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16082U - 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电池及储能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电池及储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16082U
CN215816082U CN202122307976.1U CN202122307976U CN215816082U CN 215816082 U CN215816082 U CN 215816082U CN 202122307976 U CN202122307976 U CN 202122307976U CN 215816082 U CN215816082 U CN 2158160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over plate
limiting rib
limiting
top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0797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卫东
张男
易梓琦
吴祖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aiche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aiche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aiche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0797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160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160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160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电池及储能装置。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板、绝缘盖板以及集流排,所述绝缘盖板与所述顶盖板层叠设置,所述绝缘盖板背离所述顶盖板的一侧具有至少一条限位筋,至少一条所述限位筋限定出卡位槽,所述集流排位于所述绝缘盖板背离所述顶盖板的一侧,所述卡位槽用于限定集流排的至少一部分的安装位置。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通过利用限位筋限定出卡位槽,并利用卡位槽对集流排进行定位,由此可以方便集流排的装配。同时,可以提高集流排的安装稳固性,电池的安全性能好。

Description

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电池及储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电池及储能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的加剧和传统能源的日益枯竭,人们对环保的意识越来越强。锂离子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高电压、低放电率、和长循环寿命等优点成为绿色能源的首选,因而广泛用于蓝牙耳机、手机、数码、平板电脑等便携设备,以及电动汽车、储能电站等大型设备。
相比较下,圆柱形软包装锂离子电池更能发挥内部空间的利用率。虽然目前也有圆柱形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应用案例,但现有的圆柱形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集流排的安装稳固性决定了电池的安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所述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具有密封性好、结构简单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具有如上所述的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包括多个如上所述的电池。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板;绝缘盖板,所述绝缘盖板与所述顶盖板层叠设置,所述绝缘盖板背离所述顶盖板的一侧具有至少一条限位筋,至少一条所述限位筋限定出卡位槽;集流排,所述集流排位于所述绝缘盖板背离所述顶盖板的一侧,所述卡位槽用于限定集流排的至少一部分的安装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通过利用限位筋限定出卡位槽,并利用卡位槽对集流排进行定位,由此可以方便集流排的装配。同时,可以提高集流排的安装稳固性,电池的安全性能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筋为至少二条,且至少包括:第一限位筋和第二限位筋,所述第一限位筋和所述第二限位筋相对设置,所述集流排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筋和所述第二限位筋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筋和所述第二限位筋相互平行,所述限位筋还包括:第三限位筋,所述第三限位筋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筋和所述第二限位筋之间,所述第三限位筋位于所述集流排的端部,且所述第三限位筋与所述集流排的端部的边缘平行,所述第三限位筋与所述第一限位筋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盖板背离所述顶盖板的一侧具有多条加强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盖板具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处穿设有极柱,所述加强筋以安装孔为圆心,呈放射状排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中的至少一条与所述限位筋相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盖板背离所述顶盖板的一侧具有止抵部,所述止抵部用于支撑集流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抵部呈弧形筋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抵部为两个,两个所述止抵部关于安装孔对称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抵部呈圆柱状,所述止抵部为间隔开的多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盖板背离所述顶盖板的一侧具有折边,所述折边位于所述绝缘盖板的边缘处,且所述折边沿所述绝缘盖板的周向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括如上所述的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在对集流排和极柱焊接时,需要对集流排和极柱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通过利用限位筋限定出卡位槽,并利用卡位槽对集流排进行定位,由此可以方便集流排的装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装置,包括多个如上所述的电池。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装置,在对集流排和极柱焊接时,需要对集流排和极柱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通过利用限位筋限定出卡位槽,并利用卡位槽对集流排进行定位,由此可以方便集流排的装配。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不包括极柱的结构;
图6是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的俯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的立体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的爆炸图;
图10是图9中的极柱的剖视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的压块的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12是图9中的压块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13是图9中的压块的剖视示意图;
图14是图9中的绝缘件的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15是图9中的绝缘件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16是图9中的绝缘件的主视图;
图17是图9中的绝缘件的剖视图;
图18是图9中的绝缘盖板的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19是图9中的绝缘盖板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20是图9中的绝缘盖板的主视图;
图21是图9中的绝缘盖板的剖视图;
图22是图2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9中的绝缘盖板与集流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图23中F-F方向的剖视图;
图25是图9中的顶盖板的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26是图9中的顶盖板的主视图;
图27是图9中的顶盖板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28是图9中的集流排的主视图,其中集流排处于展开状态;
图29是图9中的集流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集流排处于折叠状态;
图30是图9中的集流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集流排处于折叠状态。
附图标记:
顶盖组件100,绝缘盖板110,安装孔111,限位筋112,第一限位筋113,第二限位筋114,第三限位筋115,加强筋116,
止抵部117,保护凸缘118,折边119,
顶盖板120,贯通孔121,防转凹槽122,
绝缘件130,定位孔131,凸台132,第二倒角133,第三倒角134,嵌合凹槽135,防转凸边136,第一防转边缘137,第二防转边缘138,
压块140,限位孔141,第一倒角142,第一孔段143,第二孔段144,第三孔段145,嵌合凸起部146,
极柱150,主体部151,第一凸边152,第二凸边153,
密封腔154,间隙155,密封件156,
集流排160,第一折痕161,第一凹槽1611,第二折痕162,第二凹槽1621,
第一部分163,第二部分164,第三部分165,扩大段166,避让缺口167,避让孔168,防爆孔170,防爆阀171,注液孔172,注液孔塞17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3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100,顶盖组件100包括:绝缘盖板110、顶盖板120、集流排160。例如,电池可以为二次电池。
具体而言,如图23、图24所示,绝缘盖板110和顶盖板120层叠设置,集流排160位于绝缘盖板110背离顶盖板120的一侧。绝缘盖板110背离顶盖板120的一侧具有至少一条限位筋112,至少一条限位筋112限定出卡位槽,卡位槽用于限定集流排160的至少一部分的安装位置。例如,顶盖组件100可以包括极柱150,极柱150可以与集流排160焊接相连,对集流排160和极柱150焊接时,需要对集流排160和极柱150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通过设置卡位槽,卡位槽一方面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便于定位安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100,通过利用限位筋112限定出卡位槽,并利用卡位槽对集流排160进行定位,由此可以方便集流排160的装配。同时,卡位槽可以起到安装固定集流排160的作用,以便于与极柱150的固定安装,以保证集流排160的安装的可靠性。
例如,限位筋112可以为多间隔设置的多条,多条限位筋112中的至少两条可以具有不同的延伸方向以便于对集流排160进行多个方向的限位。或者,限位筋112可以为弯折设置的一条以便于对集流排160进行多个方向的限位,在此不做限定。
如图1-图3所示,绝缘盖板110、顶盖板120、绝缘件130和压块140从下至上依次叠加设置。如图5、图6所示,绝缘盖板110具有安装孔111、顶盖板120上设有贯通孔121、绝缘件130具有定位孔131、压块140上设有限位孔141,其中,安装孔111、贯通孔121、定位孔131和限位孔141依次相对且连通,以构造出通孔,极柱150可以安装在该通孔内。
如图3、图10所示,极柱150可以包括主体部151、第一凸边152和第二凸边153,主体部151呈柱状,第一凸边152位于主体部151的一端的边缘处,第一凸边152凸出于主体部151的周壁面,第一凸边152沿主体部151的周向方向延伸,第二凸边153位于主体部151的另一端的边缘处,第二凸边153凸出于主体部151的周壁面,第二凸边153沿主体部151的周向方向延伸。
其中,如图3所示,主体部151穿设于限位孔141、定位孔131、贯通孔121和安装孔111,压块140、绝缘件130、顶盖板120和绝缘盖板110夹设于第一凸边152和第二凸边153之间,第一凸边152与压块140止抵,第二凸边153与绝缘盖板110止抵。这里,第一凸边152和第二凸边153对层叠设置的压块140、绝缘件130、顶盖板120和绝缘盖板110起到压紧、固定的作用,从而可以提升顶盖组件100的稳定性。
如图4-图6所示,贯通孔121的孔径小于安装孔111的孔径,定位孔131的孔径小于贯通孔121的孔径。这样,由贯通孔121、安装孔111和定位孔131构造出的通孔可以分为多个孔径不同的孔段。进一步地,第二凸边153朝向第一凸边152的表面、安装孔111的内周壁、顶盖板120上朝向第二凸边153且凸出于安装孔111内周壁的表面限定出密封腔154,密封腔154内设有密封件156。
如图23、图24所示,顶盖组件100还可以包括集流排160,集流排160与极柱150焊接,集流排160位于绝缘盖板110背离绝缘件130的一侧。绝缘盖板110背离顶盖板120的一侧具有多条限位筋112,多条限位筋112限定出卡位槽,卡位槽用于限定集流排160的安装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100,在对集流排160和极柱150焊接时,需要对集流排160和极柱150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通过利用限位筋112限定出卡位槽,并利用卡位槽对集流排160进行定位,由此可以方便集流排160的装配。
这里对限位筋112的排布方式不做具体限定,只要其可对集流排160起到限位作用即可。例如,在一些示例中,限位筋112为至少二条,且至少包括:第一限位筋113和第二限位筋114,第一限位筋113和第二限位筋114相对设置,集流排160位于第一限位筋113和所述第二限位筋114之间。由此,限位筋112可以在集流排160的两侧对集流排进行限位,以提高集流排160的安装可靠性。
如图19、图20以及图23所示,限位筋112还包括第三限位筋115,,第一限位筋113和第二限位筋114相互平行且相对设置,集流排160位于第一限位筋113和第二限位筋114之间,平行的两条限位筋112之间,第三限位筋115位于集流排160的端部,且第三限位筋115与集流排160的端部的边缘平行,第三限位筋115与第一限位筋113垂直,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集流排160的安装的可靠性,限位筋112可以在多个方向对集流排160进行限位,以防止集流排160相对于绝缘盖板110发生转动或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所示,贯通孔121的内周壁和主体部151的外周壁之间具有间隙155,间隙155与密封腔154连通,也即密封腔154在靠近间隙155的位置处具有开口,密封腔154通过开口与间隙155连通。这样,当密封件156装配至密封腔154内时,密封腔154内壁对密封件156进行挤压,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密封件156的部分构造出现形变,由于密封腔154与间隙155连通,密封件156朝向间隙155内部形变,此时密封件156的部分结构可以封堵开口,由此可以提升密封件156的密封效果。
由此,通过利用极柱150、压块140、绝缘件130、顶盖板120和绝缘盖板110构造出密封腔154,并且密封腔154与贯通孔121的内周壁和主体部151的外周壁之间的间隙155连通,当密封件156装配至密封腔154内时,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密封件156的部分构造出现形变,密封件156的部分结构可以封堵开口,由此可以提升密封件156的密封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第二凸边153至第一凸边152的方向上,安装孔111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可以理解的是,安装孔111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这样安装孔111的周壁可以构造出倾斜周壁,当密封件156装配至安装孔111内时,倾斜周壁对密封件156具有挤压作用,进而可以驱动密封件156朝向具有间隙155的部位发生形变,从而可以提升密封件156的密封效果。
在如图13、图6所示的示例中,限位孔141朝向绝缘件130的端部具有第一倒角142。一方面,可以利用倒角结构消除压块140加工时的切削应力,从而可以提升压块140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在对极柱150装配时,可以利用第一倒角142引导极柱150穿设于限位孔141内,从而起到导引的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3所示,限位孔141可以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孔段143、第二孔段144和第三孔段145。其中,第一凸边152位于第二孔段144内,主体部151的部分位于第三孔段145内。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孔段144和第三孔段145可以用于收容极柱150。第一孔段143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二孔段144的径向尺寸,当需要对极柱150位于第二孔段144的端部焊接时,第一孔段143的内部空间可以用于收容焊料,当需要对极柱150位于第二孔段144的端部铆接时,极柱150的端部在铆接后形变产生凸起,第一孔段143的内部空间可以用于收凸起部分。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一凸边152背离第二凸边153的表面与第一孔段143的内底壁平齐。由此,不但便于对极柱150进行焊接或铆接,而且极柱150还不占用第一孔段143的内部空间,从而第一孔段143可以收容焊料或极柱150的铆接凸起,避免焊料外溢或者凸起凸出于压块140的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图13以及图17所示,压块140朝向绝缘件130的一侧具有嵌合凸起部146,绝缘件130朝向压块140的一侧具有嵌合凹槽135,嵌合凸起部146与嵌合凹槽135配合。嵌合凸起部146凸出于压块140的表面的高度为H1,嵌合凹槽135的深度为H2,其中H1>H2。也就是说,嵌合凸起部146的高度高于嵌合凹槽135的高度,这样当嵌合凸起部146与嵌合凹槽135配合时,嵌合凸起部146将会支撑整个压块140使压块140其余部位与绝缘件130间隔开,而在顶盖组件100的装配力的作用下,嵌合凸起部146将会与嵌合凹槽135的内底壁紧密接触,由此可以提升压块140和绝缘件130之间的密封性。为了防止压块140与绝缘件130之间出现相对扭转,在一些实施例中,嵌合凹槽135呈方形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4-图16所示,绝缘件130朝向顶盖板120的一侧具有凸台132,定位孔131贯通凸台132,凸台132穿设于贯通孔121内。由此,在装配时,可以将凸台132穿设于贯通孔121内,以起到预定位的作用,从而便于对绝缘件130和顶盖板120进行装配。进一步地,如图17所示,凸台132的端面与定位孔131的内周壁之间具有第二倒角133,凸台132的端面与凸台132的外周壁之间具有第三倒角134。
可以理解的是,在凸台132的径向方向上的端部拐角处设置倒角结构,一方面,可以利用倒角结构消除压块140加工时的切削应力,从而可以提升压块140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在装配时,可以利用第三倒角134的导引作用,将凸台132导引到贯通孔121内,利用第二倒角133的引导作用,导引极柱150穿设于定位孔131内,从而起到导引的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5、图26所示,顶盖板120具有防转凹槽122,贯通孔121设于防转凹槽122内。如图14-图16所示,绝缘件130的周壁具有防转凸边136,防转凸边136嵌设于防转凹槽122。这样,当绝缘件130与顶盖板120装配到一起时,防转凸边136在贯通孔121的周向方向上对绝缘件130具有限位的作用,从而可以防止绝缘件130相对于顶盖板120旋转。
进一步地,如图14-图16所示,防转凸边136包括第一防转边缘137和第二防转边缘138,第一防转边缘137和第二防转边缘138之间具有夹角,夹角可以为90°,第一防转边缘137和第二防转边缘138相交处圆滑过渡。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6所示,当绝缘件130具有顺时针的转动趋势时,第二防转边缘138可以与防转凹槽122的内周壁止抵,从而可以起到防转的作用;当绝缘件130具有逆时针的转动趋势时,第一防转边缘137可以与防转凹槽122的内周壁止抵,从而可以起到防转的作用。为了提升防转效果,在一些示例中,防转凸边136包括多个,多个防转凸边136沿绝缘件130的周向方向间隔开。进一步地,防转凹槽122可以为方形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5-图2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顶盖组件100上设有防爆孔170和注液孔172。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电池包括顶盖组件、电芯和筒状的硬质外壳,硬质外壳的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开,顶盖组件100可以设于硬质外壳的敞开端,以对硬质外壳进行密封,电芯设于硬质外壳内部。防爆孔170依次贯通顶盖板120和绝缘盖板110,且防爆孔170与硬质外壳的内部连通;同样地,注液孔172依次贯通顶盖板120和绝缘盖板110,且注液孔172与硬质外壳的内部连通。为了提升电池的安全性,可以在防爆孔170处设置防爆阀171。为了保证电池的密封圈,在注液工艺完成后,注液孔172可以通过注液孔塞173密封。
进一步地,为了加强绝缘盖板110的结构强度,如图19、图20所示,绝缘盖板110背离顶盖板120的一侧具有多条加强筋116。例如,绝缘盖板110可以具有安装孔111,安装孔111处穿设有极柱150,多条加强筋116以安装孔111为圆心,呈放射状排列,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提高加强筋116的加强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保证集流排160安装的平衡性,以便于集流排160与极柱150焊接的稳固性。更进一步地,加强筋116中的至少一条与限位筋112相交,这样至少有一条加强筋116与限位筋112形成交叉结构,从而可以利用交叉的筋条结构进一步提升顶盖板120的结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0-图22所示,绝缘盖板110背离顶盖板120的一侧具有止抵部117,止抵部117用于支撑集流排160。需要说明的是,集流排160可以通过折叠的方式收容在绝缘盖板110的一侧,在顶盖组件100装配过程中,装配力对集流排160起到挤压的作用,通过设置止抵部117,不但可以支撑集流排160,而且还可以起到保护集流排160的作用。进一步地,止抵部117可以呈长条状,集流排160的延伸形状可以与集流排160的边缘相似,例如集流排160可以为弧形筋条。进一步地,如图20所示,止抵部117为两个,两个止抵部117关于安装孔111对称分布。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止抵部117的形状并不限于此,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止抵部117呈圆柱状,止抵部117为间隔开的多个。
为了提升极柱150的装配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盖板110背离顶盖板120的一侧具有保护凸缘118,保护凸缘118环绕于极柱150的外周。由此,可以增大安装孔111的内周壁与极柱150的接触面积,并利用保护凸缘118保护、支撑极柱150,防止极柱150形变或倾斜。另外,保护凸缘118对绝缘盖板110具有加强结构强度的作用,也即保护凸缘118可以起到加强筋116的作用,以达到加强绝缘盖板110的结构强度的效果。
如图1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绝缘盖板110背离顶盖板120的一侧具有折边119,折边119位于绝缘盖板110的边缘处,且折边119沿绝缘盖板110的周向方向延伸。一方面,折边119对绝缘盖板110具有加强结构强度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设置折边119,可以利用折边119结构构造出接近封闭的收容空间,以收容集流排160,同时也可以保护集流排160,防止集流排160受到挤压、碰撞。
为了能更好的收容集流排16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1和图22所示,折边119的高度高于止抵部117的高度。由此,折边119与止抵部117的高度差可以限定出预留空间,集流排160的部分结构可以收容在预留空间内。需要说明的是,集流排160与绝缘盖板110组装时,需要对集流排160折叠,由于存在折叠的层数不同,集流排160上不同部位处的厚度不同,为了能够更好的收容折叠后的集流排16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1和图22所示,止抵部117的高度高于保护凸缘118的高度,这样止抵部117与保护凸缘118之间的高度差,也可以限定出预留空间,以收容集流排160。例如,如图22所示,折边119的高度为L1,止抵部117的高度为L2,保护凸缘118的高度为L3,其中L1>L2>L3。
为了更好的保护集流排160,在一些实施例中,折边119与保护凸缘118的高度差大于集流排160占用空间的厚度。这样,集流排160可以完全收容在折边119与止抵部117限定出的预留空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8-图29所示,集流排160具有第一折痕161和第二折痕162,第一折痕161和第二折痕162在集流排160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开,第一折痕161和第二折痕162均沿集流排160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一折痕161和第二折痕162将集流排160分隔为第一部分163、第二部分164和第三部分165,第一部分163朝向第二部分164的一侧折弯且与极柱150焊接,第三部分165朝向第二部分164的另一侧折弯以与电芯焊接。
需要说明的是,当集流排160在折叠时,朝向两个不同方向进行折叠,这样第一部分163和第三部分165之间可以通过第二部分164间隔开,这样第一部分163和极柱150焊接时,可以降低焊接工艺对第三部分165的影响;同样地,第三部分165与电芯的极耳焊接时,也可以降低焊接工艺对第一部分163的影响。
另外,在集流排160的长度方向上,第一部分163的长度大于第二部分164的长度。这样,在折叠集流排160时,集流排160的部分结构可以错开,从而可以使折叠后的集流排160整体厚度具有阶梯性的变化,一方面,便于将集流排160收容在绝缘件130的一侧;另一方面,还便于在不同部分上设置功能区域或避让结构。例如,如图28、图30所示,第三部分165具有扩大段166,扩大段166的宽度大于第二部分164的宽度,扩大段166具有避让缺口167,避让缺口167用于避让防爆阀,避让缺口167贯通扩大段166的部分边缘;进一步地,扩大段166具有避让孔168,避让孔168与极柱150的端部相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8所示,第一折痕161和第二折痕162中的至少一个沿直线延伸,这样方便对集流排160进行折叠。需要说明的是,集流排160在折叠时,由于集流排160材料具有延展性,在折痕位置处容易出现材料堆积,针对这一技术问题,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8所示,第一折痕161的两端均具有第一凹槽1611;同样地,第二折痕162的两端均具有第二凹槽162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括电芯、筒状的硬质外壳和如上所述的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100。需要说明的是,电池可以作为单体电池,多个单体电池可以组装构造出电池包、储能装置或充电站。硬质外壳的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开,顶盖组件100可以设于硬质外壳的敞开端,以对硬质外壳进行密封,电芯设于硬质外壳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在对集流排160和极柱150焊接时,需要对集流排160和极柱150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通过利用限位筋112限定出卡位槽,并利用卡位槽对集流排160进行定位,由此可以方便集流排160的装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装置,在对集流排160和极柱150焊接时,需要对集流排160和极柱150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通过利用限位筋112限定出卡位槽,并利用卡位槽对集流排160进行定位,由此可以方便集流排160的装配。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盖板;
绝缘盖板,所述绝缘盖板与所述顶盖板层叠设置,所述绝缘盖板背离所述顶盖板的一侧具有至少一条限位筋,至少一条所述限位筋限定出卡位槽;
集流排,所述集流排位于所述绝缘盖板背离所述顶盖板的一侧,所述卡位槽用于限定集流排的至少一部分的安装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筋为至少二条,且至少包括:第一限位筋和第二限位筋,所述第一限位筋和所述第二限位筋相对设置,所述集流排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筋和所述第二限位筋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筋和所述第二限位筋相互平行,所述限位筋还包括:第三限位筋,所述第三限位筋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筋和所述第二限位筋之间,所述第三限位筋位于所述集流排的端部,且所述第三限位筋与所述集流排的端部的边缘平行,所述第三限位筋与所述第一限位筋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盖板背离所述顶盖板的一侧具有多条加强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盖板具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处穿设有极柱,所述加强筋以安装孔为圆心,呈放射状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中的至少一条与所述限位筋相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盖板背离所述顶盖板的一侧具有止抵部,所述止抵部用于支撑集流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抵部呈弧形筋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抵部为两个,两个所述止抵部关于安装孔对称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抵部呈圆柱状,所述止抵部为间隔开的多个。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盖板背离所述顶盖板的一侧具有折边,所述折边位于所述绝缘盖板的边缘处,且所述折边沿所述绝缘盖板的周向方向延伸。
12.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
13.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
CN202122307976.1U 2021-09-23 2021-09-23 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电池及储能装置 Active CN2158160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07976.1U CN215816082U (zh) 2021-09-23 2021-09-23 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电池及储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07976.1U CN215816082U (zh) 2021-09-23 2021-09-23 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电池及储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16082U true CN215816082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65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07976.1U Active CN215816082U (zh) 2021-09-23 2021-09-23 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电池及储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1608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7557A1 (zh) * 2022-07-08 2024-01-11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
WO2024093008A1 (zh) * 2022-10-31 2024-05-10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模组和用电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7557A1 (zh) * 2022-07-08 2024-01-11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
WO2024093008A1 (zh) * 2022-10-31 2024-05-10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模组和用电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39128B (zh) 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电池及储能装置
CN215816080U (zh) 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电池及储能装置
CN215816083U (zh) 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电池及储能装置
KR102642373B1 (ko) 배터리, 배터리 모듈, 전기 장비 및 배터리 제조 방법
CN215816082U (zh) 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电池及储能装置
JP4493623B2 (ja) 二次電池
CN215816079U (zh) 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电池及储能装置
CN215816275U (zh) 集流排、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以及电池
JP6398155B2 (ja) 二次電池
JP7493010B2 (ja) 電池用電池缶
US11721861B2 (en) Top cover assembly for battery, battery, and energy storage device
CN216054941U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设备
US20060286447A1 (en) Cylindrical rechargeable battery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JP4312296B2 (ja) 二次電池のキャップアセンブリ
CN217182356U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6365131B (zh) 储能装置、电池模组和用电设备
CN215816066U (zh) 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电池及储能装置
CN215816069U (zh) 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电池及储能装置
CN216389659U (zh) 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电池及储能装置
JP4451654B2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KR20090081966A (ko) 이차 전지
CN219610594U (zh) 顶盖组件及电池
CN115548346B (zh) 集流组件及电池
CN116231179A (zh) 端盖组件、电池和储能装置
KR20000020535A (ko) 이차전지의 캡 어셈블리 및 그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61100 201-1, complex building 5, No. 11, Butang Middle Road, torch high tech Zone (Tongxiang) industrial base, Xiamen,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am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01-1, Comprehensive Building 5#, No. 11, Butang Middle Road, Industrial Base, Xiamen Torch High-tech Zone (Tongxiang),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361012

Patentee before: Xiamen Haiche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