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85924A - 可折叠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折叠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85924A
CN114285924A CN202111673679.7A CN202111673679A CN114285924A CN 114285924 A CN114285924 A CN 114285924A CN 202111673679 A CN202111673679 A CN 202111673679A CN 114285924 A CN114285924 A CN 1142859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flexible display
state
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7367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少鹏
王亚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7367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85924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859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8592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27282 priority patent/WO2023124463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其包括:壳组件;柔性显示屏设置于所述壳组件;所述柔性显示屏具有用于进行显示的有效区域,所述有效区域包括第一平面区及与所述第一平面区连接的第二平面区,随着所述壳组件在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转换,所述柔性显示屏具有内折状态、展平状态及外折状态,在所述内折状态、展平状态及外折状态下,所述第一平面区与所述第二平面区之间的夹角依次为0°、180°、360°。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展平状态进行大屏显示,或可通过外折状态进行半屏显示,从而满足使用者的多种使用需求。在使用结束后,还可以转换至内折状态,从而使有效区域被隐藏,使壳组件对柔性显示屏起到保护作用,避免有效区域因为裸露而被损伤。

Description

可折叠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出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大多采用书页式内折或外折的方案,而内折方案具体是在折叠后屏幕位于内侧而被隐藏,其只能在展开后进行单一的大屏显示效果,因而使用并不方便,而外折的方案具体是折叠后屏幕位于外侧而裸露,屏幕容易受到损伤。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且能够保护屏幕的可折叠电子设备。
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
壳组件;及
柔性显示屏,设置于所述壳组件;所述柔性显示屏具有用于进行显示的有效区域,所述有效区域包括第一平面区及与所述第一平面区连接的第二平面区;随着所述壳组件在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转换,所述柔性显示屏具有内折状态、展平状态及外折状态,在所述内折状态、展平状态及外折状态下,所述第一平面区与所述第二平面区之间的夹角依次为0°、180°、360°。
上述可折叠电子设备中,通过使柔性显示屏具有内折、展平及外折三种状态,并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展平状态进行大屏显示,或可通过转换至外折状态进行半屏显示,从而使可折叠电子设备满足使用者的多种使用需求。另外,在使用结束后,还可以使柔性显示屏转换至内折状态,从而使有效区域被隐藏,使壳组件对柔性显示屏起到保护作用,避免有效区域因为裸露而被损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处于内折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可折叠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可折叠电子设备处于外折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E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屏幕调节组件与传感器、电路板配合对柔性显示屏进行收紧或释放的联动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各器件配合对柔性显示屏释放或回收的操作流程示意图;
图7为2所示可折叠电子设备中柔性显示屏及安装于其上的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所示滑轨支撑件与壳组件的两种配合状态示意图;
图9为图7中F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2所示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第一壳体与传动机构的连接关系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作为在此使用的“终端设备”指包括但不限于经由以下任意一种或者数种连接方式连接的能够接收和/或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
(1)经由有线线路连接方式,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 SwitchedTelephone Networks,PSTN)、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
(2)经由无线接口方式,如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
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终端设备可以被称为“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电子装置:
(1)卫星电话或蜂窝电话;
(2)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ystem,PCS)终端;
(3)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配备有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接收器的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
(4)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
(5)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等。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可折叠电子设备10可以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或者其它便携式电子设备。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结合图1至图3所示,具体地,可折叠电子设备10包括壳组件100及柔性显示屏300。柔性显示屏300设置于壳组件100。柔性显示屏300具有用于进行显示的有效区域S,有效区域S包括第一平面区S1及与第一平面区S1连接的第二平面区S2,随着壳组件100在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转换,柔性显示屏300具有内折状态(如图1所示)、展平状态(如图2所示)及外折状态(如图3所示),在内折状态、展平状态及外折状态下,第一平面区S1与第二平面区S2之间的夹角依次为0°、180°、360°。
可以理解,壳组件100包括第一壳体110及与第一壳体110连接的第二壳体130,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30呈中空结构,以内置可供柔性显示屏300进行显示的相关电子元器件。至少部分第一壳体110被柔性显示屏300覆盖,至少部分第二壳体130被柔性显示屏300覆盖,即第一壳体110及第二壳体130均与柔性显示屏300直接或间接连接,并共同对柔性显示屏300起到支撑作用。
可以理解,柔性显示屏300中能够进行显示的区域为有效区域S。为使有效区域S较好的进行显示,第一壳体110可提供呈平面的第一安装面(未示出),第二壳体130可提供呈平面的第二安装面(未示出),在柔性显示屏300连接于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30后,对应于第一安装面的部分柔性显示屏300紧靠第一安装面而成为平面的第一平面区S1,对应与第二安装面的部分柔性显示屏300紧靠第二安装面而成为平面的第二平面区S2。另外,在柔性显示屏300在内折状态、展平状态及外折状态之间改变时,第一平面区S1与第二平面区S2均呈平面而不会被折弯。
可以理解,在柔性显示屏300处于内折状态时,第一平面区S1与第二平面区S2相贴合,且两者之间的夹角为0°,此时,有效区域S被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30夹紧,即有效区域S位于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30之间而无法外露,因而无法进行显示,但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30可以对有效区域S进行保护,避免有效区域S被损伤。在柔性显示屏300处于展平状态时,整个有效区域S被展平,从而使第一平面区S1与第二平面区S2共面而两者夹角达到180°,此时,有效区域S的全部都可进行显示而使可折叠电子设备10具有最大的显示面积,从而实现大屏显示。在柔性显示屏300处于外折状态时,第一平面区S1与第二平面区S2之间的夹角为360°,且两者相对间隔,而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30位于第一平面区S1域第二平面区S2之间。此时,第一平面区S1与第二平面区S2可各自分别进行显示,使得可折叠电子设备10实现半屏显示。
可以理解,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30连接,且两者能够相对运动,从而使壳组件100呈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可以理解,壳组件100类似于书本一样能够被折叠或展开,在折叠时,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30像两页书纸一样叠置在一起,在展开时,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30像两页书纸一样被展开而共面。或者,可以理解,壳组件100中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30堆叠在一起,且第一壳体110的第一安装面与第二壳体130的第二安装面大致呈贴合状态,此时,壳组件100呈折叠状态,而柔性显示屏300处于内折状态;壳组件100中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30堆叠在一起,且第一壳体110的第一安装面与第二壳体130的第二安装面在堆叠方向上,成为壳组件100最外侧的两个表面,此时,壳组件100也呈折叠状态,而柔性显示屏300处于外折状态;壳组件100中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30能够被放置于水平面上的两个位置处,且第一壳体110的第一安装面与第二壳体130的第二安装面共面设置,且均与水平面平行,此时,壳组件100处于展开状态,而柔性显示屏300处于展平状态。也可以理解,在柔性显示屏300处于内折状态与外折状态时,壳组件100处于折叠状态,在柔性显示屏300处于展平状态时,壳组件100处于展开状态。
上述可折叠电子设备10中,通过使柔性显示屏300具有内折、展平及外折三种状态,并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展平状态进行大屏显示,或可通过转换至外折状态进行半屏显示,从而使可折叠电子设备10满足使用者的多种使用需求。另外,在使用结束后,还可以使柔性显示屏300转换至内折状态,从而使有效区域S被隐藏,使壳组件100对柔性显示屏300起到保护作用,避免有效区域S因为裸露而被损伤。
具体地,第一平面区S1与第二平面区S2中的至少一个能够相对壳组件100运动,柔性显示屏300至少在展平状态与外折状态被张紧。在柔性显示屏300状态转变的过程中,第一平面区S1及/或第二平面区S2相对壳组件100运动而能够适应壳组件100形状改变,从而确保在展平状态与外折状态下柔性显示屏300被张紧,以避免有效区域S未被张紧而出现翘曲变形,进而无法进行正常显示。
具体地,可以使柔性显示屏300的一端与第一壳体110固定连接,而使其另一端相对第二壳体130可活动,此时,在柔性显示屏300状态转变的过程中,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二平面区S2相对第二壳体130运动,以在展平状态与外折状态张紧柔性显示屏300。或者,也可以使柔性显示屏300的一端与第二壳体130固定连接,而使其另一端相对第一壳体110可活动,此时,在柔性显示屏300状态转变的过程中,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平面区S1相对第一壳体110运动,以在展平状态与外折状态张紧柔性显示屏300。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300的一端相对第一壳体110活动,柔性显示屏300的另一端相对第二壳体130活动,如此,就使得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平面区S1相对第一壳体110、第二平面区S2相对第二壳体130均能够运动,以能够在展平状态与外折状态张紧柔性显示屏300。
具体地,柔性显示屏300包括位于第一平面区S1与第二平面区S2之间的弯折区S3,第一平面区S1、第二平面区S2、弯折区S3共同构成有效区域S,有效区域S的面积随柔性显示屏300的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可以理解,柔性显示屏300在状态转换的过程中,第一平面区S1与第二平面区S2不发生形变而保持平整,而弯折区S3连接于第一平面区S1与第二平面区S2之间,以随第一平面区S1与第二平面区S2之间夹角的改变而发生形状改变。在展平状态,弯折区S3也能够被展平至与第一平面区S1、第二平面区S2共面,并进行图像显示,因而也属于有效区域S的一部分。可以理解,随第一平面区S1与第二平面区S2之间夹角的逐渐增大,自第一安装面向第二安装面延伸并覆盖两者及两者之间区域所需的柔性显示屏300的面积将增大,而该部分柔性显示屏300也即柔性显示屏300的有效区域S,而随第一平面区S1与第二平面区S2之间夹角的逐渐减小,有效区域S的面积也逐渐减小。如此,通过使有效区域S的面积随柔性显示屏300的状态的改变而改变,从而可以确保有效区域S都能够恰好覆盖第一安装面、第二安装面及位于两者之间的区域,从而在各种状态下都能够保持正常显示,避免出现有效区域S冗余或被过渡拉扯而影响正常显示的问题。
结合图2与图7所示,可以理解,柔性显示屏300自第一壳体110向第二壳体130延伸以具有长度方向(沿X轴的方向),并具有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沿Y轴的方向),同时还具有厚度方向(沿Z轴的方向)。随第一平面区S1与第二平面区S2之间夹角的改变,可以是第一平面区S1相对第一壳体110运动,或者第二平面区S2相对第二壳体130运动,又或者第一平面区S1相对第一壳体110、第二平面区S2相对第二壳体130均运动,以使有效区域S在长度方向的尺寸改变,而在宽度方向的尺寸不改变,从而使有效区域S的面积改变。可以理解,有效区域S的面积改变并非柔性显示屏300在长度方向上被拉扯延伸得到,而是柔性显示屏300上原本不为有效区域S的部分经过运动而对应于第一安装面与第二安装面后转化为有效区域S的一部分所得到的。
结合图1至图4所示,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柔性显示屏300包括与有效区域S连接的辅助区域310,可折叠电子设备10包括屏幕调节组件500,屏幕调节组件500与辅助区域310连接,以驱动第一平面区S1与第二平面区S2中的至少一个相对壳组件100运动。通过设置屏幕调节组件500,以驱动柔性显示屏300运动,并使部分辅助区域310能够转化为有效区域S的一部分而进行显示,或者使部分有效区域S转化为辅助区域310的一部分,从而使有效区域S的面积得以改变。或者可以理解,辅助区域310是由两部分组成,其中一部分为能够在有效区域S与辅助区域310之间相互转换的部分柔性显示屏300,还有一部分为远离有效区域S而完全无法被转换为有效区域S的部分柔性显示屏300。
结合图1至图6所示,进一步地,屏幕调节组件500包括驱动件510及与驱动件510连接的第一转子520,部分辅助区域310卷绕于第一转子520,驱动件510与第一转子520连接,并驱动第一转子520旋转。可以理解,驱动件510驱动第一转子520旋转以释放柔性显示屏300的过程中,部分辅助区域310可以转化为有效区域S,从而使有效区域S面积得以增大,而驱动件510驱动第一转子520旋转以收卷柔性显示屏300的过程中,部分有效区域S可以转化为辅助区域310,从而使有效区域S面积得以减小。具体地,驱动件510为伺服电机,通过将第一转子520连接于驱动件510的输出轴上,从而可以在占用较小空间的情况下实现对柔性显示屏300的驱动。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一转子520替换为齿轮与齿条,通过驱动件510驱动齿轮旋转,使齿轮带动齿条平移,从而使齿条带动柔性显示屏300运动。
具体地,壳组件100形成有开口150,柔性显示屏300经由开口150伸入壳组件100内部,以使有效区域S露出于壳组件100之外,辅助区域310收容于壳组件100内部。辅助区域310收容于壳组件100内部而得以隐藏,并在有效区域S的面积增大时,部分辅助区域310能够经由开口150露出壳组件100之外而转换为有效区域S的一部分。进一步地,在第一平面区S1相对壳组件100运动时,可在第一壳体110的远离第二壳体130的一端开设开口150。在第二平面区S2相对壳组件100运动时,可在第二壳体130的远离第一壳体110的一端开设开口150。具体在本申请中,在第一壳体110的远离第二壳体130的一端、第二壳体130的远离第一壳体110的一端均开设开口150,从而使得柔性显示屏300的一端经由一个开口150伸入第一壳体110内部,另一端经由另一开口150伸入第二壳体130内部。
进一步地,可折叠电子设备10还包括第二转子160,屏幕调节组件500及第二转子160设置于壳组件100内部,辅助区域310与屏幕调节组件500连接,在绕设第二转子160外周后延伸至开口150。通过设置第二转子160,可以在开口150与屏幕调节组件500之间对柔性显示屏300起到缓冲作用,使柔性显示屏300自壳组件100外部平滑延伸至壳组件100内部,避免柔性显示屏300折弯角度过大而容易被损坏。具体地,第二转子160对应开口150设置,辅助区域310绕过第二转子160后呈弧形向开口150延伸。
具体地,有效区域S的相对两侧均设有辅助区域310,屏幕调节组件500为两个,两个屏幕调节组件500与两个辅助区域310一一对应连接,其中一个屏幕调节组件500设于第一壳体110,另一屏幕调节组件500设于第二壳体130。通过设置两个屏幕调节组件500,以从柔性显示屏300的两端同步对柔性显示屏300进行收紧或释放,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对有效区域S面积的平稳调节,避免单个屏幕调节组件500调节速度较慢而耗费时间较长或调节速度较快而使柔性显示屏300容易损坏,从而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结合图1至图6所示,具体地,可折叠电子设备10包括电路板810与传感器820,电路板810与传感器820均内置于壳组件100,传感器820用于检测第一平面区S1与第二平面区S2之间的夹角信息,传感器820与屏幕调节组件500均与电路板810通信连接。可以理解,传感器820能够将检测到的第一平面区S1与第二平面区S2的夹角信息发送至电路板810,电路板810再发送信号至屏幕调节组件500,使屏幕调节组件500驱动柔性显示屏300运动,从而使有效区域S的面积随柔性显示屏300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具体地,传感器820能够周期性的发送夹角信息至电路板810,电路板810经由多个夹角信息,即可判断出夹角变化趋势及夹角变化速度。进一步地,传感器820为霍尔传感器,还可以为其他具有同类功能的传感器820。进一步地,电路板810(图未示)可以集成处理器、电源管理模块、存储单元和基带芯片等。
在屏幕调节组件500包括驱动件510及第一转子520,且驱动件510为伺服电机的实施例中,传感器820在初始状态下所检测得到第一平面区S1与第二平面区S2之间的夹角α为0°,即在内折状态下,传感器820处于初始位置。对于传感器820所输送的夹角数据α,电路板810先判定α的变化趋势,若α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则判断柔性显示屏300需要从内折状态向展平状态转换或从展平状态向外折状态转换,则有效区域S面积需要增加,因而发送信号至伺服电机,使伺服电机正转,伺服电机又进一步带动第一转子520正向旋转而释放柔性显示屏300;若α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则判断柔性显示屏300需要从外折状态向展平状态转换或从展平状态向内折状态转换,则有效区域S面积需要减小,因而发送信号至伺服电机,使伺服电机反转,伺服电机又进一步带动第一转子520反向旋转而收卷柔性显示屏300。此外,通过判定α与180°的关系,可以确定柔性显示屏300具体为从内折状态向展平状态转换、从展平状态向外折状态转换、从外折状态向展平状态转换、从展平状态向内折状态转换中的哪一种。此外,通过夹角变化速度可以控制伺服电机正转或翻转的转速,以避免柔性显示屏300出现冗余或者过度拉扯的情况。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在传感器820检测第一平面区S1与第二平面区S2之间的夹角α为180°时,即柔性显示屏300处于展平状态时,将传感器820设定为初始状态。
进一步地,对于设置两个屏幕调节组件500的情况下,设定其中一个屏幕调节组件500为第一屏幕调节组件,另一个为第二屏幕调节组件:第一屏幕调节组件中伺服电机的角速度为w1,第一转子520的半径为r1,第二屏幕调节组件中伺服电机的角速度为w2,第一转子520的半径为r1’,α的变化角速度为w2,则存在以下关系为:
w1 f(r1,n)=w1’f(r1’,n)=G(w2*l)
其中,n为柔性显示屏300的厚度,第一转子520每旋转一周,则旋转半径增加n;有效区域S沿长度方向的尺寸改变量为l,l与弯折区S3在内折状态、外折状态下的形态有关。
可以理解,第一屏幕调节组件与第二屏幕调节组件各自对柔性显示屏300的调节量是相等的,f(r1,n)、f(r1’,n)、G(w2*l)已知的情况下,即可计算得到w1与w1’,从而使得两个屏幕调节组件500有效回收或释放柔性显示屏300,不出现冗余或者过度拉扯情况。特别地,在展平状态下,两个屏幕调节组件500偏向于收紧柔性显示屏300,以提高弯折区S3的平整度,从而降低折痕并协助对弯折区S3起到支撑作用。
具体地,由于柔性显示屏300具有一定厚度,在第一转子520的外周设置与柔性显示屏300厚度一致的台阶,并使柔性显示屏300的最末端恰好置于台阶处,从而柔性显示屏300沿第一转子520旋转一周后平滑过渡至前一圈柔性显示屏300,以此呈螺旋状持续卷绕,如此,即可使第一转子520每旋转一周,则旋转半径增加n。
结合图2、图7所示,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可折叠电子设备10包括第一支撑结构610,至少部分辅助区域310设置有第一支撑结构610,第一支撑结构610用于支撑辅助区域310,并在辅助区域310绕设第二转子160时抵持于第二转子160。通过设置第一支撑结构610,可以对柔性显示屏300起到支撑作用,降低辅助区域310被拉伸变形的可能性,同时增大柔性显示屏300的最小弯曲半径,避免柔性显示屏300弯折过量而出现损坏。具体地,辅助区域310的全部都设有第一支撑结构610,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指的辅助区域310包括能够在有效区域S与辅助区域310之间转换的部分柔性显示屏300。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仅是辅助区域310的一部分区域设置有第一支撑结构610。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有效区域S的区域内设置第一支撑结构610。具体地,在辅助区域310绕设第二转子160时,第一支撑结构610与第二转子160接触,从而使得第二转子160与辅助区域310并不直接接触,以降低辅助区域310相对第二转子160往返运动时被磨损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结构610包括多个呈条形的第一支撑块,多个第一支撑块从靠近有效区域S的位置向远离有效区域S的位置依次间隔排布。多个第一支撑块共同配合以实现对辅助区域310的支撑。可以理解,如果第一支撑结构610是完整的一块板材,则会由于张力过大而不容易发生弯折变形而顺利绕过第二转子160,通过将第一支撑结构160设置为多个条形的第一支撑块,从而在实现支撑作用的同时张力得以减小。具体地,第一支撑块呈横截面沿逐渐远离柔性显示屏300的方向逐渐收缩的梯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块的横截面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半圆形。
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柔性显示屏300处于内折状态,弯折区S3的截面形状呈水滴状。通过使弯折区S3呈水滴状,可以形成局部空腔,满足弯折区S3最小弯折半径要求,防止弯折区S3弯折过渡而对柔性显示屏300造成折痕而影响显示效果。柔性显示屏300处于外折状态,弯折区S3的截面形状呈圆弧状,如此,弯折区S3可以在第一平面区S1至第二平面区S2之间实现平滑过渡。柔性显示屏300处于展平状态,弯折区S3与第一平面区S1与第二平面区S2共面,从而使有效区域S被展平而满足大屏显示的要求。如此,柔性显示屏300在状态转换的过程中,第一平面区S1、弯折区S3、第二平面区S2均能够实现平滑过渡而不会出现被过折而出现折痕的情况。
结合图2、图7、图8所示,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可折叠电子设备10包括滑轨支撑件620,第一平面区S1与第二平面区S2均安装有滑轨支撑件620。对于第一平面区S1的滑轨支撑件620,滑轨支撑件620与壳组件100滑动连接,并在垂直于第一平面区S1的方向(即柔性显示屏300的厚度方向)与壳组件100相抵持而构成限位。对于第二平面区S2的滑轨支撑件620,滑轨支撑件620与壳组件100滑动连接,并在垂直于第二平面区S2的方向与壳组件100相抵持而构成限位。通过设置滑轨支撑件620,可以在柔性显示屏300的厚度方向对柔性显示屏300构成限定,避免柔性显示屏300在厚度方向上攒动,增强表面结构可靠性,避免柔性显示屏300相对壳组件100脱落。另外,通过滑轨支撑件620与壳组件100的滑动连接,可以对柔性显示屏300相对壳组件100的运动方向进行限定,引导柔性显示屏300相对壳组件100移动。需要指出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仅使第一平面区S1与第二平面区S2中的其中一个设置有滑轨支撑件620。具体地,对应于第一平面区S1的滑轨支撑件620与第一壳体110滑动连接,对应于第二平面区S2的滑轨支撑件620与第二壳体130滑动连接。
具体地,滑轨支撑件620呈平板状,且贴合于柔性显示屏300的内侧,以与柔性显示屏300保持固定。可以理解,滑轨支撑件620大致对应第一平面区S1与第二平面区S2,从而使柔性显示屏300相对壳组件100运动的过程中,第一平面区S1与第二平面区S2保持平整。具体地,如图8(a)所示,可通过使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30上对应滑轨支撑件620的位置设置滑槽160,使滑轨支撑件620超出柔性显示屏300边缘一定长度,滑轨支撑件620超出柔性显示屏300边缘的部分容置于滑槽160内,滑槽160在柔性显示屏300厚度方向对滑轨支撑件620构成限位,并引导柔性显示屏300沿其长度方向相对壳组件100滑动。具体地,如图8(b)所示,还可以通过在滑轨支撑件620的背离柔性显示屏300的一侧设置滑块621,而在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30上对应开设与滑块621匹配的滑槽180,滑块621可呈“L”字形或“T”字形或燕尾形,滑槽180在柔性显示屏300厚度方向上对滑块621构成限位。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壳组件100与滑轨支撑件620上分别设置磁吸件,通过磁性作用以使滑轨支撑件620紧贴壳组件100。此外,如图8所示,还可以在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30开设安装槽190,柔性显示屏300在宽度方向的两边缘区域可容置于安装槽190内,从而被遮盖,以达到美观、保护柔性显示屏300的目的。
结合图2、图7与图9所示,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可折叠电子设备10包括设于弯折区S3的第二支撑结构,第二支撑结构用于支撑弯折区S3。通过第二支撑结构的支撑作用,以确保在柔性显示屏300处于展平状态时,弯折区S3能够与第一平面区S1及第二平面区S2共面,从而使有效区域S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另外,第二支撑结构能够提升弯折区S3处的结构强度,以避免在展平状态下按压时出现凹陷,提供较好的触摸体验。此外,在外折状态下,第二支撑结构可以对弯折区S3起到支撑作用,增大弯折区S3的弯折半径,避免弯折区S3过折。
具体地,第二支撑结构包括多个呈条形的第二支撑块630,多个第二支撑块630从第一平面区S1向第二平面区S2依次排布,在柔性显示屏300呈展平状态与外折状态时,任意相邻两个第二支撑块630相互配合以支撑弯折区S3。可以理解,如果第二支撑结构是完整的一块板材,则会由于张力过大而不容易发生弯折变形,通过将第二支撑结构设置为多个条形的第二支撑块630,从在对弯折区S3起到支撑作用,增大弯折区S3的弯折半径,同时又可以减小张力,避免张力过大而不易被弯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任意相邻两个第二支撑块630分别设有第一抵持部631与第二抵持部632,在展平状态,任意相邻两个第二支撑块630通过第一抵持部631与第二抵持部632相抵持,且多个第二支撑块630能够共同形成与第一平面区S1及第二平面区S2平行的支撑面(图未标)。可以理解,在展平状态下,弯折区S3被展平而至少对应于支撑面,且由于多个第二支撑块630彼此相互抵持,可以使得支撑面保持稳定而实现对弯折区S3的稳定支撑。具体地,第一抵持部631与第二抵持部632均为与支撑面垂直的平面,从而在展平状态下,第一抵持部631与第二抵持部632恰好呈面面贴合而构成稳定抵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任意相邻两个第二支撑块630分别设置有第一磁吸件633与第二磁吸件634,第一磁吸件633与第二磁吸件634相磁吸。通过第一磁吸件633与第二磁吸件634相磁吸,可以使多个第二支撑块630彼此连接在一起而具有较高的支撑强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任意相邻两个第二支撑块630分别设有第三抵持部635与第四抵持部636,在外折状态,任意相邻两个第二支撑块630通过第三抵持部635与第四抵持部636相抵持,且多个第二支撑块630共同形成能够支撑弯折区S3与第一平面区S1及第二平面区S2平滑连接的弧形支撑面(图未标)。可以理解,在外折状态下,多个第二支撑块630相互抵接以对弯折区S3构成稳定支撑,同时也避免弯折区S3与第一平面区S1与第二平面区S2之间出现折痕而影响显示效果。具体地,第三抵持部635与第四抵持部636与弧形支撑面的径向平行的平面,从而在外折状态下,第三抵持部635与第四抵持部636呈面面贴合而构成稳定抵持。需要指出的是,在展平状态下,第三抵持部635与第四抵持部636均呈斜面,且两者关于由柔性显示屏300厚度方向与宽度方向所限定的平面成镜像设置。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可折叠电子设备10还包括具有弹性的弹性支撑件640,弹性支撑件640设于第二支撑结构与弯折区S3之间,并用于支撑弯折区S3。可以理解,弹性支撑件640可以提高弯折区S3的刚性,使弯折区S3具有较好的展平刚度及外折弧形弯曲刚度。另外,在第二支撑结构包括多个条形的第二支撑块630时,弹性支撑件640可以对柔性显示屏300与第二支撑结构构成隔离,避免在柔性显示屏300状态改变的过程中多个第二支撑块630之间相对位置改变而对柔性显示屏300造成损伤。
进一步地,弹性支撑件640呈片状,如此设置可以使得弹性支撑件640提供较好的支撑作用,同时还能够在触摸柔性显示屏300时提供较好的触感。在第二支撑结构包括多个条形的第二支撑块630时,在柔性显示屏300的状态反复转换的过程中,第二支撑块630会在柔性显示屏300上形成条形的磨痕,通过设置片状的弹性支撑件640也能够降低柔性显示屏300出现磨痕的可能性。具体地,弹性支撑件640可以为弹片、记忆合金等形态。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柔性显示屏300包括自外向内依次层叠设置的保护层310、功能层320、缓冲层330。其中,保护层310为从功能层320外侧对功能层320起保护作用的膜层,功能层320为柔性显示屏300中具有显示功能的膜层,而缓冲层330为在功能层320内侧对功能层320起到保护作用的膜层。
具体地,保护层310呈透明结构,且可供光线透过。可以理解,功能层320发出的光线要透过保护层310后入射至用户眼睛而成像。保护层310需要选用具有抗划伤、刺穿等能力的材料,例如,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UTG(Ultra Thin Glass)、PI(Polyimide)等材质。
具体地,功能层320为可弯曲变形的柔性面板。另外,功能层320为具有显示和触摸功能的叠层,例如,柔性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Micro LED。
具体地,缓冲层330在与其所在平面平行的方向的弹性变形能力小于在与其所在平面相垂直的方向的弹性变形能力。可以理解,缓冲层330在与其所在平面平行的方向的弹性变形能力小、弹性模量高,因而不容易发生变形,从而避免在屏幕调节组件500带动柔性显示屏300相对壳组件100运动时发生伸缩,即尽可能维持柔性显示屏300沿其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的尺寸不改变。而缓冲层330在与其所在平面垂直的方向的弹性变形能力较强,即具有较大的变形能力而能够起到缓冲作用,从而不仅可以吸收功能层320内侧不平整的结构特征,提高功能层320的平整程度,而且还可以在弯折区S3弯折的过程中释放部分应力,通过缓冲层330的变形来吸收不同形态下相邻两个第二支撑块630之间间隙的变化对功能层320的影响,提高柔性显示屏300的使用寿命。具体地,缓冲层330可以为缓冲泡棉或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可以理解,在展平状态下,第一抵持部631与第二抵持部632相抵持,而在向外折状态转换的过程中,相邻两个第二支撑块630将在力的作用下强制变形,并在靠近柔性显示屏300的一侧形成间隙,直至达到第三抵持部635与第四抵持部636相抵持的状态,此过程中,通过缓冲层330的变形可以吸收相邻两个第二支撑块630之间间隙的变化对功能层320的影响。
结合图2与图10所示,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可折叠电子设备10包括传动机构700,传动机构700包括挡盖710、第一连杆组件720及第二连杆组件730,第一连杆组件720连接挡盖710与第一壳体110,第二连杆组件730连接挡盖710与第二壳体130,第一连杆组件720与第二连杆组件730分别连接于挡盖710的两端;柔性显示屏30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30分别位于挡盖710的两端,柔性显示屏300处于内折状态时,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30均位于挡盖710内侧面的一侧,柔性显示屏300处于外折状态时,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30均位于挡盖710外侧面的一侧。
可以理解,传动机构700连接于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30之间,并对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30相对运动的轨迹进行限定,进而使柔性显示屏300能够实现稳定的状态转换。
需要指出的是,挡盖710对应于弯折区S3,且大致呈平板状而具有内侧面711及与内侧面711相对的外侧面712。内侧面711具体为挡盖710上朝向弯折区S3的一侧,而外侧面712为挡盖710上背离弯折区S3的一侧。在柔性显示屏30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30位于挡盖710的两端,且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30之间的部分间隙被挡盖710填充,此时,外侧面712外露。在柔性显示屏300处于内折状态时,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30呈堆叠状态,且均位于内侧面711一侧,此时,外侧面712成为可折叠电子设备10的侧面。在柔性显示屏300处于外折状态时,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30呈堆叠状态,且均位于外侧面712一侧,此时,传送机构700完全被柔性显示屏300包覆而无法外露,而弯折区S3成为可折叠电子设备10的侧面。
具体地,第一壳体110包括第一支撑体111及与第一支撑体111连接的第一保护体112,第一平面区S1位于第一支撑体111,在第一壳体110内部沿垂直于第一平面区S1的方向,第一支撑体111与第一保护体112分别相对的设有第一连接部113与第二连接部114;第一连杆组件720包括第一连杆721及第二连杆722,第一连杆7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113及挡盖710转动连接,第二连杆722的一端与挡盖71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114沿与第一平面区S1平行的方向滑动连接。
第二壳体130包括第二支撑体131及与第二支撑体131连接的第二保护体132,第二平面区S2位于第二支撑体131,在第二壳体130内部沿垂直于第二平面区S2的方向,第二支撑体131与第二保护体132分别相对的设有第三连接部133与第四连接部134。第二连杆组件730包括第三连杆731及第四连杆732,第三连杆731的两端分别与第三连接部133及挡盖710转动连接,第四连杆732的一端与挡盖71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四连接部134沿与第二平面区S2平行的方向滑动连接。
考虑到第二壳体130与传动机构700的连接方式、第一壳体110与传动机构700的连接方式一致,下面仅对第一壳体110与传动机构700的连接方式进行详细介绍。
如图11所示,为传动机构700与第一壳体110的连接关系简图。结合图10与图11所示,第一连杆721与挡盖710的转动连接构成转动副B,第二连杆722与挡盖710的转动连接构成转动副A,第一连杆721与第一连接部113的转动连接构成转动副C,第二连杆722与第二连接部114的滑动连接构成滑动副D,设定位于挡盖710的A、B为固定端,则C、D为移动端,第一连杆721与第二连杆722的形状不作限制,只需要在柔性显示屏300在内折状态与外折状态之间转换的过程中,第一连杆721与第二连杆722互不干涉、强度可靠即可,且挡盖710对第一连杆721与第二连杆722不构成干涉。可以理解,滑动副D限制第一壳体110的旋转角度,使得第一壳体110相对挡盖710的旋转角度与滑动副D的旋转角度相同。旋转副C限制第一壳体110转动过程中与挡盖710的距离,即第一壳体110上点位C与挡盖710上的点位B之间的距离恒定。如此,就使得第一壳体110相对挡盖710的运动轨迹得以限定,同样的,第三连杆731、第四连杆732与第二壳体130的连接方式,可以使得第二壳体130相对挡盖710的运动轨迹得以限定,进而使得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30沿既定轨迹相对旋转。
具体地,第一连杆721与第一连接部113转动连接,且两者之间必然设置有转轴,第三连杆731与第三连接部133转动连接,且两者之间必然也设置有转轴,传感器可通过检测两转轴的相对旋转角度信息,以获得第一平面区S1与第二平面区S2之间的夹角信息。
结合图1与图10所示,可以理解,对于第一支撑体111与第一保护体112,其在边缘连接,而在中间区域间隔,从而共同围成中空的腔体,以使第一壳体110内部能够容置关联器件,例如屏幕调节组件、电路板、电源等。对于第二支撑体131与第二保护体132,其在边缘连接,而在中间区域间隔,从而共同围成中空的腔体,以使第二壳体130内部能够容置关联器件,例如屏幕调节组件、电路板、电源等。具体地,为使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30内部腔体实现连通后与外界隔断,挡盖710与第一保护体112、挡盖710与第二保护体132之间均设置有柔性密封件830。柔性密封件830在起到密封作用的同时还能够随第一壳体110相对挡盖710、第二壳体130相对挡盖710的旋转而变形。
结合图1、图3、图10所示,具体地,第一连杆721与第二连杆722分别连接于挡盖710上两个间隔的位置处,且均能够相对挡盖710旋转180°,第三连杆731与第四连杆732分别连接于挡盖710上两个间隔的位置处,且均能够相对挡盖710旋转180°,如此设置能够恰好满足柔性显示屏300状态转换的需求。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2)

1.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组件;及
柔性显示屏,设置于所述壳组件;所述柔性显示屏具有用于进行显示的有效区域,所述有效区域包括第一平面区及与所述第一平面区连接的第二平面区;随着所述壳组件在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转换,所述柔性显示屏具有内折状态、展平状态及外折状态,在所述内折状态、展平状态及外折状态下,所述第一平面区与所述第二平面区之间的夹角依次为0°、180°、3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区与所述第二平面区中的至少一个能够相对所述壳组件运动,所述柔性显示屏至少在所述展平状态与所述外折状态被张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屏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平面区与所述第二平面区之间的弯折区,所述第一平面区、所述第二平面区、所述弯折区共同构成所述有效区域,所述有效区域的面积随所述柔性显示屏所处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屏包括与所述有效区域连接的辅助区域,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屏幕调节组件,所述屏幕调节组件与所述辅助区域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平面区与所述第二平面区中的至少一个相对所述壳组件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电路板与传感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传感器均内置于所述壳组件,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平面区与所述第二平面区之间的夹角信息,所述传感器与所述屏幕调节组件均与所述电路板通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区域的相对两侧均设有所述辅助区域,所述屏幕调节组件为两个,两个所述屏幕调节组件与两个所述辅助区域一一对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调节组件包括驱动件及第一转子,至少部分所述辅助区域卷绕于所述第一转子,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一转子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一转子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组件形成有开口,所述柔性显示屏经由所述开口伸入所述壳组件内部,以使所述有效区域露出于所述壳组件之外,所述辅助区域收容于所述壳组件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转子,所述屏幕调节组件及所述第二转子设置于所述壳组件内部,所述辅助区域与所述屏幕调节组件连接,在绕设所述第二转子外周后延伸至所述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支撑结构,至少部分所述辅助区域设置有所述第一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用于支撑所述辅助区域,并在所述辅助区域绕设所述第二转子时抵持于所述第二转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多个呈条形的第一支撑块,多个所述第一支撑块从靠近所述有效区域的位置向远离所述有效区域的位置依次间隔排布。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屏处于所述内折状态,所述弯折区的截面形状呈水滴状;所述柔性显示屏处于所述外折状态,所述弯折区的截面形状呈圆弧状;所述柔性显示屏处于所述展平状态,所述弯折区与所述第一平面区与所述第二平面区共面。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还包括滑轨支撑件;
所述滑轨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平面区,且与所述壳组件滑动连接,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区的方向与所述壳组件相抵持而构成限位;及/或,所述滑轨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平面区,且与所述壳组件滑动连接,并在垂直于所述第二平面区的方向与所述壳组件相抵持而构成限位。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弯折区的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用于支撑所述弯折区。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包括多个呈条形的第二支撑块,多个所述第二支撑块从所述第一平面区向所述第二平面区依次排布,在所述柔性显示屏呈所述展平状态与所述外折状态时,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块相互配合以支撑所述弯折区。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块分别设置有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相磁吸;及/或,
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块分别设有第一抵持部与第二抵持部,在所述展平状态,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块通过所述第一抵持部与所述第二抵持部相抵持,且多个所述第二支撑块能够共同形成与所述第一平面区及所述第二平面区平行的支撑面;及/或,
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块分别设有第三抵持部与第四抵持部,在所述外折状态,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块通过所述第三抵持部与所述第四抵持部相抵持,且多个所述第二支撑块共同形成能够支撑所述弯折区与所述第一平面区及所述第二平面区平滑连接的弧形支撑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还包括具有弹性的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设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与所述弯折区之间,并用于支撑所述弯折区。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件呈片状。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平面区位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平面区位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挡盖、第一连杆组件及第二连杆组件,所述第一连杆组件连接所述挡盖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连杆组件连接所述挡盖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一连杆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杆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挡盖的两端;所述柔性显示屏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分别位于所述挡盖的两端,所述柔性显示屏处于内折状态时,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均位于所述挡盖内侧面的一侧,所述柔性显示屏处于外折状态时,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均位于所述挡盖外侧面的一侧。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支撑体及与所述第一支撑体连接的第一保护体,所述第一平面区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体,在所述第一壳体内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区的方向,所述第一支撑体与所述第一保护体分别相对的设有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挡盖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挡盖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沿与所述第一平面区平行的方向滑动连接;及/或,
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支撑体及与所述第二支撑体连接的第二保护体,所述第二平面区位于所述第二支撑体,在所述第二壳体内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二平面区的方向,所述第二支撑体与所述第二保护体分别相对的设有第三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杆组件包括第三连杆及第四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及所述挡盖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挡盖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部沿与所述第二平面区平行的方向滑动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时,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分别连接于所述挡盖上两个间隔的位置处,且均能够相对所述挡盖旋转180°;当所述第二连杆组件包括第三连杆及第四连杆时,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第四连杆分别连接于所述挡盖上两个间隔的位置处,且均能够相对所述挡盖旋转180°。
22.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屏包括自外向内依次层叠设置的保护层、功能层、缓冲层;
所述保护层呈透明结构,且可供光线透过;及/或,
所述功能层为可弯曲变形的柔性面板;及/或,
所述缓冲层在与其所在平面平行的方向的弹性变形能力小于在与其所在平面相垂直的方向的弹性变形能力。
CN202111673679.7A 2021-12-31 2021-12-31 可折叠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42859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73679.7A CN114285924A (zh) 2021-12-31 2021-12-31 可折叠电子设备
PCT/CN2022/127282 WO2023124463A1 (zh) 2021-12-31 2022-10-25 可折叠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73679.7A CN114285924A (zh) 2021-12-31 2021-12-31 可折叠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85924A true CN114285924A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79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73679.7A Pending CN114285924A (zh) 2021-12-31 2021-12-31 可折叠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85924A (zh)
WO (1) WO202312446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4463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子设备
WO2023231386A1 (zh) * 2022-05-31 2023-1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转轴机构、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WO2024055495A1 (zh) * 2022-09-14 2024-03-21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折叠支撑结构件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57819A (zh) * 2016-09-26 2016-11-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WO2020029062A1 (zh) * 2018-08-07 2020-0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转轴连接机构和可折叠的设备
CN212484202U (zh) * 2020-04-30 2021-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支撑件、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862824A (zh) * 2020-08-27 2020-10-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组件及显示装置
CN113890919B (zh) * 2021-11-19 2024-04-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4285924A (zh) * 2021-12-31 2022-04-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子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4463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子设备
WO2023231386A1 (zh) * 2022-05-31 2023-1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转轴机构、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WO2024055495A1 (zh) * 2022-09-14 2024-03-21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折叠支撑结构件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24463A1 (zh) 2023-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285924A (zh) 可折叠电子设备
WO2018196290A1 (zh) 折叠式显示装置
US9071673B2 (en)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flexible display unit
CN113194167B (zh) 折叠机构、壳体组件以及内折叠式电子设备
CN113037896B (zh) 柔性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2866451B (zh) 电子设备及驱动机构
CN111968503A (zh) 电子设备
CN113037895B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1756895B (zh) 电子设备
EP408049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3228602A (zh) 折叠式显示装置
CN113286022A (zh) 电子设备
CN113301201B (zh) 电子设备
CN113242342B (zh) 锁止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4268682A (zh) 柔性屏支撑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3838367A (zh) 电子设备
CN114125102A (zh) 屏幕卷曲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5361457A (zh) 滑动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3037893B (zh) 电子设备
CN114205431A (zh) 铰链组件、铰链同步结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216721366U (zh) 电子设备
CN216217019U (zh) 外折屏电子设备的保护壳
CN116085379B (zh) 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15073263U (zh) 电子设备、壳体组件以及防尘毛刷
CN111526230B (zh) 柔性机壳组件与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