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56001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56001A
CN116456001A CN202210021330.3A CN202210021330A CN116456001A CN 116456001 A CN116456001 A CN 116456001A CN 202210021330 A CN202210021330 A CN 202210021330A CN 116456001 A CN116456001 A CN 1164560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flexible display
shell
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2133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2133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5600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560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560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sensor for measuring a physical value, e.g. temperature or mo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组件、柔性显示屏和容栅传感器,壳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连接于第一壳体的第二壳体。柔性显示屏连接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用于相对第一壳体滑动,以使电子设备在收拢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并在切换过程中带动柔性显示屏进出壳组件。容栅传感器设于壳组件并用于检测第二壳体相对第一壳体的滑动距离。上述电子设备在展开状态和收拢状态之间切换的过程中,电子设备即可根据容栅传感器测量的结果得出柔性显示屏伸出壳组件的面积,进而适应性调整柔性显示屏的显示区域的面积。容栅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分辨率高、功耗低等优点,不仅可以提升电子设备的柔性显示屏的显示区域的控制精度,而且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柔性屏具有可弯曲显示的特性,这使得配备有可伸缩的柔性屏的电子设备 成为可能。这类电子设备的柔性屏处于收拢状态时,电子设备具有相对较小的 外形尺寸;柔性屏处于展开状态时,电子设备具有相对较大的显示面积。配备 可伸缩的柔性屏的电子设备在展开和收拢的过程中,柔性屏的显示区域需要适 应性调整,但控制精度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以提升电子设备的柔性屏的显示区域的 控制精度。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壳体;
柔性显示屏,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用于相对所述第一壳体 滑动,以使所述电子设备在收拢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并在切换过程中带 动所述柔性显示屏进出所述壳组件;及
容栅传感器,设于所述壳组件并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 的滑动距离。
上述电子设备在展开状态和收拢状态之间切换的过程中,由于容栅传感器 设于壳组件并用于检测第二壳体相对第一壳体的滑动距离,电子设备即可根据 容栅传感器测量的结果得出柔性显示屏伸出壳组件的面积,进而适应性调整柔 性显示屏的显示区域的面积。容栅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分辨率高、功耗低等 优点,不仅可以提升电子设备的柔性显示屏的显示区域的控制精度,而且具有 较好的抗干扰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栅传感器包括相互平行的定极板和动极板, 所述定极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且包括相互绝缘的发射电极和接收电极,所述 动极板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且包括反射电极;所述电子设备在收拢状态和展开 状态之间切换时,至少部分所述动极板覆盖所述定极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电极包括间隔设置且相互绝缘的多个发射 片,多个所述发射片沿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的滑动方向排布;所述 反射电极包括间隔设置且相互绝缘的多个反射片,多个所述反射片沿所述第二 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的滑动方向排布,且相邻所述反射片之间的间隔宽度相 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所述反射片之间设有第一屏蔽片,所述第一屏 蔽片的宽度与所述反射片的宽度相等,且每一所述反射片及与其相邻的一个所 述第一屏蔽片对应8个所述发射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屏蔽片接地设置,所述发射电极与所述接 收电极之间设有第二屏蔽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显示屏包括相对的固定部和自由部,所述 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自由部绕过所述第二壳体的远离所述第 一壳体的一端并伸入所述壳组件;所述第一壳体的背向所述固定部的一侧开设 有沉槽,所述定极板容置于所述沉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极板和所述动极板中的至少一者设置于柔性 线路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极板和所述动极板中的至少一者设置于印刷 电路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与所述容栅传感器通信连接的处 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滑动距离调整所述柔性显示屏的显示区域 的面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距离包括两个以上的距离区间,所述处理 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距离区间控制所述柔性显示屏的显示区域的面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 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 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 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其中第一壳体处于第二位置;
图2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爆炸图;
图4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其中第一壳体处于第一位置;
图5为图4所示电子设备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主视图;
图7为图6所示电子设备沿A-A处的剖视图;
图8为图4所示电子设备的主视图;
图9为图8所示电子设备沿B-B处的剖视图;
图10为一实施例的配备有容栅传感器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11为一实施例的容栅传感器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电子设备 10、壳组件 12、第一壳体
14、第二壳体 142、后盖 16、收容空间
20、柔性显示屏 20a、固定端部 20b、自由部
30、引导件 40、摄像头模组 50、驱动机构
60、张紧组件 61、活动件 70、容栅传感器
71、定极板 711、发射电极 7111、发射片
713、接收电极 715、第二屏蔽片 73、动极板
731、反射电极 7311、反射片 733、第一屏蔽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 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 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 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设备”指包括但不限于经由以下任意一种或者数种 连接方式连接的能够接收和/或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
(1)经由有线线路连接方式,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 SwitchedTelephone Networks,PSTN)、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 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
(2)经由无线接口方式,如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 播发送器。
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电子设备可以被称为“移动终端”。移动终端 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电子装置:
(1)卫星电话或蜂窝电话;
(2)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 通信系统(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ystem,PCS)终端;
(3)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 历、配备有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接收器的个人数字助 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
(4)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
(5)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等。
请结合图1、图2和图3,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包括壳组件10、柔性 显示屏20和引导件30。壳组件10为中空结构,柔性显示屏20、引导件30等 均可设置在壳组件10。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电路板(未图示)和电池(未 图示),电路板和电池均可以设置于壳组件10。电路板可以集成电子设备100的 处理器、电源管理模块、存储单元和基带芯片等。柔性显示屏20与处理器通信 连接,电池能够为柔性显示屏20及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供电。当然,电子设备 100还可以包括摄像头模组40,摄像头模组40与电路板通信连接,电池能够为摄像头模组40供电。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包括但不 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或者其它便携式电子设备100。在本申请实施方 式中,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结合图3、图4和图5,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壳组件10包括第一壳体12 和第二壳体14,第二壳体14和第一壳体12能够相对运动。具体地,在本实施 方式中,第二壳体14和第一壳体12滑动连接。换言之,第二壳体14能够第一 壳体12相对滑动,并带动柔性显示屏20进出壳组件10。例如,第一壳体12和 第二壳体中14的一者可以设有滑轨,另一者可沿滑轨滑动,以使第一壳体12 的远离第二壳体14的一端与第二壳体14的远离第一壳体12的一端产生相互靠 近或者相背远离的运动。
第二壳体14能够相对第一壳体12滑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结合图4, 第二壳体14在第一位置时,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开状态,其具有相对较大的显 示面积,可以提升电子设备100的使用体验;第二壳体14在第二位置时(可参 考图1),电子设备100处于收拢状态,其具有相对较小的外形尺寸,便于携带。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后文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及类似的表 述均是指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4的相对位置。为简化表述,“第二壳体14 位于第一位置”或者“在第一位置时”这种类似的表述是指第二壳体14相对第 一壳体12处于第一位置,也即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开状态;“第二壳体14位于 第二位置”或者“在第二位置时”这种类似的表述是指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 体12处于第二位置,也即电子设备100处于收拢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以第一位置作为参考,可以更清楚地确定第一壳体 12的远离第二壳体14的一端、以及第二壳体14的远离第一壳体12的一端的位 置。以图4为例,当第二壳体14处于第一位置时,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的 最左侧即是第二壳体14的远离第一壳体12的一端,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 的最右侧即是第一壳体12的远离第二壳体14的一端。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14在第一位置时,电子设备100的整机宽度大 于在第二位置的宽度,以使暴露的柔性显示屏20的宽度尺寸可变。换言之,电 子设备100在宽度方向的尺寸可变。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的外部 接口例如数据线插孔或者充电线插孔或者耳机插孔可以设置于宽度方向的端 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14在第一位置时,电子设备100的整机长度 大于在第二位置的长度,以使暴露的柔性显示屏20的长度尺寸可变。换言之, 电子设备100在长度方向的尺寸可变。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的外 部接口例如数据线插孔或者充电线插孔或者耳机插孔可以设置于长度方向的端 部。
具体地,请参阅图6和图7,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4可以共同形成收容 空间16。可以理解的是,收容空间16可以随着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4的相 对移动而发生变化。收容空间16可用于放置引导件30、电路板、电池等电子元 器件。柔性显示屏20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部20a和自由部20b,固定部20a 设置于第一壳体12并与第一壳体12的位置相对固定,在第二位置时柔性显示 屏20绕过引导件30,且柔性显示屏20的自由部20b容纳于壳组件10内,以使 部分柔性显示屏20隐藏于壳组件10,隐藏于壳组件10内的部分柔性显示屏20 可不用于显示。换言之,在收拢状态时,自由部20b绕过第二壳体14的远离第 一壳体12的一端并伸入壳组件10。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两物的位置相对固定意即两物在正 常情况下不能产生相对运动,位置相对固定的两物可以存在物理上的直接连接, 也可以通过中间结构实现间接连接。以固定部20a与第一壳体12为例,固定部 20a与第一壳体12的位置相对固定,可以是固定部20a与第一壳体12直接接触, 例如采用螺纹紧固件或者卡持等方式实现固定部20a与第一壳体12的直接固 定,也可以是固定部20a通过粘胶层、中间连接板等结构实现固定部20a与第一 壳体12的间接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固定部20a和自由部20b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区分,第 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处于第二位置即电子设备100处于收拢状态时,外 露于壳组件10的那部分柔性显示屏20即为柔性显示屏20的固定部20a,收容 于壳组件10内的那部分柔性显示屏20即可视为自由部20b。
进一步,第二壳体14可以包括后盖142,在第二位置时后盖142覆盖柔性 显示屏20的自由部20b。后盖142可以设置透光区域,在第二位置时收容于壳 组件10的那部分柔性显示屏20也可以用于显示,以使用户能够从透光区域查 看柔性显示屏20显示的信息,进而拓展电子设备100的使用场景。例如,在这 种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无需设置前置摄像头,采用后置式的摄像头模组 40即可实现自拍、视频通话等功能。透光区域可以由透明玻璃构成,亦可以是 后盖142的开孔形成。第一壳体12相对第二壳体14滑动至第一位置后,收容于壳组件10的至少部分柔性显示屏20暴露。暴露的柔性显示屏20可用于显示, 以使得电子设备100具有相对较大的显示面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件30设置于第二壳体14的远离第一壳体12的一端, 在第一壳体12相对第二壳体14从第二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的过程中,引导件 30可以引导柔性显示屏20变形并展开于第二壳体14。引导件30可以将柔性显 示屏20的弯曲半径限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以避免弯曲半径过小造成柔性显示屏 20的损伤。当然,引导件30也可以避免柔性显示屏20弯曲半径过大造成电子 设备100厚度过大。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引导件30可为带有凸齿 的转轴结构,柔性显示屏20通过啮合等方式与引导件30相联动。第一壳体12 和相对第二壳体14滑动时,通过引导件30带动啮合于引导件30上的部分柔性 显示屏20移动并展开或收回壳组件10内。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引导件30还可为不附带齿的圆轴。在 第一壳体12由第二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的过程中,通过引导件30将贴合于引 导件30上的部分柔性显示屏20撑开,以使更多的柔性显示屏20暴露于壳组件 10外侧,并处于平展状态。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引导件30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 壳体14,在逐步展开柔性显示屏20的过程中,引导件30可随柔性显示屏20的 移动而转动,以减小柔性显示屏20在展开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并减小引导件 30的磨损。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引导件30也可固定在第二壳体14上,引导件30具有 光滑的表面。在将柔性显示屏20展开的过程中,引导件30通过其光滑的表面 与柔性显示屏20可滑动接触。换言之,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引导件30可以和 第二壳体14一体成型或者焊接成型,引导件30可以视为第二壳体14的一部分, 柔性显示屏20的自由部20b绕过第二壳体14的远离第一壳体12的一端并伸入 壳组件10内。
在第一壳体12由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柔性显示屏20可通 过引导件30带动收回,即使得展开于第二壳体14的那部分柔性显示屏20收回 壳组件10内。进一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驱动机构50, 驱动机构50可设置在壳组件10内,驱动机构50可与第二壳体14或者第一壳 体12相联动,以驱动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滑动,进而带动柔性显示屏 20展开或收回。
参阅图8和图9,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张紧组件60,柔性显示屏20的自 由部20b与张紧组件60联动,在第二壳体14由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的过 程中,张紧组件60带动柔性显示屏20复位,进而使得部分柔性显示屏20收回 于壳组件10内。张紧组件60也可用于在柔性显示屏20伸出和收回壳组件10 的过程中对自由部20b施加张紧力,以使得柔性显示屏20能够平整的展开至第 二壳体14或者收回壳组件10内。在柔性显示屏20收回于壳组件10内后,电 子设备100可以获得相对较小的外形尺寸,以提升电子设备100的便携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张紧组件60设于壳组件10内并与柔性显示屏20的自 由部20b连接。张紧组件60可以包括弹性件(未图示)和活动件61,活动件 61转动连接于第二壳体14。弹性件可以为扭簧,扭簧的一个自由部连接于第二 壳体14,扭簧的另一自由部连接于活动件61,且扭簧套设于活动件61。第一壳 体12相对第二壳体14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的过程中,扭簧产生扭 转变形并通过活动件61对柔性显示屏20施加张紧力。
在柔性显示屏20伸出壳组件10的过程中,即第二壳体14从第二位置切换 至第一位置的过程中,柔性显示屏20的自由部20b带动活动件61相对第二壳 体14转动,以释放卷绕于活动件61的柔性显示屏20,弹性件积蓄弹性势能, 活动件61对柔性显示屏20施加的张紧力为阻力,以使柔性显示屏20能够平整 地展开于第二壳体14;在柔性显示屏20收回壳组件10的过程中,即第二壳体 14从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弹性件释放弹性势能并驱使活动件61 复位,活动件61对柔性显示屏20施加张紧力为动力,以使柔性显示屏20能够 平稳地收回壳组件10,以使自由部20b卷绕于活动件61。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 张紧组件60也可以连接于第一壳体12。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张紧组件60可以具有其他结构形式,例如,活动件61、 弹性件可以省略,张紧组件60包括弹性绳,弹性绳连接于第二壳体14或者第 一壳体12,以在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滑动过程中利用弹性绳对柔性显 示屏20施加张紧力即可。又如,在电子设备100包括驱动机构50的实施方式 中,驱动机构50可以和张紧组件60的活动件61连接。在柔性显示屏20伸出 壳组件10的过程中,驱动机构50逐渐释放柔性显示屏20并对柔性显示屏20 的施加张紧力,以使柔性显示屏20平整地展开于第二壳体14;在柔性显示屏 20收回壳组件10的过程中,驱动机构50带动柔性显示屏20的自由部20b逐渐 卷绕于活动件61上,以使柔性显示屏20平稳地收回壳组件10内。在这种实施 方式中,驱动机构50可以为电机,也可以为电机与齿轮组的组合。
可以理解的是,在引导件30为带有凸齿的转轴结构且柔性显示屏20与凸 齿啮合的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50可以连接于第二壳体14且驱动机构50的输 出端可以连接于引导件30,以驱使引导件30旋转并带动自由部20b向壳组件 10内收回,且使得第二壳体14向第二位置滑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 50可以连接于第一壳体12,且驱动机构50的输出端连接于张紧组件60的活动 件,以驱使张紧组件60的活动件61转动,并带动柔性显示屏20的自由部20b 向壳组件10内收回,并使得第二壳体14向第二位置滑动。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可以视为第二壳体 14相对第一壳体12运动的两个极限位置。在第一位置时,柔性显示屏20的显 示面积达到最大状态,在正常情况下,第二壳体14不能再相对第一壳体12继 续做相背远离运动。在第二位置时,柔性显示屏20的显示面积达到最小状态, 在正常情况下,第二壳体14不能再相对第一壳体12做相向靠近运动。第一位 置和第二位置可以通过在第一壳体12或者第二壳体14或者引导件30上设置限 位结构来实现,例如,第一壳体12上可以设置弹片,第二壳体14上可以设置 两个卡槽,在第一位置时,弹片与其中一个卡槽卡合,从而实现第一壳体12与 第二壳体14在第一位置的定位;在第二位置时,弹片与另一个卡槽卡合,从而 实现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4在第二位置的定位。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还可以设置多个中间位置,以 实现第一壳体12相对第二壳体14在多个位置的定位,并使得柔性显示屏20在 不同的中间位置具有不同的显示面积,从而拓展电子设备100的使用场景。多 个中间位置也可以采用限位结构实现,例如通过弹片与卡槽的配合即可实现第 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在多个中间位置的定位。
参考图10和图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容栅传感 器70,容栅传感器70设于壳组件10并用于检测第一壳体12相对第二壳体14 的滑动距离。电子设备100的处理器与容栅传感器70通信连接,从而可以响应 于容栅传感器70的检测结果并适应性调整柔性显示屏20的显示区域的面积。 例如,在第二壳体14从第二位置(即收拢状态)向第一位置(即展开状态)切 换的过程中,收容于壳组件10内的柔性显示屏20逐渐展开于第二壳体14,容 栅传感器70可以检测得到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的滑动距离,处理器可以响应于该滑动距离而调整柔性显示屏20的显示区域的面积,使得显示区域的 面积随着柔性显示屏20的伸出而逐渐扩大。在电子设备100从第一位置(即展 开状态)向第二位置(即收拢状态)切换的过程中,展开于第二壳体14的柔性 显示屏20逐渐收纳至壳组件10内,容栅传感器70同样可以检测得到第二壳体 14相对第一壳体12的滑动距离,处理器可以响应于该滑动距离而调整柔性显示 屏20的显示区域的面积,使得显示区域的面积随着柔性显示屏20的收纳而逐 渐缩小。
进一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的滑动 距离划分为两个以上的距离区间,处理器被配置为根据距离区间对应控制柔性 显示屏20的显示区域的面积。示例性地,可以将第二壳体14从第一位置移动 至第二位置的滑动距离划分为3个距离区间,在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 的滑动距离落入某一距离区间时,处理器响应于该距离区间而调整柔性显示屏 20的显示区域的面积。换言之,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在电子设备100从展开状 态向收拢状态切换的过程中,柔性显示屏20具有3种对应的显示面积。这种设 置可以简化显示区域的控制策略,避免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的微小移 动引起显示区域的变化而造成显示区域的不稳定。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距离区间划分得越多、越精细,在第二壳体14相对 第一壳体12的移动过程中,显示区域的变化越流畅。虽然容栅传感器70的检 测精度受限于其分辨率,但仍然可以结合软件算法进一步提升控制的精度,使 得显示区域的变化更流畅。
参考图10和图11,容栅传感器70包括相互平行的定极板71和动极板73, 定极板71连接于第一壳体12且包括相互绝缘的发射电极711和接收电极713, 动极板73连接于第二壳体14且包括反射电极731。电子设备100在收拢状态和 展开状态之间切换时,至少部分动极板73覆盖定极板7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动极板73和定极板71均呈矩形板状。在收拢状态时,动极板73覆盖定极板71, 两者具有相对较大的对应面积;在展开状态时,至少部分发射电极711覆盖反 射电极731。在检测过程中,容栅传感器70的发射电极711与反射电极731构 成电容,反射电极731与接收电极713构成电容。电子设备100在收拢状态和 展开状态之间切换时,施加在发射电极711上的周期激励信号,通过发射电极 711与反射电极731、反射电极731与接收电极713两对电容耦合,在接收电极 713上形成规律变化的合成信号,通过该规律变化的合成信号即可以计算得出动 极板73与定极板71的相对运动距离,从而确定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 的滑动距离,进而控制柔性显示屏20的显示区域的显示面积。
进一步,发射电极711包括间隔设置且相互绝缘的多个发射片7111,多个 发射片7111沿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的滑动方向排布。反射电极731包 括间隔设置且相互绝缘的多个反射片7311,多个反射片7311沿第二壳体14相 对第一壳体12的滑动方向排布,且相邻反射片7311之间的间隔宽度相等。在 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射片7111、反射片7311和接收电极713均呈条形,相邻的 发射片7111平行设置,相邻的反射片7311平行设置。
进一步,相邻反射片7311之间设有第一屏蔽片733,第一屏蔽片733的宽 度与反射片7311的宽度相等,且每一反射片7311及与其相邻的一个第一屏蔽 片733对应8个发射片7111,第一屏蔽片733用于防止相邻的反射片7311之间 产生电容耦合,进而提升容栅传感器70的检测精度。在容栅传感器70中,可 以将多个发射片7111分组,每组包含8个发射片7111,相邻组不共用发射片7111。在容栅传感器70工作过程中,在每组发射片7111分别顺次加上8个等幅、 同频、相位依次相差π/4的方波激励电压信号,经过两对电容耦合即可在接收 电极713上形成容栅电压信号,在动极板73相对定极板71移动的过程中,即 可根据容栅电压信号的变化计算得出动极板73相对定极板71的移动距离。
进一步,第一屏蔽片733可以接地设置,以简化电路设置,保证容栅传感 器70的工作可靠性。进一步,发射电极711与接收电极713之间设有第二屏蔽 片715,第二屏蔽片715用于防止发射电极711与接收电极713之间产生电容耦 合,进而提升容栅传感器70的检测精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2的背向固定部20a的一侧可以开设有沉槽 (未图示),定极板71容置于沉槽。这种设置方式可以提升电子设备100内部 元器件的布局紧凑性,相比于直接将定极板71叠置于第一壳体12的设置,沉 槽的设置可以减薄整体的厚度,以利于电子设备100的轻薄化设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极板71和动极板73中的至少一者设置于柔性线路 板(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线路板具有相对较薄的厚度,且能够较 好地贴附于第一壳体12或者第二壳体14。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定极板 71和动极板73中的至少一者设置于印刷电路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 印刷电路板具有相对较好的结构刚性,可以保证动极板73与定极板71之间的 平行度要求,以提升检测精度。
上述电子设备100在展开状态和收拢状态之间切换的过程中,由于容栅传 感器70设于壳组件10并用于检测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的滑动距离, 电子设备100即可根据容栅传感器70测量的结果得出柔性显示屏20伸出壳组 件10的面积,进而适应性调整柔性显示屏20的显示区域的面积。容栅传感器 70具有结构简单、分辨率高、功耗低等优点,不仅可以提升电子设备100的柔 性显示屏20的显示区域的控制精度,而且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例如,容栅 传感器70可以有效规避外界静态、瞬态磁场干扰,且不易对周边电路产生干扰, 并且不易受到温度、跌落等因素的影响。
此外,容栅传感器70检测属非接触式检测,因此检测时不会增加第二壳体 14相对第一壳体12的滑动阻力,不会因测量部件的表面磨损而导致测量精度下 降。而且,容栅传感器70在价格上有较大优势,其性价比远高于霍尔传感器等 同类传感器,因而可以降低电子设备100的器件成本并保证控制精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 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 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 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 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壳体;
柔性显示屏,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用于相对所述第一壳体滑动,以使所述电子设备在收拢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并在切换过程中带动所述柔性显示屏进出所述壳组件;及
容栅传感器,设于所述壳组件并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的滑动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栅传感器包括相互平行的定极板和动极板,所述定极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且包括相互绝缘的发射电极和接收电极,所述动极板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且包括反射电极;所述电子设备在收拢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时,至少部分所述动极板覆盖所述定极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电极包括间隔设置且相互绝缘的多个发射片,多个所述发射片沿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的滑动方向排布;所述反射电极包括间隔设置且相互绝缘的多个反射片,多个所述反射片沿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的滑动方向排布,且相邻所述反射片之间的间隔宽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反射片之间设有第一屏蔽片,所述第一屏蔽片的宽度与所述反射片的宽度相等,且每一所述反射片及与其相邻的一个所述第一屏蔽片对应8个所述发射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片接地设置,所述发射电极与所述接收电极之间设有第二屏蔽片。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屏包括相对的固定部和自由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自由部绕过所述第二壳体的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并伸入所述壳组件;所述第一壳体的背向所述固定部的一侧开设有沉槽,所述定极板容置于所述沉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极板和所述动极板中的至少一者设置于柔性线路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极板和所述动极板中的至少一者设置于印刷电路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与所述容栅传感器通信连接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滑动距离调整所述柔性显示屏的显示区域的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距离包括两个以上的距离区间,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距离区间控制所述柔性显示屏的显示区域的面积。
CN202210021330.3A 2022-01-10 2022-01-10 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64560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21330.3A CN116456001A (zh) 2022-01-10 2022-01-10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21330.3A CN116456001A (zh) 2022-01-10 2022-01-10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56001A true CN116456001A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32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21330.3A Pending CN116456001A (zh) 2022-01-10 2022-01-10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5600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83968B (zh) 电子设备
CN113315859B (zh) 电子设备
CN111968503B (zh) 电子设备
CN112509471B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2866451B (zh) 电子设备及驱动机构
CN110728912B (zh) 柔性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3242342B (zh) 锁止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3129758A (zh) 显示装置
CN114285924A (zh) 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3301201A (zh) 电子设备
CN115174716A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15265374U (zh) 柔性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6456001A (zh) 电子设备
WO2023093420A1 (zh) 显示设备
CN112983941B (zh) 支撑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4338879A (zh) 电子设备
CN115225736A (zh) 电子设备
CN215771373U (zh) 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6506537A (zh) 电子设备
CN116418897A (zh) 电子设备及防夹手方法
CN116366749A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6193006A (zh) 电子设备及其驱动机构
CN116527797A (zh) 电子设备
CN117834762A (zh) 电子设备
CN110323549B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