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54497A - 一种顶盖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顶盖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54497A
CN116454497A CN202310719068.4A CN202310719068A CN116454497A CN 116454497 A CN116454497 A CN 116454497A CN 202310719068 A CN202310719068 A CN 202310719068A CN 116454497 A CN116454497 A CN 1164544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injection hole
lower plastic
liquid injection
sealing n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1906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54497B (zh
Inventor
李茂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1906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544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544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544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544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544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48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15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60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or topping-up with liquids; 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draining liquids from casings
    • H01M50/609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with liquid, e.g. electrolytes
    • H01M50/627Filling po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60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or topping-up with liquids; 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draining liquids from casings
    • H01M50/609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with liquid, e.g. electrolytes
    • H01M50/627Filling ports
    • H01M50/636Closing or sealing filling ports, e.g. using lids
    • H01M50/645Plu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Filling, Topping-Up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顶盖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该顶盖组件包括下塑胶、密封钉及锁止组件,下塑胶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下塑胶上设置有贯穿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注液孔,密封钉插设于注液孔中,密封钉包括密封段和锁止段,密封段位于注液孔内,锁止段伸出注液孔位于第二表面的一侧;锁止组件设置于下塑胶的第二表面的一侧,包括锁止件,锁止件与下塑胶转动连接,锁止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卡接部及触动部,卡接部与锁止段卡接,触动部与锁止段相抵接。该顶盖组件中的密封钉能够自动进行锁止,避免了因密封钉受力而出现松动、移位的情况,提高了密封钉的密封可靠性,降低了电池的漏液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顶盖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盖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池的制造过程中,完成注液、化成等工序后,会对顶盖上的注液孔进行密封,以防止电解液泄露,避免因电解液出现泄露而对电池的安全性造成不利影响。
在相关技术中,是通过在注液孔中插设密封钉,密封钉再与顶盖组件中的顶盖焊接,以将密封钉较为牢固的密封固定在注液孔中。其中,密封钉在插设于注液孔中时,密封钉的朝向电芯的一端会穿过注液孔,并裸露于注液孔的朝向电芯的一端,以使得密封钉能够充分填充于注液孔中,从而能够使得密封钉能够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
然而,密封钉的两端的受力不平衡时,可能会出现移位,甚至被顶出注液孔的情况,进而导致电解液出现泄露的情况,降低了电池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顶盖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密封钉能够自动进行锁止,避免了因密封钉受力而出现松动、移位的情况,提高了密封钉的密封可靠性,降低了电池的漏液风险,从而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一种顶盖组件,包括:
下塑胶,所述下塑胶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下塑胶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注液孔;
密封钉,插设于所述注液孔中,所述密封钉包括密封段及锁止段,所述密封段位于所述注液孔内,所述锁止段伸出所述注液孔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
锁止组件,设置于所述下塑胶的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所述锁止组件包括锁止件,所述锁止件与所述下塑胶转动连接,所述锁止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卡接部及触动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锁止段卡接,所述触动部与所述锁止段相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锁止件与下塑胶转动连接,锁止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卡接部及触动部,且卡接部与锁止段卡接,触动部与锁止段相抵接,即当密封钉插设于注液孔中时,锁止段可挤压触动部朝远离锁止段的方向转动,带动卡接部朝靠近锁止段的方向转动并与锁止段卡接,使得密封钉在插设于注液孔的过程中即能够完成密封钉的锁止操作,即密封钉插设于注液孔中的操作完成即能够实现密封钉自动锁止的目的,操作简单快捷;同时,还可使得密封钉能够相对于下塑胶锁止,从而在设置有该顶盖组件的电池出现跌落、受到撞击、震动等的意外情况时,密封钉不易出现因被电芯撞击而出现松动、移位等的情况,提高了密封钉的密封可靠性,使得密封钉不易出现因松动、移位等的情况落入电池的壳体内或者被顶出注液孔的情况,能够有效避免因密封钉出现松动、移位的情况而导致电解液泄露的情况,进而降低了电池漏液的风险,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
在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沿着所述第一表面指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所述卡接部位于所述锁止件靠近所述下塑胶的一端,所述触动部位于所述锁止件远离所述下塑胶的另一端。
由此,可使得触动部沿第一表面指向第二表面的方向与下塑胶具有一定的间隔,使得密封钉具有一定的长度,从而使得密封钉能够较为充分的填充于注液孔中,使得密封钉对注液孔的密封性能够较好。
在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触动部具有触动面,沿着所述第一表面指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所述触动面逐渐靠近所述注液孔的中心轴线,所述触动面与所述锁止段相抵接;
所述触动面上设置有导液孔,所述导液孔朝远离所述注液孔的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触动部朝向所述注液孔的一面。
由此,位于触动部的朝向注液孔一侧的空间与触动部的朝向电芯一侧的空间之间可通导液孔连通,以在电解液通过注液孔注入时,电解液还可通过导液孔流向电芯,使得电解液的注入及浸润具有较高的效率。
在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卡接部朝向所述下塑胶的一侧设置有斜面,沿着所述第一表面指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所述斜面逐渐靠近所述注液孔的中心轴线,沿所述斜面的倾斜方向,所述斜面具有靠近所述下塑胶的第一边和远离所述下塑胶的第二边,所述第一边与所述锁止件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锁止件的转动中心与所述下塑胶之间的距离,且所述第一边与所述下塑胶相抵接或者所述第一边与所述下塑胶之间具有间隙。
由此,通过设置于卡接部上的斜面的靠近下塑胶之间的第一边与锁止件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锁止件的转动中心与下塑胶之间的距离,可使得卡接部仅能够朝靠近锁止段的方向转动一定的角度,防止了因卡接部朝靠近锁止段的转动角度过大而导致在插设密封钉之前还需要检查卡接部的位置,避免了因需要检查卡接部的位置而降低了密封钉的安装速度。
在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二边与所述锁止件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锁止件的转动中心与所述下塑胶之间的距离。
由此,可使得卡接部朝背离锁止段的方向转动时,转动至一定角度即会使得斜面远离下塑胶的第二边与下塑胶相抵接,从而能够防止卡接部继续朝背离锁止段的方向转动而导致密封钉在插设的过程中较早的与触动部相抵触,避免了因锁止段较早的与触动部相抵触而在按压密封钉的过程中需要较大的力,降低了密封钉的安装效率。同时,还可防止触动部或者卡接部的转动角度较大而与设置于下塑胶上其它部件产生干涉。
在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卡接部具有卡接凸起,沿着所述第一表面指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所述卡接凸起逐渐靠近所述注液孔的中心轴线;
所述锁止段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卡接凸起卡接于所述卡接槽中。
由此,在卡接部上设置卡接凸起,在锁止段上设置卡接槽,通过使得卡接凸起卡接于卡接槽中,实现锁止段与卡接部的卡接,可使得锁止段的外接圆的直径不会因设置与卡接部卡接的结构而大于注液孔的孔径,使得密封钉的插设能够较为省力。
在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锁止组件还包括转动件,所述锁止件通过所述转动件与所述下塑胶转动连接;
所述转动件为转动轴或者万向球。
由此,卡接部和触动部能够较为顺畅的绕转动轴或者万向球转动,且转动轴和万向球的结构均较为简单,易于实现。
在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锁止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锁止件绕所述注液孔的外周间隔设置。
由此,可使得卡接部具有多个,多个卡接部绕注液孔的外周间隔设置,以在密封钉插设于注液孔中时,多个卡接部可与锁止段卡接,使得密封钉在锁止时锁止段所受的力能够较为均匀,避免了因锁止段沿密封钉的周向受力较为集中而出行变形。
在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锁止组件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置于所述下塑胶的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所述锁止件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
通过锁止件与固定座转动连接,可在使得锁止件与下塑胶之间的连接较为牢固的同时,还可以使得下塑胶不会因为与锁止件转动连接而额外设置其它的连接结构,使得下塑胶易于制作实现。
在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固定座包括容置槽及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设置于所述固定座朝向所述注液孔的中心轴线的一侧,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容置槽连通,所述锁止件可转动地容置于所述容置槽中,且所述卡接部及所述触动部朝靠近所述注液孔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伸出所述第一开口。
通过锁止件可转动地容置于容置槽中,可在电芯向下塑胶的方向移动时,电芯可先与固定座接触,有效缓冲了电芯的撞击,防止在电池出现跌落、受到震动、撞击等意外情况时电芯直接撞击到锁止件,使得锁止件与锁止段之间的卡接更为牢固稳定。
在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固定座背离所述下塑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容置槽连通。
由此,使得固定座能够缓冲电芯对锁止件的撞击的同时,还能够使得电解液能够通过第二开口流向电芯,使得电解液的注入及浸润具有较高的效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公开一种电池,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置腔,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容置腔连通;
电芯,所述电芯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
第一方面所述的任一种的顶盖组件,所述顶盖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处,并封闭所述开口。
在本实施例中,电芯容置于壳体的容置腔中,顶盖组件设置于开口,以封闭开口,使得电芯能够位于封闭的容置腔中,且顶盖组件为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种的顶盖组件,由此,在密封钉插设于注液孔中时,可同时使密封钉实现自锁,操作简单快捷;同时,锁止段与锁止件卡接,还可在密封钉受到电芯的撞击时,能够有效防止密封钉产生松动、移位的情况,避免了因密封钉受力产生松动、移位等而导致电解液的泄露,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密封钉的密封可靠性,降低了电池的漏液风险,同时,还避免了密封钉因受力产生松动、移位而落入壳体内导致电池内部短路等,进而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
第三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电设备,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电池。
在本实施例中,用电设备中的电池为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种的电池,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电池具有上述第二方面中的电池的技术效果。且第二方面的电池中的顶盖组件为上述的第一方面中的任一种的顶盖组件,因此本实施例中的顶盖组件具有上述第一方面中的顶盖组件的技术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在本申请中,通过锁止件与下塑胶转动连接,锁止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卡接部及触动部,且卡接部与锁止段卡接,触动部与锁止段相抵接,即当密封钉插设于注液孔中时,锁止段挤压触动部,带动卡接部朝靠近锁止段的方向转动并与锁止段卡接,使得密封钉在插设于注液孔的过程中即能够完成密封钉的锁止操作,即密封钉插设于注液孔中的操作完成即能够实现密封钉自动锁止的目的,操作简单快捷;同时,还可使得密封钉能够相对于下塑胶锁止,从而在设置有该顶盖组件的电池出现跌落、受到撞击、震动等的意外情况时,密封钉不易出现因被电芯撞击而出现松动、移位等的情况,提高了密封钉的密封可靠性,使得密封钉不易出现因松动、移位等的情况落入电池的壳体内或者被顶出注液孔的情况,能够有效避免因密封钉出现松动、移位的情况而导致电解液泄露的情况,进而降低了电池漏液的风险,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顶盖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未插设密封钉时的顶盖组件的立体图;
图3是图2中的A位置处的放大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插设有密封钉的顶盖组件的立体图;
图5是图4中的B位置处的放大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顶盖组件的剖视图;
图7是图6中C位置处的放大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密封钉的立体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锁止件的立体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锁止件的剖视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未插设密封钉及有一个锁止件未设置时的顶盖组件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中D位置处的放大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下塑胶;11-注液孔;12-第二表面;2-密封钉;21-锁止段;211-卡接槽;22-密封段;3-锁止组件;31-锁止件;311-卡接部;3111-斜面;3112-卡接凸起;312-触动部;3121-导液孔;32-转动件;33-固定座;331-第一固定件;332-第二固定件;333-第三固定件;334-容置槽;4-顶盖;
100-电池;10-顶盖组件;20-电芯;30-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现有技术中,电池包括壳体、顶盖组件及电芯,电芯容置于壳体内,顶盖组件用于封闭壳体的开口,顶盖组件包括顶盖、下塑胶等。顶盖及下塑胶上通常会设置有注液孔,用于在电芯入壳后,向电池的壳体内注入电解液,且注液完成需要对电池进行化成,然后对注液孔进行密封处理,以防止电解液泄露。
在相关技术中,是通过在注液孔中插设密封钉,密封钉再与顶盖组件中的顶盖焊接,以将密封钉较为牢固的密封固定在注液孔中。其中,密封钉在插设于注液孔中时,密封钉的朝向电芯的一端会穿过注液孔,并裸露于注液孔的朝向电芯的一端,以使得密封钉能够充分填充于注液孔中,从而能够使得密封钉能够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
然而,电池在制造的过程中,或者在运输、使用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电池跌落、受到撞击、震动等的意外情况,导致电池内的电芯出现向顶盖组件的方向移动并撞击到密封钉的情况,易导致密封钉与顶盖之间的焊接连接受到破坏,造成密封钉出现松动、移位等的情况,甚至造成密封钉落入壳体内或者被顶出注液孔的情况,容易导致电解液泄露,降低了电池的安全性。
基于此,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顶盖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密封钉能够自动进行锁止,避免了因密封钉受力而出现松动、移位的情况,提高了密封钉的密封可靠性,降低了电池的漏液风险,从而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顶盖组件,如图1-图7所示,包括下塑胶1、密封钉2及锁止组件3。其中,下塑胶1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12,下塑胶1上设置有贯穿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12的注液孔11,注液孔11用于供电解液注入;密封钉2插设于注液孔11中,密封钉2包括密封段22及锁止段21,密封段22位于注液孔11内,锁止段21伸出注液孔11位于第二表面12的一侧;锁止组件3设置于下塑胶1的第二表面12的一侧,锁止组件3包括锁止件31,锁止件31与下塑胶1转动连接,锁止件31包括相互连接的卡接部311及触动部312,且卡接部311与锁止段21卡接,触动部312与锁止段21相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锁止件31与下塑胶1转动连接,锁止件31包括相互连接的卡接部311及触动部312,且卡接部311与锁止段21卡接,触动部312与锁止段21相抵接,即当密封钉2插设于注液孔11中时,锁止段21可挤压触动部312朝远离锁止段的方向转动,带动卡接部311朝靠近锁止段21的方向转动并与锁止段21卡接,使得密封钉2在插设于注液孔11的过程中即能够完成密封钉2的锁止操作,即密封钉2插设于注液孔11中的操作完成即能够实现密封钉2自动锁止的目的,操作简单快捷;同时,还可使得密封钉2能够相对于下塑胶1锁止,从而在设置有该顶盖组件10的电池出现跌落、受到撞击、震动等的意外情况时,密封钉2不易出现因被电芯撞击而出现松动、移位等的情况,提高了密封钉2的密封可靠性,使得密封钉2不易出现因松动、移位等的情况落入电池的壳体内或者被顶出注液孔11的情况,能够有效避免因密封钉2出现松动、移位的情况而导致电解液泄露的情况,进而降低了电池漏液的风险,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
具体地,当密封钉2未插设于注液孔11中时,触动部312沿第一表面指向第二表面12的方向(如图7中X锁止的方向,也即是密封钉2的插设方向)在下塑胶1上的投影可至少部分位于注液孔11中,以在密封钉2插设于注液孔11中的过程中,锁止段21能够直接接触并挤压到触动部312,以使得触动部312能相对于下塑胶1转动,从而使得触动部312能够带动卡接部311向锁止段21的方向转动,无需额外的操作,即能够使得卡接部311与锁止段21卡接,实现密封钉2的锁止,操作简单,有效提高了密封钉2的安装效率。
需要解释说明的是,上述的当密封钉2未插设于注液孔11中时,触动部312沿插设方向在下塑胶1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注液孔11中是指,沿第一表面指向第二表面12的方向,触动部312在下塑胶1上的投影全部位于注液孔11中,也可以是,沿第一表面指向第二表面12的方向,触动部312在下塑胶1上的投影部分位于注液孔11中。
上述的密封钉2插设于注液孔11中,密封钉2中的锁止段21,沿密封钉2的插设方向伸出注液孔11位于第二表面12的一侧,可使得密封钉2能够较为充分的填充于注液孔11中,从而能够使得密封钉2对注液孔11的密封具有较好的效果。
另外,如图8所示,密封钉2还包括密封段22,当密封钉2插设于注液孔11中时,密封段22可穿设于注液孔11中,以对注液孔11进行较为严密的密封,使得密封钉2对注液孔11的密封效果更好。
卡接部311与锁止段21相卡接,可具有多种实现方式,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卡接部311的朝向锁止段21的一侧可设置有凹槽,锁止段21的外周壁上可设置凸起,以在密封钉2沿第一表面指向第二表面12的方向插设的过程中,锁止段21抵接并挤压触动部312转动,使得卡接部311朝靠近锁止段21的方向转动时,卡接部311可带动凹槽朝靠近锁止段21的方向转动,直至凸起卡接于凹槽中,即可使得密封钉2能够被锁止件31卡接、锁止,且卡接部311与锁止段21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7-图10所示,卡接部311具有卡接凸起3112,卡接凸起3112沿第一表面指向第二表面12的方向逐渐靠近注液孔11的中心轴线;锁止段21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卡接槽211,当密封钉2插设于注液孔11中时,卡接凸起3112朝靠近锁止段21的方向转动,卡接凸起3112卡接于卡接槽211中,锁止段21与卡接部311卡接。
由此,在卡接部311上设置卡接凸起3112,在锁止段21上设置卡接槽211,通过使得卡接凸起3112卡接于卡接槽211中,实现锁止段21与卡接部311的卡接,可使得锁止段21的外接圆的直径不会因设置与卡接部311卡接的结构而大于注液孔11的孔径,使得密封钉2的插设能够较为省力。且卡接凸起3112与卡接槽211的结构均较为简单,易于实现,降低了锁止件31及密封钉2的成本。
上述的锁止件31包括相互连接的卡接部311及触动部312,锁止件31可具有多种实现方式。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卡接部311和触动部312沿与第一表面指向第二表面12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依次连接,卡接部311或者触动部312与下塑胶1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其中转轴沿插设方向延伸,且当密封钉2未插设于注液孔11中时,沿第一表面指向第二表面12的方向,卡接部311和触动部312在下塑胶1上的投影分别位于注液孔11的几何中心的相对两侧,且触动部312沿插设方向在下塑胶1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注液孔11中。
示例性的,当下塑胶1为板状结构时,卡接部311和触动部312沿平行于下塑胶1的板面的方向依次连接,且当密封钉2未插设于注液孔11中时,触动部312沿第一表面指向第二表面12的方向在下塑胶1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注液孔11中,以在密封钉2插设于注液孔11中,并接触、挤压触动部312时,触动部312可绕沿第一表面指向第二表面12的方向延伸的转轴相对于下塑胶1朝远离注液孔11的方向转动,以带动卡接部311朝靠近注液孔11方向转动,即带动卡接部311朝靠近锁止段21的方向转动,并与锁止段21的外周壁相抵接,此时,继续沿第一表面指向第二表面12的方向按压密封钉2,使密封钉2沿第一表面指向第二表面12的方向继续移动,直至卡接部311与锁止段21卡接,停止对密封钉2按压,即完成对密封钉2插设并锁止的操作,操作简单方便,且能够减小锁止件31沿第一表面指向第二表面12的方向上的尺寸,减低了锁止件31沿第一表面指向第二表面12的方向上的占用空间。
在另一种锁止件31的实现方式中,如图3和图7所示,卡接部311与触动部312沿第一表面指向第二表面12的方向连接,即卡接部311位于锁止件31靠近下塑胶1的一端,触动部312位于锁止件31远离下塑胶1的另一端,卡接部311或者触动部312与下塑胶1转动连接。
由此,可使得触动部312沿第一表面指向第二表面12的方向与下塑胶1具有一定的间隔,使得密封钉2具有一定的长度,从而使得密封钉2能够较为充分的填充于注液孔11中,使得密封钉2对注液孔11的密封性能够较好。
并且,在将密封钉2插设于注液孔11中,并接触、挤压触动部312时,触动部312可相对于下塑胶1朝远离锁止段21的方向转动,以带动卡接部311朝靠近锁止段21的方向转动,并使得卡接部311能够与锁止段21的外周壁相抵接,此时,继续沿第一表面指向第二表面12的方向按压密封钉2,使密封钉2沿第一表面指向第二表面12的方向继续移动,直至卡接部311与锁止段21卡接,停止对密封钉2按压,即完成对密封钉2插设并锁止的操作,操作简单方便,且能够减小锁止件31沿与第一表面指向第二表面12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减低了锁止件31沿与第一表面指向第二表面12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占用空间。
另外,当密封钉2未插设于注液孔11中时,沿第一表面指向第二表面12的方向,触动部312沿第一表面指向第二表面12的方向在下塑胶1上的投影至少部分可位于注液孔11中,此时,卡接部311和触动部312在下塑胶1上的投影可均位于注液孔11的几何中心的同一侧,以在密封钉2插设于注液孔11的过程中,锁止段21能够较为顺利的接触并挤触动部312。
以下以卡接部311和触动部312沿第一表面指向第二表面12的方向连接为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如图3和图7所示,当卡接部311与触动部312沿第一表面指向第二表面12的方向连接时,在密封钉2未插设于注液孔11中时,沿第一表面指向第二表面12的方向,卡接部311在下塑胶1上的投影与注液孔11在下塑胶1上的投影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触动部312在下塑胶1上的投影与注液孔11在下塑胶1上的投影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且大于锁止段21的外接圆的半径;当密封钉2插设于注液孔11中时,卡接部311与锁止段21卡接,触动部312与锁止段21相抵接。
由此,在密封钉2初始插设于注液孔11的过程中,可有效防止卡接部311与锁止段21出现抵接或者干涉的情况,继续沿插设方向按压密封钉2,即能够使得锁止段21较为顺畅的沿插设移动,直至卡接部311与锁止段21相卡接,停止对密封钉2的按压,完成密封钉2的插设以及锁止的操作,使得密封钉2的插设以及锁止的操作能够较为顺畅,方便了密封钉2的安装。
其中,当注液孔11为圆孔时,沿第一表面指向第二表面12的方向,注液孔11在下塑胶1上的投影为圆形,卡接部311在下塑胶1上投影与注液孔11在下塑胶1上的投影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即为卡接部311在下塑胶1上的投影与圆心之间的距离;触动部312在下塑胶1上的投影与注液孔11在下塑胶1上的投影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即为触动部312在下塑胶1上的投影与圆心之间的距离。
另外,当密封钉2插设于注液孔11中时,卡接部311与锁止段21卡接,触动部312与锁止段21相抵接,可使得锁止段21与卡接部311相卡接的部分、与锁止段21与和触动部312相抵接的部分均能够受力,降低了锁止段21在与卡接部311卡接时因受力不均而变形的几率。
卡接部311与触动部312沿第一表面指向第二表面12的方向连接,可以是卡接部311与触动部312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卡接部311与触动部312分别进行制作,然后通过粘接或者焊接等连接,在此并不做限定。
可选地,锁止件31的重心位于触动部312上。
由此,触动部312的重量可大于卡接部311的重量,以在设置有该顶盖组件10的电池在进行注液时,触动部312可在重力的作用下始终位于卡接部311的下方,即,触动部312可位于卡接部311的远离下塑胶1的一侧,以在密封钉2插设于注液孔11的过程中,锁止段21在移动一段距离后即能够抵接并挤压触动部312朝远离锁止段21的方向转动,从而能够带动卡接部311朝靠近锁止段21的方向转动,以使得密封钉2的插设能够较为顺利,提高了密封钉2的安装效率。
其中,触动部312的重量大于卡接部311的重量,可以是触动部312与卡接部311由同种材料自作而成,且触动部312的尺寸大于卡接部311的尺寸,以使的触动部312的重量重于卡接部311的重量,且可减少锁止件31的制作原材料,降低了锁止件31的制作成本;也可以是,触动部312由密度较大的材料制作而成,卡接部311由密度较小的材料制作而成,以在触动部312与卡接部311的体积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触动部312的重量能够大于卡接部311的重量;当然,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使触动部312的重量大于卡接部311的重量,在此并不做限定。
可选地,如图9和图10所示,卡接部311朝向下塑胶1的一侧设置有斜面3111,沿着第一表面指向第二表面12的方向,斜面3111逐渐靠近注液孔11的中心轴线,即斜面3111朝靠近注液孔11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且沿插设方向朝远离注液孔11的方向倾斜;沿斜面3111的倾斜方向,斜面3111具有靠近下塑胶1的第一边和远离下塑胶1的第二边,第一边与锁止件31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锁止件31的转动中心与下塑胶1之间的距离;当密封钉2插设于注液孔11中时,斜面3111的第一边与下塑胶1相抵接或者斜面3111的第一边与下塑胶1之间具有间隙。
由此,当密封钉2插设于注液孔11中时,即锁止段21与卡接部311相卡接时,通过斜面3111的第一边与下塑胶1相抵接或者斜面3111的第一边与下塑胶1之间具有间隙,可使得卡接部311在向靠近锁止段21的方向转动并与锁止段21卡接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防止卡接部311与下塑胶1相干涉,使得卡接部311能够较为顺畅的转动至与锁止段21相卡接的位置处。
并且,通过设置于卡接部311上的斜面3111的靠近下塑胶1的第一边与锁止件31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锁止件31的转动中心与下塑胶1之间的距离,可使得卡接部311仅能够朝靠近锁止段21的方向转动一定的角度,防止了因卡接部311朝靠近锁止段21的转动角度过大而导致在插设密封钉2之前还需要检查卡接部311的位置,避免了因需要检查卡接部311的位置而降低了密封钉2的安装速度。
其中,当密封钉2插设于注液孔11中时,斜面3111与下塑胶1相抵接,是指,斜面3111与下塑胶1的朝向锁止段21的一面相接触,二者之间产生微小的挤压力或者二者之间的挤压力为零。
另外,沿着第一表面指向第二表面12的方向,斜面3111逐渐靠近注液孔11的中心轴线,以在斜面3111远离下塑胶1的一侧与锁止段21相卡接时,斜面3111远离下塑胶1的第二边沿插设方向可与注液孔11具有一定的距离,从而能够使得锁止段21与卡接部311相卡接时,密封钉2中的密封段22能够较为充分的插设于注液孔11中,提高了密封钉2对注液孔11的密封效果。
可选地,第二边与锁止件31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锁止件31的转动中心与下塑胶1之间的距离。
由此,可使得卡接部311朝背离锁止段21的方向转动时,转动至一定角度即会使得斜面3111远离下塑胶1的第二边与下塑胶1相抵接,从而能够防止卡接部311继续朝背离锁止段21的方向转动而导致密封钉2在插设的过程中较早的与触动部312相抵接,避免了因锁止段21较早的与触动部312相抵接而在按压密封钉2的过程中需要较大的力、进而降低了密封钉2的安装效率。
其中,斜面3111的远离下塑胶1的第二边与锁止件31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锁止件31的转动中心与下塑胶1之间的距离,以及斜面3111的靠近下塑胶1的第一边与锁止件31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锁止件31的转动中心与下塑胶1之间的距离,可使得卡接部311绕转动中心的转动角度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能够使得在插设密封钉2时,可无需先观察卡接部311的位置,直接将密封钉2插设于注液孔11中至锁止段21与卡接部311相卡接即可,使得密封钉2的安装更加方便快捷,有效提高了密封钉2的安装效率;同时,还可防止触动部312或者卡接部311的转动角度较大而与设置于下塑胶1上其它部件产生干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9和图10所示,触动部312具有触动面,沿着第一表面指向第二表面12的方向,触动面逐渐靠近注液孔11的中心轴线,触动面与锁止段21相抵接;触动部312上设置有导液孔3121,导液孔3121的一端设置于触动部312朝向注液孔11的一侧,另一端设置于触动部312背离注液孔11的一侧。
由此,位于触动部312的朝向注液孔11一侧的空间与触动部312的朝向电芯一侧的空间之间可通导液孔3121连通,以在电解液通过注液孔11注入时,电解液还可通过导液孔3121流向电芯,使得电解液能够较为顺畅的从触动部312朝向注液孔11的一侧流向电芯,使得电解液的注入及浸润具有较高的效率。
其中,导液孔3121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长槽形、矩形等中的至少一种,在此并不做限定。
导液孔312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更多个,在此也不做限定。且当导液孔3121的数量为更多个时,更多个导液孔3121可均匀间隔设置于触动部312上,以使得电解液能够较为均匀的流向位于触动部312下方的电芯区域中。
另外,触动部312具有触动面,沿着第一表面指向第二表面12的方向,触动面逐渐靠近注液孔11的中心轴线,即触动面朝靠近注液孔11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且沿第一表面指向第二表面12的方向朝远离注液孔11的方向倾斜,触动面与锁止段21相抵接,相比于在触动部312上设置触动凸起,触动凸起与锁止段21相抵接的方式,可使得密封钉2在插设于注液孔11中时,无需特意转动并调整锁止段21,即能够使得锁止段21能够与触动部312相抵接,方便了密封钉2的插设。
并且,在锁止段21抵接并挤压触动部312的触动面时,锁止段21施加于触动面上的力可驱动触动部312朝远离锁止段21的方向转动,以带动卡接部311朝靠接锁止段21的方向转动,同时触动面还能够对锁止段21沿插设方向的移动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以使得密封钉2的插设能够较为省力。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锁止组件3还包括转动件32,锁止件31通过转动件32与下塑胶1转动连接;转动件32为转动轴或者万向球。
由此,卡接部311和触动部312能够较为顺畅的绕转动轴或者万向球转动,且转动轴和万向球的结构均较为简单,易于实现。
其中,转动件32在锁止件31上的连接位置可具有多种,如,转动件32可设置于卡接部311上,也可设置于触动部312上,还可设置于卡接部311与触动部312之间,在此并不做限定,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示例性的,转动件32为万向球时,万向球的一侧可设置于下塑胶1上,卡接部311的朝向下塑胶1的一侧可设置有转动槽,万向球可转动地容置于转动槽中,以在密封钉2插设于注液孔11的过程中,卡接部311和触动部312可绕万向球摆动。当然,万向球也可与触动部312转动连接,或者万向球转动连接于卡接部311与触动部312之间,在此并不做限定。
另外,当转动件32为转动轴,且卡接部311与触动部312沿第一表面指向第二表面12的方向连接时,转动轴可沿与第一表面指向第二表面12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延伸,此时,转动轴可通过固定件与下塑胶1连接,同时,转动轴还与卡接部311转动连接,以在密封钉2插设于注液孔11的过程中,卡接部311和触动部312能够绕转动轴转动,以实现锁止段21与卡接部311之间的卡接。当然,转动轴也可转动连接于触动部312上,还可是转动轴转动连接于触动部312与卡接部311之间,在此也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锁止件3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锁止件31绕注液孔11的外周间隔设置。
由此,可使得卡接部311具有多个,多个卡接部311绕注液孔11的外周间隔设置,以在密封钉2插设于注液孔11中时,多个卡接部311可与锁止段21卡接,使得密封钉2在锁止时锁止段21所受的力能够较为均匀,避免了因锁止段21沿密封钉2的周向受力较为集中而出行变形。并且,多个卡接部311与锁止段21卡接,可使得密封钉2与锁止件31之间的锁止能够牢固稳定,进一步提高了密封钉2的密封可靠性。
其中,当锁止件3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锁止件31可绕注液孔11的径向相对设置,以在密封钉2未插设于注液孔11中时,沿注液孔11的径向设置的两个触动部312之间的距离可以较小,以在密封钉2插设于注液孔11的过程中,锁止段21可同时对两个触动部312进行挤压,以使两个触动部312能够同时朝远离锁止段21的方向转动,从而能够使得两个卡接部311能够同时与锁止段21相卡接,能够使得锁止段21与两个卡接部311之间的卡接较为稳定牢固。
并且,在密封钉2未插设于注液孔11中时,距离较近的两个触动部312还可对异物落入电芯上具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使得异物可落在两个触动部312上,以在插设密封钉2之前能够较为方便的将异物取出,提高了电池的制作质量。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11和图12所示,锁止组件3还包括固定座33,固定座33设置于下塑胶1的第二表面12的一侧,锁止件31与固定座33转动连接。
由此,通过锁止件31与固定座33转动连接,可在使得锁止件31与下塑胶1之间的连接较为牢固的同时,还可以使得下塑胶1不会因为与锁止件31转动连接而额外设置其它的连接结构,使得下塑胶1易于制作实现。
其中,固定座33可具有多种实现方式,如,固定座33可以是固定块,也可以是固定板,还可以是固定柱,在此并不做限定。
可选地,固定座33包括容置槽334及第一开口,第一开口设置于固定座33朝向注液孔11的中心轴线的一侧,第一开口与容置槽334连通,锁止件31可转动地容置于容置槽334中,且卡接部311及触动部312朝靠近注液孔11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伸出第一开口。
通过锁止件31可转动地容置于容置槽334中,可在电芯向下塑胶1的方向移动时,电芯可先与固定座33接触,有效缓冲了电芯的撞击力,防止在电池出现跌落、受到震动、撞击等意外情况时电芯直接撞击到锁止件31,使得锁止件31与锁止段21之间的卡接更为牢固稳定。
其中,容置槽334可具有多种实现方式,如,容置槽334可为固定座33的朝向注液孔11的中心轴线的一面向远离注液孔11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凹陷形成的凹槽;也可以是,固定座33的朝向注液孔11的中心轴线的一面上设置有多个固定板,多个固定板围设形成容置槽334,当然,容置槽334也可以具有其它的实现方式,在此并不做限定。
可选地,如图12所示,固定座33可包括第一固定件331及第二固定件332,第一固定件331和第二固定件332间隔设置,此时,第一固定件331、第二固定件332以及下塑胶1可共同围设形成容置槽334,锁止件31分别与第一固定件331和第二固定件332转动连接,且位于第一固定件331与第二固定件332之间,即第一固定件331。
由此,通过锁止件31分别与第一固定件331和第二固定件332转动连接,且位于第一固定件331和第二固定件332之间,可使得锁止件31与固定座之间的转动连接能够较为稳定、牢固,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其中,锁止件31位于第一固定件331和第二固定件332之间,锁止件31可仅与第一固定件331之间具有间隙,锁止件31也可仅与第二固定件332之间具有间隙,锁止件31还可与第一固定件331和第二固定件332之间均具有间隙,以防止锁止件31在转动时与第一固定件331或者第二固定件332之间出现摩擦,从而能够使得锁止件31的转动较为流畅。
当然,第一固定件331和第二固定件332之间的距离还可恰好可允许锁止件31转动,以防止锁止件31在转动的过程中出现偏移,同时,还可减少第一固定件331、第二固定件332及锁止件31的占用空间。
锁止件31分别与第一固定件331和第二固定件332转动连接,可通过转动轴分别与第一固定件331和第二固定件332转动连接,具体地,转动轴的一端可与第一固定件331连接,另一端可与第二固定件332连接,转动轴的位于两端之间的中间部分与锁止件31转动连接,以使得锁止件31可相对于第一固定件331和第二固定件332绕转动轴转动,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另外,第一固定件331可以是板状结构固定件,也可以是块状结构的固定件,还可以是柱状结构的固定件,在此并不做限定。第二固定件332可与第一固定件331的结构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如图7和图12所示,当密封钉2插设于注液孔11中时,沿第一表面指向第二表面12的方向,第一固定件331和第二固定件332的远离下塑胶1的一端位于锁止件31的背离下塑胶1的一侧。
由此,可在电芯向下塑胶1的方向移动时,电芯可先与第一固定件331和第二固定件332接触,可有效缓冲电芯的撞击,防止在电池出现跌落、受到震动、撞击等意外情况时电芯直接撞击到锁止件31,使得锁止件31与锁止段21之间的卡接更为牢固稳定。
可选地,如图12所示,固定座33还包括第三固定件333,第三固定件333设置于锁止件31远离密封钉2的一侧,第一固定件331、第二固定件332、下塑胶1及第三固定件333共同围设形成容置槽334,锁止件31可转动地容置于容置槽334中。
由此,通过将锁止件31可转动地容置于由第一固定件331、第二固定件332及第三固定件333共同围设形成的容置槽334中,还可防止在电池出现跌落、受到震动、撞击等意外情况时,电芯从侧面直接撞击到锁止件31。且,还可防止因锁止件31相对下塑胶1的转动角度较大时,触动部312或者卡接部311与设置于下塑胶1上其它部件产生干涉。
其中,第三固定件333沿插设方向可与第一固定件331或者第二固定件332相平齐,即第三固定件333沿插设方向可凸出于锁止件31,以在电芯向下塑胶1的方向移动时,第三固定件333也能缓冲电芯的撞击。
另外,第三固定件333可与第一固定的结构大致相同,具体可参考上述,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可选地,固定座33背离下塑胶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容置槽334连通。
由此,使得固定座33能够缓冲电芯对锁止件31的撞击的同时,还能够使得电解液能够通过第二开口流向电芯,使得电解液的注入及浸润具有较高的效率。
其中,锁止件31容置于容置槽334中,锁止件31的远离下塑胶1的一侧可完全位于容置槽334中,即无论是密封钉2插设于注液孔11中,还是密封钉2未插设于注液孔11中时,锁止件31的远离下塑胶1的一侧均完全容置于容置槽334中;也可以是,密封钉2未插设于注液孔11中时,锁止件31的远离下塑胶1的一侧可伸出容置槽334,而当密封钉2插设于注液孔11中时,锁止件31的远离下塑胶1的一侧可完全容置于容置槽334中,在防止电芯撞击锁止件31的同时,还能够使得固定座33的体积较小,减小了固定座33的占用空间。
可选地,顶盖组件10还包括顶盖4,顶盖4设置于下塑胶1的背离锁止组件3的一侧,即顶盖4设置于下塑胶1的第一表面上,且顶盖4上设置有与下塑胶1上的注液孔11连通的另一注液孔11,以在进行注液时,进行注液的注液嘴可依次穿过顶盖4上的注液孔11和下塑胶1上的注液孔11进行注液。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池,如图13所示,包括壳体30、电芯20及实施例一中任一种的顶盖组件10。其中,壳体30具有容置腔,壳体30上还设置有开口,开口与容置腔连通;电芯20容置于容置腔内;顶盖组件10设置于壳体30的开口处,并封闭开口。
在本实施例中,电芯20容置于壳体30的容置腔中,顶盖组件10设置于开口,以封闭开口,使得电芯20能够位于封闭的容置腔中,且顶盖组件10为上述实施例一中任一种的顶盖组件10,由此,在密封钉2插设于注液孔11中时,可同时使密封钉2实现自锁,操作简单快捷;同时,锁止段21与锁止件31卡接,还可在密封钉2受到电芯20的撞击时,能够有效防止密封钉2产生松动、移位的情况,避免了因密封钉2受力产生松动、移位等而导致电解液的泄露,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密封钉2的密封可靠性,降低了电池100的漏液风险,同时,还避免了密封钉2因受力产生松动、移位而落入壳体30内导致电池100内部短路等,进而提高了电池100的安全性。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用电设备,包括实施例二中的电池100。
在本实施例中,用电设备中的电池100为上述实施例二中任一种的电池100,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电池100具有上述实施例二中的电池100的技术效果,由于实施例二已对电池100的技术效果进行了充分的说明,此处不再进行赘述。且实施例二的电池100中的顶盖组件10为上述的实施例一中的任一种的顶盖组件10,因此本实施例中的顶盖组件10具有上述实施例一中的顶盖组件10的技术效果,由于实施例一已对顶盖组件10的技术效果进行了充分的说明,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其中,用电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电动玩具、电动工具、电瓶车、电动汽车、轮船、航天器等中的任一种,在此并不做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塑胶(1),所述下塑胶(1)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12),所述下塑胶(1)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12)的注液孔(11);
密封钉(2),插设于所述注液孔(11)中,所述密封钉(2)包括密封段(22)和锁止段(21),所述密封段(22)位于所述注液孔(11)内,所述锁止段(21)伸出所述注液孔(11)位于所述第二表面(12)的一侧;
锁止组件(3),设置于所述下塑胶(1)的所述第二表面(12)的一侧,所述锁止组件(3)包括锁止件(31),所述锁止件(31)与所述下塑胶(1)转动连接,所述锁止件(31)包括相互连接的卡接部(311)及触动部(312),所述卡接部(311)与所述锁止段(21)卡接,所述触动部(312)与所述锁止段(21)相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第一表面指向所述第二表面(12)的方向,所述卡接部(311)位于所述锁止件(31)靠近所述下塑胶(1)的一端,所述触动部(312)位于所述锁止件(31)远离所述下塑胶(1)的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动部(312)具有触动面,沿着所述第一表面指向所述第二表面(12)的方向,所述触动面逐渐靠近所述注液孔(11)的中心轴线,所述触动面与所述锁止段(21)相抵接;
所述触动面上设置有导液孔(3121),所述导液孔(3121)朝远离所述注液孔(11)的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触动部(312)背离所述注液孔(11)的一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311)朝向所述下塑胶(1)的一侧设置有斜面(3111),沿着所述第一表面指向所述第二表面(12)的方向,所述斜面(3111)逐渐靠近所述注液孔(11)的中心轴线,沿所述斜面(3111)的倾斜方向,所述斜面(3111)具有靠近所述下塑胶(1)的第一边和远离所述下塑胶(1)的第二边,所述第一边与所述锁止件(31)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锁止件(31)的转动中心与所述下塑胶(1)之间的距离,且所述第一边与所述下塑胶(1)相抵接或者所述第一边与所述下塑胶(1)之间具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边与所述锁止件(31)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锁止件(31)的转动中心与所述下塑胶(1)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311)具有卡接凸起(3112),沿着所述第一表面指向所述第二表面(12)的方向,所述卡接凸起(3112)逐渐靠近所述注液孔(11)的中心轴线;
所述锁止段(21)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卡接槽(211),所述卡接凸起(3112)卡接于所述卡接槽(211)中。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组件(3)还包括转动件(32),所述锁止件(31)通过所述转动件(32)与所述下塑胶(1)转动连接;
所述转动件(32)为转动轴或者万向球。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3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锁止件(31)绕所述注液孔(11)的外周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组件(3)还包括固定座(33),所述固定座(33)设置于所述下塑胶(1)的所述第二表面(12)的一侧,所述锁止件(31)与所述固定座(33)转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33)包括容置槽(334)及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设置于所述固定座(33)朝向所述注液孔(11)的中心轴线的一侧,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容置槽(334)连通,所述锁止件(31)可转动地容置于所述容置槽(334)中,且所述卡接部(311)及所述触动部(312)朝靠近所述注液孔(11)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伸出所述第一开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33)背离所述下塑胶(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容置槽(334)连通。
12.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30),所述壳体(30)具有容置腔,所述壳体(30)上还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容置腔连通;
电芯(20),所述电芯(20)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
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顶盖组件(10),所述顶盖组件(10)设置于所述壳体(30)的所述开口处,并封闭所述开口。
13.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100)。
CN202310719068.4A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顶盖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Active CN1164544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19068.4A CN116454497B (zh)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顶盖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19068.4A CN116454497B (zh)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顶盖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54497A true CN116454497A (zh) 2023-07-18
CN116454497B CN116454497B (zh) 2023-08-15

Family

ID=87124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19068.4A Active CN116454497B (zh)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顶盖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54497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909541Y (zh) * 2006-04-17 2007-06-06 英保达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固定及取出机构
JP2007323860A (ja) * 2006-05-30 2007-12-13 Hitachi Maxell Ltd 密閉型電池
US20150236336A1 (en) * 2012-11-05 2015-08-20 Kokoku Intech Co., Ltd. Sealed battery manufacturing method, sealing member for sealed battery, and sealed battery
CN109065959A (zh) * 2018-07-25 2018-12-21 刘肖俊 一种高可靠度锂电池快装设备
CN216818477U (zh) * 2022-02-24 2022-06-24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顶盖结构及锂电池
CN217405664U (zh) * 2022-04-01 2022-09-09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件、密封结构及电池
WO2023020088A1 (zh) * 2021-08-19 2023-02-2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909541Y (zh) * 2006-04-17 2007-06-06 英保达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固定及取出机构
JP2007323860A (ja) * 2006-05-30 2007-12-13 Hitachi Maxell Ltd 密閉型電池
US20150236336A1 (en) * 2012-11-05 2015-08-20 Kokoku Intech Co., Ltd. Sealed battery manufacturing method, sealing member for sealed battery, and sealed battery
CN109065959A (zh) * 2018-07-25 2018-12-21 刘肖俊 一种高可靠度锂电池快装设备
WO2023020088A1 (zh) * 2021-08-19 2023-02-2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6818477U (zh) * 2022-02-24 2022-06-24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顶盖结构及锂电池
CN217405664U (zh) * 2022-04-01 2022-09-09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件、密封结构及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54497B (zh) 2023-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93146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and method of injecting electrolyte thereinto
US8021774B2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A2285764C (en) Electrolyte solution filling method and battery structure of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JP5120867B2 (ja) 密閉型電池
JP5355523B2 (ja) 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二次電池に適用されるキャッププレ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及び密封ユニット
CN112820987B (zh) 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系统、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US8808905B2 (en) Cylinder type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KR102394494B1 (ko) 이차전지 제조시스템 및 제조방법
CN116454497B (zh) 一种顶盖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5588817A (zh) 下塑胶件、顶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US20060263679A1 (en) Can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the same
JP3584656B2 (ja) 角形非水電解液電池用封口板の製造法
JP7141954B2 (ja) 偏平型ボタン電池
EP2626926B1 (en) Prismatic battery having electrolyte injection port with superior sealing performance
CN117154358A (zh) 一种注液孔密封结构及方法、顶盖、电池壳体、电池
KR20070067779A (ko) 리튬 이차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6247392A (zh) 端盖组件及电池单体
JP6014161B2 (ja) 角形蓄電素子の製造方法
CN116454495B (zh) 一种顶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KR100573102B1 (ko) 밀폐 전지의 케이스
CN116454493B (zh) 一种下塑胶、顶盖组件、单体电池及电池模组
CN219497947U (zh) 顶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KR100579409B1 (ko) 이차전지
KR102450148B1 (ko) 마감 테이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 전지
CN220569785U (zh) 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