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00171A - 可再充电电池 - Google Patents

可再充电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00171A
CN104300171A CN201410323083.8A CN201410323083A CN104300171A CN 104300171 A CN104300171 A CN 104300171A CN 201410323083 A CN201410323083 A CN 201410323083A CN 104300171 A CN104300171 A CN 1043001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late
housing
projection
groove
rechargeable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2308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00171B (zh
Inventor
郭润泰
皇甫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001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001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001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001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3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48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15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66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s of assembling casings with lids
    • H01M50/169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s of assembling casings with lids by welding, brazing or solde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可再充电电池包括具有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位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隔板的电极组件。可再充电电池还包括容纳电极组件的壳体。壳体包括在壳体的第一端中的开口和在壳体的第一端中的至少一个槽。可再充电电池还包括联接到壳体的第一端的盖板。盖板包括被接纳在壳体中的至少一个槽中的至少一个突起。

Description

可再充电电池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总地来说涉及可再充电电池,更具体地说,涉及具有被联接到壳体的盖板的可再充电电池。
背景技术
不同于一次电池,可再充电电池是被配置为反复进行充电和放电的电池。具有小容量的可再充电电池可被用在诸如移动电话、膝上型计算机和便携式摄像机的便携式小型电子设备中。具有大容量的可再充电电池可被用作,例如,用于驱动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的电动机的动力源。
可再充电电池通常包括用于进行充电和放电的电极组件、接纳电极组件和电解质溶液的壳体、紧固到壳体的开口的盖板以及提供在盖板中并电连接到电极组件的电极端子。
传统上,壳体通过深冲压工艺形成。此外,在深冲压工艺期间,在壳体的开口周围的位置形成台阶。该台阶被配置为当盖板被联接到壳体时确保盖板与壳体之间的对准。此外,盖板通常通过按压工艺配合到壳体。
然而,由于深冲压的技术限制,开口中的台阶的形状可能是不均匀的。在那种情况下,盖板很难坐落在壳体的开口和台阶中,而且可能被过度插入到开口中。
在此背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所描述技术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能包含不构成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所描述的技术致力于提供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其中当盖板和壳体联接时实现了盖板安全地坐落在壳体的开口中并防止盖板的过度插入。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再充电电池包括具有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位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隔板的电极组件。可再充电电池还包括容纳电极组件的壳体。壳体包括在壳体的第一端中的开口和在壳体的第一端中的至少一个槽。可再充电电池还包括联接到壳体的第一端的盖板。盖板包括被接纳在壳体中的至少一个槽中的至少一个突起。
盖板可以包括两个短边和两个长边。盖板可以为矩形或梯形。至少一个突起可以从盖板的两个短边中的至少一个延伸。至少一个突起可以从盖板的两个长边中的至少一个延伸。至少一个突起的长度可以小于至少一个槽的厚度。至少一个突起的厚度可以基本上等于至少一个槽的深度,使得盖板的外表面和壳体的第一端基本平齐。至少一个突起可以具有矩形横截面。
至少一个突起可以在较厚的内部与较薄的外部之间逐渐变细。至少一个突起可以包括从盖板的一个边缘延伸的多个突起,并且至少一个槽可以包括在壳体的第一端中的多个槽,其中盖板中的多个突起中的每一个被接纳在壳体的多个槽中的相应一个中。
盖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可以彼此不对称。壳体的联接到盖板的第一端的第一部分和壳体的联接到盖板的第二端的第二部分可以彼此不对称。
可再充电电池可以还包括将盖板联接到壳体的焊道。焊道可以包括沿至少一个槽和至少一个突起延伸的第二焊道和沿盖板与壳体之间的接合处的剩余部分延伸的第一焊道。焊道可以围绕盖板的圆周连续地延伸。第二焊道的宽度可以大于第一焊道的宽度。第二焊道可以包括盖板上的至少一个突起的一部分。
可再充电电池可以还包括联接到盖板并电联接到第一电极的第一电极端子和联接到盖板并电联接到第二电极的第二电极端子。盖板可以还包括排气孔和覆盖排气孔的排气板。
提供该发明内容是引入将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进一步描述的概念的选择。该发明内容并不旨在标识出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来限制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结合以下附图考虑时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这些和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明显。在图中,贯穿所有图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特征和部件。图并不必然是按比例绘制的。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图。
图2是沿图1的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壳体和盖板的分解局部透视图。
图4是示出了被联接到图3的壳体的盖板的俯视图。
图5是沿图4的线V-V截取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了被焊接到图4的壳体的盖板的俯视图。
图7是沿图6的线VII-VII截取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了被联接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壳体的盖板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了被焊接到图8的壳体的盖板的俯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壳体和盖板的分解局部透视图。
图11是示出了被联接到图10的壳体的盖板的俯视图。
图12是示出了被焊接到图11的壳体的盖板的局部俯视图。
图13是沿图12的线XIII-X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壳体和盖板的分解局部透视图。
图15是被联接到图14的壳体的盖板的俯视图。
图16是示出了被焊接到图15的壳体的盖板的局部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其中示出了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附图更完整地描述本发明。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那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修改,所有这些都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在描述本发明时,和描述无关的部分将从附图中省略。在整个申请文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通常表示相同的元件。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图。图2是沿图1的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参考图1和图2,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包括用于充电和放电的电极组件10、接纳电极组件10和电解质溶液的壳体15、联接到壳体15第一端中的开口的盖板20、沿着壳体15的内圆周与盖板20的外圆周之间的接合处形成的焊道40以及提供在盖板20上的电极端子21和22。在一个实施例中,盖板2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彼此不对称。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5的联接到盖板20的第一端的第一部分和壳体15的联接到盖板20的第二端的第二部分彼此不对称。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极组件10通过将电极(例如,负电极11和正电极12)放置在是绝缘体的隔板13的相对侧上并将负电极11、隔板13与正电极12卷绕成果子冻状而形成。
负电极和正电极11和12包括其中在金属板的集流体上分别涂覆有活性物质的涂覆区域11a和12a以及分别由集流体的被暴露和未涂覆有活性物质的部分形成的未涂覆区域11b和12b。
负电极11的未涂覆区域11b沿卷绕的负电极11形成在负电极11的端部。正电极12的未涂覆区域12b沿卷绕的正电极12形成在正电极12的端部。另外,未涂覆区域11b和12b被布置在电极组件10的两端。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壳体15具有近似长方体的形状,以便形成用于在其中接纳电极组件10的内部空间。另外,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壳体15的开口被形成为在长方体的一侧具有矩形形状,以允许电极组件10从外部被插入到内部空间中。在一个或多个可替代实施例中,壳体15可具有任何其他合适的形状,诸如,例如,圆柱体或棱柱。此外,壳体15中的开口可具有用于容纳电极组件10的任何其他合适的形状,诸如,例如,圆形。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盖板20具有对应于壳体15中的开口的形状的矩形形状,或者具有梯形形状,以使盖板20可以被插入到壳体15的开口中以密封壳体15。例如,壳体15和盖板20可以由铝形成并彼此焊接。也就是说,在电极组件10被插入到壳体15中之后,盖板20可以被焊接到壳体15的开口。
进一步,盖板20具有一个或多个开口,例如,端子孔H1和H2、电解质注入开口27和排气孔24。电极端子21和22被分别提供在盖板20的端子孔H1和H2中,并且被配置成电连接到电极组件10。
也就是说,电极端子21和22被分别电连接到电极组件10的负电极11和正电极12。因此,来自电极组件10的电荷可以通过电极端子21和22被抽出到壳体15的外部。
电极端子21和22分别包括在盖板20的外部上对应于相应的端子孔H1和H2的板端子21c和22c以及分别通过相应的端子孔H1和H2连接到电极组件10并紧固到板端子21c和22c的铆接端子21a和22a。
板端子21c和22c分别具有通孔H3和H4。铆接端子21a和22a被插入到分别在相应的板端子21c和22c中的通孔H3和H4中,并穿过分别在盖板20中的端子孔H1和H2。电极端子21和22进一步包括分别与铆接端子21a和22a的穿过盖板20中的端子孔H1和H2延伸到壳体15中的内端集成在一起的凸缘21b和22b。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到负电极11的电极端子21进一步包括插置在板端子21c与盖板20之间的外绝缘构件31。外绝缘构件31将板端子21c与盖板20电绝缘。也就是说,外绝缘构件31保持盖板20与电极组件10和负电极11绝缘的状态。
外绝缘构件31和板端子21c与铆接端子21a的上端联接在一起。铆接端子21a的上端被变形或焊接,以将外绝缘构件31和板端子21c紧固到铆接端子21a的上端。板端子21c被提供在盖板20的外侧上,并且绝缘构件31被插置在板端子21c与盖板20之间。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到正电极12的电极端子22进一步包括插置在板端子22c与盖板20之间的导电的顶板32。顶板32电连接板端子22c和盖板20。换句话说,顶板32保持盖板20被电连接到电极组件10和正电极12的状态。
顶板32和板端子22c与铆接端子22a的上端联接在一起。铆接端子22a的上端被变形或焊接,以将顶板32和板端子22c紧固到铆接端子22a的上端。板端子22c被提供在盖板20的外侧上,并且顶板32被插置在板端子22c与盖板20之间。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衬垫36和37被分别提供在电极端子21和22的铆接端子21a和22a与盖板20的端子孔H1和H2的内表面之间。衬垫36和37被配置为在铆接端子21a和22a与盖板20之间创建液密密封,并将铆接端子21a和22a与盖板20电绝缘。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衬垫36和37进一步在凸缘21b和22b与盖板20的内表面之间延伸,以在凸缘21b和22b与盖板20之间创建液密密封并将凸缘21b和22b与盖板20电绝缘。换句话说,衬垫36和37防止当电极端子21和22被提供在盖板20中时电解质溶液通过盖板20中的端子孔H1和H2泄漏。
此外,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引线接线片51和52分别将电极端子21和22电连接到电极组件10的负电极和正电极11和12。在一个实施例中,引线接线片51和52的上端被分别联接(如,填塞)到铆接端子21a和22a的下端。另外,引线接线片51和52的上端分别由凸缘21b和22b支撑。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绝缘构件61和62被分别提供在引线接线片51和52与盖板20之间,以将引线接线片51和52与盖板20电绝缘。进一步,绝缘构件61和62被分别联接到盖板20的内表面并环绕引线接线片51和52、铆接端子21a和22a以及凸缘21b和22b,从而分别稳定引线接线片51和52与电极端子21和22之间的连接以及电极端子21和22与盖板20之间的连接。
在盖板20和壳体15联接之后,电解质溶液可以通过电解质注入开口27被注入到壳体15中。在电解质溶液被注入后,电解液注入开口27可以由密封塞29密封。
盖板20中的排气孔24由排气板25密封。排气孔24被配置为放出或排出由可再充电电池1产生的气体,以降低可再充电电池1的内压。当可再充电电池1的内压达到预定压力时,排气板25被配置成破裂,以揭开和打开排气孔24。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排气板25具有用于当可再充电电池1的内压达到预定压力时促使排气板25破裂的凹痕25a。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还包括壳体15的第一端中的槽单元71和盖板20中的被配置为接纳在槽单元71中的突起单元72。槽单元71和突起单元72一起被配置为当盖板20被联接到壳体15的开口时便于将盖板20安全坐落在壳体15的开口中并防止盖板20过度插入到该开口中(参考图3)。
图3是图1的壳体和盖板的分解局部透视图。图4是示出了盖板被联接到图3的壳体的俯视图。图5是沿图4的线V-V截取的剖视图。
参考图3至图5,槽单元71被形成在壳体15的开口中,突起单元72被形成在盖板20的外圆周上。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突起单元72的突出长度L小于槽单元71的厚度t1。因此,当盖板20被提供在壳体15的开口中并且突起单元72坐落在槽单元71中时,槽单元71的一部分被暴露到突起单元72的外部(即,槽单元71的一部分没有被突起单元72覆盖)。因此,如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的那样,槽单元71有利于突起单元72的安全坐落,也有利于将盖板20焊接到壳体15。
在一个实施例中,突起单元72的厚度t2和槽单元71的深度D相同。因此,突起单元72的上表面与壳体15的上表面形成平坦的表面。换句话说,当突起单元72和槽单元71彼此联接时,突起单元72与壳体15形成同一平坦上表面,以防止突起单元72过度插入到槽单元71中。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突起单元72具有沿盖板20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截取的矩形横截面(参考图5)。在一个或多个可替代实施例中,突起单元72可以具有任何其他合适的形状,诸如,例如,半圆形。在一个实施例中,盖板20被焊接到壳体15,突起单元72在焊接过程中被熔化。因此,沿着突起单元72和槽单元71之间的接合处形成的焊道40可具有相对大的面积。在一个实施例中,焊道40围绕盖板20的圆周连续地延伸。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壳体15的开口与盖板20都是矩形的,因此它们各自具有一对长边和一对短边。在一个实施例中,槽单元71包括形成在壳体15的一对短边中的第一槽711和第二槽712。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突起单元72包括盖板20中的被分别联接到第一槽711和第二槽712的第一突起721和第二突起722。
第一槽711联接到第一突起721以及第二槽712联接到第二突起722,使得将盖板20联接到壳体15的开口并防止盖板20过度插入在该开口中。进一步,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盖板20和壳体15在x轴方向的两边彼此联接。盖板20沿相对边联接到壳体15被配置为确保盖板20与壳体15之间的平衡和稳定的连接。然而,将理解,在一个或多个可替代实施例中,突起单元72和槽单元71可以各种位置和各种结构位于盖板20和壳体15上。另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盖板20可以包括单个突起721,并且壳体15可以包括单个对应的槽711。
图6是示出了被焊接到图4的壳体的盖板的俯视图。图7是沿图6的线VII-VII截取的剖视图。参考图6和图7,当盖板20被焊接到壳体15时,沿着通过将壳体15的内圆周与盖板20的外圆周彼此接触而形成的第一接合处L1和第二接合处L2形成焊道40。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焊道40包括具有第一线宽W1的第一焊道41和具有第二线宽W2的第二焊道42。第二焊道42被形成为对应于壳体15和盖板20的一对短边中的槽单元71和突起单元72。第一焊道41沿盖板20和壳体15之间的接口部的没有被槽单元71和突起单元72之间的接合限定的剩余部分形成。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焊道41沿盖板20和壳体15的一对短边和一对长边延伸。
也就是说,第一焊道41沿当盖板20被插入到壳体15中时盖板20和壳体15彼此接触的第一接合处L1形成。第二焊道42沿突起单元72与槽单元71接触的第二接合处L2形成。
第二焊道42包括突起单元72在该处被熔化的部分。因此,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线宽W2大于第一线宽W1。因此,突起单元72在该处被熔化的第二焊道42可提高沿壳体15的槽单元71与盖板20的突起单元72之间的接合处L2的焊接强度。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焊道42包括盖板20上的突起单元72的一部分。
在下文中,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将省略对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以及前述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那些部件和/或特征的描述,以便避免冗余,仅将描述不同的部件和/或特征。
图8是示出了被联接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壳体的盖板的俯视图。图9是示出了被焊接到图8的壳体的盖板的俯视图。
参考图8和图9,在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2中,壳体215的槽单元73包括形成在壳体215的一对短边中的第一槽711和第二槽712以及形成在壳体215的一对长边中的第三槽713和第四槽714。
盖板220的突起单元74包括分别联接到第一槽711和第二槽712的第一突起721和第二突起722以及分别联接到第三槽713和第四槽714的第三突起723和第四突起724。
第一槽711联接到第一突起721、第二槽712联接到第二突起722、第三槽713联接到第三突起723以及第四槽714联接到第四突起724,使得将盖板220联接到壳体215的开口并防止盖板220过度插入在该开口中。进一步,盖板220和壳体215在x轴方向的两边和y轴方向的两边彼此联接。因此,在沿x轴方向的两边和在沿y轴方向的两边联接壳体215和盖板220被配置为确保盖板220与壳体215之间的平衡和稳定的连接。
将盖板220联接到壳体215的焊道240包括具有第一线宽W1的第一焊道241以及具有第二线宽W2的第二焊道242和243。
第二焊道242被形成为对应于盖板220和壳体215的一对短边中的第一槽711和第一突起721以及第二槽712和第二突起722。第二焊道243被形成为对应于盖板220和壳体215的一对长边中的第三槽713和第三突起723以及第四槽714和第四突起724。第一焊道241沿盖板220与壳体215之间的接口部的没有被槽单元73和突起单元74之间的接合限定的剩余部分形成。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焊道241既沿盖板220和壳体215的一对长边又沿盖板220和壳体215的一对短边延伸。
第一焊道241沿当盖板220被插入到壳体215中时盖板220和壳体215彼此接触的第一接合处L21形成。第二焊道242和243沿突起单元74与槽单元73接触的第二接合处L22形成。
第二焊道242和243包括突起单元74在该处被熔化的部分。因此,第二线宽W2大于第一线宽W1。因此,突起单元74在该处被熔化的第二焊道242和243可提高沿壳体215的槽单元73与盖板220的突起单元74之间的接合处L22的焊接强度。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壳体和盖板的分解局部透视图。图11是示出了被联接到图10的壳体的盖板的俯视图。图12是示出了被焊接到图11的壳体的盖板的俯视图。图13是沿图12的线XIII-XIII截取的剖视图。
参考图11至图13,在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3中,盖板320的突起单元75的厚度t32和槽单元71的深度D相同,然后逐渐减小。换句话说,突起单元75在与盖板320相邻的一侧厚,随着远离盖板320,该厚度减小(即,突起单元75在较厚的内部与较薄的外部之间逐渐变细)。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突起单元75沿盖板320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具有正三角形横截面。
盖板320的突起单元75包括分别联接到第一槽711和第二槽712的第一突起751和第二突起752。第一槽711联接到第一突起751以及第二槽712联接到二突起752,使得将盖板320联接到壳体15的开口并防止盖板320过度插入在该开口中。进一步,盖板320和壳体15在x轴方向的两边彼此联接。因此,在x轴方向的两边将将壳体15联接到盖板320被配置为确保盖板320和壳体15之间的平衡和稳定的连接。
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将盖板320联接到壳体15的焊道340包括具有第一线宽W1的第一焊道41和具有第二线宽W32的第二焊道342。第二焊道342被形成为对于盖板320和壳体15的一对短边中的槽单元71和突起单元75。第一焊道41沿盖板320与壳体15之间的接口部的没有被槽单元71和突起单元75之间的接合限定的剩余部分形成。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焊道41既沿盖板320和壳体15的一对长边又沿盖板320和壳体15的一对短边延伸。
第一焊道41沿当盖板320被插入到壳体15中时盖板320和壳体15彼此接触的第一接合处L1形成。第二焊道342沿突起单元75与槽单元71接触的第二接合处L32形成。
第二焊道342包括突起单元75在该处被熔化的部分。因此,第二线宽W32大于第一线宽W1。因此,突起单元75在该处被熔化的第二焊道342可提高沿壳体15的槽单元71和盖板320的突起单元75之间的接合处L32的焊接强度。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壳体和盖板的分解局部透视图。图15是示出了与图14的壳体联接的盖板的俯视图。图16是示出了被焊接到图15的壳体的盖板的俯视图。
参考图14至图16,在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4中,壳体415的槽单元76包括多个槽和突起。盖板420的突起单元77包括对应于槽单元76的多个槽和突起的多个突起和槽。盖板420的突起单元77被联接到壳体415的槽单元76。
槽单元76和突起单元77包括分别形成在壳体415和盖板420的一对短边中的第一和第二槽单元761和762以及第一和第二突起单元771和772。虽然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盖板420和壳体415中的开口为矩形,但在一个或多个可替代实施例中,盖板420和壳体415的开口可具有任何其他合适的形状,诸如,例如,圆形。虽然在图中没有示出,在一个或多个可替代实施例中,槽单元和突起单元可形成在壳体和盖板的一对长边中,或者既形成在壳体和盖板的一对长边中又形成在壳体和盖板的一对短边中。
第一槽单元761联接到第一突起单元771以及第二槽单元762联接到第二突起单元772,使得将盖板420联接到壳体415的开口并防止盖板420过度插入在该开口中。进一步,盖板420和壳体415在x轴方向的两边彼此联接。因此,沿x轴方向的两侧将壳体415联接到盖板420被配置为确保盖板420与壳体415之间的平衡和稳定的连接。
将盖板420联接到壳体415的焊道440包括具有第一线宽W1的第一焊道41和具有第二线宽W42的第二焊道442。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焊道41被形成在盖板420和壳体415的一对长边中。第二焊道442被形成为对应于盖板420和壳体415的一对短边中的第一槽单元761和第一突起单元771以及第二槽单元762和第一突起单元772。
第一焊道41沿当盖板420被插入到壳体415中时盖板420和壳体415彼此接触的第一接合处L1形成。第二焊道442沿突起单元77与槽单元76接触的第二接合处L42形成。
第二焊道442包括突起单元77和槽单元76在该处被熔化的部分。因此,第二线宽W42大于第一线宽W1。因此,突起单元77和槽单元76在该处被熔化的第二焊道442可提高沿壳体415的槽单元76与盖板420的突起单元77之间的接合处L42的焊接强度。
尽管已经联接目前被认为是实用的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此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而是相反,意在覆盖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对发明的详细描述和图中的各种修改和等同方案。

Claims (18)

1.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
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隔板的电极组件;
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壳体,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在所述壳体的第一端中的开口和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端中的至少一个槽;和
联接到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端的盖板,其中所述盖板包括被接纳在所述壳体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槽中的至少一个突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盖板包括两个短边和两个长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盖板为矩形或梯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突起从所述盖板的所述两个短边中的至少一个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突起从所述盖板的所述两个长边中的至少一个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突起的长度小于所述至少一个槽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突起的厚度基本上等于所述至少一个槽的深度,使得所述盖板的外表面和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端基本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突起具有矩形横截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进一步包括焊道,所述焊道包括:
沿所述至少一个槽和所述至少一个突起延伸的第二焊道;和
沿所述盖板与所述壳体之间的接合处的剩余部分延伸的第一焊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焊道围绕所述盖板的圆周连续地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二焊道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焊道的宽度。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二焊道包括所述盖板上的所述至少一个突起的一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突起在较厚的内部与较薄的外部之间逐渐变细。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突起包括从所述盖板的一个边缘延伸的多个突起;并且
所述至少一个槽包括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端中的多个槽,其中所述盖板中的所述多个突起中的每一个被接纳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多个槽中的相应一个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单元,进一步包括:
联接到所述盖板并电联接到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电极端子;
联接到所述盖板并电联接到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电极端子。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盖板进一步包括:
排气孔;和
覆盖所述排气孔的排气板。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盖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彼此不对称。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壳体的联接到所述盖板的第一端的第一部分和所述壳体的联接到所述盖板的第二端的第二部分彼此不对称。
CN201410323083.8A 2013-07-19 2014-07-08 可再充电电池 Active CN1043001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856269P 2013-07-19 2013-07-19
US61/856,269 2013-07-19
US14/166,693 US9515297B2 (en) 2013-07-19 2014-01-28 Rechargeable battery
US14/166,693 2014-01-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00171A true CN104300171A (zh) 2015-01-21
CN104300171B CN104300171B (zh) 2020-12-04

Family

ID=50031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23083.8A Active CN104300171B (zh) 2013-07-19 2014-07-08 可再充电电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15297B2 (zh)
EP (1) EP2827399B1 (zh)
JP (1) JP6518042B2 (zh)
KR (1) KR102211173B1 (zh)
CN (1) CN104300171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8699A (zh) * 2016-10-24 2018-05-01 三星Sdi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
CN108054302A (zh) * 2017-11-17 2018-05-18 深圳市瑞德丰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顶盖板与壳体的连接工艺
CN109643772A (zh) * 2016-08-30 2019-04-16 三星Sdi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
CN110915022A (zh) * 2018-01-12 2020-03-24 株式会社Lg化学 电池模块以及包括电池模块的电池组和车辆
WO2022206176A1 (zh) * 2021-03-29 2022-10-0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使用电池单体作为电源的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945158A1 (en) * 2014-04-08 2015-10-15 Capital One Financial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acting at an atm using a mobile device
WO2015159514A1 (ja) * 2014-04-15 2015-10-2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レーザ溶接方法
KR102423894B1 (ko) * 2015-05-19 2022-07-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JP6213784B2 (ja) * 2015-06-12 2017-10-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密閉型電池
US10275588B2 (en) * 2016-03-08 2019-04-30 Ca, Inc. Providing multi-factor security for electronic devices through body area network and radiofrequency network communications
JP6725351B2 (ja) 2016-07-14 2020-07-15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及び蓄電素子の製造方法
KR102201278B1 (ko) * 2016-09-19 2021-01-0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KR102292722B1 (ko) * 2017-12-20 2021-08-20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KR102232080B1 (ko) * 2019-04-09 2021-03-26 선광엘티아이(주) 고출력 발전시스템용 금속연료 공기전지
KR20220048373A (ko) * 2020-10-12 2022-04-19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버튼형 이차전지
CN115347284A (zh) * 2021-05-14 2022-11-15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制造方法及电池
KR20230060813A (ko) * 2021-10-28 2023-05-08 (주) 에스피시스템스 캡조립체의 측면 배치 구조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95490A (ja) * 2002-12-17 2004-07-15 Toyota Motor Corp 溶接物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1714644A (zh) * 2008-10-08 2010-05-26 三星Sdi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
US20110064996A1 (en) * 2009-09-15 2011-03-17 Jeong-Man Park Secondary battery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44268A (ja) 1996-11-08 1998-05-29 Mitsubishi Cable Ind Ltd 密閉型電池の密閉構造
EP0973211A4 (en) 1997-11-07 2004-05-26 Sony Corp SQUARE CLOSED BATTERY
JP2001155698A (ja) 1999-11-29 2001-06-08 Nec Mobile Energy Kk 密閉型電池
DE502005002118D1 (de) 2004-07-07 2008-01-10 Iq Power Licensing Ag Fahrzeugbatterieanordnung mit elektronikkomponenten
JP5504007B2 (ja) 2010-02-26 2014-05-28 日立ビークル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角形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114798A (ja) * 2011-11-25 2013-06-10 Toyota Motor Corp 密閉型電池および密閉型電池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95490A (ja) * 2002-12-17 2004-07-15 Toyota Motor Corp 溶接物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1714644A (zh) * 2008-10-08 2010-05-26 三星Sdi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
US20110064996A1 (en) * 2009-09-15 2011-03-17 Jeong-Man Park Secondary battery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3772A (zh) * 2016-08-30 2019-04-16 三星Sdi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
CN109643772B (zh) * 2016-08-30 2022-05-13 三星Sdi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
US11575183B2 (en) 2016-08-30 2023-02-07 Samsung Sdi Co., Ltd. Secondary battery
CN107978699A (zh) * 2016-10-24 2018-05-01 三星Sdi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
CN108054302A (zh) * 2017-11-17 2018-05-18 深圳市瑞德丰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顶盖板与壳体的连接工艺
CN110915022A (zh) * 2018-01-12 2020-03-24 株式会社Lg化学 电池模块以及包括电池模块的电池组和车辆
US11316190B2 (en) 2018-01-12 2022-04-26 Lg Energy Solution, Ltd.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comprising same
CN110915022B (zh) * 2018-01-12 2022-08-12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电池模块以及包括电池模块的电池组和车辆
US11699805B2 (en) 2018-01-12 2023-07-11 Lg Energy Solution, Ltd.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comprising same
WO2022206176A1 (zh) * 2021-03-29 2022-10-0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使用电池单体作为电源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50010569A (ko) 2015-01-28
JP6518042B2 (ja) 2019-05-22
EP2827399A2 (en) 2015-01-21
KR102211173B1 (ko) 2021-02-01
EP2827399B1 (en) 2018-11-07
EP2827399A3 (en) 2015-03-25
US20150024260A1 (en) 2015-01-22
JP2015023025A (ja) 2015-02-02
CN104300171B (zh) 2020-12-04
US9515297B2 (en) 2016-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00171A (zh) 可再充电电池
KR102273643B1 (ko) 이차 전지
US20170338448A1 (en) Prismatic secondary battery
US9819002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and rechargeable battery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2284572B1 (ko) 이차 전지
KR102397857B1 (ko) 이차 전지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지 모듈
EP3007246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CN106058134B (zh) 可再充电电池
KR101775540B1 (ko) 복수의 전극 조립체를 가지는 이차 전지
KR20160134236A (ko) 이차 전지
KR20140147660A (ko) 이차 전지
KR101544703B1 (ko) 밀봉성이 향상된 캡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셀
KR20190024291A (ko) 이차 전지
US9559341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having a vent unit at a joint in a cap plate
KR101724001B1 (ko) 이차 전지
KR20140101228A (ko) 전지 모듈
CN110718668B (zh) 可再充电电池和电池模块
KR20160036912A (ko) 이차 전지
US10230075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having insulating member
KR20150039381A (ko) 이차 전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314084B1 (ko) 이차 전지
US10374208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KR100922741B1 (ko) 이차전지
KR102296817B1 (ko) 이차 전지
KR20150124215A (ko) 안전성이 향상된 각형 이차전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