及联用组。在37℃,使用多功能酶标仪M200PRO检测510nm激发光的吸收值,每分钟检测一次,测量动力学曲线。
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与尿激酶uPA协同溶解纤维蛋白聚集的对比如图19所示。
实施例11:
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与尿激酶uPA的协同使用:
a.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与尿激酶uPA的协同使用促进纤维蛋白的聚集:
实验方法如下:
多功能酶标仪M200PRO检测光散射过程,调节仪器激发光为350nm,发射光为350nm。对照组为3.3μM的纤维原蛋白,模型组为3.3μM的纤维原蛋白+2.5U/ml凝血酶Thrombin。上体系均在20mM Tris-HCl,pH7.4,150mM NaCl±10mM CaCl2溶液中,体积为100微升/孔(96孔板)。在凝胶状的纤维蛋白形成1小时后,加入100微升,2800U/ml尿激酶uPA+各剂量的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25℃,每分钟检测一次A350吸光值,测量动力学曲线。
b.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与尿激酶uPA的协同使用促进血栓的溶解:
方法如下:
1)血栓的制备:
首先在96孔板中沿着孔壁底部加入5微升促血栓滴液(Innovin+CaCl2),其次在孔壁底部加入25微升新鲜小鼠血液。37℃孵育30分钟,即可得新鲜制备的血栓样本。
2)血栓的溶解:
对照组为试剂对照,给药组为800U/ml尿激酶uPA,各剂量的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的单用以及联用组。在37℃,使用多功能酶标仪M200PRO检测510nm激发光的吸收值,每分钟检测一次,测量动力学曲线。
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与尿激酶uPA协同溶解纤维蛋白聚集的对比如图20所示。
实施例12:
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和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具有较低的毒副作用:
雌性八周龄BALB/c小鼠(18-22g)60只,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100mg/kg,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30mg/kg,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100mg/kg,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30mg/kg,阿替普酶10mg/kg,尾静脉给药给药1小时候,戊巴比妥钠麻醉小鼠并进行流血时间测定。在距小鼠尾尖5mm处断尾,同时用秒表开始计时。每隔10s用干净的滤纸片拭其断尾处,直至无血迹印到滤纸片上,停止计时,记录下所用时间。该时间即为小鼠尾出血时间。2小时后,取小鼠血浆,测定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及维蛋白原结构域(FD)对纤维蛋白原的损失(A)和流血时间(B)无明显影响(无毒副作用),结果如图25所示。
实施例13:
此蛋白氨基酸序列中的某些关键位点进行突变,也能够实现增强其抑制血栓形成功能的效果,本实施例中对204位和269位关键位点的色氨酸突进行了突变处理,突变为丙氨酸,再采用实施例6的方法对突变后的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进行处理,得到的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突变体对聚集的纤维蛋白裂解作用的对照如图27所示;从图27对比结果可以看出,突变体对聚集的纤维蛋白的裂解相比于不突变形态下,明显有所增强。
实施例14:
1、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肺栓塞:
a.小鼠的分组:
雌性八周龄BALB/c小鼠(18-22g)只,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10mg/kg给药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1mg/kg给药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10mg/kg给药组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1mg/kg联合给药组;
b.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对凝血酶诱导的血栓模型的保护作用:
凝血酶Thrombin 7.5U/200μl PBS/只小鼠尾静脉注射造模,或者Thrombin 7.5U+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1mg/kg/200μl PBS/只小鼠、或者Thrombin 7.5U+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10mg/kg/200μl PBS/只小鼠、或者Thrombin 7.5U+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1mg/kg+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10mg/kg/200μl PBS/只小鼠一起尾静脉注射。20min后摘取小鼠肺组织,4%多聚甲醛固定、切片并进行H&E染色。统计小鼠肺组织中栓塞的面积。
采用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的情况下,各组小鼠肺组织H&E染色结果及栓塞面积的统计如图28所示。
2、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肺栓塞:
具体方法与前述第1项基本相同,而采用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的情况下,各组小鼠肺组织H&E染色结果及栓塞面积的统计如图29所示。
实施例15:
此实施例是针对包含有实施例1中提供的示例序列1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和纤维蛋白原结构域,为了与实施例进行区分,将二者分别命名为FGL1-1和FD-1。
针对FGL1-1和FD-1,也重复了上述实施例2-实施例14的实验操作,但由于实验的数据量及数据图十分繁多,在此以统计表格形式体现。
表1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包含有示例序列1的FGL1-1和FD-1也具有相应的应用效果。
实施例16:
此实施例是针对包含有实施例1中提供的示例序列2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和纤维蛋白原结构域,为了与实施例进行区分,将二者分别命名为FGL1-2和FD-2。
针对FGL1-2和FD-2,也重复了上述实施例2-实施例14的实验操作,但由于实验的数据量及数据图十分繁多,在此以统计表格形式体现。
表2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包含有示例序列2的FGL1-2和FD-2也具有相应的应用效果。
实施例17:
此实施例是针对包含有实施例1中提供的示例序列3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和纤维蛋白原结构域,为了与实施例进行区分,将二者分别命名为FGL1-3和FD-3。
针对FGL1-3和FD-3,也重复了上述实施例2-实施例14的实验操作,但由于实验的数据量及数据图十分繁多,在此以统计表格形式体现。
表3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包含有示例序列3的FGL1-3和FD-3也具有相应的应用效果。
实施例18:
此实施例是针对包含有实施例1中提供的示例序列4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和纤维蛋白原结构域,为了与实施例进行区分,将二者分别命名为FGL1-4和FD-4。
针对FGL1-4和FD-4,也重复了上述实施例2-实施例14的实验操作,但由于实验的数据量及数据图十分繁多,在此以统计表格形式体现。
表4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包含有示例序列4的FGL1-4和FD-4也具有相应的应用效果。
实施例19:
此实施例是针对包含有实施例1中提供的示例序列5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和纤维蛋白原结构域,为了与实施例进行区分,将二者分别命名为FGL1-5和FD-5。
针对FGL1-5和FD-5,也重复了上述实施例2-实施例14的实验操作,但由于实验的数据量及数据图十分繁多,在此以统计表格形式体现。
表5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包含有示例序列5的FGL1-5和FD-5也具有相应的应用效果。
实施例20:
此实施例是针对包含有实施例1中提供的示例序列6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和纤维蛋白原结构域,为了与实施例进行区分,将二者分别命名为FGL1-6和FD-6。
针对FGL1-6和FD-6,也重复了上述实施例2-实施例14的实验操作,但由于实验的数据量及数据图十分繁多,在此以统计表格形式体现。
表6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包含有示例序列6的FGL1-6和FD-6也具有相应的应用效果。
实施例21:
此实施例是针对包含有实施例1中提供的示例序列7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和纤维蛋白原结构域,为了与实施例进行区分,将二者分别命名为FGL1-7和FD-7。
针对FGL1-7和FD-7,也重复了上述实施例2-实施例14的实验操作,但由于实验的数据量及数据图十分繁多,在此以统计表格形式体现。
表7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包含有示例序列7的FGL1-7和FD-7也具有相应的应用效果。
实施例22:
此实施例是针对包含有实施例1中提供的示例序列8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和纤维蛋白原结构域,为了与实施例进行区分,将二者分别命名为FGL1-8和FD-8。
针对FGL1-8和FD-8,也重复了上述实施例2-实施例14的实验操作,但由于实验的数据量及数据图十分繁多,在此以统计表格形式体现。
表8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包含有示例序列8的FGL1-8和FD-8也具有相应的应用效果。
实施例23:
此实施例是针对包含有实施例1中提供的示例序列9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和纤维蛋白原结构域,为了与实施例进行区分,将二者分别命名为FGL1-9和FD-9。
针对FGL1-9和FD-9,也重复了上述实施例2-实施例14的实验操作,但由于实验的数据量及数据图十分繁多,在此以统计表格形式体现。
表9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包含有示例序列9的FGL1-9和FD-9也具有相应的应用效果。
实施例24:
此实施例是针对包含有实施例1中提供的示例序列10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和纤维蛋白原结构域,为了与实施例进行区分,将二者分别命名为FGL1-10和FD-10。
针对FGL1-10和FD-10,也重复了上述实施例2-实施例14的实验操作,但由于实验的数据量及数据图十分繁多,在此以统计表格形式体现。
表10
/>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包含有示例序列10的FGL1-10和FD-10也具有相应的应用效果。
实施例25:
此实施例是针对包含有实施例1中提供的示例序列11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和纤维蛋白原结构域,为了与实施例进行区分,将二者分别命名为FGL1-11和FD-11。
针对FGL1-11和FD-11,也重复了上述实施例2-实施例14的实验操作,但由于实验的数据量及数据图十分繁多,在此以统计表格形式体现。
表11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包含有示例序列11的FGL1-11和FD-11也具有相应的应用效果。
实施例26:
此实施例是针对包含有实施例1中提供的示例序列12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和纤维蛋白原结构域,为了与实施例进行区分,将二者分别命名为FGL1-12和FD-12。
针对FGL1-12和FD-12,也重复了上述实施例2-实施例14的实验操作,但由于实验的数据量及数据图十分繁多,在此以统计表格形式体现。
表12
/>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包含有示例序列12的FGL1-12和FD-12也具有相应的应用效果。
实施例27:
此实施例是针对包含有实施例1中提供的示例序列13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和纤维蛋白原结构域,为了与实施例进行区分,将二者分别命名为FGL1-13和FD-13。
针对FGL1-13和FD-13,也重复了上述实施例2-实施例14的实验操作,但由于实验的数据量及数据图十分繁多,在此以统计表格形式体现。
表13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包含有示例序列13的FGL1-13和FD-13也具有相应的应用效果。
实施例28:
此实施例是针对包含有实施例1中提供的示例序列14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和纤维蛋白原结构域,为了与实施例进行区分,将二者分别命名为FGL1-14和FD-14。
针对FGL1-14和FD-14,也重复了上述实施例2-实施例14的实验操作,但由于实验的数据量及数据图十分繁多,在此以统计表格形式体现。
表14
/>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包含有示例序列14的FGL1-14和FD-14也具有相应的应用效果。
实施例29:
此实施例是针对包含有实施例1中提供的示例序列15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和纤维蛋白原结构域,为了与实施例进行区分,将二者分别命名为FGL1-15和FD-15。
针对FGL1-15和FD-15,也重复了上述实施例2-实施例14的实验操作,但由于实验的数据量及数据图十分繁多,在此以统计表格形式体现。
表15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包含有示例序列15的FGL1-15和FD-15也具有相应的应用效果。
实施例30:
此实施例是针对包含有实施例1中提供的示例序列16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和纤维蛋白原结构域,为了与实施例进行区分,将二者分别命名为FGL1-16和FD-16。
针对FGL1-16和FD-16,也重复了上述实施例2-实施例14的实验操作,但由于实验的数据量及数据图十分繁多,在此以统计表格形式体现。
表16
/>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包含有示例序列16的FGL1-16和FD-16也具有相应的应用效果。
实施例31:
此实施例是针对包含有实施例1中提供的示例序列17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和纤维蛋白原结构域,为了与实施例进行区分,将二者分别命名为FGL1-17和FD-17。
针对FGL1-17和FD-17,也重复了上述实施例2-实施例14的实验操作,但由于实验的数据量及数据图十分繁多,在此以统计表格形式体现。
表17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包含有示例序列17的FGL1-17和FD-17也具有相应的应用效果。
实施例32:
此实施例是针对包含有实施例1中提供的示例序列18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和纤维蛋白原结构域,为了与实施例进行区分,将二者分别命名为FGL1-18和FD-18。
针对FGL1-18和FD-18,也重复了上述实施例2-实施例14的实验操作,但由于实验的数据量及数据图十分繁多,在此以统计表格形式体现。
表18
/>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包含有示例序列18的FGL1-18和FD-18也具有相应的应用效果。
实施例33:
此实施例是针对包含有实施例1中提供的示例序列19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和纤维蛋白原结构域,为了与实施例进行区分,将二者分别命名为FGL1-19和FD-19。
针对FGL1-19和FD-19,也重复了上述实施例2-实施例14的实验操作,但由于实验的数据量及数据图十分繁多,在此以统计表格形式体现。
表19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包含有示例序列19的FGL1-19和FD-19也具有相应的应用效果。
实施例34:
此实施例是针对包含有实施例1中提供的示例序列20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和纤维蛋白原结构域,为了与实施例进行区分,将二者分别命名为FGL1-20和FD-20。
针对FGL1-20和FD-20,也重复了上述实施例2-实施例14的实验操作,但由于实验的数据量及数据图十分繁多,在此以统计表格形式体现。
表20
/>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包含有示例序列20的FGL1-20和FD-20也具有相应的应用效果。
实施例35:
此实施例是针对包含有实施例1中提供的示例序列21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和纤维蛋白原结构域,为了与实施例进行区分,将二者分别命名为FGL1-21和FD-21。
针对FGL1-21和FD-21,也重复了上述实施例2-实施例14的实验操作,但由于实验的数据量及数据图十分繁多,在此以统计表格形式体现。
表21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包含有示例序列21的FGL1-21和FD-21也具有相应的应用效果。
实施例36:
此实施例是针对包含有实施例1中提供的示例序列22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和纤维蛋白原结构域,为了与实施例进行区分,将二者分别命名为FGL1-22和FD-22。
针对FGL1-22和FD-22,也重复了上述实施例2-实施例14的实验操作,但由于实验的数据量及数据图十分繁多,在此以统计表格形式体现。
表22
/>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包含有示例序列22的FGL1-22和FD-22也具有相应的应用效果。
实施例37:
此实施例是针对包含有实施例1中提供的示例序列23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和纤维蛋白原结构域,为了与实施例进行区分,将二者分别命名为FGL1-23和FD-23。
针对FGL1-23和FD-23,也重复了上述实施例2-实施例14的实验操作,但由于实验的数据量及数据图十分繁多,在此以统计表格形式体现。
表23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包含有示例序列23的FGL1-23和FD-23也具有相应的应用效果。
实施例38:
此实施例是针对包含有实施例1中提供的示例序列24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和纤维蛋白原结构域,为了与实施例进行区分,将二者分别命名为FGL1-24和FD-24。
针对FGL1-24和FD-24,也重复了上述实施例2-实施例14的实验操作,但由于实验的数据量及数据图十分繁多,在此以统计表格形式体现。
表24
/>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包含有示例序列24的FGL1-24和FD-24也具有相应的应用效果。
实施例39:
此实施例是针对包含有实施例1中提供的示例序列25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和纤维蛋白原结构域,为了与实施例进行区分,将二者分别命名为FGL1-25和FD-25。
针对FGL1-25和FD-25,也重复了上述实施例2-实施例14的实验操作,但由于实验的数据量及数据图十分繁多,在此以统计表格形式体现。
表25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包含有示例序列25的FGL1-25和FD-25也具有相应的应用效果。
实施例40:
此实施例是针对包含有实施例1中提供的示例序列26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和纤维蛋白原结构域,为了与实施例进行区分,将二者分别命名为FGL1-26和FD-26。
针对FGL1-26和FD-26,也重复了上述实施例2-实施例14的实验操作,但由于实验的数据量及数据图十分繁多,在此以统计表格形式体现。
表26
/>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包含有示例序列26的FGL1-26和FD-26也具有相应的应用效果。
实施例41:
此实施例是针对包含有实施例1中提供的示例序列27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和纤维蛋白原结构域,为了与实施例进行区分,将二者分别命名为FGL1-27和FD-27。
针对FGL1-27和FD-27,也重复了上述实施例2-实施例14的实验操作,但由于实验的数据量及数据图十分繁多,在此以统计表格形式体现。
表27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包含有示例序列27的FGL1-27和FD-27也具有相应的应用效果。
实施例42:
此实施例是针对包含有实施例1中提供的示例序列28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和纤维蛋白原结构域,为了与实施例进行区分,将二者分别命名为FGL1-28和FD-28。
针对FGL1-28和FD-28,也重复了上述实施例2-实施例14的实验操作,但由于实验的数据量及数据图十分繁多,在此以统计表格形式体现。
表28
/>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包含有示例序列28的FGL1-28和FD-28也具有相应的应用效果。
实施例43:
此实施例是针对包含有实施例1中提供的示例序列29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和纤维蛋白原结构域,为了与实施例进行区分,将二者分别命名为FGL1-29和FD-29。
针对FGL1-29和FD-29,也重复了上述实施例2-实施例14的实验操作,但由于实验的数据量及数据图十分繁多,在此以统计表格形式体现。
表29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包含有示例序列29的FGL1-29和FD-29也具有相应的应用效果。
实施例44:
此实施例是针对包含有实施例1中提供的示例序列30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和纤维蛋白原结构域,为了与实施例进行区分,将二者分别命名为FGL1-30和FD-30。
针对FGL1-30和FD-30,也重复了上述实施例2-实施例14的实验操作,但由于实验的数据量及数据图十分繁多,在此以统计表格形式体现。
表30
/>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包含有示例序列30的FGL1-30和FD-30也具有相应的应用效果。
实施例45:
此实施例是针对包含有实施例1中提供的示例序列31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和纤维蛋白原结构域,为了与实施例进行区分,将二者分别命名为FGL1-31和FD-31。
针对FGL1-31和FD-31,也重复了上述实施例2-实施例14的实验操作,但由于实验的数据量及数据图十分繁多,在此以统计表格形式体现。
表31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包含有示例序列31的FGL1-31和FD-31也具有相应的应用效果。
实施例46:
此实施例是针对包含有实施例1中提供的示例序列32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和纤维蛋白原结构域,为了与实施例进行区分,将二者分别命名为FGL1-32和FD-32。
针对FGL1-32和FD-32,也重复了上述实施例2-实施例14的实验操作,但由于实验的数据量及数据图十分繁多,在此以统计表格形式体现。
表32
/>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包含有示例序列32的FGL1-32和FD-32也具有相应的应用效果。
实施例47:
此实施例是针对包含有实施例1中提供的示例序列33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和纤维蛋白原结构域,为了与实施例进行区分,将二者分别命名为FGL1-33和FD-33。
针对FGL1-33和FD-33,也重复了上述实施例2-实施例14的实验操作,但由于实验的数据量及数据图十分繁多,在此以统计表格形式体现。
表33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包含有示例序列33的FGL1-33和FD-33也具有相应的应用效果。
实施例48:
此实施例是针对包含有实施例1中提供的示例序列34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和纤维蛋白原结构域,为了与实施例进行区分,将二者分别命名为FGL1-34和FD-34。
针对FGL1-34和FD-34,也重复了上述实施例2-实施例14的实验操作,但由于实验的数据量及数据图十分繁多,在此以统计表格形式体现。
表34
/>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包含有示例序列34的FGL1-34和FD-34也具有相应的应用效果。
实施例49:
此实施例是针对包含有实施例1中提供的示例序列35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和纤维蛋白原结构域,为了与实施例进行区分,将二者分别命名为FGL1-35和FD-35。
针对FGL1-35和FD-35,也重复了上述实施例2-实施例14的实验操作,但由于实验的数据量及数据图十分繁多,在此以统计表格形式体现。
表35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包含有示例序列35的FGL1-35和FD-35也具有相应的应用效果。
实施例50:
此实施例是针对包含有实施例1中提供的示例序列36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和纤维蛋白原结构域,为了与实施例进行区分,将二者分别命名为FGL1-36和FD-36。
针对FGL1-36和FD-36,也重复了上述实施例2-实施例14的实验操作,但由于实验的数据量及数据图十分繁多,在此以统计表格形式体现。
表36
/>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包含有示例序列36的FGL1-36和FD-36也具有相应的应用效果。
实施例51:
此实施例是针对包含有实施例1中提供的示例序列37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和纤维蛋白原结构域,为了与实施例进行区分,将二者分别命名为FGL1-37和FD-37。
针对FGL1-37和FD-37,也重复了上述实施例2-实施例14的实验操作,但由于实验的数据量及数据图十分繁多,在此以统计表格形式体现。
表37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包含有示例序列37的FGL1-37和FD-37也具有相应的应用效果。
实施例52:
此实施例是针对包含有实施例1中提供的示例序列38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和纤维蛋白原结构域,为了与实施例进行区分,将二者分别命名为FGL1-38和FD-38。
针对FGL1-38和FD-38,也重复了上述实施例2-实施例14的实验操作,但由于实验的数据量及数据图十分繁多,在此以统计表格形式体现。
表38
/>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包含有示例序列38的FGL1-38和FD-38也具有相应的应用效果。
实施例53:
此实施例是针对包含有实施例2中提供的对比序列1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和纤维蛋白原结构域,为了与实施例进行区分,将二者分别命名为FGL1-A和FD-A。
针对FGL1-A和FD-A,也重复了上述实施例2-实施例14的实验操作,但由于实验的数据量及数据图十分繁多,在此以统计表格形式体现。
表29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包含有对比序列1的FGL1-A和FD-A,其效果要明显劣于所给出的FGL1、FD以及含有示例序列1-28的FGL1和FD。
实施例54:
此实施例是针对包含有实施例2中提供的对比序列2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和纤维蛋白原结构域,为了与实施例进行区分,将二者分别命名为FGL1-B和FD-B。
针对FGL1-B和FD-B,也重复了上述实施例2-实施例14的实验操作,但由于实验的数据量及数据图十分繁多,在此以统计表格形式体现。
表30
/>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包含有对比序列2的FGL1-B和FD-B,其效果要明显劣于所给出的FGL1、FD以及含有示例序列1-28的FGL1和FD。
实施例55:
此实施例是针对包含有实施例2中提供的对比序列3的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和纤维蛋白原结构域,为了与实施例进行区分,将二者分别命名为FGL1-C和FD-C。
针对FGL1-C和FD-C,也重复了上述实施例2-实施例14的实验操作,但由于实验的数据量及数据图十分繁多,在此以统计表格形式体现。
表31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包含有对比序列3的FGL1-C和FD-C,其效果要明显劣于所给出的FGL1、FD以及含有示例序列1-28的FGL1和FD。
实施例56:
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与其它药物的协同使用。
可协同使用的药物为:低分子肝素类药物、凝血因子+抑制剂类药物、抗血小板因子类药物;
低分子肝素类药物具体为:Dalteparin达肝素(联用药1),Enoxaparin依诺肝素(联用药2);50IU/kg静脉注射;
凝血因子+抑制剂类药物具体为:Rivaroxaban利伐沙班(联用药3)0.1mg/kg口服,Apixaban阿哌沙班(联用药4)0.025mg/kg口服,Edoxaban依度沙班(联用药5)0.3mg/kg口服,Fondaparinux磺达肝素(联用药6)0.2mg/kg静脉注射,Betrixaban贝曲西班(联用药7)0.8mg/kg口服,Idraparinux艾卓肝素(联用药8)0.025mg/kg皮下注射,Otamixaban奥米沙班(联用药9)50ug/kg静脉注射,Letaxaban来他沙班(联用药10)0.1mg/kg口服,Darexaban达瑞沙班(联用药11)1mg/kg口服,Antithrombin Alfa抗凝血酶α(联用药12)25IU/kg静脉注射;
抗血小板因子类药物具体为:Abciximab阿昔单抗(联用药13)0.25mg/kg静脉注射,Eptifibatide依替巴肽(联用药14)90μg/kg静脉注射,Tirofiban盐酸替罗非班(联用药15)25μg/kg静脉注射,Aspirin阿司匹林(联用药16)40mg/kg口服,Cangrelor坎格雷洛(联用药17)30μg/kg静脉注射,Cilostazol西洛他唑(联用药18)100mg/kg口服,Clopidogrel硫酸氯吡格雷(联用药19)300mg/kg口服,Dipyridamole双嘧达莫(联用药20)1mg/kg静脉注射,Prasugrel盐酸普拉格雷(联用药21)1mg/kg口服,Ticlopidine噻氯匹定(联用药22)2mg/kg口服,Ticagrelor替格瑞洛(联用药23)1mg/kg口服,Vorapaxar沃拉帕沙(联用药24)20μg/kg口服。
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与上述药物能够协同使用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肺栓塞。
其具体操作方法为:
a.小鼠的分组:
雌性八周龄BALB/c小鼠(18-22g)只,随机分为4组,即:
组一: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10mg/kg单独给药组;
组二: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10mg/kg单独给药组;
组三: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10mg/kg和上述24种联用药分别联合给药组;
组四: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10mg/kg和上述24种联用药分别联合给药组。b.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对凝血酶诱导的血栓模型的保护作用:
FGL1血栓模型:凝血酶Thrombin 7.5U+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10mg/kg/200μl PBS/只小鼠、或者Thrombin 7.5U+上述24种联用药+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10mg/kg/200μl PBS/只小鼠一起尾静脉注射。
FD血栓模型:凝血酶Thrombin 7.5U+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10mg/kg/200μl PBS/只小鼠、或者Thrombin 7.5U+上述24种联用药+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10mg/kg/200μlPBS/只小鼠一起尾静脉注射。
上述的四组小鼠,20min后摘取其肺组织,4%多聚甲醛固定、切片并进行H&E染色。统计小鼠肺组织中栓塞的面积。
采用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D)的情况下,各组小鼠肺组织栓塞面积的统计下表32所示。
表32
通过表32可以看出,所列出的24种联用药,与本申请提供的FGL1或FD联合施药,相较于单独使用FGL1或FD,能够大幅降低模型中小鼠肺组织的栓塞免疫,也表明了本发明所提供的FGL1或FD,与上述药物联用,确实能够显著的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肺栓塞。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蛋白含有可与底物GPRP肽段结合的氨基酸序列,氨基酸序列的结构为:色氨酸—AAn1—酪氨酸—AAn2—半胱氨酸—AAn3—谷氨酸—天冬氨酸—AAn4—半胱氨酸—组氨酸—AAn5—天冬氨酸—AAn6—酪氨酸—AAn7—色氨酸,其中,AA为氨基酸,n1-n7为氨基酸数量,n1=16-18个,n2=2-4个,n3=1-3个,n4=7-9个,n5=16-18个,n6=4-6个,n7=3-5个;优选地,所述氨基酸数量n1=17个,n2=3个,n3=2个,n4=8个,n5=17个,n6=5个,n7=4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蛋白含有可与底物GPRP肽段结合的氨基酸序列,氨基酸序列的结构为:色氨酸—AA(n1')—天冬氨酸—AA—天冬氨酸—AA—天冬氨酸—AA—酪氨酸—AAn2—半胱氨酸—AAn3—谷氨酸—天冬氨酸—AAn4—半胱氨酸—组氨酸—AAn5—天冬氨酸—AAn6—酪氨酸—AAn7—色氨酸,其中,AA为氨基酸,n1'-n7为氨基酸数量,n1'比n1减少6个,即n1'=10-12个,n2=2-4个,n3=1-3个,n4=7-9个,n5=16-18个,n6=4-6个,n7=3-5个;优选地,所述氨基酸数量n1'=11个,n2=3个,n3=2个,n4=8个,n5=17个,n6=5个,n7=4个。
3.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为如下任意一项所示的蛋白质并包含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氨基酸序列:
(a1)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或SEQ ID No.1的第48-290位所示的蛋白质;
(a2)将SEQ ID No.1或SEQ ID No.1的第48-290位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质;
(a3)与(a1)-(a2)中任一所限定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9%以上、95%以上、90%以上、85%以上或者80%以上同源性且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质;
(a4)在(a1)-(a3)中任一所限定的蛋白质的N端和/或C端连接标签后得到的融合蛋白。
4.编码权利要求3所述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的核酸分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核酸分子为基因;所述基因是如下任意一项所述的DNA分子:
(b1)SEQ ID No.2或SEQ ID No.2的第142-870位所示的DNA分子;
(b2)在严格条件下与(b1)限定的DNA分子杂交且编码所述蛋白质的DNA分子;
(b3)与(b1)-(b2)限定的DNA序列具有99%以上、95%以上、90%以上、85%以上或者80%以上同源性且编码所述蛋白质的DNA分子;
(b4)编码(a3)中所述蛋白质的DNA分子。
5.含有权利要求4所述核酸分子的表达盒、重组载体、重组菌或转基因细胞系。
6.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蛋白、权利要求3所述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核酸分子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重组载体、重组菌或转基因细胞系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至少为如下所述的任意一种:
(c1)制备用于抑制血栓发生的产品;
(c2)制备用于抑制血栓程度的产品;
(c3)制备用于抑制血浆中纤维蛋白活性的产品;
(c4)制备用于抑制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组装的产品;
(c5)制备用于增强溶纤能力的产品;
(c6)制备用于延长血浆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和/或凝血酶原时间和/或凝血酶时间的产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蛋白质的制备方法为:将所述蛋白质的编码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以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真核细胞表达所述蛋白质,采用Ni-NTA亲和力柱进行纯化,再使用Superdex 200 10/300GL色谱柱通过凝胶过滤进一步纯化蛋白,得到高纯度纯化蛋白。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为药物产品,所述药物产品包括疫苗产品;优选地,所述药物产品类型包括mRNA药物、DNA药物、蛋白药物或腺病毒药物。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中还修饰有用于穿过血脑屏障的结构;优选地,所述修饰的穿过血脑屏障的结构为大脑靶向配体;优选地,所述大脑靶向配体,包括但不限于RVG肽、硬脂酸-转铁蛋白、载体蛋白E。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中还包括有可联合使用的治疗用药;优选地,所述可联合使用的治疗用药分别为尿激酶、链激酶、阿替普酶、瑞替普酶或组织性纤维酶原激活剂。
11.一种生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材料为能够表达权利要求1或2所述蛋白的核酸分子或权利要求3所述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的核酸分子或含有所述核酸分子的表达盒、重组载体、重组菌或转基因细胞系。
CN202211357807.1A 2021-11-02 2022-11-01 可与底物结合的蛋白序列在制备抑制纤维蛋白组装的产品中的应用 Pending CN1164782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3/127768 WO2024093915A1 (zh) 2021-11-02 2023-10-30 可与底物结合的蛋白序列在制备抑制纤维蛋白组装的产品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90823.9A CN113968901A (zh) 2021-11-02 2021-11-02 可与底物结合的蛋白序列在制备抑制纤维蛋白组装的产品中的应用
CN2021112908239 2021-11-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78267A true CN116478267A (zh) 2023-07-25

Family

ID=7958940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90823.9A Pending CN113968901A (zh) 2021-11-02 2021-11-02 可与底物结合的蛋白序列在制备抑制纤维蛋白组装的产品中的应用
CN202211357807.1A Pending CN116478267A (zh) 2021-11-02 2022-11-01 可与底物结合的蛋白序列在制备抑制纤维蛋白组装的产品中的应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90823.9A Pending CN113968901A (zh) 2021-11-02 2021-11-02 可与底物结合的蛋白序列在制备抑制纤维蛋白组装的产品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13968901A (zh)
WO (2) WO202307741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93915A1 (zh) * 2021-11-02 2024-05-10 南京大学 可与底物结合的蛋白序列在制备抑制纤维蛋白组装的产品中的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9168A (zh) * 2019-05-09 2019-07-19 山东省立医院 基因fgl1在制备结直肠癌和肺癌诊断试剂盒的应用及试剂盒
CN113968901A (zh) * 2021-11-02 2022-01-25 南京大学 可与底物结合的蛋白序列在制备抑制纤维蛋白组装的产品中的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0382A (zh) * 2005-01-07 2006-07-12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重组人生肝素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抗肝损伤药物中的用途
WO2017078318A1 (ko) * 2015-11-03 2017-05-11 한국원자력의학원 소라페닙 민감성 예측용 바이오마커 조성물
CN108404119B (zh) * 2018-05-07 2020-09-25 江苏康缘瑞翱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Fgf-21类似物的制备及在血栓治疗中的应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9168A (zh) * 2019-05-09 2019-07-19 山东省立医院 基因fgl1在制备结直肠癌和肺癌诊断试剂盒的应用及试剂盒
CN113968901A (zh) * 2021-11-02 2022-01-25 南京大学 可与底物结合的蛋白序列在制备抑制纤维蛋白组装的产品中的应用
WO2023077413A1 (zh) * 2021-11-02 2023-05-11 南京大学 可与底物结合的蛋白序列在制备抑制纤维蛋白组装的产品中的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GENBANK: "Homo sapiens fibrinogen like 1 (FGL1), transcript variant 1, mRNA", 《GENBANK》, 19 September 2021 (2021-09-19), pages 004467 *
GENPEPT: "RecName: Full=Fibrinogen-like protein 1; AltName: Full=HP-041; AltName: Full=Hepassocin;Short=HPS; AltName: Full=Hepatocyte-derived fibrinogen-related protein 1; Short=HFREP-1;AltName: Full=Liver fibrinogen-related protein 1; Short=LFIRE-1; Flags: Precursor", 《GENPEPT》, 2 June 2021 (2021-06-02), pages 08830 *
SRAVYA KATTULA: "Fibrinogen and fibrin in hemostasis and thrombosis",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vol. 37, no. 3, 31 March 2017 (2017-03-31), pages 13 *
蒋一逍: "纤维蛋白原在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解放军医学杂志》, vol. 46, no. 5, 28 May 2021 (2021-05-28), pages 498 - 503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93915A1 (zh) * 2021-11-02 2024-05-10 南京大学 可与底物结合的蛋白序列在制备抑制纤维蛋白组装的产品中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93915A1 (zh) 2024-05-10
WO2023077413A1 (zh) 2023-05-11
CN113968901A (zh) 2022-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00394B2 (ja) 補因子の非存在下で凝固活性を有する、及び/又は、第ix因子凝固活性が増加した第ix因子変異体、並びに、出血性疾患を処置するためのその使用
US11046942B2 (en) DNase therapy for intravascular accumulation of extracellular DNA
EP2364165B1 (en) Antidotes for factor xa inhibitor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in combination with blood coagulating agents
EP2453910B1 (en) Unit dose formulation of antidote for factor xa inhibitors for use in preventing bleeding
EP2099475B1 (en) Subcutaneous administration of coagulation factor viia-related polypeptides
Schoenmakers et al. Blood coagulation factors as inflammatory mediators
JP2019077677A (ja) 第Xa因子の阻害を中和するための組成物および方法
WO2024093915A1 (zh) 可与底物结合的蛋白序列在制备抑制纤维蛋白组装的产品中的应用
CN110330563B (zh) 用于出血性疾病治疗的修饰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US20060234935A1 (en) Mutants of the factor VII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domain
NZ593611A (en) Modified factor vii polypeptides and uses thereof
EP1820508A1 (en) Coagulation factor X polypeptides with modified activation properties
US20080188400A1 (en) Methods For Treating Bleeding
Müller et al. An exosite-specific ssDNA aptamer inhibits the anticoagulant functions of activated protein C and enhances inhibition by protein C inhibitor
RU2012110221A (ru) Аптамеры к ингибитору пути тканевого фактора и их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в качестве терапевтических агентов при нарушениях свертываемости
CA2846494C (en) Compounds for use in boosting coagulation
ES2964819T3 (es) Fibrinógeno líquido estable
CN110520128B (zh) 用于治疗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有关的并发症和疾病的组合物和方法
CN114728044A (zh) 用于皮下施用和按需求治疗的经修饰的因子vii多肽
JP2021527435A (ja) 第Xa因子阻害剤に対する解毒剤
KR20240067133A (ko) 기질과 결합가능한 단백질 서열이 섬유 단백질 조립을 억제하는 제품을 제조함에 있어서의 응용
CN1849133B (zh) 用于治疗中风的非神经毒性纤溶酶原激活剂的静脉注射
Huntington 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the life history of thrombin
US7666990B2 (en) Amino acid-substituted coagulation factor V
AU2013355043A1 (en) Oligonucleotide formul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