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47392A - 端盖组件及电池单体 - Google Patents

端盖组件及电池单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47392A
CN116247392A CN202310307695.7A CN202310307695A CN116247392A CN 116247392 A CN116247392 A CN 116247392A CN 202310307695 A CN202310307695 A CN 202310307695A CN 116247392 A CN116247392 A CN 1162473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p
limiting
end cap
sub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0769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247392B (zh
Inventor
胡岳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0769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47392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310307695.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62473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62473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473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2473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473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60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or topping-up with liquids; 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draining liquids from casings
    • H01M50/609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with liquid, e.g. electrolytes
    • H01M50/627Filling ports
    • H01M50/636Closing or sealing filling ports, e.g. using l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60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or topping-up with liquids; 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draining liquids from casings
    • H01M50/609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with liquid, e.g. electrolytes
    • H01M50/627Filling por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illing, Topping-Up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端盖组件,包括:端盖,端盖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连通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注液孔,端盖形成有与注液孔连通的至少一个缺口和限位槽;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包括本体部及至少一个限位部,本体部可收容于注液孔且至少一个限位部可收容于限位槽内,第一密封件可相对端盖旋转:当限位部与缺口交错时,限位部与限位槽配合,以限制第一密封件与端盖分离;当限位部与缺口正对时,第一密封件能够从缺口脱离端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池单体,包括壳体和端盖组件。本申请提供的端盖组件及电池单体,能够延长电池单体的使用寿命,且二次注液时操作简便,注液后密封效果良好。

Description

端盖组件及电池单体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端盖组件及电池单体。
背景技术
电池通常包括壳体、电芯及端盖,电芯内置于壳体的内腔中,端盖盖设于壳体的开口处,以实现对壳体的内腔的密封。其中,端盖上通常设有注液孔,从而可以通过注液孔向壳体的内腔中注入电解液,以使电芯浸润在电解液中。为了确保在注液完成后,电芯可以放置在一个密封的腔体内,通常会采用密封结构对注液孔进行密封。
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经历多次充放电循环,电池内的电解液被消耗,为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需要对电池进行补液。然而现有工艺中采用焊接工艺对注液孔进行密封,使得密封结构不可拆卸,无法进行二次注液;或者拆卸后造成端盖的损坏才能完成注液,不利于进行二次注液。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端盖组件及电池单体,能够延长电池单体的使用寿命,且二次注液时操作简便,注液后密封效果良好。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端盖组件,所述端盖组件包括:
端盖,所述端盖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连通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注液孔,所述端盖形成有与所述注液孔连通的至少一个缺口和限位槽,所述至少一个缺口连通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相较于所述至少一个缺口远离所述第一表面;
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本体部及至少一个限位部,所述本体部可收容于所述注液孔且所述至少一个限位部可收容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第一密封件可相对所述端盖旋转;当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缺口交错时,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槽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端盖分离;
当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缺口正对时,所述第一密封件能够从所述缺口脱离所述端盖。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端盖组件可以应用于电池单体,以盖合所述电池单体的壳体,并实现对电池单体的密封,且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中均以所述端盖组件应用于电池单体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可拆卸密封于所述注液孔,所述电池单体可进行重复注液,从而延长所述电池单体的使用寿命,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且,通过旋转所述第一密封件使其与所述端盖分离的拆卸方式,操作方便,提高二次注液效率,且可以避免损坏所述端盖和所述第一密封件,从而保证完成二次注液后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密封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沿所述端盖的厚度方向相背设置。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沿所述端盖的厚度方向相背设置,所述电池单体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电解液注液路径较短,注液效率较高。
进一步地,所述端盖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止挡部,所述至少一个止挡部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当所述第一密封件收容于所述注液孔内时,所述限位部可在所述限位槽内与所述止挡部抵接。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止挡部,可以避免由于人工操作不当或误触导致的密封失效,提高所述端盖组件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止挡部可伸缩,且具有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
当所述限位部与所述止挡部抵接且所述止挡部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止挡部可将所述限位部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且可限制所述限位部沿所述第一密封件的旋转方向继续旋转;
当所述限位部与所述止挡部抵接且所述止挡部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限位部可沿所述第一密封件的旋转方向在所述限位槽内移动,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为自然状态或压缩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压缩状态,当所述第一状态及所述第二状态均为压缩状态时,所述止挡部于所述第一状态下的压缩量小于所述止挡部于所述第二状态下的压缩量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可伸缩的所述止挡部,在操作人员误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密封件可起到提示操作人员所述第一密封件已旋转到位,避免操作人员由于用力过大导致密封失效;在操作人员非误触的情况下,则可以继续旋转所述第一密封件,以使得所述限位部旋转到所述缺口处,并脱离所述端盖。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包括第一内壁、第二内壁及第三内壁,所述第一内壁与所述第二内壁弯折连接,所述第二内壁与所述第三内壁弯折连接,且所述第一内壁与所述第三内壁均位于所述第二内壁的同一侧;所述止挡部包括子弹性部及子止挡部,所述子弹性部沿所述注液孔径向方向可伸缩,所述子弹性部沿所述注液孔的径向方向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内壁,另一端连接所述子止挡部。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子弹性部与所述子止挡部,在保证伸缩性能的情况下,可以任意设置所述子止挡部的形状,以使得所述限位部通过所述止挡部时更为顺畅,提高拆装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内壁包括壁本体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自所述壁本体指向所述子止挡部的方向延伸,所述子弹性部沿所述注液孔的径向方向螺旋延伸,所述子弹性部环设于所述支撑部的周侧。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子弹性部设置为沿所述注液孔径向方向螺旋延伸的中空结构,能够节约所述止挡部的材料用量。通过设置述子弹性部环设于所述支撑部周侧,所述支撑部能够支撑所述子弹性部,保证其沿所述注液孔径向方向延伸,从而避免所述子弹性部由于倾斜而与所述限位部错位,导致所述止挡部失去作用,提高所述止挡部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内壁具有安装孔,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子弹性部的所述一端连接所述安装孔内壁,当所述止挡部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子止挡部至少部分伸出于所述安装孔外;当所述止挡部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子止挡部部分伸出于所述安装孔外或全部容纳于所述安装孔内。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安装孔用于容纳所述止挡部,可以在满足所述止挡部限制所述限位部旋转的情况下,避免所述止挡部过多地占用所述限位槽的空间,导致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槽之间存在较大空余空间,而影响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密封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槽内包括至少一组止挡组,每组所述止挡组包括两个止挡部,位于同一止挡组中所述两个止挡部之间的间隙可收容至少一个所述限位部。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个所述限位部能够进一步防止所述第一密封件意外从所述限位槽脱出,导致密封失效,进一步提高所述端盖组件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注液孔包括两个缺口,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两个限位部,所述两个限位部关于所述本体部的几何中心呈对称分布,当所述两个限位部分别与所述两个缺口正对时,所述第一密封件能够从所述注液孔脱离所述端盖。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第一密封件上对称设置两个所述限位部,能够增加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限位槽的接触面积,提高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端盖的装配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内包括两组止挡组,当所述两个限位部中的一个收容于所述两组止挡组中的一组的两个止挡部之间时,所述两个限位部中的另一个收容于所述两组止挡组中的另一组的两个止挡部之间。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限位槽内设置两组与所述两个限位部对应的止挡组,能够进一步避免所述两个限位部在所述限位槽内继续旋转或回转,进一步提高所述端盖组件的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止挡部凸出于所述限位槽内壁,且所述止挡部邻近所述缺口设置,当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缺口正对时,所述限位部与所述止挡部抵接。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止挡部邻近所述缺口设置,使得所述第一密封件进入所述缺口时,只能沿一个方向进行旋转。因此,当所述第一密封件在该方向继续旋转时,能够避免所述第一密封件由于过度旋转从所述缺口脱出所述限位槽。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相较于所述第一密封件远离所述第一表面,所述注液孔还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设置于所述限位槽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所述第二孔段设置于所述第一孔段背离所述限位槽的一侧,所述第一孔段与所述第二孔段之间形成有台阶面,所述第二孔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孔段的内径以构造出所述台阶面,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第一孔段过盈配合,且所述第二密封件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台阶面抵接。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第一密封件配合密封所述注液孔,可进一步提高所述端盖组件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中的一者具有凹陷部,另一者具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的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凹陷部,使得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二密封件连接。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凹陷部与所述第一凸起部凹凸配合,方便所述第一密封件在装配于所述第二密封件上时快速定位,以进一步提高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密封件还包括第二凸起部,沿所述注液孔轴向方向,所述第二凸起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密封件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所述第二凸起部伸入所述第二孔段。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起部能够引导所述第二密封件安装于所述注液孔内,进一步提高装配效率,且通过设置所述第二凸起部,能够实现对所述第一孔段的密封,进一步提高所述第二密封件对注液孔的密封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密封件还设有抓取部,沿所述注液孔轴向方向,所述抓取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件背离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所述抓取部包括子本体部及子连接部,所述子连接部一端与所述子本体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本体部连接,且所述子连接部沿所述注液孔径向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子本体部沿所述注液孔径向方向的尺寸。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抓取部具有子本体部及子连接部,且所述子连接部沿所述注液孔径向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子本体部沿所述注液孔径向方向的尺寸,所述子连接部将所述子本体部与所述第一密封件表面间隔开,使得抓取更为稳定、不易掉落,提高所述端盖组件装配的便捷性和装配效率。
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开口;
端盖组件,所述端盖组件盖合所述开口。所述端盖组件请参阅前面各个实施方式中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单体在电解液被消耗至无法正常使用时,通过采用本申请所述的端盖组件,能够及时向所述电池单体内部添加电解液,并在二次注液完成后重新密封所述注液孔,实现重复注液,以延长所述电池单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端盖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提供的端盖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提供的端盖组件的前视图;
图4为图3中限位部与缺口交错时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3中限位部与缺口正对时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3中限位部与止挡部抵接时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图1提供的端盖组件的俯视图;
图8为图7中限位部与缺口交错时沿B-B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图8中F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4中E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3中两个限位部中的一个收容于两组止挡组中的一组的两个止挡部之间,两个限位部中的另一个收容于两组止挡组中的另一组的两个止挡部之间时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12为图1提供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端盖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13为图1提供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端盖组件的前视图;
图14为图13中限位部与缺口正对时沿C-C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15为图1提供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端盖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16为图1提供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端盖组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17为图1提供的又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18为图17中限位部与缺口正对时沿D-D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单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20为图17提供的电池单体的立体分解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端盖组件,
110-端盖,111-第一表面,112-第二表面,113-注液孔,1131-第一孔段,1132-第二孔段,1133-台阶面,114-孔壁,115-缺口,1151-第一缺口,1152-第二缺口,116-限位槽,1161-第一出入位置,1162-第二出入位置,1163-第一内壁,1164-第二内壁,1164a-壁本体、1164b-支撑部、1164c-安装孔,1165-第三内壁,
120-第一密封件,121-本体部,122-限位部,1221-第一限位部,1222-第二限位部,123-凹陷部,124-抓取部,1241-子本体部,1242-子连接部,
130-第二密封件,131-第一凸起部,132-第二凸起部,
140-止挡部,141-子弹性部,142-子止挡部,143-第一止挡部,144-第二止挡部,
150-止挡组;
200-电池单体,210-壳体,211-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说明,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为了简洁,在不同实施例中,省略对相同部件的详细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端盖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提供的端盖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图1提供的端盖组件的前视图;图4为图3中限位部与缺口交错时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3中限位部与缺口正对时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端盖组件100,所述端盖组件100包括端盖110和第一密封件120。所述端盖110具有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以及连通所述第一表面111和所述第二表面112的注液孔113。所述端盖110形成有与所述注液孔113连通的至少一个缺口115和限位槽116,也即,所述端盖110形成所述注液孔113的孔壁114,且所述至少一个缺口115和所述限位槽116均设置于所述孔壁114上,所述至少一个缺口115连通所述第一表面111及所述限位槽116,所述限位槽116相较于所述至少一个缺口115远离所述第一表面111。所述第一密封件120包括本体部121及至少一个限位部122,所述本体部121可收容于所述注液孔113且所述至少一个限位部122可收容于所述限位槽116内,所述第一密封件120可相对所述端盖110旋转:当所述限位部122与所述缺口115交错时,所述限位部122与所述限位槽116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密封件120与所述端盖110分离;当所述限位部122与所述缺口115正对时,所述第一密封件120能够从所述缺口115脱离所述端盖110。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端盖组件100可以应用于电池单体200(请参阅图19),以盖合所述电池单体200的壳体210,并实现对电池单体200的密封,且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中均以所述端盖组件100应用于电池单体200为例进行说明。其中,所述端盖110的实际形状可根据所述电池单体200的实际形状进行调整,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所述的端盖组件100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需要进行密封的场景,在此,不对本申请所述端盖组件100的使用场景进行限定。
具体地,本申请所述的端盖组件100应用于电池单体200时,通过所述注液孔113可向壳体210的内腔注入电解液。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表面111与所述第二表面112相背设置,所述第二表面112朝向所述壳体210的内腔设置。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表面111也可不与所述第二表面112相背设置,只需满足所述电池单体200能够通过所述注液孔113连接的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实现注液即可。请一并参阅图2、图4及图6,以所述缺口115和所述限位部122均为两个的情况为例(所述限位部122包括第一限位部1221和第二限位部1222,所述缺口115包括第一缺口1151和第二缺口1152),所述电池单体200的部分注液过程如下。
当所述电池单体200完成第一次注液,需要封堵所述注液孔113时:将所述第一密封件120放置至所述第一限位部1221与所述第一缺口1151正对、所述第二限位部1222与所述第二缺口1152正对的位置,所述第一限位部1221与所述第二限位部1222分别从所述第一缺口1151和所述第二缺口1152处进入所述限位槽116,旋转所述第一密封件120,使得所述第一密封件120位于如图4所示的所述第一限位部1221与所述第一缺口1151交错、所述第二限位部1222与所述第二缺口1152交错的位置,此时,所述第一限位部122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1222分别与所述限位槽116配合,限制所述第一密封件120与所述端盖110分离。
当所述电池单体200进行二次注液,需要打开注液孔113时:继续旋转所述第一密封件120,或者回转所述第一密封件120,直至所述第一密封件120位于如图6所示的所述第一限位部1221与所述第一缺口1151正对、所述第二限位部1222与所述第二缺口1152正对的位置,此时,取出所述第一密封件120,使其从所述第一缺口1151和所述第二缺口1152脱离所述端盖110,所述注液孔113开启,可进行二次注液。
可以理解地,由于所述第一密封件120可拆卸密封于所述注液孔113,所述电池单体200可进行重复注液,从而延长所述电池单体200的使用寿命,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且,通过旋转所述第一密封件120使其与所述端盖110分离的拆卸方式,操作方便,提高二次注液效率,且可以避免损坏所述端盖110和所述第一密封件120,从而保证完成二次注液后所述第一密封件120的密封性能。
请继续参阅图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表面111及所述第二表面112沿所述端盖110的厚度方向相背设置。可以理解地,通过设置所述第一表面111及所述第二表面112沿所述端盖110的厚度方向相背设置,所述电池单体200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电解液注液路径较短,注液效率较高。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图3及图6,图6为图3中限位部与止挡部抵接时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进一步地,所述端盖组件100还包括至少一个止挡部140,所述至少一个止挡部140设置于所述限位槽116内,当所述第一密封件120收容于所述注液孔113内时,所述限位部122可在所述限位槽116内与所述止挡部140抵接。
具体地,所述止挡部140可以与所述限位槽116的内壁连接以固定于所述限位槽116内,或,所述止挡部140与所述限位槽116的内壁止抵,以卡接于所述限位槽116内。在所述第一密封件120从所述缺口115进入所述限位槽116后,旋转所述第一密封件120,直至所述第一密封件120位于所述限位部122与所述止挡部140抵接的位置,所述止挡部140阻止或干扰所述限位部122在所述限位槽116内的继续旋转。若所述限位部122由不易发生形变的材料制成,所述限位部122与所述止挡部140抵接并停止旋转;若所述限位部122由能够产生较大形变的材料制成,所述限位部122与所述止挡部140抵接时,需要对所述第一密封件120施加能够使得所述止挡部140发生足够大形变的力,以使得所述限位部122在挤压所述止挡部140后,能够越过所述止挡部140继续旋转。
可以理解地,当采用人工手动控制所述第一密封件120的旋转,存在由于用力不当导致所述限位部122过度旋转,并从所述缺口115脱离所述端盖110的情况。因此,通过设置所述止挡部140,可以避免由于人工操作不当或误触导致的密封失效,提高所述端盖组件100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止挡部140可伸缩,且具有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当所述限位部与所述止挡部抵接且所述止挡部140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止挡部140可将所述限位部122限位于所述限位槽116内,且可限制所述限位部122沿所述第一密封件120的旋转方向在所述限位槽内移动;当所述限位部与所述止挡部抵接且所述止挡部140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限位部122可沿所述第一密封件120的旋转方向在所述限位槽116内移动。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为自然状态或压缩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压缩状态,当所述第一状态及所述第二状态均为压缩状态时,所述止挡部140于所述第一状态下的压缩量小于所述止挡部140于所述第二状态下的压缩量。
请继续参阅图6,具体地,人工或机器控制所述第一密封件120在所述限位槽116内旋转至所述限位部122与所述止挡部140止抵的位置时,在不增大施力的情况下,所述限位部122由于受到所述止挡部140的阻碍而无法继续旋转,此时,所述弹性部处于未受到外力的自然状态,或处于受到来自所述第一密封件120的压力的压缩状态。进一步地,加强施加于所述第一密封件120的力,使得所述限位部122挤压所述止挡部140,直至所述止挡部140被压缩并与所述限位部122沿所述注液孔113径向方向的投影重叠,此时,所述止挡部140处于所述限位部122可沿所述第一密封件120的旋转方向于所述限位槽116内继续旋转的第二状态。并且,当所述止挡部140在所述第一状态时为压缩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止挡部140处于第二状态的压缩量大于其处于第一状态的压缩量。
可以理解地,所述止挡部140可以位于所述限位槽116内的任意位置。以所述缺口115为两个为例,所述限位槽116具有与所述两个缺口115对应的第一出入位置1161和第二出入位置1162,所述止挡部140可位于所述第一位出入位置和第二出入位置1162之间,且所述止挡部140与所述第一出入位置1161和所述第二出入位置1162之间的距离相等。
可以理解地,通过设置可伸缩的所述止挡部140,在操作人员误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密封件120可起到提示操作人员所述第一密封件120已旋转到位,避免操作人员由于用力过大导致密封失效;在操作人员非误触的情况下,则可以继续旋转所述第一密封件120,以使得所述限位部122旋转到所述缺口115处,并脱离所述端盖110。
请一并参阅图1、图7、图8及图9,图7为图1提供的端盖组件的俯视图;图8为图7中限位部与缺口交错时沿B-B线的剖面示意图;图9为图8中F处的放大示意图。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116包括第一内壁1163、第二内壁1164及第三内壁1165,所述第一内壁1163与所述第二内壁1164弯折连接,所述第二内壁1164与所述第三内壁1165弯折连接,且所述第一内壁1163与所述第三内壁1165均位于所述第二内壁1164的同一侧;所述止挡部140包括子弹性部141及子止挡部142,所述子弹性部141沿所述注液孔113的径向方向可伸缩,所述子弹性部141沿所述注液孔113径向方向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内壁1164,另一端连接所述子止挡部142。
具体地,所述子弹性部141可伸缩,所述子止挡部14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球状、圆锥状、圆柱状等。请参阅图6,以所述子止挡部142为球状为例,当所述第一密封件120处于所述限位部122与所述止挡部140止抵的位置时,继续旋转所述第一密封件120,所述限位部122与所述子止挡部142相互挤压,且所述限位部122与所述子止挡部142的圆弧表面接触,便于所述限位部122顺利越过所述子止挡部142。
因此,通过设置所述子弹性部141与所述子止挡部142,在保证伸缩性能的情况下,可以任意设置所述子止挡部142的形状,以使得所述限位部122通过所述止挡部140时更为顺畅,提高拆装效率。
请继续参阅图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内壁1164包括壁本体1164a和支撑部1164b,所述支撑部1164b自所述壁本体1164a指向所述子止挡部142的方向延伸,所述子弹性部141沿所述注液孔113的径向方向螺旋延伸,所述子弹性部141环设于所述支撑部1164b的周侧。
可以理解地,所述子弹性部141设置为沿所述注液孔113径向方向螺旋延伸的中空结构,能够节约所述止挡部140的材料用量。通过设置述子弹性部141环设于所述支撑部1164b周侧,所述支撑部1164b能够支撑所述子弹性部141,保证其沿所述注液孔113径向方向延伸,从而避免所述子弹性部141由于倾斜而与所述限位部122错位,导致所述止挡部140失去作用,提高所述止挡部140的可靠性。
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10,图10为图4中E处的放大示意图。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内壁1164具有安装孔1164c,所述支撑部1164b位于所述安装孔1164c内,所述子弹性部141的所述一端连接所述安装孔1164c内壁,当所述止挡部140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子止挡部142至少部分伸出于所述安装孔1164c外;当所述止挡部140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子止挡部142部分伸出于所述安装孔1164c外或全部容纳于所述安装孔1164c内。
具体地,当所述止挡部140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子止挡部142至少部分伸出于所述安装孔1164c外,以使得所述限位部122可在所述限位槽116内与所述止挡部140抵接;当所述止挡部140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子止挡部142由于受到来自所述限位部122的挤压力,向所述安装孔1164c内压缩,部分伸出于所述安装孔1164c外或全部容纳于所述安装孔1164c内。
可以理解地,通过设置所述安装孔1164c用于容纳所述止挡部140,可以在满足所述止挡部140限制所述限位部122旋转的情况下,避免所述止挡部140过多地占用所述限位槽116的空间,导致所述限位部122与所述限位槽116之间存在较大空余空间,而影响所述第一密封件120的密封效果。
请参阅图11,图11为图3中两个限位部中的一个收容于两组止挡组中的一组的两个止挡部之间,两个限位部中的另一个收容于所述两组止挡组中的另一组的两个止挡部之间时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槽116内包括至少一组止挡组150,每组所述止挡组150包括两个止挡部140,位于同一止挡组150中所述两个止挡部140之间的间隙可收容至少一个所述限位部122。
具体地,当所述限位部122通旋转至位于所述两个止挡部140之间时,所述限位部122受到两个所述止挡部140的限制,在不施加外力或施加外力较小的情况下,所述限位部122既不会继续旋转,也不会回转,从而避免所述限位部122从所述缺口115脱离所述限位槽116。因此,通过设置两个所述限位部122能够进一步防止所述第一密封件120意外从所述限位槽116脱出,导致密封失效,进一步提高所述端盖组件100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注液孔113包括两个缺口115,所述第一密封件120包括两个限位部122,所述两个限位部122关于所述本体部121的几何中心呈对称分布,当所述两个限位部122分别与所述两个缺口115正对时,所述第一密封件120能够从所述注液孔113脱离所述端盖110。
可以理解地,通过在所述第一密封件120上对称设置两个所述限位部122,能够增加所述第一密封件120与所述限位槽116的接触面积,提高所述第一密封件120与所述端盖110的装配稳定性。
请继续参阅图11,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116内包括两组止挡组150,当所述两个限位部122中的一个收容于所述两组止挡组150中的一组的两个止挡部140之间时,所述两个限位部122中的另一个收容于所述两组止挡组150中的另一组的两个止挡部140之间。
可以理解地,通过在所述限位槽116内设置两组与所述两个限位部122对应的止挡组150,能够进一步避免所述两个限位部122在所述限位槽116内继续旋转或回转,进一步提高所述端盖组件100的可靠性。
请一并参阅图12、图13及图14,图12为图1提供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端盖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13为图1提供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端盖组件的前视图;图14为图13中限位部与缺口正对时沿C-C线的剖面示意图。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止挡部140凸出于所述限位槽116内壁,且所述止挡部140邻近所述缺口115设置,当所述限位部122与所述缺口115正对时,所述限位部122与所述止挡部140抵接。
具体地,所述止挡部140可以由从所述限位槽116的内壁向任意凸出形成,也可以单独成型并与所述限位槽116内壁连接,在此不对所述限位部122的形成方式进行限定。通过设置所述止挡部140邻近所述缺口115设置,使得所述第一密封件120进入所述缺口115时,只能沿一个方向进行旋转。因此,当所述第一密封件120在该方向继续旋转时,能够避免所述第一密封件120由于过度旋转从所述缺口115脱出所述限位槽116。下面继续以所述缺口115、所述限位部122及所述止挡部140(所述止挡部包括第一止挡部143和第二止挡部144)均为两个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继续参阅图14,当所述第一限位部1221进入所述第一缺口1151、所述第二限位部1222进入所述第二缺口1152,且所第一密封件120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221与所述第一缺口1151正对、所述第二限位与所述第二缺口1152正对的位置时,由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221与所述第一止挡部143抵接、所述第二限位部1222与所述第二止挡部144抵接,所述第一密封件120只能沿一个方向旋转。当所述第一限位部1221靠近所述第二缺口1152所在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部1221与所述第二止挡部144抵接、所述第二限位部1222与所述第一止挡部143抵接,能够避免所述第一限位部1221及所述第二限位部1222分别从所述第二缺口1152和所述第一缺口1151脱出所述限位槽116。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图7及图8,进一步地,所述端盖组件100还包括第二密封件130,所述第二密封件130相较于所述第一密封件120远离所述第一表面111,所述注液孔113还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孔段1131和第二孔段1132,所述第一孔段1131设置于所述限位槽116背离所述第一表面111的一侧,所述第二孔段1132设置于所述第一孔段1131背离所述限位槽116的一侧,所述第一孔段1131与所述第二孔段1132之间形成有台阶面1133,所述第二孔段1132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孔段1131的内径以构造出所述台阶面1133,所述第二密封件130与所述第一孔段1131过盈配合,且所述第二密封件130背离所述第一表面111的一侧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台阶面1133抵接。
具体地,在装配过程中,先将所述第二密封件130与所述注液孔113过盈配合以封堵所述注液孔113,而后再安装所述第一密封件120,所述第一密封件120覆盖所述第二密封件130,或者对第二密封件130产生压紧力,以对所述注液孔113起到更好的密封效果。所述第二密封件130与所述台阶面1133抵接,所述台阶面1133对所述第二密封件130形成支撑,可进一步避免所述第二密封件130从所述注液孔113落入所述电池单体200内部。其中,所述第二密封件130的材质包括不限于是橡胶、聚丙烯等。因此,通过所述第二密封件130与所述第一密封件120配合密封所述注液孔113,可进一步提高所述端盖组件100的密封效果。
请一并参阅图15至图18,图15为图1提供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端盖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16为图1提供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端盖组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17为图1提供的又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18为图17中限位部与缺口正对时沿D-D线的剖面示意图。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件120和所述第二密封件130中的一者具有凹陷部123,另一者具有第一凸起部131,所述第一凸起部131的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凹陷部123,使得所述第一密封件120与所述第二密封件130连接。
具体地,以所述第一密封件120具有所述凹陷部123、所述第二密封件130具有所述第一凸起部131为例,所述凹陷部123与所述第一凸起部131凹凸配合,方便所述第一密封件120在装配于所述第二密封件130上时快速定位,以进一步提高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密封件130还包括第二凸起部132,沿所述注液孔113轴向方向,所述第二凸起部132设置于所述第二密封件130背离所述第一表面111的一侧,所述第二凸起部132伸入所述第二孔段1132。
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二凸起部132能够引导所述第二密封件130安装于所述注液孔113内,进一步提高装配效率,且通过设置所述第二凸起部132,能够实现对所述第一孔段1131的密封,进一步提高所述第二密封件130对注液孔113的密封效果。
请继续参阅图15及图1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密封件120还设有抓取部124,沿所述注液孔113轴向方向,所述抓取部124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件120背离所述第二表面112的一侧,所述抓取部124包括子本体部1241及子连接部1242,所述子连接部1242一端与所述子本体部124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本体部121连接,且所述子连接部1242沿所述注液孔113径向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子本体部1241沿所述注液孔113径向方向的尺寸。
可以理解地,所述抓取部124用于操作人员或其他机器抓取所述第一密封件120以控制所述第一密封件120旋转。通过设置所述抓取部124具有子本体部1241及子连接部1242,且所述子连接部1242沿所述注液孔113径向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子本体部1241沿所述注液孔113径向方向的尺寸,所述子连接部1242将所述子本体部1241与所述第一密封件120表面间隔开,使得抓取更为稳定、不易掉落,提高所述端盖组件100装配的便捷性和装配效率。
请一并参阅图19及图20,图19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单体的立体示意图;图20为图17提供的电池单体的立体分解图。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200,所述电池单体200包括壳体210和端盖组件100。所述壳体210具有开口211,所述端盖组件100盖合所述开口211。其中,所述端盖组件100请参阅前面各个实施方式中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所述电池单体200可以是铅酸蓄电池、镍氢蓄电池、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或三元电池等。所述电池单体200可以为长方体状,也可为圆柱状等,在此不对所述电池单体200的形状作限制。
可以理解地,所述电池单体200在电解液被消耗至无法正常使用时,通过采用本申请所述的端盖组件100,能够及时向所述电池单体200内部添加电解液,并在二次注液完成后重新密封所述注液孔113,实现重复注液,以延长所述电池单体200的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所述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此外,还应该理解的是,本申请各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在相互之间不存在矛盾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形成又一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的实施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6)

1.一种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端盖,所述端盖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连通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注液孔,所述端盖形成有与所述注液孔连通的至少一个缺口和限位槽,所述至少一个缺口连通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相较于所述至少一个缺口远离所述第一表面;
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本体部及至少一个限位部,所述本体部可收容于所述注液孔且所述至少一个限位部可收容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第一密封件可相对所述端盖旋转;当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缺口交错时,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槽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端盖分离;
当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缺口正对时,所述第一密封件能够从所述缺口脱离所述端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沿所述端盖的厚度方向相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止挡部,所述至少一个止挡部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当所述第一密封件收容于所述注液孔内时,所述限位部可在所述限位槽内与所述止挡部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可伸缩,且具有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
当所述限位部与所述止挡部抵接且所述止挡部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止挡部可将所述限位部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且可限制所述限位部沿所述第一密封件的旋转方向在所述限位槽内移动;
当所述限位部与所述止挡部抵接且所述止挡部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限位部可沿所述第一密封件的旋转方向在所述限位槽内移动,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为自然状态或压缩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压缩状态,当所述第一状态及所述第二状态均为压缩状态时,所述止挡部于所述第一状态下的压缩量小于所述止挡部于所述第二状态下的压缩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包括第一内壁、第二内壁及第三内壁,所述第一内壁与所述第二内壁弯折连接,所述第二内壁与所述第三内壁弯折连接,且所述第一内壁与所述第三内壁均位于所述第二内壁的同一侧;所述止挡部包括子弹性部及子止挡部,所述子弹性部沿所述注液孔的径向方向可伸缩,所述子弹性部沿所述注液孔径向方向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内壁,另一端连接所述子止挡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壁包括壁本体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自所述壁本体指向所述子止挡部的方向延伸,所述子弹性部沿所述注液孔的径向方向螺旋延伸,所述子弹性部环设于所述支撑部的周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壁具有安装孔,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子弹性部的所述一端连接所述安装孔内壁,当所述止挡部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子止挡部至少部分伸出于所述安装孔外;当所述止挡部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子止挡部部分伸出于所述安装孔外或全部容纳于所述安装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内包括至少一组止挡组,每组所述止挡组包括两个止挡部,位于同一止挡组中所述两个止挡部之间的间隙可收容至少一个所述限位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孔包括两个缺口,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两个限位部,所述两个限位部关于所述本体部的几何中心呈对称分布,当所述两个限位部分别与所述两个缺口正对时,所述第一密封件能够从所述注液孔脱离所述端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内包括两组止挡组,当所述两个限位部中的一个收容于所述两组止挡组中的一组的两个止挡部之间时,所述两个限位部中的另一个收容于所述两组止挡组中的另一组的两个止挡部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凸出于所述限位槽内壁,且所述止挡部邻近所述缺口设置,当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缺口正对时,所述限位部与所述止挡部抵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相较于所述第一密封件远离所述第一表面,所述注液孔还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设置于所述限位槽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所述第二孔段设置于所述第一孔段背离所述限位槽的一侧,所述第一孔段与所述第二孔段之间形成有台阶面,所述第二孔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孔段的内径以构造出所述台阶面,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第一孔段过盈配合,且所述第二密封件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台阶面抵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中的一者具有凹陷部,另一者具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的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凹陷部,使得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二密封件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件还包括第二凸起部,沿所述注液孔轴向方向,所述第二凸起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密封件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所述第二凸起部伸入所述第二孔段。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还设有抓取部,沿所述注液孔轴向方向,所述抓取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件背离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所述抓取部包括子本体部及子连接部,所述子连接部一端与所述子本体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本体部连接,且所述子连接部沿所述注液孔径向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子本体部沿所述注液孔径向方向的尺寸。
16.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开口;
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所述端盖组件盖合所述开口。
CN202310307695.7A 2023-03-27 端盖组件及电池单体 Active CN1162473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07695.7A CN116247392B (zh) 2023-03-27 端盖组件及电池单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07695.7A CN116247392B (zh) 2023-03-27 端盖组件及电池单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47392A true CN116247392A (zh) 2023-06-09
CN116247392B CN116247392B (zh) 2024-07-02

Family

ID=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81498A (zh) * 2023-07-12 2023-08-11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和用电设备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507323U (zh) * 2016-12-02 2017-09-22 卓尔悦欧洲控股有限公司 储液组件及其雾化器、电子烟
CN212161870U (zh) * 2020-05-14 2020-12-1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外壳组件、二次电池、电池组、使用电池的装置及注液装置
WO2022033564A1 (zh) * 2020-08-13 2022-02-17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外壳及电池
US20220131218A1 (en) * 2020-09-02 2022-04-28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End cover assembly, battery cell, battery, power consumption device and liquid injection method
CN114586224A (zh) * 2020-05-14 2022-06-0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二次电池、电池组及使用电池的装置
CN217215036U (zh) * 2021-12-09 2022-08-16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密封结构、电池和车辆
CN217334363U (zh) * 2022-06-20 2022-08-3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7788581U (zh) * 2022-06-09 2022-11-1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8070156U (zh) * 2022-08-17 2022-12-16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218334253U (zh) * 2022-08-18 2023-01-17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507323U (zh) * 2016-12-02 2017-09-22 卓尔悦欧洲控股有限公司 储液组件及其雾化器、电子烟
CN212161870U (zh) * 2020-05-14 2020-12-1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外壳组件、二次电池、电池组、使用电池的装置及注液装置
CN114586224A (zh) * 2020-05-14 2022-06-0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二次电池、电池组及使用电池的装置
WO2022033564A1 (zh) * 2020-08-13 2022-02-17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外壳及电池
US20220131218A1 (en) * 2020-09-02 2022-04-28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End cover assembly, battery cell, battery, power consumption device and liquid injection method
CN217215036U (zh) * 2021-12-09 2022-08-16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密封结构、电池和车辆
CN217788581U (zh) * 2022-06-09 2022-11-1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7334363U (zh) * 2022-06-20 2022-08-3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8070156U (zh) * 2022-08-17 2022-12-16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218334253U (zh) * 2022-08-18 2023-01-17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81498A (zh) * 2023-07-12 2023-08-11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和用电设备
CN116581498B (zh) * 2023-07-12 2023-09-01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和用电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99402B (zh) 二次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US7993777B2 (en)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US8216705B2 (en) Lithium rechargeable battery
CN217158535U (zh) 一种电池的盖板组件、圆柱电池及电池包
CN109659453B (zh) 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以及二次电池
US20060099502A1 (en) Cylindrical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CN104300171A (zh) 可再充电电池
EP3696873A1 (en) Secondary battery
WO2024125140A1 (zh) 极柱组件、端盖组件、电池、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EP2913868B1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15816066U (zh) 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电池及储能装置
CN215816082U (zh) 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电池及储能装置
JP2014099266A (ja) 蓄電装置、及び蓄電装置の封止方法
CN116247392B (zh) 端盖组件及电池单体
KR102381778B1 (ko) 배터리 팩
CN116247392A (zh) 端盖组件及电池单体
CN116154427A (zh) 端盖组件及电池单体
KR19980033349A (ko) 원통형 알카리전지
KR101142704B1 (ko) 이차전지
JP5474654B2 (ja) バッテリパック
CN219739205U (zh) 一种具有防爆结构的锂电池
CN116454495B (zh) 一种顶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KR100522676B1 (ko) 이차전지의 가스켓
CN219739112U (zh) 端盖组件、电池和储能装置
KR101807353B1 (ko) 원통형 이차전지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