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46111A - 一种耐折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耐折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46111A
CN116446111A CN202210749740.XA CN202210749740A CN116446111A CN 116446111 A CN116446111 A CN 116446111A CN 202210749740 A CN202210749740 A CN 202210749740A CN 116446111 A CN116446111 A CN 1164461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material
resistant film
fold
modified polyethylene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4974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力博
叶孔萌
裴小朝
朱杰
周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Qingyun New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Qingyun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Qingyun New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Qingyun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4974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4611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461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461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3/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 D04H3/005Synthetic yarns or filaments
    • D04H3/007Addition polymer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11Flash-spinning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10Other agents for modifying properties
    • D01F1/103Agents inhibiting growth of microorganism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44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mixtures of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s major constituent with other polymers or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D01F6/46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mixtures of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s major constituent with other polymers or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of polyolefi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3/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 D04H3/08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strengthening or consolidating
    • D04H3/1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strengthening or consolidating with bonds between thermoplastic yarns or filaments produced by welding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CFINISHING, DRESSING, TENTERING OR STRETCHING TEXTILE FABRICS
    • D06C15/00Calendering, pressing, ironing, glossing or glazing textile fabric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0Packaging reuse or recycling, e.g. of multilayer packag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纺织闪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折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通过闪蒸纺丝的方法制备的膜材料,存在总折痕回复角和耐折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耐折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原料包含聚乙烯,耐折膜材料的总折痕回复角为60~95°,其为水平法测试;耐折膜材料的耐折度大于4。本发明通过对原料和纺丝工艺进行改进来,使得制得的膜材料具有较好的总折痕回复角和耐折性,从而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并且,本发明利用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海胆状,将锌钡白充填在其中,起到分散均匀的作用,从而具备长久缓释抗菌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耐折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闪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折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闪纺是指通过闪蒸纺丝技术进行片材的制备,一般都是指聚乙烯或者其他热塑性聚合物的制备。闪蒸纺丝是闪蒸纺丝(flash spinning)是将高分子溶液处于溶剂的沸点以上,同时处在高压下经喷丝板挤出而达到常压的纺丝方法。纺丝时由于压力突然降低,溶剂急剧蒸发,喷出极细的丝条,形成闪蒸纤维,然后进行铺网热压,得到聚合物片材。闪蒸纺丝最突出的现象就是相分离,如溶解过程中聚合物和溶剂在高温高压下搅拌转化为均相溶液;在低压室中,稍稍降低其压力,使溶液发生一定程度的相分离,形成两液相溶液,其中一相为富高聚物相另一相为富溶剂相;最后溶液由喷丝孔进入常温常压空气时,溶剂转化为蒸汽而迅速与聚合物产生相分离。目前,现有通过闪蒸纺丝的方法制备的膜材料,存在总折痕回复角和耐折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2011373641.3涉及一种闪蒸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固体吸附剂难以流动,所以需要切换不同设备才能实施吸附、脱附的问题,提供一种闪蒸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制备纺丝液,纺丝和尾气处理步骤,尾气处理包括将溶剂蒸发产生的溶剂蒸气通过风机输送至吸附塔下段,用于吸附溶剂蒸气的液体吸附剂由吸附塔上段喷淋并在吸附塔中发生与溶剂蒸气的混合,吸附完成后,液体由吸附塔底部排出,气体由吸附塔顶部排出。本发明以液体吸附剂与待吸收尾气逆向对流实现对尾气中的溶剂蒸气进行吸附,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固体吸附剂的方式使得整个工艺操作更加简便,降低了生产成本。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2111434010.2涉及一种改良型闪蒸聚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复合材料的原料为聚乙烯和复合助剂;复合材料的抗弯刚度的损耗值ΔG为0.05~0.4;ΔG=1G2/G1;G1为未老化处理的复合材料的抗弯刚度,单位mN·cm;G2为经过老化处理后的复合材料的抗弯刚度,单位mN·cm;经过老化处理后的复合材料的抗弯刚度G2为20~100mN·cm。本申请的产品在老化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抗弯刚度,可以延迟产品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耐折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耐折膜材料,其原料包含聚乙烯,
耐折膜材料的总折痕回复角为60~95°,其为水平法测试;
耐折膜材料的耐折度大于4。
所述的总折痕回复角为60~70°。
所述的总折痕回复角为70~80°。
所述的总折痕回复角为80~90°。
所述的总折痕回复角为90~95°。
耐折膜材料的耐磨指数为7000~13000次/毫克。
所述的耐磨指数为7000~8000次/毫克。
所述的耐磨指数为8000~9000次/毫克。
所述的耐磨指数为9000~10000次/毫克。
所述的耐磨指数为10000~11000次/毫克。
所述的耐磨指数为11000~12000次/毫克。
所述的耐磨指数为12000~13000次/毫克。
耐折膜材料的湿抗张强度保留率为70~95%。
所述的湿抗张强度保留率为70~75%。
所述的湿抗张强度保留率为75~80%。
所述的湿抗张强度保留率为80~85%。
所述的湿抗张强度保留率为85~90%。
所述的湿抗张强度保留率为90~95%。
一种耐折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含的具体步骤为:
(1)改性聚乙烯的制备:
将海胆状氧化铜微球分散在硫化钡溶液中,然后加入硫酸锌溶液,将沉淀物进行过滤以及煅烧,得到锌钡白填充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无机颗粒;然后再将锌钡白填充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无机颗粒,钛酸酯偶联剂以及聚乙烯,先进行混合,然后熔融挤出造粒,得到含有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改性聚乙烯;
硫化钡溶液中的硫化钡以及硫酸锌溶液硫酸锌的摩尔比为1:1;
海胆状氧化铜微球与硫化钡溶液中的硫化钡的摩尔比为1:3~1:7;
无机颗粒在改性聚乙烯中的质量分数为3.5~5.5%;
钛酸酯偶联剂在改性聚乙烯中的质量分数为0.25~1.5%;
海胆状氧化铜微球,其BET测试结果表明微球的比表面积为28~30m2/g;根据BJH方法得到的孔径分布图:总孔体积为0.05~0.1cm3/g,平均孔半径为3~10nm。
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抗菌机理为:海胆状氧化铜微球在大于禁带宽度能量的光激发下,将产生的空穴/电子对会与水及氧气发生作用产生自由基,这些具有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与细胞中的有机物分子发生化学反应,将细胞分解从而达到抗菌目的。
(2)纺丝液的制备:
将改性聚乙烯溶解在纺丝溶剂中,得到纺丝液;
改性聚乙烯在纺丝液中的质量分数为7~18%,优选为10~13%;
纺丝溶剂为芳香烃类,脂族烃类,脂环烃类,不饱和烃类,卤化烃类,醇类,酯类,醚类,酮类,腈类,酰胺,碳氟化合物类中的几种混合物;
(3)耐折膜材料的制备:
将纺丝液在190~215℃下进行闪蒸纺丝,得到闪蒸纤维,然后进行铺网,先进行热压工艺,再对膜材料通过压光机进行压光处理,再通过收卷机前的张力控制进行拉伸,收卷得到耐折膜材料。
热压工艺采用热辊进行热压,热压的温度为110~125℃;
压光工艺采用压光机,压光机的棍面温度为T1,熔体熔点的温度为135℃;定义:T=T1-135℃;T为-2~20℃,优选为0~10℃,最优选为0~5℃。
物性参数的测试方法以及对应的测试标准:
1、总折痕回复角
GB/T 3819-1997纺织品织物折痕回复性的测定回复角法
原理:一定形状和尺寸的试样,在规定的条件下叠加加压保持一定时间。卸除负荷后,让试样经过一定的回复时间,然后测量折痕回复角,以测得的角度来表示织物的折痕回复能力。
回复角:在规定的条件下,受力折叠的试样卸除负荷,经过一定时间后,两个对折面形成的角度。
折痕水平回复:试样折痕回复时,折痕线与水平面平行,测量回复角的方法。
总折痕回复角为:经向折痕回复角平均值与纬向折痕回复角平均值之和,按照GB/T 3819-1997中的9.1水平法进行测试。
2、耐折度
GB/T 457-2008纸和纸板耐折度的测定
原理:在标准条件下,试样收到纵向张力的作用,向后以及向前折叠,直至试样断裂。
耐折度:在标准张力条件下进行试验,试样断裂时的双折叠次数的对数(以10为底)。
耐折次数:耐折度平均值的反对数。在本次测试中发现试样的耐折次数大于10000次。
3、耐磨指数
GB/T 21196.3-2007纺织品马丁代尔法织物耐磨性的测定第3部分:质量损失的测定
原理:按照在马丁代尔耐磨试样仪试样家具内的圆形试样,在规定的摩擦负荷下,作轨迹为李莎茹图形的平面运动与标准磨料进行摩擦,试样夹具可绕其与水平面垂直的轴自由转动,在试验的过程中间隔称取试样的质量,根据试样的质量损失确定织物的耐磨性能。
耐磨指数为:总摩擦次数与质量损失的比值。
4、湿抗张强度保留率
GBT 24328.4-2009卫生纸及其制品第4部分:湿抗张强度的测定
原理:将规定尺寸的样品在规定条件下在水中浸润规定时间,然后在抗张强度试验仪上被恒速拉伸至断裂,记录抗张力。
湿抗张强度:现将试样在蒸馏水中浸润,单位宽度的湿试样在断裂之前所承受的最大抗张力,以N/m表示。
湿抗张强度保留率:在标准大气压下,同一试样在浸润后的抗张强度和浸润前的抗张强度之比,以%表示。
本申请的测试条件为:恒速拉伸的速率50mm/min;浸润的时间是8小时,温度为40℃。
5、抗菌率
GBT 20944.2-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2部分:吸收法
抗菌性能:样品具有的抑制细菌繁殖的能力。
原理:将试样与对照样分别用试验菌液接种;然后分别进行立即洗脱和培养后洗脱,测定洗脱液中的细菌数,并计算抑菌值或者抑菌率,以此来评价抗菌效果。
本申请采用的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简写S),肺炎克雷白氏菌(简写K),大肠杆菌(简写E)。表格1中的S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K为对肺炎克雷白氏菌的抑菌率,E为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通过对原料和纺丝工艺进行改进来,使得制得的膜材料具有较好的总折痕回复角和耐折性,从而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2、本发明利用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海胆状,将锌钡白充填在其中,起到分散均匀的作用,同时可以覆盖海胆状氧化铜微球自身的黑色,且抗菌性能起到缓释功能(比普通的氧化铜颗粒具有更加持久的抗菌效力),从而避免对最终产品膜材料的印刷以及色度产生负面影响以及具备长久缓释抗菌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耐折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改性聚乙烯的制备:
将海胆状氧化铜微球分散在硫化钡溶液中,然后加入硫酸锌溶液,将沉淀物进行过滤以及煅烧,得到锌钡白填充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无机颗粒;然后再将锌钡白填充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无机颗粒,钛酸酯偶联剂以及聚乙烯,先进行混合,然后熔融挤出造粒,得到含有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改性聚乙烯;
硫化钡溶液中的硫化钡以及硫酸锌溶液硫酸锌的摩尔比为1:1;
海胆状氧化铜微球与硫化钡溶液中的硫化钡的摩尔比为1:3;
无机颗粒在改性聚乙烯中的质量分数为3.5%;
钛酸酯偶联剂在改性聚乙烯中的质量分数为0.25%;
(2)纺丝液的制备:
将改性聚乙烯溶解在纺丝溶剂中,得到纺丝液;
改性聚乙烯在纺丝液中的质量分数为10%;
纺丝溶剂为二氯甲烷,1,1-二氯-2,2,2-三氟乙烷(HC-123),1,1,1,3,3-五氟丁烷,1H,6H-全氟己烷的混合物;四者的质量比为6:3:1:1。
(3)耐折膜材料的制备:
将纺丝液在195℃下进行闪蒸纺丝,得到闪蒸纤维,然后进行铺网,先进行热压工艺,再对膜材料通过压光机进行压光处理,再通过收卷机前的张力控制进行拉伸,收卷得到耐折膜材料;其中:当膜材料进入压光机之前的速度为100米/分钟,通过压光机之后,再通过收卷机前的张力控制进行拉伸,收卷,膜材料的卷绕速度为110米/分钟;此过程,伸长率为10%。
热压工艺采用热辊进行热压,热压的温度为110℃;
压光工艺采用压光机,压光机的棍面温度为T1,熔体熔点的温度为135℃;定义:T=T1-135℃;T为0℃。
本实施例1的产品测试数据见表1。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耐折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改性聚乙烯的制备:
将海胆状氧化铜微球分散在硫化钡溶液中,然后加入硫酸锌溶液,将沉淀物进行过滤以及煅烧,得到锌钡白填充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无机颗粒;然后再将锌钡白填充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无机颗粒,钛酸酯偶联剂以及聚乙烯,先进行混合,然后熔融挤出造粒,得到含有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改性聚乙烯;
硫化钡溶液中的硫化钡以及硫酸锌溶液硫酸锌的摩尔比为1:1;
海胆状氧化铜微球与硫化钡溶液中的硫化钡的摩尔比为1:4;
无机颗粒在改性聚乙烯中的质量分数为4%;
钛酸酯偶联剂在改性聚乙烯中的质量分数为0.5%;
(2)纺丝液的制备:
将改性聚乙烯溶解在纺丝溶剂中,得到纺丝液;
改性聚乙烯在纺丝液中的质量分数为11%;
纺丝溶剂为二氯甲烷,1,1-二氯-2,2,2-三氟乙烷(HC-123),1,1,1,3,3-五氟丁烷,1H,6H-全氟己烷的混合物;四者的质量比为6:3:1:1。
(3)耐折膜材料的制备:
将纺丝液在200℃下进行闪蒸纺丝,得到闪蒸纤维,然后进行铺网,先进行热压工艺,再对膜材料通过压光机进行压光处理,再通过收卷机前的张力控制进行拉伸,收卷得到耐折膜材料;其中当膜材料进入压光机之前的速度为100米/分钟,通过压光机之后,再通过收卷机前的张力控制进行拉伸,收卷,膜材料的卷绕速度为115米/分钟;此过程,伸长率为15%。
热压工艺采用热辊进行热压,热压的温度为115℃;
压光工艺采用压光机,压光机的棍面温度为T1,熔体熔点的温度为135℃;定义:T=T1-135℃;T为2℃。
本实施例2的产品测试数据见表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耐折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改性聚乙烯的制备:
将海胆状氧化铜微球分散在硫化钡溶液中,然后加入硫酸锌溶液,将沉淀物进行过滤以及煅烧,得到锌钡白填充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无机颗粒;然后再将锌钡白填充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无机颗粒,钛酸酯偶联剂以及聚乙烯,先进行混合,然后熔融挤出造粒,得到含有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改性聚乙烯;
硫化钡溶液中的硫化钡以及硫酸锌溶液硫酸锌的摩尔比为1:1;
海胆状氧化铜微球与硫化钡溶液中的硫化钡的摩尔比为1:5;
无机颗粒在改性聚乙烯中的质量分数为4.5%;
钛酸酯偶联剂在改性聚乙烯中的质量分数为0.75%;
(2)纺丝液的制备:
将改性聚乙烯溶解在纺丝溶剂中,得到纺丝液;
改性聚乙烯在纺丝液中的质量分数为12%;
纺丝溶剂为二氯甲烷,1,1-二氯-2,2,2-三氟乙烷(HC-123),1,1,1,3,3-五氟丁烷,1H,6H-全氟己烷的混合物;四者的质量比为6:3:1:1。
(3)耐折膜材料的制备:
将纺丝液在205℃下进行闪蒸纺丝,得到闪蒸纤维,然后进行铺网,先进行热压工艺,再对膜材料通过压光机进行压光处理,再通过收卷机前的张力控制进行拉伸,收卷得到耐折膜材料。其中:当膜材料进入压光机之前的速度为100米/分钟,通过压光机之后,再通过收卷机前的张力控制进行拉伸,收卷,膜材料的卷绕速度为120米/分钟;此过程,伸长率为20%。
热压工艺采用热辊进行热压,热压的温度为120℃;
压光工艺采用压光机,压光机的棍面温度为T1,熔体熔点的温度为135℃;定义:T=T1-135℃;T为4℃。
本实施例3的产品测试数据见表1。
另外,对实施例3的产品进行热空气老化处理,具体流程:将试样水平放入至80℃的烘箱中168小时;取出在23℃静置24小时,然后再测试热空气老化后的抑菌率的变化。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S为96.6%,对肺炎克雷白氏菌的抑菌率K为96.3%,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E为96.2%。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耐折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改性聚乙烯的制备:
将海胆状氧化铜微球分散在硫化钡溶液中,然后加入硫酸锌溶液,将沉淀物进行过滤以及煅烧,得到锌钡白填充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无机颗粒;然后再将锌钡白填充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无机颗粒,钛酸酯偶联剂以及聚乙烯,先进行混合,然后熔融挤出造粒,得到含有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改性聚乙烯;
硫化钡溶液中的硫化钡以及硫酸锌溶液硫酸锌的摩尔比为1:1;
海胆状氧化铜微球与硫化钡溶液中的硫化钡的摩尔比为1:6;
无机颗粒在改性聚乙烯中的质量分数为5%;
钛酸酯偶联剂在改性聚乙烯中的质量分数为1%;
(2)纺丝液的制备:
将改性聚乙烯溶解在纺丝溶剂中,得到纺丝液;
改性聚乙烯在纺丝液中的质量分数为12.5%;
纺丝溶剂为二氯甲烷,1,1-二氯-2,2,2-三氟乙烷(HC-123),1,1,1,3,3-五氟丁烷,1H,6H-全氟己烷的混合物;四者的质量比为6:3:1:1。
(3)耐折膜材料的制备:
将纺丝液在210℃下进行闪蒸纺丝,得到闪蒸纤维,然后进行铺网,先进行热压工艺,再对膜材料通过压光机进行压光处理,再通过收卷机前的张力控制进行拉伸,收卷得到耐折膜材料。其中:当膜材料进入压光机之前的速度为100米/分钟,通过压光机之后,再通过收卷机前的张力控制进行拉伸,收卷,膜材料的卷绕速度为125米/分钟;此过程,伸长率为25%。
热压工艺采用热辊进行热压,热压的温度为120℃;
压光工艺采用压光机,压光机的棍面温度为T1,熔体熔点的温度为135℃;定义:T=T1-135℃;T为6℃。
本实施例4的产品测试数据见表1。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耐折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改性聚乙烯的制备:
将海胆状氧化铜微球分散在硫化钡溶液中,然后加入硫酸锌溶液,将沉淀物进行过滤以及煅烧,得到锌钡白填充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无机颗粒;然后再将锌钡白填充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无机颗粒,钛酸酯偶联剂以及聚乙烯,先进行混合,然后熔融挤出造粒,得到含有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改性聚乙烯;
硫化钡溶液中的硫化钡以及硫酸锌溶液硫酸锌的摩尔比为1:1;
海胆状氧化铜微球与硫化钡溶液中的硫化钡的摩尔比为1:7;
无机颗粒在改性聚乙烯中的质量分数为5.5%;
钛酸酯偶联剂在改性聚乙烯中的质量分数为1.25%;
(2)纺丝液的制备:
将改性聚乙烯溶解在纺丝溶剂中,得到纺丝液;
改性聚乙烯在纺丝液中的质量分数为13%;
纺丝溶剂为二氯甲烷,1,1-二氯-2,2,2-三氟乙烷(HC-123),1,1,1,3,3-五氟丁烷,1H,6H-全氟己烷的混合物;四者的质量比为6:3:1:1。
(3)耐折膜材料的制备:
将纺丝液在215℃下进行闪蒸纺丝,得到闪蒸纤维,然后进行铺网,先进行热压工艺,再对膜材料通过压光机进行压光处理,再通过收卷机前的张力控制进行拉伸,收卷得到耐折膜材料。其中,当膜材料进入压光机之前的速度为100米/分钟,通过压光机之后,再通过收卷机前的张力控制进行拉伸,收卷,膜材料的卷绕速度为130米/分钟;此过程,伸长率为30%。
热压工艺采用热辊进行热压,热压的温度为125℃;
压光工艺采用压光机,压光机的棍面温度为T1,熔体熔点的温度为135℃;定义:T=T1-135℃;T为8℃。
本实施例5的产品测试数据见表1。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耐折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改性聚乙烯的制备:
将海胆状氧化铜微球,锌钡白,钛酸酯偶联剂以及聚乙烯,先进行混合,然后熔融挤出造粒,得到含有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改性聚乙烯;
海胆状氧化铜微球在改性聚乙烯中的质量分数为1%;
锌钡白在改性聚乙烯中的质量分数为3.5%;
钛酸酯偶联剂在改性聚乙烯中的质量分数为0.75%;
(2)纺丝液的制备:
将改性聚乙烯溶解在纺丝溶剂中,得到纺丝液;
改性聚乙烯在纺丝液中的质量分数为12%;
纺丝溶剂为二氯甲烷,1,1-二氯-2,2,2-三氟乙烷(HC-123),1,1,1,3,3-五氟丁烷,1H,6H-全氟己烷的混合物;四者的质量比为6:3:1:1。
(3)耐折膜材料的制备:
将纺丝液在205℃下进行闪蒸纺丝,得到闪蒸纤维,然后进行铺网,先进行热压工艺,再对膜材料通过压光机进行压光处理,再通过收卷机前的张力控制进行拉伸,收卷得到耐折膜材料。其中:当膜材料进入压光机之前的速度为100米/分钟,通过压光机之后,再通过收卷机前的张力控制进行拉伸,收卷,膜材料的卷绕速度为120米/分钟;此过程,伸长率为20%。
热压工艺采用热辊进行热压,热压的温度为120℃;
压光工艺采用压光机,压光机的棍面温度为T1,熔体熔点的温度为135℃;定义:T=T1-135℃;T为4℃。
本对比例1的产品测试数据见表1。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耐折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改性聚乙烯的制备:
将氧化铜粉体分散在硫化钡溶液中,然后加入硫酸锌溶液,将沉淀物进行过滤以及煅烧,得到锌钡白填充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无机颗粒;然后再将锌钡白填充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无机颗粒,钛酸酯偶联剂以及聚乙烯,先进行混合,然后熔融挤出造粒,得到含有氧化铜的改性聚乙烯;
硫化钡溶液中的硫化钡以及硫酸锌溶液硫酸锌的摩尔比为1:1;
氧化铜粉体与硫化钡溶液中的硫化钡的摩尔比为1:5;
无机颗粒在改性聚乙烯中的质量分数为4.5%;
钛酸酯偶联剂在改性聚乙烯中的质量分数为0.75%;
(2)纺丝液的制备:
将改性聚乙烯溶解在纺丝溶剂中,得到纺丝液;
改性聚乙烯在纺丝液中的质量分数为12%;
纺丝溶剂为二氯甲烷,1,1-二氯-2,2,2-三氟乙烷(HC-123),1,1,1,3,3-五氟丁烷,1H,6H-全氟己烷的混合物;四者的质量比为6:3:1:1。
(3)耐折膜材料的制备:
将纺丝液在205℃下进行闪蒸纺丝,得到闪蒸纤维,然后进行铺网,先进行热压工艺,再对膜材料通过压光机进行压光处理,再通过收卷机前的张力控制进行拉伸,收卷得到耐折膜材料。其中:当膜材料进入压光机之前的速度为100米/分钟,通过压光机之后,再通过收卷机前的张力控制进行拉伸,收卷,膜材料的卷绕速度为120米/分钟;此过程,伸长率为20%。
热压工艺采用热辊进行热压,热压的温度为120℃;
压光工艺采用压光机,压光机的棍面温度为T1,熔体熔点的温度为135℃;定义:T=T1-135℃;T为4℃。
本对比例2的产品测试数据见表1。
另外,对对比例2的产品进行热空气老化处理,具体流程:将试样水平放入至80℃的烘箱中168小时;取出在23℃静置24小时,然后再测试热空气老化后的抑菌率的变化。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S为85.1%,对肺炎克雷白氏菌的抑菌率K为86.8%,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E为84.9%。与实施例3相比,抗菌性能下降明显。
对比例3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耐折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改性聚乙烯的制备:
将海胆状氧化铜微球分散在硫化钡溶液中,然后加入硫酸锌溶液,将沉淀物进行过滤以及煅烧,得到锌钡白填充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无机颗粒;然后再将锌钡白填充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无机颗粒,钛酸酯偶联剂以及聚乙烯,先进行混合,然后熔融挤出造粒,得到含有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改性聚乙烯;
硫化钡溶液中的硫化钡以及硫酸锌溶液硫酸锌的摩尔比为1:1;
海胆状氧化铜微球与硫化钡溶液中的硫化钡的摩尔比为1:5;
无机颗粒在改性聚乙烯中的质量分数为4.5%;
钛酸酯偶联剂在改性聚乙烯中的质量分数为0.75%;
(2)纺丝液的制备:
将改性聚乙烯溶解在纺丝溶剂中,得到纺丝液;
改性聚乙烯在纺丝液中的质量分数为12%;
纺丝溶剂为二氯甲烷,1,1-二氯-2,2,2-三氟乙烷(HC-123),1,1,1,3,3-五氟丁烷,1H,6H-全氟己烷的混合物;四者的质量比为6:3:1:1。
(3)耐折膜材料的制备:
将纺丝液在205℃下进行闪蒸纺丝,得到闪蒸纤维,然后进行铺网,先进行热压工艺,再对膜材料通过压光机进行压光处理,再通过收卷机前的张力控制进行拉伸,收卷得到耐折膜材料。其中:当膜材料进入压光机之前的速度为100米/分钟,通过压光机之后,再通过收卷机前的张力控制进行拉伸,收卷,膜材料的卷绕速度为120米/分钟;此过程,伸长率为20%。
热压工艺采用热辊进行热压,热压的温度为120℃;
压光工艺采用压光机,压光机的棍面温度为T1,熔体熔点的温度为135℃;定义:T=T1-135℃;T为-4.5℃。
本对比例3的产品测试数据见表1。
对比例4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耐折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改性聚乙烯的制备:
将海胆状氧化铜微球分散在硫化钡溶液中,然后加入硫酸锌溶液,将沉淀物进行过滤以及煅烧,得到锌钡白填充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无机颗粒;然后再将锌钡白填充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无机颗粒,钛酸酯偶联剂以及聚乙烯,先进行混合,然后熔融挤出造粒,得到含有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改性聚乙烯;
硫化钡溶液中的硫化钡以及硫酸锌溶液硫酸锌的摩尔比为1:1;
海胆状氧化铜微球与硫化钡溶液中的硫化钡的摩尔比为1:5;
无机颗粒在改性聚乙烯中的质量分数为4.5%;
钛酸酯偶联剂在改性聚乙烯中的质量分数为0.75%;
(2)纺丝液的制备:
将改性聚乙烯溶解在纺丝溶剂中,得到纺丝液;
改性聚乙烯在纺丝液中的质量分数为12%;
纺丝溶剂为二氯甲烷,1,1-二氯-2,2,2-三氟乙烷(HC-123),1,1,1,3,3-五氟丁烷,1H,6H-全氟己烷的混合物;四者的质量比为6:3:1:1。
(3)耐折膜材料的制备:
将纺丝液在205℃下进行闪蒸纺丝,得到闪蒸纤维,然后进行铺网,先进行热压工艺,再对膜材料通过压光机进行压光处理,再通过收卷机前的张力控制进行拉伸,收卷得到耐折膜材料。其中:当膜材料进入压光机之前的速度为100米/分钟,通过压光机之后,再通过收卷机前的张力控制进行拉伸,收卷,膜材料的卷绕速度为120米/分钟;此过程,伸长率为20%。
热压工艺采用热辊进行热压,热压的温度为120℃;
压光工艺采用压光机,压光机的棍面温度为T1,熔体熔点的温度为135℃;定义:T=T1-135℃;T为-3.5℃。
本对比例4的产品测试数据见表1。
对比例5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耐折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改性聚乙烯的制备:
将海胆状氧化铜微球分散在硫化钡溶液中,然后加入硫酸锌溶液,将沉淀物进行过滤以及煅烧,得到锌钡白填充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无机颗粒;然后再将锌钡白填充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无机颗粒,钛酸酯偶联剂以及聚乙烯,先进行混合,然后熔融挤出造粒,得到含有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改性聚乙烯;
硫化钡溶液中的硫化钡以及硫酸锌溶液硫酸锌的摩尔比为1:1;
海胆状氧化铜微球与硫化钡溶液中的硫化钡的摩尔比为1:5;
无机颗粒在改性聚乙烯中的质量分数为4.5%;
钛酸酯偶联剂在改性聚乙烯中的质量分数为0.75%;
(2)纺丝液的制备:
将改性聚乙烯溶解在纺丝溶剂中,得到纺丝液;
改性聚乙烯在纺丝液中的质量分数为12%;
纺丝溶剂为二氯甲烷,1,1-二氯-2,2,2-三氟乙烷(HC-123),1,1,1,3,3-五氟丁烷,1H,6H-全氟己烷的混合物;四者的质量比为6:3:1:1。
(3)耐折膜材料的制备:
将纺丝液在205℃下进行闪蒸纺丝,得到闪蒸纤维,然后进行铺网,先进行热压工艺,再对膜材料通过压光机进行压光处理,再通过收卷机前的张力控制进行拉伸,收卷得到耐折膜材料。其中:当膜材料进入压光机之前的速度为100米/分钟,通过压光机之后,再通过收卷机前的张力控制进行拉伸,收卷,膜材料的卷绕速度为120米/分钟;此过程,伸长率为20%。
热压工艺采用热辊进行热压,热压的温度为120℃;
压光工艺采用压光机,压光机的棍面温度为T1,熔体熔点的温度为135℃;定义:T=T1-135℃;T为22.5℃。
本对比例5的产品测试数据见表1。
对比例6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耐折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改性聚乙烯的制备:
将海胆状氧化铜微球分散在硫化钡溶液中,然后加入硫酸锌溶液,将沉淀物进行过滤以及煅烧,得到锌钡白填充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无机颗粒;然后再将锌钡白填充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无机颗粒,钛酸酯偶联剂以及聚乙烯,先进行混合,然后熔融挤出造粒,得到含有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改性聚乙烯;
硫化钡溶液中的硫化钡以及硫酸锌溶液硫酸锌的摩尔比为1:1;
海胆状氧化铜微球与硫化钡溶液中的硫化钡的摩尔比为1:5;
无机颗粒在改性聚乙烯中的质量分数为4.5%;
钛酸酯偶联剂在改性聚乙烯中的质量分数为0.75%;
(2)纺丝液的制备:
将改性聚乙烯溶解在纺丝溶剂中,得到纺丝液;
改性聚乙烯在纺丝液中的质量分数为12%;
纺丝溶剂为二氯甲烷,1,1-二氯-2,2,2-三氟乙烷(HC-123),1,1,1,3,3-五氟丁烷,1H,6H-全氟己烷的混合物;四者的质量比为6:3:1:1。
(3)耐折膜材料的制备:
将纺丝液在205℃下进行闪蒸纺丝,得到闪蒸纤维,然后进行铺网,先进行热压工艺,再对膜材料通过压光机进行压光处理,再通过收卷机前的张力控制进行拉伸,收卷得到耐折膜材料。其中:当膜材料进入压光机之前的速度为100米/分钟,通过压光机之后,再通过收卷机前的张力控制进行拉伸,收卷,膜材料的卷绕速度为120米/分钟;此过程,伸长率为20%。
热压工艺采用热辊进行热压,热压的温度为120℃;
压光工艺采用压光机,压光机的棍面温度为T1,熔体熔点的温度为135℃;定义:T=T1-135℃;T为25℃。
本对比例6的产品处于严重塑化,属于不合格产品,因此不再测试。
对比例7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耐折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改性聚乙烯的制备:
将海胆状氧化铜微球分散在硫化钡溶液中,然后加入硫酸锌溶液,将沉淀物进行过滤以及煅烧,得到锌钡白填充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无机颗粒;然后再将锌钡白填充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无机颗粒,钛酸酯偶联剂以及聚乙烯,先进行混合,然后熔融挤出造粒,得到含有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改性聚乙烯;
硫化钡溶液中的硫化钡以及硫酸锌溶液硫酸锌的摩尔比为1:1;
海胆状氧化铜微球与硫化钡溶液中的硫化钡的摩尔比为1:5;
无机颗粒在改性聚乙烯中的质量分数为4.5%;
钛酸酯偶联剂在改性聚乙烯中的质量分数为0.75%;
(2)纺丝液的制备:
将改性聚乙烯溶解在纺丝溶剂中,得到纺丝液;
改性聚乙烯在纺丝液中的质量分数为12%;
纺丝溶剂为二氯甲烷,1,1-二氯-2,2,2-三氟乙烷(HC-123),1,1,1,3,3-五氟丁烷,1H,6H-全氟己烷的混合物;四者的质量比为6:3:1:1。
(3)耐折膜材料的制备:
将纺丝液在205℃下进行闪蒸纺丝,得到闪蒸纤维,然后进行铺网,先进行热压工艺,再对膜材料通过压光机进行压光处理,再通过收卷机前的张力控制进行拉伸,收卷得到耐折膜材料。其中:当膜材料进入压光机之前的速度为100米/分钟,通过压光机之后,再通过收卷机前的张力控制进行拉伸,收卷,膜材料的卷绕速度为106米/分钟;此过程,伸长率为6%。
热压工艺采用热辊进行热压,热压的温度为120℃;
压光工艺采用压光机,压光机的棍面温度为T1,熔体熔点的温度为135℃;定义:T=T1-135℃;T为4℃。
本对比例7的产品测试数据见表1。
对比例8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耐折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改性聚乙烯的制备:
将海胆状氧化铜微球分散在硫化钡溶液中,然后加入硫酸锌溶液,将沉淀物进行过滤以及煅烧,得到锌钡白填充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无机颗粒;然后再将锌钡白填充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无机颗粒,钛酸酯偶联剂以及聚乙烯,先进行混合,然后熔融挤出造粒,得到含有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改性聚乙烯;
硫化钡溶液中的硫化钡以及硫酸锌溶液硫酸锌的摩尔比为1:1;
海胆状氧化铜微球与硫化钡溶液中的硫化钡的摩尔比为1:5;
无机颗粒在改性聚乙烯中的质量分数为4.5%;
钛酸酯偶联剂在改性聚乙烯中的质量分数为0.75%;
(2)纺丝液的制备:
将改性聚乙烯溶解在纺丝溶剂中,得到纺丝液;
改性聚乙烯在纺丝液中的质量分数为12%;
纺丝溶剂为二氯甲烷,1,1-二氯-2,2,2-三氟乙烷(HC-123),1,1,1,3,3-五氟丁烷,1H,6H-全氟己烷的混合物;四者的质量比为6:3:1:1。
(3)耐折膜材料的制备:
将纺丝液在205℃下进行闪蒸纺丝,得到闪蒸纤维,然后进行铺网,先进行热压工艺,再对膜材料通过压光机进行压光处理,再通过收卷机前的张力控制进行拉伸,收卷得到耐折膜材料。其中:当膜材料进入压光机之前的速度为100米/分钟,通过压光机之后,再通过收卷机前的张力控制进行拉伸,收卷,膜材料的卷绕速度为108米/分钟;此过程,伸长率为8%。
热压工艺采用热辊进行热压,热压的温度为120℃;
压光工艺采用压光机,压光机的棍面温度为T1,熔体熔点的温度为135℃;定义:T=T1-135℃;T为4℃。
本对比例8的产品测试数据见表1。
对比例9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耐折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改性聚乙烯的制备:
将海胆状氧化铜微球分散在硫化钡溶液中,然后加入硫酸锌溶液,将沉淀物进行过滤以及煅烧,得到锌钡白填充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无机颗粒;然后再将锌钡白填充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无机颗粒,钛酸酯偶联剂以及聚乙烯,先进行混合,然后熔融挤出造粒,得到含有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改性聚乙烯;
硫化钡溶液中的硫化钡以及硫酸锌溶液硫酸锌的摩尔比为1:1;
海胆状氧化铜微球与硫化钡溶液中的硫化钡的摩尔比为1:5;
无机颗粒在改性聚乙烯中的质量分数为4.5%;
钛酸酯偶联剂在改性聚乙烯中的质量分数为0.75%;
(2)纺丝液的制备:
将改性聚乙烯溶解在纺丝溶剂中,得到纺丝液;
改性聚乙烯在纺丝液中的质量分数为12%;
纺丝溶剂为二氯甲烷,1,1-二氯-2,2,2-三氟乙烷(HC-123),1,1,1,3,3-五氟丁烷,1H,6H-全氟己烷的混合物;四者的质量比为6:3:1:1。
(3)耐折膜材料的制备:
将纺丝液在205℃下进行闪蒸纺丝,得到闪蒸纤维,然后进行铺网,先进行热压工艺,再对膜材料通过压光机进行压光处理,再通过收卷机前的张力控制进行拉伸,收卷得到耐折膜材料。其中:当膜材料进入压光机之前的速度为100米/分钟,通过压光机之后,再通过收卷机前的张力控制进行拉伸,收卷,膜材料的卷绕速度为132米/分钟;此过程,伸长率为32%。
热压工艺采用热辊进行热压,热压的温度为120℃;
压光工艺采用压光机,压光机的棍面温度为T1,熔体熔点的温度为135℃;定义:T=T1-135℃;T为4℃。
本对比例9的产品测试数据见表1。
对比例10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耐折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改性聚乙烯的制备:
将海胆状氧化铜微球分散在硫化钡溶液中,然后加入硫酸锌溶液,将沉淀物进行过滤以及煅烧,得到锌钡白填充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无机颗粒;然后再将锌钡白填充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无机颗粒,钛酸酯偶联剂以及聚乙烯,先进行混合,然后熔融挤出造粒,得到含有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改性聚乙烯;
硫化钡溶液中的硫化钡以及硫酸锌溶液硫酸锌的摩尔比为1:1;
海胆状氧化铜微球与硫化钡溶液中的硫化钡的摩尔比为1:5;
无机颗粒在改性聚乙烯中的质量分数为4.5%;
钛酸酯偶联剂在改性聚乙烯中的质量分数为0.75%;
(2)纺丝液的制备:
将改性聚乙烯溶解在纺丝溶剂中,得到纺丝液;
改性聚乙烯在纺丝液中的质量分数为12%;
纺丝溶剂为二氯甲烷,1,1-二氯-2,2,2-三氟乙烷(HC-123),1,1,1,3,3-五氟丁烷,1H,6H-全氟己烷的混合物;四者的质量比为6:3:1:1。
(3)耐折膜材料的制备:
将纺丝液在205℃下进行闪蒸纺丝,得到闪蒸纤维,然后进行铺网,先进行热压工艺,再对膜材料通过压光机进行压光处理,再通过收卷机前的张力控制进行拉伸,收卷得到耐折膜材料。其中:当膜材料进入压光机之前的速度为100米/分钟,通过压光机之后,再通过收卷机前的张力控制进行拉伸,收卷,膜材料的卷绕速度为135米/分钟;此过程,伸长率为35%。
热压工艺采用热辊进行热压,热压的温度为120℃;
压光工艺采用压光机,压光机的棍面温度为T1,熔体熔点的温度为135℃;定义:T=T1-135℃;T为4℃。
本对比例10的产品测试数据见表1。
对比例11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耐折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改性聚乙烯的制备:
将海胆状氧化铜微球分散在硫化钡溶液中,然后加入硫酸锌溶液,将沉淀物进行过滤以及煅烧,得到锌钡白填充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无机颗粒;然后再将锌钡白填充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无机颗粒,钛酸酯偶联剂以及聚乙烯,先进行混合,然后熔融挤出造粒,得到含有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改性聚乙烯;
硫化钡溶液中的硫化钡以及硫酸锌溶液硫酸锌的摩尔比为1:1;
海胆状氧化铜微球与硫化钡溶液中的硫化钡的摩尔比为1:5;
无机颗粒在改性聚乙烯中的质量分数为6%;
钛酸酯偶联剂在改性聚乙烯中的质量分数为0.75%;
(2)纺丝液的制备:
将改性聚乙烯溶解在纺丝溶剂中,得到纺丝液;
改性聚乙烯在纺丝液中的质量分数为12%;
纺丝溶剂为二氯甲烷,1,1-二氯-2,2,2-三氟乙烷(HC-123),1,1,1,3,3-五氟丁烷,1H,6H-全氟己烷的混合物;四者的质量比为6:3:1:1。
(3)耐折膜材料的制备:
将纺丝液在205℃下进行闪蒸纺丝,得到闪蒸纤维,然后进行铺网,先进行热压工艺,再对膜材料通过压光机进行压光处理,再通过收卷机前的张力控制进行拉伸,收卷得到耐折膜材料。其中:当膜材料进入压光机之前的速度为100米/分钟,通过压光机之后,再通过收卷机前的张力控制进行拉伸,收卷,膜材料的卷绕速度为120米/分钟;此过程,伸长率为20%。
热压工艺采用热辊进行热压,热压的温度为120℃;
压光工艺采用压光机,压光机的棍面温度为T1,熔体熔点的温度为135℃;定义:T=T1-135℃;T为4℃。
本对比例11的产品测试数据见表1。
对比例12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耐折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改性聚乙烯的制备:
将海胆状氧化铜微球分散在硫化钡溶液中,然后加入硫酸锌溶液,将沉淀物进行过滤以及煅烧,得到锌钡白填充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无机颗粒;然后再将锌钡白填充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无机颗粒,钛酸酯偶联剂以及聚乙烯,先进行混合,然后熔融挤出造粒,得到含有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改性聚乙烯;
硫化钡溶液中的硫化钡以及硫酸锌溶液硫酸锌的摩尔比为1:1;
海胆状氧化铜微球与硫化钡溶液中的硫化钡的摩尔比为1:5;
无机颗粒在改性聚乙烯中的质量分数为7%;
钛酸酯偶联剂在改性聚乙烯中的质量分数为0.75%;
(2)纺丝液的制备:
将改性聚乙烯溶解在纺丝溶剂中,得到纺丝液;
改性聚乙烯在纺丝液中的质量分数为12%;
纺丝溶剂为二氯甲烷,1,1-二氯-2,2,2-三氟乙烷(HC-123),1,1,1,3,3-五氟丁烷,1H,6H-全氟己烷的混合物;四者的质量比为6:3:1:1。
(3)耐折膜材料的制备:
将纺丝液在205℃下进行闪蒸纺丝,得到闪蒸纤维,然后进行铺网,先进行热压工艺,再对膜材料通过压光机进行压光处理,再通过收卷机前的张力控制进行拉伸,收卷得到耐折膜材料。其中:当膜材料进入压光机之前的速度为100米/分钟,通过压光机之后,再通过收卷机前的张力控制进行拉伸,收卷,膜材料的卷绕速度为120米/分钟;此过程,伸长率为20%。
热压工艺采用热辊进行热压,热压的温度为120℃;
压光工艺采用压光机,压光机的棍面温度为T1,熔体熔点的温度为135℃;定义:T=T1-135℃;T为4℃。
本对比例12的产品测试数据见表1。
对比例13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耐折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改性聚乙烯的制备:
将海胆状氧化铜微球分散在硫化钡溶液中,然后加入硫酸锌溶液,将沉淀物进行过滤以及煅烧,得到锌钡白填充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无机颗粒;然后再将锌钡白填充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无机颗粒,钛酸酯偶联剂以及聚乙烯,先进行混合,然后熔融挤出造粒,得到含有海胆状氧化铜微球的改性聚乙烯;
硫化钡溶液中的硫化钡以及硫酸锌溶液硫酸锌的摩尔比为1:1;
海胆状氧化铜微球与硫化钡溶液中的硫化钡的摩尔比为1:5;
无机颗粒在改性聚乙烯中的质量分数为8%;
钛酸酯偶联剂在改性聚乙烯中的质量分数为0.75%;
(2)纺丝液的制备:
将改性聚乙烯溶解在纺丝溶剂中,得到纺丝液;
改性聚乙烯在纺丝液中的质量分数为12%;
纺丝溶剂为二氯甲烷,1,1-二氯-2,2,2-三氟乙烷(HC-123),1,1,1,3,3-五氟丁烷,1H,6H-全氟己烷的混合物;四者的质量比为6:3:1:1。
(3)耐折膜材料的制备:
将纺丝液在205℃下进行闪蒸纺丝,得到闪蒸纤维,然后进行铺网,先进行热压工艺,再对膜材料通过压光机进行压光处理,再通过收卷机前的张力控制进行拉伸,收卷得到耐折膜材料。其中:当膜材料进入压光机之前的速度为100米/分钟,通过压光机之后,再通过收卷机前的张力控制进行拉伸,收卷,膜材料的卷绕速度为120米/分钟;此过程,伸长率为20%。
热压工艺采用热辊进行热压,热压的温度为120℃;
压光工艺采用压光机,压光机的棍面温度为T1,熔体熔点的温度为135℃;定义:T=T1-135℃;T为4℃。
本对比例13的产品测试数据见表1。
表1
结果分析:通过对比实施例3和对比例1的各项试验数据可知,采用本发明中将锌钡白填充至海胆状氧化铜微球上的方式,可使最终膜材料具有更好的湿抗张强度保留率以及抑菌效果;
通过对比实施例3和对比例2的各项试验数据及热空气老化处理数据可知,采用本发明中海胆状氧化铜微球,可使最终膜材料具有更好的长效杀菌性能;
通过对比实施例3和对比例3-6的各项试验数据可知,采用本发明中的T值,可使最终膜材料在耐磨指数、总折痕回复角和湿抗张强度保留率上均取得较好的性能,T值过小固然具有较大的总折痕回复角,但耐磨指数和湿抗张强度保留率显著下降,T值过大固然具有较大的耐磨指数和湿抗张强度保留率,但总折痕回复角显著下降,甚至存在使得产品严重塑化,成为不合格产品的风险;
通过对比实施例3和对比例7-10的各项试验数据可知,采用本发明中的卷绕速度及伸长率,可使最终膜材料具有较大的总折痕回复角;
通过对比实施例3和对比例7-10的各项试验数据可知,采用本发明中的无机颗粒加入的量,可使最终膜材料具有较大的总折痕回复角。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耐折膜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原料包含聚乙烯,耐折膜材料的总折痕回复角为60~95°,其为水平法测试;耐折膜材料的耐折度大于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折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总折痕回复角为70~8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折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总折痕回复角为80~9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折膜材料,其特征在于:耐折膜材料的耐磨指数为7000~13000次/毫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耐折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磨指数为8000~9000次/毫克。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耐折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磨指数为9000~10000次/毫克。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耐折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磨指数为10000~11000次/毫克。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耐折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磨指数为11000~12000次/毫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折膜材料,其特征在于:耐折膜材料的湿抗张强度保留率为70~95%。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耐折膜材料,其特征在于:耐折膜材料的湿抗张强度保留率为80~85%。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耐折膜材料,其特征在于:耐折膜材料的湿抗张强度保留率为85~90%。
12.一种耐折膜材料的制备方法,由闪蒸法工艺制备,其特征在于:闪蒸法工艺包含压光处理,压光处理采用压光机,压光机的棍面温度为T1,熔体熔点的温度为135℃;定义:T=T1-135℃;T为-5~5℃;T为-2~20℃,优选为0~10℃,最优选为0~5℃。
CN202210749740.XA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耐折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64461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49740.XA CN116446111A (zh)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耐折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49740.XA CN116446111A (zh)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耐折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46111A true CN116446111A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34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49740.XA Pending CN116446111A (zh)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耐折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4611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048706A (zh) * 2024-04-16 2024-05-17 江苏青昀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耐磨的闪蒸医用防护材料及其加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048706A (zh) * 2024-04-16 2024-05-17 江苏青昀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耐磨的闪蒸医用防护材料及其加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a et al. Processing,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fibers from polyester/carbon nanofiber composites
Carrott et al. Preparation of activated carbon fibres from acrylic textile fibres
Marsano et al. Polyamide 6 nanofibrous nonwovens via electrospinning
CN116446111A (zh) 一种耐折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19332B (zh) 一种聚氨酯防水透湿膜及其制备方法
Yu et al. Waterproof and breathable polyacrylonitrile/(polyurethane/fluorinated-silica) composite nanofiber membrane via side-by-side electrospinning
CN115198445A (zh) 一种闪纺的片材
CN116590846B (zh) 一种具有较佳韧度的闪纺聚乙烯膜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Yang et al. Electrospinning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 (vinyl alcohol)/waterborne polyurethane nanofiber membranes in aqueous solution
CN105733318A (zh) 一种改性铝颜料及其制备方法
US5696198A (en) Porous electroconductive composite materia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shori et al. Effect of cellulose nanocrystals on performance of polyethersulfone nanocomposite membranes using electrospinning technique
CN112538668A (zh) 一种新型抗静电抗紫外线纤维的制备方法
Lv et al. Solvent-free halloysite nanotubes nanofluids based polyacrylonitrile fibrous membranes for protective and breathable textiles
Rafiei et al. Characteristic assessment of stabilized polyacrylonitrile nanoweb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ctivated carbon nano-sorbents
US10138577B2 (en) Polyphenylene sulfide fiber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WO2020065842A1 (ja) ポリエチレン繊維、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製品
Qu et al. Antimicrobial fibers based on chitosan and polyvinyl-alcohol
CN110344160B (zh) 一种抗菌防静电的运动服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DE112010001957T5 (de) Gasdurchlässiges, adsorptionsmittelhaltiges Schnellzykluspapier, das p-Aramid-Fibride und Zeolith enthält
Zdraveva Electrospinning of polyurethane nonwoven fibrous mats
Yip et al. Brilliant whiteness surfaces from electrospun nanofiber webs
JP2019214032A (ja) 浄水フィルター用混抄シート及び浄水フィルター
CN114687057A (zh) 一种闪蒸片材及其应用
DE60216084T2 (de) Aktivierte bikomponentenfasern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