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56371B -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据升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据升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56371B
CN116456371B CN202310486288.7A CN202310486288A CN116456371B CN 116456371 B CN116456371 B CN 116456371B CN 202310486288 A CN202310486288 A CN 202310486288A CN 116456371 B CN116456371 B CN 1164563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final
cloud service
service platform
li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8628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56371A (zh
Inventor
王真宝
张志强
乔高学
付振兴
孟子重
陈仕桐
何朗
张书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Yike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Yike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Yike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Yike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8628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5637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563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563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563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563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1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 H04L41/082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the condition being updates or upgrades of network function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H04W8/245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from a network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据升级系统,所述系统至少包括设备组,所述设备组中的设备执行如下步骤:设备组中的最终设备获取差分包列表并基于差分包列表进行升级,当最终设备将差分包列表发送到设备组内其它设备时,若设备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最终设备直接将差分包列表发送到设备,若设备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获取第二可传输路线,获取第二最终传输路线进行传输,设备获取差分包列表后进行升级,避免升级过程中因网络不好出现丢包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据升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据升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延伸与普及,无线网络技术已经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因地理环境限制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延伸与普及,现有技术已实现了通过服务云平台下发差分数据包进行终端升级的功能方法,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不能解决:①物联网设备地理位置偏僻,4G基站覆盖率低,致使出现4G信号弱或信号不稳定情况,导致服务云平台下发差分数据升级包后,物联网设备接收差分数据升级包时出现丢包的情况,从而导致升级失败;②物联网设备组由多个物联网设备组成,每个物联网设备上安装的设备监测传输终端,通过4G模块接收服务云平台下发的差分数据升级包,极大的增加了网络费用的开销。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据升级系统,所述系统至少包括设备组,所述设备组A={A1,A2,…,Ai,…,Am},Ai是设备组中第i台设备,i的取值范围是1到m,m是设备组中设备的数量,所述设备组中的设备执行如下步骤:
S200,最终设备获取差分包列表并基于差分包列表进行升级,所述最终设备为设备组中预先标记的一个设备。
S210,当最终设备将差分包列表发送到设备组内其它设备Ai时,若Ai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最终设备直接将差分包列表发送到Ai,所述设备组内各设备之间通过无线自组网电台实现数据传输。
S220,当Ai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获取Ai对应的第二可传输路线列表Ei={Ei1,Ei2,…,Eix,…,Eiq},Eix是Ai对应的第x条第二可传输路线,x的取值范围是1到q,q是Ai对应的第二可传输路线的数量。
S230,获取第二可传输路线对应的第二分值列表Fi={Fi1,Fi2,…,Fix,…,Fiq},Fix是Eix对应的分值,Fix=k1*(FSix-1)+k2*FDix,其中,FSix是Eix上的设备数量,FDix是Eix上所有相邻两个设备的距离之和,k1是第一预设权重参数,k2是第二预设参数。
S240,获取Fi0=min{Fi1,Fi2,…,Fix,…,Fiq},将Fi0对应的第二可传输路线作为Ai的第二最终传输路线。
S250,最终设备将差分包列表通过第二最终传输路线发送到Ai以便Ai根据接收的差分包列表进行升级。
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基于上述,当最终设备获取差分包列表并进行升级后,最终设备向设备组内其它设备发送差分包列表时,若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最终设备直接将差分包列表发送到设备组内其它设备,若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查找第二可传输路线并获取第二可传输路线对应的第二分值列表,将最小的第二分值对应的第二可传输路线作为第二最终传输路线,将差分包列表通过第二最终传输路线发送到设备组内其它设备,通过无线自组网电台的传输方式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直接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因信号质量不好导致的升级丢包等情况,更加有效率进行设备升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据传输系统执行计算机程序时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据升级系统中设备组中的设备执行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服务器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据传输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设备组、云服务平台,所述云服务平台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所述设备组A={A1,A2,…,Ai,…,Am},Ai是设备组中第i台设备,i的取值范围是1到m,m是设备组中设备的数量,如图1所示,当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
S100,云服务平台获取所述设备组中每一设备对应的设备信息,其中,所述设备信息至少包括设备ID、设备网络信号强度和设备位置坐标,所有设备与云服务平台通过4G或5G网络实现数据传输。
具体地,所述设备ID是设备的唯一标识,所述设备网络信号强度是设备与云服务平台通过通过4G或5G网络进行数据传输时4G或5G的网络信号强度。
具体地,所述设备信息还包括设备在传输时的底噪和信噪比。
S110,基于每一设备对应的设备信息,获取目标设备列表D={D1,D2,…,Dr,…,Ds},第r个目标设备Dr是设备组中满足第一预设规则的设备,r的取值范围是1到s,s是设备组中满足第一预设规则的设备数量,当s>1时,执行S120,当s=1时,将目标设备列表D中的目标设备作为最终设备,执行S130。
具体地,所述第一预设规则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例如将设备组中设备网络信号强度最高的设备作为目标设备。
S120,计算A1,A2,…,Ai,…,Am到目标设备Dr的直线传输距离和Sr,并将S1到Ss中的最小值对应的目标设备作为最终设备。
具体地,所述设备信息中包含设备位置坐标,当s>1时,基于设备位置坐标,计算Ai到目标设备的直线距离Sri,将Sr1到Srm进行加和获取Dr对应的直线传输距离和Sr,并将S1到Ss中的最小值对应的目标设备作为最终设备。
基于此,当目标设备不止一个时,通过计算设备组中的设备到目标设备的距离,将距离和最小时对应的目标设备作为最终设备,使得在设备组内其它设备通过最终设备上传数据到云服务平台时,从而使设备上传到最终设备的距离更近,使得传输过程中的信号强度更强更稳定,传输数据更稳定。
进一步地,S120替换为:计算Dr作为最终设备时,A1到Am中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数量SUr,并将SU1到SUs中最大数量对应的目标设备作为最终设备。
具体地,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是为设备向最终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的信噪比大于35db且小于75db,底噪大于-110dBm且小于-95dBm。
进一步地,当设备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表示设备满足传输数据的条件,可直接将向最终设备传输数据。
基于此,当目标设备不止一个时,通过计算设备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数量,将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数量最大对应的目标设备作为最终设备,此时可以直接向最终设备传输数据的设备的数量最多,数据传输的效率更高。
S130,将最终设备ID发送到最终设备。
具体地,所述最终设备ID是最终设备的唯一标识。
S140,接收由最终设备传输的设备采集数据。
其中,最终设备在接收到云服务平台发送的最终设备ID后,所述设备组中的设备执行如下步骤:
S150,最终设备将最终设备ID下发到设备组中除最终设备外的其它设备,其中,设备组内设备通过无线自组网电台实现数据传输。
具体地,所述无线自组网电台为Mesh无线自组网。
具体地,设备组内所有设备都集成有无线自组网电台,可自当组建局域网,且组网原理有别于传统概念,即不需要所有待组网设备必须在同一网段才可以组网,只需各待组网设备的频点、带宽以及组网ID相同即可自由组网,可以有效防止同一网段其它设备对无线电自组网电台设备造成的干扰。
S160,Ai将Ai的采集数据经分析后发送到最终设备,最终设备将Ai分析后的采集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平台。
基于S100到S160,获取所有设备对应的设备信息并上传到云服务平台,基于设备信息,将满足第一预设规则的设备作为目标设备,当目标设备只有一个时,将目标设备作为最终设备,当目标设备的数量大于1时,计算其它设备到目标设备的直线距离和,将最小直线距离和对应的目标设备作为最终设备,云服务平台将最终设备ID发送到最终设备,且最终设备将最终设备ID下发到设备组中除最终设备外其它设备,其它设备将采集数据经分析后发送到最终设备,最终设备将其他设备经分析后的采集数据上传到云服务平台;本发明通过挑选最终设备,设备组间通过无线自组网电台进行传输到最终设备,最终设备向云服务平台进行传输,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通信基站覆盖率低或网络信号不稳定的情况。
本发明在所述云服务平台还存储有状态数据列表和故障类型列表,S160中,Ai将Ai的采集数据经分析后发送到最终设备包括以下步骤:
S1601,设备Ai接收最终设备发送的状态数据列表、故障类型列表和第一查询指令,其中,状态数据列表、故障类型列表和第一查询指令由云服务平台发送至最终设备。
具体地,所述第一查询指令是设备状态查询指令,所述设备状态查询指令用于获取设备的状态数据。
具体地,云服务平台通过4G或5G网络将状态数据列表、故障类型列表和第一查询指令发送到最终设备,最终设备通过无线自组网电台将状态数据列表、故障类型列表和第一查询指令发送到设备组中其它设备。
S1602,Ai基于状态数据列表、故障类型列表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获取Ai对应的正常数据列表和设备故障警告数据。
具体地,Ai将采集数据和状态数据列表进行对比,获取正常数据列表和异常数据列表,将异常数据列表和所述故障类型列表进行对比,确定设备故障警告数据。
其中,所述状态数据列表存储有正常数据值范围,当一采集数据不在正常数据值范围内时,将该采集数据标记为异常数据,从而获取正常数据列表和异常数据列表,所述故障类型列表存储有异常数据值对应的故障类型,将异常数据列表和故障类型列表进行对比,从而确定设备故障警告数据。
S1603,Ai将Ai对应的正常数据列表和设备故障警告数据发送到最终设备。
进一步地,在S1603后还包括:
S1604,当Ai与最终设备不能通过无线自组网电台实现数据传输时,将Ai对应的设备故障警告数据通过4G或5G网络发送到最终设备,且按照第一预设监测时间进行周期性监测无线自组网电台是否恢复正常。
具体地,所述第一监测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所述第一预设监测时间为30s。
S1605,当无线自组网电台恢复正常后,将Ai对应的正常数据列表发送到最终设备。
具体地,S160中,最终设备将Ai分析后的采集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平台还包括:
S90,当最终设备和云服务平台不能通过4G或5G网络实现数据传输时,将Ai对应的设备故障警告数据通过卫星通信发送到云服务平台,且按照第二预设监测时间进行周期性监测最终设备和云服务平台的4G或5G网络是否恢复正常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二监测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所述第二预设监测时间为60s。
S91,当最终设备和云服务平台的4G或5G网络恢复正常连接后,将Ai对应的正常数据列表发送到云服务平台。
进一步地,S90中,最终设备和云服务平台不能通过4G或5G网络实现数据传输的判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80,当最终设备向云服务平台上传数据失败时,最终设备向云服务平台发送第二查询指令。
具体地,所述第二查询指令用于判断最终设备与云服务平台是否连接正常,例如第二查询指令为AT+ZIPCALL=1指令。
S81,当云服务平台返回第一回复指令,最终设备将设备故障警告数据再次上传到云服务平台。
具体地,所述第一回复指令是最终设备和云服务平台连接正常,那么可以理解为因为信号不稳定造成的传输失败,则最终设备将设备故障警告数据再次上报到云服务平台,例如第一回复指令为+ZIPSTAT:1,1。
S82,当云服务平台返回第二回复指令,最终设备进行驻网。
具体地,所述第二回复指令是最终设备和云服务平台连接异常,那么可以理解为因为4G或5G网络连接中断,例如第二回复指令为+ZIPSTAT:1,0。
具体地,所述驻网是最终设备和附近基站进行4G或5G网络连接。
S83,当最终设备进行驻网后,网络仍连接失败即认定为最终设备和云服务平台不能通过4G或5G网络实现数据传输。
基于此,将设备的采集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正常数据列表和设备故障警告数据,将正常数据和设备故障警告数据区分开,当设备和最终设备之间不能通过无线自组网电台实现数据传输时,将设备故障警告数据通过4G或5G网络发送到最终设备,正常数据列表等无线自组网电台恢复正常后在进行传输,当最终设备和云服务平台不能通过4G或5G网络实现数据传输时,将设备对应的设备故障警告数据通过卫星通信发送到云服务平台,正常数据列表等4G或5G网络恢复正常后在进行传输;从而将紧急的设备故障警告数据最快速发送到云服务平台,使得云服务平台可以尽快发出指令解决故障。
进一步地,S160中,Ai将Ai的采集数据经分析后发送到最终设备还包括:
S161,当Ai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Ai直接将Ai的采集数据经分析后发送到最终设备。
S162,当Ai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获取Ai对应的可传输路线列表Bi={Bi1,Bi2,…,Bij,…,Bin},Bij是Ai对应的第j条可传输路线,j的取值范围是1到n,n是Ai的可传输路线的数量。
具体地,Bij={Bij1,Bij2,…,Bijg,…,Bijz},Bijg是Bij中第g个设备,g的取值范围是1到z,z是Bij的设备的总数量,即Bij1为Ai,Bijz为最终设备,可以理解为,Ai(即Bij1)向Bij2传输,Bij2向Bij3传输,……,Bijg向Bijg+1传输,……,Bijz-1向Bijz(即最终设备)传输。
S163,获取可传输路线对应的分值列表Ci={Ci1,Ci2,…,Cij,…,Cin},Cij是Bij对应的分值,Cij=k1*(Sij-1)+k2*Dij,其中,Sij是Bij上的设备数量,Dij是Bij上所有相邻两个设备的距离之和,k1是第一预设权重参数,k2是第二预设权重参数。
具体地,所述第一预设权重参数和第二预设权重参数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S164,获取Ci0=min{Ci1,Ci2,…,Cij,…,Cin},将Ci0对应的可传输路线作为最终传输路线。
S165,Ai将Ai的采集数据经分析后通过最终传输路线发送到最终设备。
基于S161到S165,当设备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设备直接将采集数据经分析后向最终设备发送,当设备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设备获取可传输路线,将分值列表中的最小值对应的可传输路线作为最终传输路线,设备通过最终传输路线将采集数据经分析后发送到最终设备,通过对可传输路线获取分值,找到传输距离和传输路线上的设备数量最少的路线作为最终传输路线,使得数据平稳安全传输。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据升级系统,如图2所示,实现如下步骤:
S200,最终设备获取差分包列表并基于差分包列表进行升级,所述最终设备为设备组中预先标记的一个设备。
具体地,所述差分包列表为设备当前版本与待升级版本的差分升级文件按照等比例大小进行分割后的多个差分包。
具体地,在S200后还包括:将最终设备的升级结果反馈到云服务平台,且当最终设备升级成功后执行S210,可以理解为,最终设备在接收差分包列表并基于差分包列表进行升级后,若升级成功,则表明该差分包列表没有问题可以进行升级。
S210,当最终设备将差分包列表发送到设备组内其它设备Ai时,若Ai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最终设备直接将差分包列表发送到Ai,所述设备组内各设备之间通过无线自组网电台实现数据传输。
S220,当Ai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获取Ai对应的第二可传输路线列表Ei={Ei1,Ei2,…,Eix,…,Eiq},Eix是Ai对应的第x条第二可传输路线,x的取值范围是1到q,q是Ai对应的第二可传输路线的数量。
S230,获取第二可传输路线对应的第二分值列表Fi={Fi1,Fi2,…,Fix,…,Fiq},Fix是Eix对应的分值,Fix=k1*(FSix-1)+k2*FDix,其中,FSix是Eix上的设备数量,FDix是Eix上所有相邻两个设备的距离之和,k1是第一预设权重参数,k2是第二预设参数。
S240,获取Fi0=min{Fi1,Fi2,…,Fix,…,Fiq},将Fi0对应的第二可传输路线作为Ai的第二最终传输路线。
S250,最终设备将差分包列表通过第二最终传输路线发送到Ai以便Ai根据接收的差分包列表进行升级。
基于上述,当最终设备获取差分包列表并进行升级后,最终设备向设备组内其它设备发送差分包列表时,若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最终设备直接将差分包列表发送到设备组内其它设备,若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查找第二可传输路线并获取第二可传输路线对应的第二分值列表,将最小的第二分值对应的第二可传输路线作为第二最终传输路线,将差分包列表通过第二最终传输路线发送到设备组内其它设备,通过无线自组网电台的传输方式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直接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因信号质量不好导致的升级丢包等情况,更加有效率进行设备升级。
具体地,所述系统还包括云服务平台,在S200前,所述云服务平台和所述设备组中的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
S190,云服务平台制作所述差分包列表和所述差分包列表对应的索引列表,并将索引列表发送到最终设备,所述云服务平台和最终设备通过4G或5G网络实现数据传输。
S191,最终设备接收索引列表,并将索引列表发送到设备组内其它设备Ai
S192,云服务平台下发升级触发指令到最终设备,最终设备将接收到的升级触发指令发送到设备组内其它设备Ai以获取所述设备组内其它设备Ai反馈的设备身份数据。
S193,最终设备将自身的设备身份数据以及接收到的Ai的设备身份数据发送到云服务平台,所述设备身份数据至少包括设备ID、设备型号、设备版本号。
S194,云服务平台在接收到所述设备组中所有设备的设备身份数据后将差分包列表下发到最终设备。
具体地,最终设备按照索引列表进行接收,直到差分包列表中所有差分包均接收完成,最终设备执行升级。
具体地,S194还包括以下步骤:
S1941,当云服务平台下发失败时,最终设备向云服务平台发送第二查询指令。
S1942,当云服务平台返回第一回复指令,将差分包列表再次下发到最终设备。
S1943,当云服务平台返回第二回复指令,进行驻网。
S1944,在进行驻网后,若网络连接失败,最终设备基于索引列表将接收失败的差分包进行标定并按照第二预设监测时间进行周期性监测。
具体地,在进行驻网后,若网路连接成功,云服务平台进行断点续传。
S1945,在监测过程中,若4G或5G网络恢复,云服务平台将标定的差分包进行断点续传。
基于上述,当云服务平台下发失败时,最终设备向云服务平台发送第二查询指令,当返回第一回复指令时,将差分包列表进行再次下发,当返回第二指令时,进行驻网,与附近基站进行连接,若网络连接成功,进行断点续传,若网络连接失败,对传输失败的差分包进行标定,并进行周期性监测,检测到网络恢复正常后,进行断点续传,使用断点续传的功能,使得传输过的数据不用再次传输,节约时间,提升效率。
具体地,在S250后还包括:
S2501,若最终设备未能通过第二最终传输路线将差分包列表发送到Ai时,使用第二可传输路线列表中其它路线进行传输。
S2502,若第二可传输路线中所有第二可传输路线均传输失败时,将传输失败的差分包进行标定,并将Ai对应的设备身份数据发送到云服务平台,且按照第一预设监测时间进行周期性监测。
S2503,云服务平台将标定的差分包通过4G或5G网络直接下发到Ai
具体地,S2503还包括:
S2504,当云服务平台下发失败时,Ai向云服务平台发送第二查询指令。
S2505,当云服务平台返回第一回复指令,将标定的差分包列表再次下发到Ai
S2506,当云服务平台返回第二回复指令,进行驻网,若网络连接恢复,将标定的差分包列表再次下发到Ai
S2507,若驻网后网络连接失败,对当前接收失败的差分数据升级包的序号进行再次标定按照第二预设监测时间对4G或5G网络进行周期性监测。
S2508,在4G或5G网络恢复后,云服务平台将再次标定的差分包向Ai进行传输。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包括:当Eix恢复正常传输,基于Eix将再次标定的差分包传输到Ai
综上,当最终设备无法通过无线自组网电台进行差分包列表的传输时,将传输失败的数据包进行标定,并进行周期性监测无线自组网电台,使用云服务平台通过4G或5G网络进行传输标定的数据包,若云服务平台通过4G或5G网络传输失败时,对本次传输仍失败的数据包进行再次标定,并进行周期性监测4G或5G网络,若检测过程中,无线电自组网电台恢复,使用无线自组网电台进行传输,否则等待4G或5G信号进行传输;本发明提出了当无线电自组网电台不能工作时时,使用4G或5G网络进行传输,从而进一步保证在设备升级过程中差分包的正常传输。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可设置于电子设备之中以保存用于实现方法实施例中一种方法相关的至少一条指令或至少程序,该至少一条指令或该至少程序由该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应理解,可以对实施例进行多种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本发明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6)

1.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据升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至少包括设备组,所述设备组A={A1,A2,…,Ai,…,Am},Ai是设备组中第i台设备,i的取值范围是1到m,m是设备组中设备的数量,所述系统还包括无线自组网电台,所述设备组中的设备执行如下步骤:
S200,最终设备获取差分包列表并基于差分包列表进行升级,所述最终设备为设备组中预先标记的一个设备;
S210,当最终设备将差分包列表发送到设备组内其它设备Ai时,若Ai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最终设备直接将差分包列表发送到Ai,所述设备组内各设备之间通过无线自组网电台实现数据传输;
S220,当Ai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获取Ai对应的第二可传输路线列表Ei={Ei1,Ei2,…,Eix,…,Eiq},Eix是Ai对应的第x条第二可传输路线,x的取值范围是1到q,q是Ai对应的第二可传输路线的数量,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最终设备和Ai进行数据传输时信噪比大于35db且小于75db,底噪大于-110dBm且小于-95dBm;
S230,获取第二可传输路线对应的第二分值列表Fi={Fi1,Fi2,…,Fix,…,Fiq},Fix是Eix对应的分值,Fix=k1*(FSix-1)+k2*FDix,其中,FSix是Eix上的设备数量,FDix是Eix上所有相邻两个设备的距离之和,k1是第一预设权重参数,k2是第二预设参数;
S240,获取Fi0=min{Fi1,Fi2,…,Fix,…,Fiq},将Fi0对应的第二可传输路线作为Ai的第二最终传输路线;
S250,最终设备将差分包列表通过第二最终传输路线发送到Ai以便Ai根据接收的差分包列表进行升级;
其中,当Ai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Ai直接将Ai的采集数据经分析后发送到最终设备;
在S250后还包括:
S2501,若最终设备未能通过第二最终传输路线将差分包列表发送到Ai时,使用第二可传输路线列表中其它路线进行传输;
S2502,若第二可传输路线中所有第二可传输路线均传输失败时,将传输失败的差分包进行标定,并将Ai对应的设备身份数据发送到云服务平台,且按照第一预设监测时间进行周期性监测;
S2503,云服务平台将标定的差分包通过4G或5G网络直接下发到Ai
所述系统还包括云服务平台,在S200前还包括:
S100,云服务平台获取所述设备组中每一设备对应的设备信息,其中,所述设备信息包括设备ID、设备网络信号强度和设备位置坐标,所有设备与云服务平台通过4G或5G网络实现数据传输;
S110,基于每一设备对应的设备信息,获取目标设备列表D={D1,D2,…,Dr,…,Ds},第r个目标设备Dr是设备组中满足第一预设规则的设备,r的取值范围是1到s,s是设备组中满足第一预设规则的设备数量,当s>1时,执行S120,当s=1时,将目标设备列表D中的目标设备作为最终设备,执行S130;所述第一预设规则是设备网络信号强度最高;
S120,计算A1,A2,…,Ai,…,Am到目标设备Dr的直线传输距离和Sr,并将S1到Ss中的最小值对应的目标设备作为最终设备;
S130,将最终设备ID发送到最终设备;
S140,接收由最终设备传输的设备采集数据;
其中,最终设备在接收到云服务平台发送的最终设备ID后,所述设备组中的设备执行如下步骤:
S150,最终设备将最终设备ID下发到设备组中除最终设备外的其它设备,其中,设备组内设备通过无线自组网电台实现数据传输;
S160,Ai将Ai的采集数据经分析后发送到最终设备,最终设备将Ai分析后的采集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云服务平台,在S200前,所述云服务平台和所述设备组中的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
S190,云服务平台制作所述差分包列表和所述差分包列表对应的索引列表,并将索引列表发送到最终设备,所述云服务平台和最终设备通过4G或5G网络实现数据传输;
S191,最终设备接收索引列表,并将索引列表发送到设备组内其它设备Ai
S192,云服务平台下发升级触发指令到最终设备,最终设备将接收到的升级触发指令发送到设备组内其它设备Ai以获取所述设备组内其它设备Ai反馈的设备身份数据;
S193,最终设备将自身的设备身份数据以及接收到的Ai的设备身份数据发送到云服务平台,所述设备身份数据至少包括设备ID、设备型号、设备版本号;
S194,云服务平台在接收到所述设备组中所有设备的设备身份数据后将差分包列表下发到最终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S194还包括以下步骤:
S1941,当云服务平台下发失败时,最终设备向云服务平台发送第二查询指令;
S1942,当云服务平台返回第一回复指令,将差分包列表再次下发到最终设备;
S1943,当云服务平台返回第二回复指令,进行驻网;
S1944,在进行驻网后,若网络连接失败,最终设备基于索引列表将接收失败的差分包进行标定并按照第二预设监测时间进行周期性监测;
S1945,在监测过程中,若4G或5G网络恢复,云服务平台将标定的差分包进行断点续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S2503还包括:
S2504,当云服务平台下发失败时,Ai向云服务平台发送第二查询指令;
S2505,当云服务平台返回第一回复指令,将标定的差分包列表再次下发到Ai
S2506,当云服务平台返回第二回复指令,进行驻网,若网络连接恢复,将标定的差分包列表再次下发到Ai
S2507,若驻网后网络连接失败,对当前接收失败的差分数据升级包的序号进行再次标定按照第二预设监测时间对4G或5G网络进行周期性监测;
S2508,在4G或5G网络恢复后,云服务平台将再次标定的差分包向Ai进行传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Eix恢复正常传输,基于Eix将再次标定的差分包传输到Ai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S200后还包括:将最终设备的升级结果反馈到云服务平台,且当最终设备升级成功后执行S210。
CN202310486288.7A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据升级系统 Active CN1164563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86288.7A CN116456371B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据升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86288.7A CN116456371B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据升级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56371A CN116456371A (zh) 2023-07-18
CN116456371B true CN116456371B (zh) 2024-02-20

Family

ID=87121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86288.7A Active CN116456371B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据升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5637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10966A (zh) * 2016-01-20 2016-05-25 深圳市中兴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物联网终端及其升级方法
CN109982294A (zh) * 2019-03-08 2019-07-05 四川爱联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蓝牙设备对NBIot模块进行升级的方法
CN114679439A (zh) * 2021-12-31 2022-06-28 诺领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物联网基于蓝牙ble的辅助下载升级包方法
CN115695186A (zh) * 2022-10-18 2023-02-03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设备升级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6192908A (zh) * 2023-04-28 2023-05-30 天津宜科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据传输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10966A (zh) * 2016-01-20 2016-05-25 深圳市中兴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物联网终端及其升级方法
CN109982294A (zh) * 2019-03-08 2019-07-05 四川爱联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蓝牙设备对NBIot模块进行升级的方法
CN114679439A (zh) * 2021-12-31 2022-06-28 诺领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物联网基于蓝牙ble的辅助下载升级包方法
CN115695186A (zh) * 2022-10-18 2023-02-03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设备升级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6192908A (zh) * 2023-04-28 2023-05-30 天津宜科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据传输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56371A (zh) 2023-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91307B2 (en) Positioning systems for wireless networks
JP4416800B2 (ja) 移動通信端末を利用したアンテナシステム遠隔測定監視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CN116192908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据传输系统
CN104135395A (zh) Idc网络中数据传输质量监控方法和系统
CN106550323B (zh) 用于确定设备的地理位置的方法
CN110913025A (zh) 服务调用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818486B (zh) 车辆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EP3667952B1 (en)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for locating failure cause
US9814052B2 (en) Data distribution system, distribution device, terminal device, and data distribution method providing enhanced communication efficiency
CN116456371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据升级系统
CN114696900A (zh) 同缆同路由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2271067A (zh) 网络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6547956A (zh) 用于负载均衡的设备和方法
CN112561097A (zh) 一种基于云雾边协同的轴承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08880913B (zh) 一种流量特征的管理方法、装置及中心节点服务器
CN107241209B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CN112562323A (zh) 基于区块链的高速公路超限超载管理方法及装置
US20160352600A1 (en) Abnormality detection method, abnormality detection device, and network system
CN117560713B (zh) 一种无线电监测管理系统
CN111818458A (zh) 车辆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和激活装置
US11956577B2 (en) Managing data transmission from a plurality of telemetry devices onboard trains
CN117235460B (zh) 一种基于电力时序数据的数据传输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7098255B (zh) 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去中心化雷达自组网方法
CN117336767B (zh) 确定5g mimo移频双路系统中的异常报文的方法
CN114328352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 12 Saida Fourth Branch Road, Xiq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Xiqing District, Tianjin, 300385

Applicant after: Tianjin Yike Autom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2, Saida 4th branch road,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Xiqing District, Tianjin

Applicant before: Tianjin Yike Automation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