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62049A - 纱线卷取机 - Google Patents

纱线卷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62049A
CN116462049A CN202310040174.XA CN202310040174A CN116462049A CN 116462049 A CN116462049 A CN 116462049A CN 202310040174 A CN202310040174 A CN 202310040174A CN 116462049 A CN116462049 A CN 1164620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light
accumulating
roller
accumulating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4017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根善太
竹岛载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462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620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1/00Forwar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1/20Devices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during forwarding, e.g. for buffer storage
    • B65H51/22Reels or cages, e.g. cylindrical, with storing and forwarding surfaces provided by rollers or b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40Arrangements for rotating packages
    • B65H54/54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cores or formers at winding stations; Securing cores or formers to driving members
    • B65H54/553Both-ends support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40Arrangements for rotating packages
    • B65H54/44Arrangements for rotating packages in which the package, core, or former is engaged with, or secured to, a driven member rotatable about the axis of the pack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70Othe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yarn-winding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3/00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 B65H63/006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Filamentary Materials, Packages, And Safety Devices Therefor (AREA)
  • Forwarding And Storing Of Filamentary Materi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纱线卷取机。纱线卷取机(2)通过使存积辊(41)旋转而将从供给部(6)送出的纱线(Y)卷绕于存积区域(A)并暂时存积纱线(Y)。检测部(53)是检测存积区域(A)的直线区间(S1)中有无纱线(Y)的线传感器(53A)。

Description

纱线卷取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纱线卷取机。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纱线卷取机(纱线卷取装置),具备:喂纱部,支承喂纱筒管;纱线存积装置,从支承于喂纱部的喂纱筒管退绕纱线,并卷取退绕的纱线;接头装置,进行喂纱筒管侧的纱线的纱端与纱线存积装置侧的纱线的纱端的接头;以及纱线卷取部,卷取纱线而形成卷装。作为这样的纱线卷取机,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41231号公报)中公开了在存积辊的圆筒部的外周面附近配置有检测存积辊的纱线成为规定的上限量以上的上限传感器、以及检测小于规定的下限量的下限传感器的纱线卷取机。并且,专利文献1的纱线卷取机的单元控制部基于这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对驱动马达进行控制,以使存积辊的纱线存积量(卷绕量)收敛在上述上限量与上述下限量之间。
在这样的纱线卷取机中,期望通过不仅详细地检测上述纱线存积量的上限值或者下限值,而且详细地检测卷绕于纱线存积装置的纱线的存积量,实现更细致的控制,或者检测纱线存积装置的卷取异常。在该情况下,例如,如果增加上述传感器的数量,则能够详细地检测存积量,但存在构成变得复杂而成本变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廉价地检测卷绕于纱线存积装置的纱线的存积量的纱线卷取机。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纱线卷取机具备:供给部,能够供给纱线;卷取部,卷取从供给部供给的纱线而形成卷装;纱线存积装置,设置在形成在供给部与卷取部之间的纱线行进路径的中途,通过使存积辊旋转而将从供给部送出的纱线卷绕于存积辊中的外周面的存积区域并暂时存积纱线;控制部,对存积辊的旋转进行控制;以及检测部,对卷绕于存积辊的外周面的纱线进行检测,检测部的检测区域是将纱线的行进方向上的上游的存积区域的端部侧和位于比上游的存积区域的端部侧靠纱线的行进方向上的下游的位置的下游的存积区域的端部侧之间连结的存积区域中的直线区间,检测部是检测直线区间中有无纱线的线传感器。
由此,无需在存积区域的各处设置检测纱线的有无的传感器,能够检测存积区域的上述直线区间中有无纱线。其结果,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廉价地检测卷绕于纱线存积装置的纱线的存积量。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纱线卷取机中,也可以为,线传感器配置为,检测部的检测区域的延伸方向与存积辊的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平行。在该构成中,线传感器检测被与存积辊的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平行的区域的存积辊或者纱线反射的光。因此,能够使上述的直线区间中的存积辊或者纱线的反射的方式均匀。
也可以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纱线卷取机还具备朝向存积辊发出光的发光部,线传感器接收被存积辊或者纱线反射的光,在线传感器接收到光(检测到入射的光)的情况下,控制部判定为线传感器接收到的光是被存积辊或者纱线的一方反射后的光,并且基于上述判定的结果判定直线区间中有无纱线。在该构成中,基于被存积辊或者纱线反射的光的检测结果判定纱线的有无,由此能够使处理简化。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纱线卷取机中,也可以为,发光部具有两个光源、以及将从两个光源射出的光转换成面发光并朝向存积辊射出的光波导,线传感器经由缩小入射光的透镜接收光。在该构成中,能够使从发光部射出的光均匀化,因此,能够提高检测纱线时的精度,并且能够紧凑地设置检测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纱线卷取机中,也可以为,线传感器设置在被存积辊的外周面反射的来自发光部的光不入射、且被存积于存积辊的纱线反射的来自发光部的光入射的位置。在该构成中,能够提高卷绕于存积辊的纱线容易反射光的白色系的纱线的检测精度。详细来说,基于来自存积于存积辊的纱线的反射光检测纱线的有无,减少从纱线以外的部分反射的光入射到线传感器,因此能够提高纱线的检测精度。
也可以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纱线卷取机还具备与存积辊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对置的罩,罩设置在被存积辊的外周面反射的来自发光部的光的行进方向的至少一部分。在该构成中,设置有用于抑制在存积辊中产生的飞花飞散而飞花堆积于周边构成的罩。进而,在该构成中,通过罩对因存积辊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进行控制,由此能够抑制纱端与周边构成接触。在该构成中,通过在被存积辊的外周面反射的来自发光部的光的行进方向上设置罩,能够防止线传感器检测被存积辊的外周面反射的来自发光部的光。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纱线卷取机中,也可以为,在从存积辊的旋转轴延伸的方向观察的俯视下,当将与旋转轴正交的直线之一假想设定为第一直线,将与第一直线平行且与存积辊的外周面相切的直线之一假想设定为第二直线时,线传感器配置在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之间,发光部配置在第一直线上,或者,在第一直线以及第二直线的排列方向上配置在线传感器与第一直线之间,罩在第一直线以及第二直线的排列方向上,相对于第二直线配置在与配置有第一直线的一侧相反侧的区域。在该构成中,线传感器配置在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之间。因此,线传感器接收来自与通过存积辊的中心的直线平行且是在排列方向上与通过存积辊的中心的直线不同的直线的方向的光。即,能够将在存积辊的弯曲部分被存积辊或者纱线反射的光分离,因此能够提高纱线的检测精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纱线卷取机中,也可以为,罩中的来自发光部的光入射的部位为黑色。在该构成中,被存积辊的外周面反射的来自发光部的光由罩吸收。由此,减少从纱线以外的部分反射的光入射到线传感器的情况,因此能够提高纱线的检测精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纱线卷取机中,也可以为,发光部具有白色纱线用发光部以及有色纱线用发光部,线传感器设置在被存积辊的外周面反射的来自白色纱线用发光部的光不入射、且被存积于存积辊的纱线反射的来自白色纱线用发光部的光入射的位置,并且设置在被存积辊的外周面反射的来自有色纱线用发光部的光入射的位置。在该构成中,不论在纱线卷取机中使用的纱线是白色纱线还是黑色等的有色纱线,通过将发光的发光部在白色纱线用发光部和有色纱线用发光部之间切换,能够高精度地检测纱线的有无。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纱线卷取机中,也可以为,还具备模式切换部,该模式切换部能够选择性地切换白色纱线用的检测模式即白色纱线检测模式和有色纱线用的检测模式即有色纱线检测模式,控制部当在模式切换部中选择了白色纱线检测模式时,使白色纱线用发光部发出光,并且判定为在由线传感器接收到光的部分具有纱线,当在模式切换部中选择了有色纱线检测模式时,使有色纱线用发光部发出光,并且判定为在由线传感器未接收到光的部分具有纱线。在该构成中,能够对在纱线卷取机中使用的纱线进行与检测模式相匹配的适当的控制以及适当的判定。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纱线卷取机中,也可以为,线传感器设置在被存积辊的外周面反射的来自发光部的光入射的位置。在该构成中,能够提高难以被卷绕于存积辊的纱线反射光的黑色(有色)系的纱线的检测精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纱线卷取机中,也可以为,控制部至少使存积辊旋转一周,并且基于至少使存积辊旋转一周时的线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判定存积区域中有无纱线。在该构成中,能够判定存积辊的所有部分或者仅必要部分有无纱线,能够评价构成存积辊的外周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纱线卷取机中,也可以为,在存积辊的外周面形成有沿着存积辊的旋转轴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凹部,控制部通过检测作为基准的凹部旋转一周,判定为存积辊旋转一周。在该构成中,能够通过简单的方法判定存积辊旋转一周。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纱线卷取机中,也可以为,控制部基于与凹部不同位置处的线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判定存积区域中有无纱线。在该构成中,例如,通过线传感器检测到或者未检测到凹部,由此,能够减少控制部误判定纱线的有无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纱线卷取机中,也可以为,在存积辊的外周面,沿着存积辊的旋转方向形成有多个凹部,并且形成有多个在旋转方向上相邻的凹部与凹部之间的区域即连接部,控制部基于多个连接部各自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中的线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判定存积区域中有无纱线。在该构成中,在外周面形成有凹部的存积辊中,能够提高纱线的检测精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纱线卷取机中,也可以为,控制部基于从供给部供给的纱线的量和由卷取部卷绕的纱线的量,推测与存积于存积辊的纱线相关的信息,并基于与纱线相关的信息和线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判定是否在存积区域均匀地卷绕着纱线。在该构成中,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判定是否在存积区域均匀地卷绕着纱线。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纱线卷取机中,也可以为,卷取部通过使卷取筒管旋转而将从纱线存积装置送出的纱线卷绕于卷取筒管来形成卷装,控制部基于存积辊的旋转速度与卷取筒管的旋转速度的差分的平均值,推测与存积于存积辊的纱线相关的信息。在该构成中,能够准确地推测与存积于存积辊的纱线相关的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纱线卷取机中,也可以为,当将作为与纱线相关的信息的纱线的存积量设为推测存积量,将基于线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计算出的纱线的存积量设为检测存积量时,当从检测存积量减去推测存积量时的差分大于纱线崩脱判定存积量时,控制部判定为在纱线存积装置产生纱线崩脱。另外,纱线崩脱是指,无法从存积辊稳定地退绕纱线,像脱圈一样几层的纱线缠绕在一起一下子退绕的状态。在该构成中,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判定在存积辊产生纱线崩脱。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纱线卷取机中,也可以为,控制部基于线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当存积于存积区域的纱线的最下游位置的每单位时间的移动量大于纱线崩脱判定移动量(T2)时,判定为在纱线存积装置产生纱线崩脱。在该构成中,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判定在存积辊产生纱线崩脱。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纱线卷取机中,也可以为,当将作为与纱线相关的信息的纱线的存积量设为推测存积量,将基于线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计算出的纱线的存积量设为检测存积量时,在从推测存积量减去检测存积量时的差分大于纱块部判定存积量时,判定为在纱线存积装置产生纱块部(所谓的线团)。另外,纱块部是指,卷绕于存积辊的外周面的纱线在不均匀而重叠的状态下卷绕的状态。在该构成中,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判定在存积辊产生纱块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廉价地检测卷绕于纱线存积装置的纱线的存积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的整体构成的概要主视图。
图2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络纱机单元的概要侧视图。
图3是表示络纱机单元所包括的纱线存积装置的立体图。
图4的(A)是表示纱线存积装置与检测部的配置关系的图。图4的(B)是表示纱线存积装置与发光部的配置关系的图。图4的(C)是表示纱线存积装置与检测单元的配置关系的图。
图5的(A)是将存积辊的外周面以一部分在旋转方向上重复的方式平面展开的图。图5的(B)是将在存积辊的外周面存在纱线时的存积辊的外周面以一部分在旋转方向上重复的方式平面展开的图。图5的(C)是将在存积辊的外周面存在纱线以及凹部时的存积辊的外周面以一部分在旋转方向上重复的方式平面展开的图。
图6是表示线传感器的取得结果的一例的图。
图7的(A)是表示在纱线存积装置中纱线的存积量增加的过程中检测存积量与推测存积量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图。图7的(B)是表示在纱线存积装置中纱线的存积量逐渐减少的过程中检测存积量与推测存积量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8的(A)是表示在纱线存积装置中纱线的存积量逐渐增加的过程中检测存积量与推测存积量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图。图8的(B)是表示在纱线存积装置中纱线的存积量逐渐减少的过程中检测存积量与推测存积量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9的(A)以及图9的(B)是表示存积于外周面的纱线的最下游位置的图。
图10的(A)是表示变形例1的络纱机单元的纱线存积装置与检测单元的配置关系的图。图10的(B)是表示变形例2的络纱机单元的纱线存积装置与检测单元的配置关系的图。
图11是表示变形例的线传感器的取得结果的一例的图。
图12的(A)是表示变形例3的络纱机单元的纱线存积装置与检测单元的配置关系的图。图12的(B)是表示变形例4的络纱机单元的纱线存积装置与检测单元的配置关系的图。
图13的(A)以及图13的(B)是表示变形例5的络纱机单元的纱线存积装置与检测单元的配置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上游”以及“下游”分别是指纱线的行进方向上的上游以及下游。
如图1所示,自动络纱机1具备排列配置的多个络纱机单元(纱线卷取机)2、机体控制装置3、喂纱筒管供给装置4、落纱装置5以及省略图示的鼓风箱。
机体控制装置3构成为能够与各络纱机单元2进行通信。自动络纱机1的操作人员通过适当操作机体控制装置3,能够集中管理多个络纱机单元2。机体控制装置3对喂纱筒管供给装置4以及落纱装置5的动作进行控制。
喂纱筒管供给装置4将喂纱筒管21逐个地放置在输送托盘26上。喂纱筒管供给装置4将放置在输送托盘26上的喂纱筒管21分别供给到多个络纱机单元2。
落纱装置5在络纱机单元2中卷装30变为满卷(卷绕规定量的纱线Y的状态)的情况下,行进至该络纱机单元2的位置,卸下满卷的卷装30。落纱装置5将未卷绕纱线Y的卷取筒管22放置于卸下了卷装30的该络纱机单元2。
接着,对络纱机单元2的构成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络纱机单元2具备喂纱部(供给部)6、纱线存积装置40、检测单元50、罩47、卷装形成部(卷取部)8、上蜡装置70以及控制部25。在络纱机单元2中,退绕喂纱部6的喂纱筒管21的纱线Y,在通过纱线存积装置40暂时存积所退绕的纱线Y之后,卷装形成部8拉出存积于纱线存积装置40的纱线Y并将其卷取于卷取筒管22而形成卷装30。
喂纱部6构成为能够在规定的位置支承放置于输送托盘26的喂纱筒管21,并从喂纱筒管21退绕纱线Y。喂纱部6当从喂纱筒管21退绕全部的纱线Y时,排出未卷绕纱线Y的喂纱筒管21的芯管,从喂纱筒管供给装置4接受新的喂纱筒管21的供给。
纱线存积装置40配置在形成在喂纱部6与卷装形成部8之间的纱线行进路径的中途。纱线存积装置40相对于上蜡装置70设置在纱线Y的行进方向上的上游侧的位置。纱线存积装置40卷绕由喂纱部6退绕的纱线Y并暂时存积。纱线存积装置40将所存积的纱线Y供给到卷装形成部8。
纱线存积装置40具备能够卷绕纱线Y的存积辊41、旋转驱动存积辊41的驱动马达45、以及罩47。存积辊41将纱线Y卷绕于存积辊41的外周面41d的存积区域A并暂时存积纱线Y。存积辊41由自动络纱机1的机体(框架)支承为能够以相对于水平方向稍微倾斜的旋转轴C1为中心旋转。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存积辊41的轴向的两端部侧分别形成有越靠近端部则直径越大的锥形部41a、41b。两个锥形部41a、41b之间的部分为直径恒定的圆筒部41c。圆筒部41c的外周面41d是卷绕纱线Y的存积区域A。圆筒部41c的外周面41d被镜面加工。通过两端侧的两个锥形部41a、41b,防止卷绕于圆筒部41c的纱线Y脱落。
在存积辊41的圆筒部41c的外周面41d卷绕有环部件42。环部件42例如通过橡胶形成为圆环状。环部件42安装于圆筒部41c与前端侧的锥形部41b的边界部分。环部件42是张力环,其包围由卷装形成部8从存积辊41拉出的纱线Y,与该纱线Y接触而施加阻力。环部件42通过紧固于环部件42的径向内侧的弹性力安装于圆筒部41c。环部件42通过该弹性力对从存积辊41拉出的纱线Y施加阻力。通过环部件42,对从存积辊41拉出的纱线Y施加适当的张力,使纱线Y从存积辊41的退绕稳定化。
在存积辊41的外周面41d,在沿着旋转轴C1的方向上跨越环部件42的安装位置的区域设置有第一凹部(凹部)43a。即,从存积辊41的径向外侧观察,第一凹部43a设置成通过环部件42的安装位置并与该安装位置交叉,第一凹部43a的一部分与该安装位置重叠。此处的第一凹部43a构成从存积辊41的一端到另一端在沿着旋转轴C1的方向上延伸的槽部。第一凹部43a例如在第一凹部43a的长边方向上具有相同的截面形状,形成为截面大致矩形状。在存积辊41的外周面41d还设置有第二凹部(凹部)43b。第二凹部(凹部)43b是被设计成在圆筒部41c的内周面41g成形埋入传感器用磁铁的凸台或者加强用肋时不形成凹陷(所谓的缩痕)(sink mark)的凹部(所谓的壁减薄部)(downgage)。
驱动马达45使存积辊41向从喂纱部6卷取纱线Y的方向旋转。驱动马达45也能够使存积辊41向与该卷取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驱动马达45是DC无刷马达、步进马达、伺服马达等的能够进行位置控制的马达。
在存积辊41的一端侧(存积辊41的上游侧)的锥形部41a的附近配置有下游纱线吹送部80。下游纱线吹送部80接近存积辊41的外周面41d配置。在通常的纱线卷取时,喂纱部6侧的纱线通过下游纱线吹送部80被引导到存积辊41的一端侧的锥形部41a。当驱动驱动马达45而使存积辊41向一个方向旋转时,由下游纱线吹送部80引导到存积辊41的一端侧的锥形部41a的纱线Y一边从圆筒部41c的一端侧(上游侧)上推前面的纱线层一边依次卷绕。其结果,已经卷绕在存积辊41的外周面41d上的纱线Y被新卷绕的纱线Y推动,依次向另一端侧(下游侧)移送。由此,在存积辊41的圆筒部41c的外周面,纱线Y以螺旋状排列并从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有规律地卷绕。
从存积辊41的另一端侧(存积辊41的上游侧)的锥形部41b拉出卷绕于存积辊41的纱线Y,并向下游侧(卷装形成部8侧)输送。在锥形部41b中,存积辊41上的纱线Y经由位于存积辊41的旋转轴C1的延长线上的拉出引导件37向下游侧拉出。卷绕于存积辊41的纱线Y通过存积辊41与上述环部件42之间退绕。由此,对退绕的纱线Y施加适当的张力。
检测部53配置在存积辊41的圆筒部41c的外周面41d附近。例如,检测部53能够检测存积辊41的纱线Y变为规定的上限量以上、并小于规定的下限量的情况。检测部53也可以将上述的上限量到上述的下限量设为检测范围。另外,检测范围也可以设为包括超过上述的上限量的部分到小于上述的下限量的部分的更宽广的范围。由此,例如能够检测相对于上述的上限值的超过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检测范围中检测存积辊41的纱线Y变为规定的上限量以上、并小于规定的下限量的情况。另外,上述的“以上”和“小于”能够适当设为“超过”和“以下”。检测部53的检测结果由控制部25取得。控制部25基于检测部53的检测结果对驱动马达45进行控制,以使存积辊41的存积量(卷绕量)收敛在上述上限量与上述下限量之间。
检测部53检测卷绕于存积辊41的外周面41d的纱线Y。如图4的(A)~图4的(C)所示,检测部53与朝向存积辊41发出光的发光部55一起形成检测单元50。即,检测单元50构成为包括检测部53和发光部55。检测部53和发光部55收纳于框体51,固定于自动络纱机1的机体。
检测部53具有线传感器53A、以及缩小入射光的透镜53B。线传感器53A的检测区域是将纱线Y的行进方向上的上游侧的存积区域A的端部41f与纱线Y的行进方向上的下游侧的存积区域A的端部41e之间连结的、存积区域A中的直线区间S1。线传感器53A检测上述直线区间S1中的纱线Y的有无。在线传感器53A的例子中,是通过排列成一列的光电二极管取得光量的CCD图像传感器或者CMOS图像传感器。线传感器53A经由缩小入射光的透镜53B接收光。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直线区间S1的延伸方向与旋转轴C1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式设置线传感器53A,但也可以以直线区间S1的延伸方向与旋转轴C1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式设置线传感器53A。
发光部55具有两个光源55B、55B、以及将从两个光源55B、55B射出的光转换成面发光并朝向存积辊41射出的光波导55C。在光波导55C的构成要素的一部分中包括引导光的丙烯板等的扩散板。作为两个光源55B、55B的例子,是LED(Light Emitting Diode),设置于LED基板55A。另外,光源的数量并不限定于两个。
线传感器53A设置在如下位置:被存积辊41的外周面41d反射的来自发光部55的光不入射,且被存积于存积辊41的纱线Y反射的来自发光部55的光入射。例如,如图4的(C)所示,线传感器53A以0°~30°的范围的照射角度θ射出光。“将线传感器53A配置成使得被存积辊41的外周面41d反射的来自发光部55的光不入射”是指,在从发光部55以上述的角度射出的光被存积辊41的外周面41d全反射、被存积辊41的外周面41d反射的光不入射的位置配置线传感器53A。
此处,将与旋转轴C1正交的直线之一假想设定为第一直线L1,将与第一直线L1平行且与存积辊41的外周面41d相切的直线之一假想设定为第二直线L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存积辊41的旋转轴C1延伸的方向观察的俯视下,发光部55配置在第一直线L1上,或者在第一直线L1以及第二直线L2的排列方向上配置在线传感器53A与第一直线L1之间。由此,发光部55能够对位于第一直线L1以及第二直线L2之间的存积辊41的一部分射出光。线传感器53A配置在第二直线L2与第一直线L1之间。线传感器53A的受光方向与第一直线L1大致平行。换言之,从与第一直线L1大致平行的方向朝线传感器53A入射光。罩47在第一直线L1以及第二直线L2的排列方向上,相对于第二直线L2配置在与配置第一直线L1的一侧相反侧的区域。
罩47设置成与存积辊41的外周面41d的一部分对置。罩47设置在被存积辊41的外周面41d反射的来自发光部55的光的行进方向的至少一部分。此外,罩47也可以设置在不被存积辊41的外周面41d反射的来自发光部55的光的行进方向的至少一部分。罩47中的来自发光部55的光入射的部位即对置面47a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降低光的反射率的颜色(例如黑色)。通过如此降低反射率,能够防止来自罩47的反射光入射到存积辊41。由此,能够防止因线传感器53A检测到由罩47反射的光而无法适当地检测从纱线Y反射的光。
另外,即使不设置罩47,也可以以在来自发光部55的光的行进方向上不配置反射光的构造部的方式构成纱线存积装置40的周边。即使假设在来自发光部55的光的行进方向上配置反射光的构造部的情况下,如果是配置在反射的光在到达线传感器53A时充分衰减的位置的构造物,则也能够防止无法适当地检测从纱线Y反射的光。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卷装形成部8具备构成为能够安装卷取筒管22的摇架23、以及一边使纱线Y横动一边驱动卷取筒管22的横动滚筒24。卷装形成部8构成卷取部。摇架23将卷取筒管22(或者卷装30)支承为能够旋转。摇架23构成为能够使所支承的卷装30的外周面与横动滚筒24的外周面接触。
横动滚筒24由省略图示的驱动源(电动马达等)旋转驱动,通过在与卷取筒管22或者卷装30的外周面接触的状态下旋转,使卷取筒管22从动旋转。由此,能够退绕并拉出存积于纱线存积装置40的纱线Y,并卷取于卷取筒管22。在横动滚筒24的外周面形成有省略图示的横动槽。对于纱线Y,能够通过横动槽使纱线Y以规定的宽度横动(横向移动)。在以上的构成中,一边使纱线Y横动一边使其卷绕于卷取筒管22,能够形成规定形状的卷装30。
上蜡装置70配置在纱线存积装置40与卷装形成部8之间。上蜡装置70对从纱线存积装置40朝向卷装形成部8行进的纱线Y上蜡。
络纱机单元2在从喂纱部6经由纱线存积装置40到达卷装形成部8的纱线行进路径中具备各种装置。具体而言,在纱线Y的纱线通道(纱线行进路径)中,从上游的喂纱部6侧朝向下游的纱线存积装置40侧依次配置有退绕辅助装置10、下纱检测器11、张力施加部12、捕捉装置13、接头装置14、纱线监视装置16以及下游纱线吹送部80。
退绕辅助装置10使可动部件27与从喂纱筒管21退绕的纱线Y摆动而在喂纱筒管21的上部形成的气圈接触,适当地控制该气圈的大小,由此辅助纱线Y的退绕。
下纱检测器11配置在退绕辅助装置10的下游侧的接近退绕辅助装置10的位置。下纱检测器11规定从退绕辅助装置10供给的纱线Y的有无。
张力施加部12对行进的纱线Y施加规定的张力。张力施加部12基于由省略图示的张力传感器检测到的纱线Y的张力,对纱线Y施加规定的张力。张力施加部12构成为相对于固定的梳齿配置可动的梳齿而成的棚栏式。张力施加部12通过使纱线Y在梳齿之间行进而施加规定的阻力。可动侧的梳齿构成为能够通过例如螺线管移动,以使梳齿彼此成为啮合状态或者释放状态。由此,张力施加部12能够调整对纱线Y施加的张力。另外,张力施加部12的构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是盘式的张力施加部。
捕捉装置13配置在张力施加部12的下游侧。捕捉装置13具有第一捕捉部13A以及第二捕捉部13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捕捉部13A以及第二捕捉部13B被一体化,而构成为一个构件。第一捕捉部13A以及第二捕捉部13B分别与省略图示的负压源连接。
第一捕捉部13A构成为在前端部形成有开口的筒状的部件。第一捕捉部13A在接头时产生吸引空气流,吸引并捕捉纱线存积装置40侧的纱线Y。
第二捕捉部13B构成为在前端部形成有开口的筒状的部件。第二捕捉部13B设置成能够摆动。第二捕捉部13B在捕捉从退绕辅助装置10供给的纱线Y的捕捉位置(第一位置)(图2中实线所示的位置)与将纱线Y向接头装置14引导的引导位置(第二位置)(图2中虚线所示的位置)之间摆动。捕捉位置也可以是第二捕捉部13B的待机位置。
第二捕捉部13B在捕捉位置处,在下纱检测器11的下游侧接近纱线通道的状态下,在第二捕捉部13B的前端侧产生吸引空气流,由此吸引并捕捉来自喂纱筒管21的纱端。第二捕捉部13B在通过切断器15切断纱线Y时,吸引并捕捉切断的纱线Y的喂纱筒管21侧的纱端。此外,第二捕捉部13B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在第二捕捉部13B的前端侧产生吸引空气流,吸引并除去附着于行进的纱线Y的飞花等。
设置有辅助吹送部28,在通过第二捕捉部13B捕捉纱线Y时,在向喂纱部6刚刚供给新的喂纱筒管21之后的情况下,该辅助吹送部28将纱端吹送到下纱检测器11的下游侧的位置(第二捕捉部13B的前端)。
辅助吹送部28通过向形成为中空状的输送托盘26以及喂纱筒管21的内部喷出压缩空气,在喂纱筒管21的前端部形成将该喂纱筒管21的纱线Y向下纱检测器11侧吹送的空气流。在新供给的喂纱筒管21支承于喂纱部6的情况下,辅助吹送部28动作,由此能够将该喂纱筒管21侧的纱端朝向下纱检测器11侧可靠地输送。
接头装置14进行断开的纱线Y的接头。接头装置14在如纱线监视装置16检测到纱疵而通过切断器15切断纱线Y的纱线切断时、从喂纱筒管21退绕中的纱线Y断开的断纱时或者喂纱筒管21的更换时等那样、成为喂纱筒管21与纱线存积装置40之间的纱线Y断开的状态时,将喂纱筒管21侧的纱线Y与纱线存积装置40侧的纱线Y接头。接头装置14配置在从纱线通道稍微退避的位置。接头装置14能够将所导入的纱端彼此相连,使纱线Y成为连续状态。作为接头装置14,能够采用使用压缩空气等的流体的装置、机械式的装置。
纱线监视装置16通过适当的传感器监视纱线Y的粗细等,由此检测粗节纱、异物混入等的纱疵。在纱线监视装置16的上游侧的接近该纱线监视装置16的位置配置有切断器15。切断器15在纱线监视装置16检测到纱疵的情况下立即切断纱线Y。切断器15以及纱线监视装置16收纳于共同的壳体19。收纳纱线监视装置16的壳体19配置在接头装置14的下游侧。
下游纱线吹送部80是配置在纱线存积装置40的上游侧的接近纱线存积装置40的位置的吸气装置。下游纱线吹送部80通过喷出压缩空气,形成在吸引存在于存积辊41的存积区域A上的纱线存积装置40侧的纱端后吹飞而输送到第一捕捉部13A的空气流。具体而言,下游纱线吹送部80具备能够使纱线Y通过内部的细的筒状的引导部件(省略图示)、以及弯曲的筒状的部件即纱线引导部件60。在引导部件的一端形成有纱线Y的吹出口。纱线引导部件60设置成接近下游纱线吹送部80的吹出口。在纱线引导部件60的长边方向两端分别形成有开口。
纱线引导部件60在使纱线引导部件60的一端侧的开口与下游纱线吹送部80的吹出口对置、且使纱线引导部件60的另一端侧的开口与第一捕捉部13A对置的状态下配置。在纱线引导部件60的内部形成有引导路径。引导路径以绕过纱线监视装置16以及接头装置14等的方式将纱线引导部件60的两端的开口彼此相连。通过下游纱线吹送部80、纱线引导部件60以及第一捕捉部13A,构成存积侧纱端捕捉装置75。
下游纱线吹送部80在喂纱筒管21与纱线存积装置40之间纱线Y成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捕捉纱线存积装置40侧的纱线Y并将其向纱线引导部件60的引导路径吹飞。然后,下游纱线吹送部80沿着该引导路径拉出纱线Y,使第一捕捉部13A捕捉该纱线Y。在纱线引导部件60遍及全长形成有省略图示的贯通状的狭缝,因此,在使第一捕捉部13A捕捉纱线Y的状态下,能够从纱线引导部件60的内部拉出该纱线Y。根据以上所述,能够通过下游纱线吹送部80吹送纱线存积装置40侧的纱线Y,并朝向接头装置14侧引导。
各络纱机单元2具备控制部25。控制部25具备省略图示的CPU、ROM、RAM等的硬件。在RAM中存储有控制程序等的软件。控制部25通过硬件与软件的协作,对络纱机单元2的各构成进行控制。控制部25构成为能够与机体控制装置3进行通信。由此,能够在机体控制装置3中集中管理自动络纱机1所具备的多个络纱机单元2的动作。
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25判定存积辊41的外周面41d(存积区域A)中的纱线Y的有无。控制部25基于线传感器53A的检测结果判定外周面41d上的纱线Y的有无。图5的(A)是将存积辊41的外周面41d以一部分在旋转方向上重复的方式平面展开的图。线传感器53A检测图5的(A)所示的范围R内的纱线Y的有无。更详细来说,控制部25使存积辊41以低速(小于200rpm)旋转一周,并且基于使存积辊41旋转一周时的线传感器53A的检测结果判定外周面41d上的纱线Y的有无。
另外,也可以使存积辊41以高速(200rpm以上)旋转一周,并且基于使存积辊41旋转一周时的线传感器53A的检测结果判定外周面41d上的纱线Y的有无。在本实施方式的线传感器53A中,在以高速旋转的存积辊41中,第一凹部43a以及第二凹部43b对反射光造成的影响变小。因此,能够忽略第一凹部43a以及第二凹部43b产生的反射光而进行存积量的检测。在该情况下,如图5的(C)所示,在纱线Y密集的部分YC中,反射光变多,因此容易通过线传感器53A检测到。另一方面,在从纱线Y密集的部分YC拉出的一根纱线部分Y1中,反射光变少,因此通过线传感器53A难以检测到。
例如,如图4的(C)所示,当在存积辊41的外周面41d存在纱线Y时,控制部25使从发光部55射出的光如上所述即使被外周面41d反射也不会向线传感器53A侧反射,而朝向罩47侧反射。取而代之,当在外周面41d存在纱线Y的情况下,由纱线Y反射的光向线传感器53A侧反射,通过线传感器53A检测反射的光。
此时的线传感器53A的检测结果例如作为图6所示那样的数据而由控制部25取得。在图6所示的数据中,相对较多地检测到光的区域、即当转换成BMP图像时取得发白图像的区域表示检测到纱线(白纱)Y的区域。相对较少地检测到光的区域、即当转换成BMP图像时取得发黑图像的区域表示未检测到纱线(白纱)Y的区域。线传感器53A的检测结果中的像素位置(pixel)表示直线区间S1中的位置。即,控制部25基于线传感器53A的检测结果,能够判定在直线区间S1的哪里存在纱线Y,在哪里不存在纱线Y。这样,控制部25能够基于线传感器53A检测的光的检测量,准确地检测图5的(B)所示的范围R内的纱线Y的有无。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存积辊41的外周面41d形成有第一凹部43a以及第二凹部43b。控制部25通过检测作为基准的第一凹部43a旋转一周,判定存积辊41旋转一周。控制部25通过马达的旋转量、在凹部的部位设置标记(例如磁性等),能够掌握第一凹部43a以及第二凹部43b的位置。但是,由第一凹部43a以及第二凹部43b反射的光有时会向线传感器53A侧反射。在该情况下,控制部25即使基于线传感器53A的检测结果检测到纱线Y的有无,也无法准确地进行检测。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25基于与第一凹部43a以及第二凹部43b不同位置处的线传感器53A的检测结果,判定外周面41d上的纱线Y的有无。详细来说,控制部25基于未形成第一凹部43a以及第二凹部43b的所有区域中的线传感器53A的检测结果,判定外周面41d上的纱线Y的有无。更详细来说,如图5的(C)所示,在存积辊41的外周面41d沿着存积辊41的旋转方向形成有多个凹部(第一凹部43a以及第二凹部43b)。进而,在存积辊41的外周面41d形成有多个在旋转方向上相邻的凹部与凹部之间的区域即连接部41h。控制部25基于多个连接部41h各自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中的线传感器53A的检测结果,判定存积区域A中有无纱线Y。
控制部25也可以在没有第一凹部43a以及第二凹部43b的区域中,在停止存积辊41的旋转的状态下通过线传感器53A取得数据。控制部25通过马达的旋转量、在凹部的部位设置标记(例如磁性等),能够掌握没有第一凹部43a以及第二凹部43b的位置。换言之,控制部25也可以一边使存积辊41间歇地旋转,一边通过线传感器53A取得数据。另外,控制部25也可以使存积辊41以低速旋转,由此仅在必要部位进行检测。此外,控制部25也可以通过使存积辊41旋转,始终使线传感器53A进行检测,不进行仅在第一凹部43a以及第二凹部43b的部位判定外周面41d上的纱线Y的有无的处理。
接着,对通过控制部25判定是否产生纱线崩脱(Sluffing)的方法进行说明。控制部25基于从喂纱部6供给的纱线Y的量和由卷装形成部8卷绕的纱线Y的量,推测与存积于存积辊41纱线Y相关的信息。然后,控制部25基于推测出的与纱线Y相关的信息和线传感器53A的检测结果,判定纱线Y是否均匀地卷绕于外周面41d。作为与存积于存积辊41的纱线相关的信息的例子,可举出存积量、纱线的长度、外周面41d中卷绕有纱线Y的区域的宽度等。控制部25基于存积辊41的旋转速度与卷取筒管22的旋转速度的差分的平均值,推测与存积于存积辊41的纱线Y相关的信息。此外,例如,也可以基于通过纱线监视装置16或者下纱检测器11检测到纱线Y的时间乘以纱线速度(退绕速度)而得的值、以及在存积辊41的下游侧设置传感器而传感器的检测时间乘以纱线速度(卷取速度)而得的值,推测与存积于存积辊41的纱线Y相关的信息。另外,该情况下的纱线速度不是始终恒定,因此优选设为平均速度。
在纱线Y未均匀地卷绕于外周面41d的情况下的具体例中包含纱线崩脱以及纱块部。纱线崩脱是指,不从存积辊41稳定地退绕纱线Y,而像脱圈那样那样几层纱线Y缠绕在一起一下子退绕的状态。纱块部是指,卷绕于存积辊41的外周面41d的纱线Y不沿着存积辊41的旋转轴C1均匀地形成,在与存积辊41的旋转轴C1正交的方向上纱线Y以重叠的状态卷绕的状态。
如图7的(A)所示,在纱线存积装置40中纱线Y的存积量V逐渐增加的过程中,控制部25当从检测存积量C减去推测存积量S时的差分D大于纱线崩脱判定存积量T1时,即对于图7的(A)中用圆包围的部分,判定为在纱线存积装置40产生纱线崩脱。更详细来说,如果仅一次变得大于阈值,则有可能为误检测,因此,在检测到多次连续(例如3次连续)或者在规定的期间中检测到多次(例如3次检测机会中的两次大于阈值。但是不需要两次连续)的情况下,判断为产生纱线崩脱。当然也可以在仅检测到一次的情况下判断为产生纱线崩脱。
推测存积量S是指作为与纱线Y相关的信息的纱线Y的存积量V,检测存积量C是指基于线传感器53A的检测结果计算出的纱线Y的存积量V。差分D大于纱线崩脱判定存积量T1是指,实际的卷绕宽度大于卷绕于存积辊41的外周面41d的纱线Y被均匀地卷绕时的宽度。即,能够判定为产生纱线崩脱。此外,如图7的(B)所示,在纱线存积装置40中纱线Y的存积量V逐渐减少的过程中,控制部25当从检测存积量C减去推测存积量S时的差分D大于纱线崩脱判定存积量T1时,即对于图7的(B)中用圆包围的部分,判定为在纱线存积装置40产生纱线崩脱。关于能够判定的理由,与在纱线存积装置40中纱线Y的存积量V逐渐增加的过程时相同。
更详细来说,一定期间中的存积辊41的旋转速度与卷取筒管22的旋转速度的差分的平均值乘以时间而得的值为推测存积量S。此外,也可以基于线传感器53A的检测结果和存积于存积辊41的纱线Y的存积高度求出差分D。只要通过将推测存积量S除以存积辊41的圆周长度,计算出纱线Y相对于存积辊41的卷绕匝数,将该纱线Y的卷绕匝数乘以纱线Y的粗细,就能够计算出存积高度。
另外,控制部25也可以代替上述纱线崩脱的检测方法,而基于线传感器53A的检测结果,当从图8的(A)的状态变为图8的(B)的状态时的存积于外周面41d的纱线Y的最下游位置YP的每单位时间的移动量大于纱线崩脱判定移动量T2时,判定为在纱线存积装置40产生纱线崩脱。
接着,对控制部25判定有无产生纱块部的方法进行说明。如图9的(A)所示,在纱线存积装置40中纱线Y的存积量V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当从推测存积量S减去检测存积量C时的差分D大于纱块部判定存积量T3时,即对于图9的(A)中用圆包围的部分,控制部25判定为在纱线存积装置40产生纱块部。更详细来说,如果仅一次大于阈值,则也有可能误检测,在检测到多次连续(例如3次连续)或者在规定的期间中检测到多次(例如3次检测机会中的两次大于阈值。但是不需要两次连续)的情况下,判断为产生纱块部。当然也可以在仅检测到一次的情况下判断为产生纱块部。
差分D大于纱块部判定存积量T3是指,实际的卷绕宽度小于卷绕于存积辊41的外周面41d的纱线Y被均匀地卷绕时的宽度。即,能够判定为产生纱块部。此外,如图9的(B)所示,在纱线存积装置40中纱线Y的存积量V逐渐减少的过程中,当从推测存积量S减去检测存积量C时的差分D大于纱块部判定存积量T3时、即对于图9的(B)中用圆包围的部分,判定为在纱线存积装置40产生纱块部。关于能够判定为产生纱块部的理由,与在纱线存积装置40中纱线Y的存积量V逐渐增加的过程时相同。
对上述实施方式的络纱机单元2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络纱机单元2中,如图4的(A)所示,检测卷绕于存积辊41的外周面41d的纱线Y的线传感器53A由检测在外周面41d(存积区域A)中将纱线行进方向上的上游侧的端部与纱线行进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端部之间连结的直线区间S1中有无纱线的线传感器53A构成。由此,无需在存积区域A的各处设置检测纱线Y的有无的传感器,能够检测存积区域A中的上述直线区间S1中的纱线Y的有无。其结果,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廉价地检测卷绕于纱线存积装置40的纱线Y的存积量V。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络纱机单元2中,如图4的(B)所示,具有朝向存积辊41发出光的发光部55。由此,能够对由线传感器53A接收的光赋予强弱(对比度),能够提高控制部25对纱线Y的检测精度。
如图4的(B)所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络纱机单元2的发光部55具有两个光源55B、55B、以及将从两个光源55B、55B射出的光转换成面发光并朝向存积辊41射出的光波导55C,因此,能够使从发光部55射出的光均匀化。由此,能够提高检测纱线Y时的精度。此外,如图4的(A)所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络纱机单元的线传感器53A构成为经由缩小入射光的透镜53B接收光,因此,能够紧凑地设置检测部53。
如图4的(C)所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络纱机单元2的线传感器53A设置在如下位置:被存积辊41的外周面41d反射的来自发光部55的光不入射、且被存积于存积辊41的纱线Y反射的来自发光部55的光入射。由此,能够提高光容易被卷绕于存积辊41的纱线Y反射的白色系的纱线Y的检测精度。详细来说,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络纱机单元2的构成中,基于仅来自存积于存积辊41的纱线Y的反射光检测纱线Y的有无。由此,能够减少从纱线Y以外的部分反射的光入射到线传感器53A的情况,因此能够提高纱线Y的检测精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络纱机单元2的纱线存积装置40中,如图4的(C)所示,具备与存积辊41的外周面41d的一部分对置的罩47,该罩47设置在被存积辊41的外周面41d反射的来自发光部55的光的行进方向的一部分。由此,能够抑制存积辊41中产生的飞花向各处飞散,或者能够对因存积辊41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进行控制而抑制纱端与周边构成接触。进而,罩47的来自发光部55的光所入射的对置面47a形成为黑色,因此,能够吸收被存积辊41的外周面41d反射的来自发光部55的光。由此,能够减少从纱线Y以外的部分反射的光(干扰光)入射到线传感器53A的情况,因此能够提高控制部25对纱线Y的检测精度。
上述实施方式的络纱机单元2的控制部25至少使存积辊41旋转一周,并且基于使存积辊41旋转一周时的线传感器53A的检测结果判定存积区域A中有无纱线Y。由此,能够检测构成存积辊41的外周面41d的所有区域中有无纱线Y,因此,能够提高控制部25对纱线Y的检测精度。
在络纱机单元2中,当在纱线Y等发现不良情况而将存积于存积辊41的纱线Y退绕或者除去时,有时在存积辊41上残留纱线Y。如果在残留有纱线Y的状态下开始接头并在存积辊41上存积新的纱线Y,则纱线Y缠绕在一起或者产生断纱。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络纱机单元2中,也可以当通过控制部25确认了存在纱线Y时,禁止在存积辊41上存积纱线Y的动作。在该情况下,能够将在存积辊41上残留有纱线Y的状态下执行在存积辊41上存积纱线Y的动作停止于未然,因此,在络纱机单元2中,能够抑制纱线Y缠绕在一起或者产生断纱。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当通过控制部25确认了存在纱线Y时,将该情况通知给作业者。
上述实施方式的络纱机单元2的控制部25通过检测作为基准的第一凹部43a旋转一周,判定为存积辊41旋转一周。由此,控制部25能够通过简单的方法判定存积辊41旋转一周。
上述实施方式的络纱机单元2的控制部25基于与第一凹部43a以及第二凹部43b不同位置处的线传感器53A的检测结果,判定存积区域A中有无纱线Y。由此,通过线传感器53A检测到或者未检测到第一凹部43a以及第二凹部43b,由此能够减少控制部25误判定有无纱线Y的情况。
上述实施方式的络纱机单元2的控制部25基于未形成第一凹部43a以及第二凹部43b的所有位置处的线传感器53A的检测结果,判定存积区域A中有无纱线Y。由此,在外周面41d形成有第一凹部43a以及第二凹部43b的存积辊41中,能够提高纱线Y的检测精度。
上述实施方式的络纱机单元2的控制部25根据基于从喂纱部6供给的纱线Y的量和由卷装形成部8卷绕的纱线Y的量推测出的与存积于存积辊41的纱线相关的信息(推测存积量S)以及线传感器53A的检测结果,判定是否在存积区域A均匀地卷绕着纱线Y。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判定是否在存积区域A均匀地卷绕着纱线Y。进而,控制部25基于存积辊41的旋转速度与卷取筒管22的旋转速度的差分的平均值,推测与存积于存积辊41的纱线Y相关的信息(推测存积量S)。由此,能够准确地推测与存积于存积辊41的纱线Y相关的信息。
如图7的(A)以及图7的(B)所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络纱机单元2的控制部25当从检测存积量C减去推测存积量S时的差分D大于纱线崩脱判定存积量T1时,判定为在纱线存积装置40产生纱线崩脱。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判定在存积辊41产生纱线崩脱的情况。
如图8的(A)以及图8的(B)所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络纱机单元2的控制部25基于线传感器53A的检测结果,当存积于存积区域A的纱线Y的最下游位置YP的每单位时间的移动量大于纱线崩脱判定移动量T2时,判定为在纱线存积装置40产生纱线崩脱。在该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判定在存积辊41产生纱线崩脱。
在络纱机单元2中,如果产生纱线崩脱,则纱线Y的张力变动变大,或者无法从存积辊41适当地退绕纱线Y,产生断纱的可能性变高。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络纱机单元2中,当通过控制部25确认了产生纱线崩脱时,通过执行纱线Y的张力控制或者执行纱线Y的速度控制,能够将断纱停止于未然。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当通过控制部25确认了产生纱线崩脱时,将该情况通知给作业者。
如图8的(A)以及图8的(B)所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络纱机单元2的控制部25当从推测存积量S减去检测存积量C时的差分D大于纱块部判定存积量T3时,判定为在纱线存积装置40产生纱块部。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判定在存积辊41产生纱块部的情况。
在络纱机单元2中,如果产生纱块部,则会引起上述纱线崩脱或者无法从存积辊41适当地退绕纱线Y,产生断纱的可能性变高。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络纱机单元2中,当通过控制部25确认了存在纱块部时,停止存积辊41的旋转,执行通过配置在存积辊41的下游侧的卷装形成部8卷取纱块部的控制,由此能够将上述的断纱防止于未然。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当通过控制部25确认了产生纱块部时,将该情况通知给作业者。另外,在产生纱线崩脱时,也可以通过与产生纱块部时相同的控制,利用卷装形成部8卷取纱线崩脱部分。
以上,对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络纱机单元2中,如图4的(C)所示,举出线传感器53A设置在使得被存积辊41的外周面41d反射的来自发光部55的光不入射、且被存积于存积辊41的纱线Y反射的来自发光部55的光入射的位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10的(A)所示,线传感器53A也可以设置在被存积辊41的外周面41d反射的来自发光部55的光入射的位置。在变形例1的构成中,能够提高难以被卷绕于存积辊41的纱线Y反射光的、特别是黑色(有色)系的纱线Y的检测精度。
详细来说,例如,控制部25为,当在存积辊41的外周面41d存在纱线Y时,从发光部55射出的光被纱线Y吸收,不向线传感器53A侧反射。另一方面,当在存积辊41的外周面41d不存在纱线Y时,被外周面41d反射的光向线传感器53A侧反射,通过线传感器53A检测反射的光。
此时的线传感器53A的检测结果例如作为图11所示那样的数据而由控制部25取得。在图11所示的数据中,相对较多地检测到光的区域、即在转换成BMP图像时取得发白图像的区域表示未检测到纱线(黑纱)的区域。相对较少地检测到光的区域、即在转换成BMP图像时取得发黑图像的区域表示检测到纱线(黑纱)的区域。
(变形例2)
在变形例1中,举出将发光部55配置在存积辊41与罩47之间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作为飞花对策,如果考虑到因存积辊41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的控制(想要在任意的方向上都成为相同的流动)以及纱端相对于周边构成的碰撞等,则存在尽量不想在存积辊41与罩47之间配置多余的物品的情况。因此,如图10的(B)所示,也可以在罩47设置狭缝47b,使来自发光部55的光经由狭缝47b入射到存积辊41,使被存积辊41的外周面41d反射的来自发光部55的光入射到线传感器53A。
(变形例3)
上述实施方式是适合于使用反射率相对高的白色系的纱线Y的情况的构成,上述变形例1以及变形例2是适合于使用反射率相对低的黑色(有色)系的纱线Y的情况的构成。在变形例3中,对适用于想要更换白色系的纱线Y与黑色(有色)系的纱线Y并使用的情况的构成的一例进行说明。例如,变形例3的络纱机单元2也可以在包括白色系的纱线Y检测用的发光部55即白色纱线用发光部552(55)的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中,追加变形例2的黑色(有色)系的纱线Y检测用的发光部55即有色纱线用发光部551(55)、以及罩47。由此,也可以构成为,能够通过一个线传感器53检测白色系的纱线Y和黑色(有色)系的纱线Y的双方。但是,在采用这样的构成的情况下,在检测白纱系的纱线Y的情况下,有时从上述实施方式的有色纱线用发光部551射出的光入射到狭缝47b,而对线传感器53的检测结果造成恶劣影响(误检测的原因)。因此,在变形例3中,如图12的(A)所示,采用如下构成:在狭缝47b设置门48,并且通过致动器(气缸或者螺线管等)开闭门48。并且,控制部25对致动器进行控制,使得当检测黑色(有色)系的纱线Y时打开门48,当检测白纱系的纱线Y时关闭门48。
此外,如上所述,在检测白纱系的纱线Y的情况和检测黑色(有色)系的纱线Y的情况下,需要变更门48的开闭的有无、纱线检测方法(即,在检测到光的情况下判断为存在纱线Y,在未检测到光的情况下判断为存在纱线Y)。在变形例3的络纱机单元2中,具备作为模式切换部的控制部,其能够选择性地切换白色纱线用的检测模式即白色纱线检测模式和有色纱线用的检测模式即有色纱线检测模式。控制部当选择了白色纱线检测模式时,使白色纱线用发光部552发出光,并且判定为在由线传感器53接收到光的部分存在纱线Y。控制部当选择了有色纱线检测模式时,使有色纱线用发光部551发出光,并且判定为在由线传感器53未接收到光的部分存在纱线Y。在变形例3的络纱机单元2中,例如构成为,能够经由机体控制装置3(或者与机体控制装置3类似的装置)设定上述检测模式。在络纱机单元2中,通过设定该模式,能够切换适合于检测白纱系的纱线Y的情况的门的状态以及检测方法和适合于检测黑色(有色)系的纱线Y的情况的门的状态以及检测方法。
另外,代替具备狭缝47b和门48的变形例3的构成,也可以设为能够使罩47的端部伸缩的构成,进行控制,以当检测黑色(有色)系的纱线Y时收缩罩47的端部,当检测白纱系的纱线Y时伸长罩47的端部。另外,代替门48或者能够伸缩的罩47,也可以作业者根据所使用的纱线种类(黑色系或者白色系)设置屏风等。
(变形例4)
变形例4的络纱机单元2与变形例3的络纱机单元2相同,是适合于想要更换白色系的纱线Y与黑色(有色)系的纱线Y并使用的情况的构成的一例。变形例4的络纱机单元2的构成与变形例3的络纱机单元2的构成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2的(B)所示,设置有检测白色纱线用发光部552(55)发出的光的白色纱线检测用线传感器532、以及检测有色纱线用发光部551(55)发出的光的有色纱线检测用线传感器531。
有色纱线用发光部551经由狭缝47b向存积辊41的外周面41d照射光。有色纱线检测用线传感器531设置于被存积辊41的外周面41d反射的来自有色纱线用发光部551的光入射的位置。白色纱线用发光部552向存积辊41的外周面41d照射光。白色纱线检测用线传感器532设置在如下位置:被存积辊41的外周面41d反射的来自白色纱线用发光部552的光不入射、且被存积于存积辊41的纱线Y反射的来自白色纱线用发光部552的光入射的位置。
在使用黑色(有色)系的纱线Y的情况下、且在判定在存积辊41是否存积纱线Y时,控制部25开放门48。在使用白色系的纱线Y的情况下,或者在未判定是否在存积辊41存积黑色(有色)系的纱线Y的情况下,控制部25关闭门48。由此,在一个络纱机单元2中,能够更换白色系的纱线Y与黑色(有色)系的纱线Y并使用。
也可以在狭缝47b设置透明窗,该情况下的透明窗的透过率例如能够设为0.4~0.6。另外,透明窗也能够在变形例2以及3中使用。
(变形例5)
在变形例3以及变形例4中,以在纱线存积装置40设置有罩47的构成为例,对适合于想要更换白色系的纱线Y与黑色(有色)系的纱线Y并使用的情况的构成的一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采用在纱线存积装置40不设置罩47的构成。例如,如图13的(A)以及图13的(B)所示,也可以将构成为包括检测部53和发光部55的检测单元50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存积辊41相对移动。在此处所说的检测单元50的移动中包含水平移动和旋转移动的至少一方。检测单元50可以采用能够通过手动移动的构成,也可以采用能够通过致动器等移动的构成。
在变形例4的络纱机单元2中,在使用黑色(有色)系的纱线Y的情况下,如图13的(A)所示,使检测单元50移动到发光部55向存积辊41的外周面41d射出光的位置、且被存积辊41的外周面41d反射的来自发光部55的光入射到线传感器53A的位置。在使用白色系的纱线Y的情况下,如图13的(B)所示,使检测单元50移动到发光部55向存积辊41的外周面41d照射光的位置、且被存积辊41的外周面41d反射的来自发光部55的光不入射到线传感器53A的位置、且被存积于存积辊41的纱线Y反射的来自发光部55的光入射的位置。在变形例4的络纱机单元2中,在一个络纱机单元2中,能够更换白色系的纱线Y与黑色(有色)系的纱线Y并使用。
(其他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上述变形例中,举出在存积辊41的外周面41d形成有第一凹部43a以及第二凹部43b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形成第一凹部43a以及第二凹部43b。此外,也可以在存积辊41的外周面41d仅形成第一凹部43a以及第二凹部43b的一方。
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上述变形例中,举出基于存积辊41旋转一周以上时的线传感器53A的检测结果判定纱线Y的有无、纱线崩脱或者纱块部的产生的有无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在又一变形例中,也可以基于一周中的一部分的线传感器53A的检测结果,判定纱线Y的有无、纱线崩脱或者纱块部的产生的有无。
此外,也可以根据设置于存积辊41的外周面41d的第一凹部43a以及第二凹部43b的镜面加工(电镀)的有无,改变纱线Y的检测方法。
例如,在具有第一凹部43a以及第二凹部43b的镜面加工(电镀)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图13的(A)所示的检测单元50的配置中检测黑色(有色)系的纱线Y。在检测黑色(有色)系的纱线Y的情况下,优选使用没有第一凹部43a以及第二凹部43b的部分的线传感器53A的检测结果,但并不限定于此。此外,也可以在图13的(B)所示的检测单元50的配置中检测白纱系的纱线Y。在检测白纱系的纱线Y的情况下,优选使用没有第一凹部43a以及第二凹部43b的部分的线传感器53A的检测结果,但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在没有第一凹部43a以及第二凹部43b的镜面加工(电镀)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图13的(A)所示的检测单元50的配置中检测白纱系的纱线Y。在检测白纱系的纱线Y的情况下,通过检测第一凹部43a以及第二凹部43b来检测白纱系的纱线Y。此外,也可以在图13的(B)所示的检测单元50的配置中检测黑色(有色)系的纱线Y。另外,在图13的(B)所示的配置中,也可以检测没有第一凹部43a以及第二凹部43b部分的白纱系的纱线Y。
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举出将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应用于自动络纱机1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例如也能够应用于气流纺纱机。

Claims (18)

1.一种纱线卷取机,具备:
供给部,能够供给纱线;
卷取部,卷取从上述供给部供给的纱线而形成卷装;
纱线存积装置,设置在形成在上述供给部与上述卷取部之间的纱线行进路径的中途,通过使存积辊旋转而将从上述供给部送出的上述纱线卷绕于上述存积辊中的外周面的存积区域并暂时存积上述纱线;
控制部,对上述存积辊的旋转进行控制;以及
检测部,对卷绕于上述存积辊的外周面的上述纱线进行检测,
上述检测部的检测区域是将上述纱线的行进方向上的上游的上述存积区域的端部侧和位于比上游的上述存积区域的端部侧靠上述纱线的行进方向上的下游的位置的下游的上述存积区域的端部侧之间连结的上述存积区域中的直线区间,
上述检测部是检测上述直线区间中有无上述纱线的线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中,
上述纱线卷取机还具备朝向上述存积辊发出光的发光部,
上述线传感器接收被上述存积辊或者上述纱线反射的光,
在上述线传感器接收到光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判定为上述线传感器接收到的光是被上述存积辊或者上述纱线的一方反射后的上述光,并且基于上述判定的结果判定上述直线区间中有无上述纱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中,
上述线传感器设置在被上述存积辊的外周面反射的来自上述发光部的光不入射、且被存积于上述存积辊的上述纱线反射的来自上述发光部的光入射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中,
上述纱线卷取机还具备与上述存积辊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对置的罩,
上述罩设置在被上述存积辊的外周面反射的来自上述发光部的光的行进方向的至少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中,
在从上述存积辊的旋转轴延伸的方向观察的俯视下,
当将与上述旋转轴正交的直线之一假想设定为第一直线,将与上述第一直线平行且与上述存积辊的外周面相切的直线之一假想设定为第二直线时,
上述线传感器配置在上述第一直线与上述第二直线之间,
上述发光部配置在上述第一直线上,或者,在上述第一直线以及上述第二直线的排列方向上配置在上述线传感器与上述第一直线之间,
上述罩在上述第一直线以及上述第二直线的排列方向上,相对于上述第二直线配置在与配置有上述第一直线的一侧相反侧的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中,
上述罩中的来自上述发光部的光入射的部位为黑色。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中,
上述发光部具有白色纱线用发光部以及有色纱线用发光部,
上述线传感器设置在被上述存积辊的外周面反射的来自上述白色纱线用发光部的光不入射、且被存积于上述存积辊的上述纱线反射的来自上述白色纱线用发光部的光入射的位置,并且设置在被上述存积辊的外周面反射的来自上述有色纱线用发光部的光入射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中,
上述纱线卷取机还具备模式切换部,该模式切换部能够选择性地切换白色纱线用的检测模式即白色纱线检测模式和有色纱线用的检测模式即有色纱线检测模式,
当在上述模式切换部中选择了上述白色纱线检测模式时,上述控制部使上述白色纱线用发光部发出光,并且判定为在由上述线传感器接收到光的部分具有上述纱线,当在上述模式切换部中选择了上述有色纱线检测模式时,上述控制部使上述有色纱线用发光部发出光,并且判定为在由上述线传感器未接收到上述光的部分具有上述纱线。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中,
上述线传感器设置在被上述存积辊的外周面反射的来自上述发光部的光入射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中,
上述控制部至少使上述存积辊旋转一周,并且基于至少使上述存积辊旋转一周时的上述线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存积区域中有无上述纱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中,
在上述存积辊的外周面形成有沿着上述存积辊的旋转轴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凹部,
上述控制部通过检测作为基准的上述凹部旋转一周,判定为上述存积辊旋转一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中,
上述控制部基于与上述凹部不同位置处的上述线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存积区域中有无上述纱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中,
在上述存积辊的外周面,沿着上述存积辊的旋转方向形成有多个上述凹部,并且形成有多个在上述旋转方向上相邻的上述凹部与上述凹部之间的区域即连接部,
上述控制部基于多个上述连接部各自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中的上述线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存积区域中有无上述纱线。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中,
上述控制部基于从上述供给部供给的上述纱线的量和由上述卷取部卷绕的上述纱线的量来推测与存积于上述存积辊的上述纱线相关的信息,并基于与上述纱线相关的信息和上述线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判定是否在上述存积区域均匀地卷绕着上述纱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中,
上述卷取部通过使卷取筒管旋转而将从上述纱线存积装置送出的上述纱线卷绕于上述卷取筒管来形成上述卷装,
上述控制部基于上述存积辊的旋转速度与上述卷取筒管的旋转速度的差分的平均值,推测与存积于上述存积辊的上述纱线相关的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中,
当将作为与上述纱线相关的信息的上述纱线的存积量设为推测存积量,将基于上述线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计算出的上述纱线的存积量设为检测存积量时,
当从上述检测存积量减去上述推测存积量时的差分大于纱线崩脱判定存积量时,上述控制部判定为在上述纱线存积装置产生纱线崩脱。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中,
上述控制部基于上述线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当存积于上述存积区域的上述纱线的最下游位置的每单位时间的移动量大于纱线崩脱判定移动量时,判定为在上述纱线存积装置产生纱线崩脱。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中,
当将作为与上述纱线相关的信息的上述纱线的存积量设为推测存积量,将基于上述线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计算出的上述纱线的存积量设为检测存积量时,
当从上述推测存积量减去上述检测存积量时的差分大于纱块部判定存积量时,判定为在上述纱线存积装置产生纱块部。
CN202310040174.XA 2022-01-19 2023-01-13 纱线卷取机 Pending CN11646204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06242A JP2023105427A (ja) 2022-01-19 2022-01-19 糸巻取機
JP2022-006242 2022-01-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62049A true CN116462049A (zh) 2023-07-21

Family

ID=84981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40174.XA Pending CN116462049A (zh) 2022-01-19 2023-01-13 纱线卷取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215468A1 (zh)
JP (1) JP2023105427A (zh)
CN (1) CN11646204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4060493A (ja) * 2022-10-19 2024-05-02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036370A1 (de) * 1990-11-15 1992-05-21 Rheinmetall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kontrolle des wicklungsverlaufes orthozyklisch gewickelter spulen
DE19549111A1 (de) * 1995-12-29 1997-07-03 Sobrevin Fadenspeicher- und Liefervorrichtung mit einer optischen Sensor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der Vorrichtung
CZ2011788A3 (cs) * 2011-12-05 2013-01-16 VÚTS, a.s. Zpusob zjistování vzhledových vlastností príze v plose a zarízení k jeho provádení
JP2013241231A (ja) 2012-05-18 2013-12-05 Murata Machinery Ltd 糸巻取装置及び糸巻取方法
JP2016044016A (ja) * 2014-08-21 2016-04-0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装置及び自動ワインダ
JP2022138281A (ja) * 2021-03-10 2022-09-26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紡績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05427A (ja) 2023-07-31
EP4215468A1 (en) 2023-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36938B2 (ja) 巻取り機の糸巻返し部で糸欠陥を除去するための方法
JP4367647B2 (ja) コアヤーン紡績における芯糸検出方法及び装置
CN101837909B (zh) 操作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工位的方法和装置以及执行该方法的工位
JP2011173674A (ja) 糸巻取機
JP2016047764A (ja) 糸巻取装置及び糸巻取機
CN116462049A (zh) 纱线卷取机
EP2657382B1 (en) Yarn monitoring device and yarn winding machine including the same
EP2990367B1 (en) Yarn winding device
US5950957A (en) Bobbin winding unit of a textile machine for producing cross-wound bobbins
ITMI951884A1 (it) Procedimento e dispositivo per avvolgere un filo
US6637695B2 (en) Method of winding a traveling yarn at a work station of a spinning bobbin winding machine or of a bobbin winding machine
EP3040299A1 (en) Thread pickup device, thread takeup device, and thread splicing method
EP1801271A1 (en) Core yarn spinning machine, method of determining presence or absence of core of core yarn, and method of servicing in core yarn spinning machine
JPH05213537A (ja) 精紡機の巻取り装置で糸継ぎを行うための方法及び巻取り装置
EP2966023B1 (en) Yarn winding machine and yarn winding method
EP2365115A1 (en) Yarn winding machine with yarn slack eliminating roller
CN110158207B (zh) 空气纺纱机和空气纺纱方法
CN107539841B (zh) 纤维机械
JP2001354359A (ja) 綾巻ボビンを巻成する繊維機械の運転法
CN117902388A (zh) 纱线卷取机
JP2009155101A (ja) 巻取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る自動ワインダ
CN111747233B (zh) 用于在纺织机工位产生接纱连接的方法以及纺织机工位
EP4368549A1 (en) Yarn winding device
CN109930260B (zh) 纺纱机和纱线捕捉方法
JP2024055547A (ja) 糸巻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