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54142A - 太阳能电池片、电池串、光伏组件及光伏器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电池片、电池串、光伏组件及光伏器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54142A
CN116454142A CN202310238961.5A CN202310238961A CN116454142A CN 116454142 A CN116454142 A CN 116454142A CN 202310238961 A CN202310238961 A CN 202310238961A CN 116454142 A CN116454142 A CN 1164541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current collecting
solar cell
layer
metal b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3896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慧
朱惠君
平飞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3896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5414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541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541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24Electrodes
    • H01L31/022408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2425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 H01L31/022433Particular geometry of the grid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00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 H01L31/02005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for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00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for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or solar cell modules
    • H01L31/0201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for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or solar cell modules comprising specially adapted module bus-bar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5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 H01L31/0504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 H01L31/0508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the interconnection means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电池串、光伏组件及光伏器件制备方法。该太阳能电池片包括:栅线电极和非金属阻隔层,栅线电极连接有接电点,栅线电极的邻近接电点至少一部分以及栅线电极的至少一部分被非金属阻隔层覆盖。

Description

太阳能电池片、电池串、光伏组件及光伏器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太阳能电池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电池串、光伏组件及光伏器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太阳能电池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常太阳能电池片可以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即光线照射在太阳能电池片上之后,太阳能电池片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相关技术中,太阳能电池片包括电池片本体,电池片本体上设置有集流电极、接电点以及汇流电极,接电点通过汇流电极连接。但在将焊带与接电点焊接时,若焊带出现位置偏移,焊带会与集流电极接触,从而焊带会将集流电极熔断,导致集流电极断栅,影响太阳能电池片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电池串及光伏组件,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若焊带出现位置偏移,焊带会与集流电极接触,从而焊带会将集流电极熔断,导致集流电极断栅,影响太阳能电池片的性能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片,所述太阳能电池片包括:包括栅线电极和非金属阻隔层,所述栅线电极连接有接电点,所述栅线电极的邻近接电点至少一部分以及所述栅线电极的至少一部分被所述非金属阻隔层覆盖。
可选地,所述太阳能电池片包括:电池片本体;
所述电池片本体具有设置栅线电极的表面,所述栅线电极以及所述非金属阻隔层均设置在所述设置栅线电极的表面,所述栅线电极包括多条集流电极,且所述集流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多条所述集流电极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所述设置电极的表面上还设置有多个接电点,所述接电点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分布,且所述接电点与所述集流电极重叠,相邻所述两个所述接电点之间通过汇流电极连接,且所述汇流电极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集流电极相交;
所述栅线电极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汇流电极,汇流电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接电点,所述汇流电极与所述集流电极连接;
所述非金属阻隔层至少覆盖所述汇流电极与所述集流电极连接的位置处邻近的部分集流电极。
可选地,所述非金属阻隔层包括多个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
所述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覆盖所述汇流电极、所述汇流电极与所述集流电极相交的位置处的部分集流电极以及所述接电点的一部分。
可选地,所述接电点上未被所述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覆盖的部位设置有第一导电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2毫米,且所述汇流电极在所述设置电极的表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的中心线在所述设置电极的表面上的投影重合;
其中,所述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的宽度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相对的两个侧边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非金属阻隔层包括多个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
所述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每两个所述第二绝阻隔件为一组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
每组所述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中的两个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分布,且分别位于所述汇流电极的两侧,所述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覆盖所述汇流电极与所述集流电极相交的位置处的部分集流电极以及所述接电点的一部分。
可选地,所述接电点上未被所述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覆盖的部位设置有导电件。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每组所述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中,每个所述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背离所述汇流电极的侧边与所述汇流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6毫米。
可选地,所述非金属阻隔层包括多个第三非金属阻隔子层;
所述第三非金属阻隔子层位于所述汇流电极与所述集流电极相交的位置处,且所述第三非金属阻隔子层覆盖所述汇流电极与所述集流电极相交的位置处的部分集流电极以及部分汇流电极。
可选地,所述第三非金属阻隔子层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2毫米,且所述汇流电极在所述设置电极的表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三非金属阻隔子层的中心线在所述设置电极的表面上的投影重合;
其中,所述第三非金属阻隔子层的宽度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三非金属阻隔子层相对的两个侧边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非金属阻隔层包括多个第四非金属阻隔子层;
所述第四非金属阻隔子层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四非金属阻隔子层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分布;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四非金属阻隔子层覆盖所述相邻两个所述接电点之间的汇流电极,以及所述汇流电极与所述集流电极相交的位置处的部分集流电极。
可选地,所述非金属阻隔层包括多个第五非金属阻隔子层;
所述第五非金属阻隔子层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每两个所述第五绝阻隔件为一组第五非金属阻隔子层;
每组所述第五非金属阻隔子层中的两个第五非金属阻隔子层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分布,且分别位于所述汇流电极的两侧,所述第五非金属阻隔子层覆盖所述汇流电极与所述集流电极相交的位置处的部分集流电极,不覆盖所述接电点。
可选地,所述汇流电极的宽度为10μm~60μm,所述汇流电极的宽度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汇流电极相对的两个侧边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集流电极的宽度为10μm~30μm,所述集流电极的宽度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集流电极相对的两个侧边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非金属阻隔层厚度为0.2μm~25μm。
可选地,所述非金属阻隔层为透明的树脂基绝缘层,所述树脂基绝缘层中的基体树脂具有大于180℃的玻璃熔点。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串,所述电池串包括焊带以及至少两个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
相邻的两个所述太阳能电池片通过所述焊带焊接连接,且所述焊带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上的接电点焊接。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或上述第二方面中所述的电池串。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器件制备方法,用于制备权利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或上述第二方面中所述的电池串或上述第三方面中所述的光伏组件,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电池片本体,所述电池片本体上设置有栅线电极,所述栅线电极连接有接电点;
在所述电池片本体上形成非金属阻隔层,且所述非金属阻隔层覆盖至少一部分所述栅线电极的邻近接电点以及至少一部分所述栅线电极。
可选地,所述栅线电极包括多条集流电极,且所述集流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多条所述集流电极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沿所述第二方向形成汇流电极,且在所述汇流电极上形成所述接电点,所述汇流电极与所述集流电极连接;
所述在所述电池片本体上形成非金属阻隔层,且所述非金属阻隔层覆盖至少一部分所述栅线电极的邻近接地点以及至少一部分所述栅线电极,包括:
在所述电池片本体上形成非金属阻隔层,所述非金属阻隔层至少覆盖所述汇流电极与所述集流电极连接的位置处邻近的部分集流电极以及邻近接地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栅线电极连接有接电点,栅线电极的邻近接电点至少一部分以及栅线电极的至少一部分被非金属阻隔层覆盖,因此,在将焊带与接电点焊接,使得两个太阳能电池片通过焊带连接时,即使焊带的焊接位置发生偏移,接电点附近的栅线电极被非金属阻隔层覆盖,焊带也会被非金属阻隔层阻挡,并且,栅线电极的一部分被非金属阻隔层覆盖,从而焊带也会被非金属阻隔层阻挡,避免焊带与栅线电极接触,导致栅线电极断栅的问题出现。也即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栅线电极的邻近接电点至少一部分以及栅线电极的至少一部分被非金属阻隔层覆盖,从而在将焊带与接电点焊接时,可以避免焊带偏移导致焊带与栅线电极接触,导致栅线电极断栅的问题出现,从而可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片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相关技术中一种太阳能电池片上焊接焊带,且焊带偏移的示意图;
图2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的示意图之一;
图3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焊带焊接在太阳能电池片上的示意图之一;
图4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的示意图之二;
图5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焊带焊接在太阳能电池片上的示意图之二;
图6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的示意图之三;
图7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焊带焊接在太阳能电池片上的示意图之二;
图8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的示意图之四;
图9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的示意图之五;
图10表示相关技术中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焊接焊带之后,进行电池片检测示意图;
图11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焊接焊带之后,进行电池片检测示意图;
图12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器件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10:电池片本体;20:非金属阻隔层;11:设置电极的表面;12:集流电极;13:接电点;14:汇流电极;21: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22: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23:第三非金属阻隔子层;24:第四非金属阻隔子层;25:第五非金属阻隔子层;100:焊带;120:栅线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在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片进行解释说明之前,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片的应用场景做具体说明:在相关技术中,如图1所示,太阳能电池片包括电池片本体10,电池片本体10上设置有集流电极12,且设置有接电点13,相邻两个接电点13通过汇流电极14连接,且汇流电极14与集流电极12相交。在将焊带100焊接在接电点13上,使得两个电池片本体10连接时,若焊带100出现偏移,如图1所示,即焊带100相对于汇流电极14位置偏移,焊带100会与集流电极12接触,而焊带100在焊接的过程中,温度较高,焊带100在与集流电极12接触之后,会将集流电极12熔断,导致集流电极12断栅,从而影响太阳能电池片的性能。
如图2至图9所示,太阳能电池片包括栅线电极120和非金属阻隔层20,栅线电极120连接有接电点13,栅线电极的邻近接电点13至少一部分以及栅线电极120的至少一部分被非金属阻隔层20覆盖。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栅线电极120连接有接电点13,栅线电极的邻近接电点13至少一部分以及栅线电极120的至少一部分被非金属阻隔层20覆盖,因此,在将焊带100与接电点13焊接,使得两个太阳能电池片通过焊带100连接时,即使焊带100的焊接位置发生偏移,接电点13附近的栅线电极13被非金属阻隔层20覆盖,焊带100也会被非金属阻隔层20阻挡,并且,栅线电极120的一部分被非金属阻隔层20覆盖,从而焊带也会被非金属阻隔层20阻挡,避免焊带100与栅线电极120接触,导致栅线电极120断栅的问题出现。也即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栅线电极的邻近接电点13至少一部分以及栅线电极120的至少一部分被非金属阻隔层20覆盖,从而在将焊带100与接电点13焊接时,可以避免焊带100偏移导致焊带100与栅线电极120接触,导致栅线电极120断栅的问题出现,从而可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片的性能。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太阳能电池片可以包括:电池片本体10。电池片本体10具有设置栅线电极的表面11,栅线电极120以及非金属阻隔层20均设置在设置栅线电极的表面11,栅线电极120包括多条集流电极12,且集流电极12沿第一方向延伸,多条集流电极12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栅线电极120还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汇流电极14,汇流电极14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接电点13,汇流电极14与集流电极12连接。非金属阻隔层20至少覆盖汇流电极14与集流电极12连接的位置处邻近的部分集流电极12。其中,非金属阻隔层20用于在焊带100与接电点13焊接时,阻挡汇流电极14与集流电极12相交的位置处的部分集流电极12与焊带100接触。
由于电池片本体10具有设置栅线电极的表面11,栅线电极120以及非金属阻隔层20均设置在设置栅线电极的表面11,栅线电极120包括多条集流电极12,且集流电极12沿第一方向延伸,多条集流电极12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因此,电池片本体10产生的电流便可以在集流电极12、接电点13以及汇流电极14之间流动。由于设置电极的表面11设置有非金属阻隔层20,非金属阻隔层20至少覆盖汇流电极14与集流电极12相交的位置处的部分集流电极12,因此,在将焊带100与接电点13焊接,使得两个电池片本体10通过焊带100连接时,即使焊带100的焊接位置发生偏移,焊带100也会被非金属阻隔层20阻挡,避免汇流电极14与集流电极12相交的位置处的部分集流电极12与焊带100接触,从而避免在焊接的过程中,焊带100与集流电极12接触,导致集流电极12断栅的问题出现。也即是,通过在电池片本体10的设置电极的表面11上设置非金属阻隔层20,且非金属阻隔层20至少覆盖汇流电极14与集流电极12相交的位置处的部分集流电极12,从而在将焊带100与电池片本体10上的接电点13焊接时,可以避免焊带100偏移导致焊带100与集流电极12接触,导致集流电极12断栅的问题出现,从而可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片的性能。
需要说明的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焊带100可以为圆焊带100、扁焊带100,当然,焊带100还可以为其他焊带100,例如,焊带100为三角焊带100。对于焊带100的具体类型,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太阳能电池片可以为单晶硅电池片,当然,太阳能电池片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电池片,例如,太阳能电池片为钙钛矿电池片。对于太阳能电池片的具体类型,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汇流电极14的宽度的范围为10微米~60微米,汇流电极14的宽度为:在第一方向上,汇流电极14相对的两个侧边之间的距离。
当汇流电极14的宽度的范围为10微米~60微米时,此时,可以在保证导电的前提下,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省形成汇流电极14的材质,从而有利于降低太阳能电池片的成本,且还可以降低汇流电极14对电池片本体10的遮光作用,即降低电池片本体10的遮光损失,且可以降低电池片本体10的对光线的复合损失。也即是,通过设置汇流电极14的宽度的范围为10微米~60微米,有利于降低形成太阳能电池片的成本,且可以降低汇流电极14对电池片本体10的遮光作用,提高电池片本体10对光线的利用率。
例如,汇流电极14的材质为银,设置汇流电极14的宽度小于或等于12微米,可以降低银的使用量,从而降低太阳能电池片的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汇流电极14的宽度可以为10微米~60微米中的任一数值,例如,汇流电极14的宽度为12微米,再例如,汇流电极14的宽度为10微米,再例如,汇流电极14的宽度为20微米,再例如,汇流电极14的宽度为60微米。对此,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流电极12的宽度的范围为10微米~30微米,集流电极12的宽度为:在第二方向上,集流电极12相对的两个侧边之间的距离。
当集流电极12的宽度的范围为10微米~30微米时,此时,可以在保证导电的前提下,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省形成集流电极12的材质,从而有利于降低太阳能电池片的成本,且还可以降低集流电极12对电池片本体10的遮光作用,即降低电池片本体10的遮光损失,且可以降低电池片本体10的对光线的复合损失。也即是,通过设置集流电极12的宽度的范围为10微米~30微米,有利于降低形成太阳能电池片的成本,且可以降低集流电极12对电池片本体10的遮光作用,提高电池片本体10对光线的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集流电极12的宽度可以为10微米~30微米中的任一数值,例如,集流电极12的宽度为15微米,再例如,集流电极12的宽度为10微米,再例如,集流电极12的宽度为30微米,再例如,集流电极12的宽度为20微米。对此,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非金属阻隔层20只要可以附着在前述必要的区域进行阻隔并保护汇流电极14不与焊带进行接触,即可在焊带焊接时起到防止断栅的效果。非金属阻隔层20的优选材料为树脂基绝缘层,可以是现有的油墨、胶水或其他树脂复合材料等固化后形成的绝缘层;例如对于油墨而言,例如可以采用具有极好的附着力,并优选是具有电绝缘性质的一种复合油墨。上述油墨、胶水或其他树脂类复合材料的固化前体,其一般由树脂、固化剂、增韧剂、稀释剂、填料(或无填料)等配制而成,也可以选择非交联的树脂体系,固化后的基体可以是聚酯、环氧、聚氨酯、聚丁二烯酸、有机硅、聚酯亚胺及聚酰亚胺等其中一种。虽然选用不同的树脂或填料可根据需要,呈现不同的颜色,然而优选非金属阻隔层20为透明的,也就是说非金属阻隔层20对于可见光波段的光线具有良好的透光性,从而使得从电池片或者组件的表面进行观察时,非金属阻隔层20覆盖区域与其他区域不存在较为明显的色差。
另外,非金属阻隔层20的厚度范围可以为0.2微米-25微米,即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21的厚度为0.2微米-25微米中任一数值,优选1-10微米。当厚度低于0.2微米则膜层控制难度增加,难以完全覆盖所需要覆盖的区域,甚至可以产生裸露;当厚度大于25微米,其流动产生的覆盖可能覆盖住接电点的焊接位置而影响焊接,并且其成本产生不必要的增加,并且厚度过大影响阻隔层的透光性,容易在电池片表面外观引入色差。在前述非金属阻隔层20可能采用的材料中,耐热性好的树脂可以更利于焊带焊接时,非金属阻隔层20不易发生形变和损坏,例如聚酰亚胺树脂,因此优选所述非金属阻隔层20所述树脂基绝缘层中的基体树脂具有大于180℃的玻璃熔点。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非金属阻隔层20可以具有不同的设置方式,具体以以下几种为例进行说明:
方式(1):如图2所示,非金属阻隔层20可以包括多个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21。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21沿第二方向延伸,且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21覆盖汇流电极14、汇流电极14与集流电极12相交的位置处的部分集流电极12以及接电点13的一部分。
由于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21沿第二方向延伸,且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21覆盖汇流电极14、汇流电极14与集流电极12相交的位置处的部分集流电极12、接电点13的一部分,因此,在将焊带100与接电点13焊接时,如图3所示,焊带100即使发生偏移,焊带100也会在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21的区域内,即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21会阻挡焊带100与集流电极12接触,避免在焊接过程中,焊带100与集流电极12接触,导致集流电极12断栅的问题出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21可以为绝缘油墨,该绝缘油墨具有极好的附着力,是具有电绝缘性质的一种复合油墨,一般由树脂、固化剂、增韧剂、稀释剂、填料(或无填料)等配制而成,树脂可以是聚酯、环氧、聚氨酯、聚丁二烯酸、有机硅、聚酯亚胺及聚酰亚胺等其中一种,选用不同的树脂可呈现不同的颜色。并且,该绝缘油墨具有良好的印刷性及固化快干的特性。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21的厚度范围可以为0.2微米-25微米,即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21的厚度为0.2微米-25微米中任一数值。例如,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21的厚度为0.2微米,再例如,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21的厚度为6微米,再例如,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21的厚度为20微米,再例如,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21的厚度为25微米。对于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21的厚度的具体数值,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接电点13上未被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21覆盖的部位设置有导电件。
当在接电点13上未被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21覆盖的部位设置导电件时,此时,在将焊带100与接电点13焊接时,焊带100便会与导电件接触,从而可以提高接电点13与焊带100之间的焊接性能,且可以提高接电点13与焊带100之间的导电性能,避免出现焊带100与接电点13焊接不良,导致焊带100与接电点13之间导电性能变差的问题出现。
需要说明的是,导电件在接电点13上可以与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21平齐,当然,导电件在接电点13上也可以凸出于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21,对此,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导电件可以为焊锡,当然,导电件还可以为其他可以导电的材质,对此,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21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2毫米,且汇流电极14在设置电极的表面11上的投影与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21的中心线在设置电极的表面11上的投影重合。其中,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21的宽度为:在第一方向上,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21相对的两个侧边之间的距离。
由于在将焊带100与接电点13焊接时,通常采用自动焊接机进行焊接,但自动焊接机的偏移精度一般在±0.6mm范围内,因此,为了避免在将焊带100与接电点13焊接时,自动焊接机导致焊带100偏移,使得焊带100与集流电极12接触的问题出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21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2毫米,且汇流电极14在设置电极的表面11上的投影与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21的中心线在设置电极的表面11上的投影重合。相当于在第二方向上,汇流电极14位于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21的中线上,且将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21等分,从而在通过自动焊接机将焊带100焊接在接电点13上时,即使焊带100出现偏移,焊带100始终会被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21阻挡,避免焊带100与集流电极12接触的问题出现。
例如,如图2所示,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21的宽度为L1,L1大于或等于1.2毫米。再例如,L1为1.2毫米,再例如,L1为1.4毫米。对于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21的宽度的具体数值,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方式(2):如图4所示,非金属阻隔层20可以包括多个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22。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22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每两个第二绝阻隔件为一组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22。每组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22中的两个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22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且分别位于汇流电极14的两侧,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22覆盖汇流电极14与集流电极12相交的位置处的部分集流电极12以及接电点13的一部分。
由于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22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每组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22中的两个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22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且分别位于汇流电极14的两侧,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22覆盖汇流电极14与集流电极12相交的位置处的部分集流电极12以及接电点13的一部分,因此,在将焊带100与接电点13焊接时,如图5所示,焊带100即使发生偏移,焊带100也会在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22的区域内,即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22会阻挡焊带100与集流电极12接触,避免在焊接过程中,焊带100与集流电极12接触,导致集流电极12断栅的问题出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22可以为绝缘油墨,该绝缘油墨具有极好的附着力,是具有电绝缘性质的一种复合油墨,一般由树脂、固化剂、增韧剂、稀释剂、填料(或无填料)等配制而成,树脂可以是聚酯、环氧、聚氨酯、聚丁二烯酸、有机硅、聚酯亚胺及聚酰亚胺等其中一种,选用不同的树脂可呈现不同的颜色。并且,该绝缘油墨具有良好的印刷性及固化快干的特性。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22的厚度范围可以为4微米-8微米,即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22的厚度为4微米-8微米中任一数值。例如,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22的厚度为4微米,再例如,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22的厚度为6微米,再例如,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22的厚度为8微米。对于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22的厚度的具体数值,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接电点13上未被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22覆盖的部位设置有导电件。
当在接电点13上未被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22覆盖的部位设置导电件时,此时,在将焊带100与接电点13焊接时,焊带100便会与导电件接触,从而可以提高接电点13与焊带100之间的焊接性能,且可以提高接电点13与焊带100之间的导电性能,避免出现焊带100与接电点13焊接不良,导致焊带100与接电点13之间导电性能变差的问题出现。
需要说明的是,导电件在接电点13上可以与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22平齐,当然,导电件在接电点13上也可以凸出于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22,对此,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导电件可以为焊锡,当然,导电件还可以为其他可以导电的材质,对此,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上,每组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22中,每个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22背离汇流电极14的侧边与汇流电极14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6毫米。
由于在将焊带100与接电点13焊接时,通常采用自动焊接机进行焊接,但自动焊接机的偏移精度一般在±0.6mm范围内,因此,为了避免在将焊带100与接电点13焊接时,自动焊接机导致焊带100偏移,使得焊带100与集流电极12接触的问题出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在第一方向上,每组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22中,每个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22背离汇流电极14的侧边与汇流电极14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6毫米。相当于在第一方向上,每组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22中两个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22相对的两个侧边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2毫米,从而在通过自动焊接机将焊带100焊接在接电点13上时,即使焊带100出现偏移,焊带100始终会被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22阻挡,避免焊带100与集流电极12接触的问题出现。
例如,如图4所示,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22背离汇流电极14的侧边与汇流电极14之间的距离为L2,L2大于或等于0.6毫米。再例如,L2为0.6毫米,再例如,L2为0.8毫米。对于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22背离汇流电极14的侧边与汇流电极14之间的距离的具体数值,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方式(3):如图6所示,非金属阻隔层20可以包括多个第三非金属阻隔子层23。第三非金属阻隔子层23位于汇流电极14与集流电极12相交的位置处,且第三非金属阻隔子层23覆盖汇流电极14与集流电极12相交的位置处的部分集流电极12以及部分汇流电极14。
由于第三非金属阻隔子层23位于汇流电极14与集流电极12相交的位置处,且第三非金属阻隔子层23覆盖汇流电极14与集流电极12相交的位置处的部分集流电极12以及部分汇流电极14,因此,在将焊带100与接电点13焊接时,如图7所示,焊带100即使发生偏移,焊带100也会在第三非金属阻隔子层23的区域内,即第三非金属阻隔子层23会阻挡焊带100与集流电极12接触,避免在焊接过程中,焊带100与集流电极12接触,导致集流电极12断栅的问题出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非金属阻隔子层23可以为绝缘油墨,该绝缘油墨具有极好的附着力,是具有电绝缘性质的一种复合油墨,一般由树脂、固化剂、增韧剂、稀释剂、填料(或无填料)等配制而成,树脂可以是聚酯、环氧、聚氨酯、聚丁二烯酸、有机硅、聚酯亚胺及聚酰亚胺等其中一种,选用不同的树脂可呈现不同的颜色。并且,该绝缘油墨具有良好的印刷性及固化快干的特性。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非金属阻隔子层23的厚度范围可以为0.2微米-25微米,即第三非金属阻隔子层23的厚度为0.2微米-25微米中任一数值。例如,第三非金属阻隔子层23的厚度为0.2微米,再例如,第三非金属阻隔子层23的厚度为6微米,再例如,第三非金属阻隔子层23的厚度为20微米,再例如,第三非金属阻隔子层23的厚度为25微米。对于第三非金属阻隔子层23的厚度的具体数值,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非金属阻隔子层23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2毫米,且汇流电极14在设置电极的表面11上的投影与第三非金属阻隔子层23的中心线在设置电极的表面11上的投影重合。其中,第三非金属阻隔子层23的宽度为:在第一方向上,第三非金属阻隔子层23相对的两个侧边之间的距离。
由于在将焊带100与接电点13焊接时,通常采用自动焊接机进行焊接,但自动焊接机的偏移精度一般在±0.6mm范围内,因此,为了避免在将焊带100与接电点13焊接时,自动焊接机导致焊带100偏移,使得焊带100与集流电极12接触的问题出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第三非金属阻隔子层23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2毫米,且汇流电极14在设置电极的表面11上的投影与第三非金属阻隔子层23的中心线在设置电极的表面11上的投影重合。相当于在第二方向上,汇流电极14位于第三非金属阻隔子层23的中线上,且将第三非金属阻隔子层23等分,从而在通过自动焊接机将焊带100焊接在接电点13上时,即使焊带100出现偏移,焊带100始终会被第三非金属阻隔子层23阻挡,避免焊带100与集流电极12接触的问题出现。
例如,如图6所示,第三非金属阻隔子层23的宽度为L3,L3大于或等于1.2毫米。再例如,L3为1.2毫米,再例如,L3为1.4毫米。对于第三非金属阻隔子层23的宽度的具体数值,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方式(4):如图8所示,非金属阻隔层20可以包括多个第四非金属阻隔子层24。第四非金属阻隔子层24沿第二方向延伸,第四非金属阻隔子层24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在第二方向上,第四非金属阻隔子层24覆盖相邻两个接电点13之间的汇流电极14,以及汇流电极14与集流电极12相交的位置处的部分集流电极12。
由于第四非金属阻隔子层24沿第二方向延伸,且第四非金属阻隔子层24覆盖相邻两个接电点13之间的汇流电极14,以及汇流电极14与集流电极12相交的位置处的部分集流电极12,因此,在将焊带100与接电点13焊接时,焊带100即使发生偏移,焊带100也会在第四非金属阻隔子层24的区域内,即第四非金属阻隔子层24会阻挡焊带100与集流电极12接触,避免在焊接过程中,焊带100与集流电极12接触,导致集流电极12断栅的问题出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四非金属阻隔子层24可以为绝缘油墨,该绝缘油墨具有极好的附着力,是具有电绝缘性质的一种复合油墨,一般由树脂、固化剂、增韧剂、稀释剂、填料(或无填料)等配制而成,树脂可以是聚酯、环氧、聚氨酯、聚丁二烯酸、有机硅、聚酯亚胺及聚酰亚胺等其中一种,选用不同的树脂可呈现不同的颜色。并且,该绝缘油墨具有良好的印刷性及固化快干的特性。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四非金属阻隔子层24的厚度范围可以为0.2微米-25微米,即第四非金属阻隔子层24的厚度为0.2微米-25微米中任一数值。例如,第四非金属阻隔子层24的厚度为0.2微米,再例如,第四非金属阻隔子层24的厚度为6微米,再例如,第四非金属阻隔子层24的厚度为18微米,再例如,第四非金属阻隔子层24的厚度为25微米。对于第四非金属阻隔子层24的厚度的具体数值,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导电件可以为焊锡,当然,导电件还可以为其他可以导电的材质,对此,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非金属阻隔子层24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2毫米,且汇流电极14在设置电极的表面11上的投影与第四非金属阻隔子层24的中心线在设置电极的表面11上的投影重合。其中,第四非金属阻隔子层24的宽度为:在第一方向上,第四非金属阻隔子层24相对的两个侧边之间的距离。
由于在将焊带100与接电点13焊接时,通常采用自动焊接机进行焊接,但自动焊接机的偏移精度一般在±0.6mm范围内,因此,为了避免在将焊带100与接电点13焊接时,自动焊接机导致焊带100偏移,使得焊带100与集流电极12接触的问题出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第四非金属阻隔子层24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2毫米,且汇流电极14在设置电极的表面11上的投影与第四非金属阻隔子层24的中心线在设置电极的表面11上的投影重合。相当于在第二方向上,汇流电极14位于第四非金属阻隔子层24的中线上,且将第四非金属阻隔子层24等分,从而在通过自动焊接机将焊带100焊接在接电点13上时,即使焊带100出现偏移,焊带100始终会被第四非金属阻隔子层24阻挡,避免焊带100与集流电极12接触的问题出现。
例如,如图8所示,第四非金属阻隔子层24的宽度为L4,L4大于或等于1.2毫米。再例如,L4为1.2毫米,再例如,L4为1.4毫米。对于第四非金属阻隔子层24的宽度的具体数值,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方式(5):如图9所示,非金属阻隔层20可以包括多个第五非金属阻隔子层25。第五非金属阻隔子层25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每两个第五绝阻隔件为一组第五非金属阻隔子层25。每组第五非金属阻隔子层25中的两个第五非金属阻隔子层25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且分别位于汇流电极14的两侧,第五非金属阻隔子层25覆盖汇流电极14与集流电极12相交的位置处的部分集流电极12,不覆盖接电点13。
由于第五非金属阻隔子层25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每组第五非金属阻隔子层25中的两个第五非金属阻隔子层25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且分别位于汇流电极14的两侧,第五非金属阻隔子层25覆盖汇流电极14与集流电极12相交的位置处的部分集流电极12,不覆盖接电点13,因此,在将焊带100与接电点13焊接时,焊带100即使发生偏移,焊带100也会在第五非金属阻隔子层25的区域内,即第五非金属阻隔子层25会阻挡焊带100与集流电极12接触,避免在焊接过程中,焊带100与集流电极12接触,导致集流电极12断栅的问题出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五非金属阻隔子层25可以为绝缘油墨,该绝缘油墨具有极好的附着力,是具有电绝缘性质的一种复合油墨,一般由树脂、固化剂、增韧剂、稀释剂、填料(或无填料)等配制而成,树脂可以是聚酯、环氧、聚氨酯、聚丁二烯酸、有机硅、聚酯亚胺及聚酰亚胺等其中一种,选用不同的树脂可呈现不同的颜色。并且,该绝缘油墨具有良好的印刷性及固化快干的特性。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五非金属阻隔子层25的厚度范围可以为0.2微米-25微米,即第五非金属阻隔子层25的厚度为0.2微米-25微米中任一数值。例如,第五非金属阻隔子层25的厚度为0.2微米,再例如,第五非金属阻隔子层25的厚度为6微米,再例如,第五非金属阻隔子层25的厚度为15微米,再例如,第五非金属阻隔子层25的厚度为25微米。对于第五非金属阻隔子层25的厚度的具体数值,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上,每组第五非金属阻隔子层25中,每个第五非金属阻隔子层25背离汇流电极14的侧边与汇流电极14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6毫米。
由于在将焊带100与接电点13焊接时,通常采用自动焊接机进行焊接,但自动焊接机的偏移精度一般在±0.6mm范围内,因此,为了避免在将焊带100与接电点13焊接时,自动焊接机导致焊带100偏移,使得焊带100与集流电极12接触的问题出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在第一方向上,每组第五非金属阻隔子层25中,每个第五非金属阻隔子层25背离汇流电极14的侧边与汇流电极14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6毫米。相当于在第一方向上,每组第五非金属阻隔子层25中两个第五非金属阻隔子层25相对的两个侧边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2毫米,从而在通过自动焊接机将焊带100焊接在接电点13上时,即使焊带100出现偏移,焊带100始终会被第五非金属阻隔子层25阻挡,避免焊带100与集流电极12接触的问题出现。
例如,如图9所示,第五非金属阻隔子层25背离汇流电极14的侧边与汇流电极14之间的距离为L5,L5大于或等于0.6毫米。再例如,L5为0.6毫米,再例如,L5为0.8毫米。对于第五非金属阻隔子层25背离汇流电极14的侧边与汇流电极14之间的距离的具体数值,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另外,在相关技术中,在将焊带100焊接在接电点13上,焊带100发生偏移,导致焊带100与集流电极12接触,集流电极12被熔断,从而集流电极12断栅,之后在对太阳能电池片进行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t,EL)检测时,便可以确定出太阳能电池片不良。例如,如图10所示,图10中四方形框中表示EL检测时,太阳能电池片不良的位置。
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电池片本体10上设置非金属阻隔层20,非金属阻隔层20至少覆盖汇流电极14与集流电极12相交的位置处的部分集流电极12,从而在焊带100与接电点13焊接时,阻挡汇流电极14与集流电极12相交的位置处的部分集流电极12与焊带100接触,从而相当于集流电极12被保护,集流电极12不会被熔断,导致集流电极12出现断栅的问题。之后在对太阳能电池片进行EL检测时,确定出太阳能电池片良好。例如,如图11所示,在对太阳能电池片进行EL检测时,太阳能电池片良好,没有不良的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栅线电极120连接有接电点13,栅线电极的邻近接电点13至少一部分以及栅线电极120的至少一部分被非金属阻隔层20覆盖,因此,在将焊带100与接电点13焊接,使得两个太阳能电池片通过焊带100连接时,即使焊带100的焊接位置发生偏移,接电点13附近的栅线电极13被非金属阻隔层20覆盖,焊带100也会被非金属阻隔层20阻挡,并且,栅线电极120的一部分被非金属阻隔层20覆盖,从而焊带也会被非金属阻隔层20阻挡,避免焊带100与栅线电极120接触,导致栅线电极120断栅的问题出现。也即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栅线电极的邻近接电点13至少一部分以及栅线电极120的至少一部分被非金属阻隔层20覆盖,从而在将焊带100与接电点13焊接时,可以避免焊带100偏移导致焊带100与栅线电极120接触,导致栅线电极120断栅的问题出现,从而可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片的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串,该电池串包括焊带100以及至少两个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中的太阳能电池片。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片通过焊带100焊接连接,且焊带100与太阳能电池片上的接电点13焊接。
其中,在将相邻两个太阳能电池片通过焊带100焊接连接时,可以使得焊带100的一部分焊接在一个太阳能电池片上的接电点13,焊带100的另一部分焊接在另一个太阳能电池片上的接电点13上。且由于太阳能电池片上设置有非金属阻隔层20,从而在焊接的过程中,即使焊带100出现偏移,焊带100也不会与集流电极12接触,从而可以避免太阳能电池片上的集流电极12断栅的问题出现,提高电池串的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该光伏组件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串或者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中的太阳能电池片。
参照图1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器件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用于制备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中的太阳能电池片或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串或上述实施例中的光伏组件,如图12所示,该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201:提供电池片本体,电池片本体上设置有栅线电极,栅线电极连接有接电点。
其中,可以预先在电池片本体上设置栅线电极,且使得栅线电极连接有接电点,接电点可以传递电能,还可以在与焊带焊接之后,通过使得焊带传递电能。
步骤1202:在电池片本体上形成非金属阻隔层,且非金属阻隔层覆盖至少一部分栅线电极的邻近接电点以及至少一部分栅线电极。
其中,非金属阻隔层只要可以附着在前述必要的区域进行阻隔并保护汇流电极不与焊带进行接触,即可在焊带焊接时起到防止断栅的效果。非金属阻隔层的优选材料为树脂基绝缘层,可以是现有的油墨、胶水或其他树脂复合材料等固化后形成的绝缘层;例如对于油墨而言,例如可以采用具有极好的附着力,并优选是具有电绝缘性质的一种复合油墨。上述油墨、胶水或其他树脂类复合材料的固化前体,其一般由树脂、固化剂、增韧剂、稀释剂、填料(或无填料)等配制而成,也可以选择非交联的树脂体系,固化后的基体可以是聚酯、环氧、聚氨酯、聚丁二烯酸、有机硅、聚酯亚胺及聚酰亚胺等其中一种。虽然选用不同的树脂或填料可根据需要,呈现不同的颜色,然而优选非金属阻隔层为透明的,也就是说非金属阻隔层对于可见光波段的光线具有良好的透光性,从而使得从电池片或者组件的表面进行观察时,非金属阻隔层覆盖区域与其他区域不存在较为明显的色差。
当非金属阻隔层为电绝缘性质的复合油墨时,可以通过印刷工艺将该油墨印刷在电池片本体上,之后在200-230℃温度下进行烘干,使得该油墨凝固形成非金属阻隔层。
当非金属阻隔层为其他材料,例如,非金属阻隔层有树脂基,此时,可以采用涂覆工艺,在电池片本体上涂覆树脂基,以形成非金属阻隔层。
另外,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栅线电极可以包括多条集流电极,且集流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多条集流电极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沿第二方向形成汇流电极,且在汇流电极上形成接电点,汇流电极与集流电极连接。在电池片本体上形成非金属阻隔层,且非金属阻隔层覆盖至少一部分栅线电极的邻近接地点以及至少一部分栅线电极的实现方式可以为:在电池片本体上形成非金属阻隔层,非金属阻隔层至少覆盖汇流电极与集流电极连接的位置处邻近的部分集流电极以及邻近接地点。
其中,在电池片本体上形成非金属阻隔层时,可以控制非金属阻隔层的区域,使得非金属阻隔层至少覆盖汇流电极与集流电极连接的位置处邻近的部分集流电极以及邻近接地点。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光伏器件的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接电点上设置导电件。具体的,可以采用印刷或者点胶的方式印上焊锡,焊锡形成导电件。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光伏器件的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通过焊带将两个电池片本体连接。具体的,将焊带的一部分焊接在一个电池片本体上的接电点上,将焊带的另一部分焊接在另一个电池片本体上的接电点上。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光伏器件的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电池片本体设置电极的表面上设置第一表面件,第一表面件为EVA、POE、玻璃中任一种,在电池片本体的另一面铺设第二表面件,第二表面件为EVA、POE、玻璃、背板中任一种。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光伏器件的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对电池片本体加压,以使电池片本体分别与第一表面件以及第二表面件紧密结合。具体的,将铺设有第一表面件以及第二表面件的电池片本体放入层压机内,抽真空,在130-150℃加热融化并加压,使得电池片本体分别与第一表面件以及第二表面件紧密结合。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光伏器件的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对电池片本体进行装框和加装接线盒,并在25℃固化4小时以上,得到光伏器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可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可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原理及实现方式,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20)

1.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包括栅线电极和非金属阻隔层,所述栅线电极连接有接电点,所述栅线电极的邻近接电点至少一部分以及所述栅线电极的至少一部分被所述非金属阻隔层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包括:电池片本体;
所述电池片本体具有设置栅线电极的表面,所述栅线电极以及所述非金属阻隔层均设置在所述设置栅线电极的表面,所述栅线电极包括多条集流电极,且所述集流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多条所述集流电极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所述栅线电极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汇流电极,汇流电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接电点,所述汇流电极与所述集流电极连接;
所述非金属阻隔层至少覆盖所述汇流电极与所述集流电极连接的位置处邻近的部分集流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金属阻隔层包括多个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
所述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覆盖所述汇流电极、所述汇流电极与所述集流电极相交的位置处的部分集流电极以及所述接电点的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电点上未被所述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覆盖的部位设置有第一导电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2毫米,且所述汇流电极在所述设置电极的表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的中心线在所述设置电极的表面上的投影重合;
其中,所述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的宽度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非金属阻隔子层相对的两个侧边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金属阻隔层包括多个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
所述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每两个所述第二绝阻隔件为一组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
每组所述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中的两个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分布,且分别位于所述汇流电极的两侧,所述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覆盖所述汇流电极与所述集流电极相交的位置处的部分集流电极以及所述接电点的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电点上未被所述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覆盖的部位设置有第二导电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每组所述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中,每个所述第二非金属阻隔子层背离所述汇流电极的侧边与所述汇流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6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金属阻隔层包括多个第三非金属阻隔子层;
所述第三非金属阻隔子层位于所述汇流电极与所述集流电极相交的位置处,且所述第三非金属阻隔子层覆盖所述汇流电极与所述集流电极相交的位置处的部分集流电极以及部分汇流电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非金属阻隔子层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2毫米,且所述汇流电极在所述设置电极的表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三非金属阻隔子层的中心线在所述设置电极的表面上的投影重合;
其中,所述第三非金属阻隔子层的宽度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三非金属阻隔子层相对的两个侧边之间的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金属阻隔层包括多个第四非金属阻隔子层;
所述第四非金属阻隔子层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四非金属阻隔子层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分布;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四非金属阻隔子层覆盖所述相邻两个所述接电点之间的汇流电极,以及所述汇流电极与所述集流电极相交的位置处的部分集流电极。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金属阻隔层包括多个第五非金属阻隔子层;
所述第五非金属阻隔子层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每两个所述第五绝阻隔件为一组第五非金属阻隔子层;
每组所述第五非金属阻隔子层中的两个第五非金属阻隔子层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分布,且分别位于所述汇流电极的两侧,所述第五非金属阻隔子层覆盖所述汇流电极与所述集流电极相交的位置处的部分集流电极,不覆盖所述接电点。
13.根据权利要求2-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电极的宽度的范围为10微米~60微米,所述汇流电极的宽度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汇流电极相对的两个侧边之间的距离。
14.根据权利要求2-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电极的宽度的范围为10微米~30微米,所述集流电极的宽度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集流电极相对的两个侧边之间的距离。
15.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金属阻隔层厚度为0.2微米~25微米。
16.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金属阻隔层为透明的树脂基绝缘层,所述树脂基绝缘层中的基体树脂具有大于180℃的玻璃熔点。
17.一种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串包括焊带以及至少两个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
相邻的两个所述太阳能电池片通过所述焊带焊接连接,且所述焊带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上的接电点焊接。
18.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包括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或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池串。
19.一种光伏器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或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池串或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伏组件,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电池片本体,所述电池片本体上设置有栅线电极,所述栅线电极连接有接电点;
在所述电池片本体上形成非金属阻隔层,且所述非金属阻隔层覆盖至少一部分所述栅线电极的邻近接电点以及至少一部分所述栅线电极。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伏器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栅线电极包括多条集流电极,且所述集流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多条所述集流电极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沿所述第二方向形成汇流电极,且在所述汇流电极上形成所述接电点,所述汇流电极与所述集流电极连接;
所述在所述电池片本体上形成非金属阻隔层,且所述非金属阻隔层覆盖至少一部分所述栅线电极的邻近接地点以及至少一部分所述栅线电极,包括:
在所述电池片本体上形成非金属阻隔层,所述非金属阻隔层至少覆盖所述汇流电极与所述集流电极连接的位置处邻近的部分集流电极以及邻近接地点。
CN202310238961.5A 2023-03-13 2023-03-13 太阳能电池片、电池串、光伏组件及光伏器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64541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38961.5A CN116454142A (zh) 2023-03-13 2023-03-13 太阳能电池片、电池串、光伏组件及光伏器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38961.5A CN116454142A (zh) 2023-03-13 2023-03-13 太阳能电池片、电池串、光伏组件及光伏器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54142A true CN116454142A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22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38961.5A Pending CN116454142A (zh) 2023-03-13 2023-03-13 太阳能电池片、电池串、光伏组件及光伏器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5414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57774A (zh) * 2023-12-25 2024-01-26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片用焊带结构和太阳能电池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57774A (zh) * 2023-12-25 2024-01-26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片用焊带结构和太阳能电池片
CN117457774B (zh) * 2023-12-25 2024-05-14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片用焊带结构和太阳能电池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01889B1 (en) Thin-film solar cell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5502831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016342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AU7005998A (en) Solar roof member
CN116454142A (zh) 太阳能电池片、电池串、光伏组件及光伏器件制备方法
CN113892191A (zh) 太阳能电池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5763603A (zh) 光伏组件
CN116978961A (zh) 一种零主栅光伏电池及其生产工艺
CN115050850A (zh) 一种电池串、光伏组件以及制备方法
CN117153951B (zh) 一种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及背接触光伏组件
JP2024084146A (ja) 光起電力モジュール
US11189738B2 (en) Solar cell side surface interconnects
WO2024087506A1 (zh) 焊带件及其制备方法、光伏组件
TWI575760B (zh) 配線材、太陽電池模組及太陽電池模組之製造方法
CN116072753B (zh) 光伏组件及制备方法
CN116885021A (zh) Ibc太阳能电池的电极结构及制作方法
CN115763602A (zh) 光伏组件
JPH07335922A (ja) 光起電力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21841851U (zh) 一种光伏组件
CN214175793U (zh) 一种防脱落的晶片电阻器
CN116581194A (zh) 一种光伏组件的制备方法及光伏组件
US10749061B1 (en) Solar cell edge interconnects
CN219267667U (zh) 一种电池串及光伏组件
CN220474636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结构
US20240234606A9 (en) Increasing the densification of solar modules by maximized superimposed interconne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